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分认定方案

学分认定方案

高中新课程数学学分认定方法

平安城中学王春梅新的高中课程标准无论从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理念、教育的价值取向和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它的成功与否,其关键在于实施,实施的主要环节是管理,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大管理就是学生评价的学分管理制。

新课程实验用学分计量学生的学习量、学业过程,并对学生在课程方面的发展水平做出评价。进行学分认定是新课程实验的重要环节,数学学分的认定方法,必需解决新课程中数学不同模块(专题)的不同要求,区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中不同系列的学分认定方法。充分考虑必修课程、选修系列1、选修选列2与选修系列3、选修选列4的不同要求和特点,构建不同的学分认定细则与方法;学分认定原则与程序、操作和方法,研究学生发展性评价在学分认定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学分认定的基本原则

作为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要功能——学分认定,其目的是:通过学分认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不仅仅要了解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情况,更要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目标不仅仅是一个要求所有学生达到的同一标准,还应包括学生个人的初始状态及个人的努力程度。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其原因,并改进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在知识、技能、行为、态度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不足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到原因,努力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通过学分认定,让学生在充分展示自己数学学习能力,关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乐趣与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通过学生的自我学习评价,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技能、态度、行为等方面的情况有一个清醒而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得以发扬与改进。

从而学分认定,必需遵循以下原则:

1、多维度原则。评价内容要包含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并依托数学的知识体系,兼顾教育教学实际。

2、多元化原则。充分突出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变过去单纯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教师、学生本人、学生之间和家长各方面的互动评价,实现评价对象的多元参与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3、发展性原则。遵循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性评价思想,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使评价的结果反过来进一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可操作原则。评价过程要简单,可操作,既要考虑量化结果,又要考虑质性评价。把等级评定与评语结合起来,评语是等级评定的血肉与气色,等级评定是评语的骨架和线条;把学分与等级结合起来,等级评定是学分认定的细化和前提,学分认定是等级评定的概括和结果。

二、学分认定办法

1、学分认定的基本方法

高中数学课程学分认定以模块为单位,并按模块规定的学分分值进行认定。

学生符合以下三条,可获得该模块的学分和相关等级。

①学生修习某模块的学习时数达到规定的要求,考勤符合学校规定。

②修习完后参加由学校命题和组织的考试(或考核),并且考试(或考核)达到合格以上。

③参加本模块过程性评价获合格以上。

其中考试(或考核)成绩占60%,过程性评价占40%,两项综合得出学生学分的不同等级。

必修1-5、选修1、选修2和选修4参加纸笔考试,选修3只进行考核。

学生获得学分的三条既是独立的,又有联系,三条必须独立达到,有一项达不到则不能认定学分,同时第三条过程性评价中又包括第一条。学生考试或考核不合格时,给予一次补考机会,补考不合格,则进行重修才能给予学分认定。违反学分认定纪律者将不予认定学分。

2、学分认定的程序

任课教师提交学生学习的有关资料和学生过程性评价的自评、互评、师评与家长评价结果→学科组学分评价小组评定学分→教务处复核→学校学分认定小组认定→主管校长确认→公示→学分管理员记入学生学籍表并存挡。

3、转学、转系列与课程补修

(1)当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发现原有的选择与自己的兴趣、志向,或者与自己的学习能力不相符,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条件向学校申请转系列。转系列后,课程的组合将发生变化,这时,将要进行转系列后的学分认定,并确认是否需要补修。

具体要求是:

①新系列内容与原来已选修内容相同且要求相同者,原来学分有效。

②新系列内容与原来已选修的内容相同但要求不相同者,新系列要求高的,需补修;新系列要求低的,原来学分有效。

③新系列内容与原来选修的内容不相同,则需补修。

(2)学生所学模块在考试或考核中不能达到合格要求时,可申请一次补考或重新考核机会,补考或重新考核仍不合格,必修模块可进行重新补修,选修模块可放弃此模块改选另一模块。

(3)学生转学以学校性质相同、年级相衔接为原则。省内学生转学,承认原校所获学分;外省转入学生,由学校根据其学习情况和成绩记录参照本校的课程方案,进行考核后认定学分。

三、学分认定的操作

第一步:建立学科学分评定机构

成立以科组长为组长,备课组长、教师、学生代表组成的学分评定小组。

成立2—4人的模块命题小组或考核小组。

第二步:制定各模块评价细则。由备课组和任课教师制定该模块的评价细则,通过科组长审查报学校学分认定小组备案。

第三步:模块考试或考核命题

命题依据国家课程标准,不能随意拔高或降低课程要求;命题应能体现国家课程标准的理念,反映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项目标达成度。要求命出两套内容、难度相一致的试卷,以便于考试(或考核)不合格学生的补考。

第四步:资格审查和材料收集

凡具有仲元中学学籍且达到学分认定基本方法中的条件者给予学分认定。

认定前,课任教师做好如下工作:

