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刑法学1期末考试复习题(带答案)

刑法学1期末考试复习题(带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刑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2、犯罪:一切危害刑法所保护的合法权益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3、刑事责任:刑事法律规定的,因实施犯罪行为而产生的,由司法机关强制犯罪者承受的刑事惩罚或单纯否定性法律评价的负担。

4、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5、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6、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7、刑罚: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强制性制裁方法。

8、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9、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10、普通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

二、论述题

1、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

(1)危险来源不同。紧急避险的危险来源广于正当防卫的危险来源。

(2)损害对象不同.紧急避险损害的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正当防卫只能损害不法侵害者的利益。

(3)实施条件不同。紧急避险只能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实施;正当防卫并非是制止不法侵害的最后手段(4)限度标准不同。紧急避险造成的损害只能小于所避免的侵害;正当防卫需要整体判断,有时即使造成的损害大于所避免的损害仍具有正当性.

2、死刑适用的限制条件

(1)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2)犯罪时不满18周岁、审判时怀孕以及审判时已满75周岁的,不适用死刑

(3)死刑判决必须经死刑复核程序核准后才能执行

(4)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3、我国数罪并罚原则的适用

(1)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

(2)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对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后两个判决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已经执行的刑期,应当计算在新判决决定的刑期以内.

(3)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应当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4、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1)行为人为二人以上。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或单位。(2)共同的犯罪行为。共同的犯罪行为指各行为人的行为都指向同一犯罪,互相联系,互相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犯罪活动整体.

(3)共同的犯罪故意。共同的犯罪故意指各共同犯罪人认识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和行为会发生的危害结果,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三、其他的复习范围将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1、乙于某日晚在一条僻静胡同里抢夺了一名妇女的黑色挎包,内有2000元人民币.在此案件的案情事实中,对犯罪构成没有意义的是?

A。实施了抢夺他人较大数额财物的行为

B。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C.行为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D。行为人选择了晚上在僻静胡同里作案

2、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划分为10类,其划分的根据是?

A.同类客体

B。犯罪对象

C.直接客体

D。一般客体

3、甲患有抑郁症欲自杀,但无自杀勇气。某晚,甲用事前准备的刀猛刺路人乙胸部,致乙当场死亡。随后,甲向司法机关自首,要求司法机关判处其死刑立即执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没责任能力,不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

B。抑郁症不是严重精神病,但甲的想法表明其没有责任能力,不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

C。甲虽患有抑郁症,但具有责任能力,应当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

D.甲具有责任能力,但患有抑郁症,应当对其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甲欲杀其妻,某日在其妻乙的饭碗里投放毒药。他知道通常乙会喂3岁的女儿食物,但由于杀妻心切不顾孩子的死活,则甲对其女儿的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5、彭某因私仇蓄意杀害韩某。一天在韩某回家途中向其开枪射击,但未击中。这时枪里还有子弹,彭某怕罪行暴露,遂停止开枪射击。彭某的行为属于?

A。犯罪未遂

B。犯罪中止

C。一般违法行为

D.意外事件

6、下列那种情况是没收财产?

A。甲贩卖毒品,对其1000克毒品予以没收

B。甲偷越国境,被法院没收了用以偷渡的船舶

C.甲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非法牟利400万元,法院予以没收

D.甲贪污,法院没收属于甲个人所用的全部财产

7、石某欲把数额巨大的假烟销售到邻省,找肖某帮助寻找买主,并把一部分假烟存放在肖某家中。石某在卖假烟的过程中被公安机关查获,在审讯时,石某交代了肖某家中还藏有假烟的事实。公安机关根据石某的交代,从肖某家中讲假烟搜出。石某的行为属于?

A。自首

B。立功

C。坦白

D。报案

8、甲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经过一次或者几次减刑,其实际执行的刑期不应少于?

A.4年

B.6年半

C。10年

D。7年

9、甲被判处无期徒刑,在刑罚执行过程中有重大立功表现,可减为?年有期徒刑。

A.12年

B。14年

C.10年

D.20年

10、甲预谋杀乙,在甲买了杀乙用的刀之后,由于害怕作案后被抓,遂放弃了行凶.甲的行为属于何种犯罪停止形态?

A。犯罪既遂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预备

11、关于刑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最为广泛

B。刑法的强制性最为严厉

C.刑法的任务是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D.刑法制定的法律根据是宪法

12、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认定为自首,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该规定体现了我国刑法的何种基本原则?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刑相适应原则

C.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D。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13、以下情况必须适用我国刑法的是?

A.外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公民犯罪

B.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

C。我国参加的国际公约规定的犯罪

D.在我国领域内犯罪未遂的犯罪分子

14、甲患有梦游症,一天夜晚在梦游时将同宿舍的室友乙杀死,甲早上醒来后见状大惊,随即报案。此案中,

甲的行为如何认定?

A。构成故意杀人罪

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是受到精神强制下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D。是睡梦中的无意识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15、王某潜入张某家中,盗窃了张某的电视机、金表、现金等财物。电视机属于王某所犯的盗窃罪中的?

A.犯罪对象

B.犯罪客体

C。犯罪目的

D。犯罪行为

16、下列属于刑法中的危害行为的是?

A.曹某在日记中写道:“林某太坏了!总有一天我会杀了他的。”并在日记中摘抄了几种杀人的方法

B。上官某下班时遇到一疯子拿着刀向她乱砍,情急之下,上官某拿起路旁的一根木棍超该疯子打去,将其打昏在地

C.朱某在酒店里当服务员时,遇到一位客人对其调戏,难以摆脱,朱某借口说给其拿白酒去,遂将一瓶硫酸故意当白酒让该客人喝下,客人喝下后整个食道被烫伤

D.秦某被他人捆绑在椅子上,无法搬动铁轨,致使两辆火车相撞,多人伤亡

17、甲在13周岁的时候盗窃价值2000元的物品,在14周岁时抢劫价值8500元的物品,在17周岁时又盗窃价值4000元的物品,在18周岁时又盗窃1000元的物品。在对甲追究刑事责任时,计算其盗窃数额应为?

