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西方园林艺术赏析

中西方园林艺术赏析

中西方园林艺术赏析

中西方园林设计内涵丰富,区别也很显著。中西园林的艺术更是有着非常独特的风格,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园林艺术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西方园林艺术赏析一

人化自然与自然拟人化

既然是造园,便离不开自然,但中西方对自然的态度却很不相同。西方美学著作中虽也提到自然美,但这只是美的一种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经过人工的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地,也就是说自然美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黑格尔在他的著作中曾专门论述过自然美的缺陷,因为任何自然界的事物都是自在的,没有自觉的心灵灌注生命和主题的观念性的统一于一些差异并立的部分,因而便见不到理想美的特征。“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所以自然美必然存在缺陷,不可能升华为艺术美。而园林是人工创造的,他理应按照人的意志加以改造,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

中国人对自然美的发现和探求所循的是另一种途径。中国人主要是寻求自然界中能与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某些方面。中国人的自然审美观的确立大约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定的历史条件迫使士大夫阶层淡漠政治而邀游山林并寄情山水见,于是便借"情"作为中介而体现湖光山色中蕴涵的极其丰富的自然美。中国园林虽从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水园,但决非简单的再现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切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萃取、抽象、概括、典型化。这种创造却不违背蔼然的天性,恰恰相反,是顺应自然并更加深刻的表现自然。在中国人看来审美不是按人的理念去改变自然,而是强调主客体之间的情感契合点,即“畅神”。它可以起到沟通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的作用。从更高的层次上看,还可以通过:“移情”的作用把客体对象人格化。庄子提出"乘物以游心"就是认为物我之间可以相互交融,以致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因此西方造园的美学思想人化自然而中国则是自然拟人化。

形式美与意境美

由于对自然美的态度不同,反映在造园艺术上的追求便有所侧重了。西方造园虽不乏诗意,但刻意追求的却是形式美;中国造园虽也重视形式,但倾心追求的却是意境美。西方人认为自然美有缺陷,为了克服这种缺陷而达到完美的境地,必须凭借某种理念去提升自然美,从而达到艺术美的高度。也就是一种形式美。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从数的角度来探求和谐,并提出了黄金率。罗马时期的维特鲁威在他的论述中也提到了比例、均衡等问题,提出:“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关系”。文艺复兴时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人还通过人体来论证形式美的法则。而黑格尔则以“抽象形式的外在美”为命题,对整齐一律、平衡对称、符合规律、和谐等形式美法则作抽象、概括。于是形式美的法则就有了相当的普遍性。它不仅支配着建筑、绘画、雕刻等视觉艺术,甚至对音乐、诗歌等听觉艺术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与建筑有密切关系的园林更是奉之为金科玉律。西方园林那种轴线对称、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图案构图,强烈的韵律节奏感都明显的体现出对形式美的刻意追求。

中国造园则注重“景”和“情”,景自然也属于物质形态的范畴。但其衡量的标准则要看能否借它来触发人的情思,从而具有诗情画意般的环境氛围即“意境”。这显然不同于西方造园追求的形式美,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中国造园的文化背景。古代中国没有专门的造园家,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文人、画家的介入使中国造园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而诗和画都十分注重于意境的追求,致使中国造园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清人王国维说:"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意境是要靠"悟"才能获取,而"悟"是一种心智活动,"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因此造园的经营要旨就是追求意境。

一个好的园林,无论是中国或西方的,都必然会令人赏心悦目,但由于侧重不同,西方园林给我们的感觉是悦目,而中国园林则意在赏心。

明晰与含混

西方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主要原因是西方园林追求的形式美,遵循形式美的法则显示出一种规律性和必然性,而但凡规律性的东西都会给人以清晰的秩序感。另外西方人擅长逻辑思维,对事物习惯于用分析的方法以揭示其本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大大影响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和观念。

中国造园讲究的是含蓄、虚幻、含而不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人们置身其内有扑溯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觉,这自然是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观念使然。和西方人不同,中国人认识事物多借助于直接的体认,认为直觉并非是感官的直接反应,而是一种心智活动,一种内在经验的升华,不可能用推理的方法求得。中国园林的造景借鉴诗词、绘画,力求含蓄、深沉、虚幻,并借以求得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从而把许多全然对立的因素交织融会,浑然一体,而无明晰可言。相反,处处使人感到朦胧、含混。

中西方园林艺术赏析四

唯理与重情

中西园林间形成如此大的差异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这只能从文化背景,特别是哲学、美学思想上来分析。造园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要受到美学思想的影响,而美学又是在一定的哲学思想体系下成长的。从历史上看,不论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都十分强调理性对实践的认识作用。公元前六世纪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试图从数量的关系上来寻找美的因素,著名的“黄金分割”最早就是由他们提出的。这种美学思想一直顽强的统治了欧洲几千年之久。她强调整一、秩序、均衡、对称、推崇圆、正方形、直线等。欧洲几何图案形式的园林风格正是这种“唯理”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

与西方不同,中国古典园林是滋生在中国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中,并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由于诗人、画家的直接参与和经营,

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的浓厚感情色彩。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最为直接、深刻。可以说中国园林一直是循着绘画的脉络发展起来的。中国古代没有什么造园理论专著,但绘画理论著作则十分浩瀚。这些绘画理论对于造园起了很多指导作用。画论所遵循的原则莫过于“外师造化,内发心源”。外师造化是指以自然山水为创作的楷模,而内发源则是强调并非科班的抄袭自然山水,而要经过艺术家的主观感受以粹取其精华。

