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地理_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绘图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各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和对天气的影响。

2、提高学生读图、分析、总结的能力,能够判读常见的天气系统图。

3、通过对点演练和针对训练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冷暖锋、高低压以及锋面气旋的判读

2、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的锋面天气。

3、高压系统、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

【教学难点】

1、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2、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

3、锋面气旋的判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比分析、实战演练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复习引入

一、锋与天气

1.锋面特征

(1)结构特征:图中A为暖气团;B为冷气团。

(2)天气特征: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云、雨、大风等天气。

[特别提醒] 冷气团和暖气团都是一个相对概念,是和该气团到达地区的温度相比较而言的,所以不能认为冷气团温度一定低,暖气团温度一定高。

(1)冷锋

(2)暖锋

(3)准静止锋

3.锋面活动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1)冷锋: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天气。

(2)暖锋:在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活动较为频繁。

(3)准静止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1.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

天气系统气压水平气流(低空) 垂直气流天气状况

低压(气旋) 中心气压值低,向

外逐渐增高

由四周流向中心上升

常出现阴雨

天气

高压(反气

旋) 中心气压值高,向

外逐渐降低

由中心流向四周下沉

常出现晴朗

天气

(1)概念:锋面与气旋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系统。

(2)锋面位置:气旋在等压线向外弯曲处形成锋面,其中甲处形成冷锋,乙处形成暖锋。

(3)天气:两个锋面附近气流上升强烈,往往产生云、雨、雪,甚至造成雷雨、暴雨、暴雪、大风降温等天气。甲锋面附近的降雨主要在A处,而乙锋面附近的降水主要在D处。

(4)常见地区:中纬度地区。

锋面与天气

[例1](经典高考题)2013年7月30日❶,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❷,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

A.16时~17时B.17时~18时

C.18时~19时D.19时~20时

(2)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减弱

[思维流程]

信息提取

❶时间显示为7月30日,正值我国夏季

❷西北地区出现强沙尘暴,是冷锋过境时造成的

❸图示时间段内气压由低变高

❹图示时间段内气温由高变低

教材寻因

冷锋过境前,气温较高,气压较低;过境时带来大风、降温、雨雪

天气;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综合判断

(1)结合信息❷、❸、❹可知,强沙尘暴经过应是冷锋过境时,该

时段应是天气变化剧烈,对应图中显示应是18时~19时

(2)结合信息❶、❷可知,强沙尘暴经过时,是冷空气快速移动到

该地,结合信息❸可以看出,气压迅速升高,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出现强风才导致强沙尘天气出现

[尝试解答](1)C (2)B

冷锋、暖锋的判断和区别

1.依据概念判断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即为冷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即为暖锋。从锋面移动的方向看,冷锋向暖气团所在区域移动,暖锋向冷气团所在区域移动。

2.依据符号判断

在等压线分布图中看符号,虽然符号简单,但是信息量相当丰富。

符号标明移动方向区别锋前锋后

黑三角的指向即为冷锋移动方向

三角符号标注的位置为冷锋锋

前,另一侧为锋后

半圆突出的方向即为暖锋移动方

半圆符号标注的位置为暖锋锋

前,另一侧为锋后

(1)看冷气团的运动方向

(2)看降水区的位置

4.依据天气特征判断

(1)气温、气压变化:锋面过境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的是冷锋;气温上升,气压下降的是暖锋。

(2)降水强度:冷锋多为狂风暴雨,强度大(冷锋移动慢时为连续性降水),暖锋多为连续性降水,强度小。

[知识拓展] 我国的锋面雨带及影响

每年给我国带来降水的主要是锋面活动,季风的转

换与盛行形成了锋面雨带,夏季风的进退造成了规律性

的锋面雨带的移动,使我国的降水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

化特征。

(1)锋面类型

北进过程主要是暖锋。

南退过程主要是冷锋。

6月江淮流域主要是准静止锋。

(2)正常年份雨带推移规律

5月:南部沿海进入雨季。

6月:长江中下游形成梅雨。

7~8月:雨带移至华北、东北地区。

9月:雨带南撤。

10月:雨季结束。

(3)夏季风强弱对锋面进退的影响

夏季风势力强,则锋面运行快,我国易出现北涝南旱。

夏季风势力弱,则锋面运行慢,我国易出现北旱南涝。

命题视角一分析天气变化,考查锋面天气活动过程

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均匀地浮游在空气中,使得水平能见度<10.0 km 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沙尘天气是风将地面尘土、沙粒卷入空中使得空气混浊的天气现象的统称。两种天气都会造成空气混浊,影响空气的能见度。某月6日内北京地区出现一次霾和沙尘天气交替出现导致的重污染过程,然后北京地区出现大风降雨天气,此次混合污染天气过程结束。下图为6日内北京天气现象与能见度统计图。据此完成1~3题。

1.此次天气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

A.3月B.7月

C.8月D.10月

2.6日内北京主要受霾影响时( )

A.西北风力较强B.大气保温作用差

C.大气相对稳定D.扬沙伴随出现

3.此次混合污染天气过程结束主要得益于( )

A.冷锋过境B.环境质量改善

C.人工降雨D.霾和沙尘的相互作用

1.A

2.C

3.A[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3月份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干燥,受大风影响时易形成沙尘天气;3月份(春季)我国北方燃煤或燃烧其他化石

燃料产生大量颗粒物,风力较小时加上逆温天气,易形成霾。第2题,由“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均匀地浮游在空气中”可知,霾天气的出现表明该时段大气相对稳定,风力较小。第3题,由材料“然后北京地区出现大风降雨天气,此次混合污染天气过程结束”可知,该混合污染天气过程结束的主要原因是大风、降雨,四个选项中只有冷锋过境会造成大风、降雨,故选A。]

命题视角二分析气压变化,考查锋面活动的影响

(2019·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三第一次段考)下图为冬季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完成4~6题。

4.甲、乙、丙、丁四地中,此时最可能出现降雪的地点是( )

A.甲B.乙

C.丙D.丁

5.甲、乙、丙、丁四地中,该日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6.关于P地的准静止锋摆动规律及成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天太阳辐射强,大气增温快,暖气团势力增强,锋面向北移动

