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试题了,试题是考核某种技能水平的标准。那么一般好的试题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单项选择题

1.李某因倒卖外汇于95年9月被法院以投机倒把罪判处徒刑5年。修改后的刑法实施以后,李某提出申诉,理由是现行刑法无此罪名,要求改判无罪。法院应当如何处理?()

A.撤销原判,改判无罪

B.释放并给予国家赔偿

C.驳回申诉,维持原判

D.考虑到李某已服刑2年,改判为有期徒刑2年并予释放

2.路某(15岁)先后唆使张某(15岁)盗窃他人财物折价1万余元;唆使李某(19岁)绑架他人勒索财物计2000余元;唆使王某(15岁)抢劫他人财物计1500元。路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A.盗窃罪

B.抢劫罪

C.绑架罪

D.抢劫罪、绑架罪

3.某医院妇产科护士甲值夜班时,一新生婴儿啼哭不止,甲为了止住其哭闹,遂将仰卧的婴儿翻转成俯卧,并将棉被盖住婴儿头部。半小时后,甲再查看时,发现该婴儿已无呼吸,该婴儿经抢救无效死亡。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婴儿系俯卧使口、鼻受压迫,窒息而亡。甲对婴儿的死亡结果有何种主观罪过?()

A.间接故意

B.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4.宋某持三角刮刀抢劫王某财物,王某夺下宋某的三角刮刀,并将宋某推倒在水泥地上,宋某头部着地,当即昏迷。王某随后持三角刮刀将宋某杀死。关于王某行为的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根据刑法第20条第3款,王某将抢劫犯杀死,属于正当防卫

B.王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C.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防卫过当

D.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故意杀人

5.甲外出时在自己的住宅内安放了防卫装置。某日晚,乙撬门侵入甲的住宅后,被防卫装置击为轻伤。甲的行为是什么性质?()

A.故意伤害罪

B.正当防卫

C.防卫不适时

D.民事侵权行为,不构成犯罪

6.赵某持刀闯入钱某家中,声称要割下钱某的一只耳朵以教训她“与人通奸”的不忠行为,面对钱某的苦苦哀求,赵某将刀扔在钱某面前转身离去。依照刑法规定,对赵某应如何处理?()

A.应当不处罚

B.应当从轻处罚

C.应当减轻处罚

D.应当免除处罚

7.甲乙共同盗窃,乙在现场望风,甲窃取丙的现金3000元。丙发现后立即追赶甲和乙,甲逃脱,乙被丙抓住后对丙使用暴力。致丙轻伤。甲与乙的行为构成何罪?()

A.甲与乙只构成盗窃罪

B.甲与乙均构成抢劫罪

C.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故意伤害罪

D.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抢劫罪

二、多项选择题

1.陈某(15周岁)因喜好计算机,于某日深夜潜入一公司内盗窃价值3万余元的计算机原器件(事发后均被追回)。问:对陈某应当如何处理?()

A.追究刑事责任

B.不追究刑事责任

C.从轻、减轻处罚

D.责令他的家长加以管教

2.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脱逃罪与破坏监管秩序罪的主体是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与犯罪嫌疑人

B.伪证罪的主体是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辩护人与诉讼代理人

C.贷款诈骗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D.信用卡诈骗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而不能是单位

3.黄某意图杀死张某,当其得知张某当晚在单位值班室值班时,即放火致使值班室烧毁,其结果却是将顶替张某值班的李某烧死。下列哪些判断不符合黄某对李某死亡所持的心理态度?()

A.间接故意

B.过于自信的过失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意外事件

4.甲欲开枪杀乙,射击的结果却是导致乙重伤,同时导致乙身边的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即可

B.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未遂和一个过失致人死亡罪

C.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和一个过失致人重伤罪

D.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和一个故意杀人未遂,实行并罚

5.陈某趁珠宝柜台的售货员接待其他顾客时,伸手从柜台内拿出一个价值2300元的戒指,握在手中。然后继续在柜台边假装观看。几分钟后售货员发现少了一个戒指并怀疑陈某,便立即报告保安人员。陈某见状,速将戒指扔回柜台内后逃离。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陈某的盗窃行为已经既遂

B.陈某的盗窃行为属于未遂

C.陈某将戒指扔回柜台内属于中止行为

D.陈某将戒指扔回柜台内属于犯罪既遂后返还财物的行为

6.下列有关犯罪预备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犯罪预备既可以是为了自己实行犯罪而预备,也可以是为了他人实行犯罪而预备

B.实施预备行为后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着手实行的,属于犯罪预备

C.犯罪预备阶段的行为既可能成立犯罪中止,也可能成立犯罪预备

D.对于预备阶段的中止犯,除了适用中止犯的规定减免刑罚之外,还应同时适用预备犯的减免规定

7.下列哪些情形成立共同犯罪?()

