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六年级数学下册利率教学反思(五篇模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利率教学反思(五篇模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利率教学反思(五篇模版)

第一篇:六年级数学下册利率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册利率教学反思

优点:

1、通过课前收集资料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发现身边数学知识,及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的学习能力。

1、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探究,在分享中收获,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2、创设填存单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实际生活情境感知学数学的价值,体验学以致用的喜悦。不足之处:

1、对于知识的夯实基础还要进一步落实。

2、进一步突破难点,年利率中三个月、半年存期的计算方法及概念点拨。

3、在公式推导上应该把本金公式推出来。

第二篇:六年级下册数学利率

《利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百分数》第99页《利率》。【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与日常生活中的储蓄相关,里面的“利率”这个概念涉及到百分数的学习内容。课本里提到了很多有关储蓄的概念、知识,学生需要认识、掌握的概念比较,还有一些相关知识是需要教师讲解给学生知道的。课本里通过一个例题将求“利息”、“利息税”、“税后利息”、“实际取回”等相关知识都罗列了出来,因为教材所给的信息量比较少,所以需要教师的多讲解。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课前对利息相关知识的了解结合教师的补充讲解,理解有关利率、本金、利率的概念;

2、并能结合实际解决关于利息的问题,把握求利息几个关键条件,建立并掌握求利息的基本数量关系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储蓄相关概念,能解决储蓄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税后利息”的计算,解决“实际取回”的实际问题。【教学策略】

1、通过学生的调查身边的有关利息的事件,建立利息的大致意义;

2、结合学生对教材实例中的数学信息的互动交流和老师的讲解,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概念。【教学课型】新授。【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教师讲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收到一些领用钱,同学们说一下,你们暂时不用的零用钱,会怎么处理呢?(学生回答,引出“储蓄”)

2、继续发问:讲钱放进银行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回答,引出“有利息”这样一个好处。)

3、让学生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某次到银行储蓄的情况。

4、教师讲话: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相关储蓄方面的知识,我们到银行存钱有什么好处呢,这个好处和利息、利率有关。(板书课题:利率)

【设计意图:通过问学生日常生活中相关储蓄的问题,引起本课的课题,以及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新知。

1、知识传授,让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相关内容:(1)存款有哪几种方式?(2)本金。

(3)利息。利息

(4)利率。(板书出利率的公式:利率 = ———× 100%)

本金

(5)学习年利率和月利率的概念。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习储蓄相关概念,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2、教学例6。(1)出示例6。

(2)让学生进行思考,一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需要知道什么条件?(3)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A、利息的多少和什么有关系?(引导学生知道是与本金、利率、时间有关)

B、实际取回的钱数=本金+利息;

C、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要学生整理好思维顺序,先求什么后求什么的思维要清晰。)(4)让学生知道:国家规定,存款款的利息要按5%的税率纳税。

(引导学生进行利息税的计算)(5)让学生进行综合计算。对两种算法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例题涉及的概念和数量关系很多,需要帮助学生一步步地展开学习。从利息入手,学习利息的计算方法,再依次学习利息税、税后利息、实际取回等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1)小明存入银行5000元,存期2年,年利率4.68%,求税后利息。(当时利息税率为5%)列式为:5000×4.68%×2×(1-5%)()

(2)小红把4000元存入银行,存期3年,年利率为5.40%,求税后利息(当时利息税率为5%)。列式为:4000×5.40%×3—4000×5.40%×3×5%()(3)小红把4000元存入银行,存期3年,年利率为5.40%,求税后利息(当时利息税率为5%)。列式为:4000×5.40%×3—4000×5.40%×3×5%()(4)小刚于2006年12月1日存入银行500元,到2008年的12月1日取出,月利率为0.06%,求税前利息。列式为500×0.06% × 24()【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2、选择:

(1)李叔叔按5年期整存整取年利率5.40%存入银行6000元,存了6年,到期后他能取回多少利息?(当时利息税率为5%)()A.6000×5.4%×5 B.6000×5.4%×6 C.6000×5.4%×5×(1-5%)D.6000×5.4%×6×(1-5%)(2)李强于2007年10月1日买国债1800元,存期3年,年利率为4.89%,求到期利息。列式为()A.1800×4.89% × 3 B.1800×4.89% × 3 ×(1-5%)【设计意图:上面

两题是两种相关利息的特殊情况,让学生接触、学习。】(3)练习:课本100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直接出示存款凭证,让学生立刻体会、学习到去银行储蓄的相关知识内容。】

(4)解决问题:李叔叔存入银行10万元,定期二年,年利率4.50%,二年后到期,扣除利息税5%,得到的利息能买一台6000元的电脑吗?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翻开书本99页,阅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疑问。

老师问:同学们,你们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发言)

五、板书设计。

第三篇:六年级数学下册《利率》教学设计

【1】第三课时税率

教学内容

教材有关税率的肉容

教学目标

1、经历了解税收的意义,解决有关“税率”实际问题的过程。

2、了解税收的有关知识,会解答有关税收的实际问题。

3、体会税收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依法纳税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税率与分数、百分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解决有关税率的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过纳税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纳税的问题。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因此,每

个公民都有纳税的义务。你都知道哪些税收的种类?

(个人所得科、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等)

2、税款我多少与哪些条件有关?

(不同种类的税,征收的标准一定不一样,也就是不同税种的税率是不同的,所以税款的多少与税率有关;税款的多少除了与税率有关,还应该跟收入的多少有关。)

3、说明: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等)的比率叫做税率。

讨论:应纳税额、税率和相应的收入这三种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税率=应纳税额÷收入应纳税额=收入×税率收入=应纳税额÷税率)

4、教材第10页例3

5、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生。

列式为:30×5%=1.5(万元)

学生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大家。

三、课堂巩固

教材第10页“做一做”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这些知识在生活中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板书设计

税率

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等)的比率叫做税率。

税率=应纳税额÷收入应纳税额=收入×税率收入=应纳税额÷税率

第四课时利率

教学内容

教材有关利率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调查,交流储蓄知识,解决和利率有关的实际问

题的过程。

2、知道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能正确解答有关利息的实际问题。

3、体会储蓄对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意义,积累于储蓄的常识和经验。

教学重点:理解利率与分数、百分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解决有关“利率”的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

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父母亲每月领到的工资,或卖牛卖猪得到较多的一笔钱时,爸妈应该把这一笔钱放在哪里呢?

学生交流,教师引入把钱存入银行不仅安全,还可以获得利息。

2、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一存入银行或信用社储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钱存入银行后增加的部分就是利息,今天我们就重点研究与“利息”相关的.问题。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提问:同学们觉得利息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学生交流)

2、说明:a、我们把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存期相同的情况下,本金越多,利息就越多。

b、我们把一年或一个月或一天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做利率。存期不同,利率一般也是不同的。

3、谁还知道有关储蓄的更多知识,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储蓄的种类有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和活期;整存整取的利率又分为三个月的、半年的、一年的、二年的、三年的、五年的,存期不同利率也不一样;活期的利率最低,但随时用钱随时取,比较方便。)

4、利息怎么计算呢?

