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凡纳滨对虾选育系间杂交的生长性状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凡纳滨对虾选育系间杂交的生长性状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凡纳滨对虾选育系间杂交的生长性状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吴怡迪;骆轩;杨章武;黄永春;游伟伟

【摘要】对2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选育系(A和B)的自繁与杂交后代的生长性状及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养殖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杂交组合AB 生长性状优于其他各组,表现出较好的杂种优势.使用11对荧光标记的微卫星引物对4个凡纳滨对虾自繁与杂交群体以及1个从美国引进的初代亲本SIS群体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显示除AA群体外,其余4个群体均表现出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观测到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4.273~5.636,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586~0.62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12~0.556.遗传距离分析结果显示,SIS群体和AA群体的遗传距离最远(0.670 4),而与AB群体的最近(0.131 4).研究结果表明,引自美国的凡纳滨对虾群体经多代自繁后,其遗传多样性水平降低;而选育系间杂交则可使杂交后代的生长性状和遗传多样性水平得到改善.

【期刊名称】《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6(055)005

【总页数】8页(P646-653)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生长性状;遗传多样性;微卫星;杂交

【作者】吴怡迪;骆轩;杨章武;黄永春;游伟伟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福建厦门361102;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福建厦门361102;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13;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福建厦门361021;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福建厦门3611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17.4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又名南美白对虾,原产自南太平洋和美洲沿海水域,自1988年引入我国以来,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的主要品种[1].作为水产经济虾类的重要养殖品种,我国每年的凡纳滨对虾种苗需求量高达4 000亿尾以上[2].然而近年来由于各种虾类疾病相继入侵及养殖过程中频繁近交导致的种质退化等原因,我国凡纳滨对虾在养殖过程中出现了个体小型化、生长速度慢、抗病性差等问题.因此,从分子水平上了解现有凡纳滨对虾群体的遗传变异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培育适合福建海域养殖的凡纳滨对虾新品种显得十分迫切.

微卫星标记技术作为第二代分子标记的代表,已被广泛应用于水产生物的遗传分析研究中[3].Maggioni等[4]用10个微卫星标记对巴西9个凡纳滨对虾养殖场的亲虾群体进行评估,结果显示9个亲虾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程度与来自中美洲的野生群体一致,处于较高水平.Artiles等[5]用4个微卫星标记对古巴1个凡纳滨对虾引进群体的不同世代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后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近似,但后代群体与基础群体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此外,还有研究用微卫星标记对凡纳滨对虾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发现随繁育世代增加,养殖群体后代的遗传多样性呈下降趋势,并建议在后续繁育工作中通过增加杂交来改善或避免近交衰退的现象[6].

2008年起,厦门市厦兴龙水产种苗有限公司与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开展凡纳滨对虾良种选育工作.本研究针对该育种项目中的4个群体和1个美国引进群体,采用微卫星标记对其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从而监测该育种项目中各对虾群体的遗传变异情况.

1.1 实验材料

实验所用的2个选育群体(A和B)以及它们的2个杂交群体取自厦门市厦兴龙水产种苗有限公司,初代亲虾群体则引自美国SIS公司(Shrimp Improvement System,USA),命名为SIS.选育系A来源于2008年由美国SIS公司引进亲虾的子一代,选育系B来源于2010年引自广东的另一个凡纳滨对虾繁育群体,随后针对生

长与抗病性状对2个群体进行了连续多代的群体选育.2014年,用选育系A的F6

代群体以及选育系B的F4代群体作为亲本,采用双列杂交获得了它们的自繁以及正、反杂交后代,并分别命名为AA(A♀×A♂)、BB(B♀×B♂)、AB(A♀×B♂,正交)和

BA(B♀×A♂,反交).5个凡纳滨对虾群体分别于2014年7—9月随机取样30尾,

活体运回实验室后,用无菌手术剪和镊子取对虾的尾节肌肉,保存于95%(体积分数)

乙醇中备用.

1.2 实验方法

1.2.1 4个群体生长指标的跟踪测量

4个群体的养殖对比实验于2014年7—11月在厦兴龙水产种苗有限公司的晋江

基地进行.2014年7月31日,将每个交配组合的仔虾分别养殖在室外水泥池,每池6 m2,投苗密度100尾/m2,每组设置2个对照池.养殖期间随对虾生长阶段进行

定期投饵,并保持不间断充气.在养殖40,60,80和100 d时对各群体对虾进行取样测量,每池取30尾,用游标卡尺(精确度0.01 mm)和电子天平(精确度0.01 g)对其

体长、头胸甲长和体质量3个指标进行测量并记录.

1.2.2 微卫星分析

基因组DNA的提取:实验所用凡纳滨对虾的基因组DNA采用北京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的海洋动物组织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进行提取,并用1.2%(质量分数)

琼脂糖凝胶电泳和NanoDrop2000分光光度计分别检测所提取基因组DNA的质量和浓度,之后于-20 ℃保存备用.

微卫星引物的筛选及PCR扩增:实验所用微卫星引物参考文献[7],选取并合成了

44对引物进行PCR扩增,从中挑选出11对特异性强、多态性较高且重复性好的微卫星引物(表1),并在每对引物的5′端设计添加不同类型的特异性荧光标记(FAM、HEX或ROX)用于后期混样检测目的条带,再交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合成.

PCR反应体系(25 μL):10×PCR Buffer (含Mg2+) 2.5 μL,dNTPs(2.5 mmol/L) 2 μL,正、反向引物(10 mmol/L)各1 μL,Taq DNA聚合酶(5 U/μL) 0.25 μL,模板DNA(80~100 ng/μL) 1 μL,加ddH2O补足至25 μL.PCR反应程序:94 ℃预变性5 min;94 ℃变性30 s,相应退火温度退火30 s,72 ℃延伸30 s,35个循环;72 ℃延伸7 min.PCR产物经电泳检测和筛选后,委托上海生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分型分析.

1.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4个群体的生长数据用PASWStatistics18软件进行比较分析,群体间各指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显著性水平为p<0.05.根据Falconer[8]的方法,对2个杂交组合AB和BA的中亲杂种优势率HMP及单亲杂种优势率HA、HB进行计算.

微卫星数据用PopGene 3.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5个群体各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用以评估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Hardy-Weinberg(H-W)平衡检验和固定指数(Fis)的计算则分别用以检测Ho和He之间的差异和评估杂合子缺失情况;计算两两群体间的Nei′s无偏遗传距离(Ds)用以评估群体间的遗传差异.根据Botstein等[9]的方法,采用PIC-CALC 0.6软件,依据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各个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PIC).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群体内和群体间的分子变异分析(AMOVA)均采用Arlequin 3.5软件进行.

2.1 自繁及杂交群体的生长及杂种优势分析

各取样时期内4个选育群体的体长、头胸甲长和体质量数据如图1(a)、(b) 和(c)所示.由图中可见,4个群体的各指标都随生长天数的增加而增加.对群体间各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养殖40 d时,AB和AA群体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另外2个群体(BA和BB),且AB群体与这2个群体差异显著;而至80 d后AB和BB群体的各指标显著高于BA和AA群体.图1(d)中体质量日增长量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AA、BB和BA 3个群体的体质量日增长量随生长天数的增加而下降;自繁子代群体AA和BB的体质量日增长量在Ⅰ至Ⅱ阶段明显下降,其中BB群体的体质量日增长量下降了53.7%;杂交子代群体AB和BA的下降幅度较小,其中AB群体的体质量日增长量在Ⅰ至Ⅱ阶段基本保持不变.

