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古典诗歌意境

浅谈古典诗歌意境

浅谈古典诗歌意境

浅谈古典诗歌意境

作者:闫达尉

意境是一种特殊的意象体系,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重要范畴。它奠基于先秦,肇源于六朝,产生在盛唐,发展成熟于唐末至近代,对中国文艺影响深远。意境在绘形上具有主观、虚化、集合性的特点,在表意上具有主导性、超越性和哲理性的特点。根据侧重点的不同,意境又可分为情境、物境两种基本形态。

一、意境的基本定义

我国学者对意境的普遍定义是:指创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而形成的

一种艺术境界。

川北教育学院蒋均涛教授在《审美诗论》中做了如下阐释:“意境不等于艺术形象。

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的人、事、物、景的表现特征相互交融形成的情与景、意与象

的有机统一体。是通过情景交融的形象展现出的能把人们引入进行充分想象的艺术空间的

审美化境。”①

下面是一些当代文史工具书中关于“意境”的解释:

1、《现代汉语辞典》:“意境,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2、《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学》:“意境,中国古代文论术语,指抒情诗及其它文学创

作中一种艺术境界,这种艺术境界是由主观思想情感和客观景物环境交融而成的意蕴或形象”。

3、《中国诗学大辞典》:“意境是一种形象创造、具有味之无穷的独特审美品格”。

4、《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意境指的是通过形象化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描写,能

够把读者引入到一个想象的空间的艺术境界”。

二、意境说的产生与发展

古代意境说最早的源头是《周易》中的“象”和《周礼》中的“兴”。“兴”与“象”

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审美概念,已经具有后世成熟期意境理论的萌芽,即肯定心与物的合一,

人的内部心灵与外部世界的统一,言语的有限表达与无限引发的统一。它包含两个主要因素:情景交融和虚实相生。②魏晋六朝儒释道融合,自觉抒情诗的大量产生,尤其是山水

田园诗为意境说奠定了创作上的基础。③“意境”这一概念的提出,始于盛唐诗人王昌龄

的《诗格》:“诗境有三。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

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镜像,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

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

则得其真矣。”④

此外,晚唐司空图的韵味说、宋末严羽的兴趣说、清初王士祯的神韵说都可以看作

境说的变体。

到了近代,王国维运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提出的境界说是对传统意境说的继承和发展:

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

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原夫文学之所以有意境者,以其能观也。

出于

①蒋均涛著:《审美诗论》,巴蜀书社2003年版,第321页。

⑤王先霈、孙文宪主编:《文学理论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71页。

⑥王先霈、孙文宪主编:《文学理论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71页。

⑦王先霈、孙文宪主编:《文学理论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71页。

⑧叶燮著:《原诗》,见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三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351页。

⑨王先霈、孙文宪主编:《文学理论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72页。

四、意境的基本形态

虽然一般的诗歌都是有情有景,但根据侧重点的不同,意境又可分为情境、物境两种基本形态。

所谓情境,即以写情为主,以描写诗人情感状态创造情感空间来构成意境。也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有我之境”、“以意胜”。如晏几道的《临江仙》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一句,生动地展现出诗人独自淋着细雨站在暮春落花间的孤单与伤感。

所谓物境,是以写物为主构成的意境,主观情感只是隐蔽地寄托在诗中。也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以境胜”。如王维《汉江临眺》中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一句对江天山色的描绘给人以空灵大气,浑然忘我之感。

五、意境的大小之别

意境有大小。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气魄宏大,壮阔浩渺,是为大境界。

“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刻画细腻,寸寸柔情,是为小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①大境给人雄浑壮阔之感,小境则给人柔美婉约之感。妙处各有千秋。

主要参考书目:

1、王先霈、孙文宪主编:《文学理论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许山河著:《诗词鉴赏概论》,海南出版社1995年版。

3、郑家治著:《古代诗歌史论》,巴蜀书社2003年版。

4、王世朝主编:《中国诗歌》,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蒋均涛著:《审美诗论》,巴蜀书社2003年版。

6、刘焕阳著:《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7、里克主编:《历代诗论选释》,昆仑出版社2006年版。

8、邹斌主编:《唐宋诗词鉴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9、李捷主编:《宋词三百首》,远方出版社2009年版。