1、在模块考试或考核结束前,审查所任教班级学生的考勤记录,向学分评定小组上报考勤合格学生名单和因考勤不合格而不具备学分认定资格学生名单及相关证明材料;

2、在模块考核结束一周内向学分评定小组上报考试或考核合格学生、考试或考核不合格学生的名单及相关证明材料;

3、在考核结束一周内收集、审查学生学习该模块的一篇以上自我总结文章(可以是某模块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总结与体会,也可以是学生本模块每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并向学分评定小组上报没有完成该总结的学生名单。

4、负责打印学生过程性表现的原始材料给学生互评小组和学分评定小组,以确认学生过程性评价的结果。

以上原始材料都由任课教师在平时记入学校学生管理系统,系统将自动生成相关的结果,教师只需调出相关材料即可。

第五步:过程性评价

1、学生自评和互评

方法是在课任老师组织下,通过学生个人、小组及班级的民主交流、评议,完成评议表(见附表2)。方法是以班级座位表显示的班级环境为参照,在被评议学生的一个适当的邻域内组成5至8人的评议小组,选定组长。然后,在组长主持下,先由被评议人介绍本模块的学习情况、个人总结及对自己的评价,再经过互相介绍经验,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逐条评议,完成上面两个评议表。评价结果输入学生管理系统,系统将自动生成所需结果。

2、教师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评时的表现记录(学生管理系统中已存在),给学生一个恰当的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输入学校学生管理系统,系统将自动生成所需结果。

3、评价结果

系统将按自评30%,互评30%,教师40%的比例,自动生成学生的过程性评价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等级。

第六步:终结性评价

必修、选修系列1、系列2和系列4成绩合成:

总分(150分制)=过程评价成绩×40%+模块考试(考核)成绩×60%

选修系列3成绩合成:

总分(150分制)=过程评价成绩×50%+模块考试(考核)成绩×50%

等级评定:

优秀:总分120分;

良好:110分总分<120分;

合格:90分总分<110分;

不合格:总分<90分。

教师对学生评语:

课任老师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的分析、结合学生学习过程记录及各模块的要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给出全面、客观和有个性的评语,以利于学生进步与发展。

第七步:课任教师填写学生学分认定申请表,上报学分评定小组,评定小组一周内进行评定并签注意见报学校教导处复核,由学校学分认定小组认定,主管校长审查确认。

第八步:学校审查确认后,张榜公布(或在校园网上公布)一周后记入学生学分管理系统,并打印一式二份,一份由学校教务处存档,一份返回学生及家长作为本模块结业通知单自存。

附件:

说明:此表由教师、学生、家长平时及时记录学生的各种学习表现,电脑自动生成此表,教师在记录时,只需对学生在学习中的突出表现情况进行记录,一般的表现由电脑自动生成。

说明:本表评价内容分四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值从高到低分别为5、4、3、2,在评价时,评价者只需点击学生管理系统相关确认按钮即可自动得出学生的评价得分。

附表3:学分认定表

说明:1.此表中任课教师认定意见只需作简单描述或只给评价等级(等级分为A、B、C,

A、B、C分别表示优秀、良好和合格),在申报此表时,提交过程性评价表格;

2.实践能力是指学生作业情况、动手实验操作情况、专业技能情况等;

3.其它表现是指前几栏中没有的内容,如学生创新能力、与人合作能力、情感态度等。

学生学分认定实施方案

学生学分认定实施方案根据《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保证学分认定的真实性、严肃性,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学分认定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责 (一)学分认定委员会 主任:副主任:各副校长 成员:教务处、级部、政教处、教科室、团委、艺体处等相关处室主任。 职责:学分认定委员会负责学分认定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及学分的审定。教务处负责处理委员会具体事务。 (二)学分认定小组 根据不同学习领域,每个级部设立十个学分认定小组。 组长:从各学科备课组长及骨干教师中选择教师担任。 成员:各模块任课教师及班主任 职责:负责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记录、收集、考查、考试(如学生出勤、课堂表现情况、作业完成情况、测验成绩记录等),并在模块学习结束后,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提出学分认定意见,上报学分认定委员会。 二、学分认定基本原则 1.学分认定是学生学业综合评价的一个重要的客观依据,旨在检查学生修习情况,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2.学分认定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重视教师评价,又要关注学生自我体验。 3.学分认定过程要客观、科学、便于操作,全面、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成长过程。 4.学生修习课程(模块)在修习时间、学分认定考试及实验操作、日常作业(报告)、技能、参与过程(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表现三个方面达到课程标准要求基本条件。 三、学分认定依据 学分认定的依据是学校已经开设、学生已经修习且经过考试(考核)已经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课程(模块)。 学生修习的课程(模块)达到的课程标准要求的条件是: (一)学生修习时间要至少达到课程标准要求修习时间的4/5以上,综合实践活动每个学分不低于15个课时;学生日常作业考核合格(包括作业数量和质量)。 (二)学分认定考试(考核)成绩合格; 1.学分认定考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 学分认定考试难度为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每个模块学习结束组织模块考试。 级部组织织命题、考试、评卷,教务处对教师的监考、评卷进行监督和抽查,考试作弊的学生,该模块考试不得分。 2.学分认定考核科目: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通用技术、研