B.白天大气逆辐射弱,地面增温慢,冷气团势力增强,锋面向南移动

C.夜间地面辐射强,大气降温慢,暖气团势力增强,锋面向北移动

D.夜间大气逆辐射强,地面降温快,冷气团势力增强,锋面向南移动

4.B

5.A

6.A [第4题,冷锋的锋后、暖锋的锋前最可能出现降水天气。据图可知,甲、乙、丙、丁四地中,只有乙地位于冷锋的锋后,此时最可能出现降雪。第5题,甲、乙、丙、丁四地中,乙、丙、丁地位于低压槽附近,多为阴雨天气,云量较多,气温日较差小;甲地位于高压中心附近,天气晴朗,白天太阳辐射削弱少,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该日气温日较差最大。第

6题,本题主要利用准静止锋摆动规律进行分析。由图可知,P地的准静止锋为昆明准静止锋,白天太阳辐射强,大气增温快,暖气团势力增强,锋面向北移动;夜间地面辐射强,大气降温快,暖气团势力减弱,锋面向南移动。 ]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例2](2019·天津高考)读图1和图2,回答(1)~(2)题。

图1 全国某日降水量分布图

图2 不同日期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在形成图1所示降水分布状况的当天,最有可能出现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是( )

A.甲B.乙

C.丙D.丁

(2)图2中所示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最可能出现在我国冬季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思维流程]

信息

提取

❶图1中显示全国某日降水集中分布在东北中部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❷甲图中显示长江中下游地区受高压控制,东北地区存在一低压中心

❸乙图中显示我国北部的蒙古一带存在一个强大的高压中心,我国的气压普遍较高

❹丙图中显示我国东部被低压中心控制,海洋上气压较高

❺丁图中显示我国东北地区存在一个低压中心,长江中下游地区被高压脊控制

教材

寻因

在气压场中,低压或低压槽处常出现阴雨天气,而高压或高压脊处常出现晴朗天气;我国冬半年受亚洲高压的影响明显

综合

判断

(1)由信息❶可知,降水集中出现在东北中部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结合信

息❷、❸、❹、❺的分析,可以看出丙图中长江中下游地区被低压控制,而东北地区则受低压槽影响,均会导致降水

(2)对比分析信息❷、❸、❹、❺可知,乙图中蒙古一带的高压面积大,

势力强,在此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压都较高,最符合我国冬季的气压分布特征

[尝试解答](1)C (2)B

1.气旋、反气旋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气旋(低压) 反气旋(高压) 气压分布气压中心低,四周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气流与风

向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低压气流都从四周流向中心,高压气流都从中心流向四周;无论低压还是高压,南、北半球气流

的运动方向都相反

气流形成

天气状况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

过境前后

气压变化

曲线

我国天气

典型实例

夏、秋之交我国东南沿海

的台风天气

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秋季我国

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冬季我国北方

干冷的天气

气旋、反气旋东、西、南、北四侧的风向判断方法,分析如下。

(1)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判断:如图所示

为北半球一气旋,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再向右偏转

30°~45°,即为风向。东侧为东南风,西侧为西北风,

南侧为西南风,北侧为东北风。

(2)气流规律记忆方法(南、北半球分别用左、右手定

则)。

①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右手

②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左手

3.锋面气旋的判读方法(以北半球为例)

解读上述锋面气旋结构图,应主要抓住以下几点:

(1)抓住锋面气旋的图形特征:在天气形势图中,低压控制区域出现锋面活动,且锋面多由低压中心沿等压线弯曲度最大的区域(低压槽)向外伸展,如上图所示。

(2)抓住锋面气旋的活动地域:主要活动在中高纬度,更多见于温带地区,以大陆东岸最为常见。

(3)根据位置巧判锋面的类型:锋面气旋中的两个锋面,位置偏左的一定是冷锋(如图中的M锋),位置偏右的一定是暖锋(如图中的N锋)。

(4)根据半球巧判锋面的移动:位于北半球锋面气旋中锋面总是按逆时针方向向右前方移动;位于南半球锋面气旋中的锋面总是按顺时针方向向左前方移动。即其移动方向与气旋的旋转方向一致。

(5)锋面气旋的天气特点:由图中可知,气旋的前方由暖锋N控制,故在锋前③处附近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并伴随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后方为冷锋M 控制,故在锋后①处附近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命题视角一分析区域等压线分布,考查高、低压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影响

(2019·北京高考)下图为某日08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第1题。

1.图示区域( )

A.①地的风向为东南B.②地有大雾出现

C.③地未来有强降水D.④地寒暖流交汇

C[根据等压线图上风向的判定原则,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可以判断①地的风向为偏北风。②地受台风影响,风力较大,不会出现大雾天气。③地受台风影响,未来有强降水。④地处于日本暖流流经地区,无寒暖流交汇。]

命题视角二结合天气现象的分析,考查高、低压系统的影响

下图示意某气旋(较稳定)经过我国江西省某城市前后该城市的气压、风向和最高气温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3~5题。

3.推测该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为( )

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D.自东南向西北

4.假如该地6日的日温差为5 ℃,则该地7日的最低气温最有可能是( ) A.13 ℃B.12 ℃

C.11 ℃D.10 ℃

5.该地6日气压最低的原因是( )

A.大气降水较多B.受冷气团控制

C.盛行上升气流D.地面辐射强

3.A

4.D

5.C[第3题,图示城市3~5日风向为东南风,说明该气旋位于城市西部;6日城市无明显风向,可能正处于气旋中心;7~9日城市为西北风,说明气旋位于城市东部;则该气旋移动方向是自西向东。第4题,一般晴天气温日较差要大于阴天。图示6日为中雨天气,且日温差为5 ℃;7日为晴天,则7日气温日较差要大于5 ℃。由图可知,7日最高气温约为16 ℃,则最低气温应在11 ℃以下。第5题,该地6日无明显风向,可能因盛行上升气流,而无水平方向大气运动所致。气流上升运动最强烈而导致近地面气压最低;注意此时大气降水最多是盛行上升气流的结果,而不是气压最低的原因;气旋中冷暖气团都有;地面辐射强度取决于地表温度,此时当地降雨,地表温度较低,地面辐射弱。]

【课后作业】完成限时训练

常见的天气系统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本条“标准”所指的简易天气图就是人们经常通过电视节目而接触到的简易天气图。所要求的天气系统主要指常见的锋面(包括冷锋、暖锋、昆明准静止锋)、低压(包括低压槽)、高压(包括高压脊)。而学习天气系统尤其是锋面,需要引人气团的概念。各种天气系统的特点,可从气温、气压、湿度(包括降水)、风几方面分析,从而综合出各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进一步要明确天气系统移动前后的天气变化,这是运用天气图分析天气状况并作天气预报的关键所在。

常见的天气系统学情分析

对于大气中经常发生的阴晴风雨雪等天气现象,高三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在本单元的前两节内容中,我们也对大气的组成、运动以及气压带和风带进行了复习,这就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了基础,而本节的内容则是对形成各种天气现象的常见的天气系统进行深入、系统的复习。这样,为接下来复习全球气候以及气候变化等知识奠定了基础,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常见的天气系统效果分析

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一节课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知识的综合性、应用性较强。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大部分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其中的原理,理解知识之间的关系,但对于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还比较欠缺,在后续学习中要继续加强这一方面的练习。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中的第五块内容。前三块内容讲述了有关大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节内容是在此基础上的一个升华,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体现与运用,实践操作与应用性更强,和人们的生活、生产的关系更直接、更密切。

常见的天气系统测评练习

一、选择题

下表示意我国西北某地4月份某日(14~24时)气象要素变化资料。据此完成1~2题。

1.)

