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色彩原理

色彩原理

第一章色彩原理

太阳光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七色色带,这七光混合为白光。

光的三原色:朱红光,翠绿光,蓝紫光

三光相加=白光白光为复色光

朱红光+翠绿光=黄光

翠绿光+蓝紫光=蓝光

朱红光+蓝紫光=紫光

三原色:红,黄,蓝。

电脑设计中的常用颜色模式:

RGB模式:(加色)

绝大部分的可见光谱可以用红,绿,蓝(RGB)三色按不同的比例和强度来表示。

CMYK模式:(减色)

此模式是以打印在纸张上的油墨光线吸收的特性为基础的。

C 纯青色M洋红色Y黄色K 黑色。

光源色:由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叫做光源色。

物体色(固有色):是光源色经物体的吸收,反射,反射到人们视觉中的光色感觉。

环境色:各种物体由于所投射的光源色不同,也因其本身特性不同,表面质感不同,对光的吸收与反射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则形成的物体色也各不相同。

1平行反射:又称镜面反射。将投射来的光线原样,规则的平行的反射出去。(静止的水面,油面,平滑的金属面等)

2扩散反射:当投射来的光线被物体部分的选择吸收,并不规则的反射出去,为扩散反射。它所形成的色彩为,不透明色,即物体的表色。半透明色。透明物体的色彩。

3光的干涉:任何物体对于投射的全光色都有充分的选择、吸收、反射的机会,呈现出它们各自的色彩来。(雨后路上的浮油面,肥皂泡,孔雀羽毛,贝类里表层)

绘画的"色彩的透视",即:近暖、远冷,近实、远虚,近纯、远灰。

第二章色彩三要素

我们视觉所感知的一切色彩现象,都具有明度、色相和纯度三种性质是色彩最基本的构成原素。

(一)明度

色彩的明暗程度,即色彩的深浅差别。明度差别即指同色的深浅变化,又指不同色相之间存在的明度差别。

在无色彩中,明度最高的色为白色、明度最低的色为黑色,中间存在一个从亮到暗的灰色系列。在有色彩中,任何一种纯度色都有着一中明度特征。黄色为明度最高的色,紫色为明度最低的色。

(二)色相

色相指的是色彩的相貌。在可见光谱上,人的视觉能感受到红、橙、黄、绿、蓝、紫这些不同特征的色彩,人们给这些可以相互区别的色定出名称,当我们称呼到其中某一色的名称

时,就会有一个特定的色彩印象,这就是色彩的概念。

(1)间色:又称二次色,指任何两种原色配合成的颜色。

红+黄=橙黄+蓝=绿红+蓝=紫

(2)复色:又称三次色,指任何包含了三原色的颜色,也就是互为补色的颜色想混即为复色。复色具有含蓄、沉稳的特点,现实中物体的色彩多为复色。

(3)对比色(互补色):指色环上位置相对在120——180度之间的两类色彩。对比色的构成,是在三原色中某两种原色相混合而与第三种原色相对比。

(三)纯度

纯度色彩的纯净程度,又称彩度或饱和度。某一纯净色加上白或黑,可降低其纯度,或趋于柔和、或趋于沉重。

色调画面中总是由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各种色彩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形成画面色彩总的趋向,称为色调。

色性指色彩的冷暖倾向。

色彩的对比

两种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能比较出明显的差别,并产生比较作用,被称为色彩对比。该想象分为两大类:同时对比和连续对比。

色相对比因色相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比。当主色相确定后,必须考虑其他色彩与主色相是什么关系,要表现什么内容及效果等,这样才能增强其表现力。

色相对比又可分为

1、原色对比

红、黄、蓝三原色是色相环色上最极端的色,它们不能由别的颜色混合而产生,却可以混合出色环上所有其它的色。红、黄、蓝表现了最强烈的色相气氛,它们之间的对比属最强的色相对比。

2、间色对比

橙色、绿色、紫色为原色相混所得的间色,其色相对比略显柔和,自然界中植物的色彩呈间色为多,许多果实都为橙色或黄橙色,我们还经常可以见到各种紫色的花朵、像绿与橙、绿与紫这样的对比都是活泼、鲜明又具天然美的配色。

3、邻近色对比

在色环上顺序相邻的基础色相,如红与橙、黄与绿、橙与黄这样的色并置关系,称为邻近色相对比,属色相弱对比范畴,这是因为在红橙色对比中,橙色已带红味,在黄绿对比中,绿色已带黄味,它们在色相因素上自然有相互渗透之处;但象红、橙这样的色在可见光谱中具有明显的相貌特征,都为单色光,因此仍具有清晰的对比关系,

邻近色对比最大特征是具明显的统一调性,或为暖色调,或为冷暖中调,或为冷色调,同时在统一中仍不失对比的变化。

4、类似色相对比

在色环上非常邻近的色,如蓝与绿味蓝,蓝与紫味蓝这样的色相对比称为类似色相对比。”

5、补色对比

在色环直径两端的色为互补色。

在最简单的6色相环中,每一个原色都与一个间色构成补色对,这一间色包含着另外两个原色。因此,一对补色总是包含三原色,同时也就包含了全部色相。

红与绿=红与黄+蓝

蓝与橙=蓝与黄+红

黄与紫=黄与红+蓝

补色相混、三原色相混、全色相相混,都将生产中性灰色。

明度对比因明度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比。(柠檬黄明度高,蓝紫色的明度低,橙色和绿色属中明度,红色与蓝色属中低明度)。

明度对比将相同的色彩,放在黑色和白色上,比较色彩的感觉,会发现黑色上的色彩感觉比较亮,放在白色上的色彩感觉比较暗,明暗的对比效果非常强烈明显,对配色结果产生的影响,明度差异很大的对比,会让人有不安的感觉。

明度对比与其它两种要素的对比一样,大体上也划分为三种对比关系。该表从黑至白共有11个等级,凡颜色明度差在三个级数差之内的为明度弱对比,在三至五个级数之内的为明度中间对比,在五度差以上,为明度强对比。

纯度对比一种颜色与另一种更鲜艳的颜色相比时,会感觉不太鲜明,但与不鲜艳的颜色相比时,则显得鲜明,这种色彩的对比便称为纯度对比。

纯度对比是指较鲜艳的色与含有各种比例的黑、白、灰的色彩,即模糊的浊色的对比。可以用四种办法降低色彩纯度:

(1)加白:纯色混合白色可以降低其纯度,提高明度,同时色性偏冷。曙红+白=紫青味的粉红;黄+白=冷色浅黄。各色混合白色以后会产生色相偏差。

(2)加黑:纯色混合黑色,降低了纯度,又降低了明度。各色加黑色后,会失去原来的光亮感,而变得沉着、幽暗。

(3)加灰:纯色加入灰色,会使色味变得浑浊;相同明度的纯色与灰色相混,可以得到相同明度而不同纯度的含灰色,具有柔和、软弱的特点。

(4)加互补色:加互补色等于加深灰色(相当于5号灰)