①王国维著:《人间词话》,见里克主编《历代诗论选释》,昆仑出版社2006年版,第223页。

浅谈古典诗歌意境

浅谈古典诗歌意境

浅谈古典诗歌意境 作者:闫达尉 意境是一种特殊的意象体系,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重要范畴。它奠基于先秦,肇源于六朝,产生在盛唐,发展成熟于唐末至近代,对中国文艺影响深远。意境在绘形上具有主观、虚化、集合性的特点,在表意上具有主导性、超越性和哲理性的特点。根据侧重点的不同,意境又可分为情境、物境两种基本形态。 一、意境的基本定义 我国学者对意境的普遍定义是:指创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而形成的 一种艺术境界。 川北教育学院蒋均涛教授在《审美诗论》中做了如下阐释:“意境不等于艺术形象。 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的人、事、物、景的表现特征相互交融形成的情与景、意与象 的有机统一体。是通过情景交融的形象展现出的能把人们引入进行充分想象的艺术空间的 审美化境。”① 下面是一些当代文史工具书中关于“意境”的解释: 1、《现代汉语辞典》:“意境,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2、《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学》:“意境,中国古代文论术语,指抒情诗及其它文学创 作中一种艺术境界,这种艺术境界是由主观思想情感和客观景物环境交融而成的意蕴或形象”。 3、《中国诗学大辞典》:“意境是一种形象创造、具有味之无穷的独特审美品格”。 4、《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意境指的是通过形象化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描写,能 够把读者引入到一个想象的空间的艺术境界”。 二、意境说的产生与发展 古代意境说最早的源头是《周易》中的“象”和《周礼》中的“兴”。“兴”与“象” 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审美概念,已经具有后世成熟期意境理论的萌芽,即肯定心与物的合一, 人的内部心灵与外部世界的统一,言语的有限表达与无限引发的统一。它包含两个主要因素:情景交融和虚实相生。②魏晋六朝儒释道融合,自觉抒情诗的大量产生,尤其是山水 田园诗为意境说奠定了创作上的基础。③“意境”这一概念的提出,始于盛唐诗人王昌龄 的《诗格》:“诗境有三。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 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镜像,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 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 则得其真矣。”④ 此外,晚唐司空图的韵味说、宋末严羽的兴趣说、清初王士祯的神韵说都可以看作 意 境说的变体。 到了近代,王国维运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提出的境界说是对传统意境说的继承和发展: 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 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原夫文学之所以有意境者,以其能观也。 出于 ①蒋均涛著:《审美诗论》,巴蜀书社2003年版,第321页。

中国古代诗词的意境之美

中国古代诗词的意境之美 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以其深邃的意境和优美的形式,展现了中 国人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观念。中国古代诗词尤其被誉为中华文 明的瑰宝,其所传达的意境之美令人陶醉。 一、古代诗词的意境渲染 中国古代诗词追求的并非是简单的形容事物,更注重通过意象的构建,以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比如,杜甫的《登高》中写道:“浩荡离 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他利用“登高”这一动作,以表达自己的 情感愁绪,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受,令人产生共鸣。 二、意境之美的艺术表达 中国古代诗词以其卓越的艺术表达能力而闻名。通过运用象征、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诗人将抽象的情感和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意象, 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感受。如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借助明月喻意情侣之间的深情厚意, 通过这一意象引发读者的遐想和共鸣。 三、意境之美的审美体验 古代诗词的意境之美是一种审美体验,它通过对自然景观、人情世 态的描绘,使读者陶醉其中。比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写道:“床前 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他利用细腻的描写,勾勒出一幅寂静夜晚的画面,令人感受到宁静与美好。

四、意境之美的生活哲学 中国古代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学,表现了对人与自然、人与人 的关系的思考和感悟。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的描绘,诗人传达 了自己对生命、爱、责任等主题的思索和领悟。比如,王之涣的《登 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他以壮丽的自然景色 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思考。 五、意境之美的历史意义 中国古代诗词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 史意义。它记录了古人对社会、政治、人文等方面问题的思考和表达,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价值。通过研究古代诗词,我们可 以更好地了解历史和传统文化,并从中获取启示和智慧。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诗词的意境之美是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它通 过意象的构建、艺术的表达、生活哲学的思考以及历史的反映,展现 了中华文化的瑰宝。古代诗词的意境之美,深深吸引着人们,给予了 人们极大的思考和享受的空间。

古代诗词意象意境集萃

古代诗词意象意境集萃 古诗词赏析首先要理解整首诗词表达的情感,接下来才能更好的把握具体的字词含义。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代诗词意象意境,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 古代诗词意象意境(一)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张孝祥1132-1169,宋豪放词人)(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又如,“(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再如,“(李益《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气)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

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小雅·采薇》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确立了杨柳意象的原型。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古代诗词意象意境(二) 1、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 伤。“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2、黄昏、夕照(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 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3、流水、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把水与时间的流失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 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落花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死亡的焦虑忧伤。此外,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用流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 4、长亭——陆上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

