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及巩固提高答案

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及巩固提高答案

第一节生命的起源

【知识点】

1.根据科学家推算,地球约在46亿年前形成,原始大气的组成是怎样的?与现在大气的主要不同是什么?

原始大气的成分包括水蒸气、氢气、甲烷、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但没有现在大气中的氧气。

2.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的核心是什么?

地球上原本没有生命,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变而来的。

3.(考点1)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包括哪四个阶段?第①阶段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1)无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独立的体系→原始生命

(2)第①阶段需要的条件是:高温、紫外线、闪电。

4.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最复杂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哪个阶段?该阶段的标志特征有哪些?

是第④阶段,即从独立的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其标志是实现了原始的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5.构建原始生命的原材料是什么?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在哪里?

原始大气是构建生命的原材料,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

6. (考点2)生命起源的实验探索:1953年,美国科学家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原始大气成分,在一个密闭装置(也称反应瓶)内,通入氢、氨、甲烷等气体,同时通过加热底部烧瓶内的水产生的水蒸气推动气体在装置中循环流动,在反应瓶中安装电极,通过火花放电合成了包括多种氨基酸在内的有机小分子物质。实验中密闭装置内循环流动的气体、火花放电、加热的烧瓶内的水以及冷凝过程分别模拟什么?烧瓶中被加热的水的作用是什么?

(1)米勒实验中密闭装置内循环流动的气体模拟原始大气,火花放电模拟原始地球的闪电,加热的烧瓶内的水模拟原始海洋,冷凝过程模拟原始地球上的降雨。

(2)加热成的水蒸气推动气体在装置中循环流动。

7.(考点3)米勒的模拟实验结果支持了生命起源过程中的哪个阶段?

米勒的模拟实验结果支持生命起源的第一阶段,即从无机物(无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8. 1965年和1981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氨基酸等简单的有机物分别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和核酸,有利地支持了生命化学进化过程中的哪一个阶段?

支持第二阶段,即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的可能性。

9生命起源的宇宙发生说的核心是什么?

原始生命可能来自其他星球降落到地球表面的陨石中含有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氨基酸。

【巩固提高】

1、有道理。目前所知的能独立生活的生物中,细菌是最简单的。原始生命形成以后,形态结构不可能很复杂。所以说,原始的生命形式可能就像现在的细菌。

2、(1)都有冰和液态水,说明火星也可能存在原始生命。(2)略。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证据

【知识点】

1.生物进化的证据主要有哪些?

化石证据、解剖学证据、分子生物学证据.

2.什么是化石?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者生活遗迹。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的证据。

3.通过研究不同地层中的马化石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各个时期的马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环境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不同时期的马的形态结构都与它们当时所处的不同生活环境相适宜。

4.马的系列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现代马是由体形较小的始祖马经过及其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

5. (考点1)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律?为什么化石能证明生物是不断进化来的?

(1)越古老的地层中发掘出的生物化石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越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

(2)化石能证明生物进化的原因就是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是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

6.什么叫做同源器官?

(1)同源器官是指起源相同,结构和部位相似而形态和功能不同的器官。例如:鲸的鳍、鸟的翼、蝙蝠的翼手、狗的前肢、人的上肢在外形和功能上差异很大,但在解剖结构上具有相同性或相似性,并且从这些器官的结构和发育上可以发现它们的来源相同,这样的器官就是同源器官,同源器官属于解剖学方面的证据。

(2)同源器官反映出生物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说明凡是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

7.什么是分子生物学证据?

(1)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比较不同生物同一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判断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生物进化的顺序。据研究: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蛋白质或核酸分子的相似性越多;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蛋白质或核酸分子的差别就越大。

(2)细胞色素C是生物细胞中一种与呼吸作用有关的蛋白质,进化速度比较缓慢。氨基酸顺序稳定,通过比较组成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的差异,可以判断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远近,组成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的差异越小的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反之越远。据测定,人和黑猩猩的细胞色素C的差异最小,由此说明人和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

【巩固提高】

1这些化石按地质年代由远及近的顺序排列是C、A、B。因为在越古老的地层中,发掘出的生物化石

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发掘出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

2、说明象鼩鼱(qújīng)与大象的亲缘关系比啮(niè)齿类动物近。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知识点】

1.(考点1)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什么?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2.列表比较不同植物类群的有关特征:

植物类群形态结构生活环境

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分化,没有输导组织一般生活中水中

苔鲜植物有茎、叶分化,没有真正的根,没有输导组织一般生活在阴湿处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分化,有简单的输导组织一般生活在阴湿处

种子植物根、茎、叶发达,有发达的输导组织真正的陆生植物

3.列表比较各类动物的心脏结构:

动物类群心脏结构输送氧气的能力及体温

鱼类一心房一心室最弱,变温动物

两栖类两心房一心室较弱,变温动物

爬行类两心房一心室,心室内有不完全的隔膜较弱,变温动物

鸟类和哺乳类两心房两心室,心脏左右两部分完全隔开最强,恒温动物

4.什么叫“生物进化树”?它能反应所有生物的进化历程吗?

能反映生物进化历程的示意图称为生物进化树,根据生物进化树可以大致了解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但是并不能反应所有生物的进化历程。

5.植物的进化历程是怎样的?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是海洋中原始的单细胞藻类,它们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成为能够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始的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一部分原始的蕨类植物进化成为原始的种子植物(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如图所示:

6.动物的进化历程是怎样的?

无脊推动物的进化顺序是: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动物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原始单细胞动物,它们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成为原始的无脊推动物,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后来出现了古代的脊椎动物——鱼类,并逐渐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爬行类,某些爬行动物又进化成为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

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如图所示:

7.研究生物起源与进化最重要的方法是比较法,什么是比较法?

比较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事物各个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例如通过比较不同地层中的不同类型的化石,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解剖结构,通过比较组成不同生物同一种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的差异,以及通过比较各类植物和动物的结构特征,都可以间接地概括出生物进化的趋势。

【巩固提高】

1、(1)中华龙鸟身上披有长而密的“羽毛”,羽毛成片状,这些特征像鸟类;中华龙鸟的头较大,有牙齿,后肢长而粗壮,前肢短,爪钩锐利,尾椎数目多,尾相当长,这些特征像爬行类中的恐龙。(2)中华龙鸟既有鸟类的特征,又有爬行类的特征,说明鸟类是由原始爬行类进化而来的。

2、通过分析DNA及其他证据,发现大熊猫和棕熊的亲缘关系更接近,小熊猫和浣熊的亲缘关系较近,它们都是由共同的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进化而来的。

第四节生物进化的原因

【知识点】

1.. 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什么?

达尔文的进化论、细胞学说、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2.长颈鹿的进化过程是怎样的?

长颈鹿本来就有颈长颈短的变异,而且颈的长短是可以遗传的性状。在缺乏青草的时期,颈长的长颈鹿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容易得到食物生存下来,并大量繁衍后代;颈短的长颈鹿因吃不到高处的树叶而使存活的机会大大减小,留下的后代也更少,环境的不断选择使颈长的长颈鹿被保留下来,逐渐形成了现代的长颈鹿。上述长颈鹿中的短颈个体属于不利变异,因为它们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而最终被淘汰。在长颈鹿进化过程中环境起了选择作用。

3.什么叫自然选择?

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4. (考点1)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1)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的过度繁殖倾向导致了生物之间为争夺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的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的过程中,必然导致不利变异(不能适应环境的、对生物自身生存不利的变异)的个体被淘汰,有利变异(能适应环境的对生物自身生存有利的变异)的个体不但能在生存斗争中生存,而且能通过生殖将这些变异遗传给后代。

5.(考点2)自然选择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分别是什么?

没有变异,生物就不可能不断进化,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可遗传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前提,是内在因素,环境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外在因素。

6.(考点3)自然选择是通过什么实现的?结果是什么?

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其结果是适者生存。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7.什么是人工选择?

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不断选择和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做人工选择。家禽、家畜、农作物都是对野生动物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

8.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异同点?

(1)共同点:二者都是对变异的选择,既保留和积累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都可创造出生物新类型。

(2)不同点:①人工选择是在人的干预条件下发生的,是有计划、有目的的选择,选择的时间短、见效快;自然选择一般是长期、缓慢地发生或者是骤然发生。②人工选择保存的变异一般是人所能观察到的变异,自然选择保留的有利变异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因而更深刻。

【巩固提高】

1、不会。按照自然选择学说,当家蝇数量因过度繁殖而增加时,势必导致食物和生存空间的不足,这样生存斗争会加

剧,最后导致大量家蝇死亡,只有适应能力强的一小部分个体存活下来。

2.(1)工业污染区由于环境被污染,桦尺蛾栖息的树干变黑,浅色桦尺蛾容易被天敌发现而被吃掉,深色桦尺蛾不容易被天敌发现而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因此,一段时间后,浅色桦尺蛾变少,深色桦尺蛾变多。(2)浅色桦尺蛾的数量会逐渐增加,深色桦尺蛾的数量会逐渐减少。

3.★★(1)甲虫群体中少量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存活下来。(2)存活下来的少量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不断繁殖,并将抗药性的变异遗传给后代,从而使抗药性个体数量增加,曲线回升。(3)杀虫剂对甲虫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

【知识点】

1.什么叫做类人猿?

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都与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被统称为类人猿。

2.什么样的古猿被称为森林古猿?

在距今1200的万年以前,古猿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里,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生活,这样的古猿称为森林古猿。

3,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证据有哪些?