学分认定方案

高中新课程数学学分认定方法 平安城中学王春梅新的高中课程标准无论从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理念、教育的价值取向和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它的成功与否,其关键在于实施,实施的主要环节是管理,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大管理就是学生评价的学分管理制。 新课程实验用学分计量学生的学习量、学业过程,并对学生在课程方面的发展水平做出评价。进行学分认定是新课程实验的重要环节,数学学分的认定方法,必需解决新课程中数学不同模块(专题)的不同要求,区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中不同系列的学分认定方法。充分考虑必修课程、选修系列1、选修选列2与选修系列3、选修选列4的不同要求和特点,构建不同的学分认定细则与方法;学分认定原则与程序、操作和方法,研究学生发展性评价在学分认定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学分认定的基本原则 作为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要功能——学分认定,其目的是:通过学分认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不仅仅要了解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情况,更要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目标不仅仅是一个要求所有学生达到的同一标准,还应包括学生个人的初始状态及个人的努力程度。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其原因,并改进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在知识、技能、行为、态度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不足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到原因,努力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通过学分认定,让学生在充分展示自己数学学习能力,关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乐趣与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通过学生的自我学习评价,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技能、态度、行为等方面的情况有一个清醒而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得以发扬与改进。 从而学分认定,必需遵循以下原则: 1、多维度原则。评价内容要包含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并依托数学的知识体系,兼顾教育教学实际。 2、多元化原则。充分突出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变过去单纯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教师、学生本人、学生之间和家长各方面的互动评价,实现评价对象的多元参与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学分认定方案【精华】

学分认定方案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实验)》,为科学、规范、有序地实施普通高中学生学分的认定和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实现我校的育人理念,结合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学分认定方案。 一、学分认定的意义: 学分认定是对学生在课程学习方面经历和发展水平的认可,可以记录学生在相应课程领域的成长经历和达到的发展程度。学业评价要真正成为描述与反映学生学业发展历程和状况的过程自我管理过程、自我发展教育过程。 二、基本原则: 1.综合性原则:学分认定应该体现学生学科要求与个性特征两个方面具体情况,全面反映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基本技能方法掌握、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形成的基本情况。 2.科学性原则:学分认定应该客观、公正、公平、公开,成为学生发展成长的正确引领。 3.导向性原则:向全面育人发展,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让每个孩子都清楚如何去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领导能力;应该从事哪些活动,应该去尝试哪些体验,应该经受什么样的人生磨练与精神意志的洗礼。 三、学分设置: 1、学分认定科目: 考试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 考核科目: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 考查科目:综合实践 2.各科学分设置: (1)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各获得4个学分,共计28个学分。 (2)综合实践获得2个学分。 四、认定办法: 1.学分认定时间: 每学期期中、期末各进行一次学分认定,考试科目不合格的年级将组织补考。综合实践活动按照相关方案在课程结束后进行学分认定。 2.考试科目认定办法: (1)学时认定: 年级按照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开设课程,同学们原则上必须全程参加课程学习,学生参加课程学习时间达到规定时间的4/5为及格。学生课时由任课老师进行记录。 (2)学习过程反映: 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及参与程度,参与效果等,完成规定学习任务以及与学习课程有关的实验活动、演讲、报告等。结合任课老师评价、首席导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自评等确定成绩。 (3)模块成绩评价: 模块学习结束,由年级根据课程标准统一命制试题,组织终结测试,测试除书面测试外,根据学科特点还有非书面测试,如英语听力、口语表达、体育和安全教育等可以用研究性报告形式呈现,给予评价考察。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课时、学习过程反映、模块考试成绩如实填好附表一、附表二,送交学分认定委员会初评;终结性测试均采取百分制,达到60分为及格。 (4)综合成绩。 以上学时认定、过程认定、模块测试成绩综合后获得某一学科某一模块的最终成绩。 3.综合实践活动认定办法。 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这是学校对每个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同学们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成长的需要。

2023年中学学生学分认定方案

2023年中学学生学分认定方案 引言: 学分制度是现代教育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提高学生学习和评价的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学学生学分认定方案的设计和调整也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探讨2023年中学学生学分认定方案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以期对中小学教育领域的发展和进步有所贡献。 一、认定方式和指标 为了更好地评价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2023年中学学生学分认定方案将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分别从学科学习、实践活动和综合素质等角度进行评定。具体指标如下: 1. 学科学习:通过学科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采用定级制度,将学生的学科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级别。对于优秀和良好级别的学科成绩,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奖励。 2. 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参与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累计相应的学分。 3. 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包括学生的品德、思想品质、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学生在这些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可以获得一定的学分奖励。 二、学分认定方法和流程

