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湛若水年谱

湛若水年谱

湛若水年谱
湛若水年谱

公元1466年,明成化二年丙戌十月十三日(11月20日)巳时,湛甘泉出生于增城县甘泉都沙贝村(今增城市新塘镇)。

甘泉初名露,字民泽;因避祖讳,改名雨;40岁时定名若水,字元明,号甘泉。去世后被谥号文简。

1467年,成化三年丁亥,2岁。时广东饥。

1468年,成化四年戊子,3岁。

1469年,成化五年己丑,4岁。是年11月起复韩雍总督两广。白沙门人,东莞林光,字缉熙,会试下第。(注:林是白沙重要弟子之一。世传白沙门人“湛子不如林子”,实际林学成出仕时,甘泉还是孩童。甘泉入学江门时,林已回乡教学了。)

1470年,成化六年庚寅,5岁。

1471年,成化七年辛卯,6岁。

1472年,成化八年壬辰,7岁。是年正月广州旱。9月30日王守仁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

1473年,成化九年癸巳,8岁。

1474年,成化十年甲午,9岁。是年3月罢两广总督韩雍。9月白沙门人,南海陈庸,番禺张诩,顺德梁储,乐昌邓球同中举人。

9月16日,甘泉的祖父湛江卒。

1475年,成化十一年乙未,10岁。是年10月朱英总督两广军务。

1476年,成化十二年丙申,11岁。是年新塘沙村人,解元进士,云南按察副使陈政卒于乡。

1477年,成化十三年丁酉,12岁。是年九月,白沙门人,新会周京中举人。

1478年,成化十四年戊戌,13岁。是年四月,白沙门人,顺德梁储会试第一,南海李祥同榜。

1479年,成化十五年己亥,14岁。甘泉少时,父遭诬陷,至是年才入学读书。

1480年,成化十六年庚子,15岁。读书。

1481年,成化十八年辛丑,16岁。入广州府学读书,寄居于五仙观。是年春,番禺张诩入白沙门深造。白沙作《悼林暕》诗云:“一日之雅亦为哀,钟淑相随入夜台。此生未了男儿事,也向扶胥打坐来。”(注:林暕,字子觉,增城仙村人,青年读书南海神庙,受白沙赏识。作神庙大门联扬名。可惜青年早逝。)

1482年,成化十八年壬寅,17岁。就读于广州。是年,白沙被彭韶、朱英荐于朝,白沙上京。年仅11岁的王守仁,由祖父携入京应荐。

1483年,成化十九年癸卯,18岁。是年甘泉祖母梁夫人卒。早年尹旻送子向白沙求学,遭白沙拒绝而成宿怨。这次白沙应聘入京,时值尹旻任吏部尚书,要白沙到吏部考试。白沙以母病和身病为由,即辞谢南归。宪宗下旨,恩准“陈献章与做翰林检讨去,亲终病愈,仍来供职”。

1484年,成化二十年甲辰,19岁。就读于广州。11月甘泉父湛瑛去世。是年白沙门人番禺张诩中进士,东莞林光中举人。

1485年,成化廿一年乙巳,20岁。就读于广州。

1486年,成化廿二年丙午,21岁。白沙门人新会黄在中举人。

1487年,成化廿三年丁未,22岁。是年,三月,白沙门人浙江苏张瑛、姜麟中进士。八月宪宗帝崩。九月太子朱佑樘即位。霍韬出生(霍后官至礼部尚书,二女嫁甘泉第三子。)1488年,弘治元年戊申,23岁。是年,四月嘉鱼李承箕,字世卿,来江门从白沙学。

1489年,弘治二年己酉,24岁。是年,白沙门人顺德梁景行,梁贞奎,新会谭以贤,博罗何宇新,同中举人。白沙在其居室碧玉楼后山,建小庐冈书屋,接待四方来从学之人。

1490年,弘治三年庚戌,25岁。是年,白沙门人吴川林廷献中进士。十一月初六,甘泉

元配夫人袁氏生长子东之。朝廷以秦紘总督两广,刘大厦为广东右布政。

1491年,弘治四年辛亥,26岁。是年三月,两广总督秦紘为柳总兵所诬,逮赴诏狱,寻免。十一月邱浚任文渊阁大学士。

1492年,弘治五年壬子,27岁。甘泉改名“雨”,中举人。(同科解元顺德黄泽,中举者番禺陈蒦、昊元,新会黄元,潮阳赵日新皆白沙门人。)是年以闵圭为两广总督。

1493年,弘治六年癸丑,28岁。甘泉上京会试落第,路过南昌时,贽诗谒庄定山,受称许。是年白沙门人黄泽中进士,新会李翰乙榜第一。

1494年,弘治七年甲寅,29岁。二月往江门就学于白沙门下。白沙与甘泉曰:“此学非全放下,终难凑泊”。甘泉毅然焚烧掉上京会试的“路引”(证明书),独居一室,潜心学习。(上年巡按广东御史熊成章见白沙房舍缺少,创议在江门河畔建嘉会楼,为学者、生徒盍簪之地。)是年建成。又冬崖山兹元庙成,庙碑有白沙,甘泉书法遗迹。

1495年,弘治八年乙卯,30岁。是年二月,大学士邱浚卒。二月十六日,白沙母林太夫人卒。夏,白沙与甘泉书:“丧次溽暑不可处,近迁碧玉楼西,正南开窗户,又为东南风榄不得睡。附钱五十、烦为买小竹帘,横二尺。”又复信甘泉称:“小庐冈精舍,非不静,只向东北隅,便难过夏。广城营营,恐未得为佳寓。太夫人既不忘沙堤之旧,何不归去也”。由此信断,甘泉自读书府学以来,已迁居广州,但此时还未置“湛家园”,故母子在广州避暑亦有困难。九月,白沙门人番禺林高领乡荐第一(中解元),新会陈绍裘同榜。

1496年,弘治九年丙辰,31岁。是年春,甘泉与李世卿初游罗浮山近一个月。此事白沙复信甘泉有“飞云之高几千仞,未若立本于空中……”等语。又白沙漫笔示世卿、民泽:“昨夜楼上闻雨声,睡不着,因检会乡里平时还往人,十亡七、八,年及七十者才一、二”。又与甘泉书:“章久处危地,以老母在堂不自由身。近遣人往衡山问彼田里风俗。倘今日之图可遂,老脚一登祝融峰,不复下矣。五月五日”。

白沙作《楚云台观民泽所栽菊,寄民泽用昨九日韵,时民泽还羊城未返》:“当轩玉朵孤,植竹翠茎扶。香细风初动,神清俗本元。寒深溪井润,月出山瓢疏。何处异乡客,永怀歌茱萸”。又有《寄小园冈书屋和民泽诗》。

1497年,弘治十年丁巳,32岁。是年甘泉在学习中领悟“随处体认天理”的学术思想,白沙喜曰:“此为参前倚衡之学也,江门衣钵属之子矣”。二月晦日,白沙至林光信称:“湛民泽奉母还增城”。又与廷实书:“民泽近无一耗,廷实过白沙一语为慰”。上两书可证,那时甘泉家已多居广州。

1498年,弘治十一年戊午,33岁。甘泉接白沙来书云:“去秋威疾,今尚未平。廷实近多长进,但忧其甚锐耳……民泽在乡安否,戊午二月初二石翁在碧玉楼力疾书”。春三月,白沙又复信赞甘泉学术成就曰:“来书甚好,日用间随处体认天理,著此一鞭,何患不到古人住处也”。是年白沙门人新会梁大厦中举人。

1499年,弘治十二年己未,34岁。白沙以其讲学的“江门钓台”传赠甘泉执掌。并书《赠江门钓台诗》其跋说:“达摩西来,传衣为信,江门钓台,病夫之衣钵也。今与民泽收管,将来有无穷之托,珍重珍重。”是年王阳明中进士。伦文叙中状元,伦是白沙南海门生陈庸的弟子,伦即白沙再传弟子也。九月,庄卒,年63岁。秋甘泉作《游西樵记》。并为白沙写的《慈元庙碑文》作跋。(碑今仍在庙内)。

1500年,弘治十三年庚申,35岁。二月初十白沙先生卒,享年73岁。甘泉开始为先生服丧三年。三月初八甘泉祭白沙文曰:“呜呼!孰谓不可传之妙,不可传之蕴,今已不可得而复传,而传之者复几何人?堂堂元气,逝将与大化而常奔。一十二万年雪月,四百三十二峰晴云,是犹庶几乎?先生之真,万古长存”。甘泉曰:“道义之师,成我者与生我者等”。