1863年,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利用比较解剖学等方法首次提出“人猿同祖”的理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1871年达尔文在他的论著中也明确指出人类和现代的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通过比较人和古猿化石的相似之处,以及血型的相似性和DNA 分子的差异等都说明人类和类人猿是近亲,人类和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这就是森林古猿。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最直接证据是化石。

4.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下到地面上生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地面复杂环境,经常只用后肢行走,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天然工具来增强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的能力,久而久之,四肢行走的古猿演变成了两足直立行走的早期人类。

5.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是什么?

人类学家将能否直立行走作为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

6.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根本区别主要有哪些方面?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在运动方式、制造工具能力、脑发育程度方面的区别。人与猿的本质区别是能否制造工具。

7.直立行走有什么意义?

①使视野扩大,②前后肢有明确的分工

③为脑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④促进人类不断的进化。

8.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哪些改变?

改变:重心下移、下肢骨增长、骨盆变短增宽、脊柱从弓形变为S型。

【巩固提高】

1、这是一种返祖现象。毛人或者长有尾巴的小孩是人类祖先某些特征的再现,这说明人是由古猿进化来的。返祖现象也是人类起源于古猿的一种证据。

2、不正确。因为现代类人猿经过进化,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等方面已经完全不同于几百万年前的古猿;另外,现在的自然环境与几百万年以前已经不同,所以现代类人猿是不可能变成人的。。

第二节人类的进化

【知识点】

1.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现的?

1929年12月2日,我国人类学家裴文中在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膏化石。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 人类进化的历程是怎样的?

(1)通过距今约340万年的“露西”少女的化石研究发现,“露西”的骨盆、下肢骨与现代人相似,由此可以推断以“露西”少女为代表的早期古人类.已经能直立行走;在发现距今200万年的能人化石的地层中同时发现了简单的石器和使用过的兽骨,说明这时候的人类已经能够使用并制造工具;北京猿人生活在50万年前,在它们居住过的山洞里发现了灰烬的遗迹,说明北京猿人已经学会了用火。

3、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四个阶段。

4、(考点1)★

(1)南方古猿脑容量450-530毫升,能使用天然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是已发现的最早阶段的原始人类;。如露西少女。

(2)能人脑容量平均为680毫升,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

(3)直立人脑容量达1000毫升以上,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直立人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如北京猿人和元谋人。

(4)智人脑容量平均为1380毫升,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学会了人工取火。

5、制造工具和学会用火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点。

6..制造工具的意义:工具的制造和使用提高了人类的劳动能力,促进了脑的发展;而脑的发展又促使人类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使得他们相互之间更好的交流与合作。

7、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虽然体质特征有所不同,但从生物分类学上来说,他们同属于同一个物种——智人。按一般的分类方法,现代人可分为四个种族:蒙古利亚人、高加索人、尼格罗人和澳大利亚人。

8、人类的不同种族在体质特征上的差异,是人类在一定的地域内经过自然选择作用逐渐形成的.。

【巩固提高】

1.(1)元谋人属于人类进化的直立人阶段,这个阶段的人类能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是人类进化中的一个关键阶段。(2)火的使用使原始人类开始享用熟食,促进了大脑的发育;同时可用来取暖、御敌、狩猎、照明以及刀耕火种,大大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促进了人类体质和社会的发展,是人类由动物界跨人文明世界的重要标志。

2.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人类将继续进化,但具体进化到什么模样,将会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知识点】

春兰秋菊,冬梅夏荷;白天常见到蝴蝶,夜晚又发现盘旋在灯光下的飞蛾。这些现象说明生物的生活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1. (考点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指影响生物生活的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有哪些?

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2.生物圈中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哪些?

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3.(考点2)在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实验中:

(1)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包括哪几步?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与交流六步。

(2)该实验中,应给黄粉幼虫提供哪两种环境?其他条件应如何设置?

提供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使实验的这两种环境中除光照以外,湿度、温度等其他条件都相同。也就是说,光照是这个实验中的变量。

(3)实验中,应将黄粉幼虫放置在哪个位置?

在两种实验环境中央分别放置10条大小和活动状态基本相同的黄粉虫幼虫。

4.什么是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5.(考点3)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哪些?

(1)同种生物之间主要有: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巩固提高】

1.(1)“南山”影响“豆”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空气、水分、土壤等。

(2)杂草和豆苗同为绿色植物,二者在空间、光、水分、空气、土壤养分等方面存在竞争关系。当杂草生长旺盛时,会严重影响豆苗的生长,导致其生长缓慢、植株矮小。

2.不利影响有温度低、光照时间短、光照强度弱、二氧化碳浓度低等。

采取的措施主要有:(1)针对温度低的情况,可多层覆盖,内套小拱棚或覆盖地膜,以减少热量的散失,晚上可以用草苫覆盖大棚,或用点火加温形式为大棚升温。(2)针对光照时间短、光照强度弱的情况,可选择透光效果好的塑料薄膜,也可利用灯光来延长光照时间。(3)针对二氧化碳浓度低的情况,可以给大棚通风,增施农家肥、二氧化碳气肥等。

3.(1)20℃时葡萄糖的合成量约为10毫克/时。葡萄糖在约30℃时合成量最高。(2)滨黎在0℃-3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作用逐渐增强;约30℃时,光合作用最强;然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作用逐渐减弱。

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知识点】

1.(考点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

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有的是形态结构上的适应,如生长在荒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散失的面积;有的是生理特征上的适应,如生活在缺水的沙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当体温达到46℃时才会出汗。有的是生活习性的适应,如昼伏夜出、洄游、迁徒等。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形形色色的、多种多样的,保护色、警戒色、拟态是生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逐渐形成选择逐渐形成的三种典型的适应现象。如:冬雪天雷鸟换上雪白的羽毛(保护色);黄蜂腹部黑黄相间的横纹(警戒色);蝴蝶翅上长有形状与颜色似猫头鹰眼睛的大斑点(拟态)。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相对性(而不是绝对适应)的。

总之,适应是生物适合环境条件而形成的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的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考点2)你能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吗?

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且能改变环如蚯蚓的疏松土壤、植物的地衣加速岩石的风化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候增加降雨量、人们的乱砍滥伐,过渡放牧的不良后果等。

3.蚯蚓对土壤的翻耕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分别是怎样的?

(1)实验目的:观察蚯蚓对环境的作用。

(2)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土壤分层现象不明显,且变得疏松(原因:蚯蚓在土壤中寻找潮湿的环境和食物,需要不断活动,遇到干燥的细沙后便会改变位置,这样在不断活动中改变了土壤与沙的分界层次)。(3)实验结论:蚯蚓能疏松并改良土壤。

【巩固提高】

1.体型大但外露器官小,体表面积相对较小,通过体表散失的热量较少,能确保体温的恒定,以适应北极严寒地区的生活环境。

2.略。

3.(1)说明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并受环境限制。

(2)说明生物的生命活动能改变环境的状况,影响环境的发展变化。

(3)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还能改变环境。因此,我们要珍爱生物,保护环境。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

【知识点】

1.(考点:1)什么叫做生态系统?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无机)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有大有小,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

是生物圈,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3.(考点: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怎样的?

(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2)生物成分分为: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

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

分解者(主要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3)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等。

4.什么是生产者?

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提供食物,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部分。

5.什么是消费者?

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消费者(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

6.什么是分解者?

分解者主要指纽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森林中的树桩、枯枝落叶是被大量的细菌和真菌分

解的。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简单的有机物(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促进了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7.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

【巩固提高】

1.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绿色植物是主要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二者是生态系统中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环境的不可缺少的成分。

2.(1)错误。因为一个池塘里所有的水草和鱼只是部分生产者和消费者,再加上分解者和水等非生物成分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2)对。(3)对。因为这个阴湿山洼中,既包括各种生物成分,又具备非生物成分,它们能够共同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即生态系统。

3. A—D4个生态瓶中小鱼的存活时间由长到短依次是C, B,A, D。A中没有水藻和河泥,小鱼仅依靠清水中的氧气存活,存活时间短。B中只有水藻没有河泥,缺少分解者,水藻能短期内为小鱼提供氧气,小鱼的存活时间较长。C中有水藻和河泥,水藻进行光合作用,河泥中有较多的分解者,构成的生态球比其他3个稳定,小鱼的存活时间最长。D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A中的短,原因是水藻在黑暗的环境中不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而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在此密闭的容器中,水藻和小鱼都消耗氧气,氧气耗尽得最早,所以小鱼的存活时间最短。

第二节食物链和食物网

【知识点】

1.什么是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主要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以及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草→蚱蜢→青蛙→蛇

2.(考点1)书写食物链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①通常所说的食物链是捕食链,捕食链中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生物成分。如:草→兔→狐,就是一个食物链,而“草→兔→狐→细菌”“阳光→草→兔→狐”就不是食物链。

②在一条食物链中,连接生物之间的箭头指向捕食者;如“草→兔→狐”是正确的写法,而“草←兔←狐”是错误的。

3.在一条食物链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类生物?

消费者的级别越高,此消费者的数量越少。一条食物链中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

4.(考点2)什么叫做生物富集现象?

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铅、汞、铜等重金属和某些杀虫剂,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做生物富集.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富集,消费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越高。

5.什么叫做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各种食物链彼此交织在一起,形成了食物网。

6.(考点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什么?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巩固提高】

1.(1)B→D→C→A和→C → A。(2)分解者。(3)小鱼。汞等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

2.(1)

(2)鹰在食物网中占有第三和第四营养级。(3)若食虫鸟灭绝,在短期内数量增加的生

物是昆虫,数量减少的生物是禾谷类和鹰,其他生物也会出现相应变化。

第三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知识点】

1. (考点1)什么叫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什么叫做营养级?

