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施文化强省战略 带动中原快速崛起——河南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实施文化强省战略 带动中原快速崛起——河南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实施文化强省战略 带动中原快速崛起——河南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实施文化强省战略 带动中原快速崛起——河南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实施文化强省战略一带动中原快速崛起

一 河南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一熊澄宇一傅琰一张铮一张晓明?

2009年11月,受河南省委宣传部邀请,我们对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走访二考察了南阳二平顶山二焦作二郑州等市县的文化产业园区二文化企业,并同当地干部二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多次座谈三在这次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通过不同渠道与河南省不同层次二不同领域的领导二专家和群众的交流以及相关的考察二论证,对河南省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形成如下思考,供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决策时参考三

一一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就显著,已经成为

一一 中原崛起 的重要支柱

近年来,在全面规划二推动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河南省委二省政府?熊澄宇二傅琰二张铮,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张晓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三062

提出河南要通过 两大跨越 来实现中原崛起三这两大跨越即 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 二 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 三在文化强省战略的推动下,河南省的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三

(一)从国际二国内两个大局出发,把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征,提出 两个跨越 战略二文化强省目标,推动经济文化快速发展,实现中原崛起

纵观全球发展态势,经济文化一体化时代的到来,美国二英国二日本等很多发达国家都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扶持和打造二作为软实力来培育和提升,文化输出已经成为其输出价值观二意识形态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文化建设二文化产业发展越来越重视,党的 十七大 强调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表明我们党和国家已经把文化软实力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战略支点三河南虽然是传统文化资源大省,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河南省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的迈进,文化建设的滞后效应却越来越凸显,成为河南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三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近年来河南省委二省政府领导开始从战略层面认真思考经济和文化相互促进发展的关系,并对文化产业发展给予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三

2005年6月2日,河南省委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文化强省 战略首次在决策层达成共识三2005年7月,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这是河南省有史以来规格最高二规模最大的文化工作会议三省委二省政府二省人大二省政协四大班子领导,省直各厅局 一把手 ,18个地市的书记二市长和大型文化集团的负责人,共有330多人到会,经过讨论确定了两个文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二‘文化强省建设规划纲要(2005~2020)“三两个文件出台后,河南省21个厅局均出台了支持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三2006年5月,河南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会议召开,决心用体制创新带动文化强省建设三2006年10月,河南省第八次党代会正式提出了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 两大跨越 三至此,文化强省战略上升为指导河南未来发展的最高战略之一三

几年来,河南省经济强省战略实施顺利,2008年全省GDP突破1.8万亿元,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五位,在中西部居首位,其中与第六位的差距由2005年的

162

420亿元拉大到2008年的2012亿元,在中西部地区优势明显三文化强省战略实施更为强劲,2008年河南文化产业增加值为570亿元,比2004年多出近3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5%,高出同期GDP增速3.4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1%三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推动河南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的助推器和增长极三

(二)转变各级干部观念,提出文化经济发展一体化理念,增强文化自觉,奠定文化强省的思想基础

文化自觉是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思想基础三各级干部文化自觉的程度决定着文化工作的力度二文化建设的进度二文化发展的速度三只有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才能把握科学发展的着力点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二改善民生的新亮点二提高 软实力 的切入点二实现中原崛起的新支点三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各级干部对经济工作都比较熟悉和重视,对文化工作陌生和轻视,因此不少干部形成了 抓经济底气十足,抓文化干劲不足 的状态,甚至个别干部对发展文化产业心存抵触三为此,河南省有关领导在多次会议讲话和学习中提出要干部解放思想二转变观念:改变只重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宣传教育功能,不知文化产业属性和消费娱乐功能的旧观念,树立文化具有双重属性二双重功能的新观念;破除就经济论经济,就文化论文化,把它们割裂开来二对立起来的旧观念,确立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二相互促进二一体化发展的新观念;转变文化建设就是花钱而只投入不产出的旧观念,确立文化产业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抓文化产业就是抓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观念;转变文化建设是纯公益性的,政府是单一投资主体的旧观念,确立文化建设既有公益性的二又有经营性的,多元化投入才能推动文化建设快速发展的新观念三

为了强化各级干部的文化自觉,河南省委二省政府明确提出,不懂得抓文化建设的领导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不是一个高明的领导,不是一个有远见的领导,明确要求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清醒认识自己的文化使命,把文化强省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各级党委二政府任期目标的重要考核内容,摆上重要位置,放在心上二扛在肩上二落实在行动上三

通过扭转干部认识二转变干部观念,各级干部焕发出发展文化产业的巨大热情,全省各地区的文化强省工作迅速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三以郑州市为例,从

262

2006~2008年,郑州市组织实施了跨越式发展文化建设工程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先后安排推进了重点项目40个,完成投资48亿元三郑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逐年递增,从2006年的82.6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28.7亿元,保持了年均20%的增长速度,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从2006年的4.1%增加到2008年的4.3%三

(三)梳理中原文化内涵,确立中原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增强河南影响力,寻找文化产业发展突破口地处中原的河南省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传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的大省三要实现中原崛起,离不开文化的推进二引领作用三但长期以来,许多人甚至包括河南人对于什么是中原文化,都说不完整二说不全面三要使中原文化成为河南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必须对中原文化进行梳理二分析二提炼二总结三只有清晰的文化脉络才能凸显历史作用二凝聚人文精神,彰显文化力量,并找到产业发展方向三

经过分析研究二学术论证,河南独有的中原文化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根源性二原创性二包容性二开放性二基础性三中原文化被确立为广泛吸收众多民族优秀品质而成的中华文明的主流文化三

对中原文化内涵的梳理为河南省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二开发二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激发了海内外华人的爱国情结二寻根情结,大大增强了河南省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三新郑黄帝拜祖大典和周口姓氏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就显示了中原文化的巨大吸引力三两大实景演出‘禅宗少林四音乐大典“和‘大宋四东京梦华“则是挖掘河南武术文化和政治文化,发展现代文化产业的典范三

(四)提升地域形象,增强自信,凝聚精神,优化发展软环境

一个地区的形象通常反映出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前景二文化综合素质,直接影响该地区群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二口碑和美誉度二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三河南是人口大省二农业大省,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二小农意识与市场意识二内陆观念与开放思想的冲突在河南表现突出,少数人和个别地方的不良行为影响了河南人和河南地域的形象,再加上新

362

闻媒体二影视剧二口口相传的放大效应,使得河南形象严重受损三这给河南的改革发展稳定增加了困难三很多企业认为河南软环境不好,不愿意到河南投资,阻碍了省外资金二人才二技术的进入,极大地制约了河南的发展三河南本地部分干部群众也产生了自卑和消极心理,招商引资底气不足,甚至一些河南人在外不敢说自己是河南人三

随着河南经济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中原文化底蕴挖掘和创新,媒体声势的推动,河南形象的正面声音多了,负面声音少了,主流声音多了,杂音少了,人们对河南印象有了极大扭转三河南形象改变后,广大干部群众的凝聚力二向心力和战斗力增强,在全省上下形成了同心同德二聚精会神二干事创业二加快崛起的良好氛围三从中原大地走出来的模范人物不断涌现三连续七届 感动中国 人物评选,河南人榜上有名;首届 全国道德模范 评选河南籍占了6位,均居全国各省市之首,展现了河南人民诚实守信二乐于助人二奋发进取的新形象,展现了河南充满生机二跨越发展二正在迅速崛起的新形象三同时,河南形象的改变直接优化了投资软环境,民间资本比较雄厚的浙江二江苏等地的企业纷纷来河南投资三2004年河南省实际利用外资10亿美元,2006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到18.45亿美元,2008年,河南省实际利用外资40.3亿美元,增长31.7%,跃居中西部第1位;实际到位省外资金1850亿元,增长21.5%三