杂交群体杂种优势率的分析结果表明,40~80 d各生长指标的HMP都随生长天数的增加而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表2).2个杂交群体在60 d时都表现出负向的中亲杂种优势,且整个过程中BA群体的HMP几乎全部为负值,即表现出杂种劣势.另外,2个杂交群体子代的HMP都介于HA和HB之间,且HA和HB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2.2 凡纳滨对虾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11对微卫星引物在5个凡纳滨对虾群体中均能扩增出目的条带.表3为5个群体在各微卫星位点上的遗传多样性信息,结果显示:11个微卫星位点上共检测到81个等位基因,在5个群体中,位点TUMXLv7.121、TUMXLv7.56、Pvan1815和TUMXLv10.312的PIC均高于0.5,位点TUMXLv10.207和TUMXLv9.178的PIC分别在AA和SIS群体中小于0.5,其余位点的PIC均介于0.25~0.5之间.5个群体的平均Fis均为正值,且在位点TUMXLv9.178的Fis也均为正值;5个群体在11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Na为3.909~5.636,平均He为0.561~0.629,平均PIC为0.493~0.556;其中AB群体平均Na和Ho最高

(Na=5.636,Ho=0.600),BB群体平均He和PIC最高(He=0.629,PIC为0.556),AA

群体除平均Fis值外,各项遗传多样性指标最低,SIS群体各项遗传多样性指标都低于AB和BB群体并高于BA和AA群体;5个群体在11个微卫星位点上的H-W 平衡遗传偏离指数(HWD)显示,2个自繁子代群体AA和BB在多数微卫星位点上都显著偏离平衡(p<0.05).

2.3 群体遗传分化分析

5个凡纳滨对虾群体两两对比的FST和基于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得到的各群体间的Ds见表4:各群体间FST和Ds分别介于0.037 5~0.254 8和0.064 0~0.670 4之间.5个群体中FST且Ds最大的是AA与SIS群体(FST=0.254 8,Ds=0.670 4),AB与BA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最小(FST=0.037 5).AMOVA结果显示,81.62%的遗传变异源于群体内,18.38%来自群体间(表5).

3.1 4个交配组合群体的生长及杂种优势情况

生长性状对比结果表明,整个生长过程中正交子代AB群体的生长相比其他3个群体具有明显的优势, 而AA群体和反交子代BA群体的各项生长指标都较低.不同亲本所获子代的性状表现有显著差异,这种正反交性状的不对称性现象在水产生物的育种中已有不少报道[10-11].此外,在养殖的前2个阶段,2个自繁群体的体质量日增长量随日龄的增加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而2个杂交群体的下降值低于2个自繁群体,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杂交子代在养殖早期的生长较稳定.

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AB群体获得了较高的与生长性状相关的杂种优势,说明选育系间杂交是提高凡纳滨对虾养殖性能的一个有效途径,这与林红军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2个杂交子代的HMP在40~80 d内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可见杂种优势在早期并不稳定,而到了后期又逐渐恢复并保持稳定状态,这种早期不稳定的现象可能与杂种优势在早期被母性效应掩盖有关[13].BA群体表现出杂种劣势的现象则进一步说明杂交过程中母本的选择以及杂交配对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2 5个凡纳滨对虾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标记是分析生物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差异的有效工具,衡量微卫星位点多态性

的一个重要指标是PIC.本研究中的11个微卫星位点在5个凡纳滨对虾群体中均表现出多态性,根据Botstein等[9]的划分标准,位点TUMXLv7.121、TUMXLv7.56、Pvan1815和TUMXLv10.312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性(PIC>0.5),TUMXLv10.207

和TUMXLv9.178分别在AA和SIS群体中表现出较低的多态性(PIC<0.25),其余位点均为中度多态性.5个群体在这11个微卫星位点上的平均PIC介于0.512~

0.556之间,具有较高的多态性.

在遗传育种工作中,明确基础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情况,并采用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的

群体作为亲代选育,将增强后代对环境的适应性.Na和He是评价群体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指标,杂合度的评估中Ho易受样本大小的影响,而He更能反映群体的遗传

多样性[14].本研究中,平均Na最高的是杂交子代AB群体

(Na=5.636,He=0.606),平均He最高的是BB群体(Na=4.454,He=0.629),这2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参数水平略高于冯娜娜等[15]和Vela Avitúa等[16]所研究的国内及墨西哥的凡纳滨对虾养殖群体,而低于Lima等[17]研究的巴西养殖群体.

对各群体H-W平衡检验结果表明,AA和BB群体在多数位点上都偏离了平衡.群

体的Fis也代表其基因纯合度[18],5个凡纳滨对虾群体的平均Fis均为正值表明各

群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近交及杂合子缺失现象,其中AB群体的近交程度最低(Fis=0.017),SIS群体次之(Fis=0.057),AA群体近交程度最高(Fis=0.151),说明

AA群体的基因型已经达到了相对较纯合的状态,这与Knibb等[19]的研究结果一致.另外,位点TUMXLv9.178的Fis在所有群体中均为正值,表明该位点存在部分

纯合子过剩,这可能是由于无效等位基因的存在所致[20].

正交子代AB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在各群体中最高,而反交子代BA群体相对较低,

这可能与亲本对子代基因库的贡献率不同相关[21],而亲本遗传贡献率的差异则是

受精率、成活率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2个选育系杂交子代与自繁子代遗传

多样性水平上的差异表明,选育系间杂交可使后代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得到明显改良.另外,SIS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低于AB和BB群体的现象,从一定程度上证实了目前国内凡纳滨对虾亲虾市场上关于近年来SIS公司亲虾质量下降的报道[22].3.3 5个凡纳滨对虾群体的遗传差异

在水产生物育种过程中,亲本的选择除了要保证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之外,还应考虑遗传距离及遗传分化程度的大小.选择遗传距离远且具有良好性状的凡纳滨对虾进行杂交试验,并评估最优组合,是培育优良新品种的有效途径[23].

本研究对5个凡纳滨对虾群体FST和Ds的分析显示,选育系A虽然也源自于美国,但经过多代的自繁选育后已与新引进的美国SIS亲代群体之间发生了明显的遗传分化(FST=0.254 8,Ds=0.670 4),这表明长期的自繁会导致同一地区来源的凡纳滨对虾后代之间发生明显的遗传分化,这种情况在罗氏沼虾(Macrob rachium rosenbergii)[24]中也有发现.另外,2个杂交子代群体(AB和BA)和2个自交子代群体(AA和BB)之间出现了高度遗传分化(FST>0.20,Ds>0.4),而2个杂交子代群体与SIS群体之间则为中度遗传分化(0.05

综上可见,引进的亲虾群体经多代自繁后,其后代的遗传多样性有所下降,但基因型的纯合度得到提高.采用多代自繁的凡纳滨对虾纯合选育系进行选育系间杂交,其杂交后代能够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同时遗传多样性水平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这有望成为培育凡纳滨对虾新品种(系)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关文献】

[1] 于洋.凡纳滨对虾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D].青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海洋研究所),2014:1-6.

[2] 刘建勇.南美白对虾优质种苗培育技术(上)[J].当代水产,2014(1):1-3.

[3] VASEEHARAN B,RAJAKAMARAN P,JAYASEELAN D,et al.Molecular marker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genetic diversity of penaeid shrimp[J].Aquaculture

International,2013,21(2):219-241.

[4] MAGGIONI R,COIMBRA M R M,COSTA R B,et al.Genetic variability of marine shrimp in the Brazilian industry[J].Pesquisa Agropecuria Brasileira,2013,48(8):968-974.

[5] ARTILES A,COBO R,BENTEZ L,et al.Assessment of genetic variation and productive markers through four progenies of the first introduced stock of cultured shrimp Penaeus (Litopenaeus) vannamei in Cub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quaculture,2015,5(23):1-12.