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叫做一个营养级。

3.(考点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源头是什么?能量是怎样沿着食物链输入、传递和散失的?

能量流动的源头是太阳能。生产者作为第一营养级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每一营养级的能量都有三方面的去向:①一部分被下一营养级获取,②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消耗,

③一部分在被分解者分解时消耗和散失。

4.(考点3)能量流动具有什么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考点4)为什么食物链中一般只有3-4个营养级?

通常在一个生态系统内,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只有一部分(10%-20%〕被下一营养级获取,因此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大多数的食物链只有3-4个营养级。

6.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是什么?

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例如人们对作物秸秆的利用,如果当燃料烧掉,则一方面会给环境造成污染,另一方面还会造成能量的浪费。如果用秸秆做饲料喂牲畜,让牲畜的粪便进入沼气池,再将发酵产生的沼气做燃料,沼气池中的沼渣做肥料,就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

7.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中,就完成了一个循环过程,我们称之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8.自然界中重要的物质循环主要有哪些?

有碳循环、氮循环、水循环等。

9.(考点5)碳循环过程是怎样的?

①过程: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植物体,其中的碳元素(以有机物形式存在)通过动物直接或间接的取食植物进入动物体内,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使一部分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

回空气,动植物的遗体或遗物中的碳元素通过分解者回归空气。

②示意图:

10. (考点6)物质循环具有什么特点?

与能量流动不同的是,物质循环是循环流动、周而复始、具有全球性。

【巩固提高】

1.(1)由下而上分别为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

(2)由下而上分别为生产者、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

(3)箭头代表各营养级之间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物质和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逐渐被消耗,方框的大小表示每个营养级所含的物质和能量是不同的。

2.(1)在这块草地上,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

(2)能量在传递过程中沿食物链各个环节逐级递减。

(3)不违背能量流动规律。因为树木数量虽少,但个体大,体内含有的能量多。

3. DDT已加人全球性的物质循环。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人生态系统后,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最终威胁人类自身。我们要有环保意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类型

【知识点】

1.自然生态系统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①森林生态系统:

特点: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最丰富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强,,不容易被破坏。

作用: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

②草原生态系统

特点:分布在较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动植物种类较森林生态系统少,缺乏高大植

物。

作用:草原能调节气候、防风固沙,还是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

③荒漠生态系统

特点:分布在干旱地区,荒漠中的许多动物有昼伏夜出的习性。

④海洋生态系统

特点: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数是微小浮游植物;动物种类很多,大都能在水中游动。

作用:海洋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和水循环等方面骑着重要作用。

⑤淡水生态系统

特点:由河流湖泊或池塘等淡水水域与淡水生物组成。

⑥湿地生态系统

特点: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

作用: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

2.人工生态系统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①农田生态系统:该系统的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突出,该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农作物,是人工的生态系统。其内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其结构简单,人的作用一旦消失,生态系统很快便会退化.

②城市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中人类起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是信.息的集散地.。

3.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

各个生态系统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表现在各个方面。从非生物因素来说,阳光、空气、水作用于所有的生态系统,地球上的生态系统都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从地域关系来说,各类生态系统也是相互关联的。黄河、长江为江河生态系统,源自西部源头的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沿途滋润着农田生态系统,还形成

湖泊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流入海洋生态系统。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来说,植物可传播种子,鱼类洄游、鸟类迁徒等。由此不难看出,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巩固提高】

1.(1)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2)该农业生态系统能够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通过物质的多次循环使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和能量的多级利用,达到了生产、生活相互促进的目的。同时,该生态系统还具有无污染、见效快、收益高的特点。

2.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保持原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改

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第五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知识点】

1.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是怎样的?

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是自我调节。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

2.(考点1)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的大小与生态系统的自身结构特点有什么关系?

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一般地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这样的生态系统就越不容易被破坏。反之,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这样的生态系统就越容易被破坏。例如,极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很小,.因为那里的生产者主要是地衣和苔鲜;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很大。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3.什么叫做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

4.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指自然界发生的异常变化,或者自然界本来就存在对人类和生物有害的因素,如火山爆发、山崩海啸、水旱灾害、地震、台风、流行病等自然灾害。

人为因素主要是指人类对自然的不合理利用、工农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等。例如,植被的破坏、食物链的破坏、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

5.人类在进行生产活动时应该怎样做?

人们的生产活动必须遵循生态平衡的原理,按照生态规律办事,否则就会破坏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某地区由于有人大肆捕捉青蛙,用来喂养肉鸡,使得该地区的青蛙几乎濒于绝灭、结果黏虫摆脱了青蛙的控制,就大量繁殖起来,造成农作物严重减产。

【巩固提高】

1、(1)

(2)过度捕捞、食物缺乏、环境恶化、天敌增加等。其中,主要是由于人们过度捕捞,金枪鱼数量减少。

(3)1990年以后金枪鱼数量上升,可能的原因是环境条件适宜,或者人们控制了捕捞量等。保护措施有控制捕捞量,确定休渔期和禁渔期,明确规定渔具网眼的大小等。

2.第二种方案合理。喷洒高效农药,在消灭棉铃虫的同时,也会杀死大量棉铃虫的天敌。棉铃虫失去了天敌的控制,就容易大量繁殖。在棉田中放养赤眼蜂,棉铃虫和赤眼蜂在数量上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能够将棉铃虫的数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从这个角度看,第二种方案更有利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从生物学角度看,这里有一条食物链庄稼→鼠→蛇,鼠的数量增加导致庄稼受到破坏而减产,蛇的引入,抑制了鼠害的发生,保护了庄稼,所以庄稼能够获得丰收。

第一节生物多样性

【知识点】

1.(考点1)什么是生物的多样性?其内涵是什么?

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生态系统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遗传的多样性(即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为什么说我国是生物种类丰富的国家之—?

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总和居世界第三位。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有“裸子植物之乡”的美誉。另外我国还有许多珍稀、孑遗(如银杏)、特有的生物种类。

3.为什么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所以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生物基因的多样性,即遗传的多样性。杂交大豆和杂交水稻都是利用基因的多样性进行遗传育种的典型实例。

4.生物多样性三个内涵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体现,是生物多样性概念的中心关键;遗传(基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它导致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实质,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拙。而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可以说每一个物种就是基因多样性的载体;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生物种类的减少或绝灭,必然会影响到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物种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的丧失。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最有效的形式就是

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5. (考点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1)直接使用价值:生物能直接为人类提供食物、纤维、药物、燃料、建材以及工业原料。及旅游观光、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仿生等均体现生物的直接使用价值。

(2)间接使用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它在自然界中维持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净化环境、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良土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潜在使用价值:许多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尚未被人们发现利用但潜在使用价值很大。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和美国的优质大豆新品种的培育等都是野生水稻和野生大豆潜在使用价值的体现。

【巩固提高】

1.(1)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决定了物种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性和生活环境的多样性就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 2 ) "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标志是由鱼、浪花、一棵树、一只鹤及一个大人牵着小孩而镂空出一个“2010" 的字样。结合自己的想象设计出与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关的图案即可。

2.许多野生生物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会将许多生物的潜在使用价值转化为直接或间接使用价值。我们应当珍惜和保护这些野生生物。

第二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知识点】

1.(考点1)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的原因有哪些?

(1)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或栖息地的丧失),这是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2)掠夺式开发和利用资源(3)环境污染(4)外来物种的入侵。

2. (考点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有哪些?

(1)就地保护:是指在野生动植物原来的栖息地对野生生物实施有效保护的策略。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就地保护的主要形式就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动植物及微生物种类的天然储存库;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的博物馆。自然保护区的类型有两种,一种自然保护区是为保护珍稀动植物而建立的珍稀动植物类型保护区,还有一种自然保护区是为保护特定区域的生态系统而建立的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

(2)迁地保护:就是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3)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我国相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保护生物多样的相关法律。

【巩固提高】

1.(1)中国犀牛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乱捕滥杀和犀牛栖息环境的破坏。

(2)一种生物的灭绝必然会影响其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会加速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丧失。

2.(1)外来物种入侵脱离了原有食物链中天敌的制约,会无限制地增长,形成单种优势,压制或排挤本地物种,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2第一,要谨慎引种;第二,要查清我国现有的外来有害物种的种类及危害状况;第三,要加强对已知的外来有害物种的防治及综合治理工作。

第一节发酵技术

【知识点】

I.什么是发酵技术?发酵的含义是什么?

指运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对食品原料进行加工并制作出新型食品的方法。发酵过程实际上是微生物代谢活动的过程。

含义:生物学上,人们习惯把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称为发酵。工业生产上,则笼统地把一切依靠微生物生命活动而实现的产品生产称为发酵。

2.(考点:1)什么叫乳酸发酵?

乳酸发酵是利用乳酸菌(一种细菌)对某些原料进行发酵制作食品的一种技术。

3.(考点:2)乳酸菌发酵的条件主要有哪两个?

乳酸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无氧的条件,在这样的条件下,乳酸菌能够利用葡萄糖生成乳酸,从而使牛奶呈现酸味。

4.乳酸菌具有哪些功能?

乳酸菌是世界公认的安全可直接食用的菌株,可以维持肠道菌群平衡,降低血脂和胆固醇,并能够赋予食品独特的风味和质地,延长食品的贮藏时间。

5.乳酸发酵技术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乳酸菌作为发酵剂被广泛应用于乳制品发酵、肉制品腌制及青贮饲料等方面。

乳酸菌可以应用于制作泡菜、酸黄瓜、奶酪等食品,酸奶也是利用乳酸发酵技术制作的。

6. (考点3)什么叫做酒精发酵?

