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考化学 化学溶液的形成 培优练习(含答案)含详细答案

中考化学 化学溶液的形成 培优练习(含答案)含详细答案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形成培优练习(含答案)含详细答案

一、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

1.有w 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若要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0%,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蒸发掉溶剂的1/2 B.加入3w/20克的硝酸钾

C.蒸发掉w/2克溶剂D.加入3w/14克的硝酸钾

【答案】C

【解析】

【详解】

A、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y,(Wg-y)×20%=Wg×10%,y= W

2

g,应将溶剂蒸发掉溶

液质量的一半,而不是溶剂质量的一半,故选项采用的方法错误。

B、设需要再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x,(Wg+x)×20%=Wg×10%+x,x= 2W

25

g,故选项

采用的方法错误。

C、由A选项的分析,应蒸发掉W

2

(g)溶剂,故选项采用的方法正确。

D、由B选项的分析,应加入2W

25

(g)的硝酸钾,故选项采用的方法错误。

故选:C。

2.已知NH4NO3和KH2PO4固体混合物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则混合物中KH2PO4的质量分数为

A.80% B.60% C.40% D.20%

【答案】B

【解析】14%=﹙1-x﹚×35%,x=6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油可以乳化油污 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C.溶质都以离子形式溶解在溶剂里 D.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答案】D

【解析】A、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属于溶解现象,故错误;

B、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错误;

C、溶液中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存在溶液中,例如酒精溶于水以分子形式存在,故错误;

D、硝酸铵溶解在水中,会吸热,溶液温度会降低,故正确。

点睛:

物质溶解的过程包含有以下两个过程:

一个过程是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该过程吸收热量;另一个过程是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该过程放出热量;并且,不同的溶质,在这两个过程中吸收和放出的热量也不同;

共有如下三种:

1.当溶解时放出的热量>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会升高(如氢氧化钠、浓硫酸等;另外,氧化钙放在水中发生反应放热,也会使温度升高),表现为放热现象;

2.当溶解时放出的热量=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不变(如氯化钠等),表现为既不吸热,也不放热的现象;

3.溶解时放出的热量<吸收的热时,溶液温度会降低(如硝酸铵等),表现为吸热现象。

4.厨房中的下列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面粉

B .食盐

C .冰块

D .花生油

【答案】B

【解析】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B. 食盐。A. 面粉, D. 花生油,均形成浊液。C. 冰块,只有一种物质。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溶液和浊液的概念。

5.下图是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 的溶解度比c 大

B .a 中混有少量的c 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C .t 2℃时,a 、b 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D .将t 2℃时a 、b 、c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 > a = c

【答案】B

【解析】A 、比较溶解度大小须确定温度;B 、a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变化较大,c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若a 中有少量的c 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正确;

C 、不知溶液的质量,无法判断所含溶质的质量关系,故错误;

D 、将t 2℃时a 、b 、c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ab 析出晶体,c 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据饱和溶液中质量分数=100g

溶解度溶解度 ×100%,即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而t 1℃b 的溶解度大于a 的溶解度大于降温前c 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 >a >c ,故错误;故选:B 。

点睛: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不同,所以比较溶解度大小须确定温度,饱和溶液中溶解度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并能据溶解度曲线分析提纯物质的方法。

6.农药波尔多液是苹果、葡萄等生长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杀灭霉菌的药剂,该农药配制方法是将石灰乳和硫酸铜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即可。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硫酸铜属于盐类 B.石灰乳pH <7

C.配制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反应 D.波尔多液属于溶液

【答案】A

【解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石灰乳的成分为氢氧化钙,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解:A、硫酸铜属于盐类,故A正确;

B、石灰乳为氢氧化钙,属于碱类物质,其PH大于7,故B错误;

C、石灰乳的成分为氢氧化钙,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故C错误;

D、配得的波尔多液中含有氢氧化铜沉淀,不属于溶液,故D错误,

故选A。

7.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甲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多

C.t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甲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D.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少

【答案】D

【解析】A、比较溶解度的大小要指明温度,错误;B、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故t2℃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多,错误;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t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甲溶液会变成不饱和溶液,错误;D、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有乙析出,溶质的质量减少,正确。故选D。

8.取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石蜡B.面粉C.蔗糖D.植物油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选C。

考点:溶液

9.下列有关汽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汽水呈碱性

B.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

C.喝了汽水常有打嗝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胃酸过多的人要多喝汽水

【答案】B

【解析】A、汽水中含有碳酸,显酸性,错误;B、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正确;C、喝了汽水常有打嗝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错误;D、胃酸过多即胃液酸性过强,汽水中含有碳酸,显酸性,不能过多摄入,错误。故选B。

10.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烧杯①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烧杯①的溶液是硝酸钾溶液

C.t1℃时烧杯②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 %

D.若烧杯①和烧杯②的溶液都升温到t2℃时,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D

【解析】A、烧杯①的底部没有固体剩余,剩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错误;

B、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①的底部没有固体剩余,②的底部有固体剩余,说明在t1℃时,①的溶解度大于②的溶解度,所以烧杯①的溶液是氯化钾溶液,烧杯②的溶液是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错误;

C、根据B选项的分析可知,烧杯②的溶液是饱和的硝酸钾溶液,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5g,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烧杯②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

数=×100%=20%,错误;D、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烧杯②物质的溶解度大于t1℃时烧杯①物质的溶解度,烧杯①中的物质在t1℃时完全溶解,所以在t2℃时,两烧杯中的物质全部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故选D。

11.向一定量的锌粉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下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m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则m不可能表示()

A.溶液总质量B.消耗锌粉的质量

C.生成ZnCl2的质量D.生成H2的质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

A、不是溶液总质量,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溶液总质量应一直增加,故A错误;

B、消耗锌粉的质量,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消耗锌粉的质量应逐渐增加,直至消耗完,故B 正确;