冷暖对比由于色彩感觉的冷暖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冷暖对比。(红、橙、黄使人感觉温暖;蓝、蓝绿、蓝紫使人感觉寒冷;绿与紫介与其间),另外,色彩的冷暖对比还受明度与纯度的影响,白光反射高而感觉冷,黑色吸收率高而感觉暖。

一、利用冷暖差别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冷暖对比。

二、色彩冷暖规划图:

在色相环上把红、橙、黄称为暖色,把橙色称为暖极;把绿、青、蓝划为冷色,把天蓝色称为冷极。

三、色彩冷暖的强、中、弱对比:

(1)冷暖极强对比:暖极和冷极色的对比(即橙、蓝色)

(2)冷暖的强对比:暖极与冷色,冷极与暖色的对比。

(3)冷暖的中对比:暖色与中性微冷色,冷色与中性微暖色的对比。

(4)冷暖的弱对比:暖色与暖极色,冷色与冷极色的对比。

四、冷、暖色在运用上的心理感觉:

(1)在温度上

(2)在重量感、湿度感上:

暖色偏重,冷色偏轻。暖色干燥,冷色湿润。

(3)在空间感上:

暖色有前近和扩张感,冷色有后退和收缩感。一般说来,在狭窄的空间,若想使它变得宽敞,应该使用明朗的冷调。

(4)色彩的冷暖受明度、纯度的影响:

在无彩色系中,把白色称为冷极,把黑色称为暖极。暖色加白变冷;冷色加白变暖。另一方面,纯度越高,冷暖感越强;纯度降低,冷暖感也随之降低。三大构成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与立体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其含义是将不同形态的几个以上的单元重新组构成一个新的单元。

平面构成主要在二度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地之间的界线,描绘形象。它所表现的立体空间并非实的三度空间,而仅仅是图形对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形成的幻觉空间。

色彩构成是使学生掌握色彩构成的基础知识,学会运用它的基本方法,并具有较强的构成表现能力。

立体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基础之一,是使用各种材料将造型要素按照美的原则组成新立体的过程。立体构成的构成要素是点、线、面、体、色彩和空间诸方面。它的形成要素,仍然是形式美诸法则,如对比调和、对称均衡、比例、节奏、韵律、多样、统一等,重要的是通过设计创造意境。色彩三属性

色彩的三属性是指色彩具有的色相、明度、纯度三种性质。三属性是界定色彩感官识别的基础,灵活应用三属性变化是色彩设计的基础。

(1)色相(hue)

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在色彩的三种属性中色相被用来区分颜色,根据光的不同波长,色彩具有红色、黄色或绿色等性质,这被称之为色相。

(2)明度(value)

根据物体的表面反射光的程度不同,色彩的明暗程度就会不同,这种色彩的明暗程度称为明度。在孟塞尔颜色系统中,黑色的明度被定义为0,而白色被定义为10,其他系列灰色则介于两者之间。

(3)纯度(chroma)

纯度指的是色彩饱和程度,光波波长越单纯,色相纯度越高,相反,色相的纯度越低。色相的纯度显现在有彩色里。在孟塞尔颜色系统中,无纯度被设定为0,随着纯度的增加数值逐步增加。

点构成

点是构成形体最基本的单位。单一的点是视觉的中心,起到凝固视线的作用。任何物体都由一系列顶点来定义其方位、尺度、结构。作为粒子状态的点运动可以模拟气流、水体、烟雾等流体状态。点形的集合产生面和体的感觉。

三大构成--色彩、平面、立体构成

第一章色彩原理

太阳光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七色色带,这七光混合为白光。

光的三原色:朱红光,翠绿光,蓝紫光

三光相加=白光白光为复色光

朱红光+翠绿光=黄光

翠绿光+蓝紫光=蓝光

朱红光+蓝紫光=紫光

三原色:红,黄,蓝。

电脑设计中的常用颜色模式:

RGB模式:(加色)

绝大部分的可见光谱可以用红,绿,蓝(RGB)三色按不同的比例和强度来表示。

CMYK模式:(减色)

此模式是以打印在纸张上的油墨光线吸收的特性为基础的。

C 纯青色M洋红色Y黄色K 黑色。

光源色:由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叫做光源色。

物体色(固有色):是光源色经物体的吸收,反射,反射到人们视觉中的光色感觉。

环境色:各种物体由于所投射的光源色不同,也因其本身特性不同,表面质感不同,对光的吸收与反射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则形成的物体色也各不相同。

1平行反射:又称镜面反射。将投射来的光线原样,规则的平行的反射出去。(静止的水面,油面,平滑的金属面等)

2扩散反射:当投射来的光线被物体部分的选择吸收,并不规则的反射出去,为扩散反射。它所形成的色彩为,不透明色,即物体的表色。半透明色。透明物体的色彩。

3光的干涉:任何物体对于投射的全光色都有充分的选择、吸收、反射的机会,呈现出它们各自的色彩来。(雨后路上的浮油面,肥皂泡,孔雀羽毛,贝类里表层)

绘画的"色彩的透视",即:近暖、远冷,近实、远虚,近纯、远灰。

第二章色彩三要素

我们视觉所感知的一切色彩现象,都具有明度、色相和纯度三种性质是色彩最基本的构成原素。

(一)明度

色彩的明暗程度,即色彩的深浅差别。明度差别即指同色的深浅变化,又指不同色相之间存在的明度差别。

在无色彩中,明度最高的色为白色、明度最低的色为黑色,中间存在一个从亮到暗的灰色系列。在有色彩中,任何一种纯度色都有着一中明度特征。黄色为明度最高的色,紫色为明度最低的色。

(二)色相

色相指的是色彩的相貌。在可见光谱上,人的视觉能感受到红、橙、黄、绿、蓝、紫这些不同特征的色彩,人们给这些可以相互区别的色定出名称,当我们称呼到其中某一色的名称时,就会有一个特定的色彩印象,这就是色彩的概念。

(1)间色:又称二次色,指任何两种原色配合成的颜色。

红+黄=橙黄+蓝=绿红+蓝=紫

(2)复色:又称三次色,指任何包含了三原色的颜色,也就是互为补色的颜色想混即为复色。复色具有含蓄、沉稳的特点,现实中物体的色彩多为复色。

(3)对比色(互补色):指色环上位置相对在120——180度之间的两类色彩。对比色的构

成,是在三原色中某两种原色相混合而与第三种原色相对比。

(三)纯度

纯度色彩的纯净程度,又称彩度或饱和度。某一纯净色加上白或黑,可降低其纯度,或趋于柔和、或趋于沉重。

色调画面中总是由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各种色彩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形成画面色彩总的趋向,称为色调。