(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破除束缚,强化文化发展动力,释放文化发展活力

河南省认识到,改革创新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只有坚持改革创新,破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一切束缚,才能使文化活力充分释放,才能使文化发展永葆生机三

几年来,河南省靠改革破难题,靠改革促发展,靠改革增效益,一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三积极推进政事分开二政企分开二管办分离,推动政府部门把行政管理的重点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从主要管理直属单位向进行社会管理转变三省新闻出版局多年来实行政企合一体制,改革后所属出版单位与省新闻出版局脱钩,成功实现了政企分开二管办分离,省新闻出版局的工作重心转向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二保护知识产权,为文化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上来,新闻出版管理和文化市场的执法力度明显加大三二是推进经营性文化

462

单位转企改制三每年确定一批重点任务,建立转企改制台账,加强督导,跟踪问效三全省68家经营性文化单位完成转企改制,所有电视剧制作机构二电影制片厂和70%以上的出版单位完成了改革任务,总体进度走在全国前列三三是深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三全省图书馆二博物馆二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普遍推行了劳动二人事二分配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三河南艺术中心全权委托北京保利管理有限公司经营管理,引进先进运营模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三鹤壁市将图书馆二博物馆二群艺馆 三馆合一 ,形成了一个现代化二综合性的文化服务场所,走出了一条集约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新路子三

二一河南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的有益探索:

一一模式化特征与成熟做法

经过调研和分析,我们认为河南在发展文化产业路径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形成了独特模式和成熟做法三比如 文化改革试验区 已经初步具有模式化特征,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案例日臻成熟,依靠重大活动为载体营销中原文化也成为常规做法三

(一) 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 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创新

为了加快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解决规模不大二层次不高二观念陈旧二体制羁绊二投入不足二人才匮乏二创意不新等问题,河南借鉴经济特区方式,提出了建立 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 的思路,自2008年以来,陆续推出了10个 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 ,初步呈现出了一些模式化的特征三这些特征是:由省发改委牵头,邀请专家设计论证,在资源优势突出二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早的地区,搭建公共平台,引进战略资本,加大政府投入,调节管理体制,促进文化产业上规模上水平,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三

为保证试验区建设顺利实施,首先,出台‘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省级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包括省级财政一年向每个试验区补贴1000万元,县级 试验区 财政将实行省县直接结算三其次,对试验区艺术表演团体等特殊行业的转企改制,实行 新人新办法二老人老办法 ,即在转企改制方案批准日之前,在职在编事业人员改制后保留事业身份和档案工资等三第

562

三,重点突破融资瓶颈三2009年8月12日,国家开发银行与河南省政府签订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合作备忘录,探索开发性金融与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安排每个试验区组建资金规模在5000万元以上的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通过投二贷二债二租二信等多种金融产品支持试验区建设等三

以禹州市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为例三因为具有特点突出的钧瓷文化,禹州市被列为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之一三针对经济发展模式极度依赖煤炭二建材等资源消耗型产业的问题,禹州市提出以试验区建设为契机,调整产业结构二转换增长方式三在聘请国家级专家团队进行了总体策划规划后,禹州市开始着手以政府资金引导二吸纳社会力量二联手战略资本的方式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三在禹州市设立了试验区,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和钧瓷发展基金400万元,通过 以商招商 的形式引资2000多万元,建设钧窑企业;引进省内建业集团资金1亿元,合作建设神垕镇钧瓷文化街项目三禹州市依托现有的政府投融资平台 市投资公司,建设了文化产业投融资和担保平台,加大同国家开发银行的合作力度;同时,禹州市2009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为 首批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县(市) ,为独有的钧瓷传统资源变成现代文化产业资源提供了新的保障三纵观全省其他各个试验区建设一年多来的成就可以发现,河南作为以工业与经济为主二文化产业大多呈现散点与孵化状态的省份,其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借鉴意义和辐射作用,其裂变效应和扩散效应正在逐步显现三

一一(二)以优势文化资源为基础,推出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成功案例

在文化强省建设推进中,结合河南独特的人文二历史二自然资源,不断推出具有河南地域特色二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河南文化产业发展成功的案例三1.少林文化案例

少林寺出名最早是因为1982年拍摄的电影‘少林寺“,目前少林文化产业已经从最初的武僧团武术表演二武术教育发展到旅游二音乐二舞蹈二电影二医疗甚至游戏产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三其中,2006年,少林寺旅游推出的实景演出‘禅宗少林四音乐大典“,市场前景看好,影响力巨大,成为河南文化旅游的精品节目三

662

2.宝丰案例

宝丰县拥有丰厚的民间文化资源,号称 中国曲艺之乡 二 中国魔术之乡 二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三宝丰虽然只有48万人口,但却拥有1400多家民间演出团体,5.5万名民间艺人,各占全国的一半,年创收4.6亿元三 宝丰文化

现象 的特点是 农民创造文化,文化造福农民 三

3.云台山案例

焦作云台山目前是国家级5A级景区,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知名度,以云台山为第一主打品牌的焦作市围绕云台山景区,在几年间取得了 旅游立市 战略的初步成功三2009年焦作市云台山景区接待游客人数达到326.55万人次,收入达到2.53亿元三云台山旅游产业的成功与其强有力的营销策略密不可分三这些策略包括:在中央电视台连续播出云台山旅游广告二制作风光片在强势媒体播

出二旅游旺季冠名专列,等等三

4.小樱桃案例

郑州小樱桃卡通公司成立于1998年,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拥有郑州小樱桃卡通公司二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二小樱桃杂志社二小樱桃动漫饮料公司二新世界(郑州)文化传媒公司等多家控股和参股企业三目前其主打产品 小樱桃 在国内外动漫界具有一定知名度,销往全国各地和马来西亚二新加坡二加拿大二越南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三小樱桃的发展模式主要是 以漫画塑造产品和形象,与产业结盟开发衍生产品壮大实力,制作动画片拉动

衍生产品销售 三

(三)以重大活动为载体,扩大中原文化影响力与吸引力

河南省把开展重大文化活动作为推进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作为促进文化发展的有效载体,依托丰厚的中原文化资源,积极实施 走出去 二 请进来 战略,通过以文交友二以文招商,实现河南省与外界的文化大交流二经贸大合作二人员大往来,并且提升了中原文化影响力三

首先是走出去三河南有关部门充分挖掘中原文化内涵,连续组织开展中原文化北京行二上海行二天津行等系列活动三2008年开展了中原文化宝岛行二拉美行活动,在当地掀起强劲的 河南风 三2009年初组织开展 中原文化港澳行 活动,在港澳地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文化搭台二经贸唱戏结下累累硕果,共签约

