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曹禺戏剧语言的艺术特色

浅谈曹禺戏剧语言的艺术特色

浅谈曹禺戏剧语言的艺术特色

语言活化了人物的性格,使得故事情节的发展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戏剧中,不同人物的性格会通过不同的语言陈述展现出来,这些个性鲜明的语言是整部戏剧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剧作家思维的闪光点所在。曹禺戏剧的语言艺术在活化人物语言的同时使得戏剧本身更加饱满,进而揭露出现实中的社会思想和主题内容。

一、曹禺戏剧语言的抒情性

曹禺先生热衷于挖掘戏剧表演当中的诗化成分,甚至会将自己的剧本当作抒情诗来写,这就决定了其戏剧语言的抒情性特征,这种个性化风格的语言使得曹禺戏剧作品闪耀着诗意光辉。因此,曹禺的戏剧也被称为剧诗。

1.展现人物性格的抒情语言

在剧本创作过程中,曹禺通过对人物外貌、身世及所处时代背景的描述来编织人物对话的语言,而这种语言也恰恰如抒情诗一般,耐人寻味。从孤立的人物台词来看,不同的人物性格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在舞台效果的演绎上互相融合,从而孕育出强烈的戏剧效果。以曹禺作品《雷雨》为例,其中人物性格的抒情化语言让人印象深刻。具有代表意义的资产阶级女性繁漪聪慧、秀气,对爱情有着自己的见解,然而其内心脆弱而敏感,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极度渴望自由。戏剧第二幕中,繁漪的独白完美地展现出其性格特点。我希望今天变成火山的口、热烈烈地冒一次,什么我都烧个干净,当时我就再掉在冰川里,冻成死灰,一生只热热地烧一次,也就算够了。诗化的抒情语言将繁漪内心的苦闷、焦灼、压抑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样的抒情化独白中我们也深切体会到了人物的真实情感与性格。 2.戏剧冲突中的抒情意境

曹禺戏剧中对于矛盾的描绘同样注重语言的抒情性。凭借诗人一般的热情和浪漫,曹禺从诗意的角度将生活中的意象一一阐述,巧妙转化了戏剧作品当中的人物冲突。《雷雨》在意境描绘上是一首叙事诗,《原野》则更偏向于抒情诗,《家》《日出》中的凄凉悲戚也是剧本意境的一种深化。依然以《雷雨》为例,在剧本创作过程中,风、雨、闪电的意象贯穿全剧。第一幕开始时便是乌云密布,暴雨将至,展现了闷热的环境、压抑的气氛。第二幕中的意境更加沉闷,人的心情也随之

躁动不安,繁漪喃喃自语:风暴就要起来了。第三幕雷雨之后空气愈发闷热,凄厉的闪电,轰隆的响雷,繁漪惨白发死青的脸令人不寒而栗。第四幕中,雷雨的轰鸣下人物冲突达到了高潮,也注定了周公馆的悲剧。整部剧作中,无论是雷雨将至,或是暴雨之后,雷雨的抒情意象将戏剧情节发展一脉相连,细致刻画了心理冲突,活化了全剧氛围。曹禺利用雷雨的意象来体现戏剧的主题,深化了戏剧的诗性意境。

二、曹禺戏剧语言中的动作性

所谓戏剧语言的动作性,主要是指将人物的心理情感与表情、手势、肢体等巧妙结合,提升戏剧的语言表达效果。无论是角色之间的冲突、剧情发展的推动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曹禺戏剧语言中的动作性都成为了不可缺少的构成元素。 1.暗藏汹涌式