A.甲与乙共谋共同杀丙,但届时乙因为生病而没有前往犯罪地点,由甲一人杀死丙

B.甲在境外购买了毒,乙在境外购买了大量淫秽物品,然后,二

人共谋共雇一条私船回到内地,后被海关查获

C.甲发现某商店失火后,便立即叫乙:“现在是趁火打劫的好时机,我们一起去吧!”乙便和甲一起跑到失火地点,窃取了商品后各自回到自己家中

D.医生甲故意将药量加大10倍,护士乙发现后请医生改正,医生说:“那个家伙(指患者)太坏了,他死了由我负责”。乙没有吭声,便按甲开的处方给患者用药,导致患者死亡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参考答案」C「考查知识点」刑法的溯及力。

「解题思路和依据」本题是刑法溯及力从旧兼从轻原则的适用范围问题。从轻只适用于“未决案”,即法律生效前发生的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案件。从旧兼从轻原则适用的范围是:该法规生效前发生的并且未决的案件,不适用于已决案。

2.「参考答案」B「考查知识点」责任年龄。

「解题思路和依据」路某不满16周岁,依照第17条的规定仅对抢劫罪负刑事责任。因此路某仅构成抢劫罪(教唆)而对教唆他人绑架和盗窃均不负刑事责任。

「应注意的问题」本题的难点:1.不满16周岁的人对绑架罪不负刑事责任。如果已满14不满16岁的人绑架又杀害人质的,依法按故意杀人罪负刑事责任。2.教唆犯按照所教唆的犯罪定罪处罚。即教唆他人犯抢劫罪,对教唆人按照抢劫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3.「参考答案」D「考查知识点」过于自信过失与疏忽大意过失的区别。

「解题思路和依据」根据案情,凭常识就可排除故意。因此仅剩下过于自信过失与疏忽大意过失的分辨。区别要点是看事先有无预见。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是过于自信过失;所以过于自信过失又称有认识的过失。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的,是疏忽大意过失,又称无认识的过失。就本题而言,作为职业护士是知道新生婴儿不可俯卧的,从案情介绍看,该护士半小时后又来查看,似乎表明她意识到危险性

的,据此认为她事先已经预见行为的危险性,判断为过于自信的过失。

4.「参考答案]D「考查知识点」正当防卫、防卫过当与事后防卫的区别。

「解题思路和依据」正当防卫成立的要件之一是“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即所谓时间性或紧迫性要件。王某在遭到宋某抢劫时,将宋某打昏,完全是正当防卫行为,并且还属于“无过当防卫”的情形。如果王某的行为到此为止,是正当防卫。问题出在王某在宋某已经昏倒,不法侵害已经被有效制止的情况下,继续加害宋某。这种行为失去了正当防卫的紧迫性时间条件,不成立正当防卫。那么,王某“事后”加害宋某的行为,是否成立防卫过当呢?这是最迷惑人的地方。也是本题最要命的考点。成立防卫过当其实也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和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是一样的,只有一点差别,就是合法性条件,即防卫行为明显超过了必要的限度造成了重大损害。因此只有当行为具备正当防卫的条件仅仅是缺乏合法性条件的情况下,才有成立防卫过当的问题。如果缺乏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之一的,如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对象条件(不法侵害人)、主观条件(防卫目的)不仅不能成立正当防卫而且也不成立防卫过当的。事后防卫行为就是故意犯罪,连防卫过当也不成立。行为人遭受不法侵害的事实,只能作为酌定情节考虑,如义愤、激动等等,不享受防卫过当法定宽大的量刑情节。

「应注意的问题」结合到本题,就是把把王某前面的正当防卫行为与事后的加害行为,分开评价。不因为前面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而决定后面的加害行为也是正当防卫的或防卫过当。也不因为后面的加害行为是犯罪而否认前面的行为的正当性。只不过前面的行为是正当的,不追究责任。后面的行为是犯罪,当然要追究刑事责任。

5.「参考答案」B「考查知识点」防卫方面的'特殊问题。

「解题思路和依据」即预先安置防卫装置造成损害结果的,如何定性?对此,尚无定说。从正当防卫的基本原理上分析,关键看“防卫装置”是否保持在法律能够允许的限度内。本题称“防卫装置”,猜测起来大约还算是合理的。另外从仅仅造成轻伤结果来看,也没有超出社会能够容忍的限度。加上乙的行为相当严重,是撬门侵入住宅。

所以,认为是正当防卫大概还是可以接受的。

另外,从本题选项的关系上分析,唯一可选的答案是B.因为只有选择正当防卫,才能同时排除其它选项,满足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要求。如果选择B.选项以外的选项,都会出现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如选择C项,则A和D二者必有一个能成立。如选择A或D,则C同时成立。因为A或D的成立,是以C成立为前提的。

「应注意的问题」正当防卫的要件之一是紧迫性,因此如果预先安放“危险装置”,超出了合理的限度,是不能成立正当防卫。应当属于防卫不适时,构成故意伤害罪。在我国对于私自在住宅门窗、果园、鱼塘架设电网“防盗”致人死亡的,不论被电击死者是否不法侵害人,通常都是要认定为犯罪的。在国外,一般认为预先安置危险装置(如在度假旅游的别墅中)造成损害的,不成立正当防卫。