A.15500元

B。13500元

C。10500元

D.5000元

18、甲平时喜欢邻居2岁男孩乙,一日,将乙抱起抛上天空玩耍,甲的妻子丙要甲小心,不要摔着孩子,甲说没事。当再次抛起乙时,甲没有接住,乙掉在水泥地上摔死。甲对乙的死亡结果在主观上所持的心理态度是什么?

A。间接故意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意外事件

19、甲持刀追杀乙,乙的朋友丙路过,用气枪打死了甲,丙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故意犯罪

D。防卫过当

甲蓄意谋杀同室居住的乙,一天,甲偷偷在乙的饭菜中投毒,但乙因有急事没有吃饭。据此,回答第20、21题。

20、甲的行为属于何种犯罪停止形态?

A。犯罪既遂

B.犯罪未遂

C。犯罪预备

D。犯罪中止

21、我国刑法对甲的行为的处罚原则是什么?

A。从轻或减轻处罚

B。减轻或免除处罚

C。从轻处罚

D。减轻处罚

2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犯是在共同犯罪中其次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B.从犯是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

C。对于从犯,可以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D。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3、关于累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因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三年。甲在附加刑执行完毕之日起五年内又犯罪的.甲成立累犯.

B。甲犯抢夺罪于2005年3月假释出狱,考验期为剩余二年刑期。甲从假释考验期满之日起五年内再故意犯重罪。甲成立累犯。

C。甲犯危害国家安全罪五年刑满释放,六年后又犯杀人罪.甲成立累犯。

D.对累犯可以从重处罚

24、下列属于减刑的有?

A。甲被判处无期徒刑,在执行期间,去有悔改表现,减为有期徒刑20年

B.已被判处罚金5000元,因其有经济困难,法院将其罚金减为2000元

C.因丙主刑由无期减为有期徒刑20年,法院将其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减为10年

D.丁死缓减为无期徒刑

25、甲犯某罪,应处3年有期徒刑,法定最高刑为7年,对甲的追诉时效是?

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26、甲醉酒驾驶自己的小车,超速行驶导致4名行人死亡.甲对此结果应当?

A.可以负刑事责任

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应当从轻处罚

D.应当负刑事责任

27、对于单位犯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不以单位犯罪论

B。公司设立后,以实施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不以单位犯罪论

C。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不以单位犯罪论

D。单位犯罪一律实行“双罚”

甲因乙具有精良的开锁技能,通过威胁的方法迫使乙加入,二人实施了盗窃犯罪.据此回答18—20题。28、乙为共同犯罪中的何种共犯人?

A。主犯

B。从犯

C。胁从犯

D。教唆犯

29、对于乙的处罚原则是?

A.可以从轻或者免除处罚

B.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应当免除处罚

30、如果对乙判处管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的管制刑由公安机关执行

B。对乙最多判处3年管制

C.乙在管制期内劳动的,应当同工同酬

D。管制刑是对乙的人身自由的剥夺

31、罪刑法定的派生原则包括下列哪些内容?

A。排斥习惯法

B。禁止类推解释

C.禁止溯及既往

D。排斥绝对不定期刑

32、现行刑法对下列哪些情形具有溯及力?

A.现行刑法生效前发生的犯罪,现行刑法与行为时刑法对该犯罪行为的规定完全相同

B.犯罪行为由现行刑法生效前继续到生效后,而现行刑法与行为时刑法都认为是犯罪的,但现行刑法处罚较重的

C。现行刑法生效前发生的犯罪,现行刑法比行为时刑法对犯罪行为的规定轻

D.现行刑法生效前发生的犯罪,现行刑法比行为时刑法对犯罪行为的规定重

33、不作为犯的成立条件是?

A。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作为的法定义务

B.行为人有能力履行法定义务

C.行为人没有履行法定义务

D.行为人必须具有犯罪故意

34、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对下列哪些行为负刑事责任?

A。故意伤害

B.故意杀人

C.走私毒品

D.抢劫

35、下列情形属于共同犯罪的是?

A。甲乙共谋要一起盗窃某银行,到约定的时候乙未去,由甲一人单独盗窃得200万

B.甲乙积怨甚深.为了败坏乙的名声,甲指使其丈夫强奸乙。甲的丈夫将乙强奸

C。甲唆使一个15周岁的中学生乙从学校盗窃自行车,然后低价从乙手中收买

D。甲在将乙杀害之后,为了销毁罪迹,指使丙将乙的尸体浇上汽油焚烧

36、对我国的有期徒刑的期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期徒刑剥夺人身自由的期限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

B。数个有期徒刑并罚的不得超过20年

C.死刑缓期执行减刑为有期徒刑的,只能减为25年有期徒刑

D.数个有期徒刑并罚的不得超过25年

37、下列情形属于重大立功表现的是?

A.检举、揭发甲杀人的犯罪事实,经查证属实的

B。甲与乙入户抢劫后,甲自动投案,并协助公安机关抓获乙,经查乙是该案主犯

C。甲在同室关押的罪犯逃跑时,及时向看守所告发,制止其脱逃

D。甲检举乙贪污单位100万事实,经查证属实

38、下列属于我国刑罚消灭的原因的是?