在这样的语言情境下,人物间的性格冲突并非通过直接的语言交流得以呈现,而是在潜在状态中进行暗中较量。例如《雷雨》第二幕中鲁侍萍和周朴园之间的对话。二人对白以三十年前梅小姐投河事件为切入点,矛盾随即展开,虽无直接碰撞,实则风起云涌。问得谨慎,答得巧妙,呈现出悲天悯人与哀其不幸之间的对抗,真假难断。周朴园的四个哦显然使自己陷入了困境,其心理变化昭然若揭。虽语言信息量少,两人对话却暗藏汹涌,互不相让。如此动作意味十足的语言呈现效果正是源自剧作家对于人物性格拿捏的恰到好处。

2.针锋相对式

曹禺戏剧语言动作性中的针锋相对使得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明朗化,直接而尖锐,在唇枪舌战中拼得你死我活,推动剧情发展。在《日出》中,李石清与潘月亭之间的较量就是动作性语言的最好体现。连珠炮式的语言还击,诠释出二人间的互相憎恨与仇视,这样你来我往的语言较量更像是两把利刃在搏斗。急促的语气、嚣张的语言,在反复强调中使得人物性格色彩更加浓厚。滚蛋!给我滚!他们要宰了你,吃了你!现在你只有死!只有死!诸如这些犀利的言语能够展现出戏剧中鲜明的人物性格。

3.峰回路转式

峰回路转式的动作性语言,强调在剧情发展至高潮时突然出现转机,导致形势朝着相反的方向迈进。陡变的情节让观众猝不及防,情绪也由此产生相应变化。

例如,在《北京人》当中,围绕着一幅山水画而展开的三角关系对话就是对这一动作性语言的最好诠释。思懿醋意大发时的那句恨不得拿起一把菜刀,把你这两只巧手,砍下来给我接上令愫方惊愕,然而思懿却很快转换嘴脸,使得情节反向发展。思懿与愫方之间的怨恨激化,语露杀机,势有鱼死网破之感,而陡然地,思懿却开怀大笑,称愫方为愫妹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戏剧氛围让人措手不及,这种强烈对比更使得剧情的发展越发跌宕,同时也为文清自杀、愫方出走埋下了伏笔。曹禺戏剧语言艺术的动作性在整合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明确了人物间的性格对比,表现手法可谓别具一格。

三、曹禺戏剧中的舞台指示语言

曹禺戏剧当中的舞台指示语言也是其艺术语言的重要表现之一。舞台指示语言的运用,旨在活化人物性格,增强舞台气氛。比如曹禺戏剧作品《日出》中着力描绘的宝和下处一个处于黑暗社会最底层的三等妓院,人们以不同的姿态在这样的社会中苟且偷生。除了主人公翠喜之外,一些小人物,如瞎眼乞丐、妓女、流浪汉等,均以各自不同的状态徘徊在社会底层,到处充斥着每个人虚伪而混沌的面孔与声音。这样的欢声笑语或是打骂哭泣尖锐、刺耳,令人生厌。唱戏人口中的《秦琼发配》,瞎眼乞丐的《数来宝》,之所以存在诸多的指示性语言,目的都在于营造出舞台环境的嘈杂与喧闹,给观众以真实的视觉和听觉体验,衬托出当时社会惶惶不可终日、人人自危的现状。

曹禺戏剧的舞台指示语言,着力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与环境出发,无论是对舞台人物的外貌描绘、行为举止,还是人物心理、内在品性的刻画,都入木三分,耐人寻味。这一方面的语言艺术处理并非单纯偏向于戏剧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在次要人物的语言处理上也能做到有的放矢,人物性格生动、透彻。此外,曹禺先生在戏剧舞台指示语言的运用上还善于以景写情,注重字斟句酌,以情动人。在曹禺先生的作品《家》当中,主人公瑞珏集温柔、善良、单纯、善解人意于一身,是传统中国女性的典型代表。她有自己的想法,对待感情也有着自我衡量的准则,是抒情性戏剧人物的象征。第一幕中关于瑞珏外貌着装的描绘可谓情文并茂,笔下生辉:一身天蓝色的软缎短袄和长裙,裙子下沿纷着黑白两色的花朵,红缎鞋屏着金花,此外,关于外貌描绘中的指示语言,圆圆脸双眼皮的眼厚厚的嘴唇乌黑的发低低的松松的发髻柔和的脸等,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个温婉柔情略带愁怨的女子形