A.高压风和日丽B.低压大雾天气

C.暖锋暴雨天气D.冷锋大风、沙尘暴

2.此次天气过程对当地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

A.大气环境明显改善

B.农牧业设施遭到破坏

C.缓解绿洲农业供水紧张状况

D.附近山区出现泥石流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某月5天内的天气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时间内,影响该城市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B.暖锋

C.气旋D.反气旋

4.该城市30日最高温数值最大,下列说法与其有关的是( )

A.大气逆辐射增强B.受暖流影响

C.太阳高度角大D.受暖气团影响

下图中图a为北半球海平面某区域图,图b示意沿甲乙线的气压变化,图c 示意沿丙丁线的气压变化。据此回答5~6题。

5.根据图示信息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降水概率小于乙地

B.丙地近地面气压小于丁地

C.丙地近地面风速大于丁地

D.甲地气温日较差小于乙地

6.未来几天,乙地将要经历的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 )

A.气温降低,刮风下雨B.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C.连续阴雨,风力加大D.湿度增加,风和日丽

下图(图Ⅰ)为天津市某时刻气压场示意图,该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打算利用自制的风向标(图Ⅱ)在甲、乙、丙、丁四地进行风向的测定,据此回答7~8题。

7.观测小组在甲点测风向时,风向标的金属箭头指向的方向是( )

A.西北B.西南

C.东北D.东南

8.在甲、乙、丙、丁四个观测点中,此时最可能出现降水,并伴随大风、降温天气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2019·济南联考)下图为某地一周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

9.一周内,气温日较差最小的一天是( )

A.1日B.3日

C.5日D.7日

10.引起图中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一般是( )

A.由高纬向低纬B.由海洋向内陆

C.由偏北向偏南D.由内陆向海洋

11.若图示天气过程发生在我国,最可能出现在( )

A.青藏高原12月份B.华北地区3月份

C.东北地区6月份D.华南地区1月份

二、非选择题

12.(2019·武汉统考)下图是2019年1月22日0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

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此时影响我国东北中西部、华北中南部的天气系统,推测这些地区即将出现的天气变化。

(2)比较图中①②两地此时天气状况的异同。

(3)指出受图示天气系统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的灾害性天气,并列举其带来的危害。

13.(2018·全国卷Ⅲ)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常见的天气系统课后反思

本节课基本完成了预期的效果,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较扎实,课前预习做的很充分,课上也能够根据已有知识对题目进行初步分析,从而推出题目的答案;对前面复习的内容也没有遗忘,在题目当中能够适时的应用。但是也有不足的地

方,比如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够准确,对于难度稍大的题目分析起来比较吃力,等等,这些都是在后续学习中需要强化的地方。

高中地理_常见天气系统—锋与天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与天气 【设计思想】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以贴近生活实际的天气现象实例为素材,以科学探究活动为主线,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知理-明理-说理-析事设计问题,提高学生获取、应用信息的水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了解气团、锋的概念及分类 2.学生能从气温、气压、湿度等方面分析不同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3.了解天气变化与不同天气系统之间的关系和天气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了解锋的构成,形成与天气 2.动手绘制冷锋和暖锋示意图,理解冷锋与暖锋的区别。 3.列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如对比冷暖锋移动中对某地天气的影响、解释我国常见天气现象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探究天气形成和变化,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树立学生辩证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对比分析冷、暖锋的形成及天气变化 【教学难点】 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时的降水特点 【教法学法】 教法:读图分析法、启示教学法、分组讨论法 学法:图文转化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法过程】

板书设计: 锋与天气 一、锋与天气 1.锋 (1)气团的概念和分类 (2)锋面的概念和结构特点 (3)锋面的天气特点 2. 锋的类型与天气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与天气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对学生来说,天气现象并不陌生,但对于天气现象的变化的原因却充满疑惑,可以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平时的天气预报为例导入,让学生指出其存在的天气现象,提出其天气现象主要与这节课的锋面系统有关,让学生带着疑惑进入课堂。高一的学生正处于观察、阅读、思维、想象等各项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学生乐意展现自己的个性与才能。通过对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的学习,学生已经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接触过各类天气现象,收听过天气预报,对天气现象形成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合作探究能力参差不齐,需要适当引导。 常见天气系统—锋与天气 效果分析: (1)效果良好表现: 1. 本节课采用激情6+1(导、思、议、展、评、检练)的教学模式,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生富有激情,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顺利完成本节教学内容。 2.导入环节:以最近的清明假期的典型的天气预报为例导入,贴近生活,能够直观的反映我国一些天气现象,然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天气现象,学生带着疑惑进入学习,有目标性。 3.议的环节:教师列出包含本节课的重要内容的五个问题,小组展开激烈的讨论。各组长能够有条不紊的带领组员完成讨论,整个环节秩序良好,有疑问的问题及时咨询老师或其他组员。 4.展的环节:学生积极抢答,(我展示,我质疑,我补充),展示讨论的结果,勇于说出或上台写出自己的观点。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及时对有问题的题目进行质疑和补充。通过展的环节学生们基本对本节重点知识都能够掌握整节课总体目标明确,有条不紊,通过检测学生对知识点掌握良好。 (2)效果欠佳表现: 1.思的过程时间过长,如果课下提前发下导学案效果应该更好! 2.议的时间略短,有些组没有完成,导致回答问题上有些组准备不足。

