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十章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第十章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第十章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第十章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第十章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金融深化所表现的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状态是()

A.良性循环

B.恶性循环

C.无序

D.频繁变动

2、经济货币化与经济商品化的关系是( )

A.反比

B.波动变化

C.无法预知

D.正比

3、金融市场落后是造成金融压制的原因之一,其主要表现是()

A.货币市场发育不全

B.资本市场发育不全

C.外汇市场发育不全

D.黄金市场发育不全

4、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分析的对象是()

A.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

C.市场经济国家

D.计划经济国家

5、政府对金融业实行过分干预和管制政策,人为压低利率和汇率并强行配给信贷而制约了经济发展,而经济的呆滞又制约了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就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状态,这种状态是()

A.金融约束

B.金融风险

C.金融抑制

D.金融滞后

6、当金融业能够有效地动员和配置社会资金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加大了金融需求并刺激金融业发展时,金融和经济发展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这种状态是()

A.金融促进

B.金融深化

C.金融抑制

D.金融约束

7、以下改革措施当中,不属于金融深化的范畴的是()

A.取消利率上限,以减少通货膨胀

B.放松汇率限制以减少高估货币对出口的打击

C.统一并减少金融工具的种类

D.允许金融机构之间开展竞争

8、下列因素中,能够造成金融抑制的成因是()

A.金融市场过渡开放

B.政府对汇率和利率实行硬性行政管制

C.金融衍生工具充斥金融市场

D.政府取消金融机构的业务监管

9、在金融抑制的现象中,金融市场价格扭曲的表现是()

A.金融衍生工具价格偏高

B.票据贴现利率高于市场利率

C.贷款利率被政府调高

D.存款利率被政府压低

10、在金融抑制的现象中,信贷管制的表现是()

A.政府对民营企业提供优惠贷款

B.享有特权的国有企业能够得到大额贷款

C.货币当局用公开市场业务调节市场货币量

D.中央银行对再贴现率规定高限

11、以下金融抑制的表现当中,属于发展中国家金融管理方面的弊病是()

A.对外汇市场的监管放松

B.金融衍生工具泛滥

C.经济上长期存在分割性

D.实行金融机构国有化

12、金融抑制论与金融深化论解释的是()

A.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B.经济政策与金融政策的关系

C.金融政策与金融发展的关系

D.金融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3、目前在中国大陆尚未对外开放的金融市场是()

A.同业拆借市场

B.资本市场

C. 保险市场

D.贴现市场

14、金融监管的最基本出发点是()

A.维护国家利益

B.维护社会公众利益

C.控制金融机构经营风险

D.维护金融秩序

15、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源头是()

A.韩国

B.香港

C.泰国

D.马来西亚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请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金融深化对经济发展的正效应有()

A.收入分配效应

B.储蓄效应

C.就业效应

D.经济增长效应

E.投资效应

2、发展中国家实现金融深化的具体措施有()

A.提高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B.在公开市场上大量买入国债

C.允许资本在国际间自由流动

D.放弃对金融市场、金融体系的干预和管制

E.允许利率、汇率机制自由运行

3、导致发展中国家金融抑制的原因有()

A.“货币化”程度低

B.金融的二元性

C.缺乏完善的金融市场

D.利率和汇率与市场相脱节

E.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放松

4、金融监管放松化的趋势有()

A.取消存贷款利率限制,放开汇率监管

B.放松金融机构准入条件

C.实行资本流动自由化

D.允许商业银行兼办投资银行业务

E.禁止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5、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有()

A.危机所在国过早的开放了资本市场

B.危机所在国过早的取消了外汇管制

C.危机所在国允许商业银行经营投资银行业务

D.危机所在国的存款准备金率过高

E.危机所在国商业银行创造了过多的金融衍生工具

6、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金融抑制的发展中国家通常对信贷采用直接管制

B.金融抑制的发展中国家对货币流通量采用公开市场业务进行调控

C.贷款利率越高,融资成本越高

D.贷款利率越高,融资成本越低

E.贴现率越高,融资成本越低

7、发展中国家金融抑制的主要表现有()

A.严格控制金融机构

B.高估本币汇率

C.只向民营高科技企业提供贷款

D.设定存贷款利率上限

E.实行全面外汇管制

8、人为压低利率的金融抑制政策的危害主要有()

A.扭曲了金融资产的价格

B.低利率创造了过多的金融衍生工具

C.非法高利贷或民间集资盛行

D.产生对贷款的超额需求

E.出现寻租和腐败行为

9、金融抑制对于经济和金融发展的不良影响有()

A.负利率效应

B.负收入效应

C.负储蓄效应

D.负投资效应

E.负就业效应

10、金融市场落后带来的后果有()

A.导致金融机构过多

B.导致金融工具的缺乏

C.给政府实施货币金融政策带来困难

D.导致直接融资盛行

E.导致货币化程度提高

三、是非判断题

1、金融深化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全面推行金融自由化,取消政府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一切管制和干预。()

2、一般来说,金融结构越趋于简单化,金融功能就越强,金融发展的水平也就越高。()

3、实行金融抑制的国家往往对金融活动强制干预,人为的压低利率和汇率。( )

4、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有其自身的运行特征,表现在:货币化程度低,现代金融机构与落后的传统的金融机构并存,没有金融市场,政府对于金融机构的管制较松。()

5、实行金融抑制的发展中国家,金融部门中国有银行占垄断地位,非国有的其他金融机构处于附属地位,金融业无法通过合理竞争提高业务能力。()

6、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实行“进口替代”政策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通常采用高估本国币值和低估外国币值的汇率政策,以降低出口成本,提高进口成本。()

7、实行金融抑制的发展中国家压低贷款利率,资金使用成本的降低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投资的扩大解决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

8、由于发展中国家资金缺乏,投资机会极多,投资的边际效益较高,因而即使名义利率提

高,也不会抑制投资。()

9、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相对便宜,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从而会扩大就业水平。()

10、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金融衍生工具过渡泛滥。()

三、名词解释

1、金融抑制

2、金融深化

3、汇率市场化

4、利率市场化

5、业务经营自由化

6、市场准入自由化

7、资本流动自由化

8、贷款证券化

四、简答题

1.什么是金融抑制,其主要表现有哪些?