象。圆圆厚厚淡淡等叠词的运用显得如此逼真,不仅体现出人物的美,更使得舞台语言的韵律和节奏也更加匀称和饱满。

此外,曹禺先生巧妙的舞台指示语言还可以帮助演员更好地理解剧情,感受剧中人物的悲戚命运,进而更加深刻地诠释人物角色。在谈及作品《雷雨》时,曹禺先生也特地提到了舞台指示语言对于戏剧气氛营造的特殊作用,通过对自然气象的描绘来衬托剧情的跌宕起伏,进而深化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夏天的烦闷来对应令人窒息的社会氛围,注重自然力量对于整体悲剧气氛的笼罩。

对于戏剧创作来说,语言艺术的处理绝非易事,既要巧妙表达出剧中人物的性格,又要在矛盾激化中扩展戏剧内涵,这都需要剧作家精心设计和编排。戏剧主要依靠人物语言来实现与观众之间的交流,因此戏剧语言必须强调其中的典型性,要有足够新颖的元素来吸引观众的眼球。此外,戏剧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也全靠语言的艺术魅力,这也正是曹禺戏剧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终极版)曹禺戏剧作品的艺术

曹禺研究述评 中国现代话剧真正走向成熟,严格地讲是从曹禺的剧作问世后才开始的。—些文学史家曾有过这样的共识:“第一,从《雷雨》开始,话剧在广大的社会中,才成为引人入胜的戏剧,它为话剧树立了里程碑;第二,它使舶来的话剧,成为纯熟的本地风光的话剧,夸张一点说,为话剧建立了民族风格;第三,在穿插紧凑,对话生动,剧中人个性的突出各点上,都超越他的前辈,迄今仍无后来者。” ①应该说,这个评价是并不夸张的,是基本符合曹禺自身的价值以及中国现代话剧发展的历史事实的。因此,曹禺研究,实际上也就是对中国现代话剧本质特点的研究,曹禺研究的历程,同样也是整个中国现代话剧研究的重要一页。 —、1949年以前的曹禺研究 曹禺研究是伴随着他的处女作《雷雨》的问世而开始的。《雷雨》于1934年7月发表在《文学季刊》第1卷第3期上,1935年5月由留日学生戏剧团体中华话剧同好会在日本东京首次演出。60多年来,评论、研究《雷雨》的文章多达40多篇,文字数量百倍于原著。对—个作家的单篇作品进行如此充分集中的研究,是不多见的,只有少数几位作家的作品如鲁迅的《阿Q正传》可与之相比。 《雷雨》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学术界的敏感和注视,刘西渭(即李健吾)率先撰文对《雷雨》进行了专门评析,他指出:“《雷雨》是一个内行人的制作,虽然是处女作,勿怪立即抓住一般人的注意。”刘文有两个重要发现:一是《雷雨》里的“命运观念”,二是蘩漪性格的内涵和意义:“在《雷雨》里最成功的性格,最深刻而完整的心理分析,不属于男子,而属于妇女”。她是一只沉了的舟,然而在将沉之际,如若不能重新撑起来,她宁可人舟两覆,这是—个火山口,或者犹如作者所渭,她是那被象征的天时,而热情是她的雷雨。所谓热情也者,到了表现的时候,反而冷静到像叫你走进了坟窟的程度。于是你更感到她的阴骘,她的力量,她的痛苦;你知道这有所顾忌的主妇,会无顾忌地揭露一切,揭露她自己的罪恶。”② 紧接着郭沫若也撰文称赞“《雷雨》的确是一篇难得的优秀的力作”。“作者于精神病理学、精神分析术等,似乎也有相当的造诣。以我们学过医学的人看来,

