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第12周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第12周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四章第4节光的折射(第12周)

一、自主学习:

同学们看课本81页到82页,完成下列内容:

1、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

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

(1)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方向偏折。而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向方向偏折。

(2)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

(3)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4)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

二、自我训练:

(一)完成《金牌学案》45——46页知识梳理。

(二)课本84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三)课堂练习:

1. 秋高气爽的夜里,当我们仰望天空时会觉得星光闪烁不定,这主要是因为()

A.星星在运动 B.地球在绕太阳公转 C.地球在自转

D.大气密度分布不稳定,星光经过大气层后,折射光的方向随大气密度的变化而变化

2. 如图所示的四个光路能正确表示光线由玻璃射入空气的是()

3.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如果入射角逐渐增大,折射角将()

A.逐渐减小,且总小于入射角 B.逐渐增大,且总大于入射角

C.逐渐减小,且总大于入射角 D.逐渐增大,且总小于入射角

4.如图所示为小明家的鱼缸,一缕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投射在鱼缸中的水面上,一条光线经水面折射进入鱼眼(已画出)。请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的大致方向,标明入射角r 和折射角θ。

5. 如图所示,是光由玻璃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的不完整的光路图,在图中,入射光线是,折射光线是,折射角是,入射角为,是玻璃。

三、直击中考

1. 某同学在水池边看到水里“鱼在云中游”则他看到的“鱼”和“云”( )

A.都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B.都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C. “鱼”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云”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D. “鱼”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云”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2.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八年级物理4.5、《光的色散》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

同学们看课本85页到87页,完成下列内容: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

依次是 ,这就是 现象。

色散现象说明太阳光 (填“是”或“不是”)单色光。

2、光的色散主要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

3、 、 、 三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彩。人们把这三种色光叫

做 。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就是由 混合而成。

4、红外线是一种看不见的光,它的主要特性是它的 效应。一切物体都在不

停地向外辐射 ,温度较高的物体发出的红外线也 。

5、紫外线也是一种看不见的光,紫外线能杀死 ,能使荧光物质 ,

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 ,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

体 。 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

二、自我训练:

(二) 完成《金牌学案》49页知识梳理。

(二)课本87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三)课堂练习:

1、太阳光通过一个三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光

带上色光的排列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种颜色的光。

2、毛泽东的诗句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是 。

3、“三基色”是指_____ 、_____ 、____ 。

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 三种色光合成的。

4、雨后的天空,有时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关于“彩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是光的折射现象

B 、是光的色散现象

C 、是光的反射现象

D 、是由于空气中悬浮有大量的小水珠而形成的

A .湖中的倒影

B .碗中的筷子

C .世博会夜晚的灯光

D .镜中的陶罐

5、下列有关不可见光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不可见光是一种假想的光,实际并不存在 B.不可见光也可以传递能量C.不可见光也可以在空气中直线传播 D.不可见光遇到物体也可以被反射6、过度晒太阳会使皮肤粗糙,甚至引起皮肤癌,这是由于太阳光中含有下列哪种光线造成的( )

A.红外线

B.紫外线

C.红光

D.紫光

三、直击中考

1、验钞机是利用荧光物质在的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制成的;家中的电视机遥控器是靠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的。

2、在SARS病毒肆意侵害人类的时候各单位、住户除了用84消毒液喷洒和用过氧乙酸熏蒸预防外还常见到用____________灯来灭菌。另外各科研部门在与“非典”的斗争中研制出了多种快速(不超过0.5 s)测量体温的仪器这是利用____________来测温的

第四章《光现象》复习学案

一.复习过程:

1.光在真空中的光速是m /s。

2.白光经三棱镜分解后,形成:七色按序排列的彩色光带叫光谱。这说明不是单色光。

3.色光的三基色是:红、、蓝。

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5.光在传播途径中斜射到不同或不均匀介质表面会发生射和射。

6.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和入射光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和入射光分居于的两侧,反射角入射角。

7.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定律。

8.平面镜成像:成的是像,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成像特点简记为:成大的、立的、对称的、像。

9.平面镜应用:、穿衣镜、自行车尾灯等。

10.反射中光路是的。

11.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光和入射光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和分居于

两侧,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入射角,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入射角。

12.不经光学仪器的自然的折射现象所成的像,一般为虚像。如:岸上观鱼、池水“变”、水中的筷子“弯折”、海市蜃楼等,人所见都是虚像。

13. 折射时光路是的。

14. 太阳光可以分解成七种色光。

二.例题典析

例 1. 太阳到地球之间的距离是 1.5×108km,则太阳发出的光射到地球上需要的时间为。

例2. 以下物体是光源的有()①太阳②月亮③燃烧着的蜡烛④镜子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

例3.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浓密的树荫下的太阳光斑

B.教室屏幕上的投影

C.你看到自己镜中之影

D.树在水中的倒影

例 4.一束光线跟平面镜成40°入射,那么这束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分别是() A.40°40° B.40°50° C.50°40° D.50°50°

