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综述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综述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综述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综述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综述

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1战略的概念

战略(strateg刃一词源于战争,来源于希腊语中的“将军”,是军事术语,其意义

是指挥军队的艺术和科学,后来引申为通过对战争双方的分析判断而作出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指导,基于“战略”的全局、谋略等基本意义,战略被引入社会、经济、管理等领域,代表贯穿于一个系统的一定历史时期内所有重大决策中的指导思想,全局性、长期性的目标抉择和达于目标的规划设计。将战略应用于企业管理,即企业管理战略。

1.2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于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西方,它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企业

应连续不断地注视内部及外部的事件与趋势,以便必要时及时做出调整,因此它是研究企业如何动态地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理论。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经典战略管理理论阶段

以安德鲁斯和安索夫为代表人物的经典战略管理理论是建立在对企业内部条件

和外部环境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的。它分析了企业组织的优势、劣势和环境给企业所提供的机会、威胁(即SwOT分析法),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企业如何制定战略。经典战略管理理论为企业战略的制定提供了一整套基本的思路和程序,特别是SWOT分析法的运用充分体现了组织内外部关系对战略形成的重要性。

此理论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掀起了多元化的发展的高潮,但经典的战略理论

也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其重点是分析和推理,隐含的前提是企业高层管理者可以对未来环境进行可靠的预测,制定合理的战略并加以贯彻执行。但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强,只运用该理论己很难随环境变化及时地做

出战略决策。其次,经典的战略理论只是方向性和框架性的,SWOT法也没有给出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具体方法,因此显得有些空洞、抽象,可操作性不强。

2、以定位为基础的战略管理理论阶段

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波特的著作《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对战略管理的理

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以定位为基础的战略管理理论。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波特运用了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产业分析方法,提出了五种竞争力量模型。他认为,特定产业的竞争性质由五种力量决定:现有的竞争者,潜在的竞争者,替代产品的威胁,供应商的议价力量,购买者的议价力量。这五种力量的综合作用随产业的不同而不同,随产业的变化而变化,结果就使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的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利润水平。因此,如何通过五种竞争力量的分析确定合适的定位就成了企业取得优良业绩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波特提出了企业在特定产业中的竞争通用战略,即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这是企业所获得的竞争优势的三个基点。

波特的战略理论也有其局限性。首先,在产业分析中,波特忽略了企业内部条

件的差异,认为竞争战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高利润产业的正确选择,因此往往诱导企业进入自身并不熟悉的领域或采取无关多元化战略。而事实上,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利润差异并不比产业间的利润差异小。其次,波特的价值链分析虽然提供了寻找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但并没有指出如何根据重要性原则确定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3、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战略管理理论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不少通过多元化经营形成的大企业开始出现问题,多元化

的热潮也开始消退。其原因主要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大。产业边界日益模糊,产业结构的稳定性日益下降,以恰当定位获得竞争优势变得越来越难以持续。在这种严重的挑战面前,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研究出现了三大新趋势:一是竞争优势的理论重点开始由以定位为基础转向以资

源为基础的竞争优势观,并出现了核心能力理论;二是强调战略形成的学习观,认为唯一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就是比对手更快的学习能力,其形成的方法是建立学习型组织;三是采用全新的视角,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战略理论都比较偏重讨论竞争和竞争优势,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环境的日益动态化,创新和创造未来日益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重点,在此背景下,超越竞争成为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新热点。

(l)核心能力理论

1990年,普扣哈拉德和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公司的核心能力》一

文,1994年两人又合著《竞争大未来》,正式提出了核心能力理论,构成了20世纪90 年代西方最热门的企业战略理论。他们认为,一个公司可以获得超出市场平均水平

的利润,原因在于它能够比竞争者更好地掌握和利用某些核心能力:因此,企业要获

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寻找最有价值的核心能力。而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期积累而形成

的一种独特能力,难以模仿复制或超越,并具有持久性,是企业长期利润的源泉。

在核心能力理论的指引下,战略联盟、供应链管理等战略方法被普遍认同和采用,

这些方法是在运用波特价值链分析并确定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找到核心

竞争优势即核心能力,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核心能力以保证企业的长期生

存和持久发展。

(2)学习型组织理论

彼得·圣吉1990年的著作《第五项修炼》从组织的角度对战略管理理论进行了阐

释。作者认为,战略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动态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组织学习就是适应

环境变化的有效方法,对于企业的成败兴衰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尤其是在已经到

来的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组织学习变得特别重要。作者也具体提出了成为学

习型组织所必须具备的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望、团队学

习和系统思考。其中,系统思考贯穿于其他四项修炼的全过程,它整合其他四项修

炼而成一体。对组织来讲,单独进行某项修炼并不难,但这并没有多少意义,必须

把这五项修炼结合在一起进行,才有可能建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

(3)有关超越竞争的战略管理理论

有关超越竞争的战略管理理论较多,以莫尔19%年提出的企业生态系统合作演

化理论为代表。该理论认为,在当今产业界限日益融合的情况下,企业不应把自己

看作是单个的企业,而应把白己当作一个企业生态系统的成员,这个经济系统的成

员包括供应商、生产者、竞争者和其他利益相关。在企业生态系统中,企业战略的

制定与传统战略有很大不同,战略制定的基本单位不再是企业或产业,而是合作演

化的生态系统;企业业绩不仅是企业内部管理好坏和行业平均利润的函数,而且还是

企业在生态系统中联盟和网络关系管理好坏的函数;个别企业的成长不再是考虑的

重点,整个经济网络的发展和公司在其中的地位成为考虑的重点;合作不再局限于直

接的供应商和顾客,而是扩展到所有可以被纳入整个生态系统范围内的企业;竞争不

再被看作主要在公司与公司之间进行,而是主要在企业生态系统之间以及在系统内

取得领导和中心地位上进行竞争。该理论的一个贡献是超越了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战略管理理论偏重竞争而忽视合作的缺陷,给出了在产业融合环境下理解企业经营的整体生态系统的基本框架以及企业如何在其中发展并取得领导地位的战略管理方法。

正是在理论与实践的交错作用下,使西方企业战略管理经历了兴起、热潮、回

落和重振几个时期,并且在新的条件下,它仍在向着更具挑战力的方向发展。

由于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到来,企业战略管理影响迅速波及到我国,加之中国企

业在改革大潮下经历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于是在我国的企业界和理论界,也掀起了战略管理实践和研究的热潮。它在经历初创、推进和新的发展几个阶段之后,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使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和操作均获得重大发展。在我国许多学者的论著中,对企业战略管理作了各种描述。目前,中国的企业战略管理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处于探索和发展之中。