(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说明: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也会有所调整。引导学生观察20xx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表。

5、教材第11页例4

学生观察利率表后,提问:同学们能运用所掌握的利率的相关知识帮助王奶奶解决问题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生。

学生板演,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只要学生解答正确,讲解合理,就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课堂巩固

四、教材第11页“做一做”

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1、李老师买了4000元的国债,定期五年,年利率是3.81%。到期他一共可以取出多少钱?

2、为了给小东准备两年后上大学的学费,他的父母计划把10000元存入银行,你认为哪种储蓄方式更好一些呢?为什么?

存期年利率

一年 4.14%

二年 4.77%【2】本节课的内容属于百分数的一种具体应用,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色。

1.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基于以上理论,上课伊始,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地融入到有关储蓄知识的讨论中,使学生在初步了解储蓄好处的同时,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

2.从已有经验出发,完善知识结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及已有经验,引导学生讨论、交流,逐步理解相关知识的含义,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3.掌握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

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在本节教学中,引导学生先结合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利率问题的解法,再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利率的资料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

同学们一定很喜欢过年吧,因为过年不仅有好吃的,好玩的,还可以得到不少压岁钱。你们的压岁钱是谁在保管着呢?(学生说压岁钱自己花了一小部分,其余的都是妈妈在保管或者存入银行了。引导学生想到储蓄比较安全,并且能够得到利息)

2.导入新课。

储蓄的方法很好,不过,同学们,你们了解储蓄吗?关于储蓄有哪些知识呢?请同学们把教材翻到11页,让我们了解一下储蓄的知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自然地引入今天的新课,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有关储蓄知识的热情。

⊙学习探索

1.自学谈收获。

(1)仔细读一读教材11页关于储蓄这部分的内容。

(2)说一说,把钱存入银行有什么好处?

(学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回答: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有两个好处:一是国家可以把这些钱集中起来,用在建设上,所以说储蓄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二是参加储蓄的人可以使钱更加安全,还可以得到利息,所以说储蓄对个人也有好处)

(3)关于储蓄方面的知识,你还了解多少?

(全班交流自己搜集到的信息,教师出示课件补充介绍)

明确:

①什么是利息?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②什么是本金?

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③什么是利率?

单位时间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做利率。按年计算的叫做年利率,按月计算的叫做月利率。

④怎样计算利息?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⑤常见的储蓄方式有哪些?(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2.用储蓄的知识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4。

【六年级数学下册《利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利率》教学设计

2.六年级数学下册《税率》教学设计

3.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利率教学反思

4.小学六年级数学《利率》的个人教学反思

5.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的内容

6.二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

7.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8.六年级数学下册百分数成数教学设计

9.六年级数学下册《画一画》教学设计

第四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利率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利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例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

2、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能初步认识储蓄的意义,感受到储蓄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及益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的理财意识和实践能力。重点、难点

重难点:利息和本息的计算。

突破方法:通过教师引导、练习比较来突破。教法与学法

教法:联系生活、引导学习、总结提升。学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快要到年底了,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单位里会在年底的时候给员工发放奖金,你的爸爸妈妈拿到这笔钱以后是怎么处理的呢?爸爸妈妈会不会把一大笔现金放在家里?为什么?

(启发学生说出各种可能性和原因)

师生共同小结: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储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使得个人钱财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即到期可以取出比存入的要多些钱。

那么同学门知道为什么有时候我们把钱存在银行,最后去取的时候钱会变多呢?

同学们知道吗,在不同的银行,有时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的利息,因为他们的利率不同。那么,什么是利率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

教师板书课题:利率。

二、探究新知

1、了解相关概念。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11页第一、二自然段。

请学生汇报储蓄的种类及“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和关系。学生认真读教材,然后全班一起反馈,教师板书: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本金。利息: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利息。利率:单位时间

(如1年、1月、1日等)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先让学生谈谈所知道的储蓄有哪几种,并举例说明,然后教师适当的补充。而且,根据存款是定期还是活期,定期时间的长短,利息也是不一样的。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11页表格,并针对每一格适当进行分析。

2、教学教材第11页例4。(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例4)

组织学生审题,引导提问:最后取出的钱包括哪几个部分?指定两名学生汇报解题思路,教师点评后集体讲解:对于这一题,我们可以先单独算出利息,然后再加上本金。也可以直接计算本金和利息的总和。

如果采用先计算利息的思路,那么根据“利息=本金×利率×存期”,计算过程应为?学生集体回答,教师板书:

方法一:5000×3.75%×2=375(元)

5000+375=5375(元)如果直接计算本金和利息的总和呢?

学生集体回答,教师板书:方法二:5000(1+3.75%×2)

=5000x(1+0.075)

=5000×1.075

=5375(元)

大家观察,不管用哪种方法,最终的计算结果一样,并且所用到的关系式都是“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3、(课件出示补充示例)

李强把2013年春节的8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准备整存整取3年后用这笔钱为自己购买一部价值1200元的电子词典。根据教材第11页给的存款利率表,请你帮他算算够不够?

请学生到黑板上作答,教师点评讲解。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1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答案,教师校正。

四、总结提升

同学们在练习时一定要看清题目认真审题,有的题是求利息,而有的则是求存期期满之后的金额,即本金与利息的和,切忌照搬公式。板书设计

利率

: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利息。

利率:单位时间(如1年、1月、1日等)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例4:方法一:5000x3.75%×2=375(元)

5000+375=5375(元)

方法二:5000(1+3.75%×2)

=5000×(1+0.075)

=5000×1.075

=5375(元)

第五篇: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教学反思

经过三个星期的教学,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如期完成了教学任务。本单元的知识点包括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等。

同时,本单元出错较多的地方是: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因为学生在求表面积时,没有很好地理解这个圆柱是求两个底面积加上一个侧面积,或者求一个底面积加上一个侧面积,或者只求侧面积……,所以经常列式出错,以及计算准确率不高

但总的来说,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的教学目标已达到,部分知识点学生没有完全掌握的,在期末复习中查漏补缺。

《面的旋转》课后反思

本节课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学习:

一、从“静态→ 动态”,即由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几何体。这不仅是对几何体形成过程的学习,同时让学生体会面和体的关系也是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二、从“整体辨认→ 局部刻画特征”,鼓励学生在以前研究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同时,对圆柱和圆锥的侧面的认识,使学生对面的认识从平面过渡到曲面,这是认识上的再一次上升。

三、从观察圆柱、圆锥实物到认识它们画在平面上的“图”。体现的是“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关注“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知识。

教学时,准备了必要的操作材料,引导全体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还把点、线、面的运动过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另外,对于教材中通过旋转形成的几何体中出现的球和圆台,让学生在“面旋转成体”的过程中增加体验,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想象认识这两种几何体。课堂上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球只要求学生认识,不要求掌握特征;圆台不出名称,只要学生能连线,知道是由哪个平面图形旋转形成的就可以了