色性指色彩的冷暖倾向。

色彩的对比

两种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能比较出明显的差别,并产生比较作用,被称为色彩对比。该想象分为两大类:同时对比和连续对比。

色相对比因色相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比。当主色相确定后,必须考虑其他色彩与主色相是什么关系,要表现什么内容及效果等,这样才能增强其表现力。

色相对比又可分为

1、原色对比

红、黄、蓝三原色是色相环色上最极端的色,它们不能由别的颜色混合而产生,却可以混合出色环上所有其它的色。红、黄、蓝表现了最强烈的色相气氛,它们之间的对比属最强的色相对比。

2、间色对比

橙色、绿色、紫色为原色相混所得的间色,其色相对比略显柔和,自然界中植物的色彩呈间色为多,许多果实都为橙色或黄橙色,我们还经常可以见到各种紫色的花朵、像绿与橙、绿与紫这样的对比都是活泼、鲜明又具天然美的配色。

3、邻近色对比

在色环上顺序相邻的基础色相,如红与橙、黄与绿、橙与黄这样的色并置关系,称为邻近色相对比,属色相弱对比范畴,这是因为在红橙色对比中,橙色已带红味,在黄绿对比中,绿色已带黄味,它们在色相因素上自然有相互渗透之处;但象红、橙这样的色在可见光谱中具有明显的相貌特征,都为单色光,因此仍具有清晰的对比关系,

邻近色对比最大特征是具明显的统一调性,或为暖色调,或为冷暖中调,或为冷色调,同时在统一中仍不失对比的变化。

4、类似色相对比

在色环上非常邻近的色,如蓝与绿味蓝,蓝与紫味蓝这样的色相对比称为类似色相对比。”

5、补色对比

在色环直径两端的色为互补色。

在最简单的6色相环中,每一个原色都与一个间色构成补色对,这一间色包含着另外两个原色。因此,一对补色总是包含三原色,同时也就包含了全部色相。

红与绿=红与黄+蓝

蓝与橙=蓝与黄+红

黄与紫=黄与红+蓝

补色相混、三原色相混、全色相相混,都将生产中性灰色。

明度对比因明度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比。(柠檬黄明度高,蓝紫色的明度低,橙色和绿色属中明度,红色与蓝色属中低明度)。

明度对比将相同的色彩,放在黑色和白色上,比较色彩的感觉,会发现黑色上的色彩感觉比较亮,放在白色上的色彩感觉比较暗,明暗的对比效果非常强烈明显,对配色结果产生的影响,明度差异很大的对比,会让人有不安的感觉。

明度对比与其它两种要素的对比一样,大体上也划分为三种对比关系。该表从黑至白共有

11个等级,凡颜色明度差在三个级数差之内的为明度弱对比,在三至五个级数之内的为明度中间对比,在五度差以上,为明度强对比。

纯度对比一种颜色与另一种更鲜艳的颜色相比时,会感觉不太鲜明,但与不鲜艳的颜色相比时,则显得鲜明,这种色彩的对比便称为纯度对比。

纯度对比是指较鲜艳的色与含有各种比例的黑、白、灰的色彩,即模糊的浊色的对比。可以用四种办法降低色彩纯度:

(1)加白:纯色混合白色可以降低其纯度,提高明度,同时色性偏冷。曙红+白=紫青味的粉红;黄+白=冷色浅黄。各色混合白色以后会产生色相偏差。

(2)加黑:纯色混合黑色,降低了纯度,又降低了明度。各色加黑色后,会失去原来的光亮感,而变得沉着、幽暗。

(3)加灰:纯色加入灰色,会使色味变得浑浊;相同明度的纯色与灰色相混,可以得到相同明度而不同纯度的含灰色,具有柔和、软弱的特点。

(4)加互补色:加互补色等于加深灰色(相当于5号灰)

冷暖对比由于色彩感觉的冷暖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冷暖对比。(红、橙、黄使人感觉温暖;蓝、蓝绿、蓝紫使人感觉寒冷;绿与紫介与其间),另外,色彩的冷暖对比还受明度与纯度的影响,白光反射高而感觉冷,黑色吸收率高而感觉暖。

一、利用冷暖差别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冷暖对比。

二、色彩冷暖规划图:

在色相环上把红、橙、黄称为暖色,把橙色称为暖极;把绿、青、蓝划为冷色,把天蓝色称为冷极。

三、色彩冷暖的强、中、弱对比:

(1)冷暖极强对比:暖极和冷极色的对比(即橙、蓝色)

(2)冷暖的强对比:暖极与冷色,冷极与暖色的对比。

(3)冷暖的中对比:暖色与中性微冷色,冷色与中性微暖色的对比。

(4)冷暖的弱对比:暖色与暖极色,冷色与冷极色的对比。

四、冷、暖色在运用上的心理感觉:

(1)在温度上

(2)在重量感、湿度感上:

暖色偏重,冷色偏轻。暖色干燥,冷色湿润。

(3)在空间感上:

暖色有前近和扩张感,冷色有后退和收缩感。一般说来,在狭窄的空间,若想使它变得宽敞,应该使用明朗的冷调。

(4)色彩的冷暖受明度、纯度的影响:

在无彩色系中,把白色称为冷极,把黑色称为暖极。暖色加白变冷;冷色加白变暖。另一方面,纯度越高,冷暖感越强;纯度降低,冷暖感也随之降低。

第三章色彩的调和原理

(一) 色彩调和的基本原理

色彩调和的基本原理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类似调和与对比调和。

1、类似调和

类似调和强调色彩的要素中的一致性关系,追求色彩关系的统一,类似调和包括同一调和与近似调和两种形式。

(1)同一调和

在色相、明度、纯度中有某种要素完全相同,变化其它的要素,被称为同一调和;当三要素中有一种要素相同时,称为单性同一调和,有两种要素相同时称为双性统一调和。

A、单性同一调和包括:

同一明度调和(变化色相与纯度);

同一色相调和(变化明度与纯度)

同一纯度调和(变化明度与色相)

B、双性同一调和包括:

同色相又同纯度调和(变化明度)

同色相又同明度调和(变化纯度)

同明度又同纯度调和(变化色相)

(2)近似调和

在色相、明度、纯度三种要素中,有某种要素近似,变化其它的要素,被称为近似调和,由于统一的要素由同一变化为近似,因为近似调和比同一调和的色彩关系有更多的变化因素。如:

近似色相调和(主要变化明度、纯度);

近似明度调和(主要变化明度、纯度):

近似纯度调和(主要变化明度、色相);

近似明度、色相调和(主要变化纯度);

近似色度、纯度调和(主要变化明度)

近似明度、纯度调和(主要变化色相)