C、生成ZnCl2的质量,随着稀盐酸的加入,生成的ZnCl2质量应逐渐增加,直至达一定值,故C正确;

D、生成H2的质量,随着稀盐酸的加入,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应逐渐增加,直至达一定值,故D正确。

故选A

12.下图为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时,在100g水中加入40g(NH4)2HPO4,搅拌,完全溶解,再增加1g该物质不能溶解。结论:溶质增加后溶解度降低

B.23℃时,物质溶解度关系为①>②>③>④

C.若NH4H2PO4中混有少量NaCl杂质,可在较高温度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

D.要将接近饱和的Ce2(SO4)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操作措施有:加溶质或降温

【答案】C

【解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0℃时,磷酸氢二铵的溶解度是40g,即0℃时,100g 水中加入40g(NH4)2HPO4,充分溶解后到饱和状态,再增加1g该物质不能继续溶解,不能认为溶质增加后溶解度降低,错误;B、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23℃时,物质溶解度关系为①>②=③>④,错误;C、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NH4H2P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且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NH4H2PO4中混有少量NaCl杂质,可在较高温度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正确;D、Ce2(SO4)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要将接近饱和的Ce2(SO4)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操作措施有:加溶质或升温,错误。故选C。

13.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a、b、c三种物质均属于易溶物质

B.a中含有少量b,可用冷却a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C.t℃时,将5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100g a的饱和溶液

D.将2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答案】C

【解析】A、2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大于10g,所以三种物质均属于易溶物质,正确; B、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a中含有少量b,可用冷却a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正确;C、t℃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80g,所以将5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90ga的饱和溶液,错误;D、将2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c物质的溶解度会减小,析出晶体,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正确。故选C。

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4.下列曲线不能正确表达对应的反应或过程的是:

A.含有NaOH和BaCl2的废水中加入稀硫酸

B.等质量的铝和镁与同浓度稀盐酸反应

C.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降温至恰好饱和状态

D.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Mg的活动性比铝强,故反应速度更快,B错误;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降温至恰好饱和状态,开始是溶液的浓度增大后不变,C错误;溶液的PH值由大于7,至等于7,滴加过量的稀盐酸而小于7,D图中曲线错误

考点:反应与图像。

15.下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

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t2℃时,等质量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

C.将t3℃的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降温到t2℃时都会析出晶体

D.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答案】C

【解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正确;B、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质量相同,正确;C、没有确定降温前溶液的状态,无法判断降温是否会析出晶体,若降温后仍然是不饱和溶液,则无晶体析出,错误;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正确。故选C。

16.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事实解释

A湿衣服晾干分子在不停运动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点睛∶分子基本性质⑴分子质量非常小、分子的体积很小。⑵、分子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它总是在不断的运动。⑶、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隙。⑷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相同。酸碱盐溶液之所以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17.以下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C.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

D.若100g水中溶解了10g氯化钠固体,则此时所得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答案】C

【解析】

【详解】

A、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故A选项错误;

B、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高锰酸钾溶液是紫红色的,故B选项错误;

C、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装瓶,故C选项正确;

D、若100g水中溶解10g氯化钠固体,则溶质的质量为10g,溶液的质量为110g,溶质的质量分数=10g/110g×100%=9.1%,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18.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碘酒B.牛奶C.米粥D.豆浆

【答案】A

【解析】

【分析】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结合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碘酒是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B、牛奶是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

C、米粥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

D、豆浆中的营养物质有的溶于水,有的不溶于水,豆浆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

故选:A。

19.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

B.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获得乙固体

C.t1℃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为20%

D.t2℃时,将14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25g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由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在高于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故选项错误;

B、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变化不明显,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获得乙固体,故选项正确;

C、t1℃时,乙的溶解度为25g,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0%,但乙

溶液不能确定状态,故其质量分数无法计算,故选项错误;

D、t2℃时,甲的溶解度为40g,140g该温度下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40g,溶剂的质量为100g,降温至t1℃,此温度下,甲的溶解度为25g,析出晶体为40g-25g=15g,故选项错误。故选B。

20.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50℃时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50℃时把50gA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A的不饱和溶液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方法

D.可以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A的晶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判断结晶的方法。

【详解】

A、50℃时A、

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故A正确;

B、50℃时A的溶解度为50g,固体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所以50gA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故B不正确;

C、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所以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采取降温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加溶质的方法,故C正确;

D、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可以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A的晶体,故D正确;故选B。

【点睛】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溶液,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降温结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的溶液,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2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都是催化剂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也不变,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生成盐和水,溶液是溶质溶解在溶剂里面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详解】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也可能是催化剂,故A不正确;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B正确;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可能是金属氧化物和酸的反应,也可能是非金属氧化物和碱的反应,也可以是酸碱中和反应;故C不正确;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故D不正确。故选B。

【点睛】

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但是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22.下列有关水、溶液、浊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B.任何物质溶于水都会放热

C.过滤自然界水可得到纯净水D.洗涤剂清洗油污是洗涤剂溶解了油污

【答案】A

【解析】

【分析】

溶液是溶质溶解在溶剂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浊液是不溶性固体颗粒或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洗涤剂清洗油污是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详解】

A、溶液是溶质溶解在溶剂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故A正确;

B、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要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分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这一过程要放出热量,故B不正确;

C、水的净化过程中过滤只是除去不溶性杂质,蒸馏才得到纯净的水,故C不正确;

D、洗涤剂清洗油污是洗涤剂的乳化作用,故D不正确。故选A。

【点睛】

汽油清除油污是汽油的溶解作用。

23.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A.注意固体氢氧化钠遇水会放出大量热,干扰检验;

B.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C.无法验证铜和银的金属的活动性;

D.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会生成碳酸。

【详解】

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会放出热量,故A错误;

B.肥皂水在软水中产生的泡沫较多,故B错误;