浅析戏剧《雷雨》的语言魅力

浅析戏剧《雷雨》的语言魅力 【摘要】《雷雨》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巨著,作品中人物鲜明的个性化语言、深刻的动作性语言以及耐人寻味的潜台词等铸就了《雷雨》永不磨灭的艺术光辉,展现了其非凡的语言艺术魅力。 【关键词】戏剧语言;个性化;动作性;潜台词 曹禺先生的优秀剧作《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雷雨》突出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其独特的结构特色,也在于其非凡的语言魅力。曹禺正是在激烈紧张的戏剧冲突中运用了具有强烈艺术魅力的语言来展现人物的心灵交锋,把语言的艺术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充分体现出了一个优秀剧作家的非凡能力,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雷雨》的语言特点。 1 鲜明的个性化语言 所谓人物语言个性化,就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语言成为人物个性、性格、心理的声音外化。《雷雨》中的许多台词准确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抒发了人物的内心情感,个性化非常突出。例如侍萍和周朴园见面的情形: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刚才还是一个温情脉脉,俨然在感情中不能自拔的性情中人,但立即就撕破了多情的面纱,露出了冷酷的本质;因为以周朴园之心度之,他感到了名声和利益的威胁。这个转变完全是人的本质使然,语言无法掩饰得了。 周朴园: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鲁侍萍: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 周朴园:(由内衣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无情又无义,再也伪装不下去了,便化为语言,他认为金钱是万能的;钱是可以解决一切的,他的语言体现了资本家的灵魂本质。人物语言不需经过修饰,本质而又本能,非他莫属,这就是高度个性化。

浅谈曹禺戏剧语言的艺术特色

浅谈曹禺戏剧语言的艺术特色 语言活化了人物的性格,使得故事情节的发展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戏剧中,不同人物的性格会通过不同的语言陈述展现出来,这些个性鲜明的语言是整部戏剧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剧作家思维的闪光点所在。曹禺戏剧的语言艺术在活化人物语言的同时使得戏剧本身更加饱满,进而揭露出现实中的社会思想和主题内容。 一、曹禺戏剧语言的抒情性 曹禺先生热衷于挖掘戏剧表演当中的诗化成分,甚至会将自己的剧本当作抒情诗来写,这就决定了其戏剧语言的抒情性特征,这种个性化风格的语言使得曹禺戏剧作品闪耀着诗意光辉。因此,曹禺的戏剧也被称为剧诗。 1.展现人物性格的抒情语言 在剧本创作过程中,曹禺通过对人物外貌、身世及所处时代背景的描述来编织人物对话的语言,而这种语言也恰恰如抒情诗一般,耐人寻味。从孤立的人物台词来看,不同的人物性格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在舞台效果的演绎上互相融合,从而孕育出强烈的戏剧效果。以曹禺作品《雷雨》为例,其中人物性格的抒情化语言让人印象深刻。具有代表意义的资产阶级女性繁漪聪慧、秀气,对爱情有着自己的见解,然而其内心脆弱而敏感,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极度渴望自由。戏剧第二幕中,繁漪的独白完美地展现出其性格特点。我希望今天变成火山的口、热烈烈地冒一次,什么我都烧个干净,当时我就再掉在冰川里,冻成死灰,一生只热热地烧一次,也就算够了。诗化的抒情语言将繁漪内心的苦闷、焦灼、压抑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样的抒情化独白中我们也深切体会到了人物的真实情感与性格。 2.戏剧冲突中的抒情意境 曹禺戏剧中对于矛盾的描绘同样注重语言的抒情性。凭借诗人一般的热情和浪漫,曹禺从诗意的角度将生活中的意象一一阐述,巧妙转化了戏剧作品当中的人物冲突。《雷雨》在意境描绘上是一首叙事诗,《原野》则更偏向于抒情诗,《家》《日出》中的凄凉悲戚也是剧本意境的一种深化。依然以《雷雨》为例,在剧本创作过程中,风、雨、闪电的意象贯穿全剧。第一幕开始时便是乌云密布,暴雨将至,展现了闷热的环境、压抑的气氛。第二幕中的意境更加沉闷,人的心情也随之

