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姜大源)

姜大源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类型、层次和作用定位,高等职业院校才能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类型/层次/作用/定位

近10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快速增长,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力量。到2005年底,高职高专院校的数量已经达到1147所,占全国高校数量的61.4%;高职在校生796万,占全国高等学校在校生总量的45.7%;2005年高职高专学校招生人数为290.7万,占当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人数的53.2%。

数据主要来源:2000-200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教育部)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我国的政治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十年来高职院校毕业生累计超过800万人,培养了大批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中国制造”提供了广泛的人力资源,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做出了重要贡献。1996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6%左右,2002年达到15%.2006年已上升到22%。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起到了基础性与决定性的作用,为提高全民素质做出了重要贡献。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既满足了社会需求,又满足了个性需求,为促进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减少城镇失业人口,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解决民生问题,建立和谐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长期以来,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还存在许多不正确的看法,特别是由于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认识不清晰,以至高等职业教育内部,对此问题的认识都存在误区,结果导致办学模式、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方式发生偏差,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层次中的类型定位。是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基础

类型,是“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所形成的种类”,所谓教育类型指的是基于相同教育特征的教育种类。在我国,高中教育阶段有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以及中等专业学校或技工学校等教育机构,这意味着基于机构的普通中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活动,是两种类型的中等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同样,高中后的高等教育阶段,有学术性大学、工程性大学,以及应用性大学、职业性大学,如职业技术学院等。如果把学术性大学和工程性大学统称为普通高等教育的话,那么职业技术学院这样的职业性大学则被称为高等职业教育。从人才培养目标的本质考虑,倘若把应用性大学也纳入高等职业教育范畴的话,那么在高等教育阶段,也存在着基于机构的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这两种教育活动。

教育类型不同的第一标志,在于培养目标的不同。高等职业教育是就业导向的教育,因此,对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就业导向这一培养目标是显性存在的。同样,对普通高等教育,就业导向这一培养目标,却

是非显性存在的。由此,培养目标指向“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等职业教育,应遵循基于职业属性的教育规律:融职业性的社会需求与教育性的个性需求于一体。由这一目标决定的教育规律,既体现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宏观层面,又体现在专业建设的职业分析、课程开发的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实施的行动学习、实习实训的职业情境、学习评价的需求定向和师资培养的“双师”素质等微观层面。

教育类型不同的第二标志,在于课程内涵的不同。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集中体现在致力于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施计划——课程结构的特征之中。形式为内容服务。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动态的课程结构,不同于普通教育基于学科知识系统化的静态的课程结构,它同样具有普适性意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推出的“国际教育分类”,将高等教育阶段面向“理论基础、研究准备、进入需要高技术要求专门化”的普通高等教育,称之为5A教育,与之相应的是基于知识储备的课程;而将面向“实际的、技术的、职业的”,即“定向于某个特定职业的”高等职业教育,称之为5B教育,与之相应的是基于知识应用的课程,这两类教育是以课程为依据分类的。

模糊不同教育类型的培养目标,混淆不同教育类型的课程内涵,将会导致处于发展中的高等职业职业教育的衰落。在我国“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文化影响下,在现代化教育资源还不十分丰富的情况下,如果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与普通高等教育没有区别,例如,若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结构与学术性大学没有区别,那就意味着学术性大学可以替代职业技术学院。换句话说,如果普通高等教育可以取而代之,则高等职业教育就没有存在的理由。因此,只有清醒地把握自己的类型定位,使高等职业教育在系统特征上成为无法替代的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才能够生存。

二、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类型中的层次定位。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空间

层次表现为具有相属关系之事物的次序,诸如重叠、高低、递进和表里等结构形态,是相属事物组成的系统内部结构不同等级的范畴。教育层次则指的是基于递进教育结构的教育范畴。在我国,已经构建了一个涵盖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系统。初等职业教育是属于义务教育的初中阶段的职业教育,这是因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经济发展的梯度性决定了在老少边穷地区,为使部分适龄初中毕业生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还需开办一定数量的初等职业学校。高中阶段的中等职业教育,是中国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体,目前在校生已占高中阶段的42%。而高等教育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则是培养高技能人才或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摇篮,近年来发展迅速,学校数已占高等学校总数的三分之二左右。世界上这一独一无二的由纵向递进的三个层次组成的职业教育系统,清晰地表明,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存在着因循自身进化规律的运行时空。这就是所谓职业教育类型中的教育层次的概念。

教育层次不同的第一标志,在于教育功能的差别。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其鲜明的职业属性,诠释了职业教育的教育功能的层次与劳动分工的层次之间所存在的天然而紧密的联系。职业活动的专业化,使得工作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呈现层次性的特点,这种层次性集中表现为工作过程的复杂程度。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功能比中等职业教育“高”,高就高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的综合、全面程度及其所显现的责任、价值功能,高于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实质上反映了工作过程复杂程度的高低。也就是说,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教育活动的功能层次上的差别本质上是真实职业活动功能层次的本源性映射。

教育层次不同的第二标志,在于教育内容的差别。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的课程内涵,以其鲜明的职业属性,显现了职业教育的教育内容的层次与工作范畴的层次之间所存在的必然而具体的联系。职业活动的作用域和集成度,使得工作岗位对从业人员的活动范畴呈现层次性的要求。这种层次性集中表现为工作过程的深度广度。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内容比中等职业教育“高”,高就高在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要有能力驾驭策略层面的工作过程,而中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一般只需有能力把握经验层面的工作过程。经验层面的职业活动往往是“点”和“线”的,策略层面的职业活动则常常是“面”和“体”的,实质上反映了工作过程深广程度的大小。也就是说,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教育活动的内容层次上的差别,本质上是真实职业活动内容层次的整合性迁移。