1.4企业战略的特征

概括起来,企业战略具有如下特征。

1、总体性。形象地说,企业战略就是企业发展的蓝图,制约着企业经营管理的

一切具体活动。

2、长远性。企业战略考虑的是企业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总体发展问题。企

业战略通常着眼于未来3年至5年乃至更长远的目标。

3、指导性。企业战略规定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基本的发展目标,以及实现这一

目标的基本途径,指导和激励着企业全体职工努力工作。

4、现实性。企业战略是建立在现有的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基础上的,一切从现

有起点出发。

5、竞争性。企业战略也像军事战略一样,其目的也是为了克敌制胜,赢得市场

竞争的胜利。

6、风险性。企业战略是对未来发展的协同作战,然而环境总是处于不确定的、

变化莫测的趋势中,任何企业战略都伴随有风险。

7、企业战略具有创新性。企业战略的创新性源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

因循守旧的企业战略是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

8、企业战略具有稳定性。企业战略一经制定后,在较长时期内要保持稳定(不

排除局部调整),以利于企业各级单位、部门努力贯彻执行。

9、企业战略必须与企业管理模式相适应。企业战略不应脱离现实可行的管理模

式基础,管理模式也必须调整以适应企业战略的要求。

10、企业战略要与战术、策略、方法、手段相适合。一个好的企业战略如果缺

乏实施的力量和技巧,也不会取得好的效果。

2.3企业战略管理的作用

1、实行战略管理是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管理实践和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

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是一门新的管理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来自实践,上升

为理论后被更多的企业成功地用于指导实践,到80年代己被世界上发达国家的企业普遍采用。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的企业,几乎都实行战略管理,不断追求战略创新。

2、实行战略管理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企业的必然要求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企业的战略规划、战略方针几乎都是由政府决定的,

所以企业既不需要战略管理,也无权抓战略管理。但是,在现今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战略规划、战略方针主要由企业自己来决定,企业有与其相应的自主权。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实行战略管理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

3、实行战略管理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迫切需要

我国现在己经进入世界贸易组织,目前一个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的格局己

经形成。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世界500强中已有三百多家进入中国,这迫使国内企业不得不与这些世界强手进行竞争。而这些强手不仅经济实力雄厚的,科学技术先进,而且都是战略管理的高手,与它们相比,国内企业还相差很远,在短时期内,在经济实力上还很难同这些强手抗衡。但是,在战略管理上我们则有一定的优势和潜力。只要我们能够很好地继承中华民族的战略文化遗产,同时又学好西方的战略管理科学和艺术,我们就有可能在战略管理的某些方面赶上甚至超过竞争对手,实现战略制胜。

4、实行战略管理是办好企业的前进指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如“轮船”,市场如“海洋”,企业家则如“舵手”。企业

家要想把企业这艘“轮船”顺利地驶向大洋的彼岸,就离不开方向盘,而这个方向盘上的“指针”就是企业战略。

5、实行战略管理是激发企业职工动力的无限源泉

一个富于创造性的企业,必定有它的理想。正是这个理想,向未来显示出这个

企业存在的社会意义。职工们将从这个理想中看到作为其中一员的意义,是从这里,人们感受到生活的意义。

6、抓好战略管理是企业家的首要任务

领导者的作用要广泛、重要得多,他远不是做单个职能的管理工作,其工作核

心是战略管理。

1.5企业战略管理的原则

1.5.1企业战略管理的原则

企业进行战略管理必须遵循科学的原则,成功的战略管理通常是在以下几条原

则下进行的:

成功的企业战略管理重视的是企业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其目的是

使企业能够适应、利用甚至影响环境的变化。

2、全过程管理的原则

企业战略管理要取得成功,必须将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和评价等看成

一个完整的过程来加以管理,以充分提高这一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3、整体最优原则

成功的企业战略管理是将企业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加以管理的,其目的

是提高企业的整体优化程度。

4、全员参与原则

企业战略管理不仅要求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决策,而且也需要中下层管理者和全

体职工的参与和支持。

5、反馈修正原则

企业战略管理关心的是企业长期稳定和高速度地发展。环境的风吹草动,往往

会打乱企业的战略部署,只有不断地跟踪反馈才能确保企业战略的适应性。

1.5.2企业发展战略选择的原则

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发展的蓝图,其意义就在于确定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基本

的发展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指导和激励着企业全体员工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努力。企业管理者在面临相同的环境情况下可做出不同的战略选择,但战略选择与环境不相适应则更容易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因此,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1、全局性原则

企业发展战略是以企业全局的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是为指导整个企业总体发

展全过程的需要而制订的。它规定的是企业总体行动,追求的是企业总体效果,着眼点是企业全局的发展。

2、长期性原则

从时间观上看,战略的着眼点不是当前,而是未来,即“远瞩和远虑”。战略若

没有时间跨度或长度,就不成其为战略。它关注的不是现在正在做什么和准备做什么,而重要的是将要做什么和能够做什么,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企业今天的行动是为了执行昨天的战略,企业今天制订的战略正是为了明天更好地行动。因此,企业战略考虑的不是企业经营管理中一时一事的得失,不片面追求急功近利,不纠缠于企业短期行为,而是致力于实现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

3、现实性原则

企业发展战略的长远性总是以现实性为基础的。企业发展战略的制订,离不开

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预测,而科学的预测必须以历史的事实和现实的状况为依据。因此,企业必须从现实的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出发,合理地选择企业发展战略。

4、竞争性原则

制订企业战略的目的是谋求改变企业在竞争中的力量,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占据

有利地位,不断壮大的自己的实力。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可以选择进攻性的企业发展战略,也可以选择防御性的企业发展战略,都应当是在审时度势、全面衡量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战胜竞争对手。

5、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是指企业发展战略必须与企业管理模式相适应。一方面,企业发展战略

指导和制约着企业管理模式。企业一旦选择确定了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最高管理层就应当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选择和调整企业管理模式,亦即企业管理模式必须服从于企业发展战略。另一方面,企业战略的制订必须建立在企业现实可行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不能超越管理模式的现实可行性。否则,就无法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1.6企业战略管理的层次