《圆柱的表面积》课后反思

为了能充体现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我精心安排了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应用等教学活动,同时积极营造愉快、民主、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反思整堂课程教学主要围绕以下几点展开:

一、打破传统教学,灵活合理地重组教材

“圆柱的表面积”这部分数学内容包括: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表面积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教材安排了一道生活例题,分步教学。备课时,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程序,将这些内容重新组合,合理把握教材,力争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首先将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后将表面积的计算作为了重点来教学;将表面积的实际应用作为重点来练习。三者有机结合、相互联系、多而

不乱。教学设计和安排既源于教材,又不同与教材。例题并没有专门的教学,但其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分别在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整个一节课,增加容量但又学得轻松,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

本节课在教学上采用了引导—合作—引导的方法,通过教师的“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1、直观演示与实际操作结合

新课开始,教师通过圆柱教具直观演示,引导学生复习圆柱体的特征,进而理解圆柱体表面积的意义。在教学侧面积的计算时,精心设疑: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想一想,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从中思考和发现它的侧面积该怎样计算呢?在我的启发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圆柱形纸筒进行实际操作,最终发现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有多种形式,而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沿高线展开;另外实践中使所有图形进而转化为长方形。实现教材的回归,最后探究出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1、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

在教学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时,我没有拘泥于教材上把侧面积转化为长方形这一思路,而是放手学生合作探究,鼓励学生猜想和实验,最终学生通过动手、观察和思考,探讨出了侧面积计算方法。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节课我大胆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动手测量、动手实践,使学生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且培养了实践能力。

四、较好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本节课合理地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讲练过程中,动态课件演示,并闪烁所求底面和侧面。将直接的告诉条件和问题变成动态的先后展示,不仅做到思路清、方向明,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多媒体将生活中的罐头盒、笔桶、圆柱立柱等实物

“搬”到课堂,加深了学生对表面积实际计算意义的直观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课后拓展、知识设计联系实际。

安排有:只有侧面的圆柱形;只有一个底面的圆柱形;两个底面都有的圆柱形。设计题目的计量单位有所不同。课后习题层次加深,始终以培养学生审题习惯及应用能力的提高为主线。

当然,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我整节课的板书安排不够合理,书写有些潦草!

二、实践操作时间安排有些急。在动手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大部分学生操作慢,展示推导的过程有些短促,导致个别学困生只能听听而已。

三、学生对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不够熟练,所以,在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时显得费时费力;小组合作的初衷也是好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多吸取教训,弥补自己的不足,用更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余干县实验小学

徐燕萍

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我采用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实践中体验,从而获得知识。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探讨: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知。

圆柱的体积的导入,在回忆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并强调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接着复习一下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猜想:“圆柱体是否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激发学生好奇心,独立思考问题,探索问题的愿望。这样联系旧知,导入新知,思维过度自然,易接受新知。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学生在探究新知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思考空间,创设实践操作的条件,营造出思考的环境氛围。教学“圆柱的体积”时,学生亲身参与操作,先用小刀把一块月饼切成一个圆柱体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若

干份(例如,分成12等份),然后把圆柱切开,再拼起来,圆柱体就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找一找:这个长方体的长相当于圆柱的什么,宽是圆柱的什么,高是圆柱的什么。圆柱的体积就是长方体的体积,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三、课件展示,加深理解。

四、分层练习,发散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进行分层练习,拓展知识,发散思维。如:已知圆柱底面积和高,怎样求圆柱体积;已知圆柱底面半径和高,怎样求圆柱体积;已知圆柱底面直径和高,怎样求圆柱体积;已知圆柱底面周长和高,怎样求圆柱体积;已知圆柱侧面积和高,怎样求圆柱体积;已知圆柱底面积和体积,怎样求高;已知圆柱体积和高,怎样求底面积等。但是不成功的地方也有,如学生在操作时有些学生拼的不是长方体,而是其他的形状,这里由于是上公开课的原因就没有有针对性的讲解,只做到了多数学生的指导而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这点我觉得在课堂上很难做到。

总之,通过这次的国培学习,使我的思想认识和课堂技能都有了新的认识,感谢国培!

《正比例》教后反思

正比例的教学,是在孩子们掌握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孩子们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正、反比例知识,内容抽象,孩子们难以接受。学好正比例是学习反比例的基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联系生活,从生活中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关注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首先让学生从已有知识中寻找相关联的两个量,然后通过呈现现实生活中的三个素材路程、速度,总价、数量,工作总量、工作时间这两个相关联的量引入新课,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为孩子们的数学学习提供了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境。

2、在观察中思考

3、在合作中感悟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引导孩子们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数学,解决问题。在本课的设计中,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引导孩子们初步认识了两个相关联的量后,敢于放手让孩子们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学,在小组里进行合作探究,做到:孩子们自己能学的自己学,自己能做的自己做,培养合作互动的精神,从而归纳出正比例的意义。

4、在练习中巩固提升

为了及时巩固新知识,完成了练一练习题后,又设计了两道加深题,让学生自己研究圆的半径和圆有什么关系,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让孩子们在巩固本节课知识的同时,学会通过研究会判断,同时孩子们的思维也得到了提高;最后引导孩子们自己对知识进行梳理,培养孩子们的归纳能力,使孩子们进一步掌握了正比例的意义。

《画一画》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像。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操作的空间,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发现,鼓励学生利用图,进行一些估计,解决一些问题。

课后作业反应效果良好。

《反比例》教学反思

本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比例的基础上学习反比例,由于学生有了前面学习正比例的基础,加上正比例与反比例在意义上研究的时候存在有一定的共性,因此学生在整堂课的思维上与前面学习的正比例相比有明显的提高。

在课堂上讲解完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成反比例后,想到三角形的底和高学生是否也能正确的解答,于是就补充了: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与相应的高是不是成反比例?为什么?从学生的回答情况来看,在书写数量关系的时候,呈现了这样两种情况:

1、底×高÷2=面积(一定)

2、底×高=面积×2(一定)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知道深入分析教材,弄懂教材对教学来说是多么重要。如果老师能够很好的驾驭教材,就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学反思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它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是图形的各部分线段按相同的比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征就是“形状不变、大小改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能理解图形是按什么标准放大或缩小的,而且能用网格图将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本节课的教学,有了一些体会:

一.数学概念规范生活认识。

二.重视放大与缩小的比的理解

放大与缩小是两种不同的变化,用来表示放大与缩小的比的意义也不一样,是学生很容易产生混淆的地方。在教学中,我注重从比的意义出发,引导学生明确比较的顺序:即用变化后的图形的边长与变化前的图形的边长进行比较,都是以变化前的长度为标准的,所以不管是表示放大还是缩小的比,其前项都表示变化后的长度,后项都表示变化前的长度。并通过比较使学生感知,表示放大的比,前项比后项大且比值大于1;表示缩小的比,前项小于后项且比值小于1。

