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述“盖亮号”九二式步兵炮的诞生

述“盖亮号”九二式步兵炮的诞生

述“盖亮号”九二式步兵炮的诞生
述“盖亮号”九二式步兵炮的诞生

述“盖亮号”九二式步兵炮的诞生

摘要:“盖亮号”九二式步兵炮是我军兵工史上生产的第一门大炮,现今,其旧址已经被批准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本文对“盖亮号”的诞生进行了较详细论述,为广大在校学生及国民的爱国主义教育发掘出了新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盖亮号”步兵炮诞生历史冀鲁豫军区

“盖亮号”九二式步兵炮是冀鲁豫军区第一兵工厂按照日军70mm 九二步兵炮的样式仿造的,是我军兵工史上生产的第一门大炮,具有及其重要的军事价值和历史意义。笔者在对有关史料的收集整理过程中结合对当年军工厂所在地有关人员(尤其是有亲历的老人)调查采访,对“盖亮号”的诞生进行了较详细论述。

1945年9月,冀鲁豫区党委和军区根据中央和晋冀鲁豫军区的指示精神,作出了加强兵工生产的决定,成立了军事工业部。组建了兵工一、二、三厂。其中,兵工一厂设在河南省清丰县双庙乡单拐村(军工部驻地)。该年冬,冀鲁豫军区军工部根据中央指示,向兵工一厂下达了制作九二步兵炮的命令。

1 图纸设计者——盖亮技师

图纸资料是试制大炮的第一步,事关全局,影响重大。盖亮技师首先与公务长杜茂才一起,将样机炮的所有部件一一拆卸,逐件测量

德国陆军元帅冯·屈希勒尔(Kuchler)

德国陆军元帅冯·屈希勒尔(Kuchler) 乔治·冯·屈希勒尔(Georg von Küchler)(1881-1968),德国陆军元帅(1942.6.30),军事家。 屈希勒尔1881年生于格麦尔斯海姆附近的菲利浦堡。1900年加入达姆施塔特的炮兵部队。1901年任少尉。1907年到1909年服役于汉诺威的骑兵学校。晋升中尉后。于1910年被选送军事学院受训,1913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参谋本部的测量局工作。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屈希勒尔任炮兵连长,因作战有功而获一枚一级铁十字奖章,并晋升上尉。以后担任过步兵第二○六师首席参谋官。大战结束时为预备第八师作战科长。 战后,屈希勒尔先在驻柯尼斯堡的第一军任炮兵第五团连长,后来在慕尼黑的步兵学校任战术教官。晋升少校后,调至国防部兵科学校监察部服务,其后在炮兵学校任中校教官。在所有这些岗位上,屈希勒尔增长了丰富的军事学识,积累了宝贵的战斗经验。1931年他晋升上校,次年调任东普鲁士第一军区炮兵指挥官。 1935年至1937年,屈希勒尔任军官学校少将督察员,还兼任过一段时间的国家军事法庭副庭长。 1937年,布劳希齐将军调任第四集团军司令,屈希勒尔接任第一军军长兼东普鲁士第一军区司令,并晋升为炮兵将军。东普鲁士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届希勒尔在其任内注重提高部队训练水平,特别重视普鲁士要塞的构筑工作。1939年,他率第一军所属部队冲过蒂尔希特市的桥梁,开进了梅梅尔地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屈希勒尔任新编第三集团军司令,在博克上将指挥的北方集团军群编成。屈希勒尔受命在克卢格将军的第四集团军协同下,以一部兵力强渡维斯瓦河,以集中于奈登堡周围的基本兵力对配置在纳雷夫河和布格河以北的波兰军队实施突击,并在渡河后向华沙和谢德尔采进行纵深迂回进攻,以同从西里西亚突进的赖歇瑙的第十集团军会合。 9月1日进攻开始后,屈希勒尔的集团军由东普鲁士发起的攻势进展顺利。3日,突破了波兰军队的姆瓦瓦阵地。4日,在奥萨河强渡成功,第三集团军经过激战冲人格鲁琼兹要塞北炮台。次日攻占该要塞。它与德军第四集团军一起,把波兰军队在狭窄“走廊”中的退路切断。 屈希勒尔率部推进到姆瓦瓦以北地域的进攻过程中,遇到波兰军队猛烈的抵抗,他临机迅速变更兵力布置,加强攻击力量将这一抵抗彻底粉碎。然后,他挥军迅猛推进,于9月7日前在普乌图斯克两侧进抵纳雷夫河和布格河。

炮位侦察校射雷达发展动向

炮位侦察校射雷达发展动向 ■ c}C},f IJ一 包吹爱授, 人 ‘ ,攻眨 火控雷达技术l992年第l期(总第8O期) 炮位侦察校射雷达发展动向. 朱道光 (机电部206所西安710l00) 弋 【摘要】本文介绍了法,德,英三国联合研制的COBRA(CounterBatteryRadar)雷达以及美 国TPQ36,TPQ37雷达的改进,据此分析了当前国际上炮位侦察校射雷达的发展动向. 1COBRA雷达 7O年代末,为研究一种能够对付各种火炮的新一代炮位侦察雷达,法国,联邦德国和英

国进行了这方面的可行性研究.三国政府于1985年初正式确定开始推行COBRA雷达的研制 计划.三国对新型炮位侦察校射雷达的战术使用要求达成一致意见后,于l986年4月23日 签署了方案论证阶段的三方谅解备忘录,并请各工业部门提出没计方案.1987年几乎花了一 年时间对多个国际工业联合组织的方案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和评估,最后选择了欧洲先进雷达 技术集团(EURO--ART)的设计方案.EURO--ART由法国汤姆逊无线电公司,英国桑?伊 美公司,西德西门子公司和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组成.l988年至ll989年期间,在联帮德国的科 布伦茨成立了三国”COBRA”项目办公室,决定与欧洲先进雷达技术集团商讨研制合同的条 款.三国的国防部长1990年2月1日签署了研制阶段谅解备忘录.2月13日,COBRA项目 办公室与欧洲先进雷达技术集团签订了研制合同.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将在l991年首先建立两 个COBRA天线样机,第三个样机完全由欧洲的公司制造.9O年开始的全面研制工作将持续到 l995年.l993年底将对3部样机中的第l部开始进行试验.3部洋饥的试验将持续两年.l995