6.「参考答案」D「考查知识点」犯罪中止的认定和处罚(刑法第24条)。

「解题思路和依据」1、认定:赵某持刀要割女友的耳朵,算是故意伤害,但在女友哀求下放弃犯罪,属于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成立故意伤害罪的中止。2、处罚:刑法第24条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应注意的问题」根据本题的案情,在司法实践中是不可能认定为犯罪的。假如赵某说我只是吓唬吓唬而已,或者真的只想吓唬一下女友。那么凭什么认定为故意伤害罪?即使是真的动手加害了女友,但没有造成轻伤以上的结果,在实践中也是定不了罪的。赵某的行为只能证实是一种威胁、恐吓行为,对这种单纯的威胁、恐吓行为我国刑法没有规定为犯罪。所以,从故意伤害罪认定的角度,赵某的行为应当属于“不处罚”的范围。这大约是不了解实务的人出的题。如果赵某有杀人的故意,则可以成立故意杀人罪的中止。

7.「参考答案」D「考查知识点」共犯的成立与转化的抢劫。

「解题思路和依据」首先,乙在犯盗窃罪过程中,为了抗拒抓捕当场使用暴力,依法应当以抢劫罪论处。这也被称为准抢劫罪。这个问题相对简单。乙对丙的暴力作为由盗窃转化为抢劫的事由考虑,故

无需考虑故意伤害的问题。其次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就是甲某构成乙某抢劫的共犯还是仅仅构成盗窃罪?这涉及共犯的认定。从共犯成立的一般条件看,必须在主观上具有共同的故意,这个共同故意特指故意内容在“犯罪性质上相同的故意”。由这样犯罪性质相同的故意支配的犯罪行为,才叫共同犯罪行为。这叫“犯罪共同说”。意思是共犯在什么东西上共同才叫共犯?犯罪性质上共同才叫共犯。根据此说,甲某只有与乙某共同盗窃的故意和行为,没有使用暴力的行为和故意,不成立乙某抢劫的共犯。从不认为共犯的类型看,乙某的行为属于共同犯罪中的“过限行为”,即超出了共同盗窃故意的范围。对此过限行为,由实施者单独承担罪责,其他共犯人对此过限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刑法学》(1)期末复习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刑法学》(1)期末复习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开专) 一、填空题 1.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科学。 2.刑法学的研究对象是(刑法)。 3.刑法的两个显著特点是(阶段性)和(法律性)。 4.我国刑法的任务就是运用(刑法)打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 5.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的(组成)与(结构)。 6.刑法条文中用转折词“但是”所引的内容在学理上称为(但书),它表示对前段的(补充)、对前段情况的(例外)或者是前段情况的(限制)。 7.根据解释的效力不同,刑法解释可以分为(立法)和(司法、学理解释)。 8.根据解释的方法不同,刑法解释可以分为(文理)和(论理)。 9.立法解释是指(立法机关)对刑法规范含义所作的解释。 10.在我国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机关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检察院)。 11.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12.按照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法按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未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13.按照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要求,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14.按照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刑)和(承担责任)相适应。 15.刑法的空间效力就是指刑法对(地域)和对(人)的效力,亦即解决(国家刑事管辖权)的范围问题。 16.世界各国立法关于解决刑事管辖权范围问题的主要原则有(属地、属人、保护)和 (普遍)原则等几种 17.我国刑法解决空间效力即刑事管辖权范围问题的原则是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保护)和(普遍原则中合理因素)。 18.根据属地原则,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我国刑法。凡在我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我国刑法。 19.根据属地原则,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即受我国刑法管辖。 20.根据属人原则,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按照我国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21.(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不论我国刑法规定该罪的最高刑是否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均适用我国刑罚。 22.根据(保护)原则,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中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按我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23.根据普通管辖权原则,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管辖)的,适应我国刑法。 24、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经过修订后于(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26.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从旧兼从轻原则)。 27.根据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从旧兼从轻)原则,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97年10月1日刑法施行前的这段时间内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犯罪)的,依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刑法(不认为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应刑法。在刑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

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试题了,试题是考核某种技能水平的标准。那么一般好的试题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单项选择题 1.李某因倒卖外汇于95年9月被法院以投机倒把罪判处徒刑5年。修改后的刑法实施以后,李某提出申诉,理由是现行刑法无此罪名,要求改判无罪。法院应当如何处理?() A.撤销原判,改判无罪 B.释放并给予国家赔偿 C.驳回申诉,维持原判 D.考虑到李某已服刑2年,改判为有期徒刑2年并予释放 2.路某(15岁)先后唆使张某(15岁)盗窃他人财物折价1万余元;唆使李某(19岁)绑架他人勒索财物计2000余元;唆使王某(15岁)抢劫他人财物计1500元。路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A.盗窃罪 B.抢劫罪 C.绑架罪 D.抢劫罪、绑架罪 3.某医院妇产科护士甲值夜班时,一新生婴儿啼哭不止,甲为了止住其哭闹,遂将仰卧的婴儿翻转成俯卧,并将棉被盖住婴儿头部。半小时后,甲再查看时,发现该婴儿已无呼吸,该婴儿经抢救无效死亡。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婴儿系俯卧使口、鼻受压迫,窒息而亡。甲对婴儿的死亡结果有何种主观罪过?() A.间接故意 B.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4.宋某持三角刮刀抢劫王某财物,王某夺下宋某的三角刮刀,并将宋某推倒在水泥地上,宋某头部着地,当即昏迷。王某随后持三角刮刀将宋某杀死。关于王某行为的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根据刑法第20条第3款,王某将抢劫犯杀死,属于正当防卫 B.王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C.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防卫过当 D.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故意杀人