762

500万美元以上合作项目75个,签约总金额达65亿美元三2009年农历春节期间,在澳大利亚举办了 中原文化澳洲行 活动,向澳大利亚人民展现了中原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了双方经贸合作与交流,共签订合作项目22个二金额27亿美元三其次是请进来三通过举办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二洛阳牡丹花会二开封菊花会二商丘国际华商文化节二周口中华姓氏文化节二信阳茶叶节等重大文化活动,以节引客二以文招商,吸引大批客商前来河南旅游观光二投资兴业三如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凭借其大规模二大宣传二高规格二高品位,已成为全国和世界华人中极具影响力的文化盛会三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二新党主席郁慕明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等台湾地区知名人士都曾参加拜祖活动,在岛内引发了 河南热 二 寻根热 ,提升了中原文化在台湾地区的影响力,增进了两岸人民的交流往来三

三一对河南省发展文化产业尚存在

一一问题的若干思考和建议

近年来,河南省文化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发展中也呈现出一些矛盾和问题,有的是体制机制问题,有的是思想观念二发展策略问题,为了进一步推进河南文化产业大发展二文化事业大繁荣二文化建设大跨越,必须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三

一一(一)各级领导干部对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有较大提高,但是还不充分,有必要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发展文化产业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并将文化发展纳入干部年度考核体系

近年来,河南省领导干部对于文化二文化产业在当地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意义的认识有较大提高,对文化强省战略理解日益深入,总体上能够积极贯彻落实上级政策,主动开创文化产业发展新局面三但是,受到目前河南省所处发展阶段的限制,上述认识并不平衡和稳定,一些领导干部认为发展文化产业风险大二周期长二回报率不高,因此积极性不高三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存在 应付 情绪三对此,提出四项建议:一是继续牢固树立抓文化产业就是抓经济发展的思想,把文化产业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上重要位置;二是鼓励干部多到文化产业发达地区考察取经,下定决心,坚定信心,克服发展文化产业的消极情绪;

862

三是增强干部机遇意识,克服等靠要思想三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企业投入到产业发展中;四是将文化发展指标与经济指标一样,纳入干部年度考核体系,鼓励干部发展文化事业二文化产业的积极性三

一一(二)各级政府部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态度积极,但是协调不够,需要形成科学的机构与制度设置,同时需要创新调控与引导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工具

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中,政府起了主导作用,各个政府部门都有很高积极性,但是在政府部门之间,尚缺乏制度保障三例如,设立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以来,河南省虽然在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上已经设立了由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任组长的省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但文化产业条块分割的情况依然存在,表现在发改委二文产办两条线都进入政策主体视野三因此建议省委二省政府可以考虑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规划建设由省发改委统筹协调,并比照 扩权县 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其他涉及文化产业具体行业的发展由省文产办负责推动三此外,在对政策工具的运用上,河南省在政策配套上虽然也有一些新的举措,但整体上还没有对现行政策有所突破三例如演艺院团改革二发展民营院团的思路受到传统思维禁锢,存在对上级政府的等靠要思想,自身能动性不足,再如在专项资金方面,河南用于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省级专项资金每年只有3000万,这一资金的额度远远不足以支持河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三另外,在投融资方面河南虽然成立了河南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并积极探索与金融机构的深度合作,但从全省范围内,投融资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文化产业项目与资金的对接平台尚未形成,对中小型文化产业企业的资金扶持标准尚未形成三建议河南省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土地二财税二投融资二人才二产业集聚等方面引入创新思维,突破现有政策瓶颈,实现政策破局三一一(三)文化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在整合文化资源二打造大型企业集团二培育优势产业二完善产业布局等方面还很不足,亟待全面盘整

河南省文化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是在若干方面尚存在不足三一是文化资源整合开发力度不够,尤其是对传统文化资源缺乏按照现代产业观点的打造,优势地位不凸显;二是有些文化产业项目开发缺乏市场分析与科学论证,盲目上马,

962

并且项目建设类型单一,过分集中在文化地产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三是在文化产业布局上缺乏总体规划,难以在省内形成贯通的产业链条;四是品牌较为混乱,在产业政策二项目设置二发展目标二龙头企业设定方面趋同,影响力弱三因此建议借制定 十二五 规划之机,对全省文化产业发展进行盘整三

第一,对河南省文化资源做全面分析,为长期开发设定边界条件三河南是一个地上地下文物遗存相当丰富的省份, 半部中国通史在河南 ;河南又有很多我国北方少见的富水地区,自然环境优良,水源保护地众多三因此,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切忌急功近利二盲目上马或 生米煮成熟饭 式的建设思路,要坚持低冲击开发的思路,对文化产业建设项目 特别是园区二公园类的硬件建设项目严格遵照‘土地法“二‘文物保护法“和上级部门批准的土地利用规划等设定的边界条件,坚持科学论证二审慎上马,无愧先人和后世子孙三

第二,对河南省文化产业做全面调研,为长期开发打好经济基础三针对河南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预期经济效益较好的一些文化产业行业,应在合理开发利用和整合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重点扶持这些行业的文化产业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进行跨地区二跨行业二跨所有制的融合二兼并二重组,这些产业包括传媒出版二文化旅游二武术健身二杂技表演二工艺美术和文博会展等优势产业,力求改变目前 散 二 小 二 弱 的现状;推进文化资源配置的现代化二国际化二市场化程度,提高河南省文化产业的集中度,既要培养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和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又要培养文化产业集群,发挥规模效应,形成一批在国内有实力二在国际有影响的影视产业基地二报业产业基地二出版产业基地二娱乐产业基地三第三,对河南省文化产业优势领域进行选择,持续快速增长培植主导产业三我们必须明确全省一盘棋的思想,对省内不同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实现不同区域的不同功能整合,在全省范围内针对某些行业形成较为贯通的文化产业链条三特别重要的是,河南省应找准自身在全国乃至全球同行业中的优势,将精力集中在河南省具有明显优势的某些产业,或者某些产业链条的某些环节,不求全,不贪大,重点突破,有的放矢三

一一(四)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就,但是体制机制性障碍仍然存在,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近年来,河南省着眼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强力推进文化体制和机制改

072

革,取得了突出成绩三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体制和机制改革与飞速发展的形势要求还有相当距离,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人事二劳动二分配制度等配套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政企不分二政事不分二管办不分二条块分割二多头管理二利益纠缠的现象在某些领域还存在三

因此,下一步河南文化产业发展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三一是针对省内设立的 文化改革试验区 采取先行先试的办法,在‘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省级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对一年来试验区建设工作进行评估,对成效显著的项目审批建设二土地管理二人才引进二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二财税政策二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等政策经验进行推广,并以试验区为平台继续进行政策试点;二是在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指导下,突出对本省文化产业企业跨行业二跨地区二跨所有制的业务拓展,并打破文化产业与公共文化服务界限,通过产业杠杆鼓励多方投入公共文化项目;三是以2010年为关键期,对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二文化产业机制创新二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等设立定量目标,为 十二五 期间文化体制改革提供参照与基础三

一一(五)相比较东部发达地区,河南省在推进科技创新,开发新兴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当前河南的文化产业规模占GDP比重低于沿海和发达省份,尤其在利用高新技术的新兴文化产业业态发展方面与其他文化产业发达省份相比明显不足三为了推动河南文化科技创新,应高度重视长中短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二规划以及政策法规的研究与制定,为文化科技研究与应用提供支持和引导三

