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探求高效物理实验教学课堂的有效策略(优秀范文5篇)

探求高效物理实验教学课堂的有效策略(优秀范文5篇)

探求高效物理实验教学课堂的有效策略(优秀范文5篇)

第一篇:探求高效物理实验教学课堂的有效策略

探求高效物理实验教学课堂的有效策略

摘要:物理教学是一门以研究事物的规律为基础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这门学科对实验要比其他自然学科更具依赖性。“文要念,数要算,理化定要做实验”。所以,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探求有效的实验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策略

实验教学是为各行各业培养专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多数的物理现象(当然,包括大多数自然现象)都是通过实验才能解释。所以我们应该把物理实验看作是物理教学的主要手段。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搞好实验教学呢?

长期以来,初中物理教学,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查到评价,很少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均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得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特别是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95%以上的小学生进入了初中,而初中毕业生大约只有1/3能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2/3的毕业生将直接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即使升入高中的比例增大到1/2或4/5,仍然需要从义务教育的性质、任务上全面考虑初中物理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以便更主动积极地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而不应仅仅局限于适应升学的需要。为此我根据古代教育家孔子“因材施教”和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班内分组教学”的理论,由点到面进行了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课题的实验。

具体做法如下。

一、了解差异,分类建组

实验前,对全班学生进行前期调查了解,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技能、心理、物理成绩、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好、中、差

层次的学习小组,让师生知道每个学生在某一阶段所处的层次。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在班级上公布好、中、差学生的名单,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物理各项知识的同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部分,并在这部分知识上可以超出课本的范围,这是符合个性全面发展规律的。同时师生要共同树立好对教学的乐观主义态度和信心,并使学生明确这种分组方式的意义。教师掌握各类学生层次后,学生的座位按优差搭配的原则编排。把学生分成甲(优生)、乙、丙、丁(差生)四个程度级,再按甲丁、丙乙、乙丙、丁甲的搭配方法编座。这种编座法有两大优点:(1)乙类集中在中间两纵排。两旁是丙类,丙类两旁是丁类,丁类左右是甲类,这种安排给教师按层次教学带来了便利;(2)每一桌都有一个甲类(或乙类)学生和一个丙类(或丁类)学生,这样便于组织优良生辅导中差生活动,教师能巡回了解中差生的学习情况及优良学生的表现,使各类学生生活在和谐平等友好的学习气氛之中,共同奋发进取。

二、针对实际,分类要求

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教学大纲为准绳,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差生采用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差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大纲的要求;对优生则允许他们超大纲、超进度学习。拟订各层次教学要求既不能过高,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消化不良,丧失信心;也不能太低,降低大纲要求,过分放慢教学进度,完不成学习任务。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域”,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

三、面向全体,因材施教1.备课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到实验准备课都坚持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如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在课堂容量上有不同的要

求;针对学生智能的差异,在课堂提问、例题讲解、巩固练习上有区别,所要求的思维程度不同,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补差”。

2.上课课堂教学中改变授课形式,保证在同一节课内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又有兼顾优、差生的“分”环节。一般步骤按:分(分类自学)一合(集体讲授)一分(分层质疑)一分(分类指导)一分(分类练习)一合(集体归纳)。这“四分二合”的课堂结构,“分”而不散,“合”而不死,不但自然地融进了预习、新授、质疑、辅导、巩固、小结的正常教学程序,而且较好地解决了好、中、差各层次间的动静支配的矛盾。此外,我从各类学生听课神情、解题准确率中搜集信息,及时调控教学节奏和教学进程,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调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强化目标意识,做到课前公布各层次的学习目标,课终检查是否达标。另一方面把握课堂提问的策略,让各类学生均有输出信息的机会。通常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研究;在突破重、难点或概括知识时,发挥优生的作用,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在巩固练习时,检查差生的理解程度,及时查漏补缺,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这样能够较好地解决教材的统一性和学生个性差异的矛盾,使学生各有所得。

第二篇:高效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

高效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

程锦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必备的教学形式,也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基础。它既是教学手段,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然而大多数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许多学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堂讨论气氛不热烈,启而不发,呼而不答,这给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如何有效的优化课堂提问在当前以学生为主、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高效课堂中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

1.当前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

大多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半天没有反应,出现一段长时间的沉默;而当教师点名让某个同学作答时,该同学也不愿开口。这种情况出现在公开课时,会让教师因担心教学任务完成不了或课堂气氛不活跃而惊惶失措,急得满头大汗,要么自问自答,要么责怪学生不配合教师。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1教师提出的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使得学生不会回答。

有的教师提问超出学生知识范围,大而空;甚至未开讲,就把需要深化的内容提出问题。这样的问题学生无所适从,只能面面相觑,目瞪口呆,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和信心。教师的提问随意拔高,违背了学生的学习规律。

1.2教师的问题表达不清楚,学生不知如何作答。

首先,问题表达不清楚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备课不清楚,胡乱提问,连教师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问的是什么问题,学生也是乱答一通,像这样上一堂课,学生不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教师也不知道自己上了什么课。另一方面就是语言表达不清楚,前后矛盾。比如教师复习了分式方程中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及其步骤,然后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有的学生回答:我觉得是抓住解题步骤。有的学生回答:我觉得是抓住等量关系。教师又问:那到底关键是什么呢?教室一片沉默。

一个提问,它必须是准确、具体、不产生歧义的。这位教师在复习了分式方程中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及其步骤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答案就可能是学生回答的这两种,因而一问下来,学生左右为难,无所适从,时间也白白浪费了。

1.3教师提问的用语不当,学生不愿回答。

课堂上教师经常这样问学生:这个问题谁会?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会的请举手。这样的用语就不准确,学生答上来是理所当然,因为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如果说回答不上来,说明连这样“非

常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其他的知识可能更不会,学生的自信心严重受挫。一些尖子生也不屑回答这样“非常简单”的问题。既然非常简单,让那些学困生回答就好了,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鼓励,效果就不好。而有的老师说这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这样说也不好,既然是“非常难”的问题,学困生就不愿思考了,反正我答不上来,尖子生回答后,感觉非常容易,易产生骄傲情绪。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教师认为非常简单的问题,对学生来来说不一定简单,如几何题作辅助线“连接某一条线段”,知道了就非常简单,不知道就非常难,这就造成了师生间的交流障碍。

