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化学】化学探究题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

【化学】化学探究题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

1.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氢化钙(CaH2)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探究小组的同学把一定量的CaH2加入Na2C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份是碳酸钙。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份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和Ca(OH)2

猜想三:NaOH和_________ 猜想四:NaOH、Na2CO3和Ca(OH)2

经过讨论,大家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证明】

【反思与拓展】

(1)向CaH2和足量水反应后的溶液加入NH4Cl溶液,产生的气体是______。

(2)登山运动员常用CaH2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______。

【答案】 CaH2 + 2H2O = Ca(OH)2 + 2H2↑ Na2CO3 Na2CO3 + Ca(OH)2= CaCO3↓ + 2NaOH 无明显现象稀盐酸三氢气和氨气便于携带

【解析】本题考查了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酸、碱、盐的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由题目的信息可知:氢化钙(CaH2)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化学化学方程式:CaH2 + 2H2O = Ca(OH)2 + 2H2↑;

猜想与假设:

由题目的信息可知:氢化钙(CaH2)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氢气逸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时,可能恰好完全反应,这时的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如果氢氧化钙过量时,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如果碳酸钠过量时,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猜想三应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Na2CO3);

猜想四是不合理的,因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不能共存,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 + Ca(OH)2= CaCO3↓ + 2NaOH;

实验证明:

实验一,若猜想二不成立,滤液中没有氢氧化钙。取滤液,向其中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氢氧化钙,即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二: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先无变化后产生气泡的现象时,说明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即猜想三成立;

反思与拓展:

(1)氢化钙(CaH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

和水和氨气。若向NH4Cl的溶液中加一定量CaH2,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和氨气;

(2)登山运动员常用CaH2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携带安全。

点睛:反应后溶质中一定存在反应生成的可溶性物质,可能存在过量的可溶性反应物。

2.小明同学设计以下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实验现象

①取一烧杯,加入适量的生石灰,

再分别取少量白磷、红磷放在烧杯上的铜片上.

②…一会儿白磷发生燃烧,红磷不燃烧

③先在容积为350mL的集气瓶中装

进50mL滴有红墨水的水,在燃烧匙中放足量白磷,量筒中盛入足量水.

④按图连好仪器,用激光手电照射白磷,白磷.集气瓶和量筒中的水均为红色,量筒内的液体体积减少约60mL

(1)实验过程②是___________,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2)白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2的结果,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__(写出计算式和结果)。

(4)在整个实验2的过程中,集气瓶内的压强变化是______________。集气瓶中预先装入50mL水,水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冷水 CaO + H2O=Ca(OH)2 4P + 5O2点燃

2P2O5 60/(350-

50)=1/5 先变大后变小到与大气压相等防止集气瓶内的空气因瓶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而泄出瓶外

【解析】

【详解】

(1)实验过程②是: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冷水,利用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来提供热量,从而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 + H2O=Ca(OH)2

(2)白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 + 5O2点燃

2P2O5

(3)集气瓶的总容积为350mL,但由于事先加了50mL红墨水,即反应前只有300mL的空气,故根据实验2的结果,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60/(350-50)=1/5

(4)在整个实验2的过程中,由于刚开始白磷燃烧放热,使集气瓶内的气体膨胀,压强增大,待冷却,氧气被消耗,瓶内气体量减少,压强又降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这是压强由于大气压相等,故集气瓶内的压强变化是:先变大后变小到与大气压相等;集气瓶中预先装入50mL水,水起的作用是:防止集气瓶内的空气因瓶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而泄出瓶外

3.小亮学完合金后,知道了不锈钢的主要成分是铁,白铜中含有铜和镍(Ni)。他决定探究Fe、Cu、Ni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1)[查阅资料]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NiSO4,并放出氢气。写出镍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猜想与假设]根据教材中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和查阅的资料,对以上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作出猜想:猜想①Fe>Ni>Cu;猜想②________。

(3)[实验探究]把用砂纸打磨过的镍片浸入FeSO4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发现镍片表面无明显变化。证明________(填“猜想①”或“猜想②”)成立。

(4)[拓展延伸]用铜片、NiSO4溶液和________,通过实验探究也能判断Fe、Cu、Ni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答案】Ni + H2SO4=NiSO4 + H2↑ Ni>Fe>Cu 猜想①铁片

【解析】

【分析】

【详解】

(1)[查阅资料]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判断反应方程式:Ni + H2SO4=NiSO4 + H2↑;(2)[猜想与假设]根据Ni可以与稀硫酸反应,说明Ni比Cu活泼,猜想②Ni>Fe>Cu;

(3)[实验探究]把用砂纸打磨过的镍片浸入FeSO4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发现镍片

表面无明显变化说明Fe比Ni活泼,猜想①成立;

(4)[拓展延伸]用铜片、NiSO4溶液和铁片,通过实验探究也能判断Fe、Cu、Ni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故答案:(1)Ni + H2SO4=NiSO4 + H2↑ (2)Ni>Fe>Cu (3)猜想① (4)铁片

4.实验室中有一种含有纯碱、小苏打和少量水的固体粉末样品。为了测定其中小苏打的含量,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

已知:①该装置气密性良好,A 、C 、D 中所装药品足量且能完全吸收相关物质 ②碱石灰是CaO 与NaOH 的固体混合物

③加热条件下,纯碱稳定不分解,小苏打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 3

NaCO 3+H 2O+CO 2↑

探究过程如下:

Ⅰ.称量样品和已装入相关药品的装置C 、D 的质量,分别为:m 、m 1、m 2;

Ⅱ.将质量为m 的样品装入B 玻璃管中,按图连接好装置,关闭弹簧夹,给玻璃管加热 Ⅲ.待玻璃管中样品完全反应,打开弹簧夹通空气,再熄灭酒精灯,直到玻璃管冷却 Ⅳ.再次称量装置C 、D 的质量,分别为m 3、m 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 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 (2)装置C 中所装药品为_____

(3)装置D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装置E 的作用_____

(5)依据实验所得数据计算,该样品中小苏打的质量分数为_____(用相关字母表示)。 (6)误差分析。按上述实验步骤测得该样品中小苏打的质量分数_____(填“偏大”“偏小”或“准确”),理由是_____。

【答案】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浓硫酸 2NaOH+CO 2═Na 2CO 3+H 2O 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D 装置中

424200)

%11m m m

( 偏大;加热样品前没有把装置中的空气

排出。 加热样品前没有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出 【解析】 【分析】

碱石灰能够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并且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详解】

(1)碱石灰是CaO 与NaOH 的固体混合物,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固体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装置A 中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2)根据化学方程式2NaHCO 3

NaCO 3+H 2O+CO 2↑可知,从B 装置中导出的气体是水

蒸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装置D 中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装置C 用来吸收水蒸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装置C 中所装药品为浓硫酸;

(3)装置D 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 2═Na 2CO 3+H 2O ;

(4)装置D 中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装置E 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D 装置中,造成实验结果的不准确; (5)设:碳酸氢钠质量为x ,

42

16844x

m m =- x=

42

11

(m 4-m 2) 该样品中小苏打的质量分数=4242

)

11

m m m

-( ×100%= 424200)11m m m

-( %。 (6)由于装置内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干扰没有排除,所以造成结果偏大。在反应开始前从左侧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然后称量装置C 和D 的质量。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一瓶没有塞橡皮塞的氢氧化钙溶液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提出问题)该氢氧化钙溶液是否全部变质?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氢氧化钙溶液可能全部变质,变成碳酸钙. 猜想②:氢氧化钙溶液可能部分变质,其成分是__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样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___生成 原溶液里一定有碳酸钙 (2)另取样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

溶液成红色

原溶液一定有____

(反思拓展)

(1)氢氧化钙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原因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在分析化学反应的物质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的是__________.