无论同一调和还是类似调和,都是追求同一的变化,因此一定要依据这个原则来处理好二种对立统一的要素组合关系

2.对比调和

对比调和是以强调变化而组合的和谐的色彩。在对比调和中,明度、色相、纯度三种要素可能都处于对比状态,因此色彩更富于活泼、生动、鲜明的效果。这样的色彩关系要达到某种既变化又统一和谐美,主要不是依赖要素的一致,而要靠某种组合秩序来实现。我们称为秩序调和。下面介绍几种秩序调和的形式。

a、在对比强烈的两色中,置入相应的色彩的等差,等比的渐变系列,以此结构来使对比变得柔和,形成色彩调和的效果。

b、通过面积的变化统一色彩。

c、在对比各色中混入同一色,使各色具有和谐感。

d、在对比各色的面积中,相互置放少面积的对比色,如在红绿对比中,红面积加上小面积的绿色,绿面积中加上小面积的红色;或者在对比各色面积中都加入同一种小面积的它色,也可以增加调和感。

e、在色环上确定某种变化的位置,这些位置以某种几何形出现,它们包括:

三角形调和。又可称为补色单开叉关系,属于三色调和。根据开叉的宽窄,可以在色环上寻找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三种位置的三色对比。

四角形调和。通过色环上正方形及长方形的位置,可寻找到四色对比的调和。可称为补色双开叉的色彩关系。

五角形及六角形调和。色环上的五角形及六角形的位置,呈多色调和关系。

随着角数的增加,色彩对比越加丰富变化。为了使之统一和谐,应注意利用各种秩序的形式。

色彩混合

由两种以上不同的色相混,会产生新的颜色,这两种现象经常发生,并在色彩的实践中发生很重要的作用。

色彩可以在视觉外混合,而后进入视觉,这样的混合形式包括两种形式:加法混合与减

法混合,色彩还可以在进入视觉之后才发生混合,称为中性混合。

(一)加法混合

加法混合是指色光的混合,两种以上的光混合在一起,光亮度会提高,混合色的总亮度等于相混各色光的亮度之总和,因此称为加法混合。

(二)减法混合

减法混合主要指的是色料的混合。

(三)空间混合

色彩的空间混合有下列规律:

1.凡互补色关系的色彩按一定比例的空间混合,可得到无彩色系的灰和有彩色系的灰。如:红与青绿的混合可得到灰、红灰、绿灰;

2.非补色关系的色彩空间混合时,产生二色的中间色。如:红与青混合,可得到红紫、紫、青紫;

3.有彩色系色与无彩色系色混合时,也产生二色的中间色,如:红与白混合时,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浅红。红与灰的混合,得到不同程度的红灰;

4.色彩在空间混合时所得到的新色,其明度相当于所混合色的中间明度;

5.色彩并置产生空间混合是有条件的。a、混合之色应是细点或细线,同时要求密集状,点与线愈密,混合的效果愈明显。色点的大小,

必须在一定的视觉距离之外,才能产生混合。一般为1000倍以外,否则很难达到混合效果。

空间混合有三大特点:

(1)近看色彩丰富,远看色调统一。在不同视觉距离中,可以看到不同的色彩效果;

(2)色彩有颤动感、闪烁感,适于表现光感,印象派画家贯用这种手法;

(3)如果变化各种色彩的比例,少套色可以得到多套色的效果,电子分色印刷就是利用这种原理。

第四章色彩构图

色彩构图,狭义上讲就是色彩布局。各种色彩在空间位置上的相互关系必须是有机的组合。它们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有秩序、有节律地彼此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相互呼应,从而构成和谐的色彩整体。

构图的一般法则分析如下:

1.色彩的均衡

参见此表

深底色浅底色冷底色灰底色大片占有静色底

重亮色深色暖色艳色大片重叠动物

轻深色亮色冷色灰色小片空白静物

构图规则之一

"虚可走马,密不透风"

2.色彩的呼应

任何色彩在布局时都不应孤立出现,它需要同种或同类色块在上下、前后、左右诸方面彼此相呼应。

色彩的呼应方法有以下两种:

(1)局部呼应

(2)全面呼应

3.色彩的主从

各色配合应根据图案内容分出宾主。主色与宾色之间的关系是主从关系。

4.色彩层次

5.点缀色

点缀是面积对比的一种形式,在色彩构图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它的规律是:

(1)纯度高;

(2)色相对比强;

(3)明度对比强,或暗中透亮,或灰中见鲜;

(4)面积大小适宜;

(5)位置恰当。

6.色彩的衬托

衬托有赖于面积对比,没有面积对比就谈不上衬托。衬托的主要形式有:

(1)明暗衬托:大面积的亮色衬托小面积的暗色,大面积的暗色衬托小面积的亮色,使暗中透亮;

(2)冷暖衬托:大面积冷色衬托小面积暖色或大面积暖色衬托小面积冷色;

(3)灰艳衬托:大面积灰色衬托小面积艳色;

(4)繁简对比:满地碎花杂色衬托大块整体色块,或满地整块简单的色彩衬托一簇碎小花朵。

第五章色彩感觉

(一)色彩视觉生理与心理的和谐

(二)色彩的构思和启发

1.来自自然色彩的启示赤、橙、黄、绿、青、蓝、紫。

2.来自传统艺术的色彩启示

3.来自音乐、文学等姊妹艺术的启示音乐与色彩是相通的。

(三)色彩象征

各种色彩的象征:

红色热情、活泼、热闹、革*、温暖、幸福、吉祥、危险......

由于红色容易引起注意,所以在各种媒体中也被广泛的利用,除了具有较佳的明视效果之外,更被用来传达有活力,积极,热诚,温暖,前进等涵义的企业形象与精神,另外红色也常用来作为警告,危险,禁止,防火等标示用色,人们在一些场合或物品上,看到红色标示时,常不必仔细看内容,及能了解警告危险之意,在工业安全用色中,红色即是警告,危险,禁止,防火的指定色。

橙色光明、华丽、兴奋、甜蜜、快乐......

橙色明视度高,在工业安全用色中,橙色即是警戒色,如火车头,登山服装,背包,救生衣等,由於橙色非常明亮刺眼,有时会使人有负面低俗的意象,这种状况尤其容易发生在服饰的运用上,所以在运用橙色时,要注意选择搭配的色彩和表现方式,才能把橙色明亮活泼具有口感的特性发挥出来。

黄色明朗、愉快、高贵、希望、发展、注意......

黄色明视度高,在工业安全用色中,橙色即是警告危险色,常用来警告危险或提醒注意,如交通号志上的黄灯,工程用的大型机器,学生用雨衣,雨鞋等,都使用黄色。

绿色新鲜、平静、安逸、和平、柔和、青春、安全、理想......

在商业设计中,绿色所传达的清爽,理想,希望,生长的意象,符合了服务业,卫生保健业的诉求,在工厂中为了避免操作时眼睛疲劳,许多工作的机械也是采用绿色,一般的医疗机构场所,也常采用绿色来作空间色彩规划即标示医疗用品。

蓝色深远、永恒、沉静、理智、诚实、寒冷......

