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言二拍”人物形象研究综述

“三言二拍”人物形象研究综述

“三言二拍”人物形象研究综述

摘要:“三言二拍”我国古代话本小说创作的最高峰,引起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并在诸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从人物形象研究方面综述“三言二拍”的研究成果并试图理清这些研究成果的脉络,以使读者对此有整体的认识。

关键词:“三言二拍” 人物形象研究综述

明末冯梦龙编纂的“三言”和凌初之“二拍”代表我国古代话本小说创作的最高峰,在当时就非常盛行,在今天更是当之无愧的名著,其思想、内容等方面极具可读性,引起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并在诸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笔者拟从人物形象研究这个方面综述“三言二拍”的研究成果并试图理清这些研究成果的脉络,以使读者对此有整体的认识。

“三言二拍”的人物形象研究主要集中在女性形象研究和商人形象研究。

1.女性形象研究

探究女性形象是“三言二拍”的研究热点。“三言二拍”中的女性非为未婚子女、家庭妇女、青楼歌妓、媒婆等,对未婚女子、家庭妇女阐述详尽的文章主要有《从“三言二拍”看女性意识的觉醒》,文章认为小说中的女性勇于反叛封建伦理纲场合追求婚姻自由,不把贞洁作为婚恋上火的唯一准则,点出她们的聪明才智和胆识谋略,对女性的研究比较全面。一部分论文着重阐述这类女性形象出现的原因,

如《从“二拍”的女性形象看明代后期女性文化的演变》认为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原因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和王学左派哲学思潮的传播,这类文章多数是从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探讨人物形象出现的原因。妓女形象是人物形象研究的重心之一,这方面的论文以《李贽与晚明短篇白话小说中的女性文化》为代表,这些成果总结了小说的妓女形象认为他们长相标致,多才多艺,出淤泥而不染,有些论文还追溯了明代以前妓女的屈辱生活,揭示她们渴望从良的心情。媒妁形象最近几年逐渐引起人们注意,进一步研究的空间不小,主要论文有《闺阁内的爱情导师――“三言二拍”中婆子、丫环、尼姑的角色分析》,这些论文指出媒妁好利贪财的一面,但也肯定她们连接规格内外的媒介作用,认为她们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另外,对“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整体研究的论文也很多。王引薄的《试论“三言”中的妇女主题》是从社会历史角度来考察妇女题材的小说。他指出,“三言”比较全面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广大妇女的生活和心态,肯定了妇女对自主婚姻的执着追求,“显示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萌动觉醒,带有新生产关系萌芽时期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征。”这种评价把女性性别的特殊性视作人类的一种个性,以个性从共性中脱离来阐释妇女解放的历史必然,显示出思维的精密。

2.商人形象研究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对“三言二拍”商人问题的研究进入繁荣时期,研究者和研究论文、著作等都盛况空前。学者的研究更为深入和全面,并开拓了一些新的研究角度。王培红《“三言二拍”商人

形象之比较》探讨了“三言二拍”在塑造商人形象上的不同,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给商人生活及思想观念带来的重大变化。王菊芹《论商品经济发展对文学中商人形象的影响――读“三言二拍”》揭示了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的发展给文学作品中商人形象带来了重大变化。孙义梅《“二拍”中商人形象探析》主要对“三言”作品中商人的思想意识,经商的社会环境进行了探讨。

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直接导致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多元化,人们的金钱观念和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三言二拍”中对此有较多的反映,这一问题也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注意。王少梅、韩西满《试论“二拍”的金钱观念及其积极意义》,从金钱观念入手,对“二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作出界定。在此基础上,沈金浩《论“三言二拍”的钱财观》通过考察作品中民众、商人的钱财观,从而对作家的思想观念进行定位。

对“三言二拍”中商人的经营策略和经营技巧的研究也更为深入。曹萌《明代商业思潮与“三言二拍”》描述了明代的呃商业思潮及其表现,对商人的经营状况、经营管理策略、商业道德原则,进行了重点剖析。在此基础上,李艳军《简论“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与经商之道》分析了“三言二拍”中商人各具特色的经商之道。薛亚玲《诚信、节俭与进取――从明清小说看我国古代商人的经商之道》指出了明清小说(以“三言二拍”为代表)中许多作品中展示了我们古代商人特有的经商之道,其中所体现出来的“诚信是为商之道”等进步的商业道德,对于我们今天的市场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同时,对地域性商人徽商、苏州商人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姜建设《“三言二拍”中的徽商生活与徽商形象》着重分析了徽商形象和他们多彩的社会生活。朱全福《谈“三言二拍”中苏州商人的文学呈现》一文对“三言二拍”中的地域性商人――苏州商人进行了评析。赵维平《“三言二拍”运河商贾文化探析》是比较独特的一篇,它以运河流域的商贾文化为论述角度,肯定了“三言”“二拍”中所反映的商贾文化的精华,也提及其种种糟粕。对“三言二拍”中的商贾文化作了一个全面的评析。

通过梳理“三言二拍”的人物形象发现,对女性和商人形象的研究视角宏大,多是在研究文本的基础上,总结每一类人物的性格特点,并探索形象成因及其反映的社会文化和思潮。人物形象是近二十年里论文最多,成果最丰硕的,但多数局限于详细分析各类人物形象,跳出孤立的个案研究对人物形象全面分析的文章不多。这方面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赵兴华从“三言二拍”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J] 聊城大学学报 2005.

[2]曹亦冰从“二拍”的女性形象看明代后期文化的演变[J]明清小说研究 2000.

[3王培红“三言二拍”商人形象之比较[J] 许昌师专学报2002.

