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加强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

加强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

加强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
加强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

加强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

促进企业与员工和谐发展

于驰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快速推进和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人才问题日益凸现为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然而,身在突飞猛进的改革创新时代,广大企业员工在变革、创新、成长,家庭、社会以及个人情感等诸多压力下变得不知所措。一系列问题困扰着他们,使他们无法从纷繁莫测的形势困境中解脱,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负担。有的人把活着当成他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以而采取极端方式自我了结;有的不能正确对待改革发展中产生的矛盾,导演游行、上访、自残等极端事件,造成较为恶劣的影响,导致一系列令人震惊的社会问题。此外,据相关报道称,社会上约80%以上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种亚健康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处理不好也会酿成事故。

这些现象无疑给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两个命题:

他们怎么了?

我们怎么办?

事实上,党的十七大报告早就将“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因此,营造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成为解决上述命题的首要任务。分析企业发展特点,解读员工心理特性,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环境,有效开展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变得非常必要和迫切。这对深化企业改革、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缔造和谐企业具有深远意义。

第1章开展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背景和意义

1.1 从几个案例看当代员工心理嬗变

——2006年5月28日晚,深圳某公司员工胡某因病毒性脑炎死亡。之前胡某经常在公司加班加点,打地铺过夜。之后的2007年、2008年,该公司相继有4名员工自缢或坠楼身亡,他们生前均透露工作压力过大。在万人艳羡的世界最大电信供应商企业,究竟有人承受不住如此的生命之重。

——2010年以来,深圳某公司相继发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先后10余名年轻员工选择跳楼方式终结生命,上演了震惊中外的“十三跳”。事后,该公司采取一些积极方式为员工加薪,但不知生者何感,而死者已经不再。

——2007年,地处贵州的某三线企业员工因集体团购住房6年未收到住房而围堵自家厂大门,形成群体事件,惊动中央高层领导使住房基本得到解决。

——某基地政策破产对职工安置不妥,造成职工长期围堵政府办公场所进行上访、封堵公路等群体事件。

……

上述几个案例凸现一个问题,就是作为弱势群体的职工在面

对工作或自身利益时,采用了极端的手段来达到极端的解决目的。深圳公司的鲜血是让人痛心疾首;三线企业员工的极端行为虽然维护了自身权利,但却消耗了自身内部元气;三线研究所为何留不住人才,除了地域的影响,与自身的人文环境不无关系。设想如果以上几家单位具有良好的人文关怀环境,及时发现员工存在的异常行为或身体反应,肯定不会出现那么多年轻生命的早逝。如果某基地的政策性破产多为员工的利益着想,或者与员工进行充分必要的沟通,也必不会出现长久上访的不安因素;这些均体现出弱势群体的无法、无助和无奈,他们的处境需要关怀和支持!

上述几个案例可以透视出一些现代企业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工作环境和压力正使员工的心理变得极度脆弱;

——改革和发展导致企业与外部利益发生局部冲突,进而演变成为企业与职工、职工与企业的不和谐;

——职工与企业不和谐制约企业发展。

“物不平则鸣,人不平则怨”。以上种种现象和问题的存在,使员工的精神压力也随之加大,压力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和释放,会使人产生剥夺感、焦虑感、挫败感、不公正感等负面情绪。特别是当事情不遂人愿时,更容易产生焦躁、郁闷、激愤甚至仇恨等情绪。这些对员工的身心健康、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和谐安定都将产生不可低估的消极作用。

因此,在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员工解决思想困惑与矛盾,疏导情绪,保持心理平衡和内心和谐,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环境,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和

谐发展。

1.2 开展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的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对于企业中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而言,明确开展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的意义尤为重要。

开展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是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根本需要。员工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企业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落实到人的发展。在企业发展的不同环境和阶段,如何协调好员工对企业变化而产生的心理变化成为推动发展的必修之课,而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对员工认同发展战略目标、与企业和谐共进将产生文化的根本性影响。

开展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是企业实现稳定的重要途径。作为企业,尤其是支柱性企业,最重要的是大局稳定,最难得的是人心思齐。注重通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工作思路和手段,既能实现对广大员工物质生活的关怀,也能实现对广大员工精神生活的关怀。关注职工个体独特性、深层次情感,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通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帮助员工走出心理困境,保持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心态,使他们蕴藏在心底的巨大潜能喷薄而出,促进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

开展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企业,是我们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使命的重要保障。广大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体以及和谐企业建设的主要力量,对

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举足轻重。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激发他们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必然要求。

开展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以人为本”意味着要遵照人性的基本规律,理顺人与社会的关系,确立人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将人的发展视为社会发展的主题和核心,优化人的生存环境、提高人的生存质量、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当前,在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抓整落实回头看的时候,我们更应坚持“科学发展上水平,人们生活得实惠”的标准,促进企业关系和谐,职工生活幸福。

第2章员工与企业的关系初探

2.1 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模式和员工心理

2.1.1 员工是企业的主人,企业是员工的支柱

这种关系模式是国有企业一直倡导的模式。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处在一个物质生活及其匮乏的时期,在这段计划经济时期,社会安定,人民生活需求不高,精神世界相对单纯。企业为员工提供了所有生活保障——医疗、住房、养老等社会义务,尽管不是很丰富,但却很平均。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开始艰难的改革探索。但我们一直倡导员工要做企业的主人翁,要以主人翁的姿态推进市场经济改革。实践证明,早期“乌托邦式”的计划经济不可能大幅度提高生产力,企业不可能有足够的发展

动力。但这种模式还存在于个别企业或者存在于一些企业的个别部位,成为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绊脚石。

这种模式下,员工具有强烈的归宿感和安全感,这似乎成了他们自豪和幸福的源泉。时至今日,一些年长的员工还在念念不忘当时的“幸福时光”,同时唾骂打破了这种格局的改革,在新的革新中滋生是非,制造事端,百般阻拦。

2.1.2 员工是企业的工具,企业是员工的手段

这种模式由前一种模式演变而来,是改革开放后的主要模式。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实行国有企业制度改革,改变大而全小而全、企业办社会的经营管理模式,把企业从繁杂的社会功能中解放出来,从事单纯的生产经营活动。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深入,企业纷纷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职工不再是计划经济意义上企业的主人,从现代企业制度角度看只是单纯的被雇佣者。同时,随着外资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它们成了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多会于此,但他们的关系也是纯粹的雇佣关系。

这种模式下,员工是消极的。他们主观上把自己当成企业盈利的工具,工作只是一种谋生手段。企业和职工的关系变得相对单一。在缺乏有效激励的企业,职工情绪低落,产生深刻的失落感;在激励过当的企业,职工殚精竭虑,产生严重的价值观扭曲。如果没有一种关系纽带,两者很难达到和谐。所幸国有企业内的党、工、团担当了这个角色,而一些民营、外资企业也成立相应的组织来丰富这种关系。

