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1单元知识点汇总

2022部编版:七上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我国是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在云南、北京、陕西、浙江等地发现了许多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

2、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元谋人。

3、发掘遗迹:两颗门齿化石、一些粗糙的石器、炭屑和焼骨。

4、发现时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长江流域),距今约170万年,知道使用火。

5、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6、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7、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黄河流域),距今约70-20万年

8、发现遗迹:3枚牙齿、5枚北京人头盖骨,用火遗迹,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

9、北京人的体貌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鼻骨扁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生活坏境:生存地区有大片森林和水域,气候温暖湿润,常有动物出没,也有丰美的水草。

10、使用工具: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工具,会打制石器(我们称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为旧石器时代),如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化石和石器的发现为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

11、生活状况: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12、用火情况: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说明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13、用火作用:已经学会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

14、用火意义:改善了生存条件,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15、山顶洞人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他们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距今约三万年,他们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山顶洞人已懂得爱美观念(如佩戴贝壳项链),他们用骨针缝制衣服。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半坡居民的生活:半坡遗址是在陕西西安半坡村被发现的,距今约6000年,代表区域:黄河流域。

2、居住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屋内有灶坑,多用木头作柱子。使用工具:精美的磨制石器(我们将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成为新石器时代)

3、生产状况:农业方面种植的农作物为粟(黄河流域是种植粟的最早起源地),饲养猪狗等家畜;用弓箭、长矛、石球等捕猎斑鹿、獐、兔;用鱼叉、渔钩、渔网捕鱼;有时也采集野果,作为食物的补充。手工业方面会烧制陶器,最具特色的是彩陶(代表是人面鱼纹彩陶盆),彩陶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纹饰多为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以鱼纹、鹿纹为多。

4、遗址中出土有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说明半坡人已经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也会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开垦荒地;

5、半坡人还有很多装饰品,并有少量的乐器,如陶埙。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河姆渡人的生活:河姆渡遗址是在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被发现的,距今7000年左右,代表流域:长江流域。

2、居住房屋: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河姆渡人会挖井(木结构水井),饮水比以前更方便,是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

3、使用工具:磨制工具,农业使用工具最为典型的是骨耜。

4、生产状况:农业上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表明长江下游是亚洲稻的最早起源地之一);畜牧业方面以饲养猪、狗、水牛为主;手工业方面会制作陶器、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还会运用雕刻技术,用象牙和兽骨制成古朴的艺术品。最为典型的是象牙雕刻(出土了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还懂得使用天然漆。

5、半坡人、河姆渡人普遍使用磨制工具(用耒耜耕地),种植粟和水稻,饲养家畜,他们过着定居生活。

原因:原始农耕生活的出现与发展。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原始农业兴起地点: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

2、原始农业兴起的过程:从刀耕火种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作。

3、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原始农业的作用: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5、良渚文化:距今约四五千年,地点位于浙江余杭,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主要在太湖流域。显示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与此同时,红山文化在东北辽河流域,龙山文化在黄河中下游,这些都证实了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

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

1、人类起源的神话与传说: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

2、炎黄生活年代: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活动区域在黄河流域。

3、主要部落:炎帝、皇帝、蚩尤等部落。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联盟,并推出部落联盟首领。黄帝和炎帝是黄河流域古老传说中最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

4、阪泉之战:地点:阪泉;黄帝大败炎帝,炎帝归顺黄帝,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

5、涿鹿之战:地点:涿鹿;炎黄联盟大战蚩尤,最后蚩尤被打败,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黄帝运用指南车和战鼓取得胜利。

6、炎黄联盟影响:炎帝黄帝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二、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炎帝的贡献:活动于陕西渭河流域,人称神农氏。在农业方面有巨大贡献,他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会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传说炎帝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立法知识。

2、黄帝的贡献:姓公孙,名轩辕。相传他教人们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他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发明养蚕缫丝,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了算盘。

这些远古传说,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

3、考古学者在河南、陕西等地发掘出水井遗迹、蚕茧和丝织品、原始骨笛、船形陶壶等。这些发现印证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三、尧舜禹的禅让

1、黄帝之后,黄河流域主要有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等部落。这一时期,气候变化导致黄河泛滥,洪水成灾,为了抵御共同的灾难,三个部落走向了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部