A。已过追诉时效

B.经特赦赦免的

C。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撤回告诉的

D.被判处罚金的犯罪人由于不可抗力的灾祸确实无法缴纳的,予以免除

39、适用假释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B。服刑达到法定期限

C.犯罪分子患有严重疾病或者其他原因不能继续关押

D.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危害社会

40、对立功犯的刑事责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犯罪分子一般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犯罪分子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犯罪分子一般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犯罪分子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1、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是?

A.法治原则

B.数罪并罚原则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D。罪刑法定原则

42、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下列不适用我国刑法的包括?

A。我国外交官在日本杀死日本人

B.韩国人在日本杀死泰国人

C.我国公民在缅甸犯我国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

D.日本人在从我国飞往韩国的日航班飞机即将降落韩城时因纠纷杀死一美籍华人

43、某幼儿园教师甲带全班学生去春游,一名儿童乙不慎落入粪池,甲大声呼救,在附近玩耍的初中学生丙听到呼救跑过来,并拿着树枝量粪池的深度大约1米,但丙未施救,只是与甲一起呼救,待一名农民赶来将乙救起时,乙已经溺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不构成犯罪

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属于不作为犯罪

C。甲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是她的职务要求

D。丙构成故意杀人罪

44、不适用紧急避险的情形有?

A.职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避免本人危险

B。除采取紧急避险外,尚有其他方法可以避免正在发生的危险

C。来自精神病人的侵害

D。来自自然界力量的危害

45、我国刑法中规定的共同犯罪的主犯包括以下哪几种人?

A。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B.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C。在犯罪集团中其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D。在其他共同犯罪中其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46、我国刑法规定,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有?

A。防卫过当

B.避险过当

C.中止犯

D.胁从犯

47、我国刑法规定,应当从重处罚的情节有?

A.主犯

B.累犯

C.教唆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教唆犯

D.首要分子

48、以解释的效力不同,可以把刑法的解释分为?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学理解释

D.论理解释

49、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领域内”包括?

A.领陆和领水

B。领空

C。我国的船舶、飞机内

D.我国驻外使领馆内

50、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选择性要件有?

A。危害行为

B。犯罪时间

C。犯罪地点

D。犯罪手段

答案:

1、D

2、A

3、C

4、B

5、B

6、D

7、C

8、D

9、B 10、C 11、C 12、B 13、D 14、D 15、A 16、C 17、D 18、

C 19、A 20、B 21、A 22、C 23、B 24、A 25、B 26、

D 27、D 28、C 29、B 30、C 31、AD 32、BC 33、ABC

34、BD 35、AB 36、AB 37、ABD 38、ABCD 39、ABD 40、AB 41、CD 42、BD 43、BC 44、AB 45、ABCD 46、ABCD 47、BC 48、ABC 49、ABCD 50、BCD

《刑法学》(1)期末复习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刑法学》(1)期末复习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开专) 一、填空题 1.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科学。 2.刑法学的研究对象是(刑法)。 3.刑法的两个显著特点是(阶段性)和(法律性)。 4.我国刑法的任务就是运用(刑法)打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 5.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的(组成)与(结构)。 6.刑法条文中用转折词“但是”所引的内容在学理上称为(但书),它表示对前段的(补充)、对前段情况的(例外)或者是前段情况的(限制)。 7.根据解释的效力不同,刑法解释可以分为(立法)和(司法、学理解释)。 8.根据解释的方法不同,刑法解释可以分为(文理)和(论理)。 9.立法解释是指(立法机关)对刑法规范含义所作的解释。 10.在我国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机关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检察院)。 11.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12.按照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法按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未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13.按照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要求,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14.按照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刑)和(承担责任)相适应。 15.刑法的空间效力就是指刑法对(地域)和对(人)的效力,亦即解决(国家刑事管辖权)的范围问题。 16.世界各国立法关于解决刑事管辖权范围问题的主要原则有(属地、属人、保护)和 (普遍)原则等几种 17.我国刑法解决空间效力即刑事管辖权范围问题的原则是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保护)和(普遍原则中合理因素)。 18.根据属地原则,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我国刑法。凡在我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我国刑法。 19.根据属地原则,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即受我国刑法管辖。 20.根据属人原则,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按照我国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21.(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不论我国刑法规定该罪的最高刑是否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均适用我国刑罚。 22.根据(保护)原则,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中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按我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23.根据普通管辖权原则,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管辖)的,适应我国刑法。 24、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经过修订后于(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26.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从旧兼从轻原则)。 27.根据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从旧兼从轻)原则,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97年10月1日刑法施行前的这段时间内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犯罪)的,依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刑法(不认为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应刑法。在刑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

山广刑法学(1)期末考试复习题

《刑法学(1) 》试题 一、单选题(题数:25,共50.0分) 1如果某犯罪案件不是发生在中国领域,且该案犯罪人不是中国公民、被害人也不是中国国家或者中国公民,但中国对此案仍能行使刑事管辖权的,是基于()。 A、属地管辖原则 B、普遍管辖原则 C、保护管辖原则 D、属人管辖原则 正确答案:B 2在共同犯罪中,主犯和从犯的数量是()。 A、共同犯罪人可能都是主犯 B、共同犯罪人可能都是从犯 C、共同犯罪人可能都是胁从犯 D、主犯只能是一个 正确答案:A 3下列关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认识正确的是()。 A、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以防卫过当罪定罪处罚 B、紧急避险用于解决紧迫情况下合法利益之间的冲突 C、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通常是直接故意 D、事后防卫属于防卫过当的一种形式 正确答案:B 4通过对犯罪人适用刑罚,使得刑法的规定从抽象变为了具体,从而使得社会上一些有犯罪倾向的人也不敢实施犯罪。这表明刑罚具有下述哪项功能?()。 A、矫正功能 B、教育功能 C、威慑功能 D、惩罚功能 正确答案:C 5在罪刑法定基本原则支配下,犯罪的基本法律特征是()。 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刑事违法性 C、应受刑罚惩罚性 D、一定程度的社会危害性 正确答案:B 6当我国客轮停靠在美国纽约港时,德国人甲在轮船上窃取了我国公民乙价值4000元人民币的财物。对于本案确立我国刑法效力的依据是()。 A、属人管辖 B、保护管辖 C、普遍管辖 D、属地管辖 正确答案:D