[6] LUVESUTO E,FREITAS P D,GALETTI JUNIOR P M.Genetic variation in a closed line of the white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 (Penaeidae)[J].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2007,30(4):1156-1160.

[7] MEEHAN D,XU Z,ZUNIGA G,et al.High frequency and large number of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s in cultured shrimp,Penaeus (Litopenaeus)

vannamei[Crustacea:Decapoda][J].Marine Biotechnology,2003,5(4):311-330.

[8] FALCONER D S.Introduction to quantitative genetics[M].New York:The Ronald Press Company,1960:365.

[9] BOTSTEIN D,WHITE R L,SKOLNICK M,et al.Construction of a genetic linkage map in man using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J].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1980,32(3):314.

[10] 秦艳杰,刘晓,张海滨,等.海湾扇贝正反交两个家系形态学指标比较分析[J].海洋科

学,2007,31(3):22-27.

[11] 李莉好,喻达辉,黄桂菊,等.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及其正、反杂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J].中国水产科学,2008,15(4):585-592.

[12] 林红军,沈琪,张吕平,等.凡纳滨对虾生长性状的双列杂交分析[J].热带海洋学

报,2010,29(6):51-56.

[13] YOU W W,KE C H,LUO X,et al.Growth and survival of three small abalone Haliotis diversicolor populations and their reciprocal crosses[J].Aquaculture

Research,2009,40(13):1474-1480.

[14] 包文斌,束婧婷,许盛海,等.样本量和性比对微卫星分析中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标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07,43(1):6-9.

[15] 冯娜娜,徐真,马洪雨,等.凡纳滨对虾7个不同家系遗传差异的微卫星标记分析[J].生物技术通报,2012,11:133-138.

S,MONTALDO H H,MRQUEZVALDELAMAR L,et al.Decline of genetic variability in a captive population of Pacific white shrimp Penaeus (Litopenaeus) vannamei using microsatellite and pedigree information[J].Electronic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13,16(4):1-10.

[17] LIMA A P S,SILVA S M B C,OLIVEIRA K K C,et al.Genetics of two marine shrimp hatcheries of the Pacific white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 (Boone,1931) in Pernambuco,Brazil[J].Ciência Rural,2010,40(2):295-301.

[18] 陈晓汉,曾地刚,李咏梅,等.凡纳滨对虾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 DNA 分析[J].广西农业科

学,2006,37(5):579-583.

[19] KNIBB W,WHATMORE P,LAMONT R,et al.Can genetic diversity be maintained in long term mass selected populations without pedigree information?A case study using banana shrimp Fenneropenaeus merguiensis[J].Aquaculture,2014,428:71-78.

[20] PEREZ-ENRIQUEZ R,HERNNDEZ-MARTNEZ F,CRUZ P.Genetic diversity status of white shrimp Penaeus (Litopenaeus) vannamei broodstock in

Mexico[J].Aquaculture,2009,297(1):44-50.

[21] 王鸿霞,吴长功,相建海.凡纳滨对虾繁殖中不同亲本对子代遗传贡献率的差异[J].动物学报,2006,52(1):175-181.

[22] 吴群风.叶富良坦言:SIS默认选育路线失当,协会不减进口量是实事求是[J].当代水

产,2013(10):30-31.

[23] 孙少华,师守坤.肉牛杂交优势预测,评估及其应用研究[J].遗传学报,2000,27(7):580-589.

[24] 高强,罗坤,宫金华,等.人工养殖与选育对罗氏沼虾遗传多样性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

报,2012,36(5):866-873.

凝结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免疫的影响

凝结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免疫的影响 汪波;曾佳丽;黎于汾;贾甜甜;周思雨;陈鑫;颜亨梅 【摘要】旨在探讨饲料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选用的凡纳滨对虾幼虾,平均分为4个组,在基础目粮中分别添加0.0%(Ⅰ组,对照组)、(0.5%(Ⅱ组)、1.0%(Ⅲ组)、和1.5%(Ⅳ组)的凝结芽孢杆菌制剂,饲养20d.结果表明:随着凝结芽孢杆菌添加量的增加,试验组凡纳滨对虾的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显著降低饵料系数,提高养殖的存活率(P<0.05).凡纳滨对虾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添加1.5%的凝结芽孢杆菌组分别达到最大值,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酸性磷酸酶(ACP)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3个试验组的酚氧化酶(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生长性能和改善其非特异性免疫力. 【期刊名称】《西北农业学报》 【年(卷),期】2015(024)006 【总页数】6页(P10-15) 【关键词】凝结芽孢杆菌;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 【作者】汪波;曾佳丽;黎于汾;贾甜甜;周思雨;陈鑫;颜亨梅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广东珠海519087;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广东珠海519087;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广东珠海519087;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

校,广东珠海519087;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广东珠海519087;北京师范大学珠 海分校,广东珠海519087;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广东珠海51908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3.73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又名南美白对虾,是广温广盐性热带虾类[1]。其肉质好、味道鲜,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和矿物质、个体大、耐高密度和低盐度、生长迅速,是世界养殖产量最高、范围最广的3种对虾之一[2]。然而,随着养殖 密度的提高,产生了一系列不利于对虾健康生长的负面影响[3]。有研究[4-6]表明,养殖密度的增加使得水质恶化、营养盐缺乏,导致对虾机体免疫力下降、发病甚至死亡,降低产出效率。 因此,人们加大了对虾免疫力、抗病力添加剂的研发力度,利用益生菌来调节动物体内的微生态平衡,恢复机体正常生理功能、防治病害、增进健康,正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热潮。研究发现,适量添加复合益生菌能显著提高鱼体的生长率和饲料的消化率,显著降低词料系数,节约饲料成本。付天玺等[7]研究表明,饲料中添 加1.0×1011 cfu/kg的凝结芽孢杆菌就能显著提高奥尼罗非鱼的生长和饲料营养 物质的利用,胃蛋白酶的活性提高30.59%,消化吸收率提高10.68%,蛋白质表 观消化率提高4.71%。袁丰华等[8]发现,把凝结芽孢杆菌的粉末制剂以0.5% 的 比例添加到饲料中能提高尖吻鲈的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比对照组增加 9.54%和4.01%,对尖吻鲈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王彦波[9]研究表明,饵料 中添加一定浓度的凝结芽孢杆菌,其通过与动物肠道等的互作可以显著改善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和肌肉中粗脂肪、钙、磷的质量分数。 在对虾养殖产业中,应用于饲料的芽孢菌类较多集中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马尾藻破壁酸化物在凡纳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效果-畜牧渔业论文 (1)