【答案】碳酸钙和氢氧化钙 大量气泡产生 氢氧化钙

()2322CO +Ca OH =CaCO +H O ↓ 反应物是否有剩余或反应物是否反应完全

【解析】 【分析】

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②:氢氧化钙变质后,生成碳酸钙,部分变质就含有碳酸钙和氢氧化钙。 [实验探究]

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产生的现象为:有大量气泡产生;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是碱性物质,所以根据混合物的组成,可以判断含有氢氧化钙。

[反思拓展]

(1)氢氧化钙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钙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322CO +Ca OH =CaCO +H O ↓。

(2)在分析化学反应的物质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的是反应物是否有剩余或反应物是否反应完全等。

6.请参与下列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

(4)用大烧杯罩住高低两支点燃的蜡

烛。

①烧杯底部变黑;②

蜡烛火焰d比c先熄

灭。

CO2不助燃,蜡烛不完全

燃烧;d 先熄灭的原因

是:_______。

(拓展)堆积的面粉不容易点燃,即使少量点燃也只是小火燃烧;如果把面粉撒向空中遇火星可能会发生爆炸。“小火燃烧”和“发生爆炸”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燃烧不燃烧着火点先于 CO2密度比空气大燃烧生成的热气体密度小,占据烧杯的上方,上方氧气含量较低“小火燃烧”的原因是:因为堆积的面粉与空气接触不充分“发生爆炸”的原因是:与空气接触面积大,燃烧比较剧烈,空气受热膨胀,发生爆炸

【解析】

(1)根据酒精是可燃物,水不是可燃物解答;(2)根据乒乓球碎片先燃烧、硬纸片后燃烧解答;(3)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解答;(4)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上方氧气含量较低解答;【拓展】根据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不同分析解答。(1)由于酒精是可燃物,水不是可燃物,所以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酒精燃烧,蒸馏水不燃烧;(2)根据乒乓球碎片先燃烧、硬纸片后燃烧可知,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比硬纸片的低;(3)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分液漏斗中的盐酸注入烧杯中,与烧杯中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2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故能观察到蜡烛火焰a先于b熄灭。(4)d 先熄灭的原因是燃烧生成的热气体密度小,占据烧杯的上方,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上方氧气含量较低;【拓展】“小火燃烧”的原因是因为堆积的面粉与空气接触不充分;“发生爆炸”的原因是与空气接触面积大,燃烧比较剧烈,空气受热膨胀,发生爆炸。

7.为探究碳还原氧化铜的最佳实验条件,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干燥混合物1~2.5g进行系列实验。

(查阅资料)①氧化铜(CuO)为黑色固体。

②碳还原氧化铜得到的铜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氧化亚铜;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Cu2O+ H2SO4 = CuSO4 + H2O + Cu

(进行实验)

实验1:取质量比1:11的木炭粉和氧化铜混合物1.3g,进行实验。

序号1-11-2

装置

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黑色粉末中混有少量红色固体

红色固体有金属光泽,混有极少

量,黑色物质

实验2:取一定量的混合物,用1—2装置进行实验。

序号木炭粉与氧化铜的质量比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2-11:9

红色固体有金属光泽混有少量黑色物质

2-21:10混有很少量黑色物质

2-31:11混有极少量黑色物质

2-41:12无黑色物质

2-51:13混有较多黑色物质

(解释与结论)

(1)配平化学方程式:___C+___CuO高温___Cu+ ___CO2↑。

(2)实验1—2中,证明产生CO2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

(4)实验2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实验2没有进行质量比为1:14的实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6)为检验2—4的红色固体中是否含Cu2O,所需试剂是__________。

【答案】122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探究木炭与氧化铜的受热面积对其反应的影响;木炭与氧化铜质量比为1:12是恰好反应,因此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最佳质量比为1:12;木炭与氧化铜质量比为1:13时,氧化铜已过量;稀硫酸。

【解析】

【详解】

(1)木炭与氧化铜反应方程式:C+2CuO高温2Cu+CO2↑;

(2)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如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3)实验1-1,反应物受热面积较大,实验1-2反应物受热面积较小,故实验1与实验2形成对比实验,可以探究木炭与氧化铜的受热面积对其反应的影响;

(4)由表可知,当木炭与氧化铜质量比为1:12是恰好反应,即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最佳质量比为1:12;

(5)由表可知,当木炭与氧化铜质量比为1:13时,氧化铜已过量,生成物中含有Cu和CuO,没有必要进行质量比为1:14的实验;

(6)因为Cu2O+ H2SO4 = CuSO4 + H2O + Cu,所以向红色固体中加稀硫酸如溶液变为蓝色,可以可以说明有Cu2O。

8.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

(实验探究)同时指出(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

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答案】【学生板演】 H2SO4+ 2NaOH ="=" Na2SO4 + 2H2O

【假设猜想】猜想四或四

【实验探究】NaOH或氢氧化钠有气泡产生

(1) pH试纸浸入溶液中

(2)BaC12与Na2SO4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

【解析】

H2SO4和NaOH不可能共存,所以猜想四错误;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OH-,故没有NaOH;硫酸和碳酸钠反应会有二氧化碳产生,故能看到有气泡产生;测溶液酸碱度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试液滴到pH试纸上,变色后再和标准比色卡对比,实验操作中将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试液中,会污染试剂;溶液中肯定含有SO42-,所以加BaCl2后肯定有白色沉淀,不能说明一定含有H2SO4。

9.某化学活动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探究实验,反应一段时间后,玻璃管内黑色粉末全部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从安全环保的角度考虑,上述实验需要改进的是_____。

(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氧化亚铜(Cu2O)和铜均为红色固体,且Cu2O能和稀硫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SO4=CuSO4+Cu+H2O.他们对反应后玻璃管中的红色固体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生成的红色固体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红色固体只有Cu

