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嵇康四言诗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

论嵇康四言诗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

论嵇康四言诗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
论嵇康四言诗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

论嵇康四言诗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

马超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

【摘要】:四言诗作为我国最早的一种诗歌形式,自《诗经》以来,一经出现即成为我国诗歌形式的典范,后因汉语发展与文学自觉的演变,文人逐渐开拓五言、七言等形式并为后世所传,进行四言诗创作的诗人越来越少,直到曹操手中使四言诗重焕新生,而曹后鲜有佳作。直到嵇康又重拾四言古雅,他的文学创作主要是诗歌和散文。他的诗今存50余首,以四言诗为多,占一半以上,代表了他诗歌创作的最高水平。

【关键字】:嵇康四言诗经内容艺术手法

《诗经》一直被认为是我国四言诗歌的艺术顶峰,而在之后的几百年中,四言诗似乎一直没有什么重大发展。四言诗作为我国最早的一种诗歌形式,自《诗经》以来,一经出现即成为我国诗歌形式的典范,后因汉语发展与文学自觉的演变,文人逐渐开拓五言、七言等形式并为后世所传,进行四言诗创作的诗人越来越少,直到曹操手中使四言诗重焕新生,而曹后鲜有佳作。直到嵇康又重拾四言古雅,他的文学创作主要是诗歌和散文。他的诗今存50余首,以四言诗为多,占一半以上,代表了他诗歌创作的最高水平。

嵇康(223-262)字叔夜,是我国魏晋时期著名诗人、思想家、音乐家。不仅文学创作为时之翘楚,在玄学和音乐方面也颇有建树,留下广陵绝响被后世传为佳话,《广陵散》更是成为我国十大名曲之一。以其不羁的性格,清峻的文风成为当时文坛领军人物。与阮籍并称,同为“正始之音”的代表。刘勰《文心雕龙·名诗》中写到:“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敷浅,唯嵇志清峻,阮志遥深,故能标焉”。本文就嵇康对诗经四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略谈粗浅看法。

一语言形式上的继承与发展

嵇康存诗60余首,其中一半是四言诗,对四言的继承不言自明,而嵇康的四言与诗经中的四言范式又有很大不同,各有天地。

在汉代时候,四言诗就已有衰亡趋势,两汉文人早已开始创作五言诗、七言诗,钟嵘《诗品序》中就说“夫四言文约意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故云会流于俗。”而

嵇康之所以选择四言,有的学者认为诗经四言被尊为经典,其体庄雅,且四言诗被认为是既古且雅的“雅体”。我们看来也不无道理。笔者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四言本身体质决定。四言本身四字一顿,节奏鲜明,简单明快,因为其单纯而有天籁的意味,有如儿歌,易于表达人的内心最本真的东西,与嵇康率真任侠的性格有一定关系。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玄学的影响,玄学尚简,崇尚简约、务求雅致的时代背景也促生了高古雅正的四言体的重兴。

对于当时已经成为经典的《诗经》,嵇康是抱着一种崇敬与膜拜的态度,对于诗经中已经为四言诗乃至中国诗歌确定好的一种姿态与脉络都叹服不已,在自己的作品常常化用甚至是直接引用诗经中的语言,如:如他的《赠兄秀才入军十八首》其一的“鸳鸯于飞,肃肃其羽”,前一句出自《小雅?鸳鸯》诗“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后一句则出自《小雅?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在这里他采用集句诗的形式,对已有的诗句进行了语序上的加工整理,使之成为自己的语言,并有了自己的特色,使诗句似乎失去原有的意蕴而衍生出只属于自己的新的意境。此类直接引用还有很多,再如其三“陟彼高冈,言刈其楚”。前一句出自《周南?卷耳》,后一句则出自《周南?汉广》;其六的“言念君子,不遐有害”,前一句出自《秦?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后一句出自《邶?泉水》“遄臻于卫,不瑕有害”等等。再有就是化用诗经中的意思融入自己的诗歌中。这方面则表现的更多一些,如《赠兄秀才入军十八首》其四中“嗟我征迈”一句看似不是诗经原句,而仔细推之,则可以看出,它实为出自《小雅·小宛》中的“我日斯迈,而月斯征”原意是指与兄弟日日夜夜奔波劳碌,嵇康巧妙的借用了这层意思来表达与兄嵇喜的感情,用的恰到好处。嵇康四言诗中直接借用或化用诗经语句或语义的地方至少有四十余处,经常对诗经进行引用或化用。如不是把诗经烂熟于心,定不能用的如此精到圆熟。运用现代主义名词来讲,即是对于诗经这一经典的一种解构,使之合乎己意,来表达一种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对原意继承或转化甚至是背离,都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在嵇康的四言诗中,对于诗经语言形式的继承也很明显。诗经多取自民间乐歌和宫廷祭歌,适合反复吟唱从而具有一唱三叹的效果,多运用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等形式,让人读来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首先体现在叠句上,《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

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所以叠句这一形式比比皆是,如《芣苡》、《东山》等。在《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中全面的体现了其对于叠句的运用,有像《秦风·无衣》那样的上下句只换一字,如其三:“泳彼长川,言息其浒”。与“其四”的“泳彼长川,言息其沚”只替换一个字,达到循环往复,反复吟唱的效果;也有不同章中叠用相同的诗句,如:

鸳鸯于飞。肃肃其羽。朝游高原。夕宿兰渚。邕邕和鸣。顾眄俦侣。俛仰慷慨。优游容与。

鸳鸯于飞。啸侣命俦。朝游高原。夕宿中洲。交颈振翼。容与清流。咀嚼兰蕙。俛仰优游。

两章都用“鸳鸯于飞”开头,第三句也都是“朝游高原”这种隔句叠句式是嵇康的一种首创,在其三与其四中体现更为明显:

泳彼长川。言息其浒。陟彼高冈。言刈其楚。嗟我征迈。独行踽踽。仰彼凯风。涕泣如雨。

泳彼长川。言息其沚。陟彼高冈。言刈其杞。嗟我独征。靡瞻靡恃。仰彼凯风。载坐载起。

两诗中奇数句均为叠句,这样既能达到往复吟唱的效果又能让诗句变化多端,灵活性更强。又能避免过多的重复一句而让读者厌倦,使诗歌更为灵活多变。在他的《代秋胡歌诗七首》中还突破性的使用了近乎违背句法规则的每首诗一句二句相同的直接叠句句法,是反复吟诵达到顶点,可谓匠心独运。

嵇康继承了诗经的语言传统,对汉语的声调韵律也了然于心。叠字、双声、叠韵在嵇康四言诗中出现的频率也很高。叠字的有:“咬咬”、“习习”、等;双声有:“优游”、“踟蹰”、“鸳鸯”等;叠韵有:“逍遥”、“徘徊”、等。大量运用此类词语不仅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性,也让诗歌更具建筑美。

而嵇康又并非对诗经盲目的模仿与套用,在吸取诗经优秀传统的同时,又能广泛融合时代特色,使诗歌无论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绝不是对前代经典的纯粹复

制,在四言中创造性的加入了骈偶的句式,如“穆穆惠风。扇彼轻尘。奕奕素波。转此游鳞。伊我之劳。有怀遐人。寤言永思。寔钟所亲。”就明显带有赋的意味;在《代秋胡歌诗七首》中,对于每首诗前一句的四五句式颇有后世四六句式先驱的影子。

二艺术手法的继承和创新

诗经中的“赋、比、兴”三种艺术手法为后世诗歌做出良好范本,是诗歌艺术手法打打拓宽,嵇康对于“赋、比、兴”手法运用也是出于诗经而出于诗经,是这些死的规律变成自己的活的灵魂,构建起自己诗歌的艺术殿堂。下面分类阐述嵇康四言诗中对于赋比兴艺术手法的承袭运用与突破。