2.1.3 员工是企业的过客,企业是员工的驿站

进入新世纪,受高校扩招、农民工大举进城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一些原来在人才竞争方面处于劣势的企业借机进行人才储备,大批招入毕业生;此时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没有好的去处,正好有人收留,双方一拍即和,很快达成劳资意愿。这种关系往往演变成“企业落花有意”,而“员工流水无情”。这些员工的骨子里只把自己当成过客,借此偏安一栖,择机抬腿就闪。这种情况在国有企业时有发生,而尤其以地理位置偏远而企业声名不噪者为甚。

这种模式下的员工过客心理,常使企业处于表面的繁华,看似热闹非凡,实则一无是处。事实还证明,这些过客往往成为“食客”,一开始谋划如何闯荡天涯,时间一长意志就消磨殆尽。企业留下的人,多半是眼高手低,拿着工资吃饭,放下筷子骂娘,认为企业不好,荒废自己,而恰恰是他本人迷失自我,辜负企业。

2.1.4 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是员工的家园

这是标准的期望模式。在现代企业中,人是企业的主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人不但本身是第一生产力,更是生产力的创造者和驾驭者。企业的最终价值体现在人上,员工离不开企业,企业离不开员工,企业与员工之间是共赢的合作关系。

这种模式下,员工高度自觉,他们把企业当家,有高度的激情,通过自身进步推动企业发展,通过企业发展来完成自我的实现。这样的员工具有阳光心态、魅力人格和责任人生。我们正是需要建设这样一种发展模式。

2.2 员工心理问题的基本成因

在上述几种关系模式下,员工的心理问题成因可以简要归结如下:

——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不对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速度惊人。企业要适应社会发展速度,不得不顺应改革潮流,从机制体制和管理模式上不断创新。此时,一部分企业原来的员工跟不上形势,赶不上潮流,思想、业务和技能被不能适应新的工艺和技术需求,成为下岗、内退对象。而一部分新员工,虽然拥有深厚的学历背景,但不能摆正持续学习态度,他们也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这种不对称造成员工产生强烈的失落感、自暴自弃。

——社会现实与个人期望不吻合。青年职工尤其是刚刚毕业的大中专院校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期望值较高,他们自我感觉良好,常常把自己当成人才看待。结果步入工作岗位,待遇不理想,工作也不好干。他们产生犹豫和彷徨,怀疑自身价值,眼高手低,难于自我突围。

——社会心理与个人情绪不相容。当今社会常在崇拜某些职位的同时,鄙视另一些职业。人们惯于关注自己的社会地位,尤其易于鄙视自己的职业,这是典型的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理,也是一种攀比心理。这种现象常常导致行为人无端的不平衡,滋生仇视或消极情绪。导致自己的职业干不好,别的职业又不去干,到头来是什么都干不好。

——社会压力与个人承受不适应。当前,员工的生存压力空前严重。住房、婚恋、家庭、教育、医疗成为每个普通职工的心病。虽然国家正在开展旨在提高民生的社会建设,但应该实事求

是的看到,普通员工的生存状态不容乐观。他们往往靠干巴巴的工资赡养父母、支撑家庭、抚养子女,还得靠工资按揭住房,维系迎来送往的日常社会关系,生活是相当拮据的。这中间实际存在一个简单的资金链问题,如果一个双职工家庭的工资勉强维持这种收支平衡,那么其中只要有一个出现不良状况(比如降岗或失去劳动能力),平衡马上破裂,继而发生的就是关联整个家庭相关事务的崩溃。一个有责任的员工,自然少不了这些近忧和远虑。压力,成为他们不能承受之重。

——社会竞争与个人能力不匹配。如果说面对现状的不满可以选择突围的话,那么惨烈的竞争却是无法逾越的壁垒。即使在今天的竞争中胜出,明天又面临新的对手和挑战。这种如临大敌、如履薄冰的状态,试问又有多少人能够应对自如?

上述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将有助于我们开展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时实施针对性举措。

第3章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实践途径

3.1 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的内涵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这指出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目的和方法。

心理疏导,从思想政治工作角度来讲,它体现的是科学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是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通过解释、说明、支持、同情、理解等来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来改变对方

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心理疏导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内心不和谐因素,有效增加内心和谐,最大限度创造和谐心理的过程。“疏导”不同于“教导”,也不同于“指导”。教导往往正襟危坐,缺乏亲和力;指导常常高高在上,难免望而却步,往往不能真正解决教育对象内心的疑虑。而“疏导”不仅建立在对对象的尊重上,而且贴近对象的实际需求,因而在实现这一功效方面具有更加实在的作用。

人文关怀,它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格完整。人文主义的形态几经变迁,其核心却基本保持了稳定,那就是承认人是目的的,肯定人性的价值、意义和人的主体性。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人文关怀”,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特别是把“人文关怀”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联系起来,延伸到正确妥善和谐地处理人际关系,这就使“人文关怀”的内涵得到了扩展,也更易于落到实处。如果说关心群众生活是偏重于物质生活需求的话,那么人文关怀更偏重于精神生活的需求,即价值观念的构建,情感变化的趋向和心灵世界的疏通。

3.2 开展心理疏导的基本途径

——建立有效的心理疏导机制。

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常态的心理疏导机制,保证员工及时得到疏导和帮助,将可能积累的情绪尽早化为无形。要定期调查影响职工内心不和谐的因素,随时掌握职工心理动态,尽可能把不和谐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在涉及个人利益的建章立制、改革变革时,要确保做好职工心理状态的收集和分析,掌握职工心理问题源头;在职工面临重要抉择、需要参谋和支撑时,要设身处境

予以帮助分析和判断;在职工遭受不幸、面对困难时,要第一时间给予同情和关心,并尽力作出所能付出的帮助。总之,要注重预防心理郁结的频度和广度,力保职工思想健康和谐。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对职工的心理感染极其重要,培育和谐的沃土对培养健康的心理将会润物无声。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企业宗旨理念,用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引领人、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人、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人、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感化人、用科学发展观武装人,用企业宗旨理念和使命号召人。让员工树立阳光心态、责任人生、魅力人格,构建社会、企业和职工的和谐统一。

——行为说服,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效。

心理问题是可以传染的,“四面楚歌”让霸王的队伍溃不成军。不良情绪,如果传染起来,其杀伤力不可小觑。企业开展心理疏导的主体,即企业领导或思想政治工作者,往往也是心理问题的客体,最好的方式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让职工建立起信任,并自觉模仿和跟随。用行为达到说服目的,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这要求说服者具有高尚的情操和人格魅力,其行为要随意自如,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国民党百万大军轰然崩溃,不是因为它没有心理疏导,每个将领大言不惭要为党国如何尽忠,而其行为却自顾经营后路,这种行为说服无疑加速了它的灭亡。如果我们真正为职工谋福利,切实为企业求发展,我们的行为将成为最好的心理疏导。

3.3 人文关怀的基本途径

正如心理疏导,人文关怀也得建立相应的机制。

3.3.1 正视职工需求,铺平发展道路

按照基本需求层次理论,应科学处理和对待职工的各种需求,尊重他们的发展选择。如果职工的需求和自我实现道路是畅通的,那么他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也就最强的。要想方设法落实职工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障待遇,创造有利条件解决他们的情感困惑,肯定他们的首创精神、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宣扬他们的丰功伟绩,为职工铺垫成长成才的进阶道路,引导和疏通职工自我实现之路,促进职工个人成长与企业进步协调统一。