2023年中学学生学分认定方案的学分认定方法主要包括学分积累和学分认证两个环节。 1. 学分积累:学分积累是指通过学习和参与各类活动积累学分,学生需要根据规定的指标和要求,在学科学习、实践活动和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相应的积累。学生在每学期末或学年末,根据相应的学分积累表和学生档案,进行学分的总结和计算。 2. 学分认证:学分认证是指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的学分积累进行审核和认定。学校将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实践活动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学分认证,并予以相应的学分奖励或认可。学分认证的结果将作为学生升学和评优选拔的重要依据。 三、学分认定方案的实施策略和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2023年中学学生学分认定方案的公平、公正和科学性,需要在实施过程中采取一些策略和措施: 1. 制定明确的指标和标准:学分认定方案应根据学科教学大纲和实践活动的特点,制定明确的评定指标和评价标准,以确保评定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2. 提供多渠道的学分获取机会:学校应提供多样化的学科学习、实践活动和综合素质培养机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和个性特长。

学分认定实施方案

学分认定实施方案 一、背景介绍。 学分认定是指学校根据学生在校期间所获得的学习成绩、学业能力、实践能力 等方面的表现,对学生所获得的学分进行认定和确认。学分认定是学生学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业发展和毕业资格的确认。 二、学分认定的原则。 1. 公平公正原则,学分认定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 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2. 确保学术要求原则,学分认定应当严格按照学校的学术要求和教学大纲进行,确保学生所获得的学分符合学校的教学标准。 3. 灵活多样原则,学分认定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和学习方式,采取 灵活多样的认定方式,使学生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学术能力和实践能力。 4. 审查监督原则,学分认定应当建立健全的审查监督机制,确保认定过程的公 开透明和规范有序。 三、学分认定的程序。 1. 学生提交申请,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学校提交学分认定申请,同时提供相 应的证明材料和学习成绩单。 2. 学校审核认定,学校根据学生提交的材料和成绩单进行审核认定,对学生所 获得的学分进行评估和确认。 3. 公示公告,学校对学生的学分认定结果进行公示公告,公示期满后如无异议 即确认认定结果。

4. 异议处理,学生如对学分认定结果有异议,可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学校提出异议申诉,学校将组织相关专家对异议进行审查处理。 四、学分认定的标准。 1. 学习成绩,学生在课堂学习、考试考核、实验实习等方面的成绩是学分认定的重要依据,学生需达到学校规定的学业成绩标准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2. 学业能力,学生在学术研究、学科竞赛、科研实践等方面的能力表现也是学分认定的重要依据,学生需在学校规定的范围内展现出较高的学术能力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3. 实践能力,学生在社会实践、实习实训、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能力表现也是学分认定的重要依据,学生需在学校规定的范围内展现出较高的实践能力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五、学分认定的意义。 学分认定是学校对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表现的认可和肯定,对学生的学业发展和毕业资格的确认具有重要意义。学分认定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位授予、学业证书颁发等重要事项,也是学生申请奖学金、评优评先等荣誉称号的重要依据。 六、总结。 学分认定是学生学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学校对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表现的认可和肯定。学校将严格按照学分认定的原则和程序,确保学分认定的公平公正和学术要求,为学生的学业发展和毕业资格的确认提供有力保障。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对待学分认定工作,努力学习,展现自己的学术能力和实践能力,取得应有的学分认定成绩。

中学学生学分认定工作方案

中学学生学分认定工作方案中学学生学分认定工作方案 随着教育的不断推进和竞争的加剧,学分认定已成为了中学学生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学分认定涉及到学生成绩、学科、学生素养等多个方面,如何科学、客观、公正地认定学生的学分,已成为各中学教育教学管理者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因此,本文将从学分认定工作的制定、实施、监督等方面,制定一份完整的中学学生学分认定工作方案。 一、工作方案制定 (一)确定认定标准 学分认定标准包括学科要求、课程内容、考试成绩和社会活动等方面,其中学科要求是学生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课程内容则是特定课程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考试成绩是需要学生在学科考试中达到的要求,社会活动则是指学生在课外或者社会实践中所取得的成长和收益。 (二)明确认定流程 学分认定流程是学生学分认定工作的程序规范,其中包括了认定时间、认定条件、认定周期、认定结果等具体内容。明确流程可以确保学生的学分认定合理公正,同时可以规范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管理。 (三)确定认定权责