建议河南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确立为河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持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通过科学研究和科技投入,加强自主创新,提升科技水平三河南省具有丰富的有形历史文化遗存和无形文化遗产,除了对数字信息技术的研究与使用之外,要积极研发和应用材料科学二科技考古二艺术设计二地质科学等学科的最新科技成果,推动传统手工艺品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文化旅游等产业的科技水平;二是研究文化产业重点领域的科技发展和应用,推进高新技术成果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密切与国内二省内高校二科研院所的合作,针对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与文化科技二考古研究二旅游产品开发技术处于国内前沿的科研

172

机构建立长期合作,以省校二市校的战略合作方式为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服务;三是制定文化产业科技发展的保障措施,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设立专项奖励,用于鼓励发展各类与高新技术密切结合的新兴文化业态,奖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文化产品的企业三出台认定办法,对高新科技的应用给予倾斜性政策与资金扶持三通过建立和完善科技投入和保障机制二配套的基础条件和政策措施等,确保科技规划任务的顺利实施;四是按照全省文化产业布局,形成若干区域科技中心,由政府投入资金搭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以保本收费二推广科技二扶持企业为原则,面向中小文化企业给予技术支持和科技咨询服务三

(六)要极为重视文化产业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

当前河南省的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比例明显偏低,目前为1%左右,与‘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要求的3%有较大距离三同时河南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最为核心的问题是缺少一流的创意人才二产业营销管理人才,在项目开发二产业集聚区建设二重点企业打造等多个方面均有所体现三此外,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也没有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格局三

对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在省内高等院校尽快开设文化产业的相关专业,努力建设完整的专二本二硕二博一体化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打造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源源不断的合格从业人员;二是与国内一流文化产业研究机构合作,开展对文化管理干部和文化企业人才的系统化培训,提升文化产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认识水平二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形成一支思想意识二工作思路二具体措施符合文化产业发展要求的文化产业主力军队伍;三是要加强对河南文化产业的研究三针对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确立重大项目,组织专家团队,与政府和企业一起研究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挖掘文化产业资源的产业化方向,破解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建设一支深入钻研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学术团队;四是要造就和引进一大批在全国具有影响的文化领军人才和学术带头人,鼓励省内专家走出河南,吸引省外二国外专家关注河南,形成服务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高端智库;五是考虑以省委宣传部为领导,委托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二河南大学牵头,联合国内知名文化产业研究机构,成立 河南省文化产业研究院 ,整合省内外文化产业研究专家,集中组织一批重大攻关性课题,服务于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需要三

272

7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 文档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我省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现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产业大省、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大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我省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省地处中原,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文化积淀深厚,特色鲜明,资源丰富,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明显,潜力和空间巨大。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与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和文化资源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与沿海先进地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有着明显差距。当前,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各省市区也竞相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意见,出台政策,抢占产业制高点,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抢抓中央发展文化产业的大好机遇,精心谋划,强力推进,努力把我省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

式发展,更好地满足全省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 二、总体思路 发展文化产业的总体思路是,以文化资源为依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规划,重点突破,大力发展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文艺演出业、文化旅游业等为代表的主导文化产业,大力发展网络服务业、广告会展业、文化创意和动漫、网络游戏业等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娱乐业、体育休闲业、艺术培训业和艺术品业等为代表的社会文化产业。经过努力,形成一批强势文化产业,发展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培育一批知名文化品牌,建立一批具有地域优势的文化产业基地,着力构建地域特色鲜明、产业优势明显、发展重点突出、总体实力不断增强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亮点,使之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充分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在继续发展图书、报刊、音像电子、广播、电视等行业的同时,着力发展影视节目制作和电子网络出版、数字电视等为代表的现代传媒业,实现纸介质向光电介质、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跨越。文艺演出业要继承和弘扬我省优秀地方剧种和民间艺术,特别要发展现代表演艺术形式,加快演艺业市场化进程,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文化旅游业在巩固“郑、汴、洛”三点一线黄金旅游带的基础上,推出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文化旅游区块、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拉长产业链条,带动交通、餐饮、旅馆、商业、娱乐等行业的全面发展。 ——瞄准文化产业发展前沿,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要以高

中原文化起源与发展的地理环境分析

中原文化起源与发展的地理环境分析 22101030 缪海洋 摘要:中原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原地区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河南省居中的地理位置、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和黄河的影响,使中原文化表现出创造性与根源性、历史延续性、开放性与兼容性、地域差异性等特点。 关键词:中原文化;地理环境;文化特点 一、中原文化及其特点 中原文化是河南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原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中原文化泛指以河南为中心,包括其周边地区在内的地域文化;狭义的中原文化仅指河南省域内的文化。本文中的中原文化是就狭义而言的。中原文化是几千年来人们改造该地区的环境所形成的,它具有自己的时空特点和文化特质,概括起来具有以下特点。 (一)根源性就是说中原文化在整个中华文明体系中具有发端和母体的地位。无论是人类记载的史前文明,还是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文明肇造,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从“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三皇五帝”、“河图洛书”等神话传说,到早期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等考古学文化,都发生在河南。夏、商、周三代,被视为中华文明的根源,同样发端于河南。作

为东方文明轴心时代标志的儒道墨法等诸子思想,也正是在研究总结三代文明的基础上而生成于河南的。 (二)创造性就是说中原文化对构建整个中华文明体系发挥了筚路蓝缕的开创作用。无论是经典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建构,还是汉文字和商业文明的肇造,乃至重大科技的发明与中医药的重大发现,都烙下了中原文化的胎记。《易经》、《道德经》对宇宙、社会、人生的独特发现,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心理。李斯提出的郡县制,确立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模式;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张衡的浑天仪,都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兼容性就是说中原文化具有兼容众善、合而成体的特点。中原文化通过经济、战争、宗教、人口迁徙等众多渠道,吸纳了周边多种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实现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全面融合与不断升华。考古人员发现,20万年前南北文化就交汇在中原一带。进入新石器时代,文化交流更为频繁,文化融合更为深化。新石器时代中原文化与周边地域文化具有许多共同点。胡服、胡乐、胡舞、胡人食品在汉唐间传入中原,都融入中原文化之中。世界其他地区的宗教基本都具有排他性,但是作为外来宗教的佛教传入中原,却被本土的儒道文化所接纳,成为中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开放性就是说中原文化有着很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集中表现在:一是辐射各地。如岭南文化、闽台文化以及客家文化,其核心思想都来源于中原的河洛文化。二是化民成俗。中原文化中的一些基本礼仪规范常常被统治者编成统一的范本,推广到社会及家庭教育的逐个环节,