7危害行为可分为两种基本形式,即()。 A、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 B、作为与不作为 C、实行行为与非实行行为 D、实害行为与危险行为 正确答案:B 8刑罚的目的是()。 A、预防犯罪人再次犯罪 B、预防不稳定、有可能犯罪的人不敢犯罪 C、对群众进行具体而生动的法制教育 D、预防犯罪 正确答案:D 9甲、乙共谋伤害丙,进而共同对丙实施伤害行为,导致丙身受一处重伤,但不能查明该重伤由谁的行为引起。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由于证据不足,甲、乙均无罪 B、由于证据不足,甲、乙成立故意伤害(轻伤)罪的共犯,但都不对丙的重伤负责 C、由于证据不足,认定甲、乙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较为合适 D、甲、乙成立故意伤害(重伤)罪的共犯 正确答案:D 10关于单位犯罪的主体,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也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B、刑法分则规定的只能由单位构成的犯罪,不可能由自然人单独实施 C、单位的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D、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正确答案:A 11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放火行为的,()。 A、构成放火罪,但不负刑事责任 B、构成放火罪且应负刑事责任,但免予刑事处罚 C、不构成犯罪,所以不负刑事责任 D、待其满14周岁后应追究刑事责任,但应从宽处罚 正确答案:C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城外犯罪的,可以适用我国刑法,但是可以不予追究的情形是()。 A、法定最高刑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 B、法定最低刑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 C、法定最低刑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D、法定最高刑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正确答案:A 13张某和赵某长期一起赌博。某日两人在工地发生争执,张某推了赵某一把,赵某倒地后后脑勺正好碰到石头上,导致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关于张某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构成故意杀人罪 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最新电大《刑法学(1)》期末考试答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三一文库(https://www.wendangku.net/doc/f719217500.html,)*电大考试* 1、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2、刑事责任年龄: 简称责任年龄,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 3、共同犯罪: 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4、减刑:是指对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在刑罚执行期间的悔改或者立功表现,而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制度。 5 . 时效中断: 是指在追诉期限内,因犯罪分子又犯新罪而使前罪所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的制度。 6. 犯罪的过失: 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 7 .自首: 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 8 . 犯罪客体: 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 9.犯罪未遂: 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10.主犯: 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11. 剥夺政治权利: 是指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与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方法,属于资格刑。 12. 犯罪主观方面: 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危害社会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13.刑罚裁量情节: 又称量刑情节,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裁量刑罚时应当考虑的、据以决定量刑轻重或者免除刑罚处罚的各种情况。 14.刑事责任能力: 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15.犯罪的过失: 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 16.犯罪集团: 是指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 17 .疏忽大意的过失: 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18.特别自首: 亦称准自首,是指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 19.犯罪预备: 是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 20.刑罚: 是刑法中明文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21 .犯罪: 是指严重危害我国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2 .犯罪主观方面: 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危害社会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23 .正当防卫: 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 24 .没收财产: 是指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的刑罚方法。 25. 数罪并罚: 是指人民法院对一行为人在法定时间界限内所犯数罪分别定罪量刑后,按照法定的并罚原则及刑期计算方法决定其应执行的刑罚的制度。 26. 紧急避险: 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个较小的合法权益的行为。 27. 连续犯: 是指行为人基于数个同一的犯罪故意,连续多次实施数个性质相同的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形态。 28. 累犯: 是指因犯罪而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于法定期限内又犯

最新XXX《刑法学(1)》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XXX《刑法学(1)》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刑法学(1)》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文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刑法学(1)》题库及答案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4分) 1.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 A )。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C。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D。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2.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是( B )。 A。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B。违反法律的行为 C。触犯刑律的行为 D。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3.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当其犯( A )时,应当负刑事责任。 A。盗窃罪 B。敲诈勒索罪 C。放火罪 D。抢劫罪 4.避险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 B )处罚。 A。减轻或者免除 B。免除或者减轻 C。酌情减轻或者免除

D。酌情免除或者减轻 5.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B )处罚。 A。从轻或者减轻 B。从轻、减轻或者免除 C。减轻 D。从轻 6.某甲抢劫杀人的行为触犯了两个刑法条文、两个罪名, 实际上只构成抢劫罪一个罪。 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 C )。 A。想象竞合犯 B。法规竞合 C。结合犯 D。吸收犯 7.根据刑法规定,对于审判时已满75周岁的人(以特别 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不适用死刑;对于( A )也不适用死刑。 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

