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吉林省延吉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吉林省延吉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吉林省延吉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

1. (4分)下面是某中学学生会向各班级班长所发通知的正文,请阅读并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为了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同学们的国学素养,校学生会定于10月18日下午4点,在报告厅举办“走近孔子”读书交流会。届时在孔子研究领域享有极高盛誉的孙荣教授将光临指导,并向各班奉送其最新研究著作。请拨冗组织班委推荐两名发言的同学,并告知他们一定务必按时到会。

(1)在不改变语意的前提下,为了表达简明,文中必须删掉两个词语,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文中使用不得体的两个词语,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 (6分) (2016高三上·武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

葛兆光

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天”仍然是判断与理解的基本依据。仿效“天”的构造,模拟“天”的运行,遵循“天”的规则,就可以获得思想与行为的合理性。在人们心目中,凡是仿效“天”的,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于是,这种“天”的意义,在祭祀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支配力量,在占卜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对应关系。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力基础来自于“天”,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

“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更加明确地被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所表述,而这些概念又被具体化为一些可以操作的技术,于是“天”与“人”之间就被联系起来。首先是“一”。在秦汉时代,它既是宇宙的中心、唯一的本原、至上的神祇,又是天下一统、君主权威、理性法则、知识基础和一切的终极依据。其次是“二”。“二”即阴阳,既可以指日月、天地,也可以指君臣、上下,以及从阴阳引申出来的冷暖、湿燥、尊卑、贵贱。再次是“五”。在《吕氏春秋》中,思想家曾为“五”并列出种种匹配的事物和现象。这说明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相反,如果五行、五色、五声、五味、五方、五脏、五祀等等发生紊乱,人们就要用技术将其调整过来,否则人就会生病,社会就会混乱,宇宙就会无序。比如朝代的变更,要顺序地吻合五德的排行;人们的服饰,要顺序地吻合五色的轮次。这种数字概念经历了漫长的整合和论证过程,在秦汉时代终于以系统的形

式固定下来。

沟通天地人神的权力仍然被少数术士所掌握。大多数人相信,他们由于有某些特殊的禀赋与训练,拥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人们需要通过他们与天、与神灵、与祖先交流。

当时人们关心的中心问题有以下几类。一是生命。铜镜铭文这样的考古资料透露了秦汉时代人们的生活观念,看来当时的人们相信人是可以不死的,不过也相信人之永恒极其困难。如果说铜镜铭文、帛画、画像石中的神仙内容及秦汉方士的求仙寻药炼金活动,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期望和想象,那么很明显,他们也努力地探索过人体的奥秘与医疗技术,张家山汉简中的《脉书》、马王堆帛书中的《五十二病方》等,就反映了人们的焦虑和忧患。正是在这种期望和想象、焦虑和忧患中,人们逐渐形成了生死观念。二是幸福。在秦汉的一般思想世界中,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为人生幸福的内容,渐渐退居次要地位,对幸福的期望往往被普遍的神仙信仰具体化和世俗化,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被生理上的自由和超越(永生)所取代,“富贵”与子孙“繁衍”成了更现实的追求,铜镜铭文中那么多的“富贵”和“宜子孙”的字样就是明证。三是国家。当诸侯国家日益消亡或削弱,各种文化区域日趋混融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的时候,人们开始彼此认同。“天下”一词在当时是一个较纯粹的政治概念,当人们逐渐有了更广泛的地理知识之后,人们认识到自己所熟悉的地域只是天下的一部分,于是又常常使用“海内”一词。“海内”一词在当时成了中国人的文化疆域的代名词,凡是生活在海内的人,凡是有共同语言、习俗、观念与服饰的海内人,都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文化意义上的共同体已经在人们心目中确立了。

(本文有删改)

(1)

关于秦汉时代人们对“天”的认识,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这只是为了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让普通人敬畏。

B . 人类的社会秩序、伦理关系都是以“天”为依据来建立的,如果发生紊乱,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来进行调节,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C . 无论普通民众还是权贵,都把“天”作为认识世界的基本依据,认为遵循“天”的规则,效法“天”,能够获得思想和行为的合法性。

D . “天”是自然的法则,一切知识都与之相关,秦汉时代的人们以“天”为根本法则认识外部世界,以神仙信仰为终极依据认识自我。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因为“天”等同于“一”,意味着绝对和神圣,所以,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以显示对唯一的神的崇敬。

B . 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的表述显示了天与人之间的关联,五行、五声、五色、五方、五祀等实际上都体现了“天”蕴含的自然法则与宇宙秩序。

C . 秦汉时代,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只有少数被认为有特殊禀赋与训练的术士才能与天、神沟通,并非人人都具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