模糊不同教育层次的教育功能,混淆不同教育层次的教育内容,将会制约处于改革中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层次是系统的基本属性,每一层次都有自身的质和量的规定,它是对系统结构的“解剖”。一般来说,高一级层次对于次一级层次具有依赖性并具有包含或包容关系,犹如工作过程实施的策略建立在经验之上,一方面表明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功能与中等职业教育存在一定的衔接沟通关系,这是系统内部结构有序性决定的层次进化;另一方面显示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内容与中等职业教育存在深刻的量质演变关联,前者所要求的理论知识要多于后者,这是系统内部结构的差异性决定的层次进化。但是必须指出两点,一是本末倒置问题。区分高等和中等的前提,不是理论知识的多少,而是职业分析的结果。理论知识的多少,是工作过程分析的“末”,而不是“本”。否则,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将重归普通教育的模式。二是系统发展问题。层次的产生即“新质”的产生,由原质到新质,系统总是以层次结构变化的形式向前推进的。不同的教育层次具有不同的教育功能和教育内容,这正是职业教育系统完整性的具体体现。因此,只有清醒地把握自己的层次定位,使高等职业教育在系统结构上形成无法取代的教育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才能够发展。

三、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定位,是高等职业教育理性的支撑

(一)教育与培训的区别

培训的教育学指称,是培养、训练,它是由社会机构提供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专门训练活动;或者说,培训是“通过正式的、有组织的或有指导的方式而不是一般监督、工作革新或经验,获得与工作要求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引自陈天希)。英文training一词更多地指出,培训是一种实践性的学习。而教育的教育学解释,专指由教育机构提供的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素质培养活动,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或者说,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月标的社会活动”(叶澜)。英文education(源于拉丁语educare,“引出”之意)一词更多的强调,教育是一种引导性的学习。教育和培训的核心都是一种学习,但是并不意味着,教育与培训之间可以画等号。恰恰相反,教育包容了培训,在内涵上与培训存在着许多质性的不同。

由于既存在着显性的,即机构形式的,例如由教育机构或社会机构提供的正规或非正规的教育和培训;又存在着隐性的,即非机构形式的,例如采取自学或家庭方式的教育和培训,这里集中讨论的是显性机构形式的教育和培训之间的区别与差异。

作为培训举办者的社会机构,可以是多元的社会组织,例如企业、学校、社团、机关甚至个人,在实施培训时并不要求其具备强制性的法律上认可的资质;而作为教育举办者的教育机构,却必须是特许的专门组织,例如学校、政府、部分企事业单位或社团等,在实施教育时一定要求其具备强制性的法律上认可的资格。因此,社会机构开展的培训,更多地注重其所代表的组织的利益;而教育机构开展的教育,则更多地关注其所体现的公众的利益。

培训是社会机构面向特定的受众,针对社会发展所特有的专门性问题,通过实践性的训练方式所采取的旨在缩小目标与现状间潜在差距的措施,重点是提高受众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强调工作能力的提升与物化。教育是教育机构面向广泛的受众,针对个性成长所特有的普适性问题,通过引导性的传授方式所采取的旨在夯实现实与未来问发展基础的措施,重点是培养受众满足个性需求的能力,强调人类文明的传递与转化。

总体来看,培训与教育的区别在于:一是在目标层面,培训注重组织近期发展的需要,而教育关注个性长远发展的诉求;二是在内容层面,培训注重实用工作能力的训练,而教育关注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三是在过程层面,培训注重组织自身文化的认同,而教育关注人类普遍价值的张扬;四是在时间层面,培训注重较短期限成效的凸显,而教育关注长期持续效果的延展;五是在结果层面,培训注重专门资格资质的认证,而教育关注学历学位证书的获取;六是在评估层面,培训注重社会需求目标的满足,而教育关注个性需求目标的实现。

显然,培训更多地发挥着改善和提高个体具体的技能、知识、态度、工作能力、工作绩效的作用,它是组织文化的传递,总是与组织的成长紧密相关的;而教育更多地发挥着传承和提升普适的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精神境界的作用(教育研究杂志),它是人类文明的传递(杜威),总是与个人的成长紧密相关的。“教育在时空经纬中扮演的就是代际传承和同代传播的任务。这是教育的宿命,更是教育的使命”(王晋、柳海民)。综上所述,培训更多地显现功利的性质,而教育则更多地具备人本的性质。

(二)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区别

职业教育意义上的培训与教育,即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其定义和概念也同样具有多种版本(周勇、王川)。但是,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不仅具有与一般教育意义上的培训与教育的共性特征,即:第一,职业教育包含和包容了职业培训,如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职业教育涵盖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诠释那样;第二,职业教育意义上的培训与教育的差异也包含和包容了一般教育意义上的培训与教育的区别,而且还更多地凸显了职业培训作为一种培训类型,特别是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所具有的鲜明的个性特点。

职业培训,是一种按照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对受培训者进行职业知识与实际技能培养和训练的社会活动。根据受培训者的身份及其培训目标,可将职业培训分为职前培训和职后培训两大类:其一是定位于职前范畴的,旨在使没有职业经历的青年适龄者培养、训练成为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技术技能能力的合格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其二是定位于职后范畴的,旨在使具备一定职业经历的在职劳动者训练、提升成为适应新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需要

的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为使论述更加清晰,这里把职前培训作为辨析的重点。基于此,职业培训的基本目标是职业性的,主要是指向委托培训的社会组织(如企业)的需求的,因此,对受培训者来说,是指向社会组织需要的适应性“有业”。

职业教育,则是一种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元三);或者更精确地说,“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中在基础教育之上为引导部分学生掌握在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中从业所需的实际技能、知识和认识的教育服务”,“职业教育是部分人终身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方面、一个阶段、一个重点”(欧阳河)。这表明,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既是职业性的,也是教育性的:其一,受教育者要籍此获得从业资格;其二,受教育者也要籍此得以全面发展。因此,对受教育者来说,这既是指向社会组织需要的适应性“有业”,更是指向个性发展需要的主体性“乐业”,尤其是设计性“创业”。

因此,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的质性差异是:职业培训指向职业性就业,而职业教育既指向职业性就业,又指向教育性发展。仅仅满足职业资格的需要,仅仅满足工作岗位的就业需要,或者说,要实现社会需求的功利性目标,职业培训完全能做到。而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还必须满足职业变动的需要,必须满足个性发展的就业需要,或者说,要实现个性需求的人本性目标,职业培训很难做到而职业教育却能做到。然而必须指出,个性需求的满足必须建立在社会需求满足的基础之上,亦即职业教育人本性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在职业培训功利性目标实现的基础之上,直白地说,个体发展必须建立在个体就业的基础之上。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下,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这一本质差异突出表现在:

一是实施机构的性质不同——社会机构还是教育机构:所有的企业都有资格开展职业培训,但并非所有的企业都有资格举办职业教育。只有摒弃纯功利性立志为教育做贡献且获得相应资格的企业,才能成为“教育企业”。于是,教育机构的范畴就由学校扩展至企业。二是实施目标的指向不同——被动适应还是主动设计:职业培训的目标主要是适应导向的,但职业教育的目标却是设计导向的。应该跳出对工作岗位的被动适应,使个体通过学习有能力主动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于是,培养目标就从纯粹的职业人走向完善的社会人。

三是实施行动的重心不同——局部经验还是系统思维:职业培训的实施具有强烈的针对性,但职业教育应关注学生系统思维的训练。必须善于在工作过程的学习中实现技能、知识与价值观的系统整合。于是,学习行为就由局部经验的习得升华为职业综合能力的获取。

四是实施环境的要求不同——复制真实还是集成真实:职业培训注重环境的真实,但职业教育更要求其具备学习功能。强调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不是简单地复制企业,而是集真实、仿真与虚拟一体的生产与教育元素的整合。于是,环境建设就会源于真实而高于真实。

五是实施团队的强势不同——单一能力还是综合能力:职业培训师资有较强实践能力,职业教育师资则应有综合教学能力。促进企业实训教师的职业化和学校教师的专业化,提高其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能力。于是,师资就由一元结构转向双师结构。

六是实施平台的基础不同——项目管理还是教学管理:职业培训常采用项目管理方式,而职业教育则以完备的教学管理系统为基础。借鉴项目管理的灵活性,创建新的专业、课程与教学管理系统是工学结合模式的灵魂。于是,教学管理就由封闭系统重构为开放系统。

对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的辨析,并非否定高等职业教育所承载的社会服务功能,如:职业培训的重要性,但是,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应培养人的自我生存的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并把它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用一句形象的话来阐述:受教育者应通过职业教育使自己具备一种能力,不仅能“有饭碗”,而且会有一个“好饭碗”,尤其是在丢掉这个饭碗时还能重新获得一个“新饭碗”。

综上所述,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类型,突显的是其生存权,高等职业教育姓:“职”,职业属性使得其在国民教育系统中具有类型的不可替代性;而强调高等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类型中的层次,凸显的则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权,由此,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又都有其名:“初”、“中”、“高”,教育属性使得其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层次的不可替代性;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作用定位,则更多地彰显高等职业院校存在与发展的

理性思考,高等职业院校的作用要在满足基于培训的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凸显满足个性需求的“教育”要求,这一双重属性使得其承载着更多的社会责任而与其他社会培训机构不同。

参考文献:

[l]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姜大源.职业教育:培训与教育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7).

[3]姜大源.职业教育:类型与层次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

[4]张家寰.高职院校综合办学能力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6,(10A).

[5'彭拥军.高等教育功能研究的困惑[J].江苏高教,2003(4).

[6]陈天希.培训与学习[J].河北国税调研,2005,(8).

[7]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M1.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1.

[8]于东科.www.ccw.corn,cn.2007.12.16.

[9]张焕庭.教育辞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

[10]王晋,柳海民.“教育”定义逻辑的再审视[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4).

[11]周勇.对职业教育概念的回顾与思考[J].职教论坛,2003,(9).

[12]王川.职业教育的概念、学科及学科框架[J].职教通讯,2007,(6).

[13]元三.职业教育概说[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14]欧阳河.试论职业教育的概念和内涵[J].教育与职业,2003,(1).

作者简介:姜大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助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主编、研究员。(北京100816)

原载于人大复印资料《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9期

新形势下教师角色的定位

新形势下教师角色的定 位

新形势下教师角色的定位 英语组潘文姬 首先,教师应是教育型的管理者 教师首先是一个管理者,这个我们老师都明白,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学教师的管理能力比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还重要。一位教师的管理能力差,他有十分的知识也许只能教给学生三分,另一位教师管理能力强,有七分的知识能教给学生五分,从教学效果看,后者显然比前者好。然而,管理学生并不简单,它是一门学问。认为管理学生就是紧盯不放,就是让学生怕老师,或是哄得学生听话,都是不正确的。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使学生就范,而是使他们受到教育。看一个教师是不是善于管理学生,不是看他是否管住了孩子,而是看他“管”中有多少的教育因素。瞪眼、怒喝也能管住学生,但这样的管理并没有多少教育因素。说到底,学生只是惧怕你才“听”你,并不是他真正受到了教育。长此下去,学生就会成为一个看脸色行事的人,哪个老师凶一点,他就多听点;一旦遇到一个好说话的老师,他就很可能会发泄出来。因此,我们每一位老师应该从一个单纯的管理者变成一个教育型的管理者,真正以人为本、真正替学生的成长发展着想,而这是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努力的。 其次,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几个教师聚在一起聊学生,大多数的时候,我们会提出疑问,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怎么难教育?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会有这么多毛病?说着说着,我们会感叹:哎!我们以前哪会这样呀!以前的我们是多么

听老师的话啊!是呀,现在教书的确越来越难教,为什么?因为时代在变化,因为教师的“知识垄断”地位被打破了。在过去,知识还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学生觉得老师就是一本“百科全书”,老师的脑子里有所有我们不知道的知识。因此,学生崇拜老师,尊敬老师,视老师的话为权威。而如今,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学生有很多的途径可以学到知识,甚至有些知识学生知道而我们老师却不知道。这些大众媒体给学生带来丰富知识的同时,也夺走了学生相当一部分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讲的课再生动,也不不上赵本山、小沈阳的幽默;你的内容再丰富,也比不上电视的专题记录片;材料再新鲜,也比不上声音色彩俱佳的电视画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维持自己在知识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维持威信,就必须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不能再简单地当“知识传播者”和“教书匠”,而应成为学生的“学习指导者”,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创设各种情境让更多的学生找到学习成功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感觉,让学生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然,我们老师的课只会是越来越难教的。 第三,教师应是学习者、研究者 教师这一职业最大的毛病是让教师习惯于教训别人而不是提高自己,不断强化“教育者”的身份而淡化“学习者”的身份,最后使“活到老,学到老”成为一句空话。但是,教师的成长,他必定要经历学习与反思的阶段。每一位教师,要学会理性反思,对自己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掌握规律,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自我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使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地体现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这样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自我反思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一个反思型的教师首先先应