由于蓝色沉稳的特性,具有理智,准确的意象,在商业设计中,强调科技,效率的商品或企业形象,大多选用蓝色当标准色,企业色,如电脑,汽车,影印机,摄影器材等等,另外蓝色也代表忧郁,这是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这个意象也运用在文学作品或感性诉求的商业设计中。

紫色优雅、高贵、魅力、自傲、轻率......

由于具有强烈的女性化性格,在商业设计用色中,紫色也受到相当的限制,除了和女性有关的商品或企业形象之外,其他类的设计不常采用为主色。

白色纯洁、纯真、朴素、神圣、明快、柔弱、虚无......

在商业设计中,白色具有高级,科技的意象,通常需和其他色彩搭配使用,纯白色会带给别人寒冷,严峻的感觉,所以在使用白色时,都会掺一些其他的色彩,如象牙白,米白,乳白,苹果白,在生活用品,服饰用色上,白色是永远流行的主要色,可以和任何颜色作搭配。灰色谦虚、平凡、沉默、中庸、寂寞、忧郁、消极......

在商业设计中,灰色具有柔和,高雅的意象,而且属於中间性格,男女皆能接受,所以灰色也是永远流行的主要颜色,在许多的高科技产品,尤其是和金属材料有关的,几乎都采用灰色来传达高级,科技的形象,使用灰色时,大多利用不同的层次变化组合或他配其他色彩,才不会过於素,沉闷,而有呆板,僵硬的感觉。

黑色崇高、严肃、刚健、坚实、粗莽、沉默、黑暗、罪恶、恐怖、绝望、死亡......

在商业设计中,黑色具有高贵,稳重,科技的意象,许多科技产品的用色,如电视,跑车,摄影机,音响,仪器的色彩,大多采用黑色,在其他方面,黑色的庄严的意象,也常用在一些特殊场合的空间设计,生活用品和服饰设计大多利用黑色来塑造高贵的形象,也是一种永远流行的主要颜色,适合和许多色彩作搭配。

褐色在商业设计上,褐色通常用来表现原始材料的质感,如麻,木材,竹片,软木等,或用来传达某些引品原料的色泽即味感,如咖啡,茶,麦类等,或强调格调古典优雅的企业或商品形象。

光泽色除了金、银等贵金属色以外,所有色彩带上光泽后,都有其华美的特色。金色富丽堂皇,象征荣华富贵,名誉忠诚;银色雅致高贵、象征纯洁、信仰,比金色温和。它们与其他色彩都能配合。几乎达到“万能”的程度。小面积点缀,具有醒目、提神作用,大面积使用则会产生过于眩目负面影响,显得浮华而失去稳重感。如若巧妙使用、装饰得当、不但能起到画龙点晴作用,还可产生强烈的高科技现代美感。

色彩原理与应用

色彩原理与应用 一、光的颜色特性: 1、颜色国家标准定义:色是光作用于人眼引起除形象以外的视觉特性 2、光是一种能在人眼的视觉系统中引起明亮感觉的电磁辐射(大致10-14----数千千米) 3、可见光(可见光谱):波长在380----780nm波长范围的那部分电磁辐射 注:单位:nm(纳米),1nm=10-9m 4、色散:白光被分解成各种色光的现象(紫色光折射系数最大,偏离最大;红色光折射系数最小,偏离最小) )6、复色光: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 注:人们大多见的都是复色光 7、光源的光谱功率分布:光源中各个波 长色光的辐射功率按波长的分布,即功 率是波长的函数 (1)类型: ①线状光谱,如:宝石激光 ②带状光谱,如:紫外线 ③连续光谱,如:阳光、白炽灯 ④混合光谱:如:荧光灯 (2)光谱功率分布的特性主要影响颜色 8、光源的光谱功率分布曲线:功率的函数的曲线 注:不同光源具有不同的光谱功率分布曲线 9、光源的颜色:取决于光谱分布中各单色光的相对比例,而不是它们的能量绝对值

10、相对光谱功率分布:令光谱功率分布函数的最大值为1或100,将函数的其他值进行归一化,经过归化后的反光谱功率分布,记作:S(λ) 11、光源的颜色特性:取决于不同波长单色光的能量比例,与光谱辐射能量的绝对值无关,绝对值的大小只反映光源发光强度的大小,只决定光源的亮、暗感觉,不会引起光源颜色感觉的变化 注:可见光是一种能在人眼的视觉系统上引起明亮感觉的电辐射,也是人们感觉所有物体形态和颜色的唯一物质 12、色觉三要素: (1)光线的照射 (2)呈现颜色的物体(物体的透射) (3)功能正常的视觉器官及大脑 二、物体的颜色特性: 1、类型: (1)发光体(光源):能自行向外界辐射光能 (2)非发光体:本身不辐射光能的物体 2、发光体的颜色形成:由光源中不同的光谱成分共同决定的 注:哪种光谱成分的比例大,则发光体的颜色就偏向于哪种光源 3、非发光体的颜色形成: (1)光谱特性:物体的这种特性 (2)类型: ①消色物体:随着吸收比例的不同,物体在日光下将呈现从白色、各种灰色到黑色的一系列中性颜色物体 ②彩色物体:选择性吸收特性的物体 4、非选择吸收(等比吸收):当白光照射到物体上时,该物体表面对白光中光谱各段的辐射能做等量吸收,而反射或透射光谱组成比例不会改变 5、选择性吸收:当白光照射在物体上,物体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吸收率,对某些波长的光吸收多些,对另一些吸收少些 注:经过选择性吸收以后,其反射或透射的光与入射光比较,不仅能量(光强)上有所减弱,光谱成分也发生了改变 6、要点: (1)物体的光谱反射率是由物体的自身材料所决定的,不会随照明光源和观察条件而改变 (2)具有相同光谱反射率的物体用不同的光源照明,因为不同光源所发光的光谱成分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颜色刺激 三、视觉的生理基础: 1、眼球的构造: (1)屈光系统: ①作用:将不同远近的物体清晰地成 像在视网膜上 ②器官(如左图) (2)感光系统: ①过程:当眼睛注视外界物体时,由 物体发出的光线通过角膜、房水、晶状体及玻璃体折射,聚焦成像于人眼感光记录系统——视网膜上