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参考答案作业一 第一题:XXX××,女,42岁,日本国籍。马××,男,35岁,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公民。2005年11月25日,XXX××乘坐×××次航班入境,过海关时选走的是绿色通道,未向海关申报任何物品,但旅检现场关员在对XXX××时行例行检查时,却从其携带的硬质行李箱夹层中发现了可疑粉状物9包,经化验证实该批粉状物为毒品“可卡因”,共计4512克,纯度为70%。要审查,XXX××交代,这批货是她从巴西带来的,有人会在广州××路××酒店接货。XXX马上在该酒店周围布控,接货人马××携款前来酒店找XXX交接时被当场抓获。【问题】1.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来判断,XXX××和马××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2.对于XXX××和马××的行为是否应当适用我国刑法管辖和处理?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处理原则)? 答:1.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私运毒品的,无论数量几何,都应当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本案中的可卡因属于毒品的一种。XXX××违反我国的收支境办理制度,携带毒品进入我国境内,

不向海关申报而选择绿色通道,企图躲避海关监管,其行为构成私运行为,构成私运毒品罪;马××携款接货的行为属于私运行为,构成私运毒品罪。2.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令有特别规定的以处,都适用我国刑法;只要犯罪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以为是在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犯罪。XXX××和马××的私运行为开始于我国境外,但完成于我国境内,属于在我国境内犯罪。同时,XXX××虽然是外国国籍,但并非是享有外交特权和外交豁免权的外国人,而马××虽然是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百姓,但其行为并非发生在香港区域内,因此二人的行为均不属于法令有特别规定的情形,因此适用我国刑法管辖。对XXX××和马××的行为应适用我国刑法关于私运毒品罪的规定予以处罚,毒品的数量应以查证属实的数量计算,不进行纯度考虑。并以此作为刑事定罪量刑的依据二、XXX,男,20岁,某县农民。XXX与XXX(女,16岁,该县某中学学生)与2009年10月相识后常常在一起游玩,渐渐的两人由友谊产生了恋情。20 10年5月4日下午XXX、XXX和几个朋友在当地一山上游玩,喝了

刑法学一答案.doc

刑法学(1)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国家工作人员军人 2、不能辨认不能控制 3、可能放任 4、重大损害 5、免除 6、方法行为结果行为 7、累犯 8、判决确定 二、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4分) 1、ACD 2、B 3、C 4、ABCD 5、B 6、A 7、B 8、AD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刑事责任年龄(简称责任年龄):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 2、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危害社会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3、刑罚裁量情节:又称量刑情节,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裁量刑罚时应当考虑的,据以决定量刑轻重或者免除刑罚处罚

的各种情况。 4、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所谓犯罪的不作为,是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应该做也能够做而未做的情况。(4分) 构成犯罪的不作为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前提。(2分) (2)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而未履行。(2分)(3)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的不作为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2分) 2、根据刑法典的规定,对犯罪分子适用假释,必须遵守下列条件: (1)假释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决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这是假释的对象条件,即对假释适用范围的限定。(3分) (2)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己经执行了一定期限的刑罚。这是假释的限制条件,也是前提条件(2分)

刑法学(1) 试题及答案Y学02-03

刑法学(1)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2.按照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3.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从旧兼从轻原则==。 4.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社会危害性 ==的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 一的整体。 5.犯罪客观方面的各种事实特征中,==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备条件。6.犯罪主体就是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 7.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是从犯。 8.刑罚,是指刑法中明文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限制或者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9.对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能适用死刑。 10.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属于特别自首,亦称准自首。 二、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其显著特点是( BC )。 A. 理论性与实践性最强B.强制性最为严厉 C.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D.保护社会关系的手段更为丰富 2.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是( ABD )。 A.对前段的补充B.对前段的限制 C.对前段的强调D.是前段的例外 3.修订后的我国刑法典的施行时间是( C )。 A. 1997年3月14日B.1997年7月1日 C.1997年10月1日D.1998年1月1日 4.我国刑法分则“侵犯财产罪”一章规定有12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 B )。 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 C.直接客体D.复杂客体 5。某甲打猎时,发现一头猎物旁边有个小孩在玩耍,他明知自己枪法不好,但打猎心切,于是开了枪,结果猎物没打着,却打死了小孩。某甲行为时的心理态度属于( C )。 A.直接故意B.疏忽大意的过失 C.间接故意D.过于自信的过失