二战德国陆军“古斯塔夫”800毫米列车炮

二战德国陆军“古斯塔夫”800毫米列车炮 古斯塔夫准备进行射击 1942年夏天,希特勒调集237个师的兵力,在苏德战场南部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妄图一举全歼部署在顿河东岸的苏军,进而攻占著名的高加索石油区。苏军为了抵抗德寇的进攻,在塞瓦斯托波尔战略要地筑起坚固的防御工事和地下弹药库,决心进行持久防御。不料有一天上午,突然传来轰隆隆的巨响,一座秘密弹药库发生意外爆炸。这座弹药库是动员数千军民经过长期苦战建造起来的。为了防御敌机轰炸或炮火袭击,弹药库建造在地下30米的深处,上面覆盖有厚厚的钢筋混凝土,里面储藏了大量武器弹药。究竟什么原因引起这次爆炸?长期以来众说纷坛。有人分析是德国斯图卡轰炸机扔下了巨型炸弹,有的说是德国派遣间谍破坏的。直到战争结束后很长时间,美国某军事刊物才披露真相,说是在清理废墟时发现有个直径特别大的弹坑,德军使用超重型火炮发射的巨型炮弹击中了弹药库,引起链式反应般的

弹药爆炸,毁灭了这座无比坚固的地下建筑物。 这就是二次大战中的纳粹德国制造的骇人听闻的超级大炮----800毫米的“古斯塔夫”(多拉炮)列车炮。 研发 希特勒上台后不久,处心积虑地研究征服世界的策略。为了突破法国人构筑的马其诺防线,他下令研究超重型火炮。陆军兵工署提出,这种重炮的射程应在32千米以上,炮弹的威力要能穿透1米厚的钢板或2。5米厚的钢筋温凝土墙。克虏伯兵工厂在接受任务后,对当时所有的野战火炮、铁道炮、要塞炮进行研究后认为,现有武器无法达到要求,至少要用700毫米口径的巨型火炮才能摧毁马其诺防线。 1936年3月,希特勒亲自视察了兵工厂,决定试制800毫米的火炮。 古斯塔夫800毫米口径炮口特写 1942年初,终于制成了这门超重型巨炮,德国陆军将它命名为“古斯塔夫”,希特勒本人和军需部长斯佩尔出席的验收仪式,这门炮以700万马克被军方购买,以工程师的妻子的名字命名匿称“多拉”。它的炮管长达32米,火炮在战斗状态的全长达53米,高12米,全重1488吨。这样的庞然大物在装配、运输和射击试验时遇到极大困难。在试验弹道性能时,装弹机还不太完善,只好用一台起重机把4吨重的炮弹吊送到炮身尾部,再用一辆轻型坦克把它猛地推撞到炮膛里。为了把火炮运送到试验场,特地设计了3辆构造特别的巨型运输列车。

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与西方的火炮射程差距分析

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与西方的火炮射程差距分析 两次鸦片战争,其在世界海战史中不占重要地位,然而却成为欧洲人使用新式武器的一个试验厂。在这些战争中,火炮射程是制约东西方陆海炮战胜负的重要因素。此时期的清朝船炮技术处于“木质风帆时代”的水平。清军作战的主力绿营水师兵器是冷热并用,火器配置约占70%,冷兵器占30%,其中火炮配置达5%,比陆军火炮1%的比例高些。船小且易腐朽。船炮绝大多数由各省自制,形制大小不一,主导型火炮-红夷炮技术处于欧洲17世纪加农炮系列的水平上。我们今天按照其弹药装填方式的不同,对其划分6种类型:重型红夷炮、铁模炮、冲天臼炮、抬炮、子母炮以及纸质基体的火箭等。此时期的欧洲船炮技术正处于由“木质风帆时代”向“蒸汽铁甲舰时代”的过渡期。此始于19世纪30年代,于60年代基本完成,其船舶从17世纪中叶已经摒弃了人力手划桨,完全凭借风帆借助风力驱动,乃至在19世纪30年代以来又开始使用蒸汽动力运行。 发生在1856—1860年间清军与英法联军之役,英法战船是以螺旋桨推进器为武装的大轮船为主,其舰队是以四至六等级舰为作战主力。铁壳战船虽不大,但动力足,载舷炮数少,但炮身巨大,多是重炮或巨炮。这与中英鸦片战争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在第三次大沽口中西具体的陆海战中,2.1412万人的英法侵略军配炮1095门,炮兵比例达到了10%,火炮比例达到了5%。以英法为代表的主

要欧洲国家在17世纪中叶已全部淘汰冷兵器而进入火器时代,火炮技术正处于从前装滑膛向后装线膛的过渡期。 英海陆军使用的主导火炮也仍为流行370多年的前装滑膛炮———加农炮、17世纪末期以来创制的榴弹炮、陆海兼用的臼炮、1778年英国人发明的海上用卡龙炮、1805年英人康格里夫发明的直杆式火箭炮等,少部分1854年由英人阿摩士壮设计、1859年载于舰船、1860年8月12日在塘沽新河炮台首次实战的后装弹药和发射锥头柱体炮弹的线膛炮。侵华法军使用的火炮也是以前装滑膛炮为主,但以使用了12磅弹拿破仑青铜前装线膛炮为其特色。射程可分最大射程和有效射程两种,二者都是衡量其性能优劣的重要标志。最大射程是指发射角为45°命中目标的距离;有效射程是指某距离上弹头的动能大于杀伤目标所需要的动能、弹头就能杀伤目标的距离。此时期的中西火炮射程主要指的是有效射程。因为最大射程通常对目标不构成伤害。 一、清军火炮射程的探讨 红夷炮原只是16世纪末期至17世纪之间,欧洲殖民者在侵略中国东南沿海过程中所带来的一些火器实物。中国政府在1600—1860年的260多年间掀起了4次仿制红夷炮的高潮。在此期间的中国火炮多属于欧洲重型加农炮型,主要使用斤两偏小的球形实心铁弹,其他形制如链弹、霰弹、爆炸弹等极少。球形弹常用“打水漂”方法以达到多次杀伤的目的,有效射程可以翻倍。中国工程家丁拱辰在1843年编撰了火器著作《演炮图说辑要》,

