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鲁迅的散文阅读试题

鲁迅的散文阅读试题

篇一:鲁迅的散文阅读试题

林贤治《人间鲁迅》高一散文阅读题及答案作者:飘零书生604 文章来源:会员上传林贤治《人间鲁迅》高一散文阅读题及答案一个可以由此得生,也可以由此得死的时代是大时代。大时代总要产生巨人。

鲁迅是巨人。他不是帝王,不是将军,也无须舞权杖。作为旧世界的逆子贰臣,惟以他的人格和思想,召引了大群年轻的奴隶。他把对于民族和人类的热爱理解得那么深沉,乃至他的目光,几乎只让人望见直逼现实的愤怒火焰。数千年的僵尸政治,"东方文明",专制、强暴、虚伪、保守和蒙昧,都是他攻击的目标。他教奴隶们如何反抗,如何"钻网",如何进行韧性的战斗。他虽然注意实力的保存,却不惮牺牲自己,必要时照例地单身鏖战。在一生中,他呐喊过也彷徨过,甚至在横站着作战的晚年仍然背负着难耐的寂寞,但是从来耻于屈服和停顿。中国的思想文化界,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赢来众多的"私敌",没有一个像他一样招致密集的刀箭,因此,也就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获得更为辉煌的成绩。他所凭借的仅仅是一支"金不换",便在看不见的但却是无比险恶的战场里,建树了超人一等的殊勋。

在他身后,自然要出现大大小小的纪念物、石雕、铜像以及传记,可悲哀的是:当再度被赋予形体的时候,这个始终屹立于人间的猛士,却不止一次地经过有意无意的铺垫与厚饰,成了奥林匹斯①山上的宙斯②。

平凡的伟大者真正的伟大。鲁迅是"人之子",人所具有的他都具有。正因为他耳闻了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呼号,目睹了淋漓的鲜血和升腾的地火,深味了人间一切苦辛,在他的著作中,古老而艰深的象形文字,才会变得那么平易,那么新鲜,那么富于生命的活力。

这样一个毕生以文字从事搏战的人,他的形象,其实早经文学本身表达无遗了。世间纪念物,丝毫也不能为他增添或减损什么,无非是后人的一种思念而已,如果它所激发的不是对真理的渴求,不是奔赴生活的勇气和变革现实的热情,而是宗教式的膜拜,那么毋宁说:"我们都不需要!"

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正在于我们可以因他而深刻的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在存在的方式的选择中间,我们根本不愿拒绝他的灵魂的参与。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没有把黄金世界轻易预约给人类,却以燃烧般的生命,成为千千万万追求者的精神的火光。

真正的巨人活在时间的浓度里。应当相信,历史终会把最有分量的东西保留下来。

注:①奥林匹斯:希腊东部的一座高山。古代希腊人视之为神山,希腊话中的诸神都住在山顶。②宙斯:希腊神话中的主神,威力无边,是诸神和人类的主宰。

12.指出下面语句在文中的具体含意。(3分)

"召引了大群年轻的奴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说:"鲁迅是巨人。"根据文中内容,请简要说明理由。因为鲁迅具有: _______(4分)

14.从文中找出与下面词语相照应的语句。(2分)

"最有分量的东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a.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意思是:一个可以使人为它而生、也使人为它而死的时代,是一个有志之士大有作为、创造辉煌业绩的时代。

b.作者认为:鲁迅的伟大早经他的文学本身表达无遗了,而后人为鲁迅所造的石雕、铜像等纪念物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不能为他增添什么或减损什么。

c.鲁迅没有把一个充满光明、幸福的美好世界描绘给人们,却以炽热的革命战斗精神感召着无数革命志士,他的思想成为鼓舞人们战斗的光辉旗帜。

d.本文多处采用对比手法,如将鲁迅与帝王、将鲁迅与奥林匹斯山的宙斯对比,将平凡与伟大对比,从而表现了他的伟大的人格与伟大的思想。

e.题目"人间鲁迅"表达了作者在文中的观点:世代为人所敬仰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家鲁迅,是人而不是神。

参考答案:

12.号召并引导众多的被压迫的青年人起来反抗旧世界。【解析】试题分析:结合后面“他教奴隶们如何反抗,如何"钻网",如何进行韧性的战斗”就可揣摩出这句话的含意。解答此类题一定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到原文结合语境理解。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1)伟大的人格;(2)战斗的精神;(3)超人的殊勋。【解析】试题分析:揣摩第1段中“惟以他的人格和思想,召引了大群年轻的奴隶”“在一生中,他呐喊过也彷徨过,甚至在横站着作战的晚年仍然背负着难耐的寂寞,但是从来耻于屈服和停顿”“便在看不见的但却是无比险恶的战场里,建树了超人一等的殊勋”就可概括出称鲁迅为巨人的原因。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对真理的渴求,奔赴生活的勇气和变革现实的热情。【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本题要抓住题干要求中“最有分量的”这一关键词,揣摩倒数第3段中“如果它所激发的不是对真理的渴求,不是奔赴生活的勇气和变革现实的热情,而是宗教式的膜拜,那么毋宁说:‘我们都不需要!’”这句话就可领悟出“对真理的渴求,奔赴生活的勇气和变革现实的热情”。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bd【解析】试题分析:b“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理解错误。d“本文多处采用对比手法”理解有误。应为衬托,突出鲁迅的伟大。解答此类题一定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到原文中找到关键,然后细细揣摩蕴含在其中的内涵。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

阅读本文的读者还读了

篇二:鲁迅的散文阅读试题

《鲁迅的读书法》短文题目答案.我马上就要、语文aoe酱03652014-10-15 1、极,甚放开中途停止连、通2、内容不健康的书籍比喻3、c4、多翻法——开阔视野,启迪思路比较法——帮助读者辨别是非、真伪、优劣联系实际法——时所读的书活起来5、(1)开卷有益 (2)读书要有比较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篇三:鲁迅的散文阅读试题

郑文燮《在鲁迅先生故居》高三散文阅读题及答案郑文燮《在鲁迅先生故居》高三散文阅读题及答案郑文燮《在鲁迅先生故居》高三散文阅读题及答案或许是一种机缘,或许冥冥中的感召,纯属偶然,我在暌隔三十余年之后,又回到了北京。北京城市的变化之大,几乎使我难以辨识,先前熟悉的街衢大都不知所往,连僻野荒郊的阜成门外都鳞次栉比地起了高楼。我要寻找的旧地是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的鲁迅故居。拐了几个胡同,周遭都是用红颜料刷写的加了醒目圆圈的“拆”字,好在鲁迅故居的门匾还在,寻找起来还不甚费事,只是在阴晦的冬日显得突兀而孤独,冷清的小四合院落依然冷清!鲁迅在北京生活了10 余个年头,一共搬了三次家。“家”,这个词对鲁迅先生来说,或许并不确切,他一生或许都没有过“家”,鲁迅是孤独者。辛亥革命以后,中华民国建立。鲁迅从故乡浙江绍兴到北京的教育部供职,在教育部作“佥事”,夜晚回到他寄居的绍兴会馆,在冷冰的屋子里百无聊赖,靠研读《佛经》和抄写古碑打发时日。钱玄同来看望他,希望他给《新青年》写点文字。鲁迅用疑惑的目光看着钱玄同,说:“写文章有什么用处!”这个在推翻满清封建专制王朝的辛亥革命中激进的青年对“革命”感到失望。他说,以前我是奴隶,现在我是奴隶的奴隶,“革命”了,“维新”了,世事依然还是原先的老样子。1926 月18日,他任教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等,在向段祺瑞执政的国务院和平请愿时,惨遭枪杀。鲁迅先生满腔激愤,写了《记念刘和珍君》的文章,说:“三月十八日,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青年学生的热血,使鲁迅由《彷徨》到《呐鲁迅是周家的长子,对家庭更多一份责任。他到北京以后,

把母亲,妻子朱安从故乡绍兴接到了北京,连同从日本留学回国的二弟周作人及他的日籍妻子羽太信子及子女,住进了他在西四八道湾购置的新居——一所宽敞、豁亮的“三进”大四合院。不久,周氏兄弟反目,鲁迅不得不搬出八道湾,另觅居处。他用一本书的四百元版税,在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买了一所小四合院,也就是现在鲁迅博物馆的所在地。四合院实在太小!院子里种植的两棵白丁香占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空间,似乎再也容纳不下几个人物的活动了。周遭的几间小屋,一间作了书房,一间住着一个女佣人,另外一间北屋住着鲁迅的母亲和妻子朱安。母亲和妻子的木床相对而立,床上挂着白夏布蚊帐,都是老家带来的旧物。鲁迅在母亲和妻子的住室连通了一个长条形的小间,戏称“老虎尾巴”。鲁迅在这“老虎尾巴”里写作和住宿,室内仅一床一桌一椅而已。床是单人的板床,两条长凳上横架着一块木板,褥子是单薄的,被子是陈旧的有着小点蓝花的布衾,床上用竹竿挂着一顶发黄发灰的夏布蚊帐。书桌旁的白墙上挂着一个镜框,里面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照片。“阴冷”“悲悯”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孤寂的鲁迅先生相互注视,似有话要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经受过死神的洗礼,是从沙皇的绞刑架上走下来的,他在执行死刑的最后一刻被“赦免”,幸存下来。那天天气阴霾、沉郁,像要下雪的样子。我在鲁迅故居待了很久,大约是我太专注、太虔诚的目光吸引了讲解人员——一位和善的中年女性,她打开“游人免进”的门扉,“破了例“让我进入先前只能够隔着玻璃窗看到的内室。这样我就真切地触摸到了“老虎尾巴”,“尾巴”墙上挂着的那帧陀思妥耶夫斯基阴冷的照片。我在鲁迅先生曾经沉思默想的藤椅上坐了一会儿,望着窗外的景致,一座依然不大的荒芜的园子,园子角落里有一圈石头的井栏。据说这井水实在苦涩,不能饮用,只能用来浇灌园中的几棵枣树,也就是鲁迅先生《秋夜》中劈头所说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在我还是中学生的时候,我就在课文中读到了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我曾向授课的语文老师请教过这句话的意思,老师支支吾吾,也未说出个所以然来。其后很久,我都未曾明白鲁迅先生写这句话的深意。而现在,身临其境的我,感悟到了鲁迅先生孤独、寂寞和无奈的心境——这是否就是鲁迅先生说过的“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呢?这是否就是鲁迅先生说过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呢?