浅论曹禺《雷雨》戏剧艺术

浅论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 姓名:张意 班级:2013秋汉语言文学 二○一五年八月十六日

题目:浅论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 [内容摘要] 《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中极为成功的著作之一。作者曹禺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本文以文中塑造的八个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为基点,从四个方面对《雷雨》的戏剧艺术进行了初浅的分析:一是激烈尖锐的戏剧冲突;二是曲折巧妙的戏剧情节;三是鲜明复杂的戏剧人物;四是富有特色的戏剧语言。《雷雨》所展示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剧中的每个人物都是悲剧的承担者。曹禺先生用其犀利的笔锋将其以悲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确是经典之作。 [关键词] 曹禺《雷雨》戏剧艺术语言艺术

引言:曹禺的《雷雨》写于1933年,1934年发表于《文学季刊》,1935年在天津和日本东京公演,引起轰动,郭沫若称之为“一篇难得的优秀的力作”。①《雷雨》的确是才华横溢之作,它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这是一部四幕戏,全剧共八个人物。周家的人物有周朴园、周蘩漪、周萍和周冲;鲁家则有鲁贵、鲁侍萍、鲁大海和四凤。8个人物,前后30年间复杂的纠葛,写出旧家庭与旧社会的悲剧与罪恶。曹禺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以扣人心弦的情节、各具特色的人物、极为丰富的潜台词和简练含蓄的语言,以及话剧中的诗意特征,如刀刃一般在读者的心弦上缓缓滑过,那抖颤而出的余音,至今未息。在戏剧艺术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雷雨》臻于完美之境。 正文 《雷雨》是曹禺的话剧代表作,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典范之作,也是中国现代戏剧成熟的标志。《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和成名作。下面,笔者试图从以下四个角度谈谈自己对曹禹《雷雨》戏剧艺术的理解。 一、设置激烈尖锐的戏剧冲突。 《雷雨》通过一个带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具有夏日雷雨的征候,反映了正在酝酿一场大变革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情节安排巧妙,矛盾冲突杂而不乱,层次感极强。同时,剧中的矛盾激化、缓和、再激化、再缓和,节奏紧凑,不给人丝毫喘息之机,这与剧名“雷雨”那突如其来、迅猛异常之势相吻合。例如四凤,周萍把她当作救赎,周冲把她当作希望,侍萍却不想让她步自己的后尘。再例如周萍,对于周朴园是欺骗与罪孽感,对于侍萍是难逃宿命,对于蘩漪是悔恨与惧怯,对周冲是歉意,对四凤是希望。这千丝万缕的种种矛盾冲突环环紧扣,动人心魄。 与周朴园的正面冲突共有四处。第一次是周朴园逼蘩漪喝药。“我不愿意喝这苦东西”,“我不想喝”,“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最后她还是妥协了,尽管是“愤怒的把药喝了”。第二次是周朴园催蘩漪去看病。这次是以挑战者的姿态出现的。这次冲突中的蘩漪态度有所改变,但优势还是在周朴园一边。第三次是蘩漪雨夜从鲁家归来碰到周朴园。第四次在剧尾。蘩漪以一个审判者的姿态,将周朴园叫出来,当着众人的面,撕毁了他道德的假面具,让周公馆见不得人的黑暗暴露无遗。此时,周朴园已完全处于消极的被动地位。从刚开始的抵触情绪但还顺从,到后来的“战士”品格:敢于直面数落、嘲笑、蔑视他,到再后来面对周朴园的训斥,敢于当面顶撞,再到最后的总爆发——发疯。在每一幕中都有一个冲突的顶点,每一幕的顶点再逐步上升。全剧在冲突的高潮悲剧性的结局中落下帷幕,极具感染力,不仅给观众以心灵的震撼,而且也更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浅析曹禺戏剧艺术特点