《比例尺》课后反思

《比例尺》是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教学内容。这一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简比以及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有以下几点:

1、在生活中引入新课。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在引入阶段,我选取了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五副大小不一国旗的平面图),让学生观察

这些平面图“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进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图形的大小可以随意改变,但形状不能改变。

3、在动手操作中得出概念。通过让学生设计制作校园平面图,亲身体验设计师的感觉,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如何确定比例尺的大小,如何计算数据,如何作图等。在汇报交流时,恰当的传授知识。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认识缩小比例尺,针对学生们得到的很多结论,我将他们的作品一一展示给同学们看,课堂充满了探索的气息。

4、在自学中学到知识。在学生理解了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后,怎样求比例尺和图上距离这一部分知识教简单。因此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思考,自己与其他学生交流,在交流中学到新的知识。

-《观察与探究》教学反思

最近,我校来了一些前来听课学习的老师,每个办公室都会有一名教师随时听课,我心里的一根弦顿时绷了起来,心想,每天都要别人听课,课堂上有很多不定的因素,不能保证每节课都成功,要是讲砸了,怎么办,那多丢人。不过后来一想,人家听的就是常态课,就是我们平常实实在在的上课,课堂教学本来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节课都会有优点,也会有缺点,不可能是十全十美,只要自己用心去教,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就不会对不起学生,对不起自己。于是,我放松下来,积极备课,争取在课堂上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

我讲的是《观察与探究》一课,这一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变化的量、正比例、正比例图像、反比例之后,第五个内容,也就是反比例的图像。本节课的目的是提供一个人人可以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尝试用图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图进一步认识反比例。六年级的学生已初步的具备了自学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只有充分的分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才能全身心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所以这节课我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课始首先让学生回忆正、反比例的意义及正比例的图像,为新知识的学习做下铺垫。接着,我在小黑板上出示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2、利用图进一步认识反比例。学生默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自己的任务。接着,学生阅读课本27页,独立完成表格,并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8个长方形。并思考问题:面积一定时,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长有什么关系?图中的点A、B、C、D等点在一条直线上吗?试着将各点连成一条线。学生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让学生动手尝试,动笔表达。在交流的过程中,我按行巡视,发现同学们都融入到了小组合作中,发言的积极发言,不发言的认真的听。组内几乎都得出了结论:当两个变量成反比例关系时,所描的点在一条曲线上。组内交流的时候,即使不爱发言的学生,在小伙伴面前也会无拘无束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汇报的时候,主要是先由每组的学困生汇报,学困生汇报不全面,或不正确,再由其他学生补充。接着,反馈练习,将26页的第一题画图,并描点,连线。

本节课的内容不多,全由学生自学,而我只是适时的引导。人人都有表现自我的要求,而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好胜心强,更有自我表现的愿望,尤其是当这种表现成功而受到老师的夸奖时,学生更喜在心头,更加乐学。“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重新发明,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利息教学反思

反思一:利息教学反思 储蓄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本节课是在百分数的知识和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过去的教学,我基本上是照本宣科,认为学生只要能正确计算利息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次教学我努力做到把新理念和教学行为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从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时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效果还是可以的。 1、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课的开始,我就创设了宽松的学习情境,从老师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有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积极回忆有关储蓄的知识,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充分利用学生乐于帮助教师解决困难的心理,拉近了师生之间距离,缓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在充分感知储蓄的益处之后,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2、联系实际重组教学内容。本节课充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应用,重组教学内容,将课前调查、课后实践、怎样填写储蓄凭条、怎样设置密码等知识和本节课教学内容利息组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的应用中经历了储蓄的过程,充分理解了有关利息的知识。并在相关问题的解决中,相应地获得了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3、关注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我们知道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教师在设计练习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体现了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教育理念。在本节课的练习中,首先设计了学生到到工商行开平支行去实习的练习题,这样既增加了趣味性,又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其次,我又设计一道开放性的练习题,让学生探索选择哪一种存款方式所得利息多。 本节课我始终以学生为本,强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归纳出利息的计算方法,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课的开始用的时间较多,学生在谈有关储蓄知识时,有部分学生不会倾听,不会组织自己的语言。概念把握不是很到位,思考的时间不足;出示的利率表格发挥不了作用,没能通过比较让学生分析清楚;在讲税后利息=利息税×(1-5%)时,没有作进一步的分晰说明,部分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清楚。 在利息是否应该纳税这一块,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处理,请各位同行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反思二:利息教学反思 利息这一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我进行了教后反思: 我认为本节课是较成功的。 1.我利用了学生乐于帮助教师解决困难的心理,创设了老师的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又不安全,有哪位同学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这一宽松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谁来介绍一下?学生十分踊跃将课前收集到有关储蓄的信息,通过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活期、定期、等存款方式,以及利息、本金、利率等基本知识。

六年级数学下册 百分数应用---利息教学反思 苏教版

百分数应用---利息 《百分数应用---利息》是苏教版六年级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涉及有关利用百分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储蓄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本节课是在百分数的知识和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了解有关的储蓄的知识,并能正确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进行熟练计算。以往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让学生进行自学课本,然后介绍本金、利率、利息等名词的含义,最后进行利息的计算。这节课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经历走进生活、收集整理、交流表达等过程,让学生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充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应用,重组教学内容,将课前调查、课后实践、怎样填写储蓄凭条、怎样设置密码等知识和本节课教学内容“利息”组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的应用中经历了储蓄的过程,充分理解了有关利息的知识。并在相关问题的解决中,相应地获得了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课前我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有关储蓄的知识,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课上,通过小组内,相互的交流加深了对储蓄知识的再认识和理解。并且对数学书上没有的知识作了了解。比如:储蓄的种类有活期、定期、整存整取……,课后在家长的指导下把自己的压岁钱、零花钱亲自到银行去存起来,真正体验一下自己储蓄的感觉。从储蓄的过程中去增加对储蓄知识的了解。整节课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收获多多。 当然,也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 1.计算成了孩子们的绊脚石。这部分内容的计算的量比较大,尤其是有些同学小数乘法学得不踏实,导致计算过程中经常出现小数点点错了,比如:5000×3.24%×2,有学生把3.24%化成了0.324,还有学生3.24%化成了0.0324没有错,但与5000乘的时候有发生错误。我发现这些情况后,对计算及时做了一点指导,先把5000先与2相乘的10000,然后用%与两个0相约,就变成的100与3.24相乘,基本思路能简算的要简算,这样计算的正确率会稍有提高。 2.对公式的运用还不够灵活。如整存整取二年期定期储蓄的年利率由原来的 3.06%调整到 4.50%.如果现在存入银行4000元,可比调整前多得税前利息多少元?很多学生忘记乘以时间2年,而只用本金X利率的差,不再乘以时间,出现错误。 1