走出鲁迅先生故居,天上纷纷扬扬下起了雪。踏着落了雪的白茫茫的土地,我在近旁的一条胡同口,找了一家小店铺,喝了两碗羊杂碎汤,全身顿时燥热起来。(选自2015 期《散文百家》,有删改)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 a.文章开篇写寻找鲁迅先生故居的过程以及故居周边的环境,隐隐有一种批评时人淡忘鲁迅先生和漠视文化传承之意。 b.文章中有大量的有关天气的环境描写,其作用是渲染阴冷、沉郁的氛围,抒发作者游览鲁迅故居时对鲁迅先生的痛悼和缅怀之情。 c.“以前我是奴隶,现在我是奴隶的奴隶”这句话表明了鲁迅先生对革命的漠视和鄙夷,认为革命改变不了社会现实。d.文章从多个角度来介绍先生的故居,突出其狭小和简陋的特点。这样处理是为了表现先生孤僻、阴冷的性格。 e.文章结尾意味隽永,明写因喝羊杂碎汤而全身燥热,实际上隐隐表达了作者在游览过程中的不满、钦佩、振奋等复杂情感。 17.在第二段中,作者称鲁迅先生为“孤独者”,先生的孤独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你结合原文加以概述。(4 18.在描写鲁迅先生故居的布局和陈设中,作者为什么要着重写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照片?请作简要分析。(4 19.在游览鲁迅先生故居时,作者想起先生的文章中有“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的语句。对这句话的深意理解,作者由“不曾明白”转而有所感悟。请你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探究这句话的深意。(8 参考答案:16.cd(c 项,鲁迅先生对革命并非漠视和鄙夷,只是清醒地认识到革命的局限性,感到失望。d 项,写故居狭小和简陋,是说小天地里有大胸怀,反衬出鲁迅先生精神的可贵与伟大。)??点此查看高中散文阅读训练答案集??19.这句话表明了院落环境和居郑文燮《在鲁迅先生故居》高三散文阅读题及答案,中考散文阅读题及答案,散文阅读题及答案,高中散文阅读题及答案,散

文阅读题含答案,初中散文阅读题及答案,高考散文阅读题及答案,小学散文阅读题及答案,我的老师阅读题答案,妈妈的手阅读题答案

篇四:鲁迅的散文阅读试题

[鲁迅]《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模拟试题及答案时间:2015-12-01 热度:℃作者:洪湖张老师来源:新浪博客鲁迅专题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鲁迅唯一的一篇以青年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是《--------------》。

2.吕纬甫和魏连殳分别是鲁迅小说《--------------》和《孤独者》中的主人公。

3.据孙伏园回忆,刘半农曾赠送鲁迅一幅联语:“托尼学说,魏晋文章”。其中,“托”指托尔斯泰,“尼”指--------------。

4.鲁迅最后一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是以爱姑为主人公的《--------------》。

5.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曾以《--------------》为题在《莽原》杂志上发表。6.《狂人日记》发表于--------------年5月的《新青年》第4卷第5号。

7.四铭是鲁迅小说《--------------》中的主人公。

8.从1918年到1925年,七年间鲁迅共计创作了25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后结集为《呐喊》和《--------------》。

二、单项选择题: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鲁迅的第一部杂文集是()。

a.《呐喊》 b.《坟》 c.《野草》 d.《热风》

2.鲁迅最早发表的一组散文诗是()。

a.《野草》 b.《自言自语》 c.《过客》 d.《朝花夕拾》

3.欺负阿q的人不少,而阿q真正敢动手欺负的只有弱小的女子()。

a.赵司晨的妹子 b.小尼姑 c.邹七嫂的女儿 d.吴妈

4.10.《肥皂》中,四铭向儿子学程讨教的“恶毒妇”的意思是()。

a.很凶的女人 b.老悍妇 c.恶毒的女人 d.老傻瓜

5.“五四”时期读者的审美要求是多层次的,作家的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如鲁迅的深刻冷峻,郭沫若的暴躁凌厉,冰心的天真纯情,而以伤感愤激著称的小说家,除郁达夫之外,还有()。

a.废名 b.庐隐 c.芦焚 d.苏青

三、多项选择题: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有1-4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给分。

1.鲁迅既是现代杂文之父,又开创了现代散文“独语风”和“闲话风”两个创作潮流和传统。在鲁迅的前期创作中,他的杂文集主要有()

a.用象征手法表达自己感情和对人生进行哲理思考的《野草》b.包括27篇“随感录”在内的风格热烈的《热风》

c.收有早期在日本写作的长篇论文的思想深刻的《坟》d.主要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特点又包蕴着中年人思考的《朝花夕拾》

2.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a.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者,如孔乙己、陈士成等b.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和追随者,如四铭、高尔础等

c.封建道德的卫道士和假道学,如吕纬甫、涓生等d.封建制度的破坏者和反抗者,如狂人、夏瑜、魏连殳、子君等

四、简答题:要求内容切题,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

1.为什么可以说《呐喊》、《彷徨》既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同时又是其成熟的标志?请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简要说明。

2.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主要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请具体说出这几种类型的人物。五、分析题要求不得照抄教材或他人文章,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流畅,逻辑清楚。该题不得少于1000字。

1.周作人说,《在酒楼上》是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你是怎样理解“鲁迅气氛”的?试结合作品中的具体描写,说明“鲁迅气氛”表现在哪些方面?

2.鲁迅对中国国民性的态度是否有“偏激”的地方?对中国人的描写是否有“丑化”的地方?为什么?试结合《狂人日记》、《阿q正传》的具体内容加以说明。

3.一般认为,鲁迅小说对于传统的表现方式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在艺术格局和语言方面都有新的创造,“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新形式”,你是怎么看这一说法的?请以《狂人日记》、《阿q 正传》、《肥皂》和《示众》为例加以说明。

4.鲁迅的小说主要有哪两大题材?试以《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为例,分析说明鲁迅在这两大题材中分别表现出自己什么样的态度?

5.教材在第11页中说:鲁迅从20年代后,杂文多作“文明批评与社会批评”,尤其是对于国民性劣习的批判,时常一针见血,不留情面。这种情况在他的小说中有无表现?试结合他的《阿q正传》、《示众》等作品中的具体内容加以说明。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1)伤逝(2)在酒楼上(3)尼采(4)离婚(5)旧事重提(6)1918(年)(7)肥皂(8)彷徨

二、单项选择题: 1.d 2.b 3.b 4.d 5.b

三、多项选择题: 1.bc 2.abd

四、简答题

1.为什么可以说《呐喊》、《彷徨》既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同时又是其成熟的标志?请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简要说明。

a.从内容上说,主要是“表现的深切”。从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揭露和批判、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对改造国民性的关注,以及对变革时期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讨三个方面反映了“五四”思想革命的要求,表现出“忧愤深广”的基调。

b.从形式上说,主要是“格式的特别”。鲁迅小说对传统表现方式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在艺术格局和语言方面都有创新,“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新形式”,实现了对传统小说的革命性突破,从而完成了小说形式向现代的转型,并成为中国现代各体小说发展的重要源头。

2.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主要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请具体说出这几种类型的人物。a.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者,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白光》中的陈士成等。

b.二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和追随者,如《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尔础等。c.三是封建制度的破坏者和反抗者,如《狂人日记》中的狂人、《药》中的夏瑜、《孤独者》中的魏连殳、《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伤逝》中的涓生、子君等。

郭沫若专题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年成立于日本东京的创造社,是五四时期最具创新精神的文学社团。2.“五四”新文学作家大多经历过一个从“呐喊”到“彷徨”的过程,如果说郭沫若的《女神》是他的呐喊,那么他在这之后出版的诗文集《--------------》则可以看作是他的彷徨。3.郭沫若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诗集《女神》为代表,第二阶段以历史剧《--------------》为代表。

4.20世纪50年代以后,郭沫若以惊世骇俗的观点创作了两部历史剧《--------------》和《武则天》。

5.《女神》第一辑中的三部诗剧是《女神之再生》、《--------------》和《棠棣之花》。6.郭沫若在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里,就写出了《卓文君》、《--------------》和《聂嫈》三部历史剧,后结集为著名的《三个叛逆的女性》出版。

7.《凤凰涅盘》为6章,即《序曲》、《--------------》、《凰歌》、《凤凰同歌》、《群鸟歌》、《凤凰更生歌》。

8.对郭沫若诗歌创作影响最大的美国诗人是--------------。

9.胡适的《--------------》(1920)是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新诗集。

二、单项选择题:

1.郭沫若抗战初期曾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一个厅长,负责整个国统区的文化宣传工作,这就是当时著名的()。

a.第一厅 b.第二厅 c.第三厅 d.第四厅

a.《民国日报·觉悟》 b.《京报副刊》 c.《时事新报·学灯》 d.《晨报副刊》

3.郭沫若在40年代创作的第一部历史剧,是根据他自己早年的同名诗剧改编的,这部诗剧是()。

a.《棠棣之花》 b.《聂嫈》 c.《凤凰涅盘》 d.《屈原》

4.《凤凰涅盘》中的《凤凰更生歌》是全诗的高潮,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鸡鸣”,第二部分是()。

a.凤凰同鸣 b.凤鸣 c.凤凰和鸣 d.凰鸣

三、多项选择题:

1.《女神》具有不可重复之美,我们在理解当年《女神》热的原因时,以下哪些观点是正确的()?

a.《女神》激发了“五四”读者的情感和想象力b.在“公共空间”的传播运作中由诗人与读者共同完成

c.读者在批判《女神》的过程中重塑了《女神》的公众形象d.《女神》热是《女神》与“五四”式的阅读风气的结合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

(1)1921 (年)(2)星空(3)屈原(4)蔡文姬(5)湘累(6)王昭君(7)凤歌(8)惠特曼(9)尝试集

二、单项选择题 1.c 2.c 3.a 4.c

三、多项选择题 abd

茅盾专题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五四时期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1921年成立于--------------。2.在《--------------》中,静女士投身革命后,爱上了北伐军一个温雅的连长强唯力。3.文学研究会的会刊是改革后的《--------------》。