除绘画外,诗词也对中国造园艺术影响至深。自古就有诗画同源之说,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诗对于造园的影响也是体现在“缘情”的一面。中国古代园林多由文人画家所营造,不免要反映这些人的气质和情操。这些人作为士大夫阶层无疑反映着当时社会的哲学和伦理道德观念。中国古代哲学“儒、道、佛”的重情义,尊崇自然、逃避现实和追求清净无为的思想汇合一起形成一种文人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和朴实无华的气质和情操,这也就决定了中国造园的“重情”的美学思想。

中西方园林特点

中西方园林艺术特点对比 西方园林艺术以意大利、法国、英国的园林为例,论述了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以"完整、和谐、鲜明"为特征,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强迫自然接受匀 称的法则"成为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 西方造园艺术主要以意大利、法国、英国的园林为代表。它们的造园艺术在不同时期都十分显著地体现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并且有些艺术风格在几个世纪中都占统治地位,有些艺术手法一直延用至今。 意大利、法国、英国的造园艺术是西方园林艺术的典型代表,虽然它们同属西方园林艺术体系,具有许多共同特征,但由于受到各种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也表现出了不同的风格。但总体而言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园林艺术迥然不同。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成为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 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突出体现在园林的布局构造上。体积巨大的建筑物是园林的统率,总是矗立于园林中十分突出的中轴线起点之上。整座园林以此建筑物为基准,构成整座园林的主轴。在园林的主轴线上,伸出几条副轴,布置宽阔的林荫道、花坛、河渠、水池、喷泉、雕塑等。在园林中开辟笔直的道路,在道路的纵横交叉点上形成小广场,呈点状分布水池、喷泉、雕塑或小建筑物。整个布局,体现严格的几何图案。园林花木,严格剪裁成锥体、球体、圆柱体形状,草坪,花圃则勾划成菱形、矩形和圆形等。总之,一丝不苟地按几何图形剪裁,绝不允许自然生长形状。水面被限制在整整齐齐的石砌池子里,其池子也往往砌成圆形、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池中总是布局人物雕塑和喷泉。追求整体对称性和一览无余。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亚里士多德说:“美要靠体积和安排”,他的这种美学时空观念在西方造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西方园林中的建筑、水池、草坪和花园,无一不讲究整一性,一览而尽,以几何性的组合而达到数的和谐。追求形似与写实。被恩格斯称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人的达·芬奇认为,艺术的真谛和全部价值,就在于将自然真实地表现出来,事物的美应“完全建立在个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因此西方园林艺术在每个细节上都追求形似,以写实的风格再现一切。 综上所述,西方园林艺术提出“完整、和谐、鲜明”三要素,追求严谨的理性。欧洲人自古以来的思维习惯就倾向于探究事物的内在规律性,喜欢用明确的方式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清晰的认识。这种思维习惯表现在审美上就是对称、均衡和秩序,而对称、均衡和秩序是可以用简单的数和几何关系来确定的。正如古典主义建筑权威大勃隆台所说:“决定美和典雅的是比例,必须用数学的方法把它制订成永恒的、稳定的规则”,这就是西方造园艺术的最高审美标中国园林因中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特点 中国园林在形式上体现的是自然美,它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明显的规则可循,而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但树木任自然之原貌,结实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既然是造园,便离不开自然。中国人对自然美的发现和探索主要遵循的是寻求自然界和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某些方面。中国园林虽然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

浅谈中西方园林对比

浅谈中西方园林对比 园林的起源来自于人类对天国仙境的向往与企盼,而其发展则以来于人天性中所固有的对美的追求与探索,所以说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关于美的思辩,在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东西方的园林因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文化传统而形成迥异的风格。园林作为文化的体现,在东方,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在西方,则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典型。前者着眼于自然美,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后者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表现人工的创造。 一、中西方古典园林体系概述 东方体系:中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在这里诞生的东方体系最初形成可追溯到夏商时期,距今已有四千年历史。不过那时的园林基本上还处于圈地时期直到秦始皇营造阿房宫和汉代的上林苑依然如此,而且园林的使用功能中还始终含有一条供天子和诸侯狩猎之用。这种情况直到魏晋南北朝时代才有所改变。在这一时期,由于佛教和玄学的影响,人们开始更加主动地关注自然,模仿自然,从而开创了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做法。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繁荣的顶峰,各种艺术文化成就纷纷涌现,园林艺术在此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标志在于唐代诗人王维的辋川别墅的修建。王维的诗画向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著称,对于意境的追求是其重要特色,这座与自然山水风景结合的宅院也贯彻了这一思想。到北宋,抽象自然和象征自然在园林建筑中日益明显,成为中国园林的主要特色。从宋至清,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成熟期,其间名园举不胜举,单在苏州一地,就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一系列经典作品。 西方体系:古希腊于西元前5世纪逐渐学仿波斯的造园艺术,后来发展成为四周为住宅围绕,中央为绿地,布局规则方正的柱廊园。随后希腊的园林为古罗马所继承,他们将其发展为大规模的山庄园林,不仅继承了以建筑为主体的规则式轴线布局,而且出现了整形修剪的树木与绿篱,几何刑的花坛以及由整形常绿灌木形成的迷宫。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园林出现新的飞跃。以往的蔬菜园及城堡里的小块绿地变成了大规模的别墅庄园。园内一切都突出表现人工安排,布局规划方整端正,充分显示出人类征服自然的成就与豪情壮志。到法国的路易十四称霸欧洲的时代,随着1661年凡尔赛宫的开始兴建,这种几何的欧洲古典园林达到了它辉煌的高峰。在这一时期乃至随后的数百年内,欧洲大陆上从维也纳到柏林,从彼得堡到枫丹白露,到处都可见到这些闪现着王家与皇室荣耀的灿烂光辉的园林,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在其中得到了尽情的展现。 二、中西方园林的相似性 1.中西园林起源的形似性:前者起源于灵囿和园圃;后者的源头是圣林、园圃和乐园。园囿是各自私家园林的原型。灵囿和圣林则用于“通神明”或是“敬上帝”均与早期宗教活动有一定关系,也分别是各自游乐园的先声。 2.中西园林发展过程的相似性:中西园林不仅有着十分相似的起源,而且在不同时期出现的园林类型也是相似的。这突出地表现在园林的实用功能和观赏休闲的演变关系上。 园艺的起源与人类的历史有着内在的联系,在原始社会里,我们的祖先主要靠食用植物而求生存。因此,园艺的发生与食用和药用植物的采集、驯化和栽培密切相关。 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造园活动都经历了古代的功能园艺——观赏园艺——合