落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禅让制,即将部落联盟首领之位传给贤德之人。

2、尧的贡献:鼓励人们开垦农田,适时耕种,晚年时期推选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

3、舜的贡献: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派禹治水,解除水患,传位给禹。

4、禹的贡献: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治理黄河水患,他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禹治水有功,人们尊称他为“大禹”。他继位后,扩大了夏后氏部落的势力和影响。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知识点总结 一、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65×5表示(求5个65的和是多少?)1/3×5表示(求5个1/3的和是多少?)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1/3×4/7表示(求1/3的4/7是多少。) 4×3/8表示(求4的3/8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整数和分母约分) 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3、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尽量约分,不会约分的就不约,常考的质因数有11×11=121;13×13=169;17×17=289;19×19=361) 4、小数乘分数,可以先把小数化为分数,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建议把小数化分数再计算)。 (三)、乘法中比较大小的规律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四)、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1.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 2.乘法结合律:( a × b )×c = a × ( b × c ) 3.乘法分配律:( a + b )×c = a c + b c 二、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即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画线段图:(1)两个量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图,先画单位“1”的量,注意两条线段的左边要对齐。(2)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图。 2、找单位“1”:单位“1” 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 或在“占”、“是”、“比”“相当于”的后面。 3、写数量关系式的技巧: (1)“的” 相当于“×” ,“占”、“相当于”“是”、“比”是“ = ” (2)分率前是“的”字:用单位“1”的量×分率=具体量 例如:甲数是20,甲数的1/3是多少?列式是:20×1/3 4、看分率前有没有多或少的问题;分率前是“多或少”的关系式: (比少):单位“1”的量×(1-分率)=具体量; 例如:甲数是50,乙数比甲数少1/2,乙数是多少? 列式是:50×(1-1/2) (比多):单位“1”的量×(1+分率)=具体量 例如:小红有30元钱,小明比小红多3/5,小红有多少钱? 列式是:50×(1+3/5)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一个数×几倍; 4、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一个数×几分之几。 5、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几分之几×个数 6、求已知一个部分量是总量的几分之几,求另一个部分量的方法: (1)、单位“1”的量×(1-分率)=另一个部分量(建议用) (2)、单位“1”的量-已知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的部分量=要求的部分量 例如:教材15页做一做和16页练习第七题(题目中有时候会有这种题的关键字“其中”)

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15篇)

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15篇) 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1 (一)分数乘法意义: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整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乘分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分数,不能是整数。(第一个因数是什么都可以) (二)分数乘法计算法则: 1、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法则是: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1)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可先约分再计算。(整数和分母约分)(2)约分是用整数和下面的分母约掉最大公因数。(整数千万不能与分母相乘,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2、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是: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1)如果分数乘法算式中含有带分数,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计算。 (2)分数化简的方法是: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在乘的过程中约分,是把分子、分母中,两个可以约分的数先划去,再分别在它们的上、下方写出约分后的数。(约分后分子和分母必须不再含有公因数,这样计算后的结果才是最简单分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积与因数的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a某b=c,当b >1时,c>a。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a某b=c,当b 一个数(0除外)乘等于1的数,积等于这个数。a某b=c,当b =1时,

c=a 。 在进行因数与积的大小比较时,要注意因数为0时的特殊情况。 (四)分数乘法混合运算 1、分数乘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乘法交换律:a某b=b某a 乘法结合律:(a某b)某c=a某(b某c) 乘法分配律:a某(b±c)=a某b±a某c (五)倒数的意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倒数是两个数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不能单独存在。单独一个数不能称为倒数。(必须说清谁是谁的倒数) 2、判断两个数是否互为倒数的唯一标准是:两数相乘的积是否为“1”。例如:a某b=1则a、b互为倒数。 3、求倒数的方法: ①求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②求整数的倒数:整数分之1。 ③求带分数的倒数:先化成假分数,再求倒数。 ④求小数的倒数:先化成分数再求倒数。 4、1的倒数是它本身,因为1某1=1 0没有倒数,因为任何数乘0积都是0,且0不能作分母。 5、真分数的倒数是假分数,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也大于它本身。 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带分数的倒数小于1。 (六)分数乘法应用题——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已知单位“1”的量,求单位“1”的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单位“1”的量与分数相乘。 2、巧找单位“1”的量:在含有分数(分率)的语句中,分率前面的量就