马尾藻破壁酸化物在凡纳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效果-畜牧渔 业论文 马尾藻破壁酸化物在凡纳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效果 冼健安1,王冬梅1,方哲1,张秀霞1,王春吉1,施卫民2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海南海口571101; 2.海南进步创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海南海口571101) 摘要:将1%马尾藻破壁酸化物(SAS)添加到基础饵料中,进行凡纳滨对虾的土塘养殖试验,分析马尾藻破壁酸化物在实际养殖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SAS饵料组对虾的生长速度、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均优于不添加的对照组、海藻酸钠组和大蒜汁组。由此可得出,SAS可作为一种新型的优质复合饵料添加剂应用到对虾养殖中。 关键词:马尾藻;破壁酸化物;凡纳滨对虾 全世界有马尾藻250种,大多数为暖水性种类,广泛分布于暖水和温水海域,特别是印度-西太平洋和澳大利亚。我国是马尾藻主要产地之一,有60种,盛产于海南、广东和广西沿海。马尾藻具有价高的营养价值,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微量元素、多糖、维生素、氨基酸等,贮藏物质为褐藻淀粉和甘露醇。由于马尾藻细胞壁很厚、纤维素含量大,不易被动物直接消化吸收,因此,仅仅经过简单的机械粉碎生产成的马尾藻粉经济价值低,市场容量很小。大量的野生马尾藻都处于自生自灭状态,造成资源浪费。进行精深加工的研究,提高马尾藻的利用率,具有广阔的前景。自2008年开展马尾藻生物效价的研究以来,探索出破壁并酸化马尾藻有效成份的工艺路线,稳定生产出固体(称为马尾藻破壁酸化物,SAS)和液体两种产物,对SAS营养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经实验室试验证明SAS对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生长和某些酶的活力有促进作用,为进一步验证SAS对凡纳滨对虾养殖的经济效益,于2013年末至2014年春,在广东省汕尾佳湖养殖场对马尾藻破壁酸化物进行了对虾养殖的田间应用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马尾藻破壁酸化物在对虾饵料中的应用提供指导。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饵料的配制 马尾藻破壁酸化物(商品名:海精阳,SAS)和大蒜汁由海南进步创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海藻酸钠购于广州化工城(青岛聚大洋海藻工业有限公司生产)。对虾养殖全程采用某品牌对虾配合饵料作为基础饵料,投喂基础饵料为空白对照组(C0),基础饵料中添加1%海藻酸钠为海藻酸钠组(C1),添加10%大蒜汁为大蒜汁组(C2),添加1%SAS为实验组(T)。 1.2虾苗 凡纳滨对虾虾苗为采购自广东省新会吉源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的同一批虾苗,规格为0.8~1 cm。 1.3养殖池塘和海水 养殖池塘为室外土池,每个养殖池面积0.35 hm2,SAS组设置3个平行,共6个养殖池,随机排列,每池放养密度为60万尾/hm2。养殖用海水从海边直接抽取流入蓄水池,在蓄水池中经过消毒、沉淀后再加入养殖池,养殖期间盐度20‰~24‰、pH 8.2~9.0、水温18~26 ℃。 1.4养殖管理 每天投喂饵料四次,投喂时间分别为:6:00、10:00、15:00、18:00,每次投

寒流对凡纳滨对虾养殖的影响及防范措施探讨

寒流对凡纳滨对虾养殖的影响及防范措施探讨 李色东;何建国;张存善;刘丽燕;王亚平 【期刊名称】《科学养鱼》 【年(卷),期】2010(000)001 【总页数】2页(P24-25) 【作者】李色东;何建国;张存善;刘丽燕;王亚平 【作者单位】广东湛江恒兴南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湛江,524073;中山大学生命科 学学院,广州,510275;广东湛江恒兴南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湛江,524073;广东湛江 恒兴南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湛江,524073;广东湛江恒兴南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湛江,524073 【正文语种】中文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 Boone,1931),俗称南美白对虾,凡纳滨对 虾是热带虾种,对高温适应能力强,其生长温度16~36℃,最适生长温度为 22~32℃,高温的忍受极限43.5℃,而对低温的适应能力较差。2009年1月下 旬以来低温雨雪灾害给凡纳滨对虾养殖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导致对虾大量死亡,损失惨重;同时也造成亲虾的大量损失,灾后育苗复产工作受到严重影响。我们以东海岛凡纳滨对虾的养殖情况,结合气温、水温变化、对虾死亡损失及相关防范措施,对寒流低温造成凡纳滨对虾死亡的原因作了总结分析,并探讨出几种比较科学的防范措施,旨在为对虾越冬和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一、寒流来临时凡纳滨对虾养殖的设施概况 东海岛“863”对虾养殖基地SPR场有17个面积分别为1.1~2.2亩的人工养殖 池塘(另有一个0.3亩的小池塘),SPR场车间有24个40米3的人工养殖水池。 金仑场有16个20米3的室内养殖池和6个15米3的室外养殖池。室内养殖池 水温变化较小,室外养殖池温度相对变化较大,最低温度也相对较低。SPR场和 金仑场分别在不同养殖池放养规格不同、数量不同的凡纳滨对虾,进行越冬养殖。 二、结果与分析 1.寒流对池塘养殖凡纳滨对虾的影响 SPR场凡纳滨对虾养殖概况:1月下旬,受 寒流低温影响,池塘水温逐渐下降,水温低于18℃时凡纳滨对虾摄食减少,水温 低至15℃时摄食基本停止。2月8日(水温11℃),在4个池塘中央发现许多死虾,为异常死亡,随后立即抛网进行取样,发现每个池塘对虾均有不同程度的死亡,且活下来的对虾90%以上体表有黑斑、坏死症状,但其表面黑斑大部分未溃烂;而 小规格对虾(600尾/千克以上)出现此症状的个体较少,仅20%左右。 寒流中后期(2月8日以后),池塘每天都有一定数量的死虾,直到水温回升10天 左右。最先出现死虾的4口池塘对虾全部死亡,6口池塘损失达90%以上,其余 4口池塘损失较小,约20%~40%。2月22-24日将死亡严重的6口池塘的对虾移入车间养殖,10天左右基本稳定,开始摄食。2月底,即在水温回升后的10天,室外养殖池塘对虾的死亡情况才明显好转,但与正常养殖相比,还有部分对虾因摄食、体质等因素而死亡。经分析发现,凡纳滨对虾开始大量死亡的时间为2月8 日前后,即持续低温15天左右,其间最低温11℃持续7天左右。另规格大 (≤200尾/千克)、密度小(≤2万尾/亩)的池塘死亡严重,规格小(≥600尾/千克)、 密度大(≥2万尾/亩)的池塘损失较小,塘底污脏的死亡严重。 水温从1月25日开始降至15℃,后又下降并持续低温,直至2月19日才再次回升至15℃,整个低温(T≤15℃)停食期持续25天;水温在1月29日降至最低温

广西地方标准《凡纳滨对虾“桂海1号”苗种繁育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广西地方标准《凡纳滨对虾“桂海1号”苗种繁育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1. 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俗名南美白对虾,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海域,是迄今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优良虾种之一。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引进凡纳滨对虾以来,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凡纳滨对虾养殖第一大国,其出口量居世界第二。凡纳滨对虾养殖业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支柱产业。“十一五”末,我国对虾养殖面积和产量分别为36万公顷、144.8万吨,其中凡纳滨对虾养殖面积和产量分别为25.6万公顷、122.3万吨,分别是养殖对虾总面积和总产量的70%、84.5%。 广西是我国主要的对虾生产基地,凡纳滨对虾是广西对虾养殖的主导品种,其养殖面积和产量占养殖对虾总面积和总产量的90%以上。“十一五”期间,广西对虾产量稳居全国第2位,产值居广西水产养殖业第1位,“十一五”末,全区对虾养殖面积27.73万亩,专业养殖户3万余户,养殖产量16.54万吨,总产值36.39亿元。对虾养殖同时带动了饲料、水产品加工与流通及服务等产业的发展,产业总产值达61.9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36.39亿元,第二产业产值16.55亿元,第三产业产值9亿元。对虾产业已经成为我区沿海地区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形成了苗种、养殖、饲料、加工、流通、贸易一套完整的产业链体系,是我区产业化程度最高,产业链最完整的水产行业。