职业教育的定位与发展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7?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970—(2007)04—0007—02 [收稿日期]2007-04-18 [作者简介]金锦花(1964-),女,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才需求日益多样化,对我国人才结构、教育结构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目前,随着扩招的大学生们涌入社会,就业压力增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敏感话题,并由此带来了人才的“高消费”及大学生失业等一系列问题。但另一方面,由于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缺乏高素质的劳动者,使得我国虽有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物质产品的丰富,但服务质量、产品质量难以提高,新技术、新品种在农村难以推广。在一个国家的就业结构中,高级管理人才、高级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专业技术人员、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应该有一个合理的配置。然而,目前我国人才结构已经出现了高素质技术劳动者缺乏的情况,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对缓慢,是导致这一现状的重要原因。 一、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但职业教育却面临着招生难、办学难、就业难等问题。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地位远未达到与普遍教育并驾齐驱的地位。重学术、轻应用,重普教、轻职教的思想还在教育界和社会上占统治地位,传统的价值观、质量观、评价观仍然被作为衡量标准套用于职教。 (一)受社会、企业及个人传统观念的影响,职业学校招生难、就业难,生源减少 在传统的社会文化和观念的影响下,“万般皆下品,唯 有读书高”的思想深入人心,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过程中,经常遇到来自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巨大阻力。社会上普遍存在重视“精英”教育而忽视大众教育的倾向;许多用人单位忽略岗位的实际需要,把录取条件规定为大本以上,使大专层次的高职毕业生处于被动的境地,引发了人才市场上的“高消费”现象;一些学生家长,不考虑孩子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即使孩子分数偏低,也不愿让他们上中职或高职,造成高职学校录取后,仍有不少生源流失。这些观念的流行,随着高校的扩招,更加强化了“精英”教育在全民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轨制运行,限制了职业教育生源的广泛性和学生的发展空间 目前,在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后,我国便实行“双轨制”。一轨为高中,它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另一轨为中职,它主要是以就业为目标的教育。虽然有些省市正在探讨扩大中职接高职、大专接本科的途径,但从体制上仍然是阶段封闭的,造成了学生的期冀受限,扼杀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而限制了职业教育生源的广泛性。目前,在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的结合上,缺乏灵活、顺畅的接口,使职业教育发展受限,缺乏活力,得不到社区和企业的重视和支持,限制了职业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职能作用,造成了教育格局中“冷热不均”的现象。 职业教育的定位与发展 金锦花 (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摘要:随着大学扩招,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敏感话题,并由此带来了人才的“高消费”、大学生失业等一系列问题。但另一方面,由于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缺乏高素质的劳动者,使得我国虽有生产力发展带来的丰富的物质产品,但服务质量、产品质量难以提高,新技术、新品种在农村难以推广。目前我国人才结构已经出现了高素质技术劳动者缺乏的情况,而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对缓慢正是导致这一现状的重要原因。笔者通过对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加以分析,进一步探讨了职业教育的定位与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定位;发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教师职业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教师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教师【1】 一、引言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我的职业生涯规划正是成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当代大学生要有时代精神,要求和国家社会的需要来规划自己的人生。到祖国和社会最需要你的地 方去,是当代大学生的圣神使命。我立志:积极进取,拼搏奋进,努力学习,锻炼自我,立志成才。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社会最需要你的地方去。献身家乡的教育事业,回报家乡,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社会面貌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对师范二字的阐释。那么,对于师范生的我们该如何做好职业能力发展的规划? 我想其根本也就在于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二、学为人师 如何做到学为人师?其重点就在于学。那么如何学才能做到为人师呢? 大学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圣地,对于师范生更是如此。走过高考,我们远离了中学时代;进入大学,四年后,我们又重回中学。不同的是我们由学知识转变为传授知识,由学生转变为教师,站在那三尺讲台之上,我们如何以对?这些就是我们大学四年所要学的。 具体说来,主要包括教学技能的培养提高及以后所教学科知识的学习。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崔允说:“要求每一个师范生不仅要系统掌握所教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结构,而且要能够熟练应用各种 教育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向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发展。”他指出,我国现有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两 个问题:一是师范生专业过于强调学科课程,教育专业课程在学科机构中比重偏低;二是作为培养教师职业能 力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法老三门,充斥着基本概念、原理等抽象词语。由此带来的结果不难看到,一方面造成了教师教育能力低下;另一方面,教育类课程成了学理研究,从而影响了师范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对 于这些问题,我们在希望学校、教育部改变师范生教育教学科目分配的同时,更要在学习中努力提升自我的教学能力。

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完整版

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三) 北京2013.3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2) 第三章学校选址与校园规划 (3) 第四章校舍建筑面积指标 (5) 第五章校舍主要建筑标准 (11) 附录一高等职业学校九项校舍建筑面积指标 (13) 附录二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校舍建筑面积补助指标 (15) 附录三留学生及外籍教师生活用房建筑面积指标 (16) 附录四培训部用房建筑面积指标 (17) 附录五术语 (18) 附录六本标准用词和用语说明 (19) 附件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条文说明 (2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