猜想二:红色固体只有Cu2O

猜想三:红色固体可能含有_____。

(实验探究)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思考与分析)甲同学认为猜想二正确,同学们分析后认为他的结论不准确,理由是

_____。为此,同学们补充进行了以下实验:称取mg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然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ng固体。当n>_____(含m的代数式)时,可以得出猜想三的结论正确。

【答案】将尾气点燃CO+CuO Cu+CO2Cu和Cu2O 溶液变蓝色,有

红色固体剩余氧化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与硫酸反应,溶液变蓝色,有红色固体剩

【解析】

【详解】

(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物中的一氧化碳有毒,对环境有污染,需要进行尾气处理;(2)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CO+CuO Cu+CO2;(3)氧化亚铜(Cu2O)和铜均为红色固体,反应后生成的红色固体成分可能是铜、氧化亚铜、铜和氧化亚铜;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观察到固体部分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溶液,则证明红色固体中含有氧化亚铜;但是实验结论不合理,原因是氧化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与硫酸反应,溶液变蓝色,有红色固体剩余;

4 n

9m

所以当n大于4

9

m时,可以得出猜想三的结论正确。

【点睛】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0.过碳酸钠(化学式为2Na2CO3▪3H2O2)俗名固体双氧水。溶于水可看作是Na2CO3溶液和H2O2溶液混合。为了方便保存,过碳酸钠样品可能添加少量的MgSO4和硅酸镁中的一种或二种作为稳定剂。已知①双氧水可用于供氧、消毒和漂白;②硅酸镁不溶于水。

(1)过碳酸钠的用途不合理的是_______。

A.鱼池供氧剂 B.消毒剂 C.干燥剂 D.漂白剂

(2)取少量过碳酸钠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有不溶于水的固体产生。判断样品中_________有硅酸镁。(填写“可能”或“一定”)

(3)利用实验室限选试剂,设计实验确定该样品中是否添加少量的MgSO4。限选试剂:稀盐酸、稀H2SO4、BaCl2溶液、蒸馏水、AgNO3溶液

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必要结论

步骤:1: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缓慢加入足

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

步骤2:取少量步骤1所得的滤液于试管

中,加入______________ ,振荡后静置。

________________ 。

步骤3:取少量步骤2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样品中有MgSO4。____________ ,说明样品中没有MgSO4。

【答案】 C 一定略略略略略

【解析】(1)过碳酸钠溶于水可看作是Na2CO3溶液和H2O2溶液混合,双氧水可用于供氧、消毒和漂白,故选C。(2)因为取少量过碳酸钠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有不溶于水的固体产生,而碳酸钠易溶于水,故判断样品中一定有硅酸镁。(3)

Na2CO3+2HCl==2NaCl+H2O+CO2↑,除去碳酸钠,防止对MgSO4检验的干扰。BaCl2 +

Mg2SO4=MgCl2+ BaSO4↓,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样品中有MgSO4;无明显现象,说明样品中无MgSO4。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探究物质成分的能力。

11.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按如图所示顺序摆放着6瓶不同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A、B、C、D、E、F代表对应的溶液)。其中E溶液的试剂瓶标签破损.为此,他们做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E溶液的成分是什么?

(初步判断)根据受损标签及实验室药品分类摆放原则,E溶液不可能是_______(填序号)①酸;②碱;③盐。

(提出猜想)

猜想Ⅰ:NaOH溶液;

猜想Ⅱ:Na2CO3溶液;

猜想Ⅲ:Na2SO4溶液;猜想Ⅳ:____溶液(任写一种).

设计并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为验证“猜想Ⅱ”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如下表所示实验。

实验方

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

实验操

实验现象试纸变色,对照比色卡,

pH>7

有无色无味气体产

_____________

实验结

猜想Ⅱ正确

(分析与推理)

①完成“实验一”后,李成同学即认为“猜想Ⅰ”正确,张平同学认为“猜想Ⅰ”不一定正确,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写出“实验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实验中存在明显操作错误,该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 NaCl 或NaNO3或NaHCO3(合理即可) 白色沉淀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

Na2CO3+BaCl2=2NaCl+BaCO3↓ pH试纸浸入待测液

【解析】

【初步判断】根据实验室药品分类摆放的原则分析可知该药品是按照酸碱盐顺序摆放的,由于该试剂瓶左侧是碱类物质右侧是盐类物质,所以该物质的类别应该是碱或者盐类物质,因此可猜断该物质不可能为酸;【提出猜想】由于该试剂中含有钠元素,则若为碱,则为氢氧化钠;若为盐,则可为碳酸钠或是硫酸钠或氯化钠等;【设计并实验】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因此会产生的现象为:有白色沉淀产生;【分析与推理】①由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因此测得的pH>7,故无法判断是哪一种物质;②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方程式为:

Na2CO3+BaCl2=2NaCl+BaCO3↓;【反思与评价】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时应该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上,而不应该浸入待测液,否则会造成试剂的污染。

12.某实验小组为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由甲、乙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甲同学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CaCl2、NaCl的溶液呈中性,Na2CO3溶液呈______(填“酸”或“碱”)性.

(实验探究一)确定甲、乙同学上述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

(2)取甲所得溶液少许,加入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甲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写化学式)

(3)取乙所得溶液少许,加入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乙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写化学式)

(实验探究二)

(4)甲、乙同学把上述实验所得溶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产生少量气泡,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是__________(写化学式).

(讨论交流)丙同学提出:若将上述废缸中物质取出,过滤,所得滤液中含有哪些物质呢?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一定含有NaCl,可能含有CaCl2、盐酸和Na2CO3中的部分物质.

(实验探究三)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可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归纳总结)该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和_________(写化学式).

(探索与拓展)有一份由Na2SO4、NaCl两种物质组成的固体样品.为确定其组成,上述小组同学将样品全部溶于蒸馏水中制成119.3g溶液,再往其中加入104gBaCl2溶液,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23.3g白色沉淀和一定质量的滤液.经测定,该滤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9%.试计算:(均需计算过程)

(5)所用B2Cl2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

(6)所用样品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a(OH)2+2HCl=CaCl2+2H2O 碱性 CaCl2和 HCl NaCl 和 Na2CO3 CaCO3 Na2CO3 20%(过程见解析) 18.25g(过程见解析)

【解析】

【详解】

(1)甲同学实验是氢氧化钙与稀盐酸的反应;Na2CO3溶液显碱性;

(2)取甲所得溶液少许,加入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显酸性,所以甲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CaCl2和 HCl;

(3)取乙所得溶液少许,加入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所以乙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NaCl 和 Na2CO3;

(4)甲、乙同学把上述实验所得溶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Na2CO3+2HCl=2NaCl+H2O+CO2↑,Na2CO3+CaCl2=CaCO3↓+2NaCl,所以白色沉淀是CaCO3;[归纳总结]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可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有碳酸钠,该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

解:设所用BaCl2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设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为z,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SO4+BaCl2=BaSO4↓+2NaCl