1501年,弘治十四年辛酉,36岁。为师服丧。

1502年,弘治十五年壬戌,37岁。为师服丧。

1503年,弘治十六年癸亥,38岁。为师服丧期满。奉母命准备上京赴考。作《新春试笔》诗云:“新岁题诗发兴新,新梅枝上太撩人。三元甲子周天日,一十六回弘治春。天上经纶知有自,人间竿木小随身。强颜欲索慈颜笑,毛义终惭捧檄频”。

1504年,弘治十七年甲子,39岁。佥宪徐浤劝驾,奉母命北上南京,入国子监,祭酒章懋课以《粹面盎背讫》,受器重,留监读书。

1505年,弘治十八年乙丑,40岁,是年改名“若水”。在京会试,廷试中二甲三名,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由此步入仕途。作《次韵答东所张先生》诗云:“共将蓑笠谢冠缨,中岁犹污一第名。金马有官藏曼倩,成都无地隐君平。邯郸我了人间梦,声誉君归使者旌。亦恐乖崖久闲散,时方救火得无情”。是年开始认识王阳明,相与论学。同时认识任翰林编修的东莞人刘存业(字可大),将早年《游罗浮》七律三首呈可大,可大作《游罗浮次甘泉韵》两诗回赠。

1506年,正德元年丙寅,41岁。在翰林院供职。是年朱厚照即帝位,改元“正德”。

1507年,正德二年丁卯,42岁。是年正月,王阳明被贬贵州龙场驿丞,甘泉作《九章赠别》,阳明回赠《别湛甘泉》二诗。(阳明到龙场驿后,研究成“格物”,“致知”的一套学说)。冬十月,授甘泉翰林院编修,充经筵讲官,同修国史等官职。

1508年,正德三年戊辰,43岁。春,甘泉任会试同考官,识吕柟于文荐第一。同修《孝宗实录》。任册封瑞昌王副使(瑞昌王即分封于江西瑞昌的明宗室藩王)。是年吕柟中状元。柟受业薛敬之,学以穷理实践为主。官南都,甘泉、邹守益共主讲席。时六下言学者,不归王则归湛,柟独守程朱不变。时太监刘瑾开始弄权。员外郎戴冠因上疏直谏,被贬谪增城县乌石驿丞(驿在今新塘镇境)。甘泉作《戊辰腊月廿七夜梦王伯安兄》诗。

1509年,正德四年己巳,44岁。是年广东佥事吴廷举劾镇导太监潘忠20罪,忠亦列上廷举罪,逮廷举入都,枷吏部门外12日后,充军雁门。

1510年,正德五年庚午,45岁。是年王阳明复官。

1511年,正德六年辛未,46岁。春,甘泉再充会试同考官。秋,王阳明迁南京刑部主事,九月作《别甘泉湛先生序》赠甘泉。十月十三日,正德封赠甘泉母陈氏为“太孺人”。

1512年,正德七年壬申,47岁。命甘泉为出使安南国正使,代正德册封安南王,赐一品服以行。二月七日出京往安南,年底始抵广西平南县,在此过年作《平南遣兴》一诗。途经横县时,作《过横州吊秦少游二绝》,其中一诗云:“辞章汉魏风同远,文翰苏黄许共能。对客挥毫还意气,海棠花下卧烟藤。

1513年,正德八年癸酉,48岁。正月十七日抵安南国。办妥册封大典后,归国时,安南王厚馈财礼,甘泉均谢却。安南王赠甘泉诗有“白沙门下更何人”之句。甘泉作《和安南国王啁》诗回赠。归途顺道回乡,途中上西樵山访方献夫不遇,作《予从安南回国,取道访西樵,叶方叔贤适还五羊,赵元默有□偶他出,邓顺之先期偶至。用阳明子旧韵四首》诗。回乡期间作《赠钟君一元之任恭城序》鼓励西洲村举人钟清出仕。随之奉母上京。归后作《南交赋》。

1514年,正德九年甲戌,49岁。供职翰林院。

1515年,正德十年乙亥,50岁。正月卅日甘泉母陈夫人卒于京师,甘泉扶柩南回,归葬其母于增城之荷塘山。王阳明为书《湛贤母之墓》碑。

1516年,正德十一年丙子,51岁。在乡守孝。时阳明用兵赣粤,先后作《答甘泉书》四封驰赠甘泉。

1517年,正德十二年丁丑,52岁。丁忧期满,上疏养病,得许。

1518年,正德十三年戊寅,53岁。往西樵,在大科峰下筑书院讲学。四方来学者,先令习礼,然后听讲,日与多士阐明心性之学。又创“增城明诚书院”讲学。是年戴冠任乌石驿丞期间,重建驿站落成,甘泉为作《乌石马驿记》。

11月,甘泉次子柬之出生。是副室李氏生。

1519年,正德十四年己卯,54岁。讲学西樵。

1520年,正德十五年庚辰,55岁。讲学西樵。是年在西樵山作《溟峤尘请诗序》,又应邀写《东征武成序》。

1521年,正德十六年辛巳,56岁。讲学西樵。是年秋作白沙《诗教解原序》。时白沙已去世21年,白沙的儿子景云,早商请梁景行与湛甘泉筹办,于11月12日将白沙遗骨从新会迁葬于江门阜帽峰下。甘泉为作《改葬白沙先生墓碑铭》、《谒石翁墓》诗三首。

1522年,嘉靖元年壬午,57岁。朱厚熜登帝位,改元“嘉靖”。都御史吴廷举,御史朱节交荐起用甘泉。甘泉结束母丧以来回广东的七年生活,回京复补翰林院编修,经筵讲官,同修《武宗实录》。初入朝即上《戒游逸疏》。七月上《再论圣学疏》。八月又进《讲后疏》。是年戴冠离乌石驿,起官致山东提学副使。

1523年,嘉靖二年癸未,58岁。升翰林院侍读。(甘泉从正德二年授编修、因母丧归粤七年,时隔16年,至此才升为正六品官阶)。是年上《乞上下一心同济圣治疏》,又上《乞谨天戒急亲贤疏》。二月作《次韵奉赠宗伯毛三江致仕》诗,作《奉诏西苑陪祀谷祗坛,舟渡西太液而归,因览诸胜……》诗。

1524年,嘉靖三年甲申,59岁。秋,甘泉升任南京国子监祭酒《从四品。这两年间,甘泉仕途顺畅,连升五级官阶》。赴任途中,上《申明学规疏》;条陈六事云:“一、推圣学以明道术;二、示大公以孚生徒;三、立邻朋以励德业;四、视生徒以恤病苦;五、慎升等以立劝惩;六、署长材以备器使”。有力的整饰了国子监的学风和管理。作《心性图说》、《四勿箴图》施教。又筑“观光馆”集居四方学者。

1525年,嘉靖四年乙酉,60岁。官祭酒,作《3月21日游祈泽寺,即帝用旧韵示……诸生》诗,《走笔次韵和少司空林少泉同差于功德寺话旧》诗。写《重刻定山先生诗文集序》,《节定燕射礼仪序》。是年12月,第三子来之出世,副室王氏所生。

1526年,嘉靖五年丙戌,61岁。率国子学生游南京名胜古迹,作《金陵八咏》诗八首,作《赠学士崦西徐先生考南畿选朝序》。

1527年,嘉靖六年丁亥,62岁。是年王阳明总督两粤,到增城祭祀其祖的“忠孝祠”,并探访湛甘泉家,留有《题甘泉居》,《书泉翁壁》两诗。是年冬,甘泉任国子监祭酒秩满,北上考绩,群僚诸生赋诗相赠,工部侍郎何瑭作《赠大司成甘泉湛先生奏绩北上序》。毛宪作《送大司成甘泉先生考绩之京序》。

1528年,嘉靖七年戊子,63岁。是年夏,甘泉升南京吏部右侍郎(正三品),作《谢恩进书疏》;六月初一日上所编的《圣学格物通》一百卷,连表文及序纂要目录共28册。另副本送礼部。是年甘泉学生,新塘人伍訚,系太和中举人,后官至聊城,南安知县。是年王阳明去世。

1529年,嘉靖八年己丑,64岁。是年秋,甘泉转任礼部左侍郎,预南北郊分祭礼仪,甘泉为北郊之说。作《大学衍义补》;《游茅山中途》诗三首,又作《奠王阳明先生文》。

7月16日,甘泉原配夫人袁氏去世,享年61岁。是年罗洪先中状元。张邦奇作《送南京少宰甘泉湛公被召少宗伯》。

1530年,嘉靖九年庚寅,65岁。是年甘泉作《长江杂泳》诗九首;《彭泽谒靖节先生祠》诗二首;《访庐山白鹿洞》诗二首。

1531年,嘉靖十年辛卯,66岁。八月十二日进《天德王道第一疏》;九月初十进《天德王道第二疏》;同日进《君臣同游雅诗疏》。又进《奉诏进讲章疏》。11月进《圣学疏》。十二月初八上《劝收敛精神疏》。