诗词的魅力欣赏古代诗词中的美丽意境

诗词的魅力欣赏古代诗词中的美丽意境 诗词的魅力欣赏 古代诗词中的美丽意境 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充满了美丽的意境和情感。通过欣赏古代诗词中的美丽意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本文将从景色描写、情感表达和意象隐喻等方面,探讨古代诗词中的美丽意境。 一、景色描写 古代诗词以其独特的方式描绘了壮丽的山水景色,展现出了美丽意境。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描绘了壮美的山河景色:“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故乡何处是烟霞。”通过对景色的具体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之美。另一个例子是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凉爽的秋夜之境。 二、情感表达 古代诗词中的美丽意境常常与丰富的情感表达相结合,使人产生共鸣。例如,李白的《静夜思》描写了一个人在深夜思念爱人的情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通过对静夜和明月的描述,表达了思乡之情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使人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同时,这种情感表达又与美丽的自然意境相呼应,增加了

诗词的艺术感染力。另一个例子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两句:“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游览时的情景和内心的愉悦之情,使读者能够共情,感受到诗人的快乐和幸福。 三、意象隐喻 古代诗词中常常使用意象隐喻来表达美丽意境,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有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句诗通过将月亮比喻为青天,表达了对月亮的向往和仰望,使读者感到一种恢弘、壮丽的气象。另一个例子是李商隐的《锦瑟》中的一句:“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通过将春风比喻为不打破玉门关的力量,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柔情和爱恋之情。 诗词中的美丽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鸣。通过欣赏古代诗词中的美丽意境,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体验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华文化。希望诗词的美丽意境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更多的传承和发扬,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它带来的情感震撼和精神享受。 总结 通过对古代诗词中的美丽意境的欣赏,我们可以领略到其独特的魅力。景色描写、情感表达和意象隐喻等方面,都展示了古代诗词的艺术价值和审美境界。希望诗词的美丽意境能够继续传承和发扬,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和感悟其中的美。

中国古代诗词的意境解析

中国古代诗词的意境解析 中国古代诗词以其深邃的意境而闻名于世。这些古诗词中蕴含着丰 富的情感和哲理,让读者陶醉其中。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古代诗词的 意境,揭示其中的奥秘和魅力。 一、意境的概念 意境是指诗词作品通过文字的表达手法,以及通过形象、音韵、意 象等因素,展现出来的一种视觉、听觉和心理上的情感体验。中国古 代诗词意境的构建主要依赖于意象的具体描写和情感的流露,使读者 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和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二、意象的运用 意象是古代诗词中的一种基本手法,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和运用,诗人可以让读者产生强烈的联想和情感体验。古代诗词中的意象以自 然景物为主,如山水、花鸟等。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描写和运用,诗人 能够给读者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同时也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 思想。 三、意境的韵律 古代诗词的韵律也是意境构建的重要元素。古代诗词中使用了丰富 多样的韵律手法,如平仄、押韵等。这些韵律不仅能够让诗词更加优 美流畅,更能够让读者在欣赏中既能感受到诗词的美感,又能体会到 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蕴。

四、意境的情感表达 中国古代诗词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而闻名于世。古代诗词中的意境 在表达情感方面特别突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对人物形象的刻 画以及对心理感受的表达,诗人能够以极其简练而深刻的方式传达情感,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这也是中国古 代诗词之所以令人着迷的地方之一。 五、意境的哲理意蕴 中国古代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意蕴,这也是其意境深远的原因 之一。古代诗人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观察,以及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将深邃的哲理融入到诗词中。这些哲理意蕴使得诗词具有了超越时空 的智慧和价值,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启迪和思考。 六、意境的审美价值 中国古代诗词的意境不仅仅是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更具有独特的审 美价值。古代诗词所表现出的美感源于其奇特的构思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以及对自然和生命的敏锐感知。这种审美价值能够让读者在欣赏 中获得审美的愉悦,也能够提升读者的审美能力和修养。 总结: 中国古代诗词的意境构建主要依赖于意象的描写和运用、韵律的表达、情感的流露以及哲理意蕴的融入等因素。它不仅在视觉和听觉上 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更能够让读者与诗人产生心灵的共鸣,感受到 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智慧。中国古代诗词的意境深邃且具有独特的审

中国古典诗歌意境赏析

中国古典诗歌意境赏析 中国古典诗歌,以其深邃的情感、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富有哲理的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无数诗人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丰富的意境,给人以无尽的美的享受。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深远,常常借助自然景观、历史传说或日常生活场景来传达情感。这些诗歌中,山川草木、风花雪月都成了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例如,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四句诗以月夜为背景,将诗人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同时,中国古典诗歌也强调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人们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象为背景,寓意人生追求的永无止境。另外,中国古典诗歌还善于通过象征和比喻来传达情感。这些象征和比喻不仅富有诗意,而且寓意深刻。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这首诗以溪亭和藕花为象征,寓意人生的迷惘与困境。