六年级数学下册利率教学反思(五篇模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利率教学反思(五篇模版) 第一篇:六年级数学下册利率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册利率教学反思 优点: 1、通过课前收集资料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发现身边数学知识,及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的学习能力。 1、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探究,在分享中收获,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2、创设填存单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实际生活情境感知学数学的价值,体验学以致用的喜悦。不足之处: 1、对于知识的夯实基础还要进一步落实。 2、进一步突破难点,年利率中三个月、半年存期的计算方法及概念点拨。 3、在公式推导上应该把本金公式推出来。 第二篇:六年级下册数学利率 《利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百分数》第99页《利率》。【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与日常生活中的储蓄相关,里面的“利率”这个概念涉及到百分数的学习内容。课本里提到了很多有关储蓄的概念、知识,学生需要认识、掌握的概念比较,还有一些相关知识是需要教师讲解给学生知道的。课本里通过一个例题将求“利息”、“利息税”、“税后利息”、“实际取回”等相关知识都罗列了出来,因为教材所给的信息量比较少,所以需要教师的多讲解。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课前对利息相关知识的了解结合教师的补充讲解,理解有关利率、本金、利率的概念; 2、并能结合实际解决关于利息的问题,把握求利息几个关键条件,建立并掌握求利息的基本数量关系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储蓄相关概念,能解决储蓄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税后利息”的计算,解决“实际取回”的实际问题。【教学策略】 1、通过学生的调查身边的有关利息的事件,建立利息的大致意义; 2、结合学生对教材实例中的数学信息的互动交流和老师的讲解,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概念。【教学课型】新授。【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教师讲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收到一些领用钱,同学们说一下,你们暂时不用的零用钱,会怎么处理呢?(学生回答,引出“储蓄”) 2、继续发问:讲钱放进银行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回答,引出“有利息”这样一个好处。) 3、让学生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某次到银行储蓄的情况。 4、教师讲话: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相关储蓄方面的知识,我们到银行存钱有什么好处呢,这个好处和利息、利率有关。(板书课题:利率) 【设计意图:通过问学生日常生活中相关储蓄的问题,引起本课的课题,以及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新知。 1、知识传授,让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相关内容:(1)存款有哪几种方式?(2)本金。 (3)利息。利息 (4)利率。(板书出利率的公式:利率 = ———× 100%) 本金 (5)学习年利率和月利率的概念。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习储蓄相关概念,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2、教学例6。(1)出示例6。 (2)让学生进行思考,一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需要知道什么条件?(3)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六年级数学利息案例反思

六年级数学《利息》案例反思 教学目的: 1.了解储蓄的含义。 2.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 3.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 4.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本金、利率、利息等含义 教学难点:利息的计算方法 教具:银行存款单利率表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课件出示一张银行存单 师:你们到银行去存钱或取过钱吗? 师:钱存到银行有利息吗? 课件出示一张存款利率表 师:假如存在银行2年时间,年利率是多少?(2.7%) 师:我这张10000元的存单是整存整取2年期的,到期后能拿回来多少呢?(学生回答) 师:大家想知道准确的数字是多少吗?想知道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利息有来的内容关(板书课题:利息) 二、教学新课 1.自主学习:学生围绕上面提出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课本,不理解的内容可在小组内讨论或注上“?”。 (这一个环节主要是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书本中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案,学会学习,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2.交流汇报: 教师:通过看书学习和讨论,你知道了储蓄中的哪些知识?能向全班同学汇报吗? 学生A:我知道有哪些存款方式 存款方式:活期零存整取定期整存整取(板书) 学生B:所谓的整存整取就是整数量的钱存进去到一定时间后全部取出来 学生C:利息的公式书里有写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板书)

师: 你对以上这些术语理解吗?举例说给大家听一听. 师:利息的多少由什么决定? 生::利率与时间 师: 利率一般由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根据国家经济状况,利率有时会调整。今年国家对利率进行了调整. (银行术语名词解释这一部分是很枯燥,学生之间对这方面的了解也有差异性,让学生自主汇报可以反馈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点,教师有意识的利率这一重点展开就行了)师:现在我们来回顾课前的那一道题,帮我解决一下。到银行存了10000元,存期2年,可以拿到多少利息呢?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利息=10000×2×2.7% =540 师:利息540元,好了吗? 生:银行会让交个人所得税拿不到540元 师:对还要上缴5%的个人所得税,之前是20%近些年来有调整下降了。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5%) =10000×2×2.7% ×(1-5%) =513(元) 师请你们帮我算一算,10000元存两年期满后,将得到本金和税后利息一共多少元?(学生自己计算)师:也有一种情况所得到的利息是不用上缴个人所得税的,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师:对,国债。 师:国债是国家发行的一种债券,募集民间资金进行国家建设等。国家规定买国债不用上缴个人所得税生:我知道学生的存在银行的教育基金也不用上缴个人所得税 师:对,你很棒知道的真多。 师:所以大家在踫到这方面利率问题的时候请看清题目弄清题意。 (从税后利息到国债再到教育基金,设计上主要考虑到学生认知上的规律循序渐近,解决掉税后利息这个难点。) 三、实践应用: 1、春节将到,大家想把压岁钱存到银行吗? 2 填写存款单。并交流。(填写前仔细想好:你准备存入多少钱?从什么时候开始起存?存期多长?) 3 计算利息:计算自己的存款到期时能得到税后利息多少元? 四、总结、质疑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利率》教学反思(二篇)

小学数学《利率》教学反思(一) 本节课是我参加影子培训以来所上的第一节课,虽然是一节常态课,但我在心里却把它当成了一节公开课,我想今后的我应该经常这样,这是一种态度,做任何一件事,只有认真对待,才能事半功倍,取得成效。 《利率》是百分数乘法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节课也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过去的教学,我基本上是照本宣科,认为学生只要能正确计算利息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次教学我努力做到把新理念和教学行为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从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时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1.注重情境创设,调动学生学习情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开篇不仅很快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由于是第一次与学生接触,所以我先对自己做了自我介绍:虽然我是第一次给你们上课,可我却感觉很亲切,因为我早就把你们当成我的朋友了,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愿意!声音响亮而整齐。)谢谢你们!你们的热情让我更有信心!希望今后我们的学习、生活能合作愉快!课的开始,我首先设计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快过年了,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都会盘点一年的收支,对于结余的钱他们是怎么处理的,你们知道吗?(大部分同学的家长都是把钱存进银行)