4.茅盾的《--------------》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皖南事变”的长篇小说。

5.茅盾原名沈德鸿,在五四时期的文学组织和文学批评中以“--------------”的名字而著称。

6.叶圣陶《倪焕之》备受--------------的赞扬,被看作是当时长篇小说的“扛鼎之作”。7.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是指《春蚕》、《秋收》和《--------------》。

8.《幻灭》既是茅盾小说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后与《动摇》、《追求》一起,结集为

《--------------》三部曲。

二、单项选择题:

1.茅盾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

a.《蚀》 b.《幻灭》 c.《虹》 d.《子夜》

2.茅盾《蚀》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是()。

a.《幻灭》 b.《灭亡》 c.《动摇》 d.《追求》

3.在《春蚕》中,茧厂十多天前驻过东洋兵。这是指()。

a.“一·二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一二·九”事变d.“九·一八”事变

4.在现代著名作家中,有不少人同时在文坛和政坛,其中,最突出的有两人,他们是郭沫若和()。

a.鲁迅 b.茅盾 c.老舍 d.曹禺

5.茅盾常常以当时重要的政治经济事件作为自己的描写对象,其中,在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四个月就动笔写的小说是()。

a.《蚀》 b.《子夜》 c.《虹》 d.《腐蚀》

6.《子夜》中的资本家形象,除吴荪甫和赵伯韬外,主要还有()等。

a.屠维岳 b.杜竹斋 c.范博文 d.钱良材

三、多项选择题:

1.茅盾有多部作品尚未完成,其中主要有()。

2.茅盾在创作《子夜》时因为生活积累的不足,对作品的规模作了几次大幅度的缩小,其中主要有()。

a.把红军的活动基本上隐入幕后 b.压缩了关于工厂生活的描写c.放弃了搬兵镇压农民暴动的内容 d.弱化了关于农村革命斗争的线索

3.茅盾在创作《子夜》时,围绕着吴荪甫这个中心人物,引出了三条“火线”:()。

a.吴荪甫与赵伯韬斗法的一条先虚后实b.与农民矛盾斗争的一条以虚为主c.与工人斗争的一条线一实到底 d.红军活动的一条线先实后虚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

(1)北京(2)幻灭(3)小说月报(4)腐蚀(5)沈雁冰(6)茅盾(7)残冬(8)蚀

二、单项选择题 1.a 2.d 3.a 4.b 5.d 6.b

三、多项选择题 1.acd 2.abd 3.abc

老舍专题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老舍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他在英国写作的《--------------》。

2.在《--------------》中,当奉行“破缸哲学”的祁老太爷被逼到“想做奴隶而不得”的绝境时,也终于勇敢地起来捍卫人的尊严,民族的尊严。

3.老舍与茅盾、--------------的长篇一起,构成了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三大高峰。

4.祥子在人生中经历了三起三落,其中,包括被--------------诱骗与之成婚。

5.“沙子龙的镖局已改成客栈。”这是小说《--------------》的开头。

6.老舍在《大明湖》和《猫城记》双双失败后,终于抓住一个“张大哥”,以《--------------》“返归幽默”。

7.《四世同堂》以沦陷后的北平为背景,选取了--------------胡同作为“亡城”的缩影。8.《骆驼祥子》写于--------------年,连载于《小说月报》杂志第25-48期。

9.从1926年到1929年,老舍在英国伦敦大学讲授中文时,连续创作了三部长篇小说:《老

张的哲学》、《赵子曰》和《--------------》。

二、单项选择题:

1.在老舍早期作品中,在艺术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作品是()。

a.《二马》 b.《骆驼祥子》 c.《离婚》 d.《四世同堂》

2.老舍曾为自己作品一度流入为幽默而幽默的“油滑”而深深地苦恼,试图“故意的停止幽默”,而他为自己得之于北京市民趣味的幽默找到了健康的发展方向的作品是()。a.《四世同堂》 b.《二马》 c.《骆驼祥子》 d.《离婚》

3.在老舍早期作品中,有一部作品在“文革”中受到严厉的批判,并直接导致了作者的噩运。这部小说是()。

a.《二马》 b.《赵子曰》 c.《离婚》 d.《猫城记》

4.在《骆驼祥子》中,如同“无底的深坑”的“白房子”是()。

a.赌场 b.烟馆 c.车厂 d.妓院

三、多项选择题:

1.老舍的小说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主要是因为他的作品()。

a.表现出受英国文化影响的幽默风 b.没有二三十年代典型的“新文艺腔”

c.大量使用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凝炼、纯净的语言 d.具有浓郁的“北京味儿”2.老舍笔下的北京市民形象,大致可以分为好几类,其中,主要有()等。

a.以张大哥、祁老太爷和祁瑞宣为代表的老派市民b.以兰小山、丁约翰、冠晓荷为代表的新派市民

c.以张天真、祁瑞丰、李景纯为代表的洋派市民d.以祥子、小福子、小崔、沙子龙为代表的城市贫民

3.在《骆驼祥子》中,老舍对刚到北京的祥子有许多赞美,其中主要有()等。

a.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b.他不吃烟,不喝酒,不赌钱,没有任何嗜好

c.他是那么诚实,脸上是那么简单可爱d.他吞的是粗粮,流出来的是血,就像一匹骆驼四、简答题:

1.在老舍的“市民世界”中,活跃着哪几种类型的市民?简要说明其主要形象(及作品)和特点。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

(1)老张的哲学(2)四世同堂(3)巴金(4)虎妞(5)断魂枪(6)离婚(7)小羊圈(8)1936(年)(9)二马

二、单项选择题 1.c 2.d 3.d 4.d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d 3.abc

四、简答题。

1.在老舍的“市民世界”中,活跃着哪几种类型的市民?简要说明其主要形象(及作品)和特点。

a.在老舍的“市民世界”中,活跃着新派市民、老派市民、正派(理想)市民和底层市民(贫民)四种类型。

b.新派市民的主要人物有《离婚》中的张天真,以及《四世同堂》中的祁瑞丰等,其特点是:一味地追逐“新式”、“洋式”的生活情调而丧失了人格。(1分)

c.老派市民的主要人物有《离婚》中的张大哥,以及《二马》中的老马、《牛天赐传》中的牛老四、《四世同堂》中的祁老人等,其特点是:他们都是城里人,但骨子里仍是农民,是“乡土中国”的子民,在他们身上负载着沉重的封建宗法思想的包袱。

d.正派市民的主要人物有《老张的哲学》中的赵四、《赵子曰》中的赵景纯、《二马》中的李子荣,以及《离婚》中的丁二爷等,其特点是:他们都是侠客兼实业家,反映了中国传统小市民的理想。

e.底层市民的主要人物有《骆驼祥子》中的洋车夫祥子、老马,妓女小福子,以及《月牙儿》和《柳家大院》中的人物等,其特点是:他们大多是破产的农民,被现代城市“市民化”之后,又被抛入流氓无产者的行列中,具有浓重的悲剧性。

曹禺专题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曹禺“五大杰作”中的《--------------》,改编自巴金的同名小说。

2.在《雷雨》中,最有争议的两个人物是周蘩漪和--------------。

3.曾文清这个人物形象,出自曹禺的三大杰作之一的《--------------》。

4.有人认为,曹禺的《原野》借鉴了美国戏剧家--------------《琼斯皇帝》的一些表现手法,并有所创新和突破。

5.在《日出》中,没出场的黑社会老大是--------------。

6.在曹禺的话剧中,受美国“表现主义”影响最大的作品是《--------------》。

7.《日出》共分四幕,其时间分别是黎明、黄昏、午夜和--------------。

8.《雷雨》的出场人物共有八位,他们是周朴园、周蘩漪、鲁侍萍、周萍、周冲、鲁四凤、鲁贵和--------------。

二、单项选择题:

1.在《雷雨》第二幕中,周萍对周蘩漪说:“不要叫我们见着,互相提醒我们最后悔的事情”。这“最后悔的事情”是指()。

a.两人曾经相爱b.周萍要与周蘩漪私奔c.两人曾经订婚d.周蘩漪要周萍娶四凤

2.“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她敢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斗。虽然依旧落在火炕里,情热烧疯了她的心,然而不是更值得人的怜悯与尊敬么?这总比阉鸡似的男子们为着凡庸的生活怯弱地度着一天一天的日子更值得人佩服吧。”这段对于蘩漪的感慨,语出()。a.钱理群 b.茅盾 c.李健吾 d.曹禺

3.曹禺在《雷雨》、《原野》中一再礼赞“蛮性”的原始力量,体现这种原始野性的人物既有《雷雨》中的蘩漪,也有《原野》中的仇虎和()。

a.金子 b.大星 c.曾霆 d.愫芳

4.《日出》第四幕描写了一场“有余者”之间“狗咬狗”的斗争,相咬的二人是()。

a.潘月亭与黄省三 b.李石清与黄省三 c.潘月亭与王福升d.李石清与潘月亭

三、多项选择题:。

1.仇虎向恶霸地主焦阎王复仇,是因为()。

a.父亲仇荣,被当过军阀连长的恶霸地主焦阎王活埋了b.焦阎王抢占了仇虎家的土地,烧了他家的房屋,强奸了他妹妹

c.仇虎被焦阎王诬告为土匪送进了牢狱d.仇虎的未婚妻金子,被迫成了焦阎王的儿子焦大星的续弦

2.曹禺的《雷雨》广泛吸收了西方戏剧的优点,其中()。

a.受易卜生戏剧“社会悲剧”影响,塑造了周朴园的形象b.受莎士比亚戏剧“性格悲剧”影响,塑造了蘩漪的形象

c.受古希腊戏剧“命运悲剧”影响,塑造了侍萍的形象d.受契诃夫戏剧“人生悲剧”影响,塑造了四凤的形象

3.曹禺的戏剧创作受到诸多外国作家的影响,其中主要有()。

a.崇尚现实主义和自然风格的契诃夫b.重视命运悲剧和性格悲剧的莎士比亚c.追求神秘

主义和表现主义的奥尼尔d.讲究剧场效果和戏剧技巧的易卜生

4.曹禺的《日出》展示了“有余者”和“不足者”两个社会阶层的生存状况和对立冲突,其中主要人物有()。

a.受五四新文化影响的青年学生,如陈白露、方达生等b.有余者的代表和附庸,如潘月亭、李石清等

c.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不足者的代表,如翠喜、小东西等d.在有余者和不足者的夹缝中求生存的小人物,如胡四、黄省三等

四、简答题:

1.简要说明曹禺在《雷雨》中是如何运用象征性意象的。

2.为什么可以说在蘩漪身上,并未表现出“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主题”?