作者简介:高倩倩(1988.1―),女,山东潍坊诸城人,聊城大学文

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

三言二拍商贾文化研究综述

“三言”“二拍”商贾文化研究综述 摘要:“三言”“二拍”是中国商贾小说史的佼佼者。80年代以来,“三言”“二拍”所表现的中国传统商贾文化逐渐成为“商业文学”的热门学术论题,仅文献达百余篇。80年代是研究的奠定期,文献集中从社会历史角度挖掘“三言”“二拍”的商业价值。90年代是研究的发展期,重点研究“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经商之道等。近年来研究进入繁盛期,研究更为深入和多元。然而,学者研究一般着眼于两个层面:一是历史的、表层现象的;一是哲学的、深层内涵的。大多数侧重关注“三言”“二拍”中正面商人形象,却忽视了“三言”“二拍”中所描写的反面恶商形象,忽视了作者具有启蒙色彩思想家的情理冲突。因此,对“三言”“二拍”中封建伦理道德说教气息、反面商人形象及其独特价值还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三言”;“二拍”;商贾文化;商人形象 “三言”“二拍”是中国古典通俗短篇小说的佼佼者,其中有大量为工商业者立传的“商贾小说”,它们是中国商贾小说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据不完全统计,仅“三言”“二拍”的明代作品,其中主要表现商人生活的,或偶尔涉及商人生活的,便分别各有二十五六篇,再加上其中的“宋元话本小说”中与商人有关的十五篇,则全部有六十六篇之多,占了整个“三言”“二拍”的三分之一左右,其比例是很高的。 [1] 这两部作品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明代社会的风云变幻,其中对商业活动的直观再现和商人阶层的真实描述尤其引人注目,可以说在此之前,从没有一部作品能如此关注商业活动的蓬勃发展和商人们的经商际遇、生活情态及其精神面貌。 前言 目前学术界对“三言”“二拍”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从二十世纪初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问世以来,研究者对“三言”“二拍”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作家研究、作品的收集与本事探源、作品文本的分析等方面。对“三言”“二拍”商贾文化的研究50年代开始起步,一直到80年代,研究者和论文都较少,研究的宽度和深度都还不够,但是这阶段的研究给“三言”“二拍”商贾文化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邓绍基《谈在“三言”“二拍”中所反映的市民生活的两个特色》(1958.3《文学遗产》)一篇是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文章,它对“三言”“二拍”商业问题的研究具有开拓性的创新,其独到的见解启示了以后众多的研究者。邢治平的《“三言”里的明代小说》(1960.1《开封师院学报》)也是一篇很有价值的研究文章,文章指出“三言”里的明代小说塑造了大中小不同层次、地位的商人形象。 80年代以来,伴随着“商业文学”研究的兴起,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三言”“二拍”中表现出来的中国传统商贾文化,成为一个热门的学术论题。因此,对“三言”“二拍”商人形象及商业活动的研究,颇受关注,研究者也越来越多。查阅80年代以来的报刊资料、学术期刊,学术界有关研究论文百余篇,研究此问题的硕博士论文10多篇。 一 80年代“三言”“二拍”商贾文化研究 80年代是研究的奠立期。这一时期无论是研究者,还是论著的数量都比前期大大增加。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社会历史的研究方面,从史料角度挖掘“三言”“二拍”的商业价值。周舸岷《三言二拍反映的明代后期物价和市民经济生活》(1980.11《浙江师院学报》)认为从“三言”“二拍”中可知明代后期货币及其使用的情况、物价、市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城市的剥削关系。冯天瑜、涂文学的《三言二拍所表现的明代历史的新变迁》认为作品展现了明中叶以后的社会风情。因此,从文化史的角度而论,具有十分宝贵的认识价值。漆侠《“三言”“二拍”与宋史研究》(1988.3《河北大学学报》)指出“三言”“二拍”中,有62篇是描写宋代社会生活状况的作品,占全书的30%。这些作品记录了宋代经济作物和商业性农业的发展,纺织业生产的“机户”等有关城市经济、高利贷、商业贸易,以及宋代社会各阶级、阶层人物的情况,对研究宋代社会具有史料价值。[2]《从“三言”看明代奴仆》(南炳文)从作品中反映的奴仆问题探究当时的江南资本主义萌芽状况,在研究论文当中是角度比较独特的一篇。文章指出在“三言”中有26篇涉及明代奴仆问题,从所写的奴仆情况可见当时江南资本主义萌芽的实际情况。论述这一问题的文章还有王齐明《三言二拍与资本主义萌芽》(1984.1《南昌师专学报》)张稼人,杨仁蓉《三言二拍对商人的