酵母菌(一种单细胞真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无氧的条件下,能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同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释放少量能量,这个过程叫做酵母菌发酵,也叫酒精发酵。

7.在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时,酵母菌发酵过程有什么不同之处?

在有氧条件时,酵母菌可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在无氧条件时,酵母菌不能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这时产物为二氧化碳和酒精,同时释放少量能量。

如图所示:

8.(考点4)白酒的酿造过程主要包括哪四个阶段?什么是酒曲?

制曲、糖化、发酵、蒸馏四个阶段.

酒曲中生长有丰富的微生物,其中最主要的是霉菌,如曲霉菌、根霉菌、毛霉菌等。微生物分泌的酶可将谷物中的淀粉、蛋白质等转变成葡萄糖、氨基酸。同时酒曲本身含有淀粉、蛋白质等,也是酿酒的原料之一。

9.(考点5)白酒的酿造过程中需要几类微生物参与?其作用分别是怎样的?

利用酵母菌和霉菌两类微生物,其中酵母菌的作用是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霉菌的作用是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即糖化。

10.发酵技术的应用有哪些实例?

(1)细菌与食品制作:如利用乳酸菌制泡菜、酸奶和奶酪等,利用醋酸杆菌制醋。

(2)真菌与食品制作:如利用酵母菌蒸馒头,制面包。用霉菌、酵母菌等酿酒。(3)利用发酵技术生产抗生素(如青霉素的生产)、氨基酸等。

【巩固提高】

1.(1)在低温和高温下,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量都很少;在35℃左右,酵母菌产生二氧化碳的能力最强。

(2)酵母菌的最佳生长温度为30℃-45℃,利用温水和面,可以使酵母菌保持较强的活性,提高其产生二氧化碳的能力。

(3)在2℃-5℃的环境中,酵母菌也可以发酵,但速率很慢。低温下,酵母菌没有死亡,只是酶的活性较低,所以能进行缓慢的发酵。

2.由于国王下令杀死了所有的微生物,这个国家将会面临发酵食品、药物等严重缺乏的现象。因为微生物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有很多发酵食品(如酱油、酒、酸奶)、工业品(如皮革、纺织、石化)、药品(如抗生素、疫苗、维生素、生态农药)是依赖于微生物制造的;微生物在矿产探测与开采、废物处理(如水净化、沼气发酵)等各个领域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节食品保存

【知识点】

1.实验探究: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

实验中,甲乙丙三只三角烧瓶内的豆浆是否变质?你能分析其中的原因吗?

甲:豆浆更容易变质;因甲瓶中的豆装与空气中的微生物接触,瓶中微生物大量生长、繁殖,导致豆装腐败变质;

乙:不容易变质;因乙瓶中的豆浆加入了10%的苯甲酸钠溶液,抑制微生物繁殖;

丙:不容易变质;因丙瓶豆浆用脱脂棉塞紧瓶口煮沸后,没有与空气中的微生物接触。

2.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怎样防止食品腐败?

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食物的腐败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引起的,它们利用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大量繁殖,致使食品腐败。

为防止食品的腐败,必须尽可能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的繁殖;而控制环境温度,降低食品自身的含水量,都可以减缓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适当控制氧气的浓度可以降低果蔬的生命活动,达到延长贮藏时间的目的。

3.食品保存的原理是什么?

食品保存的原理是针对引起腐败变质的各种因素,采取相应的方法,防止微生物污染、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从而延长食品的保持期。

4.保存食品的方法有哪些?

( 1)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主要有:

干制、盐腌、糖渍、烟熏、酒泡等;

(2)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

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

5.食品保存的方法及其原理分别是什么?

(1)低温:绝大多数细菌和真菌生长繁殖最适宜的温度是20-40℃,在10℃以下,细菌和真菌繁殖速度大大减弱。一般在0-7℃为食品冷藏温度。

(2)高温灭菌:高温可以杀死细菌和真菌、破坏其中的酶,可较长时间保存食品。

(3)干燥保存:降低水分含量,抑制细菌繁殖。

(4)缺氧保存:抑制好氧细菌的呼吸。如真空包装。

(5)化学保存:防腐剂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6)食盐腌制:使细菌脱水而死。

(7)气调包装:将包装袋内和食n史的氧气置换掉,使微生物失去生存所需要的氧气。

(8)酶法:原理是利用酶的催化作用,防止或消除外界因素对食品的不良影响,从而保持食品原有的优良品性。例如将溶菌酶喷洒到水产品上进行保鲜。

【巩固提高】

1. (1)①盐渍法。主要是利用食盐脱去食品中的水分,形成高浓度环境,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②真空包装法。高温杀灭微生物,抽出空气后密封,防止外界微生物进入,同时缺少微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氧气。③加热处理法。加热灭菌并隔绝外界空气。④气调包装法。把包装袋内和食品中的氧气置换掉,使微生物失去生存所需要的氧气。⑤添加防腐剂。利用防腐剂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繁殖。

(2)保存不当的食品,可能会受到微生物的污染或本身产生毒索,食用后可能会引起中毒,影响身体健康。

2.(1)真空包装的食品的真空度不会很高,里面会残留一些氧气,这样就会有微生物存活,而且还会有好多厌氧菌,这两类微生物大量繁殖,造成食品变质,并产生硫化氢、二氧化碳之类的气体。

(2)将食品用保鲜膜密封包裹好,放在冰箱中冷藏,一是水分不会流失,保鲜时间长;二是相互之间不会串味;三是减少微生物的污染;四是冰箱的温度较低,既可以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又可以抑制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五是有些保鲜膜本身就有杀菌或抑菌作用。

(3)用凉水冲面条时,水中的微生物会留在过水面中,然后大量生长、繁殖,导致过水面腐败。

第一节基因工程

【知识点】

1.培育转基因生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培育转基因生物的理论基础是:基因蕴含的遗传信息(即遗传密码)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是可以通用的。

2.下图为利用“工程菌”生产生长激素的过程示意图,请你描述图中序号所表示的

过程分别是怎样的?

①表示切开大肠肝菌的环状DNA;

②表示将生长激素基因连接到大肠杆菌的环状DNA上;

③表示将新的环状DNA转入大肠杆菌体内;

④表示挑选出可以生产生长激素的大肠杆菌.

3.(考点1)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在细菌细胞内得到了成功表达,说明了哪些问题? 人和细菌的遗传密码是通用的;基因控制生物形状的表达。

4.利用“工程菌”生产人的生长激素的好处有哪些?

细菌繁殖快,可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生长激素,成本低,产量高。

5.什么叫做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将一种生物的基因分离出来,在体外巧妙的拼接组合,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体内,从而改造其某些遗传性状,最终获得我们所需要的新品种。

6.(考点2)什么叫转基因生物?

含有非自身基因(外源基因)的生物被称为转基因生物。

7.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医学和环保方面有哪些应用?

(1)定向改良作物和家畜品种,提高作物的杭病虫害的能力。例如,抗虫棉等;

(2)可以用于改变作物的营养成分,例如将豆科植物的蛋白质基因转移到马铃薯细胞中,培育出富含蛋白质的马铃薯等。

(3)可以生产某些药物。例如,将人干扰素基因整合到大肠杆菌的DNA中,成功地得到了能产生人干扰素的“工程菌”。

(4)基因工程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在环境监测和环境净化方面有重要作用,例如用DNA探针来检测饮水中病毒含量,然后用基因工程制造出能同时分解多种有机物的“超级细菌”。.

8.怎样看待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转基因生物可能存在目前未知的安全隐患,例如,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影响健康,基因重组可能产生灾难性新病毒,转基因生物进入环境可能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破坏生态平衡);鉴于以上原因,许多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控制基因工程可能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

(1)有人认为安全,因为:①转入的基因都是功能已知的基因;②转基因食品被食用多年,尚未发现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例.

(2)有人认为不安全,因为:①将不同生物之间的基因进行重组,会不会产生新的变异,导致人体患病?②现已发现某些转基因食品中的蛋白质能够使某些人产生过敏反应;③目前人们还没有发现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因为时间较短。

【巩固提高】

1.获取人凝血因子基因后,将人凝血因子基因连接到环状DNA分子上,然后运用适当的方法将新的环状DNA分子转人羊受精卵。待受精卵发育成早期胚胎后,植入代孕母羊的子宫内进行胚胎发育。最后,代孕母羊分娩产出转基因羊。从成年的转基因羊的乳汁中可以检测到人凝血因子,说明转基因羊培育成功。

2. (1)含有非自身基因的生物称为转基因生物。

(2)不同种类生物的DNA组成方式是相同的,并且基因所蕴含的遗传信息在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是相通的。

(3)符合相关标准、经过安全检测的转基因食品至今还未发现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但是,转基因食品也存在着某些不确定性、非预期效果和未知的长期效应。在销售转基因农产品或者由转基因作物作为原料制作的食品时,应该进行明确标识,以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第二节克隆技术

【知识点】

1.什么是克隆技术?

克隆是利用生物技术通过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后代的过程。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含义是体细胞的无性繁殖。

2. (考点1)克隆羊“多利”的诞生打破了高等动物无法进行无性繁殖这一传统观念。下图是克隆羊“多

利”的诞生过程,请回答以下问题:

(1)克隆羊多莉的诞生,与图中A, B, C三只羊都有关,请问A, B, C三只母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A羊提供了去核的卵细胞,B羊只提供细胞核,C羊是将融合细胞分裂形成的胚胎植入体内子宫的代孕母羊。

(2)多利长得像哪只母羊?为什么?