1532年,嘉靖十一年壬辰,67岁,5月23日作《粤秀山白沙书院记》。6月25日《即次韵和桂州公夏日试就职贡士有感,示僚属兼慰诸生之作》。是年婺源洪垣中进士。洪字峻之,曾授御史,巡按广东,出为温州知府。后与同里人方瑾从甘泉游,甘泉在罗浮为建二妙楼让其居住。

1533年,嘉靖十二年癸巳,68岁。2月进《古文小学疏》并《古文小学》书三册。进,《春秋正传》一书。作《论白沙子》文。

7月甘泉任南京礼部尚书(正二品)。九月赠封甘泉父湛瑛礼部尚书,母陈氏赠封夫人。霍韬作《复湛甘泉书》,《赠尚书湛公(瑛)神道碑》。十一月初一诏进甘泉“资政大夫”官衔,已去世四年的妻子袁氏追赠二品夫人。

十一月甘泉长子东之卒,享年43岁。同月长孙敬先(东之子)出世。

12月22日,甘泉作《和赵地官留别》诗。又作《癸巳除文》诗。

1534年,嘉靖十三年甲午,69岁。4月方献夫致仕,归西樵山讲学。是年南京太庙火灾,“礼部尚书湛若水请权将南京太庙香火并于南京奉先殿,重建太庙,补造列圣神主”。是年南海人庞嵩,字振卿中举人,历官至曲靖知府,所至皆有政声。后拜甘泉门下,甘泉去世后,为师办丧葬事,仍主持天关讲学十多年。

1535年,嘉靖十四年乙未,70岁。作《赠维扬掌教鹤阿高君迁刑部主政序》。冬十一月,上《乞恩引年致仕疏》求归田。帝旨批“卿年虽七十,精力未衰,宜用心照旧供职”。

1536年,嘉靖十五年丙申,71岁。夏,甘泉转任吏部尚书。上《三乞归田疏》求致仕不允。作《进二礼书疏》。10月,孙承恩作《寿太宰甘泉先生序》,为甘泉祝寿。

秋末,甘泉请假回乡,途经庐山,作《丙申秋再访白鹿洞》两诗;途中又作《晓枕偶成六言》诗六首;《两梅岭感兴》诗二首。

11月26日归增城,作《初宿凤凰山栖凤窝》诗。甘泉少长新塘,16岁往广州读书。至此才第一次增城县城。27至29日偕增城诸儒生登罗浮山,筹建朱明洞书院。有诗《序》云:“予既与堵生卜朱明东洞矣。曾生学之又言西洞之胜,遂兼有之。盖东洞在虾蟆峰之南。西洞在麻姑峰之左,皆罗浮之最胜者也。诗以纪之”。

12月7日,甘泉与增城知县文章,县博伍訚登南香山,筹建莲洞书院,并书“湛子洞”三字摩崖石刻;作《同游娥眉山莲花洞有作》;《再宿莲洞作》二诗。闰十二月初三书院上梁,再登山,写《莲洞摩崖颂》。甘泉此次归里,同时筹建新塘江门钓台,甘泉洞书院,写有《别后有怀甘泉洞兼呈同版筑诸君》诗五首。

1537年,嘉靖十六年丁酉,72岁。回京供职。再上《三乞归田疏》,不获准。是年安南莫登庸反叛。

1538年,嘉靖十七年戊戌,73岁。8月19日,甘泉继孙湛天润的长子寿智出生。是年朝廷命大将军仇鸾,毛伯温统兵征莫登庸。

1539年,嘉靖十八年已亥,74岁。甘泉任南京兵部尚书,奉敕参赞机务。6月28日世宗下《参赞敕谕》称:“朕惟南京根本重地,而机务重托。非历练老成,奚堪委任。今特命尔(甘泉)不妨部事,参赞魏国公徐鹏举(徐是明开国功臣徐达的七世孙。正德13年袭封公爵,守备南京兼中府佥事。嘉靖4年加太子太保衔,领中府。17年4月守备南京)等守备机务,整饰兵备,固守城池,操练兵马,安抚人民……”。是年甘泉检阅南京水兵操练,作《我,周贞庵中丞操江江上之作》一诗。崔铣为甘泉作《参赞事略跋》文。

闰七月,世宗欲亲征安南,甘泉进《治权论》,与文武大臣议用兵安南事,意见不合,又请求致仕。

1540年,嘉靖十九年庚子,75岁。夏五月获准致仕,结束36载仕途生涯。七月离南京,作歌云:“归来乎?而嗟余其归矣!东西南北之人兮,安所不之矣?水宿山栖兮,忍其机矣”。遂取道江、浙、闽归。八月游武夷山,作《九曲棹歌》,令诸生歌以相乐,有“一篙一篙至无终,篙篙相接终有通”之句。九月还沙堤乡,十月登罗浮,作《朱明洞记》。是年霍韬卒,终年54岁,甘泉为作《霍文敏公墓表》。霍墓安葬于增城南香山。

1541年,嘉靖廿年辛丑,76岁。是年四月安南莫登庸降,改安南国为都统使司,以莫登庸为都统使。

自此十多年间,甘泉多讲学于增城,广州,罗浮,西樵山等书院。其《四居吟》诗序称:“甘泉子既归田里,置有四居焉!皆寓也。一在罗浮之朱明;一在西樵之大科;一在(广州)天关;一在增城甘泉。未能大归宇宙之本宅,且以四时分居寓。春居罗浮,夏居西樵,秋居天关,冬居甘泉,作四居吟”。

1542年,嘉靖廿一年壬寅,77岁。是年11月,甘泉往崖门拜南宋末“三忠祠”,作《吊崖辞》。(是年秋,60岁的严嵩,以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预机务。排挤首辅夏言回乡,开始弄权朝中。)

1543年,嘉靖廿二年癸卯,78岁。正月,甘泉的门生,莆田学者姚宗舜到新塘探望其师,并为新塘江门钓台题诗两首。

8至11月应湘西武陵门生蒋信之邀,偕弟子骆尧知等三人游南岳,筑甘泉书院于紫云峰麓,内立白沙祠(遗迹今仍在)。集衡阳士子讲学数月始返粤。写有《游南岳记》。

1544年,嘉靖廿三年甲辰,79岁。居广州天关讲学(甘泉在广州的湛家园,此在今法政路湛家大街及湛家1—5巷,占地数十亩,内有居室、书院、花园、湖池。因甘泉曾任吏部尚书、俗称“天官”,人将“天关”谐音称“天官里”,即今东风中路和天官后街。此园同治《番禺县志》,光绪《广州府志》有载。请番禺学者江仲瑜的《羊城竹枝词》有:“任嚣城北绝尘喧,佳节关心届上元,灯火辉煌明月上,采青争到湛家园”。这座历史名园,在1857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毁于战。改民居后,仍以湛家名街巷。

是年3月25日,甘泉偕致仕大学士,西樵翁方献夫回新塘,登沙堤新筑江门钓台。方献夫步白沙诗韵作《登沙堤新筑江门钓台次石翁诗韵》一诗。方献夫回乡不久即病逝,甘泉六月作《祭告西樵方公文》。

1545年,嘉靖廿四年乙巳,80岁。是年甘泉作《增城儒学明伦堂颂》,签名衔称:“赐进士出身,资政大夫,前南京兵部尚书、奉敕参赞机务,国子祭酒,翰林侍郎,同修国史,经筵讲官,赐一品服湛若水”。

10月门生故吏为甘泉祝八十大寿,东莞致仕官员梁亿钟作《寿湛甘泉尚书八十》一诗。

十二月初二,世宗封甘泉的第二子柬之及其妻彭氏各诰命一道。授南京前军都督府经历司经历(从五品)湛柬之为“奉直大夫”,其妻彭氏为“宜人”。并封甘泉的侧室、柬之生母李氏为“宜人”。是年遭严嵩排挤的夏言复出。

1546年,嘉靖廿五年丙午,81岁。讲学西樵大科书院,作《丙午九月十二日新定卯晨台,同周自正,郑孔新,谢振卿板脐登望,浩歌而归》,《大科峰登山》两诗。十月作《自寿且酬三十子寿觞》、《自挽诗》。

1547年,嘉靖廿六年丁未,82岁。作《丁未元日吟》一诗。讲学天关,时有77岁老丈吴纯,犹问学天关,拜甘泉为师,因作《水藤吴君名纯,号藤川,行年七十七,好学不倦,来访天关,执弟子礼,次韵二首赠之》,又作《吴藤川再至天关,用旧韵因示诸生》诗。是年甘泉学生、兴化李春芳举进士第一。《李字子实,后官历礼、吏部尚书,嘉靖44年拜武英殿大学士。》

2、甘泉身后事略:

①1563年(嘉靖42年,甘泉去世后第三年)十月庚午日,明世宗遣广东左布政命名杜拯奉旨赐葬(甘泉),《赐葬敕瑜》称:“谕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湛若水:卿明时耆德,岭海鸿儒,抗志典故,恪司职守。回翔近列,克效勤劳。望重两京,位跻八座,慎以终始,完节全名……。”朝廷赐葬后,10月25日,甘泉遗骸由广州白云山归葬增城新塘镇的天蚕岭。由他的门生,原曲靖府知府,南海弼唐人庞嵩主持丧葬事。洪垣为写《甘泉先生墓志铭》。

②1564年(嘉靖43年),增城解元胡庭兰辞官归里,讲学凤台。作《祭参赞大司马湛甘泉翁文》。湛、胡是同邑又大体同时代人,胡中进士时,甘泉已致仕九年了,胡归田时,甘泉已去世五年,故两人无缘一面,只好撰文祭奠。

③1565年(嘉靖44年),洪垣整理刻印《湛甘泉先生文集》,并写“前序”。甘泉学生,时任武英殿大学士,参赞机务的李春芳写《甘泉湛先生文集,“序”》。

④1567年(隆庆元年),朱载垕即帝位、改元“隆庆”,10月22日下《赠湛若水诰命》书:“特赠(若水)为太子少保,谥文简”。同年,甘泉门生,吉水状元罗洪先作《太子少保湛文简公墓表》。

3、我对湛甘泉年谱的编纂;始于1984年。1986年写成《湛甘泉年表初探》,发表于增城县侨刊《荔乡情》第5、6期合订本上,受到海内外读者关注,但均嫌过于简略。后来涉猎到更多史料,才于1992年写成《湛甘泉年谱》一稿,供在新塘镇召开的《湛甘泉学术思想研讨会》研究。后载入《湛甘泉研究文集》公开发表。此后十年间,得到江门市博物馆赠送的《陈献章集》。新塘湛氏族人提供的《沙堤湛氏族谱》,资料更充实,终于完成了这篇《湛甘泉年谱·第二稿》。望能收入《湛甘泉》一书出版。

陈裕荣撰

高三一轮复习《过秦论》知识点梳理

高三一轮复习《过秦论》知识点梳理 教学目标: 1、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纲解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梳理课文基础知识 一、给下面的汉字注音。 腴(yú)轸(zhěn)镞(cú)笞(chī)恬(tián)藩(fān)瓮(wèng)牖(yǒu)孝公既没(mò)召滑(shào)俯首颈系(xì)践华为城(huà)劲弩(jìng) 不及中人(zhōng)墨翟(dí)蹑足行伍(háng)将数百之众(jiàng) 度长絜大(duó)比权量力(liàng)万乘之势(shèng) 二、通假字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 约从离衡(衡,通“横”) ②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 ③合从缔交/约从离衡 / 于是从散约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 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 ⑥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 ⑦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新塘四望岗、一个传奇之地

新塘四望岗、一个传奇之地 广州新塘有个四望岗;四望岗,是我国南方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岗,可是,它曾名上经典,誉及粤中,榜列京城,名扬四海。历史在这个小山岗上,演绎着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 几百年前,四望岗古木茂密,山花烂漫。登上岗顶,眼前东江若练,缓缓西流;举目四望,更见田园阡陌,河涌纵横。四望岗因此得名。昔日,山里有一座名叫“皆山寺”的寺庙。寺内亭台楼榭,书斋画廊,花园曲径,雅致而清幽;寺外满山青松丹荔,遍野奇花异草,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遍野奇花盛开的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是一个另人向往的游览胜地。 四望岗前寺庙和尚耕种过的田地仍保留着“和尚田”的土名,多少还留下一点历史的印记以外,又有多少人会知道它曾经有过天天游人如织,日日暮鼓晨钟的岁月呢?人们可以遗忘四望岗曾是文人雅士聚集的游览胜地;然而人们却不会忘却四望岗曾是历史上著名的荔枝产地;四望岗荔枝曾为新塘、为增城创造过历史的辉煌。 清初《广东新语》道:粤中“荔枝以增城沙贝所产为最”。沙贝,就是今天的新塘。 清乾隆年间《增城县志》载:“粤中荔枝以增城沙贝四望岗所

产为最”。 四望岗的荔枝在清代亨誉盛名,来由还得从明代说起:明代嘉靖年间,官至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的增城人湛若水结束仕途生活,取道江、浙、闽返回故乡沙贝。当他在福建仙游枫亭品尝荔枝时,发现了一个优良的品种,便怀核而归,让乡人在四望岗里培育。经过一代又一代乡人的精心栽培,四望岗一带很快就成了一望无际的荔枝林;而且沙贝的山岗土岭,基围田埂,处处都是荔枝,出现了“家种荔枝三百树,年年果熟问收成”,“凤卵龙丸多似谷,村村箫鼓庆丰年”〔清/谭莹《岭南荔枝词》〕的兴旺景象。四望岗培植出来的荔枝清甜多汁,高产易种,很快被推广至岭南各地,从而结束了岭南只产早熟酸荔枝的历史。此后人们为了纪念尚书湛若水,就把这种荔枝称作“尚书怀”。“六月增城百品佳,居人只贩尚书怀,玉栏金井殊无价,换尽蛮娘翡翠钗”〔屈大均诗〕。四望岗尚书怀出名了;新塘不但成了远近闻的荔枝产地、荔枝市场,而且作为商品集散地也从此露出了头角。 “不须夸署尚书衔,怀核归来味共参,此是白沙真种子,甘泉浸得水枝甘。”清代乾隆年间的两广总督阮元的《岭南荔枝词》一出,从此尚书怀不再挂上尚书的头衔,简称为怀枝。于是,怀枝很炔便成了岭南荔枝最普遍的品种。 四望岗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不但哺育出荔枝的大众品牌怀枝,而且还哺育出荔枝的稀世珍品挂绿。清代同治《增城县志》

湖北省高考语文试卷

2012年普通高考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 语文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灵.秀磷.光玲.珑剔透聆.听教诲 B.诞.生旦.角淡.泊明志担.当重任 C.宿.营诉.说夙.兴夜寐素.昧平生 D.咨.询滋.生芝.兰之室孜.孜不倦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羞涩袅娜歌声渺茫荷塘薄雾 B.霜天廖廓峥嵘岁月浪遏飞舟 C.细腻萧索落蕊残叶秋蝉嘶叫 D.嫩黄葱茏婆娑起舞繁茂苍翠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说到底,世上风景闲流水,端的还是咬人慢下来。中国这如诗的城市中,最是江城得了个中,且将它地挥洒出来。这江城街头巷尾,湖畔公园里数不胜数的茶馆,茶铺,一个人在清晨的不慌不忙的起来,到茶馆里,一坐就是一天,那叫一个悠闲! A.趣味痛痛快快当是溜 B.滋味淋漓尽致便是走 C.意味兴致勃勃自是逛 D.韵味尽情尽兴恰是晃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是 A.坐上画舫游清江,如行画卷之中,江水清澈,绿树蓊郁,自然与人,相遇相依,随风生长,好一派如诗如画的风光。 B.游览三峡大瀑布时,我们从倾泻而下的水帘中狂奔而过,尖叫声,嬉笑中响声一片,真是充满刺激的难忘体验。 C.当今已经很少有人回想以前那样闲情逸致,拿出一本小说,从头到尾阅读一遍,欣赏其委婉动人的故事。 D.现代文明不仅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的社会制度,而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 ...的一项是 A.《孔乙己》描写了科举考试失意者的命运。作者对孔乙己的穷困潦倒和因窃书而被赶出鲁镇的悲惨遭遇,寄予了同情。 B.已知杀父娶母的实情却迟迟不采取复仇行动,这一情节构成《哈姆莱特》中著名的“延宕”,体现了主人公复杂、矛盾的心理。 C.宋词至苏轼,让人耳目一新,苏轼拓宽了词的题材,提升了词的格调,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开创了具有革新意义的豪放词派。 D.意识流小说以心理时间作为叙述的主要时序,代表作品有《墙上的斑点》、《追忆逝水年华》等。斯特林堡的《半张纸》也有一点意识流的味道。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广东历史上著名人物概况