高中地理_常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常见天气系统”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本节教材分两部分 , 第一部分是锋与天气 , 主要是阐述气团、锋面的概念及分类 , 各类型锋面天气变化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第二部分是低压 ( 气旋 ) 、高压 ( 反气旋 ) 与天气 , 主要阐述低压 ( 气旋 ) 、高压 ( 反气旋 ) 的概念,低压、高压控制下的气流运动状况以及对天气造成的影响。限于学生的知识储量和课时,本学时只给学生一些“入门”基础知识,重点介绍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即锋面系统。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关于锋面的分类,教材中讲述了冷锋和暖锋、准静止锋的概念,要使学生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这一难点,教学中要抓住两个关键。一是冷暖气团哪个为主动,因此在讲解时应该注重课件的应用,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形象的认知冷暖锋的区别。二是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差异明显,所以当锋面过境时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可先介绍当一地区受单一冷气图或暖气团控制时的天气状况,学生自然而然的会说出锋面过境过程中的天气变化情况。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模式是:根据学情,制定新授课学案。对于基础知识以主干知识链接形式呈现在学案上,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完成。对于重难点知识,结合案例以探究活动的方式进行讨论。自主学习完成的情况,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典型学案,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探究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交流展示,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得出的结论记录在学案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锋面的概念、特征。 (2)能从锋面天气图判读锋面类型 , 运用锋面天气图分析锋面过境前后天气变化特点。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2)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体会团队合作的魅力以及体验学习地理的乐趣。 【教学重点】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难点】锋面移动过程中对天气的影响

高中地理_《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素养目标】 1、利用动画、模拟演示、绘图,理解锋面及其天气特征,培养综合思维。 2、能够运用简易天气形势图,分析预报区域天气,解释常见天气现象,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和地理实践力。 3.关注锋面系统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冷锋、暖锋的形成及其移动过程中对天气的影响2.教学难点: 冷暖锋的判读方法,及两者分别带来的天气变化。 【教学方法】演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探究法、比较分析法、 绘图分析法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导入:播放《多变的天气》视频。思考:观察生活中的天气现象 与哪些天气系统有关。 看视频, 直观感受 生活中天 气现象, 初步判读 天气系 统。 视频展示,图 并茂,联系生 实际导入新课 直观形象,激 学生学习兴趣 过 渡 生活中多变的天气是由锋面系统和气压系统引起的,这节课我们首先来探究锋面系统。 素养目标 1、利用动画、模拟演示、绘图,理解锋面及其天气特征,培养 综合思维。 2、能够运用简易天气形势图,分析预报区域天气,解释常见天 气现象,培养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3.关注锋面系统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人地协调观。 学生齐读明确目标有的 矢。 气团(思考)①什么是气团? 气团分类?通过阅读独立思考,促

(师结)①锋面倾斜冷气团,上暖下冷②锋= 锋面+ 锋线③锋面附近常伴有:气温、气压差异明显,多云、雨、大风等天气。并回答问题 【合作探究】冷锋与天气学生观看培养学生观察

演示论 (2)请用虚线和实线分别画出冷锋过境前后的气温和气压的 变化。 (师结)对学生演示过程给与表扬,并对演示过程进行纠正。强 调学生落实学案天气特征描述标准语言。强调按要求标准绘图, 注意标注图例、坐标及曲线的变化。 (1)冷锋天气特征小结 (2)冷锋过境前后的气温和气压的变化。 小结冷锋与天气 【自主探究】暖锋与天气学生对比通过演绎法,

高中地理_一轮复习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地理专题复习十一常见的天气系统 教学设计 高二地理组

自主展示二:比较冷锋暖锋 自主展示三:画出气旋和反气旋示意图(以北半球为例) 自主展示四:气旋和反气旋的比较 对准静止锋这个知识点适当点拨提升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活动二重难 点探究的问题 下图表示某日20时海平面 气压分布及16~24时北京 空气质量指数变化。读图, 回答下题。 该日20时 A.北京大风扬沙,空气污染加重 B.东海海域天气晴朗,风大浪高 C.低压天气系统中,P强度最强 D.Q地位于暖锋锋前,出现降水 老师给出明确 的任务来引导 学生进行合作 探究,时间控制 在3分钟 【小组展示】小组针对讨论的问题进行抢答展示和互相点评的方法, 采用小组激励加分的原则。 激发学生的学 习主动性,时间 3分钟 【点拨提升】对学生展示的内容进行激励性评价,对共性的问题设计 思考问题,对学生进行解题思路方法的指导 总结:锋面气旋 引导学生找到 解题的思路和 方法, 时间3分钟 【典例解析】采用抢答的方式让学生来解析例题,小组间互相点评, 总结知识。共有四个小题,并通过解析例题,冷暖峰和 锋面气旋过境时带来的天气变化等知识和结论 通过学生对典 型例题的讲解, 让学生加深对 知识的理解,做 到学以致用,时 间15分钟

【学情分析】 常见天气系统是是大气环境一节中的第4课时内容. 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复习,对大气运动的原理已掌握,接触过各类天气现象,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欲望,但认识不够深刻需加以引导。高二的学生,虽然高一已经学过一遍,但是考虑到本校学生基础薄弱,所以在复习课的设计时把知识点的讲解更突出,然后补充常考的考点,进行进一步的点拨提升,学生也正处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求知欲望也比较强,所以教师必须尽量将抽象的地理形象化,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地理的学习中。 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锋面系统和天气、气旋反气旋与天气,难点就是锋面气旋。通过对 冷暖锋、气旋和反气旋的分析,通过重难点探究引出锋面气旋的概念,在这个地方进行点拨 提升,出现对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 在探究中,组长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其他组员相互补充,形成本组的答案。利用小

高中地理_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理念和思路 世界各地在不同时间出现的各种天气变化都是天气系统作用的结果,所以,本节课的学习与现实联系非常密切。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认为应紧抓现实世界这条主线,通过列举天气实例,使学生使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解释现实存在的天气现象,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降低本课的难度,而且,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本课教学我主要分为两部分,即锋面系统、气旋(低压)与反气旋(高压)系统。在锋面系统部分,先通过动画演示,师生共同分析冷锋形成过程及冷锋过境前、时、后的天气特点,然后学生举一反三,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分析暖锋过境前、时、后的天气特点,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方法。在气旋(低压)与反气旋(高压)部分,主要通过“温故知新”环节,设计一个绘图题,让学生通过回顾前面所学知识,掌握气旋、反气旋近地面气流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的原理,以此淡化学生固有的死记硬背的意识,掌握学习地理的正确、高效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我采取了我校“自主预习、合作学习、探究研习”的高效课堂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所有学生,先学后教,当堂达标。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使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读图分析法: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我们应充分利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穿插了大量的图表,有动态的演示图、平面图还有各个天气实例的景观图,通过读图变抽象为直观,更好的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事物的空间分布,运动状态,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对比法:本课的许多知识点容易混淆,比如冷锋、暖锋的概念和形成的天气;气旋、反气旋气流运动状况等,通过对比记忆,可以让学生比较深刻的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异与同。 3.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探究,集思广益,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突破难点。另外,通过小组成员“兵教兵”,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是纠偏补弱的有效方式。 4.启发式教学法:通过不断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教学详案