最新XXX《刑法学(1)》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XXX《刑法学(1)》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刑法学(1)》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文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刑法学(1)》题库及答案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4分) 1.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 A )。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C。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D。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2.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是( B )。 A。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B。违反法律的行为 C。触犯刑律的行为 D。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3.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当其犯( A )时,应当负刑事责任。 A。盗窃罪 B。敲诈勒索罪 C。放火罪 D。抢劫罪 4.避险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 B )处罚。 A。减轻或者免除 B。免除或者减轻 C。酌情减轻或者免除

D。酌情免除或者减轻 5.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B )处罚。 A。从轻或者减轻 B。从轻、减轻或者免除 C。减轻 D。从轻 6.某甲抢劫杀人的行为触犯了两个刑法条文、两个罪名, 实际上只构成抢劫罪一个罪。 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 C )。 A。想象竞合犯 B。法规竞合 C。结合犯 D。吸收犯 7.根据刑法规定,对于审判时已满75周岁的人(以特别 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不适用死刑;对于( A )也不适用死刑。 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刑法学(1)》简答题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刑法学(1)》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07) 简答题 1.简述成立正当防卫应当具备的条件。 答:正当防卫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1)起因条件:存在不法侵害。 (2)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处于已经开始并旦尚未结束的进行状态。 (3)对象条件: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而不能对没有实施侵害的第三者实行。 (4)主观条件:必须出于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的防卫意图。 (5)限度条件: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2.筒述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及其基本适用规则。 答:数罪并罚,是对一行为人所犯数罪合并处罚的制度。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是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以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为补充的折衷原则。 根据我国刑法典的规定,数罪并罚时应遵守如下基本适用规则: (1)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死刑或最重刑为死刑的,采用吸收原则,仅应决定执行一个死刑。 (2)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无期徒刑或最重刑为无期徒刑的,采用吸收原则,只应决定执行一个无期徒刑。 (3)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为有期白由刑即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采取限制加重原则,即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 (4)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采用并科原则,附加刑均须执行。 3.简述我国刑法规定的计算追诉期限的方法。 答:(1)在通常情况下,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 (2)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3)在时效中断的情况下,前罪追诉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4)在时效延长的情况下,追诉期限不受限制,E|J: 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 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4.什么是犯罪的不作为?构成犯罪的不作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答:所谓犯罪的不作为,是指行为人有义务实施并旦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应该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常识判断题 下列关于刑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刑法是规范社会行为的法律 B. 刑法主要用于处理民事纠纷 C. 刑法只适用于成年人 D. 刑法不包括治安管理的规范 答案:A. 刑法是规范社会行为的法律 2. 单选题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刑法的基本原则: A. 罪刑法定原则 B. 追溯溯及罪刑不清 C. 刑罚个别化原则 D.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答案:B. 追溯溯及罪刑不清 3. 多选题

下列哪些是犯罪构成要件:(选择所有正确答案) A. 主体 B. 客体 C. 行为 D. 结果 答案:A. 主体 C. 行为 D. 结果 二、问答题 1. 列举刑法中的三个基本原则,并简要解释其含义。 答案: - 罪刑法定原则:也称法无定罪,即法律规定的犯罪与刑罚,必须以明确的法律条文为依据,个人不能随意创立罪名或刑罚。这一原则保障了个人的法律权益。 - 刑罚个别化原则:刑罚应根据犯罪行为的性质、危害程度和犯罪人的社会危险性,对不同犯罪个体进行个别的量刑和教育改造,旨在达到惩罚和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犯罪需要受到相应的刑罚,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该原则既要求刑罚不能过重,也不能过轻,要根据犯罪的性质和程度进行合理的刑事制裁。 2. 按照我国刑法,什么是自首,自首有哪些法律效果?

答案: 自首指的是犯罪嫌疑人或已经确定的犯罪人员,主动向司法机关或 公安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自首是对犯罪行为的认罪态度,体现了犯罪人员对自己行为的悔过和悔罪。 自首的法律效果主要包括: - 从轻处罚:自首属于法定从轻情节,对犯罪人可以减轻刑事处罚。 - 免除处罚:在某些道义罪和轻罪的情况下,自首可免除刑事处罚。 - 不追究刑事责任:对涉及一般刑事责任的自首人员,可以不再追 究法律责任。 三、案例分析 某人因故意伤害他人致人重伤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经审理,证明 该人具备自首情节,请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回答以下问题: 1. 犯罪嫌疑人的自首情节属于法定从轻情节吗?为什么? 答案:是的,根据刑法第67条规定,对自首的犯罪嫌疑人或已经 确定的犯罪人员,依法应当从轻处罚。因此,犯罪嫌疑人的自首情节 属于法定从轻情节。 2. 犯罪嫌疑人的自首是否可能免除刑事处罚?为什么? 答案:根据刑法第68条规定,对故意犯罪的自首人员,可以依法 减轻或者免除刑事处罚。因此,犯罪嫌疑人的自首可能免除刑事处罚。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刑法学(1)》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刑法学(1)》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盗传必究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空格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4分) 1.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o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B.犯罪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D.犯罪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2.我国刑法分则中“侵犯财产罪”一章规定有13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o A.-般客体 B.同类客体 C.直接客体 D.复杂客体 3.犯罪既遂的类型有()o A.行为犯 B.危险犯 C.结果犯 D.举动犯 4.管制的执行机关是() o A.人民法院的执行部门 B.人民检察院的监所检察部门 C.公安机关的看守所 D.司法行政机关指导管理的社区矫正机构 5.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在对其所犯抢劫罪量刑时,应当()处罚。 A.从轻 B.从轻或者减轻 C.减轻 D.免除 6.死刑不适用于()。 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 B.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