要做好职工职业规划建设,鼓励他们科学有序发展。

要疏通职工发展通道,建立诸如长、家、匠分线发展的多渠道成才方式。

要探索人才成长规律和机制,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形成“能干事风光,干成事吃香”的价值取向。

要畅通人才学习进阶渠道,鼓励职工岗位成才。营造持续学习的工作氛围,在岗位上学习,在实践中学习,针对性学习和系统性学习相结合,鼓励职工通过学习提高达到自我升华和实现。

3.3.2 加强民主管理,提高政治关怀

企业要实现和谐发展,要在管理方法和方式上更加人性化和亲情化,要有感情的投入,要以柔性管理为主导,同时施以硬性化的管理。企业在作出战略决策时,要充分听取职工的意见,发挥他们参与企业管理和决策的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

性,一方面提高他们在企业的政治地位,增强其自尊心和自豪感;另一方面发扬民主,有利于集思广益,聚合团队智慧,激活职工潜能,增强职工士气。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越高,其对企业的认同性就越强,企业就越富有活力。要借助民主管理的渠道,提高对职工的政治关怀,确立职工在企业的主体地位,推动职工个人价值与企业发展协调统一。

3.3.3 尊重法律法规,维护职工权益

就整个社会而言,企业职工相对而言属于弱势群体。在市场经济利益驱使下,侵害职工利益的不法行为时有发生,造成了职工对企业甚而对社会的失望和仇恨。这些企业鼠目寸光的行为,实际上预先消耗了它的发展动力,终究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要实现企业人本管理,就要切实保障法律赋予职工的合法权益。在经济上要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保障职工的物质利益。在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提高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职工的工资水平,改善职工福利。此外,要保证职工劳动就业、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安全卫生等基本权利。逐步落实各项劳动标准,加强劳动保护,努力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劳动环境,实现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协调统一。

3.3.4 关心职工疾苦,实施经济扶助

由于企业发展需要而导致的下岗分流、内退、岗位分工的差异,按照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实施的分配结果必然导致一部分低收入群体的存在;丧失劳动力、离异等突发事件也必将导致困难职工的出现。这些弱势群体里更加弱势的个体,对人文关怀需求真的比太阳的光辉还重要。这也是一块企业的硬伤,处理不

好会成为相关群体的参照物而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要切实关心困难职工的疾苦,切实解决他们的困难,帮助他们度过艰难岁月。要建立扶危济困机制,建立帮扶基金,帮助困难职工走出困境。同时,要在“授人以鱼”的同时“授人以渔”,鼓励他们重拾生活信心、重练工作本领,重寻谋生手段。要正视一些职工的尊严,让他们的尊严化为重头再来的决心和勇气。

3.3.5 建设和谐环境,构筑人文氛围

以丰富的企业文化内涵,营造高雅的文化氛围。制定文化建设纲要,形成系统的文化行为规范,使企业文化外化于心、内化于形。让职工既具有精神文明风尚,又具备整齐划一的文化修为。

开展丰富的特色活动,凝聚人心,打造和谐团队。以企业发展和职工成长为导向,开展特色文艺活动和体育运动,启迪职工心智,恢弘职工志气,演绎健美人生。

建设一流工作环境,建设和谐生活社区。让环境净化心灵,丰富思维,激发灵性与创造力;以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营造和睦友好的人际关系,真正让职工安居乐业。

3.4 中航工业企业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

2008年,中国航空工业一、二集团迎来历史性整合,中航工业从此翻开跨越发展的新篇章。两年来,40万航空人弘扬“航空报国、强军富民”宗旨和“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理念,践行“两融、三新、五化、万亿”战略,举旗塑魂,奏响了建设新航空、大航空、强航空的冲锋号角。

应该看到,40万航空人正以前所未有的团结、凝聚和激情去开创辉煌,职工的热情已经点燃并在有效的传递。这为我们开展

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酝酿了良好的基础。也应该看到,我们的战略刚刚启航,面对波诡云谲的经济格局,要实现战略目标,更加艰巨的考验还在后面。当前,许多成员单位正在按现代企业制度模式,重组整合,为未来的商业模式作铺垫。这中间,一系列涉及职工利益的举措将会相继上演,一些可能诱发不和谐的因素在悄悄积累,企业发展和稳定必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思想政治工作所必须聚焦的问题。

我们除按上述分析做好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方方面面外,还应该强调“航空报国”的历史使命,树立高尚的使命观。党务工作者要能融入中心,服务大局,洞察形势,带头做好表率,做好行为说服。面对改革,如果能在职工中树立一种前进和后退,进入和退出,得到和失去都是在为“航空报国”作贡献,都是在履行使命,可以预见改革的推进会顺利得多。

相信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我们将会开创企业与职工和谐发展的大好局面,实现中航工业新航空、大航空、强航空的历史跨越。

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 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心得体会 7月19日,在中层干部培训班,由党委宣传部部长魏**同志详细讲解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下面,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一点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这一要求,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教育人,了解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要提高说服力,增强影响力,又必须注重形式和内容的创新。要根据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从单纯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转向既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又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更加丰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但与此同时,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工作和生活节奏的明显加快,也导致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大,各种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大幅度增加,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据推算,我国目前有数千万人承受着各种心理疾病的困扰,缓解人的心理压力,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实现人的心理和谐,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团结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课题。为此,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态看待一切。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引导人们树立合理竞争,共同发展的理念,提倡包容和协作精神,形成男女平等,关老爱幼,互爱互敬,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更着力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学艺术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独特作用,用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有效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消除忧郁感,孤独感,失落感等不良情绪,让人们不仅生活上富裕,而且精神上感动愉快。现在,我公司正处在扭亏脱困的关键阶段,要引导干部职工从全局发展,努力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和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冷静理性,合情有序表达意见和建议,不做任何不利于安定团结的事情。 二是关注人们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做好就业,收入分配,看病,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工作,尽可能地降低社会成员正常生存和发展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的消除引发人们心理失衡,失调的外部诱因,为培育人的心理和谐提供社会环境支持。 三是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在各种组织内部,建立健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贯穿、渗透,体现于各级各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帮助人们解决思想情绪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完整版)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疏导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疏导 小学生作为国民未来的希望,也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点之一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逐步成为学校教育的中心内容。因为健康的心理是所有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精华,要通过个体心理机制的选择和内化才能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学生由幼稚走向成熟,也是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所以,对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使其先成人再成才,这将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也是学校各科教育的一个共同基础。为此,在小学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深入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问题,并采取适当的疏导手段,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一、小学生之常见心理问题 小学教学不只是简单的文化素质教学,当我们教学的对象是8-14岁的少年儿童时,就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群体的社会认知水平以及对外界环境刺激的适应能力。小学生一般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有他们的世界,擅长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理解周围的事件,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常都很高,但是当他们受到外界的刺激时往往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大。一般情况下,我们通常认为差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然而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优秀的学生也会或多或少存在些心理问题。下面我就从心理健康学的角度分析,针对不同的小学 1、消极放纵