对于现代社会一个典型的企业来说,它的企业战略可以包括公司战略、事业部

战略和职能战略。相应地,战略管理据此可划分为公司战略管理、事业部战略管理和职能战略管理三个层次,图2一1列示了战略管理层次的关系。

2.6企业战略管理的内容

企业战略管理包括四个相互关联的主要阶段,即战略分析阶段、战略选择阶段、战略实施阶段和战略控制阶段(如图2一2所示)。

企业战略管理的三大理论分析

企业战略管理的三大理论分析 战略管理是企业通过战略制定与实施,完成企业当前任务,逐步实现远期目标。制定与实施企业战略管理,是以企业内部情况与外部环境战略分析为基础和前提的。因此,战略分析、战略选择与战略实施就构成战略管理的三大要素。 战略分析要充分全面 战略分析的目的,是准确评估企业当前状况,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确定和修正企业今后的发展目标,制定出更符合企业内外部客观环境的实施计划。因此,战略分析必须充分全面。做到这一点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通过分析企业的内外部客观环境,确定企业的任务和目标。而企业的任务和目标,是为企业的战略制定和评估提供依据。 其次是分析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包括两个方面: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大环境,如国家政策、国际国内经济走势、社会需求等等;微观环境指的是同类企业情况,如生产、销售及发展变化等诸多因素,与企业利益相关联的人或企业的要求,以及这些利益相关者的战略制定、评价和实施过程的态度,这种态度对企业的组织行为将会产生何种影响或制约。通过战略分析,企业主要负责人要了解企业所处的环境,正在或即将发生哪些变化,而这些变化将会对企业产生何种影响,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抑或是对企业产生了威胁。 再次是客观分析企业内部情况。通过分析需要明确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明确企业所具有的资源与能力,明确企业的不利因素。 战略选择的步骤 第一步,制定战略选择方案。 制定战略规划,需要制定几种方案可供选择。制定战略方案要充分实行民主集中制。根据管理人员的不同层次和介入战略分析的深度、战略选择的程度,通常战略选择方案由三种形式产生:一是自上而下。总部高层管理人员根据掌握的战略分析,制定企业总体战略,然后自上而下,交给下属各部门,依据本部门的具体情况,将总部总体战略具体化,形成系统的战略方案。二是自下而上。企业总部不做任何硬性要求,而由下属各部门积极提交战略方案。根据这些方案,企业总部相关管理人员根据企业任务和目标,通过协调平衡,对各部门战略方案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然后加以确认。三是上下结合。战略方案制定是由企业高层管理与下属各部门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在制定战略方案时,上下级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沟通与磋商,找出一种较为适宜的方案,作为战略方案。三种战略方案形成方式主要区别于战

战略管理文献综述02

战略管理文献综述 “战略”原为一个军事术语。战略的思想古已有之,最早见于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所著(公元前400年左右)的《孙子兵法》一书。美国的约翰?柯林斯(John Collins)在《大战略》中指出:“孙子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从军事方面来看,《孙子兵法》已形成了系统和完整的战略思想体系(杨庆山,散襄军,苏锦江,陈炳富,2001)。1938年,美国学者切斯特?巴纳德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第一个将战略的观念引入到企业管理领域当中,首开战略研究的先河。他认为,把战略因素局限于管理活动和交易活动的某些方面是没有必要的,在需要做出决策的任何情况下,企业组织应该遵循的原则是相同的,都必须考虑到战略因素。 从此以后,有关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迅速发展起来,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已形成了众多流派,大有成为丛林之势。当代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Henry?Mintzberg)将其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分成了十个流派: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力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本文将从战略的概念、战略的形成与制定、竞争优势的来源与获取、战略与结构的关系、对企业性质的认识几个方面,来总结企业战略管理不同学派的观点。 一、什么是战略 1. 军事学家眼中的战略: “战略”原为一个军事术语,战略的意义历来为中外军事学家所重视。西方著名军事家博弗尔认为,战略是一种思想方法,也是一种行动;我国台湾著名的军事研究者钮先钟认为,“战略的本质即为行动的指导,一切战略理论,就概括的意义而言,为也都是行动学……从较广泛的意识来说,计划即为战略”(钮先钟,2003)。毛泽东认,战略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性的东西。 2. 管理学家眼中的战略: 设计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钱德勒(Alfred Chandler) 最早提出了“企业战略”的概念。他认为,企业战略是“确定企业的长期基本目标与目的,选择企业达到这些目标所遵循的途径,并为实现这些目标与途径而对企业重要资源进行的管理”。( Chandler,1962)这一定义虽然侧重于企业成长方法和资源管理,但为企业战略研究指明了方向。并且,在他看来,战略管理就是“决定企业基本的长期目标与任务,制定行动方案,配置必要的资源以实现这些目标”( Chandler,1962)。 计划学派的安索夫(H. Igor. Ansoff)在《企业战略》一书中提出:企业战略是一条贯穿于企业经营与产品和市场之间的“连线”。他的“战略四要素”说认为,战略包括产品市场范围、增长向量、竞争优势、协同效应四个方面。其中,产品市场范围即公司经营的产品和市场的范围;增长向量指企业打算进入的产品市场的变化;竞争优势,即明确在该范围内企业较之竞争者所具有的有利的竞争地位和特长;协同效应,即将企业的不同部分有机结合起来以取得单个部分不能实现的方法(Ansoff,1965)。在此基础上,安索夫于1976年在《从战略规

战略管理资源基础理论

战略管理资源基础理论 摘要:竞争位势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及动力能力理论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三种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对企业发展的定位及竞争力的培育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对三种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回顾与比较分析,以求在深入理解三种战略管理理论的基础上,为我国企业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战略管理理论;比较;企业发展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是战略管理与经济学相互融合的阶段。在这一历史时期,战略管理界出现了三个学派,即竞争位势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动力能力理论。它们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企业的性质、企业竞争位势的取得、利润的来源及企业成长的原因等有关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现代西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加入WTO 后,我国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更加激热的国内、国际竞争,如何在挑战中谋求发展,在竞争中争取主动,在深入理解先进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之后,相信会得出满意的答案。

A.一、理论发展回顾 1. 竞争位势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局限 1980 年,以迈克尔·波特为代表的哈佛学派提出了竞争战略理论,并逐渐成为当时企业战略管理的主流。其理论核心是以企业竞争者、购买方、供应方、替代产品、潜在竞争者五种产业结构力量形成的竞争力量模型。波特认为,企业制定战略与其所处的市场环境是高度相关的,并且最关键的因素是企业所在的产业。五种竞争力量的综合作用随着产业的不同而不同,其结果是使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利润水平,进而影响着公司战略的制定。也就是说,产业的吸引力和企业在市场中获取的位势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为了保持这种优势,企业必须不断地进行战略性投入以构筑行业壁垒保持优势位势。 竞争位势理论为解释企业如何制定战略和获取持续超额利润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经济分析依据,然而该理论却挣不脱新古典企业理论的束缚。首先,竞争位势理论认为产业内企业是同质的,企业战略的选择取决于企业与市场的外部位势,未来企业自身发展并不是企业制定战略所考虑的问题;其次,竞争位势理论是以“市场—企业—绩效”的单向因果关系制定企业战略的。企业在进入一个新产业时,首先是根据产业的结构吸引力选择一个产业,然后在竞争者理性假设的前提下,对其战略作一个合理的判断后制定一个进入战略,最后进行战略性投资,参与竞争。因此,该理念指导企业很容易导致企业