例 5.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迎着月亮走,地上处是水,背着月亮走,地上处是水。(填“亮”或“暗”)

例6.关于光的反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发生镜面反射时,每一条反射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黑板“反光”是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的缘故

C.反射面粗糙时,反射光线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D.牙科医生用小平面镜观察患者牙齿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

例7. 如果一人以5米每秒的速度向平面镜走来,则他所成的像相对于他的速度是()

A.0.5m/s

B.5m/s

C.10m/s

D.0

例8.如图所示,光线在空气和玻璃界面MM’上发生折射,则入射角为

界面的方是空气,方是玻璃。

例9. 如图所示,L是平面镜,S是发光点,请你画出能看到S在平面镜中像的范围。

例10.清澈见底的游泳池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这是因为从射向的光线,从水面处发生的缘故。

三、直击中考

1. 一条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若不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而使平面镜绕入射点转动45。,则反射光线改变的角度是()

A.45°

B. 90°

C. 60°

D.30°

2.某人身高1.8m,站在平面镜前1.2m处,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 m,他的像距他。当向远离平面镜方向移动0.3m后,则他的像距平面镜有。在他远离平面镜的过程中,他的像将(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3.在我国古代就有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潭清疑水浅”。其中“水中月、镜中花”是光的现象形成的,“疑水浅”是光的现象形成的。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第12周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四章第4节光的折射(第12周) 一、自主学习: 同学们看课本81页到82页,完成下列内容: 1、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 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 (1)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方向偏折。而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向方向偏折。 (2)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 (3)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4)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 二、自我训练: (一)完成《金牌学案》45——46页知识梳理。 (二)课本84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三)课堂练习: 1. 秋高气爽的夜里,当我们仰望天空时会觉得星光闪烁不定,这主要是因为() A.星星在运动 B.地球在绕太阳公转 C.地球在自转 D.大气密度分布不稳定,星光经过大气层后,折射光的方向随大气密度的变化而变化 2. 如图所示的四个光路能正确表示光线由玻璃射入空气的是() 3.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如果入射角逐渐增大,折射角将() A.逐渐减小,且总小于入射角 B.逐渐增大,且总大于入射角 C.逐渐减小,且总大于入射角 D.逐渐增大,且总小于入射角 4.如图所示为小明家的鱼缸,一缕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投射在鱼缸中的水面上,一条光线经水面折射进入鱼眼(已画出)。请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的大致方向,标明入射角r 和折射角θ。 5. 如图所示,是光由玻璃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的不完整的光路图,在图中,入射光线是,折射光线是,折射角是,入射角为,是玻璃。

三、直击中考 1. 某同学在水池边看到水里“鱼在云中游”则他看到的“鱼”和“云”( ) A.都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B.都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C. “鱼”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云”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D. “鱼”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云”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2.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八年级物理4.5、《光的色散》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 同学们看课本85页到87页,完成下列内容: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 依次是 ,这就是 现象。 色散现象说明太阳光 (填“是”或“不是”)单色光。 2、光的色散主要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 3、 、 、 三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彩。人们把这三种色光叫 做 。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就是由 混合而成。 4、红外线是一种看不见的光,它的主要特性是它的 效应。一切物体都在不 停地向外辐射 ,温度较高的物体发出的红外线也 。 5、紫外线也是一种看不见的光,紫外线能杀死 ,能使荧光物质 , 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 ,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 体 。 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 二、自我训练: (二) 完成《金牌学案》49页知识梳理。 (二)课本87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三)课堂练习: 1、太阳光通过一个三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光 带上色光的排列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种颜色的光。 2、毛泽东的诗句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是 。 3、“三基色”是指_____ 、_____ 、____ 。 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 三种色光合成的。 4、雨后的天空,有时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关于“彩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是光的折射现象 B 、是光的色散现象 C 、是光的反射现象 D 、是由于空气中悬浮有大量的小水珠而形成的 A .湖中的倒影 B .碗中的筷子 C .世博会夜晚的灯光 D .镜中的陶罐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编号: 使用时间: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一节 质 量 编制人: 审核: 领导人签确: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的变化 而变化的物理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使用天平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重点和难点 重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难点:理解质量的含义,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学法指导】 帮助理解:1、质量:是物体的特性。如同人的性别一样,不随时间、位置的 变化而变化。 例如:地球上一个男人拥有一吨黄金,30年后宇宙飞船把他和这一吨黄金一 并带到月球上。这个人还是一个男人,不会变成女人,这一吨黄金还是一吨 黄金,不会变成一吨白金或少于一吨的黄金。 这个例子说明了“质量”是物体的一个特性,不会随时间、位置的变 化而变化。 2、质量的单位认识 从“质量”的定义上分析----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多少”应该是一个可以 量化的词,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早在三千年以前就用“天平”粗略地测量 物质的多少。这个“多少”可以用一个单位来测量。 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 符号g k 。 预习案------自读(默)课文,高效预习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 物质:构成宇宙万物的实物,叫物质。如:空气、水、食物、棉布、 微生物、电磁波等。 物体: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一切有形体的物质:如:冰块、水蒸气、水 等,具有宏观形状,宏观体积或宏观的物质。一般分为汽态、 液态、固态。 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表示物质特性的物理量。 (2)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①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g k ),比千克要小的单位有克(g ),毫克(g m ) 比千克更大的单位有吨(t ) ②换算关系:1g=310-g k 1g m =310-g=610-g k 1t=310g k (3)质量的测量 ①质量的多少用什么来衡量? 请同学们想一下,到市场买粮、买菜售货员要用什么来称货品? 结论:称质量的器具----称或天平 ②天平的使用 为了不使坏损坏天平,在操作之前要牢记下面几条要求: a 、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每个天平的“称量” b 、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 脏。 c 、潮湿的物体或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请同学们逐条分析,如果不按这些要求做,会出现什么问题?(老师讲 解) ③天平的结构:以托盘天平为例 横梁、托盘、分度盘、指针、游码、标尺、平衡螺母、砝码、镊子 探究案------研读文本,深入挖掘 【合作探究、深度剖析】 活动一:分组研究讨论 物理概念上的物理量---“质量”与平时我们说的“工程质量”“产品质 量”有何区别? 活动二:质量有何具体的特性?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人教版·全册)