2.金融抑制对经济发展有哪些不利影响?

3.为什么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金融抑制?

4.金融深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对经济的影响表现在那些方面?

答案:

一、单选 1—5 ADBAC 6—10 ACBDB 11—15 DABCC

二、多选 1—5 ABCE; CDE; ABCD; ABCD; ABC

6—10 AC; ABDE; ACDE; BCDE; BC

三、判断题:1—5 √×√×√ 6—10 ××√√×

四、解词

1、金融压抑: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陷入一种相互影响和双双落后的恶性循环状态

2、金融深化: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呈现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状态。

3、汇率市场化:指政府取消对金融机构设置的利率限制,从而使利率能够灵敏地反映资金供求状况。

4、利率市场化:指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变化自由浮动,实行外币自由兑换。

5、业务经营自由化:指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的融合,也泛指金融机构开发业务不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

6、市场准入自由化:指放开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的限制条件,对内放宽金融机构的设立,对外允许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国内市场。

7、资本流动自由化:即开放资本账户,允许资本在国际间自由流动。

8、贷款证券化:是典型的资产业务创新,指经营放款的金融机构将自己的各种贷款作为担保发行证券,即以证券交易的方式转让贷款债权,从而实现贷款债权的流动性和市场化。

五、简答:

1.简述金融抑制的表现形式?

答:金融抑制具体表现在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利率限制、信贷配额、外汇管制等现象,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金融市场价格扭曲、信贷管制、外汇市场管制与本币汇率高估、对金融机构实施严格的控制。

2.金融抑制对经济发展有哪些不利影响?

答:金融抑制战略加大了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发展的不平衡,对经济发展和经济成长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具体体现在:负收入效应、负储蓄效应、负投资效应、负就业效应。

3.为什么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金融抑制?

答:发展中国家以金融抑制为特征的金融体系和政策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奉行的经济发展战略。导致金融抑制的成因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金融的二元性、金融市场落后、政府对金融过度干预。

4.金融深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对经济的影响表现在那些方面?

答:发展中国家从本国实际出发,促进金融改革,解除金融抑制,并实行促进经济发展的货币金融深化政策。主要内容有: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业务经营自由化、市场准入

自由化、资本流动自由化。

第十章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第十章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金融深化所表现的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状态是() A.良性循环 B.恶性循环 C.无序 D.频繁变动 2、经济货币化与经济商品化的关系是( ) A.反比 B.波动变化 C.无法预知 D.正比 3、金融市场落后是造成金融压制的原因之一,其主要表现是() A.货币市场发育不全 B.资本市场发育不全 C.外汇市场发育不全 D.黄金市场发育不全 4、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分析的对象是() A.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 C.市场经济国家 D.计划经济国家 5、政府对金融业实行过分干预和管制政策,人为压低利率和汇率并强行配给信贷而制约了经济发展,而经济的呆滞又制约了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就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状态,这种状态是() A.金融约束 B.金融风险 C.金融抑制 D.金融滞后 6、当金融业能够有效地动员和配置社会资金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加大了金融需求并刺激金融业发展时,金融和经济发展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这种状态是() A.金融促进 B.金融深化 C.金融抑制 D.金融约束 7、以下改革措施当中,不属于金融深化的范畴的是() A.取消利率上限,以减少通货膨胀 B.放松汇率限制以减少高估货币对出口的打击 C.统一并减少金融工具的种类 D.允许金融机构之间开展竞争 8、下列因素中,能够造成金融抑制的成因是() A.金融市场过渡开放 B.政府对汇率和利率实行硬性行政管制 C.金融衍生工具充斥金融市场 D.政府取消金融机构的业务监管 9、在金融抑制的现象中,金融市场价格扭曲的表现是() A.金融衍生工具价格偏高 B.票据贴现利率高于市场利率 C.贷款利率被政府调高 D.存款利率被政府压低 10、在金融抑制的现象中,信贷管制的表现是() A.政府对民营企业提供优惠贷款 B.享有特权的国有企业能够得到大额贷款 C.货币当局用公开市场业务调节市场货币量 D.中央银行对再贴现率规定高限 11、以下金融抑制的表现当中,属于发展中国家金融管理方面的弊病是() A.对外汇市场的监管放松 B.金融衍生工具泛滥 C.经济上长期存在分割性 D.实行金融机构国有化 12、金融抑制论与金融深化论解释的是() A.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B.经济政策与金融政策的关系 C.金融政策与金融发展的关系 D.金融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3、目前在中国大陆尚未对外开放的金融市场是() A.同业拆借市场 B.资本市场 C. 保险市场 D.贴现市场 14、金融监管的最基本出发点是() A.维护国家利益 B.维护社会公众利益 C.控制金融机构经营风险 D.维护金融秩序 15、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源头是() A.韩国 B.香港 C.泰国 D.马来西亚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请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金融深化对经济发展的正效应有() A.收入分配效应 B.储蓄效应 C.就业效应 D.经济增长效应 E.投资效应 2、发展中国家实现金融深化的具体措施有()