后进生往往在成绩生与其他同学有比较大的差距,由于知识断层使得他们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从而导致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了放弃心理。直接的表现就是无法完全参与到日常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常有出人意料的异常举动,以引起别人的重视,有的学生甚至在课堂上伺机放纵自己,或者借机起哄捣乱。 2、内向自卑 后进生由于在成绩上落后于其他同学,又缺少老师对其的重视,从而觉得自己怎么“处处不如人,难有如人处”,因此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这就是常见的自卑心理,自卑心理的产生使得学生做事缺乏自信,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容易封闭自己,一些胆小学生更是心有余悸,三缄其口。 3紧张焦虑 有些教师对后进生往往是“恨铁不成钢”,对于其表现经常是加以批评,因此在一次次学习失败的体验后或者在考试不及格后,就产生了忧虑、烦躁、精神紧张等情绪,从而导致他们压抑自己的学习热情。 4、抑郁孤独 这类学生往往性格孤僻、胆小怕事、谨小慎微,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他们不喜欢同别人交往,朋友很少,对人比较冷漠,平时寡言少语,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得不合群,基本属于孤独型。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在课堂上以旁观者的态度来对待教师课堂问答,有时甚至还产生躲避心理。存在这种抑郁心理的学生,往往到一定程度后,学

企业管理应当注重人文关怀

企业管理应注重人文关怀 所谓“人文关怀”,通常认为其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然而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视野中,“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观能动和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从管理学角度讲,“人文关怀”其实就是一种柔性管理,这种管理的优势与核心其实就是“以人为本”,突出“人”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使得员工有很好的归属感,从而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为社会和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 那么如何将企业管理工作和人文关怀融合到一起,则是企业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思考和学习的新课题。随着企业民主化思想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强人本管理,激发工作人员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塑造人格的力量就显得越来越迫切和重要。 一、政治上的关怀:提高企业员工的社会地位,为员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是企业要正确引导教育员工,切实把员工主体地位提高到思想政治的高度上。企业要通过员工的思想信念教育、形势任务教育等多种方式,使员工主体地位的思想逐渐渗透进而深入我们企业当中,使每位员工既能了解方针政策、宏观发展形势,又能了解企业内部条件,使每位员工既能明确企业各项目标,又能明确自身岗位职责;二是要

让员工参与本企业的管理工作,保障员工有政治、管理工作上的参与感、主人翁感。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决策更应该多听取广大员工的意见,并由企业管理者和广大员工参与实施,让“员工意识”深入我们企业管理工作中来。这样,不仅提高了员工的社会地位,也使得我们的工作环境更融洽、更和谐。 二、生活上的关心:关心员工的疾苦,解决员工生活上的困难,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首先是及时准确地掌握员工特别是老员工、困难员工、单身员工的底数和生活状况,建立台账,实行分类管理。对老员工要保障基本生活条件,对困难员工要制定帮扶措施,对单身员工要给要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适当组织一些有益于员工身心健康的文娱体育活动。其次是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企业可以通过各种信息平台弘扬先进员工代表及集体,树立典型,激励员工积极进取,大力宣传好人好事;在重大节日或员工生日,对员工进行走访慰问,把企业的关怀送到员工身边、送到员工心里。 三、权利保障:合理提高员工物质待遇,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努力提高员工的生活水平。 第一,合理提高员工待遇。在薪金上要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多劳多得,切实保障“多、累、杂”岗位员工的物质利益;在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提高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员工的工资水平,改善员工福利。第二,保障员工合法权益,推进社会和企业保障体系建设。要保证员工劳动就业、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安全卫生等基本权利;逐步落实

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巧

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巧 一、贯注 贯注是心理辅导关系的首要条件之一。它要求辅导教师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全神贯注地倾听学生讲话,认真观察其细微的情绪与体态的变化,并做出积极的回应。它还要求辅导教师运用其言语与体语来表现对学生讲述内容的关注与理解,以使学生感到他讲的每一句话,表露的每一情感都受到了辅导教师的充分重视,藉以加深学生对辅导教师的信任,并强化其继续讲话的欲念。 二、倾听 倾听是贯注的关键。心理辅导条件下的倾听不同于一般谈话中的倾听,它要求辅导教师认真地听对方讲话,认同其内心体验,接受其思维方式,以求设身处地的思考与反馈之功。因此,它不可以像在日常谈话中那样可以随意插嘴讲话、任加是非评论及至争辩。 台湾心理学专家邓继强说:“在辅导过程中,倾听包括五个条件:不批评、不判断、尊重、敏锐、对方中心。”不批评和不判断主要是鼓励当事人深入表露自己,这样辅导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当事人的看法和处境。 三、沉默 心理辅导既是听与说的艺术,也是沉默的艺术,沉默可以是尊重与接纳的表示,也可以是受导人自我反省的需要。 在心理辅导中,沉默一般具有两个功能:一个是暗示功能;一个是同感功能。前者通常表现为对学生的讲话及其停顿不做言语回应,以暗示对方继续讲话;后者则通常在学生讲述精神创伤事件或做深入的自我表露时,以沉默来确保其自我宣泄与反省的时间与空间,并表现辅导教师对学生此时此刻心情的由衷理解。沉默还可以因学生对辅导的态度而分为思考性的沉默与对抗性的沉默。其中前者是学生在辅导谈话中进行自我反省的表现,是对辅导的积极反应;后者则是学生对心理辅导缺乏信任的表现,是对辅导的消极反应。对此,辅导教师要善加区别,灵活处理,特别是对于后一种情况,辅导教师更需要耐心,不要强迫学生讲话。 四、宣泄 宣泄指学生将淤积已久的情绪烦恼与精神苦恼倾诉给辅导教师的过程。它是一种发泄痛苦的方式,可给学生带来极大的精神解脱,使学生感到由衷的舒畅。因此,它可使学生摆脱其恶劣心境,寻找其症结,并强化其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勇气。 五、探讨 探讨指辅导教师帮助学生积极认识、思考其挫析与障碍的过程。它是心理辅导的重要环节,其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在解决困难当中认清个人的愿望及克服困难的方法”。它要求辅导教师在帮助学生认识与思考其当前的困难、挫忻时,多提问题、少加评论;多做启发、少做说教;多鼓励对方讲话,少讲个人意见;多提开放式问题,少提封闭式问题。 六、面质 面质指辅导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方式与思维方法提出挑战与异议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推动学生重新认识其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消除其认知方式中的某些片面性与主观性。美国心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疏导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疏导 李岚清曾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小学生作为国民未来的希望,也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点之一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逐步成为学校教育的中心内容。因为健康的心理是所有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精华,要通过个体心理机制的选择和内化才能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学生由幼稚走向成熟,也是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所以,对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使其先成人再成才,这将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也是学校各科教育的一个共同基础。为此,在小学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深入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问题,并采取适当的疏导手段,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一、小学生之常见心理问题 小学教学不只是简单的文化素质教学,当我们教学的对象是8-14岁的少年儿童时,就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群体的社会认知水平以及对外界环境刺激的适应能力。小学生一般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有他们的世界,擅长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理解周围的事件,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常都很高,但是当他们受到外界的刺激时往往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大。一般情况下,我们通常认为差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然而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优秀的学生也会或多或少存在些心理问题。下面我就从心理健康学的角度分析,针对不同的小学生群体,来介绍一下常见的一些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1、优秀生的常见心理问题 那些品学兼优或在某些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我们往往把他们列为优秀生。他们主要表现在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并且学习刻苦、成绩突出、遵守纪律,还积极参与班级、学校等工作。这些学生深得教师的关爱和同学们的羡慕。由于其经常被奖励和赞赏所包围,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又往往被其优秀的成绩所掩盖,被看成是比较有个性或者是“可爱的小毛病”。如果对这些“小毛病”不及时加以疏导,就会影响优秀生的健康成长。 (1)争强好胜。优秀生往往都比较争强好胜,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他们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之一。但是物极必反,如果优秀生好胜心过强,凡事总要比高低,论输赢,又缺乏虚怀若谷的气度,听不得反对意见,容不得别人超越自己,不让人、不容人,那样对自身的发展就会产生负面效应。 (2)心高气傲。优秀生由于他们自身条件的优越,在某种程度上总感觉自己高人一等,盛气凌人,处处唯我独尊,支配欲极强,即使错了,也不听劝告,处处显示与众不同的姿态和神情。 (3)猜疑嫉妒。优秀生往往在意自己的表现,凡事总想抢个“先”,超过别人,虚荣心较强。但一旦被人超越,就容易产生嫉妒情绪,嫉妒心理的产生就使得他们变得抑郁多疑、神经过敏、推卸责任,或是想方设法把排在自己前面的“拖下来”。 (4)恐慌脆弱。优秀生一般都是“温室的花朵”,一贯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宠爱,很少遇到困难,更不知受挫的滋味。因而,当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意志变得薄弱,心理上也难以承受,不知如何接受眼前的挫折和挑战。脆弱心理使他们变得心理恐慌,精神萎靡等。 (5)消沉失落。俗话说:“爬的越高,摔的越疼”。优秀生往往不能适应发展变化的外部环境,激烈的竞争使部分优秀生丧失了优越的地位,失落感也就油然而生,变得苦恼、自卑、消沉或自暴自弃。 2、后进生的常见心理问题 那些学习能力较弱,学习基础差,比较懒散,自觉性不高的学生一般被列为后进生。他们的顽劣表现常常会让别人甚至他们自己忽视和低估了他们的潜能和已有的能力,长此以往,后进生的心理也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会恶性循环更加导致学生产生