C.犯罪时怀孕的妇女 D.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7.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 A.三个月 B.六个月 C.-年 D.二年 8.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之日起计算。 A.犯罪 B.犯罪行为停止 C.犯罪结果发生 D.犯罪行为终了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9.根据解释的效力不同,刑法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10.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1.犯罪构成是指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12.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作为和不作为 13.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14.犯罪的过失有两种类型,即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 15.按照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犯罪客体可以分为三种,即: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 16.防卫过当是指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给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因而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 17.对犯罪分子判处罚金,应当根据其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 18.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裁定减刑之日起计算。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9.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20.犯罪预备:是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4分) 1.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o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B.犯罪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D.犯罪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2.按照()划分,犯罪客体分为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 A.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 B.犯罪行为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单复 C.犯罪行为对具体社会关系的侵犯次数 D.犯罪对象的多少 3.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处罚。 A.从轻 B.减轻 C.从轻或者减轻 D.减轻或者免除 4.犯罪既遂是指()。 A.犯罪结果已经发生 B.犯罪人的目的已经达到 C.犯罪行为已经完成 D.犯罪行为已经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5.某乙没有实行某甲教唆的犯罪,对某甲可以()o A.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减轻处罚 C.免除处罚 D.不予处罚 6.某甲被判处6年有期徒刑,同时应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对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应为()。

A.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B.一年以上八年以下 C.一年以上五年以下 D.与主刑期相等 7.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可以减为有期徒刑的条件是()。 A.没有故意犯罪 B.确有悔改 C.确有悔改并有立功表现 D.确有重大立功表现 8.某甲被判处无期徒刑,依法假释时,其考验期限为()o A.五年 B.十年 C.十五年 D.二十年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9.根据解释的效力不同,刑法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10.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1.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三个基本特征。 12.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作为和不作为。 13.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14.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因而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15.有期徒刑的期限,一般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 16.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是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以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为补充的折衷原则。 17.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18.追诉期限通常应当从犯罪之日起计算。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9.刑事责任年龄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题 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题库及答案 本人针对该科目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一、选择题 1.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 ( )。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B.犯罪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D.犯罪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2.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是(,)。 A.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B.违反法律的行为 C.触犯刑律的行为D.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3.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在对其所犯抢**9既

遂犯( )处罚。 A.从轻或者减轻B。从轻、减轻或者免去 C.减轻D.从轻 6.对于被判处( )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A.无期徒刑B.死刑 C.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D.驱逐出境 7.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 )。 A.三个月B.六个月 C.一年D.二年 8.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 ) 之日起计算。 A.犯罪B.犯罪行为停止 C.犯罪成效产生D.犯罪行为终了 1.各国刑法解决刑法空间效力的原则有( )。 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D.普遍原则 2.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 )。 A.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B.主行为与次行为 C.作为与不作为D.主动行为与被动行为 3.构成犯罪的不作为应以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一

20XX年最新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警察。请将正确答囊的序号字母填入 题目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4分} 1、按照(D)划分,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 A.犯罪行为的多少 B.犯罪行为侵犯具体社会关系的次数 C.犯罪行为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多少 D.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 2.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是(ACD) A.对前段的补充 B.对前段的强调 C.对前段的限制 D.是前段的例外 3、又聋又哑的人或者青人犯罪,可以(C)。 A.减轻处罚 B.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犯罪既遂是指(B) A.犯罪结果已经发生 B.犯罪行为已经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C.罪行为已经完成 D.犯罪人的目的已经达到 5.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应当按照(D) A.他参与的 B.他组织、领导的 C.他指挥的 D.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6.对于被判处(BC)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A.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B.无期徒刑 C.死刑 D.驱逐出境 7.吴某因犯故意伤害罪、侵占罪,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3年、罚金1万元,决定执行的刑罚时,应当采取(A) A.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

B•限制加重原则和并科原则 C.吸收原则和限制加重原则 D.吸收原则 8.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D) A.犯罪之日起计算. B.犯罪行为停止 C.犯罪结果发生 D.犯罪行为终了 、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9、按照解释的效力划分,刑法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10.我国刑法典所确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 1.我国刑法解决刑事管辖权范围问题即空间效力的原则是:以原则为基础,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属地普遍)原则中的合理因素。 12.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作为)和(不作为)。

