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考研政治必背知识点

考研政治必背知识点

考研政治必背知识点

考研政治必背学问点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一)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和实践观是统一的。

2、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其含义有二: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物质的性质和形式,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这是实践活动区分于意识活动的一般本质;

(2)实践又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实践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并把人的目的、抱负、学问、力量等本质力气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制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这是实践区分于自然物质形态运动和动物本能活动的特别本质。

3、实践有三个基本特征:

(1)客观现实性;

(2)自觉能动性;

(3)社会历史性。

4、实践的基本形式:

(1)生产实践;

(2)处理和变革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实践;

(3)科学试验;

(4)精神文化制造实践。

5、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确定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基础和根本的地位,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1)实践是人类生命的特别运动形式;

(2)实践制造了人的基本特征。

(二)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互相作用

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与世界既对立又统一的基础,实践是人和世界互相作用的中介。

2、主体是指从事着实践活动和熟悉活动的人。实践主体的力量结构包括:

(1)人本身的自然力,是实践主体力量结构中的物质基础;

(2)主体实际把握、运用的学问和阅历,是实践主体力量结构中的智力因素;

(3)主体的情感和意志,是实践主体力量结构中的精神动力因素。主体力量结构中的这些要素都是人的本质力气。

实践主体的社会结构可分为个人主体、集团主体、社会主体和人类主体四个层次,不同的主体之间也发生着互相关系。

3、客体是指实践活动和熟悉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对于实践的`客体要从两方面去理解:

(1)客体首先是一种不以主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这是客体自身的客观性方面;

(2)客体又不是与客观事物相等同的概念,只有那些进入主体

实践活动范围、与主体发生联系的客观事物才是现实的客体。

4、主体和客体是实践活动的两极,在这之间还有一中介,这就是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纵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5、主体和客体的互相作用:

(1)从实践的主体和客体互相作用的特点和实质看,这种互相作用是把这两种互相作用都包含于自身。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一方面受到客体的限定和制约,另一方面,又能不断地进展自己的力量和需求,以自觉能动的活动不断打破客体的限定,超越现实客体。

(2)从实践的主体和客体互相作用的内容和结果看,这种互相作用是通过主体对象化和客体非对象化的双向运动而实现的。

考研政治学问

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意识的产生、本质及其能动作用

1、意识的产生

(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高度进展的产物,既是自然界长期进展的产物,又是社会的直接产物;

(2)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2、在意识中表达了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这种对立统一表如今:

第一,从意识的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来看,意识的形式有感觉、思维、情感、意志等,这都是人的主观世界所特有的,但它们的内容都是来自客观物质世界。

其次,从意识的主观差异和客观根源来看,意识的主观性还表如今不同主体之间的差异性,同一主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差异性。

第三,从意识的主观特征和客观基础来看,意识的主观性不仅表现为它是对客观对象近似真实的反映,而且还可能表现为它是对客观对象的歪曲的或虚幻的反映,但这种虚假的主观映象(如鬼神观念)仍旧是对于客观对象的反映,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再次,从意识的作用看,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1)意识反映世界是自觉的有目的的反映,具有目的性和自觉性

(2)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想将来,制造一个抱负的或幻想的世界,具有能动制造性

(3)意识可以通过“思维操作”实现对客观事物的超前的、观念的改造,指导并通过实践把抱负变成现实,从而转变、制造世界。

(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1、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

(1)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

(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而不是某种“始基”的物体

(3)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异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和原则都是以此为依据和前提的,从而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它是反对二元论或多元论、唯心主义一元论以及宗教神学世界观的有力武器。

(2)实践意义在于,它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是一切从实际动身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三)一切从实际动身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1)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动身,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性即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2)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破除一切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讨论新状况,解决新问题,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也就是实事求是。

考研政治必背学问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久进展

(一)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和互相制约。

2、联系是客观的。

(1)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2)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3)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

(4)必定联系和偶然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3、联系既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

(1)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部分、方面及其进展的各个阶段、过程都是互相联系的;

(2)每一事物都与其他事物处于互相联系之中;

(3)世界是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4)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所谓中介就是事物互相联系的媒介、环节或桥梁。

(二)联系与系统

1、系统就是由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系统的主要特征:

(1)系统的整体性;

(2)系统的结构性;

(3)系统的层次性;

(4)系统的开放性。

(三)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整体观

1、中国传统哲学认为“物无孤立之理”;

