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格里高利圣咏

格里高利圣咏

格里高利圣咏
格里高利圣咏

1.奥加农:是圣咏的一种即兴演唱方式,即在演唱同时唱

两个不同声部。

2.布艮第乐派:15世纪文艺复兴音乐中最重要的艺术

家是来自欧洲北方的作曲

家。他们大都集中在布艮第

地区活动,所以被音乐史学

家们成为布艮第乐派。3.法国尚松:16世纪20年代,法国作曲家发展了一种具

有鲜明特性的从词到曲都

是典型法国风格的歌谣曲,

他们被称为“法国尚松”或

“巴黎尚松”。

4.清唱剧:是17世纪产生的一种大型声乐体裁。以抒情

性或戏剧性叙事诗为基础,

由宣叙调、咏叹调、二重唱

以及合唱组成。规模较小,

常以序曲开始,合唱结束。5.经文歌:带着一种中世纪普遍具有的装饰热情诞生的

音乐体裁,产生有必然性,

填有歌词的替换克劳苏拉,

实现了从礼仪音乐到具有

世俗音乐特征的转变。6.格里高利圣咏:礼拜活动中的唱诵经文成为圣咏。使用

于罗马教会仪式,以著名教

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固表

情肃穆,风格朴素也被称为

素歌。

7.弥撒:天主教会重要的崇拜仪式。

8.附加段:兴起于9~10世纪,11世纪达到兴盛,12世纪

逐渐衰落。

9.继续咏:弥撒礼拜中,继续咏紧接在“哈利路亚”之

后。

10.宗教剧:宗教剧的产生与格里高利圣咏扩展有关。弥

撒仪式中《进台经》前的附

加段。以及弥撒活动最自由

的部分,已经含有戏剧因

素。

11.奥尔加农:西方有记载的

最早的复调音乐叫奥尔加

农,最初的奥尔加农只是圣

咏的一种演唱方式。

12.华丽奥尔加农:将位于下

面声部的定旋律音符拖长,

上方对以多个音,构成一音

对多音的形式。

13.平行奥尔加农:在圣咏的

下方或上方添加一个平行

四度或五度的声部,构成两

个声部的圣咏。其中圣咏曲

调称作“定旋律”,也译作

“固定调”。

14.斜向奥尔加农:一个声部

保持不变,另一个声部向上

或向下进行。

15.自由奥尔加农:以上几种

形式的混合运用。

《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

1.希腊音乐的主要特征?在古

希腊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有

哪些重要的音乐现象出现?

(1)主要特征:单声部旋律,

朴素大方,并有简单的乐器

伴奏;大部分都是即兴表演,

且形成了音乐、舞蹈与诗歌

的“三位一体”;重世俗与现实

性,大部分作品直接反映了

古希腊人丰富的社会生活与

民族历史。尽管古希腊音乐

篇章极少保留了下来,但它

的意义不在具体的作品的流

传,而在于激励了后世纪音

乐的繁荣(2)音乐现象:神

话音乐、荷马史诗、古希腊

戏剧。

2.简述格里高利圣咏的使用情

况,基本特征。

答: 格里高利圣咏形成于8、

9世纪,是以罗马教皇格里

高利一世命名的,成为罗马

天主教圣咏礼仪的同意规范

和最高权威。

基本特征:①无伴奏的纯人

声(男声)歌唱的单声部音

乐形式。②以拉丁文为歌词。

③即兴式无明显节拍特征。

④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

础上。⑤歌词主要来自圣经

和诗篇。⑥旋律音调平缓,

以级进和三度为主。⑦音域

狭窄。

3.说说经文歌的特征及其产生

的意义。

经文歌的产生可追溯到第斯

康特的复调写作手法。在一

定程度,经文歌的歌词特点

也成了它最重要的特征,并

预示着它的发展方向,13世

纪最经典的经文歌为3个声

部,起初上方声部附加的歌

词还是拉丁语,与宗教有关。

后来,上方声部歌词开始方

言化,出现了法文经文歌(上

方两声部都用法文填词),形

成了经文歌特有的“复歌词”

现象,不同声部演唱不同的

歌词。两段法文歌词通常为

舞蹈歌曲和爱情歌曲之类。

由于歌词各具特色,经文歌

的各个声部在节奏模式上保

持了一定的独立,节奏的运

动在复调音乐具有了空前的

紧张度,只有在各声部发出

协和音程中还能感受到一定

的统一性。经文歌的复调结

构是高度理性化的。

经文歌体现了宗教音乐与世

俗音乐之间的相互影响,歌

词往往是宗教与世俗内容相

混合甚至完全世俗化的。

4.新艺术音乐有些什么重要特点?简述法国新音乐代表人物马肖的创作及特点。

特点:14世纪法国音乐的新风格,代表了一种在新世纪出现的音乐创作上的新趋势(1)新的记谱体系(2)等节奏技术的运用(3)变化音的终止式

马肖:(1300—1377),西方音乐史上第一位音乐作品得到完整保存的音乐家。他的创作几乎涉及14世纪所有

重要的音乐体裁,包括经文歌、弥撒及大量世俗歌曲。共创作经文歌23首,主要为3声部;在弥撒仪式中,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和羔羊经经常被视为一套乐曲组合在一起,后来从礼拜中独立出来而形成。5.14世纪意大利重要的世俗音乐体裁有哪些?代表人物是谁?

牧歌、狩猎曲、巴拉塔。代表人物:弗朗切斯科*兰第尼

6.早期文艺复兴音乐在英国有什么特点?代表人物是谁?布艮第乐派的最重要代表是谁,简述其创作特点。1特点:教少抽象理论的约束,与民间音乐保持着自然的联系,倾向大调性、主调风格,常自由运用三度、六度音程,以此产生出和谐丰满的音响。代表人物:利奥纳尔*

鲍罗、约翰*邓斯泰布尔、法伯顿。2布艮第乐派代表人物是:迪费和班舒瓦布艮第地区的音乐作品主要是弥撒曲、经文歌和尚松,以三个声部为主,声部之间为对比音色。在英国音乐影响下,

布艮第音乐的主调加强,上

声部突出,多采用三和弦,

但各声部仍然保持着对位的

独立性。作品多用大调性,

主要为三拍子,两拍子用于

大型作品的对比部分。

7.众赞歌有什么特点,它对德

国音乐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在音乐

上最重要的成果--路德众赞

歌,新教教会的一种音乐形

式。最初是单声部、分节歌

形成。后逐渐增添了和声、

对位,并扩大成四部合唱。

意义:对康塔塔、圣诞音乐、

受难乐、清唱剧等的形成充

实,使新教音乐逐步成熟、

强大,并为巴洛克时期的大

型声乐或器乐创作开辟了道

路。

8.帕特斯特里纳创作的特征。

帕特斯特里纳(1529—159

4):因出生在罗马附近的帕

特斯特里纳小镇,人们习惯

以他的出生地称谓他。他以

毕生的经历献身于宗教音

乐,他的音乐具有一定保守

倾向,然而他能在反宗教改

革精神观念的限制下,顺应

文艺复兴音乐发展方向,对

复调音乐做出了富有创造性

的发展。他的创作主要是宗

教音乐作品,有104部弥撒

曲,250首经文歌。50多首

宗教牧歌和100多首世俗牧

歌。他的音乐风格是一种复

调无伴奏合唱风格.

9.16世纪法国尚松有什么特

点?代表人物是谁?