课题:科学之旅序号:01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 2、认识到物理学是有趣和有用的一门自然学科; 3、知道学习物理的一般方法。 导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联想讨论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一、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内容。 1、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研究等物理现象。 2、结合日常生活,举例说明物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 3、学习物理的方法有: 课堂导学 1、演示1-1,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2、演示1-2,小人跳舞的原因是,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3、演示1-3,用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4、演示1-4,乒乓球会下落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5、用塑料笔在头发上或是衣服上摩擦,观察塑料笔能否吸引小纸

屑?,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6、物理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观察,必须是有目的的,让我们带着“目的”进行以下观察: (1)图1-7中,要想省力,后轴齿轮应换用较大的还是较小的? (2)图1-8中,冰棍“冒”出的“白气”向下飘还是向上飘?,这与吹肥皂泡发生的现象类似吗? (3)图1-9中,观察杯中鸡蛋会发生什么现象? (4)图1-10中,气球能把杯子吸住的原因是什么?, 你见到过与此类似的现象吗?试举一例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外作业 1、试用质量不同的小物体(如小石子)、长度不同的细线、秒表、模仿伽利略 的实验方法验证单摆的等时性原理。 2、预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后反思

课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序号:02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声音产生与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以声波进行传播,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2、演奏小提琴时,琴弦在,打鼓时,在振动;敲击瓷碗边缘后听到的声音是由振动发出的;吹笛子时,笛子发声是由发出的。 3、声音靠传播,声音以的形式传播,声速大小与 有关,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4、不能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速度大小规律是 课堂导学 1、设计多个实验方案,探究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1)实验器材: (2)研究方法: (3)实验过程: 2、如P14图1-4所示,用实验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你还有其它的实验方案吗? 3、设计实验方案:分别探究固体、液体和空气可以传声。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