凡纳滨对虾属外来品种,我区乃至我国凡纳滨对虾育种、制种技术研发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我国凡纳滨对虾优良种质长期受国外育种机构垄断,大多数苗种繁育企业为降低成本,多数采用近交繁殖、池塘养殖、未经检疫的亲本,生产的苗种种质退化,带毒(病)率高,良种覆盖率低。良种问题长期困扰着凡纳滨对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为了打破国外对我国凡纳滨对虾养殖业的种质垄断,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自,通过实施农业部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分别从美国科纳湾种虾公司和美国关岛大学(University of Guam)引进了5个地理种群,建立了国内最丰富的凡纳滨对虾选育种质资源库,在国家和自治区科技项目的支持下,建立了国内领先水平的适于国内育种和养殖环境的凡纳滨对虾选育技术体系,经过6个世代的连续选育,育成了凡纳滨对虾“桂海1号”高产新品种,20XX年通过了全国水产原良种委员严格的现场审查和年度终审,是广西第一个通过全国水产原良种委员会审定的水产新品种。 “桂海1号”是广西自主创建的凡纳滨对虾种质新品牌,深受我区乃至沿海凡纳滨对虾主养区养殖者的青睐。“桂海1号”具有成活率高、生长快、排塘率低、养殖产量高等优点,在泥底高位池(5~8万尾/亩)半精养模式下单造亩产超过800kg,地膜高位池中高密度(15万尾/亩)精养模式下单造亩产超过2500kg,集约化高密度(20~45万尾/亩)精养模式下单造亩产超过4000kg。20XX年以来,在广西、福建、浙江和河北等凡纳滨对虾主养殖区推广亲虾近10万多对。在苗种示范和推广养殖中,“桂海1号”表现出养殖成功率高(成活率)、规格均匀和生长速度快等特点,养殖反响良好。

凡纳滨对虾选育系间杂交的生长性状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凡纳滨对虾选育系间杂交的生长性状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吴怡迪;骆轩;杨章武;黄永春;游伟伟 【摘要】对2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选育系(A和B)的自繁与杂交后代的生长性状及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养殖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杂交组合AB 生长性状优于其他各组,表现出较好的杂种优势.使用11对荧光标记的微卫星引物对4个凡纳滨对虾自繁与杂交群体以及1个从美国引进的初代亲本SIS群体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显示除AA群体外,其余4个群体均表现出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观测到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4.273~5.636,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586~0.62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12~0.556.遗传距离分析结果显示,SIS群体和AA群体的遗传距离最远(0.670 4),而与AB群体的最近(0.131 4).研究结果表明,引自美国的凡纳滨对虾群体经多代自繁后,其遗传多样性水平降低;而选育系间杂交则可使杂交后代的生长性状和遗传多样性水平得到改善. 【期刊名称】《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6(055)005 【总页数】8页(P646-653)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生长性状;遗传多样性;微卫星;杂交 【作者】吴怡迪;骆轩;杨章武;黄永春;游伟伟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福建厦门361102;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福建厦门361102;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13;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福建厦门361021;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福建厦门3611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17.4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又名南美白对虾,原产自南太平洋和美洲沿海水域,自1988年引入我国以来,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的主要品种[1].作为水产经济虾类的重要养殖品种,我国每年的凡纳滨对虾种苗需求量高达4 000亿尾以上[2].然而近年来由于各种虾类疾病相继入侵及养殖过程中频繁近交导致的种质退化等原因,我国凡纳滨对虾在养殖过程中出现了个体小型化、生长速度慢、抗病性差等问题.因此,从分子水平上了解现有凡纳滨对虾群体的遗传变异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培育适合福建海域养殖的凡纳滨对虾新品种显得十分迫切. 微卫星标记技术作为第二代分子标记的代表,已被广泛应用于水产生物的遗传分析研究中[3].Maggioni等[4]用10个微卫星标记对巴西9个凡纳滨对虾养殖场的亲虾群体进行评估,结果显示9个亲虾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程度与来自中美洲的野生群体一致,处于较高水平.Artiles等[5]用4个微卫星标记对古巴1个凡纳滨对虾引进群体的不同世代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后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近似,但后代群体与基础群体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此外,还有研究用微卫星标记对凡纳滨对虾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发现随繁育世代增加,养殖群体后代的遗传多样性呈下降趋势,并建议在后续繁育工作中通过增加杂交来改善或避免近交衰退的现象[6]. 2008年起,厦门市厦兴龙水产种苗有限公司与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开展凡纳滨对虾良种选育工作.本研究针对该育种项目中的4个群体和1个美国引进群体,采用微卫星标记对其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从而监测该育种项目中各对虾群体的遗传变异情况. 1.1 实验材料

凡纳滨对虾苗种产业的存在问题与对策

凡纳滨对虾苗种产业的存在问题与对策 作者:戴耀达康顺元姚翠鸾 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年第6期 摘要:我国凡纳滨对虾养殖业发展迅速,对虾苗种产业也蓬勃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诸如对虾抗逆性差、亲虾来源方式单一,苗种生产未规范化,养殖环境污染严重、品牌意识不强、代工问题突出,制约了产业发展。对凡纳滨对虾苗种产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做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促进对虾苗种与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苗种;问题;对策 0 引言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俗称南美白对虾,也称白肢虾、白对虾,原产于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水域,以厄瓜多尔沿岸分布最为集中。自20世纪90年代引进我国后,由于其具有生长迅速、抗逆能力强、抗病力强、对饲料蛋白质需求量低、肉味鲜美、出肉率高、离水存活时间长等优点,盐度适应性强,易于进行集约化养殖等特点,养殖产量迅速增加。2001年以来我国每年的凡纳滨对虾产量和养殖面积都稳居世界首位。 然而,随着产业的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凡纳滨对虾的苗种质量良莠不齐、养殖模式不够科学、养殖水环境污染以及病害严重等问题,造成了养殖对虾病害频发,对虾产量和质量严重下降。在养殖过程中,苗种问题是对虾养殖产业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直接关系到对虾养殖成功与否的首要问题,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 目前,我国的对虾苗种产业经过二十余年的不断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我国的凡纳滨对虾产量达到了130万 t,主要产区位于东南沿海,其中福建、海南、广东、广西四省规模最大,技术也较为成熟。在自然海域中,凡纳滨对虾繁殖周期较长,一般在12月龄以上,头胸甲长度达到40 mm左右时,即可能有怀卵的个体出现。人工育苗的亲体体长14cm以上,即可做催熟处理,达到生产要求。受精卵的直径大约0.28 mm,在水温28~31℃,盐度29‰条件下,从受精开始到孵化结束为止只需12 h。刚孵出的幼体称第1期无节幼体,经6次蜕皮后成为第1期蚤状幼体。蚤状幼体蜕皮3次后进入糠虾期,再经3次蜕皮而变态成仔虾。1988年人工育苗技术引进我国后,人工育苗成为苗种主要来源,随着养虾业的不断发展,对优质对虾苗的需求越来越显得紧迫和重要。 在亲虾的选择上,国内一般分为3种,第一是从国外引进良种亲虾,这种成本最高,但是生长性能优于国内;第二是通过遗传选育等一些手段自主培育的良种亲虾,这种亲虾品质比较不稳定,时好时坏,成本中等;第三种即是在养殖过程直接挑选的一些成虾作为亲虾,这种方式培育出来的苗种价格最低,但是品质最为不好。 1 当前凡纳滨对虾育苗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1.1 亲虾来源方式单一,自主培育力度不够 由于我国不是凡纳滨对虾的原产地,国内缺少野生的凡纳滨对虾,故优良亲虾基本依赖进口,凡纳滨对虾优良亲虾资源由国外供应商一手掌握,一旦停止或限制对我国供应亲虾,或者对价格随意调整,那么我国对虾养殖业将受到巨大影响,如在2013年,对于亲虾价格过高的问题,广东湛江市对虾苗种协会与外国公司进行了艰苦的谈判,最终无果。而且进口的亲虾还有可能还存在携带病原体的风险,另外,由于气候地理不同,引进的亲虾不一定能完全适应中国本土的环境,生产的苗种也不一定符合中国的实际,例如今年来非常流行的肠孢子虫病,就可