2、“阴阳”、“八卦”之说;

3、古代哲人“五行”说;

4、在老子和庄子哲学中的“道”。

(四)世界的永久进展和普遍性、进展的实质

1、唯物辩证法不仅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久进展的科学,进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2、世界是联系的,又是运动、改变、进展的,联系和运动是不行分割的。

3、运动、改变、进展是三个既有区分又有联系的概念。

(五)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和意义

1、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进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如今和将来。

2、意义:

(1)它要求我们用历史的观点看问题;

(2)对我们坚决信念,主动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大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考研政治知识点归纳系列(完整版)

考研政治知识点归纳系列一: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概论 这一章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准备阶段,在宏观上对马克思主义是什么,主要内容和特征进行了阐释,对于考生来说,需要把握这部分的主要内容,虽然一般不涉及大题,但是却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奏与铺垫。 具体来说,此知识点包含三方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狭义: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段的斗争日益激化 主观因素: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

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把社会主义由空想 变为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两大理论成果: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 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 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 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 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考研政治知识点归纳系列二:辩证唯物论 在这部分内容中,对于世界物质第一性的确认是整个辩证唯物论的基石, 由此扩展开的物质观内容考察多见于选择题。要求我们在理解的层面进行把握。对于实践和意识领域的内容需要我们做出强调性识记应用,综合历年的考研真题,联系历年的时事政治对意识能动作用以及实践性知识的考察还是占了一定 的比重的。 因此,本部分内容的重点在于,在进行识记知识点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灵 活应用。

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

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 在政治考研的复习过程中,你知道哪些是必考的知识点吗?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以供大家学习。 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社会主义本质论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 1992年,在全面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和改革开放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明确提出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3.坚持科学发展 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1.“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三个阶段性目标: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

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根据国内外形势,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 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中国梦的思想内涵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3)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改革开放理论 (一)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考研政治背诵(完整版)

成功在于坚持,优秀是种习惯 马克思主义哲学 1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社会化大生产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4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性。 5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阶级性、实践性。 6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 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10哲学重大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自然界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1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第一,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派别; 第二,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划分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12一元论:包括唯心主义一元论、旧唯物主义一元论和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 13二元论:认为物质和精神是平行的,同为世界的本原,但最终往往倒向唯心主义。 1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金木水火土元气)中寻找世界的本原。 15近代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在解释世界物质本原时,以自然科学为依据,把基本粒子的构成、物质结构及其某种属性作为世界的本原。近代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 16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17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比如牛顿)。 18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看不到实践的重要性。 19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把主观精神(人的)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 20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上帝、理、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绝对精神等)视为独立自成的客观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 21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 22割裂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导致形而上学或者唯心主义。 23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一是指事物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没有发生某种特定的运动;二是指事物处于量变阶段而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 2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第一,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局部的、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第二,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不显著的变化,是运动过程中的某种稳定状态。 第三,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第四,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5时空的特性:时间具有一维性,空间具有三维性;时空都是客观的;时空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时空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26反对绝对论时空观,坚持相对论时空观:绝对论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质的存在及物质的运动状态是没有联系的,时间和空间也是互不相关的。而相对论时空观指出,时间和空间与物质是密切联系的,它们与物质的运动状态有关,与物质本身的分布也有关,并且时间和空间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的。 27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动物或者机器人没有实践能力(人故意咬狗)。 28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现实性即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即目的性、社会历史性即社会制约性。 29实践的物质性的表现:①构成实践活动的要素,即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是客观的;②实践的结果是客观的;③实践的水平与发展都受到客观手段和规律的支配。 30实践最首要的特点:直接现实性。 31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考研政治背诵清单

考研政治必背知识点 大革命时期——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一、《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毛泽东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文章 1.革命的首要问题——分清敌友。 2.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人。 3.资产阶级分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又有软弱性、妥协性 4.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最接近的朋友,农民是最可靠的同盟军。 5.工业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中共领导农民运动的伟大纲领 1.肯定农民的作用及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

2.论述了建立农民革命领导权和农民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3.分析了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认为贫农是农民中最革命的力量。 4.相信群众、依赖群众、放手发动群众。 土地革命时期 三、《井冈山斗争》《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11月)——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1.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的特征。 2.阐述了共产党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探索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新道路 1.阐述了建立红色政权的重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的作用。 2.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