要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要。促进和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高等职业学校规划建设的科学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水平,为高等职业学校创造良好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特制订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是编制、审批高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校园规划设计和建设用地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和监督检查高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的尺度。 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新建高等职业学校,改建和扩建的高等职业学校参照执行。 第四条高等职业学校的规划建设,应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先规划后建设。校舍建设必须具有防御各种重大意外灾害的能力,确保师生安全。 第五条高等职业学校的规划建设,必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贯彻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校园。 第六条高等职业学校的建设用地和校舍建筑既要保证教学和生活的正常功能需要,又要符合节约用地和提高校舍使用效率的原则。学校部分设施在保证教学实训和师生生活的前提下,宜向社会开放。 第七条高等职业学校的规划建设,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八条高等职业学校的建设规模,应按批准的办学规模、各类学校的建筑面积指标及选配校舍项目的建筑面积确定。 第九条高等职业学校分为综合类、师范类、工业类、农林类、医药类、财经类、政法类、外语类、管理类、体育类、艺术类。 第十条本标准中的办学规模按表1设定。 表1办学规模(学生数)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 1、国家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是和高等本科教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它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实用型(技术应用性或职业性)人才。这种教育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培训,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 3、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路是什么?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4、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1)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2)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岗位技术要求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的培养方案。 (3)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例。 (4)以“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关键。培养学生获得“多证书”。 (5)产学研结合,院企结合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由之路。 (6)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的办学方向。 5、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是什么? 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院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6、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内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办学指导思想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2)专业设置要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不是针对学科而是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基于职业分析,根据职业的变化,以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需要灵活设置专业,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方案。 (3)课程体系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主线,更加讲求实效,减少相关课程内容重叠,注重改造重组,侧重实用,适当减少理论教学。 (4)素质教育要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并要以专业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计算机应用、英语和人文等综合素质教育为支柱。 (5)围绕培养目标的实现,建设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立满足实践能力、专业职业技能培养要求的院内外实训基地和实践训练体系。 (6)建立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 (7)建立以就业率、就业质量、社会诚信度为主要杠杆的产学合作,多元投入、优胜劣汰的机制。 7、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目标的新定位(一)

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目标的新定位(一) 摘要:从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的现实背景出发,提出新时期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的立足点,即理论上的核心观、发展现,实践中的针对性、层次性,给出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目标新定位,即特定素质养成及相应教育实施。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目标;定位 一、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的现实背景 (一)新时期的道德共性问题 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青少年,其思想道德状况一方面在总体上呈现出与两个文明建设相协调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在相当一部分青少年中存在着种种道德困惑,而且出现了道德素质下降的问题。 1.价值观念多样化使青少年学生面临多元选择的困惑 一些学生道德标准混乱,知行难以统一。我们对江西某市近千名青少年进行过抽样调查,结果发现,有近半数的青少年感到“有些事好坏难辨”,以致无所适从。不少青少年一方面对社会上的道德现状表示不满,另一方面又明确表示为了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需求,将放弃自身道德追求,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 2.主体意识增强的同时,诱发个人主义倾向,过分看重个人利益,社会责任感淡化 在调查中发现,有80%左右的青少年已经把诸如“为国家作贡献”、“增强事业责任心”等排除在自己的工作动力以外,他们基本上都将与个人利益有关的因素视作工作的主要动力。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人意识充分张扬,个人利益备受重视,这本无可非议;然而,不少青少年对个人、自我的强调,已显得不是十分健康。由于社会责任感、尊重他人、团队合作之类的现代观念,并来与个人意识同时确立,因此对个人利益的过分关注,就很容易滑向功利主义,甚至会排除道德和伦理价值,走入不择手段、唯利是图的泥潭。 3.强调效益观念和求实精神的同时,诱发了拜金主义和重利轻义倾向 过分强调报酬高低,敬业精神严重缺失。调查反映,有近六成的青少年都把“报酬高低”作为今后择业的最主要条件,一半以上被调查者认为,现在最流行的观念是“一切向钱看”,认同“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青少年所占的比例不到五分之一。 (二)高职学生的个性问题 1.心理素质上的落差 与普通大学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存在明显’差异;高职学生以考场上的失败者居多,多数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自卑感较强,一些学生是出于无奈进入商职的校门。因此,与普通大学的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学习上动力不足,对自向的潜力、自我实现意识的认识等相当朦胧。 2.家庭教育的缺陷 对江西某市部分高职生的家庭基本情况和普通大学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比较发现,从总体上看,高职生父母亲文化水平明显不及普通大学学生父母亲的文化水平。在高职学生家庭中,父母亲双下岗的比例要明显高于普通大学学生家庭。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由于父母亲在文化程度;生活态度和教养方式所存在的缺陷,而得不到必要的、正确的家庭教育。 二、高职德育目标的立足点:理论上的核心观、发展观,实践中的针对性、层次性 (一)理论上的认识 1、核心观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中,道德力量正显示出核心地位,社会发展、企业生存都在呼唤道德重建。 (1)社会发展的新资源:道德力量。今天,无论是自然科学界还是社会科学界,有越来越多

教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教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前言: 青春是美丽的,我的青春是流光溢彩的。在经过20年的工作磨练中,我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人生到了某个阶段,是需要回眸的,回眸走过的路,不是要和过去做一个了断,而是为了珍藏记忆中的脚印,更清醒地把握现在,前瞻未来。一路走来,我对自己最满意的地方就是愈挫弥坚,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很少考虑个人的得失,在工作上只想干个痛快!虽然显得有些身单影孤,有时会情绪低落,但我不会消沉……但最近一年来,对比新教师的快速发展,我感到了很大的压力,感到自己的发展进入了“高原期”,就象处于长跑中的“极限”,前进的步伐受到各种各样的束缚。工作20年了,虽然有过计划,有过打算,却从没有静下心来,认真地给自己的职业好好的规划一下,我认为有必要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使自己在进行教育事业时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来前进和发展。因此认真地规划了一下自己的未来。 一、个人简介 1995年于湖南第三师范学校(现衡阳师专)毕业在教育教学战线上工作整 二十年,现年39岁,音乐大专学历,高级职称。企业改制,从城市步入农村职于高新区板塘西塘学校一线工作也有八个年头,在校担任少先队辅导员一职,主要从事语文、音乐教学工作并担任班主任。 二、理性思考 1、学识水平:师范三年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大专三年的音乐教育专业的函授学习,很好地充实了我的文化水平,为我从事音乐、语文教学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经常研读《音乐新课程典型课案例与点评》,注重自己对于新教法的学习。了解社会动态及教育教学最新信息、最新教学理念;坚持练发声、练基本功,保持自己美好的音乐教师形象; 我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教学服务,与