室内工厂化培育凡纳滨对虾生态式无特定病原(SPF)苗种的探究

室内工厂化培育凡纳滨对虾生态式无特定病原(SPF)苗种的探究 随着人们对海鲜需求的不断增长,养殖对虾已经成为了许多养殖户的首选项目。而在对虾养殖中,苗种的选择及培育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室内工厂化培育凡纳滨对虾生态式无特定病原(SPF)苗种成为了研究热点,其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也备受关注。 凡纳滨对虾是一种重要的海水养殖物种,因其体型适中、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备受青睐。它们生长快速、适应性强,非常适合在温暖的海域进行养殖。凡纳滨对虾也会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影响养殖效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开始探索室内工厂化培育SPF苗种,以提高养殖对虾的抗病能力和生长性能。 室内工厂化培育SPF苗种是一种先进的培育方式,通过对繁殖过程的精密控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有效地提高对虾幼仔的存活率和抗病能力。与传统的采集苗种相比,SPF苗种具有更高的生长速度和更好的免疫力,可以为养殖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在室内工厂化培育SPF苗种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亲本对虾,并进行良好的管理和繁殖。亲本对虾应该具有良好的遗传性状、抗病能力和适应性,并且需要接受定期的健康检查和饲养管理。在繁殖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环境条件,维持水质和温度的稳定,避免疾病的传播和影响。在幼仔孵化和育苗过程中需要保持良好的微生物环境,避免细菌和病原体的侵袭,促进对虾幼仔的健康生长。 除了培育SPF苗种的关键技术外,科研人员还对其在实际养殖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室内工厂化培育的SPF苗种可以显著提高对虾养殖的生产效率和降低疾病风险,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养殖模式。而且,培育出的SPF苗种呈现出更高的成活率和更好的生长性能,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受到了养殖户的青睐和认可。 在实际养殖中,培育SPF苗种的优势还表现在其对环境的友好性和可持续性。由于室内工厂化培育的SPF苗种能够精确控制养殖环境和病原风险,因此可以减少对虾养殖对周围海域的影响,降低对虾养殖的生态风险,是一种更加可持续的养殖方式。 室内工厂化培育SPF苗种在凡纳滨对虾养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它可以提高对虾的免疫力和生长性能,降低对虾养殖的疾病风险和环境影响,为养殖户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未来应该加强对该领域的研究和推广,促进SPF苗种在凡纳滨对虾养殖中的广泛应用。

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中浮游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分析研究

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中浮游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分析研究 摘要:为探讨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中浮游生物群落的演替,对虾池水体中浮游生物群落组成和其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的优势种主要由小球藻(Chlorella sp.)、波吉卵囊藻(Oocystis borgei)、小环藻(Cyclostella sp.)、新月拟菱形藻(N.closterium sp.)、角毛藻(C.mueeleri sp)、平裂藻(Merismopedia sp).和席藻(Phormidium sp)组成。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08~1.89,平均值为1.36±0.25,优势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20~0.98,平均值为0.51±0.26。浮游动物的优势种为许水蚤(Schmackeria.Sp)和臂尾轮虫(Brachionus.sp),其中,水体中许水蚤无节幼体的数量呈规律性波动,波动周期为15d。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浮游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 Analysis of plankton community diversity of culturing pond for Litopenaeus vannamei Abstract:The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of plankton of culturing pond of Litopenaeus vannamei were analysed for knowing the succession of plankton community.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ominant species of phytoplankton are Phormidium sp、Oocystis borgei、Cyclostella sp、N.closterium sp、C.mueeleri sp、Merismopedia sp and Chlorella sp in pond.Range of diversity index is 0.08~1.89,average value is 1.36±0.25;

凡纳滨对虾不同家系间繁殖性状的比较

凡纳滨对虾不同家系间繁殖性状的比较 袁瑞鹏;刘建勇;张嘉晨;郑静静 【摘要】在相同的养殖条件下,从15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留种家系中各筛选30尾雌虾,记录60 d 内每尾雌虾的产卵时体质量(SW)、产卵量(EN)、卵径(ED)、受精率(FR)、受精卵孵化率(HR)、连续两次产 卵间隔时间(SI),分析各家系繁殖性状的差异性和各繁殖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各家系间繁殖相关性状差异显著(P <0.05),其中 F415家系 SW 为55.36 g,显著大于其他家系(P <0.05),F413家系 EN 最高为26.52万粒,F402家系雌虾产卵 FR 和 HR 率均最高分别为83.19%和84.68%,F407、F401家系 SI 最短分别为5.03 d 和5.06 d,以 EN>20万粒、SI<9 d、FR>60%、HR>60%为选择标准,筛选出 F401、F405、F407、F409、F413、F415六个家系雌虾作为凡纳滨对虾高繁殖力品系培育的亲虾;各繁殖性状中 SW 与 EN 间的相关系数为0.260呈极显著相关(P <0.01),EN 与 FR 和 HR 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55和0.239呈极显著相关(P <0.01),SI 与 EN 和HR 间 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21和-0.078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和显著负相关(P <0.05)。研究表明,凡纳滨对虾雌虾繁殖性能具有较大的家系选择潜力;在高繁殖力凡纳滨对虾品系培育的过程中应以雌虾平均单次产卵量和连续两次产卵间隔时间作为的选育的目标性状。%We conducted a comparative study of reproductive traits ‘spawning body weig ht (SW),egg number (EN),egg diameter (ED),the fertilization rate (FR),the fertilized egg hatching rate (HR),interval of spawning consecutive (SI)’of 15 Litopenaeus vannamei families for 60 d,and analysi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ach reproduc-tive trai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wning body weight (SW)of

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新品种试验报告

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新品种试验报告作者:何树金,王凤敏 来源:《河北渔业》 2014年第6期 基金项目: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特色海产品创新团队资助。 作者简介:何树金(1972.3-),男,工程师,从事水产技术推广工作。 王凤敏(1963-),女,推广研究员,河北省对虾、蟹类健康增养殖及配套技术研究岗位专家。E-mail:wfm835@https://www.wendangku.net/doc/7019300537.html, 何树金1,王凤敏2 (1.海兴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河北海兴 061200;2.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河北石家庄050011) 摘要:本试验为生产性试验。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初始规格为16万尾/kg,土苗凡纳滨对虾初始规格为8万尾/kg。试验管理与投饵全部根据企业整个生产进度同步进行。试验结果认为,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特定生长率6.87%,显著高于对照5.74%,体长、体重规格整齐度均优于土苗,体重变异大于体长变异。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土苗;特定生长率;体重;体长 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是由中科院海洋水产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海南东方中科海洋生物育种有限公司共同选育的新品种(品种登记号:GS-01-006-2010)。为试验该品种在河北养殖适应情况,2013年我们首次对该虾进行了养殖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来源 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苗种来自中捷海辰公司育苗场,5月16日购得并放苗,苗种规格16万尾/kg;普通凡纳滨对虾苗种(俗称土苗)来自黄骅市技术中心,苗种规格8万尾/kg,5月3日购进并放苗。试验地点位于海兴县防潮闸北本清养殖场内。 1.2试验设计 试验选取养殖场四个虾池,其中试验池3个,对照池1个。放苗密度均为45万尾/hm2。见表1。 表1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养殖试验方案

微生态制剂对凡纳滨对虾生长·酶活及养殖水质的影响

微生态制剂对凡纳滨对虾生长·酶活及养殖水质的影响 作者:刘忆瀚蔺凌云尹文林潘晓艺姚嘉赟徐洋沈锦玉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20年第15期