3.明确地提出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路线与政策。 4.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多久”的疑问。 4.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五、《反对本本主义》(1930)——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1.是中共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 2.是中共党内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章。 3.第一次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4.提出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标志着党的独立自主思想的初步形成,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5.阐明了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调查方法即阶级分析方法。 抗日战争时期

考研政治知识点汇总归纳

教学资料范本 考研政治知识点汇总归纳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汇总归纳 考研政治知识点归纳系列一: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概论 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准备阶段,对于考生来说,需要把握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具体来说,此知识点包含三方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含义等…

这一章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准备阶段,在宏观上对马克思主义是什么,主要内容和特征进行了阐释,对于考生来说,需要把握这部分的主要内容,虽然一般不涉及大题,但是却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奏与铺垫。 具体来说,此知识点包含三方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狭义: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段的斗争日益激化 主观因素: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两大理论成果: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考研政治知识点归纳系列二:辩证唯物论

考研政治知识点汇总

考研政治知识点汇总 考点一哲学基本问题 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根据对世界存在状态不同的理解,划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坚持用孤立的医学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考点二意识观 1.意识产生的条件:(1)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没有人脑就没有意识);(2)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意识的本质: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马克思:“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考点三实践观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特征:直接现实性;自觉的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最基本);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 4.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 考点四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实质和核心 1.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同一性是有 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性是 无条件的绝对的。 2.矛盾的普遍性,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一切科 学认识的首要前提。 3.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医学,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 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考点五实践和认识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1.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认识特别是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有两种情况:一是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 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是错误的认识误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 考点六认识的本质 1.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 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 唯物主义哲学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 客体的反映。唯心主义哲学颠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

考研政治知识点汇总

考研政治知识点汇总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矛盾论、认识论等。 2、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共产主义经济理论等。 3、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建设、共产主义的目标等。 二、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思想:思想的形成、思想的主要内容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中国近代史:反侵略斗争、民主革命、抗日战争等。 2、中国现代史: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 3、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五四运动、中国成立、抗日战争等。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思想道德修养: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 2、法律基础:法律体系、宪法、刑法、民法等。 3、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尊重他人、诚信守法、敬业奉献等。 五、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世界经济: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经济秩序等。 2、国际政治:国际关系、联合国的作用、全球治理等。 3、世界文化多元化:文化交流、文化传承与创新等。 在政治合格考试中,理解并掌握知识点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以下是一份政治合格考知识点汇总,帮助大家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

1、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2、国家机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等。 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1、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人身自由、言论自由、自由、集会自由等。 2、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法纳税等。 三、国家安全与国防 1、国家安全:指国家对内对外,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科技、信息、生态、资源、核等多领域安全的维护。 2、国防: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和分裂,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发展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 四、社会发展与民生保障 1、社会发展:指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全面进步,

完整版-考研政治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要点精述 第一单元唯物论(选择题) 1。哲学的科学内涵。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理论性质) (2)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一切哲学) (3)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4)哲学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由于哲学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所以在阶级社会有阶级性意识属性) (以上是所有哲学的共性)(注意马哲与非马哲的区别) 2。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1)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抽象和具体、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 (2)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离开具体科学纯粹抽象的哲学。 (3)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各门具体科学必须以哲学为指导。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性。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方法论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2)没有和世界观相脱离、相分裂的孤立的方法论;也没有不具备方法论意义的纯粹的世界观。 (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4。哲学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这两种表述只有在这个情况下才相等]的关系问题

是哲学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它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唯一标准。②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能否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在认识论上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恩格斯提出的)康德、休谟(不可知论的代表)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第一方面是根本的方面(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它的解决制约着第二方面如何解决。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第一方面。 辩证唯物主义可知论是真正彻底的可知论(实践) 5。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单选) (1)在哲学史上,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都提到过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但是完整地提出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是恩格斯。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发展历史的经典性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他们不能科学地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科学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深刻地揭示了物质和意识关系得以产生的根源是社会实践,从而建立了辩证的唯物主义。没有科学的实践观,就无法对哲学基本问题做出正确的理解和解决。6。一元论和二元论。 凡是认为世界具有统一性(世界有一个本原),世界有一个本原的哲学就是一元论。一元论包括:唯心主义一元论、唯物主义一元论(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和旧唯物主义一元论)。只有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才是彻底的、科学的一元论。 二元论的特征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有物质和精神两个独立的本原。二元论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而实际是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最终往往倒向唯心主义。