142 208 233 117

z x 23.3g y

x=20.8g

y=11.7g

z=14.2g

(5)所用BaCl2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0%;

(6)假设样品的质量为W,则×100%=9%

所以W=18.25g

故答案:Ca(OH)2+2HCl=CaCl2+2H2O;碱性;CaCl2和 HCl;NaCl 和 Na2CO3;CaCO3;

Na2CO3;20%;18.25g。

【化学】化学探究题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 1.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氢化钙(CaH2)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探究小组的同学把一定量的CaH2加入Na2C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份是碳酸钙。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份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和Ca(OH)2 猜想三:NaOH和_________ 猜想四:NaOH、Na2CO3和Ca(OH)2 经过讨论,大家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证明】 【反思与拓展】 (1)向CaH2和足量水反应后的溶液加入NH4Cl溶液,产生的气体是______。 (2)登山运动员常用CaH2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______。 【答案】 CaH2 + 2H2O = Ca(OH)2 + 2H2↑ Na2CO3 Na2CO3 + Ca(OH)2= CaCO3↓ + 2NaOH 无明显现象稀盐酸三氢气和氨气便于携带 【解析】本题考查了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酸、碱、盐的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由题目的信息可知:氢化钙(CaH2)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化学化学方程式:CaH2 + 2H2O = Ca(OH)2 + 2H2↑; 猜想与假设: 由题目的信息可知:氢化钙(CaH2)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氢气逸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时,可能恰好完全反应,这时的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如果氢氧化钙过量时,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如果碳酸钠过量时,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猜想三应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Na2CO3); 猜想四是不合理的,因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不能共存,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 + Ca(OH)2= CaCO3↓ + 2NaOH; 实验证明: 实验一,若猜想二不成立,滤液中没有氢氧化钙。取滤液,向其中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氢氧化钙,即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二: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先无变化后产生气泡的现象时,说明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即猜想三成立; 反思与拓展: (1)氢化钙(CaH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

【化学】化学探究题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 1.某化学学习小组在学习常见的盐的性质后,完成了如下实验。该学习小组对废液杯上层清液的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请完成以下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上层清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作出猜想)Ⅰ溶质仅为_____(填化学式); Ⅱ溶质为KCl和BaCl2 Ⅲ溶质为KCl和_____(填化学式); Ⅳ溶质为KCI和K2CO3 V溶质为KC1、K2SO4,和K2CO3 (设计方案)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分装于甲、乙两支试管中先向甲试管中滴加盐酸至过 量。 无明显现象 猜想Ⅵ、Ⅴ均不正 确 再向乙试管中滴加____溶液。 (填化学式) _____猜想Ⅱ正确 (交流反思)学习小组经过讨论认为:实验过程中无须使用AgNO3溶液,其理由是_____(用文字表述) 【答案】KC1 K2SO4 K2SO4有白色沉淀生成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碳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上层清液中一定有氯化钾,无须再验证 【解析】 【分析】 【详解】 [作出猜想]

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可能是硫酸钾过量,也可能是氯化钡过量,也可能是恰好反应;碳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可能是碳酸钾过量,也可能是氯化钡过量,也可能是恰好反应; 所以作出猜想,Ⅰ溶质仅为KCl;Ⅱ溶质为KCl和BaCl2;Ⅲ溶质为KCl和K2SO4;Ⅳ溶质为KCI和K2CO3;V溶质为KC1、K2SO4和K2CO3; [设计方案]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分装于甲、乙两支试管中,先向甲试管中滴加盐酸至过量,无明显现象,猜想Ⅵ、Ⅴ均不正确;因为盐酸可以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如果有碳酸钾会有气泡冒出; 再向乙试管中滴加硫酸钾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钡,猜想Ⅱ正确;[交流反思] 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碳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上层清液中一定有氯化钾,所以无须使用AgNO3溶液验证; 2.灰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作出猜想)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验证)(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有水生成。 (2)用涂有饱和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提出质疑: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生成碳酸钙,还可能是饱和石灰水受热后 __________,析出了氢氧化钙。同学们又用右上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分钟后,提起锥形瓶,翻转后注入20mL饱和石灰水,加塞、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确定有二氧化碳生成。 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一个意外现象:锥形瓶内壁上有少量黑色物质。 (交流讨论)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____________。由此他们猜想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 为验证一氧化碳,他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2020-2021化学探究题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 1.某兴趣小组同学电池中物质的成分,将电池剥开时闻到异味且发现有黑色物质。 (提出问题)为什么有异味?黑色物质的成分是什么? (网络搜索)干电池成分有二氧化锰、铁粉及铵盐等物质; (实验探究)同学们分别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Ⅰ.小婧取适量黑色物质与_____混合置于研钵内研磨,听嗅到氨味,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测,试纸变蓝,证明黑色物质中含有铵盐。 实验Ⅱ.小清用一种物理方法发现黑色物质中不含铁粉,他采用的方法是_____; 实验Ⅲ.小明将黑色物质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静置后过滤,取滤渣进行实验。 上述实验中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据此小明认为黑色物质中一定含有二氧化锰。 (交流讨论)大家对小明的结论提出了质疑。 (1)小莹认为若要证明黑色物质中一定含有二氧化锰,必须验证二氧化锰的质量和_________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2)小仪认为除了小莹考虑的因素外,另一个原因是氧化铜等黑色物质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 (结论与反思)(1)干电池中一定含有铵盐,可能含有二氧化锰,一定不含有铁粉。 (2)面对网络信息,我们要去伪存真,不应盲从。 【答案】熟石灰(或氢氧化钙等) 用磁铁吸引 产生大量气泡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2H 2O 2 2 MnO 2H 2O+O 2↑ 化学性质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实验结论可以选择试剂为碱,故实验Ⅰ.小婧取适量黑色物质与熟石灰混合置于研钵内研磨,听嗅到氨味,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测,试纸变蓝,证明黑色物质中含有铵

盐 ;根据金属铁的特性可以确定是否是铁的方法为实验Ⅱ.小清用一种物理方法发现黑色物质中不含铁粉,采用的方法是用磁铁吸引;实验Ⅲ.小明将黑色物质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静置后过滤,取滤渣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论可知实验现象为产生大量的气泡,②立即向上述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证明产生的是氧气,上述实验中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 2O 2 2 MnO 2H 2O + O 2↑,[交流讨论]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及性质可知(1)小莹认 为若要证明黑色物质中一定含有二氧化锰,必须验证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2.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验证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并探究其还原产物的组成. (1)装置及反应原理探究 ①B 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为___________. ②说明CO 能还原CuO 的现象为___________ ③上述整套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不考虑CO 2和H 2O 的反应.) (2)产物成分探究 [查阅资料]Ⅰ、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除生成铜外还可能生成氧化亚铜(Cu 2O ) Ⅱ、Cu 2O 为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 Ⅲ、Cu 2O+H 2SO 4═Cu SO 4+Cu+H 2O [提出问题]红色固体含有什么物质? [猜想假设]假设一:红色固体只含Cu 假设二:红色固体只含Cu 2O 假设三:___________ [实验验证]该小组为验证上述假设,取少量红色固体,加到足量稀硫酸中,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红色固体部分溶解.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红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 [数据处理]为进一步确定红色固体的成分,甲、乙两同不分别称取各自实验后的一定质量的红色固体,加到足量稀硫酸中使其充分反应,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剩余红色固体质量如表,请完善表中内容. 实验人员 红色固体(g ) 剩余红色固体(g ) 实验结论