加强员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探讨

加强员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探讨 随着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动,企业制度改革深化,工作质量与标准的升级,特别是中石化集团公司推进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步伐的加快,致使石油企业职工的心理和思想状况悄然变化。企业不管着眼于长远发展还是当前效率提高,都需要对员工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员工压力,开发员工心理资本,引导员工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工作,激发团队活力和激情。 一、影响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的因素 要做好员工心理疏导的工作,首先要了解员工的心理特征以及造成心理困扰的因素。处于不同岗位、年龄、知识、素质层次的职工,心理需求有很大的差异,企业需要研究梳理影响各类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找准不同层面心理疏导的“着力点”。 我司作为中石化的一家分支机构,员工大体可分为管理员与加油员,其中绝大多数是在加油站销售一线工作的加油员。由于企业所处行业的特殊性,加油员工作场地中的油气、噪音、汽车尾气使其工作环境要比其他行业恶劣,且工作压力远大于超市、卖场等其他服务性行业,三班倒的不正常作息时间,加上高强度的工作量:加油员不但要为消费者提供加油操作服务,负责推销非油商品和加油卡,还肩负着维护加油现场安全的重任。这对员工的体力、精神消耗比较大,日积月累,加油员多多少少面临着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问题,甚至在工作、婚姻、家庭等问题上产生较大压力,引起焦虑、抑郁甚至恐慌。有的反映在生产、工作上,有的反映在人际关系上。如在困难员工中,他们需求多的是生活费有保障、医疗

费有着落、子女学费不用愁等问题;在生产正常的加油站,员工希望工资不断增加、安全有保障等;在效益好的加油站,员工希望受尊重、自我价值能得到实现等,需求往往是各有重点。在偏远站,由于员工长期工作生活在偏远站,家庭无法很好照料,工作和家庭的关系难心调和顾全,尤其是夫妻两地分居和有子女的员工,一定程度上存在生理、心理上的不适应,矛盾、焦虑的情绪不同程度存在,生活质量与精神健康水平不高。 另一方面,对石油企业的管理岗人员来说,随着企业内部组织机构高速,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大,员工数量较过去大副减少。而且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管理水平、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员工承担的责任不断增加,工作要求日益提高。对此员工感觉工作头绪多、动脑筋思考多、加班加点多,超负荷工作使人心身透支,心理压力增大,思想倦怠。其中年龄相对偏大的老职工,对公司有着深厚的感情,忠诚度高,但是观念相对比较陈旧,岗位技能比较单一。且随着年龄增大,职工因个人职业生涯前景暗淡,对职业产生厌烦心理,产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而资历较浅的年轻职工,年纪轻、学历高、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普遍渴望实现自身价值,但是因为岗位的固定化、工作性质的相对机械化、薪酬增幅少于预期等原因,加上年轻人浮躁的心态,容易产生焦躁、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二、加强心理疏导的必要性 心理影响着行为,“只有快乐地工作,才能真正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实现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所谓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是促进

思想品德 如何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如何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今天的教学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要求不放松对或品德上暂时存在问题的学生(以下简称问题学生)的转化。现在受社会的影响,问题学生较多,如何做好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差生转化,是个需要我们教师的思考研究的课题。 首先要弄清什么是问题学生?问题学生也叫后进生,也叫品行障碍少年。他们的学习和品德上暂时存在一些问题,跟不上班级的整体要求,完不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起码目标,在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上存在问题和障碍,反复出现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道德准则和纪律,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的行为。问题学生的品行障碍发生的频率高,性质比较严重,矫正和转化的难度较大。因为这类行为的表现行为比较单一,如能及时有效的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使问题学生向良性轨道转化,则有益于教学管理和学校的稳定。他们的教育思想,工作管理对于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直接的。这一点应该引起新时期教师的责任,尤其是生源暂不理想,问题学生相对较多的学校的班主任的格外重视。 如何对这些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呢? 1、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当好学生的心理医生,“望闻问切”,望是第一步。 必须时刻“望之”,即时常观察学生,观察学生的行为,注意学生情绪动态,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而今的学生思想敏感、