同行网友互通信息,切磋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向音乐界的泰斗们请教,丰富自己的音乐素养。多年对于音乐专业知识的不断学习,我也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撰写的教学论文多次获得省、市、区级奖励。 2007年代表岳塘区参加了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新课程省级培训,在顺利取得毕业合格证的同时还被评为“优秀学员”。 2013年撰写的《校园文艺大观园》获得省级“文艺导师”光荣称号。 2016年代表高新学区参加湖南省湘潭市德育工作者访名校培训被评为“优秀学员”。 2、教学方面:我的课堂教学有了质的跨越式的发展,特别是教学经验的不断增加,能较好调度知识。工作积极热情,认真对待每一节课。 3.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在专职辅导员岗位上忙碌了也近二十个春秋。从城市步入农村整整八年,深切体味到基层辅导员工作的艰辛,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需要具备淡泊名利、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执着。“慎独”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时候,在闲居独处时,更要小心、谨慎,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的言行符合优秀辅导员员的要求。善于密切联系群众,尽可能和老师们成为生活中的朋友,团结关爱,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积极改进。作为一个部门的负责人,我更要强化自己的慎独意识。基于切身体验,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辅导员一定要脚踏实地,甘为人梯,树立终生服务少先队的信念。在实际工作中,我要求自己既当一名优秀辅导员,又做一名模范教师,把本职工作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经过个人的不懈努力曾被评为市、区级“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优秀班主任”。 4.教学研究方面:重视课题研究并积极参与小课题研究,平时善于积累总结,科研意识也有所增强,科研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 但我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首先,我感到在学习上对自己有所放松,以工作代替了学习,导致自己迷失了发展方向。同时,学习上的欠缺,也造成了理论功底不扎实,缺乏理论积淀,使自己的专题研究大多停留在实践层面,无法提升到理论层面上。其次,课堂教学能力尚可。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教学方法手段上缺乏新意。 三、自身专业化发展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理论

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知识 1.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这种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培养。 2.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一是职业针对性,这是其本质属性;二是大众性;三是产业性;四是社会性。 3.职业教育之本是什么? 职业教育以人为本,就业是民生之本,因此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4.以服务为宗旨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 5.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核心与难点,重点是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 6.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是什么? “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 7.要营造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应如何转变观念? (1)转变人才观念,把劳动技能型人才作为宝贵的人才来对待; (2)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养成教育,树立劳动光荣的道德风尚,积极开展职业技能、技术竞赛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鼓励学生到生产第一线建功立业; (3)树立先进典型,大力表彰职业教育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宣传职业教育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形成重视劳动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8、职业教育的“三个转变”和“两个加强”是什么? “三个转变”是转变办学思想、转变办学机制和转变办学模式;“两个加强”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9.如何认识我国高技能人才的作用?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0.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评价和使用机制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 11.高职教育对教师有何要求?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教师也要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专业课教师要深入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积极参与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尽快成为“双师型”教师。 12.高等职业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13.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是什么? 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所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

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解读

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解读 据《甘肃省教育考试院》2020年4月报道: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国家建立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服兵役国家教育资助、新生入学资助、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及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等相结合的资助政策体系。 目录 一、高等职业教育阶段资助政策 二、高职院校国家奖助学金 三、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问答 四、高职院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五、高职院校服兵役国家资助政策 六、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资助项目 一、高等职业教育阶段资助政策 国家对高职学生实行“奖贷助勤补免+绿色通道”等多元混合资助。 1、国家奖学金。奖励特别优秀的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高职在校生,每生每年8000元,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荣誉证书。 2、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资助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高职在校生,每生每年5000元。

3、国家助学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高职在校生。 4、国家助学贷款。政府主导、金融机构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的免担保、免抵押信用贷款,用于解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在校学习期间利息全部由财政贴付。 5、基层就业国家资助。对中央高校应届毕业生,自愿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服务期达到3年以上(含3年)的,补偿学费或代偿国家助学贷款,每生每年不高于8000元。地方高校毕业生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由各地参照中央政策制定执行。 6、应征入伍服兵役国家教育资助。国家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招收为士官的高职院校学生实行学费补偿或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服义务兵役前正在就读的高职院校学生(含新生),按国家规定保留学籍或入学资格、退役后自愿复学或入学的实行学费减免。对退役一年以上,考入高职院校的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学生实行学费减免。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不高于8000元。 7、新生入学资助项目。中西部生源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可申请入学资助项目,解决入校报到的交通费和入学后短期生活费。就读本省院校的新生每人500元,就读省外院校的新生每人1000元。学生可向当地县级教育部门咨询办理。 8、勤工助学。学生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加高职院校组织的勤工助学活动,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等。 9、其他资助政策与措施。

教师职业角色的定位

教师角色的定位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角色也相对应的重新定位。它要求教师要成为学习型教师,在学习中不断实践,反思,总结,提炼。在学习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科学知识和能力结构,要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根据教育的社会职能来看,教师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定性。 (一)社会义务 首先,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交流者和指导者。在学生学习中,教师更大程度上是作为学生的合作者,交流者和指导者,与学生共同探讨各种问题,交流想法和启发学生。其次,优化知识结构,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升。教师不能前篇一律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而是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观点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各种教育活动,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不断发现新的特点和问题,以使自己的工作适应不断的变化形式,并且有所创新。再次,要由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由重视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在以往灌输为主的教学中,学生被认为是不成熟的个体,不具备发现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而在新课程标准下,则是主张信任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能力去主动探究世界;主张学生可以选择学习内容,确立学习方法,安排并实施学习计划,评价学习结果。最后,从课程复制者向课程结构的建构者,组织者转化。新课程要求作为课程结构的建构者,组织者的教师应具备创设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和开发校本资源的能力。由此,也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新的要求。比如要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