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形象

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形象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崇尚、倡导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子可以博通古今,无所不为;女子则操持家务,生儿育女。即便是名门爱女,父母让其读书识字,也只要她识些姓名,学“妇德”而已。“三言”中的不少作品都以男女对照的方式,否定了“女子无才便是德”,赞扬了那些在学识、才智、能力等方面堪称“巾帼英雄”的女性。说明女性才思敏捷,聪颖机智,只要给予发挥能力的机会,就不会比男子差分毫。《施润泽滩阙遇友》有一定典型意义。小商品生产者施复与喻氏两人,养蚕织布,“开起三、四十张织机”,主人公喻氏看市平凡,实际上是一个市民阶层的新女性,她有一双勤劳致富的巧手,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定程度的独立经济地位争取了独立人格。夫妻之间不存在男尊女卑的封建夫妻关系,而是平等和谐、互相尊重、遇事商议,共同劳动的新型家庭关系,体现了晚明江南地区男女在家庭生活及经济中的平等地位,反映了妇女在家庭生活中地位的提高。 《李秀卿义结黄贞女》(《喻世明言》卷二十八)显示女子会有打仗、做官、经商等各种能力。作者一开篇就表明他对女性才干的欣赏,常言道,有智妇人,赛过男子,古来妇人赛过男子的也尽多。塑造了具有经营才能,善于应付意外事变的女性形象黄善聪,她和父亲在外做生意,父亲突然去世,14岁的她非但没有被击垮,反而在买棺盛殓父亲后,与人合伙经营,“经过几年勤苦经营,手中颇有活动,比以前不同”,黄善聪的故事说明女子不但能办理父亲的后事,而且也很有经商的头脑,她们在能力上并不比男子逊色。这里通过女性经营实业的才能和应变能力,塑造了聪明颖悟、才干、谋略及胆识等非同一般的女性,用以说明女子不但不落后于男性,而且她们在学识能力上可以与男子争风。这较之“男尊女卑”、抹杀女子的聪明才智的传统观念,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 《赵春儿重旺赵家庄》(《警世通言》卷三十一)中,赵春儿是个很有远见、很能隐忍的女子,她心里明白丈夫赵可成的纨绔习气和奢靡败家的作风难以改变,就埋下银子以备将来成就丈夫的大事。即使家计再艰难,自己再劳苦,她也忍受着,不曾透露半点。果真,十几年过去了丈夫终于有机会凭监生的学历谋取朝廷之职,无奈囊中羞涩,无法通融,如此关键之时赵春儿多年的心计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她见丈夫有了悔改之意才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为丈夫谋得官职和仕途之通。最后很有远见的丈夫急流勇退,告老还乡,夫妻二人安安稳稳的度过晚年。作者将之塑造成为一个有远见有胸怀的女子,她不但改变了丈夫的人生命运,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他的委琐的人格。这对于一个女人家来说实在很不容易,十几年“卧心藏胆”的隐忍和宽广的胸怀,为一般的男人所望尘莫及,这种胸怀和做人的魄力很值得后人欣赏。《吕大郎还金完骨肉》(《警世通言》卷五)中的大嫂王氏几年没有丈夫的消息,但是仍然不肯相信丈夫已经死去,为了保全自己不被卖掉,让婶婶杨氏与自己换了发髻,骗过了被狠心小叔叫来的强盗,婶婶却给带走了!让那好赌的没有人性的小叔子陪了夫人又折兵去吧!《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警世通言》卷三十二)的故事广为人知,身为娼妓的杜十娘深知自己为人所不齿的社会地位,所以积攒下价值连城的百宝箱,希望以此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赢得一个好归宿。十娘“久有从良之志,又见李公子忠厚志诚,甚有心与他。”从十娘希望从良一事,可以看出她并非自甘堕落,而想走出烟花柳巷、走出摆脱被人玩弄、被人役使的命运,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从这一点来讲她是在追求人格的独立与完善。虽然烟花场中许多年,“不知历过多少公子王孙,一个个情迷意荡,破家荡产而不惜。”但杜十娘所向往和追求的,是她与男子在平等的基础上、有着自己独立人格的真正的爱情,正是这一点不切实际的幻想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上演了一幕“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可歌可泣的悲剧故事。究其自身的原因,那就是她太相信爱情、太渴望追求人格独立的生活。在当时的社会中,一个烟花女子即便从良了,也很难得到男人的尊重和真正的爱情,即使她们有了独立的经济能力,但想要在社会上寻求独立的人格地位,那只有一个结局就是失望。好容易逃离了妓院鸨母魔

“三言二拍”人物形象研究综述

“三言二拍”人物形象研究综述 摘要:“三言二拍”我国古代话本小说创作的最高峰,引起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并在诸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从人物形象研究方面综述“三言二拍”的研究成果并试图理清这些研究成果的脉络,以使读者对此有整体的认识。 关键词:“三言二拍” 人物形象研究综述 明末冯梦龙编纂的“三言”和凌初之“二拍”代表我国古代话本小说创作的最高峰,在当时就非常盛行,在今天更是当之无愧的名著,其思想、内容等方面极具可读性,引起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并在诸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笔者拟从人物形象研究这个方面综述“三言二拍”的研究成果并试图理清这些研究成果的脉络,以使读者对此有整体的认识。 “三言二拍”的人物形象研究主要集中在女性形象研究和商人形象研究。 1.女性形象研究 探究女性形象是“三言二拍”的研究热点。“三言二拍”中的女性非为未婚子女、家庭妇女、青楼歌妓、媒婆等,对未婚女子、家庭妇女阐述详尽的文章主要有《从“三言二拍”看女性意识的觉醒》,文章认为小说中的女性勇于反叛封建伦理纲场合追求婚姻自由,不把贞洁作为婚恋上火的唯一准则,点出她们的聪明才智和胆识谋略,对女性的研究比较全面。一部分论文着重阐述这类女性形象出现的原因,

如《从“二拍”的女性形象看明代后期女性文化的演变》认为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原因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和王学左派哲学思潮的传播,这类文章多数是从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探讨人物形象出现的原因。妓女形象是人物形象研究的重心之一,这方面的论文以《李贽与晚明短篇白话小说中的女性文化》为代表,这些成果总结了小说的妓女形象认为他们长相标致,多才多艺,出淤泥而不染,有些论文还追溯了明代以前妓女的屈辱生活,揭示她们渴望从良的心情。媒妁形象最近几年逐渐引起人们注意,进一步研究的空间不小,主要论文有《闺阁内的爱情导师――“三言二拍”中婆子、丫环、尼姑的角色分析》,这些论文指出媒妁好利贪财的一面,但也肯定她们连接规格内外的媒介作用,认为她们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另外,对“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整体研究的论文也很多。王引薄的《试论“三言”中的妇女主题》是从社会历史角度来考察妇女题材的小说。他指出,“三言”比较全面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广大妇女的生活和心态,肯定了妇女对自主婚姻的执着追求,“显示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萌动觉醒,带有新生产关系萌芽时期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征。”这种评价把女性性别的特殊性视作人类的一种个性,以个性从共性中脱离来阐释妇女解放的历史必然,显示出思维的精密。 2.商人形象研究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对“三言二拍”商人问题的研究进入繁荣时期,研究者和研究论文、著作等都盛况空前。学者的研究更为深入和全面,并开拓了一些新的研究角度。王培红《“三言二拍”商人

