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剂量维生素C对拥挤胁迫下凡纳滨对虾免疫因子的影响

大剂量维生素C对拥挤胁迫下凡纳滨对虾免疫因子的影响

大剂量维生素C对拥挤胁迫下凡纳滨对虾免疫因子的影响王文婧;郭冉;夏辉;陈亚坤

【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2(040)005

【摘要】在4个拥挤胁迫水平下(200、400、600、800尾/m3)研究投喂大剂量维生素C对拥挤胁迫下凡纳滨对虾免疫机能的影响,分别在投喂大剂量维生素C(饲料中维生索C含量为2000mg/kg)前10、7、5、3d和当天以及投喂维生素C后4、8、10d取样测定溶菌酶、碱性磷酸酶、酚氧化物酶活性和超氧阴离子含量等免疫指标.结果表明:在投喂大剂量维生素C前各密度组的凡纳滨对虾溶菌酶、碱性磷酸酶、酚氧化酶活性随着养殖天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投喂大剂量维生素C后10d200尾/m3、400尾/m3密度组的凡纳滨对虾溶菌酶、碱性磷酸酶、酚氧化酶活性恢复到投喂大剂量维生素C前10d的水平;在投喂大剂量维生索C后

10d600尾/m3,800尾/m3密度组的凡纳滨对虾溶菌酶、碱性磷酸酶、酚氧化酶活性有所提高,但均显著低于投喂大剂量维生素C前10d的活性;投喂大剂量维生素C后各密度组的凡纳滨对虾超氧阴离子随着时间的增加由上升到下降,投喂大剂量维生素C后10d200尾/m3、400尾/m3密度组的凡纳滨对虾超氧阴离子活性高于投喂大剂量维生索C前10d的水平,但差异不显著(P>0.05),投喂大剂量维生素C后600尾/m3,800尾/m3密度组的凡纳滨对虾超氧阴离子呈现下降的趋势.说明投喂大剂量维生素C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拥挤胁迫对凡纳滨对虾的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页数】5页(P202-206)

【作者】王文婧;郭冉;夏辉;陈亚坤

凡纳滨对虾反季节养殖科技

凡纳滨对虾反季节养殖科技0引言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俗称南美白对虾,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赤道南北沿海,是目前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虾种之一[1]。中国凡纳滨对虾养殖产量占对虾总产量的80%以上[2]。由于凡纳滨对虾在水温低于18℃时摄食减少、生长缓慢,低于15℃时停止摄食不利于养殖生产,因此,凡纳滨对虾养殖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和福建等地[3]。华南地区从11月中下旬至翌年4月中旬受气候影响,有100天的闲置时间,该地区过去凡纳滨对虾养殖中大部分地区养殖1~2茬,生产资料得不到合理的利用,造成资源浪费[4]。近年来,对虾养殖者利用搭盖塑料温棚保温在冬季进行凡纳滨对虾反季节养殖,避开了对虾集中起捕上市和销售价格低迷时段,在春节前后或清明前对虾货源较少、价格较高的紧俏时期分批上市,并充分利用冬闲池塘获取较好的养殖收益[5-13]。但反季节冬季温棚养虾,气温较低,对虾生长缓慢,养殖周期延长,养殖过程稍有疏忽极易引发对虾不适应,严重时造成对虾死亡[4,6-7]。目前,有关凡纳滨对虾高位池集约化反季节健康养殖尚未见报道,本实验以环境友好生产为目标,定期监测水质理化指标(D.O,透明度、pH、S‰,NH4+-N),细菌总数,弧菌和WSSV等病原生物,根据温棚虾池水质和虾的生长状况,定期或不定期泼洒有益微生物制剂,调控改善水质,保持良好的水环境,同时辅

助使用生石灰等其他水质改良剂等建立对虾良好健康养殖规范(GAP),为凡纳滨对虾反季节温棚集约化健康养殖技术提高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虾苗 规格整齐,体表完整、反应敏捷有活力,体长1cm左右,经检验不带WSSV、TSV等病原的凡纳滨对虾苗。 1.1.2养殖设施 对虾养殖池面积3000m2,池底成锅底形,坡度3%,排水口设于池中心最低处,整个虾池用高强度塑胶地膜铺设覆盖。池中四角设4台增氧机,水车式和潜水式各两台,池底每隔2m铺一PVC管(规格16mm×20mm),每隔1m打一小孔,以便气体虾池底部冒出。池岸竖立水泥墩等材料构成人字形棚拱架作,两边拉紧钢丝并在虾塘另一边用木桩加固,聚乙烯塑料薄膜覆盖在相互交叉的钢丝上,另用两层聚乙烯网片夹住,四周用沙袋等将薄膜密封,棚的一侧开设一道门,门前挂棉帘保温。

凝结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免疫的影响

凝结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免疫的影响 汪波;曾佳丽;黎于汾;贾甜甜;周思雨;陈鑫;颜亨梅 【摘要】旨在探讨饲料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选用的凡纳滨对虾幼虾,平均分为4个组,在基础目粮中分别添加0.0%(Ⅰ组,对照组)、(0.5%(Ⅱ组)、1.0%(Ⅲ组)、和1.5%(Ⅳ组)的凝结芽孢杆菌制剂,饲养20d.结果表明:随着凝结芽孢杆菌添加量的增加,试验组凡纳滨对虾的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显著降低饵料系数,提高养殖的存活率(P<0.05).凡纳滨对虾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添加1.5%的凝结芽孢杆菌组分别达到最大值,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酸性磷酸酶(ACP)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3个试验组的酚氧化酶(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生长性能和改善其非特异性免疫力. 【期刊名称】《西北农业学报》 【年(卷),期】2015(024)006 【总页数】6页(P10-15) 【关键词】凝结芽孢杆菌;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 【作者】汪波;曾佳丽;黎于汾;贾甜甜;周思雨;陈鑫;颜亨梅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广东珠海519087;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广东珠海519087;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广东珠海519087;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