第一单元重点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重点总结 知识点一:分数的意义 1、用分数和小数表示下图阴影部分。 分数()分数() 小数()小数() 2、涂一涂。 1.30 1.74 0.4 3、在()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 4、3.45由( )个一,( )个十分之一,( )个百分之一组成,这个数读作() 5、小数中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如:()个0.01就是0.1。 6、 0.8表示()个0.1,还可以表示()个0.01;0.025表示()个0.001 7、 0.25的计数单位是(),把它变成以千分之一为计数单位的数是() 8、大于0.4且小于0.5的两位小数有()个;大于0.4且小于0.5的小数有()个。 9、一个小数由6个十分之一,3个千分之一,6个0.01组成,这个小数是() 10、在?0.?2中,要使这个数最大,这个数是(),要使这个数最接近50,这个数是()知识点二:小数的性质 1、小数的末尾()或()“0”小数的大小不变。 2、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0.8改写成以千分之一为计数单位的小数是() 3、2.04是( )位小数,3.600是( )位小数。 4、(判断题)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知识点三:单位换算。 3千米60米=()米 17千克50克=()千克 3千米400米=()千米 8元8分=()元 7.8米=( )米()分米7.09吨=()吨()千克1.05千米=()米 11分=()角 0.4元=()角 0.7小时=()分378千克=()吨 知识点四:小数比较大小 1、把4.56,4.65,4.065,4.605按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4.32米米5厘米 3、比2.26多0.36的数是();()比5.88少2.38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归纳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归纳 一、会写字及组词 1、古诗词三首 亭tíng(凉亭、亭子、亭台楼阁) 庭tíng(院庭、家庭、法庭、开庭) 潭tán(水潭、泥潭、古潭、日月潭) 螺luó(泥螺、田螺、青螺、海螺、螺丝)谙ān(谙熟、谙练、谙达) 2、桂林山水 澜lán(波澜壮阔、波澜不惊、力挽狂澜)瑕xiá(洁白无瑕、瑕疵、纯洁无瑕) 攀pān(攀登、攀援、攀比、攀升) 峦luán(山峦、峰峦、层峦叠翠) 泰tài(泰山、国泰民安、泰然自若) 骆luò(骆驼) 驼tuó(骆驼、驼背、驼峰) 罗luó(罗汉、罗列、天罗地网) 障zhàng(障碍、一叶障目、屏障) 兀wù(危峰兀立、突兀、兀自、兀立) 绵mián(绵羊、连绵、绵绵细雨、连绵不断)3、记金华的双龙洞 浙zhè(浙江、浙菜、浙商) 桐tóng(桐柏、梧桐、油桐) 簇cù(簇生、簇新、簇拥、花团锦簇) 浓nóng(浓烈、浓烟、浓茶、浓厚) 臀tún(臀围、臀部) 稍shāo(稍微、稍许、稍纵即逝) 额é(额头、额外、超额、名额) 擦cā(擦汗、擦亮、擦拭、擦洗) 蜿wān(蜿蜒) 蜒yán(蜿蜒) 乳rǔ(乳胶、乳汁、水乳交融) 据jù(根据、据说、证据、据理力争) 源yuán(源头、源泉、资源、源源不绝)二、读读写写 洞庭江南玩赏无瑕扩散攀登 骆驼屏障浙江油桐拥挤孔隙 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 依据敬亭山波澜壮阔水平如镜 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 三、读读记记 透射凉爽山涧绵延马蹄细碎 增添柔嫩绚烂锦缎翡翠高耸 重重叠叠斑斑点点白皑皑 四、反义词和近义词 反义词 波澜壮阔--风平浪静明艳--暗淡 蜿蜒-笔直高悬-低垂幽静--喧闹 近义词 形态万千--姿态万千五彩斑斓--五彩缤纷稍微--略微昏暗--昏黑凉爽--凉快萦绕--缠绕 五、好句积累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群鸟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长空中最后的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动中有静,既写眼前景,又抒发作者孤独之情。 2、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远远望去洞庭湖的山山水水一片翠绿,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青的田螺。】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突出洞庭山水和谐之美。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红日东升,阳光灿烂,江边的鲜花在朝阳的映照下比火还要红。】写出了江南色彩明丽的风光。 4、能不忆江南?【反问】流露出作者对江南美景强烈的赞叹和眷恋之情。 5、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排比】写出了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 6、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 1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壮丽山河 第一课:长江之歌 1、《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词作者是胡宏伟,曲作者是王世光,作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赞美、依恋。 2、全诗用第2人称,拟人化的手法来写,用“你”来指代长江,把“你”比作母亲。 3、全诗的中心句是: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4、第一小节,从空间角度写了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小节,从时间角度写了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5、课文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资源丰富、气势磅礴来赞美长江。 6、课后题三: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是因为长江源远流长,资源丰富,取之不尽,奔腾不息,滋润着、养育着两岸的动植物,推动时代的发展。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是因为长江无私奉献,哺育着各族儿女,胸怀宽广,像母亲般纯洁、神圣。 7、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它与黄河都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8、描写长江的诗句: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6)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8、描写黄河的诗句: ①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③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④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6、我国的名山大川: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九华山、普陀山、武夷山、黄山。 7、背诵、默写课文。 第二课:三亚落日 1、《三亚落日》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运用清新活泼的语言,通过拟人、比喻的手法准确生动地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的景象,体现出色彩美、形态美、意境美,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美丽的风光的赞美。 2、《三亚落日》中依次将落日比成孩童,大红灯笼,跳水员。 3、“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总领全文,点明题意,是点睛之笔,与之相呼应的句子是“这就是三亚的落日”。 4、三亚在我国海南岛的最南端,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素有“天然大温室”、“东方夏威夷”、“天下第一湾”之称。 5、背诵课文3、4自然段。 6、课后第3题(品味一下带点词在句子里所表达的情感): ①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担心”表示不放心,表现了海水很蓝,白鸥白,而且白鸥飞翔得很低,让人觉得快要接触到海面了,表现出作者对于白鸥的喜爱。)