总的来说,中国古典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出了深远的意境。这些诗歌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与思想,也反映了社会的风貌与时代的变迁。通过欣赏这些诗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和价值。 论中国古典园林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以其独特的意境、美学与建筑结构,吸引了无数游人的目光。本文将从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学、建筑结构等方面展开讨论,带大家领略园林艺术的魅力。 在探寻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之前,让我们先从一个有趣的故事开始。明朝时期的江南才子解缙,据说曾主持修建了一座著名的园林——拙政园。这座园林建成后,解缙邀请了当时的文豪们共同品园。众人游园时,纷纷赞叹园中景致优美,惟有文豪宋濂题词“文笔黯淡,终不若自然之趣”。解缙听后深有感触,随后对园林进行了改造,力求营造出一种自然之趣。这个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古典园林所追求的意境之美。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主要体现在对自然之美的模仿与再现。这种意境的营造常常通过借景、框景、对景等手法来实现。例如,拙政园内的“听雨轩”,设计师巧妙地借助周围的竹林、岩石和水池等自然元素,

古代诗歌意象含义和意境特点

古代诗歌意象含义和意境特点 古代诗歌的意象是诗歌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它们不仅仅是诗歌的表现形式,更是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的象征。古代诗歌的意境特点可以分为豪放类、清幽类、伤感类、婉约类、超脱类和华美类。豪放类的诗歌意境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浩瀚辽阔、广袤高远、旷达洒脱;清幽类的诗歌意境清新明丽、宁静恬淡、淡雅闲适、和谐静谧、恬静优美;伤感类的诗歌意境凄清冷寂、孤寂冷清、哀怨低沉、凄惨萧条、苍凉悲壮;婉约类的诗歌意境缠绵悱恻、哀婉动人、委婉含蓄、蕴藉风流、朦胧缥缈;超脱类的诗歌意境超脱世俗、远离尘嚣、高雅脱俗、超凡脱尘、风致雅洁;华美类的诗歌意境富丽堂皇、华美绚丽、华妙艳丽、瑰丽神奇、色彩斑斓。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青山、月、冰心、水、关山、清风和白云等。青山在古典诗歌中具有深隐旷达、雄浑沉稳、亘古不变的特色,是文人借以栖息身心的家园,因而备受文人喜爱。月则可以引发离愁别绪,表现亡国之痛,也可以抒发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冰心比喻心志忠贞、品格高尚、心性高洁。水则可以表现绵绵愁思、离愁别恨,

也可以抒发时光流逝的感慨。关山则是关塞山河的象征,既可以表现历史存在,也可以表达望云思友、见月怀人的情感。清风可以引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的情感,也可以表达清新明丽、宁静恬淡的意境。白云则是诗人表达超凡脱俗、远离尘嚣的象征。 总的来说,古代诗歌的意象丰富多彩,它们不仅仅是诗歌的表现形式,更是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的象征。通过意象的运用,古代诗歌传递出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历史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歌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诗意独具的文章,充满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这是杜甫《恨别》中的句子,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这是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中的句子,描绘了清幽的山水和诗人的离别感。

意境深奥中国古代诗词意境解读

意境深奥中国古代诗词意境解读意境深奥:中国古代诗词意境解读 中国古代诗词以其深远的意境而闻名于世。这些古老而智慧的文字,通过独特的修辞手法和精妙的表达,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古代诗词的意境,解读其深奥之处。 一、水墨之韵 中国古代诗词常常使用水墨画的笔法,将意境写入文字之中。这样 的表达方式使得诗词作品具有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给读者带来了 身临其境的感觉。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中,他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两句诗字字珠玑,通过短短的几个字,将寂静的夜晚和明亮的月光 画面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读者能够感受到月光洒在大地上的宁静 与清冷,仿佛置身于诗词中。 二、意象与抒情 中国古代诗词以其丰富多样的意象而闻名。通过使用特定的形象来 表达情感,诗人成功地将内心的感受与外在的景象相结合。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他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壮美的自然景色,呈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读 者在阅读时,也不禁被那壮丽的景象所感染,感受到了作者对壮丽自 然的赞美之情。