自尊心强。他们容易过高地要求别人理解、体谅自己,而不懂得如何理解、体谅别人。这种心态影响了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要经常深入学生,随时注意观察,发现学生有状况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指导。如经常和学生谈心,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定期设立“学生论坛”,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谈学习方法,让助人为乐的学生谈心理动机,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谈苦恼。经过畅谈,互相增进了解和理解,加强了友谊;又如组织学生给父母写信、打电话活动,让他们向父母倾诉,增进相互了解沟通;此外,还可以发动学生走向社会,通过社会新闻媒介和街头巷尾的议论发现和了解信息,进行“热门话题大讨论”,例如,针对“神舟九号发射成功”进行讨论,增强了同学们爱国主义情感等,从而真正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让同学们健康地成长。在我教的班里,有一位男生,他父母常年在国外打工,他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由于正处于青春期,很多心事无法向父母吐露,导致了他的性格越来越孤僻,人生观越来越偏激,一度与班里一任课教师发生冲突并拒交该科作业,后来我了解到这样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因此,我就经常找他谈心、聊家常,从学习到人生到家庭什么都聊,他渐渐能够敞开心扉地与我交流,我慢慢地看到他的转变,不像原来那么偏激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进步 2、倾听学生心声。“望”固然重要,而“闻”是走进学生内心的关键。这是第二步。 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不能高高在上,要恭身是听,弯下腰来,

小学生心理疏导方法具体措施

xx心理疏导方法 小学生出现心理障碍,学校教育显然十分重要,我们的家长不该轻视,必须重视孩子发展,就必须去了解自己的孩子今天的发展,遇到有心理障碍的孩子必须去疏导他们不应负有的心理障碍,小学生心理疏导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1、消除孩子的戒备心理,进行情感疏导 有些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他对父母存有戒备心理,使之出现无形的隔膜,父母在日常生活起居中应知道孩子的这些变化,假如不去沟通,不就此建立真挚的友谊,势必造成孩子那“朽木不可雕也”。 古人云:“生不教,父之过”,孩子发展到今天,教诲引导时不容半点虚假,也不能再去伤害他们脆弱的自尊心,正面去倾听他们的心声,以“一切从头再来,好坏看今后表现”的精神激励,使孩子会看到希望。 2、学习动机的疏导 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书并不意味着责任全在教师,家庭教育也是至关重要。当孩子入学后学习困难或没有学习动机,成绩老是落在别人后面,难以品尝学习成功的喜悦。对此情况学校老师会通过一定途径告诉家长,家长要主动与老师取得联系,与老师一起商讨激发孩子学习动机的策略,减轻孩子的学习负担,让孩子树立学习信心,对孩子在变化中取得的每一点进步给予表彰激励。 3、做好孩子的心理医生 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心理素质培养尤为重要。父母要对孩子观其颜、察其色,采取有效教育方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1)关心孩子的心理表现和心理变化,通过谈心、做朋友形成更密切关系,从解决矛盾着手,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 (2)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家长可以通过媒体有益的故事、电影、电视的某些片段,分析情节中蕴含的道理,使他们能看到现实社会

真实的一面,提高他们能经受困难和挫折的准备,发展心理平衡感,增强心理承受力。 (3)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家长要有意识地创设让孩子树立勇敢、坚韧、百折不挠解决问题的情景,从中使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或失败和挫折的痛苦,锻炼心理承受能力。 疏其心,导其行,家长需要多多了解小学生心理疏导的方法,除具备细微耐心外,也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培养孩子经得起风雨的参天大树。

人文关怀

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1,选自光明日报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分化程度加大、利益格局深入调整,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由此导致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大,各种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大幅增加,从而给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了难度。胡锦涛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是人,对象是人,其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人。人文关怀是关心、爱护、尊重人;心理疏导是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通过解释、说明、沟通等方式,疏通人们的心理障碍。人文关怀侧重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心理疏导则侧重解决人们的心理障碍问题。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人们解除思想困惑、疏导情绪,有助于缓解人的心理压力、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平衡。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在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基础上关注人多方面多层次的心理、情感需求。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但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等方面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所以,要着力改善民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可能地减少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人们心理失衡、失调的外部诱因。这是最大的人文关怀,也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关注人的理想、信念和情感,努力创造让人人都能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提供平等创业的机会,促进人的才智和潜能的充分发挥。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关系;引导人们加强自身修养,把自身价值的实现与他人价值、社会价值的实现有机统一起来。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世界卫生组织曾针对心理疾病给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断言:“没有任何一种灾难比心理障碍带来的痛苦更深重。”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问题是由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反复的心理刺激及复杂的恶劣情绪逐渐影响而形成的,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和化解,日积月累,就会造成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机。没有心理健康就没有人的身心和谐。要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一要在全社会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引导人们树立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理念,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心态,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精神。二要着力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用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消除忧郁感、孤独感、失落感,让人们不仅生活上富裕,而且精神上愉快。三要通过专业的心理疏导,解决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困惑,减少焦虑、抑郁、恐慌及其他不良心理状态,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应对各种压力. 2,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要提高说服力、增强影响力,又必须注重形式和内容的创新。要根据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从单纯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转向既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又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应当看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更加丰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但与此同时,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工作和生活节奏的明显加快,竞争的日趋激烈,也导致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大,各种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大幅度增加,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缓解人的心理压力、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实现人的心理和谐,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团结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课题。为此,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作

2021安全思想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2021安全思想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345

2021安全思想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 疏导 “心理疏导”作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举措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的报告里,昭示着思想政治工作已开始注重关心人内心的感受。笔者认为,在工矿企业安全思想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掌握职工心理变化,做好一人一事的安全思想教育,是建立安全教育长效机制,尊重职工基本生存权、安全权的应有之义。为此,工矿企业安全思想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建立起职工身心调适工作网络,确保每名职工“尊重生命、保障健康”,快乐工作,实现安全生产。 要开设“安全心理诊所”。工矿企业要挑选富有经验的政工干部、党员干部和安监员骨干组成兼职“心理医生”,专门为井下违章人员

提供安全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指导服务,要对较为典型的井下违章人员及时进行心理分析和心理疏导,对症下“药”,帮助违章人员及早走出心理阴影,改变不良的思维方式,消除影响安全生产的心理因素。 要建立“心理疏导站”。引导职工排除一切干扰,把身心调节到最佳状态,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地工作,是工矿企业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安全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工矿企业要建立职工心理动态管理档案,熟悉、掌握职工家庭社会关系、工作生活情况变化。尤其要注意新、老、弱病职工、休假复工职工、性格急躁和经历大喜大悲的职工心理变化,发现苗头,及时开展工作。心理辅导要建立“五清楚、六必访、七必谈”工作标准。五清楚——家庭情况清楚;本人脾气性格和特长爱好清楚;本人工作表现和优缺点清楚;业余生活和社会交往清楚;不同时期思想变化清楚。六必访——婚丧嫁娶必访;家庭发生矛盾必访;生病住院必访;家庭困难必访;缺勤旷工必访;本人和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必访。七必谈——职工思想波动必谈;受到批评处分必谈;人际关系紧张必谈;工作变动必