中西园林艺术比较

中西园林艺术比较 引言 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中西园林艺术作为两种不同的园林风格,各有特色和优点。本文将比较中西园林艺术的异同点,并探讨它们的价值,以期读者对园林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园林艺术设计比较 1、园林建筑风格 中西园林在建筑风格上有明显的差异。中国园林注重自然美,以山水园林为主,强调自然景观与建筑风格的融合。而西方园林则更注重规则和对称,以几何图案和对称轴线为特征,体现了一种严谨的秩序感。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中对自然和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理解。2、景观设计 在景观设计方面,中西园林也有不同的特色。中国园林注重意境,强调“诗情画意”,通过假山、流水、植物等元素创造出一种幽雅、宁 静的氛围。而西方园林则更注重空间感和透视效果,通过轴线、广场、

水池等元素呈现出一种开放、宏伟的景观。这种差异体现了中西方文化中对美和空间理解的不同追求。 3、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是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园林在植物配置上也有明显的差异。中国园林注重植物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如松、竹、梅等植物被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而西方园林则更注重植物的观赏价值和生态功能,如草坪、花坛、树木等元素的合理搭配。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中对植物认知和欣赏的不同角度。 园林艺术价值比较 1、文化与艺术影响 园林艺术在文化和艺术上具有重要价值。中国园林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景观设计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自然观、人生观和艺术观。同时,中国园林也将诗词、绘画等艺术形式融入其中,形成了独特的园林诗画艺术。而西方园林则体现了西方文化中的宗教观、哲学观和艺术观,如对几何学和透视学的运用,以及开放、对称的景观设计等。因此,中西园林艺术在文化和艺术上具有独特的影响力。 2、美学价值

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园林的差异

中国古典园林有以下特点: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中国古典园林有意识的改造、调整、加工、剪裁这些造景元素,从而表现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没的融合。 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式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前者按古典园林的建筑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而控制园林全局;后者的建筑物与其他造园三要素之间往往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但是,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园林形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誉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中国古典园林则不然,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要素有机的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协调、互相补充的积极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一面。 3、诗画的情趣。 中国古典园林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的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 4、意境的含蕴。 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静物。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注:河北邢台广宗一带),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周文王建灵囿,“方七十里,其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天子、诸侯都有囿,只是范围和规格等级上的差别,“天子百里,诸侯四十”。汉起称苑。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汉高祖的“未央宫”,汉文帝的“思贤园”,汉武帝的“上林苑”,梁孝王的“东苑”(又称梁园、菟园、睢园),宣帝的“乐游园”等,都是这一时期的著名苑囿。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苑囿亭阁,元人李容瑾的汉苑图轴中,可以看出汉时的造园已经有很高水平,而且规模很大。枚乘的《菟园赋》,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班固的《西都赋》,司马迁的《史记》,以及《西京杂记》、典籍录《三辅黄图》等史书和文献,对于上述的囿苑,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等。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如“沧浪亭”、“休园”、“拙政园”、“寄畅园”等等。同时在明末还产生了园林艺术创作的理论书籍《园冶》。它们在创作思想上,仍然沿袭唐宋时期的创作源泉,从审美观到园林意境的创造都是以“小中见大”、“须弥芥子”、“壶中天地”等为创造手法。自然观、写意、诗情画意成为创作的主导地位,园林中的建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成为造景的主要手段。园林从游赏到可游可居方面逐渐发展。大型园林不但摹仿自然山水,而且还集仿各地名胜于一园,形成园中有园、大园套小园的风格。 自然风景以山、水地貌为基础,植被做装点。中国古典园林绝非简单地摹仿这些构景的要素,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提炼,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浓缩的自然。它既有“静