考研政治知识点

考研政治知识点 考研政治必备知识点 每年参加考研的考生,最头疼的科目就是政治了,其实只要将知识点理解透彻,再加以记忆就可以了。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考研政治必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考研政治必备知识点 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历史观是人们在认识社会历史现象、解决社会问题时所采取的根本观点。社会存在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物质条件,包括地理环境、人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最主要方面。社会意识指由社会存在派生出来的一切精神现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指二者谁是本原、谁决定谁的问题。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二)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1、地理环境或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它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成为社会存在的构成要素,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2、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社会通过人及其活动(首先是生产活动)来表现其物质性。 (三)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作用 1、生产方式就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集中地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力体现着人们改造自然的现实的物质力量,实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并取得物质成果;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中发生的物质的社会关系,体现着人与人之间活动的互换,其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了生产方式,并使自然界的一部分转化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使生物的人上升成为现实的人。

考研政治知识点汇总

考研政治知识点汇总 距离2020考研时间仅剩下50天!承载理想,起航未来。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考研政治知识点汇总,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考点一哲学基本问题 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根据对世界存在状态不同的理解,划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坚持用孤立的医学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考点二意识观 1.意识产生的条件:(1)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没有人脑就没有意识);(2)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意识的本质: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马克思:“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考点三实践观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特征:直接现实性;自觉的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最基本);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 4.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

考点四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实质和核心 1.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矛盾的普遍性,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一切科学认识的首要前提。 3.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医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考点五实践和认识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1.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认识特别是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有两种情况:一是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是错误的认识误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

考研政治重点知识点总结

1.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 1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 实践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为了现实。实践把主体和客体直接地现实地连接起来,使主体 能从客体中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认识内容和思维模式来源于实践。 ( 2 )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 实践的发展不断的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 b 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c 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 力。 ( 3 )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 4 )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通过实践获得某种认识,其最终目的还是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以满足人们某种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 全面小康、民族复兴、供给侧改革 全面小康、民族复兴是两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目标任务。没有全面小康的实现,民族复兴就无从谈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22 年翻一番 2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3 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4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5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发展 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改革) 主要特点一是发展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经济发展从经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必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便性,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

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3.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体现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新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 A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树立创新发展观念,就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 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官场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B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C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夸姣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绿色发展是在传统 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漂亮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考研政治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考研政治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考研政治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在我们上学期间,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考研政治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考研政治必背知识 (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1)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治国方略。 3.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1)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2)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法治发挥作用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3)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 4.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 (1)深刻认识宪法实施和依宪治国的重大意义 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

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活动准则。 (2)全面实施宪法的基本要求 一要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二要加强宪法实施;三要加强宪法实施,要坚持党的依宪执政,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3)准确把握宪法实施的正确方向 加强宪法实施,坚持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要注意与西方国家宪政划清界限。 考研政治知识重点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1.法治思维的含义和特征 第一,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是一种正当性思维; 第二,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 第三,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最可靠的逻辑思维; 第四,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 2.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1)法律至上。尤其指宪法至上,因为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法律的优先适用性、法律的不可违抗性(即法律的权威性所在,通过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来实现)。 (2)权力制约。具体体现为职权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3)公平正义。主要包括权利公平(具体体现为:权利主体平等;享有的权利平等;权利保护和权利救济平等)、机会公平(包括起点平等、发展平等、代际平等)、规则公平(包括法律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内容面前人人平等和法律保护面前人人平等)和救济公平(司法救济平等、行政救济平等、社会救济平等)。 (4)人权保障,具体体现为宪法保障(前提和基础)、立法保障(重要条件)、行政保护(关键环节)、司法保障(最后防线)。

政治考研重要知识点整理

政治考研重要知识点整理 近年来,政治考研作为考研大红鹰彩票指南选择的科目之一,备受考生关注。 政治考研不仅重要性突出,还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需要系统地整理政治考研的重要知识点,以便更好地备考。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政治考研的基石,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的知识。在备考过程中,我们需要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同时,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如剩余价值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也需要有所了解。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政治考研的重中之重,其中涵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重要思想成果,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备考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入研究这些理论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与外延,以及这些理论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应用。 三、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建设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建设是政治考研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党的性质与宗旨、 党的基本理论、党的组织和纪律等方面的知识。在备考过程中,我们需要熟悉党的发展历程、主要思想理论和组织制度等,掌握党的领导地位、党的建设方式和党的自我革命等方面的内容。 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政治考研中重要的考点之一,涉及国家政府组织机构、行 政体制、宪法法律体系等方面的知识。在备考时,我们需要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民