对资源基础理论以及战略管理新趋势的思考

对资源基础理论以及战略管理新趋势的思考

企业战略管理产生较晚,在40多年的发展中经历了一个兴起、热潮、回落、重振、创新的发展时期。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时间顺序来看,大致划分为:古典战略思想、传统战略管理理论(环境适应论)、竞争战略管理理论、核心竞争力战略管理理论和新战略管理理论。从侧重方向看,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如同一个钟摆:从内部到外部到内部。从最新的研究趋势上看,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也许最终会走向为未来而竞争、兼顾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动态化。 一、资源基础理论的产生 20世纪80年代,波特根据产业经济学中的结构-行为-绩效(SCP)理论,提出了以产业竞争结构分析为基础的竞争战略理论,对战略管理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模式。波特提出了制定竞争战略的基本过程:首先,分析行业区域的各种竞争力量,基本分析工具是五种竞争力量模型;然后识别、评价和选择适合所选定行业区域的竞争战略:低成本战略、差别化战略或者集中一点战略;最后,实施所选定的战略。 与传统战略理论相比,竞争战略理论有一定的进步,但产业边界的模糊性以及产业结构稳定性差的局限,使得竞争战略理论仍缺乏对企业内部环境的综合分析考虑,停留在对可流动竞争资源的分析上,而对差异资源未能深入分析。因此,80年代末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后,以企业恰当定位获得竞争优势变得越来越难以持续,相反却可能在产业竞争力量突变或产业转型的过程中落伍。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竞争优势,从理论上讲,重点开始转向以资源为基础的竞争优势,通过对资源基础理论的剖析,形成了以资源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理论。 二、资源基础理论(RBV)的内涵 资源基础理论是由伯格·沃纳菲尔特(B.Wernerfet)提出,后来一些学者(如蒂斯、皮萨诺、舍恩、潘迪安、彼得夫等)对其进行了丰富和完善。资源基础理论强调企业是由一系列资源组成的集合,企业的竞争优势源自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外部的市场结构与市场机会会对企业的竞争优势产生一定影响,但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资源基础理论形成了一个分析企业内部资源分配和使用的框架,即以“资源—战略—效益”的逻辑关系制定企业的战略。该框架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企业竞争力的差异是由企业资源的差异引起的,因果关系是从资源到战略再到竞争力。 概括地讲,资源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以下3方面的内容: ①企业竞争优势的源:特殊的异质资源 资源基础理论有三大基本假设:第一,每个组织是独特资源和能力的结合体,它们是战略的基础,是利润的源泉;第二,企业具有不同的资源,开发了独特的能力,同样,在特定的行业竞争中的所有企业不一定拥有相同的战略资源和能力;第三,资源不能在公司间自由流动。资源的差异、企业利用资源的独特方式是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基础。此基础上,该理论认为一个企业的资源可分为三类:物力、人力和组织。单项资源是无法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的,只有当机器、设备和企业运行的其他因素能有效的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时,才能成为战略的相关资源。并非企业的所有资源和能力都有潜力或可能成为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只有当资源和能力是珍贵的、稀有的、不完全可模仿的和不可替代时,资源和能力才成为核心竞争力,并成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战略竞争力和获得高于平均利润的收益的基础。 ②竞争优势的持续性:比竞争对手更快的学习能力

企业战略管理重点

行业一般是指其按生产同类产品或具有相同工艺过程或提供同类劳动服务划分的经济活动类别,如饮食行业、服装行业、机械行业、金融行业、移动互联网行业等。 行业进入的壁垒 进入壁垒是新进入企业与在位企业竞争过程中所面临的不利因素,即它仅指新进入企业才须承担而在位企业无须承担的(额外的)生产成本(J.Stigler,1965)。 企业目标就是实现其宗旨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没有目标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美国行为学家j.吉格勒指出:设定一个高目标就等于达到了目标的一部分。 企业哲学是指一个企业为其经营活动或方式所确立的价值观、态度、信念和行为准则,是企业在社会活动及经营过程中起何种作用或如何起这种作用的一个抽象反映。 企业宗旨是关于企业存在的目的或对社会发展的某一方面应做出的贡献的述,有时也称为企业使命,是指规定企业去执行或打算执行的活动,以及现在的或期望的企业类型。 前向一体化与后向一体化如何选择 前向一体化就是企业通过收购或兼并若干商业企业,或者拥有和控制其分销系统,实行产 销一体化。前向一体化是指获得分销商或零售商的所有权或加强对它们的控制,也就是指企业根据市场的需要和生产技术的可能条件,利用自己的优势,把成品进行深加工的战略。在生产过程中,物流从顺方向移动,称为前向一体化,采用这种战略,是为获得原有成品深加工的高附加价值。一般是把相关的前向企业合并起来,组成统一的经济联合体。这通常是制造商的战略。 前向一体化战略的选择要点是: 1.企业现在利用的销售商或成本高昂、或不可靠、或不能满足企业的销售需要。 2.可利用的高质量销售商数量有限,采取前向一体化的公司将获得竞争优势。 联想公司的1+1专卖店就是这种原因。 3.企业具备销售自己产品所需要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可以是剥离富余人员的替代。 4.当稳定的生产对企业十分重要时。这是由于通过前向一体化,企业可以更好地预见对自己产品的需求。 5.现在利用的经销商或零售商有较高的利润。这意味着通过前向一体化,企业可以在销售自己的产品中获得高额利润,并可以为自己的产品制定更有竞争力的价格。 企业现有销售商存在以下不足: 1.对出厂价格压得过低,或不可靠,或不能满足企业销售需要; 2.现有经销商(下游行业)有较高利润(通过前向一体化进入渠道行业)。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述评

2006年第2期第30卷(总第134期)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知“撇z旷肌e,z,,田塘Ⅳo舰以‰面e倦渺细c泓sc拓船e尉i砌州 №2.2006 V01.30 General.№134 【管理学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述评 郭媛媛,王季 (沈阳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其间涌现了许多学派和理论观点。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战略管理理论产出了三大成果:竞争战略理论、企业能力理论和超越竞争理论。并每种理论观点都体现出特定的前沿性和局限性。 【关键词】战略管理;竞争;企业 [中图分类号】F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oo睢5226(2006)02一0137一03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在经历了20世纪初至50年代的经典战略理论和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传统战略理论阶段后,进入了80年代的鼎盛时期。这一阶段的战略管理理论更加重视竞争,强调企业自身能力和外部环境条件的协调;更注重企业间的合作,而不再仅仅局限于竞争。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主要成果可概括为三大主要理论:竞争战略理论、企业能力理论和超越竞争理论。 一、竞争战略理论 1.竞争战略理论的主要内容 迈克尔?波特在1980年出版的《竞争战略》和1985年出版的《竞争优势》中,曾运用产业经济学的sCP范式进行了阐述,大意是企业在制订战略时必须考虑其所处的行业环境;行业结构决定企业的竞争范围,从而决定企业的利润水平。 波特的竞争战略认为,在决定企业赢利性的因素中,市场结构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企业如何在各种竞争力量中确定合适的定位是取得优良业绩的关键。理解行业结构永远是战略制定的起点。同时,波特还提出了五种竞争力量分析模型。这五种力量分别是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讨价能力、供方讨价能力及现有行业内企业的竞争。他认为一个行业的竞争状态和盈利能力取决于五种基本竞争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其中每种竞争力量又受到诸多经济技术因素的影响。五种竞争力量分析模型的结果在于对三种基本竞争战略的选择,即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专一化战略。在企业制定战略时,它们分别强调企业通过努力降低产品成本,追求产品差异化和专一在某一产品或细分市场来创造优势,并以此战胜竞争对手。波特认为,竞争战略的选择由两个中心问题构成:噬择有吸引力的、高潜在利润的产业;堰在已选择的产业中确定自己的优势竞争地位。 波特还提出了著名的价值链分析模型。价值链是采用系统方法来考察企业所有活动及其相互作用,以及分析获得企业竞争力优势的各种资源。为了认识成本、行为与现有的和潜在的经营差异性资源,价值链分析方法是将一个企业分解为战略性相关的许多活动。企业正是通过比其竞争对手更廉价地或更出色地开展这些重要的战略活动来赢得竞争优势。 2.竞争战略理论的评价 20世纪80年代,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处于战略管理理论统治地位,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前该方面理论的缺陷,对后来的理论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该理论给我们提供制定战略的全新角度,深化了人们对产业 [收稿日期】2005一09—11 [作者简介】郭媛媛(1978一),辽宁辽阳人,女,沈阳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助教,辽宁大学企业管理博士研究生;王季(1978一),辽宁沈阳人,女,辽宁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辽宁大学企业管理博士研究生。 ?137? 万方数据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第三版)答案全解