C.将两根铁丝分别伸入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两根铁丝上均有固体附着只能证明金属的活动性铁大于铜、铁大于银,但是不知道铜和银的金属的活动性,故C错误;

D.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会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可以证明CO2与H2O发生了化学反应,故D正确。

答案选D。

24.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锌和稀硫酸;②石灰石和盐酸;③硝酸铵和水;④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A.①②B.①②④C.①④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需要瓶内部压强增大,途径有:(1)温度升高、(2)产生气体。

【详解】

①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氢气,有气体生成,能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故

①正确;

②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有气体生成,能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故②正确;

③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不能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故③错误;

④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能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故④正确;

综上,①②④能使图中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

答案选B。

【点睛】

注意固体氢氧化钠、浓硫酸、氧化钙遇水会放出大量热,硝酸铵、硝酸钾溶于水与吸收热量。

25.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来的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剂质量不变B.溶质质量增加

C.溶液浓度不变D.溶解度增加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生石灰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还会放出大量的热,A、溶剂质量应变小,而不是不变,错误,B、由于饱和溶液水分减少,故溶质会结晶析出,故溶质质量也减少,而不是增加,错误,C、因为最后冷却到原来的温度,成为同温下的饱和溶液,故溶液浓度不变,正确,D、温度没变,溶解度也不变,错误,故选C

考点:溶液的成分,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26.控制变量法是初中学习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实验中没有运用控制变量法的是

()

A.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B.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C.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D.探究燃烧条件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需要多次实验,改变拉力及其力臂,是采用多次实验得出普遍规律的方式进行的,符合题意。

B.溶解速率可能与溶剂、溶质和温度等因素有关,所以探究影响固体溶解速率因素的实验应使用控制变量法,不合题意;

C.在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在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不合题意;

D.燃料的燃烧与温度、可燃物种类及氧气浓度都有关系,探究燃烧的条件,需要保持其中两个物理量一定,改变一个物理量,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不合题意。

故选:A。

27.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豆浆、牛奶都是溶液

C.溶液都是无色的

D.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混合物,不是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豆浆中的营养物质有的溶于水,有的不溶于水,牛奶是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豆浆、牛奶均不均一、不稳定,均不属于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有些溶液是带有颜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8.下列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稀硫酸除铁锈

C.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D.用盐酸除去水垢

【答案】C

【解析】

A、用汽油清洗油污不是利用乳化原理,是溶解.故选项错误;

B、用稀硫酸清除铁锈不是利用乳化原理,是利用稀硫酸能和铁锈反应.故选项错误;

C、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对油污的乳化作用.故选项正确;

D、盐酸除去水垢,是盐酸和水垢反应,故选项错误.答案: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

29.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纯碱B.蔗糖C.酒精D.花生油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纯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碳酸钠易溶于水,可以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B、蔗糖易溶于水,可以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C、酒精易溶于水,可以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D、花生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符合题意;

30.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t1℃三种物质中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

B.t2℃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

C.t2℃时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t1℃时,bgC物质完全溶解在100g水中,溶液质量为(100+a)g

【答案】C

【解析】A. 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t1℃三种物质中B物质

的溶解度最大,正确;B. ,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正确;C. t2℃时可用升高温度的方法使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错误;D. 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t1℃时,C的溶解度为ag,bg(>ag)C物质完全溶解在100g水中,只能溶解agC物质,溶液质量为(100+a)g,正确。故选C。

中考化学 化学溶液的形成 培优练习(含答案)含详细答案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形成培优练习(含答案)含详细答案 一、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 1.有w 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若要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0%,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蒸发掉溶剂的1/2 B.加入3w/20克的硝酸钾 C.蒸发掉w/2克溶剂D.加入3w/14克的硝酸钾 【答案】C 【解析】 【详解】 A、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y,(Wg-y)×20%=Wg×10%,y= W 2 g,应将溶剂蒸发掉溶 液质量的一半,而不是溶剂质量的一半,故选项采用的方法错误。 B、设需要再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x,(Wg+x)×20%=Wg×10%+x,x= 2W 25 g,故选项 采用的方法错误。 C、由A选项的分析,应蒸发掉W 2 (g)溶剂,故选项采用的方法正确。 D、由B选项的分析,应加入2W 25 (g)的硝酸钾,故选项采用的方法错误。 故选:C。 2.已知NH4NO3和KH2PO4固体混合物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则混合物中KH2PO4的质量分数为 A.80% B.60% C.40% D.20% 【答案】B 【解析】14%=﹙1-x﹚×35%,x=6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油可以乳化油污 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C.溶质都以离子形式溶解在溶剂里 D.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答案】D 【解析】A、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属于溶解现象,故错误; B、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错误; C、溶液中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存在溶液中,例如酒精溶于水以分子形式存在,故错误; D、硝酸铵溶解在水中,会吸热,溶液温度会降低,故正确。 点睛: 物质溶解的过程包含有以下两个过程: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1 溶液的形成》同步练习题 附加答案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5分钟训练 1.如果物质以____________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则形成____________;若物质以____________分散在水中则形成____________;若物质以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物质溶解后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混合物叫做____________。 解析: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共有三种情况:以细小的固体小颗粒形式;以小液滴的形式;以分子离子的形式。由于物质在分散时颗粒的大小不同,形成的混合物的性质和稳定性也不相同。颗粒的大小决定了形成的混合物的种类。它们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在水中形成溶液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 答案:细小悬浊液小液滴乳浊液分子离子溶质溶剂溶液 2.在以下空白中填写有关编号。 (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 将味精溶于水中得到____________,粉笔末放入水中搅浑得到____________,将水放在油锅里用力涮洗得到____________,粉刷墙壁的石灰搅拌后得到____________,石灰浆静置后上面的澄清透明的液体是____________,其中溶质是____________。 解析:溶液、浊液的根本区别在于分散在水中的物质颗粒的大小:以细小的固体小颗粒形式;以小液滴的形式;以分子离子的形式。由于物质在分散时颗粒的大小不同,形成的混合物的性质和稳定性也不相同。颗粒的大小决定了形成的混合物的种类。它们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判断混合体系的类型,关键看分散物质是什么,应该以什么样的颗粒分散在水中。根据生活常识,粉笔末难溶于水,应该以细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在水中;味精易溶于水,以离子形式分散在水中;油锅中的油与水形成混合物,油是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的;石灰浆则是固体小颗粒,以悬浊液的形式分散在水中。 答案:(A) (B) (C) (B) (A) 氢氧化钙 3.根据你的经验判断,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完全消失的是( ) A.面粉 B.白糖 C.植物油 D.粉笔灰 解析:面粉、粉笔灰放入水中形成悬浊液,植物油形成乳浊液,白糖放入水中可以得到溶液。答案:B 4.硫酸铜溶液的特征是( ) A.均一、稳定、无色 B.蓝色、均一、稳定、不透明 C.均一、稳定、蓝色、透明 D.浑浊、均一、不透明、不稳定 解析: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它的性质很稳定,具有溶液的均一、稳定性,光线能够透过,所以是透明的液体。 答案:C 10分钟训练 1.下列各种应用中,不属于溶液应用的是( ) A.医院里使用消毒酒精对皮肤消毒 B.熟石灰粉配制成喷涂墙壁的涂料 C.马拉松运动员运动途中喝葡萄糖水来补充能量