校,广东珠海519087;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广东珠海519087;北京师范大学珠 海分校,广东珠海519087;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广东珠海51908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3.73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又名南美白对虾,是广温广盐性热带虾类[1]。其肉质好、味道鲜,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和矿物质、个体大、耐高密度和低盐度、生长迅速,是世界养殖产量最高、范围最广的3种对虾之一[2]。然而,随着养殖 密度的提高,产生了一系列不利于对虾健康生长的负面影响[3]。有研究[4-6]表明,养殖密度的增加使得水质恶化、营养盐缺乏,导致对虾机体免疫力下降、发病甚至死亡,降低产出效率。 因此,人们加大了对虾免疫力、抗病力添加剂的研发力度,利用益生菌来调节动物体内的微生态平衡,恢复机体正常生理功能、防治病害、增进健康,正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热潮。研究发现,适量添加复合益生菌能显著提高鱼体的生长率和饲料的消化率,显著降低词料系数,节约饲料成本。付天玺等[7]研究表明,饲料中添 加1.0×1011 cfu/kg的凝结芽孢杆菌就能显著提高奥尼罗非鱼的生长和饲料营养 物质的利用,胃蛋白酶的活性提高30.59%,消化吸收率提高10.68%,蛋白质表 观消化率提高4.71%。袁丰华等[8]发现,把凝结芽孢杆菌的粉末制剂以0.5% 的 比例添加到饲料中能提高尖吻鲈的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比对照组增加 9.54%和4.01%,对尖吻鲈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王彦波[9]研究表明,饵料 中添加一定浓度的凝结芽孢杆菌,其通过与动物肠道等的互作可以显著改善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和肌肉中粗脂肪、钙、磷的质量分数。 在对虾养殖产业中,应用于饲料的芽孢菌类较多集中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概述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是一种重要的商业虾类,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 被养殖。养殖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导致对虾的生长和免疫功 能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其养殖效益。中草药被广泛认为具有调节免疫功能和促进生长的作用,因此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将从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非特 异性免疫的影响展开探讨。 一、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影响 1.1中草药制剂对凡纳滨对虾生长的促进作用 中草药制剂中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它们可以刺激对虾的食欲、提高摄食量、促进营 养物质的吸收利用,从而促进对虾的生长。研究表明,给予凡纳滨对虾一定浓度的复方中 草药制剂后,可以显著提高对虾的体重增长速度和体长增长速度,同时降低了饲料的转化率,减少了养殖成本。这说明复方中草药制剂可以有效地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提高养 殖效益。 1.2中草药制剂对凡纳滨对虾抗逆境的作用 复方中草药制剂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菌作用,可以提高对虾的抗逆性。研究表明,在面对环境变化、疾病侵袭等逆境条件时,给予凡纳滨对虾适当浓度的中草药 制剂可以显著提高其存活率和抗病能力,减少养殖损失。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凡纳滨对虾的 生长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以提高其养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二、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凡纳滨对虾的非特异性免疫影响 2.1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对虾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研究表明,给予凡纳滨对虾适当浓度的中草药制剂后,可以显著影响对虾体内的免疫 相关基因的表达。复方中草药制剂可以显著提高对虾体内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如抗 菌肽、免疫球蛋白等,从而提高对虾的抗病能力。这表明复方中草药制剂可以通过调节对 虾的基因表达水平,提高其免疫功能,从而增强对虾的抗病能力。 2.2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对虾的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复方中草药制剂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成分,可以提高对虾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增强 对虾的抗氧化能力。研究表明,给予凡纳滨对虾适当浓度的中草药制剂后,可以显著提高 对虾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 提高对虾的抗氧化能力,减少氧化应激对对虾的不利影响。