色彩的基本原理

色彩的基本原理 色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给予我们世界以美感和丰富性。然而,色彩并非仅仅是一种感觉,它们有着深刻的科学原理和心理影响。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色彩的基本原理,包括色彩的构成、色彩的感知和色彩的心理效应。一、色彩的构成 色彩的构成是由光的特性决定的。光是由一系列电磁波组成的,这些电磁波以 不同的频率和波长存在。我们所看到的颜色是光波被物体吸收或反射所产生的结果。 在可见光谱中,红、橙、黄、绿、蓝、靛、紫是七种基本颜色。当光线照射到 物体上时,物体会吸收一部分光波并反射另一部分。被物体吸收的光波决定了我们所看到的颜色。例如,当光线照射到一个红色的物体上时,它会吸收其他颜色的光波,只反射红色的光波,因此我们看到的是红色。 二、色彩的感知 色彩的感知是通过我们的眼睛和大脑来完成的。眼睛中的视网膜包含了许多感 光细胞,其中最重要的是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视锥细胞负责感知颜色,而视杆细胞则负责感知黑白和灰度。 当光线进入眼睛并照射到视网膜上时,视锥细胞会根据光的波长来感知不同的 颜色。视锥细胞分为三种类型,分别对应红、绿和蓝三种基本颜色。这些视锥细胞会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然后传递到大脑的视觉皮层进行解析和处理。 三、色彩的心理效应 色彩对我们的心理和情绪有着深远的影响。不同的颜色可以引起不同的情绪和 反应。这是因为色彩与我们的记忆、文化和个人经验紧密相连。

红色是一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颜色,它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奋。黄色则代表着快乐和温暖,它可以给人带来轻松和愉悦的感觉。蓝色是一种冷静和平静的颜色,它可以帮助人们放松和集中注意力。这些心理效应使得色彩在广告、设计和艺术等领域中被广泛运用。 此外,不同的文化和传统也赋予了颜色不同的含义。例如,在西方文化中,白色代表纯洁和清洁,而在东方文化中,白色则象征着哀悼和丧失。这种文化差异使得色彩的意义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有所不同。 总结起来,色彩的基本原理涉及光的特性、视觉感知和心理效应。通过了解色彩的构成和感知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色彩。同时,色彩的心理效应也提醒我们在设计和表达中要注意色彩的选择和搭配,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无论是在艺术创作、商业设计还是日常生活中,色彩都是一种强大而多样化的工具,它丰富了我们的世界,也影响了我们的情感和体验。

调色的基本原理

调色的基本原理 调色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颜色的特性和搭配原则来改变或修正图像的色调和色彩,使其更符合观众的感知和审美要求。调色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调节亮度、对比度、饱和度等参数,改变图片的整体色彩效果和表现形式。以下是详细介绍调色的一些基本原理。 1.颜色的特性 颜色由三个主要属性组成:色相、饱和度和亮度。色相是指颜色的种类,如红色、绿色等;饱和度是指颜色的纯度和亮度,越高则颜色越鲜艳;亮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影响着颜色的明暗关系。在调色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图片的需要来调整这些属性,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2.色彩搭配原则 在调色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颜色的搭配原则,以使图片的色彩更加和谐、统一。最基本的原则是对比原则,即通过对比不同的颜色产生鲜明的对比效果。通过对比来突出某个需要强调的元素,使其更加突出和引人注目。此外还有类似的互补原则和邻近原则等,通过搭配互补色或近似色来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3.色彩的情感表达 不同的颜色传达着不同的情感和意义。例如,红色通常与激情、力量和勇气相关联,而蓝色通常与冷静、稳定和信任相关联。在调色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这些颜色的情感属性,来表达图片所要传达的情感和主题。通过调整色彩使之与目标

情感相符合,加强观众对图片的情感体验和共鸣。 4.亮度和对比度的调整 亮度和对比度是调整整体画面的重要参数。亮度决定了图片的明暗程度,调节亮度可以改变图片的主题、氛围和明暗关系。对比度则决定了画面中不同颜色之间的明暗对比关系,调整对比度可以使图片更加清晰、生动。在调色过程中,合理地调整亮度和对比度,可以使画面更加饱满,各个元素更加突出和有立体感。 5.饱和度的调整 饱和度是指颜色的纯度和亮度,调整饱和度可以使画面中的色彩更加丰富和鲜艳,也可以使画面更加柔和和朦胧。在调色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图片的主题和需要,适度地调整饱和度,以达到所需的表达效果。饱和度的调整也是充分考虑画面整体的重要环节。 6.白平衡的设置 白平衡是指调整图片中的色温,使之符合实际场景或所需效果。不同光源的色温不同,如晴天的色温高,阴天的色温低。在调色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置白平衡来调整图片的色温,使其更加符合实际场景的色彩效果或者营造特定的视觉感受。 7.局部调整 除了整体调整以外,局部调整也是调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画面中的某个

色彩原理

色彩原理 色彩原理一、色彩三要素与色彩的形成不论任何色彩,皆具备三个基本的重要性质:色相,明度,纯度,一般称为色彩三要素或色彩三属性。色相:区分色彩的名称,就如同人的姓名一般,用来辨别不同的人。明度:光线强时,感觉比较亮,光线若时感觉比较暗,色彩的明暗强度就是所谓的明度,明度高是指色彩较明亮,而相对的明度低,就是色彩较灰暗。纯度:色彩的纯净程度,又称彩度或饱和度。通常以某彩色的的同色名纯色所占的比例,来分辨彩度的高低,纯色比例高为纯度高,纯色比例低为纯度低,在色彩鲜艳状况下,我们通常很容易感觉高彩度,但有时不易作出正确的判断,因为容易受到明度得影响,譬如大家最容易误会的是,黑白灰是属於无彩度的,他们只有明度。物体表面色彩的形成取决于三个方面:光源的照射、物体本身反射一定的色光、环境与空间对物体色彩的影响。二、颜色的的类别原色:红、黄和蓝(用其它色彩调配不出来的原色)间色:任意两个原色相混合所得的新色称间色。红+黄=橙,蓝+黄=绿,红+蓝=紫,等量相加产生的橙、绿、紫为标准三个原色混合的比例不同,间色也随之产生变化。复色:三原色或任意两间色相混合所得之色,称之为复

色。橙+绿=黄灰,橙+紫=红灰,绿+紫=蓝灰,等量相加得出标准复色;两个间色混合比例不同可产生许多饱和度不同的复色。同种色:颜色产生不同明度变化,称同种色。如将翠绿色加白或加黑出现的许多深浅不同的绿色,这深浅不同的绿色为同种色。同类色:两种以上的颜色,其主要的色素倾向比较接近,如红色类的朱红、大红、玫瑰红,都主要包含红色色素,称同类色。其他如黄色类中的柠檬黄、中铬黄、土黄,蓝色类的普蓝、钴蓝、湖蓝、群青等,都属同类色关系。类似色:在色环上任意90角度以内的颜色,各色之间含有共同色素,故称类似色。邻近色:在色环上任一颜色同其毗邻之色称为邻近色。邻近色也是类似色关系,仅是所指范围缩小了一点。从同类色、类似色、邻近色的含义来看,都是含有共同色素。采用此类色彩配合给人以统一而调和的感觉。对比色:在色环上任一直径两端相对之色(含其邻近色)称对比色。补色:色环中任何两色混所得的新色与另一原色互为补色,也称余色。如绿与红、黄与紫、蓝与橙,皆属补色关系,绿的补色是红色,红的补色是绿色。三、颜色的的冷暖关系色彩的冷暖主要是指色彩结构在色相上呈现出来的总印象。当我们观察物象色彩时,通常把某些颜色称之为冷色,某些颜色称之为暖色,这是基于物理、生理、心理以及色彩自身的面貌。这些综合因素,依赖于人和社会生活经验与联想而产生的感受,因此色彩的冷暖定位