D . “一”“二”“五”等数字概念表达了“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这些概念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并牵连着中国古代的思想传统。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秦汉时代,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所以“五”也可以作为宇宙间一切的终极依据。

B . 秦汉时代人们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反映出,中国人对于幸福的理解从来就没有精神超越的层面,而只着重于现世与物质层面。

C . 秦汉时代,人们相信永生可以实现,这样的生死观导致了神仙信仰的世俗化,对于“富贵”和“宜子孙”的追求即是神仙信仰世俗化的重要表现。

D . 秦汉时代,与“天下”一词作为政治概念不同,“海内”是“文化疆域”的代名词,“海内”的人于文化层面能够彼此认同。

3. (18分) (2015高一上·辽宁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约克·伊万斯今夜值班

在德国对英国狂轰滥炸的时候,人们很少有可能想起伊万斯,更不会在他那瘦削的胸膛上挂一枚奖章,即使在他死后也不会。

他绝不会在一次伴随着低沉的鼓声和嘶哑的喇叭声的殡仪中接受人们的致敬。事实上,人们很可能根本不会为他举行葬礼。

战争打响之前,他没有做过任何足以使自己为人所知的事情。他在码头上干过活,那里尘土飞扬,对他的肺部都有影响。战争后期,为招募新兵进行的体格检查并不十分严格。尽管如此,由于视力差和其他缺陷,人们拒绝他入伍。

然而,尽管他无声无息,他却具有英雄的品格。

让我们继续讲伊万斯的故事吧。他死前成了一名防空民防人员。他接受了一年训练,学习如何戴防毒面具,如何让昏倒的妇女苏醒过来,怎样把行人引导到最近的防空洞等等。在训练中,他表现平常。

这一天夜间,约克·伊万斯值班。过去一个月中,他几乎每夜都要值班,因为每夜都有空袭警报。

那天夜间11时,他打电话给民防指挥中心,报告说他看到远处有一个亮光。伊万斯的长官听说是伊万斯,就漫不经心地说,那是有人抽雪茄烟,不过烟火太亮罢了。

伊万斯守护在郊区某地一个公用电话间旁,敌人轰炸城区时,这里也挨过炸弹。当一枚大炸弹丢下来时,他没有来得及离开。

这个炸弹没有爆炸,对此,伊万斯开始高兴。炸弹是带着撕裂人神经的尖叫声落到地面上的。过了一会儿,伊万斯想到他应当去看看这枚炸弹。这时,他才恍然大悟。

原来,这不是哑弹。在受训期间,他看过不少图片和图表,他知道,这是一枚定时炸弹,而且是一枚大的。

几分钟之后,他把这一切向上司作了报告。

“炸弹在哪里?”上司问道。

“在街心花园里,”伊万斯答道。

上司命令说:“把无关的人赶走,把附近住宅里的人撤光,让行人不要靠近!”

“是,先生!”伊万斯说。

伊万斯遵照命令行事。在不到1小时内,他把附近几户人家撤走。在这以后,他坚守在岗位上疏导行人。

早上7时以前,行人不多。在这以后,上班的工人和各种行人成群结队而至,有的步行,有的骑自行车,有的乘汽车。

在连续遭到轰炸的地区,有这样一种荒唐的现象,那就是人们对可能造成严重伤亡的事情,反而非常好奇。

突然,伊万斯发现他一个人得干两个人的事。这枚炸弹落在两条街的交叉口上,使四个方向的行人受到威胁。

伊万斯想尽一切办法解决这个难题。他把炸弹后面100多码的地方用绳子拦了起来,然后,他把自己的岗位移到十字路口的中间。

有数以百计的行人听到他说:“此处有定时炸弹,请走开,请走开。”他们走开了。

从这里路过的人中有一位是附近圣公会教堂的神甫。这位神甫向记者提供了关于伊万斯生命最后一刻的最生动的情况。

神甫说:“他几乎完全没有必要用手指炸弹在哪里,炸弹就在他身后的草坪上。很明显,他是了解这是多么危险的。他的面色苍白、憔悴,但是,从他的声音中人们听不到丝毫的颤抖。我永远忘不掉这个场面:他吹哨子,呼喊着,要人们离开。从心理的角度看,他像中世纪的麻疯病人,这些人摇着铃,呼喊着‘避开我,避开我!’我要他用绳子把大街拦起来,然后自己撤离。但是,他却对我说:‘我的任务是留在这里。请走开罢,不要给别人树立坏榜样。’于是,我只得走开,到电话间打电话向有关方面求助。”