班级组别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1走进神奇道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中的神奇,这些来自大自然的神奇是让人惊叹的。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而这些神奇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学习重难点】 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学习器材】多媒体、水、塑料瓶、塑料绳、玻璃杯、磁铁、铁钉、三棱镜、光源、漏斗、乒乓球、拉链、圆珠笔、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在自然中 自然现象中有很多神奇的现象,请看书上图1-1-----图1-7:并尝试回答相关问题。 自然真美丽,真神奇。请同学们另外举出一些自然界的神奇现象来。(至少五个) 2、生活中 在我们生活中也会呈现另一些神奇。 看课本图1-8------图1-13:并尝试回答相关问题。 学生举例,你在生活中又见到哪些神奇的现象?(至少五个) 二、课堂交流与达标导学: (一)交流预习情况: 1.展示预习成果:交流你的思考和疑惑。 2.讨论:通过预习,你想了解学习哪些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知识深化探究: 1、在自然中 ⑴浩瀚太空,群星闪烁,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宇宙的什么地方? 宇宙最初是处于一种混沌状态,在某个特定时刻,发生了大爆炸,产生了时间和空间,从而才有了今天这个世界。科学观测宇宙正在膨胀。 ⑵当夕阳西下,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 ⑶天公“发怒”是怎么回事?闪电与雷声是同时发生的,那么,我们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先。因为。 雷雨过后为什么经常会出现彩虹?。 ⑷生发万物的大地,为什么有时会山崩地裂,喷吐岩浆? 。现代的科技手段还无法阻止地震发生,但人类何时能准确预测地震何时发生,从而避免对人类更多的灾难? ⑸江河为何有时也会“发怒”?。 ⑹巍巍雪山,高耸入去,为何甚至一声喷嚏声可能导致雪崩? 。 ⑺龙卷风是怎样形成的?。 龙卷风的威力巨大,我们如何能准确预测龙卷风的来临,从而避免对人类更多的灾难?龙卷风的能量巨大,这些能量能够加以和平利用吗? 请同学们另外举出一些自然界的神奇现象来。(至少五个) 2、生活中 ⑴生活中的神奇之一:倒饮料的诀窍(实验演示) 提出问题:小孔难以倒出饮料,那么有哪些方法可将饮料倒出呢? 问题解决:①孔倒饮料;②孔倒饮料。 ⑵生活中的神奇之二:拉链的开启与闭合(实物展示)它被美国《科学世界》杂志评选为20世纪的十大发明这一。提出问题:为何上下拉动,拉链便可闭合或开启? 。 ⑶生活中的神奇之三:圆珠笔(实物展示) 介绍:圆珠笔发明历史。提出问题:圆珠笔油是如何从笔管流到笔尖的? 。实验:用圆球笔倒着写字。 (4)冲浪运动惊险、刺激。为什么冲浪者弯着腰,分开腿,能在惊涛骇浪中“滑翔”? 。 (5)生活中的神奇之四:跳高(展示跳高与撑竿跳高的一组图片) 介绍:在刚刚结束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以的成绩获得奥运会男子跳高冠军,而以获得男子撑竿跳高冠军。 提出问题:为什么借助一根小小的撑竿,便能比跳高多跳一倍以上的高度? 。 学生举例,你在生活中又见到哪些神奇的现象?(至少五个) 下面我们看几个有趣的现象: 实验一:光的色散 实验二:隔掌吸钉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9.1-9.2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总第 7课时 2、会用压强公式左简单的计算; 3、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重点:压力压强概念的理解 难点:增大和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学习方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力的单位__________符号__________。 3、力的作用效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常情况下,人们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力的大小。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压强。 5、压强的公式__________________。 6、压强的单位_______,读作______,专用名称______,简称_________,符号______。 7 、增大压强的方法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课堂导学: (一)、压力 1、提出问题:①人站在雪地上陷入雪深,站在滑雪板上陷入浅;②用笔尾压橡皮, 不易压进,用笔尖压橡皮,易压进橡皮。 2、压力:讨论:人脚陷入雪地,笔尖进入橡皮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人脚对雪地和笔尖对橡皮作用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 定义:垂直压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被压表面作用点与表面垂直方向:: 大小:分析下面三种情况 3、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①猜想及猜想依据: ②物理方法: ③设计和进行实验 ④分析得出结论 比较(a )和(b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a )和(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归纳: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有关。 (二)、压强 1、引入,设(a)、(b)的压力都为30N ,S a =3cm 2 S b =30cm 2,则(a)、(b)每1cm 2受到的

八年级物理下册 12-2 滑轮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填“平衡”或“不平衡”)。 2、阅读课文P82实验探究:用动滑轮做功根据图12-2-3丙的动滑轮做功完成下表 被测物理 量次数物重 G/N 物体被提 升高度 h/m 拉 力 F/N 沿拉力方向 移动的距离 S/m 钩码的重力 做功W1=G× h/J 拉动 力做 ×S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结论:①、F1 F2,、G= ,使用动滑轮能,但不能改变。 ②、W1 W2说明用动滑轮功(填”能省”或”不能省”)。 3、如果把定滑轮和动滑轮都看成一个杠杆,在下图A、B中找出杠杆的五要素分析:定滑轮中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大小关系是L1 L2 ,相当于一个杠杆;动滑轮中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大小关系是L1 L2,相当于一个杠杆。 例题1、两个滑轮完全相同,其重力均为20N.分别用图所示的两种方式,将重400N的物体以相同的速度匀速提升,不计摩擦和绳重,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F1大于F2 B. F1=F2 C. F1小于F2 D. F1和F2大小无法确定 (三)、滑轮组 1、阅读课文P83思考和组合成滑轮组。图12-2-4中,是由一个滑轮和一个组合在一起,这样组合的目的是既能又能。使用的滑轮组滑轮越多,越省力,用几段绳子吊着动滑轮,拉绳子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只有与动滑轮连接的那段绳子才算进去。定→动,箭头向。动→定,箭头向。吊车上用的是滑轮 组装口诀:单从动,双从定,从里向外绕。 2、分析推导平拉物体时,需要克服的是 力,F= f;拉力移动的距离与物体升高的高 度的关系是S= ,n表示,h 表示 例题:如图所示,规格完全相同的滑轮,用相同的绳子绕成 甲、乙两个滑轮组,分别提起重为G1和G2的两个物体, 比较它们的省力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G1=G2 ,则F1一定小于F2 B.若G1=G2 ,则F1一定大于 C.若G1G2 ,则F1一定等 于得出结论,课后要完成老师要求完成的实验报告。*科学实验、实事求是,不要弄虚作假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12.1杠杆》导学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1. 杠杆第1课时 【学习目标】1.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 2.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位置||。 3.能准确画出动力臂与阻力臂||。 【知识链接】一个支点举起地球(一) 阿基米德对于机械的研究源自于他在亚历山卓城求学时期||。有一天阿基米德在久旱的尼罗河边散步||,看到农民提水浇地相当费力||,经过思考之后他发明了一种利用螺旋作用在水管里旋转而把水吸上来的工具||,后世的人叫它做“阿基米德螺旋提水器”||,埃及一直到二千年后的现在||,还有人使用这种器械||。这个工具成了后来螺旋推进器的先祖||。 当时的欧洲||,在工程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一些简单机械||,譬如:螺丝、滑车、杠杆、齿轮等||,阿基米德花了许多时间去研究||,发现了“杠杆原理”和“力矩”的观念||,对于经常使用工具制作机械的阿基米德而言||,将理论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上是轻而易举的||。他自己曾说给他一个支点||,他可以举起整个地球||。(不过这只是比喻)||。 【学法指导】 1.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2.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但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3.画力臂方法:⑴找支点O;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标力臂(大括号)||。(简记: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垂线、四标力臂) 【温故知新】 1.力的三要素是指、、||。 2.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或||。 3.重力的计算公式是:||,重力的方向||。 【探究新知】 一、自主预习 1.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机械||,有的机械简单||,有的机械复杂||,不管机械是多么复杂||,都可以从中找到构成它们的基本元素:、、||。 自学课本P76-77杠杆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2.定义: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够饶着转动||,这样的就是杠杆||。 3.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用符号表示; (2)动力:杠杆转动的力;用符号表示; (3)阻力:;用符号表示; (4)动力臂:从到的距离;用符号表示; (5)阻力臂:从到的距离;用符号表示||。 二、合作探究