主集中制、国家权力机构以及行政体制进行深入了解,同时掌握我国宪法法律体系和国家监察体制的基本框架。 五、国际政治与外交 国际政治与外交是政治考研中不可忽视的内容,涉及国际关系、国际组织、外交政策等方面的知识。备考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主要国际组织的性质与功能,掌握中国的对外政策、国际冲突与合作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对于当前国际形势、全球治理等热点问题也需要有所了解。 六、民族宗教与社会政策 民族宗教与社会政策是政治考研中的重要内容,涉及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社会福利、教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在备考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信仰自由、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关注我国的一些社会问题,如低碳经济建设、收入分配改革等。 七、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 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是政治考研的重点考点之一,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知识。在备考过程中,我们需要对这些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研究,了解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价值观念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与进展。 综上所述,政治考研的重要知识点整理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国际政治与外交、民族宗教与社会政策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内容。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要积累理论知识,还要关注当前国内外形势,加强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应用。只有全面掌握这些重要知识点,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政治考研的挑战,取得优异的考研成绩。

考研政治必背的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必背的知识点总结 正在准备政治考研的学生压力是非常大的,政治学科的知识实在是太多,想通过考研,就要将每个知识都背熟。下面是为大家的考研政治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毛中特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开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在中国建立、稳固和开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那么和经历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945年,他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根本纲领联系起来,进展了详细阐述。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根底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史纲部分 “三三制”是指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那么,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1/3。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为适当调节各抗日阶层的利益实行的土地政策。 抗日战胜胜利的意义、原因和根本经历。(重点强调,一定要背!!) 思修与法基

社会主义道德建立要以为人民效劳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那么。这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立的现实状况,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的客观要求。 法律执行,在广义上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一招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在狭义上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成为行政执法。 1840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群众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为此,农民阶级进展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的先进分子进展了洋务运动,而资产阶级维新派进展了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进展了辛亥革命,这些斗争虽然从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客观上由于敌人力量的强大,主观上各革命阶级的局限性的影响,这些斗争最终都走向失败。 ①1840年,鸦片。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②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完毕后兴起的洋务运动,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考研政治必背知识点

考研政治必背知识点 考研政治必背知识点 上学期间,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考研政治必背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考研政治必背知识点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一)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和实践观是统一的。 2、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其含义有二: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物质的性质和形式,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这是实践活动区别于意识活动的一般本质; (2)实践又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实践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并把人的目的、理想、知识、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这是实践区别于自然物质形态运动和动物本能活动的特殊本质。 3、实践有三个基本特征: (1)客观现实性; (2)自觉能动性; (3)社会历史性。 4、实践的基本形式: (1)生产实践; (2)处理和变革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实践; (3)科学实验; (4)精神文化创造实践。 5、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决定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基础和根本的地位,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1)实践是人类生命的特殊运动形式;

(2)实践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 (二)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相互作用 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与世界既对立又统一的基础,实践是人和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2、主体是指从事着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实践主体的能力结构包括: (1)人本身的自然力,是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的物质基础; (2)主体实际掌握、运用的知识和经验,是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的智力因素; (3)主体的情感和意志,是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的精神动力因素。主体能力结构中的这些要素都是人的本质力量。 实践主体的社会结构可分为个人主体、集团主体、社会主体和人类主体四个层次,不同的主体之间也发生着相互关系。 3、客体是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对于实践的`客体要从两方面去理解: (1)客体首先是一种不以主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这是客体自身的客观性方面; (2)客体又不是与客观事物相等同的概念,只有那些进入主体实践活动范围、与主体发生联系的客观事物才是现实的客体。 4、主体和客体是实践活动的两极,在这之间还有一中介,这就是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纵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5、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1)从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特点和实质看,这种相互作用是把这两种相互作用都包含于自身。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一方面受到客体的限定和制约,另一方面,又能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以自觉能动的活动不断打破客体的限定,超越现实客体。 (2)从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内容和结果看,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主体对象化和客体非对象化的双向运动而实现的。 考研政治知识 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