多利几乎跟提供细胞核的母羊B一模一样,这是因为它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母羊B的乳腺细胞的细胞核.

(3) A羊提供了去核的卵细胞,科学家利用卵细胞的目的是什么?

卵细胞大,便于操作;卵细胞内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利于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表达。

3.克隆技术的应用有哪些?

①利用克隆技术可以快速地培育具有优良品质的农作物和家畜品种。

②利用克隆技术可以将转基因动物大量繁殖,解决了转基因动物不能通过有性生殖将这种特性传给后代的问题。

③为拯救濒危动物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也许将来会出现许多克隆大熊猫、克隆金丝猴等走进濒危物种的大家庭.

④克隆人类胚胎可以为白血病患者提供造血干细胞,为器官移植病人提供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器官材料。

4.为什么很多国家反对克隆技术应用于人类?

克隆技术一旦应用于人类,必将带来利弊得失、传统观念、伦理道德等诸方面的审视和思考,许多国家已经明令禁止克隆人!

【巩固提高】

1.(1)试管婴儿属于有性生殖,“多莉”不属于有性生殖。

(2)会。克隆人面临的伦理问题包括:与亲友之间的角色认定问题,由于技术原因导致的生理缺陷问题,代孕母亲面临的伦理道德问题等。试管婴儿面临的伦理问题包括:选择胎儿性别,造成性别比例失调;供精(或供卵)者与婴儿的法律关系以及代孕者的道德问题等。

2.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6.3.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课后练习(包含答案解析)

第三章第二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课后练习 一、夯实基础: 1.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 A.遗传多样性的丧失 B.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 C.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丧失 D.人口的快速增长 2.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最突出表现是() A.“活化石”生物的死亡 B.生物繁殖速度下降 C.生物适应性普遍降低 D.全世界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 3.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叙述错误的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B.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是指保护基因库的多样性 C.动物园中培育大熊猫属于迁出原地保护 D.建立濒危动物的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下列措施中属于就地保护的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在动物园中保护野生动物 C.植树造林,增加植物资源 D.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 5.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叙述中,哪一项不正确?() A.毁林开垦,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等原因造成森林面积锐减 B.火山爆发、地震濒发、瘟疫流行等自然灾害是造成我国生物多样性锐减的重要原因 C.人类对动植物资源的滥捕、乱伐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大量物种濒临灭绝 D.人类活动缺乏环保意识,造成生物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造成的 6.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 C.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D.保护生物多样性意味着禁止开发利用生物资源 7.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不包括()

A.环境的破坏 B.人口的快速增长 C.环境的污染 D.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 8.造成当今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根本原因是() A.生物变异现象的存在 B.大多数植物生长缓慢 C.人类活动的日益增多 D.生物之间的生存斗争 9.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途径有() A.就地保护 B.迁地保护 C.加强教育与法制管理 D.以上三项都是 二、巩固提高: 10.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经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和基本内容.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濒危物种迁出原地保护 C.颁布相关法律法规 D.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11.目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已成为人类关注的热点之一.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A.滥砍乱伐 B.栖息地的丧失 C.滥捕乱杀 D.外来生物入侵 1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 ①保护生物的栖息地②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③保护濒危物种 ④保护家养动物、栽培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当前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有() ①外来物种的入侵②有计划地砍伐林中的部分毛竹③海域污染导致赤潮④退耕还林还草⑤乱捕滥杀⑥发展生态农业.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⑥ 14.在我们身边可能发现以下一些行为,你认为哪些行为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①食用野兔、野鸡等野味②在旅游风景区乱扔食物包装袋等垃圾③到云南边境偷猎④灭绝果子狸和钉螺⑤除鼠、蚊、蝇等⑥安放人工鸟巢或饲养台⑦以人类圈养的动植物为食⑧退耕还林,退田还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⑤⑥⑦⑧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附答案,适合学前预习、考试复习、检查背诵,最全、最细,可直接打印)

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考点汇总 1、原始大气成分:水蒸气、氢气、氨气、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没有。地球上原本没有生命,生命是由逐 渐演化而来。在中,演变为 (如氨基酸、核苷酸)。在中,物质演变为(如蛋白质、核酸)。在中,有机大分子外包形成,再不断完善形成原始生命。原始生命诞生于。 2、装置内循环流动的气体模拟了。火花放电模拟了。冷凝器可使反应后的气体与水蒸气冷凝成液体, 模拟了。米勒的实验结果支持了,即。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 原因:。 3、越是在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是在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 4、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蛋白质或核酸分子的相似性。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蛋白质或核酸分子的差别就。 现代的各种各样的生物是经过漫长的逐渐进化来的。 5、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没有。 6、自然选择学说:人物:。著作:《》。四个过程:(顺序不能变)。 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叫。人工选择的两种方式和。 7、自然选择四个过程中,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具有和。是生物进化的动力。现代生物进 化理论的核心是。 8、桦尺蛾、北极熊等许多动物具有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作用:。 9、:黑猩猩、、长臂猿、。人和类人猿都属于。人类和类人猿是由逐 步进化而来的。人类学家将作为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 10、古猿向人类方向进化由于。变化:、下肢骨增长、骨盆变短增宽、脊柱从。 11、火的使用:1、,2、。人类进化过程:(顺序不能变)。 12、南方古猿:是已发现原始人,最早进行的人类,不能制造工具,只能使用。例如:。 13、能人:脑容量 ,能人可以制造工具。制造的工具是一种的自然打制法。 14、直立人:脑容量 ,直立行走的姿态与现代人相同。并且具有。石器是一种的制作 法。学会了使用。是人类进化的一个阶段。例如:。 15、智人:脑容量 ,已学会使用。会制造石器和骨器,能用衣物。可用狩猎。 16、现代人类分为四个种族:。现代科技证实,不同种族拥有大致相同的基因, 其差别是极其微小的,因此他们属于同一个物种:。 17、生态系统:与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它包括了地球上的及。 18、生态系统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和(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19、生产者:。消费者:(植食性、肉食性、杂食性,蜣螂、蚯蚓和秃鹫虽然是动物,但属于)。分 解者:(除外)。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 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两种成分是。 20、食物链: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起点:。不属于食物链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 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现象叫做。有害物质在的消费者中含量最多。 21、能量流动的起点:。能量流动的特点:。能量流动效率:。能量流动的意 义:。能量的最终源头:。有机物的最终源头:。沼气池的意义:实现对能量的,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食物网:各种食物链彼此交织在一起。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沿着进行的。2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循环。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循环。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通过实现的。两者的关系:同时进行、密切相关、不可分割。 23、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原因:。 24、陆地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是。原因:。

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及巩固提高答案

第一节生命的起源 【知识点】 1.根据科学家推算,地球约在46亿年前形成,原始大气的组成是怎样的?与现在大气的主要不同是什么? 原始大气的成分包括水蒸气、氢气、甲烷、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但没有现在大气中的氧气。 2.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的核心是什么? 地球上原本没有生命,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变而来的。 3.(考点1)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包括哪四个阶段?第①阶段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1)无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独立的体系→原始生命 (2)第①阶段需要的条件是:高温、紫外线、闪电。 4.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最复杂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哪个阶段?该阶段的标志特征有哪些? 是第④阶段,即从独立的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其标志是实现了原始的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5.构建原始生命的原材料是什么?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在哪里? 原始大气是构建生命的原材料,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 6. (考点2)生命起源的实验探索:1953年,美国科学家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原始大气成分,在一个密闭装置(也称反应瓶)内,通入氢、氨、甲烷等气体,同时通过加热底部烧瓶内的水产生的水蒸气推动气体在装置中循环流动,在反应瓶中安装电极,通过火花放电合成了包括多种氨基酸在内的有机小分子物质。实验中密闭装置内循环流动的气体、火花放电、加热的烧瓶内的水以及冷凝过程分别模拟什么?烧瓶中被加热的水的作用是什么? (1)米勒实验中密闭装置内循环流动的气体模拟原始大气,火花放电模拟原始地球的闪电,加热的烧瓶内的水模拟原始海洋,冷凝过程模拟原始地球上的降雨。 (2)加热成的水蒸气推动气体在装置中循环流动。 7.(考点3)米勒的模拟实验结果支持了生命起源过程中的哪个阶段? 米勒的模拟实验结果支持生命起源的第一阶段,即从无机物(无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8. 1965年和1981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氨基酸等简单的有机物分别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和核酸,有利地支持了生命化学进化过程中的哪一个阶段? 支持第二阶段,即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的可能性。 9生命起源的宇宙发生说的核心是什么? 原始生命可能来自其他星球降落到地球表面的陨石中含有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氨基酸。 【巩固提高】 1、有道理。目前所知的能独立生活的生物中,细菌是最简单的。原始生命形成以后,形态结构不可能很复杂。所以说,原始的生命形式可能就像现在的细菌。 2、(1)都有冰和液态水,说明火星也可能存在原始生命。(2)略。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证据 【知识点】 1.生物进化的证据主要有哪些? 化石证据、解剖学证据、分子生物学证据. 2.什么是化石?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者生活遗迹。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的证据。 3.通过研究不同地层中的马化石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各个时期的马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环境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不同时期的马的形态结构都与它们当时所处的不同生活环境相适宜。 4.马的系列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现代马是由体形较小的始祖马经过及其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 5. (考点1)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律?为什么化石能证明生物是不断进化来的? (1)越古老的地层中发掘出的生物化石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越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 (2)化石能证明生物进化的原因就是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是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 6.什么叫做同源器官? (1)同源器官是指起源相同,结构和部位相似而形态和功能不同的器官。例如:鲸的鳍、鸟的翼、蝙蝠的翼手、狗的前肢、人的上肢在外形和功能上差异很大,但在解剖结构上具有相同性或相似性,并且从这些器官的结构和发育上可以发现它们的来源相同,这样的器官就是同源器官,同源器官属于解剖学方面的证据。 (2)同源器官反映出生物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说明凡是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 7.什么是分子生物学证据? (1)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比较不同生物同一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判断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生物进化的顺序。据研究: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蛋白质或核酸分子的相似性越多;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蛋白质或核酸分子的差别就越大。 (2)细胞色素C是生物细胞中一种与呼吸作用有关的蛋白质,进化速度比较缓慢。氨基酸顺序稳定,通过比较组成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的差异,可以判断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远近,组成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的差异越小的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反之越远。据测定,人和黑猩猩的细胞色素C的差异最小,由此说明人和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 【巩固提高】 1这些化石按地质年代由远及近的顺序排列是C、A、B。因为在越古老的地层中,发掘出的生物化石