2023年3月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1)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3年3月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1)》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空格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4分) 1.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AC)。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B.犯罪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D.犯罪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2.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C) o A.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 B.主行为与次行为 C.作为与不作为 D.主动行为与被动行为 3.生理醉酒后犯罪的人属于(A) O A.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B.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C.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D.减轻刑事责任能力人 4.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在对其所犯抢劫罪量刑时,应当(B)处罚。 A.从轻 B.从轻或者减轻 C.减轻 D.免除 5.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B)处罚。 A.从轻或者减轻 B.从轻、减轻或者免除 C ,减轻 D.从轻 6.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C)。 A.三个月 B.六个月 C .一年 D.二年 7.对于被判处(AB)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A ,无期徒刑 8.死刑 C.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D.驱逐出境 8.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⑻之日起计算。 A.犯罪 B.犯罪行为停止 C.犯罪结果发生 D.犯罪行为终了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9.享有—和—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答案]外交特权;豁免权 10.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和—的科学。 [答案]刑事责任;刑罚 IL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和—o [答案]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2.按照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犯罪客体可以分为三种,即:一般客体、和[答案]同类客体;直接客体 13.防卫过当是看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给不法侵害人造成,因而依法应当承担刑 事责任的行为。 [答案]超过必要限度;重大损害 14.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包括和两个方面。 [答案]特殊预防;一般预防 15.精神病人在或者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答案]不能辨认;不能控制 16.拘役的期限,为以上以下。 [答案]一个月;六个月 17.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之日起计算。 [答案]裁定减刑 18.对于构成—的犯罪分子不能适用缓刑和假释。 [答案]累犯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9.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20.犯罪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 或者巳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 21.犯罪集团:又称特殊共犯或有组织的共同犯罪,是指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 22.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3.什么是犯罪的不作为?构成犯罪的不作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答:所谓犯罪的不作为,是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应该做也能够做而未做的情况。 构成犯罪的不作为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 (2)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而未履行。 (3)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的不作为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4.简述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及其基本适用规则。 答:数罪并罚,是对一行为人所犯数罪合并处罚的制度。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是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以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为补充的折衷原则。 根据我国刑法典的规定,数罪并罚时应遵守如下基本适用规则: (D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死刑或最重刑为死刑的,采用吸收原则,仅应决定执行一个死刑。 (2)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无期徒刑或最重刑为无期徒刑的,采用吸收原则,只应决定执行一个无期徒刑。 (3)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为有期自由刑即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采取限制加重原则,即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 (4)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采用并科原则,附加刑均须执行。

XXX《刑法学(1)》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

XXX《刑法学(1)》2020-2021期末试题及 答案(试卷号:2107) XXX《刑法学(1)》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4分) 1.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是(。)。 A.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B.违反法律的行为 C.触犯刑律的行为D.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2.各国刑法解决刑法空间效力的原则有(。)。 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D.普遍原则 C.法律的明文规定D.行为人先行的行为导致的危险状态 4.犯罪既遂是指(。) A.犯罪结果已经发生 B.犯罪人的目的已经达到 C.犯罪行为已经完成 D.犯罪行为已经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5.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处罚。 A.从轻B.从轻或者减轻 C.减轻D.免除 6.缓刑适用于被判处(。)的犯罪分子。 A.管制B.拘役 C.三年以下有期徒刑D.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7.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以后,可以假释。 A.十年B.十三年 C.十五年D.十八年 8.某甲并不具有刑法划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对其判处法定最低刑还是过重,经(。),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科罚。 A.高级人民法院判决XXX核准 C.XXX判决D.XXX核准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9.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包括。犯罪客观方面和犯罪主观方面。

10.我国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情况有三种,即、或者是前段的例外。11.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和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辩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12.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具体或者具体。 13.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为 14.为了犯罪。的,是犯罪预备。 15.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的不明显跨越必要限度的损害行动。 16.人民法院对犯罪人裁量刑罚时,必须遵循、的量刑原则。 17.关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或者处罚。 18.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年后,不再追诉。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9.犯罪的故意 20.犯罪未遂 21.连续犯 22.假释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刑法学 期末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项不属于刑法学的基本任务? A. 规范人们的行为 B. 维护社会秩序 C. 保护公民的权利 D. 强制教育罪犯 答案:D 2. 刑法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哪个时期? A. 封建时期 B. 春秋战国时期 C. 古代奴隶社会 D. 人类社会的起源时期 答案:C 3.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哪项? A. 有罪推定原则 B. 内容完整性原则

C. 最高人民法院解释权原则 D. 罚金原则 答案:B 4. 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紧急避险的正当防卫? A. 保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B. 保卫自己或他人的人身安全 C. 保护公共财产免受损害 D. 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答案:A 5. 刑法学的主要任务是? A. 研究刑法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B. 研究刑事法律责任的性质和形态 C. 研究罪犯心理和犯罪动机 D. 研究刑事诉讼制度 答案:B 二、案例分析题

某市发生了一起巨额贪污案。被告人小李在担任某县政府主任期间,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将巨额公款转入他个人的银行账户,并用于购买 了豪华轿车、房产和珠宝等奢侈品。该案件引起了广泛关注。 1. 根据中国刑法的规定,小李的行为属于什么罪名? 答案:贪污罪 2. 小李的行为是否构成贪污罪?请分析。 答案:是。根据中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在国 家工作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公共财物的,情 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 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小李在担任某县政府主任期间, 将巨额公款转入个人账户,涉嫌侵吞公共财物,且数额巨大,构成贪 污罪。 3.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小李的刑罚应如何确定? 答案:小李的行为数额巨大,情节特别严重,应适用刑法第三百八 十八条的规定。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判处小李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 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简答题 1. 刑法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案:刑法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犯罪行为、刑事责任以及刑罚的规 定和实施。通过研究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刑事责任的性质和刑罚的

刑法学1期末考试复习题(带答案)