诗经中大量诗歌取材于民间,另有大量祭歌,都是正面描写生活场景或叙述祖先生平功绩。对于赋的使用自然为数不少。在嵇康30余首四言诗中用于叙事抒情也大量使用赋的手法。朱子云:“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既能叙述事件也能抒写心灵。如《七月》叙述农夫在一年十二个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赋法。嵇康就将赋法灵活的运用到他的四言诗当中,在《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其十二中就写到:“轻车迅迈。息彼长林。春木载荣。布叶垂阴。习习谷风。吹我素琴。交交黄鸟。顾俦弄音。感悟驰情。思我所钦。心之忧矣。永啸长吟。”用优美的语言直陈其事,抒写自己徜徉于林中抚琴弄音、驰情长啸,追求身体与心灵的高度自由。直接表达自己寄情山林,不慕名利的思想感情。对于赋的运用,最能体现嵇康文学水平的作品还是当属《幽愤诗》,全诗以内心独白统帅将人生际遇、满腔忧愤慷慨道来,行文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直指内心,写出自己的高洁傲骨,不肯与世人同流合污。诗经中的赋多是写具体事物,如《七月》即是直接抒写农业生产,而嵇康用赋抒写人生际遇与感慨,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使直陈其事更像直陈其心。游仙也是嵇康所钟爱的一个题材,用赋的手法来描写游仙的虚景,从而达到亦真亦幻的艺术境界,使之更具感染力。如在《代秋胡歌诗七首》其六中就写到:“思与王乔。乘云游八极。思与王乔。乘云游八极。凌厉五岳。忽行万亿。授我神药。自生羽翼。呼吸太和。炼形易色。歌以言之。思行游八极。”描写诗人云游八极五岳,得神药,生翅膀等神异之事,我们读来却像身临其境一般,又如《四言诗十一首》其十中:“羽化华岳。超游清霄。云盖习习。六龙飘飘。左配椒桂。

右缀兰苕。凌阳赞路。王子奉轺。婉娈名山。真人是要。齐物养生。与道逍遥。”都是用赋写游仙虚景而又惟妙惟肖,营造一种真切而又迷离的景象,在诗经中这一用赋手法是很少见的。

在嵇康的四言诗中用比的运用很常见的,嵇康本身自由飘逸的性格与当时严酷压制的社会背景格格不入,有时为了表达自己的心志与感慨不得不把真实的想法用象征的手法融入诗歌中,其中除了文学手法上的运用之外,还有一定政治高压的因素。

正始之初社会动荡,文人不是飞扬跋扈参加政治,就是归隐山林,对于当时的文化高压,文人大都采取缄默的态度,这也正是为什么当时会出现贤者隐于竹林状况的原因。阮籍的放浪形骸,刘伶的嗜酒如命,嵇康的打铁市中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嵇康在诗歌中,也是也是用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感触和社会理想。如在《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其一和其二中“鸳鸯于飞。肃肃其羽”和“鸳鸯于飞。啸侣命俦”都是表明与兄长的感情深厚,不忍分离。形象比诗经更为生动具体,让人感觉也更真切,这种手法即出于诗经又高于诗经,使外物不再是心外的草木山林,而是带有人心灵感情色彩的草木山林,这也正是后世王守仁所说的“心外无物”。诗人正是灵活的运用了比的手法才是诗歌中的物象与心中的心象结合而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在一些诗歌中会反复出现山水与游仙的描述,看似写实,实则是诗人身处严酷的政治高压下,文人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表达自己的思想,必须采用象征的手法,对于山水的描写如在《代秋胡歌诗七首》其六中的:“思与王乔。乘云游八极。思与王乔。乘云游八极。凌厉五岳。忽行万亿。授我神药。自生羽翼。呼吸太和。炼形易色。歌以言之。思行游八极”对于游仙境的精彩描写,正是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达到的一种绝对的自由心灵的酣畅的状态,只有通过一种幻想自己漫游仙境,与神仙交往、飞翔、得神药、生羽翼,才能得到心灵的暂时安逸与自由,翅膀作为一种挣脱藩篱追求自由的意向,这里体现的尤为突出。再有诸如“弃此荪芷。袭彼萧艾”之类句子,则用香草与恶草象征社会奸佞与高洁名士,在这里并没有拘泥于诗经而取法《离骚》,明显借鉴了“香草美人”典故系统关于香草恶草斗争的意象群。使诗歌境界更为开阔。

关于兴的运用则体现的比较模糊,自诗经以来,起兴的位置就在悄然发生转

变,从与正文并无直接关系只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越来越转变为“以兴作比”。如《赠兄》其五中的“穆穆惠风。扇彼轻尘。奕奕素波。转此游鳞。伊我之劳。有怀遐人。寤言永思。寔钟所亲。”前两句看似只是单纯起兴,实际上与后文一体作为一个意向群的整体出现的,所以,在嵇康的诗歌中大多数的起兴都带有比兴的意味,因为文学一直在自觉,对于无意义的只起到符合声律参差作用的首句就一定会被改造成以兴作比的景物意象,而为下文添彩。同样,在《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其一和其二中“鸳鸯于飞。肃肃其羽”和“鸳鸯于飞。啸侣命俦”就是起兴和比兴的完美结合。

三玄学与游仙融入诗歌

在魏晋时期,玄学作为一门高深学问盛行于上层知识分子中,名士们都以谈玄悟理为风雅之事,嵇康即是魏晋期间的玄学大师,理所应当地在其四言诗中也渗透了不少玄学思想。“玄”字出自《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言道幽深微妙。魏晋之际,玄学含义是指立言与行事两个方面,并多以立言玄妙,行事雅远为玄远旷达。“玄远”,指远离具体事物,专门讨论“超言绝象”的本体论问题。因此,浮虚、玄虚、玄远之学可通称之为玄学。它是在汉代(经学)衰落的基础上,为弥补儒学之不足而产生的;是由汉代道家思想、黄老之学演变发展而来的。嵇康在玄学讨论中就提出过著名的“声无哀乐”的问题并著文《声无哀乐论》。在诗歌中多处出玄理,如在《代秋胡歌诗》其五中的“绝智弃学。游心于玄默。绝智弃学。游心于玄默。遇过而悔。当不自得。垂钓一壑。所乐一国。被发行歌。和气四塞。歌以言之。游心于玄默。”洒脱俊逸的的诗歌充满玄理。在《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其十四中:“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诗人在美景中阳关万物悠然自得,正式四言这种古雅的诗体才更能表达玄而又玄的玄理,词语中不涉心理描写,只是为读者营造了一个绝妙的心理情景,让读者自己体会其中玄妙又引用得鱼忘筌的典故使玄理更加飘忽不定又能把幽然玄妙的心理准确表达,真正做到了情理合一,情景合一。除了此类玄境诗,嵇康玄言诗的另一个题材就是玄理诗,在诗中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而这种观点并不是乏味说教,而是有其独特的玄理成分,让人读之不但不觉厌烦还会感觉一股玄妙之气悠然纸上,如《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其十

八:“流俗难悟。逐物不还。至人远鉴。归之自然。万物为一。四海同宅。与彼共之。予何所惜。生若浮寄。暂见忽终。世故纷纭。弃之八戎。泽雉虽饥。不愿园林。安能服御。劳形苦心。身贵名贱。荣辱何在。贵得肆志。纵心无悔。”一首小诗里面处处玄理,点点机锋,使人读来意味盎然,表现了诗人的社会理想与哲学思维,对于社会、自然、名利、荣辱都不为其所累,能够超然物外,像一位哲人表达他的观点,所以嵇康的玄言诗并不是因玄而谈玄,而是以玄言为载体表达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

游仙诗也是嵇康诗歌一个重要的题材,游仙诗在我国古已有之,主要来源于汉代以前的歌赋。早在《楚辞》中已有抒写仙人轻举登霞的篇章。如《远游》篇,将古老仙话传说诗歌化,通过"游"的描写以表现逍遥世界,抒发内心的忧思情绪,初具游仙诗的雏形。不过,作为一种成熟的体裁,游仙诗的流行则是汉代以後的事。魏晋阶段,不仅道人创作游仙诗,文人亦相继创作游仙诗,蔚然成一代诗风。游仙诗的内容主要分两种:一种纯写求仙长生之意。另一种则是愤世嫉俗之言。嵇康自云:“刚肠嫉恶,轻肆直言,遇事而发”(《与山巨源绝交书》),而现实却总是让他感到很失望,只有在幻想中,在诗歌中,化为没有束缚的神灵才能暂时得到心灵的自由,在为数不多的诗歌中有许多就是以游仙为题材的。如《代秋胡歌诗七首》其六中写道:

思与王乔,乘云游八极,思与王乔,乘云游八极,凌厉五岳,忽行万亿,授我神药,自生羽翼,呼吸太和,练形易色,歌以言之,思行游八极。

反复咏叹的句式,显示了诗人求仙的虔诚和热情。诗人试图在仙境中求得精神的解脱。刘熙载说:“嵇叔夜、郭景纯皆亮节之士,虽《秋胡行》贵玄默之致,《游仙诗》假栖遁之言,而激烈悲愤,自在言外,乃知识曲宜听其真也。”(《艺概》卷二《诗概》)刘氏所论颇为中肯。显然,嵇康也是借游仙以抒情的。

嵇康的游仙并不是对神仙丹药的盲目迷信,而实在诗人无奈之举,在极端的政治高压下,在严酷的政治斗争中,诗人无法释怀,只好用游仙的主题抒发自己的感触,表达对生活状态的一种美好的向往。游仙,并不是与现实脱节的狂想,而是在现实中理想的得不到实现的抒发,这是与虚伪的名教和黑暗的社会不妥协的心志的曲折反映。诗人以游仙抒发情怀,既表现了越名教的豪情,又充满了排解抑郁的飘逸,显示了诗人峻切豪壮的精神境界。刘勰说:“嵇康师心以遣论,

阮籍使气以命诗:殊声而合响,异翮而同飞。”(《文心雕龙·才略》)显示了嵇康在当时诗坛的地位与影响力。

四景物描写的自我个性

诗经中对于景物的描写一直是后世诗歌创作的典范,独创地运用了各种方式进行景物描写,在嵇康四言诗中对于自然景物的书写也是不吝笔墨,借以表达自己的心灵世界。

好的景物描写可以向读者真实地展现出丰富的生活画面,更好地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主题。《诗经》中对于景物的描写起到渲染人物感染读者。嵇康诗中的景物描写也是如此,主要继承了诗经中对于景物描写的白描技巧,不加雕饰,还原景物的本来面目,从而产生一种原生态的意境,在其四言诗中,对于景物的描写大都表现一个主题,那就是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世俗社会的厌恶。如《四言赠兄秀才入军十八首》其一:“鸳鸯于飞。肃肃其羽。朝游高原。夕宿兰渚。邕邕和鸣。顾眄俦侣。俛仰慷慨。优游容与。”就用客观真实的描写,反映出情景的本来面目,没有半点骈俪雕琢的习气,诗人用朴素的语言描写和兄长游览山水的快乐情景,长满兰草的小洲、清澈的湖水、声声相合的水鸟构建了一幅美妙的图景更衬托出诗人远离尘世超然物外的思想感情,在嵇康的眼里社会上有太多的黑暗与污浊,只有在纯洁的自然之中才能真正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纵观嵇康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大多都是为读者也是为自己构建了一片山林田园的净土,如在《四言赠兄秀才入军十八首》其十二中:“轻车迅迈。息彼长林。春木载荣。布叶垂阴。习习谷风。吹我素琴。交交黄鸟。顾俦弄音。感悟驰情。思我所钦。心之忧矣。永啸长吟。”也是轻车游林,在深林之中抚琴长啸,交交鸟鸣,正是道家追求的一片田园净土,借以表现诗人的对清美自然生活的爱赏,也是对当政集团的蔑视,当时正值司马氏篡权夺位,社会动荡,使得“一时名士减半”,嵇康对社会现实十分无奈,唯有以诗歌的形式表明自己的心志抒写一腔愤慨。继承了诗经中讽喻诗的传统,写自然之物表现对社会的不满。长林、春木、兰渚、高原都成了具有生命力的意象了,山水成了内心感情的表达物,成为只属于自己的内心化自然。

五独特的意向群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意象群,每个诗人有每个诗人的专属意象群,在《诗

经》中的“南山”、“关雎”,《楚辞》中的“香草”、“美人”。都是一时的经典并未后世所传诵。嵇康对于前世的既有意象重新加工与创造,也构建起专属于自己的意象群。主要有如下几个意象:

一、飞鸟,在诗经中的飞鸟形象大多是作为一种装饰或直接用于起兴,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在嵇康的诗歌中,飞鸟就直接表达了嵇康展翅高飞的心灵体验,日本学者兴膳宏曾指出嵇康诗中的飞鸟形象都不是实景的写生,而完全是幻想的产物,在大部分的场合,都暗示了遨游仙界的超然者的姿态。这些飞鸟都在不同程度上呗赋予了大鹏飞翔的性格,象征着庄子精神世界中的至上境地。“鸳鸯于飞。肃肃其羽。”、“鸳鸯于飞。啸侣命俦。”、“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等都是写到了鸿雁等禽鸟的意象,从而体现了嵇康以这种超然物外的姿态,认心灵自由翱翔。

二、琴,嵇康对于琴的热爱不亚于文学,广陵绝响的故事也是为古今名士所称道。还专门作《琴赋》、《声无哀乐论》,琴已经是嵇康生活和创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件物品,音乐意象也成为诗人自我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用音乐表达伯牙难遇的愤懑以及对当世对文人疯狂镇压的不满。如“虽有好音。谁与清歌。”、“目送归鸿。手挥五弦”、“鸣琴在御。谁与鼓弹。”,诗人反复表达知音难觅的苦楚,反映对当世社会的反感。

三、香草,如在诗歌中经常出现的“兰蕙”、“菘芷”等意象。自离骚以来,我过古代就有香草的意象,嵇康又把这种香草意象加工强化,使之不仅代表高洁忠贞的人格,也象征着自由飘逸的逍遥,如在《四言赠兄秀才入军十八首》其六中:“所亲安在。舍我远迈。弃此荪芷。袭彼萧艾。”就表现出诗人高洁的人格,以及对于恶草的不屑。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嵇康对于《诗经》四言诗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中,既有对良好文学传统的传承,又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思想与艺术手法,使四言诗在魏晋时期又重新获得新的活力,并在诗歌发展史上使四言诗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四言诗衰微之际又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戴明扬.《嵇康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2】钱志熙.《魏晋诗歌的飞翔形象》【J】文学遗产,1986-5

【3】王成.试论嵇康四言诗对诗经的取法借鉴.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I207.22:1003-2134(2001)05-0028-03

【4】皮元珍.《论嵇康诗文语言的美学风貌 I206.2:1003-854X(2002)11-0083-05 【5】皮元珍.《璀璨的余晖-论嵇康四言诗.中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1期.I206:1003-7535(2003)01-031-05

【6】孙震芳.《论嵇康四言诗对《诗经》的传承与开拓.许昌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I206.2:1671-9824(2006)-0039-03.

【7】刘剑,王魁星.《嵇康四言诗象征艺术论.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4月 .I207.22:1005-3638(2006)02-0085-04

【8】皮元珍.《<诗经>传统的开拓与嬗变——论嵇康四言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I207.22:1008-0597(2003)03-0056-04 【9】皮元珍.《嵇康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

【10】童强.《嵇康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12 【11】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增订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12 【12】韩格平注译.《竹林七贤诗文全集译注》.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01 【13】徐小特.《阮籍与嵇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致谢

通过四年的努力学习和各位老师的指导,让我在大学生活中学到了许多知识也开拓了我的视野。首先我要感谢党和国家对我的培养以及文学院学院的各位任课老师对我的指导与关怀。他们的广博学识和悉心教导使我的汉语言专业知识水平有一定的提高。本论文是在我的导师刘越峰老师的细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选题到完成过程中导师及时矫正我的缺点和不足,使我对论文写作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在此向刘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此外要感谢的是所有参考文献的作者。本论文的灵感是基于这些文献所阐述的观点与现实问题的结合。最后,要感谢对我论文提出宝贵意见的朋友和家人。