浅析曹禺戏剧艺术特点:曹禺剧作的艺术特色总的说来,曹禺剧作结构严谨,戏剧冲突尖锐;人物性格鲜明;语言个性化,且具动作性,抒情性。结构严谨,戏剧冲突尖锐表现在:1、如《雷雨》时间跨度长达30年,但剧情却浓缩在24小时内;2、地点集中:故事在周公馆展开;3、人物集中:以周朴园为中心,以周、蘩为明线;周、侍暗线,由血缘关系使矛盾冲突尖锐,且使整个剧情波澜起伏。人物性格鲜明:《雷雨》、《日出》、《北京人》中塑造了蘩漪、周朴园、陈白露、李石清和曾文清、愫方等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蘩漪、陈白露、愫方更是个性鲜明,具有美学价值。语言的个性化表现在:1、人物语言不仅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等,而且符合剧情规定的场景和人物心态;2、《北京人》里的含蕴隽永、抒情写意的台词,就是动作性和抒情性融合在一起的个性化的语言,剧中人物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性格特征,推动剧情的发展;3、《北京人》第三幕瑞贞和愫方的那大段台词,在平淡中迸发出一种不可遏止的感情冲击力量。 1933年大学即将毕业前夕,曹禺创作了四幕话剧《雷雨》,于次年公开发表,很快引起强烈反响,它不仅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1936年和19 37年,曹禺分别出版了他的重要剧作《日出》和《原野》。曹禺抗战期间的重要剧作是《北京人》。新中国成立后,曹禺创作的剧本主要有《胆剑篇》、《王昭君》等。 《雷雨》在一天时间(从上午到半夜)、两个场景(周家和鲁家)里,集中展开了周、鲁两家前后30年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显示了作品严谨而精湛的戏剧结构技巧。该剧反复写蝉鸣、蛙噪,写雷雨到来前后的闷热,其用意不仅是渲染苦夏的"郁热"氛围,而且还在于暗示人物的情绪、心理、性格。 更值得称道的是剧作的语言:首先,《雷雨》是以高度个性化的语言进行写作--从它的台词里,观众(读者)能听(看)得出各位角色的年龄、性别、地位、性格、心理;其次,《雷雨》的语言带有浓烈的抒情味--它的语言发自人物的肺腑,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某些场合的台词(如第三幕周冲对四凤畅谈未来理想的台词)本身就是没有分行的抒情诗。《雷雨》以自己富有动感而精美的语言,充分展示了话剧这门“说话的艺术”的魅力。在千百个舞台上曾以多种面貌出现,被不同的人们饱含深情的演绎着,解读着,并一举将中国话剧推上了历史上最轰动热烈的颠峰时期。 《雷雨》广泛地吸收了西方戏剧的优点,明显受到易卜生戏剧“社会悲剧”、莎士比亚戏剧“性格悲剧”和古希腊戏剧“命运悲剧”等西方戏剧观念和创作方法的影响,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功地表现了20年代中国带有浓厚封建性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中各种人物的生活、思想和性格,成为中国现代第一出真正的悲剧,从而使话剧这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完全中国化,成为我国新文学中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 曹禺并没有把周朴园作为一个阶级的典型,而是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塑造的。他对蘩漪的冷酷,是因为他始终无法得到她的爱;他与鲁大海的冲突,则是当时社会上日益激烈的劳资矛盾的反映;而对侍萍的翻脸,则因为他不敢正视自己心爱的姑娘重又嫁人生子的现实,最后,当侍萍再次出现在周家的客厅时,他怀着忏悔的心情,命令周萍前来与自己的生母相认。虽然作者在创作之初,“并没有显明地意识着我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些什么”,但是,“写到末了,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曹禺:《雷雨•序》,《曹禺文集》第1卷,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而从人的角度去感受生活,对生活进行艺术概括,这正是易卜生的戏剧观。