济南版八年级下食物链和食物网专项练习及答案

济南版八年级下 食物链和食物网专项练习及答案 1.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A. 青蛙→螟虫→水稻 B. 水稻→螟虫→青蛙 C. 大鱼→小鱼→虾米 D. 虾米→小鱼→大鱼 2.下列那一项描述是一个完整的食物链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 C.兔子吃草,人吃兔子 D.猫头鹰吃老鼠和小鸟 3.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A.鹰→蛇→蛙→昆虫→草 B.草→昆虫→青蛙→蛇→鹰 C.狐狸→狼→兔→→草 D..阳光→草→兔→狼 4.腐败细菌属于 A.生产者 B.初级消费者 C.三级消费者 D.分解者 5.在含DDT的水体中,关于食物链“藻类→鱼→鸟”中的生物体内 所含有DDT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鸟>鱼>藻类 B.藻类>鸟>鱼 C.鱼>藻类>鸟 D.鱼>鸟>藻类 6. 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A.草→鼠→蛇→鹰 B鼠→草→蛇→鹰→细菌 C.阳光→草→鼠→蛇→鹰 D草←鼠←鹰← 7.水俣病是由于汞中毒引起的,在“水草→虾→鱼→鱼鹰”食物链中,体内汞含量最高的是 A.水草 B.虾 C.鱼 D.鱼鹰 8. (山东大纲卷)四位同学针对食物链“绿色植物→食草昆虫→食 虫鸟”发表了他们的见解,你认为不正确 ...的是 D A.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 B.食草昆虫和食虫鸟都是消费者C.保护鸟类对人类有利 D.食物链本身就是生态系统

9. (济南)2.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 假设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则可能引起 A.乙和丙数量增加 B.丙和丁数量减少 C.乙、丙和丁数量减少 D.乙和丁数量增加 10. (2005 山东 大纲卷)有甲、乙、丙三种动物,甲和乙均以丙为食,甲又以乙为食,那么甲和乙的关系可能是 D A.竞争 B.捕食 C.互助 D.捕食和竞争 11. 17.(2011·菏泽学业-16)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铅、汞等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下列各项中能够表示某食物链中生物体内有害物质数量关系的图示是( ) 12.(2011聊城-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食物链可以准确的表述为( ) A.蝉→螳螂→黄雀 B.黄雀→螳螂→蝉 C.植物→蝉→螳螂→黄雀 D.黄雀→螳螂→蝉→植物 13.(2011福建泰宁-5)在下列食物链中,表示正确的是( ) A .猫头鹰→田鼠→水稻(种子) B .猫头鹰→田鼠→水稻(种子) →蘑菇 C .草→田鼠→狐 D .阳光→植物→蘑菇→蚂蚁 14. (2011安徽巢湖-20)在一个由水稻、蝗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青蛙杀光,蝗虫的数量变化可以用下列曲线图来表示的是( )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进化的原因》知识点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进化的原因》 知识点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进化的原因》知识点知识点 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直接的、比较 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 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 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并不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 痕迹就叫化石。 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 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 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 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这说明生物进化 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 生.因此生物进化的证据是生物化石. 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 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 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 进行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争.自然选择使不断变 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因此遗传变异为生物进

化提供原始的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然后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动力,以生存斗争为手段,达到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的结果.因此生物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后练习同种生物从古代到现代的进化,最有力的证据是()。 A.马化石研究的成果 B.始祖鸟化石的发现种子蕨化石的发现D.同源器官的存在 2.下列为生物进化提供有力证据的中间过渡类型生物化石是()。 A.鳄鱼化石 B.藻类化石 C.昆虫化石 D.种子蕨化石古生物学上关于各个地质年代马的化石的研究证实()。 A.始祖马是一种中间过渡类型的动物化石 B.生物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哺乳类由鸟类进化而来 D.物种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在没有被破坏的地层中有关化石分布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古老地层中的生物化石简单、低等 B.在极古老的地层中也可找到高等生物化石新近地层中的生物化石复杂、高等D.新近的地层中也可找到低等生物化石我国发掘的大量的恐龙蛋化石是()。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5.1.4《生物进化的原因》课后练习(含答案)

第一章第四节生物进化的原因 课后练习 一、夯实基础: 1.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核心内容是() A.生存竞争 B.人工选择 C.自然选择 D.遗传变异 2.长颈鹿脖子很长,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经常吃高处的树叶 B.生物的变异一般是有利生存的 C.为了吃高处的树叶 D.环境对不同个体具有选择作用 3.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生活痕迹 B.地壳岩石形成有一定的顺序 C.化石是生物的祖先 D.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顺序 4.生物生存必然要有竞争,其原因是() A.竞争好斗是生物的习性 B.竞争可使后代更强壮 C.生存所需要的空间和食物等资源是有限的 D.竞争是自然规律 5.下面是某同学对达尔文进化的解释,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进化的方向也是不定向的 B.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只有发生有利变异的个体才能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 D.变异的存在为自然选择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6.决定生物进化的内、外在因素是() A.环境因素遗传和变异 B.适者生存遗传和变异 C.遗传和变异环境因素 D.生存斗争环境因素 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是() A.自然选择学说 B.中性学说 C.自然发生说 D.用进废退学说 8.鸟的种类多种多样,家鸡有蛋鸡、肉鸡、观赏鸡等,这些现象是() A.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 C.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结果 D.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

二、巩固提高: 9.填表比较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区别: 10.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进化学说分析解释狼的进化过程: (1)狼群中存在不同种类的个体,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这说明生物具有 特征,而这种特征一般是,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 (2)随着环境的改变,鹿的减少,跑得快而凶猛的狼才能获得食物生存下去,这是。食物.环境对狼起了选择作用,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 (3)狼和鹿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着() A.能量交流 B.相互竞争 C.共同进化 D.相互选择 (4)狼的进化过程是通过实现的. 11.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工业污染区和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下表: 地区浅色桦尺蛾浅色桦尺蛾深色桦尺蛾深色桦尺蛾 释放数回收数释放数回收数 工业污染区64 16 154 82 非工业区393 154 406 19 (1)桦尺蛾的体色在遗传学上叫做______. (2)工业污染之后,桦尺蛾较深的体色对其本身来说是一种______色;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的回收率比较高,这说明生物对环境具有______. (3)根据达尔文的观点,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数量的变化是______的结果. (4)如果严格禁止污染物排放,工厂的排烟量大大减少.浅色桦尺蛾的数量将会______.(5)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______,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八年级生物下册 知识点 济南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济南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济南版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1、生物的生殖(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包括种子繁殖和无性生殖。(2)无性生殖: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分裂生殖(变形虫、酵母菌)、出芽生殖(水螅、酵母菌)、孢子生殖(青霉、曲霉)、营养生殖(草莓、土豆)。 2、花的结构与果实的形成(1)桃花的结构:桃花是桃树的花,花托在上,花瓣、花萼在下,花蕊在中间。(2)果实的形成:受精卵发育成胚,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 3、胚胎的发育(1)发育过程:受精卵→细胞分裂→羊膜发育→胚胎发育→胎儿发育。(2)试管婴儿:用人工方法使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受精,进行培养,模拟自然受精过程。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动物的运动(1)动物运动的意义:有利于寻找食物、逃避敌害、栖息场所和繁殖。(2)骨骼肌收缩和舒张:运动的动力来自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3)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运动时,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收缩起动力作用。

2、动物的行为(1)先天性行为: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如:蜜蜂采蜜、鸟类迁徙等。(2)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如:大山雀偷饮牛奶等。 第三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绿色植物的种类和形态结构(1)绿色植物的种类: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藻类植物主要分布在浅海区,大型藻类有海带、紫菜、裙带菜等。淡水生态系统中的藻类植物主要分布在浅水区,大型藻类有螺旋藻、水绵等。(2)绿色植物的形态结构:植物的根系扎进土壤中,植物的茎起着支持植物体和输送养料的作用,其中导管负责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负责运输有机物。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2)呼吸作用: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3、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1)概念:水从植物地上部分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2)意义: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失水,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不断补充给叶。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和散发都是借助于蒸腾作用实现的。 第四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5.1.3《生物进化的历程》课后练习(包含答案解析)