特点:在写作方法上,既有

和声式的,还有含有复调因

素的主调风格的。代表人物:

塞米西,雅纳坎

10.简述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歌

剧发展的主要脉络。

(1)音乐史上的第一部歌

剧:16世纪末,在意大利

佛罗萨的巴尔第伯爵家经常

聚着一皮文人研究古希腊文

化,试图恢复古希腊戏剧音

乐的本色,于是作曲家培利

与诗人努契尔合作写出了第

一部歌剧《达夫尼》,但乐谱

失传已久,现仅留传下来的

只是他们俩写的歌剧《犹丽

狄西》。以古钢琴伴奏,配以

简单的和声。(2)罗马的歌

剧:在佛罗萨歌剧的影响下,

罗马于17世纪前半叶产生

了歌剧,多用宗教题材,常

加进合唱,抒情性和朗诵性

的段落分明,剧种时常插入

喜剧性的仆人角色。(3)威

尼斯歌剧:17世纪前半叶第

一座歌剧园—圣卡西亚诺的

出现迅速加强了威尼斯歌剧

的发展。代表作曲家蒙泰威

尔弟在歌剧《奥菲尔》中大

量采用独唱的咏叹调和二重

唱,合唱浑厚,第一个使用

管弦乐队伴奏并首创颤音、

拨弦等技法,增强了音乐的

戏剧性。他的歌剧克服了旋

律的枯燥性,运用了牧歌式、

歌唱性较强的朗诵调。代表

作还有《阿里安娜》等。(4)

那不勒斯歌剧:18世纪初

以A·斯卡拉蒂为代表,注重

发挥歌剧中的人声美,使声

乐独唱水平得到空前提高,

加强了咏叹调与宣叙调的区

别。他创作了100多部歌剧,

并首创了“快—慢—快”三种

速度的意大利式序曲,同时

使弦乐四部成问管弦乐中

心。

11.巴洛克时期法国古钢琴音

乐概述。

古钢琴包括两类型:一种是

拨弦古钢琴,另一种是击弦

古钢琴。拨弦古钢琴在14或

15世纪就存在了,有大小不

同的各种样式,但都是用键

盘通过固定在一个装置上的

羽毛或皮革的舌状物拨而发

声的,应而这种乐器也叫淤

灌键琴。击弦古钢琴更为古

老,在2世纪就有记载。形

状是长方形的,按下键盘时,

通过固定在另一端的固制叶

片击弦而发声,应此也叫木

契木追钢琴,起音色柔和,

音量较小,更适合在家内演

奏。

古钢琴音乐体裁在17世纪

末到18世纪初主要有以下:

拖卡塔、幻想曲、前奏曲、

赋格曲、变奏曲、主题与、

奏鸣曲、组曲等。其中最重

要的是主题与变奏和组曲这

两种

12.J。S巴赫他最重要的创作领域是哪些?简述他的创作情

况。

巴赫,德国作曲家、复调大

师。他最重要的创作领域是

声乐和器乐

声乐:(主要是宗教作品)康

塔塔、受难乐、弥撒曲、清

唱剧、经文歌等

器乐:管风琴、钢琴、小提

琴、大提琴、管弦乐队作品

创作情况:(1)他的声乐作

品以宗教内容为主,有丰富

的形象和情感体验,在写法

上趋向器乐风格。代表作有

清唱剧《马太受难曲》、《约

翰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

和200多首康塔塔。(2)管

风琴音乐是他的创作基础与

核心。在以复调风格为主的

乐曲《帕萨卡里亚》、《g小调

幻想曲与赋格》、《d小调拖卡

塔与赋格》中形成了自己独

特的音乐语言,展示出的宏

伟壮丽与戏剧性风格是前所

未有的。(3)钢琴音乐中《平

均律钢琴曲集》占有主要地

位,其中的每首作品都采用

前奏曲与赋格的组合形式,

并以大小调和半音的顺序排

列。(4)他吸收法国、意大

利、德国的音乐因素写了6

首《法国组曲》、6首《帕塔

塔》、6首《英国组曲》,晚年

作品《赋格的艺术》对复调

进行了全面的总结。(5)他

的室内乐作品有《音乐的奉

献》和《布兰登堡协奏曲》。

13.简述亨德尔的清唱剧创作情

况。

清唱剧是亨德尔最重要的创

作领域。它是一种类似歌剧

的大型声乐体裁,包括独唱、

重唱以及合唱,有管弦乐队

伴奏。亨德尔创作的清唱剧

大都取材于圣经中的英雄故

事,多数是音乐戏剧作品,

用英语演唱,主要用于音乐

会舞台演出,从创作意大利

风格的割据转向大众化的清

唱剧,是亨德尔一生中顺应

历史潮流的一次重要抉择。

他的清唱剧有着强烈的史诗

性风格,主要表现了强大的

集体感情和史诗般的宏伟场

面,其表现方法最值得注意

是合唱的运用。他一生创作

的25部清唱剧,最著名的是

《以色列人在埃及》、《弥赛

亚》、《犹太*马加比》等。

14.中世纪音乐的旋律是怎样

的?

答:以升级为主,是歌唱性

(或吟诵性)的,和语言的抑扬

顿挫有着密切的关系。

15.中世纪音乐的节奏有什么特

点?

答:圣咏的节奏是自由的,

以歌词(大多是圣经经文)的韵

律、句子长短为基础。

16.中世纪的音乐采用什么调

式?

答:通常以8个教会调式为基

础,较自由地使用不协和音。

17.中世纪的音乐织体是怎样

的?

答:主要是单声织体,从公元

九世纪开始有了2、3或者4个

声部的复调织体。

常识

1、公元前776年,南希腊的奥林

匹亚首次举办四年一度的

宙斯大祭,设有歌唱、笛弦、

角力、马队表演,以及音乐、

戏剧、火炬赛跑等文体竞

赛。

2、古罗马人人都投入和参与音

乐活动,音乐是社会交往的

纽带,是健全人格的体现。

古希腊的音乐则失去了艺

术的高尚与纯真,它成为纯

粹的娱乐行为。

3、古希腊音乐的重要社会性特

征之一是音乐的职业化。出

现了一大批终身从事艺术

专业的职业音乐家。

4、古代西方所谓的“七艺”是指

语言艺术的“三艺”:语法、

修辞、逻辑;数学艺术的“四

艺”:算术、几何、天文、

音乐。

5、公元前五世纪是古罗马文化

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音乐

发展的最高峰。它的标志就

是关于音乐的社会功能问

题的争论。

6、西方音乐史上有记载的复调

音乐形式是指形成于大约

公元9世纪的奥尔加农。7、十二、十三世纪随着欧洲大

陆国家及地区意识的增强,

各地方言(如法、意、德国

语言)的重要性逐渐突出,

为中世纪方言歌曲的发展

奠定了基础。

8、福布尔东的复调织体,六度

——三度为主的和声音响,

为西方复调音乐的发展开

辟了新的途径。

9、第斯康特与奥尔加农的区别

主要是音对音的织体形态,

运用节奏模式,乐曲整体上

显示出分句的特征。

10、十五世纪的英国作曲家一般

使用不省略三音的三和弦,

多采用和声式的织体,强拍

避免不协和音程并习惯于

自由地运用三、六度和声音

程。

11、十六世纪的奥地利牧歌是文

艺复兴时期的一种重要的

世俗音乐体裁,它是以较高

水准的诗歌谱写的多声部

复调歌曲。

12、十七世纪中叶,小节线被系

统的使用于有规律的节拍

中,强拍和弱拍的划分非常

清楚。新的拍号也出现了。

13、单声歌曲是十七世纪上半叶

在意大利出现的一种带通

奏低音的独唱世俗歌曲的

总称。

14、法国宗教改革在音乐上最重

要的成果是会众赞美诗—

众赞歌。

15、三种谱号,即:C谱号、G

谱号、F谱号从十五世纪开

始使用。巴洛克时期才接近

于现代使用的样式。16、1709—1710年意大利乐器制

造家斯特拉迪瓦利率先制

作完成了现代钢琴。

17、1669年,法国第一座公众歌

剧院在巴黎落成。后转手倒

卖给作曲家吕利经营。

18、巴洛克时期,意大利北部的

克雷莫纳出现并形成了阿

马蒂、瓜内利和斯特拉迪瓦

利等钢琴制造家族。

19、吕利创作于十七世纪的“抒

情悲剧”为十八世纪的法国

歌剧奠定了一个标准模式,

对法国歌剧的形成和发展

做出了贡献。

20、亨利·普塞尔是巴洛克时期英

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也是优

秀的管风琴家和歌唱家。

21、1650年以后德国出现了一种

清唱剧式的受难乐,泰勒

曼、亨德尔等作曲家都为这

种体裁的发展做出过贡献,

最终在巴赫的创作中,将受

难乐这一体裁推向顶峰。

22、对巴洛克协奏曲的发展做出

最重要贡献的是意大利作

曲家安东尼奥·维瓦尔第。集

大成者则是德国作曲家巴

赫。(大协奏曲)