注重人文关怀解决实际问题

注重人文关怀解决实际问题 生活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一个企业要想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后盾,必须有先进的企业文化做基石。生活在这个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改革时代,人们观察问题的视野已经被多元化的趋势带到了辽阔的空间,构筑起价值判断的思维模式。因此,作为一名基层管理人员,就要审视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把脉新动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广大职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乃是轮班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 一、注重人文关怀,用海鸥的心关怀员工 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它们一生中都为自己的生存而不停的奋斗着。竞争需要方法和技巧,每种生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生存方式:狼有团队作战的精神,蜥蜴有断尾求生的绝技,负鼠遇到危险会装死,臭鼬遇到强敌会放屁……人类从动物身上学会了飞翔、潜水和保护自己。在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管理过程中,动物的生存法则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启示…… 生物学家在对海鸥的长期研究中发现,母海鸥对有飞行障碍的子女会不厌其烦的带着它们飞翔,用自己有力的翅膀护着它们,并在需要的时候助它们一臂之力,直到教会它们

自由飞翔和掌握生存的本领。事实上,海鸥是用一种全身心的爱去帮助自己的子女提高生存能力,使它们不至于落伍。动物和人一样懂得关怀,在众多子女中,它们总是把更多的关注给予那些最需要关心对象。 人是高级感情动物,情绪、情感是人精神生活的核心成分。有效的管理就是最大限度影响员工的思想、感情乃至行为。要达到这一目的,作为管理人员若仅仅依靠一些物质手段,而不注重感情投资,对员工实行人性化管理,那是远远不够的。给员工足够的人文关怀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激励措施。在轮班甚至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尤其要给予那些最需要的人更多的关怀。被关怀是每个员工内在的特殊动机和需求。只有掌握这一管理要素,才能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员工发挥最大的潜能,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工作。 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企业管理者要想用关爱激励感化员工,首先注重人,如果仅仅把他们看做是完成任务的工具,从来不注重对他们的人文关怀,这不但不利于整体效率的提高,而且难以在组织中形成凝聚力和归属感,甚至会造成员工的大量流失。 有句俗话说的好“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意思是说不能用同一种方式方法来对待所有的员工,对待不同的员工要用不同的方法。为员工创造轻松愉悦的工作环境,给他们

疫情期间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疫情期间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过程中,我总结出对他们进行有效辅导的几点做法。 一、使小学生的各种活动与积极的情绪体验相结合 小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特别是在学习活动中,常常会产生各种情绪体验。经常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高兴、快乐、幸福、满足等可使儿童增强自信心,情绪高涨,精神饱满,既能提高其完成学习任务、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又能增加其心理健康,避免长期体验消极情绪而引发的种种情绪障碍。积极的情绪体验会成为学生新的活动动机,使他们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因此,在小学的教学中,教材和教学方法都要适合小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要帮助小学生掌握学习内容,使其经常产生成功的喜悦。 二、发展小学生的高级情感 在教育中要培养小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发展其道德感。通过绘画、唱歌、跳舞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小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以发展他们的美感。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小学生理智感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欢乐,以发展他们的理智感。 三、培养小学生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1.保持愉快的情绪。愉快是最有益于健康的情绪,愉快能使人在紧张中得到松弛,产生满意感和满足感,对外界产生亲切感,使人

更容易与人相处。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思维活跃,记忆敏捷,学习效率高。要保持愉快的情绪: (1)建立适当的需要。教师要帮助小学生确定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奋斗目标,切忌期望过高;要引导优等生或争强好胜的小学生,不要为小事而过于自责,凡事要放宽心。(2)寻找乐趣。教师要让小学生保持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对各种活动都倾注热情,积极参与,享受生活的乐趣。(3)自信。自信是保持愉快情绪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教会小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悦纳自己、欣赏自己、肯定自己,做到不自卑、不自怜、不自责。(4)多与人交流。许多小学生还不善于与人交流,其实小学生多与家长、教师和好朋友交流,可以增长知识,受到启迪,增进友谊,能给自己带来意外的收获和快乐。 2.控制和调节消极的情绪。教师要教会小学生控制和调节自己消极的情绪,主要有以下方法。 (1)宣泄调控。宣泄调控就是当人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产生消极情绪时,把它释放出来。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宣泄即针对引发情绪的刺激来表达情感,间接宣泄是通过其他途径使情绪得到释放。教师要教会小学生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用适当的方式宣泄以减轻心理压力。(2)遗忘调控。遗忘调控就是当某种事情引起你的消极情绪时,把这件事尽快地遗忘掉,不去想这件事。不愉快的情绪郁积于心,只能使这种消极情绪不断蔓延且日益加重,久而久之会影响身心健康,影响学习。所以,教师要教会小学生善于遗忘消极情绪。

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倡导校园文化 不断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改进创新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以倡导校园文化环境为导向,满足职工需求、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为主线,以提升职工素质、体现职工的价值为核心,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机制、途径、方法、内容等进行了一系列新探索,有效推动了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与创新,促进了学院与职工共同发展。 一.着力校园文化长效机制,不断丰富思想政治工作内涵 近几年,莱钢党委适应企业发展要求,深入研究、积极把握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先后建立了职工思想动态预警机制、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机制、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典型宣传工作机制、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评价机制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形成了思想政治工作从事前、事中到事后的较为完善的工作体系,为推动莱钢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1.职工思想动态预警机制。2004年,根据新形势下企业改革不断深化、职工思想认识日趋复杂、各种矛盾不断显现的实际,研究建立了《莱钢职工思想动态预警机制》(莱钢党宣字[2004]5号),组建起二级单位、基层车间、班组三级职工思想动态预警工作信息员队伍,形成了覆盖全员的职工思想动态信息工作网络,制定了包括信息采集、信息分析、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反馈五个部分的工作流程以及考评细则。职工思想动态预警机

制使职工的各种思想认识和实际问题,通过信息网络及时传递到管理层面并妥善处理,避免了矛盾和问题的激化;及时把握职工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使思想政治工作有了“千里眼”、“顺风耳”。 2.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机制。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企业生产和职工生活带来深刻影响的背景下,莱钢党委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汇谈讨论,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机制的意见》,从教育培训、落实制度、畅通职工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开展心理疏导等方面落实人文关怀,关注人生、注重人性、善解人意、温暖人心、促进人和。集团公司成立人文关怀机制领导小组,建立人文关怀大政工队伍,有关部门和各单位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抓好机制的落实、运行,建立领导接访日制度、恳谈会制度、心情挂牌制度,设立政工班长、心声使者,开办心理咨询门诊,进行阳光心态培训等,架起与群众沟通和消除隔阂的桥梁,创造和谐温馨的人际关系,为应对危机、稳定队伍、促进生产经营任务完成奠定了基础。 3.思想政治工作心理疏导机制。一是建立三支专兼职心理疏导队伍:以专业医务人员为主体的心理疏导队伍,在企业医院开设心理门诊,为职工提供咨询和专业诊疗;以经过专业培训的政工干部为主体的心理咨询队伍,通过心理咨询信箱、心理咨询热线、网上心理援助站,定期下基层、进车间等方式,加强与职工的心理沟通、交流,解答职工心理问题,疏导和稳定情绪;以基