中外园林赏析

中外园林对比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造园艺术的奇观。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的境界独到、风范高雅的工艺造物,以其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范,成为世界造园艺术宝库中一朵魅力永恒的奇葩。中国的造园艺术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的自然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蕴,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造就的艺术珍品,代表着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品格。 西方园林艺术显现出“人工化”的痕迹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效法自然的艺术特征迥然不同。造园艺术以“完整、和谐、鲜明”为主要特征,力求体现出严谨、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以对称、均衡和秩序等简单的几何关系为造园手法。 因此,中国现代景观园林要取得进步和发展,既不能片面照搬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内容和手法,又不能忽视中国本土自然景观资源和地域文化的特征,必须通过对传统园林深入研究,提炼中国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和西方园林文化的精髓,抛弃传统园林的历史局限,把握传统观念的现实意义,使其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和设计理念。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源远流长。园林效法自然,凿池开山,栽种花木,用人工仿造自然山水风景,常以假山、漏窗为屏障分割视线,有移步换景之妙,成为“虽由人作,宛如天成”的自然式山水风光。 1. 园林的空间布局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主旨是表现自然美,追求意的优雅和境的深邃。她将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通过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艺术景观效果,表现出具有中国传统特点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让山水风光、自然气息渗透入园林建筑,使人们在建筑环境中能尽情领略大自然的天趣。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上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将形成空间的各要素糅合在一起,分别表现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使人们看到了空间局部的交错,以有限的面积,创造无限空间,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假自然之景,创造真山水之趣。 2. 园林的景观配置 中国古典园林是自然山水式园林,园中多以自然山水为主体。这些自然山水虽通过叠山理水、植物配置等人工模拟而成,却浓缩了自然界美好的山水风光,在园林中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体现着自然天成之美、自然天成之理和自然天成之趣。 中国古典园林多以山水取胜,配以适当的植物,其山石采自太湖流域的太湖石。山体自然,神似真山,一些山石还具有“透、漏、瘦、皱”等特点。园林中花木的品种繁多,具有季节性、地方性、艺术性和民族性的特色,如拙政园的紫藤,留园的银杏,网师园的桧柏等有着数百年树龄的古木,尤为珍贵。园林通过亭、台、楼、榭、轩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和花草树木的映衬,体现出近景远景的层次。 3. 园林的建筑群体 中国古代园林除了有自然的趣味,还有密集的建筑。为了使园林成为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之地,园林中必须建造各种相应的建筑,如厅、堂、轩、馆、楼、阁、榭、舫、亭、廊等。园林中的建筑不但不能压倒或破坏主体,而且应该突出山水的自然,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的有机融合。在使山、石、水、植物和建筑之间协调融合时,应顺其自然、追求大趣,使人与自然十分和谐地溶入建筑环境之中,让人们虽然身处有限的人造环境中,却能够感受到一种天然环境的无限情趣。

中外园林艺术鉴赏

人文课小论文—— 中外园林艺术鉴赏 曹鹏森08009421 园林不单纯是一种艺术形象,还是一种物质环境,园林艺术是对环境加以艺术处理的理论与技巧,它是与功能相结合的艺术,是有生命的艺术,是与科学相结合的艺术,是融汇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国家地区的园林也各不相同。 中国园林主要有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种,两汉时以前者为主,成就高于后者;唐宋以后私家园林的水平渐高;到了清代,皇家园林转而要向私家园林学习。它们虽具有共通的艺术性格,但私家园林更多体现了文人学士的审美心态,现存者以江南地区成就更高,其风格清新秀雅,手法更为精妙;皇家园林主要在华北发展,现存者以北京一带最集中,规模巨大,风格华丽。 私家园林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造园家的主要构思是"小中见大",即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用含蓄、扬抑、曲折、暗示等手法来启动人的主观再创造,曲折有致,造成一种似乎深邃不尽的景境,扩大人们对于实际空间的感受;水面建设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一个个景点,几个景点围合而成景区;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要功能;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善于品评,园林风格以清高风雅,淡素脱俗为最高追求,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中国私家园林集中在南方,常是住宅的延伸部分,基地范围较小,因而必须在有限空间内创造出较多的景色,于是“小中见大”“一以当十”“借景对景”等造园手法,得到了十分灵活的应用。皇家园林规模宏大,建筑富丽,有着浓重的皇权象征寓意,同时也全面吸收了江南园林的诗情画意。 国外不同国家的园林也同样具有不同的风格。日本庭园是在庭园中造山,并人工搭配水池、瀑布、庭石、草木等而建成的日本传统庭园。不是对自然进行人工管理,而是将四季的植物变化、飞来的野鸟、昆虫、天气等都作为庭园景观的一部分融入其中。另外,从庭园看到的景色称作“借景”,视为庭园的一部分。意大利园林一般附属于郊外别墅,与别墅一起由建筑师设计,布局统一,但别墅不起统率作用。它继承了古罗马花园的特点,采用规则式布局而不突出轴线。法国园林利用建筑、道路、花圃、水池以及形状修剪得十分整齐的花草树木,如同刺绣一般编织出美丽的图案,形成极为有组织有秩序的古典主义风格园林。英国的园林在不同时期因为受到法国意大利园林艺术风格的影响表现出了不同的风格,最终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 通过对中西园林艺术的欣赏,不仅能从中感受到中西审美文化的差异,而且能从中反映出中西社会发展的历程。 自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园林艺术就一直深受人们的亲睐和重视,通过对居住环境的改造来提升价值品味以及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时代的发展和地域的差异也使得园林艺术形成了百家争鸣、各具特色的风格特征。