三、意蕴之深 中国古代诗词以其意蕴之深而著名。每一首诗、每一首词都蕴含着 作者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感悟。这种深远而富有内涵的意境,使得古 代诗词具有了超越时空的价值。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他通过描写秋夜的 凉爽和安宁,暗喻自己所处的贞固之境。他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几句诗中蕴 含了诗人对人生的思索和对宇宙的关怀,引发了读者对生命的思考。 四、音律之雅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意境还表现在它独特的音律之中。古人注重诗词 的音韵美,通过选用特定的字词和掌握特定的韵律,使得诗词乐句婉 转动人。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他写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诗句铿锵有力,顿挫有致。通过默念这两句诗,读者能够 感受到其中包含的律动和韵律美。 总结: 中国古代诗词以其深奥的意境而著称,通过水墨之韵、意象与抒情、意蕴之深以及音律之雅,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些古老的诗词 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艺术,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在欣赏古代诗词的 同时,我们也能够领略到古人对世界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思考。意境深 奥的中国古代诗词将继续为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和启发。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和意象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和意象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和意象 一有无意境不是衡量艺术高低的唯一标尺 本文上篇论意境有一个出发点,即把意境视为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研究它的内涵和构成,从而揭示中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意境虽然很重要,但不能把有无意境当成衡量艺术高低的唯一标尺。中国古典诗歌有以意境胜者,有不以意境胜者。有意境者固然高,无意境者未必低。屈原的《天问》,曹操的《龟虽寿》,李白的《扶风豪士歌》,王维的《老将行》,杜甫的《北征》、《又呈吴郎》,辛弃疾的《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陈亮的《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以及文天祥的《正气歌》,这些脸炙人口的名篇,很难说它们的意境如何,但谁也不能否认它们是第一流的佳构。仅用意境这一根标尺去衡量丰富多采的古典诗歌,显然是不妥的。 这种观点源自王国维的一句话:“词以境界为最上。”然而这句话怎样理解、是否正确,都值得深思。《人间词话》不仅标举意境,而且不止一次讲到气象,甚至说:“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廖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四。”可见王国维并没有狭隘到只认意境不认其他的地步。果真如此,也只能说这是他个人的艺术趣味。而不能当成科学的论断。 不仅有无意境不是衡量诗歌艺术高下的唯一标尺,而且意境本身也有高下之别。不辨意境之高下,是难与谈诗的。意境包涵着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和个性,不是一个纯艺术的概念;意境的高下,不仅

仅是艺术水平的表现。正如风格取诀于人格;艺术境界的高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诗人的思想境界。不同的诗人面对同一景物会写出意境不同的作品,如王之涣的《登鸦雀楼。与畅当的同题之作;杜甫的《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与高适、岑参、薛据的同题之作。而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也会创造出美学价值不同的意境,如王维前后期山水诗意境之不同。由于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复杂性,所以即使是同一个诗人在同一个时期所写的作品,其意境的高下也未必相同。此外,体裁对意境也有一定的影响,所谓诗庄词媚,不仅是风格的差异,也是诗境与词境的区别。把意境仅仅局限于艺术的范围,既不考察诗人的思想境界,又不区别高境的高下,唯以意境为上,这无助于诗歌的理解、评论和欣赏。 讨论意境的文章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参考前人关于意境的论述,偏重于从诗歌创作的实践出发,联系创作心理和欣赏心理,归纳众多的诗例,得出自己的结论。另一类是研究王国维的意境说。对王氏的观点加以阐释、评论,或溯其源流,或探其精微。以上两类文章研究的对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属于中国诗歌的艺术理论与艺术分析,目的是总结中国诗歌的艺术经验,找出中国诗歌的艺术特点。后者属于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范围,目的是对王国维的文艺思想作出恰当的评价。这两种研究都是必要的。但不论采取哪一种方法,都有一个如何对待王国维的问题。王国维在前人的基础上,多方面探讨了意境的涵义,建立了一个新的评论诗歌的标准,他的贡献是卓著的。但王国维对意境的论述远未臻于完善。我们可以用王国维的意境说去阐释古代的诗歌,但不应扣守王氏之说。我们完全可以从古典诗歌的实际出发,提出一套更完整更系统更能揭示中国诗歌艺术规律的意境说来。王国维作了总结的,我们仍可在更高的层次上加以总结;在他涉及的领域之外,我们还可以开拓新的领域。只有这样,对意境的研究才能逐步深入。 二诗人之意境诗歌之意境读者之意境

讨论中国古代文学中意境形象的特征列举一首诗解析

讨论中国古代文学中意境形象的特征列举一 首诗解析 意境是文学艺术的核心,是文学通过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 展现出的心灵境界和情感世界。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意境形象是非 常独特和丰富的,从古诗到文言小说,都有独特的意境表现。本 文将通过对一首诗的解析,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中意境形象的特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刻画了一幅中国古代意境画,包括景物和情感。下面将 通过对诗歌的逐句解析,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中意境形象的特征。 一、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这句话描绘了古原上的草,呈现出草木枯荣的自然景象。这种 特殊的景象与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意境有关,表现了“天地同枯荣, 人类共悲欢”的哲学思想。在中国文学中,意境常常是通过自然景 物来表现的,自然这个主题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