2020-2021中考化学二轮 化学溶液的形成 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含答案

2020-2021中考化学二轮化学溶液的形成专项培优易错难题含 答案 一、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 1.下列反应完毕后的混合物不是溶液的是() A.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恰好完全反应 B.纯净的碳酸钙粉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C.锌粒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D.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的水中 【答案】A 【解析】 A、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和水,不能得到溶液; B、碳酸钙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钙易溶于水,得到的是溶液; C、锌粒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硫酸锌溶于水,得到的是溶液; 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溶于水,得到的是溶液。故选A。 2.下图是两种固体化合物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乙的饱和溶液大 B.甲的饱和溶液从t2°C降到t1℃时析出60g甲的溶质 C.分离甲中混有少量的乙的方法是:t2℃配制申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 D.甲、乙饱和溶液在t1℃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均为20% 【答案】C 【解析】A、比较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除了要指明溶液的状态以外还有指明温度,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甲的饱和溶液从t2°C降到t1℃时有晶体析出,但由于没有指明溶液的质量,故不能确定析出的晶体的质量,错误; C、甲的溶解度随问题的变化变化较大,故提纯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即t2℃配制甲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正确; D、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0g,该温度时溶质的 质量分数= 20 100% 120 g g ?= 16.7%,错误。故选C。 3.下图是A、B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于水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的形成》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溶液的形成》练习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清洗家庭厨房中餐具上的油污,效果最好的方法是() A. 用温水 B. 用冷水 C. 用冷水加洗涤剂 D. 用热水加洗涤剂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70%的医用酒精的溶剂是酒精 B. 空气是气态的,故空气不属于溶液的范畴 C. 溶液的质量等于溶剂和溶质的质量之和 D. 二氧化碳水溶液的溶质种类的数量是一种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活性炭可用于净水,是因为能吸附水中的杂质 B. 洗洁精能洗去油污,是因为洗洁精能溶解油污 C. 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D. 铝制品不能用钢丝球擦洗,是因为易破坏表面的致密氧化膜 4.下列物质溶于水,能形成溶液的是() A. 蔗糖 B. 泥土 C. 粉笔灰 D. 食用油 5.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能量观: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 B. 转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C. 分类观:生石灰和熟石灰都属于碱 D. 守恒观:电解水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均不变 6.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后者溶质的是() A. 氯化氢、盐酸 B. 生石灰、石灰水 C. 铁、硫酸亚铁 D. 酒精、碘酒溶液 7.当条件不改变时,蔗糖溶液放置时间稍长,溶质() A. 会沉淀出来 B. 会浮在上面 C. 可能会分离出来 D. 不会分离出来 8.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 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 打雷时打着雨伞在开阔的地方行走 D. 回收废弃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9.下列饮品中可以看作溶液的是() A. 长沙某网红店的珍珠奶茶 B. 某品牌的“果粒橙” C. 矿泉水 D. 带有果肉的椰汁 10.下列物质不能在水中形成溶液的是() A. 白糖 B. 食盐 C. 醋酸 D. 面粉 11.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洗洁精用于清洗餐具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 B. 活性炭用于防雾霾口罩,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时能够吸收热量 D. 铝用于“银粉漆(铝粉)”,将其涂在铁栏杆表面防锈,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比 较稳定 12.认真分析以下实验,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或目的的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A.面粉B.花生油C.蔗糖D.泥土 2.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5gA物质,4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10gB物质,则A和B的溶解度相比( ) A.A>B B.B>A C.A=B D.无法比较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是吸热过程 B.乙醇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C.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 D.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4.在“新型肺炎”的治疗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医疗上用的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要配制0.9%的氯化钠溶液100g,其中选用仪器或操作正确的是( ) A.用天平称量0.9g氯化钠B.用量筒量取100g水 C.只需要托盘天平和量筒两种仪器D.把食盐倒入量筒中搅拌溶解 5.下列有关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析出晶体后,在当时条件下应该成为不饱和溶液 B.质量百分比浓度大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升温或蒸发溶剂都能使不饱和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 D.在一定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即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6.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B.豆浆C.冰水D.食盐水 7.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方法。下列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实验1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 B.实验2可以说明CO2与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酸 C.实验3可以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D.实验4呈现出的不同现象可以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 8.用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浓硫酸20mL (密度为1.84g﹒mL-1)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量取的水的体积为180mL B.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则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10% C.实验中需要仪器有:烧杯、相应规格的量筒、玻璃棒 D.装瓶时不小心洒漏一部分溶液,则瓶中硫酸溶液浓度小于10% 9.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要配制相同质量分数的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应该将温度控制在t1℃ B.t2℃时,将30 g甲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的质量是80g C.要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D.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降温的方法 10.(2012年山东烟台,4题,1分)溶液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组成中一定含有水 C.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融雪剂的作用原理是利用某些物质水溶液的凝固点低于0℃ 1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2020-2021中考化学培优 易错 难题(含解析)之化学溶液的形成