二战德军火炮大全7步兵炮

精心整理步兵炮 75毫米步兵炮的主要型号: 75毫米IG37步兵炮 75毫米IG42步兵炮 76.2毫米M1927步兵炮(缴获苏联的步兵炮的德国编号,有些俄罗斯和西方国家的资料中也称呼为:75毫米IK290(r),75毫米Infanterie-Kanone290(r)) Inf.Shell38HL/B:3.5Kg(高爆榴弹) 出膛初速度:259米/秒 最大射程:3793米 单炮生产成本:6700德国马克(1939年造价) 总产量:8266门

说明: 75毫米le.IG18步兵炮是德国国防军装备的标准步兵炮,主要用来用于直瞄支援步兵作战.该炮是1932年开始研制,1937年定型量产.二战后期使用空芯装药穿甲炮弹还具有一定的反坦克能力.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有3000门75毫米le.IG18步兵炮进入德国国防军中服役,二战中后期被更大口径的步兵炮所取代.德语中:leichteInfanterie-Geschütz的意思是:lightinfantrygun轻步兵炮.直到1945年3月,还有2549门在德军中服役. 75毫米le.IG18步兵炮的发展型号有: 75毫米le.GebirgIG18山炮 75毫米

现在保存在德国军事博物馆内的二战德军75毫米le.IG18步兵炮 1944年7.

说明: 75毫米 取代了75毫米le.IG18F步兵炮在德国伞兵火炮中的位置,所以该炮也仅仅生产了6门后就停止生产了. 德军75毫米le.IG18F步兵炮的炮尾特写历史照片 75毫米IG37步兵炮 性能参数: 口径:75毫米 长:1.80米

二战德军军事术语

二战德军军事术语 Abteilung (Abt):分遣队,部门单位,德军常用于“营”级部队,也可作为“营”的代名词。Abteilungkommandeur:分遣队指挥官,营长。 Adjutant:副官。 Ausfürung (Ausf):型号,相当于英语中的“TYPE”。 Befehlspanzer:指挥坦克。 Befehlshaber:司令,特指集团军级或集群级指挥官,这里的集群指类似“肯夫集群”规模的部队。 Bergepanzer:装甲抢修车,回收用坦克。 Bertriebstoff:汽油、燃料。 Beutepanzer:俘获的敌军坦克。 Dienstgrad:级别、军衔。 Dienstgradabzeichen:军衔级别徽章、标志物。 Einheitsfeldmütze:山地帽,1943年以前德国山地兵使用,后全军广泛使用的带檐软帽。Feldgrau:德军36型制服上衣色,“田野灰”。 Feldjacke:装甲兵、列车兵战斗夹克服。 Feldmütze:船形便帽。 Feuerwerker:技术兵。 Fliegerabwehekanone(Flak):高射炮。 Flakvierling:四联装高射炮。 Funker:机电员,特指旋转炮塔坦克内的。 Funklenkwagen:无线电遥控的车辆。 Gasschützunteroffizier:防化兵军士。 Gepanzerter(gp):使…装甲化,赋予…装甲。 Heer:德国陆军 Hilfswillige(Hiwi):参加德军的俄罗斯志愿兵。 Hoheitsabzeichen:国家徽章,指德军制服上的老鹰标志。 Instandsetzung/Instandhaltung:整修、整备。 Jagdbomber(Jabo):对地攻击机。

二战德国陆军火炮全集 5.二战德军火炮全集-野战炮

5.二战德军火炮全集-野战炮 野战炮——————field gun 75毫米野战炮系列 75毫米 leFK 38野战炮 75毫米 FK 40野战炮 75毫米FK 7M 85野战炮 75毫米le. FK 16野战炮 75毫米le. FK 18野战炮 说明: 德国的75毫米野战炮系列,对于德军来说,生产这样性能不佳的野战炮得不偿失,因为其性能和德军中的轻型迫击炮和性能、作战任务雷同,但是野炮拥有更大的重量,不符合闪电战战略对火炮的要求。,而75毫米野炮的有限的射程,同样重量很轻的迫击炮也能达到,使得德军中的75毫米野战炮的地位很尴尬。二战中,德军主要装备两种型号的75毫米野战炮,一种是一战的老兵75毫米 le. FK 16 n.A.野炮发展的75毫米le. FK 16野战炮,另一种是二战德军发展的替代型号:75毫米 le. FK 18 野炮。这些75毫米野炮,在德军中的地位既不突出,性能也不显著,但伴随德军走完整个二战历程。德军75毫米 le. FK 18 野炮在二战的许多战役中多次被使用到,其射程加强型虽然增加了射程,但是重量增加,使的机动性下降。 为了寻找解决办法,异想天开的德国人开始在德军中性能优秀的标准的反坦克炮身上打主意了。德军中性能不错的75毫米 PAK 40 反坦克炮开始进入德国火炮专家的法眼。德国火炮专家以75毫米 PAK 40 反坦克炮为蓝本,研制出了两种改进的野炮型号,他们是:75毫米 FK 40野战炮和75毫米FK 7M 85野战炮,但是这两种野战炮投产时间太迟,以至于在战争期间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75毫米 le. FK 18野战炮 口径: 75 毫米L/26 炮架长: 5.20 米 生产时间:1930年 长: 1.94 米 宽: 1.83 米 高: 1.65 米 火炮射界:左右正负55度 火炮俯仰角:-4度—+45度 炮弹重: 5.9 公斤 最大射速: 10 发/分 出膛初速度: 485 米/秒 最大射程: 9 414 米 人员编制:8人 75毫米 le. FK 18 L / 26野战炮