9时10分,炸弹爆炸了,把地面炸了一个大坑,伊万斯连尸骨也没有留下。

(摘自美国《芝加哥每日新闻报》记者罗伯特·凯塞)

(1)

下列对新闻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本文是一篇新闻特写,作者运用目击者的话语,记述新闻主人公约克·伊万斯在生死关头从容不迫、忠于职守的感人事迹,增强了现场感和真实性,产生了巨大的宣传效应。

B . 文章开头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吸引读者眼球,为下文叙写一位忠于职守的忘我的英雄作铺垫。

C . “人们对可能造成严重伤亡的事情,反而非常好奇”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用“这样一种荒唐的现象”来反衬约克·伊万斯疏散群众工作的难度,衬托伊万斯忘我的精神。

D . “长官听到是伊万斯,就漫不经心地说,那是有人在抽雪茄烟,不过烟火太亮罢了”,这句话表明,伊万斯的工作从来就没有得到上司的重视,他的上司对社会安全漠不关心,这也为下文写他孤军奋战埋下了伏笔。

E . “这天夜里”“夜间11时”“过了一小会儿”“几分钟后”“在不到一小时内”“早上7时前”“9时10分”这些时间词的推移,增加了现场紧迫感,目的在于使读者的心跟随作者的叙述而悬了起来。

(2)

这个特写标题看似平常,文中也多次强调伊万斯是个“平常人”,这样写有何作用?

(3)

约克·伊万斯发现定时炸弹后做了一系列的事情,他的这些行为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请作简要分析。

(4)

这篇特写的开头原来有这么一段议论的话:“艺术家完全应该以他为模特儿,塑造大英帝国精神的形象,就是依靠这种精神,大英帝国才维持到今天。”有人说这是画龙点睛,有人则说这是画蛇添足。你是怎么看的呢?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二、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4.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制定政策不能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唯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才能矫枉过正,根治腐败。

B . 中国需要在国际平台上做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展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西方艺术界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管见所及。

C . 有些人遇见理论,就想要明白。如果不能完全明白,就不惜穿凿附会,因为这样似乎可通,并自觉新奇可喜。

D . 审计地方政府债务应严格按照程序,较大程度地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切勿隔岸观火,只做表面的清理整顿工作。

5.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从2001年揭露“珍奥核酸”骗局开始,生物学博士方舟子已科学打假近1000余起,10多次成为被告,他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中国科学黑暗世界的警察”。

B . 最近发布的《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10》显示,中国在2009年的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全球排名第一,中国2009年的风电发展再次向世界提出了中国发展清洁能源的信心。

C . 因受“基地”组织的威胁,使美国驻也门大使馆被迫关闭,使馆中的当地雇员被暂时遣散回家。

D . 为纪念中国第一轮生肖邮票发行30周年,由联合国邮政和国际政府间集邮组织共同发行的《生肖邮宝》世界生肖邮票珍藏宝典,1月10日在北京举行首发式。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6. (11分)(2018·奉贤模拟)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送浮屠文畅师序①

【唐】韩愈

①人固有儒名而墨行者,问其名则是,校其行则非,可以与之游乎?如有墨名而儒行者,问之名则非,校其行而是,可以与之游乎?扬子云②称:“在门墙则挥之,在夷狄则进之。”吾取以为法焉。

②浮屠师文畅喜文章,其周游天下,凡有行,必请于缙绅先生以求咏歌其所志。贞元十九年春,将行东南,柳君宗元为之请。解其装,得所得叙诗累百余篇,非至笃好,其何能致多如是邪?惜其无以圣人之道告之者,而徒举浮屠之说赠焉。夫文畅,浮屠也,如欲闻浮屠之说,当自就其师而问之,何故谒吾徒而来请也?彼见吾君臣父子之懿,文物事为之盛,其心有慕焉,拘其法而未能入,故乐闻其说而请之。如吾徒者,宜当告之以二帝三王之道,日月星辰之行,天地之所以著,鬼神之所以幽,人物之所以蕃,江河之所以流而语之,不当又为浮屠之说而渎告之也。

③民之初生,固若禽兽夷狄然。圣人者立,然后知官居而粒食,亲亲而尊尊,生者养而死者藏。是故道莫大乎仁义,教莫正乎礼乐刑政。施之于天下,万物得其宜;措之于其躬,体安而气平。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文武以是传之周公、孔子,书之于册,中国之人世守之。今浮屠者,孰为而孰传之邪?夫鸟俯而啄,仰而四顾;夫兽深居而简出,惧物之为己害也,犹且不脱焉。弱之肉,强之食。今吾与文畅安居而暇食,优游以生死,与禽兽异者,宁可不知其所自邪?