影响虾类白斑综合症的重要环境因子

影响虾类白斑综合症的重要环境因子 摘要:白班综合症病毒(WhiteSpotSyndromeVirus,WSSV)是已报道的所有对虾病毒中毒力最强、危害最大的一种病毒。对虾疾病的发生是机体自身的抗病力水平、病原微生物以及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结果。对疾病问题的研究必须从多个角度综合考虑。其中从环境角度入手,研究环境因子对虾类抗病力和白班综合症致病力的影响是根本解决病害的重要对策之一,本文主要对温度、盐度、溶解氧、微藻、病原生物和氮化合物等重要环境因子对虾抗病力和白班综合症致病力的影响。 关键词:白班综合症;养殖对虾;环境因子;致病力 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SpotSyndromeVirus,WSSV)是引起对虾白斑综合症(WhiteS-potSy ndrome,WSS)的病原。该病一旦流行,对虾在2~7天内的死亡率可达100%,国际兽疫局(O IE)、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以及亚太地区水产养殖发展网络中心(NACA)早在1995年就将其列为需要报告的重要的水生动物病毒性疫病之一。上世纪90年代初,该病首先在台湾地区发生,到1994年已扩展到全亚洲的对虾养殖地区[1]。1995年11月该病毒在西半球被发现,1999年到达美国中部和南部,2001年出现在欧洲和澳洲。短短10年间,对虾白斑综合症席卷全球,给世界对虾养殖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高密度的对虾养殖模式、日益恶化的饲养环境以及频繁的世界性贸易,都加剧了该病的发生与传播。由于宿主范围广泛,WSSV不仅给对虾养殖造成严重的损失,也给海洋生态平衡带来一定的威胁[2]。世界上所有的人工养殖对虾种类、大部分野生虾蟹类等都是WSSV的宿主[3-7],主要有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长毛明对虾(F. penicillatus)、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及野生短钩对虾(P.semisuleatus)、脊尾白虾(Exoplaemon carinicauda)等,其体内均能检出WSSV阳性,它们是WSSV的敏感载体。 在水产养殖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种群疾病的暴发与环境的变化、近岸海洋污染等因素有关,养殖生物免疫机能的下降与环境因子、非感染性疾病有关。这些环境因子包括自然环境因子[8]、环境污染物(如PCBs和PAHs)等和水体环境因子(包括水体理化因子和生物因子)。水体理化因子和生物因子可以影响养殖对虾的与其免疫机能相关的新陈代谢、生长、蜕皮、存活等生理活动。对虾白斑病的暴发主要受病原体、环境条件及对虾自身的健康水平三大因素的共同制约。病原感染是必要条件,对虾是否发病主要取决于环境条件和对虾的健康水平。虾类养殖环境因子主要包括理化因子如温度、盐度、溶解氧和酸碱度等;生物因子如微藻、野生虾蟹类、浮游动物等;污染因子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等。 水体是对虾生长的直接环境, 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WSSV的发生与流行。生长在天然海域中的对虾, 由于水质良好, 密度适中, 对虾的活力很强, 很少发生病害.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 由于密度大增, 对虾个体之间相互接触的机会增多, 加上对虾具有同类相残的特点, 病原体很容易在对虾群体中传播。大量的残饵及虾粪可污染水质, 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藻类及浮游动物的大量繁殖可消耗大量的氧气, 造成水体缺氧, 使一些有害物质的含量升高, 造成对对虾的毒害作用, 加速对虾病毒病的发作。目前,环境因子对养殖虾类抗病力的影响是国内外水产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阐明其影响有助于找到有效调控养殖环境的关键点;本人主要介绍影响虾类白班综合症的几个重要的环境因子。 1 温度

NRC2011版10-饲料添加剂

10 饲料添加剂 饲料或日粮添加剂被定义为配方中非营养性原料或原料中的非营养性组分,能改变饲料的物理、化学性质,或影响鱼的生长、产品加工品质(Barrows,2000)。这些饲料添加剂的化学性质多种多样,在相当多的水产养殖品种的商业配方中应用。添加剂影响饲料的粘合性、防腐性(例如抗生素和抗氧化剂)和适口性等性质。这类添加剂通常添加到商业配方中,使达到和维持饲料的最佳物理状态和化学性质。另一些添加剂可以直接影响鱼的生长或加工产品质量,包括酸化剂、化学治疗药、色素、外源酶、免疫增强剂、益生菌和益生元。这些添加剂中的大部分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添加到日粮配方中。本章将对多种多样的饲料添加剂种类及它们在水产动物营养上的特殊功能进行综述。 抗菌剂 一大批抗生素被作为一种治疗方式应用在家畜产品中;但是,只有三种商业产品已经取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批准,可以在指定的鱼类养殖中使用,且需经过规定的休药期才能供人们食用,这三种抗生素是氧四环素、磺胺二甲嘧啶和氟苯尼考(FDA,2009)。通常,在饲料中这些化合物得到有效地管理,特别是在大的养殖系统中。通常这些化合物在饲料制粒及储存过程中很稳定。然而,在挤压过程中,氧四环素会基本失活,但对日粮中磺胺二甲氧嘧啶的不利影响有限。 饲喂用的抗生素数量必须进行控制。必须遵照正确的投饲率和停药期,减少抗生素在鱼类肌肉中的沉积,或是经由释放到养殖水体中,从而排放到水环境。不同的抗生素在注册登记时就应确定其特定的管理、停药程序及待使用的目标鱼品种。在美国,只允许具有添加许可证的饲料厂才能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 鱼类日粮中预防剂量浓度的抗生素可以影响肠道内微生物菌群组成,有时会刺激生长,提高饲料效率(Viola and Arieli,1987;Ahmed and Matty,1989;Rawles et al.,1997)。但是,对抗生素耐药性及在鱼体、环境中的残留与蓄积的担忧阻止了抗生素的低剂量违规应用,因此促使人们在多种水产种类上研究预防治疗细菌感染的替代方法(Shao,2001;Cabello,2006)。 在水产饲料中通常会添加一些抗生素化合物来防止霉菌生长和其它细菌污染。这些抗菌剂在半干性或湿饵料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为在室温下(22~25℃),当日粮中的水分含量大于等于12%时,酵母菌、细菌和真菌能迅速生长。在鱼饲料中添加的常用抗菌剂有苯甲酸、丙酸、山梨酸、以及这些酸的钙盐、钾盐、钠盐(Hardy and Barrows,2002)。 抗氧化剂 海水鱼油和一些植物油包含高水平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使得很容易被氧化。这些脂肪的氧化产物包含醛、酮和自由基,使得需要在日粮中添加抗氧化物质,例如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E。日粮中存在的脂肪氧化产物可能会直接影响鱼,(或)加重具有抗氧化能力的维生素的不足,导致包括肝脏病变、脾脏畸形、贫血在内的病理状态