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以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为例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 NO.5,2012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304 论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以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为例 金 莉 (河南工业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摘 要:文化产业突出体现了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坚持的“以人为本”理念,这种二十一世纪的新型经济形态代表了我国文化与经济相互依存以及一体化态势。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政府无疑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仅以河南省为例,简单论述政府在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政府作用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5-0304-2 文化产业是本世纪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进而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一种朝阳产业。在2002年中央明确提出发展中国文化产业以来,全国各地的文化产业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河南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具有众多的文化遗产资源。浓郁的中原文化特色与经济的快速发展都使河南的文化产业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无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完善河南省文化产业,河南省政府作出了多方努力。2005年通过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同年9月又推出了《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05-2020年)》,奠定了未来十五年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2007年出台《关于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若干意见》,2009年省委办公厅与省政府办公厅又联合转发了《省委宣传部、省编办、省文化厅、省广 常会受情绪左右,因此,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调节自身情绪、消除紧张与焦虑的能力。在创造性戏剧激烈的戏剧冲突中,他们感受、表现着鄙陋和高尚;在丰富多样的角色里,真实感受喜、怒、哀、乐、愁,体味人间百态。创造性戏剧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宣泄情绪的合法途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三、创造性戏剧教育应用于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策略 (一)将创造性戏剧作为人文课程教学手段 人文课程,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简称,是指根据人文素质教育这一特定目的和为实现一定目标围绕人文学科而设计、开发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及其进程的总称。主要包括文学、历史、伦理、艺术、哲学等科目。 创造性戏剧活动的主题来源广泛,如政治、道德、社会、艺术等。通过创造性戏剧活动,学生从多角度分析事物,领悟人生、评析时事;学生深入剧中人物心理状态,具备同理心,形成自我约束力,具备道德判断力;学生努力自我表达,与人商讨剧本、台词,逐渐增强自信心、提高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学生深入刻画人物形象,设计舞台布景、道具服装,提升艺术表现力。 (二)开设创造性戏剧课程 20世纪60年代始,西方一些国家以教育立法的形式陆续将创造性戏剧纳入课程。90年代初,一些对戏剧有兴趣的学者如胡宝林、林玫君等把国外创造性戏剧相关观念引入台湾。至2000年,“台湾地区的创造性戏剧教育课程开始纳入到一般艺术课程教学‘艺术与人文’课程的范围之内。 我们可借鉴西方及我国台湾地区先进经验,将创造性戏剧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当然,与培养专业演员的戏剧课程不同,创造性戏剧课程的开设旨在增加学生的群体体验,“其发展的重点在参与者经验重建的过程和其动作及口语‘自发性’之表达。在自然开放的教室气氛下,由一位领导者运用发问的技巧、讲故事或道具来引起动机,并透过肢体律动、即席默剧、五官感受及情境对话等各种戏剧活动来鼓励参与者运用‘假装’(pretend)的游戏本能去想象,且以自己的身体与声音去表达。在团体的互动中,每位参与者必须去面对、探索且解决故事人物或自己所面临的问题与情境,由此而体验生活,了解人我之关系,建立自信,进而成为一个自由的创造者、问题的解决者、经验的统合者与社会的参与者” (三)深入幼儿园开展戏剧教学活动 学生可利用幼儿园实习机会,积极开展戏剧教学活动。采用“体验戏剧”的方式,即“围绕某一特定的材料或主题,设置若干场景,使用不同的技巧,以不同方式来表演。”学生通过与儿童共同表演,为儿童带来灵感和动力,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活动质量。 综上所述,创造性戏剧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我们应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将其应用于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中,从而提升学前教育教师综合素质,进而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索丽珍.创造性戏剧教育融入幼儿园艺术课程的实施探索[C].东北师范大学,2009. [2] 张金梅.幼儿园戏剧综合课程研究[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3] 林玫君.创造性戏剧理论与实务——教室中的行动研究[M].台北:心理,2005. [4] 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 [5] 徐东霞.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 策[J].教育教学研究,2008(11). [6] 门保全.高职院校人文课程建设研究[J].郑州铁路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责任编辑:罗 红 作者简介:金莉,河南工业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网络出版时间:2013-02-20 17:18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b52207942.html,/kcms/detail/53.1133.D.20130220.1718.167.html

地方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如何发展

地方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如何发展 摘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行文化强国战略,广播电视行业作为文化产业的前沿,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发展风声水起,但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存在着起步慢、规模小、竞争力弱等现状。文章对地方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希望能对地方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地方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如何发展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6)09-0083-02 在党的十八大上明确提出,要实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创造力,广播电视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发展广电文化产业已成为行业共识。但是,由于各区域内文化、人文、经济的差异性,大多地方广电文化产业发展参差不齐,如何提高拉动地方广电产业发展也是各地广播电视行业迫切解决的问题。 1 地方广电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广电文化产业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一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瞩目。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智能手机、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视频网站等为代表的新

兴媒体呈爆炸式发展,新媒体以快捷、方便等特点深受大众喜爱,以其衍生的新经济模式正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力的促进了经济多元化,全球化,网络化。而做作为传统的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则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地方广电文化产业,受其地域性、区域经济、传统观念等因素制约影响,一些地方广电文化产业发展可谓举步维艰,后劲不足。 2 地方广电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应该说,文化产业作为地方广电行业的一项新型产业,在社会第三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不高,无论是产业的总体规模还是技术层级都还停留在小规模、低层次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思想不够解放 在经济发达地区,广播电视几乎已经完全改制为集团化经营,走市场运营的道路,但是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不少人对广电文化产业理解不清,重视不够,仅仅把广电文化事业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以及活跃群众生活、改善投资环境的一种措施,没有把它当作产业来开发利用,没有认识到文化经济的一体化,思想观念仍停留在政府办广电,广电文化为休闲娱乐服务的基础上,广电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低,产业的开发严重滞后。 2.2 资金投入不足

关于命名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第三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决定(豫文产业[2008]11号)

豫文产业[2008]11号 关于命名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第三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决定 各省辖市文化局,巩义市、项城市、永城市、固始县、邓州市、中牟县文化局: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区域性特色鲜明,促进文化资源、资金、技术、项目、人才、企业进一步融合与集聚的先进文化产业园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为树立榜样、宣传先进、推动工作,促进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提升我省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按照《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评选办法》、《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命名管理办法》,在地方推荐、省评审委员会实地考察和评审的基础上,经厅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命名登封嵩山文化产业园区等2个单位(见附件一)为“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郑州杂技馆等20个单位(见附件二)

为“河南省第三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希望被命名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再接再厉,进一步提高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希望全省文化企事业单位以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为榜样,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贯彻中央、省委有关精神,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努力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建设文化强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一: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名单 附件二:河南省第三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名单 登封嵩山文化产业园区 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

河南省第三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 郑州杂技馆 开封中原民族乐器有限公司 洛阳新世纪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汝州市大唐汝陶研究所 河南凯瑞数码有限公司 河南司母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鹤壁市黄河古陶研制厂 新乡梦工场(新乡市红旗区锡恩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新乡市成林纸品包装有限公司 焦作市金谷轩绞胎瓷艺术有限公司 濮阳龙陶工艺有限公司 禹州市神垕镇杨志钧窑厂 临颖县南街村集团 灵宝市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 南阳金光数字显示有限公司 商丘古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商丘开元演艺(集团)有限公司 淮阳太昊陵 永城市芒砀山文物旅游区 项城市汝阳刘笔业有限公司