2023年3月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1)》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3年3月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1)》期末考试 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空格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4分) 1.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AC)。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B.犯罪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D.犯罪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2.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C)。 A.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 B.主行为与次行为 C.作为与不作为 D.主动行为与被动行为 3.生理醉酒后犯罪的人属于(A)。 A.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B.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C.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D.减轻刑事责任能力人 4.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在对其所犯抢劫罪量刑时,应当(B)处罚。 A.从轻 B.从轻或者减轻 C.减轻 D.免除 5.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B)处罚。 A.从轻或者减轻 B.从轻、减轻或者免除 C.减轻 D.从轻 6.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C)。 A.三个月 B.六个月 C.一年 D.二年 7.对于被判处(AB)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A.无期徒刑 B.死刑 C.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D.驱逐出境 8.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D)之日起计算。 A.犯罪 B.犯罪行为停止 C.犯罪结果发生 D.犯罪行为终了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9.享有和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答案]外交特权;豁免权 10.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和的科学。 [答案]刑事责任;刑罚 11.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和 [答案]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2.按照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犯罪客体可以分为三种,即:一般客体、和 [答案]同类客体;直接客体 13.防卫过当是指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给不法侵害人造成,因而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 [答案]超过必要限度;重大损害 14.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包括和两个方面。 [答案]特殊预防;一般预防 15.精神病人在或者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答案]不能辨认;不能控制 16.拘役的期限,为以一以下。 [答案]一个月;六个月 17.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之日起计算。 [答案]裁定减刑 18.对于构成的犯罪分子不能适用缓刑和假释。 [答案]累犯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9.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20. 犯罪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 21. 犯罪集团:又称特殊共犯或有组织的共同犯罪,是指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 22. 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3.什么是犯罪的不作为?构成犯罪的不作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答:所谓犯罪的不作为,是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应该做也能够做而未做的情况。 构成犯罪的不作为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 (2)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而未履行。 (3)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的不作为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4.简述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及其基本适用规则。 答:数罪并罚,是对一行为人所犯数罪合并处罚的制度。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是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以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为补充的折衷原则。 根据我国刑法典的规定,数罪并罚时应遵守如下基本适用规则: ( 1)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死刑或最重刑为死刑的,采用吸收原则,仅应决定执行一个死刑。 (2)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无期徒刑或最重刑为无期徒刑的,采用吸收原则,只应决定执行一个无期徒刑。 (3)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为有期自由刑即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采取限制加重原则,即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 (4)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采用并科原则,附加刑均须执行。

刑法学1期末考试复习题(带答案)

刑法学1期末考试复习题(带答案) LT

14、甲患有梦游症,一天夜晚在梦游时将同宿舍的室友乙杀死,甲早上醒来后见状大惊,随即报案。此案中,甲的行为如何认定? A.构成故意杀人罪 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是受到精神强制下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D.是睡梦中的无意识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15、王某潜入张某家中,盗窃了张某的电视机、金表、现金等财物。电视机属于王某所犯的盗窃罪中的? A.犯罪对象 B.犯罪客体 C.犯罪目的 D.犯罪行为 16、下列属于刑法中的危害行为的是? A.曹某在日记中写道:“林某太坏了!总有一天我会杀了他的。”并在日记中摘抄了几种杀人的方法 B.上官某下班时遇到一疯子拿着刀向她乱砍,情急之下,上官某拿起路旁的一根木棍超该疯子打去,将其打昏在地 C.朱某在酒店里当服务员时,遇到一位客人对其调戏,难以摆脱,朱某借口说给其拿白酒去,遂将一瓶硫酸故意当白酒让该客人喝下,客人喝下后整个食道被烫伤 D.秦某被他人捆绑在椅子上,无法搬动铁轨,致使两辆火车相撞,多人伤亡 17、甲在13周岁的时候盗窃价值2000元的物品,在14周岁时抢劫价值8500元的物品,在17周岁时又盗窃价值4000元的物品,在18周岁时又盗窃1000元的物品。在对甲追究刑事责任时,计算其盗窃数额应为? A.15500元 B.13500元 C.10500元 D.5000元 18、甲平时喜欢邻居2岁男孩乙,一日,将乙抱起抛上天空玩耍,甲的妻子丙要甲小心,不要摔着孩子,甲说没事。当再次抛起乙时,甲没有接住,乙掉在水泥地上摔死。甲对乙的死亡结果在主观上所持的心理态度是什么? A.间接故意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意外事件 19、甲持刀追杀乙,乙的朋友丙路过,用气枪打死了甲,丙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故意犯罪 D.防卫过当 甲蓄意谋杀同室居住的乙,一天,甲偷偷在乙的饭菜中投毒,但乙因有急事没有吃饭。据此,回答第20、21题。 20、甲的行为属于何种犯罪停止形态? A.犯罪既遂 B.犯罪未遂 C.犯罪预备 D.犯罪中止 21、我国刑法对甲的行为的处罚原则是什么? A.从轻或减轻处罚 B.减轻或免除处罚 C.从轻处罚 D.减轻处罚 2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犯是在共同犯罪中其次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B.从犯是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 C.对于从犯,可以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D.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3、关于累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因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三年。甲在附加刑执行完毕之日起五年内又犯罪的。甲成立累犯。 B.甲犯抢夺罪于2005年3月假释出狱,考验期为剩余二年刑期。甲从假释考验期满之日起五年内再故意犯重罪。甲成立累犯。 C.甲犯危害国家安全罪五年刑满释放,六年后又犯杀人罪。甲成立累犯。