刑法学1期末考试复习题(带答案) LT

14、甲患有梦游症,一天夜晚在梦游时将同宿舍的室友乙杀死,甲早上醒来后见状大惊,随即报案。此案中,甲的行为如何认定? A.构成故意杀人罪 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是受到精神强制下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D.是睡梦中的无意识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15、王某潜入张某家中,盗窃了张某的电视机、金表、现金等财物。电视机属于王某所犯的盗窃罪中的? A.犯罪对象 B.犯罪客体 C.犯罪目的 D.犯罪行为 16、下列属于刑法中的危害行为的是? A.曹某在日记中写道:“林某太坏了!总有一天我会杀了他的。”并在日记中摘抄了几种杀人的方法 B.上官某下班时遇到一疯子拿着刀向她乱砍,情急之下,上官某拿起路旁的一根木棍超该疯子打去,将其打昏在地 C.朱某在酒店里当服务员时,遇到一位客人对其调戏,难以摆脱,朱某借口说给其拿白酒去,遂将一瓶硫酸故意当白酒让该客人喝下,客人喝下后整个食道被烫伤 D.秦某被他人捆绑在椅子上,无法搬动铁轨,致使两辆火车相撞,多人伤亡 17、甲在13周岁的时候盗窃价值2000元的物品,在14周岁时抢劫价值8500元的物品,在17周岁时又盗窃价值4000元的物品,在18周岁时又盗窃1000元的物品。在对甲追究刑事责任时,计算其盗窃数额应为? A.15500元 B.13500元 C.10500元 D.5000元 18、甲平时喜欢邻居2岁男孩乙,一日,将乙抱起抛上天空玩耍,甲的妻子丙要甲小心,不要摔着孩子,甲说没事。当再次抛起乙时,甲没有接住,乙掉在水泥地上摔死。甲对乙的死亡结果在主观上所持的心理态度是什么? A.间接故意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意外事件 19、甲持刀追杀乙,乙的朋友丙路过,用气枪打死了甲,丙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故意犯罪 D.防卫过当 甲蓄意谋杀同室居住的乙,一天,甲偷偷在乙的饭菜中投毒,但乙因有急事没有吃饭。据此,回答第20、21题。 20、甲的行为属于何种犯罪停止形态? A.犯罪既遂 B.犯罪未遂 C.犯罪预备 D.犯罪中止 21、我国刑法对甲的行为的处罚原则是什么? A.从轻或减轻处罚 B.减轻或免除处罚 C.从轻处罚 D.减轻处罚 2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犯是在共同犯罪中其次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B.从犯是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 C.对于从犯,可以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D.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3、关于累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因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三年。甲在附加刑执行完毕之日起五年内又犯罪的。甲成立累犯。 B.甲犯抢夺罪于2005年3月假释出狱,考验期为剩余二年刑期。甲从假释考验期满之日起五年内再故意犯重罪。甲成立累犯。 C.甲犯危害国家安全罪五年刑满释放,六年后又犯杀人罪。甲成立累犯。

刑法学1期末考试复习题带答案

一, 名词说明 1, 刑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定犯罪, 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2, 犯罪:一切危害刑法所爱护的合法权益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惩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稍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3, 刑事责任:刑事法律规定的,因实施犯罪行为而产生的,由司法机关强制犯罪者承受的刑事惩处或单纯否定性法律评价的负担。 4, 主犯:组织, 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5, 正值防卫:为了使国家, 公共利益, 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 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实行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值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6, 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 公共利益, 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 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实行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7, 刑罚: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强制性制裁方法。 8, 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照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被实行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照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驾驭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9, 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10, 一般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 二, 论述题 1, 正值防卫及紧急避险的区分 (1)危险来源不同。紧急避险的危险来源广于正值防卫的危险来源。 (2)损害对象不同。紧急避险损害的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正值防卫只能损害不法侵害者的利益。 (3)实施条件不同。紧急避险只能在不得已的状况下才能实施;正值防卫并非是制止不法侵害的最终手段 (4)限度标准不同。紧急避险造成的损害只能小于所避开的侵害;正值防卫须要整体推断,有时即使造成的损害大于所避开的损害仍具有正值性。 2, 死刑适用的限制条件 (1)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峻的犯罪分子 (2)犯罪时不满18周岁, 审判时怀孕以及审判时已满75周岁的,不适用死刑(3)死刑判决必需经死刑复核程序核准后才能执行 (4)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假如不是必需马上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3, 我国数罪并罚原则的适用 (1)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 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确定执行的刑期。 (2)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觉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对新发觉的罪作出判决,把前后两个判决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确定执行的刑罚。已经执行的刑期,应当计算在新判决确定的刑期以内。(3)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应当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确定执行的刑罚。 4, 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1》期末考试案例分析题库含答案[2023秋期版]