接着我又追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引出储蓄的意义:既安全又能增加收入,还能支援国家建设!那银行多给的这部分钱是怎么计算出来的?从而引出要研究的课题。 2、联系学生实际,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课堂上,要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这也是当今课改的精神。因为这节课的内容也不算太难,书中给出了明确的计算公式,根据这几天的听课情况,我发现本班的学生自学能力很强,所以课上我设计了让学生看书自学概念的教学环节,这样不但使学生对存款中的有关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还省去了费时的讲说。接着我让学生结合自学情况同桌互说对概念的理解,再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我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并配以适当的练习以便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得学生对利息的计算公式的理解水到渠成。对于例题的解答我采取分解问题的方法,即:先求利息,再求本息和,最后添加条件(增加利息税)再让学生求税后利息及交税后的本息和。这样逐层深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意习题选择,设计梯度由易到难。 我们知道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教师在设计练习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这样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5课利率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5课利率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5课利率教案与反思【第1篇】 教学目标 1.知道储蓄的意义,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意义。 2.掌握计算利息的基本方法。 3.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培养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概念,能解决与利息有关的实际问题。 化解措施 联系实际,合作交流 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一定很喜欢过年吧,因为过年不仅有好吃的,好玩的,还可以得到不少压岁钱。你们的压岁钱是谁在保管着呢?(引导学生想到储蓄比较安全,并且能够得到利息) 2.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了解储蓄吗?关于储蓄有哪些知识呢?这节课我们了解一下储蓄的知识。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11页关于储蓄的知识。 (1)出示自学提示: ①储蓄的好处。 ②储蓄的方式。 ③什么是本金、利息、利率? ④利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检验自学成果,引导学生找出下题中的本金和利息。 课件出示:明明20xx年9月1日把1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一年,到20xx年9月1日,明明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的3元,共103元。 2.用储蓄的知识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4,引导学生读题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组织小组讨论:求两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就是求什么? (3)组织学生尝试解题。 (4)组织全班交流,明确解题思路。 思路一:先求利息,最后求可取回多少钱。可取回钱数为本金+(本金×利率×存期)。 思路二:把本金看作单位“1”,先求出本金和两年的利息一共是本金的百分之几,再求可以取回多少钱。可取回的钱数为本金×(1

2020春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百分数 第4课时 利率》A、B教案+教学反思

第2单元百分数(二) 第4课时利率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例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 2. 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能初步认识储蓄的意义,感受到储蓄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及益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的理财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重难点掌握利息和本息和的计算方法。 突破方法(A案)通过教师引导、练习比较来突破。(B案)通过自学探究、小组讨论等活动来突破。 教法与学法 教法联系生活,引导学习,总结提升。 学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A案)多媒体课件。(B案)多媒体课件、银行卡。 A 案 情景引入 快要到年底了,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的单位里会在年底的时候给员工发放奖金,你的爸爸妈妈拿到这笔钱以后是怎么处理的呢?爸爸妈妈会不会把一大笔现金放在家里?为什么? (启发学生说出各种可能性和原因) 师生共同小结: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钱财更加安全,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即到期可以取出比存入的要多些的钱。 那么同学们知道为什么有时我们把钱存在银行,最后去取的时候钱会变多呢?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指名回答。 同学们知道吗,在不同的银行,有时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的利息,因为它们的利率不同。那么,什么是利率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 (板书课题:利率) 探究新知 1. 了解相关概念。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11页第一、二段。 请学生汇报储蓄的种类及“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和关系。 学生认真读教材,然后全班一起反馈,教师板书: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利息。 利率:单位时间(如1年、1月、1日等)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而且,根据存款是定期还是活期,定期时间的长短,利率也是不一样的。 先让学生谈谈所知道的储蓄有哪几种,并举例说明,然后教师做适当的补充。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11页表格,并针对每一格适当进行分析。 2. 教学教材第11页例4。 (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例4) 组织学生审题,提问:最后取出的钱包括哪几个部分? 指名两名学生汇报解题思路,教师点评后集中讲解:对于这一题,我们可以先单独算出利息,然后再加上本金。也可以直接计算本金与利息的总和,即本息和。 如果采用先计算利息的思路,那么根据“利息=本金×利率×存期”,计算过程应为什么? 学生集体回答,教师板书:方法一:5000×2.10%×2=210(元) 5000+210=5210(元) 如果直接计算本金和利息的总和(本息和)呢? 学生集体回答,教师板书:方法二:5000×(1+2.10%×2) =5000×(1+0.042) =5000×1.042 =5210(元) 大家观察,不管用哪种方法,最终的计算结果一样,并且所用到的关系式都是“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3. 课件出示问题: 李强把2014年春节的8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准备整存整取3年后用这笔钱为自己购买一部价值1200元的电子词典。根据教材第11页给的存款利率表,请你帮他算算够不够? 请学生到黑板上作答,教师点评。 巩固练习 教材第1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答案,教师订正。 课后小结 同学们在练习时一定要看清题目,认真审题,有的题是求利息,而有的则是求存期期满之后的本息和,即本金与利息的和,切忌照搬公式。 板书设计 利率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利息。 利率:单位时间(如1年、1月、1日等)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利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利率》教案10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利率》教案10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利率》教案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利率》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利率》教案1 课题利率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利率(课本第11页例4) 课型新课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调查实践中了解储蓄的意义、种类,理解什么是本金、利息。 2、能正确计算利息。 教学重点:利息的计算 教学难点:利息的计算。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引导学习,总结提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去过银行吗?你知道去银行人民常做什么吗?你知道我们周围有什么银行?你见过银行卡吗? 二、创设生活情境,了解储蓄的意义和种类 1、储蓄的意义 师:快要到年底了,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的单位里 会在年底的时候给员工发放奖金,你的爸爸妈妈拿到这笔钱以后是怎么处理的呢? 2、储蓄的种类。(学生汇报课前调查) 三、自学课本,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

1、自学课本中的例子,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然后四人小组互相举例,检查对”本金“、”利息“、”利率“的理解。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率:;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率。 2、师: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先让学生谈谈你所知道的储蓄有哪几种,并举例说明,然后教师作适当的补充。有时会有所调整,而且,根据存款是定期还是活期,定期时间的长短,利息也是不一样的。 3、利息计算 (1)利息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例4:王奶奶要存5000元请你帮助王奶奶算一算存两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整存整取两年的利率是3。75%)。 在弄清以上这些相关概念之后,学生尝试解答例题。 在学生独立审题解答的基础上订正。 方法一方法二 5000×3。75%×2=375(元) 5000×(1+3。75%×2) 5000+375=5375(元)=5000×1。075 =5375(元) 四、实践应用 第11页做一做 完成练习时看清题目认真审题,注意计算要准确。 五、课堂总结 学生谈谈学习本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作业 第14页的第9题 板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利率》精品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2单元百分数(二) 第 4 课时利率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 2.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以及支援国家、灾区、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地计算利息,解决利息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增加,人们可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一来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二来对个人也有好处,既安全、有计划,同时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那么,怎样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板书课题:利率 二、新课讲授 1、介绍存款的种类、形式。 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 2、阅读教材第11页的内容,理解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例题中王奶奶存入的5000元就