23、维瓦尔第的协奏曲成为巴赫

及其同时代作曲家创作的

范本,他所奠定的巴洛克协

奏曲的整体结构和独奏与

全奏相对比的原则,对后来

的协奏曲及其他器乐体裁

均产生巨大影响。

24、J·S·巴赫是巴洛克时期德国

最伟大的作曲家,也是第一

位获得国际声誉的德国作

曲家。

25、十七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

歌剧开始从罗马流传到威

尼斯、佛罗伦萨和其他意大

利城市,乃至德国与英国的

很多地方。最终在亨德尔的

手中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26、巴洛克时期的键盘乐器包括

管风琴和古钢琴两大类。

27、十七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最重

要的键盘乐作曲家是弗雷

斯科巴尔第。他最著名的作

品集是《音乐之花》。

28、康塔塔也是巴洛克时期的一

种重要的声乐体裁,它通常

由一系列的宣叙调、咏叹

调、咏叙调、二重唱与合唱

组成。在这一点上与清唱剧

类似。但是,康塔塔既可以

采用宗教题材,也可以采用

世俗题材。既可以是抒情

的,也可以是近似戏剧性

的。康塔塔和歌剧与清唱剧

一样是17世纪初在意大利

诞生的,他的初期形式实际

上就是那些以卡契尼等人

为代表的单声歌曲风格的

作品。

29、康塔塔分为两大类:1,小

型的、独唱的康塔塔(最小

的可以只包括一首咏叹

调),也称为室内康塔塔,

多在私人社交场合演出;2.

大型的,除了各种独唱者,

还带有合唱和管弦乐队伴

奏,这种康塔塔通常是为某

一特殊的场合而作。

30、罗马是早期康塔塔创作的主

要中心。两位比较多产的作

曲家是罗西和马拉佐利。

亚。斯卡拉蒂是最重要和最

多产的康塔塔的作曲家,英

国康塔塔的代表作曲家是

佩普什。

31、克里斯托弗·冯·格鲁克在西

方音乐史上的地位,是以他

对意大利正歌剧的改革而

确立的。

32、古代希腊主要有弦乐与管乐

器,里拉和阿夫洛斯分别是

这两类乐器的代表

33、盲人诗人荷马通过汇集加以

整理,写下了不朽的《伊里

亚特》《奥德赛》这是古代

希腊最早被记录下来的大

型史诗。

34、抒情诗来源于民歌,最早是

歌唱的,常用里拉伴奏,较

早的抒情诗作者有特尔潘

德。比他稍迟的提尔泰俄

斯,他是诗歌与合唱歌曲作

者,以写战歌著名。贵族女

诗人萨福,以写爱情抒情诗

著名,擅长细腻的心理刻

画,以及人世间友谊和悲欢

离合情感的描绘。她还在列

斯堡建立音乐学校,专门较

富有家庭的女孩子学习唱

歌,死后名声很大,被柏拉

图称为第十位缪斯。

35、合唱诗歌的著名代表是职业

诗人品达罗斯,他的合唱往

往用于各种集体性的节庆

仪式场合,充满爱国热情和

道德训戒,风格庄重,辞藻

华丽,被后人推崇为“崇高

颂歌的典范”

36、希腊戏剧是希腊文明的一项

重要成果,埃斯库洛斯、索

福克勒斯、欧里皮德斯是举

世闻名的古希腊三大悲剧

作家。希腊戏剧产生于希腊

宗教神话,但它已超越民间

的原始习俗,是希腊文明走

向理智和成熟的体现。37、公元前6世纪左右,希腊人

开始崇拜酒神狄俄尼索斯,

在希腊神话中狄俄尼索斯

是享受。放纵、酒的象征。

希腊悲剧起源于民间的酒

神颂,相传酒神下凡,悲剧

一词的希腊文即由羊和歌

合并而成。

38、公元前5世纪,悲剧得到很

大的发展,在当时的社会生

活中也有很重要的影响。由

于悲剧被视为一种对群众

进行宣传教育的有效方式,

往往由官方出面直接组织

创作和演出,向平民百姓发

现观剧津贴,修建容纳数百

万人的巨大露天剧场。除了

悲剧以外,后来也出现喜

剧,以轻松挪揄的手法描写

和表现现实生活。希腊戏剧

对后来的西方音乐具有重

要历史意义,17世纪西方歌

剧的产生,以及19世纪瓦格

纳的歌剧改革理想都受到

了古希腊戏剧的影响。

39、格里高利圣咏的基本特征:

格里高利圣咏的基本功能

是服从于宗教礼拜活动,它

肃穆、节制,最大地排除世

俗的感性欲念,其最一般特

征为:无伴奏的纯人声歌唱

的单声部音乐形式;以拉丁

文为歌词;即兴式而无明显

节拍特征;建立在单纯的自

然音阶基础上。

40、格里高利圣咏的歌唱方式大

概有四种:独唱、齐唱、交

替歌唱(唱诗班分成两部分

交相呼应)、应答歌唱(独

唱咏唱后,唱诗班重复)。

各种歌唱方式根据礼拜进

行的不同场合决定。

41、基督教礼拜仪式的咏唱总体

上有两大内容,一是诵经祈

祷,一是礼仪歌唱,前一种

是所谓的平调似地半唱半

念的朗诵风格,旋律性很

差;后一种情况突出庄重和

神圣,旋律特征增强。

42、根据旋律与歌词的结合情

况,礼仪歌唱圣咏大致又可

以分为1,音节式:一个旋

律音对应于歌词的一个音

节,音域一般比较狭窄

2,纽姆式:若干音,可能是

两个到五个甚至更多音与

歌词的一个音节对应。这种

风格比音节式在旋律上流

动。3,花唱式:由一个花

唱片段对应于歌词的一个

音节,这个花唱片段少则十

几个音,多则560个音,具

有华丽装饰特征。

43、游吟诗人:被称为特罗巴多

或特罗维尔,意味、“发明

者”或“创造者”,区别在

于前者指的是法国南部的

游吟诗人,以奥克语或普罗

旺斯语写作,后者指法国北

部的游吟诗人以奥依语写

作。

格里高利圣咏

1.奥加农:是圣咏的一种即兴演唱方式,即在演唱同时唱 两个不同声部。 2.布艮第乐派:15世纪文艺复兴音乐中最重要的艺术 家是来自欧洲北方的作曲 家。他们大都集中在布艮第 地区活动,所以被音乐史学 家们成为布艮第乐派。3.法国尚松:16世纪20年代,法国作曲家发展了一种具 有鲜明特性的从词到曲都 是典型法国风格的歌谣曲, 他们被称为“法国尚松”或 “巴黎尚松”。 4.清唱剧:是17世纪产生的一种大型声乐体裁。以抒情 性或戏剧性叙事诗为基础, 由宣叙调、咏叹调、二重唱 以及合唱组成。规模较小, 常以序曲开始,合唱结束。5.经文歌:带着一种中世纪普遍具有的装饰热情诞生的 音乐体裁,产生有必然性, 填有歌词的替换克劳苏拉, 实现了从礼仪音乐到具有 世俗音乐特征的转变。6.格里高利圣咏:礼拜活动中的唱诵经文成为圣咏。使用 于罗马教会仪式,以着名教 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固表 情肃穆,风格朴素也被称为 素歌。 7.弥撒:天主教会重要的崇拜仪式。 8.附加段:兴起于9~10世纪,11世纪达到兴盛,12世纪 逐渐衰落。 9.继续咏:弥撒礼拜中,继续咏紧接在“哈利路亚”之 后。 10.宗教剧:宗教剧的产生与格里高利圣咏扩展有关。弥 撒仪式中《进台经》前的附 加段。以及弥撒活动最自由 的部分,已经含有戏剧因 素。 11.奥尔加农:西方有记载的 最早的复调音乐叫奥尔加 农,最初的奥尔加农只是圣 咏的一种演唱方式。 12.华丽奥尔加农:将位于下 面声部的定旋律音符拖长, 上方对以多个音,构成一音 对多音的形式。 13.平行奥尔加农:在圣咏的 下方或上方添加一个平行 四度或五度的声部,构成两 个声部的圣咏。其中圣咏曲 调称作“定旋律”,也译作 “固定调”。 14.斜向奥尔加农:一个声部 保持不变,另一个声部向上 或向下进行。 15.自由奥尔加农:以上几种 形式的混合运用。 16. 《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 1.希腊音乐的主要特征?在古 希腊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有 哪些重要的音乐现象出现? (1)主要特征:单声部旋律, 朴素大方,并有简单的乐器 伴奏;大部分都是即兴表演, 且形成了音乐、舞蹈与诗歌 的“三位一体”;重世俗与现实 性,大部分作品直接反映了 古希腊人丰富的社会生活与 民族历史。尽管古希腊音乐 篇章极少保留了下来,但它 的意义不在具体的作品的流 传,而在于激励了后世纪音 乐的繁荣(2)音乐现象:神 话音乐、荷马史诗、古希腊 戏剧。 2.简述格里高利圣咏的使用情 况,基本特征。 答: 格里高利圣咏形成于8、9 世纪,是以罗马教皇格里高 利一世命名的,成为罗马天 主教圣咏礼仪的同意规范和 最高权威。 基本特征:①无伴奏的纯人声 (男声)歌唱的单声部音乐 形式。②以拉丁文为歌词。 ③即兴式无明显节拍特征。 ④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 础上。⑤歌词主要来自圣经 和诗篇。⑥旋律音调平缓, 以级进和三度为主。⑦音域 狭窄。 3.说说经文歌的特征及其产生 的意义。 经文歌的产生可追溯到第斯康 特的复调写作手法。在一定 程度,经文歌的歌词特点也 成了它最重要的特征,并预 示着它的发展方向,13世纪 最经典的经文歌为3个声 部,起初上方声部附加的歌 词还是拉丁语,与宗教有关。 后来,上方声部歌词开始方 言化,出现了法文经文歌(上 方两声部都用法文填词),形 成了经文歌特有的“复歌词” 现象,不同声部演唱不同的 歌词。两段法文歌词通常为 舞蹈歌曲和爱情歌曲之类。 由于歌词各具特色,经文歌 的各个声部在节奏模式上保 持了一定的独立,节奏的运 动在复调音乐具有了空前的 紧张度,只有在各声部发出 协和音程中还能感受到一定 的统一性。经文歌的复调结 构是高度理性化的。 经文歌体现了宗教音乐与世俗 音乐之间的相互影响,歌词 往往是宗教与世俗内容相混 合甚至完全世俗化的。

西方音乐史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Gregorian chant 格里高利圣咏。罗马教会使用的圣歌,节奏自由松散,旋 律庄严朴素,用纽姆符号记谱,内容上以罗马传统圣经为基础,又融合了高卢因素的礼拜仪式和圣咏,有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和应答轮唱等多种形式。 早期的圣歌是单声部的。 2、 Organum奥尔加农。西方有记载的最早的复调音乐。最初的Organum只 是圣咏的一种演唱方式,即在歌唱圣咏的同时,歌唱另一被称为Organum 的附加声部,是一种简单的二声部歌唱。 3、Discantus 狄斯康特。12世纪宗教音乐的演唱方式。当定旋律声部也用节奏模式来组织时,上下声部常常会构成几乎同时进行的、音对音的对位织体,这种织体写作被称为discantus风格。 4、Motet经文歌。13世纪指上方声部有独立歌词的复调声乐曲。(最典型的是三声部,上文是法文歌词,下方是拉丁文圣咏) 5、16世纪Madrigal 16世纪意大利的牧歌。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世俗音乐体裁。它是以著名诗人的诗歌谱写的复调歌曲。作曲家对歌词的处理反映了人文主义精神对音乐的影响。 6、Choral 众赞歌。16世纪经过宗教改革的礼拜歌曲,是新教的礼仪音乐,由马丁·路德倡导全体会众用本国语同唱。众赞歌的音乐不再是错综复杂的复调体,而是简朴、明朗的和声体。 7、Chanson 尚松。15~16世纪的尚松泛指所有的世俗复调歌曲。文艺复兴时期的Chanson强调曲调合于诗歌的韵律,节奏鲜明轻快,多为四声部织体。 8、Recitative 宣叙调。音高和节奏随着歌词的抑扬顿挫而变化,音域不宽,音调简单,介于说白与旋律之间的吟唱,是一种仿效古希腊悲剧的单声音乐风格。 9、Cantata 康塔塔。Baroque时期的大型声乐体裁,是由一系列的宣叙调、咏叹调、咏叙调、二重唱和合唱组成的声乐套曲。 10、Basso continuo 通奏低音。主调和声织体,强调两端声部的旋律线条。独立的低音部持续整个作品,中间和声不写出,用相应的数字标示和弦,留给演奏家即兴处理。11、opera 歌剧。17世纪诞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种用音乐来表现的戏剧,是融合了音乐、文学、戏剧、舞蹈等多种形式的舞台综合艺术。 12、Concertion grosso 大协奏曲。巴罗克时期最重要的管弦乐体裁,由二或三件乐器构成独奏组与合奏部进行协奏,即小组独奏乐器与大组全奏乐器的相互对比竞奏。 13、Sonata

西方音乐史知识梳理

古罗马一.古希腊 .古希腊A 件古希腊乐谱,记谱法失传40人们挖掘出1. 特点:2. .单声部a .自然音加变化音b 密切结合 c.音乐,舞蹈诗歌 .常有乐器伴奏d .器乐:3 代表理性思维 a. 弦乐器-里拉琴 常用于史诗弹唱),光明神( )(b. 管乐器阿芙洛斯管代表感性思维-酒神常用于悲剧合唱 .著名人物:4 .毕达哥拉斯-a音乐理论家、哲学家、数学家,从数字的角度研究音乐 b.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对音乐的论述涉及研究音乐的社会道德与审美做用 c.阿里斯多赛诺斯-著作《和谐的要素》提出了四音音列

5.代表作品: 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荷马.a 总结:6. 但是古希腊音乐作品虽然没有直接流传下来,古希腊的音乐文化精神却深深影响着西方音乐的历史古罗马B. .大体分类为实用音乐与娱乐音乐1 配合多神制度 中世纪 :概述A. 世纪a. 5-15时间为公元 黑暗的十b.在音乐史上称为宗教的十个世纪()个世纪 音乐事件B. 格里高利圣咏公元5-9世纪1. a.格里高利圣咏之前的宗教音乐——Ⅰ.安布罗斯圣咏(米兰主教圣·安布罗. 编斯写圣)歌 法兰Ⅱ.高卢圣咏克的