高中地理_天气系统(气旋与反气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

绘制示意图(强调风向的变化) b. 进一步分析气旋控制下,形成的天气 (补充降雨方面的知识) (2)反气旋 a.反气旋的形成过程,逐步讲解,并逐 步绘制示意图(强调注意风向的变化) b. 进一步分析反气旋控制下,形成的天 气现象 (3)放映关于气旋和反气旋形成过程的 动画展示 思考不同气旋和 反气旋控制下形 成的天气状况 观看动画展示 进一步加深 对气旋和反 气旋的理解 4、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气流的变化 a.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北半球,来分析南 半球的气旋和反气旋的变化 b. 进行南北半球的对比分析 学生在图上绘制 南半球气旋和反 气旋的变化特 征,独立完成表 格内容 比较分析法 对比分析, 有助于对不 同半球的气

四、 课堂 总结 (结 合板 书) 对于本节知识点进行一个简单地回顾 低压、高压 气旋、反气旋以及形成的天气 主要知识总结依据板书 积极配合老师回 顾并总结本节课 的内容 总结帮助学 生对于本节 课形成一个 完整的认 识。 五、 课堂 检测 见附页对所学知识 进行巩固和 强化 五、课堂检测 1.下列各组排序与图中排序相符的是( C ) A.①北半球的反气旋②北半球的气旋③南半球的气旋④南半球的反气旋B.①北半球的气旋②南半球的气旋③北半球的气旋④南半球的反气旋C.①北半球的反气旋②南半球的气旋③北半球的气旋④南半球的反气旋 D.①南半球的反气旋②南半球的气旋③北半球的气球④北半球的反气旋 2. 能正确表示我国长江流域伏旱天气成因的是(B) A.副极地低压 B.反气旋 C.气旋 D.赤道低压 3. 下图示意海平面两条闭合等压线

高中地理_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绘图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各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和对天气的影响。 2、提高学生读图、分析、总结的能力,能够判读常见的天气系统图。 3、通过对点演练和针对训练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冷暖锋、高低压以及锋面气旋的判读 2、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的锋面天气。 3、高压系统、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 【教学难点】 1、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2、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 3、锋面气旋的判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比分析、实战演练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复习引入 一、锋与天气 1.锋面特征 (1)结构特征:图中A为暖气团;B为冷气团。 (2)天气特征: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云、雨、大风等天气。 [特别提醒] 冷气团和暖气团都是一个相对概念,是和该气团到达地区的温度相比较而言的,所以不能认为冷气团温度一定低,暖气团温度一定高。 (1)冷锋

(2)暖锋 (3)准静止锋 3.锋面活动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1)冷锋: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天气。 (2)暖锋:在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活动较为频繁。 (3)准静止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1.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 天气系统气压水平气流(低空) 垂直气流天气状况 低压(气旋) 中心气压值低,向 外逐渐增高 由四周流向中心上升 常出现阴雨 天气 高压(反气 旋) 中心气压值高,向 外逐渐降低 由中心流向四周下沉 常出现晴朗 天气

(1)概念:锋面与气旋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系统。 (2)锋面位置:气旋在等压线向外弯曲处形成锋面,其中甲处形成冷锋,乙处形成暖锋。 (3)天气:两个锋面附近气流上升强烈,往往产生云、雨、雪,甚至造成雷雨、暴雨、暴雪、大风降温等天气。甲锋面附近的降雨主要在A处,而乙锋面附近的降水主要在D处。 (4)常见地区:中纬度地区。 锋面与天气 [例1](经典高考题)2013年7月30日❶,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❷,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 A.16时~17时B.17时~18时 C.18时~19时D.19时~20时 (2)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减弱

高中地理_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常见的天气系统(一)锋面系统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本节课程标准要求为:“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系统的特点”。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自己画出简单天气图,进而根据图形分析在这种锋面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特点;所以教学中一方面是训练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培养学生分析锋面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特点。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湘教版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的第四节内容,本节内容是对形成各种天气现象的常见的天气系统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在本章的前三节内容中,教材讲述了大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分别从大气的组成、运动以及气压带和风带等角度对大气环境进行的系统的阐述,这就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了基础,而本节内容是在此基础上的一个升华,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体现于运用,实践操作与应用性更强,和人们的生活、生产的关系更直接、更密切。为接下来学习全球气候以及气候变化等知识奠定了基础,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气团、锋面的概念及锋面的分类 2. 学会识读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并利用天气图分析天气系统的特点,可以从地理的视角理解天气形势预报 3.掌握各锋面系统活动规律和处在不同天气系统及其不同部位的天气 特点,利用天气图进行天气形势分析预报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课前观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注意主持人对天气形势的分析,充分利用对比如:冷暖气团,冷暖锋,培养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2.本节教学通过识图、辨图、观察实验、动画模拟、分析天气变化数据等方法启发诱导学生认识锋面系统 3.通过绘制锋面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读图和析图能力, 4.发掘学生的文学素养,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学习、识别锋面系统,提高学生练习实际的能力,树立学生学知识、用知识的观念。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意识到学科学、爱科学,献身气象事业的重要性,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2.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掌握锋面系统及天气的特点 2.简易天气图的阅读 教学难点: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 (一)学生基础:高一学生通过前面两节的学习,对大气运动的形式、大气运动所引起自然现象有所了解,储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从心里特征和

高中地理_高三一轮复习课: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常见的天气系统》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教学设计 【考纲】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前知识梳理理解锋面、气压系统的成因、分布运动变化规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锋面系统及其天气变化”和“气旋、反气旋系统及其天气变化”典型例题的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知识整合的能力。 2.通过设置“能力提升—锋面气旋”,引导学生理解该天气系统的判读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近地面天气形势图和青岛市的天气现象理解常见天气系统静态和动态特点,逐步培养学生生活即地理的理念。 师生活动 常见天气系统的识别和判读 教师:这是近期某一天的天气形势图,具体哪一天先卖个关子, 稍后揭晓答案。请同学们观察该天气形势图,结合课前预习讨 论图中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哪些? 学生:学生讨论后回答,点出台风这一特殊的气旋系统。 学生讲解绘制的锋面示意图,其他小组总结锋面的判断方法: 合作探究一: 【小结】锋面的判断方法 ·符号及锋面坡度(冷锋坡陡、暖锋坡缓)