由于本人的视野和学识有限,因此还存在许多地方需要改善,敬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继续提高学术水平。谢谢!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摘要】本文主要从《诗经》婚恋诗的思想内容作为出发点,结合《诗经》婚恋诗的写作手法进行分析。《诗经》中书写男女相思相恋各种情感的诗篇有很多,内容也十分丰富。从恋爱和婚姻两部分来解读《诗经》中的爱恨情仇。或爱慕佳人、或情人幽会、或写婚礼的喜庆、或弃妇的悲吟、或对亡者的缅怀。反映出周人对待生活和爱情的态度。 【关键词】《诗经》恋爱婚姻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有很多反映爱情婚姻的诗篇,这些诗篇从人类的情感角度出发描写了从相识相知到相恋相许,再到相弃相别的人生境遇。其中的很多诗句都成了脍炙人口的经典。 我把《诗经》中的婚恋诗分为两部分:恋爱诗和婚姻诗。从恋爱和婚姻这两方面来解读《诗经》中的爱恨情仇。恋爱诗中有表现他们热烈大胆的追求爱情,有表现情人邀约的动人画面,有表现情人分离而生的相思苦楚。婚姻诗中有表现先民对新人纯朴真挚的祝愿的贺婚诗,有表现弃妇对男子的抱怨的弃妇诗,也有对逝者的怀念的悼亡诗。通过这些婚恋诗塑造了一系列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有爱慕佳人的公子,有思念情人的女子,有新婚大喜的新郎和新娘,有不平等的夫权社会里的弃妇,还有缅怀亲人的孤独人。从而全面细致的反映出古人的爱情婚姻生活。 一.恋爱 爱情,是一种矛盾而又微妙的心理现象。生活在古代社会的人们也是要面对爱情,他们也会自然表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体验到的爱情。并去追求、转述、传唱、讴歌他们的爱情。而用文学方式系统的反映先民的爱情生活和情感体验正是始于《诗经》。 《诗经》中的恋爱诗是很精彩的部分。在《诗经》中把爱情描写得很细腻,抓住了主人公的心理,动作和神态。表达了古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向往,写出古人对待爱情的真诚、专一。诗中有青年男女敢于大胆追求爱情,也有描写男女互相爱慕赠物传情,有描写恋人之间戏谑逗乐,爱意浓浓,有描写恋人因分离苦生相思的恼人情意,每首诗都是一幅动人画卷。 在周代社会的封建礼教还不是很严厉,婚姻还比较自由,青年男女对于爱情大胆而执着的追求,体现出人的本能意识。如《关雎》。

诗经论文

1、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发端期。 《诗经》与《楚辞》是先秦诗歌的代表。《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周王朝京都之外的地方乐歌,“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而“颂”是宗庙祭祀时的乐歌和舞曲。《诗经》采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兴是感物起兴。《诗经》反映了自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的社会生活,大部分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人民性。《硕鼠》、《伐檀》等诗讽刺了腐败的者,表现了反抗的心声;《采薇》、《君子于役》等诗反映了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忧伤;《氓》等诗表现了妇女爱情婚姻方面的不幸遭遇;《七月》等诗反映了初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表现了天人谐和的意识;《静女》、《蒹葭》等诗颂扬了真挚的爱情和对美好婚姻生活的向往。《诗经》格式以四言为主,是四言诗的高峰。 内容提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以极其丰富的生活内容、广泛的创作题材向我们展示了远古社会的历史风貌,它是中国上古文化一部形象化的历史,是从远古到周代社会的文化积淀。因此,笔者不仅从题材上的大体分类去认识其伟大,更是从整体上把握这部作品中所包蕴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关键词:远古文化农业生产宗族伦理宗国精神以人为本 试论《诗经》的文化精神 绪论 作为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以其丰富的生活内容、广泛的创作题材,向我们展示了殷商社会乃至包含着远古社会的历史风貌。从《诗经》的祭祖诗中,我们看到了殷周祖先创业建国的英雄业绩;从农事诗中,看到了在农业生产中辛勤地劳作地农奴;从战争徭役诗中,看到了仆仆风尘的役夫征人;从卿士大夫政治美刺诗中,看到那些关心国家时政的优秀人物;从婚姻爱情诗中,看到了周人的婚姻习俗;从其他诗篇中,我们也看到周代社会各种各样的民俗风情,等等。可以这样说,《诗经》中的305篇作品,交织成一幅多层次的、多角度的,从多个方面展现殷周社会历史的立体画卷。它的每篇作品,都潜含着无数的可以发扬的文化内容。它是中国上古文化一部形象化的历史,从远古到周代社会的文化积淀。因此对于《诗经》,我们不仅仅需要从题材上的大体分类中去认识其伟大,而且更需要从整体上去把握这部作品中所包孕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从这方面讲,它的意义也是无限的,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略作概括。 一、植根于农业生产的乡士情蕴

诗经中的爱情名篇原文和赏析

诗经中的爱情名篇原文和赏析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仿佛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周南·关雎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第一章四句是总述,写小伙子“在河之州”由关雎之声而引

起对漂亮苗条的姑娘的爱慕之情。“睢鸠”预示着男女感情的和谐专一。 第二章八句写求爱、思恋过程,“君子”想追求“淑女”,但却“求之不得”,陷入了朝思暮想、寝食不安的苦恋情形。 第三章八句主要是写抒情主人公的幻觉,仿佛和那个姑娘结成了情侣,共同享受着和谐、欢乐的婚后生活。 卫风·伯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这诗写一个妇人思念她的从军远征的丈夫。她想象丈夫执殳前躯,气概英武,颇有一些骄傲之感,但别后刻骨的相思却是够受的。在她寂寞无聊的生活里,那相思不但丢不开,甚至倒成为她宁愿不丢开的东西了。 她们的怀念不是一般的怀念,那永久是充满不安和忧虑的。等待出征的丈夫回来,几乎成为她们生活中有好处的资料。 郑风·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嵇康《养生论》

嵇康《养生论》 世或有谓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者;或云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过此以往,莫非妖妄者。 此皆两失其情,请试粗论之。 夫神仙虽不目见,然记籍所载,前史所传,较而论之,其有必矣。 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至於导养得理,以尽性命, 上获千馀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而世皆不精,故清虚静泰,少私寡欲。 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非欲而强禁也。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非贪而后抑也。 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白独著,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 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 然后蒸以灵芝,润以醴泉,晞以朝阳,绥以五弦,无为自得,体妙心玄,忘欢而后乐足, 遗生而后身存。若此以往,恕可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何为其无有哉?

《赵构真草书嵇康养生论文卷》 《养生论》全文 世或有谓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者;或云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过此以往,莫非妖妄者。 此皆两失其情,请试粗论之。 夫神仙虽不目见,然记籍所载,前史所传,较而论之,其有必矣。 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至於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馀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 而世皆不精,故莫能得之。何以言之?夫服药求汗,或有弗获;而愧情一集,涣然流离。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 而曾子衔哀,七日不饥。 夜分而坐,则低迷思寝;内怀殷忧,则达旦不瞑劲刷理鬓,醇醴发颜,仅乃得之;壮士之怒,赫然殊观,植发冲冠。 由此言之,精神之於形骸,犹国之有君也。神躁於中,而形丧於外,犹君昏於上,国乱於下也。 夫为稼於汤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虽终归燋烂,必一溉者后枯。然则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 而世常谓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伤身,轻而肆之,是犹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谷於旱苗者也。