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新闻知识点】 1、新闻的结构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组成,后两个部分有时暗含在主体里,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四个部分。 2、新闻的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特征:真实准确、简明扼要、迅速及时。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 4、电头又被称作消息头,它的作用是:交代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体现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及语言的准确性。 5、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区别:消息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新闻特写则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 【第一课】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导语是:“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即正文部分第一句)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即正文部分前两句),从导语中找出两个集中表明消息内容的词语: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找出两个能够反映出我军英勇的词语: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从主体中找出一个最能表现我军英勇的词语:锐不可当。 2、“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已”和“大约”能否去掉? 不能去掉,“已”是“已经”,表明解放军三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大约”表明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不是确数。若去掉,就不能准确表述解放军是否已经渡过长江,渡江人数变成30万整,与实际不符,所以不能去掉。 3、“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这句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这里用对比反衬的手法,用国民党的不堪一击,突出反衬出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4、“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经营、溃退”能否换成“构筑、败退”? 不能,因为“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更能够说明解放军的英勇。“溃退”更能说明国民党军队败退的程度。这句话表达了对人民解放军赞美的情感,字里行间透出了豪迈的情怀。 5、“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这句话中“风平浪静”“万船齐放”“直取”的作用。 “风平浪静”不仅说明当时渡江的自然环境,还暗示我军占有天时,敌军并无地利 “万船齐放”不仅是大军渡江的情景,更有正义之师“以有道伐无道”的气象。“齐”点出解放军战役准备之充分。 “直取”写的既是战况,也是战果,说明敌军已溃不成军,人民解放军的英勇。 这句描写不仅写明当时的情景,还暗示了战局的发展,表现了作者稳操胜券的心态,透露乐观轻松的心情。 6、文中的“不到”“即已”“突破”“占领”“正向”“进击”等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不到”表明时间短,“即已”“正向”表明速度快,“突破”“占领”“进击”等词语,表现了我军攻势猛烈、势如破竹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激动的心情。 7、《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 此处为消息的结语,概括前文的内容。“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突出了解放军将士一如既往以英勇的气概取得更大的胜利。 8、《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主旨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以极其简练的语言报道了我军胜利渡江的事实,赞扬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也从侧面反映了国民党军队的军心涣散、毫无斗志。 9、《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中,括号中的“不含”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不含”即不包括,说明九江并不在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内,若删去就变成了包含九江,与实际不符,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四步法 ①表明态度;②说明该词语的词义并结合句子说明其在句中的作用;③写明若删去,原来××的意思就变成××的意思,与实际不符;④点明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题目变形】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分析“西起九江(不含)”中的“不含”一词。 “不含”即不包括,说明九江并不在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内,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注意:题目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学会灵活变通。