第一章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课后练习 一、夯实基础: 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总趋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活环境由水生到陆生 B.功能由低等到高等 C.形态由小型到大型 D.结构由简单到复杂 2.下列哪种植物最简单最低等() A.苔藓植物 B.裸子植物 C.被子植物 D.藻类植物 3.在动物的进化历程中,最早成为真正陆生脊椎动物的是( ) A.鱼类 B.爬行类 C.两栖类 D.哺乳类 4.下列各类植物的生殖脱离了水的限制的是() A.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B.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C.苔藓植物、被子植物 D.裸子植物、蕨类植物 5.地球上最先从水中登陆的动物类群是( ) A.节肢动物 B.爬行类 C.两栖类 D.鸟类 6.下列对生物进化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现有的生物比远古的生物在形态结构上复杂②从水生到陆生是生物进化趋势③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形态结构④陆生生物比水生生物高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②③④ 7.下列动物在地球上出现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鱼类②爬行类③两栖类④鸟类⑤无脊椎动物⑥哺乳动物 A.⑤③①②④⑥ B.①③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⑤①③②④⑥ 8.有的科学家根据一些证据,提出恐龙是逐渐消亡的,绝灭的原因是不能适应当时的环境变化.以下哪项不是支持该学说的证据?() A.恐龙的化石常常是集中出现的,这表明它们可能是同时大批死亡的 B.在造成墨西哥的大坑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后,恐龙还生存了几十万年 C.有人发现,在某一批70个恐龙蛋的化石中,只有1个有胚胎,这表明恐龙蛋的受精率低 D.恐龙数量减少的同一时期,气候变得干燥而寒冷,植物种类和数量减少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6.2.2《食物链和食物网》习题(包含答案)

6.2.2《食物链和食物网》习题一、基础过关.自主预习1 :成特点(1)食物链的构始,是生态系统中,第种二环节通开食①物链由一常是,其它环节一般是。 ②食物链一般包括个环节,食物链环节越少,就越简单,反之,食物链就复杂。 ③食物链由前到后,生物数量越来越少。 (2)根据辛弃疾词:“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写出其中包含的食物 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其中也包含了一条食物链,请写 出:。 2.典型例题 (1)请指出下列四条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A.阳光→草→兔→狼 B.草→昆虫→青蛙→蛇→鹰 C.鹰→蛇→青蛙→昆虫→草 D.草→蝗虫→细菌和真菌 (2)在一个食物链中,数量最多的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不能确定 二、综合训练 1.思维拓展 (1)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上的生物数量是固定不变的。() (2)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2.识图活动 (1)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请依图回答下列问题: 条食物链。______①此食物网中有. 。②此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数量最少的生物是______)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2 写出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在此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①体内的浓度最高。。如果在这个食物网中施用DDT,则DDT在表示为:。②

若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是和三、拓展应用.学以致用1 )下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回答:(1 。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①图中有______ 。②图中的各种动物可统称为:______ 。③写出有兔的食物链:______、______ 在生物体内不断)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汞等重金属可以通过 2(的升高而级费着度使累地积,其浓随消者别,这种现象叫做。通过这种作用,环境中低浓度的有害物质在食物链的消费者体内的积累量能够增加几十倍甚至成千上万倍,会对生物体造成严重危害。 2.分析提高 )请看下面这些生物:草、蛇、蘑菇、兔、猫头鹰、蜘蛛、食草昆虫、青蛙、蚯蚓、1(.树、狐、鸟利用这些生物,;①写出两三条食物链:;; ②食物链中,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③这些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 ,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______④生态系统中的(2)一个学习小组同学们对当地某一农田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水稻田中有稗草等杂草和蝗虫、青蛙、田鼠、蛇等动物。蝗虫、田鼠以水稻为食,青蛙以蝗虫为食,蛇既吃田鼠也吃蛙。请分析回答: ①请用箭头按照捕食关系,完成该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网)。 ②蛇在此生态系统中所处的营养级是。 ③农民在生产上常采用喷洒农药治虫,来提高水稻产量,这是因为减少了水稻的_______ 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④水稻、稗草等杂草通过______,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基本知识点

第六单元 七、一、 1、叫做生态系统。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它包括地球上 的及。 3、生态系统有和两部分组成。 4、生态系统中,非生物成分包括等,它们为生物提供、和。 5、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 分又可以分为划分为、、。 6、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 7、根据动物食性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 8、分解者主要是指、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中含有 的分解成简单的,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八、 1、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动植物之间就是借助相互联系起来的。 2、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可以通过的作用,在生物体内不断的积累,其 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这种现象叫做。通过这种作用,环境中低浓度的有害物质在食物链的消费者体内的积累量能够增加几倍甚至成千上 万倍,会对生物体造成严重危害。 3、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彼此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复杂的。 4、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个体数量越,食物网越。不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只要某一物种 的突然发生改变,就会牵动整个,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 5.和是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 的和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九、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通过依次传递的,其上的每一个环节叫做一个。 2、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 3、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和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和。一般地说,在输入到一个营养级 的能量中,只有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 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所以大多数的食物链只 有个营养级。 4、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和又回到无机环境中,就完成了一个循环,我们称之为生态系统的。 5、、、等都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不同的是,物质循环是 的。 6、和是生态系统的两个基本过程,它们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联系 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十、 1、根据生态系统所受人为影响或干预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和。根据地理因素,自然生态系统可以分为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两大类。前者包括、、等多种类型后者包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期末总复习及答案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期末总复习及答案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动物能利用动作、声音和气味传递信息,以下不属于动物个体间信息交流的是() A.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B.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出墨汁 C.蜜蜂发现蜜源后的各种舞蹈D.老母鸡“咯咯”地召唤小鸡 2、我国的金鱼品种是世界上最多的,形成这么多金鱼品种的原因是( ) A.金鱼适应不同的环境B.我国水域辽阔 C.自然选择的结果D.人工选择的结果 3、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4、下列有关人体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纤维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小脑具有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功能 C.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D.脊髓既具有反射功能,又具有传导功能 5、下列有关生命演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始生命是地球上生物的共同祖先 B.人类起源于古猿最直接的证据是化石 C.人类进化的过程为: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 D.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6、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时,不应选择的动物是() A.成年狗B.小鸡C.小鸭D.小鹅 7、下列行为不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动物表演B.鹦鹉学舌 C.鸡群到指定的地方觅食D.亲鸟育雏 8、下列属于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的是()

A.青蛙捕食蝗虫B.兔子啃吃松蘑 C.山羊吃树叶D.人类吃黑木耳 9、下面是从受精到婴儿的发育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表示受精过程,是在卵巢内进行的 B.②~③表示细胞分裂过程,是在子宫内完成的 C.胎儿的性别,决定于怀孕的那一刻,与精子中的性染色体种类有关 D.胎儿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胎盘进入母体血液,由母体排出体外10、下列关于花和果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人工辅助授粉,可以解决玉米缺粒现象 B.将未成熟的花套袋处理,能结出果实的花是雌花 C.一个西瓜含有多粒种子,说明一个子房中有多个胚珠 D.玉米的种皮和果皮紧密结合在一起,一粒玉米就是一个果实 11、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醉酒后走路晃,站立不稳,说明酒精已经麻醉了脑干 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C.侏儒症是由于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造成的 D.激素通过导管进入循环系统,参加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 12、我们美丽的校园是一个生态系统,构成这个生态系统的是() A.校园里所有的老师和同学 B.校园里所有的花、草、树木和动物 C.校园里宽阔的运动场 D.校园里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13、将手握成拳,你可以在手背上找到俗称“青筋”的血管。这些血管不具备的特点是() A.管壁的内面有瓣膜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济南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2、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1)植物进化的历程 3、化学进化解读 (1)、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2)、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 (3)、有机大分子物质构成相对独立的体系 (4)、独立体系形成原始生命 二、生物进化的证据 1、化石证据 (1)概念: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 (2)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越是古老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越是晚期地层中发掘的 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 2、解剖学证据 (1)、同源器官:外形和功能上很不相同,但在解剖结构上具有相同性或相似性,来源相同。例如:鲸 的鳍、鸟的 翼、蝙蝠的翼手、狗的前肢等。 (2)、同源器官反映:生物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 说明分时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原始 祖先进化而来的。 3、分子生物学证据 (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者,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2)氨基酸组成与生物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蛋白质分子的相似性越多:亲缘关系越远 的生物,其蛋白石分子的差异越大。比较不同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生物进化的顺序。 三、生物进化的历程 1、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 第五单元生命的演化 一、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 1、化学进化观点 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变而来的? 2、要点图示 (2)动物进化的历程 四、生物的进化原因 1、自然选择学说 (1)概念: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2)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人工选择 (1)概念: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不断选择和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 (2)举例:我国的花卉、加餐、金鱼等品种很多 五、人类的起源 1、人类起源于古猿 (1)、类人猿:黑猩猩、大猩猩、猩猩和长臂猿都与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统称类人猿。 (2)、灵长类:人和类人猿都属于灵长类动物 (3)、证据: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化石 2、古猿到人的演化 (1)、过程示意图: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期末考点题及答案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期末考点题及答案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在贫瘠的土地上,小麦生长不好而大豆却生长较好,这是由于()A.大豆能进行光合作用B.大豆的细胞核里有DNA C.大豆根部共生有根瘤菌D.大豆的呼吸不消耗有机物 2、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更具有生存优势的原因是() A.恒温动物耗氧少B.恒温动物需要的食物少 C.恒温动物更适应环境的变化D.恒温动物所需的能量少 3、我国的金鱼品种是世界上最多的,形成这么多金鱼品种的原因是( ) A.金鱼适应不同的环境B.我国水域辽阔 C.自然选择的结果D.人工选择的结果 4、下列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生物的遗传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而变异现象则不是普遍存在的 B.生物的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而遗传现象则不是普遍存在的 C.“龙生龙,凤生凤”是对遗传现象的生动描述 D.长期进行户外劳动的人,其子女的皮肤一定黑 5、下列变异中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A.营养条件不同引起的变异B.地理条件不同引起的变异 C.健康状况不同引起的变异D.基因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 6、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是() ①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 ②用肺呼吸 ③生殖和发育离开了水 ④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⑤皮肤裸露 A.①②B.①②③C.④⑤D.①②③④7、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中,应用了光合作用原理的是()