2020-2021中考化学培优易错难题(含解析)之化学溶液的形成 一、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 1.如图是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50℃时,把50gA物质放入50g水中能得到100g溶液 B.A中混有少量的B,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 C.将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可采用升高温度或加水的方法 D.将2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到50℃,A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答案】B 【解析】 A、50℃时,A的溶解度是80g,把50gA物质放入50g水中能得到溶液的质量 =40g+50g=90g,不是100g溶液,故A错误;B、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B大,A 中混有少量的B,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故B正确;C、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将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可采用降低温度或加水的方法,故C错误;D、将2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到50℃,A、B的溶解度变大,无溶质析出,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升温前相等,C的溶解度变小,析出晶体, 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即溶解度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20℃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大于50℃时C的溶解度,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将2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到50℃,B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不是A,故D错误。故选B。 点睛: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2.厨房中的下列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 B.食盐 C.冰块 D.花生油 【答案】B 【解析】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B. 食盐。A. 面粉,D. 花生油,均形成浊液。C. 冰块,只有一种物质。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溶液和浊液的概念。 3.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形成(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附详细答案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形成(大题培优易错难题)附详细答案 一、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 1.下列各组物质充分混合后能得到溶液的是: A.泥沙加入水中 B.酒精加入水中 C.花生油加入水中 D.冰加入水中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为溶液,酒精加入水中得酒精溶液。选B 考点:溶液的形成。 2.下列有关溶液、乳浊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油污溶于汽油得到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 B.可用过滤的方法将溶液和乳浊液中的分散物质分离出来 C.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不稳定,静置后会分层 D.用洗洁精清洗油脂得到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答案】C 【解析】A. 油污溶于汽油得到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B. 通过过滤只能除去难溶性的固体物质,错误;C. 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乳浊液不稳定,静置后会分层,正确;D. 用洗洁精清洗油脂得到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错误。故选C。 3.如右图为市售浓盐酸的部分标签内容,多次打开瓶盖倒出部分盐酸后,不能精确表示剩余盐酸信息的数字是( ) A.500mL B.1.19g/cm3C.36.5D.37% 【答案】A 【解析】 A、由于倒出一半盐酸,所以剩余盐酸的体积为250mL而不是500mL;故选; B、1.19g/cm3表示的是盐酸的密度,倒出一半盐酸,也不会改变,仍是1.19g/cm3;故不选; C、36.5表示的是相对分子质量,所以倒出一半盐酸也不会改变;故不选; D、虽然倒出一半盐酸,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改变,仍是37%;故不选。 点睛: 溶液的特点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其中,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和成分均相同(如一瓶溶液中,上下左右等各部分的密度都是一样的);稳定性是指在条件不变(即温度、压强等不改变,溶剂不蒸发等)的情况下,溶液中的溶质永远不会析出(即溶质与溶剂永

2021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 溶液的形成溶解度(含答案)

2021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训练 溶液的形成溶解度 1.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与水混合,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牙膏 B.蔗糖 C.面粉 D.豆油 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保持静止不动,所以溶液具有均一 性和稳定性 D.改变条件,能够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3.物质在水中溶解是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因此,不同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温度有所不 同。下列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NH4NO3固体 B.NaOH固体 C.NaCl固体 D.浓硫酸 4.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 g B.20 ℃时,10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 g C.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 D.20 ℃时,将36 g氯化钠溶解于100 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5.高氯酸钾( KClO4 ) 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其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B.20 ℃时,将2 g高氯酸钾溶于98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 2% C.60 ℃时,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 7.3% D.80 ℃的高氯酸钾溶液冷却至40 ℃肯定有晶体析出 6.地球深处的水处于超临界状态,称为超临界水。下图为某压强下CaCl2和NaCl在超临界水中 的溶解度曲线,该压强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超临界水中,NaCl的溶解度大于CaCl2的溶解度 B.在超临界水中,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450 ℃时,NaCl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为0.04 g D.450 ℃时,可得到0.04%的CaCl2的超临界水溶液

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能力提升练习题及答案

2015年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能力提升练习题及答案 基础达标 1.(2013·莱芜中考)下列物质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 A.碳酸钙 B.植物油 C.面粉 D.蔗糖 【解读】选D。本题考查对溶液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两点:(1)溶液的概念;(2)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蔗糖能溶于水,加入适量的水可形成溶液,而碳酸钙、植物油和面粉都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 2.可以作为溶质的是( ) 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 【解读】选D。溶质可以是固体,例如,氯化钠溶于水中,溶质是氯化钠;溶质可以是液体,例如,酒精的水溶液,溶质是酒精;溶质可以是气体,例如,汽水中二氧化碳是溶质。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是无色的 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稀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一定少 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解读】选B。溶液有的呈现不同的颜色,如碘酒;稀溶液只是质量分数小而已,像海水中食盐的质量分数很小,但我们人类食用的食盐大多出自海水中;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故A、C、D均错。 4.向如右图所示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 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蔗糖 D.硝酸钾 【解读】选D。本题考查对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的认识。由题意可知瓶内压强减小,应为瓶内温度降低所致,由于硝酸钾溶于水温度降低,故选D。