嵇康诗全集

嵇康诗全集 嵇康(223~263),三国时曹魏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字叔夜。谯国□县(今安徽宿县)人。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博通。他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曾任中散大夫,史称“嵇中散”。司马昭曾想拉拢嵇康,但嵇康在当时的政争中倾向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司马昭的心腹钟会想结交嵇康,受到冷遇,从此结下仇隙。嵇康的友人吕安被其兄诬以不孝,嵇康出面为吕安辩护,钟会即劝司马昭乘机除掉吕、嵇。当时太学生三千人请求赦免嵇康,愿以康为师,司马昭不许。临刑,嵇康神色自若。奏《广陵散》一曲,从容赴死。嵇康的文学创作,主要是诗歌和散文。他的诗今存50余首,以四言体为多,占一半以上。嵇康著作,《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13卷,又别有15卷本,宋代原集散失,仅存10卷本。明代诸本卷数与宋本同,但篇数减少。明本常见的有汪士贤刻《嵇中散集》(收入《汉魏六朝二十名家集》中),张溥刻《嵇中散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等等。1924年,鲁迅辑校《嵇康集》,1938年收入《鲁迅全集》第9 卷中。戴明扬校注的《嵇康集》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此书除校、注外,还收集了有关嵇康的事迹、评论材料。 代秋胡歌诗七首幽愤诗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四言诗十一首五言赠秀才诗答二郭诗三首酒会诗与阮德如诗述志诗二首五言诗三首六言诗十首思亲诗琴歌诗游仙诗 代秋胡歌诗七首 一 富贵尊荣。忧患谅独多。富贵尊荣。忧患谅独多。古人所惧。丰屋蔀家。 人害其上。兽恶网罗。惟有贫贱。可以无他。歌以言之。富贵忧患多。 二 贫贱易居。贵盛难为工。贫贱易居。贵盛难为工。耻佞直言。与祸相逢。 变故万端。俾吉作凶。思牵黄犬。其计莫从。歌以言之。贵盛难为工。 三 劳谦寡悔。忠信可久安。劳谦寡悔。忠信可久安。天道害盈。好胜者残。 强梁致灾。多事招患。欲得安乐。独有无愆。歌以言之。忠信可久安。 四 役神者弊。极欲令人枯。役神者弊。极欲令人枯。颜回短折。下及童乌。 纵体淫恣。莫不早徂。酒色何物。自令不辜。歌以言之。酒色令人枯。 五 绝智弃学。游心于玄默。绝智弃学。游心于玄默。遇过而悔。当不自得。 垂钓一壑。所乐一国。被发行歌。和气四塞。歌以言之。游心于玄默。 六 思与王乔。乘云游八极。思与王乔。乘云游八极。凌厉五岳。忽行万亿。 授我神药。自生羽翼。呼吸太和。炼形易色。歌以言之。思行游八极。

诗经中的爱情观

文学修养课程结业论文 刍议文化的爱情观教育作用 《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涉及到男女爱情的诗歌总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那时人们独特的爱情观。其中的情爱诗写出了礼制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本色,展示了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表现出了上古时代人们所持有的纯正、健康的爱情观。上古时代,人们对爱情有着正确的认识和高尚的理解:青年男女对爱情抱有“花开堪折直须折”的态度;对待爱情痴诚专一的态度和淑女以配君子的观念;对爱情有着痴迷与执著的追求;男女欢会时表现出清新与真纯的本色;采取邂逅相遇、一见钟情式的恋爱方式;在爱情观上逐渐留下礼俗的烙印。《诗经》中的恋爱诗给我们留下了永不磨灭的情感光辉,它永远激励着我们后人不懈地追求爱情的真谛。 从《诗经》的爱情诗中看古代人的爱情观 (一)勇于追求爱情,对爱情的热切渴望与追求表现坦白直率。 《国风?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这是少女在采梅子时的动情歌唱,吐露出珍惜青春、渴求爱情的热切心声,以梅子成熟为喻,直率表达出自己想嫁的渴望。诗中的少女由梅树的果实黄熟脱落,日甚一日的变得稀少,以至渐渐所剩无几,联想到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正悄悄地飞速流逝,不禁激情难抑唱出一曲期待男子向她求爱,并娶她为妻的心音。这首短诗由触景(梅的变化)而生情(急于求嫁),由兴而赋,委婉细腻而又大胆地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 (二)对爱情有着痴迷与执着的追求 爱情是人类最纯真的感情表露,也是人类情感世界中最有魅力的花朵.正因为它有着无穷无尽的奥妙,所以才引得人们不懈的追求。《国风?秦风?蒹葭》这首诗真实再现了热恋中的人所特有的因痴生幻的心态,一往情深而又可望不可及时,那份痴情,那份迷恋,那份落寞,那份失意,那份缠绵,那份执着,虽不着一字,却尽蕴于字里行间。《蒹葭》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其打动人心之处便在于主人公对于爱情的痴迷与执着的追求:路途的险远阻挡不了他,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使他退却,他上下求索,不畏艰辛。这首爱情唱出了人类永恒的理想与追求主题。人在不断的追求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2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内容摘要:通过对《诗经》中婚恋诗的简读,重温古代社会的单纯与美好、真挚与自然,领悟先民们外在的情感态度所包含的精神实质,深掘《诗经》婚恋诗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激发人们去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的情趣。 关键词:婚恋诗爱情婚姻 正文: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人类感情的最高境界,可遇而不可求,神圣而不可侵犯,神秘莫测,变化多端,极富神秘感和朦胧美,这是爱情的特质,是人类其他感情无法比拟的,因此成为青年男女共同追求的对象。 爱情是文学作品当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它在《诗经》中已体现得十分明朗和完美。《诗经》三百零五篇,有一百余篇是描写爱情婚姻的,可见先民们对情感的重视,也反映了他们感情的自觉和觉醒。《诗经》中的婚恋诗可分为两类:恋爱诗和婚姻诗,下面我就分别作以介绍。 一、恋爱诗 爱情是男女之间产生的一种互相爱慕的美好感情,可以让人充满希望,忘却愁苦,所以,爱情的开始都应该是美丽、动人而且曲折的。 1、思慕诗 说到追求,人们脑海里一定会想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诗,这句话就出自《诗经.周南.关雎》一诗,这是一首典型的男子

追求女子的诗歌,男子是个贵族青年,女子是个采荇菜的姑娘,男子对女子一见钟情,随之产生相思之苦,只能在想象中和他亲近、结婚,这首诗就描写了男子“求之不得”的痛苦。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示了男女之情的率真。这首诗作为《诗经》之首,有一定的意义,有前人说诗的主题是歌颂“后妃之德”,这是因为《关雎》居三百之首,不如此不足以显示其“正始之道,王化之基”的重要地位。但是孔子只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倒是切实地道出了这首诗的乐调的风格,也是这首诗的意义所在,是对后人的启发和教育。 在《诗经》中表达男子对女子追求之意的诗歌较多,如《秦风.蒹葭》和《周南.汉广》等,男主人公都是痴情的种子,都在痴痴地等待心上人,默默地期盼,但往往不能如愿,只能站在远处默默地凝望,主人公的爱情朦胧而美丽,真挚而纯洁,体现出人性的美好。 《诗经》中也有女子欣赏思慕男子的诗歌。《郑风.叔于田》通过女子的口吻,采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塑造了“叔”的美好形象。《邶风.简兮》写女子观看舞蹈时被舞师吸引,情不自禁的产生了悦幕之情。《魏风.汾沮洳》写女子爱上了品貌兼美的农家小伙,认为即使贵族男子也不能与之相比。这些诗歌写得委婉含蓄,曲折感人,将女子钟情的一面展现出来。 2、约会诗 《诗经》中的爱情也不乏两情相悦,一拍即合的,如《邶风.静女》一诗,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对恋爱中的男女幽会时的境况:

【开题报告】浅论《诗经》中的相思诗

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 浅论《诗经》中的相思诗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诗经》作为遗留了2000余年的一部著作,细细品味文学典籍,它可以算是中国唯一一部褪去了脂粉与俗气的情爱文学圣典。“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翻开《诗经》的第一页,我便被这样的千古爱恋相思的绝唱所着迷。再看《国风·汉广》、《召南·草虫》、《邶风·简兮》、《鄘风·有狐》、《王风·丘中有麻》、《秦风·蒹葭》、《陈风·月出》这些单恋诗所显示出对爱情的追求是没有礼教和贞洁观念的束缚,没有掺杂任何世俗功利的目的的,是一种真正意义上对人类纯真美好情感的讴歌。这些诗的存在,是对古代人类的爱情观、婚姻制度、民族风俗的有力见证。 在当今如此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如《诗经》中所反映出来的单纯、坦率、直白的爱情观,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对自己感情不加掩饰的真谛已经少之甚少了。再次研究《诗经》中的相思诗,唤起人们对最真实的人性的追求和对最单纯爱情观的赞颂。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诗经》产生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当时社会中爱情观严谨苛刻,用各种手段来干预婚姻和家庭,青年男女或大胆或含蓄的表达着自己的爱慕之情、相思之情。在后代看来是对封建制度的逾越,因此历代学者对其中的爱情诗所产生了不同的理解,例如:孔子“礼教”的文学观点便是对《诗经》中的爱情观的批判。本研究将重点放在《诗经》中的相思诗。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论证: 首先,着眼于这些诗所存在的的社会背景,所反应出来的人物形象性格,所影射出来的社会学价值以及这种价值观对现如今社会的一种启示作用。再者,具体分析单恋诗的篇目艺术特色,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运用很突出,是一个重要的开端,影响着后世的诗歌作品。 一、引言 (一)历代学者对《诗经》中的相思诗的观点 1、孔子对“郑声”的贬斥和厌恶; 2、其他各家对《诗经》中相思诗的不同解读 二、《诗经》中相思诗产生的社会背景