【二战德】德国军服详图:有史以来最漂亮的军装2

【二战德】德国军服详图:有史以来最漂亮的军装2 【二战德】德国军服详图:有史以来最漂亮的军装2 2010-12-16 19:48  德国非洲军二等兵,穿卡其色非洲作战服(由40型陆军野战服改制)。 非洲军士兵肩章底色、鹰徽底色、领章内色为褐色。内穿42型热带衬衫,很容易和纳粹党褐衫混淆。腰带和背带都是帆布制。野战服纽扣分前期(铝)、中期(锌)、后期(铁),衬衫纽扣是树脂制。 戴40型钢盔,涂成砂黄色但已开始掉漆。长靴为帆布制,绑腿为40年8月8*制式,战争前期多为补给部队用。持毛瑟98K步枪、长柄手榴弹,戴防风护目镜。右腕袖章为橘红、白双边黑底,内写“AFRIKA CORPS”,这是在北非服役2个月以上得到。刚入伍时袖章为银边黄底,字样“AFRIKA”,文字两边各有一棵椰子树图案。左臂佩二等兵臂章,底色为褐色;左胸衣袋佩步兵突击章(1939年9月20*制定,最初发给步兵、山地兵,后也发给机械化部队所属步兵),步兵突击章有金、银2种,这里是银质。

同上。39~40年初期型编织战斗包囊。非洲缺水,所以携带2个中期型水壶(外装吊带)。刺刀可做白刃战用。铲子是一战的老式样,但从35年后以焊接代替老式的铆接工艺,白刃战中铲子可作斧头用。手拿40型热带帽,每边2个透气孔。 德国山地兵40型制服,佩36型肩章(军士长),兵种色暗绿。 身份牌为德军特有的单个椭圆形,美军为2个。 单个“雪绒花”佩于山地帽/军帽左侧和大檐帽的鹰徽与国徽之间。 刺绣的有橡叶环“雪绒花”佩于野战服右臂袖根16厘米处,按底色配用各型野战服: 墨绿-35/36型,田野灰-40~43型,老鼠灰-44型,黑-SS山地野战服全型。窄长的褐色边肩章配用茶色防风夹克,黄边田野灰底肩章为40、42、43型野战服(侦察兵)用。 德国陆军宪兵。兵种色血红。35型钢盔,钢盔徽于43年11月1日取消。 山地兵个人装备:31型山地包囊,35型钢盔,A框型(A

新版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电子信息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考研真的是一件考研耐力和意志力的事情,需要你不断坚持和努力才能获得成功,所以你必须要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考研,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确认好坚定的动机,才能让你在最后冲刺阶段时能够坚持下来。 如果你只是看到自己周围的人都在考研而决定的考研,自己只是随波逐流没有坚定的信心,那么非常容易在中途就放弃掉了,而且现在考研非常火热,这就意味着竞争也会非常激烈,而且调剂的机会都会非常难得,所以备考时的压力也会比较大,所以大家一定要调整好心态,既不能压力太大,也不能懈怠。 虽关于择校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个人建议一定要趁早,因为即使同一专业,不同学校的考试科目也未必完全一致。 如果同学们一时之间不知道选择那所学校,千万不要把过度的精力浪费在这上面,因为,备考复习工作是一天都不能丢的,所以在未定学校之前千万要保持学习进度。因为考试内容都是一样的,大家可以筛选一些目标院校,有了一个大致方向,现阶段自己的不会过于慌乱,不会整天胡思乱想。 介于考研方面有太多的问题要讲,所以这篇文章便是我的种种干货和经验的整理,篇幅会比较长,希望大家耐心看完后会有所帮助,结尾处附赠我的学习资料。 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电子信息的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2)数学二(803)计算机专业基础 参考书目为: (907)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4版)》,周荷琴,吴秀清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909)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C语言版)第三版》,严蔚敏、吴伟民编著。 先介绍一下英语 单词部分:我个人认为不背的单词再怎么看视频也没用,背单词没捷径。你想又懒又快捷的提升单词量,没门。(仅供个人选择)我建议用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一天200个,用艾宾浩斯曲线一个月能记完,每天记单词需要1小时(还是蛮痛苦的,但总比看真题时啥也看不懂要舒服多)。好处在于是剔除了初高中的简单词,只剩下考研的必考词,能迅速让你上手真题。背单词要一直从3-4月份持续到考研前几天,第一遍记完必须要在暑假前。 阅读完形部分:木糖英语真题手译就挺好用的,不需要做真题以外的任何阅读题。因为真题就是最贴近实战的练习题了,还记得近十年的真题我是刷了大概有四五遍。 不过,我建议从05年的开始抠真题,需要一个单词都不放过,因为考研英语的试卷有80%的单词,去年的卷子重复过。抠真题需要每句都看懂,每个单词都会。尽量在暑假前结束抠题的过程这决定你英语能否考70+,最迟到暑假结束(尽量别这么干,这会拖其他科目的节奏),因为需要大量时间,前期抠真题,一套得一整天。这是为了不让看不懂卡你的阅读,但阅读拿分重要的是逻辑结构,就算看懂了也不一定能做对。在抠完第一遍后,必看木糖的课和木糖的课或者方法。今年的找不到就去找去年的。里面有超级多做题的逻辑,教你提高正确率。然后再做真题,用木糖英语教的方法。最迟10月份搞定。 若你这个时候已经完成这些项目就完全可以三刷了,重点看你为什么会做错,同时要严格用考试要求对待自己。新题型:还是木糖的课,只要阅读好,新