中西方园林艺术赏析

中西方园林艺术赏析 中西方园林设计内涵丰富,区别也很显著。中西园林的艺术更是有着非常独特的风格,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园林艺术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西方园林艺术赏析一 人化自然与自然拟人化 既然是造园,便离不开自然,但中西方对自然的态度却很不相同。西方美学著作中虽也提到自然美,但这只是美的一种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经过人工的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地,也就是说自然美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黑格尔在他的著作中曾专门论述过自然美的缺陷,因为任何自然界的事物都是自在的,没有自觉的心灵灌注生命和主题的观念性的统一于一些差异并立的部分,因而便见不到理想美的特征。“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所以自然美必然存在缺陷,不可能升华为艺术美。而园林是人工创造的,他理应按照人的意志加以改造,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 中国人对自然美的发现和探求所循的是另一种途径。中国人主要是寻求自然界中能与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某些方面。中国人的自然审美观的确立大约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定的历史条件迫使士大夫阶层淡漠政治而邀游山林并寄情山水见,于是便借"情"作为中介而体现湖光山色中蕴涵的极其丰富的自然美。中国园林虽从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水园,但决非简单的再现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切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萃取、抽象、概括、典型化。这种创造却不违背蔼然的天性,恰恰相反,是顺应自然并更加深刻的表现自然。在中国人看来审美不是按人的理念去改变自然,而是强调主客体之间的情感契合点,即“畅神”。它可以起到沟通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的作用。从更高的层次上看,还可以通过:“移情”的作用把客体对象人格化。庄子提出"乘物以游心"就是认为物我之间可以相互交融,以致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因此西方造园的美学思想人化自然而中国则是自然拟人化。

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的对比

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的对比 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的对比 摘要: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中、西方园林为何如此会循着不同的方向、路线发展呢?且不同的方面各又是怎么表现的呢?该文通过几个方面分别论述中西方园林风格的差异对比。 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西方园林;风格设计 园林的概念随着社会发展的历史和人类知识的扩展而日益更新从而逐渐满足人们 对物质和精神上生活的享受和要求。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和适用范围,不同国家、地区的界定也不完全一样。 提到园林,就不得不谈到中、西两大园林流派。中国园林艺术和西方园林艺术是世界园林艺术的两大流派,风格迥异,表现形式也迥然不同,但在某些表达方面却极其的相似。中西园林艺术尽管由于各自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了两大不同的类型,但它们都是世界园林文化的一部分,都是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配景和建筑布置,它们都具有园林艺术的共同特性,那就是补偿现实生活境域的某些不足,满足人类自身心理和生理需要,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玩、居住的环境。 中外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尽管中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之分,且呈现出诸多差异,而西方园林因历史发展不同阶段而有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但从整体上看,中、西方园林由于在不同的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其形式、风格差别还是十分鲜明的。 布局上来看,中国园林艺术风格由生态形式自由式布局,而西方园林艺术风格以几何形式规则布局。在中国古典园林建造中,一般在进入一个较大的景区前常有曲折,狭窄,幽暗的小空间作为过渡,以收敛人们的视觉和尺度感,然后转到较大的空间,以达到“豁然开朗”

东西方园林景观不同特点

东西方园林景观的不同特点 东方风格: 东方园林景观以自省、含蓄、蕴藉、内秀、恬静、淡泊、循矩、守拙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和精神上的领悟。哲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混沌无象、清净无为、天人合一和阴阳调和,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的,相互依存的融洽关系。对自然物的各种客观的形式属性如线条、形状、比例、组合,在审美意识中不占主要地位,却以对自然的主观把握为主。空间上循环往复,峰回路转,无穷无尽,以含蓄的藏的境界为上。是一种摹拟自然,追寻自然的封闭式园林,一种“独乐园”。其中某些流派如日本园林景观还将禅宗的修悟渗入到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之中,使其达到佛教所追求的悟境,在一个微小的庭院里营造出内心的天地,即所谓的“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其抽象意味的浓重已达到了一种超出五感的直接与自然相溶的默契,把人引向内省幽玄的神秘境界。东方的古典园林富有诗情画意,叠山要造成嵯峨如泰山雄峰的气势,造水要达到浩汤似河湖的韵致。这是为了表现接近自然,反扑归真的隐士生活环境,同时也是为了寄托传统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理念。仿造自然,但又不能过分矫揉造作。在这样的园林中,可以达到“身心尘外远,岁月坐中忘”的境界,追求的是“抱琴看鹤去,枕面待之归”的生活以及“野坐苔生席,高眠挂竹衣”的趣味。东方园林景观的石有情,水有情,花木也有情味意趣。窗外路出树木一角,便是折枝尺幅,山涧古树几株,修竹一丛,乃是模拟枯木竹石图。东方园林妙在含蓄和掩藏,所以有“庭院深深深几许”;

东方园林精在曲折幽深,小中见大,因而有“遥知杨柳是门外,似隔芙蓉无路通”。 西方风格: 西方园林则表现为开朗、活泼、规则、整齐、豪华、热烈、激情,有时甚至是不顾奢侈地讲究排场。从古希腊哲学家就推崇“秩序是美的”,他们认为野生大自然是未经驯化的,充分体现人工造型的植物形式才是美的,所以植物形态都修剪成规整几何形式,园林中的道路都是整齐笔直的。18世纪以前的西方古典园林景观都是沿中轴线对称展现。从希腊古罗马的庄园别墅,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台地园,再到法国的凡尔赛宫苑,在规划设计中都有一个完整的中轴系统。海神、农神、酒神、花神、阿波罗、丘比特、维纳斯以及山林水泽等到华丽的雕塑喷泉,放置在轴线交点的广场上,园林景观艺术主题是有神论的“人体美”。宽阔的中央大道,含有雕塑的喷泉水池,修剪成几何形体的绿篱,大片开阔平坦的草坪,树木成行列栽植。地形、水池、瀑布、喷泉的造型都是人工几何形体,全园景观是一幅“人工图案装饰画”。西方古典园林的创作主导思想是以人为自然界的中心,大自然必须按照人的头脑中的秩序、规则、条理、模式来进行改造,以中轴对称规则形式体现出超越自然的人类征服力量,人造的几何规则景观超越于一切自然。造园中的建筑、草坪、树木无不讲究完整性和逻辑性,以几何形的组合达到数的和谐和完美,就如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所说:“整个天体与宇宙就是一种和谐,一种数。”西方园林景观讲求的是一览无余,追求图案的美,人工的美,改造的美