Ⅲ. 西班牙的莫萨拉比圣咏 b.格里高利圣咏的建立——公元6世纪末,教宗格里高利一世为了统一教会仪式,编《唱经歌集》,称为格里高利圣咏 分类——现存的早起格里高利圣格里高利圣咏c.法兰一种是咏分两类,古罗马一种是克抄本,本。 的特征:d. 格里高利圣咏 是单音音乐,拉丁文词,男声演唱,乐谱.Ⅰ只有音高而无节拍的记录。 弥撒弥撒仪式中使用。.Ⅱ每日祈祷的日课和弥弥撒和常规弥撒两种——专用分专用、《慈悲经》如《哈利路亚》常规弥撒如撒《羔羊经》 演唱方式:交替式、应答式、独唱或齐唱Ⅲ.的直接咏唱方式 它有三种词曲关系:音节式、花唱式、纽.Ⅳ姆式多利亚、弗利几亚、利调式有八种类型Ⅴ-.迪亚、混合利迪亚以及派生出的四种副调式 2. 中世纪世俗音乐公元9-13世纪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格里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 公元6世纪末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为统一教会形式,将各教会所用的教仪歌曲,赞美诗等收集选编成《唱经歌集》,称为格里高利圣咏,它主要是单音音乐,拉丁文词,男声演唱,乐谱只有音高而无节拍记录,主要在天主教会每日祈祷的日课和弥撒中使用,具有很强的宗教观念和功能,追求超脱于现实的“彼岸”精神,回避世俗个性情感。 奥尔加农(organum)也叫:平行调 是西方有记载的最早的复调音乐,最初的奥尔加农只是圣咏的一种演唱方式,即在歌唱圣咏的同时歌唱另一被称为奥尔加农的附加声部,这种简单的二声部歌唱因此被称为奥尔加农。 游吟诗人(Ttoubadours)也叫:特罗巴多 Ttoubadours于11世纪末最先出现在法国南部地区,北部地区的Ttoubadours约于12世纪末开始发展,他主要由宫廷贵族、骑士阶层甚至一些帝王组成,也有一些有才华的下层诗人、音乐家(戎格勒)加入。他们不仅创作诗歌,谱写曲调,有时也自己演唱,他们的歌曲主要反映出教会和世俗旋律风格的影响,大多是单声部,常加上乐器伴奏,即兴演唱,常以爱情题材为主。 恋诗歌手(Minne singer) 12、13世纪在德国也开始出现方言抒情歌曲,这类歌曲在德国称为恋歌(minne sang),歌唱这些歌曲的歌手称为Minne singer。12世纪后期,在德国城镇、宫廷流传,他的歌曲抽象,有时有明显的宗教色彩,音乐旋律比较稳重严肃,大多是分节歌式,成员主要是宫廷贵族。 圣诞颂歌(Carol) 15世纪中叶,英国的一种复调音乐体裁形式,Carol原是一种单声部舞蹈歌曲,15世纪已不再作为舞蹈的伴唱,而在各种仪式中或市民、宫廷、贵族和教堂的队列进行中演唱。Carol的题材有道德、政治、宗教等。歌词是英文或拉丁文或两种文字混用的押韵诗节。 尚松(Chanson) Chanson是在西方音乐史上14世纪—16世纪以法文的世俗诗歌谱写的复调歌曲的概称,Chanson 产生于14世纪马肖等作曲家的创作,一般采用诗歌和音乐的三种固定形式。14世纪,由于法国音乐风格的演变,已发展为一种有复杂的节奏和对位的歌曲。特点是:抒情、细腻、典雅。 名歌手(Meister singer)也叫:工匠歌手 Meister singer的音乐活动始于14世纪,16世纪发展。Meister singer是德国城市中文学和音乐行会的成员。他们是一些商人和城市手工业者阶层的音乐爱好者,并组织起来进行创作和歌唱活动,制定各种规则:每周集合一次,成员有严格的等级,升级要通过考试等,Meister singer的歌曲一般与《圣经》有关,采用单声部,等时值的音符,音节式谱曲。 歌剧(Opera)

格里高利圣咏

●格里高利圣咏:6世纪末,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为了统一各地教仪,搜集了600多首 圣歌,编成《交替圣歌集》,并确立了许多演唱规则,作为经典固定下来,这就是格里高利圣咏。 ●Mass(弥撒):天主教用于圣体圣事礼仪的音乐,一纪念耶稣牺牲于十字架上。分常规弥 撒和专用弥撒两类。常规弥撒分五章《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羔羊经》。 后来的“弥撒曲”即专指这五章。 ●Canzona(康佐纳):意大利的康佐纳在16世纪20年代是一种将法国尚松改编成的器乐 奏鸣曲。在琉特琴、键盘乐器上演奏。风格和法国尚松很接近,轻快,节奏性强,有简单的对位织体。 ●Minstrels(流浪艺人):流浪四方,过着无家可归的江湖生活,靠到处表演各种风趣活 泼的歌曲、舞蹈,或是耍弄各种杂技来维持生活,社会地位低下。 ●Organum(奥尔加农):最早的复调音乐。出现于9世纪的《音乐手册》两个声部。上声 部必须采用圣咏曲调,称为主声部,而另一声部(亦称“奥尔加农声部”)是在主声部下方4、5度的重叠。即平行奥尔加农。12世纪,奥尔加农声部转向上方声部富有流动性装饰风格,形成了花式唱法的华丽奥尔加农。 ●Madrigul(牧歌):源自弗洛托拉。是最具艺术复兴特点的音乐体裁。歌词有较高的文学 水准。表达出诗人细微的心绪。音乐注重对歌词的细致表达。4、5声部或更多具有戏剧性抒情性的表现力。通谱体歌曲。 ●通奏低音:巴洛克时期特有的作曲手段,这种音乐织体强调的是两端得声部。作曲家在 创作时只谱写旋律和低音,中间的和声声部并不写出末尾了提醒演奏者,作曲家常在低音的下方标有相应的数字来对所有演奏的和旋进行提示。 ●巴黎圣母院乐派:指在12、13世纪巴黎是欧洲最具活力的学术中心。欧洲各地学者纷 纷聚集巴黎。此时,复调中心也从南部法国转向北部巴黎,巴黎圣母院成为晚期中世纪复调最具创造力的中心,在其中产生里很多乐派。 ●等节奏经文歌:由一个“定旋律”的音列与一个固定节奏型的周期反复而构成的14世 纪,由于经文歌的旋律音拖得很长,作曲家就把“定旋律”分成好几段。每一段使用相同的节奏型。将旋律的音逐个分配到节奏型中就形成了等节奏经文歌。 ●马肖(1300~1377):马肖是法国新艺术时期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是西方音乐史上第一位 作品保存最为完整的音乐家。也是中世纪晚期法国音乐的集大成者。主要创作有:经文歌、弥撒曲、叙事歌曲。1)宗教歌曲的提点:他更多采用法文歌词,重视等节奏技术的运用,晚年使用持续对应声部的技术,创作了四部经文歌,强调高音旋律。2)世俗歌曲:马肖的世俗复调歌曲突出了新艺术时期的创作特征。如重视两派的地位旋律常出现不规则的切分节奏,歌曲中持续声部多是自由创作的旋律,重视表现歌词内在情感。简答题 1、简述格里高利圣咏的基本特点。 1)受到古希腊、古代东方的音乐影响2)歌词:拉丁文主要来自圣经和诗篇。3)节奏:无固定节拍。4)织体:单音音乐。5)旋律:音调平缓,以级进、三度级进为主。6)情绪:情绪严肃,采用无伴奏的纯人声(男声),排斥人世激情。7)演唱方式:大致有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应答歌唱四种。8)较固定的音乐形式:诗篇歌调、交替圣歌、应答圣歌、赞美诗。9)调式体系:教会调式。 2、简述兰迪尼的艺术成就及兰迪尼终止式。 兰迪尼是14世纪意大利最具影响力的盲人音乐家,他在音乐理论天文及哲学上的造诣都很深。精通管风琴的制造。演奏及调律。音乐创作上也有杰出的成就。其作品皆为世俗音乐。共154首占意大利保留下来的新时期作品总数的1/4. 作品多为叙事歌。创作风格以甜