发酵豆粕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酶活性的影响

发酵豆粕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酶活性的影响 燕磊;李洪琴;朱正鹏;赵敏;朱伟;席庆凯;刘天骥;吴月明;王正国;孙春华;李巍 【摘要】为研究干基发酵豆粕和湿基发酵豆粕替代豆粕和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 性能和酶活性的影响,试验挑选初始体质量为3.6~4.2 g的凡纳滨对虾99900尾, 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550尾,分别饲喂添加6%去皮豆粕(DSM)、4%干发酵豆粕(DFSM)、7%湿发酵豆粕(WFSM)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在室内流水养殖系统进行为期73 d的养殖试验,然后对生长情况、存活率、转氨酶和免疫相关酶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干发酵豆粕和湿发酵豆粕两组之间终末均重无显著性 差异(P>0.05),但分别显著高于去皮豆粕组2.74、4.14 g(P<0.05);湿发酵豆粕组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其中湿发酵豆粕组质量增加率 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去皮豆粕组96.03%、0.38%/d;干发酵豆粕和湿发酵豆粕 组饲料转化率和成活率高于去皮豆粕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干发酵豆粕组超氧 化物歧化酶活性、总抗氧化能力及酚氧化酶活性高于去皮豆粕组,低于湿发酵豆粕组,但各试验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在本次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发酵豆粕能改善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饲料效率及抗氧化活性,而且湿基发酵豆粕 应用效果优于干发酵豆粕. 【期刊名称】《中国饲料》 【年(卷),期】2019(000)007 【总页数】4页(P66-69) 【关键词】发酵豆粕;生长性能;饲料效率;酶活性 【作者】燕磊;李洪琴;朱正鹏;赵敏;朱伟;席庆凯;刘天骥;吴月明;王正国;孙春华;李巍

关于肝胰脏综述

关于虾肝胰腺研究概况 摘要:肝胰腺作为甲壳动物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众多功能。并且这些功能的正常发挥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病菌,温度,重金属等。若这些功能不能发挥正常生理功能,则会引起一些列的病理反应。因此,国内外学者对虾肝胰腺做了大量研究。本文通过查阅有关虾肝胰腺研究,总结概括目前虾肝胰腺研究概况。 1 前言 目前,我国养殖虾的主要品种有:中国对虾、斑节对虾、长毛对虾、墨节对虾、日本对虾、短沟对虾、宽沟对虾、克氏原螯虾等。由于各种因素,比如疾病的爆发,水体污染严重等,养虾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迄今为止,有大量关于虾疾病,虾养殖的研究。 肝胰腺又名中肠腺, 是十足目甲壳动物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合成和分泌消化酶、储存脂肪和糖原的功能, 又能够吸收和消化营养物质,而且也影响动物的排泄、蜕皮周期,还参与造血,离子转运等。目前,对虾肝胰腺的结构、肝胰腺内蛋白影响研究较多。 2虾肝胰腺的显微结构 对肝胰脏显微结构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肝胰腺生理功能的研究。王维娜等[1]研究了日本沼虾肝胰腺的纤维结构,发现肝胰腺含四种细胞:分泌细胞(B 细胞)、吸收细胞(F细胞)、储存细胞(R细胞)和胚细胞(E细胞),可以根据细胞微绒毛的有无或大小进行区分。颜素芬等[2]研究了中国龙虾早期叶状幼体肝胰腺的显微结构,根据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分为四种细胞:泡状细胞(B细胞)、纤维细胞(F细胞)、吸收细胞(R细胞)和胚性细胞( E细胞)。B细胞具有吸收、消化、分泌和排泄功能。R细胞可利用扩散作用从管腔中吸收营养物质,还可从血淋巴中吸收可溶性和小颗粒物质及扩散代谢物。F细胞具有很强的蛋白质合成功能。E细胞是一种未分化的胚性细胞, 其功能是通过分裂和分化产生其它类型的肝细胞, 从而补充一些退化损耗的细胞。 3 虾肝胰腺造血功能 甲壳动物不具有免疫球蛋白,对机体的保护作用主要是由血细胞来承担的。血细胞随着血液循环分布到身体各处,发挥着吞噬、结节、包囊等免疫防御功能。

微生态制剂对凡纳滨对虾生长·酶活及养殖水质的影响

微生态制剂对凡纳滨对虾生长·酶活及养殖水质的影响 作者:刘忆瀚蔺凌云尹文林潘晓艺姚嘉赟徐洋沈锦玉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20年第15期