货币政策、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第21章(教材)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的政府改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手段。 这一章主要学习: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的工具;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第一节货币政策的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一)最终目标的内容 最终目标主要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及国际收支平衡。 1、稳定物价 鉴于通货膨胀各种负面影响,各国一般都把反通货膨胀、稳定物价作为一项基本的宏观经济政策。 2、充分就业 较高的失业率不但会造成社会经济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很容易导致社会和政治危机,因此各国政府一般都将充分就业作为优先考虑的政策目标。 总的来说,对长期内的就业状况货币政策并不能起很大的作用,但对于周期性的失业率上升是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的。 3、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对一个国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主要是从长期的角度来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的。 4、国际收支平衡 它是指一国对其他国家的全部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持平、略有顺差或略有逆差。 一般情况下,我们考察国际收支平衡不是考察整个国际收支的总体,而是考察其中的部分项目。 通常所说的国际收支平衡是指除了外汇储备项目以外的其它项目的收支是否平衡。 (二)最终目标相互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的政策操作中,由于这四个目标并非都协调一致,相互之间往往存在矛盾,所以政策目标的选择只能是有所侧重而无法兼顾。 1、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 对两者关系最经典的描述就是菲利浦斯曲线。该曲线表明,失业率与物价变动率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相互替换关系。 2、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当我们以较大的投资来刺激经济增长,在获得较高的经济增长的同时我们失去的是物价的稳定。 从长期来看,要想实现经济的良好增长,必须保持物价的稳定。 3、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4、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由于最终目标之间存在着矛盾,货币政策在作目标选择时不能不有所侧重,有所取舍,难以统筹兼顾。 二、中介目标 1、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 1)可测性 2)可控性 3)相关性 2、经常采用的中介目标 根据以上三个标准,经常采用的中介目标有:银行信贷规模,货币供应量,长期利率。 1)银行信贷规模 它是指银行体系对社会大众及各经济单位的存贷款总额。 就可测性而言,通过对各个存款机构的资产负债表进行核算就可以得到该指标。 可控性方面,控制这一指标可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的信贷管制;另一种是中央银行通过该改变准备金率、贴现率及公开市场业务来间接地控制信贷规模。 相关性方面,银行信贷规模与物价、就业、国际收支、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银行信贷

金融创新与监管问题研究

金融创新与监管问题研究 一、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关系 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来自不同的金融主体,金融机构推出新的管理制度,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是为了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技术发展的要求,或是为了避免风险,逃避监管,达到在新的市场条件下提高金融密集效益的目的。 金融监管和防范金融风险以维护金融秩序为目的,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金融创新在促进金融体系变革的过程中,将向金融监管提出新的课题,带来新的制度和规范,和推动金融监管水平不断的提高。而新的监管因为金融创新提供新的动力和更为广阔的空间。正是金融创新和监管创新共同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下,金融运行效率不断得到提高,金融系统的安全性不断得到增强。此处,有效的金融监管既要给予金融创新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还要保证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也就是说金融监管一方面要鼓励企业进行创新活动,防止出现因为管得过死,统得过紧,不利于金融企业的创新,另一方面要消除和防范金融创新带来的金融风险,迎接伴随金融创新而来的日益复杂的金融环境和金融风险的挑战。因为每次创新它都是在旧规则上突破,在旧监管手段的突破,如果创新很多,突破的速度过于快,整个市场风险,整个监管的盲点就会增加。因此,监管的环境就越发复杂,监管的手段也就越来越困难。 二、传统意义上的金融创新与监管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金融机构受到政府的政策性干预,自主创新能力差,业务类型单一,主要充当的是政府的政策执行职能。在那个时候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主要集中在国家的大型重点项目和重点扶持项目上,为国家重点工程提供资金支持。个人储蓄业务是当时主要的吸收存款业务,也是针对个人的核心业务,其它理财业务很少。保险业、证券业还处于萌芽状态。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国有商业银行先后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后来随着国内各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成立,大大增强了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同时也增强了彼此间的竟争,以往的以国家政策扶持的国有商业银行的老大地位已一去不返。自主经营,自谋出路,自我创新就成了各金融机构的工作核心。这个时期,保险业、证券业也得了飞速的发展,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健全。 随着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更是加快的金融体系的发展,保险业、证券业、银行业,三业同进,更是互相竟争,为了应对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对外开放,我国的金融机构必须增强自身实力。 三、现代金融体系对金融创新提出的新要求 为了兑现我们当年加入WTO时的承诺,五年内逐步开放银行市场,到时候面对管理经验丰富,服务质量优越,机构发展成熟的外国金融机构,我们将何去何存,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 为了应对这一天的到来,我国金融机构积极应对,努力创新,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法律体制更加健全,金融业经营更加规范

国际金融创新的近期发展及特点

国际金融创新的近期发展及特点 姓名: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国际金融创新是国际金融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因而,研究国际金融创新对推动我国金融企业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人们对国际金融创新的认识还不一致,所以本文通过对国际金融创新的概念、发展阶段、现状及特点的研究,来了解国际金融创新的概括及发展趋势,并进一步分析国际金融创新发展的成因、积极和负面影响。分析当代国际金融创新迅速发展原因的最主要意义在于借鉴国际上先进的金融创新的经验,吸取金融创新过程中失败的教训,将其应用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来,为我所用。 关键字:金融创新国际金融金融监管金融风险

一、国际金融创新的概念及现状 (4) (一)国际金融创新的含义 (4) (二)国际金融创新的现状 (4) (三)近期国际金融创新的特点 (5) 二、国际金融创新发展的原因 (6) (一)全球化促进国际金融创新 (6) (二)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了国际金融创新 (6) (三)金融管制放松为国际金融创新创造了良好软环境 (7) (四)金融业竞争的加剧为国际金融制造了压力 (7) 三、国际金融创新的影响 (7) (一)金融创新的正效应 (7) (二)金融创新的负效应 (8) 四、国际金融创新对我国金融业创新的借鉴 (8) (一)发展虚拟经济要以实体经济为依托,避免过度创新 (9) (二)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管制度 (9) (三)强化金融机构的谨慎性原则,加强风险控制能力 (9) (四)增强环境金融创新意识 (9)