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句话刻画了草原上的野火和春风,短短的几个字中蕴含着很 深刻的意境。野火不仅象征着毁灭,也象征着新生,春风则代表 着顺风顺水和生机勃勃。这种表现方式反映了中国文学的独特魅力,将人类情感和自然景观紧密结合在一起。 三、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这句话描绘了草原上的远景,古道和荒城的出现进一步扩展了 中国古代文学中意境的范围。这种景象有着一种深厚的感情色彩,使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往事和思乡之情。 四、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句话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感慨离别之情,从另一角度呈现了 意境和情感之间的关系。中国文学中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小说都 反映了人类的情感和意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歌从多个角度呈现了中国古代文学中意境的 特征。这些特征包括通过自然景物表现意境,通过感性表达情感,描绘出恢弘和深刻的景象等等。在中国文学中,意境一直是一种 重要的表现手法,反映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度。

古典诗词的诗意

古典诗词的诗意 “词”是诗歌的一种韵文形式,它是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 诗人先前并没有自觉的情思意会,而是在生活中遇到了某一物境,忽有感悟,思绪满怀,于是借着对物境的描写从而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达到意与境的交融。如孟浩然《秋登 万山寄张五》:“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人 的情思意会都是由客观物境触发的。 诗人带着猛烈的主观感情碰触外界的物境,把自己的感情转化成其中,又借着对物境 的描绘将它抒写出,客观的物境于是也带了诗人主观的情愫。杜甫的诗“雨洗脸涓涓静, 吹物物香”,李白的诗“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倒春风香”,诗中的香竹、香雪,似乎 已不是氢铵客观的存有,诗人把自己的感情移注其中,并使它带了猛烈的主观色彩,从而 具备了浓烈的诗意。再例如杜甫的“感时花掉飞溅泪,恨别鹤还珠格格”,白居易的“汴 水流,泗水流,流至瓜洲和古渡头,吴山点点恨”,杜牧的“蜡烛无心还花雨,替人泣至 天明”,等等,这些诗句在诗中写给的意境似乎都具有了诗人的主观色彩,就是以主观病 毒感染了客观,统一了客观,达至鲮的与境的轻松交融,缔造出来了一个情感的世界。 山川草木,日月星辰,他们在形态色调上的差异,诗人产生某种共同的.印象,彷佛 它们本身便具有性格和感情一样。这固然是出自于人的想象,但又带有一定的客观性。杜 甫的“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都达到了物我情三者交 融的的地步。 事实上,意境的缔造决不仅限于此,意境美就是一种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 说道的“昨夜西风凋碧一棵,楼记高楼,盼天下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 人疲惫”,“众里找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形象地说明了诗人 崇尚意境的构想过程。它不是直观的六边形,而是艰辛的积极探索,若加工严重不足则失 掉之浅露,加工太过则失掉之打磨。最低境界就是一种不露痕迹的美,正像古代的绘画一样,所表达的就是意境中的神韵之美。例如王维的《竹里馆》:“红尘幽篁里,弹琴为丛 藓科扭口藓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去二幅。”字字平淡无奇而境界此辈,其中蕴含着一 种特定的艺术魅力,其妙处正在于其所表明的就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迎合的意境,它的美在神而无此貌,其神就是王士性在意境之中的,这意境不仅散发出清幽韵致的体会,而且并使人深感,这一月夜幽林之景就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的人又就是如此 悠然酣饮,尘虑皆空,真令人流连忘返。 中国古代诗歌意境美是中国古代诗人创作诗歌追求的终极目标和最高理想,是对世界 美学的独特贡献,它从立意命题,内容形式上尽善尽美,追求个性与共性并重,微观与宏 观统一,主体与客体交融,是浑然天成,自然和谐的审美境界。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意境是指客观事物与诗词作家思想感情的和谐统一,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真实生活,却又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诗中的“意”包括作者的“情”和“理”,诗中的“境”指事物的“形”与“神”。所谓“意境”,即情、理、形、神的和谐统一。 一、意境的类别 王国维吸收西方文艺学观点,写了部《人间词话》。在《人间词话》中提出“境界”说,认为“能写出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并且根据主客观关系,将境界分为“造境”和“写境”,又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之别。所谓“造境”即经诗人主观情感加工改造过的境界,亦即“有我之境”,也就是文艺理论上说的“表现”;所谓“写境”即如实客观再现客观环境,亦即“无我之境”,也就是文艺理论上的“再现”。以上是从无我关系上分类,如果再加上表现手段,可以分为以下六类: 1、实感性意境 即王国维所云“写境”。诗人调动状物、描写、叙事等艺术手段,通过刻画形容,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真实形象地再现客观环境。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实感性意境的形成,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体物的细密工巧,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宋诗的代表人物梅尧臣诗作“工于平淡,自成一家”(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他以素朴的诗风,真实地再现当时繁重的赋税和征战给民生带来的疾苦,写下《陶者》、《田家四时》等传世之作。作为一位写实诗人他曾举贾岛、姚合、温庭筠等人诗作为例,说明什么是实感性意境以及它的意义和作用:“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贾岛云‘竹笼拾山果,瓦瓶担石泉’;姚合云‘马随山鹿放,人逐野禽栖’等,是山邑荒僻,官况萧条,不如‘县古槐根出,官清