第1单元知识点汇总

2022部编版:七上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我国是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在云南、北京、陕西、浙江等地发现了许多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 2、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元谋人。 3、发掘遗迹:两颗门齿化石、一些粗糙的石器、炭屑和焼骨。 4、发现时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长江流域),距今约170万年,知道使用火。 5、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6、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7、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黄河流域),距今约70-20万年 8、发现遗迹:3枚牙齿、5枚北京人头盖骨,用火遗迹,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 9、北京人的体貌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鼻骨扁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生活坏境:生存地区有大片森林和水域,气候温暖湿润,常有动物出没,也有丰美的水草。 10、使用工具: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工具,会打制石器(我们称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为旧石器时代),如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化石和石器的发现为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 11、生活状况: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12、用火情况: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说明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13、用火作用:已经学会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 14、用火意义:改善了生存条件,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15、山顶洞人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他们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距今约三万年,他们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山顶洞人已懂得爱美观念(如佩戴贝壳项链),他们用骨针缝制衣服。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第一单元》复习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复习知识点汇总 1《邓稼先》 生字 元勋yuánxūn 奠基diànjī 选聘xuǎnpìn 谣言y áoyán 背诵bèisòng 昼夜zhòuyè 昆仑kūnlún 挚友zhìyǒu 可歌可泣kěgēkěqì 鲜为人知xiǎnwéirénzhī 至zhì死sǐ不懈búxiè 鞠躬尽瘁jūgōngjìncuì 当之无愧dāngzhīwúkuì 家喻户晓jiāyùhùxiǎo 锋芒毕露fēngmángbìlù 妇孺皆知fùrújiēzhī 词语解释 至死不懈xi è:懈,放松。 蓬断草枯:形容环境恶劣。 署sh ǔ名:在书信、文件或文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选聘p ìn :挑选聘用。 锋芒毕露l ù: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贬义词) 任人宰z ǎi 割: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q 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妇孺r ú皆知: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鲜xi ǎn 为人知:很少人知道。 元勋x ūn :立大功的人。 鞠j ū躬尽瘁cu ì: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当之无愧ku ì: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奠di àn 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截ji é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 家喻户晓xi ǎo :每家每户都知道。 阔ku ò别:长时间的分别。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铤t ǐng :疾走。(铤而走险) 挚zh ì友:亲密的朋友。 筹ch óu 划:想办法;定计划;筹措。 仰慕:敬仰思慕。 彷p áng 徨hu áng :犹豫。 殷y ān 红:带黑的红色。 对比手法:1、运用了对比,2、将XX 与XX 对比,3、突出强调xx 的特点,4、表达作者xx 的情感。 2《说和做》 生字 梳头shūtóu 抱歉bàoqiàn 秩序zhìxù 深shēn 宵xiāo 伴侣bànlǚ 小楷xiǎokǎi 硕果shuòguǒ 卓越zhuóyuè 迭起di éqǐ 澎湃péngpài 大无畏dàwúwèi 锲而不舍qièérbùshě 目不窥园mùbùkuīyuán 沥lì尽jìn 心血xīnxuè 心不在焉xīnbúzàiyān 慷慨kāngkǎi 淋漓línlí 气qì冲斗牛chōngdǒuniú 词语解释 诗兴不作:作,起。 典籍j í: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泛指古代图书。 仰之弥高:指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

生物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一、认识生物 (一)生物的共同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调查时应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的范围很大时,就要进行抽样调查。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二、生物圈 1概念:地球上有生物生存的薄层和生物的总和构成生物圈 2 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生存空间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三、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一)环境因素1、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使生物之间存在捕食、竞争、 合作、寄生等关系的生物 (二)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 【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制订并实施计划】制订计划包括确定实验目的、材料、步骤,然后按步骤实施计划。 (1)将铁盘内放一薄层湿土,以中轴为界,一边遮光,一边见光;(2)在铁盘两侧中央分别放5只鼠妇(也可以将1 0只鼠妇放入铁盘中轴中央):(3)每分钟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1次,统计l0次。 【实验结果】鼠妇大部分移到无光的一边。【实验结论】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关注实验成功的几个关键点:●关注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订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设置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实验除了要研究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要研究的问题就是变量,通常变量只有一个。 ●控制变量唯一。为了更好地说明实验结果仅仅由实验变量决定,因而在设置对照实验时,除了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实验组与对照组应完全相同,如除了光不同外,土壤的潮湿度、温度都应该相同。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适应环境具有普遍性,例如:沙漠中的植物根系发达(如图),冬天法国梧桐树落叶而松树不落叶,蛇和青蛙等动物会冬眠,燕子冬天南飞而春天北归等。 水对生物分布的影响比较明显,一切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水分的多少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影响环境。例如:森林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进而影响降雨量;在沙地上栽种植物能防风固沙(如右图所示),还能调节气候;柳杉等植物可以吸收有毒气体,从而净化空气;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它的排泄物还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鼠对农作物、森林和草原都有破坏作用;藻类植物迅速大量繁殖会形成赤潮等。由此可见,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五、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 1生态系统生物部分消费者——各种动物。 组成分解者——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2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营养关系就形成了食物链;多条食物链会交错形成复杂的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总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物质循环利用。 注意事项: (1)判断一个系统是不是生态系统的标准是其是否具有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2)判断食物链是否符合生物学原理。首先,食物链表明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捕食关系,因此在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其次,基本写法要正确,生产者写在最前面,从生产者开始,用箭头向右指向更高的捕食者,直到最凶猛的动物结束,这就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3)在一条食物链中,各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呈金字塔形递减,即生严者的数量最多,消费者的数量逐渐减少,这是由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客观规律决定的。比如,在一个池塘里,要有500千克浮游植物才能维持50千克浮游动物的生活,这50千克浮游动物才够5千克鱼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1易错字音 纸鸢.(yuān)丝绦.(tāo)害羞.(iū) 解.冻(jiě)嫩.芽(nèn)寻.找(ún) 精.心(jīng)挑选.(uǎn)茁.壮(huó) 2多音字 似:sì(相似)空:ōng(空中)吐:tǔ(吞吐)好:h ǎo(好处) shì(似的)òng(空地)tù(呕吐)hào(好学) 挑:tiāo(挑水)行:íng(行走)处:chǔ(处理)乐:lè(欢乐) tiǎo(挑战)háng(银行)chù(到处)yuè(音乐)钻:uān(钻研)长:cháng(长短) uàn(电钻)hǎng(长大) 3读读写写 古诗村居儿童碧玉梳妆绿色丝线剪刀冲出寻找姑娘吐出柳树桃树杏树鲜花原来叔叔邮局一堆礼物植树休息格外满意荡秋邮递员引人注目 4读读记记 河堤黄莺柳条吹拂裁剪害羞遮掩绚丽刺猬花籽年龄茁壮扶正春风拂面碧空如洗万里无云兴致勃勃