中原文化

中原是一个以河南为主体的相对区域概念,一是泛指的大概念,包括整个黄河的中下游地区;二是中概念,主要指黄河的中游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湖北甚至山东的一小部分;三是小概念,仅指河南省。这里所讲的中原文化,从地域上主要是一个中概念。 一、史前文化。河南史前文化的特点一是时间久远,二是内容丰富,三是领域广泛。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以及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成为河南史前文明的主要代表,充分说明中原大地是中华民族文明最早起步的地方。 二、政治文化。黄帝创立了治国理政的雏形。随着氏族部落的发展演变,中原地域出现一批大大小小的国家。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从夏朝到元代3400多年间,河南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先后有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中国有八大古都,河南就有开封、洛阳、安阳、郑州四个。历史上难以数计的重大政治事件都发生在这里,演绎了丰富多彩的政治文化。 三、圣贤文化。河南作为中原文化主要发祥地,涌现出了很多的圣贤。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人非常崇尚圣贤。历史上河南的圣贤很多,而且涉及很多领域。如谋圣姜太公、道圣老子、墨圣墨子、商圣范蠡、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字圣许慎、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律圣朱载等。这些圣贤不但以他们高洁的人格赢得了人们的敬仰,而且以深邃的思想,为我们留下了大批宝贵的精神财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四、思想文化。这些圣贤创造的杰出的思想成果,构成了中华文明的基本思想形态。百家集中原,其中儒、道、法、佛是思想文化的四大支柱,都与河南有深厚的渊源。儒学的元圣是周公,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立者,他的祖籍在河南,他周游列国游说讲学,主要是在中原地区;道家的创立者老子是河南鹿邑人,《道德经》是他在河南灵宝函谷关所作;法家的创始者韩非子是河南人;把佛教引入中国的唐玄奘也是河南人。 五、名流文化。中原历史上名人辈出,二十四史上立传的名人有5700多人,其中河南籍的有912人,占总数的15.8%。唐代留名的2000多位名人中,20%是河南人。 六、英雄文化。中国人崇拜英雄,中原大地也造就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这是一种很不寻常的文化现象。中原文化中既有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夸父追日、大禹治水等神话传说英雄,也有史册记载的英雄,如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首领陈胜,替父从军的花木兰,爱国将领岳飞等等。 七、农耕文化。农耕文化最早的起源是在中原地区,裴李岗文化中就有很多新石器时代的农业生产工具,三皇五帝中,伏羲氏教人们结网捕鱼,神农氏教人们播种,大禹治水推动了农田水利事业发展。农耕文化是随着农业生产在中原地区兴起并不断发展的。 八、商业文化。河南是中国的商人、商业、商文化的发源地,中国最早出现的职业商人和最早的税收制度都诞生于河南。王亥是商业鼻祖,子贡是最早的儒商,此外还有第一个爱国商人玄高等等。我国最早的大规模的商业城市开封,1500年前人口有150多万人,是国际性大都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当时市场繁荣的真实场景,而当时的伦敦只有5万人。商业文化在中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中原通卡

百科 中原通卡 概述: 中原通储值卡是经河南省政府批准,由河南省高速公路联网监控收费通信服务有限公司与河南省视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面向社会发行的IC储值卡,用于非现金支付河南省高速公路通行费,卡内记录用户信息、暂存款及卡片消费记录信息等。中原通储值卡采用实名制办理,用户需通过河南省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客户服务网点在卡内预存一定额度的资金,其车辆在通过高速公路收费站时由高速公路ETC收费系统直接从卡中扣除需要缴纳的通行费。用户可选择是否与车辆绑定,进行车卡绑定的中原通卡,不可在其他车辆上使用。作为高速公路通行卡,中原通卡配合专用车载电子标签可实现不停车通行ETC收费通道,也可以通过刷卡的方式单独用于人工收费通道,这两种方式都可以享受通行费95折优惠。 中原通储值卡,是由由河南省高速公路联网监控收费通信服务有限公司与河南省视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面向社会发行的IC储值卡,用来记录用户、车辆以及储值信息,用户可以凭卡内预存通行费在河南省高速公路收费车道非现金支付通行费,同时从用户中原通储值卡账户中扣除相应通行费金额;还可以配合车载电子标签用于ETC车道不停车缴纳高速公路通行费。通行费享受95折优惠,免除携带现金缴费的麻烦。 基本信息: 登记:实名制 制作单位:河南省视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途:非现金支付高速公路通行费 正文: 简介: 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英文简称“ETC”)是通过“车载电子标签+中原通储值卡”与ETC专用车道内的微波设备进行短距离通讯,实现车辆不停车支付高速公路通行费功能的全自动收费系统。 装有ETC设备(车载电子标签+中原通储值卡)的车辆通过ETC专用车道时,不必交纳现金、不用停车,系统自动扣费,不到2秒快速通行。 实施不停车收费,可以允许车辆高速通过(几十公里以至100 多公里),故可大大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公路收费走向电子化,可降低收费管理的成本,有利于提高车辆的营运效益;同时也可以大大降低收费口的噪声水平和废气排放。 使用方法 产品优势 时尚刷卡消费,过路费享受95折优惠,快速安全,免使用现金,免找零; 配合电子标签使用,快速享受便捷的免停车缴费服务; 提供详尽通车明细和统计清单,方便车辆使用管理; 充值即打印ETC专用收据,方便财务管理;

依托特色文化资源 发展地方文化产业

依托特色文化资源发展地方文化产业摘要:独特的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础,是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优势所在。陈靖姑文化、圆瑛文化、食用菌文化是古田县最具鲜明本土特色的文化资源,本文在分析目前古田县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资源优势;文化产业;古田特色;发展 abstract: the unique cultural resources is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industry, and is the superiority for strengthen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ulture industry. the culture of chen jinggu, yuan ying and edible mushroom is the cultural resources of the unique local feature of gutian coun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gains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utian curture industry and the reasons, the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accelerating culture industry are proposed. key words: resource superiority; culture industry; the features of gutian;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e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文化产业是公认的具有无限生机和活力的黄金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胡锦涛同志明确要求,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使文化产业成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河南省各地特色文化产业、企业、园区

河南省各地特色文化产业、企业、园区 1.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商丘)夏邑县火店镇的手工艺品生产历史悠久。民间传统工艺品加工得以发扬光大,形成了旗穗、中国结、排须等生产基地,从业人员达6万人。 商丘市虞城县的贾艳梅就有这样一双巧手。因为这里是花木兰的故乡,所以她的公司名叫木兰剪纸艺术有限公司。 2.驻马店:上蔡 3.平顶山:汝州县的汝瓷博物馆、蟒川镇半扎村申报“河南省特色文化基地”。 宝丰的马街书会,这个书会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它是以说书的展示、展演和交易为主要内容的书会,中国中部几个省的说书人每年都要在这里聚会,可以说是说书文化的大聚会。 唐钧的古瓷遗址多集中在郏县北部 4.焦作:河南天目瓷文化有限公司 5.安阳:内黄县年画艺术馆展出的池家木版年画《双龙五凤福》,年画流派百家,池家年画可圈可点。它以乡土气息浓厚,构图饱满匀称,形象古朴生动,色彩浑厚强烈为特色,在诸多年画流派中独树一帜,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2012年11月,池家年画被安阳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三批安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7月12日,《池家年画项目》被共青团河南省委、省文化厅、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河南省青少年优秀文化产业项目;2013年12月27日,经专家评审,以内黄县池家年画坊为基础的内黄县年画艺术馆被省文化厅公布为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 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红旗渠太行大峡谷文化旅游产业园、周易文化产业园、曹操高陵文化旅游产业园、三杨庄二帝陵文化旅游产业园、安阳?中国历史文化产业博览园、龙泉生态旅游区产业园、安阳县西南文化旅游产业园、林州航空运动文化旅游产业园、安阳文字文化产业园。 重点文化企业:河南凯瑞数码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森润工艺品有限公司、安阳市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安阳日报报业集团、安阳广播电视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林州市红旗渠风景区旅游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林州市太行大峡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河南司母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河南安绣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安阳市富林日用精品有限责任公司。