表达能力,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假设的能力。 总之,新课程必然引发教师职业角色的一系列转变,促成其从原来的课程复制者向建构者,组织者的角色转变;从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包括作为学生的合作者,交流者和指导者的新角色定位。教师要不断学习,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素养,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我们教师应该认清在新课程标准的教育中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积极作好角色转变。这将有利于我们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确保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当然也有利于未来将作为年轻教师的我最终站稳讲台,扮演好新时期新教师的角色。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方式标准、知识观,成才观等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之相应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每一位教师应该重新审视并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更好地教书育人。 新课程目标向我们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目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会学习,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参与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作为教师的我们在积极地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学习心得 通过对《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的学习,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其中一员的我对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自身的定位也有了一定认识。以下对《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的各章重点,高等教育的法律地位、以及结合本人在高等学校工作的心得体会进行总结。 一、《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各章重点内容总结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共七章内容,其中第一、二、三章分别阐述了高等学校、高等学校教师、高等学校学生的法律制度;第四章论述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第五章阐述了高等职业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法律制度,第六章讲的是民办高等教育法律制度的相关内容,第七章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了总结。 第一章——高等学校法律制度,共五节内容;分别从高等学校的类型、设立变更与终止、权利与义务、章程、以及内部组织机构五个方面对其内容进行了阐述。高等学校的类型:按举办主体划分,分为公立高等学校和民办高等学校;按办学形式划分,分为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按办学层次划分,分为本科层次院校和专科层次院校;高等学校的设立:原则、基本条件、程序;高等学校的变更具体内容有基本形式、变更的审批、变更的核准;高等学校终止包含了学校终止的情形、审批;高等学校的权利:自主管理权、教育教学权、招生权、学籍管理权、颁发证书权、聘任权、管理财产权、拒绝干涉权、其他权;义务:遵纪守法义务、贯彻方针义务、维护权益义务、提供情况义务、合理收费义务、接受监督义务;高等学校章程包含了地位、内容、制定与修改的主要内容;高等学校的内部组织机构:校长负责制。 第二章——高等学校教师法律制度,共五节内容;论述了高等学校教师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高等教师资格制度、职称制度、聘任制度,以及高等教师常见的法律纠纷和权利救济等问题。教师的法律地位,是指依照法律规定,教师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位置;高等学校教师的权利:教育教学权、学术研究权、学生管理权、报酬待遇权、参与管理权、进修培训权;高等学校教师的义务:遵纪守法义务、教育教学义务、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义务、尊重学生人格义务、保护学生权益义务、提高自身思想业务水平义务;高等学校教师的法律地位,具体来说是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讨论 (1)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讨论 江庆翘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本文就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定位问题进行讨论,提出理性认识姓“高”和姓“职”的关系,正确看待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两项任务,认为对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应有更全面理解,并提出职业培训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责任。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 办学定位包括多个方面,如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结构定位、服务地域和行业面向定位、发展方向与目标定位等。在这其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居于首要地位的,本文仅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属性之争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以来,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一定层次规格和类型的学校,培养一定目标的人才。不同层次规格和类型的学校,培养的人才在社会适用性上具有明显的区别。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办学性质和特色的基础,是学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一切工作的核心,是学校以教学改革为首的各项改革不可须臾偏离的“主心骨”。所以,它是办学者第一要明确的问题。 高等职业院校具有两方面的属性。一方面,它是高等院校的组成部分,具有高等教育的性质(当前主要是专科层次的高等教育)。另一方面,它是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具有职业教育的特质。这也就是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通常所讲的姓“高”、姓“职”的问题。 有一种认识,认为在上述两种属性中,高等职业教育首先是姓“职”,然后才是姓“高”。这种认识产生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初期。当时这样提,一是为了防止将高职院校办成普通意义上的专科学校,办成“小本科”;二是想要突出职业教育区别于其它普通高等教育的特色。对此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当今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办学实际中的各类矛盾日渐突出的时候,回头来看,这并不是一种冷静、理智的认识。 为什么非要将高等职业教育的两种属性区分主次呢?我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既姓“职”,又姓“高”,两者同样重要。 姓“职”,说的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性质,是其教育的类别。姓“高”,说的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教育性质,是其教育的层次。也可以认为就像是在一个二维坐标系当中,横坐标是教育类别,纵坐标是教育层次。在教育类别上,区别有义务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等;在教育层次上,区别有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专科、本科、研究生)等。高等职业教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书

职业生涯规划书 学院:文学院 专业:xxx 班级:xxx 姓名:xxx 学号:xxx 指导老师:xxx

目录 引言 第一章、自我的认知 (一)个人基本特征 (二)性格特征 (三)职业兴趣 (四)职业价值观 (五)职业技能(胜任能力) (六)自我分析小结 第二章、职业认知 (一)外部环境分析 (二)目标职业分析 (三)目标职业特点 (四)教师结构趋势走向 (五)教师的职业要求和工作状态 (六)教师未来趋势:未来十年哪个层次更具吸引力 (七)SWOT分析 (八)职业认知小结 第三章、职业目标与具体规划 (一)职业目标 (二)具体规划 第四章、评估调整 (一)评估的时间 (二)评估的内容 (三)职业目标评估 第五章、结束语 附件、教师资格条件 引言 古语有云:志不定,天下无可成之事。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每个人,尤其是在校大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当我们制定了明确的规划书,我们才会有奋斗的目标和方向,才能时刻检验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正确,才能为自己谋得精彩人生!俗话说:如果你不知道你自己今后要到哪儿去,通常你哪儿也去不了。可见,有清晰明确的目标,对以后的人生是多么的重要。以下是我的职业生涯