5近义词 寻找----寻觅害羞----羞涩精心----细心赶紧----赶忙 懊丧----懊悔正巧----恰巧惊奇----奇怪美好----美丽 五颜六色----五光十色兴致勃勃----兴高采烈 6反义词 害羞----大方赶紧----拖延仔细----马虎满意----不满 漆黑----明亮高兴----伤心 7佳句积累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比喻)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比喻) (3)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拟人) (4)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排比) (5)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拟人)(6)邓爷爷精心地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动作描写) 8课文梳理 (1)《古诗二首》中,《村居》《咏柳》都是描写春天的古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所见到的春天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声音 一、听听声音 1.风声、雨声、雷声等是自然界的声音。 2.歌声、读书声、机器的轰鸣声等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3.狗叫声、猫叫声、马的嘶鸣声等是动物的叫声。 4.乐曲中音符“1”“2”“3”按声音由高到低的排序是“3”“2”“1”。 如,雷声比较强,雨声比较弱;小孩的声音比较高,成年人的声音比较 低;鸟叫声比较悦耳,机器的轰鸣声比较刺耳。 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拉伸皮筋、按压皮筋、用手揉搓皮筋,皮筋没有振动,不能发出声音。 3.轻轻弹拨皮筋、横向拉动皮筋,皮筋振动,能发出声音。 4.用手轻轻触摸正在发声的钢尺、鼓面、音叉等物体,会感觉到物体在振动。 5.吹笛子时是笛子内部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6.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声带就像一根橡皮带。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发声时,我们把手轻轻地放在喉结处,就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 三、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5.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音叉上有 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 动的次数。 6.我们常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来描述声音。例

1.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各个方向传播。 2.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玻璃罩内闹钟的声音逐渐减弱,最终听不到了。这说明 空气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的抓挠桌面的声音更清晰,说明桌面能传播声音。 4.将击打后的音叉浸入水中,我们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说明水能传播声音。 5.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固体传声效果最好,其次是液体,气体最差。 6.“土电话”的声音传播过程是:话筒(空气)——电话线(棉线)——听筒(空气)——人耳。 四、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人耳的结构。 (1)外耳:包括耳郭、外耳道。耳郭负责收集声音。 (2)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咽鼓管等,鼓室内有三块听小骨——锤骨、 砧骨和镫骨。鼓膜是半透明的薄膜,呈浅漏斗状,凹面向外,边缘固定 在骨上。外耳道与中耳以它为界。经过外耳道传来的声波,能引起鼓膜