1.4学生没有时间思考提出的问题,便急于让学生回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需要时间来思考问题的,而我们通常在讨论中很少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大部分的课堂讨论中,学生只有几秒钟的时间就必须对老师提出来的问题作出反应。其实对于学生而言,在课堂上认真独立的思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有些时候保持沉默是教师的最佳选择,这对提高学习效果有巨大的作用。

2.高效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和方法

2.1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要力求新颖巧妙,要能激发兴趣,引人深思,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提问时,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巧妙设计问题,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地提问,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从而获取数学知识。一次听过一位教师上课,在学习了同类项内容后课后小结时,巧妙地举了个例子“上一节我们学习了降幂排列,如果说降幂排列好比是按照个子高低去排队,那么今天学习的同类项可以好比是什么呢?学生们立即开展了讨论,小结后发言异常踊跃:好比是按照男生、女生排队;好比是卖水果,各类水果各归一类等等。学生们充分发挥着他们的想象力,兴趣盎然。教师马上追问那么同类项分类应该注意些什么呢?通过这样巧妙设计问题后提问,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了思维,学生会牢牢掌握同类项的分类应注意的问题。

2.2提问要注意问题的难度和深度

教师所提问题的难度和深度应适宜,必须经过学生的认真思考,动一番脑筋后才能做出回答。如果所提问过于简单就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而难度过大,超越学生的智力范围,会使学生丧失信心,降低学习兴趣。我们提倡从发展学生的思维出发,从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和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通过深题浅问,浅题深问,直题曲问,曲题直问,逆向提问,一题多问等多种方式,开展多角度思维,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展示学生的创新个性,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和健康情感的培养。2.3提问必须精而准

精准是指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提问要恰当,准确无误,精益求精,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不仅本身要经得起推敲,同时还得强调组合的有效性,就是问题与问题之间有联系、有层次,使教师设计的每一个问题组成一个有机的严密的整体。让学生解答这些问题时,既理解和掌握,思绪又得到严格的训练。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问题过多,且浮于表面,流于形式,都是一些诸如“懂了吗?还有什么不会的吗?找到了吗?”等无效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站在发挥主观能动性角度上,多设计一些启发思考、拓展思维的综合型问题。

2.4提问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因人而异

提问涉及面要广,要注意被问的对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难易适度的问题,让全体学生都可以获取知识营养,满足其“胃口”的需要,使成绩好中差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回答。同时,教师要吃透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不同的有梯度的问题:对学困生可适当降低要求提出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在数学课中获得成功感,从而产生兴趣。对中等生提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既获得了成功感又能激励其上进。对尖子生,提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激励其上进。提问要因人而异,因人施问,消除中等生与学困生回答问题的畏惧心理,培养各层面学生的学习兴趣。

2.5提问后要给学生留下思考、探索的时间

好的提问方式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结果。教师提问后要耐心等待,课堂提问的发问间隔时

间还是一个很有讲究的学问。教师根据问题的性质留给学生适当的考虑时间。一般来说对于事实性的低级认知问题,等待1秒左右为宜;而对于批判性和决策等高级认知问题,等待时间要适当延长。研究表明,当教师把等待时间从不到一秒增加到3至5秒时,课堂就会出现许多有意义的显著变化,如学生会给出更详细的答案,学生的成就感会明显增强。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最好不要超过10秒。因为时间过长,课堂气氛会变得异样,很多学生开始处于思维游荡状态,即已偏离了课堂教学的问题范围。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提问后的等待时间。

2.6提问过程中给予学生鼓励并及时评价

对于学生的回答应给予及时的评价,这个评价要客观,中肯。否则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评价是教师对概念性的知识重点强调,对规律性的知识进行总结,达到对知识概念不混淆,对知识规律系统掌握,提升学生处理分析问题的能力,以达到高效课堂的要求。

总之,好的课堂提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维,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课堂提问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只有在实际教学中,不断研究,用心体会,认真总结,取长补短,才能使课堂提问真正发挥它的正面作用。

第三篇:加强实验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加强实验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2011—2012学上学期小学科学教学教研建议

一、加强管理,稳定教师队伍。

《科学》学科的教学没有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所以,一些学校科学教师队伍很不稳定。有的学校安排马上就要退休的老教师、有的学校安排的是身体状况不是很好的、年龄偏大一点的教师、有的学校是安排怀孕的女老师、还有的学校安排的是处在哺乳期的老师临时担任。每次检查时,学校都可以找到相应的今天没有能上课的理由。

我们在基层学校听课的时候,发现一位素质很好的科学教师,然后我们就会不惜一切来一遍遍地听课、评课、指导、培养,当他们一旦有一点名声,学校马上就安排去当班主任去,因为这样可以吸引家

长的注意,达到扩大招生的目的。所以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科学教师队伍是当今亟待解决的、最关键的问题。有远见的校长应该重视科学课程的。

二、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需要带领和指导学生做大量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在“关于科学教学设备和教师的配备”中明确规定,“每所学校必须开设科学专用教室,并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乡镇中心以上小学要按照国家仪器配备目录一类标准配备,村级小学也要达到二类标准。学校应为教师自制教具和学具提供物力和财力保障,支持教师搞好教学工作。”《标准》中还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在原有的自然实验室的基础上。增设或改建为科学教室,其间设置科学参考书籍、图册、图片,各种常用工具和制作材料,学生收集来的各种废旧包装容器,小生物角、沙盘模型及学生制作的各种标本。此间科学教室即可以作实验室,有作为学生“动手做”的活动场所,也是工具库、材料库及成果展览室,是孩子们科学活动的天地。

在教学中,我们还有很多的科学老师,自己动手制造实验教具、收集实验材料,精心的设计准备,尽职尽责地开展实验教学工作。但是,就现在的实验教学的实际,还是有一些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

1.对实验活动的兴趣很高,但是实验的计划性、目的性不明确。

科学课的实验活动学生都是很感兴趣的,学生对科学的热情也均来源于此。课前总是有很多同学会向老师询问今天做不做实验的问题,当听到有实验活动,总会发出异口同声的欢呼。每当学生走进课堂,那怕是只看到一只烧杯、一盒普通的火柴,也会爱不释手,激动不已。实验教学的可操作性、实验现象的丰富多彩深深吸引了学生,学生的兴趣为教师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提供了条件。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却只是因好玩而引发,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时兴趣就减弱了。表现在开展实验时目的、计划不明确,对为什么做、怎样做的问题不感兴趣。有时课堂上看似热闹,人人在动手,但是最后竟还不清楚开展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玩得高兴但真正的收获甚少。在