·看降水区的位置(均在冷气团一侧,锋后冷锋锋前暖锋)·冷气团运动方向(与暖气团同向冷锋,冷气团回转暖锋) 教师:在图中标注出青岛的位置,请同学们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此时青岛的天气特点及原因?2.几天之前青岛的天气特点及原因? 学生:此时青岛受单一暖气团控制,低温晴朗,几天前青岛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青岛经历了一场冷锋过境。 教师:现在揭晓答案,这幅图是10月8日的天气形势图,下面大家快速把镜头切换到假期结束后的第一天,回想一下,天气如何?假期7天的天气又有着怎样的变化? 学生:降温。假期出现阴雨、降温天气。 教师:国庆假期恰好经历了冷锋过境,这就是俗话说的“一场秋雨一场寒”。这也是锋面判读的另一方法。 【小结】·天气变化(根据气温、气压的变化特点)。 教师:冷锋的形成是冷气团势力较强,冷气团推着暖气团走;而暖锋的形成则恰好相反,如果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学生:准静止锋 教师:请同学们以昆明准静止锋为例讨论中国四大准静止锋的成因是否相同?解释为什么贵阳“冬无三日晴”?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结构: “常见天气系统”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第3节是在前两节讲述的大气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密切联系实际,讲述常见的天气系统。本课所讲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天气变化的最基本因素,普及天气预报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2、课标要求: (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三种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团的概念,理解锋面的概念,锋面分类及对天气的影响。 (2)通过从气温、气压、降水、风等方面对冷锋与暖锋天气系统的对比分析,来实现学生地理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通过对锋面移动的分析来建立地理空间思维的习惯。 (3)了解寒潮的危害,认识其发生的机制和规律。 (4)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指导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 (5)举例说明锋面系统对当地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采取读图分析法、对比法、理论联系实际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冷锋与暖锋的概念和形成的天气理解,通过比较,认识他们之间的异与同,区别与联系,把握各种事物的本质特征。 (2)设置一系列的设问和讨论话题,指导学生分析图、表中的地理信息。 (3)锋面系统是由气流运动而产生的天气现象,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将复杂的气流运动进行分解,变空间想象为直观形象的动感画面,帮助学生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天气形成和变化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通过学习有关天气系统的知识和进行天气预报的预报分析来强化学生正确认识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认知水平。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锋面系统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难点: (1)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区分冷锋与暖锋。 (2)在锋面经过的不同时段某地区天气变化规律。 学生学情分析 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大气运动的原理已掌握(热力环流、全球性大气环流),在日常的生活中接触过各类天气现象,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欲望,但认识不够深刻需加以引导,学生的空间感差、中国地理知识缺乏增加了本课学习的难度。

高中地理_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课时名称常见天气系统——锋与天气 一、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阐述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认识了气团与锋,具体学习了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三种天气系统。为更好的学习锋的有关知识,教材先介绍了气团的概念及其特点,根据冷暖气团在运动中的主次地位和锋面的移动状况,顺利得出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的概念。根据气团的天气特点学习不同锋的天气特征,教材重点学习了冷锋、暖锋的形成,天气特点即锋面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变化。天气系统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相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判断生活中的天气现象。 二、学习者分析对学生而言,天气现象随处可见。但对于天气现象的变化原因不了解,因此对本节课知识会充满好奇。把学生已有的、无序的知识储备调动起来,从身边的天气现象及其变化入手, 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以达到课本知识和生活现象有机结合。学生经过前一段知识的学习,已经具备基本的地理分析能力,学习中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成因。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气团和锋的概念及锋的类型。 2. 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 综合实际分析不同天气系统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视频与动画展示,认识气团与锋。 2. 通过绘制冷、暖锋示意图,理解冷、暖锋的区别。 3. 列表比较冷、暖锋区别及对天气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天气现象,体会地理学的实用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 1、各种锋的形成原理及特征。 2、各种锋与天气的关系及相关的天气实例。 五、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视频 播放天气预报视频,提醒学生注意天气变化,然后试做天气预报员,讲述自己五一假期出行的天气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2、自探展示

高中地理_常见天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过程 导入:放录象,学生看一段天气预报,并回答两个问题(见课件) 教师总结: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受到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或处于同一天气系统不同部位的缘故。 一、锋面系统 1、定义: 学生活动:读课本P54下面找出关于气团的概念,并回答锋面的定义,同时周江涵同学给同学们讲解课外实验的过程和得到的结论。 教师演示锋面的形状,课件展示。 思考:冷暖气团的位置怎样? 学生回答:暖气团在上,冷气团在下。因为暖气团密度小,冷气团密度大。 设问:冷暖气团为什么会相遇?(不需学生回答) 我想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移动,从而相遇。另一种是暖空气主动向冷空气移动。根据这两种情况,我们把锋面分为两类。 2、分类 学生看书回答: 教师总结:可以根据冷空气的运动状况,冷锋是冷空气主动进攻,暖锋是冷空气被迫后退。(答案在大屏幕上显示) 学生活动:看书找出冷暖锋的符号,并用5秒钟画一下。 提问:锋面附近常出现什么天气? 学生回答 探究一: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答案在大屏幕。 学生看大屏幕并回答问题 学生先回答问题1和2 教师点拨,锋前、锋后。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冷锋雨多在锋后,暖锋雨多在锋前。

探究二:教师先用大屏幕演示冷锋的运动情况(在锋面运动过程中及时点明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 学生回答出胶州市的天气变化: 教师随时改正 点击大屏幕:并填表(表见大屏幕) 学生回答,教师随时修正 讲述:因为暖锋是暖空气沿冷气团徐徐爬升,所以多为连续性降水。 3、锋面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思考:我国冬季的寒潮,夏季北方的暴雨是受什么影响形成的?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寒潮和夏季北方的暴雨都是受冷锋影响形成的,并且影响我国的锋面多为冷锋。过渡:下面我们将继续学习影响天气的高压、低压系统。 二、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讲述:低压是指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天气系统,高压是指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天气系统。 在大屏幕上显示:潘亮宇同学到前面给同学们讲解我们课前的实验活动,说说北半球低压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情况。 学生活动:怎样画出风向 找一个同学到讲台上画,其余的自己画 教师注意及时的指导 根据学生画的总结:可以看出北半球的低压其空气在水平方向上呈逆时针方向向里辐合,高压其空气在水平方向上呈顺时针方向向外辐散。 学法指导:关于这个问题,咱们同学们不要死记硬背,只要能会画出,风向即可得出。 教师总结:可以看出不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低压的空气在水平方向上是由四周向内辐合,形成一个巨大的旋涡,所以低压从气流运动方向讲又称气旋。而高压正好相反,称为反气旋。由此可见,低压,高压是对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学生思考:低压、高压在垂直方向上空气是如何运动的? 学生看课件(高压和低压的空气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运动状况)并结合课本P44的两自然段,填写下表(见课件,“高压与低压的比较”)