东西方园林鉴赏论文1000字

东西方园林鉴赏论文1000字 一、背景 1. 地理:地形起伏,河流密布,森林稀少,以牧场为主的园林景观。 2. 园林发展:18世纪前,英国发展规则式园林,受他国影响很大——而后发展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达到鼎盛期,影响甚大。 二、英国规则式园林 英国规则式园林:汉普顿宫苑、墨尔本庄园、牛津大学植物园(英国最早的植物园)、农萨其宫苑(16世纪英国规模最大、最富丽堂皇的宫殿)汉普顿宫苑:都铎王朝时期最重要的宫殿,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此之前英国并无郊外的大型庄园。分为实用园、游乐园两部分。密园一端连接的池园是园中现存最古老的庭院。 乔治·伦敦和亨利·怀斯是英国规则式风景园时期最重要的设计师,两人是墨尔本庄园的设计者。 英国规则式园林特征:(简答&论述) 1. 未能形成自己的造园风格,未能反映英国本土景观特征和文化内涵。 受他国的影响: ①意大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园林水景、绿色雕刻、植物迷宫、柑橘园捣得运用上。 ②法国勒诺特尔的影响——出现追求宏伟壮观的造园倾向。影响较小。 ③荷兰园林的影响——更精巧细致。 2. 英国式的处理手法:

①主要体现在局部构图和造园要素上。结园、花坛、草坪中的园路都是设计重点。 ②手法的革新;对花卉装饰的运用。 ③园林建筑小品:回廊、园亭、日晷、门柱等。 三、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 1.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成因:(简答&论述) ①哲学思想的转变:出现牛顿宇宙观和洛克经验主义,促使启蒙运动中产生自然主义,为自然式园林奠定了美学基础。 ②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使古典主义园林遭到抛弃,出现新型资产阶级整治庄园。 ③民族主义艺术观:光荣革命后,英国造园家努力摆脱他国影响,寻找英国自身的园林特点。 ④社会经济的影响:圈地运动导致乡村风貌改观。因航海造船、修缮房屋缺树,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运动,兴起园艺热潮。英国自然条件丘陵为主,无法形成古典主义大轴线,气候利于植物生长,而整形式园林养护费用高。 ⑤回归自然的思想:人们认为幸福就蕴含在自然框架之中。 ⑥追求更大的自由;人们认识到自由的伟大意义,造园成为特殊的自由意识的体现。 ⑦视野观念的扩大:为追求法式开阔全景,充分接纳自然,创造哈哈这一造园要素。 ⑧文学绘画的影响:诗歌和绘画相互结合补充,给英国造园家灵感。

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

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 中西园林在不同的文化中产生发展,因而拥有着对方没有的独特风格,所以双方都有着园林艺术上的差异性,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一 中西相比,西方园林以精心设计的图案构成显现出他的必然性,而中国园林中许多幽深曲折的景观往往出乎意料之外,充满了偶然性。西方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主要原因是西方园林追求的形式美,遵循形式美的法则显示出一种规律性和必然性,而但凡规律性的东西都会给人以清晰的秩序感。另外西方人擅长逻辑思维,对事物习惯于用分析的方法以揭示其本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大大影响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和观念。 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二 中国造园讲究的是含蓄、虚幻、含而不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人们置身其内有扑溯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觉,这自然是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观念使然。和西方人不同,中国人认识事物多借助于直接的体认,认为直觉并非是感官的直接反应,而是一种心智活动,一种内在经验的升华,不可能用推理的方法求得。中国园林的造景借鉴诗词、绘画,力求含蓄、深沉、虚幻,并借以求得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从而把许多全然对立的因素交织融会,浑然一体,而无明晰可言。相反,处处使人感到朦胧、含混。在说入世与出世,在诸多西方园林著作中,经常提及上帝为亚当、夏娃建造的伊甸园。《圣经》中所描绘的伊甸园和中国人所幻想的仙山琼阁异曲同工。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西方园林逐渐摆脱了幻想而一步一步贴近了现实。法国的古典园林最为明显了。王公贵族的园林中经常宴请宾客、开舞会、演戏剧,从而使园林变成了一个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露天广厦,丝毫见不到天国乐园的超脱尘世的幻觉,一步一步走到世俗中来。