2020-2021化学探究题的专项培优练习题附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 1.某学习小组对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1)分别在盛有少量碳酸钠(俗称_________)、碳酸氢钠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都剧烈反应且产生大量气泡。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提出问题) 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快慢是否相同? (设计与实验) (2)甲设计的实验如图1所示。实验时。两注射器中的稀盐酸应_________(填操作),观察到图2所示想象。于是他得出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快的结论。(3)乙对甲的实验提出了质疑:①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和稀盐酸反应都很剧烈,通过观察很难判断产生气体的快慢;②___________。他认为,应取含碳元素质量相同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若碳酸钠的质量仍为0.318g,应称取________ g碳酸氢钠。 (4)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图3所示的实验。 ①连通管的作用是________ ②分别取等体积、含碳元素质量相同的碳酸钠、碳酸氢钠稀溶液(各2滴酚酞溶液),以及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足量的稀盐酸进行实验。实验时,溶液颜色变化记录如表1,广口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4所示。 滴入酚酞溶液滴入稀盐酸,溶液颜色变化碳酸钠溶液红色红色→浅红色→无色

(实验结论) (5)分析图4所示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相同条件下,____________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快,理由是__________ (反思与应用) (6)小组同学分析表1实验现象和图4数据,得出另一种物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请用必要的文字和化学方程式说明)。 (7)通过以上探究与分析,小组同学设计了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鉴别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实验。 【答案】纯碱或苏打 NaHCO3+HCl=NaCl+H2O+CO2↑全部同时注入试管中当盐酸足量时,等质量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反应后,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更多 0.252 维持气压平衡,使稀盐酸顺利滴下碳酸氢钠压强越大,生成的二氧化碳越多,生成等质量的二氧化碳,碳酸氢钠所需时间短碳酸钠首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Cl=NaHCO3+NaCl,然后碳酸氢钠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 NaCl+H2O+CO2↑,所以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要慢一些如果立即产生气泡,则a为稀盐酸,b为碳酸钠溶液,如果刚开始无明显现象,后随着b溶液的滴入,产生较多气泡,则a是碳酸钠溶液,b为稀盐酸 【解析】 【分析】 【详解】 (1)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故填纯碱或苏打; 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俗称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NaHCO3+HCl=NaCl+H2O+CO2↑。 (2)为确保与固体接触的稀盐酸的浓度、体积都相同,两注射器中的稀盐酸应全部同时注入试管中,故填全部同时注入试管中; (3)当盐酸足量时,等质量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反应后,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更多,但并不能说明反应速率就快,故填当盐酸足量时,等质量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反应后,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更多;

2020-2021【化学】培优易错试卷探究题辅导专题训练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 1.在介绍氢气的制法时,老师告诉同学们,铝丝与一种可以用铁制容器盛装的溶液反应,也会生成氢气。 (提出问题)与铝丝反应的是什么溶液? (交流讨论)分析后,大家一致认为该溶液不是稀盐酸或稀硫酸,原因是_____。 同学们决定进一步探究。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该溶液。 (查阅资料)含有不同金属离子的溶液在灼烧时会产生不同颜色的火焰 钠钙钾 黄色砖红色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实验探究) ①小强取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发现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②小明用铂丝蘸取该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到火焰呈黄色。 ③有同学提出应向该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小美取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后,没有看到明显现象,这样做是为了排除_____(填离子符号)的干扰。 (实验结论)该溶液为_____溶液。 (交流反思) ①老师告诉同学们,铝与该溶液反应除了生成氢气外,还生成了一种含有A1O2﹣的盐,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金属铝的化学性质较活泼,而生活中使用的铝制品却耐腐蚀,原因是_____。 【答案】稀盐酸、稀硫酸也会与铁反应,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氢氧化钠; 2Al+2NaOH+2H2O=2NaAlO2+3H2↑;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碍铝的进一步反应。 【解析】 【分析】 根据铁的活动性,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铝的化学性质结合题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交流讨论: 铁会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所以分析后,大家一致认为该溶液不是稀盐酸或稀硫酸; 实验探究:紫色石蕊遇碱变蓝色,钠离子的焰色反应是黄色,碳酸根离子和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①小强取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发现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说明该溶液显碱性;②小明用铂丝蘸取该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到火焰呈黄色,说明该溶液中含有钠离子;以上说明该溶液中存在钠离子,溶液呈碱性,在初中化学中可能是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或两者的混合物;③有同学提出应向该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中考化学 探究题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 1.氢化钙(CaH2)是种白色细颗粒状固体,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Ca(OH)2+2H2↑,常用作登山运动员的能源提供剂。某化学实验小组为了探究氢化钙的性质,将一定量的CaH2加入到碳酸钠溶液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且溶液变浑浊。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填写化学式)。 为进步确定滤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和Na2CO3; 猜想三:________________;猜想四:NaOH、Na2CO3、Ca(OH)2 经过分析,大家一致认为上述猜想_______不需要验证,肯定是错误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方案一: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往其中滴加少量稀盐酸,无明显实验现象。 方案二:取一定量的滤液于另一试管中,往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 (讨论交流)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猜想________是正确的。请解释方案一中无明显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探究)上述小组同学将5g氢化钙样品(所含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加入到50g碳酸钠溶液中,充分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实验测得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4g。计算: (1)样品中CaH2的质量分数为____。 (2)原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 (3)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CaCO3 NaOH、Ca(OH)2四 Na2CO3+Ca(OH)2=2NaOH+CaCO3↓二稀盐酸的量很少,先全部与氢氧化钠反应了 84% 10.6g 18.3% 【解析】 【详解】 将一定量的CaH2加入到碳酸钠溶液中,氢化钙先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Ca(OH)2+2H2↑,然后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滤渣的主要成分是CaCO3。 提出猜想: 猜想一:NaOH;猜想二:碳酸钠过量,NaOH和Na2CO3;猜想三:氢化钙过量,NaOH、Ca(OH)2;猜想四:NaOH、Na2CO3、Ca(OH)2;猜想四不需要验证,肯定是错误的,原因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不能共存,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2NaOH+CaCO3↓。 讨论交流: 方案一: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往其中滴加少量稀盐酸,无明显实验现象。因为稀盐酸为少量的,所以可能溶液中的存在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所以不能判断三个猜测是否正确。 方案二:取一定量的滤液于另一试管中,往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