工作心得: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选择(最新)

工作心得: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选择(最新) 一、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 当今世界,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影响力的一项重要表征是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渗透和带动。文化产业成为一种新的财富创造形态,改变了原有的以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为主要增长方式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和社会发展模式,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形式和内容改变了原有人类社会发展的生产力结构,从而使知识经济以文化经济的全新转变成为现代国家发展的关键产业。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成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选项。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文化产业发展和成长预留了广阔的空间。 随着文化产业上升为国民经济战略性和支柱性产业,探索符合民族和区域实际的特色文化产业逐渐成为优化文化产业结构、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的策略和路径。

2009年9月,国务院颁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首次将文化产业确立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并提出支持和加快发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建设。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要求。“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作为重要战略布局被纳入顶层设计。《国家“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并将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列入国家文化改革规划中。2012年3月出台的《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再次聚焦特色文化产业,明确将“挖掘各地特色文化资源,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典型示范等办法,引导特色文化产业有序聚集,发展壮大一批特色明显、集聚度高的特色文化产业基地”作为“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2014年3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鼓励各地结合当地文化特色不断推出原创文化产品和服务,积极发展新的艺术样式,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2014年8月,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以专项文件的形式明确了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保障。

河南文化产业成经济增长新亮点

文化产业成经济增长新亮点 为了加快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央从国家战略高度对文化产业做出了宏观布局和规划。按照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总体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方位、多元化、多层次发展文化产业,与全省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紧密结合,切实将文化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自2010年起,文化产业的统计正式纳入了国家统计制度,国家统计局制定并发布了《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方案》(国统字[2010]133号)和文化产业统计制度。执行国家统计局下发的制度和核算方案后,统计围改为文化产业法人单位部分。以下对文化产业的核算与分析,均按照国家统计局所认定的文化产业法人单位统计结果。 一、2010年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一)文化产业总量情况 文化产业发展速度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为22943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6453亿元,增长10.5%。在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进一步提高。2010年全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367.13亿元,同比增长15.9%。年增速高出同期GDP增速3.7个百分点,高出第三产业增速5.4个百分点。 文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文化产业单位数不断增长,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截止2010年底,全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17196个,比2008年增加951家;从业人员46.03万人,比2008年增加4.22万人。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年增长4.97%,高于全社会从业人员1.3%的增长速度;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0.76%,比2008年提高了0.06个百分点。 文化产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2010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人均实现增加值7.98万元,较2008年增加1.72万元,比全部从业人员人均增加值高4.18万元,比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增加值高3.89万元。分文化产业类别看,

10河南省文化厅关于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的实施意见 文档

河南省文化厅关于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 业的意见》的实施意见 豫文产业…2005?4号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精神,结合全省文化工作实际,省文化厅确定全省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依托三个抓手,突出三项重点,发展三大文化产业,奋力实现全省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依托三个抓手 (一)抓骨干文化产业企业的培育。 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培育和扶持一批重点文化企业集团或公司,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产业集中度。在省电影公司的基础上,发展壮大“河南奥斯卡电影院线”,组建河南省影视文化集团公司,在巩固电影发行、放映业务的同时,开展影视节目的制作,在文化系统形成龙头骨干企业;以省演出公司、濮阳市杂技团、新乡市杂技团、濮阳市杂技学校、开封市杂技团、郑州市杂技团、漯河市杂技团为核心成员,成立河南省中原杂技有限责任发展公司,在此基础上,整合全省杂技资源,组建河南杂技集团;在河南省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的基础上,组建河南省文化艺术音像公司,开展音像制品的出版、发行业务,逐步形成辐射周边及西北诸省的大型音像制品出版、发行基地。 (二)抓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 抓好文化产业项目库建设,以文物、杂技、少林功夫、豫剧等为重点,建立完善文化产业项目库,借助科技力量和市场运作方式,推动优秀文化产品和艺术团体进入国内、国际市场;认真做好一

年一度的文化项目推介。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为载体促进产业的发展。加快中州影剧院的维修改造进度,尽快开展演出经营业务,最大限度地吸引国内外团体演出,为省会人民提供一个新的文化娱乐场所;加快文化音像广场的建设进程,吸引国内外音像制品经营单位投资经营,形成中部地区有影响的音像制品集散地;以河南艺术职业学院和省群众艺术馆为依托,建立文化艺术培训基地,并以各地文化艺术学校为支点,推动艺术培训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以省文物交流中心和省美术馆为依托,成立文物复仿制品和艺术品拍卖经营机构,形成文物复仿制品和艺术品物流基地;注重开发动漫、网络游戏、杂技剧、舞剧等文化项目;各地区依托自身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努力实现一市一景、一县一品发展格局。 (三)抓知名文化品牌的打造 抓好我省世界文化遗产品牌,进一步提升河南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推动我省文化旅游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继龙门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之后,抓紧进行安阳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少林功夫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将更多的河南文化遗产推向世界。 抓好精品文艺品牌。加强《程婴救孤》、《村官李天成》、《木兰诗篇》、《风中少林》、《河洛风》、《清明上河园》等文艺精品剧目的市场化演出运作,探索与旅游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和方式,通过演出完善精品艺术,通过精品艺术提高旅游的文化内涵,使这些艺术精品成为我省的演出品牌。 抓好河南省奥斯卡电影院线品牌。扶持河南省电影公司在郑州、洛阳、西安、上海、广州等省内外大中城市再建一批现代化影城,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区域竞争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52207942.html,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区域竞争力 作者:吴家淼乐忆 来源:《当代旅游(下旬)》2018年第04期 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创意、知识产权和高科技为核心内容的新兴产业,被视为21世纪创意经济中最有希望的朝阳产业。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文化产业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和市场化运作,不断创造“文化引擎”,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打造文化产业链条,促进了区域经济迅速发展,并以此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发展优势。因此,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不仅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对提升产业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科学厘定总体思路,准确把握发展方向 目前,从文化产业领域的发展现状来看,长沙的文化产业发展正逐步向着更注重于产业的集约化、科学化和国际化方向的转型,更注重于文化内容向科技创新、文化旅游等文化元素和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要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以“互联网+”的思维发展文化,以“文化+”的手段创新业态。以文化创意、创新为导向,以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为核心,从产业发展模式、产业战略布局和产业链建设三个方面,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产业战略布局上,要吸引资金、项目、人才等优势资源向文化产业聚集。以人才为根本,加大产业人才培养力度;以品牌为龙头,发挥品牌产品和优势企业的带动作用;以产业资本为保障,提高企业的造血功能;以文化、科技为基础,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和产品的知识内涵;以技术为手段,以先进技术带动高端文化产业发展。在产业发展模式上,要坚持民营为主,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产业的开发与经营,形成多主体投资、多层次开发的市场格局,促进文化市场繁荣和产业壮大。要以大项目为抓手,引领产业方向。通过大项目建设构筑大平台,以大平台吸引与培育大企业;做好大项目之间的产业配套,强化其产业内涵,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引领作用与带动作用。要突出自身特色,加强统筹规划与政策引导,明确文化产业定位。在产业链建设上,要多举措整合本土产业链,改变动产业链当前两头轻、中间重的现状。在技术环节,要成立产业研究机构,吸引并聚集产业专家、学者等上游资源。 二、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发挥市场自身作用 完善包括文化消费、文化流通、文化要素、文化服务在内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市场的立法进程,进一步发挥文化市场自我管理作用。要建立健全市场体系。打破条块分割和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建立统一、开放的文化要素流动市场,完善文化创意精品创作的激励机制,激发文化市场的发展活力。要加快文化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印刷、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等文化创意产品市场,发展人才、信息、技术等文化要素市场。要健全知识和技术产权、著作权交易、投融资服务、专利经营体系、知识产权侵权预警和防范体系。要整合文化市场监管部门,注重疏堵结合,健全综合行政执法、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对文化服务进行细化,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强化文化市场的法制宣传教育,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