二战德国陆军火炮全集 9.二战德军火炮全集-步兵炮

9.二战德军火炮全集-步兵炮 2008-06-10 22:22 步兵炮 75毫米步兵炮的主要型号: 75毫米IG 37 步兵炮 75毫米IG 42 步兵炮 76.2毫米M1927 步兵炮(缴获苏联的步兵炮的德国编号,有些俄罗斯和西方国家的资料中也称呼为: 75毫米 IK 290(r), 75毫米Infanterie-Kanone 290(r) ) 75毫米le. IG 18 步兵炮 75毫米 le. IG 18 步兵炮 战斗中的二战德军75毫米 le. IG 18 步兵炮 性能参数: 口径:75毫米 长:0.88米 火炮俯仰角:-10度————-+73度 火炮方向射界:左右12度 战斗全重:400公斤 炮弹重量类型: Inf. shell 18: 5.45 公斤 (一般炮弹) Inf. shell 38 HL/A: 3.1 公斤 (空芯装药穿甲弹) Inf. Shell 38 HL/B : 3.5 Kg (高爆榴弹) 出膛初速度:259米/秒 最大射程:3793米 单炮生产成本:6700德国马克(1939年造价) 总产量:8266门 说明: 75毫米 le. IG 18 步兵炮是德国国防军装备的标准步兵炮,主要用来用于直瞄支援步兵作战.该炮是1932年开始研制,1937年定型量产.二战后期使用空芯装药穿甲炮弹还具有一定的反坦克能力.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有3000门75毫米 le. IG 18 步兵炮进入德国国防军中服役,二战中后期被更大口径的步兵炮所取代.德语中: leichte Infanterie-Geschütz 的意思是: light infantry gun 轻步兵炮.直到1945年3月,还有2549门在德军中服役. 75毫米 le. IG 18 步兵炮的发展型号有: 75毫米le. Gebirg IG 18 山炮 75毫米le. IG 18F 步兵炮

二战德国陆军集团军群序列

二战德国陆军集团军群序列 德国东线总司令部 组建时间:1939年10月3日在波兰组建 任务:负责“保卫德国的东方领土以对付苏联可能发动的突然袭击” 下辖:德国第三集团军、第八集团军和第十四集团军,共计30个师。 主要历史:1939年10月8日,上述三个集团军分别改称北部边境地段司令部、中央边境地段司令部和南部边境地段司令部。1940年7月,该部下辖德国第十八集团军、第二集团军和第四集团军。1940与1941年之交,该总司令部解散。 历任东线总司令:格尔德.冯.伦德斯泰特 费多尔.冯.博克。 **************** 德国西北总司令部 组建时间:1945年4月6日组建 任务:负责指挥与控制驻荷兰和德国西北部的德国第一伞兵集团军、第二十五集团军残部以及海军与空军部队。 下辖:德国第一伞兵集团军、第二十五集团军 主要历史:1945年4月6日,该集团军群番号撤销,改组为德国西北司令部,1945年5月该司令部率部投降。 历任西北总司令:恩斯特.布施 **************** 德国南线总司令部(亦称德国西南总司令部) 组建时间:1941年底组建 任务:负责组织指挥在意大利和北非的德军部队。 下辖:不详

主要历史:1943年8月,该总司令部所辖部队包括隆美尔指挥的驻意大利的德国B集团军群、胡贝指挥的驻西西里的德军部队以及驻中意大利、撤丁岛和科西嘉的德军部队。1944年5日,指挥意大利战场的德国第十集团军和第十四集团军,以及驻在北意大利的赞根战役集群。1945年4月,负责指挥德国G集团军群、C集团军群和E集团军群。1945年5月,该总司令部率部投降。 历任南线总司令:阿尔贝特.凯塞林 海因里希.戈特弗里德.冯.菲延霍夫.谢尔。 **************** 德国西南总司令部 即德国南线总司令。参见"德国南线总司令部"。 **************** 德国东南总司令部 组建时间:1941年6月在希腊组建 任务:负责指挥驻南斯拉夫和希腊等地的德国部队 下辖:总先后兼德国F集团军群总司令部和德国E集团军群总司令部 主要历史:该总司令部曾下辖驻南斯拉夫与阿名单巴尼亚的德国F集团军群(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和驻希腊与地中海诸岛的德国E集团军群(希腊的萨洛尼卡)。1943年8月起兼德国F集团军群总司部。 主要历史:1945年3月,F集团军群总司令部撤销,改兼德国E集团军群总司令部。 历任东南总司令:威廉.利斯特 沃尔特.孔岑 亚历山大.勒尔 马克西米列安.冯.魏克斯〈兼F集团军群总司令〉 〖文章来源: 春秋中文网二战德国陆军集团军群序列cU574x〗

二战德军火炮大全7步兵炮

步兵炮 75毫米步兵炮的主要型号: 75毫米IG 37 步兵炮 75毫米IG 42 步兵炮 76.2毫米M1927 步兵炮(缴获苏联的步兵炮的德国编号,有些俄罗斯和西方国家的资料中也称呼为: 75毫米 IK 290(r), 75毫米 Infanterie-Kanone 290(r) ) 75毫米le. IG 18 步兵炮 75毫米 le. IG 18 步兵炮 战斗中的二战德军75毫米 le. IG 18 步兵炮 性能参数: 口径:75毫米 长:0.88米 火炮俯仰角:-10度————-+73度 火炮方向射界:左右12度 战斗全重:400公斤 炮弹重量类型: Inf. shell 18: 5.45 公斤 (一般炮弹) Inf. shell 38 HL/A: 3.1 公斤 (空芯装药穿甲弹) Inf. Shell 38 HL/B : 3.5 Kg (高爆榴弹) 出膛初速度:259米/秒 最大射程:3793米 单炮生产成本:6700德国马克(1939年造价) 总产量:8266门 说明: 75毫米 le. IG 18 步兵炮是德国国防军装备的标准步兵炮,主要用来用于直瞄支援步兵作战.该炮是1932年开始研制,1937年定型量产.二战后期使用空芯装药穿甲炮弹还具有一定的反坦克能力.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有3000门75毫米 le. IG 18 步兵炮进入德国国防军中服役,二战中后期被更大口径的步兵炮所取代.德语中: leichte Infanterie-Geschütz 的意思是: light infantry gun 轻步兵炮.直到1945年3月,还有2549门在德军中服役. 75毫米 le. IG 18 步兵炮的发展型号有: 75毫米le. Gebirg IG 18 山炮 75毫米le. IG 18F 步兵炮 现在保存在德国军事博物馆内的二战德军75毫米le. IG 18 步兵炮