3.蘩漪性格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及评分标准

二、单项选择题 1.b 2.a 3.a 4.d

三、多项选择题 1.acd 2.abc 3.abcd 4.abc

四、简答题

1.简要说明曹禺在《雷雨》中是如何运用象征性意象的。

a.通过场景、道具的方式呈现的象征性意象。如充满压抑感的周公馆。

b.通过人物性格的方式呈现的象征性意象。如“最‘雷雨’性格”的蘩漪。

c.通过作品命名的方式构成的象征性意象。如“雷雨”既是存在之物,又是一种观念的象征。2.为什么可以说在蘩漪身上,并未表现出“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主题”?

a.蘩漪的悲剧虽然是没有爱情的婚姻的悲剧,是封建婚姻制度造成的,但是,就蘩漪与周朴园的婚姻来说,这种矛盾并未上升为戏剧的主要冲突。

b.蘩漪虽然对周朴园充满怨恨,但她并没有想过要冲出周公馆,去寻找自己的幸福,更不愿放弃养尊处优的太太生活。

c.蘩漪反对儿子周冲与四凤相爱,并不是出于嫉妒,而是出于封建的贵族意识、等级观念、门第思想和家长意识。

3.蘩漪性格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a.蘩漪具有敢恨敢爱的突出个性。b.蘩漪性格上还具有自私、阴鸷的一面。

c.蘩漪的对压迫的反抗和对自由追求,完全出于她身上原始的野性。

沈从文专题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以沈从文为代表的京派作家对方兴未艾的--------------文学、时髦的现代派文学以及流行的商业化文学都相当反感,保持着一种批判的态度。

2.京派的主要刊物有沈从文主持的《--------------》文艺副刊和《骆驼草》、《文学月刊》等。

3.废名的代表作主要有长篇小说《莫须有先生传》和《--------------》等。

4.《--------------》描写的是辰河边上一个水手与他的情人的故事。篇幅短小,内容也极简单,但是,却标志着沈从文的小说创作从习作阶段走向了成熟。

5.沈从文的作品展示了“两个文学世界”,一是都市世界,一是--------------世界。7.沈从文在《--------------》、《绅士的太太》、《都市一妇人》等作品中,常用讥讽的调侃,刻写城市各色人等。

8.沈从文曾受到废名的很大影响,而得到沈从文小说艺术真谛的当代作家是--------------。9.小说《边城》中描写到的那个城叫--------------。

10.小说《柏子》中描写到的那条河叫--------------。

11.在20世纪80年代的沈从文研究中,首先引人注目的是--------------的《从边城走向世界》。

12.1934年是沈从文一生中最为辉煌的一年,他写出了小说代表作《边城》和散文代表作《湘行散记》、《--------------》两个散文集中的主要篇章。

二、单项选择题:

1.丈夫早断了奶。婆婆有了新儿子,这五岁的儿子就像归她独有了。不论做什么事,走到什么地方,丈夫总跟在身边。丈夫有些方面很怕她,当她如母亲。这个故事出自()。a.《边城》 b.《萧萧》 c.《丈夫》 d.《柏子》

2.“二战”期间,在欧洲战场上惟一的一位中国记者是小说《梦之谷》的作者()。

a.巴金 b.师陀 c.老舍 d.萧乾

3.在现代文学史上,京派著名的评论家和戏剧家是()。

a.废名 b.沈从文 c.萧乾 d.李健吾

三、多项选择题:

1.中国现代文学自诞生以后,就一直伴随着各种的文艺论争。30年代的文艺论争更多也更有影响,其中比较著名的主要有()。

c.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中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d.左联作家与“自由人”、“第三种人”之间的“文艺自由论辩”

2.王晓明的《沈从文:“乡下人”的文体与“土绅士”的理想》对沈从文的文体及其写作心态有相当深入的分析,其主要观点有()。

a.他描写湘西风情的作品用的是“地方志式的文字”,是“笨拙而独特的文字句式”。b.他追求逼真描写而放弃暗示和象征,都是为了传达他那“乡下人”在感觉与梦想。c.他渲染牧歌情致的热情主要源发于他在都市中受挫的情绪和“乡下人”的自卑心理。d.他受自卑心理的影响,在作品中有意无意地要赞美那些与都市文明相对立的东西。

四、简答题:

1.沈从文在他的作品中展现了哪两个文学世界?为什么在这两个文学世界中都有大量的性爱题材?

2.什么叫“京派”?“京派”的重要作家主要有哪些,能否说出其中的五位?“京派”作家对哪些文学流派很反感?

五、分析题

1.什么是“京派”?为什么说沈从文是“京派”具有代表性的小说家,而老舍则不属于京派?试结合《边城》和《骆驼祥子》说明他们文学创作的主要区别。

2.在《边城》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女孩子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五年前同一个茶峒军人,很秘密的背着那忠厚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有了小孩子后,这屯戍军士便想约了她一同向下游逃去。但从逃走的行为上看来,一个违悖了军人的责任,一个却必得离开孤独的父亲。经过一番考虑后,军人见她无远走勇气,自己也不便毁去作军人的名誉,就心想:一同去生既无法聚首,一同去死当无人可以阻拦,首先服了毒。女的却关心腹中的一块肉,不忍心,拿不出主张。事情业已为作渡船夫的父亲知道,父亲却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事情一样,仍然把日子很平静的过下去。”请问,作者在讲述翠翠的故事时,突然插入这段描写的用意是什么?它表现了沈从文什么样的人生理想?请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加以说明。

3.什么是“牧歌田园诗风格”?请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说明沈从文《边城》的“牧歌田园诗风格”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4.“京派”文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京派”文学与同时代的左翼文学、现代派文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沈从文是“京派”具有代表性的小说家?请结合他的《边城》

等作品加以说明。

5.为什么说沈从文是“京派”具有代表性的小说家,而老舍则不属于京派?他们的文学观有何异同?试结合京派的形成原因和特点,以及他们的文学道路加以说明。

6.有人说,那些描写都市人生的小说,实际上对于沈从文并没有独立的意义,它总是作为整个“乡村叙述休”即“湘西世界”的一个陪衬物或一种批判性的观照而存在的。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请以具体的作品为例加以说明。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1)左翼(2)大公报(3)桥(4)柏子(5)湘西(6)鲁迅(7)八骏图(8)汪曾祺(9)茶峒(10)辰河(11)凌宇(12)湘西

二、单项选择题 1.b 2.d 3.d

三、多项选择题 1.bcd 2.acd

四、简答题

1.沈从文在他的作品中展现了哪两个文学世界?为什么在这两个文学世界中都有大量的性爱题材?

a.沈从文展现的两个文学世界是“湘西世界”和“都市世界”。

b.沈从文对性爱题材的描写是他观察不同生命形态的重要角度,他要由此探讨不同文化制约下的人性的健全或病态;他是把性爱当作人的生命存在和生命意识的符号来看待的。

c.在他的湘西世界中,面对性爱的涌动,乡下人总是能返朴归真,求得人性的和谐;而都市人却用文明制造的种种绳索绑住自己,压抑自己。

2.什么叫“京派”?“京派”的重要作家主要有哪些,能否说出其中的五位?“京派”作家对哪些文学流派很反感?

a.“京派”主要指30年代活跃在京津等北方地区的自由主义作家群。

b.“京派”的重要作家主要有沈从文、废名(冯文炳)、萧乾、芦焚(师陀),或凌叔华、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等。

b.商业化的流行文学主要指周瘦娟、张恨水等的“鸳鸯蝴蝶派”文学。

c.新感觉派的前卫文学主要以施蛰存,或穆时英、刘呐鸥为代表;左翼文学以茅盾为代表。

五、分析题

张爱玲专题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张爱玲的散文集《--------------》,潜藏着英国小品的影响。

2.《论张爱玲的小说》的作者“迅雨”,就是著名法国文学翻译家--------------。

3.--------------年,沦陷区文学中张爱玲一夜之间成为了市民文化的“明星”。

4.傅雷是最早肯定张爱玲小说的左翼作家,可他惟独看不上《--------------》。

5.“整天忙着,不是替梁太太弄钱,就是替梁太太弄人。”语出小说《----------------------------》。

6.1943年,张爱玲出版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两部作品集,一是小说集《--------------》,一是散文集《流言》。

7.曹七巧嫁到姜家做二奶奶之前,曾在乡下帮助家里开--------------。

8.对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家除了通俗作家张恨水以外,还有也带有通俗倾向的“新文学”作家--------------。

9.《沉香屑第一炉香》中描写了两位有红楼遗风的丫环,一个叫--------------,一个叫睨儿。

二、单项选择题:

1.张爱玲的小说表现出现代文学中少有的现代主义的“荒原”意识,是一曲关于文明与人性

的哀歌,而这哀歌的主旨是()。

a.对不断委顿的中国封建文化进行深刻的社会批判 b.对乱世中日渐苍白的旧文明进行彻底的改造

c.在迷茫的不可理喻的现实背景下展示精神的不安d.在触及思想背景里的荒凉中重塑脆弱的人性

2.张爱玲在《金锁记》的后半部分,主要描写了曹七巧与儿女之间的家庭矛盾,作品中曹七巧的儿媳名叫()。

a.长安 b.寿芝 c.长白 d.绢姑娘

3.张爱玲的小说处女作是()。

a.《传奇》 b.《倾城之恋》 c.《金锁记》 d.《沉香屑第一炉香》

4.《沉香屑第一炉香》中梁太太的老情人是()。

a.范柳原 b.乔诚 c.司徒协 d.乔琪

三、多项选择题:

1.《沉香屑第一炉香》通过女学生葛薇龙的经历,讲述的是一个()。

a.不幸爱上纨裤子弟而不能自拔的故事 b.为了金钱而自甘堕落的故事c.不幸因战争而毁灭的香港式传奇故事 d.为了爱情而自身毁灭的故事

2.张爱玲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她塑造的女性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其中,她在《金锁记》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主要有()。

a.由于母亲的嫉妒和陷害终于没能嫁出去的长安b.由于父母贪图钱财而嫁给一个废人当老婆的七巧

c.由于婆婆的性变态而被逼得几乎发疯的寿芝d.由于姐妹们的挤压不得不与妹妹抢夺男人的流苏

四、分析题

1.张爱玲笔下的男性形象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在《倾城之恋》中,作家对范柳原的态度如何?范柳原对白流苏是真爱还是只为了调情?请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加以说明。

2.张爱玲小说中的意象常常充满了象征的意味,有时一个意象就象征着一个人物的一生,或一篇小说的全部主题意义。请就《金锁记》中“黄金的枷”这一意象,说明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命运。

3.张爱玲为什么把她的小说集名命为《传奇》?她的小说代表作《金锁记》讲述的是怎样一个传奇故事?请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并说明作者讲这个故事的主要用意。4.为什么“张爱玲热”会长久存在?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金锁记》等具体作品加以说明。

5.在《金锁记》中,七巧与季泽的关系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变化?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他们之间的纠葛?他们是否存在过真正的爱情?请以作品中的具体内容加以说明。

6.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总体上有什么特点?《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又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试以作品中的具体内容加以说明。

7.从上个世纪40年代以来,出现过两次“张爱玲热”。你认为这两次热潮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什么?它们之间有没有相同的地方?你是怎样看待“张爱玲热”的?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1)流言(2)傅雷(3)1943(年)(4)倾城之恋(5)沉香屑第一炉香(6)传奇(7)麻油店(8)老舍(9)睇睇

二、单项选择题 1.c 2.b 3.d 4.b

三、多项选择题 1.abd 2.abc

穆旦专题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在《现代》杂志说:“《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是纯然的现代的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形”。

2.以徐志摩、闻一多为代表的新月派诗人的格律化运动,以“--------------、音乐美、图画美”为审美标准,探索新格律诗的写作。

3.胡适既是白话新最早的实践者,也是当时重要的诗歌理论家,他的《--------------》一文被称为“诗的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

4.袁可嘉曾说,他先后读到卞之琳的《十年诗草》和--------------的《十四行集》,很受震动,惊喜地发现诗是可以有另外不同的写法的。

5.“九叶诗派”的诗人曾创办过两个诗刊,一是《诗创造》,一是《--------------》,所以,这个诗派又被称为“中国新诗派”。

6.在最早出现的一批现代白话诗集中,除了胡适的《尝试集》和郭沫若的《女神》外,还有俞平伯的《冬夜》和康白情的《--------------》。

7.20世纪20年代的“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人物是--------------。

8.九叶诗派的九位诗人是杭约赫、辛笛、穆旦、陈敬容、郑中国新诗敏、唐祈、唐湜、杜运燮和--------------。

9.1942年2月,九叶派诗人穆旦曾作为--------------参加过中国远征军。

10.“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是诗歌《--------------》最核心的情感。

二、单项选择题:

1.杜运燮在一首诗中采用奥登式的飞行员视角,居高鸟瞰,在史诗般的历史描绘中,加入了对民族未来的象征。这首诗是()。

a.《慰劳信集》 b.《风景》 c.《滇缅公路》 d.《出发》

2.“呵上帝,……你给我们丰富,和丰富的痛苦”这句名言出自()。

a.《赞美》 b.《隐现》 c.《出发》 d.《控诉》

3.穆旦在1958年被“定”为“历史反革命”后,用本名“查良铮”和笔名“梁真”翻译出版了16种著名诗人的诗集。其中,他翻译得最多的是()。

a.拜伦 b.普希金 c.雪莱 d.艾略特

三、多项选择题:

1.九时诗派曾被人们称为“南北方才子才女大会串”,主要成员有()。

a.在抗战中用诗歌鼓舞人民斗志的田间、艾青b.在抗战前就已参加了现代诗派的辛笛、陈敬容

2.穆旦的艺术才华和诗歌成就,得到了他的许多朋友的称赞,如()等。

a.王佐良说:他写的是雪莱式的浪漫派的诗,有着强烈的抒情气质b.袁可嘉说:穆旦的情诗是现代派的,它热情中多思辩,抽象中有肉感

c.施蛰存说: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情绪d.唐祈说:他在40年代初,以现代派为主臬,很快确立了自己现代诗的风格

3.抗战开始不久,穆旦作为西南联大的“护样队员”行程三千里,远征昆明,第一次感受到自我生命与生养自己的土地、土地上的人民之间的血肉关系,诗泉喷涌,写下了在现代诗歌史上很有影响的《赞美》和《控诉》等诗篇。他在这两首诗中这样写道:()。

a.风暴,远路,寂寞的夜晚,/ 丢失,记忆,永续的时间,/ 所有科学不能祛除的恐惧/ 让我在你底怀里得到安憩——

b.我到处看见的人民呵,/ 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他们一一拥抱。

c.这是死。历史的矛盾压着我们,/ 平衡,毒戕我们每一个冲动。/那些盲目的会发泄他们

所想的,/ 而智慧使我们怯懦无能。

d.而树和树织成的网 /压住我的呼吸,隔去我享有的天空!……在横倒的大树旁,在腐烂的叶上,/ 绿色的毒,你瘫痪了我的血肉和深心!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1)施蛰存(2)建筑美(3)论新诗(4)冯至(5)中国新诗(6)草儿(7)李金发(8)袁可嘉(9)随军翻译(10)赞美

二、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三、多项选择题 1.bcd 2.abd 3.bc

四、简答题

1.请简要描述新诗从新文学的草创时期到30年代的发展轮廓。

a.在新文学的草创时期,以白话入诗,集中体现为“诗体大解放”,并带来了诗歌审美经验的改变,如胡适、沈尹默、刘半农的白话新诗。

b.在20年代,克服诗歌的散文化倾向,重塑新诗的审美品质成为新诗发展的主要动力,如郭沫若、闻一多和李金发等人的早期象征派诗歌。

c.在30年代,新诗的发展表现为两大倾向,一是后期创造社、太阳社和中国诗歌会提倡的“诗歌大众化”;二是以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等人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诗歌。

2.请从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和诗歌发展史三个方面简要说明九叶诗派的产生。

a.抗日战争爆发后,社会生活和战争场景成了诗人们描写的对象,以艾青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歌走向了成熟,何其芳等现代主义诗人也开始将眼光投向社会。

b.历史意识的浮现,在诗歌形式上的反映便是诗歌的散文化,特别是叙事、讽刺、戏剧等因素的加入,使诗歌的体式得以扩张,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

c.30年代兴旺一时的“现代派”诗歌虽然退出了诗坛,但现代诗的探索并未停止。老牌现代主义诗人卞之琳等对现实和历史的处理方式,给新一代现代主义诗人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促使了九叶诗派的产生。

现代散文专题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在现代文学史上有两篇著名的同题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篇是朱自清的,另一篇是--------------的。

2.从著名美文《笑》这一篇开始,--------------就一直都在写作“美”和“爱”,尤其是那些关于母爱的篇章。

3.有不少学者认为,--------------的《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30年代以后的散文更加成熟,但一般读者可能更爱他早期的抒情散文。

4.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对--------------散文大加赞赏。5.五四作家都有自己的“彷徨”期,--------------也在他的“彷徨”期找到了“自己的园地”,写下了《苦雨》、《苍蝇》、《故乡的野菜》等散文。

6.--------------的名篇《给亡妇》叙述的是日常琐事,情感也没有大起大伏,但生离死别却因之更成为清醒的哀恸。

7.“语丝派”得名于--------------年成立的语丝社和他们创办的《语丝》周刊。

8.《语丝》主要的作家除周氏兄弟外,还有刘半农、钱玄同、孙伏园、林语堂、李小峰、淦女士(又名--------------)等。

9.在“五四”初期,缜密漂亮风格的散文广受欢迎,尤其可以冰心与--------------为代表。

二、单项选择题:

1.唐弢曾在《晦庵书话》中说,佩弦先生后期的语言比前期更接近口语……。这里的“佩弦先生”是指()。

a.周作人 b.废名 c.朱自清 d.冰心

2.周作人的散文常常表现出一种被称之为“中年心态”的枯涩味,因此,在30年代曾有人将他与明末的一个文学流派相提并论。这个流派是()。

a.竟陵派 b.桐城派 c.公安派 d.性灵派

3.何其芳被看作是京派新人,是因为他的散文集《画梦录》在一家报刊上获奖。这家报刊是()。

a.《小说月报》 b.《新青年》 c.《时事新报》 d.《大公报》

4.周作人的散文常常表现出一种“中年心态”,除此之外,还有一位作家也因为性情温和,写作的姿态也比较平和,其作品也被看成是“中年的艺术”。这个作家是()。

a.沈从文 b.老舍 c.张爱玲 d.穆旦

三、多项选择题:

1.人们说周作人的《苍蝇》别致,是因为()。

a.作者把这种厌恶的生物写得趣味盎然,给人以阅读的娱乐b.体现了作者“五四”后所追求的“珍重思想的自由”的人文思想

c.具体而生动地描绘了苍蝇的特点,并不依赖神话、传说来说明苍蝇的可爱d.通过赞美苍蝇来寄托自己“物我合一”的生命观,构思非常巧妙

2.郁达夫行旅散文《钓台的春昼》中谈及的人物主要有()等。

a.严子陵,即严光,余姚人,曾与刘秀同学 b.法勃耳,法国昆虫学家,今译法布尔c.戴征士,即戴安道,名逵,东晋有名野士 d.威廉·退尔,14世纪瑞士民族英雄

3.30年代散文创作更加繁荣的主要理由有:()。

a.抗战初期报告文学几乎一枝独秀 b.除鲁迅外,涌现了一大批新的杂文家

c.小品文,特别是幽默闲适小品风行一时 d.一批年轻作者自觉追求抒情散文艺术

四、简答题

1.“五四”时期“散文与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在“五四”时期,散文格外发达,那么,三四十年代以后,散文的发展情况如何?请作一简要而全面的点评。

3.“涩如青果”是周作人品赏文章之妙的评语,周作人散文中“涩味”是怎样表现的?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1)俞平伯(2)冰心(3)朱自清(4)周作人(5)周作人(6)朱自清(7)1924(年)(8)冯沅君(9)朱自清