5.(2013·泰安中考)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中不能同时存在两种溶质 C.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 D.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 【解读】选D。本题主要考查溶液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溶液的基本性质。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A错误;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B错误;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和液体,也可以是气体,C错误;溶液具有稳定性,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D正确。 6.下列有关溶液、乳浊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油污溶于汽油得到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 B.可用过滤的方法将溶液和乳浊液中的分散物质分离出来 C.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不稳定,久置后会分层 D.用洗洁精清洗油脂得到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解读】选C。油污溶于汽油得到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溶液中不含难溶性物质,用过滤的方法无法分离;植物油与水形成乳浊液,乳浊液不稳定,久置后会分层;洗洁精清洗油脂得到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 7.25 ℃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 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 3 固体,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 量变化规律的是(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的形成》练习题(附答案)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基础闯关全练 拓展训练 1.(2018山东临沂模拟)在一定温度下,将溶液密闭久置后,溶质( ) A.浮于液面 B.浮于中间层 C.会沉于底部 D.不会分离出来 2.蔗糖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下图能较好地反映溶液中蔗糖分子分布的是(水分子未画出)( ) 能力提升全练 拓展训练 物质在溶解时速率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以硫酸铜为例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假设】假设一:温度,温度越高,硫酸铜晶体溶解速率越快; 假设二:搅拌,搅拌能增大硫酸铜晶体的溶解速率; 假设三:颗粒大小, 。 【进行实验】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在2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分别注入温度相同的100 mL 水,再同时向烧杯中各加入一药匙颗粒大小相同的硫酸铜晶体,其中一个烧杯用玻璃棒搅拌在搅拌的情况 下,硫酸铜晶 体溶解得 (填“快”或 “慢”) 假设二 正确 【反思评价】 (1)用分子观点解释温度的影响; (2)在本实验中搅拌能加快晶体溶解速率的原因是。三年模拟全练

拓展训练 1.(2017吉林长春一模,5,★☆☆)医用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属于混合物 B.溶质是氯化钠 C.用前要摇匀 D.静置时不分层 2.(2018广西钦州开发区月考,15,★☆☆)小明在家做蔗糖溶于水的实验时,观察到如下现象。请填空: (1)能说明糖水是溶液的现象有; (2)溶解后,液面低于原水平线的微观解释是; (3)将形成的混合物静置一段时间, (填“会”或“不会”)出现分层现象。 五年中考全练 拓展训练 (2017四川内江中考,20,★★☆)仔细阅读下面的探究实验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Ⅰ.【实验目的】探究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Ⅱ.【查阅资料】 (1)物质溶于水的过程包括吸收热量(Q吸)的扩散过程和放出热量(Q放)的水合过程。 (2)实验条件下,水的凝固点为0 ℃、沸点为100 ℃。 Ⅲ.【提出猜想】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可能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Ⅳ.【实验探究】某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方案。在图B所示方案中,每次加入物质b之前均使用温度计控制热水温度,使之保持在99 ℃。 Ⅴ.【实验结论】 (1)图A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a后,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之间的水结冰,说明溶液的温度(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下同)。

2015年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2015年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基础达标 1.人们常用甘油溶液护肤,使皮肤保持湿润,质量分数为80%的甘油溶液护肤效果最佳。配制80%的甘油溶液500 g,所需甘油的质量为( ) A.80 g B.40 g C.400 g D.100 g 【解析】选C。配制80%的甘油溶液500 g,所需甘油的质量=500 g×80%=400 g。 2.(2013·庆阳中考)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50 g 6%的氯化钠溶液,如图所示的部分操作中错误的是( ) 【解析】选C。取氯化钠时瓶塞应倒放,A正确;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左物右码”,B正确;俯视读数会使量取的液体体积小于所需要的液体体积,C错误;为了加速溶质溶解,应用玻璃棒搅拌,D正确。 3.向100 g 10%的NaOH溶液中加入12.5 g NaOH固体,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A.12.5% B.20% C.22.5% D.25% 【解析】选B。12.5 g NaOH固体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0%。 4.如果将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需加入水的质量为( )

A.50 g B.90 g C.100 g D.200 g 【解析】选C。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列下式:100 g×20%=(100 g+x)×10%,x=100 g。 5.(2013·日照中考)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 B.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氯化钠的质量3.0 g C.用10 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D.实验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解析】选C。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 g×6%=3 g,水的质量:50 g-3 g=47 g,即47 mL,应选用50 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C错误。 6.将100 g 10%的某固体物质M的溶液,分别进行下述操作,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 A.蒸发掉10 g水,无晶体析出 B.加入10 g 10%的M的溶液 C.加入10 g固体M,并使之完全溶解 D.加入10 g水 【解析】选D。A中原溶液蒸发掉水,溶质质量分数增大;B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溶液,溶液浓度不变;C中加入固体溶质,溶质质量分数增大;D中加入溶剂,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7.(2011·泸州中考)现有2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若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可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钾________g或蒸发掉水________g。 【解析】要使10%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若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可设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x,则(200 g×10%+x)÷(200 g+x)=20%,解得x= 25 g,若蒸发水,设蒸发掉的水的质量为y,则(200 g×10%)÷(200 g-y)=20%,解得y=100 g。 答案:25 100

【通用版】2021年中考化学专题测试卷《溶液的形成》(含答案)