西方音乐史知识梳理

一.古希腊古罗马 A.古希腊 1.人们挖掘出40件古希腊乐谱,记谱法失传 2.特点: a.单声部 b.自然音加变化音 c.音乐,舞蹈诗歌密切结合 d.常有乐器伴奏 3.器乐: a. 弦乐器-里拉琴代表理性思维(光明神),常用于史诗弹唱 b. 管乐器-阿芙洛斯管代表感性思维(酒神)常用于悲剧合唱 4.著名人物: a.毕达哥拉斯-音乐理论家、哲学家、数学家, 从数字的角度研究音乐 b.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对音乐的论述涉及研 究音乐的社会道德 与审美做用 c.阿里斯多赛诺斯-著作《和谐的要素》提出了四音音列 5.代表作品:

a.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6. 总结: 古希腊音乐作品虽然没有直接流传下来,但是 古希腊的音乐文化精神却深深影响着西方音 乐的历史 B.古罗马 1.大体分类为实用音乐与娱乐音乐 配合多神制度 中世纪 A.概述: a. 时间为公元5-15世纪 b.在音乐史上称为宗教的十个世纪(黑暗的十个世纪) B. 音乐事件 1.格里高利圣咏公元5-9世纪 a.格里高利圣咏之前的宗教音乐——Ⅰ.安布罗 斯圣 咏(米 兰主 教 圣·安 布罗

斯编 写圣 歌) Ⅱ.法兰 克的高卢圣咏 Ⅲ. 西班 牙的 莫萨 拉比 圣咏b.格里高利圣咏的建立——公元6世纪末,教宗 格里高利一世为了 统一教会仪式,编 《唱经歌集》,称为 格里高利圣咏

c.格里高利圣咏分类——现存的早起格里高利圣 咏分两类,一种是法兰 克抄本,一种是古罗马 本。 d. 格里高利圣咏的特征: Ⅰ.是单音音乐,拉丁文词,男声演唱,乐谱只有音高而无节拍的记录。 Ⅱ.每日祈祷的日课和弥撒仪式中使用。弥撒分专用弥撒和常规弥撒两种——专用弥 撒如《哈利路亚》常规弥撒如《慈悲经》、 《羔羊经》 Ⅲ.演唱方式:交替式、应答式、独唱或齐唱的直接咏唱方式 Ⅳ.它有三种词曲关系:音节式、花唱式、纽姆式 Ⅴ.调式有八种类型-多利亚、弗利几亚、利 迪亚、混合利迪亚以及 派生出的四种副调式 2. 中世纪世俗音乐公元9-13世纪 a. 欧洲公元10世纪就有流浪艺人记载,12、13世纪在法国流传起来.

格里高利圣咏

1、格里高利圣咏 格里高利圣咏是指以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Gregorius Magnus 590-604)之名命名的天主教音乐,常被称为平歌或素歌(Cantus Planus, Plainchant)。公元6世纪末,各地教堂的圣歌(拜占庭圣咏、安布罗斯圣咏、法国圣咏、摩差拉比圣咏和塞尔特圣咏等)凌乱不统一,为了规范教堂中的圣歌,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从宗教利益出发,派人搜集整理各地的圣咏,选编成两本包括六百余首圣咏的咏集,这两本咏集统一了罗马教会的圣咏和仪式. 格里高利圣咏主要运用在基督教教仪活动中。基督教的教仪分成日课(Daily Offices)和弥撒(Mass)两大类。 (1)日课(Daily Offices)是修道院规定每一僧人每日不同时辰必做的“功课”,主要内容包括祈祷、诵经、唱赞美诗等。 (2)弥撒(Mass)是天主教会在星期日和其他重要的宗教节日里举行的仪式。弥撒仪式为纪念耶稣受 难而设立,它产生于6世纪左右,在9世纪逐渐发展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礼拜仪式。 2、经文歌(motet): 13世纪后期盛行的一种无伴奏合唱复调音乐,它是在二声部克劳苏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原本二声部克劳苏拉的上方声部没有歌词,后来有人将其填上了歌词,这种上方声部有歌词的克劳苏拉就是经文歌。在13世纪,最典型的经文歌是三声部的,且有“复歌词”的现象出现:即圣咏旋律声部的拉丁歌词与上方两个声部的法语歌词混在一起,通常情况下两种歌词表达的内容也不一样。 3、伪音:早期格里高利圣咏的八种调式在实际运用中是不能作转调和半音变化的,但是遇到f-b这个增四度音程时,演唱者常常感到不舒服,而会把b唱成b b,把f唱成#f,这种在演唱中自然降低半音和升高半音的处理,在谱面上并不显示出来,具有一种隐蔽伪装的成分,所以称为“伪音”。“伪音”的运用为以后的转调创造了条件。 4、圭多:(1)、四线谱:大约在10世纪,为更准确地记录音高,僧侣们在纽姆谱的基础上开始用线来表示具体的音高,最初只用一条线,使用的颜色是红色,它代表F音,后来又在上方加进第二根线,通常为黄色,代表C音。 约11世纪时,中世纪最重要的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僧侣圭多(Guido d’Arezzo,约997-1050)在前人的基础上将线加至四根,发明了四线谱,这为五线谱的诞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六声音阶:在四线谱的基础上,圭多还创立了六声音阶,给每个音一个唱名。六声音阶主要是为学唱圣咏而设计的,音阶的结构和唱名如下: 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 ut re mi fa sol la 从G、C、F开始分别构成三种六声音阶,其中F六声音阶必须将B降低半音。不同高度的六声音阶都采用相同的六个唱名,实际上这就是现在首调唱名法的由来。 (3)、“圭多手”(Guidonian hand):圭多用一个手掌的所有手指关节代表二十个音,以帮助僧侣们记忆音阶和唱名(从音符G到e1的唱名),这种方式叫“圭多手”,它适用于六声音阶。

格里高利圣咏

1.奥加农:是圣咏的一种即兴演唱方 式,即在演唱同时 唱两个不同声部。2.布艮第乐派:15世纪文艺复兴音乐中 最重要的艺术家是 来自欧洲北方的作 曲家。他们大都集 中在布艮第地区活 动,所以被音乐史 学家们成为布艮第 乐派。 3.法国尚松:16世纪20年代,法国作曲 家发展了一种具有 鲜明特性的从词到 曲都是典型法国风 格的歌谣曲,他们 被称为“法国尚 松”或“巴黎尚 松”。4.清唱剧:是17世纪 产生的一种大型声 乐体裁。以抒情性 或戏剧性叙事诗为 基础,由宣叙调、 咏叹调、二重唱以 及合唱组成。规模 较小,常以序曲开 始,合唱结束。 5.经文歌:带着一种 中世纪普遍具有的 装饰热情诞生的音 乐体裁,产生有必 然性,填有歌词的 替换克劳苏拉,实 现了从礼仪音乐到 具有世俗音乐特征 的转变。 6.格里高利圣咏:礼 拜活动中的唱诵经 文成为圣咏。使用 于罗马教会仪式, 以着名教皇格里高 利一世命名,固表 情肃穆,风格朴素 也被称为素歌。 7.弥撒:天主教会重 要的崇拜仪式。 8.附加段:兴起于 9~10世纪,11世纪 达到兴盛,12世纪 逐渐衰落。 9.继续咏:弥撒礼拜 中,继续咏紧接在 “哈利路亚”之 后。 10.宗教剧:宗教剧的 产生与格里高利圣 咏扩展有关。弥撒 仪式中《进台经》 前的附加段。以及 弥撒活动最自由的 部分,已经含有戏 剧因素。