浅谈企业注重人文关怀,培养职工良好的心理素质

告别“富士康”的悲剧 ----浅谈企业注重人文关怀,培养职工良好的心理素质 自今年1月份以来,富士康公司已经接连发生十余起员工跳楼事件。“富士康跳楼事件”在国内及国际社会引起了舆论的高度关注。根据警方调查,这几起跳楼事件,心理问题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据员工反映,富士康的管理的确有一些问题,一个管理存在问题的企业,肯定会对员工造成伤害,而至于伤害的结果,则不一定取决于这种伤害本身,而取决于员工的生存状态和环境。从这个角度,更有可能看清“九连跳”背后的真问题。 作为一家代工工厂,富士康员工的收入不高,“工资由当地最低底薪900元加上每月不定的加班费组成”,因此员工们认为,“多加班的工厂才是好厂。因为不加班,根本挣不到钱。”在深圳这个发达的地方,凭着这样的收入水平,富士康的打工者要保持体面生活恐怕很难。更重要的是,这些打工者,事实上被排斥在城市的大门之外,成为一群没有梦想的人。对于这些为企业创造利润,也支撑着深圳经济活力的打工者来说,深圳这个现代化的都市,和他们的未来基本上没有关系:没有这里的户籍,买不起这里的房子,孩子不能在这里上学,政府提供的其他公共服务也基本和他们无缘——这就是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环境。低收入,加上制度化的社会排斥,极大地挤压着他们的生活和心理空间,因此,任何小小的伤害,都有可能在他们的内心被无限放大,引发某种极端行为。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但也应看到,社会生活的显著变化,工作和生活节奏的明显加快,竞争的日益激烈,也导致了人民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加,各种心理障碍和工种疾病也随之大幅度增加,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也日益突出。 由此可见,注重人文关怀,培育职工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当今显得尤为重要。不仅是富士康,所有的企业都有必要认真反思自己所给予员工的“心理关怀”尚有多远?涂尔干在《自杀论》里说“集体的力量,是最能遏制自杀的障碍之一”,而劳动密集型企业却更愿意让员工“原子化生存”,就像机器上的螺丝钉一样,各自处在孤立疏离的状态,便于管理的同时也便于提高效率。最常被提及的现实是,企业工会对职工的心理关怀程度是否不够,而官方工会组织又与工人如此疏远。我们该从何处着手,给“原子化生存”的工人们一个慰藉心灵的“集体力量”,其实这不是问题,只是企业是否建立健全职工的心理关怀机制。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一要求,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竞争无处不在,相对宁静的工厂企业一样充满了硝烟味。各种各样的考核、竞争、评比职称、评优评先等等,给企业职工套上了种种桎梏,住房、子女上学就业、疾病医疗也都压得职工喘不过气来,这样无形中已把他们分成了几个不同层次的群体。那些在竞争中获胜的职工自然一切都好,职称评上了,工资加上去了,腰包自然鼓了,一切问题都随之解决。

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随着我们社会的飞速发展,时刻都有新事物的产生。但是在我们使用这些新事物的时候,往往也会引发很多的心理问题。特别是我们现在的小学生,他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虽然现在的物质条件比较好,当小孩子的生活却没有我们以前过得那么幸福。在小孩子的身边,有很多无形的压力,对他们或多或少的造成一定的影响。在造成影响的同时,并没有一个恰当的途径可以去了解他们的想法,长久下去,造成的心理影响就会越来越严重。 就拿我们的“应试教育”来说,虽然现在到处都大张旗鼓地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只要还有高考这只“指挥棒”的指挥,学生就会在学校的提高升学率,家长的高期望下,被迫负担更重的学习担子。久而久之,学习繁忙,要与同学互相竞争,心理承受能力差一点的学生就特别容易出现问题。 何谓教育?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就算你再聪明,但你的心理素质不过关,动不动就钻牛角尖,那么培养出来的就是一个不定时的炸弹,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爆炸。这是一种很可怕的事情。所以,身、心两方面都必须得到健康的发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 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小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很多学生都说,他们天天过着“单调”、“紧张”、“烦躁”、“抑郁”、“无聊”的学校生活。甚至多达近30%的小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比如说: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第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正常健康、全面发展的保证。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正是学生的“过渡时期”。在小学阶段的高年级,学生个体开始从儿童进入青少年,其身心变化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性成熟的开始,身体的发展,让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甚至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出现独立的需要。产生这

(完整版)小学生心理疏导及心理疏导的常用方法

小学生心理疏导及心理疏导的常用方法 2014-12-04 菲立思英语小学生进入学校开始,就从家中的“中心”地位变成学生群体中的普通一员。在与老师和同学的接触中形成了人际关系,在形成过程中,一些自我意识和对他人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结合自己多年在小学担任保育工作所接小学生从家里到学校,接触的人会大幅度增加,特别是老师和同学,在教授知识和相互协作中,会因魅力出众而倍受小学生的关注。一般以为,小学生只有在11-12岁以后才有真正的逻辑思维,固然这一观点夸大了小学生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但至少说明在缺乏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受到了生理发展的制约,小学生对老师或有特长的同学较轻易产生敬佩与模仿,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幼稚,脑发育的不完善,缺乏足够的教育时间,对事物的价值观尚未形成系统,爱憎观不能完全达到社会要求,因此,这种敬佩与模仿会变成盲目崇拜。实践也证实,很多教唆犯正是利用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教唆青少年犯罪。心理疏导的常用方法大概可以分为三类:建立和发展良好辅导关系的方法、观察和反映的方法、影响的方法。(一)建立良好关系的方法“良好的关系是辅导成功的一半。”辅导员应尽快让来访者建立对自己的信任和接纳,使随后的辅导工作能

够在彼此了解、相互信任的心理氛围中顺利完成,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辅导关系本身的治疗功能。1.初步建立关系一般来说,学生鼓起勇气站在辅导老师面前时,总是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紧张、担忧和疑虑的,这时候,辅导老师的态度是否热情,语气是否温和,表情是否关切,是能否迅速化解学生的紧张,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所在。辅导员可以先和来访学生握手,亲切地叫其名字,给予热情的问候和简单的寒暄,然后再询问其来访目的。在会谈过程中,不妨将保密性原则、促进成长的非指示性原则自然地告诉学生,打消他的顾虑。另外,辅导室里温馨宁静的环境布置,辅导员自然放松的坐姿,也都能使来访者产生安全感。 2.深入关系的建立研究表面,影响辅导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在于辅导者对来访者的态度特质,以及这些态度特质是否得到合适的表达。辅导员主要透过个人中心疗法中的平等、同感理解、真诚关怀和无条件接纳等态度及其具体的表达技术与来访者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1)平等。保持态度的态度是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的基础,也是充分表达其他态度的前提条件。保持平等的态度要求辅导老师不以专家、老师、长者自居,能意识到咨访双方都有接受和拒绝、反驳和批评、选择和放弃的权利和自由,以自己的平等心态和平等意识让来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人格独立和表达自由,达到平等、轻松、无门槛的沟通。(2)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