研究“一百毫升的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的活动中,虽然老师对研究问题和注意点进行了提醒,但学生不感兴趣,他们迫切要做的是人人争着放盐,争着搅拌。实验忙的不亦乐乎,到了最后小组汇报时,有很多同学还不知道研究的问题,正确的操作步骤更是无法表达清楚,实验活动中这样的现象很普遍。所以,我们的老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不要急于去动手,一定要先让孩子们弄清楚他们动手的目的是什么,要解决的问题又是什么,要有的放矢。

2.实验教学的开放性与要求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存在矛盾。

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是教师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确定统一的研究课题,进行实验方法的指导(有些教师示范)后再让学生开展实验。评价实验的标准是能否正确操作实验,实验是否获得成功,在这样统一的指导下,一般学生实验方法的科学性能得到基本的保证。

新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实验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具体体现在要求学生自主选择研究问题,自己思考实验的方法和选择实验的材料,总的说来教和学的方式更为开放。在这样的情景下,就会使教师在实验的指导和材料的准备上产生困难,学生的研究课题的多样性造成方法的多样,需要材料的多样性。面对各种方法,如果不一一指导,学生在按照自我方法的操作中容易出现偏差甚至错误,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得不到保障。这种情况就要依靠老师的灵活掌握了,根据时间和实验材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小组合作学习存在形式上的倾向,合作实效性难凸现。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出的一个新理念,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是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们对未来人才在善于合作方面也提出了要求,所以我们要在科学课堂上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注意培养孩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科学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分组实验是最多采用的学习方式。因为考虑到小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还不强,小学阶段一般提倡组成4至6人的合作小组,合作的目的是在实验时互相交流,互补长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通过平时的观察,我发现学生在小组实验活动时很难做到人人参

与、互相交流、有序操作。有的组突出的是个人中心主义,实验由班干部或某些外向型性格的同学包办;有的组学生都争着做,学生以“玩”为主要目的,而忘记了实验的目的,看似一派热闹的合作景象,实际收效甚微。我们的孩子缺少合作的意识,更缺乏与人合作的能力。所以,我们科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孩子理解合作的意义,要注意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4.课外探究不主动,延伸实验完成情况不理想。

科学探究活动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很多科学实验活动不可能在一节课内得以解决,需要课外继续开展。同时,一些和课堂实验相关的探究活动也是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需要在课外进行操作和实践,可用于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由于受到课堂是学习主阵地的传统意识的影响,学生总是把学习活动停留在课堂上,因此离开课堂主动开展实验的习惯很难养成。在学习了溶解的知识后,布置学生在课外再去做土块、石粉、面粉、酱油等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的实验,虽然是人人能够开展的实验,但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都没有实验。对于一些需要长期观察实验的项目,难度就更加高,如对气温的测量、观察一杯水的蒸发、探究植物根和茎的作用等,很多学生缺乏耐心和毅力而完成不了。

老师提供的实验,即使是很普通,也会让他们产生极大的探究欲望,可是要他们自己去做的实验,即使是人人能办到,也却不愿意完成,由此看出学生对实验活动存在有依赖思想。所以,这就依赖于老师的有效鼓励。老师必须要找时间让他们把课后探究的结果有机会汇报出来。让孩子们感觉到成功的喜悦。决不能不了了之,久而久之会打消孩子的积极性。

探究是满足儿童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珍贵的好奇心至关重要。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兴奋感和自信心,并焕发出内在的生命活力。如果禁止儿童开展探究活动,不仅违背儿童的天性,而且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儿童进入学校以后,不仅不应禁止他们探究,而且应该对他们的探究提供支持、鼓励和帮助(包括适时地提供工具,在必要的时候教给他们更有效地开展探究的过程与方

法等),以引导他们最终能够找到他们感兴趣的那些现象和问题的解释或答案。

第四篇:物理高效课堂

如何打造物理高效课堂

如何打造物理高效课堂

摘要: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本文分析了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物理教学;高效课堂;和谐课堂氛围;教学情境;合作探究新课程改革给中学物理教学带来了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可喜变化,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作为教师,我们就要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的精神实质,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搞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提高驾驭新课堂的教学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落实新课程理念,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与教学质量?下面结合笔者在中学物理教学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谈淡笔者的思考与认识: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有一个良好的情绪状态。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绪应该是愉快的,精神是饱满的。人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一旦学生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教师的话就很容易被他们接受,师生间容易擦出理解信任的火花。教师的情绪和精神极易感染学生,当教师由于种种原因烦躁不安地走进教室,打开书本进行教学或操作实验时,学生会感到压抑,从而使得心理闭锁,阻碍了新信息的输入。而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进入课堂教学时,学生会倍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会使学生思维活跃,更有效地接受信息的输入。

其次,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情感处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不死板,善于创设各种情景,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例如《物理》“机械运动”一节内容比较平淡,几个基本概念显得抽象、分散,学生听

课容易厌倦。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诗词引入法:“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再配上动画效果,使学生在诗情画意中体验到自然界是运动的,运动是美丽的。然后笔者又创设情景:“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旅行,让我们在从郑州到北京的旅途中来学习几个物理量。”从而引出参照物、机械运动和路程等几个物理基本概念,辨别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这样,通过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学到抽象的物理知识,这样的课堂必然是高效的。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

皮亚杰说过:“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教学要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耐人寻味的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因此,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探究“影响液体沸点的因素”时,笔者当堂表演了如下魔术: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结果,烧瓶中的水又重新沸腾。“哇!”学生当即被眼前的情景惊得目瞪口呆!“这是怎么回事?”“真奇怪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冷水来降低物体的温度,而学生经常认为只有提高温度才能使停止沸腾的水重新沸腾起来。而在此实验中,给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水会重新沸腾起来。由于这个实验现象与日常观察到的现象相悖,打破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

三、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关键,而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因此,物理课堂教学应该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余地,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需要适当引导和点拨。

例如,在“平面镜成像”教学中,笔者精心为学生们设计了一个奇特的演示实验:

上课伊始,笔者在讲台上放了一个转盘,上面竖直放着一块平板玻璃,玻璃后面放着一只透明的杯子,玻璃前放了一支蜡烛,并点燃了它。随后,笔者调整了一下转盘,这时学生们透过玻璃清楚地看到,玻璃杯中也有一支点燃的蜡烛。

“我现在要往这只杯子里倒水了,如果水没过了蜡烛会怎么样?”笔者问。蜡烛当然会熄灭了。”同学们异口同声。

听了学生们的回答,笔者笑而不答,而是拿了一瓶水,缓缓地倒向杯中。当水面没过蜡烛的火焰时,学生们惊奇地发现火焰并没有熄灭。

学生们的好奇心顿时全都被调动起来了,纷纷小声议论着:“奇怪啊,火怎么不灭呢?” “这是怎么回事?”“水怎么浇不灭火呢?”……

听到学生们惊奇的声音,笔者笑眯眯地调整了转盘。这时学生们发现,刚刚在杯中看到的蜡烛不见了,只有一杯水。

“蜡烛呢,怎么没有了?”学生们更加好奇了。

笔者说:“其实杯中本来就没有蜡烛,大家刚才看到的杯中蜡烛是玻璃板前面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平面镜成像’。”“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自然而然进入到“平面镜成像”的合作探究中,提高了学习过程的高效性。

四、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有许多摸不着、看不到的现象,学生对那些抽象的概念和现象缺少丰富的感性认识,很难理解和掌握,更谈不上什么创新。而物理教学中大量的内容又是实验无法直接向学生提供的。例如:天体运动、大型船闸、航天发射、磁场、电流方向等,这些学生都难以见到的、有重要物理意义的教学内容。可利用电视录像或多媒体课件,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把所讲的对象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快为慢、化繁为简,从而把看不见、看不清的东西通过多媒体变成看得见、看得清,抽象的东西变成具体

的,遥远的东西变成眼前的,使事物的形、声、色直接付诸于学生感官,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创新活动提供了大量感性材料和时空环境,学生见其形、闻其声、观其色,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加深认识,形成映像,深刻地理解抽象和复杂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积极的思维,使教学难点得到了较好的突破。

五、要关注学生差异,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毋庸讳言,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他们有的思维活跃,有的想象力丰富,也有的同学在学习物理上存在一些困难。为了建立和谐高效课堂,我们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知识内容应由易到难,教师的语言要深入浅出,照顾到接受能力较差、层次较低的学生,使他们不掉队,学得扎实。学习要求应有层次性,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吃得好吃得饱,让所有的学生知识得到积累、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同时,物理课堂要想真正高效,还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请老师们时刻想到,学生跟种子一样,有自己的生命力,老师要做的,只是供给他们适应学习的条件和营养,让他们自己成长。”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能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努力提高“导”的艺术,从而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去启发、点拨、设疑、解惑。课堂上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可以改变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班级集中授课、小组合作交流和个别辅导学习相结合的综合模式,从而使课堂有利于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效能。

六、重视设计有效的巩固练习,提高学习效率

物理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径,因而设计有效的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笔者在设计练习时注意了以下几点:(1)设计练习应贴近生活。从实际生活出发,设计贴近生活的练习,能使学

生学以致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2)设计有趣味性的练习,能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兴趣。(3)设计对比性的练习以防产生思维定势。对比性的练习能在比较、分析中揭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4)设计有坡度的练习。因学生能力有强弱,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应有坡度、有阶梯性。例如,可先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然后逐步提高要求,设计一些富有变化和发展的练习,这样就能面向全体、各有所得,让优生能拓展探究,让学困生能感受成功的快乐,使全体同学的智商和情商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新课程理念在物理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效教学出发,积极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第五篇: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最终版]

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近年来,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数学课堂散发出无限的生命力,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打造优质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有几条教学策略。

一、备好课,是奠定高效课堂的根本基础。

把握教学内容、课型的有效性。数学教学有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类型;新授课中有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内容;有些知识是学生有生活经验,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完成,有些概念是根本就没有听说过的:同一种教学方式在低年级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放在高年级就会使学生感到幼稚。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习方式可分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类,在具体的课堂学习中,探索学习和接受学习应各司其职、灵活运用。因此针对不同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是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是推动高效课堂的进展的重要环节。

新知识的理解、巩固,不可能一步到位,它始终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一直处于动态之中。因此,教师必须随时捕获信息,灵活选

择教法。随学生的知识接受情况而灵活应变,需要一个信息的交流反馈处理、再反馈的过程。这就是活跃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逐步掌握所学知识。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进而达到激发思维的目的。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在教材的中心及重点、难点处设疑;提出的问题难度要适中,联系学生已有知识、能力及个人经验,即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过程中得到促进和发展。

三、加强练习引导,确保练有成效。

练习是数学课堂中重要环节,在数学教学中,“解题”是基本的活动形式,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命题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还是学生智力的发展,都得在合理的练习中得以提升,但练习不能过量,过多的练习不仅会增加学生负担,而且会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为此,练习中更离不开教师的巧妙引导,让学生在有限的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活跃数学思维。

总之,教师要有效地启发引导,要做到适时、适度、适当,不断地创造条件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思考问题,这样课堂才能实现内在的、深层的动静结合,数学学习活动才是有效的,数学课堂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有效课堂。教师的教学智慧集中表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能力;教育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情境及时作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魅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愿意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这才是我们提倡有效教学、积极进行巧妙引导的目的。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6篇)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6篇) 第一篇 一、确保实验分组实行,提升合作探究水平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清楚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目的,即以 合作、探究、实践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实验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体 现自己的动手水平,又能在合作的过程中吸取别人的优点。分组合作 实行实验探究,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小组的方式实行讨论、猜想实验 结果,然后再通过实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最后实行数据的分析和 处理,以及知识的总结与归纳。例如,在实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时,学生能够通过连接电路锻炼自己的动手水平。但是有时一 个人的思想过于局限,可能一个电路有多种连接方法,小组中每位同 学都动手实践,一定会选出一个最佳的连接方式,这时就体现出了小 组实验的重要性。在分组实行实验探究时,教师务必要注意以下几个 问题:确保分工的明确与合理;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尽量 保证每组学生都能得到指导,每组学生遇到的问题都能得到解答;在实 验过后,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交流心得体会。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 拥有了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增强了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让学生改 变对物理课的看法,使学生不再觉得物理课枯燥乏味。通过这样的物 理实验教学,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爱上物理学习。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展示物理实验教学风采 将多媒体教学设备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能够让我们的课堂教育变得更 加丰富多彩。教师能够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把实验过程展示给 学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实验现象,理解实验内容。这种新颖直 观的教学方式能够把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的体现出来,化繁琐为简单。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个实验为例,教师能够通过多媒体设备 给大家演示模拟实验,这样整个实验过程变得清晰明了,学生也能够 更加清楚地看到实验中的各个变化过程,更加深刻地理解凸透镜的成 像规律。