哼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1.战略管理的性质是什么? 2.什么是战略管理? 3.企业战略管理与企业职能管理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4.什么是战略? 5.企业存在什么样的战略层次? 6.大型企业与小型企业在战略过程和战略管理系统设计方面有什么不同? 7.在战略管理中,各级战略管理者的职责是什么? 8.战略经营单位的概念对企业组织设计有什么样的影响? 第二章 1.分析一下新近出现的能够对钢铁企业产生显著影响的政治、法律、经济、社会、人文、技术等方面的变化趋势有哪些?假设以一个钢铁企业为对象,外部环境中哪些是可以利用的机会,哪些是威胁? 2.解释影响一个企业的产业竞争环境的五种基本力量?以美国易拉罐行业为例,分析产业竞争五种基本力量对行业造成的影响。 3.以家电产业为对象,分析一下其内部的竞争结构和格局。 4.分析在我国彩电行业中,许多企业的高层经理人员宣布进入个人电脑市场和开发数字电视的言论和行为。 5.从哪些渠道可以获得关于外部环境的信息? 6.分析一下现有的定性和定量预测技术适用于哪些外部环境预测? 第三章 1.从企业哪些方面确定企业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以一个实际企业为对象,分析它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 2.企业独特竞争能力所包括的内容有哪些? 3.企业资源与企业能力的关系如何? 4.企业资源与能力若成为独特竞争能力需具备的特征是什么? 5.企业各财务比率指标所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6.经验效益所揭示的战略意义是什么?如何运用经验效益进行竞争? 7.价值链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第四章 1.企业使命的战略作用是什么? 2.企业使命与企业文化建设有什么样的关系? 3.企业外部环境、企业内部条件和能力、战略、战略目标之间有什么样的互动关系? 4.分析一个实际企业的战略目标构成及按重要程度而做出的排序。 5.战略目标、短期战术目标、日常目标、个人目标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第五章 1.在采用每种公司战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为什么大多数企业倾向于采用发展战略? 3.在实行复合多样化战略时,是否公司所具有的不同的业务越多越好?如何确定合适的复合多样化程度? 4.以一个实际企业为研究对象,鉴别出它所采取的战略。 5.请比较一下企业实行发展战略不同方式的优缺点。 第七章 1.分别说明三种一般竞争战略的应用条件以及存在的风险。 2.企业如何摆脱处于产业中中间或中庸地位的不良境地? 3.分析分散型产业为何分散?如何在这样的产业中进行竞争?

战略管理课后习题及答案

战略管理第一章战略管理理论 1、企业使命包括哪些基本要素? 企业目的,特别是企业的经济目的;企业定位;企业理念;公众形象;利益群体。 2、什么是企业的战略?其构成要素有哪些? 广义上,战略是目标、意图或目的,以及为达到这些目的而制定的主要方针和计划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界定着企业正在从事的或者应该从事的经营业务,以及界定着企业所属的活应该属于的经营类型。 狭义上,企业战略是贯穿于企业经营与产品和市场之间的一条“共同经营主线”,决定着企业目前所从事的或者计划要从事的经营 业务的基本性质。 构成要素:经营范围、资源配置、竞争优势、协同作用 3、在什么条件下,企业的公司战略和业务战略是合一的? 当企业形态简单,经营业务和目标单一时,企业总体战略就是该项经营业务的战略。 4、试比较行业组织模型与资源基础模型的前提假设和使用条件。 (1)产业组织模型认为产业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要超过管理者对 企业的影响,企业绩效取决于所在行业的特征,包括规模经济、市场进入障碍等 (2)资源基础模型认为企业独特的资源和能力形成了战略基础,也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

第二章企业战略态势分析——外部环境分析 1、宏观环境对企业战略制定与实施具有什么样的影响? 宏观环境分析的意义在于评价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大因素对企业战略目标与实施的影响。 2、如何运用PEST分析方法进行宏观环境分析? 政治法律环境(political)经济环境(economis) 社会文化环境(social)技术环境(technologial) 3、行业环境对企业战略制定与实施具有什么样的影响? 在战略分析中,产业环境分析的重点是对产业内竞争程度的评估。 4、简述波特的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模型。 (1)潜在的进入者威胁(2)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2)替代品的压力(4)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5)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5、企业竞争对手分析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 (1)竞争对手的未来目标(2)竞争对手的自我假设 (3)竞争对手的现行战略(4)竞争对手的潜在能力 第三章企业内部环境与资源均衡分析 1、企业的资源与能力如何帮助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企业资源分为三大类: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组织能力。有价值的资源是竞争优势的来源。资源具有稀缺性、不可模仿性。 2、企业核心能力有什么特点?如何培养? 核心能力就是企业中有价值的资源,它可以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并且不会随着使用而递减。可以是完成某项活动所需的优秀技能,也

企业战略管理重点内容

1、企业愿景:是指企业长期的发展方向、目标、目的、自我设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明确界定了企业在未来社会范围里是什么样子,其“样子” 的描述主要从企业对社会的影响力和贡献力、在市场或行业中的排位、与企业关联群体之间的经济关系来表述。 2、战略管理: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3、企业核心能力的概念:核心能力是指一个企业所拥有的、同行业其他企业一时不具备或不那么突出的独特能力,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使之超越同类企业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具有独特性的能力;他是一个企业所以成为这个企业而不是另一个企业的显着标志。 4、差异化战略:是指在一定的行业范围内,企业向顾客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与其他竞争者相比独具特色、别具一格,使企业建立起独特的竞争优势。 5、企业使命:企业使命是指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应当承担的角色和责任,是指企业的根本性质和存在的理由,说明企业的经营领域、经营思想,为企业目标的确立与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6、低成本战略:低成本战略也称为成本领先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在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 7、竞合战略:是指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来获得企业竞争优势或战略价值的战略。 8、经营宗旨:是从根本上定义企业所从事的事业,是关于企业存在的目的 或对社会发展的某一方面应作出贡献的陈述。 9、总体战略:又称公司层战略,是公司最高战略层对企业确定的长期目标和发展方