国际金融创新的近期发展及特点 一、国际金融创新的概念及现状 (一)国际金融创新的含义 随着西方金融创新浪潮的掀起,金融创新的概念便应运而生。国内学者普遍认为(陈岱孙、厉以宁,1991),金融创新就是在金融领域内建立“新的生产函数”,是各种金融要素新的结合,是为了追求利润机会而形成的市场改革,它泛指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上出现的一系列新事物,包括新的金融工具、新的融资方式、新的金融市场、新的支付清算手段、新的金融组织形式与管理方法等内容。 引用这一概念,我们可以把国际金融创新定义为:国际金融创新,即在国际金融活动中,新的国际货币制度、新的国际金融机构、新的国际金融工具及业务、新的国际金融市场、新的国际金融管理制度的创立、引进和运用。从上述给出的定义看,国际金融创新的涵义不仅仅指国际金融工具及业务创新(即国际融资创新),而是广泛意义上的创新。它泛指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上出现的一系列新事物,包括新的金融工具、新的金融市场、新的金融服务、新的融资方式、新的支付清算手段以及新的金融组织形式与管理方法等内容。其创新主要发生在国际银行、金融业的微观领域。 国际金融创新可以划分为两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布雷顿森林制度建立到瓦解为标志,即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展开的国际金融创新活动及其成果,亦称为早期创新;第二阶段,布雷顿森林体制瓦解以后,国际货币制度演变到了浮动汇率制度,在此条件下国际金融创新由兴起并达到了高潮,亦称为近期国际金融创新。 (二)国际金融创新的现状 1、国际货币制度创新 近期国际货币制度创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单一固定汇率制度到多元化的浮动汇率制度创新。次贷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对国际货币市场形成巨大冲击、引发全球经济动荡的同时,也将对国际货币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必然受到冲击,美元霸权地位将面临一定挑战,其与最大的竞争对手欧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所占的份额可能有所变化。而基于多种因素,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美元第一货币的地位仍将无可替代,美元仍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短期内尚不能改变单极的货币体系。二是欧洲货币体系的不断创新。欧元的启动以及随后逐渐被国际社会认可,使得欧元区各国在相当程度上避免了以汇率波动为要点的国际货币制度不稳定给区内各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冲击。另外,在这种体系下,区域内每个国家不必保持高额外汇储备,从而使得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最小化。 2、国际金融机构创新 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为跨国银行的出现以及国际金融中心的建立创造了条件。各国大银行争相在国际金融中心设立分支机构,同时在业务经营上加快电子化、专业化和全能化的步伐。由于金融创新,各国之间的经济、金融联系更加紧密,经营的风险也在加大,从而使全球金融监管出现自由化、国际化倾向,各国政府在对国际金融中心、跨国银行的监管问题上更加注重国际间的协

第十六章 金融深化和金融抑制

第四模块对外金融关系 第十六章金融深化和金融抑制 本章共计5个考点 考点1. 金融创新概述(备考指数:★) 1、金融创新就是在金融领域内各种要素之间实行新的组合。 1)狭义的金融创新是指金融工具的创新。以1961年美国花旗银行首次推出的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为典型标志。 2)广义的金融创新包括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金融制度的创新。 2、金融创新的动因 金融管制的放松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利润最大化的驱动 科学技术的进步 3、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 1)金融创新的分类: 按创新的主体来划分,金融创新可以分为市场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 按创新的动因来划分,金融创新可以分为逃避管制型、规避风险型、技术推动型和理财型等 按创新的内容来划分,金融创新可以分为制度创新、业务创新、工具创新。 2)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 金融制度的创新:是指金融体系与金融结构的大量新变化 金融业务的创新(商业银行业务创新) 金融工具的创新 【历年真题】 【多选题】按创新的主体划分,金融创新可以分为()等类型。 A.市场主导型 B.政府主导型 C.客户主导型 D.企业主导型 E.银行主导型 答案:AB 【单选题】金融制度的创新是指()。 A.与国际惯例接轨 B.混业经营到分业经营的转变 C.金融体系与金融结构的新变化 D.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分类管理 答案:C

考点2. 金融深化和金融发展(备考指数:★) 1、1973年由罗纳德.I.麦金农(美)和爱德华.S.肖(美)提出:金融发展理论,金融抑制论。 2、金融深化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其金融中介、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不断进行创新,市场可以运用的资金潜力不断被挖掘,市场规模不断增加,同时不断走向专业化和复杂化的过程。它既包括金融机构产品的创新,又包括金融制度和技术的创新;既包含数量的增加,又包含质量的提高。 3、衡量金融深化的指标 货币化程度:货币交易总值/国民生产总值 货币化程度越高,经济的市场化、金融化程度越高 4、金融深化与金融发展的区别 金融深化表现为金融资产规模与金融机构数量的扩张,或金融产品的复杂化——质量和数量上的扩张; 金融发展不单指数量或质量上的变化,更主要是指金融效率的提高,体现金融为经济发展的贡献。 没有发展的金融深化是危险的。 5、金融深化的原因 (1)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指交易的一方对交易的另一方的信息掌握不充分而无法做出准确决策的现象。信息不对称会降低市场的运作效率 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逆向选择”与“道德危害” 逆向选择是一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常常在交易发生前出现的问题。如贷款中的逆向选择,会造成“劣胜优汰”。 道德危害又称道德风险,一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常常在交易发生后出现的问题。如借款人获得贷款后,更倾向于投向贷款人不愿看到的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 逆向选择和道德危害都会导致金融交易的减少。 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措施:金融中介,金融深化。 从本质上讲,所有形式的金融深化,其内容都是某种意义上有关信息的交易。 (2)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指完成交易所需的全部成本。 规模经济可以有效的降低交易成本。规模经济是指通过增大交易规模来降低每一元钱的交易成本。 金融深化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6.金融深化的表现 金融深化最直接的表现为金融机构数量的增加,分工的专业化程度加深,金融资产的总规模增长,经济活动对金融的依赖程度加深,金融交易方式多样、方便、有效,金融监管效率更高,金融运行的法律环境更加完善等 重要的表现: (1)专业生产和销售信息机构的建立。——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收集、生产信息的成本。 (2)政府出面进行管理。——既是金融深化的要求和条件,又是金融深化的标志和内容。