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高中物理是学生学习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考核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让物理课堂变得更有趣、更高效。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高中物理教学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讲解奇妙的物理现象、与学生分享物理的应用领域等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参 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要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培养。教师可以通过探究实验、讨论班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资源和信息,以便他们可以在学习中 自己探究并解决问题。 3.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是高中物理教学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互 助研讨等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和提出策略。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 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4. 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科学课程的知识体系是一个有序的有效性结构,教师在教学中时常会遇到学习难点或 感到某些知识缺乏体系性。为了克服这些缺陷,教师需要结构化将总体知识结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清晰地看见每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逐渐以全局的角度审 视课程,可以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 5. 利用生动的案例和示例 物理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学科,需要向学生提供更生动、直观的案例与例子,以便让 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场景,将物理学原理联系到 学生所处的现实环境。另外,也可以通过影响学生的求知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同时通过正 确的引导,让学生继续体验物理学对他们日常生活的深远影响。 6. 培养科研味道 高中物理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学生在课堂上应该不断思考物理学中的各种 实际问题,努力寻找方法和策略解决问题,同时积极思考如何将物理学知识结合到现实生 活中,提升科研味道,发展科研思维与方法。教师可以通过高水平实验、科学导师以及翻 译或社区活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思考,并鼓励学生更好地探索、实践主动性。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探讨10篇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探讨10篇 第一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探究性教学的运用 一、探究教学和探究性教学和高中物理相结合的合理性 探究教学的定义 探究性教学就是一种以探究性为主要特点的课堂内容教学方式,一般情况下的探究性教学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围绕某一问题对学生进行某种引导,学生则采用自主思考与小组讨论合作的模式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从而提升学生自身各方面的能力,让课堂学习变得更有效率,也体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探究性教学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适应性 实验的探究性教学就是在教师针对实验本身的启发或者引导下对实验进行自行设计,并对该实验设计进行执行,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对实验目的、实验过程、试验结果等有一个较好的感悟,从而真正地对实验进行理解和掌握,对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也有一定的帮助和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是实践性较强的科目之一,在课程的设置和课堂教学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创造性,对学生的思维和探索精神有着很大程度的提升,在高中的物理教学中要以实践探究教学为重要部分,按照观察、假设、逻辑推理、实验设计与探究、结果分析的步骤来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加上使用情景教学法等方法辅

助,对课堂中所需要探索的物理问题进行一定的探索,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高思维活动水平的状态,从而使得课堂效率得到很大提升。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应该有以下的几种特点:探究性实验教学应该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注重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保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地位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保障学生对实验有自己的解释和理解,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下对实验的核心和精神进行理解。 二、高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采用探究性学习的具体策略 要时刻明确学生在探究性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 突出学生在探究性教学的主体性地位,就要做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提供条件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同时在明确学生在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主题地位的时候也要重视教师在引导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对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和以往的高中课堂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不同,教师讲解物理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适用于探究性学习的课堂,而应该让学生来主导实验。 要具有探索性 探索性是针对高中物理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未知结果的必要探究特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自己的实验来发现事物所蕴含的规律,探索性原则是指教师以激发学生探索

探求高效物理实验教学课堂的有效策略(优秀范文5篇)

探求高效物理实验教学课堂的有效策略(优秀范文5篇) 第一篇:探求高效物理实验教学课堂的有效策略 探求高效物理实验教学课堂的有效策略 摘要:物理教学是一门以研究事物的规律为基础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这门学科对实验要比其他自然学科更具依赖性。“文要念,数要算,理化定要做实验”。所以,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探求有效的实验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策略 实验教学是为各行各业培养专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多数的物理现象(当然,包括大多数自然现象)都是通过实验才能解释。所以我们应该把物理实验看作是物理教学的主要手段。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搞好实验教学呢? 长期以来,初中物理教学,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查到评价,很少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均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得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特别是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95%以上的小学生进入了初中,而初中毕业生大约只有1/3能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2/3的毕业生将直接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即使升入高中的比例增大到1/2或4/5,仍然需要从义务教育的性质、任务上全面考虑初中物理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以便更主动积极地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而不应仅仅局限于适应升学的需要。为此我根据古代教育家孔子“因材施教”和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班内分组教学”的理论,由点到面进行了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课题的实验。 具体做法如下。 一、了解差异,分类建组 实验前,对全班学生进行前期调查了解,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技能、心理、物理成绩、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好、中、差

适合我校的高效物理课堂的教学策略

适合我校的高效物理课堂的教学策略 创建高效的物理课堂,我们必须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使他们觉得自己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有收有放,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如何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如何将自己所会的知识尽可能地传递给学生,只注重了自己如何教的过程,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参与过程和情感体验。这样的灌输——接受式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无限的发展潜能。新课改倡导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合作、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过程。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乐于探究和实践中展开,这样才能开启学生思维,提升各种能力。所以,教学不应该只停留在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传递知识层面,而应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成为充满个性、富有乐趣、孕育创造的享受过程,使学生逐步从“要我学”向“我愿学”过渡。因此教师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设计教学过程,使其主动参与,乐于参与。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其科学探究的良好习惯。 4.1引导学生有效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学生如果能提前做好预习功课,那么在课堂上不管是心理方面还是知识方面可

以说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学习便会更有针对性,也才能真正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学习效率也自然提高。以往我们下课前经常告诉学生要预习某章某节内容,但是大多时候最终成为一句空话,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去落实。那么在平时,我们就要精心设计预习内容,渗透预习方法,从而引导学生有效预习并养成习惯。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通过自学掌握所需的知识,并注重让处于不同层次基础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感觉。对“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就独立解决;对“理解类内容”,要求学生能衔接旧知识和新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的效果;对“应用类内容”,要求学生能学以致用,可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例如,在教学必修一第四章第6节“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时,设计如下的预习作业: 【预习目标】 1.知道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掌握求解这两类基本问题的思路和基本方法. 2.进一步认识力的概念,掌握分析受力情况的一般方法,能够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图. 3.通过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分析和应用,提高综合能力,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重点: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的方法、 难点: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的分析解决方法