战略管理文献综述 (2)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战略管理文献综述 陈世荣<越南留学生》行研09级 一、关于国内外战略管理理论研究 长期以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企业战略管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呈现出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理论学说及典型案例,对于指导各行各业企业发展发挥了作用。国际学术界对企业战略管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可将国外企业战略管理发展归纳为以下三个阶段。 (1)早期的企业—环境综合分析范式阶段。进入20世纪60年代,欧美国家企业出现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重大变化,国际市场逐步开放,大多数大企业以并购方式采取多元化经营。企业不满足于年度预算,开始采用运筹学和预测技术进行规划,形成了战略规划学派。该理论认为企业战略应当使企业自身条件与所遇机会相适应,实质上是认为企业战略应当放到如何使公司能力与竞争环境相匹配的框架上,寻求发展商机。 (2)以环境适应范式为中心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70—80年代,随着环境变化加快,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未来是不可预测的,环境是不确定、不连续的,从根本上动摇了战略规划关于未来可以计划、可以预测的思想。以环境变化分析为中心的战略理论占据了主导地位。同时,由于环境的复杂性,仅从分析外部环境的变化出发制定战略具有局限性,因此开始出现基于企业内部分析(如价值链理论)的战略理论及基于企业社会关系分析的战略理论(如网络优势理论)。环境适应范式认为战略决策是一个适应的过程,强调战略的动态变化,认为最适合的战略制定与决策过程依赖于环境波动的程度。这个学派包括:安索夫的企业战略行为是对其环境的适应过程及由此导致的企业内部结构化的过程思想,伊丹敬之的战略适应性观点,奎因的逻辑改良主义等。产业组织分析也可以视为一种环境适应理论,只是更重视环境中的产业结构分析。1980年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产业分析竞争战略思想,既可以视为早期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也可以视为环境适应理论的深化。1985年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理论,从企业内部价值创造过程寻求竞争优势来源,弥补对企业内部因素不够重视的缺陷。 (3)多种范式并存阶段。进入90年代后,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全球化步伐加快,顾客需求的多样化及产品设计周期、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客观要求企业通过提高自身 能力,全面考虑企业内部要素和企业外部环境要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在这种背 景下,基于企业内部分析和企业内外部综合分析的战略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 包括:①资源论。1984年沃纳菲尔特的发表“企业的资源基础论”,意味着资源论的诞生。

企业战略管理_在线作业_B

企业战略管理-在线作业_B用户名:W110702151103最终成绩:100.0 1. 纺织印染厂原来只是将胚布印染成各种颜色的花布供应服装厂,现在纺织印染厂 差异集中化 成本领先战略 差异化战略 低成本集中化 Exam Score: 5.0 Examinee Score: 5.0 Examinee Answer:成本领先战略 Knowledge Point: 3. 据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BCG),假设某经营单位应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 金牛经营单位

5. 企业在不同的领域,采用不同的手段、方式和方法展开竞争时所拥有的战略优势, 正面优势 同种优势 差别优势 非正面优势 Exam Score: 5.0

研发 财务管理 生产 人力资源管理 Exam Score: 5.0 Examinee Score: 5.0 Examinee Answer:生产 Knowledge Point: 7. 肯德基快餐店自1987年进入北京市场以来,不断地发展加盟连锁店,占领北京快 战略单位

9. 日本索尼公司于1989年以54亿美元的价格买下了美国哥伦比亚和三星两家电影 成本领先战略 多元化战略 横向一体化战略 纵向一体化战略 Exam Score: 5.0 Examinee Score: 5.0 Examinee Answer:多元化战略 Knowledge Point: 公司战略 职能战略 竞争战略 产品战略 Exam Score: 5.0

有重点的发展战略 退出战略 发展战略 渗透战略 调整战略 Exam Score: 5.0 Examinee Score: 5.0 Examinee Answer:退出战略| 发展战略| 渗透战略| 调整战略Knowledge Point:

三种战略管理理论的比较分析

三种战略管理理论的比较分析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是战略管理与经济学相互融合的阶段。在这一历史时期,战略管理界出现了三个学派,即竞争位势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动力能力理论。它们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企业的性质、企业竞争位势的取得、利润的来源及企业成长的原因等有关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现代西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加入WTO 后,我国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更加激热的国内、国际竞争,如何在挑战中谋求发展,在竞争中争取主动,在深入理解先进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之后,相信会得出满意的答案。 一、理论发展回顾 1. 竞争位势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局限 1980 年,以迈克尔·波特为代表的哈佛学派提出了竞争战略理论,并逐渐成为当时企业战略管理的主流。其理论核心是以企业竞争者、购买方、供应方、替代产品、潜在竞争者五种产业结构力量形成的竞争力量模型。波特认为,企业制定战略与其所处的市场环境是高度相关的,并且最关键的因素是企业所在的产业。五种竞争力量的综合作用随着产业的不同而不同,其结果是使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利润水平,进而影响着公司战略的制定。也就是说,产业的吸引力和企业在市场中获取的位势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为了保持这种优势,企业必须不断地进行战略性投入以构筑行业壁垒保持优势位势。 竞争位势理论为解释企业如何制定战略和获取持续超额利润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经济分析依据,然而该理论却挣不脱新古典企业理论的束缚。首先,竞争位势理论认为产业内企业是同质的,企业战略的选择取决于企业与市场的外部位势,未来企业自身发展并不是企业制定战略所考虑的问题;其次,竞争位势理论是以“市场—企业—绩效”的单向因果关系制定企业战略的。企业在进入一个新产业时,首先是根据产业的结构吸引力选择一个产业,然后在竞争者理性假设的前提下,对其战略作一个合理的判断后制定一个进入战略,最后进行战略性投资,参与竞争。因此,该理念指导企业很容易导致企业进入一些看起来利润高、但缺乏经验或自身竞争优势毫不相关的产业,进行无关联的多元化战略。而现实中却有很多事实与这种理论推导相悖。 2. 资源基础理论的主要观点与局限 波特的“五种力量模型”忽略了对企业内部的挖潜。因此,以巴莱(Barney)、鲁梅尔特(Rumelt)为代表的资源理论学派对此进行了猛烈的回应。资源理论学派形成了一个分析企业内部资源分配和使用的框架,即以“资源—战略—效益”的逻辑关系制定企业的战略。该框架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企业竞争力的差异是由战略的差异,或者更进一步说是由企业资源差异来解释的,是一个从资源到战略再到竞争力的因果关系。而且巴莱认为,对企业的竞争力而言,只有战略性资源是有用的。而战略性资源必备的特征是:有价值、稀缺、不完全模仿、不完全替代。即从性质上讲战略性资源只能是异质的、不完全流动的。

企业战略管理_在线作业

企业战略管理_在线作业_1(90分) 一、单选题 1. (5分)对于钢铁行业来说,最明显的竞争特征是()。 ? A. 价格 ? B. 库存成本 ? C. 规模经济 ? D. 转换成本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企业战略管理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2. (5分)企业在不同的领域,采用不同的手段、方式和方法展开竞争时所拥有的战略优势,这种优势属于()。 ? A. 差别优势 ? B. 非正面优势