二战德国陆军火炮全集 1.二战德军火炮种类、型号综述

1.二战德军火炮种类、型号综述 一、防空炮(antiaircraft gun) 20毫米 Flak 28 20毫米 Flak 30 20毫米 Flak 36 20毫米 FlaK 38 20毫米 Flak 20毫米 Gebirgsflak 38 20毫米 MG 151/20 Drilling 30毫米 Flak 103/38 30毫米 MK 303 37毫米 Flak 18 37毫米 Flak 36 37毫米 Flak 40毫米 Bofors model 28 50毫米 Flak 214 50毫米 Flak 41 88毫米 Flak 18 88毫米 Flak 36 88毫米 Flak 37/41 88毫米 Flak 37 88毫米 Flak 41 88毫米 Flak 42 88毫米 Flak Jaboschreck Zwilling (128毫米 Flak 40,由该型号的88毫米炮发展出来的) 105毫米 Flak 38 105毫米 Flak 39 128毫米 Flak 40 Zwilling 128毫米 Flak 40 二、反坦克炮(antitank gun ) 28毫米s. Panzerbüchse 41 auf leichter Feldlafette 28毫米 s. Panzerbuchse 41 28毫米 sPB 41 F 37毫米 Pak 36 42毫米Panzerj?gerkanone 41 50毫米 Pak 2.06/835 50毫米 Pak 38 66毫米 Pak 5/800 75毫米 Kwk 40 L/48 75毫米 PaK 39 75毫米 PaK 40/1 75毫米 PaK 40/3 75毫米 PAK 40 75毫米 Pak 41

一战火炮

沙俄火炮 1877年式87mm野炮 生产或服役年份:1877年(德俄合作) 口径 :87mm 炮管长:24倍口径,18倍口径(俄式骑兵型)上下射角:0度~+20度 水平射角:0度 弹丸重:6.8kg 弹药初速:445m/sec,412m/sec(俄式骑兵型)重量:445kg,360kg(俄式骑兵型) 最大射程:6500m,6000m(俄式骑兵型) 1877年式107mm野战加农炮 生产或服役年份:1877年(德俄合作) 口径 :107mm 炮管长:19倍口径 上下射角:0度~+20度 水平射角:0度 弹丸重:12.5kg 弹药初速:411m/sec 重量:1213kg 最大射程:5300m 1877年式107mm攻城加农炮

生产或服役年份:1877年(德俄合作) 口径 :107mm 炮管长:24倍口径 上下射角:?度~?度 水平射角:?度 弹丸重:8.3kg 弹药初速:543m/sec 重量:2500kg 最大射程:8300m 1877年式152mm-120p(此指炮管重。pud,俄重量单位,1pud约为16.38kg)攻城加农炮生产或服役年份:1877年 口径 :152.4mm 炮管长:21.3倍口径 上下射角:-18度~+40度 水平射角:0度 弹丸重:(33.0~35.6)kg 弹药初速:(251~390)m/sec 重量:3425kg 最大射程:(7100~9300)m 1877年式152mm-190p攻城加农炮 生产或服役年份:1877年 口径 :152.4mm

其他资料不详。 1877年式279mm迫击炮 生产或服役年份:1877年 口径 :9英寸 其他资料不详。 1877年式229mm迫击炮 生产或服役年份:1877年 口径 :229mm 炮管长:12倍口径 上下射角:?度~?度 水平射角:?度 弹丸重:(122.9~135)kg 弹药初速:(305~335)m/sec 重量:3286kg 最大射程:(7200~7470)m 1895年式87mm野炮 生产或服役年份:1895年 口径 :87mm 炮管长:24倍口径,18倍口径(骑兵型)上下射角:0度~+20度 水平射角:4度

印度陆军火炮现代化现状

印度陆军火炮现代化现状 译自:印度《印度防务评论》 2014年1-3月号 作者:BS·帕瓦尔 编译:知远/刘雷 译文信息表 标题印度陆军火炮现代化现状 稿件来源印度《印度防务评论》 2014年1-3月号 原文作者BS·帕瓦尔 译者知远/刘雷 军种陆军 兵种炮兵 文中涉及国家地区印度,美国,以色列,德国 主题词军事装备,火炮,现代化 字数6127 原外文标题Artillery Modernisation: A Reality Check 原文来源Indian Defence Review Jan-Mar 2014 原文来源网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c58612719.html,/news/artillery-modernisation-a-reality-check 原文作者外文名称BS Pawar 原文作者单位或简介 [知远导读] 印度陆军装备的火炮数量不足,性能落后,亟需进行升级和现代化。作者对印度陆军火炮现代化的现状、取得的进展以及未来计划进行了介绍,对影响印度陆军火炮现代化进程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则文章编译如下: 拿破仑和斯大林在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时期都对火炮在战斗中发挥的决定性作用倍加赞誉。直到今天,在现代战争中,火力尤其是炮兵火力在取得战争的胜利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就印度而言,在卡吉尔(Kargil)冲突中,火炮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证明。然而,尽管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昭然若揭,而且陆军转型的迫切性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印军炮兵团的现代化