麦金农:“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

麦金农:“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为什么迟缓?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经济学家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简单明了,而且几乎众口一词,将其归结为“资本匮乏”。因此,发展中国家若要实现经济腾飞,要么提高储蓄率,要么引进外资,加速资本形成。在著名的哈罗德—多马模型中,资本积累被看做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以提出“二元经济结构论”而闻名的刘易斯也认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提高资本形成率。但是,这些学界权威的理论,一当用于解释实践,似乎又显得有些力不从心。1973年,发展经济学家麦金农提出了一个开创性的观点,他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不仅在于资本的稀缺,更重要的是,金融市场的扭曲造成了资本利用效率低下,抑制了经济增长。由此出发,他另起炉灶,建立了一套关于“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的理论。《经济发展中的货币和资本》,就是集中 表达他这一理论的力作。 麦金农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被条块分割,相互隔绝,是“不完全”的。这种“不 完全”体现在各个领域,而金融市场尤甚,其中一个重要现象,就是大量中小企业和居民,一直被拒之门外。这些中小企业,虽然“个头”不大,“貌”不惊人,但能量却不可小视。它们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可以说是举足轻重。可是,这些功莫大焉的企业,在政府眼里,只是“杂牌部队”,政策上被冷眼相看。尽管这些企业不是“癞蛤蟆”,但对金融市场这块“天鹅肉”,它们却可望不可即,处境很有几分凄凉。当它们扩大规模、改进技术、更新设备时,需要大量资本,却由于无法跨入金融市场门槛,只能“自力更生”,依靠内部积累。尽管与外部融资相比,这种方式的效率差了一大截,但也是万般无奈中的选择。 企业的内部积累,可以采取实物形式,但这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如农民贮藏粮食有损 耗、存放的固定资产要折旧等,所以不如持有货币(广义的货币M2,包括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俗话说,“赔本生意无人干”,要使企业和个人愿意以持有货币 形式积累,就必须保证他们有利可图。这个“利”就是存款的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之差,也就是实际利率。实际利率越高,人们越会为利所动,乐于持有货币,储蓄和投资越活跃。反之则相反。 麦金农指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欠发达,就在于实际利率太低,甚至为负数。这可能 是由于政府执行了错误的政策,人为地压低利率;也可能是由于通货膨胀,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对储蓄者而言,由于低利率缺乏吸引力,不愿将剩余资金存入金融体系。金融市场

论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从历史看来,一个世纪的金融创新都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金融创新也存在金融风险。如果金融创新缺乏有效监管,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演变成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是金融主管部门依法利用其行政权利,对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实施管制和约束,以控制金融业整体风险,限制金融业过度竞争,促进金融业依法健康稳定运行。 金融创新指新的金融工具的广泛应用和新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出现并被社会广泛接受。 金融创新的总趋势是证券化和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 即将信贷流量从银行放款转为可上市买卖的债务证券。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是宏观经济发展、金融管制放松、金融技术进步和金融工具创新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整个链条看来,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它有利于金融效率的提高和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金融创新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可能会产生严重的财务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对于整个金融体系可能会导致金融脆弱性,影响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动。 我们必须要承认,金融监管体系构建的初衷并非是要限制金融创新,而是维护社会信用秩序的完好和保证金融业的稳健运行,充分发挥金融的经济助推作用,其实质是介入金融体系的政府活动,目的是促进经济与金融的健康发展。 监管对创新的无意识强制性推进和创新引起的监管手段或体系的被动调整完善,决定了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即没有金触监管,就没有金融创新,没有金翮创新,也就没有金翮监管的逐步完善。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矛盾对立,形成了“监管——创新——再监管——再创新”的良性动态循环博弈发展过程。如果单纯地强调金融创新,而放弃金融监管,就会产生新的金融风险甚至导致金融危机,金融效益就无法继续;如果单纯地强调金融监管,而放弃金融创新,就会抹杀金融的活力甚至遏制金融发展;只有正确处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掌握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平衡点,在监管中创新,在创新中监管,才能共同发挥两者的效用。 适度进行金融创新。实施有效的风险监管,防范金融危机 必须首先从立法上对风险监管进行规范因此,深刻认识金融创新带来的负面影响,建议从商业银行、金融控股公司、保险业、证券交易所调研不同金融创新的,行为并进行法律规范,保障金融机构业务经营的合法性和安全性,防范金融风险; 其次要完善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提升监管效率,随着金融创新进程加快,金融业务交叉增多,不可避免出现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造成监管成本过高和监管效率降低。建议央行、银监局、保监局、证监会统一联合成立一个金融服务局,专门从事金融创新的风险监管,加大监管的透明度,加深监管程度,推行以目标为导向的监管规则,提升监管效率; 第三要约束金融机构道德风险,稳步推进复杂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应对国有金融控股集团的高管们进行管制,对投资复杂金融衍生品进行严格限制,要进行预算硬约束,约束高管们的冒险投机行为,预防道德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最后是要建立金融创新的风险预警机制,加强系统性风险评估。我们应采取不同的系列指标,根据预防货币危机预警系统的理论框架,建立一个风险评估体系,确定一个临界范围,有效管理金融创新所产生的风险,监督金融市场各方面的投资战略、投资领域、投资信誉等多个方面情况,形成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教材配套题库(金融抑制、深化和创新(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第六章金融抑制、深化和创新 1.金融抑制的常见手段有哪些? 答:常见的金融抑制手段有以下几种: (1)利率上限 由于惧怕高利率会引发高通胀,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府采取了规定存贷款利率上限的做法。这种僵硬的名义利率往往低于实际的通货膨胀率,储蓄的实际利率为负,当然资金供给不足;而另一方面,较低的贷款利率又剌激了借款人的强烈的借款需求。资金需求远远大于供给,于是纷纷转向非组织的金融市场。这种游离于金融体系之外的融资反过来又加剧了金融管制的盛行,政府会更加坚定地认为“市场机制会带来无效和混乱”,并采取诸如信贷配给的办法来分配有限的社会资本,消除总需求缺口。可事实上,配给制带来的只是腐败,并末便急需资金的企业获得足够的动力。 (2)高估本币 在外汇市场上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由于本国经济的长期落后,有相当数量的产品需要依赖进口,于是政府常常高估本币。然而能够以官方汇率获得外汇的只是那些持有进口许可证的特权机构,结果造成了腐败和外汇黑市交易。这一方面导致外汇市场发育缓慢;另一方面,对出口来说也是一个灾难性的打击,并造成经济上的长期依赖和落后。 (3)金融管理 除了以上所述的利率和汇率控制之外,发展中国家在金融管理方面还有许多弊病。例如政府部门高度集权,管理机构重复设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互相矛盾等。以财政政策为例,为了扶植本国的“新兴产业”,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不惜用财政补贴的办法来增加投资,并给予那些“先进企业”以税收优惠,优先提供外汇用以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然而,先进的技