广东历史上著名人物概况 广东地处祖国的南大门,处于远离中原的山陬海隅。在古代,它是以百越民族为主体的,相对落后于中原华夏民族的区域,经过漫长的民族大迁徙、民族大融合,逐渐变为以迁徙而来的汉民族为主体的社会区域。广东文明也伴随着民族迁徙经历了从“蛮荒”到中原文明逐渐输入,民气民风渐开,进而逐渐与中原文明同步发展,再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的漫长的历史过程。这种演变的过程,既有体现移民文化的时代特色,也有受地理环境和外来文明的影响而形成的区域文化的特色,这些特色为层出不穷的人物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从而涌现出一批批既与中原文明有相通、相似之处,又有地区特点的风云人物。 一、古代部分 广东地区最早的著名人物,见于文献记载的,从秦代开始。秦始皇遣军征服岭南后,镇守岭南的任嚣采取战抚并重的策略,以“和辑汉越”为宗旨,从而使祖国南疆顺利地统一到华夏民族的大家庭中。任嚣之后,署理南海郡尉的赵佗努力调和岭南各民族、各部落之间的矛盾,稳定社会,建立南越国。汉王朝建立之后,赵佗虽然对内仍行帝制,对汉却称臣奉贡。这样,既有利于岭南的安定与开发,也利于中原文明的源源不断输入。可以说,在岭南早期开发阶段,赵佗在安抚与治理地方、处理与中原的关系等方面所做的努力,为岭南的和平稳定与开拓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因而被称为开拓岭南的先驱。 东汉至两晋时期,中原政权更迭,战祸频仍,中原士族士人为躲避战火纷纷南迁而来。岭南相对安定的局面和开发中的环境为这批南来士人提供了发挥才能的机会。如东汉末及东吴时期在交州开展前所未有的学术活动的从政名儒士燮家族,在广州开讲学之先河的虞翻,皆为一时之俊彦。葛洪在广州写《抱朴子》,总结了晋代以前的神仙理论与方术,又炼丹于罗浮山,成为中国道教史、化学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番禺学者杨孚撰写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岭南的地方风物志《异物志》,向世人揭示岭南别具特色的风物与风貌。 从东汉末的纷争到隋朝建立之前,中国政局经历了近四百年的动荡。长时间

2014高考文言翻译

直译为主意译辅,信达为要雅不俗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包括断句)考点一: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 【考点解读】 从近几年来看,凡自主命题的省份几乎都以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语句来考查考生的翻译能力,预测2014年的题型及其分值变化不大。各个省份文言翻译的评分标准虽然不尽相同,但基本原则却是一致的:即句子大意+重点字词句,其中侧重考查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这些既是采分的重点,也是翻译的难点。有些省份还专门用断句的题型来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这也是不容忽视的。 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是翻译文言文语句的第一步,理解文言语句必须遵循古文的一般规律并把握其特殊性。对句意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在全文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全文或文段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2.要注意对省略句、倒装句、词类活用、通假字、互文见义和偏义复词的理解,对这些现象的理解把握,往往是翻译文言语句的关键。 3.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通过前后推导,或选项推敲分析等方法,进行准确理解。 4.利用文言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把握句意。也就是说,在理解文言句子时,要充分利用对应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去把握文句意思。 5.对复杂的不好理解的句子,最好做成分分析,先抓主干,再看枝叶;或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句间关系。 6.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去把握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技法指津】解答翻译的技巧方法 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传统的考查方法之一,它把语言表达形式的考查与文意内容的考查两个方面紧密地结合起来,因而是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综合考查的有效手段。 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三条标准 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通常讲究信、达、雅。所谓信,指的是忠实于原文。原文讲的是什么意思,译成现代汉语后应能如实传达原文的意思,不能随意增减文意,更不能曲解。所谓达,指的是译成的话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要文通字顺,不能虽然忠实原文,却译得句子拗口,令人难读或难懂。至于雅,则是比较高的要求,指的是译成的现代汉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不但能忠实于原文,还能把原文的意蕴较好地传达出来,文笔流畅优美。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五字要决 文言文翻译要能做到信、达、雅,应该掌握五字决:留、删、增、调、变。①留,即保留古今相同的词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年号、某些典章制度名称及物品名称等,这些不必翻译。②删,删去一些只起语法作用,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无法对应地用现代汉语进行翻译,删后又不影响句子的准确通顺的,亦可删去。③增,把文言文的单音词译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在翻译时也应增补出来。④删,将古今汉语不同的语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调整。⑤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

一代圣贤王阳明

一代圣贤王阳明 ——听《通俗明史》有感 李义周 5100719074 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涌现了一批卓越的思想家。之后到南北朝,中国又进入了群雄割据的时代,被鲁迅先生成为中华文明的“自觉”时期。这时理学已经开始建立。历来有两种对于理学的观点,一派认为理学是哲学的最高境界,将儒释道三家合一,登峰造极;另一派认为理学是儒家挂羊头卖狗肉,把佛学和道家的思想拿来说是儒家的思想,反过来还要骂佛道两家。也许与元朝的文化衰退有关,也许与明朝科举的八股限制有关,明朝时期出现的大学者文学家比起唐宋要逊色很多。朱元璋设立八股,参加科举必“代圣贤立言”,四书五经必选朱熹版本的校注。朱熹是南宋的理学大家,影响力非同凡响,覆盖朝鲜,日本以及东南亚。加上开国皇帝朱元璋本人的推崇,朱熹学说在明朝的很长时间都是占统治地位的学说。直到王守仁悟道后,才改变的朱学统治学术界的局面。 第一次在书本中遇到王阳明是在初中语文课本中,美籍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的核心当然是讲学习和研究科学要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了,这是针对中国学生的。交大物理系大厅就挂着“格物致知”四个大字,设有格物致知班,中科大有个格物致知社,总之中国物理界这个词很流行。文中提到了“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

交大物理系大厅就挂着“格物致知”四个大字,总之中国物理界这个词很流行。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当时我记住了大理论家王阳明,但王阳明究竟何许人还是没有概念。不过觉得这个人能对着珠子做七天定力毅力实在了不起值得佩服。后来到高中开始读一些书了,在余秋雨的《山居笔记》中一篇文章里,读到了王阳明。余秋雨在写自己的家乡余姚,提到小时候知道家里附近有座“养命山”,城里有座医院叫“养命医院”,长大后才知道是阳明山,阳明医院,是纪念王阳明的。刚进交大了解到系里一个同学时余姚人,很有兴致地问他阳明山和阳明医院的事情。真正有定性了解是高中历史课堂,可惜老师只是用主观唯心思想定性,并未讲点实质的内容。所以我一直以为王阳明是位大学者,但是定位并不是很高,可能觉得比黄宗羲还差点。 在明史课上,老师讲到王阳明剿匪,特别是平定宁王叛乱的传奇功绩,我才知道王阳明是位了不起的军事家。而王阳明在整个平叛过程中准确的战略判断真可谓神机妙算,不得不令人佩服。因为王阳明的介入,原本有可能发生的大规模战争得到了避免,更有无数百姓不必遭受战乱之苦。圣贤立言很容易,但是立事功就难了。一则圣贤常“处江湖之远”没有官位,如孔子,孟子,庄子;再者圣贤必然是淡泊名利看轻功名的。而孔孟老庄都是求仁悟道之人,对兵法未必在行。王阳明能够建此奇功,让我耳目一新,立马想了解这位圣贤。我花了点时间读了《大明朝那些事儿》,

王湛字处冲阅读答案教案资料

王湛字处冲阅读答案

篇一:王湛字处冲阅读答案 篇二:王湛字处冲阅读答案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家有名士王湛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兄王浑之子济每来拜墓,略不过叔,叔亦不候。济脱时过,止寒温而已。后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出济意外,济极惋愕。仍与语,转造精微。济先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懔然,心形俱肃。遂留共语,弥日累夜。济虽俊爽,自视缺然,乃喟然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去,叔送至门。济从骑有一马,绝难乘,少能骑者。济聊问叔:“好骑乘不?”曰:“亦好尔。”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萦,名骑无以过之。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邓粲《晋纪》曰:“王湛字处冲,太原人。隐德,人莫之知,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焉。昶丧,居墓次,兄子济往省湛,见床头有《周易》,谓湛曰:‘叔父用此何为?颇曾看不?’湛笑曰:‘体中不佳时,脱复看耳。今日当与汝言。’因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济性好马,而所乘马骏驶,意甚爱之。湛曰:‘此虽小驶,然力薄不堪苦。近见督邮马,当胜此,但养不至耳。’济取督邮马,谷食十数日,与湛试之。湛未尝乘马,卒然便驰骋,步骤不异于济,而马不相胜。湛曰:‘今直行车路,何以别马胜不?唯当就蚁封耳。’于是就蚁封盘马,果倒踣。其俊识天才乃尔。”】既还,浑问济:“何以暂行累日?”济曰:“始得一叔。”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浑曰:“何如我?”济曰:“济以上人。”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曰:“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既而得叔,后武帝又问如前,济曰:“臣叔不痴。”称其实美。帝曰:“谁比?”济曰:“山涛以下,魏舒以上。”【《晋阳秋》曰:“济有人伦鉴识,见湛,叹服其德宇。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注】正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内的文字是南朝刘孝标的注解。有删改。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觉懔然,心形俱肃肃:恭敬 b.绝难乘,少能骑者绝:非常 c.唯当就蚁封耳就:留下 d.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谓:评价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家人不了解王湛的一组是(3分)①济先略无子侄之敬④唯父昶异焉②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⑤浑曰:“何如我?” ③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⑥卿家痴叔死未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11.下列对正文及注解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湛不被人了解,连侄儿王济也曾以为叔父痴呆,每次去祖父墓地祭祀从不看望叔父,见面不过寒暄而已。 b.王济看到王湛床头放着《周易》,感到奇怪,问叔父要此书何用,是否看过此书,流露出对叔父的轻视。 c.王湛看不上王济的那匹马,王济于是牵来督邮马喂养,十几天后给叔父试骑,方知叔父骑技极为高超。 d.王济告诉父亲,说叔父远比自己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后来见到武帝时,又说叔父王湛超过了魏舒。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因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3分)(2)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3分)(3)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泉翁大全集