学分认定的标准和流程都必须有人负责,因此在工作方案制定过程中,需要明确具体的权责,如认定人员、认定条件、专业知识、认定结果等。同时也需要规定学生自我认定的标准和条件,以及学校对学生认定结果进行复核、监督和评估的措施。 二、工作方案实施 (一)开展宣传工作 学分认定工作需要广泛宣传和动员,教育和引导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认识和理解学分认定的重要性和程序规范,提高大家的思想意识和文化素质。 (二)组织评审工作 学校应当成立学分认定领导小组和相关评审委员会,制定实施细则和工作方案,推进学分认定评审工作的开展,确保权责公正和程序规范。 (三)监督和评估工作 学校应当对学分认定工作进行全面监督与评估工作,及时查处认定不公或者学术不端行为,加强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教育质量和学生素养等方面的质量管控和监督评估。 三、工作方案验收 学校应当对学分认定工作方案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验收,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工作方案,同时对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分析和总结,制定对策,约束权责,实现教育和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2024年中学学生学分认定方案

2024年中学学生学分认定方案 目的和背景: 中学阶段是学生培养基本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阶段,学分制的引入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实现个性化学习目标。本方案旨在制定2024年中学学生学分认定方案,以确保学分制度的顺利实施和推行。 一、学分制度概述: 学分制度是指通过学生参加课程和课程外活动来获取学分,进而评定学生的学业学术水平,包括课内学习、社会实践、创新和实践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学分旨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路径。 二、学分认定原则: 1. 学分认定应遵循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 2. 学分认定应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相对应,以能力为导向,注重实践和应用; 3. 学分认定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兼顾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4. 学分认定应灵活多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课程和活动。 三、学分认定目标:

1. 通过学分认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健康的学业学生发展环境; 2. 鼓励学生多元选修,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3. 强化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促进学术能力与实践能力的融合; 4.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 四、学分认定范围和计算方法: 1. 课内学分认定: a. 课程学习成绩:根据学生在各门学科的学习成绩进行评定,成绩满分为100分,按照分数段设定学分比例,分数越高学分越高; b. 学科竞赛: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可获得相应学分; c. 课程评价:学生参与课程评价、作业、课堂互动等行为获得相应学分。 2. 课外学分认定: a. 社会实践: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完成相关报告或总结可获得相应学分;

创新学分认定实施方案

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方案 为了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自2015年开始,我院决定开展实施大学生创新学分。 一、创新学分实施毕业资格条件 从2017届本科毕业生开始,学生在毕业前,民考民学生和双语学生至少获得3个创新学分,汉语言学生和民考汉学生至少获得4个创新学分才能毕业,否则不能取得毕业资格。 二、创新学分构成及申报、审核流程 创新学分的构成由学科竞赛、学术活动、技能培训及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2014年暑假昌吉六十年大庆、参加学科竞赛、2012级、2013级、2014级学生尔雅网络通识课、寒假学生赴阜康社会实践、每学期劳动实践课等。 凡符合获得创新学分条件的学生,在系(院)领取或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昌吉学院本科生创新学分申请表》,填写一份,并连同有关证书原件和复印件等相关证明材料,在每学期第十周前交所在系(院)审查、公示。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可直接由院级组织单位向教务处报送初审材料。教务处每学期第十一周认定创新学分。认定通过者,由学生所在系(院)负责记载创新学分并录入成绩。 三、本学期创新学分认定工作时间安排 1.6月3日创新学分认定工作培训 2.6月4日-12日各教学单位组织符合条件学生申报、审核、

公示,并将相关材料报送教务处复核认定。 3.6月15日-19日教务处复核认定学分,并将认定结果反馈各教学单位。 4.6月22日-25日由学生所在系(院)负责记载创新学分并录入成绩。 四、创新学分录入教务管理系统要求 各教学单位要设立专人负责创新学分认定工作,并严格遵照教务处认定结果记载创新学分及录入成绩。因尔雅通识课、微课创新学分由教务处直接认定录入,各教学单位不得修改已录入的创新学分及成绩,不得由学生协助记载创新学分及录入成绩。如发现修改已录入创新学分及成绩,按照《昌吉学院教学秩序管理规程及教学事故的分类、认定与处理办法(修订)》相关规定处理。 昌吉学院教务处 二O一五年五月二十六日