汉英翻译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 解读中原文化,我们不难看出,历史上的河南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中华崛起的高地,与根深叶茂的繁荣文化是分不开的。当历史的车轮进入21世纪后,我们要实现中原崛起,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开发我们的文化,发展我们的文化,创新我们的文化,要把我们丰富的文化资源变为强大的文化力量,促进又好又快发展,推动中原崛起。所以省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实现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这两个跨越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特别是随着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一体化时代的到来,我们只有把这两大跨越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加快中原崛起的进程。这次我们举办“中原文化香港行和2007年豫港贸易洽谈会”,实际上就是要充分展示中原文化的魅力,发挥中原文化的潜力、增强中原文化的吸引力,形成推动中原崛起的新动力。为此,我们将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坚持用科学理论引领中原崛起,用人文精神凝聚中原崛起,以文化产业支撑中原崛起,以人才智力支持中原崛起,以创新文化推动中原崛起,全面提升中原文化的引领能力、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实现中原崛起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智力支持和不竭动力。现阶段,我们首先要把家底摸清,弄清到底有多少文化的“金矿”、“银矿”、“铜矿”、“铁矿”。这项工作,目前已经全面启动,在全省范围内展开了文化资源的普查,一俟普查结束我们就制定开发利用的规划。从当前掌握的情况看,我们至少有以下八大产业可以很好地发展,这就是传媒出版、文博会展、文化旅游、功夫娱乐、影视动漫、戏曲演艺、书法绘画、网络创意等八大产业。我省的这八大产业都是省委、省政府下一步将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无论从资源禀赋看,还是市场潜力看,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可期的经济效益。比如书法绘画,我们商丘市有一个王公庄村,家家户户画老虎,一年卖画四百万。我们的开封市多数成年人都是书法爱好者或者是各级书协会员。书法绘画在河南不仅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有全国领军人物,现任的中国美协主席和中国书协主席都是我们河南人。再如功夫产业,少林功夫影响已经波及世界,来自国内外学习武术的学员仅登封一地就有10万多人,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中国时专程拜访少林寺。陈氏太极拳也已经走出国门,开始在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设馆收徒,吸引了大量国外的年轻人。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由此可见一斑。在此,我真诚的欢迎香港的企业家和有识之士到河南去看一看,也欢迎大家积极参与到河南文化产业的开发中来。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措施有力,有9800万勤劳智慧的中原儿女的奋发进取,有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海内外朋友的热情参与,中原文化就一定能够迎来发展的春天,就一定能够放射出更加瑰丽的光彩,成为推动中原崛起的强大动力。 The Cul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entral Plain of China A close examination of Central China’s culture clearly reveals that its culture with long and deep roots has contributed tremendously to its central position as the heart of politics and economy in the history of China. At the turn of the 21st century, it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o exploit, develop and rejuvenate our culture in the project of resurrecting Central China’s economy , thus giving

地方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地方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前言 遂昌作为浙西南地区重要的山区生态县,自然山水多样,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拥有特色鲜明的好川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竹炭文化、黄金文化和黑陶文化,也孕育了世界知名的汤显祖文化。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成为满足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实现增收致富和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有力支撑。目前,遂昌县已进入加快转型跨越、实现强县富民、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重点是要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传统工艺品制造等文化产业,打造具有浓郁山水文化气息的浙西南生态文化产业带。 本规划根据《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年)》、《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丽水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产业发展规划》、《遂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以及《遂昌县“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编制,并与《遂昌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遂昌县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规划(2011-2030)》以及《遂昌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规划衔接,是推动今后一

段时间遂昌文化产业科学、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本规划范围涵盖整个遂昌县域。规划期限是2013—2020年,近中期为2013—2015年,远期展望到2020年。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背景 (一)发展基础 1. 自然山水资源丰富 遂昌县位处浙西南山区,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山水林田等资源优势十分突出。县域范围内有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南尖岩、神龙谷、白马山、含晖胜境、乌溪江湖南镇库区、妙高山公园、独山历史文化名村、白马山避暑胜地等自然景观与名胜古迹,也有集休闲、度假、商务会议、求知、探密、旅游观光为一体的黄金景区——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南尖岩、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神龙谷、千佛山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 历史人文资源突出 遂昌建县于公元218年,历史人文积淀丰厚,是瓯越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有“钱瓯之源,江南绿海”之称。三仁畲族乡境内的好川文化遗址是浙西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成为“东方文明曙光”,是国家级文保单位。明戏剧家汤显祖任遂昌知县期间,孕育创作的《牡丹亭》,推动了与莎士比亚出生地英国斯特拉福德市的文化交流活动。焦滩乡独山村“明代一条街”,拥有叶氏宗祠、葆守祠、正统古井、隆

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缺陷及改进对策

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缺陷及改进对策 ——以河南省南阳市文化产业发展为例 近年来,在国内外复杂经济文化形势背景下,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在国家总体战略中得到进一步确认,我国文化产业的存量释放和增量开发快速发展,以体制创新和政策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未来的发展主题,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2009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被正式纳入了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体系之中。随着全国文化产业布局规划以及“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的出台,文化产业发展越来越成为未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重要领域。文化产业发展正在从自发阶段转向自觉发展阶段。河南省政府、省委高度重视文化文化产业的发展,适时提出文化强省战略,先后制定了《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05—2020年)》、《关于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一批重要的政策性规范,为河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河南的文化产业得到了相当程度的重视和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加大、步伐加快。但是,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亟待改进的诸多问题。对此,试以河南省南阳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为例展开讨论。作为人口超千万的大市,南阳市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适度阐释南阳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并提出改进建议与对策,旨在为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借鉴与思考。 一、南阳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概述 (一)南阳市文化产业发展具备良好的基础与环境 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区,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东接驻马店和信阳市,西倚秦岭与陕西省商洛市相连,北靠伏牛山与三门峡、洛阳和平顶山接壤,南接湖北襄樊和十堰市毗邻,下辖2区、10县、1个县级市。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1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31.44万人,在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 南阳早在西汉时期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东汉时期为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素有“南都帝乡”之称。南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上曾孕育出“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及“智圣”诸葛亮,更滋养了哲学家冯友兰、军事家彭雪枫、文学家姚雪垠、作家二月河等当代名人。 南阳历史文化资源丰厚,以汉画馆、武侯祠、医圣祠、张衡墓园、南阳府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