嵇康和他的养生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6407120.html, 嵇康和他的养生论 作者:苏礼 来源:《保健与生活》2010年第07期 嵇康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崇尚老庄学说,信奉服食养生之道,所撰《稽中散集》重点论述养生之道,世称《养生论》。 在《养生论》中,嵇康首先提出“导养得理”可以延长寿命的观点。嵇康说:聪明的人懂得,人的形体必须依赖精神才能形成,精神必须借助形体才能存在。而生命的正常活动最容易遭受破坏。因此应当以陶冶性情来保养精神,使心智安定来健全体魄;情感上不产生过分的爱恋和憎恶,意念中不留下过分的忧愁和喜悦;清静淡泊而不妄想,从而使气血平和而保持健康。再加上呼吸吐纳,服食药饵,使精神形体结合在一起,表里之间相互协调,如此就能够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 嵇康认为,声色酒食容易损伤形体,喜怒思虑容易耗伤精神,精神活动、生活方式的失常是减损寿命的重要因素。所谓“饮食不节,以生百病;好色不倦,以致乏绝。”“措身失理,亡之于微。”而“情虚静泰,少私寡欲”等养生之道,可以增进健康,延长寿命。 怎样才能做到“情虚静泰,少私寡欲”呢?嵇康说道:“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知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然后蒸以灵芝,润以醴泉,唏以朝阳,绥以五弦,无为自得,体妙心玄,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了解名利地位会妨害品德的修养,因此就轻视而不去追求;认识到肥甘厚味会损害正常的生命活动,所以果断地抛弃而不顾惜。胸怀坦荡而没有忧愁,心情平静而没有焦虑。又长久坚持,用和谐的方法养生。和顺天理达到清净的境界。然后再用灵芝一类药物涵养精神,用甘美的泉水滋润脏腑,借助早晨的阳光温暖肌肤,抚动琴瑟五弦怡悦心神,清净没有妄欲而自得其乐,身强体健而心情旷达,不刻意追求欢乐而心神自然愉悦,摆脱生命的牵挂身体自然长存。

诗经中的爱情观

《诗经》中的爱情观 关键词:《诗经》爱情观(纯真美好坚贞不渝理智道德积极健康) 前言: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向往和追求,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一种自发的不由自主的情感冲动,同时也是个体的一种自我选择。《诗经》作为遗留了2000余年的一部巨著,是中国唯一一部脱去了脂粉与俗气的爱情文学圣典,留下了许多古代社会青年男女爱情的印证。《诗经》中描写的爱情,感情真挚自然,质朴纯真,是个体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纯真的人类美好情感的讴歌。 然而到了宋代,理学观念的深化人心,男女爱情的禁忌是越发的多了男女授受不亲。程朱理学的诸如“饿死是小,失节是大”的种种贞操观念,体现了“存天理,灭人性”。它在人心理、尊严和自由上都造成某种程度的扭曲。可以说在封建社会,这也算是禁欲的一个标准了。 统治阶级为了深化自己的统治,愚弄压制臣民,制定了条条戒律。中国历史悠悠千年之长,封建社会的压抑沉重的枷锁,网住人的躯体,却不能遮住人的眼睛。然而爱情是不分时间和空间的,不是因为社会有了制度才分出不同的爱情,爱情本身就存在,制度只制约了人们的表达方式。纯真的爱情自古就一直在被人们追寻…… 正文: 一、关于《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中的爱情诗, 紧贴现实生活, 不作无病呻吟, 歌咏了礼制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自然和本性。感情真挚自然, 毫不掩饰地歌唱了心中对爱情的渴望,是个体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的强烈追求。热烈而浪漫。清纯而自然,对爱情的表达既大方又泼辣,又不失含蓄和浪漫。 但正因为《诗经》中有太多对爱情露骨的直白,古代许多儒学家们,往往将《诗经》说成是“淫诗”,认为其内容有伤风化,从传说中孔子删诗以来,在中国文学史上,对《诗经》中情诗的评价就有许多分歧,甚至到现在还是说法不一。古代认为《诗经》为淫诗的评论家声称是以孔子的话为依据,其实是他们歪曲了孔子的话,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了孔子。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证篇》),这是他对《诗经》的总的评价。对于具体诗篇,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这说明他认为“诗三百”都是思想健康的作品。因此,孔子很重视《诗经》在教育、政治活动等方面的作用,所以其实孔子对《诗经》是给予充分肯定的。 南宋的朱熹则对《诗经》中的这些爱情元素予以了比较强烈的谴责,他为了维护封建伦理道德,采取了主观唯心主义的态度来解说《诗经》。在他眼中,《诗经》中郑卫描写爱情、婚姻的诗几乎都是淫诗。他在《诗经集传里》说:“郑、卫之乐,皆为淫声”,如他评价《邶风·静女》:“此淫奔期会之诗也”。对《卫风·木瓜》,他则说:“疑亦男女相赠答之辞,如静女之类。”意思说它是淫诗。他虽然承认它是爱情诗,但又以淫诗否定了它。

试论诗经的文化精神

内容提要 (1) 试论《诗经》的文化精神 (2) 绪论 (2) 一、植根于农业生产的乡士情蕴 (2) 二、以为人本的人文精神 (5) 三、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 (8) 总结 (11) 注释: (12) 参考文献 (13) 内容提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以极其丰富的生活内容、广泛的创作题材向我们展示了远古社会的历史风貌,它是中国上古文化一部形象化的历史,是从远古到周代社会的文化积淀。因此,笔者不仅从题材上的大体分类去认识其伟大,更是从整体上把握这部作品中所包蕴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关键词:远古文化农业生产宗族伦理宗国精神以人为本 试论《诗经》的文化精神 绪论 作为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以其丰富的生活内容、广泛的创作题材,向我们展示了殷商社会乃至包含着远古社会的历史风貌。从《诗经》的祭祖诗中,我们看到了殷周祖先创业建国的英雄业绩;从农事诗中,看到了在农业生产中辛勤地劳作地农奴;从战争徭役诗中,看到了仆仆风尘的役夫征人;从卿士大夫政治美刺诗中,看到那些关心国家时政的优秀人物;从婚姻爱情诗中,看到了周人的婚姻习俗;从其他诗篇中,我们也看到周代社会各种各样的民俗风情,等等。可以这样说,《诗经》中的305篇作品,交织成一幅多层次的、多角度的,从多个方面展现殷周社会历史的立体画卷。它的每篇作品,都潜含着无数的可以发扬的文化内容。它是中国上古文化一部形象化的历史,从远古到周代社会的文化积淀。因此对于《诗经》,我们不仅仅需要从题材上的大体分类中去认识其伟大,而且更需要从整体上去把握这部作品中所包孕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从这方面讲,它的意义也是无限的,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略作概括。 一、植根于农业生产的乡士情蕴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民族。据考古发掘,早在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初期便已开始了农业种植活动。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左右存在的仰韶文化,就“是一种较发达的定居农耕文化遗存,主要栽培粟、黍”。①从出士的甲骨卜辞记载中可知,农业已经是商代社会的主要生产。卜辞中多次出现黍、禾、麦、稻等农作物名称,农业生产的好坏乃是殷民族最为关心的大事。从土质丰厚的黄土高原的富饶的渭河流域发祥的周民族,更是一个专事农业生产的农业民族。 农业发展,一方面使中国人很早就摆脱了依赖自然采集和渔猎的谋生方式,有了更为可靠的食物来源,促进了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也改变了因采集和渔猎不得不经常迁徙的生活方式,形成了高于周边民族的定居农耕文化。从而也很早就培养了中国人那种植根于农业生产的安土重迁、勤劳守成的浓重的乡土情蕴。 《诗经》是具有浓重的乡土之情的艺术。且不说十五《国风》散发着浓郁的各地乡土的芬芳,即便是在《雅》、《颂》的抒情诗中,也莫不沉潜着植根于农业文化的深深情蕴。这不仅仅表现为周人对农事的关心,对农神的崇拜和农事诗的创作,而且表现为体现在《诗经》中大部分作品中的眷恋故土乃是各民族的共同心理。本来,从人类的普遍文化情感上讲,眷恋乡土乃是各民族的共同心理。荷马史诗《奥德修记》中的希腊英雄俄底修斯,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在外漂流了十年,历尽千辛万苦之后仍然返回了他的故乡,这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但是我们须知,贯穿于《奥德修记》这部希腊史诗的中心主题却不是思乡情感的抒发,诗人在这时只不过以俄底修斯回乡为故事发展的线索,来叙述这位英雄的冒险经历,歌颂希腊人对自然的斗争和对海外探寻的英雄主义精神。产生这两部书的时代背景是从古代和氏族组织转变而来的希腊英雄时代的奴隶社会制度,“古代部落对部落的战争,已经开始蜕变为在陆上和海上为攫夺家畜、奴隶和财宝而不断进行的抢劫,变为一种正常的营生,一句话,财富被当作最高福利而受到赞美和崇敬,古代氏族制度被滥用来替暴力掠夺财富的行为辩护。” ②希腊人通过这两部史诗来对海外征服的英雄主义精神来表示了最为崇高的赞美。 可是,以农业生产为根基建立起来的周代社会,从一开始就不可能产生古希腊社会的对外扩张冒险精神。他们立足于自己脚步下的这片热土,靠的是勤劳的双手去创造自己的财富与文明。他们从来不愿意离开生其养其的土地,眷恋的是和平安