11.奥尔加农:西方有记载的最早的复调 音乐叫奥尔加农, 最初的奥尔加农只 是圣咏的一种演唱 方式。 12.华丽奥尔加农:将位于下面声部的定 旋律音符拖长,上 方对以多个音,构 成一音对多音的形 式。 13.平行奥尔加农:在圣咏的下方或上方 添加一个平行四度 或五度的声部,构 成两个声部的圣 咏。其中圣咏曲调 称作“定旋律”,也 译作“固定调”。14.斜向奥尔加农:一个声部保持不变, 另一个声部向上或 向下进行。 15.自由奥尔加农:以 上几种形式的混合 运用。 16. 《西方音乐史》复习资 料 1.希腊音乐的主要特 征?在古希腊音乐 的发展过程中,有 哪些重要的音乐现 象出现? (1)主要特征:单声 部旋律,朴素大方, 并有简单的乐器伴 奏;大部分都是即 兴表演,且形成了 音乐、舞蹈与诗歌 的“三位一体”;重 世俗与现实性,大 部分作品直接反映 了古希腊人丰富的 社会生活与民族历 史。尽管古希腊音 乐篇章极少保留了 下来,但它的意义 不在具体的作品的 流传,而在于激励 了后世纪音乐的繁 荣(2)音乐现象: 神话音乐、荷马史 诗、古希腊戏剧。 2.简述格里高利圣咏 的使用情况,基本 特征。 答: 格里高利圣咏形 成于8、9世纪,是 以罗马教皇格里高 利一世命名的,成 为罗马天主教圣咏 礼仪的同意规范和 最高权威。

西方音乐通史速记较完整版

1西方音乐:指建立在西方文明基础上的艺术音乐创作体系 2悲剧起源于荷马史诗 3古希腊乐器:里拉琴是崇拜阿波罗(理性)的仪式所用的乐器,阿夫洛斯管是崇拜狄俄尼索斯(感性)的仪式所用的乐器 4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德斯 5格里高利圣咏: 定义:中世纪宗教音乐的核心是罗马天主教会圣咏,俗称“格里高利圣咏” 或“格里高利素歌”。它节奏灵活自由,没有伴奏的单声部歌曲,歌词来自圣经,用拉丁语演唱。格里高利圣咏最终于8-9世纪时被固定下来,成为欧洲天主教礼拜音乐中统一的圣咏形式。 演唱方式可分为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应答歌唱。节奏:无重音、无固定节拍,由文字和自然音调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旋律风格可分为三种:音节式、纽姆式、花唱式。谱式:采用四线谱。 6罗马教会的圣咏可分为日课和弥撒两大类。 常规弥撒: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附有降幅经)和羔羊经。 继续咏:是圣咏中阿莱路亚的扩展段落。旋律冗长,有多节歌词,除去第一节与最后一节,中间的歌词是两两相对的,即两节歌词的音节和重音格局完全相同,而且配以完全相同的旋律,形成a bb cc dd…n的结构` 7骑士阶层艺术体现了军人道德的人格准则:荣誉、忠诚和爱情。骑士文化给予吟游诗人丰富题材。中心主题:骑士与贵妇人的爱情。 8游吟诗人发原于法国东南部经济和文化最为繁荣的普罗旺斯地区。南部成为“特罗巴杜尔”北部成为“特伦威尔”。南部使用卢瓦河以南方言“奥克语” 北部使用方言“奥依语”(后成为现代法语) 9德国的吟游诗人——恋诗歌手,社会背景与法国吟游诗人很相似,多为贵族和骑士,擅长吟诗作曲。 10最早的复调音乐叫做奥尔加农 11华丽奥尔加农:形式为素歌旋律在下方声部,被拖长值,上方旋律自由、活跃,多个音配以下方的一个音,形成华丽流动的花唱式风格。其实质已成为衬托上方旋律的“持续低音”,13世纪后被称为“固定声部”或“定旋律”12圣母院乐派的浮雕代表是莱奥南和佩罗坦 13克劳苏拉:只有曲调没有歌词的复调短歌,以迪斯康特风格写作。12世纪末,在原无词的上方声部填上歌词,就成了一种新体裁——经文歌。 14十三世纪后经文歌成为最重要的音乐体裁。最经典的经文歌是三声部的经文歌,最低声部是全曲的基础,称为定旋律声部,一般采用素歌旋律,处理成规律性反复的节奏型,另两个声部分别称为第二声部和第三声部,配以宗教性或世俗性的不同歌词。经文歌的重要特征是:各声部的旋律线条的独立性以及在不同声部的运用不同歌词。 15五线谱的前身是纽姆四线谱。四线谱的发明者是法国修道士圭多 16十四世纪在法国处于巅峰的新音乐被称为"新艺术(Ars Nova)".它的标志是:相对于有量音乐的三等分的"完美节拍"将音值分成相等两部分的二等分法(不完美节拍)已经可以接受 17马肖——法国诗人、作曲家、教士和政治家。法国“新艺术”的代表人物。《圣母弥撒曲》是他唯一的存世的弥撒经文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最早为常规弥撒写作的完整复调配乐之一,也是最早由一位作曲家独立创作的弥撒曲之一。马肖的《圣母弥撒》将常规弥撒的5个部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构思的,并且通篇都有他一个人独立完成,而不是有几个作曲家分头创作再集结而成。 18弗兰切斯特.兰迪尼——14世纪意大利“新艺术”代表人物。他终生侍奉教会,但他留存下来的154首音乐作品却都是世俗音乐,除四首牧歌和一首狩猎歌外,其余全部都是巴拉塔(舞歌,用来伴舞) 19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织体是复调音乐。常被称为“无伴奏合唱音乐”的黄金时期。音乐与语言的结合是这一时期的一股热潮。“绘词法”是当时作曲家中流行的手法,即用音乐描绘特帝国的歌词形象的表达手法 20世纪上半叶,勃垦第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音乐的中心。迪费是当时的代表人物。他的音乐融合的法国的“新艺术”的传统,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以及当时在勃垦第的英国人邓斯泰布尔的影响。他的《圣修弥撒曲》属于“完全弥撒曲”(常规专用弥撒都有)采用定旋律弥撒。他的贡献:开创了用世俗旋律作为弥撒曲旋律的先河。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全)