八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新版沪科版 第一章:物理学导则 1.1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研究物质的结构、 性质、运动规律等。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宏观和微观世界中的各种物体和现象。 1.2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物理学有一些基本概念,例如物质、物理量、物理单位等。物质是组成自然界的基本要素,物理量是对物理现象进行描述和衡量的工具,物理单位是对物理量进行度量的标准。 第二章:力和压力 2.1 力的概念和力的分类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接触力是通过物体之间的接触传递的,例如摩擦力、弹力等;非接触力是通过物体之间的距离作用的,例如重力、电磁力等。

2.2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是指多个力合成一个力的过程,可以使用合力的 三角形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计算。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的过程,可以用三角形法则或正交分解法进行计算。 2.3 压力 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P=F/A进行计算,其中P表示压力,F表示力,A表示受力面积。压力的大小与受力的大小和作用面积有关。 第三章:浮力和密度 3.1 浮力的概念和性质 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它的大小等 于排斥物体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可以用公式F=ρVg进行计算,其中F表示浮力,ρ表示液体的密度,V表示物体的体积,g 表示重力加速度。

3.2 浮力对物体的影响 浮力对物体有以下几个影响:使物体浮在液体表面上,使 物体在液体中上升、下沉或停留在某个深度。根据物体和液体的密度大小比较,可以确定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和方向。 3.3 密度与物体的浮沉 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可以用公式ρ=m/V进行计算,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体积。 根据物体和液体的密度大小比较,可以确定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第四章:机械能 4.1 动能和势能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以用公式 Ek=1/2mv²进行计算,其中Ek表示动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可以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等不同类型。

【八年级】八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

【八年级】八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人耳的构造,结合挂图认识人感知声音的途径 2.了解骨传导 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作用 [重点和难点] 1、人产生听觉的过程 2.通过探索,我们可以感知骨传导 3、利用双耳效应解释实际现象 [知识链接]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2.声音需要传播,但无法传播 【学法指导】: 1.回顾生物人耳的结构,了解人类听力的生理原因 2、通过小实验感受骨传导 [指导过程]: 1、结合挂图认识人耳结构,了解听觉产生的过程 2.小实验: (1)用木棒敲桌子声,通过空气传入人耳;把两只耳朵堵住, 用牙齿咬筷子,木棍敲击桌子的声音通过筷子传到人耳。 感受两次听到声音的区别 (2)在一个由三名学生组成的小组中,一名学生蒙上眼睛,感觉到另外两名学生在操场上 同学说话的方向位置