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初教

初等教育专业《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专科) 课程编号:331231211 课程中文名称:中国文学史 课程英文名称: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64 总学分:4 适用专业:初等教育专业本专科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中国文学史课程是初等教育专业的基础课、必修课,既是培养初等教育师资的基本课程,也是学习中国文化、语言、文学,提升文化、人文修养的重要课程。 中国文学史课程教学分二个学期进行,分别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段、宋元明清及近代文学段,其中每段内容再进行详细划分。本课程以文学史为线,重点介绍重要作家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及地位影响,突出作品鉴赏环节,强调人文素养的培养。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基本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脉络,熟悉代表性作家作品,对中国古典文学乃至古代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有较强的解读、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本课程鼓励作分体文学教学等教学实验。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1)本课程先修课程:无 (2)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中国古代文学相关选修课、古代汉语、中国文化史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 (一)第四学期: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段(32学时) 第一编先秦文学(8学时) 总绪论及先秦文学概况:(0.5学时) 第一章上古文学(0.5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原始诗歌的产生,理解上古神话借助幻想以征服自然力的本质特点,掌握并领会《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上古神话的基本内容

及其体现的奋斗精神。 【重点与难点】上古神话故事是重点,理解神话的特征是难点。 【学习篇目】《弹歌》、《蜡辞》、《女娲补天》、《鲧禹治水》、《精卫填海》、《黄帝战蚩尤》。 【参考书目】袁珂《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版);钟敬文《中国神话故事论集》(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王钟陵《论神话思维的特征》(《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 第二章《诗经》(1.5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诗经》产生的时代、地域,理解《诗经》“风、雅、颂”的传统分类以及“赋、比、兴”的诗歌艺术手法,了解各类题材的代表篇目及其大致内容、基本风格。 【重点与难点】国风中反映爱情婚姻和征役生活的诗作是重点,雅颂篇章涉及的社会背景是难点。 【学习篇目】《关雎》、《柏舟》、《静女》、《氓》、《君子于役》、《溱洧》、《蒹葭》、《七月》、《东山》、《采薇》、《生民》。 【参考书目】朱熹《诗集传》;陈子展《诗经直解》(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夏传才《思无邪斋诗经论稿》(学苑出版社2000年版);洪湛侯《诗经学史》(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一至第六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至第七辑《诗经研究丛刊》(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年等)。 第三章先秦历史散文(2学时) 【教学目标】体会先秦历史散文具有文史相兼的性质,了解编年体、国别体的不同形式,掌握《左传》记事为主、擅长叙述战争、《国语》记言为主、《战国策》善于刻画人物形象的基本特点。 【重点与难点】《左传》《战国策》是重点,《周易》《尚书》等早期文献是难点。【学习篇目】《左传》:《重耳出亡》、《城濮之战》、《烛之武退秦师》、《郑子产相国》;《国语》:《召公谏弭谤》;《战国策》:《苏秦以连横说秦》、《冯谖客孟尝君》、《触詟说赵太后》。 【参考书目】沈玉成、刘宁《春秋左传学史稿》(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郑杰文《战国策文新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诗经中美好爱情的句子

诗经中美好爱情的句子

诗经中美好爱情的句子 【篇一:诗经中美好爱情的句子】 《》中描写爱情的诗句有很多,我最喜欢其中的两句,第一句是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第二句是绸缪束薪(楚),三星在天(户),今夕何夕,见此良人(粲者),子兮子兮,见此良人(粲者)何!。 第一句出自《诗经.邶(b i)风.击鼓》,原文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电视剧中把说通假为悦,显然是错误。在网上查找了一下张氏原著,也同电视剧一样,不知是张氏之误,还是盗版之错。是不是张氏根据剧情有意更改?我想不会,正因为说可以通假悦,所以在这儿没有人会冒着被人误解的风险这样改。这一句中,契阔是离合的意思,说在这里的意思是誓约、誓言。全句的翻译应为:人生难免生死离合,我与你共同盟誓: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白头到老! 第二段出自《诗经.唐风.绸缪》,共三层,剧中引用的是第一层和第三层,意思大致相同,这儿只谈第一层。绸缪是缠绕、捆绑的意思,三星指天上的星星,具体哪三星说法不一。剧中对该诗的翻译很到位,应是:把柴禾捆得再紧一些,看那星星高高挂在天上。今天是什么日子呀,让我见到可心的人儿。可心的人呀可心的人,见到可心的人儿我该怎么办! 下面习古堂国学网再给大家介绍一些诗经中其他有关描写爱情的诗句: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诗经周南关雎先秦 参差荇(x ng)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w )寐(m i)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 o)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l )之。 诗经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y ),不知其期,曷(h )至哉? 鸡栖于埘(sh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⑥!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hu )?

嵇康的养生术和游仙诗

嵇康的养生术和游仙诗 嵇康的养生术和游仙诗 【原文出处】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 【原刊期号】200204 【原刊页号】86~91 【分类号】J2 【分类名】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复印期号】200212 【英文标题】Ji Kang's Methods of Health Preservation and His Poetry of Fairyland RovingSUN Chang-wu(Chinese Dept.,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071,China) 【作者】孙昌武 【作者简介】孙昌武(1937-),男,辽宁营口市人,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中文系,天津300071 【内容提要】嵇康接受道家学说和道教神仙思想,相信神仙存在,认为神仙不可学得,又主张养生可以久寿延年。这种养生思想作为道家、道教思想的发挥,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和养生思想相关联的他的独特的神仙观念,也具有突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而在他的创作中,这两个方面被转化为文情和诗思表现出来,在文学史上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艺术成就。 【摘要题】先秦与魏晋六朝文学 【英文摘要】Ji Kang(223-262),a scholar and a thinker of the Three Kingd-oms,accepted the philosophical ideas of the Taoist school and the concept of immortality,believing that human beings can ne-ver become immortals through their own efforts but can prolong their lives through health preservation,an idea that further developed Taoism and proves to be valuable and significant.He also expressed the idea in his literary works,which are well known for their distinctive features. 【关键词】嵇康/神仙思想/养生术/文学创作 Ji Kang/concept of immortality/methods of health preservation/literary creation 【参考文献】 [1]三国志·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 [2]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李善注.文选[M].北京:中华书局,1977. [4]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5.[5]王充.论衡·道术篇[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6]王先谦.庄子集解[M].《诸子集成》本. [7]干宝.晋纪·总论[M].黄shì@(16)辑,《黄氏逸书考》本. [8]王弼.老子注[M].《诸子集成》本.上海:中国书店,1986. [9]崔大华.庄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10]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宋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四言诗大全