计划却仍然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自从26年前拉吉夫·甘地(Rajiv Gandhi)政府受到“博福斯”(Bofors)火炮采购丑闻打击以来,印度就再没有购买过任何火炮。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大量与防务有关的欺诈导致印度国防部极力要规避风险,从而将世界军火市场上某些生产最先进现代火炮系统的主要厂商列入了黑名单。 在此方面,最近发生的一个恶劣事件是印度在采购BAE系统公司生产的M777超轻型榴弹炮(Ultra Light Howitzers,ULH)方面出现了不确定,这种火炮是印度通过对外军售(Foreign Military Sales,FMS)合约向美国购买的。尽管火炮的各种测试工作已在差不多一年半前进行完毕了,但由于印度国防部一直没有表态,因此采购项目的最终确定工作看起来已经完全陷入停滞了。实际情况是,印度早在2013年1月份就已经对火炮进行了可维修性评估(Maintainability Evaluation)测试。事实上,在任何军事装备的采购程序中,可维修性评估测试都是最后一轮的测试了。 由于印度国防部对与M777榴弹炮的采购不置可否,加之没有其他客户订购,因此BAE 系统公司已经被迫在去年10月份关闭了其位于英国的M777榴弹炮生产设施。M777榴弹炮的零件有30%是在这处设施中生产的。有报道称,BAE系统公司正在认真考虑在2014年3月份之前将其位于美国的主要生产设施关闭(如果印度的采购项目没有任何进展的话)。对于印度陆军的优先项目——火炮现代化来说,这是一个重大挫折,要知道印度组建了新的山地打击军(Mountain Strike Corps),而且印度在东部和北部边界部署的火炮一直以来就非常缺乏。 此前,印度刚刚取消了另外一个重要的采购项目(采购180x155毫米/52倍口径轮式自行火炮),这一项目同样也是在各种测试工作都完成之后取消的。该项目的取消被归因于这些火炮的某些技术参数没有达到要求,不过,更为重要的原因是火炮测试期间出现了一些问题。在这个项目中,德国莱茵金属防务公司(Rheinmetall Defence)的轮式火炮与斯洛伐克康斯特拉克塔公司(Konstrukta)的“祖扎那(Zuzana)火炮展开了竞争。后来,印度国防部在某些防空装备的采购上将莱茵金属防务公司列入了黑名单。其后果是,炮兵这一印度陆军第二大兵种(第一大兵种是步兵)再次遭受挫折,其作战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导致炮兵依然是印度陆军中装备最为落后的兵种。 目前,印军火炮的数量非常缺乏,质量也很落后。印军装备有6种不同口径的火炮,其中的大部分要么是已被淘汰的品种,要么就是即将被淘汰的品种。主要用于在平原地区部署的120毫米口径的D30牵引式榴弹炮(购自俄罗斯)已经被淘汰了;服役时间长达30年的105毫米口径印度野战炮(Indian Field Gun,IFG)是印度的主战火炮,这种火炮也已经接近淘汰了。此外,在当前和未来的战场环境中,人们需要的火炮射程是40到50公里,而印度

德国军衔和肩章

二战时期的德国军衔、权杖、肩章、勋章、领章等 二战中的德军军衔及标示非常繁杂,花样特别多,而且德国是一个崇尚权威的国家,德国人特别注重纪律和执行。这么说吧,只要你穿上一套制服,在纷乱的人群中马上就处于权威地位,尽管许多人并不知道你这套制服代表着什么。 1945年柏林战役后期,孟克少将带着元首地堡里的人逃亡,在地铁里遇到一扇关闭着的铁门。孟克要求门后的地铁工作人员立即打开铁门让他们过去,结果被两名工作人员拒绝,理由是:1923年的一条规定明确指出,每天晚上最后一列火车通过以后,这扇门必须关闭。孟克等人无可奈何,因为他们认为“有命令就得服从,虽然这命令只是来自柏林运输公司,但也得服从”。 德国人遵纪守法几乎到了死板的地步,某学者曾说过:德国人民是不会开展游击战的,如果几名德国游击队员决定去炸毁火车,很可能因为买不到站台票而取消行动。 这样的民族个性决定了德国人比其他国家的人更看重权威,权威的体现很大程度上来自制服。德国在二战中可谓制服满天飞,不仅是军人、党卫队、警察,几乎各个行业都推出了自己的制服。而今天,我们只是谈一谈国防军的军衔和标示,篇幅原因,暂时不涉及党卫队。 我们自上而下,先从将级开始,然后到校级,这次只谈这两个级别,文中除特别指出外,均指陆军而言。 元帅 德文中,元帅一词是Generalfeldmarschall。1940年之前这个级别是德国陆军及空军的最高军衔,直到戈林获得了“帝国元帅”的头衔。帝国元帅高于元帅,但戈林这种军衔仅仅是个特例,德军中也只有他一人拥有这一军衔。

(帝国元帅赫尔曼·戈林,他的级别比普通元帅高一级,按照美军的标准大约属于六星上将。戈林的领口带着三枚勋章,分别是:骑士铁十字勋章、蓝色麦克斯、大铁十字勋 章——这种勋章的唯一获得者就是戈林。)

被低估的炮兵:榴弹炮与坦克的较量

被低估的炮兵:榴弹炮与坦克的较量 美军在1988年进行的测试表明,传统榴弹炮在对抗坦克方面所发挥的威力被严重低估了,只要用法得当,老式弹药的杀伤力一样非常高。 美国炮兵联合会(U.S. Field ArtilleryAssociation)一份有关炮兵攻击装甲目标实际效果的文章目前被解密。作者美国陆军退役上校乔治A.德尔哈姆在文章中通过对比苏联与美国在炮击毁伤效果的判定差异以及美国在1988年所进行的实弹炮击实验证实,普通榴弹炮对现代装甲目标的攻击效果远比人们想象中的要大许多,传统炮兵对于高速移动的装甲目标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他呼吁美国陆军的指挥官们,不要迷信高科技武器,而是要懂得学会如何有效利用手中的各种火力配置达到最佳攻击效果。 1944年5月23日的下午,加拿大第一师奉命进攻希特勒在意大利南部战线中的一段德军防御阵地。战役打响后不久,加军的指挥官明显意识到这次进攻似乎已宣告失败,因为加军在进攻中伤亡惨重;最糟糕的是德军在随后用坦克发起了反冲锋。值得庆幸的是,加拿大的皇家炮兵群(规模相当于美国的炮兵旅)用榴弹炮击退了德军的这次装甲冲击。 M898末敏弹摧毁目标的瞬间