浅淡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浅淡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第一篇:浅淡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浅淡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摘要: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境界自成高格。‛诗词整体的美学价值在于意境。意境美是诗词美的最高体现,是鉴定一首诗好坏的关键因素。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主要表现在:刻画的人物之形象、景物之传神、炼字之精到。这三方面的特点能使人遐想无穷,回味不已,给人以精神的提升和享受。 关键词:古典诗词;意境美;人物形象;诗情画意;炼字精到。 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的瑰宝,千百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与古人在追求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是密不可分。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境界自成高格。‛诗词只有达到美的至境———意境美,才能给人以真正的美感。 所谓意境美,是指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生动图景和所体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的一种美的形态,它是‚意象合一‛的艺术升华,是想象空间的艺术化境界。意境美体现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是多方面的。本人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教学经验,将从古典诗词中人物之形象、事物之传神及用词之精妙,来浅谈对中国古典诗词中所呈现出来的意境之美的认识。 一、古典诗词中形象的人物 毛泽东给陈毅关于诗的一封信中说:‚诗要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别林斯基曾说过:‚诗的本质就在于给不具形的思想以生动的、感性的、美丽的形象。‛诗词要达到震撼读者的心灵,使人潸然泪下或拍案叫绝,靠的就是形象,靠的就是形象思维。黑格尔说:‚美是形象的显现。‛形象可以具体而生动地唤起人们的感性经验和思想感情。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以‚隔‛来论古典诗词,将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是否与作者有关来分。其表现形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一)诗词里抒情的是作者自己的形象,简言之就是‚我‛的形象。

古代诗词的意象与意境分析

古代诗词的意象与意境分析 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融合了丰富的意象与意境,使人 在阅读时感受到美的享受。本文将分析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和意境,并探讨它们给读者带来的美的感受。 一、山水意象与闲适意境 山水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它代表了一种内心的宁静和舒适。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象征着美好愿景的“白日依山尽,黄河 入海流”,给人一种视野的开阔和内心的宁静。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山水 景色,诗人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的心情,仿佛自己置身于其中,舒 缓了生活中的压力。 二、花鸟意象与婉约意境 花鸟意象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被用来描绘出婉约的意境。例如,杜牧 的《秋夕》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通过描绘 秋天的夜晚,诗人给读者展示了一幅静谧、婉约的画面,使人沉浸在 其中,感受细腻而柔美的情感。 三、孤独意象与寂寥意境 孤独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之一,通过描绘孤独的情感,诗人表 达了对于生活的思考和感悟。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写道:“床前 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通过描绘夜晚 寂静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给人一种寂寥而深沉的 感觉。

四、情感意象与激情意境 诗词中的情感意象常常被用来表达强烈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激情 的冲击。比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描绘了兄弟之间的情感:“戍 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通过描绘兄弟分 别的情景,诗人表达了对亲情的思念之情,给人一种深情而动人的感觉。 总结起来,古代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丰富多样,给读者带来了美的 享受。在山水意象中感受到宁静与舒适,在花鸟意象中感受到婉约与 柔美,在孤独意象中感受到寂寥与深沉,在情感意象中感受到激情与 动人。这些意象和意境不仅丰富了诗词的内涵,也启迪了读者的思考,使人们在阅读中感受到美的滋养。 因此,古代诗词意象与意境的分析对于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有着重 要的作用。通过对意象与意境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 的情感和思想,进而领略到诗词之美。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 我们需要回归到诗词的世界,感受其中的美好,让我们的内心得到滋 养与宁静。