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1》期末考试题库[2023秋期版] A.案例兮淅 说明:资料整理于2023年4月20日,涵盖2007年1月至2023年3月期末考试的全部试题及答案,适 用于2023年7月国开电大期末纸质考试。 某校教师。 无业。陈某的外甥。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因犯故意伤害罪服刑2年半。 无业。吴某的朋友。 源集®在工伟寸対公鑑卄某集产皮系满’蓄意报复,于是便要家住外地的吴某找个人 来干掉许某某,许诺 事成之后给每人3万元钱。2017年11月的上中旬,陈某带着吴某和朱某数次查看 了许某某的办公室方位和工作环境,确认了许某某,并告诉吴某和朱某如何接近许某某,还在“酬金” 之外另外给吴某和朱某2000元作为往返路费。2017年11月22日下午,吴某和朱某来到许某某的办公 室外,吴某让朱某留在门口望风,自己则进入许某某的办公室。许莱某以为吴某是有事相找,正准备站 起身接待时,吴某却拿出藏在身后的螺纹钢段猛击许某某头部数下,导致许某某重度颅脑损伤死亡。随 后,吴某、朱某从陈某处拿到钱后潜逃。 请根据刑法总则理论结合法律规定分析并说明理由:对陈某、吴某、朱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 理(只答处理原则)? 答:(1)陈某、吴某、朱某的行为属于共同犯罪。 (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 (2) 陈某在共同犯罪中属于教唆犯。陈某为达到杀害许某某的目的,以金钱为诱惑,指使原本无犯 罪意图的吴某和朱某将许某某杀害,其行为完全符合教唆犯的特征,因此属于教唆犯。 (3) 陈某和吴某在共同犯罪中均属于主犯。陈某虽未直接实施杀人行为,但他不仅教唆他人实施犯 罪,而且在整个犯罪中居于指挥地位,对于犯罪的发生起着主要作用,因此,陈某属于主犯。吴某直接 实施杀人行为,致使被害人死亡,在共同犯罪中起了主要作用,因此也属于主犯。 (4) 朱某属于共同犯罪中的从犯。朱某在参与犯罪过程中未直接实行杀人行为,只是帮助吴某望风, 因此属于从犯。 (5) 对于陈某和吴某,应当按照本案全部犯罪处罚。陈某教唆不满18周岁的朱某犯罪,应当从重处 罚。对于朱某,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6) 吴某在因故意犯罪被判处的有期徒刑执行完毕后5年以内又犯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 新罪,属于累犯,应当对其从重处罚。 (7) 朱某犯罪时不满18周岁,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且不能适用死刑。 [案情介绍] 来干掉许某某,许诺事成之后给每人3万元钱。2021年11月的上中旬,陈某带着吴某和朱某数次查看 了许某某的办公室方位和工作环境,确认了许某某,并告诉吴某和朱某如何接近许某某,还在“酬金” 之外另外给吴某和朱某2000元作为往返路费。2021年11月22日下午,吴某和朱某来到许某某的办公 室外,吴某让朱某留在门口望风,自己则进入许某某的办公室。许莱某以为吴某是有事相找,正准备站 起身接待时,吴某却拿岀藏在身后的螺纹钢段猛击许某某头部数下,导致许某某重度颅脑损伤死亡。随 后,吴某、朱某从陈某处拿到钱后潜逃。 请根据刑法总则理论结合法律规定分析并说明理由:对陈某、吴某、朱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 理(只答处理原则)? 答:(1)陈某、吴某、朱某的行为属于共同犯罪。 (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 [案情介绍] 陈某,男,46岁, 吴某,男,25岁, 朱某,男,17岁, 陈某,男,46岁, 吴某,男,25岁, 朱某,男,17岁, 某校教师。 无业。陈某的外甥。 无业。吴某的朋友。 味集®在工作彳対殺鑑卄拿集产£系儡,蓄意报复, 于是便要家住外地的吴某找个人

[2022秋期]2107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1》十年期末考试选择题库含答案(分学期版)

[2022秋期]2107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1》十年期末考试 (分学期版) 说明:资料整理于2022年10月16日,资料涵盖2007年1月至2022年7月中央电大期末考试的全部试题及答案。 2022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AC) o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C. 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2.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0。C.作为与不作为 3.生埋醉酒后犯罪的人属于(A)。A,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4.某甲己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在对其所犯抢劫罪員刑时,应当(B)处罚。B.从轻或者减轻 5.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B)处罚。B.从轻、减轻或者免除 6.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0。C. 一年 7.对于被判处(AB)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A.无期徒刑B.死刑 8.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D)之日起计算。D.犯罪行为终了. 2021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AC) o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C. 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2.我国刑法分则中“侵犯财产罪” 一章规定有13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B)。 B. 同类客体 3.犯罪既遂的类型有(ABCD)。A.行为犯B.危险犯C.结果犯D,举动犯 4.管制的执行机关是(D)。D.司法行政机关指导管理的社区矫正机构 5.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在对其所犯抢劫罪量刑时,应当(B)处罚。B.从轻或者减轻 6.死刑不适用于(ABD)o 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B.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D,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7.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0。C. 一年 8.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迫诉期限从(D)之日起计算。D.犯罪行为终了 2021年1月试题及答案 1.我国刑法分则中“侵犯财产罪”一章规定有13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B)。B. 同类客体 2.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ABD)o A.罪刑法定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3.犯罪冃的只存在于(B)犯罪中。B.直接故意 4.某甲巳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当其犯(CD)时,应当负刑事责任。C.放火罪D.抢劫罪 5.某甲在与某乙争吵中捅了某乙一刀后扬长而去,某乙因失血过多死亡。对于某乙的死亡,某甲的行为属于(D)。D.间接故意犯罪 6.死刑不适用于(ABD)o 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B.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D.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7.管制的执行机关是(D)。D.司法行政机关指导管理的社区矫正机构 8.某甲被判处无期徒刑,依法假释时,其考验期限为(B)。B.十年 2020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AC) 0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C. 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2.我国刑法分则中“侵犯财产罪” 一章规定有13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B)。 B. 同类客体 3.犯罪既遂的类型有(ABCD)。A.行为犯B,危险犯C.结果犯D.举动犯 4.管制的执行机关是(D)。D.司法行政机关指导管理的社区矫正机构 5.某甲己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在对其所犯抢劫罪量刑时,应当(B)处罚。B.从轻或者减轻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刑法学(1)》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刑法学(1)》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刑法学(1)》题库及答案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中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 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4分) 1.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是()o A.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B.违反法律的行为 C.触犯刑律的行为 D.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2.各国刑法解决刑法空间效力的原则有()。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普遍原则 3.构成犯罪的不作为应以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为前提。这种特定义务来源于()o A.社会公德的要求 B.职务上或者业务上的要求 C.法律的明文规定 D.行为人先行的行为导致的危险状态 4.犯罪既遂是指()o A.犯罪结果已经发生 B.犯罪人的目的已经达到 C.犯罪行为已经完成 D.犯罪行为已经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5.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处罚。 A.从轻 B.从轻或者减轻 C.减轻 D.免除 6.缓刑适用于被判处()的犯罪分子。 A.管制 B.拘役 C.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D.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7.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以后,可以假释。 A.十年 B.十三年 C.十五年 D.十八年 8.某甲并不具有刑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对其判处法定最低刑还是过