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活跃课堂氛围 活跃的课堂氛围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应该注重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 乐于思考,敢于发言,积极参与课堂。可以通过设置物理实验或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 在合作中互相学习、交流,促进学生间思想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流。 二、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可 以在讲解新知识时,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并且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以此增强学生合作和自主思考的能力。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更直观的展示和图像化的方式来呈现知识点和知识真相的特点, 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例如,使 用简单的短视频、幻灯片或实验演示等多媒体综合手段,提高课堂效果,让学生观察、发现、理解与探究。 四、拓展课外学习 课外学习是初中物理教育的必要补充。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推荐电影、书籍、网站等形 式读物,鼓励学生发掘兴趣爱好,参与科技竞赛或创新实践。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 的学习热情和成果,同时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广泛的社会环境,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发展 自己的物理知识和技能。 五、评价规范 评价规范是初中物理高效教学的保障。教师可以设立考试和定期测试来综合考核学生 的学习成果。在正式考试或测试时,要注意固定考核内容,让学生明确目标和认真备考。 同时,评估的方式应科学合理,不要只看重学生的知识点把握程度,也要注重学生的动手 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六、注重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初中物理课程中为数不多能够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教育环节之一。教师要把 德育工作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培养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热爱,增强学生敬业精神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使学生涵养中华文化精神,拥有道德情操和思 维文化素养。

初中物理教学策略分析10篇

初中物理教学策略分析10篇 第一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是在自主的前题下,主动学习,主动接收新知识。在这个知识更新速度极快的时代,只有那些掌握自主学习本领的人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如果没有自主学习能力,就会变成社会的落伍者。可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着很重要的教学意义。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略谈拙见如下: 1帮助学生明确正确的学习态度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但是,如果学生学习态度不明确,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这种学习就不是自主学习。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有时学生常常表现出十分厌学,对任何事情再也不闻不问的样子,这时,教师就要抓住契机,与学生进行及时、耐心、细致、诚恳地交流,想方设法让学生明白自己行为的错误,认识学习是自己的责任,学习最终还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等等。只有解决了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学生才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顺利地开展自主学习。也只有当学习的态度真正明确,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自主学习。 2培养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自主设计学案的习惯 在设计学案时,学生要边看边写,但不能写得太多,写得太多,学生负担重,但一点儿不写,有的学生就不看书了,自主学习就会流于形式。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设计学案过程中,及时记录自己存在疑问的知识点,调动学生学

习积极性,便于课上有针对性听讲。按此想法设计的学案,能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教师便于有针对性地讲解,由于教师讲的是学生需要知道的,学生也就注意听,学习气氛自然就会好。 3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预习中存在问题的办法 (1)课前读一读定义法则,要逐字逐词逐句的阅读,用笔把重点画出来,重点加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作出记号,教师讲解时作为听课的重点。(2)课上学生带着问题听课,课前预习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作为听课的重点认真听讲,通过积极思考去解决。在预习中记下的问题,在上课时可以向老师提出来,让老师给予合适的解达,这样即给老师提个醒,哪些是学生不易掌握的,又解决了自己的疑难问题。这样有利于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养成学习物理的良好思维习惯。(3)课后说一说难点,对自己感到认识模糊的问题,可以与父母或同学进行讨论,通过合作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别人验证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同时听取别人的见解,在探讨中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即增加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这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很多课本学不到的知识。(4)课后写一写笔记,主要包括看书时的体会和心得,课后做一做练习,建立“错题集”。做题时发现自己旧知识有不会的,要及时加以巩固和记忆,为巩固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4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丰富教学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教师的教学形式要灵活多变。例如,我在上《电功率》一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对“电功率”有更清楚的了解,课前我便安排学生到商店和家里调查各

物理实验教学(5篇)

物理实验教学(5篇) 物理试验教学(5篇) 物理试验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学校物理试验教学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究,我总结了比较优化的物理试验教学框架,下面就是这个框架的要点。 一、进行多项试验活动,建立立体交叉体系 物理试验教学总的效果并不等于各个要素效果的机械总和。物理试验教学的各个要素分为由课内到课外,由演示试验到同学自制教具和学具等六个方面。在试验中,我们把这六个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课堂教学、同学试验、教具学具的制做、小创造和小制造、试验竞赛、专题讲座六个要素组成的试验教学系统的总功能不是各个部门各自直接地、单独地体现出来的。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特别联系间接地、综合地表现出来。例如,在《浮力》这一章的试验教学中,我们首先让同学自制学具――一个茶水杯,几块外形不相同的木块,一块铁皮。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利用演示试验,调动同学的乐观性,激发同学爱好,并依据教学进度,不断提出问题,如,外形不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相同吗?铁皮放在水里,它肯定会沉入水底吗?同一物体分别放在水里、煤油里,它露在液面上的体积相同吗?等等。课堂提出问题,要求同学利用自制的学具在课外活动分小组进行试验,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同学通过自己做试验得出正确的结论,爱好很高,增加了同学乐观进行试验的信念。在学

完了这一章以后,老师还进一步提出,浮力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有哪些?一公斤的水能浮起二公斤的物体吗?装在船里石头,卸一部分在水池子里,水面会上升吗?等问题。要求同学通过观看生活或自己动手回答问题。这样,通过课内、课外,演示试验和自己动手做试验的有机联系,同学既学到了物理学问,又会运用于生活,更重要的是培育了同学利用物理试验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这些效果只有通过整体结构这个试验教学体系才能取得。单靠演示试验,同学试验在有限的时间内是难以达到的。因此,每个学期,依据教材进度制定教改方案,确定总体目标,建立配套的组织和确定专人负责。 二、抓好课堂内的试验教学,寓试验课改革于趣味之中 试验教学能否达到最优目的,系统各部分能否协调运转,关键的问题是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引起同学较大的爱好。假如同学对试验感到乏味,那是难以达到目的的。爱好的培育必需是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综合进行。物理学科是一门试验科学,我们把中学物理的42个同学试验,700多个演示试验,逐一讨论,在揭示物理规律的原则下,每一个试验都做一些趣味性改进。如在演示水的不擅长传热的试验时,把事先预备好的小鱼放到试管底部,然后在试管上部加热使水沸腾时,鱼却在管底没有什么异样。同学感到非常惊异。从而引起了同学的爱好,增加了同学学习学问的乐观性。为了充分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在演示试验时,我们汲取少数同学参与演示试验,为做同学试验时培育了一批骨干。这样在演示试验时,同学们观看非常仔细,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以同学试验为主要内容,培育同学实事求是的学风