四言诗大全 导读:本文四言诗大全,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诗经·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2、《诗经·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3、《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曦。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4、《诗经·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5、《诗经·北风》 北风其凉,雨雪其滂。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

其虚其邪?既亟只且!莫狐,莫黑匪乌。 惠而好我,携手同车。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6、《诗经·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浅谈古诗词中的爱情观

浅谈古代诗词中的爱情观 1009160115 胡文广 爱情是个永远也不会过时的话题,关于爱情的文学作品可谓是浩如烟海了,且不谈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和林黛玉,莎翁笔下的罗密欧和朱丽叶,就算是与爱情毫无关系的作品当中也要夹杂一些浪漫动人的爱情故事来增加作品的可读性,为什么?因为爱情是人类情感当中最为珍贵也是最为高尚的情感之一,它对人类永远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它永远也说不完。有人这样形容它:爱情是水晶,但它比水晶更清澈;是美酒,但它比美酒比香醇;它是一种感受,即使痛苦也会觉得甜蜜;它是一种体会,即使心碎也会觉得幸福;它是一种经历,即使破碎也会觉得美丽。 而诗词呢?它是我们祖先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历史的长河早已渺不可寻,但它承载着一代人的梦想和心灵的智慧,它以其特有的馨香和魅力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诗词中所包含的情感体验、理性智慧饱经风霜而历久弥新准确地抚摸着人类心灵柔软而脆弱的部分,化养着我们的灵魂。我们生活在一个高科技的时代,但仍有读诗词的必要,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古人对人生的感悟,对功名事业的感触,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对人生不同阶段的认识,这些历经千年的智慧果实可以使现实的我们受益良多,即使抛开这些不谈,张中行先生幽默地说,学好诗词还可以用它来骗骗自己的心上人,应付现代佳人,哼几句古典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那多有味道,你要是老是捧着一束玫瑰,翻来覆去地说“我爱你”,怕就差点事儿吧。 由于爱情和诗词的这些特点,所以古人的诗词中的爱情也就不足为奇了,古诗词中的爱情观在今天看来也是非常合理的。下面我将结合具体的诗词来谈谈我个人的观点。首先来看一首张先的《千秋岁》,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节。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德国诗人歌德说过:“如果你失掉了财富,那你只是失掉的只是一小部分;如果你失掉了荣誉,那你将失去许多;如果你失掉了勇气,那你就失掉了一切。”爱情也需要勇气,张先在他的词中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人生智慧。此词中,相爱双方的青春初恋宛如青涩的梅子,刚刚萌动,就遭无情风暴的摧残,眼见爱情就像柳絮一样飞走了,悲痛之下,主人公生出抗争的勇气,“天下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节。”,他说只要天不老,他们的爱情就不会断绝,在他们用真情密密织就的网里,两情缠绵纠结,早已把彼此牢牢系住,难解难分,任凭谁也拆散不了。爱需要共同面对风雨克服阻碍的勇气,该勇敢时要勇敢,太畏首畏尾只能牺牲自己的感情,在相爱的路上可能都会遇到狂风暴雨肆虐,遇到流言蜚语四散,甚至遭到世俗的强烈反对,爱情不被父母亲人祝福,如果双方没有爱的勇气,他们的爱情势必会春残花落,风吹云散。当然,爱需要勇气,不是一个人的勇气,而是双方的勇气,才能对抗人生的风雨。如果对方是真诚地爱着你,那拿出勇气是应该的;如果对方自私懦弱,不值得你爱,那你用单方面的勇气撑着自己飘摇的爱,只能说是一种坚持,勇气越大,对自己的伤害就越大。“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节。”爱是需要勇气的,不知你是否已经做好准

论《诗经_》语言艺术之美_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论《诗经》语言艺术之美 学院燕山大学 年级专业201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燕山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院:燕山大学教研室: 说明:如计算机输入,表题黑体小三号字,内容五号字。本任务书一式三份,教务科、教师、学生各执一份。 II

(输入章及标题) 摘要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选集,也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文化典籍之一。关于《诗经》的研究,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围绕《诗经》文化的研究和阐释,形成了比较有特色的《诗经》学,包含着广泛的研究领域,《诗经》是中国诗、乐、舞乃至戏曲等众多艺术形成的源头,意义深远,堪称文化之源。而今天我们更多地是把它当做一种经典的文化形式,它的语言范式,规整而科学;它的语言技巧,自然而艺术。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展现了上古社会的历史风貌,并具有崇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无疑是中国文学园囿中的一支奇葩。反复解读《诗经》作品,我们不难感受到字里行间迸发出来的艺术震撼力,而其诗歌语言方面鲜明的音韵美、形式美和风格美,也构成一束束绚丽的光环,令人炫目陶醉,玩味不已。 关键词《诗经》语言艺术美叠词 I

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绪论 (1) (一)课题背景 (1) 1.《诗经》的历史文化影响 (1) 2.《诗经》语言范式之美 (1) 第二章《诗经》语言艺术美,表现为同义叠字的运用. 2 (一)同义词是语言表达的重要标志 (2) (二)《诗经》中表示“忧心”“茂盛”叠词举例. 2 第三章《诗经》语言艺术美,表现为叠字的兼格和连用 .. 5 (一) 比较常见的叠字对偶句 (5) (二)比较常见的叠字修辞格 (6) 第四章《诗经》语言艺术美,表现为叠字的变化或统一美 (8) (一)《诗经》中叠字的变化美 (8) (二)《诗经》中叠字的统一美 (8)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附录1 (12) 附录2 (13) 致谢 (14) II

晋代嵇康的养生精论(4)

晋代嵇康的养生精论(4) 经典养生 晋代嵇康的 养生精论(4) 0周贻谋 善养生者则不然矣.清虚 静泰,少私寡欲,知名位之伤 德,故忽而不营,非欲而强禁 也;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 顾,非贪而后抑也.外物以累 心不存,神气以醇泊独着.旷 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又守 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 济,同乎大顺.然后蒸以灵 芝,润以醴泉,唏以朝阳,绥 以五弦,无为自得,体妙心 玄,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 身存.若此以往,庶可与羡门 比寿,王乔争年,何为其无有 哉! —— 嵇康《养生论》 康又说,善于养生的人却不是这样.他们清净安泰,很少有 IJLJ私心杂欲.知道名利地位之类会损伤精神和危害道德修养, 所以轻视它而不去迎求,并非有了欲望而去强行禁止;懂得膏粱厚味会摧残生机性命,所以决意抛弃它而绝不顾恋,并不是有了贪心才去抑制.因身外之物劳累心智而不留意萦怀,精神正气因淳朴淡

漠而更加旺盛.旷达处事而无忧愁恐惧情绪,安于寂静而无劳心思虑之苦.他们始终坚守养生之道,积极调养以求顺畅和谐,和顺的原则天天都能实现,这就合乎自然规律.再蒸煮灵芝来滋补身体, 喝上甘甜的泉水,长晒早晨的太阳,安然自在地欣赏音乐,不必多做什么而自然有收获,忘记欢悦却过得很快乐,抛弃生死观念身体却很健壮.这样一来,和神仙攀比寿命,又哪有做不到的呢? 嵇康强调,人们既要重视物质生活的养生,更要重视精神生活 即思想情志的养生,若能长期高度重视身心两方面的调养,自然可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标.嵇康的观点跟今人的认识是完全相符的, 现代人更应该以此奉为养生保健的圭皋.⑨ (作者系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 快乐养生?20102l 鸯馔@ 0张于 庄子?刻意》中说:"平易恬淡,则忧患 ,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自 ,人们都懂得心理活动与生理功能的关系 密切的,提倡养生必须养心.而老人的养 "平易恬淡"为基石.着名作家冰心一生 无欲则刚,心地宁静"的健身之道,其一 如林,高寿百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