术却常常因吸收能力有限而被闲置;大量的投资和补贴助长了企业的依赖思想,生产效益仍旧停留于低水平上;相当一部分生产投入转化成消费资金,增大了通胀压力。这种财政补贴做法实质上违背了政府榨制货币数量的初衷,低效、显失公平的分配手段取代了高效、公平的金融导管作用,抑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也抑制了经济的发展。 2.金融抑制的负面效应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负面效应有四个方面: (1)负收入效应。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里,大都存在着较严重的通胀,名义利率却受到严格限制,为了逃避通胀,自然会减少以货币形式保有的储蓄,从而导致投资来源枯竭,收入水平长期停滞不前。 (2)负储蓄效应。许多发展中国家试图用规定名义利率上限的做法来控制货币数量。而在通胀率很高的情况下,较低的名义利率只能造就更低的实际利率,人们储蓄倾向降低,并以购买物质财富,增加消费支出和向国外转移资金的办法来回避风险:即便有储蓄意愿,也因金融资产单调、流通变现困难等原因而受挫。 (3)负投资效应。发展中国家常常将有限的资金投向那些高技术的新型产业,无形中限制了向其传统部门(尤其是农业)的投资,使得本国不得不增加对粮食和原材料的进口。对于农业和小规模生产行业的资金歧视,又严重地影响了出口的增长。而在那些“新型产业”中,不熟练的生产技术和过剩的生产能力又降低了投资的实际产出,造成资金的浪费。 (4)负就业效应。金融抑制战略对传统经济部门的限制迫使大量劳动力涌向城市,而城市工业的规划者们常常热衷于建立资本密集型的工厂和企业。这些企业只能吸纳很小部分的闲散劳动力,那些末被吸纳的劳动力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城市贫民阶层”,并且伴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改进,失业现象会更加普遍,社会成员间的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

金融与金融工程的发展及创新(一)

金融与金融工程的发展及创新(一) 第一部分国际金融创新1一、背景及概念1二、创新成果1三、技术进步与国际金融新格局的形成4第二部分金融科学的发展6一、金融学分析方法数量化6二、金融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化7三、金融创新工程化8四、金融交易及管理电子化10第三部分金融工程的基本工具和技术12一、金融工程的内涵12二、金融衍生产品的分类及创新12三、金融工程技术的分类15四、金融工程的发展趋势18 第一部分国际金融创新 一、背景及概念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70年代以后,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和世界性的石油危机,利率和汇率出现了剧烈波动。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使金融机构的旧有经营模式和业务种类失去市场,同时又给它们创造了新的潜在业务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长足发展及金融理论的突破促使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突飞猛进,而创新成本却日益降低。在强大的外部需求召唤下,在美好的盈利前景吸引下,金融机构通过大量的创新活动,冲破来自内外部的各种制约,导致全球金融业金融领域发生了一场至今仍在继续的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形形色色的新业务、新市场、新机构风起云涌,不仅改变了金融总量和结构,而且还对金融体制发起了猛烈的冲击,对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提出了严峻挑战,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定,国际金融新秩序有待形成。对于金融领域内发生的这些变革,我们将其统称为“金融创新”。 二、创新成果(1)金融工具创新从狭义上理解,金融创新通常指金融工具的创新。金融工具创新的成果是极为丰富的,按照金融创新工具的功能来划分,我们可以将其大致分为风险管理型创新、增强流动型创新、信用创造型创新和股权创造型创新四种。事实上以上分类也代表了金融创新的四种原动力。表1按金融中介功能分类的创新金融工具风险管理型创新无疑是金融工具创新中最主要的一类。在八十年代,围绕市场风险管理进行的风险转移型金融创新最为流行,其典型代表就是期货、期权和互换工具,以及用它们构造出的各种复杂的产品组合。进入了九十年代以后,诸如信用违约互换、总收益互换、信用价差互换以及信用挂钩票据等以转移信用风险为核心的信用衍生工具经历了引入和迅速发展的阶段,并成为当前国际金融市场上创新的又一大热点。在1999年,在各种衍生产品交易中,金融互换、金融期货和金融期权仍然占有最主要的地位。金融资产价格波动性的增加,提高了资产持有者持有某项金融资产的机会成本,与此同时,整个社会负债水平的提高使得对债务成本管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二者都导致了债权、债务人对金融资产流动性的要求。八十年代以来,银行业普遍兴起的资产证券化是增强流动型创新的重要成果之一;而期货等衍生工具交易相对于现货交易具有流动性优势,也把众多的投资者从传统的股票和债券市场上吸引了过来。在1999年仍然保留着这种趋势。对信贷的需求推动了信用创造型金融工具的创新与发展。在八十年代企业兼并重组浪潮当中,对高杠杆债务融资的巨大需求使华尔街上的投资银行家们开发出了垃圾债券,并风行一时。而针对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委托代理问题,金融界创造出了以可转换债券为代表的一类新型融资工具,使投融资双方的需求更好地得到满足,从而扩大了融资规模。对于股权创造型金融创新,相对于信用创造型创新的发展较为迟缓。但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各种金融监管都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加强了要求,因此商业银行成为这方面创新的主要需求者和使用者。(2)金融市场创新金融市场在近年来出现了两个重大变化:首先,国际金融市场实现了一体化。由于资讯的进步,全球金融市场连成一片,外汇市场已经实现了24小时连续不断营业;欧洲货币市场和国际证券市场迅速发展并不断壮大。第二,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迅速崛起,并在很多情况下超过了现货市场的规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金融衍生品的场外交易早在80年代就迅速超过了有组织的交易所交易,并且两者之间的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态势。(3)金融组织结构创新金融机构自身作为创新主体,也在不断经历着组织结构上的创新,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势头锐不可当。近两年来,美国、日本、德国的金