这是二战中的许多炮兵击败装甲部队的战例之一。那么,二战舞台上“榴弹炮VS装甲”的大戏已谢幕60年之后,装甲部队在机动力、防护力及火力上已今非夕比。炮兵对装甲目标的有效打击力度真的就下降了吗? 事实告诉我们并非如此。 确定炮火覆盖范围对军事打击效果来说至关重要;武器弹药的基数也必须能够满足对不同类型目标的打击要求;这两个前提是地面部队确定组成构成时所需详细加以考虑的方面。 考虑到美军及其盟友目前面临着现代作战环境(COE)(例如在阿富汗沙赫克特山谷打击基地组织的“蟒蛇行动”)的各种威胁。我们的军队毫无疑问需要有全天候高机动高精度火力覆盖能力。虽然现代战争中,空中精确火力支援能为地面部队的行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但它们间又存在沟通能力时限问题——空中精确火力对固定目标最为有效,但对地面作战中高速运动的目标打击则差很多。陆军炮兵必须能够快速做出反应,运用手术刀般的精准杀伤能力,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附带(例如对平民/民用目标的)损害。 阿富汗“蟒蛇行动”中担任“地面部队火力支援协调员”(FSCOORD)的克里斯托弗F.宾利(Christopher F.Bentley)中校曾表示:“使用精确制导弹药(PGMs)也并不是要把每一个打击目标都列入‘银弹’(指昂贵的精确制导武器)打击范围的。精确制导弹药由于价格高昂,对于地面部队作战难度改变并非如想象中的大。 炮击中的美军炮兵,即使是美国人也没有财力将弹药全部换成精确制导的,这就要求那些被“惯坏了”的炮兵军官们更灵活利用传统弹药 正如哈根贝克少将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那样,未来战场弹药组合还是要遵循任务、敌人、地形、军队和时间(METT - T)等主要因素。理想的情况是,各种选择都能十分精确,但“最

“消失”的“国光旅”(德国陆军第195旅)

在二战德军东线军队战斗序列中,曾经有一个由当时一批中国最优秀的军人组成的一个混成旅(德国陆军第195旅)。这支部队的诞生缘于1936年的中德军事交流合作,当时任德国国防部部长办公室主任的冯〃莱希瑙将军在访华之际,曾向蒋介石提出一个建议:以德国现役之武器装备全面装备国军六十个完全德制的陆军野战师,并派遣正规德军各方面军职人员前来中国协助新制陆军的编成与训练。后来,这个计划因为当时各种主客观因素的不成熟与各种限制而未能 付诸实施。 冯〃莱希瑙将军并未放弃以德国军备装备中国军队的念头,他认为,既然全面性地大规模用装备“德国化”中国国防陆军这个计划在现阶段无法实施,但是编成一支旅级单位的完全德军建制的部队应该不成问题。在他的鼎力奔波下,德国军方高层同意以德国武器、器材、火炮、车辆,甚至包含德式军服装具,装备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个完整建制的步兵混成旅,并且接受德国各级教官的密集训练,以真正建立一支名符其实的纯正“德制”中国新式陆军。由于当时国民政府的“德制新式中央军”的编练,主要还是由中国军官担任,灌输于中国部队的德国方法和德国制度,可能还是参杂了中国旧军队的陈旧色彩观念。因此德国军方认为,为了达到“完全德国化”的现代德军水平,这支部队在中国训练不是太理想,最好是在德国境内编成,接受武器装备后受训,并在成军之后,和一般德国部队编在一起,共同生活、操演,才能将现代德军的精神和制度完全融于中国军队之内,最后经过德国军方的严格考核之后,带着全套的德军新式武器装备及器械返回中国。对这一套全德式中国军队的编练计划,德国官方赋予了一个秘密行动代号---“灰姑娘”(Aschenputtel)。 南京国民政府方面对于“灰姑娘计划”是乐观其成,为了编成这一支现代化德式部队准备投入与日军未来的正面战场交战,军政部特别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的士官兵为核心,精挑细选最优秀的人才前往德国。入选条件中最严格的条件除了体能基本状况外,对士官兵的教育程度作为一种筛选指标,因为这一批基干人员由于需要外语的训练,故最好应具有中学以上的学历。这对当时的年代而言,好比现在要选名校一本以上学历的毕业生方能入选,这样的条件可说相当严苛,军中符合这样条件的人员相当有限,所以又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中学毕业生入伍,以优厚的待遇吸引他们自愿从戎。在军官干部方面,中下级军官则以中央军校近期的毕业生为主,不足额的军官也向民间大学招手,从民国二十五年底项目计划开始进行,一直到抗战爆发前夕,所有预备前往德国受训的人员才算正 式招募定位完毕。 这支部队在出国前先行编成一个没有装备的旅,号称“国光旅”,他们在“七七事变”爆发前,从上海登船出发,八月中抵达德国汉堡,由德军人员接待前往格拉芬渥训练场,随即进行编组。“国光旅”的编成,几乎占用了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的全部核心成员,总队大量失血,经此一变动,教导总队已非当日的教导总队,素质因为众多精锐干部与兵员的调出而下降。为填补总队内优秀人员的大失血问题,军政部特别将教导总队予以改编,扩充为九个团的规模,但是其整体素质始终无法恢复到最初教导总队最高峰时期的标准。这也是尔后在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时,教导总队虽以国军中央部队之最精锐的身份,而仍无法抵挡 住日本帝国陆军的原因之一。 在德国格拉芬渥尔教练场的“国光旅”,编成了两个德国步兵团,以及若干特科部队。由于“国光旅”是一个特编之联兵旅(以当时的军事术语,称之为“混成旅”),因此该旅除了两个步兵团外,其余特科部队皆为摩托化,甚至还有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