2023年中学学生学分认定方案

2023年中学学生学分认定方案 一、背景介绍 学分认定是指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学习成果,通过一定的评价标准和程序,对学生所修课程的学分进行认定,从而体现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学习水平。学分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要求,我们制定了2023年中学学生学分认定方案。 二、学分认定原则 1. 客观公正原则:学分认定应基于学生所修课程的实际成果,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和多元评价的需求。 2. 知识与技能结合原则:学分认定应既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也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3. 个性发展原则:学分认定应鼓励学生按照自身兴趣和特长进行学习,充分发挥个性优势,形成多样化的学习成果。 三、学分认定标准 1. 学分认定的评价指标包括学生所修课程的考试成绩、课程实践活动成果、学术研究成果等。评价指标应根据不同课程的要求进行综合考虑,体现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 2. 学分认定的具体分数划定应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水平进行科学合理调整,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 学分认定的计算方法可以采取累计学分制或平均学分制,具体制定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和选择。 四、学分认定程序 1. 学分认定的程序分为初步认定和最终认定两个环节。 2. 初步认定是在学期结束后,学生所修课程的教师根据评价指标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初步评价,并填写初步认定表。初步认定表应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修读课程、学分认定结果等内容。 3. 最终认定是在学年结束后,由学校组织专门的评审委员会对学分进行最终认定。评审委员会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学科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依据初步认定表和其他评价材料进行评审,最终确定学生的学分认定结果。 4. 学分认定结果应及时向学生和家长进行通知,确保公开透明,学生可进行申诉。 五、学分认定管理措施 1. 学分认定的管理应建立健全学分认定数据库,确保学分认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学分认定过程中应设置相应的信息采集和存储系统,便于学分认定结果的查询和核实。 3. 学分认定的管理应设立学分认定工作小组,负责学分认定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确保学分认定的公正性和规范性。

2023年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实施方案

2023年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实施方案 一、背景介绍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需求,推动高中教育的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教育部决定对2023年的高中新课程进行学分认定的实施。本方案旨在确定学生学期内所获得的学分,评价其在新课程中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培养。 二、学分认定的目标 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分认定旨在鼓励学生参与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 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分认定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3. 促进学科整合与交叉:学分认定将鼓励学科之间的交叉学习和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三、学分认定的原则 1. 学分累积原则:学生可以通过多个学期的学习,逐渐累积学分,达到毕业要求。 2. 多元评价原则:学分认定将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成绩、项目研究报告、实践活动成果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 灵活选修原则:学分认定将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课程,培养个性化发展和特长优势。 四、学分认定的具体要求

1. 学分认定的分类:学分认定将分为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两类。 (1) 必修学分:根据国家规定和地方教育要求,学生需完成各个学科的必修课程,通过考试或项目评价获得学分。 (2) 选修学分: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选择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通过考试或项目评价获得学分。选修课程包括学科拓展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等。 2. 学分认定的具体要求: (1) 必修学分:学生需在各个学科的必修课程中达到一定的学分要求,方可毕业。具体的学分要求将根据各个学科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进度确定。 (2) 选修学分:学生需在选修课程中选择符合要求的课程,通过考试或项目评价获得学分。具体的选修学分要求将根据学校或教育部的规定确定。 (3) 学分认定的评价方式:学生的学分认定将通过考试成绩、项目研究报告、实践活动成果等多种评价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五、学分认定的实施措施 1. 教育部将制定相应的学分认定标准和评价指标,作为学分认定的依据。学校需根据所在地方的教育要求和教育部的规定,制定学分认定方案和教学计划。

2023年中学学生学分认定方案

2023年中学学生学分认定方案 ____年中学学生学分认定方案 一、学分认定的背景和目的 学分认定是中学教育中的一种评价制度,旨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为学生的学业发展提供支持和引导。学分认定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本方案旨在对____年中学学生的学分认定进行详细规定,确保学分认定工作在合理、公正、科学的原则下进行。 二、学分认定的基本原则 1. 公平原则:学分认定必须公平、公正、公开,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不得偏袒任何个人或团体。 2. 综合性原则:学分认定应综合考虑学生在课堂学习、实践活动、科研竞赛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表现,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3. 灵活性原则:学分认定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允许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学科和活动进行学习和认定。 4. 可行性原则:学分认定应依据学科知识和活动的实际情况制定,并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实践和活动条件。 三、学分认定的具体方式和标准 1. 学分认定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课堂学习认定:学生根据学科教学计划和教材完成课堂学习,通过考试、作业和测评等方式进行学分认定。 (2) 实践活动认定: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体育运动等,通过实践报告、口头演讲和评价等方式进行学分认定。 (3) 科研竞赛认定:学生参与科研竞赛,如科学实验、数学建模、英语演讲等,通过竞赛成绩、论文和评审等方式进行学分认定。 (4) 社会实践认定: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实习、实训、社会调查等,通过实践报告、实践总结和评价等方式进行学分认定。 (5) 基础知识认定:学生通过参加学科竞赛、获得证书等方式进行基础知识的认定,获得相应的学分。 2. 各种方式的学分认定标准如下: (1) 课堂学习认定标准: - 优秀:90-100分,获得5个学分; - 良好:80-89分,获得4个学分; - 中等:70-79分,获得3个学分; - 及格:60-69分,获得2个学分; - 不及格:60分以下,获得1个学分。 (2) 实践活动认定标准:

创新学分认定实施方案

创新学分认定实施方案 一、背景和目的 学分是高等教育中评价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为提高学分认定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制定本方案。 二、认定对象 本方案适用于我校本科生和研究生。 三、认定原则 1. 基于学术的创新和实践,以及课程及相关活动的学分认定。 2. 评价方式公平公正,采用多角度、多元化的评价指标。 3. 尊重学生个人创新特长和优势,为学生提供多样选择的认定途径。 4. 确保学分认定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合法性。 四、学分认定途径 学分认定采用综合评价制度,包括以下途径: 1. 课程学分认定:学生在正规课程中完成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或课程项目时,可申请相应的学分认定。 2. 创新实践学分认定:学生在校内或校外参与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实习或创业项目等活动时,可根据活动的难度和完成情况申请学分认定。 3. 成果评价学分认定:学生通过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参与科技竞赛或获得国家级奖项时,可申请学分认定。 4. 学术竞赛学分认定:学生在学术竞赛中获得优秀成绩时,可提供相关证书进行学分认定。

5. 自主学习学分认定: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学术讨论、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时,可根据学术导师的推荐进行学分认定。 五、认定程序 1. 学生填写学分认定申请表,提交相应材料并由指导教师签字。 2. 学生提交申请后,由学分认定委员会进行审核和评审。 3. 学分认定委员会根据相关评价指标和综合考虑,拟定学分认定方案。 4. 学分认定方案提交教务处进行审批。 5. 教务处完成学分认定工作后,将认定结果通知学生。 六、学分认定结果公示与管理 1. 学分认定结果将在学校官网公示,供学生查询。 2. 学分认定结果将计入学生学分总和,作为学业完成的依据。 3. 学生可以提出异议,并按学校规定的程序进行申诉。 4. 学分认定结果将定期进行审查和评估,并做出适当调整。 七、实施时间和监管机制 1. 本方案将于XX年X月起开始实施。 2. 学分认定委员会将定期召开会议,对学分认定工作进行监管和评估。 3. 教务处将建立学分认定档案,确保学分认定工作的规范和完整。 备注:本方案为学校学分认定工作的实施细则,不得与已有的规章制度相冲突,相关修改和调整,请遵照学校管理部门的要求进行。

2020学分认定实施方案

2020学分认定实施方案 一、背景。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学分认定已成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为了更好地推动学分认定工作,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我们特制定了2020年学分 认定实施方案。 二、学分认定的基本原则。 1. 学分认定应当以学分为单位,以学业水平和学业成果为依据,严格按照学分 制管理的要求进行认定。 2. 学分认定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每一位学生的学业成果得 到公正评价。 3. 学分认定应当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相衔接,促进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 三、学分认定的具体要求。 1. 课程学分认定。 (1)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的课程学分认定制度,明确每门课程的学分数量和认 定标准。 (2)每门课程的学分认定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课程考核成绩、学习态度、参与度等方面。 2. 实践环节学分认定。 (1)学校应当规范实践环节的学分认定标准,确保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学业 成果得到充分认可。

(2)实践环节学分认定应当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成长,不仅仅看重完成的 任务数量,更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收获和成长。 3. 综合素质学分认定。 (1)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的综合素质学分认定机制,充分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 表现和发展情况。 (2)综合素质学分认定应当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包括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等方面。 四、学分认定的管理和监督。 1.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学分认定的管理制度,明确学分认定的流程和责任人。 2. 学校应当加强对学分认定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学分认定的公平公正。 3. 学校应当建立学生学分认定的档案管理制度,保障学生学分认定的信息安全 和可追溯性。 五、学分认定的宣传和指导。 1. 学校应当积极开展学分认定的宣传工作,向学生和家长介绍学分认定的相关 政策和要求。 2. 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学分认定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学分认定的意义和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分认定观念。 六、总结。 2020年学分认定实施方案的制定,旨在推动学分认定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公正化,为学生的学业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学校将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落实学分认定工作,确保学生的学分认定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同时,学校也将

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实施方案

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实施方案 一、背景介绍 随着高中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化,新课程的实施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新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其中,学分认定作为一种评价和奖励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在新课程实施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实施方案,对于推动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分认定的原则 1.因材施教原则:学分认定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和潜力,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2.多元评价原则:学分认定应采取多元评价的方式,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科能力、素质表现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3.公正公平原则:学分认定应公正公平,遵循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公平地获得他们应得的学分。 4.综合发展原则:学分认定应鼓励学生综合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 三、学分认定的内容 1.学习成绩认定:学习成绩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学分认定应根据学生在各学科的考试成绩、作业质量和参与

度等因素进行评价。成绩认定应以学科成绩为主,综合考虑平时成绩、期中期末成绩等,采用百分制、五级制等多种评价方式。 2.学科能力认定:学科能力是学生在各学科中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学分认定应根据学生在各学科中的学科能力进行评价。学科能力认定应根据各学科的标准进行评价,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学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外活动认定:课外活动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学分认定应根据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课外活动认定应注重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等,可以通过参加学科竞赛、社会实践、文艺活动等方式进行认定。 4.实践能力认定:实践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分认定应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实践能力认定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和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可以通过实验报告、实践项目等方式进行认定。 5.日常表现认定:学分认定应充分考虑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如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评价等。日常表现认定应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课堂纪律、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可以通过评价表、课堂观察等方式进行认定。 四、学分认定的程序 1.学分认定的主体:学分认定工作由学校教务处负责,组织开展学分认定工作,并成立学分认定委员会负责具体的评审和决