摘要为了研究3种微生态制剂不同的组合方案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酶活力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根据正交试验设计,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微生态制剂,确定3因素添加量的最优组合:LK(干酪乳杆菌)107 CFU/mL、NJ(侧孢芽孢杆菌)106 CFU/mL、JXCB-2(地衣芽孢杆菌)107 CFU/mL。通过向养殖水体定期泼洒不同组合方案的微生态制剂,确定了3种微生态制剂添加量的最优组合为:LK(干酪乳杆菌)107 CFU/mL、NJ(侧孢芽孢杆菌)107 CFU/mL、JXCB-2(地衣芽孢杆菌)106 CFU/mL。将最优组合微生态制剂全池定期泼洒与普通对虾养殖池的水体水质及对虾养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对养殖水体水质COD平均降解率为8%,氨氮平均降解率24.4%,亚硝酸盐氮平均降解率31.1%,总氮平均降解率30.1%,总磷平均降解率9.8%,养殖收益较对照组提高了18.7%。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微生态制剂;生长性能;消化酶活力;抗氧化酶活力;水质净化 中图分类号S96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20)15-0096-06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15.02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ffects of Probiotics Preparation on the Growth, Enzyme Activities,Aquatic Water of Litopenaeus vannamei LIU Yihan, LIN Lingyun, YIN Wenlin et al (Zhejiang Institute of Freshwater Fisheries, Huzhou,Zhejiang ;313001)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three kinds of probiotics preparation on the growth, enzyme activities 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Litopenaeus vannamei,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three kinds of probiotics preparation were added in the feed according to orthogonal test design.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added in the feed was LK (Lactobacillus casei)107 CFU/mL, NJ (Bacillus laterosporus) 106 CFU/mLand JXCB-2 (Bacillus licheniformis)107 CFU/mL.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three kinds of probiotics preparation were regularly splashed in the culture water body, and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added in the culture water was LK 107 CFU/mL, NJ 107 CFU/mL, JXCB-2 106 CFU/mL. In addition,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of probiotics was regularly splashed in the culture pond, which was compared with the water quality and shrimp culture in the control po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verage COD degradation rate of culture water body was 8%, the ammonia nitrogen decreased by 24.4%, the nitrite nitrogen decreased by 31.1%, the total nitrogen decreased by 30.1%, the total phosphorus decreased by 9.8%, and the economic income of shrimp culture increased by 18.7%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凡纳滨对虾营养生理研究进展

凡纳滨对虾营养生理研究进展 刘兴旺 【摘要】凡纳滨对虾(Penaeusvannamei)是重要的海水养殖对虾之一,其产量 占我国对虾养殖产量的70%以上。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凡纳滨对虾的营 养生理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以期为凡纳滨对虾营养生理研究及饲料配制提供科学 参考。 【期刊名称】《广东饲料》 【年(卷),期】2011(000)009 【总页数】3页(P33-35)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饲料;营养生理 【作者】刘兴旺 【作者单位】广东恒兴饲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饲料科学研究所,湛江52409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8.22 凡纳滨对虾(Penaeusvannamei),俗称南美白对虾、太平洋白虾等,原产于美洲太平洋海域,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水经济虾来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凡纳滨对虾逐渐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对虾养殖品种,目前其养殖量占我国对虾养殖量的70%以上。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凡纳滨对虾营养研究结果进行综述, 以期为凡纳滨对虾营养生理、饲料配制以及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1 蛋白质与氨基酸 凡纳滨对虾蛋白需求研究的结果受对虾初始规格、养殖环境、蛋白源质量等方面的影响而差异很大。总体来看,仔虾阶段对虾需要40-55%的饲料蛋白(Samocha 等,1993),而幼虾需要至少36%的蛋白才能维持较快的生长速度(Smith等,1985;刘立鹤等,2003),也有人认为凡纳滨对虾幼虾阶段也需要42.37%~44.12%的饲料蛋白(李广利等,2001)。此外,饲料蛋白需求可能受盐度影响很大,Villarreal和Castro(1992)认为在适宜盐度中 35%的蛋白即可满足对虾的 需求,而淡水条件下其蛋白需求可能比此水平高得多(黄凯等,2003;李二超等,2010)。Roberson等(1993)则发现高盐度水体中凡纳滨对虾的蛋白需求比最适盐度条件下也更高。这些研究结果可能说明在适宜条件下凡纳滨对虾蛋白需求较低,而不适宜的盐度条件需要凡纳滨对?虾分解更多蛋白以产生氨基酸来调节体内 外的渗透压。 蛋白质营养实际上是氨基酸的营养,饲料中氨基酸不平衡容易导致氨基酸分解增加,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质效率下降。Fox等(1995)研究认为凡纳滨对虾饲料中限制 性氨基酸的顺序为赖氨酸、蛋氨酸和精氨酸。在饲料蛋白45%条件下,凡纳滨对 虾的赖氨酸需求为2.10%(占蛋白4.67%),而当饲料蛋白水平为35%时,其赖氨酸需要量为1.82%(占蛋白的4.49%)。而谭北平等(2001)则认为凡纳滨对虾饲料中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应分别不低于2.50%和0.9%,二者比例关系应在 2.5~2.8︰1。 2 蛋白源选择 由于鱼粉价格不断攀升,寻找凡纳滨对虾饲料中可替代鱼粉的适宜蛋白源成为众多研究的热点之一。Lawrence和Castille(1993)比较了卤虫、磷虾和鱼粉作为蛋白源的效果,认为卤虫粉是最优质的蛋白源。磷虾粉的效果也要好于鱼粉,这与Lopez等(1998)的研究结果一致,因此建议凡纳滨对虾仔虾饲料中可添加