化学探究题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及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 1.已知金属钻(Co)的活动性与铁相似,请预测氯化钻(CoCl 2)的化学性质,说明预测的依据,并设计实验验证。经查阅资料,钻的化合物相关性质如下: 限选试剂:CoCl 2溶液、(NH 4)2CO 3溶液、Na 2SO 4溶液、AgNO 3溶液、NaOH 溶液、稀硫酸、镁条、铜片。 【答案】加入少量AgNO 3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可溶性碱 CoCl 2溶液中含Co 2+,Co(OH)2难溶于水 加入少量NaOH 溶液 有粉红色固体生成 含CO 32-的盐(或可溶性碳酸盐) CoCl 2溶液中含Co 2+,CoCO 3难溶于水 加入少量(NH 4)2CO 3溶液 有粉红色固体生成。 【解析】 【分析】 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钴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钴沉淀,钴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生成碳酸故沉淀。 【详解】 2CoCl 和3AgNO 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钴,2CoCl 和NaOH 反应生成氢氧化钴粉红 色沉淀和氯化钠,2CoCl 和()432NH CO 反应生成碳酸钴粉红色沉淀和氯化铵。

金属钻(Co)的活动性与铁相似,则可利用生成沉淀和溶液元素变化验证钴。 2.(7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将钠置于充满CO2的集气瓶中进行燃烧,反应后集气瓶内有黑色固体和白色固体生成。 该小组经分析得知,白色固体中不可能有NaOH,原因是。他们对白色固体成分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Na2O+H2O===2NaOH ②钠能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 (猜想与假设)Ⅰ.白色固体是Na2O Ⅱ.白色固体是Na2CO3 Ⅲ.白色固体还可能是 (设计实验) (得出结论)①通过上述实验,三个猜想中猜想成立。 ②钠在C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020-2021【化学】化学探究题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 1.一同学用某种粗盐进行提纯实验,步骤见下图。 请回答: (1)步骤①和②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 (2)步骤③判断加入盐酸“适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④加热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蒸发皿中有较多量固体出现时,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余热使水分蒸干。(3)猜想和验证: 猜想验证的方法现象结论猜想 Ⅰ:固体A中含CaCO3、MgCO3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滴加稀 盐酸,并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 烧杯罩于试管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Ⅰ成立 猜想 Ⅱ:固体A中含BaCO3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先滴入 _________,再滴入Na2SO4溶液 有气泡放出,无白色沉淀___________ 猜想取少量NaCl晶体溶于试管中的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Ⅲ成立

【答案】过滤滴加盐酸至无气泡放出为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停止加热有气泡放出,烧杯底变浑浊(合理即可) 滴入稀硝酸(或稀盐酸) 猜想Ⅱ不成立滴入BaCl2[或 Ba(OH)2、或Ba(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于步骤①和②都是将固液体进行分离的,故操作名称为过滤; (2)由于滤液②中含有过量的碳酸钠,故加入盐酸时会产生气泡,所以当滴加盐酸至刚好无气泡放出时,说明恰好完全反应,盐酸量为适量; 蒸发结晶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可防止局部过热,造成固体(或溶液)飞溅; 当蒸发皿中有较多量固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水分蒸干; (3)猜想Ⅰ:由于碳酸钙、碳酸镁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以看到的现象应是有气泡放出,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Ⅱ:由于猜想的是BaCO3,结合看到的现象“有气泡放出”,说明往固体中滴入了稀硝酸(或稀盐酸),因为碳酸盐能与酸反应产生气泡;由于再加入硫酸钠后,不产生白色沉淀,故说明溶液中没有钡离子,则猜想Ⅱ不成立; 猜想Ⅲ:由于结论是“猜想成立”,即最后制得的NaCl晶体中还含有Na2SO4,故要证明硫酸根离子的存在,可加入可溶性的钡盐或钡碱,则会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从而说明NaCl晶体中还含有Na2SO4。 故答案为:

2020-2021中考化学培优 易错 难题(含解析)之探究题附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 1.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图示装置(K I , K 2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及步骤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实验I:沿分液漏斗将一定量NaOH 客液注入A 中,关闭漏斗活塞。 实验II :打开K I ,观察到B 中部分溶液倒吸入A 中,待停止倒吸。 实验III :打开K 2, 观察到C 中溶液分别倒吸入A 、B 中,轻轻振荡,直到液面稳定。 [思考与交流] (1) B 中滴有酚酞的Ca (OH)2溶液呈红色,说明Ca (OH)2的溶液的pH___7. (填“<”“>"或“=”) (2)实验I 中在A 装置的锥形瓶内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实验I 和II____ (填 “能”或“不能”)证明CO 2和NaOH 溶液发生了反应。 (3)实验III , B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III , C 中溶液倒吸入A 装置的锥形瓶内,充分反应后溶液星无色。经分析,瓶中混合物一定含有水、 氯化钠和酚酞,可能含有碳酸钙。为进步确定溶液中还可能含有哪些溶质,提出以下猜想: (已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猜想一: CaCl 2:猜想二:___________________ ①请完成猜想二。 ②请你帮助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正确 (写出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 【答案】> B 装置中的液体倒吸进A 装置 不能 ()222 C a OH +2HCl=CaCl +2H O 23CaCl CaCO 、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溶液,产生气泡,则说明含有碳酸钙 【解析】 【分析】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稀盐酸和氢氧化钙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 [思考与交流] (1) B 中滴有酚酞的2Ca(OH)溶液呈红色,说明2Ca(OH)的溶液的pH>7。 (2)实验I 沿分液漏斗将一定量NaOH 溶液注入A 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装置内的压强减小,故在A 装置的锥形瓶内观察到的现象是B 装置中的液体倒吸进A 装置,二氧化碳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故根据实验I 和II 不能CO 2和NaOH 溶液发生

2020-2021化学探究题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附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 1.学习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后,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做了如下探究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信息: ①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均为中性溶液 ②硫酸钡为白色沉淀 ③硫酸钡不与酸反应 (1)将酚酞溶液滴入到碳酸钠溶液中,发现溶液变红,说明碳酸钠溶液显_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如图所示,用胶头滴管将氯化钡溶液滴入到锥形瓶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液体呈红色,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继续向锥形瓶中滴入稀硫酸,观察到锥形瓶内有气泡产生并有白色沉淀,液体呈无色。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试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锥形瓶中的物质过滤,继续探究滤液中溶质的成分(酚酞除外),认为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5)设计实验,验证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否存在。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滤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溶质存在 【答案】碱性BaCl2+Na2CO3 === BaCO3↓+2NaCl CO2+Ca(OH)2 === CaCO3↓+H2O氯化钠和硫酸钠(或Na2SO4、NaCl)硫酸(或H2SO4)紫色石蕊溶液(合理即可)溶液变红(与前一空对应即可) 【解析】(1)将酚酞溶液滴入到碳酸钠溶液中,发现溶液变红,说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2)用胶头滴管将氯化钡溶液滴入到锥形瓶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液体呈红色,说明碳酸钠过量,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Cl2═BaCO3↓+2NaCl;(3)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继续向锥形瓶中滴入稀硫酸,观察到锥形瓶内有气泡产生并有白色沉淀,液体呈无色。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 === CaCO3↓+H2O,(4)碳酸钠过量,继续向锥形瓶中滴入稀硫酸,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二氧化碳,故滤液中一