高中地理_常见的天气系统(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常见的天气系统(一)》教学设计 课前导入我是以学生最近接触的寒潮视频进行导入,既贴近生活,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多媒体展示《寒潮》的影响视频。(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师问】刚才我们观看的是寒潮带来的影响,那么寒潮是有什么天气系统引起的呢?除了寒潮还会形成什么天气现象呢,带着问题我们进入新的一课。 【板书】常见的天气系统(一)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这节课的课标要求(PPT展示课标) 【强调】根据课标我们可以看出,这节课重点要求我们要会读图,分析图和用图来解决相关问题,分析成因 【师问】锋的形成是离不开气团的,什么是气团呢?气团主要分为几类?不同气团控制下天气状况如何? 【生答】......(给出表格学生讨论、做答) 气团温度湿度气压 暖气团 冷气团 [注意]单一气团控制下,物理性质均一且比较稳定,所以一般是晴天 【过渡】既然单一气团控制下是晴天,那么两个气团控制下天气状况如何?【生】思考 【多媒体】展示锋的示意图(教师讲解封面示意图,锋面和锋线)

【过渡】我们根据气团的主动性把锋分为两类: 【生】看多媒体连线 【过渡】下面我们观看动画先来看下面这个是什么锋 【多媒体】播放冷锋形成动画,并配有题目(如下图所示) 【生】分组讨论,填写表格 分类冷锋 锋面示意图 降水位置 天气特征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 过境前后气温、气压变化图

[注意]冷锋过境时风向,过境时的天气变化,实力天气寒潮由快行冷锋过境而形成。我国受冷锋影响比较大,一年四季都会受到影响。 【多媒体】展示冷锋带来的实例天气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冷锋的影响。 【实战演练】4道选择题 【过渡】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暖锋的相关内容。不过要同学们独立完成。【多媒体】播放暖锋形成动画,并配有题目(如下图所示) 【生】独立完成,填写表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考问题能力)分类暖锋 锋面示意图 降水位置 天 气 特 征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过境前后气 温、气压变化 图

高中地理_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和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分析这两条标准,其中包含了以下一些具体要求: 1、课标旨在使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并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2、本节有很强的实践性,要对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予以重视,并能联系相关的天气实 例做出适当的拓展分析。 3、导致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主要是常见的锋面(包括冷锋和暖锋)、低压(包括低压槽)、高压(包括高压脊)。各种天气系统的特点,可以从气温、气压、湿度(包括降水)、风等几方面分析,从而综合出各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4、学习自然灾害目的是为了有效地防灾、减灾。因而除了解气象灾害的危害外,更主要的是认识它们的发生机制和规律。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锋面的形成、分类,认识在冷锋或暖锋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现象。 (2)运用简易的天气系统示意图,分析锋面系统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合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认识天气系统的影响,树立人地和谐、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防灾、减灾意识(二)教学重点 掌握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点 (三)教学难点 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点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直观演示法、对比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动手绘图法、情境导入法

四、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讨论,自我归纳。 2、让学生在读图—分析—总结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规律; 3、从事实案例出发,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与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活力。 4、让学生重视图文转化,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具体学法有:图文转化法、兴趣学习法、绘图法、对比分析法 五、教学安排 1课时 六、教具 多媒体、PPT课件、必修一课本、自制导学案 七、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都听过这样一句古话,它是用天气的变化来形容世事的无常,叫做“天有不测风云”。风云雨雪是我们司空见惯的天气现象,那风云的变换真的是不可预测吗?当然不是,是可以观测预报的。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天气预报(播放视频),那么视频中这些天气现象的变化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第一课时锋面系统 【设计意图】所用视频情景既贴合了实际生活,又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增加了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 【展示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PPT直观地展示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使学生能够对学习目标有个初步的了解,在学习过程中针对性强。 【过渡】在同学们对本节课学习目标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我们进入自主学习第一部分。 1、了解气团的概念 2、掌握冷暖气团的性质(温度、密度、气压、湿度) 【自主学习一】 1、了解气团的概念 2、掌握冷暖气团的性质(温度、密度、气压、湿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真正理解冷暖气团的概念,同时通过冷暖气团性质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单一气团控制下天气晴朗,为后面锋面过境前后天气特征的描述做铺垫,同时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加强对冷暖气团的理解和深刻记忆。 【过渡】既然气团内部温度、湿度、气压等物理性质相对均匀,那么单一气团控制下天气如何?如果性质不同的冷暖气团相遇,天气又会怎样呢?

高中地理_常见的天气系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初步了解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的概念及其形成。 能够识别简易天气图,初步理解气团、锋线、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概念,在脑海中建立锋面天气系统模型。 (2)理解在不同锋面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能说明该天气系统是如何对到达地区的的天气产生影响的,并能结合教师设置的问题对天气系统进行一定的分析,掌握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天气对影响。了解天气系统,学会初步解释天气现象的成因,从而使学生更加关心当地的天气变化,培养学以致用的思想。 本节内容力图从生活实际出发,指导学生能够看懂天气形式预报中的一些常用 术语,培养学生初步识读简易天气图的技能,使学生能够做到学有所用,但要 做到这一点,首先应该使学生在脑海中建立主要天气系统模型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状况。锋与天气是先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如: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然后再说明受这些天气系统的影响,会来怎样的天气或天气会有怎样的变化过程。最后都安排有一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在脑海中建立锋面天气系统模型。教材中主要讲述了两种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关于准静止锋教材没有涉及,我补充这一知识内容。 由于学生的知识决定了本章难点在于:建立锋面天气系统模型。 本节是一节新课,在新授课的教学中,由于条件限制,很多是演示模型,学生接受的效果不是太好,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本节内容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初中地理中基本没有涉及天气知识,学生对天气系统知识理解难度较大。针对以上问题,设置几个演示模型,加强引导,逐一解决。教学时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以便更直观更立体的让学生接受。但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较强。 常见的天气系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理解冷、暖气团和冷、暖锋的概念,并掌握其成因、分布、运动变化规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应用锋面系统与天气的关系,分析一些简单的天气实例。 【学习目标】 (1)能够识别简易天气图,初步理解气团、锋线、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概念,在脑海中建立锋面天气系统模型。 (2)能说明该天气系统是如何对到达地区的的天气产生影响的,并能结合教师设置的问题 对天气系统进行一定的分析,掌握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天气对影响。 (3)了解天气系统,学会初步解释天气现象的成因,从而使学生更加关心当地的天气变化,培养学以致用的思想。 【评价设计】 1、通过卫星云图能够识别简易天气图。 2、通过学生活动一的问题,初步理解气团、锋线、的概念, 通过flash动画让学生建立锋面天气系统模型,初步理解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概念,脑海中建立锋面天气系统模型。 3、通过其他学生活动从不同角度强化建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模型。 【学习过程】 课题引入:展示风云二号卫星云图,提问初中地理知识,常见的天气情况有哪些?引出常见的天气系统。