谈中国古代诗歌的意境美

谈中国古代诗歌的意境美 《美学基本原理》指出:“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熔铸的产物。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在文学作品中,它是作家描绘的生活图景与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或许是一个场面,或许是一片氛围,或许是一种情调。那么,诗歌的意境美,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意境的意象美 《艺术心理学新编》中指出:“意象,是指包含作家思想感情的诗歌形象,它是诗歌表情达意的最小单位。”而意境是由一个个意象构成的,它不但给人以想象的时空,而且激励人的情感,给人以启示。也就是说,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描绘大自然景物时,善于捕捉典型“形象”入诗,“随物赋形,敷色设彩。”王富仁在《诗歌的阅读和赏析》一文中指出:“诗不但要读,还要冥想。”下面我们就此举几个例子谈谈诗歌的意境的意象美。如,“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等古诗句,所表达的是优美的景象,就是由“细雨”、“鱼儿”、“微风”、“燕子”等意象构成,几个意象表现出来的特点是轻盈、活泼,富有柔美感。它们结合在一起,天上地下,扩大诗意空间,这不但体现出了诗歌的意境的宽阔,而且透露出春的气息,给人以愉悦的感受。又如,杨万里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这诗句意境十分开阔,“碧”与“红”搭配,不但形象鲜明、生动,而且富有大自然的情韵。大家熟悉的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其意象更为鲜明,意境更为广阔。它不仅仅透露出春天的到来,而且春风把广阔的江南大地“吹绿”了,此时,天地葱茏,生机勃勃。在阅读中,这样的境界,引发读者的思维,从而达到了“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艺术效果。 2、意境的情感美 “以情写景意境生,无情写景意境亡。”“情感是诗歌的灵魂。”意境之所以感人,就是因为形象中寄托了作者丰富的感情。正如《美

古代诗歌意境的解读

古代诗歌意境的解读 一般说来,诗歌的意境具有形象性、抒情性和概括性这三个基本特征,解读、赏析诗歌可以紧紧地抓住这三个特征。结合中学课本中的一些旧体诗,谈谈我对诗歌意境“三性”的理解。 1、形象性。在诗歌的意境之中,形象是基础。一是因为形象是立体的、亲切可感的,容易调动读者的感觉器管,使之参与审美活动。二是因为情感是抽象的,形象才是具体的,没有形象,情感就不能得到充分的艺术的表达。 形象就是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春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秋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山景;“飞流直下三千尽,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水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雨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雪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江南之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塞北之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高山远眺之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寒江夜泊之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恋人惨别之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是雄师征战之景。凡此种种,都说明诗歌的意境离不开形象。 诗歌意境中的形象是生动的,而不是呆板的;是鲜明的,而不是模糊的。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用轻快活泼的笔调描绘了山乡夏夜的特点,从视觉(明月、星天)、触觉(清风)、听觉(蛙声)、嗅觉(稻花香)等各个角度去铺陈景物,连缀形象,从空中写到地上,从山前写到天外,从实景写到虚景,有动有静,有声有色。鲜明生动的形象,把读者带进了一个看得见、闻得到、摸得着、饶有情感的乡村世界。 2、抒情性。构筑意境,形象是基础,抒情是目的。这里说的抒情,不是直抒胸臆,而是专指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意境之所以能感染读者,就是因为形象中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形象成了诗人情感的化身。诗人把喜怒哀乐这些主观情绪施加给景物,景物也就涂上了相应的感情色彩,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移情于景”、“寓情于境”。杜甫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

浅谈古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

浅谈古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和意境是诗家写诗、评论家评诗经常用到的两个术语,也是我们欣赏古诗词时必须要掌握的两个的重点,更是要分辨的两个难点。比方全国语文高考卷曾考过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折柳”在这首诗里就是一个意象,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指曲名,即一支汉乐府古曲《折杨柳》,此曲抒写的是离别行旅之苦。二是指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在古诗词学习和鉴赏中,类似“折柳”的意象还很多。下面谈谈有关意象和意境问题。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词人的怅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意象来表达的。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足以说明白居易的快乐生活。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传达出来的是伤别情怀。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假设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再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答复了“试问闲愁都几许?”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假设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 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主要则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离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却是意境。 常见意象的寓意 古诗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如“梅”是“孤独”、“寂寞”、“孤芳自赏”、“高洁伟岸”的代名词;“蝉”是“惜时光”、“痛别离”、“苦远游”、“感身世”的同义语。 【花草树木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菊:隐逸高洁脱俗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绿叶:生命力希望 活力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松柏:傲岸坚强生命力竹:气节积极向上梧桐:凄苦柳:送别伤感春天的美好 【飞禽走兽类】子规:悲惨凄恻猿猴:哀伤凄厉鸿鸽:理想追求鱼:自由惬意(孤)雁:孤独思乡消息鹰:刚劲自由事业的成功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乌鸦:小人俗客庸夫沙鸥:飘零伤感【风霜雨雪类】海:辽阔力量气势海浪:人生的起伏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江水:时光的流逝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暴雨:残酷热情春风:旷达欢愉希望东风:春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衰败狂风:作乱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云:游子飘泊石灰天阴:压抑愁苦寂寞天晴:欢愉光明 【颜色器物类】白:纯洁无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