2020-2021【化学】化学探究题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 1.某同学在课外阅读中得知:实验室用电石(主要成分CaC2)与水反应制取乙炔(C2H2)反应的方程式为CaC2+2H2O=Ca(OH)2+C2H2↑。在实验室中该同学把一定量的CaC2加入 Na2C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Ca(OH)2 猜想三:NaOH,Na2CO3 (设计并实验) 写出实验二中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 (拓展延伸) ①若向Cu(NO3)2溶液中加少量CaC2,充分反应,产生的现象是。 ②实验室保存电石应注意。 【答案】【设计并实验】无白色沉淀生成三 Na2CO3+2HCl=2NaCl+H2O+CO2↑ 【拓展延伸】①有气泡产生,生成蓝色沉淀②密封保存 【解析】 试题分析:【设计并实验】实验一:根据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故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这滴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猜想二不成立实验二: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存在Na2CO3,故猜想三成立;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拓展延伸】①若向Cu(NO3)2溶液中加少量CaC2,先后发生反应: CaC2+2H2O=Ca(OH)2+C2H2↑,Ca(OH)2+Cu(NO3)2= Ca(NO3)2+ Cu(OH)2↓,故产生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生成蓝色沉淀 ②根据上面的探究过程,可知电石能与水反应,故实验室保存电石应注意密封保存 考点:Ca(OH)2、Na2CO3的化学性质,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判断 2.Na2CO3和NaHCO3有很多相似的化学性质,例如它们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_____气

2020-2021【化学】化学探究题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 1.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 这瓶无色溶液是放在存放盐溶液的柜子里。化学兴趣小组开展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究竟是什么盐的溶液? (猜想与假设)该无色溶液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某一种的溶液。 (初步分析) (1)库尔班同学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是______溶液。 (2)艾力同学提出,碳酸氢钠、硝酸钠的溶液也不可能,他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的哪一种溶液,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①取少重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慢慢滴加BaCl2溶液 ②静置后,向沉淀中滴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大量气泡,沉淀全部溶解 (实验结论) (3)该瓶无色溶液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__________。 (实验反思) (4)玉素甫同学认为原设计的实验还可简化,同样达到鉴别的目的。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将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燕同学经查阅资料得知: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溶液呈中性,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提出测溶液的酸碱性来确定更简便。她采用______测量溶液的pH值______7(填>、=、<),则结论与以上同学一致。 【答案】氯化钠碳酸氢钠和硝酸钠的化学式中钠元素右下角的数字为1 碳酸钠 Na2CO3+BaCl2=BaCO3↓+2NaCl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溶液中没有气泡产生(或有气泡产生),该瓶无色溶液是硫酸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 pH试纸> 【解析】 【分析】 【详解】 (1)氯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不含有氧元素,故一定不会是氯化钠溶液;(2)此标签中钠元素右下角的数字为2,而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NaHCO3,硝酸钠的化学式为NaNO3,碳酸氢钠和硝酸钠的化学式中钠元素右下角的数字为1,故不会是碳酸氢钠和硝酸钠; (3)硫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但是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盐酸,滴加盐酸不会出现溶解的情况,故不会是硫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湖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碳酸钡沉淀能溶于盐酸且产生气体,故该瓶溶液是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BaCl2=BaCO3↓+2NaCl; (4)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硫酸钠不能与盐酸反应,故可以直接向溶液中加入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故填: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 滴加少量的稀盐酸 溶液中没有气泡产生(或有气泡产生),该瓶无色溶液 是硫酸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 (5)用pH试纸可以测量溶液的pH值,根据pH>7为碱性。 2.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铁生锈的实验探究活动。 [探究一]铁生锈的条件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 探究题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 1.课堂上,老师取20g蔗糖放入不烧杯中,加少量水使它润湿,注入10mL浓硫酸,搅拌,同学们看到蔗糖先变黑后“发酵”形成“黑面包”,同时还闻到了刺激性气味,同学们判断黑色固体是碳,原因是浓硫酸具有强__________. 形成“黑面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开展了探究活动. (猜想与假设)浓硫酸与碳反应,生成大量气体使黑色固体膨胀. (查阅资料) Ⅰ.浓硫酸与碳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物中有SO2、CO2两种气体. Ⅱ.SO2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与Ca(OH)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Ⅲ.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CO2不能. (实验探究) 为验证碳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的气体产物,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设计并进行如图实验: (事实与结论) (1)请将能得出对应结论的实验现象填入表中. 验证气体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SO2__________有SO2产生 CO2___________有CO2产生 (2)碳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3)浓硫酸与碳在加热条件下产生大量的SO2和CO2,使黑色固体膨胀,形成“黑面包”,猜想成立. (反思与交流) (1)小明同学提出,因老师的演示实验没有进行加热,所以同学们的探究实验无意义,其他同学一致否定了他的说法,理由是__________. (2)若B、E中试剂交换,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有CO2产生的结论,理由是 __________.

(3)C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 【答案】脱水性 B中品红溶液变红 D中品红溶液不变红,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2H2SO4(浓)CO2↑+2SO2↑+2H2O 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不能 SO2和CO2均能使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判断是否有CO2产生吸收SO2,防止干扰CO2检验【解析】 【分析】 【详解】 浓硫酸有脱水性,能使蔗糖脱水生成C; 事实与结论: (1)浓硫酸与碳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物中有SO2、CO2两种气体.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如果B中品红溶液褪色,说明有SO2产生;而SO2和CO2均能使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D中品红溶液不褪色,说明无SO2,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2产生; (2)C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方程式 为:C+2H2SO4(浓) CO2↑+2SO2↑+2H2O; 反思与交流: (1)明同学提出,因老师的演示实验没有进行加热,所以同学们的探究实验无意义,其他同学一致否定了他的说法,理由是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不加热也可进行; (2)SO2和CO2均能使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判断是否有CO2产生,故不能将B、E中试剂交换;(3)C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是吸收SO2,防止干扰CO2检验。 2.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化学实验活动课上,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一中,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A、B两支试管中共同的实验现象是_____。 (2)实验二中,C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是_____(填化学式)。D试管中无现象,为了探究通入二氧化碳后D试管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1:溶质是NaOH。 猜想2:溶质是NaOH和Na2CO3 猜想3:溶质是Na2CO3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2020-2021【化学】化学探究题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 1.一些金属易生锈,某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对金属锈蚀进行探究. (实验一)取5枚去油去锈的洁净铁钉,分别装入下表的试管中,进行实验. 实验图 示 生锈时 间 8min 较长时间不生 锈 5min3min1min (1)通过上述实验可知,温度越高铁钉生锈速率越____(填“慢”或“快”);在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环境中铁钉生锈速率较快. (实验二)为探究铁锈的成分,用图1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省略)进行实验(每步反应和吸收均完全).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能吸收水而变蓝,碱石灰既能吸收水也能吸收CO2. (2)请指出图1所示实验装置的一个明显缺陷: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热前,先通入CO一段时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铁锈样品加热,样品逐渐变黑,无水硫酸铜逐渐变蓝,由此推知铁锈中一定含有 _____元素,从而推断出空气中的_______参加了铁生锈反应. (实验记录) 铁锈样品的质量/g装置B的质量/g装置C的质量/g 反应前23.2232.4198.2 反应后/239.6211.4