规划书。 第一章、自我的认知 (一)个人基本特征 生活中的我,是一个性格乐观的人,不喜欢接受规范,也不想被约束,对有兴趣的事很入迷。我喜欢充实,所以我每天的活动都会尽量充实合理。我喜欢交朋友,感受朋友之间最真挚的友情。并乐于倾听他们的事情,我对人热情、友善、有爱心更有耐心和责任心,很难拒绝有求于自己的人。我的情绪其实很好理解,我很喜欢交流,对于真心朋友,我直接向他们表达自己不满或难过的情绪。我对旅行有着浓厚的兴趣,从小热爱行走在路上。我的爱好广泛,喜欢唱歌、听音乐、爱看电影、爱阅读、爱运动。外向,友好,喜欢置身于人群当中,善于用话语抓住人们的注意力。 (二) 性格特征 在我看来,我的性格类型是:积极乐观——天下没有不可能的事 我的个性比较温和,有耐心,有极强的责任心,与同学关系相处融洽,善于和他人交流,我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希望可以锻炼自己与他人,尤其是与不同的学生交流的能力。我崇尚和谐善意、情感丰富、热情、友好、体贴、情绪强烈,需要他人的肯定,也乐于称赞和帮助他人。总是避免矛盾,更在意维护人际关系。我富有活力,待人宽厚,有同情心,有风度,喜欢让人高兴。只要可能,我就会使自己适应他人的需要和期望。我倾向于运用感性做出判断,决策时通常考虑他人的感受。我喜欢提出计划,并大力将其付储行动。我也喜欢替别人发现机会,并且愿意帮助他们采取行动抓住机会。 (三)职业兴趣 在我个人看来,我属于社会型、浪漫主义完美型。 我非常希望获得有充分保障的工作(包括拥有良好的工作条件),比如能够在一个比较安全和舒适的环境中工作,能够获得应有的报酬,能够有自主决断的可能性等。而且还希望工作具有多样性,能够在工作的范围内做不同的事情。我希望的工作环境轻松,人际友好,能与不同特点的人一起工作,避免冲突和矛盾。 我的职业兴趣是当一名教师,理想的职业岗位是高中语文老师。我希望自己简化来有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而教师无疑是最佳选择,我现在是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一的在读本科生。希望毕业后可以继续考研深造,然后回到家乡任教。 我特别钟爱的专业有:教师、管理等。备选的职业有:会计、银行职员、政府官员等。我对经济性事务不感兴趣,理性化太强,职场竞争大。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我要避免一些进

当前影响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前影响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缺口很大,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管理体制不健全、招生困难等,本文在分析这些影响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高职院校发展思路。以期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路径选择。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对策 近年来,随着生源数量的减少,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数量大幅度减少,高等职业院校的生存面临很大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国家重普通高等教育而轻高等职业教育的原因,也有社会传统的积习方面的原因和高等职业院校自身的原因,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发展受限的原因的前提下,提出了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思路。 1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出现了高等职业教育受阻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高等职业院校的长远发展,也大大影响了我国需求缺口很大的技术性和技能性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的非公有制企业日益发展壮大,迫切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大批的应用性人才。 1.1 管理体制不健全,人才培养的目标与社会发展的速度不相互配合。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近十余年来发展起来的,是从国外借鉴先进的经验引进过来的,随着我国的企业管理制度、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的办学体制则日益凸现出相对落后来,改革现行的办学模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必须解决的问题,比如重普通高等教育轻职业教育,重学术研究轻实际技能的培养等。近几年广州、上海出现的“用工荒”就说明了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能紧密结合起来。 1.2 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全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不足。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全社会包括教育界在内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与发达国家的认识水平相差甚远,作为国家政策的制定者无论在政策上、还是在经费投入上,都偏重于以培养学术人才为目标的普通高等教育,而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则没有足够的重视。 1.2.1 在办学资金的投入上,政府投入主要用于普通高等教育,投入到高等职业教育的资金相对较少,企业虽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直接受益者,但是它们也不愿意投资于职业教育,不愿意承担教育风险。 1.2.2 在招生政策上有许多不健全的地方,近几年来随着普通高等院校的大规模扩招以及生源数量的减少,各地的高职院校根本招不满计划,另外,由于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许多家长和学生宁愿上民办的本科院校,也不愿意上好的高等职业学校,在这个看重学历的社会大环境下,许多用人单位看重的是学历教育。自从2011年国家对民办学校实施注册招生以来,专科生源不足的现象还会愈演愈烈。 1.3 高等职业院校自身的发展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 1.3.1 许多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还不明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相对陈旧,许多学校还是重课内和校内教学而轻动手能力的培养,另外,实验室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滞后,学生学习实习实践时间短、实习效果差。 1.3.2 技能型和双师型教师缺乏。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

(完整版)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 作为从事教育职业活动的主体,高等学校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使命。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自身的素质和工作效率提出的要求相对较高。大学教师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项任务。大学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也越来越成为高等教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需要教师不断设计出适合自己未来的发展规划。我按照学校的要求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出了未来几年的职业生涯规划。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确切的说来我毕业才只有几个月,至今还未站上讲台,日常就是在教务科做做教务工作兼职班主任。根据学校对新进老师的培训听了很多有经验的老师教师的课,对课堂教学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与想法。日后自己将要用一种怎样的风格讲课的脉络也逐渐清晰起来。 第一:明确自我发展目标,实现角色转变 作为参加工作不久的新手教师,首先要明确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意识。同时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 首先,我需要的就是在工作中认认真真、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在学校拜老教师为师,积极听课、说课,在师傅的指导下,扎扎实实地进行学科教学,掌握教学规律,从实践中获得专业技能的成长。 其次,需要继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积极参加各类教学教育实践活动,积极主动地向老教师学习,向同行教师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教学能力,树立扎实的工作作风。学习是教师成长的源泉,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我们才能获得进步。 第二:专业水平的提高。 作为理工科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如何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如何将学习知识与社会工作需求紧密衔接等都是值得进一步学习的内容。我深感自己的专业知识仍然不够扎实。 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认真学习领会新课

职业教育政策文件汇编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2014年6月

目录 一、规划背景 (1) 二、总体要求 (2) (一)指导思想 (2) (二)建设目标 (3) (三)基本原则 (4) 三、体系的基本架构 (5) (一)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 (6) (二)职业教育的终身一体 (7) (三)职业教育的办学类型 (8) (四)职业教育的开放沟通 (9) 四、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9) (一)优化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布局 (10) (二)统筹职业教育区域发展布局 (12) (三)加快民办职业教育发展步伐 (13) (四)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 (14) (五)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 (15) (六)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结构 (16) (七)完善职业人才衔接培养体系 (17)

(八)建立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18) (九)改革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19) (十)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20) (十一)加速数字化、信息化进程 (21) (十二)建设开放型职业教育体系 (22) 五、体系建设的制度保障和机制创新 (23) (一)完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和标准体系 (23) (二)推进职业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 (24) (三)深化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25) (四)完善校企合作的现代职业院校治理结构 (26) (五)创新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机制 (27) (六)构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投入机制 (28) (七)健全促进职业教育公平的体制机制 (29) (八)创新职业教育区域合作机制 (30) (九)建立职业教育服务社区机制 (31) 六、保障实施 (32) (一)加强组织领导 (32) (二)完善支持政策 (32) (三)营造良好氛围 (34) (四)加强监测评估 (3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