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1、燕子 一、多音字 晕yūn(晕倒、头晕) yùn(圆晕、晕车) 杆gān ( 电线杆、旗杆 ) gǎn ( 笔杆、枪杆) 横héng(纵横交错、横幅) hèng(蛮横、横财) 二、近义词 俊俏—(俏丽)聚拢—(聚集)生机—(生气)掠过—(拂过)三、反义词 偶尔—(经常)增添—(减少)俊俏—(丑陋)机灵—(死板)四、 1、课文作者郑振铎(duó),本文是按照__从远到近__的顺序来写燕子的。 2、这篇课文以燕子为中心,从燕子的外形写到春天的景色,再写燕子飞行的情形,最后写到燕子停歇时的形象,从而赞美了春天美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欢快的心情。用充满欢乐、愉快的心情齐读全文。 3、课文第一小节课文从羽毛、翅膀、尾巴三方面介绍了燕子的外形特点,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燕子的外形:活泼机灵。 4、课文第二小节描写了春天的景色,分别写了微风、毛毛细雨、柔柳、青草、绿芽、鲜花、小燕子这些景物,使春天烂漫无比。 5、课文第三小节描写了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轻快灵活、敏捷轻盈。 6、课文第四小节中把休息在电线上的燕子比作音符,把电线(几痕细线)比作五线谱。 五、积累 1、描写春雨的四字词语:毛毛细雨春雨如油和风细雨春风化 雨春风雨露斜风细雨 2、描写春天的诗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3、描写燕子的诗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描写小动物的片段 小猫的脑袋圆圆的,竖着一对尖尖的小耳朵;那大大的眼睛,白天总是眯成一条缝,可是到了夜里,简直就像两颗闪光的宝石,发出幽幽的蓝光。平时,小猫总是懒洋洋的,走起路来不紧不慢,没有一点儿声响。可是,要是抓起老鼠来,它的动作又非常麻利,简直就跟闪电一样。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⒈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⑴像3,2,1.8℅这样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加上正号“+”,例如:+2,+3,+0.3,+1/7'….正数前面的正号“+”,一般省略不写。 ⑵像-3,-2,-2.7℅这样在正数前面叫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负数前面的负号不能省略。 ⑶一个数前面的“+”“-”叫做它的符号,“-”读作“负”,如“-3”读作“负三”,“+”读作“正”,如“+2008”读作“正二千零八” 注意:①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数,当a表示正数时,-a是负数;当a表示负数时,-a是正数;当a表示0时,-a仍是0。(如果出判断题为: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a,-a就不能做出简单判断) ②正数有时也可以在前面加“+”,有时“+”省略不写。所以省略“+”的正数的符号是正号。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⑴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可以表示具有与该正数相反意义的量,比如: ①零上8℃表示为:+8℃ ②零下8℃表示为:-8℃ ⑵常见的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有:零上和零下、前进和后退、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一下、收入和支出、向南和向北、盈利和亏损、升高和下降。 3.0表示的意义 ⑴0表示“没有”,如教室里有0个人,就是说教室里没有人; ⑵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如: 水位上升5m时水位变化记作+5m, 水位下降3m时水位变化记作-3m, 0m表示水位不升不降。 1.2有理数 1.2.1有理数 1.有理数的概念

⑴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⑵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⑶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理解:只有能化成分数的数才是有理数。①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不是有理数。②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化成分数,都是有理数。) 注意:引入负数以后,奇数和偶数的范围也扩大了,像-2,-4,-6,-8…也是偶数,-1,-3,-5…也是奇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⑴按有理数的意义分类⑵按正、负来分 正整数正整数 整数 0 正有理数 负整数正分数 有理数有理数 0 (0不能忽视)正分数负整数 分数负有理数 负分数负分数 总结:①正整数、0统称为非负整数(也叫自然数) ②负整数、0统称为非正整数 ③正有理数、0统称为非负有理数 ④负有理数、0统称为非正有理数 1.2.2数轴 ⒈数轴的概念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注意:⑴数轴是一条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线;⑵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⑶同一数轴上的单位长度要统一;⑷数轴的三要素都是根据实际需要规定的。 2.数轴的画法 步骤:⑴画一条直线; ⑵在直线上任意选取一点为原点,并用这点表示零(在原点下边标上“0”); ⑶确定正方向(通常取向右方向为正方向),用箭头表示出来; ⑷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表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表示-1,-2,-3… -3 -2 -1 0 1 2 3 3.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

英语第一单元知识点

Unit 1 My Classroom 第一单元我的教室 知识点归纳 一、听英语课本第4—8页录音,每天至少一遍。 二、读词汇(要求能够听懂、会说、明白汉语意思) 物品类:window(窗户)blackboard(黑板)light (电灯)picture(图画)door(门) floor(地板) computer(计算机)teacher’s desk(讲 台) wall(墙壁)fan (风扇) 其他类:really(真的) near(距离近) TV(电视) clean(打扫) help(帮助) 三、读句型(要求能够听懂、会说、明白汉语意思) We have a new classroom.(我们有一个新教室。)It’s so big. (它很大。)What’s in the classroom?(教室里有什么?)One blackboard, one TV, many desks and chairs. (一个黑板,一个电视,很多的桌子和椅子。) Let’s go and see !(让我们去看看吧!) Where is it? I t’s near the window. (它在哪里?在窗户附近。) Let’s clean the classroom. (让我们打扫教室吧。)OK.(好的。) Let me clean the blackboard.(让我擦黑板。) Let me help you.(让我帮你吧。)Thank you. (谢谢你。) Look! This is the new classroom. (看!这是一间新的教室。) The door is orange.(门是橙色的。)The desks are green.(书桌是绿色的。)Open the door (打开门。)Turn on the light.(打开灯。) Put up the picture. (挂图画。)Clean the blackboard. (擦黑板。)Close the window(关上窗户。) 四、字母发音(cake\face\map\cap要求背诵默写,其他的要求能听懂、会读) 开音节a-e【ei 】 cake face name make hate 闭音节 a 【æ】 map cap hat dad cat 五、背课文(要求能够背诵课本第四页和第七页的课文)