(5)根据上表数据推算,可确定铁锈的成分,用Fe x O y•nH2O表示,则n=_______;若缺少D 装置,x:y的值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6)欲通过实验探究镁带在空气中锈蚀的条件,用图2所示装置,试管内可选用的物质如下: ①O2②水③CO2 ④O2和CO2 ⑤CO2和水⑥O2和水⑦O2、CO2和水 至少需要选用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才能达到探究镁带锈蚀的条件. (7)请写出镁带在空气中锈蚀,生成碱式碳酸镁[Mg3(OH)2(CO3)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答案】快酸性没有进行尾气处理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氢水 4 偏小④⑤⑥⑦ 6Mg+3O2+4CO2+2H2O=2Mg3(OH)2(CO3)2 【解析】 【详解】 (1)对比实验1和实验4,实验3和实验5可知,温度越高铁钉生锈速率越快;对比实验1、2、3可知,铁钉在酸性环境中锈蚀较快;(2)尾气中含有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该装置中没有将其处理;(3)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纯时加热或点燃易发生爆炸,所以先通入CO一段时间,排净装置内的空气;(4)无水硫酸铜能吸收水而变蓝,将铁锈样品加热,样品逐渐变黑,无水硫酸铜逐渐变蓝,这说明了反应后有水生成,说明铁锈中含有氢元素,也就是铁锈蚀的过程中有水参与;(5)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 x O y•nH2O+yCO 高温 xFe+yCO2+nH2O,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反应中生成水的质量为: =7.2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3.2g。设参加反应的CO的质量为w,则 Fe x O y•nH2O+yCO 高温 xFe+yCO2+nH2O 28y 44y w 13.2g 28y w = 44y13.2g w=8.4g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铁的质量为:23.2g+8.4g﹣13.2g﹣7.2g=11.2g; 由于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与质量不变,所以23.2gFe x O y•nH2O中含铁元素的质量为11.2g;含有“H2O”部分质量为7.2g;则余下的氧元素质量为:23.2g﹣11.2g﹣7.2g=4.8g 则:x:y:n= 11.2g 4.8g7.2g :: 561618 =2:3:4,则Fe x O y•nH2O的化学式为Fe2O3•4H2O。 D装置中的碱石灰既能吸收水也能吸收CO2,防止了空气中二氧化碳与水被装置C吸收而造成质量偏大,若没有装置D,则装置C因为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而质量偏大,由此计算出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大,导致氧元素的质量偏大,x:y的值偏小;(6)通过实验探究镁带在空气中锈蚀的条件,应该选择这样几组实验:④O2和CO2;⑤CO2和水;⑥O2和水;⑦O2、CO2和水四组实验进行对比;(7)由镁带在空气中锈蚀,生成碱式碳酸镁[Mg3(OH)2(CO3)2]可以推测,是镁与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碱式碳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探究题(大题培优易错试卷)附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 1.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有浓硫酸、碱石灰(CaO和NaOH的固体混合物)等,后者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变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碱石灰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①碱石灰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②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③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溶于水温度变化不明显④Ca(OH)2分解温度为580℃,CaCO3分解温度为825℃,Na2CO3的分解温度为1744℃。 [提出问题]碱石灰是否变质?其成分可能有哪些? [进行猜想]①若没有变质,碱石灰吸水性良好,成分只有CaO和NaOH; ②若变质,该碱石灰中可能含有CaO、NaOH、Ca(OH)2、Na2CO3、CaCO3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 [实验过程] (1)验证碱石灰是否变质:图中的B为干燥装置,常用于固体干燥剂干燥气体。现用A、B 装置检验碱石灰是否变质,取适量的无水硫酸铜和碱石灰样品分别装入A、B中,连接好A、B装置,从 ____(填“c”或“d”)端向B中缓缓通入水蒸气,观察A装置中的现象为____,证明碱石灰已变质。 (2)验证碱石灰是否完全变质:取适量碱石灰样品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使其充分溶解,溶液变浑浊,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温度无明显变化,证明碱石灰已完全变质。则样品成分最多有___种可能性(填数字)。 (3)为进一步确定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该小组继续实验并记录如下: 实验 编号 实验操作实验目的、现象或数据实验结论 实验一①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 蒸馏水使其充分溶解; ②过滤,得到滤渣A和滤液B;③向 滤液B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静 置; ④________。 操作③的主要目的是: ___ 操作④的现象:____ 样品中一定有 Ca(OH)2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探究题(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含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 1.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久置的生石灰里可能会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假设久制的生石灰中不再含有其它成分).为了探究久置的生石灰的成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设计实验)取0.94g久置的生石灰样品放入烧杯中,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如图所示: (讨论与分析) (1)生石灰可以做干燥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向0.2g滤渣A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久置的生石灰样品中一定含有 _______(填写化学式). (3)②中反应过程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混合物C、D全部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1g滤渣E 和红色滤液F.向滤液F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F的溶质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还可能含有________. (解释与结论)依据实验现象和测得的数据判断,0.94g久置的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 ____________. 【答案】CaO+H2O=Ca(OH)2 CaCO3溶液先变红色,然后逐渐变成无色 Na2CO3、NaCl;NaOH Ca(OH)2、CaCO3 【解析】 【分析】 【详解】 讨论与分析: (1)生石灰可以做干燥剂的原因是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2)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向0.2g滤渣A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久置的生石灰样品中一定含有CaCO3; (3)②中,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时,由于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氢氧化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氯化钙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因此反应过程中能够观察到溶液先变红色,然后逐渐变成无色; (4)向滤液F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滤液F中含有Na2CO3,同时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的NaCl;还可能含有①中反应生成的NaOH; 解释与结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