SPF南美闩对虾高位池养殖实用技术-畜牧渔业

SPF南美闩对虾高位池养殖技术-畜牧渔业论文 SPF南美闩对虾高位池养殖技术 王艺红 (漳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福建漳州363000) SPF南美白对虾高位池养殖技术是近年来漳州市率先推广地一种水产养殖新模式,该模式具有产量高、效益好、后劲足、污染少等优点,且节约了土地资源,有效保障南美白对虾产业增长后劲.近年来已推广SPF南美白对虾高位池养殖面积400hm2以上,平均单茬产量57960kg/hm2.南美白对虾高位池产量较广东、海南等省份要高得多,单茬产量可达45000~52500kg/hm2,有地甚至超过75000kg/hm2.同时结合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区域重大)《凡纳滨对虾产业化健康养殖、加工出口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地顺利实施,建立并完善适合福建省对虾健康养殖HACCP体系,科学指导高位池养殖. 高位池建设高出海平面4~6m,侧向墙及底部铺设塑料膜、池底中央排污设计,养殖用水可进行深层沙层过滤、曝晒、消毒、良好藻相培养等预处理.整个设计具有易于排污、排水晒塘和消毒、保持良好对虾栖息地底质,防止自然海区病原通过海水渗透带入养殖池中,有利调节水质和控制病害地发生等特点.现将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养殖条件 1.1养殖设施及设备 池塘建于海区高潮线以上位置,每口面积1000~1667m2,池深为3.0m以上,池塘形状呈八角形、圆形、近圆形、剖面呈碗状、池底呈锅底形、中间排污、池壁与池底斜度呈135°.池壁用土面或红砖砌成,用水泥抹面或全池用塑料薄膜

覆盖;池底用塑料薄膜覆盖. 按养殖净面积30%配备海水沉淀、消毒池.每口池塘按45~75kW/hm2配备2~4台增氧机及底部增氧设施;配备相应地供水、供电等设备. 1.2水源水质及其预处理 清池消毒后进水,水源水质符合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地规定.养殖用水预先沉淀、消毒,进水时用250μm筛绢进行过滤,加水水位至80cm左右,进行水质培育,平衡施肥,控制施肥总量,施肥期间水中硝酸盐含量控制在40mg/L 以下,透明度30~40cm. 2养殖管理 2.1苗种投放 投放地对虾苗种为SPF子一代,苗种体长1cm左右、规格整齐,体色透明、体表清洁,活泼健康、弹跳力强、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且游泳时方向性明显.放苗前取少量虾苗“试水”,经24h无异常后放养.放苗时池水适宜水温22~35℃育苗池与虾池水温差小于2℃,pH值相差小于0.5、水深60~80cm.放苗选择晴朗、无大风天气,早上9:00-11:00,将虾苗袋放入池水中浸泡10~15min,再解袋入池.放苗密度一般为375万~675万尾/hm2,视养殖技术水平可自行增减. 2.2饲料质量及投喂 根据对虾不同地生长阶段投喂不同型号地饲料,投喂地对虾配合饲料符合NY5072-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标准.投饵量视对虾吃食情况、水体环境、水温变化及对虾生长情况酌情增减,体长1~3cm,投饵量占体重地10%~7%;体长3~7cm,投饵量占体重地7%~4.5%;体长7~10cm,

维生素C对鱼类早期发育的作用

维生素C对鱼类早期发育的作用 作者:暂无 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第16期 维生素C(Vitamin C,Vc),又名抗坏血酸,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理和免疫作用的调节因子,但大部分鱼类由于缺乏古洛内酯氧化酶(L-gulonolactone Oxidase)而不能合成Vc,因此必 须依赖外源Vc补充来缓解或消除Vc缺乏症。大量研究证实,通过亲鱼营养强化可将Vc传递到生殖细胞,从而提高生殖细胞的质量,提高受精率、孵化率和仔鱼存活率。近年来,相关的一 些研究也表明,采用适宜水平的Vc溶液浸泡受精后的胚胎、仔鱼也能提高胚胎孵化率和仔鱼存活率,且仔鱼出膜后生长良好。本文从亲鱼Vc营养强化和Vc溶液浸泡两方面来阐述Vc对鱼类生殖细胞质量、孵化率、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为Vc在水产养殖育苗过程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1.Vc在育苗中的作用 Vc是鱼、虾、蟹不可或缺的一种营养免疫刺激剂,对维持机体正常代谢、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证实,高质量浓度的Vc进入鱼体后累积形成一个抗坏血酸池,能够保证卵膜结构的完整性,保护胚胎免受氧化损伤,进而提高卵的质量。Terova等认为, 在黑鲈 (Micropterus salmoides)和真鲷(pagrosomus major)鱼卵中积累较多的Vc后,会有效促 进两种鱼的胚胎发育。同时,受精卵中积累一定量的Vc既可以保护卵子不被氧化损伤,也能调控胚胎发育过程中卵内物质和能量代谢。但在鱼类早期发育过程中,Vc变动较为明显,其原因 可能是在消除高强度代谢产生的自由基以及后期转移至仔鱼体内所产生的损耗。因此,对尚未 开口摄食的仔鱼和胚胎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补充Vc,以提高胚胎孵化率和仔鱼存活率。 2.Vc营养强化繁殖阶段亲鱼对后代早期的影响 目前,大量的研究表明Vc营养强化繁殖阶段亲鱼能提高亲鱼繁殖率,并直接影响鱼卵中 Vc水平。Sandnes等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Vc能显著提高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和莫 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亲鱼后代的孵化率。张海涛等在饲料中添加适宜水平的Vc能显著提高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亲鱼的性腺指数、相对产卵量、受精率和孵化率等。谢嘉华等对金鲫(Carassius auratus)的研究也表明,Vc在促进卵母细胞成熟和 精巢发育的同时对仔鱼体长和质量的生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样的研究结果在Terova等对黑鲈和真鲷的研究中也得到证实,该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2000mg/kg的Vc强化亲鱼后的胚胎和仔鱼在同一阶段的体重显著增加,说明鱼卵中积累较多的Vc后,会有效促进两种鱼的早期发育。Lee等采用250mg/kgVc饲料强化黄河鲈(Perca flavescens)亲鱼32周后发现,其 受精卵的孵化率为[(82±7)%],显著高于对照组[(59±7)%]。肖登元等研究发现,半滑 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亲鱼的繁殖性能和后代质量与饲料中Vc的添加量呈正相关,高添加量(0.525%)试验组表现最佳。这些研究表明,采用高水平的Vc强化繁殖阶段亲鱼有利于提高亲鱼的繁殖能力、胚胎发育和仔鱼的成活率,可以对子代的早期发育产生正效应作用。 3.水体添加Vc对鱼类早期的影响 对于已开口摄食的鱼类可通过饲料添加法来补充Vc,但对于尚未开口摄食的仔鱼和胚胎期 来说Vc溶液浸泡无疑也是一种补充Vc的有效途径。Vc作为一种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其能透过 卵膜进入机体发挥作用。研究表明,水体中添加不同质量的Vc可加快普安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胚胎发育的速度,提高早期发育的抗氧化能力,降低机体的氧化损伤,从而提高仔鱼孵化率和存活率,并在30mg/L维生素C溶液中仔鱼能提前8h出膜,孵化率和成活率 分别比对照组高12%和17.7%,出膜后仔鱼生长良好。季延滨等用40mg/L的Vc对刚出膜的六须