二、单项选择题 1.c 2.c 3.d 4.b

三、多项选择题 1.abd 2.acd 3.bcd

四、简答题

1.“五四”时期“散文与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的主要原因有哪些?a.文体简短自由,作者众多。 b.个人化极强,而“五四”时期正强调个性,张扬自我。c.传统影响,比话剧、小说、诗歌等文体更加传统化。 d.传媒发达。

2.在“五四”时期,散文格外发达,那么,三四十年代以后,散文的发展情况如何?请作一简要而全面的点评。

a.30年代的散文创作比“五四”时期更繁荣丰盛。

b.在30年代,散文的文体意识大为加强,尤其是杂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小品文也极为繁荣。(1分)

c. 40年代尽管饱受战争影响,但散文创作并未减弱。

d.在40年代,散文创作的总量超过了前两个十年的总和,抗战初期,报告文学一枝独秀,尔后杂文又唱主角,其他散文也多姿多彩。

3.“涩如青果”是周作人品赏文章之妙的评语,周作人散文中“涩味”是怎样表现的?a.首先,表现为“文词之涩”。最常见的是以文言入文,在流畅的白话文中加入一些“磕绊”,但又绝无生硬之感,反增行文的古雅。

b.其次,表现为“心绪之涩”。在文章中常常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其情趣也是落寞的,甚至是颓废的,所谓心绪之涩其实也是一种思想的苦涩。

c.第三,还表现为一种文章的“隔”,也就是说与兴酣笔落的情形相反,讲究“不言而中”,因为生活中的许多意思也未必是说得出来的。

《朝花夕拾》考题大全

110班语文·《朝花夕拾》考题汇编 1.下面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文章?促使“我的意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2.(1)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任选两幅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 (2 3. 4. (1 (2 5..鲁迅在他的作品中曾不止一次写到“长妈妈”,除了《阿长与<山海经>》外,你还在哪篇文章里认识了她?鲁迅在该文中提及了关于“长妈妈”的什么事情? 6.《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本回忆散文集,共收录了他的十篇回忆散文。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一篇是()A.《父亲的病》 B.《琐记》 C.《故乡》 D.《无常》 7.下列选项中有错误的是()【多选】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我们所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是其中的两篇。

B.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了范爱农,当时彼此都没有事没好感,鲁迅甚至还憎恶范爱农。回国相遇后,两人交往甚密,成为好朋友。后来,鲁迅还因爱农溺水身亡感到悲伤。 C.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藤野先生、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 D.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孔乙己》都是其中的作品。 8.这段文字选自《》,它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集《》中的一篇。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去。 去了。 9. 10.走入 11.散文集 11. A C 12. 迅描写了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从百草屋到三味书屋》中的,又如《》中的。 13.书名是一部作品的眼睛。结合《朝花夕拾》的具体内容简要评析书名的特点。 14.你为同学们做《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 亲爱的同学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①;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②;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③。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④和⑤,令人回味无穷。 (1)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每处2个)①②③

朝花夕拾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朝花夕拾》是一部集,写于年,最初在《莽草》上发表时名为。 2.在《朝花夕拾》的10篇文章中,有篇是回忆童年的,篇是忆人散文。 3.作者在《朝花夕拾》中全用第人称叙事。 4.《朝花夕拾》包括、、、、、 、、、、等10篇散文。 5.《狗、猫、鼠》中,猫是的象征。 6.作者在刻画长妈妈这一人物形象时,通过和来赞美这一形象。 7.《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 8.鲁迅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和 两个故事时候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道的和。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的精神世界。 9.五猖会是一个赛会,鲁迅在《五猖会》中重点叙述,暗含着对 的批判。 10.在《无常》中,鲁迅提到了“”和“”,它们都是绍兴的地方戏。

1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写了和生活两部分。其中提到儿时的玩伴是。文章抨击了当时的制度。 12.《父亲的病》重点回忆了“我”与打交道的过程,蕴含着有力的讽刺,在文章中他比较了中西医对待垂死的病人的不同态度,提示了所谓和的不合人性、不尊重生命的荒谬本质。 13.鲁迅在《琐记》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去求学的过程。在文章开头先写了,这是一个虚伪的散布流言的女人。 14.鲁迅在南京先进入学堂,后来进入,看到了对他影响很大的。 15.《藤野先生》是鲁迅在留学时对老师感激与怀念的文章。 16.藤野先生有、的品质及精神。 17.鲁迅得知范爱农的死讯时,怀疑他是的。文章表达了对范爱农之情。 二、简答题。 1.简述《朝花夕拾》的写作成因。 2.简要分析《朝花夕拾》中的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父亲。 3.回忆“无常”的时候,作者巧妙地融进了对现实的议论,说说这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指出《五猖会》《无常》《狗、猫、鼠》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对比写法。5.《朝花夕拾》的主题包含了哪些内容?

鲁迅《故乡》中考试题及答案

鲁迅《故乡》中考试题 阅读下面文段,然后按要求答题。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广州中考试题) 1.选出文段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 A.寒噤:因惊讶而感到心寒B.厚障壁:深深的隔阂 C.迟疑:有一点点怀疑D.折了本:亏损,赔了本钱答案:C(迟疑,犹豫) 2.选出对“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A.“欢喜”的是见到了少年时代亲密的朋友 B.“凄凉”的是自己的好友马上就要离去,恐怕今后无缘再见 C.“欢喜”和“凄凉”表现了两种不同的心情,寓意深刻 D.这句话生动地刻画出闰土那高兴而又悲伤的矛盾心理,是传神之笔 3.选出对本文段中中年闰土形象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A.他称“我”母亲为“老太太”,表现了他有意讨好“我”母亲 B.他称自己少年时的好友为“老爷”,说明了他受封建等级观念影响很深 C.从他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的生活景况非常不好,他是当时下层人民形象的缩影D.“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表现了他精神上的麻木 4.选出在本段中没有运用到的描写方法[] A.对话描写B.肖像描写C.环境描写D.动作描写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这来的便是闰土。---------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1.二十余年之后,闰土见到了童年的好朋友“我”时,应该是“欢喜”的,为什么又现出“凄凉”的神情?答案:二十多年的贫困生活,使他感到痛苦、难堪。 2.闰土见到了“我”时为什么不叫“迅哥儿”,而称“我”为“老爷”?分析确切的一项是[] A.因为他十分尊敬“我”B.因为他非常害怕“我” C.因为他很懂礼貌D.因为他有封建等级观念 3.他“仿佛石像一般”表现了闰土[] A.生性沉默寡言B.苦难生活磨炼得人意志坚强 C.农村人见不惯生人D.生活磨难使人变得麻木 4.文中闰土说话时有许多省略号,刻画出他说话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神态。这神态说明他哪方面的情况?分析确切的一项是[] A.天生口吃,说不出话B.处境悲哀,有口难言 C.心里害怕,不敢说话D.生活平淡,无话可说 5.下面对“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一段文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非常难”指的是孩子多,总是吃不够 B.“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表明战乱频繁,兵匪骚扰,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C.“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表明苛税繁多,百姓苦不堪言 D.“不去卖,又只能烂掉……”表明生活困苦,又找不到别的出路 答案:2.D3.D4.B5.A 6.文中所指“可悲的厚障壁”是指________,这是用的________修辞。答案:感情上不沟通,有隔膜借喻 1.李华的叔叔下岗在家,虽几次求职,但多未能如愿,心情十分低落,请你代李华从《故乡》一文中摘抄一段箴言给他。答案: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的秋夜阅读题解答

鲁迅的秋夜阅读题解答 鲁迅的秋夜阅读题解答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鲁迅的秋夜阅读题解答,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鲁迅的秋夜阅读题解答篇1 一.填空题 1.《秋夜》是____散文诗集____的第一篇,发表于 ____年。 2.《秋夜》所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 也是枣树出自( ) A.《秋夜》 B.《春末闲谈》 C.《雨前》 D.《风景谈》 2.《秋夜》的体裁是( ) A.散文 B.自由体诗 C.散文诗 D.杂文 三.双项选择题 1.散文诗《秋夜》中,象征现实生活中旧势力的景物有( ) A.小的粉红花 B.直刺天空的枣树 C.奇怪而高的天空 D.夜游的恶鸟 E.小青虫 2.《秋夜》中,寄寓着作者情操的景物有( ) A.小的粉红花 B.直刺天空的枣树 C.奇怪而高的天空 D.窘得发白的月亮 E.夜游的恶鸟

四.多项选择题 1、《秋夜》中所创造的一组象征性形象包括( ) A.天空 B.枣树 C.蜜蜂 D.小的粉红花 2.《秋夜》中现实生活中旧势力的象征物是( A.奇怪而高的天空” B.小青虫 C.小的粉红花 D.窘得发白的月亮 E.夜游的恶鸟 3.《秋夜》中抗击黑暗势力的象征物是( ) A.小青虫 B.直刺天空的枣树 C.奇怪而高的天空 D.小的粉红花 E.窘得发白的月亮 4.《秋夜》中作者寄寓在象征物上面的思想感情是( A.枣树:对韧性战斗精神的赞颂· B.小青虫:对不自量力,自投罗网者的讽刺 C.夜空:对黑暗统治者的憎恶 D.月亮:对追求光明而不得者的怜悯 E.小粉红花:对被压迫被摧残的弱小者的同情 五、判断题 1.鲁迅写作《秋夜》时,正和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及封建势力进行着韧性的战斗。· ( ) 2.《秋夜》中的“枣树”形象也是鲁迅自己的人格、精神和战斗豪情的诗意写照。 ( ) 3.鲁迅是在上海写成《秋夜》的。( ) 六、简答题 1.简述《秋夜》的时代背景。 2.简析鲁迅《秋夜》运用象征手法抒情的艺术特点。 3.简述《秋夜》中“枣树”形象的象征意义。·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含答案常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 1. 散文集《朝花夕拾》多侧面的反映了鲁迅先生青少年时期的生活。记述了他性格志趣形成的过程和寻求 民族光明的历程。如《五猖会》中①(事件),让我们对比出现在学习氛围的宽松和对学生个性的尊重;《藤野先生》中② (事件),则启发我们应该更加懂要做一个严谨的人;而《父亲的病》中③(事件),则会让我们对比出现在医学的发展和对生命的关注。(3 分) 2.按要求完成⑴ - ⑶小题。(5 分) ⑴《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散文的结尾这样写道:“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灵魂!”作者以深厚、真切的感情抒发了自己对她的怀念之情。句中的“她”指的是( 1 分) ⑵下列对《朝花夕拾》中有关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请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 名医" 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 揭示了这些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B.《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与同是留学生的同乡范爱农之间的真挚友谊和回国后继续与范爱农接触的 生活片段。 C.《藤野先生》这篇散文回忆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 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也追述了自己弃医学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D.《狗﹒猫﹒鼠》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阐述作者仇猫——即不喜欢猫的原因,也是借猫来讽刺当时的论敌。 ⑶《朝花夕拾》中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句子,对下列句子出处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这是《五猖会》中“我”的失望与无奈。 B.“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这是《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对当时反对白话、提倡复古者发出的战斗檄文。 C.“仍然自己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一有闲空,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这是《琐记》中作者求学时探求真理的热情。 D.“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这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 对父亲要求“我”背书的不解。 3. 《朝花夕拾》中的许多句子蕴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需要认真品味。对下列句子出处及解说有误..的一项 是()( 2 分)A.“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改悔,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是《五猖会》中开篇的句子,鲁迅先生直笔批判,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B.“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是《阿长与<山海经>》中直抒胸臆的句子,抒发了鲁迅先生对保姆阿长的深切怀念。 C.“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是《父亲的病》中极具讽刺意味的句子,表现鲁迅先生对传统医学的质疑。 D.“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是《藤野先生》中蕴含无奈之情的句子,表现鲁迅先生在民族自尊心受到损害之后的悲愤。