颜色的原理

颜色的原理,三基色原理以及HLS(色相、亮度、饱和度)原理 来源:张永潇的日志 讲到绘画、图像,自然离不开谈颜色,所有的图案都是由基本形状和颜色组成,颜色构成了我们图像处理的一个重要部分,下面我们将要了解颜色的原理,它将是我们美工的基础。 (一) 三基色原理 在中学的物理课中我们可能做过棱镜的试验,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多种颜色逐渐过渡的色谱,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这就是可见光谱。其中人眼对红、绿、蓝最为敏感,人的眼睛就像一个三色接收器的体系,大多数的颜色可以通过红、绿、蓝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产生。同样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这是色度学的最基本原理,即三基色原理。三种基色是相互独立的,任何一种基色都不能有其它两种颜色合成。红绿蓝是三基色,这三种颜色合成的颜色范围最为广泛。红绿蓝三基色按照不同的比例相加合成混色称为相加混色。 红色+绿色=黄色 绿色+蓝色=青色 红色+蓝色=品红 红色+绿色+蓝色=白色 黄色、青色、品红都是由两种及色相混合而成,所以它们又称相加二次色。另外: 红色+青色=白色 绿色+品红=白色 蓝色+黄色=白色 所以青色、黄色、品红分别又是红色、蓝色、绿色的补色。由于每个人的眼睛对于相同的单色的感受有不同,所以,如果我们用相同强度的三基色混合时,假设得到白光的强度为100%,这时候人的主观感受是,绿光最亮,红光次之,蓝光最弱。 除了相加混色法之外还有相减混色法。在白光照射下,青色颜料能吸收红色而反射青色,黄色颜料吸收蓝色而反射黄色,品红颜料吸收绿色而反射品红。也就是: 白色-红色=青色 白色-绿色=品红

白色-蓝色=黄色 另外,如果把青色和黄色两种颜料混合,在白光照射下,由于颜料吸收了红色和蓝色,而反射了绿色,对于颜料的混合我们表示如下: 颜料(黄色+青色)=白色-红色-蓝色=绿色 颜料(品红+青色)=白色-红色-绿色=蓝色 颜料(黄色+品红)=白色-绿色-蓝色=红色 以上的都是相减混色,相减混色就是以吸收三基色比例不同而形成不同的颜色的。所以有把青色、品红、黄色称为颜料三基色。颜料三基色的混色在绘画、印刷中得到广泛应用。在颜料三基色中,红绿蓝三色被称为相减二次色或颜料二次色。在相减二次色中有: (青色+黄色+品红)=白色-红色-蓝色-绿色=黑色 用以上的相加混色三基色所表示的颜色模式称为RGB模式,而用相减混色三基色原理所表示的颜色模式称为CMYK模式,它们广泛运用于绘画和印刷领域。 RGB模式是绘图软件最常用的一种颜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处理图像比较方便,而且,RGB存储的图像要比CMYK图像要小,可以节省内存和空间。 CMYK 模式是一种颜料模式,所以它属于印刷模式,但本质上与RGB模式没有区别,只是产生颜色的方式不同。RGB为相加混色模式,CMYK为相减混色模式。例如,显示器采用RGB模式,就是因为显示器是电子光束轰击荧光屏上的荧光材料发出亮光从而产生颜色。当没有光的时候为黑色,光线加到最大时为白色。而打印机呢?它的油墨不会自己发出光线。因而只有采用吸收特定光波而反射其它光的颜色,所以需要用减色法来解决。 (二)、HLS(色相、亮度、饱和度)原理 HLS 是Hue(色相)、Luminance(亮度)、Saturation(饱和度)。色相是颜色的一种属性,它实质上是色彩的基本颜色,即我们经常讲的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每一种代表一种色相。色相的调整也就是改变它的颜色。 亮度就是各种颜色的图形原色(如RGB图像的原色为R、G、B三种或各种自的色相)的明暗度,亮度调整也就是明暗度的调整。亮度范围从0到255,共分为256个等级。而我们通常讲的灰度图像,就是在纯白色和纯黑色之间划分了256个级别的亮度,也就是从白到灰,再转黑。同理,在RGB 模式中则代表个原色的明暗度,即红绿蓝三原色的明暗度,从浅到深。 饱和度是指图像颜色的彩度.对于每一种颜色都有一种人为规定的标准颜色,饱和度就是用描述颜色与标准颜色之间的相近程度的物理量。调整饱和度就是调整图像的彩度。将一个图像的饱和度条为零时,图像则变成一个灰度图像,大家在电视机上可以试一式调整饱和度按钮。

色彩设计原理

色彩设计原理 色彩设计是指通过对色彩的合理运用和搭配,达到艺术美感和视觉效果的目的。色彩设计原理是指在色彩设计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原则,它对于提高设计作品的质量和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色彩设计原理中,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和规律需要我们遵循和掌握,下面将对其中一些重要的原理进行介绍。 首先,色彩对比原理。色彩对比是指不同色彩之间的明暗、冷暖、对比度等差异。在色彩设计中,对比色彩的使用可以增强作品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多彩。例如,在设计海报时,可以运用互补色进行对比,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作品更加醒目。 其次,色彩搭配原理。色彩搭配是指不同色彩之间的组合和搭配。在色彩搭配中,需要考虑色彩的明暗、对比度、冷暖等因素,以及色彩的数量和比例。良好的色彩搭配可以使作品更加和谐统一,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进行色彩搭配时,可以根据色彩的特性和表现力进行选择,比如在设计室内装饰时,可以运用明亮的色彩来增加空间的活力和明快感。 另外,色彩情感原理。色彩在人们的心理中会引发不同的情感和联想。不同的 色彩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比如红色代表热情和活力,蓝色代表冷静和清新。在色彩设计中,需要根据作品的主题和目的来选择合适的色彩,以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比如在设计广告时,可以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定位来选择合适的色彩,以吸引目标消费者的注意。 最后,色彩平衡原理。色彩平衡是指在设计作品中,不同色彩之间的数量和比 例是平衡的。在进行色彩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整体的平衡感和和谐感,避免色彩的过于集中或者不均衡的现象。比如在设计画面时,可以通过合理的色彩搭配和分布来达到整体的平衡感,使作品更加美观和舒适。