论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论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这一学期,开了一门货币银行学,主要讲的是货币供给和需求,利率的决定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宏观金融、经济现象的解释和相应的政策建议。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掌握了很多知识。针对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都在反思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就第十三讲的内容金融创新与监管,想就此谈下自己的认识。 一、概念 1 (一)金融创新: 1 (二)金融监管: 1 (三)关系: 2 二、影响 2 (一)金融创新: 2 (二)金融监管: 2 (三)应对措施: 3 三、美国次级房贷 3 (一)危机暴露了美国监管体系存在漏洞和问题 3 (二)危机给金融监管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3 (三)危机带给中国的启示 4 四、参考书目 4 一、概念 (一)金融创新: 1、广义的金融创新。既有历史上各种货币和信用形式的创新以及所导致的货币信用制度、宏观管理制度的创新,又有金融机构组织和经营管理上的创新以及金融业结构的历次创新,也有金融工具、交易方式、操作技术、服务种类以及金融市场等业务上的各种创新,还有当代以电子化为龙头的大规模全方位金融创新等等。 2、狭义的金融创新指的是金融业务创新。 3、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从目前中国的情况来谈金融创新。他指出,金融领域存在许多潜在的利润,但在现行体制下和运用现行手段无法得到这个潜在利润,因此在金融领域必须进行改革,包括金融体制和金融手段方面的改革,这就叫金融创新。创新最重要的动力,来自于资本充足率提高的要求以及信贷扩张受到的制约。 4、包括:金融制度创新、金融组织结构创新、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创新、金融业务创新(二)金融监管: 1、广义的金融监管是在上述监管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与稽核的自律性监管、社会中介机构组织和舆论的社会性监管等。 2、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际法律法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所有的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督管理。 3、金融监管是指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如中央银行)对金融交易行为主体进行的某种限制或规定。金融监管本质上是一种具有特定内涵和特征的政府规制行为。综观世界各国,凡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无不客观地存在着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管制。 4、目标:1)一般目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与安全,保护公平竞争和金融效率的提高,保证中国金融业的稳健运行和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2)具体目标。经营的安全性、竞争的公平性和政策的一致性。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辩证关系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辩证关系 2008-9-5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美国次贷危机所暴露的金融创新中的深层次问题的分析,对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辩证关系进行了分析。作者提出在进行金融创新的同时,必须加强金融监管。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创新,金融监管 一、美国次贷危机所暴露的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深层分析 美国住房次贷危机的发生,是同金融创新产品在房地产领域无节制开发、缺乏有效金融监管而畸形扩张所密切联系的。由于房地产是具有长期耐用消费品和投资品双重属性的特殊产品,它的建设周期较长、与其他产业关联性较强、牵涉的经济主体较多、对金融支持的依赖性较大等特殊性质,决定了金融创新在这一产品开发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利益冲动。同时,房地产市场具有信息不对称的特点,信贷过程中的各主体,如房地产开发商、投资者、消费者以及商业银行等,他们的行为在面临利益诱惑时常常会有非理性的一面。因此,在房地产领域的金融创新产品价格的决定、如何实施有效的金融监管以及它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等问题都是极为复杂的,需要考虑的因素也很多,因而,我们在分析这一问题时,需要综合分析、辩证思考。 在房地产领域的金融创新产品之所以能得以无节制发展,主要受商品房的供求以及地价等因素影响。受供给约束下的房地产价格通常取决于市场结构和市场需求。在经济周期的上行阶段,如果市场结构越具有不完全竞争性,而市场需求增长却很迅速,房地产价格上涨趋势越明显、上涨幅度也越大。如果垄断型的市场结构与有效需求的突然释放相结合必然产生市场的非均衡性、价格上升预期的必然性和投资主体的过度进入,尤其是当金融机构为追求更大利润而肆意进行金融创新时,会使房地产极易成为泡沫的载体和金融风险的渊源。

浅谈中国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913596611.html, 浅谈中国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作者:杨朝舜 来源:《时代金融》2016年第21期 【摘要】金融抑制在我国长期存在,成为制约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对中国金融抑制的历史成因、在我国的表现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金融抑制实际上是政府的短期行为,长期来看并不利于金融业及本国经济的发展。金融业的发展需要进行金融深化,弱化政府行为对金融的干预,但需要保证国家金融安全以避免金融危机的产生。 【关键词】金融抑制金融深化金融监管配置效率 一、引言 金融抑制,即政府对金融市场采取过多的干预行为。短期上表现为政府出于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战略的目的,对金融资本进行配置;政府的金融的过多干预实际上是一种短期行为,虽然可以借强行配置金融资源以保证国家宏观经济战略的实施,从长期来看,政府采取过多的干预将导致利率、汇率等金融价格被压制在市场均衡以下并长期偏离市场均衡,市场的真实资本需求得不到体现,金融市场参与者获取市场信息出现较大偏差,并不利于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金融深化,即政府减少对本国金融市场的干预行为,依靠市场自发调节对金融资本进行配置,使利率等金融价格回归市场均衡水平,真正反映金融市场对资金的需求状况与供求关系;在金融深化实现的条件下,政策性贷款发放量减少,金融机构可以根据信用管理体系和风险经营体系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将贷款自由发放,使得金融资本可以自由流动到效率高、效益 好的部门,实现经济与金融的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中国金融市场起步较晚,但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金融业的发展对于推动我国的产业结构改革、调节分配结构、缩小贫富差距、进一步推进经济市场化等都有重大影响。受政府主导的影响,我国金融抑制的程度较深,但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金融抑制的现状将逐步得到改善,金融深化将不断推进,推动中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二、金融抑制在中国的表现 (一)我国名义利率受到中央银行严格管制 我国利率政策的调整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而非市场调节。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基准利率是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贴现等业务的指导性利率,商业银行无法根据市场需求对存贷款利率进行灵活定价,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需要统一参照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基准利率,且存款

我国金融创新的现状与发展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课程论文 学院:班级: 姓名:学号: 课程论文题目:我国金融创新的现状与发展 课程名称:市场金融学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我国金融创新的现状与发展 学生: (班级,学号) 摘要:金融创新就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利用新的观念、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方法或组织形式对金融体系中的基本要素进行重新组合,推出新的工具、新的机构、新的市场,提高金融资产的流动效率,规避风险和追逐盈利。 关键词:金融创新;商业银行创新;金融工具;金融产品 金融创新是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来对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等金融要素进行的重新组合。金融创新扩展了金融活动内涵,对金融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国近年来的金融创新,无论是在品种上、工具上还是制度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我国的金融创新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因此,金融创新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金融创新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和今后的发展。 一、我国金融产品创新的现状 在我国,实体经济对金融创新的需求量正迅速扩大,需求层次也不断提高,特别是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将加快金融体质改革的过程,外部金融机构广泛介入我国金融市场,将直接带来创新业务,竞争的加剧也将迫使国内金融机构加快创新步伐。同时,受国际金融发展趋势的影响,我国金融监管必将趋于放松,宽松的外部环境也将促进金融创新的发展,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金融创新将进入一个发展高潮期,并将成为推动我国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金融创新业务的突破性进展。 目前,外资金融机构已遍布于沿海城市和内陆主要中心城市,已渗透到金