提高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索

提高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索 如何使我们的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活动更加有效,是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追求的目标,其实教无定法,无论采取何种措施与方法,最终都要落实到高效课堂教学、落实到学生身上,下面就提高物理教学的实效性我谈几点看法。 1、课前要精心备课 ⑴备教材。在备课时,首先要思考本节课在本章乃至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在整个物理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要认真阅读教学内容,深刻理解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揭示隐含于其中的精彩而独特的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才能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制定教学目标,确定重点、难点、关键点和所要使用的教学方法。第三要明确本节课与已学知识、将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与上一节课和下一课之间的联系。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在教材的使用上,不能只看表面文字,对教材的处理要有一定的深度。要大胆打破“照本宣科”的做法,教师可以凭着个人深厚的物理内涵、对教材的把握、对学情的了解,对教材内容进行智慧地处理。这样,使用教材就是“站”在教材之上,而不是“趴”在教材之上了。 ⑵备学生。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认知的起点,才能更有效地实施教学,才能对学生的实施有意的影响;才能为学生搭建合适的台阶,使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有所发展。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不是说老师就不用点拨、不用讲解了。如果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自主发现,而对学生良莠混杂的思维现状视若无睹、听而不闻,那么就会失去教师“教”的真正意义,学生也就失去了思考、交流、提升的机会。 2、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 通过我们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多数的探究课都存在一定的形式化,首要的表现就是为探究而探究的现象普遍存在。1)老师让学生探究的问题或课题,或者是学生已经知道的或者是学生通过简单思考就能得出结论,但教师还是认真的指导学生交流、讨论、实验等活动,很难想象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会有什么发展。2)探究的问题和内容难度较大,一节课热热闹闹过去后学生得不到什么结论。让学生只经历了风雨而没有见到彩虹。因此教师必须使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发展实践、合作、创新能力。并且在学生自我表现和课堂交往互助经历的有效体验中,其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人际交往能力、学习成就、平等意识都得到提升。 3、设计完美的教学过程 ⑴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统筹规划整个教学过程,从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到教学环节,从情景的创设到提问从教学方法到教学手段、策略等,都应有明确而具体的方案。教学情境要从贴近生活的角度进入主题,围绕着明确的目的,来设计层层递进、结构清晰的教学环节,随着教学目标的层层深入,让

谈高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策略-最新教育文档

谈高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策略 新课改活动十分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综合能力。为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可以说,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是一项非常适宜的教学方式。所谓探究式教学活动是以对具体高中物理知识的一种假设为前提,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内容加以验证、探究的一个过程。本文对高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为新课程改革下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一、将演示实验转化为探究性实验 无论是初中阶段,还是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都有相当比例的演示实验。究其意义,笔者以为,演示实验的作用仅仅在于明晰教师所讲理论的真实性与科学性,而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作用并不明显。严格地讲,在某种程度上,它甚至起不到我们实验的真正作用。在具体的教学中,笔者尝试着对这些演示实验进行优化改变,试图在演示的过程中增加其探究性。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我还主张把一些易于操作、无毒无害的演示实验教给学生,主张让他们自己动手,把教师演示的成分改变成他们的自主探究。譬如,我们可以在讲授的过程中,将一些叙述性的语言,变换成启发性、提问式的语言,用一种科学思维般的集中探究、巧妙整合的思维来代替学生求证式的思维等。但最为重要的还是要主张学生动手,笔者在讲授“失重与超重”这一部分

内容的时候,就对教材中安排的在可乐瓶子瓶盖儿和瓶底儿戳几个洞,让这样的瓶子从高空落下,而瓶子里的水却不会外溢的现象进行了改编。因为笔者发现在这个实验中有很多学生表示,瓶子里的水可能是出现了失重现象,所以才不会外溢。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这个实验,笔者做出了以下尝试:首先,把瓶底儿四面八方都扎上洞,使得学生在各个角度都看得更加清楚;其次,把瓶盖儿和瓶底儿都扎有洞的可乐瓶子静止地放在手中,这时学生会发现水从瓶子中流出,从而让学生明白,这不是失重;再次,把静止的只有瓶底儿扎有洞的可乐瓶子放在手中,学生发现水从瓶子中流不出来;最后,让学生联系这些现象与课本中的演示实验进行综合考虑,了解大气压力在其中的参与,还有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这样一来,通过这项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的着眼点便不仅仅放在教材中的狭窄内容中,而是把自己的视野放在了神奇瑰丽的自然世界,这对于提升他们的物理素养、创新精神,还有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影响,既响应了课程改革的号召,也顺应了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学生分组实验 在学生分组实验中,增加实验的未知性,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如果某些实验所验证的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水平,这类实验可改为探究性实验,实验时间可放在知识教学之前。比如,“验证平行四边形法则”可以在教学“力的合成”一节内容时加入作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经历探究的

中学物理高效课堂教案(精选5篇)

中学物理高效课堂教案(精选5篇) 中学物理高效课堂教案精选篇1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认识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理解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展示汇报 自学指导 一、阅读课本前两段,知道什么是力学中的功,知道力何时能做功.并填写下列空格: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二、观察课本中前三个图,找出三个实例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本中的后三个图中,力都没有做功,想一想这些力为什么没有做功?并写出原因: 甲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乙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本第一段,找出力学力所说的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 _______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本第二段,了解两种不做功的情况,要知道为什么不做功.通过各个实例可知力学里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力才做功. 课堂达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 ) (2)物体只要移动了距离,就做了功 ( ) (3)物体从高处落下重力做了功 ( ) (4)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做了功 ( ) (5)受提着重物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人做了功 ( ) (6)人用力推车,但车未动,人没有做功 ( ) 三、阅读课本“功的计算”部分的内容,然后填写下列空白.