高中地理_大气环境—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教材分析】 对于大气中经常发生的阴晴风雨雪等天气现象,高一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在本单元的前两节内容中,我们也对大气的组成、运动以及气压带和风带有了一定的学习,这就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了基础,而本节的内容则是对形成各种天气现象的常见的天气系统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这样,为接下来学习全球气候以及气候变化等知识奠定了基础,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常见的天气系统,如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 ②理解锋面系统、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形成机制,并能用简单的示意图说明其形成过程。 ③使学生能够认识并记忆几种天气系统对天气、尤其是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阅读冷锋、暖锋、低压、高压等各类图片,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②通过阅读天气形势图,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目标 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观察的好习惯,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与形成特点。 难点:冷暖锋的判读以及几种天气系统对天气、尤其是我国天气的影响。 【学法指导】 1.学会运用图表:使学生熟悉几种常见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与特点,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学会探究: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运用故事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入新课。 比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图片,向学生展示冷暖锋的形成过程并进行对比,让学生分析不同之处,更好的加深学生对于冷暖锋特点的记忆,从而学会冷暖锋的判读。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教师的设问,引导学生分析天气系统对于天气的影响,师生进行互动讨论、探究、归纳。

高中地理_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锋面、气旋、反气旋的形成过程,理解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绘制锋面、气旋、反气旋示意图,提高学生绘制示意图的基本技能。通过阅读天气形势图,提升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锋面系统与天气特征;气旋与反气旋与天气特征。 依据:这几种天气系统对我国影响巨大,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它们有关,也是高考主干知识和易出点。 2.难点:冷锋、暖锋的天气变化特征。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运动状况。 依据:锋面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且难以区分,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水平气流旋转方向容易记错 三教法分析 (1)“翻转课堂”教学法:学生课前先看视频,自学预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过程分析法:引导学生关注形成过程,揭示地理事物的内在规律,便于理解和掌握。 (3)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合作竞争,活跃课堂气氛。

(4)多媒体演示法:使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化、具体化,易于理解,加深印象。 四学法指导 1.自主学习法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主动获取知识。 2.图文转化法让学生动手画图,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加深理解。 3.手势记忆法指导学生借助手势判断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气流运动方向,帮助强化记忆,增强学习兴趣。 4.对比分析法将冷锋、暖锋对比,气旋、反气旋对比,找出区别,加深记忆。 5.知识迁移法将知识迁移到现实中,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天气现象,指导学生会看会听天气预报 五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活动要求点拨讲解 导入新课放映 视频 电影龙卷风 广西寒潮预报 泰安市天气形势变化图 引导学生分 析天气系统 变化及原因 天气系统与现 实生活密切相 关。 锋的形成和特点观察 锋面 示意 图 放映锋面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观察锋面示意 图,从画面中引出冷气团和暖气团。(注意比 较其温度、气压、湿度等物理性质)。 要求学生分 小组讨论 后,请两名 同学分别扮 演冷气团和 暖气团,表 演不同锋面 的移动状 况。 1.讲述:冷暖 气团相遇形成 锋面。锋面是 一种常见的天 气系统。 2.据冷暖气团 所占主次地位 的不同,锋面 分几类?(冷 锋、暖锋、准 静止锋)

高中地理_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标分析 课标: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分析:天气图是学生以及将来作为一名公民在现代社会中要经常接触到的。本条“标准”旨在使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并解释天气变化现象。天气图是用来反映天气状况并预报天气变化的专业性图像,人们经常接触到的多是电视节目中播放的简易天气图,本课时涉及锋面天气系统;天气系统的特点,可从气温、气压、湿度(包括降水)、风几方面分析,从而综合出各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进一步要明确天气系统移动前后的天气变化,这是运用天气图分析天气状况并作天气预报的关键所在。学习天气系统尤其是锋面,需要引入气团的概念,目的是简化知识头绪。 把握本条“标准”还应注意以下问题:应对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予以重视,并能联系相关的天气实例作适当拓展分析,如锋面等;不同地区应重视对影响本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的了解。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两部分 , 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第一部分是锋与天气 , 主要是阐述气团(冷气团、暖气团)、 锋(锋面、锋线)的概念及分类 , 各类型锋面天气变化的特点及对 我国的影响。第二部分是低压 ( 气旋 ) 、高压 ( 反气旋 ) 与天气 ,

主要阐述低压 ( 气旋 ) 、高压 ( 反气旋 ) 、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低压、高压控制下的气流运动状况以及对天气造成的影响。 本节内容是第二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内容。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画图、动画演示、列表比较、联系天气实例、小组讨论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加深理解。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说出天气的主要组成要素(气温、气压、湿度)和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气旋及反气旋系统;) (2)能够说出气团的概念,准确说出冷暖气团在温度、湿度、密度、气压方面的差异, 以及在单一气团控制下的天气特点; (3)能在锋面图中指出锋面、锋线和锋,并判断锋面两侧气团的性质; (4)绘制锋面结构图、示意图 (二)过程与方法 (5)能运用简易天气图或天气系统结构图,说出锋的形成过程和天气特征并进行分类; 根据“我国北方夏季暴雨”“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寒潮”“梅雨”典型天气实例材料,判断所归属的天气系统; (6)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锋面造成的天气变化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结合案例说出灾害性天气寒潮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