西北民族大学刑法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刑法学 一、单选题 1. 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犯罪客体是( )(2分;答案:B) A :一般客体 B :同类客体 C :直接客体 D :复杂客体 2. 因果关系的复杂性是指( )(2分;答案:C) A :必然因果关系和偶然因果关系 B :直接因果关系和间接因果关系 C :一因多果和一果多因 D :作为犯罪的因果关系和不作为犯罪的因果关系 3. 根据刑法第13条的规定,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2分;答案:A)

A :不认为是犯罪 B :也应当以犯罪论处 C :可以认定为犯罪也可以不认为是犯罪 D :可以判处刑罚也可以免予刑罚处罚 4. 犯罪客体是( )人(2分;答案:D) A :犯罪行为侵犯的人 B :犯罪行为侵犯的物 C :犯罪行为所违反的法律法规 D :犯罪行为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5. 某女工一日下夜班路经一僻静深巷时,恰遇住在巷内的男青年闯出门为其心脏病突发的父亲打电话叫救护.该女工以为男青年是向自己冲来的流氓,在紧急中抽出随身带的水果刀将该男青年刺伤,该女工的行为是( ).(2分;答案:C) A :正当防卫 B :防卫不适时

C :假想防卫 D :防卫过当 6. 甲欲杀乙,将毒药投入乙的饭食中.乙服食后,甲后悔,赶紧说明情况,并将乙送往医院抢救.医院在抢救过程中检查发现,甲所投放的"毒药"根本没有毒性,乙安然无恙.甲的行为属于( ) A :不构成犯罪 B :犯罪未遂 C :犯罪中止 D :犯罪既遂 7. 甲与乙自由恋爱,乙的父亲丙坚决反对,对乙多次辱骂殴打,并对其进行看管,不许乙与甲见面,致乙自杀,在这里作为刑法因果关系的原因是( )(2分;答案:A) A :丙的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行为 B :乙的自杀行为 C :丙的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行为和乙的自杀行为 D :都不是

《刑法》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刑法复习题 (课程代码362139) 一、名词解释 1.犯罪构成: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为该行为构成 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是使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 2.犯罪中止: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 生的行为。 3.缓刑: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4.累犯:因犯罪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的期限内又犯一 定之罪的犯罪人。 5.数罪并罚:是刑法中规定对一人犯数罪的情况下的一种量刑情节,对犯两个以上罪行的犯人,就所犯各罪分别定罪量刑后,按一定原则判决宣告执行的刑罚。 6.自首: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我国刑法规定,自首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7.想象竞合犯:即想象的数罪,是指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不同罪名的犯罪形态 8.减刑:是指依法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在具有法定的减刑情节时,由负责执行刑罚的机关报送材料,人民法院依法予以减轻原判刑罚的刑事司法活动。 9.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10.犯罪故意: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11.作为:行为人以积极的身体动作实施违反刑法禁止性规范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12.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采取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防卫行为。 13.犯罪未遂:己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 14.假释:指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罚后,因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因而附条件地将其提前释放的制度。 15.危害结果:指危害行为对犯罪客体造成的法定现实侵害及具体危险的事实。

中国政法大学 刑法总论期末真题附答案

刑法学总论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A卷 考试对象:法学本科及试验班 一,单项选择题(20×1=20) 1,我国刑法规定了【】法定原则,其经典表述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刑法同时规定了【】相适应原则,即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的【】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我国刑法还规定,死刑只适用于【】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在这段话的4个空格中,有()处填写“罪刑”,有()处填写“罪行”。 A,1,3 B,2,2 C,3,1 D,4,0 2,关于刑法的空间效力,下列选项哪一个是正确的 A,外国人甲在国外寄送含有毒药的营养品到中国,意图毒死中国人乙,乙一直没有饮用,一年后甲到中国旅游,中国司法机关对甲没有刑事管辖权。 B,外国人甲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公民犯罪的,按照中国刑法的规定,该罪的法定刑最高为两年有期徒刑的,不适用中国刑法。 C,我国船舶停靠在巴西港口时,中国籍船员甲乙两人打架斗殴,甲致乙死亡,巴西法院判处甲故意伤害罪处4年有期徒刑,甲经假释回国后,我国法院不能再对甲进行起诉、审判。 D,外国人甲在公海上,带领乙丙等5人抢劫过往商船,但未曾劫掠中国船只。甲的船只停靠在中国港口,我国司法机关对甲等人没有刑事管辖权。 3,以下情形中行为人可以构成不作为犯的是 A,甲男与乙女谈恋爱并商量准备结婚,乙威胁甲称:“你家不给买婚房的钱我就跳楼。”甲对此置之不理,乙真的站在阳台护栏上,甲没有制止。乙从5楼上跌下受重伤,对甲的不制止行为。B,乙在甲经营的饭店里吃饭时喝多了酒,出门时殴打街上无辜的行人丙,甲在一旁围观未制止,乙将丙打成重伤,对于甲的不制止行为。 C,母亲甲不喂养自己亲生的婴儿乙,继而将其弃置家中,导致以饿死,对于甲的不喂养行为。D,甲见邻居家8岁的小男孩乙在河里游泳而不制止,乙游进深水区后被淹死,对于甲的不制止行为。 4,关于首要分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B,犯罪集团中的首要分子既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数人。 C,犯罪集团中的首要分子都是主犯。 ,聚众犯罪中的首要分子都是主犯。D.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