水产配合饲料质量与水产品安全

水产配合饲料质量与水产品安全 郭清雄;陆鹏 【期刊名称】《当代水产》 【年(卷),期】2015(000)006 【总页数】3页(P66-68) 【作者】郭清雄;陆鹏 【作者单位】福建正源饲料有限公司福建莆田351111;福建正源饲料有限公司福建莆田351111 【正文语种】中文 食品质量安全是粮食安全、营养安全和生命安全的关键内容,日益受到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关注,饲料质量安全是保障养殖产品安全和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口。2013年我国水产品总量已经达到6,172万t,其中养殖产量为4,541.68万t,占 世界养殖水产品养殖总量的65.3%(2014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已经连续24 年居世界首位。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水产饲料业的发展,我国已成为水产饲料生产和使用大国,至2013年我国水产配合饲料产量达到1,864万t (2014年中国饲料工业统计年鉴),产品质量也稳步提升,2014年全国饲料产 品抽检合格率96.2%(据农业部数据)。 然而饲料行业门槛相对较低,产能过剩,恶性竞争带来的饲料安全隐患,给人类食品安全带来风险,同时给政府监管带来很大的困难。水产配合饲料作为水产养殖的主要投入品,其品质不仅影响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健康,而且还显著影响水产品的品质和养殖水环境质量,进而影响人类的食品安全、生命安全和生存环境安全。

众所周知,影响水产配合饲料质量安全因素的较多,主要包括饲料原料中存在的自身有毒有害物质(如抗营养因子、霉菌毒素等天然生物毒素)、原料生产过程带来的不安全因子(如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违规使用饲料添加剂、非法使用预防药物以及销售、使用过程的微生物和药物污染等,它们贯穿于水产配合饲料的生产、运输、销售和使用全过程。 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及微生物毒素超标,如鱼浆中的抗硫胺素,大豆及其饼粕中的抗胰蛋白酶、尿酶,棉粕中的游离棉酚,菜粕中的异硫氰酸酯,玉米、花生粕中的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等。其可能发生的原因:大豆预处理加热温度不够,难以使其抗营养因子失活;原料品种本身含高抗营养因子或脱毒工序故障;原料田间污染,收成后在加工、储运过程中受到污染等,这些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不仅影响水产动物的生长和健康,而且可能残留在水产养殖动物机体内,影响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是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潜在的风险因子。 在此,重点谈谈饲料中真菌及其毒素对水产动物健康和安全的影响。水产饲料中使用的植物成分存在真菌及其毒素(如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潜在危险。真菌容易侵染谷物和油料作物等农作物,并在农作物生长、收获、储存或加工过程中传播,如果条件适合真菌生长,将会产生次级代谢产物(天然毒性化合物)——真菌毒素。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的霉菌及霉菌毒素。研究发现,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的霉菌及霉菌毒素是对水产配合饲料产品质量安全危害最大的生物性污染物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平均每年有10%~15%的饲料原料及配合饲料由于 霉变而损失。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霉变至少会带来如下损失:一是会显著降低了饲料原料及配合饲料的营养价值,破坏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1等),同时产生很多异味损害了配合饲料的适口性,降低了饲料效率。研究表明,罗非鱼在20周的染毒实验过程中,饲料中含245μg/kg或更高剂量的AFB1显著地抑制了罗非鱼的生长,与对照组相比表现为较低的增长率和较低的饲

维生素C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维生素C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免疫系统是人体内一套复杂的防御机制,它可以帮助我们抵御各种疾病和外界 病原微生物的入侵。然而,如何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维生素C作为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被认为在调节和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探讨维生素C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其机制。 首先,维生素C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抗氧化能力。免疫细胞在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时会产生大量活性氧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具有破坏病原体的能力,但同时也会对免疫细胞自身造成损伤。维生素C作为一种强效的抗氧化剂,可以清除这些有 害的自由基,减轻免疫细胞的氧化损伤,从而提升免疫系统的整体功能。 其次,维生素C还参与了免疫系统中各种重要的细胞和分子的调节。例如,在病原微生物入侵时,免疫系统会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来引导免疫细胞的活动。维生素C可以促进这些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增强免疫反应。此外,维生素C 还可以增加免疫细胞的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提高免疫细胞对抗感染的能力。 这些调节作用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的反应速度和效力。 除此之外,维生素C还可以影响免疫系统的成熟和功能。研究发现,维生素C 可以促进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分化和增殖,并提高其抗原识别和杀伤能力。此外,维生素C还可以提高抗体产生的效率,增强免疫系统对外界病原微生物的清除能力。这些作用使得维生素C成为免疫系统正常功能的重要调节因子。 维生素C与免疫系统的关系还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得到了更多的证实。一项研究发现,维生素C的不足会导致免疫系统的减弱,增加感染病的风险。另一项研究 表明,补充维生素C可以降低感冒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这些研究结果进一步证 实了维生素C对免疫系统的重要作用。 然而,虽然维生素C在免疫系统中的功能非常重要,但并不是说多吃维生素C 就能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适量的维生素C摄入是确保免疫系统正常运作的关键,