关于近十年来《 三言》《 二拍》 研究综述

近十年来《三言》、《二拍》研究综述 王敏 明末冯梦龙编纂的《三言》和凌蒙初创作的《二拍》当推中国白话短篇小说之翘楚。建国以来,不少学者对它们进行了多方面多导次的研究。王立言、人民的《“三言”“二拍”研究综述(1949 —1989) 》(《中国文学研究》1993 年1 期) 提供了建国后四十年的研究情况。 90 年代以来,关于《三言》《二拍》的研究文章有60 余篇,它们或就已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或以新眼光发现新问题,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在本文中,笔者将对这些研究成果略作概述,以使读者对此有整体的认识。 一、关于《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 (一) 婚恋问题:《三言》《二拍》中,此类题材的作品占其总数的二分之一强。这一问题也是多年来学者们关注的热点。90 年代以来,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又有许多学者致力于新境界的开辟。刘敬圻《婚恋观念的嬗变及其启示》(《北方论丛》1994 年2 期) 考察了那些表现传统礼地观念已发生裂变的作品,并把其中的婚恋现象分为“传统模式”和“非传统模式”,指出:它们“一方面是对现存婚恋关系的合理调整和热心疗救,一方面是对某种新婚恋模式(以人的自身价值为唯一纽带的婚恋模式) 的痴心构想与积极探求。”王平《双重超越:聊斋与三言二拍之比较》(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1992 年2 期) 一文指出:《三言》《二拍》中婚恋爱情小说的主人公,“追求自由爱情,婚姻自主是对封建礼教的背叛,是民主精神的体现。”而作品中露骨的色情描写,又损伤了其美学价值。刘、王二先生之文,各有千秋,前者立足于个体价值来考察婚恋模式,比后者只注重民主精神以反封建的思想更深刻,因为个体价值是民主精神的核心原因。然而王文正确评价了色情描写,显示出内容的广泛。 (二) 女性形象问题:近年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是研究中的新视角,重要的文章有:黄焕新《从“三言”“二拍”看作者的妇女观》(《天中学刊) 1995 年增刊) 和王引薄《试论“三言”中的妇女主题》(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1991 年2期) 。后者从社会历史的维度,考察了妇女题材的小说,提出了全新的观点。文章指出:《三言》“比较全面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广大妇女的生活和心态”,肯定妇女对自主婚姻的执着追求,“显示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萌动觉醒,带有新生产关系萌芽时期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征。”这种评价把女性性别的特殊性视作人类的一种个性,以个性从共性中脱离来阐释妇女解放的历史必然,显示出思维的精密。 (三) 商人形象与商业活动:《三言》《二拍》中不少篇章把商人和商务作为描写对象。以前的论文笼统认为:它们“表达了市民作为一个阶级要求改善自己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的心声。”90 年代以来,研究者对此问题涉及较多且有了新突破。王枝忠《凌蒙初的新贡献——“二拍”平议》(《东岳论丛》1994 年6 期) 经以比较见长,认为:《三言》中的商人形象大都是小商贩,《二拍》中则出现了大商巨贾且被作为正面描写的对象。文章还指出,《三言》《二拍》中关于发迹变泰的描写,又有很大不同。《三言》中,“发迹变泰的主人公大都为文士与武夫,而且一般都是社会政治地位的改变,即由贱变贵。”而在《二拍》中,“否极泰来者基本上都换成了商家贾客,并且是以经济方面的变迁为特征,也就是由贫转富。”由追逐政治地位到追求经济势力,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晋云《“三言”与明代商人的思想意识》(《社会科学研究》1991 年4 期) 着重分析了明代商人的思想观念,指出:《三言》中的经商观念,最突出的是“治生论”。“经商治生不仅是立身之本,也是立德之本”。其中的贡道,超越了传统的经商观念,是‘创业垂统’与‘建立功名于天

“三言”“二拍”小说中婢女形象研究

“三言”“二拍”小说中婢女形象研究 “三言”、“二拍”是明代话本小说的杰出代表。在“三言”、“二拍”中,作者刻画了一系列形形色色的人物群像,在以往的文学史上被忽视、轻视的地位卑贱的人物形象,以一种新的姿态在“三言”、“二拍”中闪亮登场。其中,婢女形象尤值得我们关注。本文拟从婢女形象的历史发展及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入笔,对“三言”、“二拍”中的婢女类型作出划分,对其形象本身所体现的思想观念作出阐释,以 求更清楚地认识婢女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及其角色的自我定位,并弥补“三言”、“二拍”研究中的空白。全文共分为四章十一节。第一章,首先,从三个方面,对近年来“三言”、“二拍”的人物形象研究、女性及其婚姻、爱情观的研究以及其他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了一定程度的梳理。其次,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三言”“二拍”中塑造了大量的被以往小说所忽略或是所不齿的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或是初次崭露头角,或是以一反传统的新的面目,展现在世人眼前。本世纪以来,研究界出现了大量关于“三言”、“二拍”中这些小人物形象的研究,尤其研究者们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对女性的爱情观、婚姻观方面的探究,给人以极大的启发。但也毋庸讳言,女性中的特殊形象——婢女形象,则较少受到关注,研究相对薄弱。正是有鉴于此,本文拟以“三言”、“二拍”中的婢女群像作为选题,力求在前人和今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类型学和互相比较的方法,对此作较为全面深入的观照和分析。第二章,本章主要论述了婢女形象在文学中的发展。婢女形象的塑造在文学史上由来已久。早在先