【通用版】中考化学专题测试卷 (含答案) 专题一、溶液的形成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C.汽油洗涤油污属于乳化现象 D.浓H2SO4稀释后,溶液温度升高 【答案】D 2.下列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能用右图表示的是() A.向一定质量的水中加入蔗糖 B.向一定质量的NaCl饱和溶液中加入KNO3 C.向一定质量的KNO3饱和溶液中加入KNO3 D.向一定质量的Ca(OH)2饱和溶液中加入CaO 【答案】B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水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冰水混合物是饱和溶液 C.饱和溶液是纯净物,不饱和溶液是混合物 D.矿泉水是溶液 【答案】D 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温度降低 B.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C.氯化钾饱和溶液中可以溶解少量硫酸铜晶体 D.食用油加入含有洗洁精的水中,振荡后,可形成溶液 【答案】D 5.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任何溶液中只可能含有一种溶质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澄清、透明的 D.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随溶剂的量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C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种液体混合经充分振荡后一定能得到溶液 B.泥水中溶质是泥 C.溶液的体积等于溶质、溶剂的体积之和 D.溶液中各处浓度、密度、单位体积内的粒子数相同 【答案】D 7.很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里进行的原因是( ) A.反应物粒子容易接触碰撞,使反应进行得快 B.固体物质不能直接反应 C.设备简单 D.可以不进行加热 【答案】A 8.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小木条蘸取浓硫酸一段时间后,小木条变黑 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右图U型管a端液面下降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棕色固体 D.加热铜绿,试管中固体逐渐变红 【答案】A 9.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A.用稀盐酸鉴别碳酸钠和硫酸钠 B.观察颜色、闻气味鉴别软水和硬水 C.灼烧闻气味鉴别羊毛和尼龙 D.用水鉴别氢氧化钠和氯化钠两种白色固体 【答案】B 10.如右图所示:能够使气球先膨胀,过一段时间又恢复到原状的一组固体和液体是(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复习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化学术语中,一定与化学变化有关的是 A.溶解B.熔化C.氧化D.乳化 2.25℃时,将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A.降低温度B.升高温度C.增加溶剂D.减少溶质 3.下面实验设计能够达到目的是 实验内容实验设计 A 除去H2中少量水蒸气、HCl 先通过浓H2SO4,再通过NaOH溶液 B 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铜片、银片分开平行插入FeSO4溶液中 C 鉴别固体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分别加入适量水 D 回收氯化钾固体中的二氧化锰溶液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4.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t2℃时,乙的溶解度为40g C.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溶液仍饱和 D.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 5.实验室配制50g 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配制该溶液需要称量3g 氯化钠,量取50mL 蒸馏水 B.称量氯化钠时,只需在盛放氯化钠的右盘垫一张纸

C.用玻璃棒搅拌是为了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D.量取蒸馏水时俯视读数,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6.已知:(1)20℃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的物质称为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10克的物质为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1克为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克的物质为难溶物质。(2)20℃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 物质名称氯化钠氢氧化钙氯酸钾硝酸钾 溶解度(克)36.0 0.165 7.4 3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时氢氧化钙是难溶物质 B.20℃时可以配制出20%的硝酸钾溶液 C.20℃时氯酸钾是易溶物质 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大 7.下图是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A.t1℃时,A、B两物质溶解度相同 B.t2℃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5% C.除去固体A中的少量杂质B可采取蒸发结晶法 D.图中阴影部分表明A、B两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8.勤劳智慧的中国劳动人民在很早以前就掌握了湿法炼铜的技术。某实验小组模拟湿法炼铜,向50.0gCuSO4溶液中加入10.0g铁粉(铁粉过量),待溶液中CuSO4反应完全后,过滤,所得滤渣的质量为10.4g。则原溶液中CuSO4的质量分数为 A.20% B.16% C.10% D.8% 9.图甲是M、N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20℃时,将等质量的M、N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乙;升温到40℃时,现象如图丙。下列说

人教版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同步习题(含答案)

溶液的形成同步习题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蒸馏水B.牛奶C.矿泉水D.果粒橙 【解答】解:A、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A 错; B、牛奶属于乳浊液,故B错; C、矿泉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 D、果粒橙属于悬浊液,故D错。 故选:C。 2.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所以在化学变化中离子也不能再分 B.洗涤剂除油污的原理是乳化,所以汽油除油污的原理也是乳化 C.CO2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是化学变化,所以升温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也 是化学变化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解答】解: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离子可以,如碳酸受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A不正确; B、洗涤剂除油污的原理是乳化,而汽油除油污的原理是汽油能溶解油污,故 B不正确; C、升高温度时,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会析出氢氧化钙, 是物理变化,故C不正确;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 化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3.下列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A.控制燃烧条件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B.一个H2O2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

C.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解答】解:A、燃烧条件为: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上,三者缺一不可,则控制燃烧条件可达到灭火的目的,该选项叙述合理;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中不含分子,一个H2O2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 子和2个氧原子,该选项叙述不合理; C、溶液为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该选项叙述合理; D、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该选项叙述合理。 故选:B。 4.王亚平在太空做了油和水“难分难舍”的神奇实验:她用力摇晃装有油和水的瓶子,让油水充分混合、静置,发现油水不分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空中水不能作溶剂 B.在地面油水混合物也不会产生分层现象 C.在不同环境中同一实验可能现象不同 D.在地面向油水混合物中加入洗涤剂会溶解并形成溶液 【解答】解:A、溶解性是物质的属性,与所处的地方没有关系,在太空中水也能溶解一些物质,也能作溶剂,故A说法错误; B、在地面上油是不溶于水的,因此在地面油水混合物会产生分层现象,故B 说法错误; C、由题干信息可知,在不同环境中同一实验可能现象不同,故C正确; D、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因此在地面向油水混合物中加入洗涤剂会产生 乳化现象,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5.若衣服上不慎沾上油污,可用洗涤剂或汽油除去,两者的去污原理分别为()A.乳化、溶解B.溶解、乳化C.溶解、溶解D.乳化、乳化【解答】解:若衣服上不慎沾上油污,可用洗涤剂或汽油除去,洗涤剂洗油污,利用了乳化原理,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汽油洗油污,利用的是汽油能溶解油污,利用了溶解原理。 故选:A。