《泉翁大全集》、《甘泉先生续编大全》点校说明 湛若水,初名雨,字符明,号甘泉,广东增城人。生於明宪宗成化二年,卒於世宗嘉靖三十九年,年九十五(1466-1560)。湛若水青年从学於陈献章(白沙,1428-1500),中年与王阳明(1472-1529)共同提倡圣人之学。其门人虽不及王氏之盛,但源远流长,为明代儒学重要流派。除了思想外,湛氏对明代书院教育有重要影响,其著作亦为研究明代政治社会的重要资料。 湛若水著作甚富,专书不计,文集的刻本流传於今的有: 1.《甘泉先生文录类选》二十一卷,嘉靖九年刻本,今藏日本内阁文库。 2.《甘泉先生文集》四十卷,嘉靖十五年刻本,北京大学、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均有收藏。 3.《泉翁大全集》八十五卷,嘉靖十九年刻,万历二十一年修补本,今藏国家图书馆。 4.《甘泉先生续编大全》三十三卷,嘉靖三十四年刻,万历二十三年修补本,今藏国家图书馆。 5.《湛泉先生文集》三十五卷,万历七年刻本,今藏北京图书馆。 6.《甘泉先生文集》三十二卷,有康熙二十年、同治五年两种刻本。 湛若水文集版本流传至今者虽然不少,但除了最后一种外,皆属珍藏善本,读者利用为难,而除了第三、四种为全集外,其余皆属选集,这些情况都造成研究上的不便。笔者鉴於国家图书馆藏有湛若水两种全集的优势,以及电子文献对研究的突破,自民国八十五年起针对国家图书馆的两种全集本进行点校与建立电子文件,这项工作虽然在三年内大体完成,但校对、修改、以及加入汉籍电子文献数据库等等后续工作,仍然相当繁重,或作或辍,迄今终於完成。 国家图书馆的两种全集虽然包括了湛若水所有散篇著作,但分别刻於湛若水七十五岁及九十

高考真题文言文翻译复习过程

高考真题文言文翻译

请翻译下列划线句子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方法点拨】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 二、节选自《宋史郭浩传》(全国大纲卷 3 (设置守备)。 4 路。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5分) 4 三、节选自《后汉书阴兴传》(山东卷10分) 5 (4分) (5 6、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士,令天下觖望,诚为盈溢。臣蒙陛下、贵人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 (4分) (6。 7、明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会疾廖,召见兴,欲以 分) (7 (的要求)。 四、节选自《元史?彻里》(江西卷12分)

8 (4分) 8?(关键词:所以、安、鬻) 9 (4分) 9(关键词:毁诋、左右、批其颊。) 10、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有降者,则劳以 游,~有以也”2.一年的收成,年景:~凶(年成歉收)。歉~(收成不好的年份)。】由 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 (4分) 10(关键词:岂、良、所致。) 五、节选自《清史稿?陶澍传》(广东卷10分) 11、各县设丰备仓于乡村,令民秋收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减粜,不出易,不假 【岁:一年的收成,年景:~凶(年成歉收)。歉~(收成不好的年份)。】备 分) 【注】②社仓法:用义积谷备荒的方法。

非老子,老子衍

非老子,老子衍 湛柏欣译注

译者序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道家学说的经典著作。自唐代韩愈提出儒家的道统说以来,历代都有儒者对佛道二家作出非议。然而,明确而全面地批判《老子》的学者为数不多,明代大儒湛若水、王夫之就是其中代表。王夫之更把《老子》看成是社会祸害的总根源,他对老子的思想恨之入骨、发誓要肃清其对人们的毒害。 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号甘泉,明代思想家、教育家。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学者称船山先生,明末清初思想家。对《老子》的指责,湛若水作有《非老子》,王夫之作有《老子衍》。虽然由于某些原因,《老子衍》比较有名,不过《老子衍》和《非老子》无论从形式还是从观点来说,都有不少接近的地方,特别是都认为《老子》是一部讲机谋、兵法的书——近代的毛泽东、胡适等也认为《老子》是一部兵法,也不排除王夫之作《老子衍》有受到《非老子》的启发。 湛若水写《非老子》的最终目的不在于《老子》是不是老子所作,而是“明圣道”。湛若水以正统儒学的角度对《老子》进行了详细分析,这些分析让人耳目一新并很有启发性,《非老子》让人们知道《老子》中确实有是似是而非、故弄玄虚的地方,同时让人们对“道”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王夫之对《老子》的批评,语言虽然隐晦却辛辣,并且正如《老子衍》的名字一样,通过推衍《老子》的意思来揭露其本质。虽然是对《老子》的批判,两位大儒的作品固然是站在儒家的立场,不是说他的观点都客观、正确,但是比较起其它研究、赞扬《老子》的学术著作,《非老子》和《老子衍》对《老子》的研究是深刻的,为人们提供了另一个认识《老子》的角度。因此,无论是研究《老子》,还是研究古代儒者对《老子》的看法、对道家流弊的批判,《非老子》和《老子衍》都是宝贵的作品。在阅读《非老子》及《老子衍》过程中,我也常感叹“如果不是读《非老子》、《老子衍》,我也想不到这一点”,我想看过《非老子》和《老子衍》后,大家都会有同感。 为了方便读者对比一下湛、王两位大儒对《老子》的非议,我把《非老

王湛字处冲阅读答案

篇一:王湛字处冲阅读答案 篇二:王湛字处冲阅读答案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家有名士王湛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兄王浑之子济每来拜墓,略不过叔,叔亦不候。济脱时过,止寒温而已。后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出济意外,济极惋愕。仍与语,转造精微。济先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懔然,心形俱肃。遂留共语,弥日累夜。济虽俊爽,自视缺然,乃喟然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去,叔送至门。济从骑有一马,绝难乘,少能骑者。济聊问叔:“好骑乘不?”曰:“亦好尔。”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萦,名骑无以过之。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邓粲《晋纪》曰:“王湛字处冲,太原人。隐德,人莫之知,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焉。昶丧,居墓次,兄子济往省湛,见床头有《周易》,谓湛曰:‘叔父用此何为?颇曾看不?’湛笑曰:‘体中不佳时,脱复看耳。今日当与汝言。’因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济性好马,而所乘马骏驶,意甚爱之。湛曰:‘此虽小驶,然力薄不堪苦。近见督邮马,当胜此,但养不至耳。’济取督邮马,谷食十数日,与湛试之。湛未尝乘马,卒然便驰骋,步骤不异于济,而马不相胜。湛曰:‘今直行车路,何以别马胜不?唯当就蚁封耳。’于是就蚁封盘马,果倒踣。其俊识天才乃尔。”】既还,浑问济:“何以暂行累日?”济曰:“始得一叔。”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浑曰:“何如我?”济曰:“济以上人。”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曰:“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既而得叔,后武帝又问如前,济曰:“臣叔不痴。”称其实美。帝曰:“谁比?”济曰:“山涛以下,魏舒以上。”【《晋阳秋》曰:“济有人伦鉴识,见湛,叹服其德宇。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注】正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内的文字是南朝刘孝标的注解。有删改。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觉懔然,心形俱肃肃:恭敬 b.绝难乘,少能骑者绝:非常 c.唯当就蚁封耳就:留下 d.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谓:评价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家人不了解王湛的一组是(3分)①济先略无子侄之敬④唯父昶异焉②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⑤浑曰:“何如我?” ③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⑥卿家痴叔死未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11.下列对正文及注解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湛不被人了解,连侄儿王济也曾以为叔父痴呆,每次去祖父墓地祭祀从不看望叔父,见面不过寒暄而已。 b.王济看到王湛床头放着《周易》,感到奇怪,问叔父要此书何用,是否看过此书,流露出对叔父的轻视。 c.王湛看不上王济的那匹马,王济于是牵来督邮马喂养,十几天后给叔父试骑,方知叔父骑技极为高超。 d.王济告诉父亲,说叔父远比自己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后来见到武帝时,又说叔父王湛超过了魏舒。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因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3分)(2)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3分)(3)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魏舒身长八尺二寸,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参佐射戏舒常为坐画筹。 试题答案:9.【答案】c 【解析】就:是动词,靠近,接近意。考察学生对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以及《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就”字知识的迁移。 10.【答案】a 【解析】②④⑥项表明对王湛的了解相关语句。 11.【答案】a 【解析】“从不”过于绝对与原文不符,原文意思是几乎不去看望叔叔,且偶尔去看望一下,也只是寒暄几句罢了。 12.(9分)(1)(3分)王湛于是和王济一起谈论《周易》,(王湛)分析精微,王济从来没听说过,感叹(叔父)深不可测。(2)(3分)王浑问他这样说的缘故,王济感慨地把此事如此这般详尽地叙述(一遍)。(3)(3分)武帝每次见到王济,总是拿王湛来调侃他。 13.(3分)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参佐射戏/舒常为坐画筹。【注读】王湛(王湛,名汝南,字处冲,是司徒王浑的弟