④夫不知者,非其人之罪也;知而不为者,惑也;悦乎故不能即乎新者,弱也;知而不以告人者,不仁也;告而不以实者,不信也。余既重柳请,又嘉浮屠能喜文辞,于是乎言。

【注】①本文写于贞元十九年春,时韩愈在长安任四门博士。浮屠,此指僧人、和尚。②扬子云,即汉代杨雄,著名儒者和辞赋家。

(1)与第①段划线句的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A . 墨名儒行者如果在儒门,我就要远离他;儒名墨行者即使在远方,我也要推荐他。

B . 墨名儒行者如果在儒门,我就要将他驱赶:儒名墨行者即使在远方,我也要将他引荐。

C . 儒名墨行者如果在儒门,我就要将他驱赶;墨名儒行者即使在远方,我也要将他引荐。

D . 儒名墨行者如果在儒门,我就要远离他;墨名儒行者即使在远方,我也要推荐他。

(2)在韩愈着来,文畅身为佛家子弟却喜欢向儒家学者们请教的原因是

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3)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作者“推崇儒学”的一组是()

①浮屠师文畅喜文章②宜当告之以二帝三王之道③是故道莫大乎仁义

④民之初生,固若禽兽夷狄然⑤书之于册,中国之人世守之⑥知而不为者,惑也

A . ①③⑤

B . ④⑤⑥

C . ③⑤⑥

D . ②③⑤

(4)第③段举鸟兽之事的用意是________。

(5)清代张裕钊曾说“退之为释子作赠序,内不失己,外不失人”,意思是韩愈既能明确自己的主张、立场,又能不失礼于人,结合③④两节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四、诗歌鉴赏 (共2题;共16分)

7. (10分) (2015高一上·海南期中)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临江王节士歌(陆厥)

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秋思不可裁,复带秋风带。

秋风来已寒,白露惊罗纨。节士慷慨发冲冠,弯弓挂若木,长剑竦云端。

夜坐(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注:张耒,北宋诗人,在新旧党争中,他受到蔡京等的迫害,一再被贬黜;晚年居陈州,此诗作于晚年。

(1)

在这两首诗中,除了“秋月”“秋风”显示了季节特征之外,还有哪三个意象也能起到这种作用?请结合诗句分析第一首诗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2)

请结合“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分析第二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8. (6分) (2019高三上·哈尔滨期末) 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进行比喻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得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强调对于自己所认定的就要坚持,不理会世人的称誉或非难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应用 (共3题;共10分)

9. (3分) (2016高二上·武汉期中)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l5个字。

人怎么样才能够真正做到内心不惶惑呢?这需要大智慧。一个人在三十岁以前是用加法生活的,就是①________ ,比如经验,财富,情感,名誉等等。但是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三十岁以后,②________ ,也就是要学会舍弃那些不是你心灵真正需要的东西。不想交的朋友舍掉了,不想做的事情拒绝了,不想挣得钱不要了,只有敢于舍弃,知道如何舍弃的时候,③________。

10. (5分)(2017·长安模拟) 下图是即将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行的“第 26 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吉祥物小白驹,请分析构图要素以及寓意。

11. (2分)(2017·山西模拟) 下面是宋代苏舜钦的七言律诗《沧浪亭怀贯之》,请阅读颔联、颈联的提示文字,填写本诗第四、六句的内容。

沧浪独步亦无蹤,聊上危台四望中。秋色入林红黯淡,________。

酒徒飘落风前燕,________。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提示:颔联写秋色入林,红色暗淡。竹色依旧青翠,日光穿过其间,这青翠的色彩更显得玲珑剔透。

颈联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酒友离散,如同风中的燕子;诗社凋零,正好像经霜的梧桐。

六、写作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9高二下·潍坊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非学无以广才”,学习是成才的基础,也是强国的基础。“凿壁偷光”“囊萤夜读”,热爱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不绝。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学习,不愿意学习,不明白为什么而学习。有的说:“这是拼爹的时代,学习没有用!”有的说:“现在百度这么好用,不会的搜索一下就行,还学习那么多知识干什么?”也有人说:“我学习是为了满足我爸妈的期待,将来容易找工作、赚大钱。”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重视学习的言论和现象。

对于学习,你有什么样的想法和思考?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

1-1、

1-2、

2-1、

2-2、

2-3、

3-1、

3-2、

3-3、

3-4、

二、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4-1、

5-1、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6-1、

6-2、

6-3、

6-4、

6-5、

四、诗歌鉴赏 (共2题;共16分)

7-1、

7-2、

8-1、

8-2、

8-3、

五、语言文字应用 (共3题;共10分)

9-1、

10-1、

11-1、

六、写作 (共1题;共5分)

12-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