学分认定方案(供参考) (6)

学分认定方案(供参考) 1. 介绍 学分认定是指根据一定的规则和标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所获得的学分进行认定和评估。学分认定方案旨在帮助学生管理和记录自己的学分情况,确保学习成果得到充分的认可和转移。 2. 学分认定的重要性 学分认定是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学分认定,学生可以获得学位、继续深造或申请奖学金等机会。同时,学分认定也是学生学习成果的有效证明,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学分认定的标准 学分认定的标准是根据学校设定的课程、学分和学习要求 制定的。一般来说,学校会设定一系列的学分认定规则,包括学分计算方法、课程分类和学习要求等。

3.1 学分计算方法 学分计算方法是根据学术规范和教育法规制定的,在不同的学校和专业中可能存在一些差异。通常情况下,每门课程的学分与该课程的学时和难度相关。学分计算方法可以采取加权平均分法或直接计算总学时的方式。 3.2 课程分类 课程分类是根据学科的不同进行的。一般来说,课程可以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是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而选修课程则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的课程。 3.3 学习要求 学习要求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要求和规定。这些要求可以包括考试成绩、论文、实验报告等。通过满足学习要求,学生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4. 学分认定方案的制定与操作 学分认定方案是学校制定的一项管理制度。一般来说,学校会在学生入学时发布学分认定方案,并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学分进行认定和评估。 4.1 制定学分认定方案 制定学分认定方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学校的教学要求和体系:学分认定方案需要与学校的教学要求和体系相一致,确保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认可和转移。 •专业需求和发展趋势:学分认定方案需要根据专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就业竞争力。 •学生学习的全程性和连续性:学分认定方案应该考虑学生学习的全程性和连续性,确保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划和进度完成学业。

研究性学习学分认定方案

研究性学习学分认定方案 一、研究性学习学分认定的指导思想 1、学分认定应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2、学分认定应对学生学习产生激励机制,既要对活动小组产生激励作用,又要反映出小组各成员研究活动的状况。 3、学分认定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应与评价挂钩。 4、学分认定应使学生有补修的机会和信心。研究性学习的学分获得与学科不同,学科不及格,并不等于需要从零开始再学,因为学科的学习具有延续性和累积性。但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一旦被否定,便很难补修,即使补修也需要一个有相当学时的课题才能通过再评定拿到相应学分。这对被否定同学的补修信心是一种打击,补修难以落到实处。 5、研究性学习学分认定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信息。研究性学习学分的认定过程主要由学校组织实施,但学分认定的授予权在省教育厅,其学生的研究活动应在“湖北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平台”上实时记录,通过“湖北省高中课改公众参与平台”监督.未经省教育厅授权,学校单方面认定学分无效。 二、获取研究性学习学分的规定 高中研究性学习共15学分,270学时。高中三年,每位学生必须完成3-5个课题(项目)的研究(设计)活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领域至少各做一个课题(项目),按评价方案拿满15个必修学分. 学校在省教育厅授权后,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研究性学习学分认定工作,对违规和虚假认定的学分,经查实一律无效并予取消和追究校长责任,学校要对有关责任人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同时,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分认定工作档案和学生学分档案的管理,妥善保存相关资料,以便考查.

三、研究性学习学分认定的条件 1、学时保证:每1学分对应18学时 2、学生在“金雁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平台”实时完成以下内容: (1)符合要求的开题报告或项目设计方案; (2)详细、完整及符合要求的活动记录; (3)完善的课题结题材料 3、指导教师在“金雁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平台”实时完成以下内容: (1)对学生开题报告的审核; (2)对学生活动记录点评及开展研究活动的指导; (3)对学生结题材料及小组成员表现的点评。 四、研究性学习学分认定的基本程序 研究性学习学分认定在每学期末或学年末进行,基本程序如下: 1、学生申请:学生向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提出学分认定申请; 2、学校初审: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学分认定小组依据有关条件进行初步审核,确定初步合格的研究小组; 3、学校申请:学校向省教育厅有关部门提供初审合格的小组编号,申请学分认定权; 4、省教育厅审核并授权:省教育厅有关部门按照学分认定的基本条件进行审查,并向学校授予审查合格小组的学分认定权; 5、学校评审及学分认定: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按照《课程小组课题成绩评价表》、《小组成员课程成绩评价表》结合有关材料开展评审活动,签署意见,给出相应学分,公示并发放学分报告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