[学习总结]: 1、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传播方式被称为骨传导 2、双耳效应――声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 一只耳朵的力矩、力量和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方向的重要基础。也就是双耳效应 [合规性测试]: 1.人耳感知声音基本过程:声波作用于人耳,引起振动,这种振动通过听觉神经传递 给,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有时一个巨大的声音会刺穿鼓膜,这将在此时引起 通过方式感知声音或借助于助听器。 3.至于双耳效应,下面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a、双耳效应就是两只耳朵产生的效应 b、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音的方向 c、双耳效应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d、立体声双声道耳机充分利用了人的双重效应 【作业】:同步训练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质量》导学案 赵斌 学习目标:1、能说出质量的含义和单位。 2、通过观看实验操作,学会天平的使用。 3、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学习重点:1、质量的含义,单位。 2、利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学习难点:1、准确熟练地使用天平测量质量。 自主学习:问题一:质量的定义及单位换算? 1、问题思考:请把以下物品:铁钉、图钉、木尺、电饭锅、桌子、凳子这些物体分为两组,可以怎么分?请说出分类的理由。 2、铁钉,桌子都是一个个具体的____________,而构成它们的铁、木材都是各种不同的____________,由此而知:是由____________构成的。(填“物体”、“物质”) 3、如果将铁钉、图钉、木尺、电饭锅、桌子、凳子这六件物体按照制作材料的多少来分为两组,构成材料较少的一组有:;构成材料较多的一组有。小结:质量的概念:物体内所含的多少叫物体的质量。 4、楼房是钢筋混凝土水泥等物质构成的,所以楼房有质量,请你思考一下,汽车有没有质量?人有没有质量?教室中的空气有没有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之:一切物体都有质量,没有质量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5、物理学中的质量与日常生活中说的“质量”的意义是否相同? 合作探究: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其形状、状态、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有什么关系呢?(课本P112 讨论交流) 2、质量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符号是_______。常用的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它们同千克的关系是:1t=_______kg 1g=_______kg 1mg=_______kg 3、5t= kg, 0.2kg= g 10g= mg, 500mg= g 一枚邮票约50 ,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是10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是50 ,一头大象的质量约5 。 问题二:如何测量质量?天平如何使用? (一)、自主学习,问题思考: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13“测量质量”和“天平的使用”部分的内容,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利用什么仪器测量物体的质量?2.实验室中用什么仪器测质量?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有哪些?3.为了保持天平的精确度,我们应做到哪些要求?4.如何使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5、实验时要遵守那些原则? (二)观看实验视频:得出如何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固体:液体:当堂检测 1.下面关于质量的说法正确的()A、质量是物质的大小B、质量是物体的多少C、质量是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D、质量是物体的大小2、一物体在地球上质量为m1,到了月球上质量为m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m1>m2 B.m1=m2 C.m1<m2 D.缺少条件,无法比较.3.下列物体中,质量可能是0.2kg的是()A.一头大象B.一个苹果C.一台电视机D.一只蚂蚁4.用调好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当左盘中放入待测物体,右盘中加入35g砝码时,天平指针偏向分度盘右边,这时()A.向右盘中加砝码B.减少右盘中的砝码C.将游码向右移动D.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压强)大气压强的变化和综合运用(导学案)