秦两汉时期,文学作品中就已经出现一些婢女形象的描绘;就叙事文学而言,从唐传奇开始,到宋代的小说,再到后来的元明小说戏曲中,都可以看到她们的身影。这些婢女的形象随着文学的发展逐渐丰满起来,栩栩如生。第三章,是对“三言”、“二拍”中婢女形象的分类。由于婢女形象的类型各异,本章遵照大的类别原理,把婢女形象主要分为两大类:“家庭配角关系型”和“助爱关系型”。其中,家庭配角关系型中按照婢女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的个性表现,又把她们分为“有独立人格型”和“无独立人格型”两类。由于小说中婢女们一般是陪伴在小姐的左右的,小姐的行动和心思,婢女们了如指掌。正因为如此,所以婢女与小姐的感情很深,在小姐们的婚姻遇到障碍时,许多婢女都可以挺身而出,帮助小姐去争取美满的婚姻。因此,助爱关系型中又分为男女爱情“撮合山型”和勇于“自我牺牲型”两种。第四章,在明代,婢女形象在小说戏曲中的出现与盛行,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三言”、“二拍”中的婢女大都有一种“尊卑有别”的等级观念。婢女是女性和奴隶的统一,因为特殊的身份,所以主仆之分的尊卑观念深深地植根于她们心中,以至于她们的一言一行都要合乎她们的身份,并且始终把主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小说中也出现了作者对女性观、婚姻观的表达。作者在描写刻画这些特殊身份的人物时,也在作品中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抒发在现实中不遇的郁闷情绪。于是,他们便把被压抑的功名冲动,转移到对女性的爱恋崇拜上。综上所述,“三言”“二拍”中的婢女形象在文学史上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和时代特征。剖析她们身上所体现的思想观念,便能清晰地了解当时社会

三言中的商人形象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汉语言文学 三言中的商人形象研究 《三言》是明代的拟话本短篇小说集,作者是著名文人冯梦龙。《三言》由《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三本组成,共120篇,其中保存宋元话本约40至50篇,明拟话本约70至80篇,其中还有冯梦龙自己的创作。《三言》中的作品,故事性很强,情节曲折离奇,结构严密,而且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景物的描写都很细致,语言通俗易懂。《三言》中的许多篇章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提倡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是一部思想先进的作品。《三言》因为是市民文学,所以它里面写到的人物很多,主要有妓女、文人、商人、官僚等几类。《三言》中塑造的商人形象有几十个,本文主要论述对于《三言》中的商人形象的研究情况,大致分成以下三类: 一、商人的婚恋观 冯天瑜、涂文学的《三言二拍所表现的明代历史的新变迁》中提到《三言》既有对真挚爱情的歌颂,又有对肉欲横流的反对,而这两者共同汇集成对理学禁欲主义和封建等级观念的冲击。例如《警世通言》里的《乐小舍拼生觅偶》生动细致地刻画了商人子弟乐和对顺娘的爱慕之情,拼死跳入钱塘江中救落水的顺娘。 姜建设的《三言二拍中的徽商生活与徽商形象》主要是写徽商,写到徽商的两大主要特色便是贪财和好色,即乌纱帽和红绣鞋。因为他们有钱,所以他们好色。正所谓饱暖思淫欲。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里的徽商孙富,贪恋十娘的美色,不惜重金许了李甲。 刘海涛的《三言二拍中的商贾小说研究》提到商贾的爱情观是珍惜真情、渴望自由,商贾的婚姻观是漠视贞节、尊重人性。追求两性间纯真与和谐的爱情婚姻生活,是对封建礼教的有力背叛。《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便是这样一篇佳作。 王伟康的《三言二拍中的商人群象以及其时代蠡测》认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婚恋观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尽管还不成熟。其明显标志是已经摆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桎梏,男女之间的真情挚爱是他们神圣的追求。 高昂的《中晚明通俗小说中的商人形象》提到商人对待爱情的真挚,注重情分,以及对失足妇女的宽容和寡妇再嫁的理解者两个显著的特点。

三言二拍文件综述(作业).

《<三言二拍>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文献综述 中文11104班周沛 【摘要】从20世纪20年代至今,“三言”、“二拍”研究经历了三个显著的阶段:第一阶段(20年代至40年代末主要以作品的整理考证 和作者生平的著述考证为主;第二阶段(40年代末至70年代末围绕 着如何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展开对“三言”“二拍”的评价;第三阶段 (70年代末至上世纪末是“三言”“二拍”研究由沉寂走向繁荣的时 期。20年代至今,国内外发表了大量关于“三言”“二拍”的论文和专 著。本文从三言二拍中刻画的人物,主要包括女性形象、商人形象、士 人形象、官吏形象来具体分析。 【关键词】三言;二拍;人物形象 一、女性形象 邓声国在《“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中根据她们爱情产生的不同方式分为两类:一见钟情类和日久生情类。这些女性的自主意识的觉醒,主要是通过对爱情与婚姻的追求和对传统婚姻礼俗的反叛而表现出来的。她们不乏官宦大家的小姐,也有一般的市民女子,还有那些处于社会最底层的风尘女子。尽管女子在当时社会里毫无地位可言,但她们在开始挣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等封建传统婚姻制度的束缚上,表现出激愤的抗争和个性的觉醒。 [1] “三言”“二拍”中的女性都明显的表现出挑战封建禁欲主义和单薄的贞操观念的倾向。其中女性追求的性爱自由,折射出与以往传统贞洁观不同的新观念“从一而终”、“一女不嫁二夫”的贞操观念淡薄了,贞洁不再是女性婚恋生活的唯一准则。邓

声国同样指出“她们对性的解放的企望,尽管有人斥责这种是充满了小市民的庸俗浅薄,尽管他们远不及传统小说里的英雄豪杰、才子佳人那么纯粹与优雅,但她们有着生命活力的意识,她们不再是男人的附庸,不再是懦弱的羔羊,她们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2] 黄焕新《从“三言”、“二拍”看作者的妇女观》和王引薄《试论“三言”中的妇女主题》后者从社会历史的维度,考察了妇女题材的小说,提出了全新的观点。文章指出《三言》“比较全面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广大妇女的生活和心态”,肯定妇女对自主婚姻的执着追求,“显示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萌动觉醒,带有新生产关系萌芽时期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征。”[3]这种评价把女性性别的特殊性视作人类的一种个性以个性从共性中脱离来阐释妇女解放的历史必然显示出思维的精密。 二、商人形象 “三言”“二拍”中所刻画的商人形象,对商人经商营运及家庭婚姻生活表现的广度和深度在同时代的作品中也是无出其右的。 以前的论文笼统认为它们表达了市民作为一个阶级要求改善自己经济地位 和政治地位的心声。朱全福在《“三言”、“二拍”研究》中对商人这一形象从地域上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认为“小说表现的商人期待暴富的心理。与传统的知足常乐、安贫自守不同,通过对商人形象的刻画,褒扬了一种勃勃进取,追逐金钱的精神,主张商人经商就应有强烈的致富欲望和获利动机。”[4]在“二拍”之前,人们评价商人多从道德标准出发,对其趋利则不敢正视或避而不谈。“二拍”打破了这种传统观念,大胆承认金钱驱动是商业活动的本原动力。 90年代以来,研究者对此问题涉及较多且有了新突破。王枝忠《凌蒙初的新贡献———“二拍”平议》经以比较见长,认为《三言》中的商人形象大都是小商贩,《二拍》中则出现了大商巨贾且被作为正面描写的对象。文章还指出,《三言》、《二拍》中关于“发迹变泰的描写又有很大不同。《三言》中“发迹变泰的主人公大都为文士与武夫而且一般都是社会政治地位的改变即由贱变贵。”而在《二拍》中