三年级下册科学1至4单元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下册科学1-4 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太阳与影子 1.影子形成的两个条件是:光和不透明的物体。 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早晨和傍晚影子比较长,中午影子比较短。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变化是:由长变短,再变长。 4.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的变化是:由西向东。 5.日晷是古人计时的一种仪器。 6.日晷由晷面和晷针两部分组成。 7.日晷的晷面是倾斜的,晷针朝北。晷针和晷面垂直。 8.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与长度有什么变化? 答: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有方向的不同和长短的变化,物体的影子早、晚最长,中午最短;影子运动的方向与太阳运动的方向相反。 9.古人是怎样利用太阳计时的? 答:日晷是古人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我们看到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在晷面上的晷针影子像现代钟表的指针一样慢慢移动,以此来显示时刻。 10、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11、电灯位置不变,当手靠近墙壁时,墙上的手影将变小。 第二单元混合与分离 1.搅拌、加热、研碎等方法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 2.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 3.把同样多的粗盐和细盐同时放进等量等温的水里,细盐溶解得快。 4.食盐和小苏打相比较,食盐比小苏打在水中溶解得多一些。 5.像食盐,白砂糖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且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溶解。 6.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有:沉淀(比如分离沙子和木屑)、溶解(比如分离食盐和绿豆)、过滤(也叫筛离法,不溶解于水的都可以,比如将沙子和水分开)、蒸发(从食盐水中析出食盐)、静置法(水油混合)。 7、分离混在一起的食盐和绿豆:混合物放入足量水中,搅拌至食盐全部溶解,将绿豆过滤出。 8.在水中,白糖会溶解,沙子不会溶解。 9.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內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10.洗衣服时,为什么常常先用温水冲泡洗衣粉? 答:洗衣服时,用温水冲泡洗衣粉是为了加快洗衣粉的溶解。

七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章有理数 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在正数的前面加上符号“—”的数叫做负数。 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是唯一的一个中性数。 3、正数和负数表示两个互为相反意义的量。 4、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5、有理数分类: ①按定义分:②按性质分 正整数正整数 整数正数 0 正分数 有理数有理数0 负整数负整数 分数正分数负数 负分数 负分数

6、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其中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叫做数轴的三要素。 7、用一条直线表示数轴,用箭头表示数轴的正方向,规定水平的数轴以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以向上为正方向。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原点,用0表示。数轴上选取适当长度为一个单位长度,要求单位长度要统一。 8、相反数:几何意义:在数轴上位于原点两侧,到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代数意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9、绝对值:几何意义: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用符号“││”表示。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10、绝对值的性质:①任何数的绝对值都大于等于0.②若│a│=│b│,则a=b或a=-b。③若│a│=b(b≥0),则a=±b。④若│a│+│b│=0,则a=b=0 11、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数轴法: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绝对值法: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相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2、有理数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绝对值不相同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 史前时代一般是指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那时人们主要使用石制和木制工具。 2、 古人类学家把直立行走看作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 3、 人类诞生的标志是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时间是二三百万年前,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是制造工具。 4、 从古猿到人转变过程中起极其重要作用的是劳动。 5、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6、 会使用天然火的是北京人,会人工取火的是山顶洞人。 7、 原始人类处于猿人向现代人类演变最后阶段的是山顶洞人。 8、 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9、 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分开的是摩擦生火。 0、根据生产工具的变化,我们把史前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1、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西亚(约旦河谷)。 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出现的原因是:大约一万年前,环境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加,仅靠采集、狩猎难以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于是,在一些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栽培了某些野生植物,驯养捕捉到的一些野生动物,以补充食品。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逐渐产生了。人们过定居生活的基础是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3、我国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有: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 4、人面鱼纹彩陶盆出土于半坡遗址。 5、在西班牙北部的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岩画反映了当时这里人们的狩猎生活,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6、人们已有审美观念是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的山顶洞人。 7、形成科学萌芽是在新石器时代(半坡遗址出土的小口尖底瓶) 8、世界上最早的史诗是《吉尔伽美什》,讲述的是古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