第2课时大气压强的变化和综合运用 课题大气压强的变化和综合运用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知道大气压强的变化规律. 2.知道大气压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对有关现象进行解释. 过程与 方法 1.经历分析大气压强的变化的图象,体会利用数学工具描述物理规 律的研究方法. 2.进一步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能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 生产实际相结合.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认识大气压的存在与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 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大气压的变 化规律.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金属盒气压计、集气瓶(带孔的橡 皮塞)、细玻璃管、水(红色)、活塞式抽水机模型等. 教学难点 大气压的综 合应用. 教学 课时 1课时 课前预习 1.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2.大气压随着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 3.大气压还与液体的沸点有关,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随着液面气体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4.气体的压强与其质量、体积和温度有关,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温度越高,压强越大. 复习巩固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所学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初步知识,知道气体和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知道了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而我们生活的大气层中,大气压强又该如何变化呢?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播放课件“高原反应”,并提出问题:我们生活在低海拔地区,当我们乘车旅游到西藏等高海拔地区时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适? 学生思考、讨论. 师:大家先不着急知道答案,我们学习了本课知识后就会明白. 进行新课 知识点1 大气压强的变化 教师展示金属盒气压计,请一个同学用气压计读出气压值,随后到楼上测出气压,把楼下、楼上测得的气压分别写在黑板上. 教师请一个同学上讲台来,做一个简易气压计.(参照教材P41《想想做做》——“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2.5 光的色散 [学习目标] 1.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知道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发生不同的现象。 2.经历把太阳光分解为各种色光的实验过程。探究颜料混合与色光混合的区别。 3.在观察分解太阳光,进行颜料混合、色光混合的实验中,产生探索未知物理知识的欲望与兴趣,并解决问题的喜悦心情。 [学习重、难点] 1.探究光的色散并得出结论。 2.知道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并知道其他的色光和颜料由“三基色”和“三原色”混合而成。 [新课导学] 思考:彩虹是如何形成的? 一、光的色散实验 1、实验探究:研究光的色散 在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单纯的颜色,直到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做了光的色散实验,才揭开了光的颜色的秘密,我们看下面的实验:(课本图2.5-1) 2、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就形成了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彩色带再通过第二个三棱镜后,又汇成一束。这说明,白光是 这个现象的产生表明: 第一,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混合光; 第二,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实验中红光偏折的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的程度最大。 波长、频率、速度、偏折程度的关系理解 二、色光的混合 1、观察色光混合的视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 2、彩色电视画面上的各色彩是由____________ _。 3、不同的色光混合后呈不同色光的基本规 律如图: 三、颜料的混合 1、颜料的三原色 2、不同色彩的颜料混合后的基本变化规律 如图: 四、色光的三基色与颜料的三原色的不同点 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 2、它们的混合规律也不同。色光的三原色混合后为色,颜料的三原色混合后为色。 3、它们的混合原理不同,色光的混合原理是:两种色光混合后使眼睛感觉到产生了另一种 色光。颜料的混合原理是:两种颜料混合色是它们都能的色光,其余的色光都被这种 颜料掉了。五、物体的颜色 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只透过红色光的玻璃,我们看到它是的, 只透过绿色光的玻璃我们看到它是。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白色物体是因为它反射, 黑色物体将,我们看到物体的颜色是红色的,是因为它只反射的光。因此,绿光射到红色的衣服上,我们将看到衣服是的。 知识小结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_________.这种现象叫_________ .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就是太阳光的_________ 现象.阳光照射着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蕴含着光的现象。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彩.人们把这三种色光叫做__________.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就是由_________混合而成的. 小华的调色板上如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颜色的颜料,他也能通过颜料混合画出各种色彩的图画,这说明色光的混合规律跟颜料的混合规律是__________. 3.将一束红光和一束蓝光同时照射到白色的屏上我们可看到_________ 色. 4.放电影和投影用的银幕为什么做成白色的? 5.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则物体呈现 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的色光,则物体呈现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各种色光,物体是无色透明的。 6.在一张白纸上用红颜料写一个“光”字,把它拿到暗室中。只用红光照射时,你将看到什么现象?只用绿光照射时,你将看到什么现象? 7.在暗室里,红光照射的多彩的油画作品,将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随堂练评] 1.白光通过棱镜后,能够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种色光,这七种色光通过 棱镜后又会聚成________光,这表明白光就是由这七种色光________而成的。 2.色光的三基色是________________,混合后为_______;颜料的三原色是______________,混 合后为________。 3.观察两只手电筒分别射出的红光与蓝光在白墙上重叠部分的颜色是_______________。 4.雨后的天空是浮有大量的细小水珠,太阳光照射到这些小水珠上时,它被分解成绚丽的七色光,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光的“鹊桥”—— ________________。 5.不同的色彩搭配,不仅给人美感,而且使人产生联想。如:黄、橙、红属于______________,让人想到火与太阳;绿、蓝、紫属于________________,让人想到草地、水等。冷暖色的对比与协调,能产生美妙、生动的色感。 6.用放大镜观看彩色电视机荧光屏上的白色区域,会发现它是由________种颜色的亮点或亮条组 成的。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新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新版人教版) 课题:测量物质的密度序号:34姓名班级导学目的学问点1、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态物体体积的方法;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密度;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物理的科学方法。导学方法:探讨法、启发、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测量物质的密度的原理是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哪些,密度是间接测量还是干脆测量:__________ 2、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分别用什么工具来测量:________ 量筒怎样正确运用?3、测量不规则固体密度的方法及步骤?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案有哪些?4、物质的密度能测量吗?(“能”或“不能”);测量的原理是;即是要测出物质的和;再根据这两个物理量来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这是一种(“干脆”或“间接”) 测量物理量的方法二、课堂导学一、量筒的运用1、量筒是测量的工具;出示几只大小不一样的量筒,引导学生视察量筒的单位、最大测量值、分度值。2、量筒上的单位标度是;量筒壁上的最大刻度是量筒的;量筒壁上相邻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间隔为值。3、拿出一只量筒,学生填出这只量筒的量程;分度值是。4、如何在量筒上读数呢(1)、在量筒上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面,与液面,假如液面是凹形的,与凹面,假如液面是凸形的,与凸面。(学生看课本图6.2—1和6.3—2)(2)、液体的体积可以利用干脆测量,可是如何利用量筒测固体的体积呢利用量筒测量固体体积采纳的是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即先测出量筒中的体积,再测出量筒内和于液体中的固体的总体积,两者相减,就得到固体的体积。1、课堂上练惯用量筒分别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一、测量液体的密度拿出一杯配制的盐水,要求学生设计测出它的密度的方法和步骤,看能有几种方案?方案一: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枯燥量筒m1;2、将被测液体倒入肯定量到,加砝码至天平重新平衡后,读出的总质量m2;3、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4、根据计算该液体的体积。可设计记录试验数据的表格如下:思索探讨:试验时可先称出量筒和液体的总质量m2,然后再把液体倒掉后干脆测出量筒的质量m1,在两者相减,得到液体的质量吗?方案二: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 2、将烧杯中的液体倒一局部到量筒中,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2; 3、读出量筒中的液体的体积v; 4、根据计算得出该液体的密度。可设计记录试验数据的表格如下:例1.1.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密度的试验:(1)在运用托盘天平前要对天平进展调整.按正确的依次将下列各步骤前的字母排列________ .A.组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全册).docx