浅谈南美白对虾淡水土池养殖技术

浅谈南美白对虾淡水土池养殖技术南美白对虾学名为凡纳滨对虾,原产于太平洋西海岸至墨西哥湾中部。南美白对虾因具有广盐性,生长快,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现在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近年来,南美白对虾的淡水养殖技术得到突破,内陆很多地区均有养殖。现结合岳阳市汨罗地区南美白对虾的淡水土池养殖情况浅谈一下技术经验,以期为南美白对虾的淡水养殖提供一些参考。 一、放苗前准备 1.池塘改造 池塘面积应以5-10亩为宜,长宽比为2:1,东西方向,池深2米,坡比1:2-3。这样的池塘采光多,利于对虾生长,方便养殖管理。 2.清淤晒塘 排干池塘积水,清除过多的淤泥,保持在10公分左右。暴晒池底至干裂为好。 3.池塘消毒 放苗前半个月左右,进水约10公分(盖满塘底),每亩用50-75千克生石灰或漂白粉5-10千克全池泼洒。 4.进水肥水 进水:在进水口设置60或80目的过滤网,网长为2米左右,进水至水深80公分。 肥水:在晴天上午用氨基酸肥水素、小球藻种、微生物制剂肥水,使水色呈黄绿水或茶褐色,透明度30~40公分,pH值7.5~8.5,7-10天后即可放养虾苗。 5.淡化池设置:在池塘一边或一个角落用薄膜隔出约十分之

一的池塘面积作为淡化池。薄膜埋塘底20公分,露出水面20公分。在淡化池中加入卤水或人工配制海水,盐度要与苗场出苗时一样。有条件的可以搭建大棚水泥池淡化,提早放苗,养殖两茬。 二、苗种放养 1.暂养淡化 从正规公司选择肠道饱满、活力好的优质虾苗。挑约100尾虾苗放在淡化池中的试水网兜中,24小时后,成活率90%以上才可放苗。放苗前要泼洒维生素C或者葡萄糖增强抗应激能力。采用鼓风机底部纳米管增氧的方式,每立方米水体可放苗900-1000尾。放苗后可投喂虾片,日投喂5-6次,日投喂量0.5克每万尾苗,有条件的可投喂适量丰年虫。放苗稳定一两天后开始淡化。遵循前期快后期慢的原则,每天盐度差小于2度,逐步将盐度降为零度。然后拆掉隔离薄膜,让虾苗自由游入整塘。 2.日常管理 2.1合理混养 虾苗入塘10天后,每亩水面可混养1斤左右的草鱼10尾,2两的白鲢40~50尾。用来防控疾病,调节水质,增加收益。 2.2调水改底 南美白对虾养殖最重要的是菌藻结合调控水质与底质。肥水后,要适时加深水位,每隔7-10天使用一次微生物制剂。若用枯草芽孢杆菌要红糖活化后使用,并加强增氧。光合细菌则结合沸石粉使用,对改良底质有较好的效果。总碱度最好用碳酸氢钠或者白云石粉调到80~150mg/L。pH值调成7.5~8.5,若偏低可以泼适量生石灰,偏高可泼乳酸菌或醋酸等调节。通过菌藻结合,控制透明度30~40公分,氨氮≤0.2mg/L,亚硝酸盐≤0.1mg/L。要合理配置与使用增氧机确保

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斑节对虾生长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斑节对虾生长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温为庚;林黑着;吴开畅;杨其彬;黄建华;江世贵 【摘要】虾青素以不同质量分数(0,10,20,40,80,160 mg·kg-1)添加到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的饲料中投喂30 d,研究虾青素对斑节对虾[初始体质量(1.32±0.03)g]生长、存活和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虾青素可提高斑节对虾的存活率,但无明显规律性;而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实验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显著 (P<0.05);就终末均质量而言,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但实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虾青素可提高斑节对虾酚氧化酶(PO)的活力,除10 mg·kg-1和20 mg·kg-1组外,其余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但对碱性磷酸酶(ALP)、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力无显著影响.以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酚氧化酶(PO)活力为参考指标,虾青素适宜添加量为40~80 mg·kg-1.%The astaxanthin was added to the feed of black tiger shrimp Penaeus monodon (initial body weight (1.32±0.03) g) with different levels (0, 10, 20, 40, 80 and 160 mg·kg-1) for 30 days, which aim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astaxanthin on growth, survival and immunological paramet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staxanthin increased the survival rate , but did not get regularization; weight gain rate and the specific growth rate (SGR),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than the control one (P < 0. 05 ); on the final body weight gain,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than the control ( P < 0. 05 ), but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 P > 0. 05 ); astaxanthi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activity of phenoloxidase (PO) in the shrimp serum ( P <0. 05 ) except for 10 and 20 mg·kg-1 groups , but did not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