摘要为了研究3种微生态制剂不同的组合方案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酶活力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根据正交试验设计,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微生态制剂,确定3因素添加量的最优组合:LK(干酪乳杆菌)107 CFU/mL、NJ(侧孢芽孢杆菌)106 CFU/mL、JXCB-2(地衣芽孢杆菌)107 CFU/mL。通过向养殖水体定期泼洒不同组合方案的微生态制剂,确定了3种微生态制剂添加量的最优组合为:LK(干酪乳杆菌)107 CFU/mL、NJ(侧孢芽孢杆菌)107 CFU/mL、JXCB-2(地衣芽孢杆菌)106 CFU/mL。将最优组合微生态制剂全池定期泼洒与普通对虾养殖池的水体水质及对虾养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对养殖水体水质COD平均降解率为8%,氨氮平均降解率24.4%,亚硝酸盐氮平均降解率31.1%,总氮平均降解率30.1%,总磷平均降解率9.8%,养殖收益较对照组提高了18.7%。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微生态制剂;生长性能;消化酶活力;抗氧化酶活力;水质净化 中图分类号S96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20)15-0096-06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15.02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ffects of Probiotics Preparation on the Growth, Enzyme Activities,Aquatic Water of Litopenaeus vannamei LIU Yihan, LIN Lingyun, YIN Wenlin et al (Zhejiang Institute of Freshwater Fisheries, Huzhou,Zhejiang ;313001)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three kinds of probiotics preparation on the growth, enzyme activities 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Litopenaeus vannamei,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three kinds of probiotics preparation were added in the feed according to orthogonal test design.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added in the feed was LK (Lactobacillus casei)107 CFU/mL, NJ (Bacillus laterosporus) 106 CFU/mLand JXCB-2 (Bacillus licheniformis)107 CFU/mL.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three kinds of probiotics preparation were regularly splashed in the culture water body, and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added in the culture water was LK 107 CFU/mL, NJ 107 CFU/mL, JXCB-2 106 CFU/mL. In addition,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of probiotics was regularly splashed in the culture pond, which was compared with the water quality and shrimp culture in the control po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verage COD degradation rate of culture water body was 8%, the ammonia nitrogen decreased by 24.4%, the nitrite nitrogen decreased by 31.1%, the total nitrogen decreased by 30.1%, the total phosphorus decreased by 9.8%, and the economic income of shrimp culture increased by 18.7%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以2b-RAD技术构建凡纳滨对虾遗传连锁图谱及生长性状QTL定位

以2b-RAD技术构建凡纳滨对虾遗传连锁图谱及生长性状 QTL定位 王怡悦;刘红;徐姚 【期刊名称】《南方农业学报》 【年(卷),期】2022(53)10 【摘要】【目的】构建凡纳滨对虾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并对生长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筛选出生长性状相关候选基因,为后续开展凡纳滨对虾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生长相关功能基因精细定位研究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耐低盐选育凡纳滨对虾为父本,厄瓜多尔野生凡纳滨对虾为母本,单尾交配,以2个亲本及150个F1代个体为作图群体,通过2b-RAD测序挖掘SNP分子标记并构建遗传连锁图谱;结合生 长性状表型数据,使用MapQTL 6.0在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上对体质量、全长、体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等13个生长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筛选QTL区间SNP分子标记附近的基因,经GO功能注释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 挖掘生长相关候选基因;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候选基因在凡纳滨对虾不同组织及不同群体间的表达情况。【结果】构建的凡纳滨对虾遗传连锁图谱包括3136个SNPs标记,分布在44个连锁群上;总图谱全长为5430.54 cM,平均图距为1.73 cM。生长性状QTL定位共产生79个生长性状相关QTLs,LOD范围为 3.00~11.04,可解释的表型变异范围为9.0%~28.8%。根据GO功能注释及KEGG 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最终筛选出4个生长相关候选基因(TOB2、CRAT、CCT6、KLF4)。4个候选基因在凡纳滨对虾各组织中均普遍表达,且CCT6、KLF4和TOB2基因在耐低盐选育家系群体中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常规的凡纳滨对虾群体,其中CCT6基因表达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基于2b-RAD技术构建的凡

凡纳滨对虾P5仔虾生态健康高效培育技术

凡纳滨对虾P5仔虾生态健康高效培育技术作者:李春岭肖国娟云天来李国强张志伟张玉忠孙月双孙绍永 来源:《河北渔业》2022年第07期 摘要:為解决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P5仔虾质量下降、规格不整齐、各阶段发育变态拖期、出成率低等问题,开展了P5仔虾生态健康高效培育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培育的P5仔虾体长变异系数小于5%,培育周期较原有缩短30 h,出成率提高21%。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P5仔虾;生态;培育 目前国内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苗种培育饵料主要以人工混合饲料为主,人工混合饲料产品存在质量良莠不齐、适口性差、易败坏水质等缺点[1],造成近几年P5仔虾质量下降、各阶段发育变态拖期、出成率低、规格不整齐、发病率高,尤其是蚤状幼体培育阶段真菌及弧菌病频发,造成直接排池的损失[2]。轮虫、卤虫幼体是培育P5仔虾的优质鲜活饵料,可明显提高苗种的生长速度,同时在河北省资源丰富[3]。但由于近几年水环境的逐渐恶化,造成其弧菌携带量逐年升高,成为苗种培育外来病菌的主要来源。很多场家不得不放弃鲜活饵料,造成对虾育苗难度扩大,导致出成率较低和苗种质量下降[4],甚至影响后期一系列养殖工作。

本试验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一是利用海水小球藻作为开口饵料,同时循应苗种不同发育阶段稚幼体口器的大小,仿自然渐变饵料进食过程,适时选择轮虫及卤虫幼体作为主要饵料,适当搭配虾片调节水质;二是通过蛭弧菌和乳酸菌同时浸泡鲜活轮虫,不仅抑制弧菌滋生,还能增加肠道有益菌增生,提高免疫力;三是在水质处理上使用微生物调控[5]、物理吸附等生物物理方法调控水质,全程不使用任何抗生素。使培育的P5仔虾体长变异系数小于5%,培育周期较原有缩短30 h,出成率提高21%。解决了P5仔虾质量下降、各阶段发育变态拖期、规格不整齐、出成率低等问题。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无节幼体及饵料养殖用凡纳滨对虾无节幼体由黄骅市鑫广通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种虾基地提供;海水小球藻由渤海水产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轮虫由邵春养殖场提供;卤虫幼体为冰冻产品,由黄骅市华洋冷冻厂提供;虾片购买自厦门市海集水产实业有限公司;蛭弧菌和乳酸菌购买自山东宝来利来生物科技股份公司。 1.1.2试验条件与设施试验在黄骅市鑫广通水产养殖有限公司3号车间1#—16#池进行,传统培育(对照)在该公司2号车间1#—16#池进行。养殖水源为经漂白粉30 mg/L消毒30 d 后,经沙滤、棉棒过滤处理后的海水,其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为0。 1.2试验方法 1.2.1试验设计试验方法与传统方法(对照)同步进行,不同点在于投喂的饵料不同,传统方法全程使用合成饵料,而试验循应苗种不同发育阶段稚幼体口器的大小,在蚤状幼体Ⅰ期(Z1)至Ⅲ期(Z3)阶段投喂鲜活海水小球藻,在蚤状幼体Ⅱ期(Z2)至P1阶段投喂鲜活轮虫,在P1至P5阶段投喂冷冻卤虫无节幼体。由于传统培育技术已经成熟,各方面介绍资料很多,下面不再介绍。 1.2.2试验准备工作使用50 mg/L浓度漂白粉,对苗种培育池浸泡消毒24 h后使用洗洁精彻底刷洗内外壁两遍,淡水冲干净后通风晾晒干燥备用;气管、气石进行水煮消毒,晾晒备用。投放幼体前一天每个池子进消毒过滤后海水1 m,盐度为23‰,投入10 g/m3 EDTA- 2Na,海水温度30 ℃备用。试验方法与传统方法(对照)二者准备工作一样。 1.2.3无节幼体放养密度放养密度为40万尾/m3。 1.2.4饵料投喂