三言二拍

?冯梦龙和“三言”和凌蒙初的“二拍” ?三言︰冯梦龙所辑 ?《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二拍︰凌蒙初所辑 ?《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为“三言”。 ?“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 ——《今古奇观序》 ?三言是我国明代市民生活的百科全书,真实地反映了这个阶层的理想、愿望和要求。 ?“三言”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 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明”者,取其可以道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恒”则习之而不厌,传之而 可久。三刻殊,名其义一耳。 ——《醒世恒言》序 “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 ?涉及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多数是围绕市民生活及其兴趣点展开的,颇 为全面地反映了晚明市民阶层的情感意识、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时代 特征。 ?一、表现婚姻爱情生活是“三言”中最具特色的题材,在“二拍”中也占有一定比例, 此类题材一方面继承了宋元话本的传统,同时也表现出新的发展。 ?一类作品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对旧的封建传统意识的突破,对新的婚姻爱情观念的 追求,也就是提倡男女双方的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同时对男女情爱和情欲给予大 力肯定,在很大程度上冲决了礼教之大防。 ?另一类作品反映了被压迫妇女追求自由幸福的强烈愿望,揭露了封建势力和传统礼 教的虚伪与凶残,带有人文主义的特点。 ?二、大胆地揭露统治阶级倒行逆施的罪恶本质与官场吏治的腐败黑暗,同时也体现 出清官贤士的正义感和下层人物的反抗精神。 ?直接面向现实,表现朝廷内部的忠奸斗争,如时事政治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三言二拍中的文人形象

论“三言”、“二拍”中的文人形象 摘要:“三言”、“二拍”作为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描画出了社会众生百态,以其世俗化倾向,迎合了广大市民阶层的趣味。其中对文人这一类型的塑造,打破了传统观念中对文人高尚儒雅的心理定势,由单一死板转入丰富多彩,呈现出文人和现实结合的世俗化。对这一形象系列的探究,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心理状态,也对我们当代知识分子理解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三言”“二拍”;文人;形象;世俗化 Abstract:" San Yan"、" Er Pai" as the vernacular short stories of Ming Dynasty 's representative, depicts all kinds of society, with its secular trend, cater to the general public class interesting. The writer of this type of model, breaking the traditional concepts to literati noble elegant mental set, by onefold rigid into rich and colorful, showing a scholar and the reality of secularization. An image of which series of research, can help us understand the ancient Chinese literati 's psychological state, but also to our contemporary intellectual 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Key words:" San Yan"、" Er Pai" ;Literati ;image ;secularization 明中叶后期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思想的不断开放,印刷业的繁荣,在文学上出现了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拟话本小说,作为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表现形式,它们的应运而生,正是迎合了新兴市民阶层的阅读需求。书中描写了三教九流,形形色色的人物的生活状态,塑造了商人、文人、娼妓、僧人等众多形象系列,其中的文人形象大改儒家传统所要求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穷则

本10班邢双艳:“三言二拍”中牙婆形象浅析

摘要 能够反映明代市井生活状态的经典短篇白话小说集“三言二拍”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在这部小说集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很多典型人物形象,而“牙婆”无疑是成功的一例。在很多故事中,牙婆都是以她的聪明才智和其发挥的穿针引线、推波助澜的作用取得了绝对优势,吸引了读者的目光。那么,对“牙婆”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就变得尤为重要了。然而,在国内的文献研究中,对于“牙婆”的人物形象分析的内容却很少,在国外的研究领域中几乎是一片空白,所以,尚有广阔的领域等待着我们去探讨研究。要想深入细致的了解这一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品读文章,反复推敲赏析,同时也要研读明清史料,把这一人物放在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对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对于更好地分析理解故事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三言二拍”;“牙婆”;淫媒

Abstract Town reflect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Ming Dynasty classic white short fiction collection "The three were made by the film" is of high academic value. In this novel focus, the author succeeded in shaping a lot of image Typical Characters, "toothless woman" is one example of success. In many stories, PO teeth are her talent and his play Chuanzhenyinxian, adding fuel to the flames have made the role of absolute advantage to attract the reader's attention. Then, the "toothless woman" image of this figure become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However, the study of literature in China, the "toothless woman" of the content of the images are few, in foreign countries in the field of study is almost a blank, so there are still vast areas waiting for us to explore research. To a thorough and meticulous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s, it is necessary to carefully read the article goods, weighing Appreciation repeatedly, at the same time,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historical study, this figure on the other in a better analysis of the conten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story justice. Key words: Great teeth; social background; characteristics;