色彩的原理

色彩的原理 色域:太阳自身不断产生热能,并不断的向宇宙空间辐射,我们通常称这些能量为电磁辐射或电磁波。电磁波的波长范围很宽,最短的波为宇宙射线,最长的波是交流电波。可见光只是电磁波的一小部分,并且是波长较短的一部分,具体从380nm到780nm波长能够引起人的视觉感官,也就是我们平常感觉到的白色日光。 颜色存在是因为有三个实体:光线、被观看的对象以及观看者。 互补色及颜色加减关系 加色法:是指色光的混合。两种以上的光混合在一起,光亮度会提高,混合色的总亮度等于相混各色光亮度之总和,因此称为加色法。光的三原色(R、G、B)等量混合时,所得到的是无彩色的白色光或灰色光。 减色法:主要是指油墨的色彩混合。白色光照射到油墨,一部分光被反射而另一部分被吸收,这样就减少掉一部分辐射功率,因此油墨的色彩混合称为减色法。油墨的三原色(C、M、Y)按一定比例混合时,理论上得到的是纯灰或黑色。 互补色:对一种颜色的产生没有贡献的颜色为该颜色的相反色即为补色。对于红色,黄和品红都对红的产生有贡献; 颜色模式:RGB、CMYK、HSB、Lab、Grayscale、Bitmap RGB:自然界中的颜色可由红、绿、蓝三种波长产生,这就是RGB颜色模式的基础。显示器通过发射出三种不同强度的光束,使屏幕内侧上覆盖的红绿蓝磷光材料发光而产生千万种颜色的。但由于光线射出时的偏离问题,彩色屏幕上所能显现的黑接近于深墨绿或是深棕灰色;由于受限于磷光材料的特性,在屏幕上显示的色域小于大自然可见光的色域。 CMYK:此模式的基础不是增加光线,而是通过吸收和反射光线。

HSB(见上图):Hue(色泽)、Saturation(饱和度)、Brightness(明亮度)是基于人对颜色的感觉,使色彩的选择变得容易。 Lab:是由CIECommissionInternationalede1'Eclairage(国际照明委员会)根据人眼如何感受颜色创建的颜色模式。L(Luminance光亮度)a(-a*绿、+a* 红)b(-b*蓝、+b*黄) Grayscale:灰度0~255 Bitmap:二值图

色彩的产生原理

色彩的产生原理 颜色是由物体反射或发射出来的光的视觉效果,其产生的原理涉及到光、物质和人眼 的相互作用。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色彩的产生原理。 1. 光的本质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既有波动性质,也有粒子性质。光在空气或真空 中的速度为光速,约为299792458米/秒。 在定量地研究光时,通常需要了解光的波长、频率、能量等特性。光的波长越短,频 率越高,能量越大。我们人眼能够感受的光波长范围为380-780纳米。 2. 物质的作用 物质是光的反射、吸收、散射和透射的介质。物质分为透明介质、半透明介质和不透 明介质。在其中,透明介质包括空气、水、玻璃等,它们能够使光通过,不改变光的速度 和方向;半透明介质如磨砂玻璃、薄膜等,能够让部分光通过,而散射其余的光,使其不 规则反射;不透明介质如金属、木材等,完全吸收光,不让其通过。在这些介质中,我们 能够看到的颜色,是由光的吸收和反射共同作用的结果。 3. 人眼的感受机制 人眼的感受机制是指色感受细胞对光的不同波长的反应,从而产生对应的颜色感受。 人眼内部存在着视网膜,视网膜内部则有包括锥细胞和杆细胞的感光细胞。 当光进入眼球后,其中包含的不同波长的光就会刺激视网膜中的锥细胞,使其发生一 系列的生化反应,产生神经信号,最终传递给视觉皮层的神经细胞,形成颜色感受。 4. 颜色的产生 光通过物体后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就形成了颜色。具体来说,当光进入物体时,其 中的波长成分将会被物体上的分子吸收。受到吸收影响后的反射光,会在物体上产生对比,从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而当光透过物体时,也会受到这些物体的吸收和散射,产生特定 的色彩。 总之,颜色的产生有赖于光、物质和人眼的相互作用。通过深入了解这种相互作用的 原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各种色彩的产生机制,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色彩学原理

色采学原理 第一节色采的形成 一、光与色采 光是自然界的一种物理现象。对于地球来说,最大的光源就是太阳。太阳给地球带来生命,同时也赋予世界奼紫嫣红的色采。我们习惯上认为太阳光是白色的,但实际上,它包含了彩虹的全部色采一一红....橙….黄….绿….青….蓝….紫,这就是光谱的颜色,是人类肉眼可感知的可见光颜色。 在牛顿的光学色采理论里,光与色采是密不可分的,有光才会有色采,人们之所以能够感知色采,是因为有光照(发射光和反射光)的结果。我们把人眼所能见到的颜色,由它们的光学性质分为两大类别,一是"发射光",二是"反射光"。 "发射光"就是光源发出的光,如阳光、灯光、计算机显示器、数码相机显示屏等,它是数字色采得以存在的前提条件。严格意义上的数字色采的颜色,都是发射光形成的颜色。"反射光''是从物体表面反射出去的光,我们能用肉眼看到的一切非发光体的颜色,都属于反射光,如山川、天空、建造、园林、花草、服装、家具.........等等。 从物体表面反射出去的“反射光”,其颜色可以由物体表面材质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因为光源照射在物体上的光,有一部份被物体吸收,有一部份被物体反射,惟独那些被反射出来的光才干被人眼所接受,这就是人眼能感知不发光物体颜色的缘故。 二、光的色散 我们让阳光或者灯泡发出的白光(发射光)透过三棱镜,把它折射到白色的屏幕上,就可以看见白色光分解成彩色光(图1-1 )o光谱颜色是一条从红色到紫色柔和过渡的彩色光带, 它不是仅有七种生硬的颜色(图1-2),我们平时所说的七色光,只是一种高度的语言概括。 "发射光”可以是全色光(白光),也可以是任何几种光的组合,或者仅仅是一种单色的光。发射光经由光源直射人们的眼睛时,便可以看见带色光源发出的颜色。不同的色光有不同的波长,在可见光范围内,红色的波长最长,蓝紫色的波长最短。 实际上,可见光谱的每一部份都有它自己惟一的值对应,我们可以从理论上把它们分成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种颜色。从一种颜色转换到临近的另一种颜色,靠肉眼是很难区分的,人的眼睛最多只能区分二十八万二千多种颜色。 在千变万化的色采世界中,人们视觉感受到的色采非常丰富,按种类分为原色,间色和复色,但就色采的系别而言,则可分为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两大类。有彩色系中的任何一种颜色都具有三大属性,即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也就是说一种颜色只要具有以上三种属性都属于有彩色系。(下面我们主要以此为例进行分析) 图1-1光的色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