中考化学复习《化学溶液的形成》专项综合练习及答案

中考化学复习《化学溶液的形成》专项综合练习及答案 一、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 1.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A.碘酒B.牛奶C.白酒D.生理盐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碘酒的溶剂是酒精,溶质是碘,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B、牛奶属于乳浊液,不属于溶液,故符合题意; C、白酒的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D、生理盐水的溶剂是水,溶质是氯化钠,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2.如右图为市售浓盐酸的部分标签内容,多次打开瓶盖倒出部分盐酸后,不能精确表示剩余盐酸信息的数字是( ) A.500mL B.1.19g/cm3C.36.5D.37% 【答案】A 【解析】 A、由于倒出一半盐酸,所以剩余盐酸的体积为250mL而不是500mL;故选; B、1.19g/cm3表示的是盐酸的密度,倒出一半盐酸,也不会改变,仍是1.19g/cm3;故不选; C、36.5表示的是相对分子质量,所以倒出一半盐酸也不会改变;故不选; D、虽然倒出一半盐酸,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改变,仍是37%;故不选。 点睛: 溶液的特点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其中,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和成分均相同(如一瓶溶液中,上下左右等各部分的密度都是一样的);稳定性是指在条件不变(即温度、压强等不改变,溶剂不蒸发等)的情况下,溶液中的溶质永远不会析出(即溶质与溶剂永不分离)。 3.在《基础实验5: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和《基础实验6:粗盐的初步提纯》两个实验中都应使用到的仪器是() A.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量筒 B.烧杯、玻璃棒、量筒、试管 C.托盘天平、量筒、烧杯、漏斗 D.蒸发皿、酒精灯、烧杯、铁架台 【答案】A 【解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所用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粗盐的初步提纯所用仪器有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

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对多数固体物质,使其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时,一般可采取的办法是()A.增加压强B.升高温度 C.加溶质或减少溶剂D.降低温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 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都可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常用方法);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降温也可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选C。 解析:C 【解析】 【详解】 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都可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常用方法);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降温也可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选C。 2.如图是固体A、B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 ℃~t2℃,A的溶解度始终大于B的溶解度 B.t2℃时分别将100g 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质量A小于B C.t1℃时,A、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3 答案:D 【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0 ℃~t2℃,B的溶解度始终大于A的溶解度,错误;B、t2℃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t2℃时分别将100g A、B的饱和溶液降温 解析:D 【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0 ℃~t2℃,B的溶解度始终大于A的溶解度,错误;B、t2℃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t2℃时分别将100g 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质量B小于A,错误;C、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那么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错误;D、t2℃时,A的溶解度为50g,即t2℃时,100g水中能溶解50gA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此时溶质的质量为50g,溶液的质量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化学溶液的形成及答案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化学溶液 的形成及答案 一、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 1.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t1℃三种物质中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 B.t2℃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 C.t2℃时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t1℃时,bgC物质完全溶解在100g水中,溶液质量为(100+a)g 【答案】C 【解析】A. 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t1℃三种物质中B物质 的溶解度最大,正确;B. ,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正确;C. t2℃时可用升高温度的方法使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错误;D. 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t1℃时,C的溶解度为ag,bg(>ag)C物质完全溶解在100g水中,只能溶解agC物质,溶液质量为(100+a)g,正确。故选C。 2.在《基础实验5: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和《基础实验6:粗盐的初步提纯》两个实验中都应使用到的仪器是() A.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量筒 B.烧杯、玻璃棒、量筒、试管 C.托盘天平、量筒、烧杯、漏斗 D.蒸发皿、酒精灯、烧杯、铁架台 【答案】A 【解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所用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粗盐的初步提纯所用仪器有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铁圈、蒸发皿、酒精灯。两个实验中都应使用到的仪器是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量筒。 3.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比c大

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测试试题含答案

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测试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往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搅拌后,发现塑料片滑落.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 A.浓硫酸B.生石灰C.硝酸铵D.氢氧化钠固体 答案:C 【解析】 A、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会使石蜡熔化,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脱落; B、氧化钙放入水中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会使石蜡熔化,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脱落; C、烧杯中加入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时吸收 解析:C 【解析】 A、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会使石蜡熔化,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脱落; B、氧化钙放入水中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会使石蜡熔化,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脱落; C、烧杯中加入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下降,所以石蜡仍为固态,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不会脱落; D、氢氧化钠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会使石蜡熔化,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脱落. 故选C. 2.下图是两种固体化合物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乙的饱和溶液大 B.甲的饱和溶液从t2°C降到t1℃时析出60g甲的溶质 C.分离甲中混有少量的乙的方法是:t2℃配制申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 D.甲、乙饱和溶液在t1℃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均为20% 答案:C 【解析】A、比较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除了要指明溶液的状态以外还有指明温度,错误;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甲的饱和溶液从t2°C降到t1℃时有晶体析出,但由于没有指明溶液

解析:C 【解析】A、比较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除了要指明溶液的状态以外还有指明温度,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甲的饱和溶液从t2°C降到t1℃时有晶体析出,但由于没有指明溶液的质量,故不能确定析出的晶体的质量,错误; C、甲的溶解度随问题的变化变化较大,故提纯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即t2℃配制甲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正确; D、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0g,该温度时溶质的 质量分数= 20 100% 120 g g ⨯= 16.7%,错误。故选C。 3.下图是A、B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于水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温度下,等质量的A.B两种溶液中所含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B.A中混有少量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C.t2温度下A的溶解度一定大于B,且A的溶解度为40克 D.在t2温度下能分别配制25%的A,B两种溶液 答案:B 【解析】A、t1温度下,A、B物质的溶液不知是否饱和,无法判断A、B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A、B两种溶液中所含的溶质质量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 B、A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的 解析:B 【解析】A、t1温度下,A、B物质的溶液不知是否饱和,无法判断A、B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A、B两种溶液中所含的溶质质量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 B、A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溶解度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A中混有少量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B正确; C、t2温度下A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B,A的溶质质量分数是40%,溶解度不一定为40克,故C错误; D、在t2温度下,B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25%,所以不能配制25%B溶液,故D错误。 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闻到刺激性气味 B.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塞,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