新世纪以来“三言二拍”涉商类小说研究综述

新世纪以来“三言二拍”涉商类小说研究综述 作者:迪更妮齐卫华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 迪更妮1,齐卫华2 (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际教育学院,山东,青岛,266580) 摘要: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诞生在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明代中后期,其中有关商人形象和商业活动的描写极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行,人们市场观念的增强,学者们 开始关注探讨“三言二拍”中的涉商类小说,尤其是21世纪以来,对其研究更加全面、深入、细致,并开阔了全新的视角。本文试从商人形象及其思想意识、士商关系或官商关系、比较研究、经商技巧和地域性研究五个方面,对新世纪以来“三言二拍”涉商类小说的研究现状(仅 限论文)进行梳理。 关键词:三言二拍;涉商类小说;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I207.4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1-0160-03 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中有关商人形象和商业活动的描写极多,自20世纪20年代 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问世后,对于“三言二拍”的研究陆续展开。改革开放之后,商 业文学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重视,对“三言二拍”中涉商类小说的研究也随之全面和深入起来。进入21世纪之后,学者们全面、深入、细致地对涉商类小说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开阔了全新的视角。本文拟对21世纪以来“三言二拍”涉商类小说的研究现状(仅限论文)进行简要总结。 一、商人形象及其思想意识 (一)商人形象 在研究人物群像时,不免要将人物进行归类整理,“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研究也是如此,人物形象分类标准主要以正面形象和反面形象为主,例如洪娟的硕士学位论文《论“三言”中的商人、文人和妓女形象》和王瑞雪的硕士学位论文《“三言”商人形象的文化解读》就是 如此,文章认为正面形象的商人外貌文雅俊美、具有传统美德、摒弃封建思想糟粕和有进步的 经营管理方式;而反面形象的商人则都是贪婪好色、见利忘义之徒。后者除了论述正、反两面 形象的商人之外,还专门分析了“三言”中描述不多的女性商人,认为“女性商人在时代的衬 托下逐步摆脱封建的束缚,在女性思想解放中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①作者应该是受到新世 纪以来西方文艺理论译介的影响,把女性主义文论作为分析小说的工具,然而这方面的研究并 不多见,尚待深入研究。此外,赵雪艳《“三言”“二拍”中反面商人形象及其劝诫意义》专 门分析了“三言二拍”的反面商人形象,并认为小说作者塑造的反面形象商人具有对世人的劝 诫意义。 除以上分类外,赵蔚《“三言二拍”中的商人与商业意识》从经营方式上,把商人分为由“工”而“商”、“工”“商”结合的商人,赚取中间、地区差价的商人和中间商三种。孙琳《“三言二拍”中四类商人形象》则把商人分为:说教型商人、好色型商人、弃儒经商型商人 和期盼仕途型商人。这些分类,都是结合了时代背景以及小说作者的创作观念进行分析的。

三言二拍中尼姑形象分析

“三言二拍”中的尼姑形象分析 摘要:在“三言二拍”中,尼姑数量虽然不多,但其塑造的尼姑形象是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故事情节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三言二拍”中的尼姑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义尼、淫尼和恶尼三类,这三类尼姑形象反映了晚明社会的文化思潮,体现了当时人们的价值观的道德观。 关键字:三言二拍;尼姑;分析 “三言二拍”是晚明著名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描写了社会人情世态,体现了百姓的悲欢离合。在明清小说中,尼姑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小说中大量出现。“三言二拍”在大量描写商人、书生、官员等传统人物形象之外,对尼姑也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写,创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善尼、恶尼形象。 一、尼姑的分布 与“三言二拍”的其他人物相比较,尼姑的人数相对较少,其200 篇作品中,出现尼姑角色的篇目主要有《警世通言》的第11 卷、第29 卷,《初刻拍案惊奇》的第6 卷、19 卷、27 卷等12 篇,尼姑形象近20个。 其中描写比较具体细致的有:《喻世明言》第四回闲云庵的王尼姑,第二十三回乾明寺的老尼、大慈庵的尼师;《警世通言》第二十九回浩家香火院的老尼惠寂;《初刻拍案惊奇》第六回静乐院的慧澄、观音庵的赵尼姑;第三十四回杭州翠浮庵的尼姑;《二刻拍案惊奇》第三回月波庵的妙通师父。 二、尼姑的类型 通过分析,这些尼姑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义尼、淫尼和恶尼。 1、义尼 主要有《李公佐巧解梦中言谢小娥智擒船上盗》中妙果寺的住持净悟;《顾阿秀喜舍檀那物崔俊臣巧会芙蓉屏》的院主;《苏知县罗衫再合》中的匿名老尼姑,这些仁义的女修士总是在故事的女主人公处于危难之际及时出现,拯救并收留后者。 在这类尼姑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尼姑,如《权学士权认远乡姑白孺人白嫁亲生女》中月波庵的妙通师父和《宿香亭张浩遇莺莺》中老尼惠寂的,她们的出现是为才子佳人牵线作筏,让旷男怨女之间的恩爱纠葛最终以喜剧收场。 2、淫尼 这类尼姑一般都年轻貌美,她们虽身在庙庵,心中却有着对俗世情爱的渴求,并且她们的这种强烈愿望体现在了对情欲的放纵上面,最终成为害人害己的淫尼。 比如《闻人生野战翠浮庵静观尼昼锦黄沙巷》中苏州功德庵的尼姑们,《许蔡院感梦擒僧王氏子因风获盗》中的尼姑真静,《赫大卿遗恨鸳鸯绦》中非空庵中的静真、空照等。她们毫不掩饰地用自己的欲望打破庵院的空寂与安宁,代之以情色与纷乱。她们的结局通常是在故事作者的指责声接受“设计恣淫,伤人性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狐形象探析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狐形象探析 【摘要】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狐形象在文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 狐的起源和历史背景入手,探讨了狐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以及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表现。分析了狐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所蕴 含的文化内涵,以及狐形象在文学中的演变和传承。总结了古代文学 作品中狐形象的重要性,狐形象对文学作品的影响,以及对现代文学 的启示。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狐形象进行探索和分析,可以更深 入地理解这一形象在文学中的独特魅力和意义。 【关键词】 古代文学作品、狐形象、探析、狐的起源、历史背景、象征意义、文学作品、形象表现、文化内涵、文学演变、传承、重要性、影响、 现代文学、启示。 1. 引言 1.1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狐形象探析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狐形象一直是一个备受瞩目的对象。狐在文 学作品中的形象多变且丰富,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通过 对狐形象的探析,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人们对狐的神秘和幻化的看法,还可以深入探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性、道德和宿命等主题。狐 形象在不同文学作品中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形态,既有邪恶诡诈的狐妖