《狗猫鼠》中考阅读试题(含答案)

《狗•猫•鼠》中考阅读试题(含答案) 1.这段文字选自鲁迅的散文集《》中的《狗•猫•鼠》,在这篇文章中,鲁迅清算了的罪行。《狗•猫•鼠》代表了鲁迅生活的那个年代的。 答:《朝花夕拾》;猫;三个阶层。 2.阅读全文,请说说《狗•猫•鼠》中有关猫的故事有哪些? 答:德国童话猫狗成仇、爱伦·坡短篇小说《黑猫》、日本“猫婆”的故事、中国古代“猫鬼”的故事、猫教老虎本领的故事。 3.阅读全文,请说出《狗•猫•鼠》中作者小时候床头贴的两张花纸是什么? 答:《八戒招赘》和《老鼠成亲》。 4.阅读全文,请说说作者是如何认识隐鼠的? 答:有一回作者听到一间空屋里有“老鼠数钱”的声音,推门进去,看见一条蛇伏在横梁上,看地上躺着一匹隐鼠,口角流血,但两胁还一起一落的。取来给躺在一个纸盒子里,大半天隐鼠竟醒过来了,渐渐的复了原,但不逃走。于是隐鼠就成了作者的玩伴。 5.隐鼠的结局是怎样的? 答:隐鼠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踩死了。 6.鲁迅在《狗•猫•鼠》这篇文章里,清算了猫的哪些罪行?讽刺了哪些人? 答:①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②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③它老嗥叫,令人心烦;④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⑤伤害了兔的儿女们。 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类似的没有骨气、阿谀谄媚的正人君子和御用文人。

7.结合《狗•猫•鼠》全文,说说“我”仇猫的原因是什么? 答:①猫的性情和别的猛兽不同,总是尽情折磨猎物才吃下去;②与狮虎同族,却一副媚态;③到处嗷叫,闹得别人心烦;④以为它吃了自己饲养的可爱的隐鼠;⑤伤害了兔的儿女们。 8.《狗•猫•鼠》中写道:“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作者在文中写“虫蛆”“鸷禽猛鲁”的目的是什么? 答:作者写“虫蛆和鸷禽猛兽”是为了与“正人君子们”作对比,骂他们连“虫蛆”与“鸷禽猛兽”都不如,将“正人君子们”虚伪、丑恶的灵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9.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①作者是对“正人君子们”辛辣的嘲骂,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慨、憎恶之情;②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摊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七年级朝花夕拾阅读题及答案

七上名著阅读《朝花夕拾》精选题附答案 1、填空。(12分) (1)鲁迅先生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是 《_________》,《藤野先生》是其中的一篇。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_____(地名)学医的经历,其中的“讲义事件”和“幻灯片事件”令他感受到身为弱国国民的屈辱,同时也看到国人的麻木,这使他产生了_________的想法。 (2)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重点剖析了“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件事,揭示了古书中所颂扬的孝道的虚伪和残忍。 (3)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无常的描述,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_________”。 (4)《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_________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父亲让“我”背《______》的痛苦,文章揭露了________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5)鲁迅在《_______》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需学费的南京______________。 1、(1)朝花夕拾仙台弃医从文

(2)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3)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正人君子 (4)迎神赛会鉴略封建教育 (5)琐记江南水师学堂 2、名著阅读。(6分)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对一而且要背出来。 上面文字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___________》,父亲说“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父亲要求“我”背的书是《_______》“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表达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由此可见,儿时的“我”认为父亲是一个

《好一朵木槿花》阅读及其答案

《好一朵木槿花》阅读及其答案 《好一朵木槿花》是一篇鲁迅先生创作的散文。这篇文章以作者在一个花店遇到一位不懂吹捧的老人为线索,描写了少年时期的作者心中对美的向往和对虚伪现象的批判。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阅读及答案的分析。 阅读题目1:描写了哪些衣着现象? 答案:文章中描写了一个化装的女人、浑身鱼肉的男子以及一位骗子。 阅读题目2:文章中的花店环境如何描写的? 答案:花店是一个有点拥挤、庸俗、喧闹的地方,人们来这里买花送人,商店人员也在卖力地推销花卉。 阅读题目3:阅读全文,主旨是什么? 答案:这篇文章反映了作者在花店中目睹的虚伪现象,并以此来批判社会中的虚伪现象。 阅读题目4:为什么作者认为花店里没有好看的花? 答案:作者认为花店里的花都是用力糟蹋过的,因为花店人员为了让花显得漂亮,常常给花喷洒香水或擦花瓣。 阅读题目5:作者在遭遇骗子之后,对这个世界有何感想? 答案:作者在遭遇骗子之后,感到自己被这个世界欺骗了,感到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地玩弄虚伪。他对这个世界失望至极,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感到绝望。 阅读题目6:作者为什么欣赏木槿花? 答案:作者欣赏木槿花是因为它真实、朴实,没有任何虚伪。它不需要别人的吹捧和修饰,就可以成为美的代表。 阅读题目7:这篇文章对我们有何启示? 答案: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要保持真实的自己,不要追逐虚假的东西。虚伪只会欺骗自己和别人,而真实则能让我们看到真实的美。 阅读题目8: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如何? 答案: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简洁明了,适合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鲁迅先生运用了一些夸张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阅读题目9:你喜欢这篇文章吗?为什么? 答案:这篇文章揭示了社会中的虚伪现象,批判了人们的虚伪行为,让读者对世界有了更深的思考。我喜欢这篇文章,因为它勾起了我对真实和美的向往。

《朝花夕拾》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朝花夕拾》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 A、形象好看 B、活泼诙谐 C、能勾摄恶人魂魄 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正确答案) 2、那些所谓“正人君子”,通过作者的哪篇文章,说他是仇猫的?() A、《兔和猫》(正确答案) B、《狗·猫·鼠》 C、《猫的世界》 D、《空丁国》 3、《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先生不重视自己 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正确答案) D、医学知识太难掌握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中的《无常》既讽刺了庸医,也批评了封建社会的孝道,提出了一种崭新的人道主义观念。(正确答案) B、鲁迅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回忆了儿时的许多生活片段,如阿长买《山海经》,长妈妈讲美女蛇故事,闰土父亲传授雪中捕鸟的方法等。 C、《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批判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式的封建孝道。 D、《朝花夕拾》中,鲁迅在南京求学时,知道了《天演论》这部书,便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一有空闲就看。

5、《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 A、愚昧迷信 B、不拘小节 C、马虎(正确答案) D、朴实 6、《琐记》一文中,作者通过几件事,刻画了衍太太的小人嘴脸?() A、一件 B、两件 C、三件 D、四件(正确答案) 7、《狗·猫·鼠》中,作者深情回忆了童年时拥有的哪种小宠物?() A、小豚鼠 B、小隐鼠(正确答案) C、虎斑猫 D、波斯猫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一文,描写了当地几个医生为“我”父亲治病的情形,医生开的药方里总有奇特的药引。 B、《琐记》中,衍太太唆使“我”变卖家里的东西。虽然“我”没有照她的话去做,但她却放出流言说“我”偷了家里的东西。 C、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了范爱农,还成为好朋友,回国相遇后,两人交往甚密。后来,鲁迅还因范爱农溺水身亡感到悲伤。(正确答案) D、范爱农是浮水的好手,不容易淹死的,但那天他喝醉了,冒着风雨到船舷上小解,所以鲁迅最终不明白他究竟是失足还是自杀。 9、鲁迅最早和范爱农相遇在哪座城市?() A、东京

《朝花夕拾》考试题及答案

《朝花夕拾》考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7分) 件和看电影(幻灯片)事件令他感受到身为弱国国民遭受的屈辱,同时也看到国人的麻木, 2.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1)这段文字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中描写的人物是阿长(长妈妈)。 4.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这里的他指的是范爱农。 5.冬天,我们吃水缸里的薄冰,沈四太太看到了,便大声说:“莫吃呀,要肚子疼的呢!”衍太太假如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6.《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阿长和衍太太。 7.下面这副挽联是国际友人斯诺悼念鲁迅先生而写的,请将上联补充完整。 泽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8.作者在文中用“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表达了鲁迅先生对“妨害白话者”的愤怒之情。 9.作者有力地控诉了封建孝道虚伪和残酷的文章是《二十四孝图》。 10.《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孝道。 11.鲁迅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候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的精神世界。 12.鲁迅先生说起他的儿时生活时,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的文章有《无常》和《五猖会》。