? C. 同种优势 ? D. 正面优势 纠错 得分:0 知识点:企业战略管理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3. (5分)将经营重点放在不同需求的顾客群上,是()的主要特点。? A. 市场集中化 ? B. 顾客集中化战略 ? C. 地区集中化战略 ? D. 产品线集中化战略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企业战略管理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4. (5分)下列属于价值链的基本活动的是()。 ? A. 人力资源管理 ? B. 财务管理 ? C. 研发 ? D. 生产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企业战略管理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5. (5分)竞争战略主要是研究在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的竞争问题,其目的从企业内部来讲是建立一定的()。 ? A. 竞争优势 ? B. 核心能力 ? C. 价值链 ? D. 协同效应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企业战略管理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6. (5分)TcL正在策划进军汽车制造领域,这一战略层次属于()。 ? A. 职能战略 ? B. 竞争战略 ? C. 公司战略 ? D. 产品战略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企业战略管理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7. (5分)据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BCG),假设某经营单位应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以维持其有利的市场地位,该经营单位最有可能是()。

战略管理理论[001]

70年代 1.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钱德勒提出了“结构追随战略”的论点。他认为,企业经营战略应当适应环境满足市场需求,而组织结构又必须适应企业战略,随着战略的变化而变化。(公认为:环境-战略-组织理论的第一位企业战略专家,由《战略与结构:工业企业史的考证》提出这一论点) 2. 关于战略构造问题的研究,形成了两个相近的学派:“设计学派”和“计划学派”。 设计学派认为,首先,在制订战略的过程中要分析企业的优势与劣势、环境所带来的机会与造成的威胁。其次,高层经理人应是战略制订的设计师,并且还必须督导战略的实施。再者,战略构造模式应是简单而又非正式的,关键在于指导原则,优良的战略应该具有创造性和灵活性。“设计学派”以哈佛商学院的安德鲁斯教授为代表。 计划学派主张,战略构造应是一个有控制、有意识的正式计划过程;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负责计划的全过程,而具体制订和实施计划的人员必须对高层负责;通过目标、项目和预算的分解来实施所制订的战略计划等等。计划学派以安索夫为杰出代表。 3.尽管这一时期学者们的研究方法和具体主张不尽相同,但从根本上说,其核心思想是一致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企业战略的出发点是适应环境。环境是企业无法控制的,只有适应环境变化,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2)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企业战略要适应环境变化,旨在满足市场需求,获得足够的市场占有率,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生存与发展。(3)企业战略的实施要求组织结构变化及与之相适应。经典的企业战略实质是一个组织对其环境的适应过程以及

由此带来的组织内部结构变化的过程。因而,在战略实施上,势必要求企业组织结构要与企业战略相适应。 80年代 1. 20世纪80年代初,以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为代表的竞争战略理论取得了战略管理理论的主流地位。 2. 波特认为,企业战略的核心是获取竞争优势,而影响竞争优势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企业所处产业的盈利能力,即产业的吸引力;二是企业在产业中的相对竞争地位。 3. 竞争战略的选择应基于以下两点考虑:(1)选择有吸引力的、高潜在利润的产业。不同产业所具有的吸引力以及带来的持续盈利机会是不同的,企业选择一个朝阳产业,要比选择夕阳产业更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获利能力。(2)在已选择的产业中确定自己的优势竞争地位。在一个产业中,不管它的吸引力以及提供的盈利机会如何,处于竞争优势地位的企业要比劣势企业具有较大的盈利可能性。而要正确选择有吸引力的产业以及给自己的竞争优势定位,必须对将要进入的一个或几个产业结构状况和竞争环境进行分析。 3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的基本逻辑是:(1)产业结构是决定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2)企业可以通过选择和执行一种基本战略影响产业中的五种作用力量(即产业结构),以改善和加强企业的相对竞争地位,获取市场竞争优势(低成本或差异化);(3)价值链活动是竞争优势的来源,企业可以通过价值链活动和价值链关系(包括一条价值链内的活动之间及两条或多条价值链之间的关系)的调整来实施其基本战略。

企业战略管理学--简答题整理

企业战略管理学 第一章 企业战略的含义是什么?(判断) 理解企业战略概念应注意的要点有哪些? (选择) 1、立足于长期性和发展性。 2、应体现对内外部环境的预测性。 3、应有前瞻性和主动性的意识。 4、应使企业能扬优弃劣。 企业战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简答) 1、全局性:制定和执行企业战略,应站在企业、行业、国内外 的高度上。 2、长远性:以未来利益的最大化为企业战略的主导因素。 3、指导性:应对企业发展期限内起着指导作用。 4、竟争性:以占有市场份额的维度及其扩大作为企业实力的体 现。 5、风险性:应全面分析和预测可能遇到的风险,体现应避险的 方案。 6、动态性: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应对企业战略作出相应 的调整,使企业的动态性与稳定性相结合。 7、适应性:企业战略应根据不可改变的客观因素的产生而进行 调整,以增强其适应性。 企业战略管理的含义是什么?(判断) 企业战略管理与企业战略的区别是什么?(判断) 是实施方案与方案的区别。 企业战略管理与经营管理的区别是什么?(判断) 是扩大投入产出管理与投入产出管理的区别。 企业战略管理与长期计划的区别是什么?(判断)

是依据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各客观因素进行制定与依据过去、现在各客观因素进行制定的区别。 企业战略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选择) 企业战略管理工作对管理者的能力要求表现在哪些方面? (选择) 1、技术技能:指操作技术上体现出的能力。 2、人际技能:指团队协作方面体现出的能力。 3、概念技能:指思维认识层面上体现的能力。 制定企业战略应考虑的环境因素有哪些?(选择) 2、应清楚了解外部因素对企业发展方向的影响。 3、应清楚了解外部因素对企业性质和程度的影响。 企业战略管理相对稳定性的含义是什么?(选择) 1、企业战略规定的内容不应朝令夕改,应便于执行。 2、企业战略规定的内容是动态下的相对稳定。 企业战略管理的主要特征有哪些?(选择) 企业战略管理的主要层次有哪些?(选择) 企业战略管理公司层战略的侧重点是什么?(选择) 企业战略管理职能层战略的含义是什么? (判断) 企业经营战略的含义是什么?(判断) 企业高层领导人在现代经营思想的指导下,在分析内外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对企业的发展带有长期性、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进行总体谋划的过程和活动。 企业经营战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简答) 1、经营战略的思想:主要由一系列的观念和观点构成,是企业 领导者及员工对经营中发生的各种重大关系和重大问题认识和态度 的总和。

战略管理关联理论综述

战略管理关联理论综述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钢材加工配送公司发展战略探究 【第一章】钢材加工企业战略调整研究绪论 【第二章】战略管理相关理论综述 【第三章】首秦加工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第四章】首秦钢材加工企业内部状况探析 【5.1 - 5.3】加工配送公司SWOT分析 【5.4 - 5.6】首秦加工公司战略管理实施途径 【第六章】首秦加工公司发展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结论/参考文献】钢材加工企业战略体系构建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2 章战略管理相关理论综述 2.1 企业战略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2.1.1 企业战略的含义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但对于企业战略的理解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西方诸多着名学者提出了各自独具特色的定义。战略管理着名学者对企业战略的具体定义见表2-1:综合上述观点,可将企业战略定义为: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系统的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谋划付诸实施,