是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1)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 (2)阅读教材第11页表格,了解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3、学会填写存款凭条。 课件出示存款凭条,请学生尝试填写。然后评讲。 (要填写的项目:户名、存期、存入金额、存种、密码、地址等,最后填上日期。) 4、利息的计算。 (1)出示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计算连本带息的方法: 连本带息取回的钱 = 本金+利息 (3)学生阅读理解例4,计算后交流汇报,教师板书: 5000+5000×3.75%×2 =5000+375 =5375(元) 答:到期后可以取回5375元钱。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 2、李阳的爸爸将一笔款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三年,年利率是4.75%,到期时得到的利息是5700元,李阳的爸爸当初存入的是多少钱?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百分数应用---利息》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百分数应用---利息》教学反思 《百分数应用---利息》是苏教版六班级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涉及有关利用百分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储蓄与人们的生活亲密联系,本节课是在百分数的知识和同学已有生活阅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了解有关的储蓄的知识,并能正确掌控利息的计算方法进行娴熟计算。以往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让同学进行自学课本,然后介绍本金、利率、利息等名词的含义,最末进行利息的计算。这节课我充分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经受走进生活、收集整理、沟通表达等过程,让同学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的同时培育同学解决问题的技能。 本节课充分联系同学的实际生活应用,重组教学内容,将课前调查、课后实践、怎样填写储蓄凭条、怎样设置密码等知识和本节课教学内容“利息”组合在一起。使同学在实际的应用中经受了储蓄的过程,充分理解了有关利息的知识。并在相关问题的解决中,相应地获得了终身进展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课前我布置同学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有关储蓄的知识,让同学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课上,通过小组内,相互的沟通加深了对储蓄知识的再认识和理解。并且对数学书上没有的知识作了了解。比如:储蓄的种类有活期、定期、整存整取……,课后在家长的指导下把自己的压岁钱、零花钱亲自到银行去存起来,真正体验一下自己储蓄的感觉。从储蓄的过程中去增加对储蓄知识的了解。整节课老师教得轻松,同学学得开心,收获多多。 当然,也发觉一些存在的问题和疑问: 1.计算成了孩子们的绊脚石。这部分内容的计算的量比较大,尤其是有些同学小数乘法学得不踏实,导致计算过程中常常涌现小数点点错了,比如:5000×3.24%×2,有同学把3.24%化成了0.324,还有同学3.24%化成了0.0324没有错,但与5000乘的时候有发生错误。我发觉

《利率》教学反思(通用6篇)

《利率》教学反思 《利率》教学反思(通用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利率》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利率》教学反思篇1 利率这节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对而言远一点,再加上学生没有纳税的经历,而且银行存款的经历也不多,因此相对而言,要更生活化的内容学生们才好掌握。 在求利率这里,我觉得并不是让孩子们记一下公式,然后套用公式,这样死板的教学学生绝对不能解决灵活的问题。因为利率有年利率还有月利率,有的时候有多个利率以表格的形式出现,让学生根据题目的意思进行合理选择,因此时间与利率的对应很重要,教学中我就把重点放在了这里。 让孩子们认识了什么是利率之后,我进行了模拟存款,由3个学生进行表演,都是存200元,分别存定期1年,定期2年,定期3年,然后让孩子们求利息。在求出来之后,让孩子们观察,怎么样利息会多拿一点,孩子们说时间要长、本金要多点。对于时间要长点我进行了追问,为什么?学生们马上发现时间越长,利率就越高,定期3年的利率一定比定期1年的要高,而且要与时间相乘,时间越长,得数越大。得出了求利息的方法。 总之,本节课学生真正学到了不少这方面的知识,课堂效率较高。《利率》教学反思篇2 利率问题是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重点在于能够正确计算出存款到期后获得的利息,以及连本带息应是多少。这部分内容的计算有其公式,根据公式,将不同时期,不同利率带进公式里,即可算出结果。我本认为这节课知识点明确,思路清晰,应该很好掌握,但一堂课下来,也有一些问题显现。 首先,在提到利息这个词时,学生便举手问道,什么是利息?利息

2016-2017年最新青岛版(六三制)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利息利率的问题资料教学反思(精品)

《利息、利率的问题》资料 教学反思 《利息、利率的问题》一课是百分数乘法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节课也是在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与生活严紧联系,能比较明明体现出我们数学小组研究课题的一节教学内容。以前我在教学这节知识时,认为学生只要能正确计算利息就行了。所以教学过程也很简单,只是告诉学生计算公式,让学生按照计算公式计算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这次教学,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努力做到把新课程理念和教学行为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从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课后作以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可取之处。 1、设计好课的开始,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优良的开端是胜利的一半。”精彩的开篇不仅很快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我用课件出示了一张存单,让学生进行观察。“存单”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应该不陌生,但是小学生真正接触到存单的大概并不多,这样就会使他们感受到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多么严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给学生充塞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这也是当今课改的精神。因为这节课的内容也不算太难,书中给出了明确的计算公式,而且课前我还让学生对储蓄知识进行了调查了解。根据教育局的开展合学教育,打造高效课堂的精神,所以课上我设计了让学生看书自学定义的教学环节,这样不但使学生对存款中的有关知识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还省去了费时的说讲。接着让学生结合学习中的体验开展交流汇报活动。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我再不失时机地出示年利率表,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学生不但对存款的意义有了明确的认识,对存款中的有关专用术语也就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这样学生对利息的计算公式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不用再费周折。有用培地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反思5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反思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 一、《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例出发”。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学习。数学活动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经验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概括或发现有关数学结论的过程。例如教学《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时,我在新授前将设计这样一段情境: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身上也有很多有趣的比,如人的胸围的长度与身高之比是1:2,将拳头滚动一周的长度和脚的长度的比是1:1,人脚的长度与身高的比是1:7。当人们了解了这些,又掌握了这种神奇的本领后,去买袜子只需要把它绕圈一周就知道何适不合适了,而侦察员就能根据罪犯脚印的长度推测出身高。你想拥有这种本领吗?这种神奇的本领就是我们这节课所研究的内容,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创设时代气息感强,学生感兴趣的分配利润的问题,引入课堂,教学内容贴近生活,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投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二、新课标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学生通过思考、交流的方式来经历数学,获得感性经验,进而理解所学知识,完成知识创造过程,同时也为学生多彩的思维、创设良好的平台,由于学生的经历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促使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使生生、师生评价在价值观上都得到了发展。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鼓励,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最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思维从具体思维水平又引向抽象逻辑思维水平,促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1 一:《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例出发”。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学习。数学活动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经验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概括或发现有关数学结论的过程。例如教学《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时,我在新授前将设计这样一段情境: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身上也有很多有趣的比,如人的胸围的长度与身高之比是1:2,将拳头滚动一周的长度和脚的长度的比是1:1,人脚的长度与身高的比是1:7。当人们了解了这些,又掌握了这种神奇的本领后,去买袜子只需要把它绕圈一周就知道何适不合适了,而侦察员就能根据罪犯脚印的长度推测出身高。你想拥有这种本领吗?这种神奇的本领就是我们这节课所研究的内容,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创设时代气息感强,学生感兴趣的分配利润的问题,引入课堂,教学内容贴近生活,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投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二:新课标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学生通过思考、交流的方式来经历数学,获得感性经验,进而理解所学知识,完成知识创造过程,同时也为学生多彩的思维、创设良好的平台,由于学生的经历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促使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使生生、师生评价在价值观上都得到了发展。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鼓励,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最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思维从具体思维水平又引向抽象逻辑思维水平,促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通用5篇)