A.移栽树苗时,根部带有一小块土坨 B.播种玉米时,应做到合理密植 C.早春播种后,使用塑料薄膜覆盖地表 D.移栽树苗时,剪去树苗的部分树叶 8、流出肾脏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 A.氧含量增加,尿素含量减少 B.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尿素含量增加 C.氧含量减少,尿素含量增加 D.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尿素含量减少 9、人的上臂以肩关节为枢纽,可做旋转、环转等各种动作。关节在运动中起着() A.动力作用B.杠杆作用C.支点作用D.调节作用 10、昆虫的两种变态发育方式的全过程可以分别用如图的部分内容表示,已知D为卵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蜻蜓的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可以表示为A→B→C B.若用此图表示蜜蜂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则B为蛹期,C为幼虫期 C.若用此图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则C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D.若用此图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为了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C时期11、下列预防措施中,不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A.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B.合理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 C.经常打开窗户,使空气流通 D.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 12、下列关于微生物的用途,错误的是() A.利用霉菌制作泡菜B.利用醋酸菌酿醋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7.2.1《基因工程》习题 (包含答案)

7.2.1《生物多样性》习题 一、基础过关 1.自主预习 (1)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在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把一种生物的 分离出来,在体外巧妙地进行,然后转入的体内,从而改造其某 些,最终获得我们所需要的。 (2)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国际经济与合作组织在1992年签署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和,专门提到了生物技术安全问题;我国也在2001年颁布了。 2.典型例题 (1)抗虫烟草是用下列哪项生物技术培育出来的() A.发酵技术 B.克隆技术 C.转基因技术 D.嫁接技术 (2)利用生物作为“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称为“生物反应器”。其中“乳房生物反应器”是指() A.直接利用某种动物,使这些动物的乳房可以产生和分泌人所需要的物质 B.改造某种动物,使这些动物的乳房可以产生和分泌人所需要的物质 C.不需要改造动物,也可以从动物的乳房上获得人所需要的某种物质 D.只要能够改造某种动物,就可获得人们所需要的物质 二、综合训练 1.思维判断 (1)转基因技术属于基因工程中的一种。 (2)转基因生物有益无害。 2.精心选择 (1)下列现代生物科技所依据的原理不正确的是() A.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细胞全能性 B.基因工程技术——基因重组 C.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细胞核移植 D.生态工程——物质循环再生 (2)科学家依据基因工程的原理最新研制的某种疫苗是用病原微生物中编码抗原的基因制成的,这个基因编码的产物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该疫苗()

A.引起人体特异性免疫的原因是DNA分子上具有抗原 B.引起免疫反应后相应淋巴细胞增多,细胞周期将变长 C.能与浆细胞产生的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D.包括抗原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三、拓展应用 1.学以致用 (1)1982年,英国的《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有两个美国实验小组共同研制出转基因超级鼠,也就是把小鼠变成大鼠。转基因鼠比与它同胎所生的小鼠生长速度快2~3倍,体积大一倍。下图就是实验的过程图。 显微注射获得遗传基因超级鼠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 ①在这项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 ②在将受精卵注入输卵管的过程中,每次注射的受精卵既有注射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又有未注射的受精卵,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③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性状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是。 ④由此推论,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 (2)1978年,美国科学家吉尔伯特等人把鼠的胰岛素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细胞中,并使大肠杆菌制造出了鼠胰岛素,请据此回答: ①该资料中作为生物反应器的生物是,选择它作为生物反应器的好处是。 ②该科学实验中产生出来的人类所需要的物质是。 2.分析提高 (1)依据基因工程技术和细胞工程有关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㈠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是: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期中复习知识点总结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期中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第一节生命的起源 一、生命起源的学说 1、宇生论:陨石中含有构成生命的基本元素 2、神创论 3、自然发生说:淤泥生鼠、腐草化蝇 ▲4 逐渐演变而来的。 (1)原始大气层包含的气体:水蒸气、氢气、氨、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与现在大气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氧气。 (2)化学进化过程 ①:原始大气 环境条件:原始海洋 因此现在的地球上不能诞生原始生命 ③ 原始生命诞生了。 ④原始生命的营养方式:异养厌氧型 (4)他得出的结论是 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小分子可以生出有机小分子(验证了生命起源的第一个阶段:无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补充:19651981年,我国合成核酸。(验证了化学进化学说的第二个阶段)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证据 一、化石证据 (1)概念: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 (2)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古老地层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越低等;晚期地层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越高等。现代的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来的。 (3)马的进化历程: 2、解剖学证据 (1 )同源器官:外形和功能上很不相同,解剖结构相同相似,来源相同。例如:鲸的鳍、鸟的翼、蝙蝠的翼手、狗的前肢、人的上肢等。 (2)同源器官反映:生物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说明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 (3)形成原因:同源器官外形的差异是由于进化过程中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行使不同的功能而逐渐形成的。 3、分子生物学证据:细胞色素C 为生物进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者,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2)氨基酸组成与生物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蛋白质分子的相似性越多: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蛋白石分子的差异越大。比较不同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生物进化的顺序。 三、生物进化的历程 1、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 从简单到复杂(结构方面) 从水生到陆生(生活环境方面) 从低等到高等(进化水平方面) 2、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1)植物进化 生物进化树缺少微生物 3、 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没有输导组织,大都生活在水中;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没有真正的根,没有输导组织,生活在阴湿的地方。

知识点总结-2023-2024学年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八下第五单元生命的演化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第二章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生命的诞生 1.(1)原始地球上,释放出大量气体,如:等,形成 ,随 ,汇集成。 (2)在中,无机物在等作用下,形成了一些 ,如等,随降雨汇入原始海洋。 (3)在中,有机小分子物质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 ,如原始的等。 (4) 逐渐在外表形成了,构成 ,一旦实现原始的和 ,便意味着原始生命诞生了。 (5)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是: (6)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是:和 (7)化学进化学说认为: (8)化学进化学说是的提出的 (9)原始生命诞生的物质条件(或原料)是 (10)环境条件(或场所)是 (11)能量条件是 2.(1)科学家利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一种 )证明了:能合成 (2)原始地球上无 ( 呼吸→作用一呼吸) (3)现在地球能不能形成原始生命? 3.(1)右图是美国科学家设计的(2)A 处模拟 (3)B处气体模拟的是 ,该混合气体 绝不含 (4)B处产生,模拟的是,为实验 提供 (5)C处发现有生成(6)D处模拟原始地 球条件下的 (6)米勒实验结果支持生命起源过程中的哪个阶段? 在条件下,的过程。 生物进化的证据 1(1)化石是古代生物的或 ,所以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 的证据) (2)化石在地层中按照一定出现,能证明生物的 (3)越古老的地层,化石结构。越晚期的地层,化石结构越 (4)最古老地层有无生物化石?因为 (5)古老地层化石都。晚期地层的化石、都有 5.(1)生物进化的证据:①证据(最直接)②证据(同源器官,比较法)③证据 (细胞色素C,比较法)④胚胎学证据(比较法)

7.(1)同源器官反映:①生物之间存在着关系②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有共同的 (2)同源器官的差异是过程中,适应不同的 ,执行不同的逐渐形成的 8.分子生物学证据:细胞色素c是一种 ,由104个组成,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存在着,能反应生物之间的和 生物进化历程 1.(1)植物进化总体趋势:、、、 (2)最早出现的植物类群是: (3)最早真正的陆生植物类群是: 因为生殖、发育脱离了水) (4)最早使地球披上绿装的是:和 (5)最早出现的动物类群是: (6)最早登陆的动物类群是: (8)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 (7)最早陆生的脊椎动物类群是: (9)动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2.(1)你认为生物进化树还需要完善吗?少了和 (2)进化树上的生物起源于 (3)根据的不同,生物分为: (5)植物有叶绿体,所以营养方式是,而动物是 自然选择学说 1.(1)长颈鹿有高有矮存在着 ,因祖先产生了变异是的。(2)变异发生在环境改变 (3) 或起到了选择的作用 (4)颈长的长颈鹿吃到高处的树叶,生存下来,属于变异, (5)颈短的长颈鹿吃不到高处的树叶,饿死,属于变异。 (6)后代先有个体存在变了,有了选择的 ,通过遗传积累其特性 (7)狼的进化是通过实现的 (8)自然选择是通过实现的 2.(1)自然选择:①结果是:②手段或动力: ③前提:④基础:。(2)的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3)生物进化的外因是:内因是: (4)生物通过激烈的, ,这就是自然选择 3.(1)在和中,人类根据自己的和 ,不断选择和培育生物的过程叫人工选择(2)饲养动物、栽培植物都是对野生动物长期的过程, (3)利用生物的 ,不断培育所需要的个体,淘汰不需要的个体,以改良生物的,培育优良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1.(1)黑猩猩、大猩猩、猩猩、长臂猿都与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统称为 ,其中和人亲缘关系最近(2)人、类人猿 都属于动物(3)人与黑猩猩特征的比较(属于 证据) (4) 证据:①人和类人猿血型②很相似 ③类人猿与人得的疾病。 说明了:a b.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