中外经典园林案例赏析

中外经典园林案例赏析 园林是人类长期积累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艺术之美。无论是中国园林还是外国园林,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下面我将给大家介绍几个中外经典园林案例,来欣赏这些园林的美丽与智慧。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中国著名的园林,苏州园林。苏州园林以其精致、秀美的景观和独特的设计而闻名于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拙政园、留园、虎丘等。拙政园是苏州园林的杰作之一,它集水、石、植物和建筑等元素于一体,给人以宁静、精致的美感。留园则以其独特的错落有致的景观、精致的园林结构和精心布局的元素而闻名。虎丘则以其苍劲有力的山石和传说中的白虎雕像而闻名。这些苏州园林不仅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也是世界园林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一下日本的京都庭园。京都庭园以其独特的禅宗文化和精细的园林布局而著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金阁寺、银阁寺和龙安寺。金阁寺以其金色的建筑和美丽的池塘而闻名。银阁寺则以其紧凑而优雅的园林结构和独特的银白色建筑而受到世界赞美。这些京都庭园将建筑、自然景观和禅宗文化融为一体,给人以静谧、美丽的感受。 另外,西方的凡尔赛宫花园也是世界著名的园林之一、凡尔赛宫花园以其宏伟壮丽、精美绝伦的布局和造型而闻名。这座花园以宫殿为中心,周围环绕着众多精致的花坛、喷泉和雕塑。它的远景设计巧妙地融入了宫殿的建筑风格,给人以宏伟、庄严的感受。凡尔赛宫花园是法国宫廷文化的象征,也是世界园林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最后,我们来欣赏一下英国的名园,伦敦皇家植物园。伦敦皇家植物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植物园之一,它以其丰富多样的植物种类和精心打造

的园林景观而吸引了无数游客。这座园林集英国传统园林设计的精华之长,通过不同的园林风格和植物展示区,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视觉感受和文化 体验。伦敦皇家植物园不仅是一个绿色的宝库,也是唤起人们对自然的热 爱和关注的重要场所。 以上只是几个中外经典园林案例的赏析,每个园林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和价值。园林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见证。 通过赏析这些园林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园林的美丽与智慧, 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中西古典园林艺术

中西古典园林艺术 1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共性 尽管有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的不同存在着很多差异,风格迥异各具特色,但中西方在古典园林的艺术创作上仍存在着很多共性。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有相似的起源,并也都经历了功能园林、观赏园林和合宜园林三个发展时期,都与当时的历史发展有着一定的联系。古典园林艺术创作的原则是“美”和“自然”。中西方古典园林都是为了取悦使用者而设计创造的,因此其设计制造中都会运用各种手段达到“美”的效果。而“自然”则是指人们在有限的空间条件下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园林设计中顺应自然,充分利用自然美景的造型和气势,展现出浓郁的韵味。中西方古典园林的选材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多为建筑、石头、山水、花草树木等元素,保证了古典园林的使用功能和观赏功能。 2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差异 2.1空间形态的差异 中式古典园林受传统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内向型空间形态为主的设计风格,反映了中国人内敛的特征,多为半封闭的空间形态,

注重内部的统一和协调,常以较大的水域作为园林的中心景观,四周环绕布置回廊、亭榭等建筑物,向心、内聚的感觉十分强烈,视线迂回曲折,妙趣横生[2]。西方古典园林多受理性集中式思维的影响,形成了外向型空间形态为主的设计风格,反映了西方人开放直白的特征,呈现外向型、离心、扩散式的空间形态,注重外部统一与整体的协调性,体现着形式美与秩序美,把几何学、物理学、建筑学和工程学等学科综合运用并反映在园林景物的造型之中,将园林的主要景观直接呈现在游人的眼前,没有隐藏或躲闪,气势宏大,视野开阔。 2.2造园手法的差异 由于中西方审美差异与使用功能差异,即便是古典园林中具有相同使用功能的道路,在设计建造时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就古典园林中道路的建造来说,中国古典园林常常具有曲折性,通过各种“曲廊”的穿插与组合将各个分散的建筑单体要素有机地连着成为一个整体,具有“曲径通幽”的奥妙;而受西方理性哲学思想影响的西方古典园林设计中,不论是主路还是支路,都具有笔直的特点,完全依赖横纵轴的水平十字交叉,整个道路网络呈现发散性的几何布局结构,更加鲜明直白,不仅为了追求功能与效率,还追求空间的拓展性,与外界环境想联系。对于水景和植物的处理上都可以看到类似的差异存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元素更多的是“灵动”,体现着相互依托、相互倚借的关系,西方古典园林中的水元素多为喷泉等,兼具美观和实用性,具有

东西方园林的美学差异-2019年精选文档

东西方园林的美学差异 一、关于美学思想 美学思想,是一种带有很强主观性的抽象的对美的思想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美的认识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的集聚,融合了个人的审美偏好和思想情感,充分体现了时代的审美理想和社会的审美趋向[1]。 西方与东方的美学思想均形成于几千年前,但是差异性较大。西方的美学思想体现的是一种开拓者人定胜天、积极进取的精神,表现在整理自然景观,形成和谐的人工美。他们认为自然美存在着一定缺陷,需要通过人工手段加以修整,方能达到有序、完美的境地。而东方的美学思想则更推崇纯真的自然之美,追求自然景观与人类精神世界的契合,两者合二为一,情景交融。 二、从世界园林发展角度看东西方园林 世界园林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历史上各个文明体系与当今世界的各个民族对美的意义与创造价值都有各自不同的解读方式,因而当人们把各不相同的美学思想运用到实际的造园活动中时,也就一定产生出各种风格、特点差异显著的园林,并且逐渐细化成为西亚、欧洲和东亚三种类型。 西亚的园林造景滥觞于古波斯(今伊朗),并逐渐对所有伊斯兰教地区加深影响。西亚地区地处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气候干燥,高度沙漠化的环境使得人们只能在自己家的院落里经