• • • • • • • • • • • • • • • • •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通用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篇1 一:《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例出发”。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学习。数学活动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经验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概括或发现有关数学结论的过程。例如教学《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时,我在新授前将设计这样一段情境:同学们,

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身上也有很多有趣的比,如人的胸围的长度与身高之比是1:2,将拳头滚动一周的长度和脚的长度的比是1:1,人脚的长度与身高的比是1:7。当人们了解了这些,又掌握了这种神奇的本领后,去买袜子只需要把它绕圈一周就知道何适不合适了,而侦察员就能根据罪犯脚印的长度推测出身高。你想拥有这种本领吗?这种神奇的本领就是我们这节课所研究的内容,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创设时代气息感强,学生感兴趣的分配利润的问题,引入课堂,教学内容贴近生活,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投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二:新课标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学生通过思考、交流的方式来经历数学,获得感性经验,进而理解所学知识,完成知识创造过程,同时也为学生多彩的思维、创设良好的平台,由于学生的经历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促使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使生生、师生评价在价值观上都得到了发展。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鼓励,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最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思维从具体思维水平又引向抽象逻辑思维水平,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象这样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猜测,在操作中验证,在交流中发现,在阅读中理解,使课堂形成多方的互动,多向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态度、思想、方法,是一种探究的品质,这对他们后续知识的学习将有较大的影响,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恰当的放手自学,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展开自学。“想写哪个比例,就写哪个。”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了起来,自学的效果就格外的明显。这种做法,改变了以往教学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再如:在教学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时,根据内容简单,便于自学特点,放手让学生和比进行对比自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

说课稿利率(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反思

说课稿:利率 任会凤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百分数中的内容,是在学生明白得了百分数的的意义和写法,把握了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的基础上学习的。 学情分析:依照教材特点,我也对学生做出了以下分析 学生的基础知识把握情形还能够,同窗之间的彼此质疑,解疑的能力有必然的水平。但学生在分析信息、处置信息的能力较薄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明白得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二、说目标: 依照数学课程标准与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学情和设计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形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观看、计算,主动探讨的活动,熟悉利率,初步把握利率计算及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结合储蓄等活动,学习合理理财,慢慢养成不乱用钱的好适应。。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说教法 我试图引导学生通过以下的学习方式把握新知:1、自主探讨法,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体会自主探讨解决问题的方式。2、抽象归纳法,让学生通过抽象,归纳出解决此类问题的一样方式。3、合作学习法,在合作合作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四。、说进程 依照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及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进展水平,优化教学进程,

实现“尊重学生,注重进展”的课堂教学要求,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一、情景导入;二、新课讲解;三、巩固练习。 具体教学进程如下: 一、情景导入。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进展,人民收入增加,人们能够把临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如此一是支援国家建设,二是对个人也有益处,既平安和有打算,同时又取得利息,增加收入。那么,如何计算利息呢?这确实是咱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二、巩固练习 (1)介绍存款的种类、形式。 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 (2)、阅读P99页的内容,自学讨论例题,明白得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和含义。 (3)、学会填写存款凭条。 (4)、利息的计算。 3、巩固练习。 “数学源自生活而应用于生活”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下面,我继续沿着抗震救灾这一主线设置情境,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在练习的设计上,我兼顾了习题的层次性和开放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练习,以求训练思维、培育能力、形成技术。 一、小华把取得的2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一年。她预备到期后将钱全数掏出捐给“希望工程”。若是按年利率%计算,到期后小华能够捐给“希望工程”多少元钱? 二、李教师把20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五年,年利率是%,利息税率为

六年级数学:《利息》的教学案例与反思(教案文本)

( 数学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六年级数学:《利息》的教学案例与反思(教案文本) Mathematics is a tool subject, it is the basis for learning other subjects, and it is also a subject that improves people's judgment,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on abilities.

六年级数学:《利息》的教学案例与反思(教 案文本) 一、课前准备: 课前让学生分组或者自由结合到社会上进行调查、搜集有关储蓄的信息,把调查的结果、遇到的问题或感受记录下来。 二、课内交流、探究 师:在储蓄的过程中,你搜集到哪些相关的知识?(学生分组汇报调查结果) (生汇报。开放的问题情景下,根据每组学生的差异,预计可能出现下列情况:(1)有关储蓄的一般知识,如储蓄的方式;(2)有关储蓄的相关概念,如本金、利息、利率、税后利息税的知识;(3)有关利息的计算方法,如有的小组利率的含义推导出利息的计算方

法;(4)、有关调查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和自己的感受)师:根据每组交流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并和学生共同整理储蓄的相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板书: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三、创设情景、体验储蓄 1、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张大爷是一个孤寡老人,他打算把自己多年来节省下来的1000元钱存入银行,定期为两年,由于他行动不便,你能帮助他进行储蓄吗? 2、体验储蓄。根据刚才的汇报情况,安排教学过程。 (1)学生拿出复制好的储蓄存款凭证进行填写。 (2)学生活动,教师了解学生填写情况后,最后利用投影仪进行订正。 (3)、充分联系生活,设置储蓄密码。

《利息》教学反思5篇

《利息》教学反思5篇 《利息》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利息教学总体效果良好,基本达到了事先的教学设想。具体说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 )通过从用“压岁钱”的情景引人新课,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 (2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组织展开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有关储蓄的知识已知道哪些,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本金、利息、利率,引导学生讨论利息的多少与什么有关等教学活动,组织学生主动探索和构建利息计算。 二、注重思想品德教育课堂,是学生的主阵地。 课堂中,我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题目中小丽用自己的零用钱为山区小朋友买学习用品,结合学校每学期开展的“献爱心捐款”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另外,在探究中,利息应按20% 的利率纳税时,我对学生进行纳税教育,指出纳税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如果我们作为应纳税人,应主动纳税。 三、体验身边的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数学的价值在于它来自生活,并为生活服务,教学中,我让学生亲自到信用合作社存剩余零用钱,并进行调查,课上,又安排了让学生真实地填写存款凭条这一环节,让学生体验身边的数学。 四、存在不足: 1 、发现学生对生活中的存款知识了解的很少,所留的调查作业完成的情况不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引领学生多留意和关心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拓宽知识面。 2、在利息税的问题中,没有关注生活实践,现在的存款制度中新近规定是不用上交利息税的了,说明只有教材跟上了实际的步伐,配套工的练习题,和测试题没有跟上,因此在教学中我还是按老教材中的税后利息讲解了。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实践,以最新的情况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内容。 《利息》教学反思2 “利息”一课是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设计这节课时,试图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体现应用味。从课堂教学的实践看,本课的总体效果良好,基本达到了事先的教学设想。优点: (一)通过让学生收集资料,说说在有关储蓄的知识方面自已都知道哪些,举例说明什么是本金、利息、利率,引导学生理解利息的多少与什么有关等教学活动,组织学生主动探索和构建利息计算和数学模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