名词解释 勃艮第乐派 15世纪开文化艺术先河的是一批欧洲大陆北方的作曲家,西方音乐史上把文艺复兴早期出自欧洲北方的第一代作曲家称为勃艮第作曲家。 勃艮第乐派的体裁是:弥撒曲、经文歌、尚松。 尚松:是14世纪~16世纪以法国的世俗诗歌谱写的复调歌曲的概称。勃艮第时期的尚松是以清新优雅为特点。 吟游诗人:并不是街头卖艺的流浪汉,大多是贵族骑士,在法国南部和北部出现了许多吟游诗人,他们有的自演自唱,有的作词谱曲,有别人演唱。他们拿着乐器,在王宫和贵族家中吟诗歌唱,内容主要是:爱情,享乐和道德风尚的题材。 法国游吟诗人: 游吟诗人:12世纪法国出现的世俗音乐家,中世纪方言歌曲更重要成就体现于法国游吟诗人的歌曲。游吟诗人的构成:包括宫廷贵族、骑士阶层,还有下层有才华的诗人音乐家。游吟诗人的歌曲题材:以爱情题材为主“宫廷之恋”的题材非常流行。 特点:特罗巴杜尔反映出教会和世俗旋律风格影响,大多是单声的,常加上乐器伴奏,即兴地弹唱。历史上第一个特罗巴杜尔,是阿坤廷公爵纪尧姆九世。他是作诗和唱歌的能手。 帕里斯特里纳 帕莱斯特里纳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一位重要的音乐家。他在罗马天主教音乐原则的限制下,继承吸收佛兰德乐派的复调技巧,创作出一种具有独特美学意义的复调合唱风格。作为一位宗教音乐作曲家,他一生服务于教堂,写了大量弥撒曲和经文歌,其中的《马赛路斯弥撒》等作品得到教会的承认,成为罗马天主教音乐的典范。作品多为四至六个声部的无伴奏合唱。其中清晰的声部缓缓而动,主调与复调相结合。听来和谐、庄重、虔诚,成为宗教无伴奏合唱音乐的典范。帕莱斯特里纳的学生和他的音乐风格的追随者,后来形成了盛极一时的罗马乐派。 格里高利圣咏 (格里高利圣咏)成为影响最大的教会音乐流传至今。 特点:格里高利圣咏是吸取了(古代东方),(古希腊)以及(民间音乐)的特点而形成的是(无固定节拍),(无乐器伴奏)的(单音)音乐,内容选自(圣经),用(拉丁文)演唱,为(宗教礼仪音乐),分为(弥撒)和(日课经文),共1600曲以上。 中世纪宗教音乐的核心是罗马天主教会圣咏,俗称“格里高利圣咏”或“格里高利素歌”。它是节奏灵活自由,没有伴奏的单声部歌曲,歌词来自《圣经》,用拉丁语演唱。圣咏自4世纪以来,就被广泛用于教堂的各种礼拜仪式中,是宗教仪式重要的组成部分。留存至今有3000多首。 格里高利圣咏:肃穆、节制,排除世俗的感性欲念。 一般特征为:无伴奏的纯男声歌唱单声部音乐形式,以拉丁文为歌词,即兴式而无明显节拍特征,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上。 歌唱方式: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应答歌唱四种。根据旋律与歌词的结合情况,又可以分三种类型:音节式、纽姆式、花唱式。

最新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以及西方音乐家一览表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格里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 公元6世纪末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为统一教会形式,将各教会所用的教仪歌曲,赞美诗等收集选编成《唱经歌集》,称为格里高利圣咏,它主要是单音音乐,拉丁文词,男声演唱,乐谱只有音高而无节拍记录,主要在天主教会每日祈祷的日课和弥撒中使用,具有很强的宗教观念和功能,追求超脱于现实的“彼岸”精神,回避世俗个性情感。 奥尔加农(organum)也叫:平行调 是西方有记载的最早的复调音乐,最初的奥尔加农只是圣咏的一种演唱方式,即在歌唱圣咏的同时歌唱另一被称为奥尔加农的附加声部,这种简单的二声部歌唱因此被称为奥尔加农。 游吟诗人(Ttoubadours)也叫:特罗巴多 Ttoubadours于11世纪末最先出现在法国南部地区,北部地区的Ttoubadours约于12世纪末开始发展,他主要由宫廷贵族、骑士阶层甚至一些帝王组成,也有一些有才华的下层诗人、音乐家(戎格勒)加入。他们不仅创作诗歌,谱写曲调,有时也自己演唱,他们的歌曲主要反映出教会和世俗旋律风格的影响,大多是单声部,常加上乐器伴奏,即兴演唱,常以爱情题材为主。 恋诗歌手(Minne singer) 12、13世纪在德国也开始出现方言抒情歌曲,这类歌曲在德国称为恋歌(minne sang),歌唱这些歌曲的歌手称为Minne singer。12世纪后期,在德国城镇、宫廷流传,他的歌曲抽象,有时有明显的宗教色彩,音乐旋律比较稳重严肃,大多是分节歌式,成员主要是宫廷贵族。 圣诞颂歌(Carol) 15世纪中叶,英国的一种复调音乐体裁形式,Carol原是一种单声部舞蹈歌曲,15世纪已不再作为舞蹈的伴唱,而在各种仪式中或市民、宫廷、贵族和教堂的队列进行中演唱。Carol的题材有道德、政治、宗教等。歌词是英文或拉丁文或两种文字混用的押韵诗节。 尚松(Chanson) Chanson是在西方音乐史上14世纪—16世纪以法文的世俗诗歌谱写的复调歌曲的概称,Chanson产生于14世纪马肖等作曲家的创作,一般采用诗歌和音乐的三种固定形式。14世纪,由于法国音乐风格的演变,已发展为一种有复杂的节奏和对位的歌曲。特点是:抒情、细腻、典雅。 名歌手(Meister singer)也叫:工匠歌手 Meister singer的音乐活动始于14世纪,16世纪发展。Meister singer是德国城市中文学和音乐行会的成员。他们是一些商人和城市手工业者阶层的音乐爱好者,并组织起来进行创作和歌唱活动,制定各种规则:每周集合一次,成员有严格的等级,升级要通过考试等,Meister singer的歌曲一般与《圣经》有关,采用单声部,等时值的音符,音节式谱曲。 歌剧(Opera) Opera17世纪初诞生于意大利,他是将音乐、戏剧、文学、美术等结合为一体的综合艺术,Opera起源于古希腊的悲剧以及中世纪的礼仪剧和神秘剧、奇迹剧。 清唱剧(Oratorio) Oratorio是一种类似Opera的大型声乐体裁,常用宗教或者寓意题材,使用数个合唱队,并且没有舞台动作和服装布景,抒情调分别明显,幕间上演喜剧的插段。 康塔塔(Cantata) Cantata是一种声乐套曲,规格比Oratorio短小,情节较简单,内容多侧重于抒情,有管弦乐队伴奏。 交响曲(Symphony)

格里高利圣咏

清澈圣洁之音—— 关于格里高利圣咏的赏析 王学璟法学 100101008 内容摘要:格里高利圣咏用在罗马教会的礼拜仪式上,是西方单声圣歌的主要传统,是一种单声部、无伴奏的罗马天主教宗教音乐,是目前流传下来较早的欧洲中世纪音乐类型之一。一般认为它的产生是在公元6世纪末,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为了统一教会仪式中的音乐,将教会礼仪歌曲、赞美歌等收集、整理成一本《唱经歌曲》(即“圣咏”),共收集整理了三千多首歌曲,它后来就被人们称做“格里高利圣咏”。但学者们认为格里高利圣咏是在后来的加洛林王朝时期,以罗马圣咏为主体,融合了高卢圣咏和西欧其他地区的圣咏而形成的。 格里高利圣咏是中世纪重要的音乐形式,它对后来的各种音乐形式都产生了大大小小的影响,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经文歌、弥撒曲等。中世纪的音乐主要是宗教音乐,神职人员同时既是音乐家。当时的音乐活动也只局限于在教堂的范围内,主要是围绕着教会礼拜而举行的,民间流行的世俗音乐是被禁止的。 格里高利圣咏属于早期的音乐形式,这个时期的音乐还没有得到大的发展。记谱法还未产生,音乐的传承主要依靠记忆。至今已知的格里高利圣咏大约有三千首之多,它们在多年的口头传唱后,直到9世纪才被记下谱来,成为西方音乐文化遗产中的一批古老的珍奥,是西方艺术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我个人比较喜欢像格里高利圣咏这样早期的宗教音乐。那是一种非常注重礼仪、歌词的圣乐,曲调单纯,在几个音符间滑行,没有和声,没有分部,也没有女声。因而很多人都会感觉有些无趣,但是我比较偏好这样安静却能够直达心灵的声音。它的旋律庄重肃穆,优美典雅。当你静下心来聆听的时候,你的心灵顿时得到了净化。 以Alleluia: Vidimus stellam 为例,听得时候就会发现,圣咏都是拉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