《明史湛若水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湛若水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湛若水,字元明,增城人。弘治五年举于乡,从陈献章游,不乐仕进,母命□出,乃入南京国子监。十八年会试,学士张元祯,杨廷和为考官,抚其卷曰:“非白沙之徒不能为此”。置第二。赐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时王守仁在吏部讲学,若水与相应和。寻丁母忧,庐墓三年。筑西樵讲舍,士子来学者,先令习礼,然后听讲。 嘉靖初,入朝,上经筵讲学疏,谓圣学以求仁为要。已,复上疏言:“陛下初政,渐不克终。左右近侍争以声色异教蛊惑上心。大臣林俊、孙交等不得守法,多自引去,可为寒心。亟请亲贤远奸,穷理讲学,以隆太平之业。”又疏 言日讲不宜停止,报闻。明年进侍读,复疏言:“一二年间,天变地震,山崩川涌,人饥相食,殆无虚月,夫圣人不以屯否之时而后亲贤之训明医不以深锢之疾而废元气之剂宜博求修明先王之道者日侍文华以裨圣学。”已,迁南京国子监祭酒,作《心性图说》□教士。拜礼部侍郎。仿《大学衍义补》,作《格物通》,上□朝,历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南京俗尚侈靡,为定丧葬之制颁行之。老,请致仕,年九十五卒。 若水生平所至,必建书院以祀献章。年九十,犹为南京之游。过江西,安福邹守益,守仁弟子也,戒其同志曰:“甘泉先生来,吾辈当宪老而不乞言,慎毋轻有所论辩。”若水初与守仁同讲学,后各立宗旨。守仁以致良知为宗,若水以随处体验天理为宗。守仁言若水之学为求之于外,若水亦谓守仁格物之说不可信者四。又曰:“阳明与吾言心不同。阳明所谓心,指方寸而言。吾之所谓心者,体万物而不遗者也,故以吾之说为外。”一时学者遂分王、湛之学。 译文: 湛若水,字元明,广东增城人。弘治五年(1492) ,科考乡试中举,跟从陈献章学习,不乐于追求功名。后来母亲命令他出仕做官,他才到南京国子监学习。弘治十八年参加会试,学士张元祯、杨廷和做考官,抚摸着他的考卷赞叹道:“不是白沙陈献章的学生是写不出这样的文章的。”列为第二名。朝廷赐他做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一职。这时王守仁正在吏部讲学,若水和他互相应答唱和。不久母亲去世,他在墓旁建造房屋守孝三年。建造“西樵讲舍各地士子来

湖北高考一轮复习备考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包括断句)

湖北高考一轮复习备考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包括断句)

————————————————————————————————作者:————————————————————————————————日期:

直译为主意译辅,信达为要雅不俗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包括断句) 考点一: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 【考点解读】 从近几年来看,凡自主命题的省份几乎都以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语句来考查考生的翻译能力,预测2014年的题型及其分值变化不大。各个省份文言翻译的评分标准虽然不尽相同,但基本原则却是一致的:即句子大意+重点字词句,其中侧重考查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这些既是采分的重点,也是翻译的难点。有些省份还专门用断句的题型来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这也是不容忽视的。 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是翻译文言文语句的第一步,理解文言语句必须遵循古文的一般规律并把握其特殊性。对句意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在全文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全文或文段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2.要注意对省略句、倒装句、词类活用、通假字、互文见义和偏义复词的理解,对这些现象的理解把握,往往是翻译文言语句的关键。 3.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通过前后推导,或选项推敲分析等方法,进行准确理解。 4.利用文言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把握句意。也就是说,在理解文言句子时,要充分利用对应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去把握文句意思。 5.对复杂的不好理解的句子,最好做成分分析,先抓主干,再看枝叶;或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句间关系。 6.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去把握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技法指津】解答翻译的技巧方法 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传统的考查方法之一,它把语言表达形式的考查与文意内容的考查两个方面紧密地结合起来,因而是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综合考查的有效手段。 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三条标准 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通常讲究信、达、雅。所谓信,指的是忠实于原文。原文讲的是什么意思,译成现代汉语后应能如实传达原文的意思,不能随意增减文意,更不能曲解。所谓达,指的是译成的话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要文通字顺,不能虽然忠实原文,却译得句子拗口,令人难读或难懂。至于雅,则是比较高的要求,指的是译成的现代汉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不但能忠实于原文,还能把原文的意蕴较好地传达出来,文笔流畅优美。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五字要决 文言文翻译要能做到信、达、雅,应该掌握五字决:留、删、增、调、变。①留,即保留古今相同的词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年号、某些典章制度名称及物品名称等,这些不必翻译。②删,删去一些只起语法作用,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无法对应地用现代汉语进行翻译,删后又不影响句子的准确通顺的,亦可删去。③增,把文言

博罗县志

《博罗县志》载罗浮山有关湛甘泉史迹 陈裕荣 青霞谷陈琏《罗浮山志》称为:隋开皇中苏元朗修炼之所,明湛若水精舍,冼桂奇(甘泉弟子)书堂亦在焉。今皆废为田。有石刻“冼子读书台”五字,近亦崩坠。唯“击磐石”等字尚可扪读。台下清流涓涓,则所谓通灵泉也。台南为朱明洞,若水建甘泉精舍讲学之地,亦久圯。洞口有古刻“朱明洞”三字,无款识。或镌“甘泉”二字于后,观者遂以为湛公笔,非也(见所著《朱明洞记》)。洞东当青霞谷口,有古泉,葬葛仙衣冠处。《邹记》所谓衣冠冢也。 黄龙洞小石楼西下,为黄龙洞,原名金沙。南汉立刘伥健“天华宫”其中,梦黄龙起于此,故改名焉,东坡称为“稚川西庵”,湛若水因为四贤祠,祀周濂溪、罗豫章、李延平、陈白沙四先生。门人庞弼唐,又为建天华仙洞,即庞弼唐精舍也。康熙中,冲虚道士张云仙始庵于祠旁,名黄龙观。 湛若水《飞云顶诗》: 飞云千丈阁空蒙,一枕横交四百峰。 春醉游人归不得,欲离烟火住黄龙。

青霞洞位于青霞谷,在朱明洞后,亦名青霞洞。岩谷开朗,泉石映带,中起冈阜如青虾,土人呼为青虾洞,嘉靖间,番禺李时行,尝编茅筑石,为随时登览栖息之所。后冼桂奇、湛若水建精舍讲学,有少汾书堂、甘泉精舍遗址。互评古迹,中有田百余亩,旧属黄龙观。旧有泉,出离口,芙蕖千茎,名通灵泉,今不可考。 黄佐《青霞谷赠甘泉诗》: 青霞谷中飘紫烟,谁其栖者甘泉仙。 云边放鹤啄瑶草,雨后呼龙种玉田。 梅花不作翠羽梦,韭叶细写朱明篇。 冲虚乍雨星为枕,晚来同话羲皇年。 刘世重《咏青霞洞》诗: 闲持白水泥丸术,来问青霞谷口仙。 龙虎舟成曾几日,蓬莱蝉蜕已千年。 云辞石室惟朱草,鸟散瑶台但紫烟。 回首甘泉栖隐地,鹤孤松老晚峰前。 《罗浮志》《罗浮志》,湛若水撰。若水有传。 《罗浮图经》《罗浮图经》,香山黄佐撰。黄佐有传。《阮

(完整版)高考真题文言文翻译

请翻译下列划线句子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方法点拨】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 二、节选自《宋史郭浩传》(全国大纲卷10 (5分) (设置守备)。 4 4 三、节选自《后汉书阴兴传》(山东卷10分) 5 (4分) (5 6、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士,令天下觖望,诚为盈溢。臣蒙陛下、贵人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 愿。(4分) (6。 7、明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会疾廖,召见兴,欲以代 吴汉为大司马。兴叩头流涕,固让曰:“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 分) (7) 要求)。 四、节选自《元史?彻里》(江西卷12分) 8、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彻里曰: (4分) 8?(关键词:所以、