金融抑制、深化与创新

第一章、金融抑制 1.1.金融抑制定义 一、金融抑制是70年代初由经济学家爱德华肖和罗纳德,麦金农等人建立的专门研究发展中国家金融发 展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一种理论。 二、它是指一国的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机制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经济生活中存在许多的金融管制措 施,而受到压制的金融反过来又阻碍着经济的成长和发展。 三、金融抑制的根源有, 1.经济的分割性; 2.政府的过多干预; 3.信贷管制。 四、金融抑制的手段包括利率上限和信贷配给、高估本币、金融管理。 五、金融抑制的表现有, 1.金融市场不健全; 2.金融工具单调、银行业务单一、利率僵硬; 3.商业信用不佳,商业票据无法广泛流通; 4.证券交易品种有限。 六、金融抑制造成了负的收入、储蓄、投资和就业效应。 1.2.内源融资 一、金融抑制定义: 二、内源融资是发展中国家金融抑制下的一个常见现象。 三、由于经济和金融体制具有分割性,国内的资金处于分散的经济单位中,金融市场的分裂性和金融机构的有 限性也阻碍了资金的跨行业跨地区的流通,从而导致投资的资金只能依赖于本企业内部的积累,而非金融机构的提供,这就是所谓内源融资。 四、内源融资进一步减少了企业和个人的储蓄倾向,严重影响了社会再投资能力,并成为了政府干预的借口。 1.3.外援融资 一、外源性融资指筹资单位面向社会筹措所需要的资金。 二、与内源性融资相比,外援融资的特点是:资金来源广泛,可以满足筹资单位进行大规模投资的需求。 三、根据筹资的中介和工具不同可以分为:银行贷款、股票筹资、债券筹资和其他方式的融资。 四、外源性融资中,短期资金需求往往由银行借款来满足,或者发行短期债券或股票。 五、长期筹资的渠道主要是通过发行长期债券或股票。

金融抑制与金融发展

金融抑制与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在简述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基础,对我国金融抑制的表现和根源给予解读,并针对性的提出促进我国金融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抑制;金融深化;金融发展 二战后,以戈德史密斯、麦金农、格里和肖为代表的经济学家看到以发达国家为对象建立的西方货币金融理论和政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难以适用。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应运而生,合理的正确的使用这些理论对促进我国金融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一、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 1973年,肖和麦金农分别发表《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和《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提出了金融深化理论,标志着金融分析正式进入学界视野。麦金农认为,在一定前提下,实际货币数量与投资水平是互补关系,它采用实际利率和货币/国民生产总值两个比率来衡量一国的金融发展,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的根源之一是实际利率的金融抑制,指出实际利率使货币与实物资产存有“互补”与“替代”关系,适度的实际利率有助于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金融抑制,是指中央银行或货币管理当局对各种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市场经营流程和市场退出按照法律和货币政策实施严格管理,通过行政手段严格控制各金融机构设置和其资金运营的方式、方向、结构及空间布局。金融抑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典型特征。金融抑制的手段主要包括:建立特别信贷机构,实施很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严格的利率控制和货币的不可兑换。 金融抑制也不是一无是处,它的积极作用在于:金融抑制可以促使银行等金融企业谨慎运作,控制经营风险,确保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清偿力,能促进银行体系的稳健发展和市场竞争机制良好运作,在银行业的稳定和效率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当出现金融风波,甚至金融危机时,可尽可能以最小的代价保持银行业等金融企业的稳定。然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政策,扭曲了包括利率、汇率在内的金融资产价格和其他手段,妨碍了价格信号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储蓄动员、资本积累从而经济发展。麦金农和肖多次强烈指出:“金融抑制”是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不管由于什么样的良好动机,在最好的情况下,金融抑制顶多是一个拙劣的战略。而在一般情况下,它是一个自我打击的战略”。 二、金融抑制的原因与表现 肖与麦金农认为,金融变量与金融制度对经济成长和经济发展来说,并不是中性的:它既能起到促进的作用,也能起到阻碍的作用。关键取决于政府的政策和制度选择。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错误地选择金融政策和金融制度的现象,其表现主要是政府当局对金融活动的强制干预,人为地压低利率与汇率,导致金融体系实体经济皆呆滞不前。 在金融当局硬性规定存放款的利率上限时,利率就无法准确反映发展中国家的资金供求状况和资金短缺的程度。由于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存在较高的通货膨胀,所以,硬性规定的只能是名义利率的上限,实际利率因此成了负数。在实际利率为负的条件下,储蓄者不愿意增加储蓄;借款者的借款需求却格外强烈,这就必然导致资金的需求严重大于资金供给,金融机构因此只能以“配给”方式授信,并进行资金投机等。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获得贷款的大多是享有特权的国有企业或者是与官方金融机构有特殊关系的私营企业单位,这就给腐败的滋生提供了土壤。大量民营企业只得向传统的非组织市场和高利贷者求贷。加上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机构集中于城市,广大农民和小工商业者的贷款需求就更加难以得到满足。 发展中国家对外汇市场的管制,高估本国货币的官方汇率,低估外国币值,是金融抑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这样的决策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外汇严重短缺,因为本币的高估阻碍这些国家的商品出口,也不利于其他国家的资本流入。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建国以后的工业进程中很明显地存在着储蓄不足,为工业化建设筹集初始资金的需要,从而表现出典型的金融抑制特征。如在改革开放前是深度金融抑制,不仅存在“弱金融、强财政”的格局,政府的财政收支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金融中介的作用,而且存贷款利率和金融市场准入也存在着硬性限制。改革开放后仍然存在金融抑制,只是伴随着抑制程度的放松,财政在货币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逐步下降,金融中介的作用不断加强,形成了“强金融、弱财政”的格局,并在一定程度上松动了利率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