2023年科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精选8篇)

2023年科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精选8篇)科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1 高中物理教学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发生了许多变化。我认为的特点就是教学过程必须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因此如何实现高中物理高效课堂这一问题尤其重要,下面我谈几点看法: 一、构建物理情景,提出问题,高效导课。 物理是自然学科,与学生的生活和科技实际等联系很紧密,所以每节新课应从身边的物理现象和实验现象入手,设置紧扣本节内容并且同学们感兴趣的物理情景。情景可以是几行文字内容也可以是图片,列表或动画。然后提出导入新课的几个问题,问题应紧扣课标适应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结构,贴近实际生活。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在熟练掌控教材和详细了解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设置问题。问题既是学习的起源,也是生成新知识的依据,又是掌握知识的手段。尤其是讲解新课,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扮演导演的角色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可以个别提问,或分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或通过预习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或自己的猜想或自己的假设。最后由老师和同学们汇总形成共识,生成新知识。现在的学生和过去不同,他们体会不到思考和回答问题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就很难清楚地理解新知识。教学中还要关注教学设计中没有想到

的问题,倾听同学们解决问题的理由。在教学中随机的与学生一起交流,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要关注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要求我们教师彻底改变自己的角色,变“讲师”为“导师”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关系很重要。 二、高效激发学习兴趣,让物理课堂充满乐趣。 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要有积极思维,人人深思或分组讨论抢着回答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在十分迫切的需求下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厚积极兴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越高。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尝试以下几种办法: 1.教师要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和微笑的面容,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尝试成功,主动发言,发表见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2.板书要规范条理认真甚至美观,同学们看起来舒心做笔记轻松记忆深刻。 3.普通话流畅,语速要慢,讲话经常有幽默感。 4.教学方法要经常变化,刻意求新,让学生时常有种新鲜感。引导学生多联系生活实际,发现物理就在身边。觉得必须学好物理。 5.精心准备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或指导同学们亲手制作一些小实验,也是激起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亲自参与实验。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精选五篇)[修改版]

第一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1、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没有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就没有教育的高质量。因此,过去曾经叫响过的“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向45分钟要质量”,努力提高单位时间效率等提法并没有过时。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睁大眼睛,密切关注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讲效率,要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率,力争用最经济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走“轻负高效”之路。 2、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人们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的偏差(或者说“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还没有解决好),有的物理课越来越花哨、越来越复杂。形式化多了,热闹的课堂背后缺失的是教学的实效。有的不顾当地的实际,不看学生的实际,片面地学习模仿某一形式,或简单利用某一教学手段,盲目追求课堂教学的“轰动效应”,背离了课改的初衷,降低了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存在有的地方或有的课,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简称“双基”)有被弱化的现象。 3、目前有的课教学目标不集中、不明确,有的脱离课标,转移目标,内容庞杂,操作随意,课堂教学费时多、效率低的现象普遍存在,是长期困扰着我们课堂教学。因此,研究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尽量减少物理课无效的或低效的劳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索“轻负高效”的物理教学之路,是我们物理教师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着眼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工作量),面向全体学生,遵循教学规律,以学定教,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结构,研究有效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行动策略,努力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确保有效,增加实效,力争高效”是本课题研究的行动口号。 2、着眼于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把本课题研究融入常规状态下的校本教研。围绕“有效和高效”认真开展一堂好课的说 1 (说课)、讲(上课)、评(评课)、思(教学反思)教学研究活动,引导教师通过经常性地研究,自觉加强教学反思,努力提高教师有效课堂或高效课堂教学的自我觉察水平。 3、大力加强有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研究。通过三年的研究,拟达到“三个提高”:一是努力提高教师教的效率。强化目标(整体目标、阶段性目标和一课书至一节课的目标)意识,在单位时间内,科学、合理地安排学教活动,使课堂上的“劳动付出”与教学目标规定的“达标”效果成正比。二是努力提高学生学的效率(通过教师的教,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能力,激发起学习热情,体验学习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三是努力提高教师和学生自我诊断、自我觉察、自我矫正能力,尽量减少低效或无效劳动。让每一个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都能完成预设的学业目标(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在规定的时间里,让学生有收获、有进步和提高,是衡量有效课堂的标准”

物理实验教学思路(5篇)

物理实验教学思路(5篇) 第一篇:物理实验教学方向 摘要物理实验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目前高职和专科学校在物理实验教学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学生的实验基础薄弱,实验器材设备匮乏,实验教学内容不符合现实需求。因此,学校要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制订物理实验教学大纲,开放物理实验室,更新实验设备,改进物理实验成绩评价体系。 关键词师专;物理实验;教学设计与构想 一、师范类学校开设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意义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师专”)是培养小学教师的主阵地。通过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系统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程序、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基本实验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以及重要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实验方法和物理思想。同时,他们也能在物理实验中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初步掌握不确定度的概念;提高自己准确取得实验数据,正确记录、处理数据,正确表达实验结果的能力;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实验作风,相互协作的团

队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物理实验课程旨在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为后续实验打下基础。它有利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及人文素养的养成,有利于学生成为探究型教师,适应未来职业要求。 二、师范专科学校物理实验的教学现状 师专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他们的实验基础薄弱,他们掌握的实验知识是通过教师的演示和讲解获得的,极少有自己动手的机会。因此,师专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普遍不高。师专理科教学基础差,实验器材设备匮乏,实验教学理念陈旧,对作为基础课程的物理实验重视不够。有些学校的一些理工类专业取消了物理课,物理实验自然也被排除在课程之外。实验教学内容不符合现实需求。师专没有自己专用的实验教材,过去的实验内容明显不适合现有的实验需要,大学教材也不适合师专学生学习。一方面,陈旧的物理实验内容不够严谨,层次不合理,不适合师专学生;另一方面,本科大学物理实验理论性强,内容较深,计算复杂,多为验证性实验,主要是验证一些经典理论,也不适合师专学生。另外,市场上也有一些印有高职高专标识的实验教材,但它们只是将本科教材稍作修改,删繁就简,变成高职高专实验教材。此类教材内容系统性差,与高职高师专业联系不紧密,与实际生产生活脱节,不利于学生发展,制约学生创新理念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三、对师专物理实验教学的构想设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