形象,也有聪明机智的狐精形象,甚至还有懦弱可怜的狐人形象。这种多样性反映了人们对狐的复杂情感和对世界的多元理解。狐形象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和传承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反映了古代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同时也体现了人类对自然、命运和精神世界的探索。通过深入探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狐形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可以从中获得对现代文学的启示和启发。是一场关于人性、文化和命运的深刻思考,也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学之旅。 2. 正文 2.1 狐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狐狸常常被描述为变化多端的动物,能够变成美丽的女子或者老者,具有欺骗和诱惑人类的能力。狐的形象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也体现了这种性格特点,常常被描绘为狡诈阴险的角色。 狐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也常常与神话故事相联系,例如《聊斋志异》中的《狐变》和《《镜花缘》中的《月亮似狐》等作品,都将狐狸描绘成具有神秘力量和妖异魅力的角色。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狐的形象不仅是一个动物的象征,更多的是代表了一种精神象征,具有传说中狐狸的神秘和智慧的特质。狐形象的文学演变和传承也反映了社会文化和人们对神秘力量的向往与探寻。 2.2 狐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元明清 (1)

汉语言文学论文选题 牡丹亭的人文主义色彩 《郁离子》研究 高启诗文的艺术特征 吴伟业的叙事诗艺术 论贾宝玉(或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 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 《水浒传》人物论(任选其一) 《水浒传》风格论 《水浒传》接受史 《水浒传》与中国文化精神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研究(任选其一)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精神 《西游记》孙悟空唐僧形象分析 论《儒林外史》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小说《娇红记》研究 小说《娇红记》与传奇《娇红记》比较研究 《剪灯新话》研究 冯梦龙《山歌》与《挂枝儿》研究 《海上花列传》研究

《唐祝文周四杰传》研究(此为民国小说,可与话本《唐解元一笑姻缘》比较,即大家所熟悉的唐伯虎点秋香之原型) 《万花楼演义》研究 明传奇《娇红记》与《红梅记》比较研究 《裴少俊墙头马上杂剧》对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乐府诗的改造与创新 论元曲的人物登场(方式) 元曲《救风尘》与《望江亭》的搞笑艺术(插科打诨艺术) 论元曲《两军师隔江斗智杂剧》中的周瑜与诸葛亮斗智艺术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结构艺术之比较 论《金瓶梅》的叙事结构艺术的创新性 论三言二拍的传奇艺术技巧 论《聊斋志异》的诗意美艺术 论《红楼梦》“大旨谈情"的“情” 论李渔《十二楼》小说的巧合艺术 论李渔《风筝误》人物美丑对照的艺术技巧及其意义 试论三言二拍中的唐代诗人形象(李白白居易贺知章等) 论三言二拍中的宋代文人形象(苏东坡柳永王安石秦观等) 明清小说中的恶妇形象(如《醒世姻缘》之薛素姐) 明清小说中的妒妇(悍妇)形象研究 析元曲《西蜀梦》与《单刀会》中的刘关张情义 论元曲中的娼妓群象 林冲鲁智深杨志形象之比较 论《聊斋志异》中的受虐形象及其审美意义 比较视野下论四大南戏中的女性形象 《水浒后传》与《水浒传》之女性观比较

浅谈“三言”“二拍”的艺术特色

浅谈“三言”“二拍”的艺术特色 作者:徐晓楠 来源:《速读·下旬》2015年第04期 摘要:由于“三言”和“二拍”在创作时间上属于先后出现,因此在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上都有其相同或相近之处。正因如此,历来学者对两者进行研究评价时,总是把二者合为一体,称之为“三言二拍”。实际上,这是两部相对独立的作品,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三言”与“二拍”都是通俗语言,但前者是“雅俗”的中和,后者用语更为大胆、直接,更多的运用了俗语方言。 关键词:“三言” “二拍” 中和之美情趣之美 一、小说史上的新发展 “三言”和“二拍”中的明代作品既从话本母体中继承了“说话”艺术的特质,又吸收了多种艺术形式的营养,形成了更适应于书面阅读的艺术手法和创作特点,同时在包括情节设置、形象塑造、语言运用等方面也形成了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独具的艺术特色。两部作品齐名,在题材内容、艺术手法等方面存在不少相近之处,也都以说故事见长。 首先,“谐于里耳”的特点。“三言”和“二拍”的语言既吸取了宋元话本“谐于里耳”的特征,又经过文化修养较高的文人的润色、创作,把生动活泼的口语与浅显易懂的文言结合在一起,表现出“文心”和“里耳”的谐合。文学语言流畅生动,较为纯净,少有杂质;叙述语言明白如话,富于表现力;人物语言描摹逼真,具有个性化。“三言”和“二拍”标志着白话短篇小说的语言艺术已经跨越了通俗化的初级要求,开始进入更高的规范化和艺术化阶段,为白话短篇小说的语言树立了典范。 其次,“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至”。“三言”和“二拍”,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显示出故事的传奇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者善于运用生活中偶然性的巧合来构成故事的冲突,回旋跌宕,波澜起伏;同时也善于设置悬念伏笔,常常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完整,脉络清晰,情节连贯,头尾完整,前因后果都交代分明,各种矛盾冲突一定当场解决,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所独具的民族形式。 最后,典型化的表现手法。“三言”和“二拍”中的优秀作品已能初步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塑造出性格鲜明而又充满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与以粗笔勾勒见长的宋元话本相比,“三言”和“二拍”有了较多的真切自然而又层次清晰的心理描写,也有了具体丰富而又生动传神的细节刻画,体现出白话小说在创作方法上的新进展。 二、“三言”“二拍”的不同点 1.“三言”的“中和之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