营种植。由于炎热和水资源匮乏,水和绿荫变得极为珍贵。西亚古人习惯用纵横轴线把园地分成四块,各个地块上分别设置水池、草坪、果树和园亭。 欧洲园林是从古希腊园林发展而来,欧洲工匠们学习了西亚的造园艺术后,把原有的果树蔬菜园发展为三进院落:迎客的前厅、柱廊式中庭以及露台式花园。随后经过罗马帝国的发展,欧洲园林继续被改造成为大规模的山地园林,除了保留以建筑为主体的轴线对称布局,也出现了整齐修剪的绿篱和几何样式的花坛,以及由绿篱排列的迷宫。这种样式逐渐风靡了整个欧洲。 东方园林与西方园林差异较大,本文主要以中国山水园林做为代表进行阐述。中国山水园林表现的是自然淳朴之美,布局形式变化多端、移步异景,景物不仅源于自然,更高于自然,综合运用植物配置、假山叠石和水景的叠加,来创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产生内心情感的升华。 三、东西方园林的美学差异 东西方园林不同的美学理念在他们的园林设计中都有很出色的体现。下面就从三个方面来浅析东西方园林的美学差异。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园林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不同地区人们对于不同自然环境的态度。西方园林的美学思想在于人与自然的界限,中国园林美学观念则是自然的人格化。在东西方的园林对比中可以找出东西方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理解。

中外风景园林赏析的思考和感悟

中外风景园林赏析的思考和感悟 中西园林的比较园林是一种立体空间综合艺术品,是通过人工构筑手段加以组合的具有树木、山水、建筑结构和多种功能的空间艺术实体。我认为园林的结构主要由树木、山水和建筑三项要素所构成。而且三个要素呈有机的组合状态,构成完整的缺一不可的空间艺术境界。比如只有树木,没有人工改造的山水和建筑,则无异于植物园、林场;只有建筑,没有树木及山水,又无异于一般工厂、学校、医院及民居等。三种要素巧妙地熔于一炉,才构成园林这一综合艺术实体。 从古至今,无论中西方,人类对于美的追求与创造都近乎精益求精,园林设计中的大量传世佳作,都写满了人们的对于美的各种见解与领悟,留给后人的不仅仅只是惊叹,更有促使人们努力钻研下去的不竭动力。作为后人更应奋发,站在伟人的肩膀上,创造更深远的辉煌。 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尽管中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之分,且呈现出诸多差异,而西方园林因历史发展不同阶段而有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但从整体上看,中、西方园林由于在不同的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其形式、风格差别还是十分鲜明的。 中、西园林从形式上看其差异非常明显。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

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中国园林则完全不同,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 由于对自然美的态度不同,反映在造园艺术上的追求便有所侧重了。西方造园虽不乏诗意,但刻意追求的却是形式美;中国造园虽也重视形式,但倾心追求的却是意境美。西方人认为自然美有缺陷,为了克服这种缺陷而达到完美的境地,必须凭借某种理念去提升自然美,从而达到艺术美的高度。也就是一种形式美。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从数的角度来探求和谐,并提出了黄金率。罗马时期的维特鲁威在他的论述中也提到了比例、均衡等问题,提出:“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关系”。文艺复兴时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人还通过人体来论证形式美的法则。而黑格尔则以“抽象形式的外在美”为命题,对整齐一律、平衡对称、符合规律、和谐等形式美法则作抽象、概括。于是形式美的法则就有了相当的普遍性。它不仅支配着建筑、绘画、雕刻等视觉艺术,甚至对音乐、诗歌等听觉艺术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与建筑有密切关系的园林更是奉之为金科玉律。西方园林那种轴线对称、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图案构图,强烈的韵律节奏感都明显的体现出对形式美的刻意追求。

论述中西方古典园林并剖析对比差异

论述中西方园林并加以剖析对比 以中西方古典园林为例 摘要: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园林景观艺术和园林文化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凝聚着文明的精华,体现着社会的发展,反应着朝代的兴衰。可以说,集艺术、技术。文化于一身的园林景观与园林文化,集中反应着人类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精神状态、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以及对于理想家园的畅想。因此,不论哪个国家、哪个时代的造园,其园林景观都寄托着当时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与理想,其物质内容与精神需求合二为一,是当时人们追求的理想家园。 前言:纵观东西方的园林构景要素。总的归纳起来,不外乎山、水、植物、建筑四个基本要素,这些都是物质要素,但其内容和组合方式都是由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及文化审美思想所制约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景观的构景呢荣和组成方式也由简单到复杂,由粗朴而趋精致,各地区与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又使园林的表现形式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总体来讲,大致分为规整式和风景式两类。 规整式园林往往具有明确的轴线与几何对位关系,重在体现园林景观的人工图案之美,表现出一种由人力所控制的、有序的景观。 而风景式园林景观的造景特点与规整式相反,自由灵动,呈现着一种自然美的风韵,特别是一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以对大自然风景的描摹和提炼,形成特有的自然风景式园林景观。 这两种不同的园林景观邢台,有着各自深厚的文化背景,其园林景观的构成形式可以说是各自文化背景的具体体现,在其各自的园林造景过程中,更加集中地反应了东西方文化的哲学、美学、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上的根本差异。 关键词:风景园林中国园林西方园林古典园林 园林的定义: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自古以来,人们对眼前的世界总不大满足,因而有所向往,向往一个理想的地方,这地方最完美的,就生化成为宗教里的天堂。吸引人修身养性的天堂,正是一所园林。园林,在中国古籍里根据不同性质也成为园、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