同时进行控制的动态管理过程[32]. 2.1.2 企业战略的构成要素 企业战略的构成要素是企业制定战略的基础,通过了解掌握构成要素的情况,企业才能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合理的企业战略,才能使战略具有现实意义。通常来讲,其构成要素涵盖以下四大方面:(1)经营范围。经营范围的定义为:在商业活动中企业所从事的生产经营范畴。 经营范围是一个企业与外部环境联系紧密与否、相互影响程度高低的具体反映,同时体现企业发展规划与其外部环境发生作用的要求。 在明确使命后,企业综合考虑当前所在行业情况、所生产的产品以及具体的市场需求情况,最终确定自身的经营范围。企业确定其经营范围的途径有很多,可根据自身经营产品特点及其所含有的技术种类等等来确定自己最终的经营范围。此外,虽然企业初期可能只确定了某个经营范围,甚至规划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做变动,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很少有企业一直坚守某个固定的经营范围,总体来说企业经营范围应是动态的。 (2)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定义为:在过去、当前、未来三个不同时段,企业对自身所拥有资源和技能进行分配的一种模式,也是其对企业资源运用水平的具体展现。 资源配置的合理与否能够极大地影响企业自身目标的实现程度,是企业需提高重视的一种特殊能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以企业

《企业战略管理》第一次在线作业

《企业战略管理》第一次在线作业 单选题 (共15道题) 展开 收起 1.( 2.5分)下面的哪个理论属于古典战略理论阶段的学派 ?A、法约尔的管理职能学派 ?B、环境学派 ?C、核心能力学派 ?D、行业结构学派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 2.(2.5分)下面的哪个理论属于早期战略思想阶段的理论 ?A、法约尔的管理职能学派 ?B、环境学派 ?C、核心能力学派 ?D、行业结构学派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3.(2.5分)下面的哪个理论属于竞争战略理论阶段的学派 ?A、法约尔的管理职能学派 ?B、环境学派 ?C、文化学派 ?D、行业结构学派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4.(2.5分)战略规划的三个组成要素,除了方向和目标、约束和政策,还包括 ?A、评价和控制 ?B、计划和组织 ?C、监督与反馈 ?D、计划和指标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5.(2.5分)战略规划的特点不包括以下哪项 ?A、组织人事落实 ?B、灵活性好

?C、目标明确 ?D、客观性强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6.(2.5分)宏观环境分析中的经济因素分析不包括 ?A、社会经济结构 ?B、经济发展水平 ?C、产业政策 ?D、经济体制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7.(2.5分)宏观环境分析中的政治因素分析不包括 ?A、经济体制 ?B、税收政策 ?C、证据稳定性 ?D、产业政策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8.(2.5分)人口统计特征属于宏观环境分析中的哪类因素 ?A、科学技术因素 ?B、社会文化因素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 9.(2.5分)顾客总价值由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四个方面构成 ?A、形象价值 ?B、文化价值 ?C、服务价值 ?D、货币价值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10.(2.5分)下列资源哪个属于企业资源分析中的市场资源的范畴 ?A、人力资源 ?B、品牌资源 ?C、杠杆资源 ?D、信息资源

企业战略管理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企业战略管理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1. 什么是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谋划。是企业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对企业经营范围的科学规定,又是制定各项具体策略和计划的基础。企业战略又是一个以变革为实质内容的概念。 2、企业战略构成要素 经营范围 \资源配置 \竞争优势 \协同作用 3、企业战略包括哪些层次?各层次战略的主要内容是? (1)企业层战略:1)决定企业整体的业务组合和核心业务 2)根据业务组合和各类业务在组合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基本战略业务单位及对各战略业务单位的资源分配方式和分配次序 3)建立战略变革决策机制 (2)业务层战略:1)决定本业务对实现业务发展应作出的贡献类别和数量,决定本业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远景,以及本业务活动与企业内其他业务活动的关系,包括需要与企业内其他业务共享的资源和职能。 2)决定本业务的涵盖范围,明确业务活动所采用的基本技术类型和技术开发潜力,研究其目标市场的类型、结构、竞争状况和变化趋势 3)确定本战略业务单位内各项职能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 4)制定实现业务发展目标的计划,对各计划期和各方面负责的人员及业务活动进程提出明确要求,并根据计划对本战略业务单位的资源进行分配,建立对业务内各项活动资源使用效果的控制和评价机制。 5)协调和平衡本战略业务单位中的各项职能战略 (3)职能层战略:1)明确并满足业务战略成功实施对本职能的具体要求 2)确定本职能活动与其他相关活动的关系,寻求本职能与其他职能可以共享的活动和资源。 3)对本职能的各项具体活动进行组织安排 4)确定本职能的发展方向和资源分配 4、如何理解企业战略管理过程 (1)战略分析:1)明确企业的使命和宗旨 2)外部环境分析 3)内部条件分析 (2)战略选择:1)制定备择战略方案 2)评价战略方案 3)最终选出供执行的满意战略 (3)战略实施这阶段主要工作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种管理职能的活动。战略实施的关键在于其有效性。战略实施成功与否取决于管理者激励员工能力的大小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 (4)战略控制 5、战略管理的设计学派 四要素:市场机遇、公司能力、个人激情、社会责任 6、什么是核心竞争力?特点? 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道和技能。 特点:延伸性、有用性、独特性 7、战略环境分析主要内容 (1) 企业战略宏观环境分析 1)人口环境分析 2)经济环境分析 3)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4)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5)技术环境分析 6)企业社会环境分析 (2)企业战略的行业环境分析 (3)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8、构成行业进入障碍的因素 1)规模经济 2)产品差异3)资本需求 4)转移成本 5)销售渠道 6)与规模经济无关的成本优势 7)政府政策 9、分析购买方讨价还价能力的因素 1)买房集中进货,且进货批量较大 2)买方从行业购买到的产品,在其成本或购买活动方面,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3)买方从行业购买的产品是标准的或无差异的 4)买方的转移成本很低 5)买方行业或企业的利润率低 6)买方后向一体化的可能性较大 7)所购进的产品对买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不是十分重要 8)买方拥有全面的信息 11、竞争对手分析的内容 1)竞争者情报收集 2)主要竞争者分析 :l 主要竞争者目标及相关因素分析 l 主要竞争者假设分析 l 主要竞争者现行战略分析 l 主要竞争者潜在能力分析3)竞争要素分析矩阵 4)战略环境评价报告——机会和威胁分析 12、简述企业资源与能力的分析流程 l 资源评估 :1)实物资源 2)人力资源 3)金融资源 4)无形资产 l 资源使用语控制分析 :1)价值链分析 2)投入产出率和目标实现率分析 3)财务分析 l 比较分析 :1)纵向比较 2)横向比较 3)与产业成功关键要素比较 l 资源均衡状况评估 :1)投资组合分析 2)技能和个性的均衡 3)柔性分析 4)确认关键问题 14、企业核心能力及评价标准 核心能力是指企业最为擅长的那些重要经营活动。它与一般能力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和赢利能力的关键因素。核心能力实质性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通常被视为企业竞争性资源的核心部分。 15、何谓价值链?试述价值链分析的内容 企业每项经营活动都是为顾客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企业所有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价值创造活动叠加、串联在一起,便构成了创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