[2022秋期]2107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1》十年期末考试选择题库含答案(分学期版)

[2022秋期]2107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1》十年期末考试 (分学期版) 说明:资料整理于2022年10月16日,资料涵盖2007年1月至2022年7月中央电大期末考试的全部试题及答案。 2022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AC) o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C. 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2.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0。C.作为与不作为 3.生埋醉酒后犯罪的人属于(A)。A,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4.某甲己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在对其所犯抢劫罪員刑时,应当(B)处罚。B.从轻或者减轻 5.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B)处罚。B.从轻、减轻或者免除 6.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0。C. 一年 7.对于被判处(AB)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A.无期徒刑B.死刑 8.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D)之日起计算。D.犯罪行为终了. 2021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AC) o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C. 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2.我国刑法分则中“侵犯财产罪” 一章规定有13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B)。 B. 同类客体 3.犯罪既遂的类型有(ABCD)。A.行为犯B.危险犯C.结果犯D,举动犯 4.管制的执行机关是(D)。D.司法行政机关指导管理的社区矫正机构 5.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在对其所犯抢劫罪量刑时,应当(B)处罚。B.从轻或者减轻 6.死刑不适用于(ABD)o 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B.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D,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7.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0。C. 一年 8.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迫诉期限从(D)之日起计算。D.犯罪行为终了 2021年1月试题及答案 1.我国刑法分则中“侵犯财产罪”一章规定有13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B)。B. 同类客体 2.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ABD)o A.罪刑法定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3.犯罪冃的只存在于(B)犯罪中。B.直接故意 4.某甲巳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当其犯(CD)时,应当负刑事责任。C.放火罪D.抢劫罪 5.某甲在与某乙争吵中捅了某乙一刀后扬长而去,某乙因失血过多死亡。对于某乙的死亡,某甲的行为属于(D)。D.间接故意犯罪 6.死刑不适用于(ABD)o 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B.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D.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7.管制的执行机关是(D)。D.司法行政机关指导管理的社区矫正机构 8.某甲被判处无期徒刑,依法假释时,其考验期限为(B)。B.十年 2020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AC) 0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C. 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2.我国刑法分则中“侵犯财产罪” 一章规定有13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B)。 B. 同类客体 3.犯罪既遂的类型有(ABCD)。A.行为犯B,危险犯C.结果犯D.举动犯 4.管制的执行机关是(D)。D.司法行政机关指导管理的社区矫正机构 5.某甲己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在对其所犯抢劫罪量刑时,应当(B)处罚。B.从轻或者减轻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刑法的阶级本质是由()决定的。 A.执政党的性质 B.政体 C.国家的阶级本质 D.国体 2. 《刑法》第65条第1款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 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除处。"这一刑法条文中的"但书"所表述的情况是()。 A.前段的例外 B.前段的递进 C.对前段的补充 D.对前段的限制 3.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 A.主客观相一致 B.罪责自负 C.罪责刑相适应 D.刑法人道主义 4. 我国现行刑法一共是()条。 A 192条 B 452条 C 189条 D 552条 5.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 A.适用我国刑法 B.可以适用我国刑法 C.有条件地适用我国刑法 D.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不适用我国刑法 6. 我国刑法对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 7. 犯罪的本质特征是()。 A.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B.刑事违法性 C.应受刑罚惩罚性 D.犯罪的阶级性 8.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但书”,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 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 B.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 C.不构成犯罪 D.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 9. 犯罪的直接故意行为人对自己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的危害社会的结果()。 A.应当预见并希望发生 B.已经预见并希望发生 C.认识到并希望发生 D.明知并希望发生

开放大学刑法学1考试试题及答案

开放大学刑法学1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刑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2、犯罪:一切危害刑法所保护的合法权益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3、刑事责任:刑事法律规定的,因实施犯罪行为而产生的,由司法机关强制犯罪者承受的刑事惩罚或单纯否定性法律评价的负担。 4、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5、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6、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7、刑罚: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强制性制裁方法。 8、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9、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10、普通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 二、简答题 1.简述刑法的任务。 答:《刑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我们可以将刑法的任务概括为保护法益,保护的方法是禁止和惩罚侵犯法益的犯罪行为。 2.简述论理解释的主要种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