安、鬻) 9、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 (4分) 9(关键词:毁诋、左右、批其颊。) 10、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有降者,则劳以 酒食而慰遣之,曰:的确:“古人秉烛夜游,~有以也”2.一年的收成,年景:~凶(年成歉收)。歉~(收成不好的年份)。】由官吏污暴 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 (4分) 10(关键词:岂、良、所致。) 五、节选自《清史稿?陶澍传》(广东卷10分) 11、各县设丰备仓于乡村,令民秋收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减粜,不出易,不假贷, 。歉~(收成不好的年份)。 分) 【注】②社仓法:用义积谷备荒的方法。 (11 “社仓法” 12(3分) (12 来劝励(好的)风气习俗。 13(3分) 【注】③风痹:手足麻木不仁之症。 (13

2012高考语文湖北卷答案及解析

2012高考语文湖北卷答案及解析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 语文(精心校对版) 手打录入:青峰弦月 本试卷共六大题,8页。总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 s(“left_con”); 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灵秀磷光玲珑剔透聆听教诲

C.宿营诉说夙兴夜寐素昧平生D. s(“left_con”); 咨询滋生芝兰之室孜孜不倦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羞涩袅娜歌声缈茫荷塘薄雾 B.霜天廖廓峥嵘岁月浪遏飞舟 C.细腻箫索落蕊残叶秋蝉嘶叫 D.嫩黄葱茏婆娑起舞繁茂苍翠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说到底,世上风景闲流水,端的还是要人慢下来。中国这如许的城市中,最是江城得了个中,且将它地挥洒出来。这江城街头巷尾、湖畔公园里数不胜数的茶馆、茶铺,一个人在清晨里不慌不忙的起来,到茶馆里,一坐就是一天,那叫一个悠闲! A.趣味痛痛快快当是遛 s(“left_con”); B.滋味淋漓尽致便是走 C.意味兴致勃勃自是逛 D.韵味尽情尽兴恰是晃

从佛学“唯识”的视觉,解读汇报一代心学宗师王阳明所言“心与花同归于寂”的别裁

从佛学“唯识”的视觉,解读一代心学宗师王阳明所言“心 与花同归于寂”的别裁 二中. 青弘老师佛教讲,万法唯心,这个唯心,其实不是唯心主义的唯心。而是指一切事物,如果不起心动念,那么就不会与此事物相应,换言之,这件事物与自己(心)无关。王阳明的心学,阐述心乃是无善无恶,即没有私心物欲的遮蔽之心。事实上,与佛教的“唯心”“唯识”,颇有相似之处。王阳明被流放龙场而悟道,深刻明了指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三十八岁在首倡“知行合一”,提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而不行等于不知,行而不知是为盲行。五十岁以后专弘“致良知”。五十六岁时将自己的思想归纳为四句,被称为“四句教”。因此可以说四句教即是代表王阳明的哲学思想,乃是其“心学”之宗旨。 嘉靖六年(1527年)九月,王阳明由起征广西思恩、田州前夕,其弟子王畿和钱德洪因对“四句教”的理解产生分歧,双双来到王阳明跟前请求赐教。先生曰: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此是彻上彻下语,自初学以至圣人,只此功夫。初学用此,循循有入,虽至圣人,穷究无尽。尧、舜精一功夫,亦只如此。先生又重嘱咐曰:二君以后再不可更此四句宗旨。但凡事

物、事理都有其“因缘”,有一颗“因”的种子,在条件具足的情况之下,才能发芽扎根,长成茂盛的植株,再而得其“天时、地利、人和”之“缘”,方能结出良好的果实。近段时日,小子在思索王阳明的心学究竟源于何? 王阳明的知己湛若水在《阳明先生墓志铭》中,对先生评价有这样一句话: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等博采众家之后,由博反约,回归儒家。先生博学而笃志,从小便对“佛”、“道”之学,痴迷成疾。这可能是他与生俱来的一种天性、本能。佛学中有说,一切众生都会带着前世的习性和记忆转世投胎。而王阳明充满传奇的一身,也有野史传说,先生乃是金山寺一个“老僧”转世。寺中封闭了五十年的一个禅房,墙上题有一偈:五十年后王阳明,开门犹是闭门人;精灵闭后还归复,始信禅门不坏身。那么,王阳明与佛学究竟有几分渊源? 从先生年谱来看,他从小痴迷佛、道之学,在人生成长中多次想遁隐山林修习佛道法门。可见“佛学”与“道学”在他心中是根深蒂固的一种潜意识的依赖和寄托。他在去往龙场驿的路上,遭锦衣卫追杀时,得以逃生,那时,他万念俱灰,心里又一次想远离世俗,藏于山林修学“道法”,那么“佛”、“道”二学,究竟有些什么值得先生这般痴迷?执著?甚至在人生困顿,了无生路的情况之下,成为他心底唯一期待的

王阳明心学的广泛传播及其流派

王阳明心学的广泛传播及其流派 明代中期,理学发展的主要内容是王阳明心学的异军突起及王学的广泛播扬和流派林立。程朱理学仍是官方统治哲学,但其影响已渐居次要地位。在王学崛起之前,陈献章的“江门之学”为其发端。 陈献章的“江门之学” 陈献章(1428—1500),字公甫,别号石斋,广东新会白沙里人。因白沙里濒临江门,故称其学为“江门之学”。他早年曾锐意科举,但屡考不中,促使他潜心于学术,曾一度受学于著名的朱学学者吴与弼门下。他与一般恪守朱学传统的明初学者不同,注重独立思考,讲求“学贵自得”。他说:“前辈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②正是这种“贵疑”的精神、注重独立思考和“学贵自得”,促使他成为阳明心学的发端人物,从而将明代学术思想由理学转向心学。其著作有《白沙子全集》。 在“道”(理)与“气”(天地)的关系上,陈献章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本。他认为,道和天地一样都是“至大”,“然以天地而视道,则道为天地之本;以道视天地,则天地者太仓之一粟、沧海之一勺耳”①。这种以“道”为“天地之本”的观点,与朱熹以“理”为“生物之本”的观点很相近。但陈献章却与朱熹有所不同,他不像朱熹那样把“理”(道)看作是独立于万物之先的绝对本体,而是提出了万事万物万理具于“一心”的观点。他说:“君子一心,万理完具。事物虽多,莫非在我。”②由此,引申出“天地我立,万化我出,而宇宙在我”的心本论观点,与陆九渊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心本论十分相似。 陈献章虽然在本体论上与陆九渊相同,均持心学观点,但还有其不同之处。在论证的方式上,陈献章毕竟受过朱学的熏陶,从承认理(道)到承认“心具理”、以至心吞噬理,在认识上是有一个逻辑发展的,不像陆九渊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那样直接。在对“心”的理解上,陆九渊除了指出“心”具有知觉能力以外,还特别强调“心”的伦理本性,所谓“仁义者,人之一心也”,呈现出强烈的伦理色彩。而陈献章则主要强调“心”的知觉作用是决定万事万物的枢纽,所谓“万物所以化生,无非在我之极而思握其枢机、端其御绥,行乎日用事物之中,以与之无穷”③,具有明显的唯我主义的倾向。 ②《白沙子全集》卷二。 ①《白沙子全集》卷十。 ②《白沙子全集》卷十。 ③《白沙子全集》卷一。 陈献章从“天地我立,万化我出”的心本论观点出发,进而提出了“以自然为宗”①的为学宗旨。他所谓的“以自然为宗”,是指无任何束缚的、绝对自由自在的精神状态。为了实现“以自然为宗”的为学宗旨,陈献章提出了“为学须从静坐中养出端倪”的心学方法。这种方法,是他从切身经验中得出来的。据他说,他从吴与弼学,“其于古圣贤垂训之书,盖无所不讲”,但仍然“未知入处”,于是回到白沙里杜门不出,“专求所以用力之方”,不靠师友指引,专从书册中搜寻,废寝忘食数年,亦未有得。“于是舍彼之繁,求吾心之约,惟在静坐。久之,然后见吾此心之体隐然呈露。..作圣之功,其在兹乎!”②他认为,遍读群书亦未求得“用力之方”,改变方法从“静坐中养出端倪”,终于达到本体的认识,即所谓“见吾心之体隐然呈露”。陈献章这种从“静坐”中直见心体的思想和方法,确比朱学简易,因而成了由朱学转向阳明心学的过渡环节。 湛若水对“江门之学”的发展与修正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号甘泉,广东增城人,学者称他为甘泉先生。他于二十九岁从学于陈献章,很得其师器重,视他为自己学术的继承人。四十岁登进士,选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晚年致力于讲学和著述。著作有《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