《朝花夕拾》分题型阅读题并附答案

文学名著阅读《朝花夕拾》练习 一、文学常识型填空题。 1、鲁迅原名_______,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伟大的______、思想家和革命家。 2、《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发表时,题为“_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共10篇,是一部蕴含着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的作品。 3、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 4、作者在《二十四孝图》文中指斥妨害白话文的危害“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引出对自己幼时读物的回忆,着重分析了《二十四孝图》中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5、作者在《琐记》中提到离开故乡的原因是躲避流言和中伤。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他起初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水师学堂,这个学堂四天教授英文,一天教授中文,因为感到“不合适”和“乌烟瘴气”,他随后又考入了矿路学堂,在这个学堂里,他最喜欢阅读的一本书是《天演论》,首次知道赫胥黎、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 6、“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五猖会》。本文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热切盼望着五猖会,父亲却要我走的时候背《鉴略》,让我感到痛苦。 7、在《无常》一文中,鲁迅提到:无常有黑白两种,白无常又叫活无常,黑无常又叫死无常,人们喜爱的是白无常。 7.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讲述了在日本仙台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在这段经历中发生了他一生最重要的转变:弃医从文,回国后,他将先生的照片挂在寓居的东墙上,深切表达了对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8、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百草园(地点)玩耍,

《朝花夕拾》名著练习(含答案)

《朝花夕拾》阅读练习(含答案) 1.鲁迅原名,字,浙江人,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上发表时,原题为《》,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集,共篇,是一部蕴含着和的作品。 2.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玩耍,在迎神赛会上他最喜欢看的是(人物)。童年时的鲁迅有两个爱好,一是,二是。他的第一本专属个人的图书是《》;他曾经渴慕、最终得到,并引发了他更大的收集书本兴趣的图书是《》,两本书的来历分别是和在鲁迅一生中始终不能忘怀的三个人是、和。 3.《狗•猫•鼠》中,猫是的象征,“狗”是指鲁迅一样的的文人。 4.《二十四孝图》中着重分析了、、等孝道故事,揭示了。 5.《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的急切兴奋的心情,作者在文中重点叙述自己的变化,暗 含着对的批判以及对儿童天性的与。 6.“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一文。本文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父亲却要“我”,让“我”感到痛苦,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含蓄地批判了的不合理。 7.在《无常》一文中鲁迅提到:无常有黑白两种,白无常又叫活无常,黑无常又叫死无常,人们喜爱的是。无常是一种具有的鬼。 8.《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写了和的生活两部分。其中提到儿时的玩伴是。文章抨击了当时的制度。 9.《父亲的病》重点回忆了“我”与几位“名医”打交道的过程,蕴含着有力的讽刺,在文章中他比较了中西医对待垂死的病人的不同态度,提示了所谓和的不合人性、不尊重生命的荒谬本质。 10.“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一文。在文中提到作者离开故乡后起初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因为感到“不合适”和“”,他随后又考入了矿路学堂。在这个学堂里,他最喜欢阅读的一本书是《》,首次知道赫胥黎、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 11.鲁迅在《》一文中讲述了在留学时的学习生活, 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一生中重要的经历——。 12.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起初鲁迅认为他是一个的人。 13.下列文章中没有提及“长妈妈”这个人物形象的篇目是( ) A.《五猖会》 B.《狗•猫•鼠》 C.《二十四孝图》 D.《琐记》 14.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 ) A.《风筝》 B.《无常》 C.《父亲的病》 D.《藤野先生》 15.下列哪一个不是文中阿长的性格特点( ) A.迷信 B.不拘小节 C.马虎 D.朴实 16.“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 )

鲁迅《故乡》中考试题及答案

鲁迅《故乡》中考试题及答案 中考试题 阅读下面文段,然后按要求答题。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广州中考试题) 1.选出文段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 A.寒噤:因惊讶而感到心寒 B.厚障壁:深深的隔阂 C.迟疑:有一点点怀疑 D.折了本:亏损,赔了本钱 分析:此题检测词语含义,难度不大,重在平时积累。 答案:C(迟疑,犹豫) 2.选出对“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A.“欢喜”的是见到了少年时代亲密的朋友 B.“凄凉”的是自己的好友马上就要离去,恐怕今后无缘再见 C.“欢喜”和“凄凉”表现了两种不同的心情,寓意深刻 D.这句话生动地刻画出闰土那高兴而又悲伤的矛盾心理,是传神之笔 分析:结合语境释词,必须通读全文。 答案:B(不符事实) 3.选出对本文段中中年闰土形象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A.他称“我”母亲为“老太太”,表现了他有意讨好“我”母亲 B.他称自己少年时的好友为“老爷”,说明了他受封建等级观念影响很深C.从他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的生活景况非常不好,他是当时下层人民形象的缩影 D.“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表现了他精神上的麻木 分析:对人物形象性格的分析不能只看片言只语,须综合分析。 答案:A 4.选出在本段中没有运用到的描写方法[] A.对话描写B.肖像描写 C.环境描写D.动作描写 分析:对于描写方法的分析比较简单,细心即可。 答案:C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这来的便是闰土。---------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1.二十余年之后,闰土见到了童年的好朋友“我”时,应该是“欢喜”的,为什么又现出“凄凉”的神情?

《朝花夕拾》试卷(含答案)

《朝花夕拾》试卷(含答案) (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 班级姓名学号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30分) 1.《朝花夕拾》原名,创作时间经历了九个多月,是了解与研究鲁迅期生活、思想和当时社会风貌的重要艺术文献。 2.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_________________》。 3.《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_______________》,让我感到痛苦。 4.“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_________________。 5.“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_____________》篇。 6.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_________________”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7.《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_________________。 8.《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的一生中_________________重要的经历。 9.《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追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⑴~⑵题。 ⑴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_________________;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_________________。 ⑵《父亲的病》一文的最后,作者为什么说‚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散文的结尾这样写道:“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灵魂!”作者以深厚、真切的感情抒发了自己对她的怀念之情。句中的“她”指的是___________。 11.填写篇目名。 (1)抨击正人君子的两篇《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 (2)控诉封建孝道虚伪残酷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批判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摧残的姊妹篇:《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4)表现童年的乐趣,对大自然热爱,对知识追求,又有对封建教育批判的是篇目是《_________________》。 (5)对庸医误人的愤慨,批判迷信,弘扬科学的开端之篇是《_________________》。 (6)写家道衰落,饱受人冷眼。表现世态的炎凉,与封建主义决裂的是《_________________》。(7)追念师恩的是《_________________》,怀念友人的是《_________________》。 12.根据以下提示写出人物名称。

朝花夕拾阅读试题

朝花夕拾阅读试题 一、填空。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是一篇蕴含着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的作品,原名:《旧事重提》。鲁迅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 2.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3.《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鉴略,让我感到痛苦。 4.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全书十篇文章,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 5.《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6.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他的老师藤野先生的照片。7.《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阿长、衍太太。 8. 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鞠挞的文章是《无常》。 9、《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10、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百草园玩耍。 11、鲁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 12、“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琐记》篇。 13 、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乌烟瘴气”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14、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15、《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16、《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弃医从文的一生中重要的经历。 17、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琐记》中提及。 18、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范爱农。 19、鲁迅在仙台学医时发生了三件重大的事。 20、“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活无常。 21、鲁迅在《藤野先生》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22、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之类。而“哭竹生笋”的故事则有些可疑,还有“卧冰求鲤”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 23、作者在文中用“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表达了鲁迅先生对“妨害白话者”的愤怒之情。 25、在《琐记》一文中鲁迅先生曾描述了新学堂与旧学堂的区别。 26、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无常的描述, ,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27、《朝花夕拾》中,作者曾在两篇文章中提到自己儿时保姆长妈妈“谋害”隐鼠一事,说明了对阿长的怀恋 28、有关朝花夕拾的对联:独酌花酒释胸竹,寒衣不胜暑,朝花夕拾谁归属,甜酸咸辣苦。 29、“朝花夕拾”理解:早上的花晚上来捡,就是成年时回忆往

《朝花夕拾》阅读练习

《朝花夕拾》阅读练习 《朝花夕拾》阅读练习 《朝花夕拾》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散文集,是一本必读的文集。虽然《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为了加深大家对《朝花夕拾》的理解,店铺带来一份《朝花夕拾》的阅读练习题,有需要的同学可以看一看,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朝花夕拾》阅读练习 1.鲁迅,原名_______ ,字_______,_______人(原籍),是中国现代的_______家、_______家和_______家。 2.《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一本_______(体裁)集,共10篇。 3.鲁迅小时候最喜欢在_______玩耍。 4.《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_______这一重要的人生转折。 5.他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_______ 。 6.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鞠挞的文章是_______。 7._______是鲁迅一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转折点。 8.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9.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______________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10.作者有力地控诉了封建孝道虚伪和残酷的文章是_______。 11.“他同情冤魂、惩办恶人,既有同情心又主持公道,既可爱又恐怖。”这是作者笔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_______”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题测试含答案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题测试含答案 1.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题为“_________________”,其中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散文是《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部散文集中,鲁迅写了两位对他有深刻影响的老师。一位是 _________________,另一位是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朝花夕拾》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B.《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C.《无常》一文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D.《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既纯朴善良,但在某些方面又颇为愚味。 2.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各题。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七年级语文《朝花夕拾名著阅读题》培优及答案解析[001]

七年级语文《朝花夕拾名著阅读题》培优及答案解析 1.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题为“_________________”,其中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散文是《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部散文集中,鲁迅写了两位对他有深刻影响的老师。一位是 _________________,另一位是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朝花夕拾》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B.《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C.《无常》一文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D.《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既纯朴善良,但在某些方面又颇为愚味。 2.这个学期,我们一起阅读了名著《朝花夕拾》,请根据作品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朝花夕拾》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是鲁迅益友的人,并写出理由。 (2)《朝花夕拾》中“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有许多,你觉得他们最“深恶痛疾”的可能是书中的哪一篇?请简要说明理由。 3.鲁迅在《朝花夕拾》序文中这样写道.“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鲁迅在“时时反顾”什么?结合《朝花夕拾》中的内容,写出两点并分析。 4.阅读古典名著,回答问题。 (1)下列有关名著叙述不完全正确的两项是()() A.《狗•猫•鼠》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B.《五猖会》中“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C.《阿长与<山海经>》是为怀念长妈妈写的。她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她寻购赠送鲁迅渴望已久的《山海经》,鲁迅对她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同时作者也着重批判了她的愚昧。 D.《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对“卧冰求鲤”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最为反感。 E.《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2)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