第七章力 第一节力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认识力的三要素 2、过程和方法: 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题. 能在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新问题,有初步提出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情趣.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与他人合作,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重、难点: 1、理解力的概念 2、对力产生的效果会进行判断 3、会画力的示意图 器材:弹簧、磁铁、小铁球 学习课时:1课时 一、创设情境 比一比:前后位的同学之间进行扳手腕比赛,比一比谁能取得胜利,谁的力大。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三、展示汇报: (一)什么是力 1.活动一:力 请同学们来互相展示几个力,并仔细体验(也可不借助于器材)。看哪一组设计的又多又好,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体会】 要想有力的话,需满足什么条件? 2.我的体验:力(force)是 3.思考:力(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物体而存在。力产生时两个物体—(填“一定”或“不一定”)相互接触。

(二)、力的二要素 1、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符号是 o 2、演示:观察用力向下压弹簧和向上拉弹簧有何不同?轻轻拉弹簧与用力拉弹簧有何不同? 在门轴处推门和在门把手处推门有何不同? 总结:力的二要素是力的二要素不同会改变力的作用效果。 (三)、力的作用效果 1.活动三:展示力作用的效果 请把你认为最好的力作用效果的实例展示给大家。试一试,你能行的!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 2. ________________ 我的展示: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简称形变),力也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改变。 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叫做发生了改变。 (四)、力的示意图 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 教师指导学生画力的示意图 (五)、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1.活动二:感受力的作用 请用手拍桌子,双手互拍,同伴间推手,再结合身边的其它器材来感受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2.我的感受: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的同时,物体对物体也施了力,这说明: 力的作用是的。 讨论思考 %常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一知识吗?并请试着加以解释. 四、拓展提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全套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力第1节力 p1 情境导入 游泳是世界体育比赛项目之一,也是极好的健身运动。游泳时,手用“力”往后拨水,脚用“力”向后蹬水,身体就会向前行进。那么,什么是力呢向后拨水、向后蹬水为什么能使身体向前行进呢学习了这一节的知识,相信你就知道了,那就让我们快快进入这一节的学习吧! 目标解读 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 学习过程 比一比:前后位的同学之间进行扳手腕比赛,比一比谁能取得胜利,谁的力大。 一、力是什么 1. 活动一: 体验力 请同学们来互相展示几个力,并仔细体验(也可不借助于器材)。看哪一组设计的又多又好,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体会】 ] 要想有力的话,需满足什么条件

2. 我的体验: 力(force)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1. 活动二:感受力的作用 请用手拍桌子,双手互拍,同伴间推手,再结合身边的其它器材来感受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2. 我的感受: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的同时,______物体对______物体也施了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的。 讨论思考 】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一知识吗并请试着加以解释. 三、力的作用效果 讨论思考 你是怎样知道拉拉力器的同学是否用了力呢 ~ 1.活动三:展示力作用的效果 请把你认为最好的力作用效果的实例展示给大家。试一试,你能行的!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 2. 我的展示:力可以使物体的 ____________发生改变(简称形变),力也可以使物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 发 生改变。 加油站

初二物理导学案全一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二节运动描述 姓名:班级:组: ●学习目标 1、认识机械运动现象。 2、知道参照物,并能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和根据运动描述指明参照物。 3、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 ●自学自测(自学教材16-18页) 一、机械运动 1.在物理学中,把物体称为机械运动。 2.举几个生活中机械运动例子: 二、参照物 思考:小明在车上看到路上汽车飞快驶过,他认为车上乘客是运动,而车上司机看乘客却不动,司机认为乘客是静止,同样是研究乘客运动状态,为什么小明和司机会得出不同结论呢? 1.可见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作为参考标准,这个标准物体就是。 2.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重点) 例:1.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相同速度前进收割麦子,则收割机相对于________是运动,相对于_________是静止。 2.当我们乘坐电梯上楼时,则相对于________我们是运动,而相对于________我们是静止。 3.“我坐在奔驰汽车里,静靠在椅背上,欣赏着窗外景物,只见路旁树木急速向后退去……”文中描述所选择参照物分别是:“静靠”______;“奔驰”________;“后退”_________。 4.平直路上,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顺风行驶,但甲感觉顺风,乙感觉逆风,丙感觉无风,由此判断三人骑车最快是_______。最慢是。 结论:从上述例子可以得出物体运动和静止是;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与所选取参照物有关,一般为了方便会选为参照物。 ●当堂达标 1、请你根据下面描述,判断下面标点物体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并把它写在后面横线上: (1)夜晚,小明抬头仰望天空,发现月亮在云中穿行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玲乘飞行旅行,在飞机降落时,看到地面正向她扑来__________________。 3)唐代诗人李白在《望天门山》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优美诗句中,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呢?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华看着窗外路边白杨树,它们正急速地向后退去____________________。 (5)清晨,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坐在行驶列车内,若论他是静止,则所选参照物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