发酵豆粕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酶活性的影响

发酵豆粕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酶活性的影响 燕磊;李洪琴;朱正鹏;赵敏;朱伟;席庆凯;刘天骥;吴月明;王正国;孙春华;李巍 【摘要】为研究干基发酵豆粕和湿基发酵豆粕替代豆粕和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 性能和酶活性的影响,试验挑选初始体质量为3.6~4.2 g的凡纳滨对虾99900尾, 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550尾,分别饲喂添加6%去皮豆粕(DSM)、4%干发酵豆粕(DFSM)、7%湿发酵豆粕(WFSM)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在室内流水养殖系统进行为期73 d的养殖试验,然后对生长情况、存活率、转氨酶和免疫相关酶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干发酵豆粕和湿发酵豆粕两组之间终末均重无显著性 差异(P>0.05),但分别显著高于去皮豆粕组2.74、4.14 g(P<0.05);湿发酵豆粕组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其中湿发酵豆粕组质量增加率 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去皮豆粕组96.03%、0.38%/d;干发酵豆粕和湿发酵豆粕 组饲料转化率和成活率高于去皮豆粕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干发酵豆粕组超氧 化物歧化酶活性、总抗氧化能力及酚氧化酶活性高于去皮豆粕组,低于湿发酵豆粕组,但各试验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在本次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发酵豆粕能改善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饲料效率及抗氧化活性,而且湿基发酵豆粕 应用效果优于干发酵豆粕. 【期刊名称】《中国饲料》 【年(卷),期】2019(000)007 【总页数】4页(P66-69) 【关键词】发酵豆粕;生长性能;饲料效率;酶活性 【作者】燕磊;李洪琴;朱正鹏;赵敏;朱伟;席庆凯;刘天骥;吴月明;王正国;孙春华;李巍

投喂南极磷虾鲜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 、蜕皮及代谢水平的影响

投喂南极磷虾鲜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蜕皮及代谢水平的影 响 李忠帅;王腾;单洪伟;马甡 【摘要】为探究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作为饵料生物在凡纳滨对虾养殖中对其生长、蜕皮及代谢水平的影响,进行了间隔投喂试验,设置对照组(全程投喂配合饲料)、间4组(1天磷虾鲜肉和4天配合饲料间隔投喂)、间2组(1天磷虾鲜肉和2天配合饲料间隔投喂)、间1组(1天磷虾鲜肉和1天配合饲料间隔投喂)及全虾组(全程投喂磷虾鲜肉),养殖试验持续36 d.结果表明,间1组、间2组和间4组对虾体长(Lt)、体重(Wt)、特定生长率(SGR)、相对增重率(WGR)均高于对照组,但都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间4组和间2组对虾成活率(SR)较对照组分别升高5%和10%,全虾组对虾Lt、Wt、SGR、WGR、S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投喂磷虾鲜肉能够刺激对虾的蜕皮,其中,投喂磷虾鲜肉各组对虾平均日蜕皮率(A DMR)均高于对照组,在对虾日蜕皮率(DMR)≥10%天数上,全虾组>间1组>间4组>对照组>间2组.间1组和全虾组对虾血淋巴中胆固醇(T-CH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全虾组葡萄糖(GLU)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投喂磷虾鲜肉影响了对虾肝胰腺中代谢相关酶活力,其中,间2组和间1组对虾肝胰腺中磷酸果糖激酶(PFK)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全虾组对虾肝胰腺中丙酮酸激酶(PK)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间1组、间2组和全虾组对虾肝胰腺中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以上结果,适量投喂南极磷虾鲜肉能够一定程度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蜕皮,影响对虾代谢水平.此外,南极磷虾鲜肉不宜投喂过多,以1天磷虾鲜肉和4天配合饲料间隔投喂为宜.【期刊名称】《河北渔业》

高盐和温度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受精卵孵化及幼体发育的影响

高盐和温度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受精卵 孵化及幼体发育的影响 赵玉超;王仁杰;沈敏;董甜甜;崔彦婷;王淑生;凌涛;李玉全;付瑞江 【摘要】实验以凡纳滨对虾受精卵和各期幼体为试验材料,探讨了高盐和温度对受精卵孵化和幼体发育的影响,以及各期幼体对高盐的耐受性.结果表明,高盐胁迫和温度显著影响受精卵的孵化率、初孵时间和集中孵化时间(P<0.05).随盐度和温度升高,平均孵化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盐度30和温度32℃时孵化率最高.盐度由33升至36时孵化率由74.67%下降到50.79%,盐度39时孵化率仅为 3.42%,盐度42无幼体孵出.受精卵最早可在7.5 h左右完成幼体破膜孵化.同一温度下,初孵时间随盐度的升高而延长.盐度27-33和温度30-33℃时,受精卵集中于胚胎发育后的7.5-11.5h完成孵化,时间最短;溞状幼体对高盐胁迫的耐受性随变态发育逐渐提高,表现为Z3>Z2>Z1;糠虾各期幼体及仔虾P1-P3间耐盐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幼体的发育指数也随盐度升高而下降,盐度越高,幼体发育越慢.结果说明,高盐和低温会抑制凡纳滨对虾受精卵孵化和幼体变态,受精卵孵化的盐度上限在39-42之间. 【期刊名称】《海洋与湖沼》 【年(卷),期】2019(050)002 【总页数】8页(P347-354) 【关键词】盐度;温度;凡纳滨对虾;孵化;变态发育 【作者】赵玉超;王仁杰;沈敏;董甜甜;崔彦婷;王淑生;凌涛;李玉全;付瑞江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 266109;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 266109;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 266109;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 266109;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 266109;滨州市渔业技术推广站滨州 256616;潍坊市渔业技术推广站潍坊261061;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 266109;滨州市北海新区海缘养殖科技有限公司滨州 2566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8.22;Q955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属于广盐、广温性虾类, 是一种重要的海水养殖品种。其人工繁育研究早有报道, 国内相关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 以亲本和幼体培育环境关键因子的探索为主(张伟权, 1990)。近年来, 随着高品质对虾需求量的增加, 高盐虾的养殖和供给已远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 受限于高盐苗种培育滞后, 耐高盐对虾苗种供应不足以及缺乏配套的高盐养殖模式和技术等问题, 对虾苗种在投放高盐池塘后, 存活率普遍较低、养成个体规格参差不齐且产量低, 影响了养殖产量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增加。 温度和盐度是影响水生甲壳动物自然分布极为重要两个环境因子, 与甲壳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国内外学者对此已有大量研究报道(Burel et al, 1996; Ituarte 等, 2010; 王涛等, 2017), 主要集中于甲壳动物的繁殖生物学(Romano et al, 2006; 李旭光等, 2014), 以及对虾对盐度、温度变化的生理、生化和遗传响应机制等方面(Li et al, 2014; 付萍等, 2017; 黄东科等, 2017)。盐度和温度也是决定对虾育苗成败的关键环境因子。有研究表明, 受精卵孵化需要适宜的盐度和温度, 超出胚胎发育的适宜盐度和温度范围, 胚胎发育异常, 畸形率升高, 幼体生存活力下降甚至死亡(张彬等, 2014)。尽管关于凡纳滨对虾受精卵孵化的研究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