《雷雨》的语言艺术特点

《雷雨》的语言艺术特点 《雷雨》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优秀剧作。暴露了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巧和恶罪,揭示了旧制度必将灭亡的历史,以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现实主义的艺术力量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它描绘了各式各样典型人物的不同命运,从而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雷雨》的艺术成就是突出的,我欣赏《雷雨》的语言,曹禺正是在激烈紧张的戏剧冲突中运用了强烈艺术魅力的语言展现人物的心灵交锋,把语言的艺术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充分体现出了一个优秀剧作家的非凡能力,下面我试以《雷雨》为例来欣赏一下曹禺先生的语言艺术特点。 一、人物语言鲜明个性化 戏剧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和观众进行交流、沟通的。只有个性化的语言才能使人物个性鲜明,令人印象深刻,因为剧中人物性格的创造,要求剧中人物的语言必须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有益于表现人物独特的个性。曹禺在《雷雨》中所描绘的人物,个性化语言非常鲜明突出。 如第一幕中对鲁贵语言的刻画,那奸猾的笑容,委琐的语言,把一个奴才的嘴脸表现得是那么逼真、形象,给观众内心刻上了很深的印象。剧中写到周萍与周繁漪有着乱伦的关系,周繁漪要周萍带自己走,要他负责,对他进行威逼时,他却说“你忘了,那是我年轻,我一时冲动,说出来这样糊涂的话。”“年轻人一时糊涂,做错了事,你就不肯原谅么?”从这里就把周萍的自私、懦弱与虚伪、不负责任和推脱表现在观众面前。而全剧的中心人物周朴园,剧作更是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把周朴园的伪善、卑劣、毒辣的真面目揭露得出神入化。他玩弄了侍萍又逼她出走,还装出对侍萍念念不忘的样子,如:鲁侍萍:老爷,你想见见她么?周朴园:(连忙)不、不、不用。鲁侍萍她的命很苦,离开了周家等等。周朴园:她为什么不再找到周家?而当他认出鲁侍萍后又是另一态度,周朴园:你来干什么?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周朴园: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点,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记了么?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挺喜欢的东西,多少年了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周朴园: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留着,为的是不忘记你,弥补我的罪过。……周朴园:以后鲁家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从这些语言,观众就可以看到一个隐藏在仁厚正直、有改善的外衣下的卑劣、毒辣的伪君子。他要了周繁漪,却对周繁漪十分专横、冷酷,他对矿工更是残酷剥削和暴力镇压。 剧作正是通过这些个性化的台词把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引导着观众完全投入。 二、戏剧语言动作性格化 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的戏剧动作和人物语言,戏剧动作既指能够看得见的人物外部形体动作,又指人物的内心动作。《曹禺》第二幕里,当周朴园吩咐鲁侍萍“先下去”时鲁侍萍“望着朴园,泪要涌出”,只问了一句:“老爷,没有事了?”这简单的话语和细微的动作很好地表现了鲁侍萍诸般往事涌上心头后产生的愤恨、失望的心情。又如,当周朴园说死去

浅谈曹禺《北京人》剧作特色

浅谈曹禺《北京人》剧作特色 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北京人》被誉为中国现代戏剧的经 典之作。该剧通过对民国时期北京下层社会的描绘,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和命运, 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以下将从不同角度对《北京人》的剧作特色进行浅谈。 从文学艺术方面来看,《北京人》的剧作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语言的 真实性。曹禺擅长用白话表达人物内心的感受和情感,使角色形象真实、鲜活。在《北京人》中,他继续延续了这一风格,通过表现人物的口语和语言特色,刻画出了那个特定时 代的人物形象。二是人物形象的丰满。曹禺能够通过对话和行动来揭示人物内心的矛盾和 挣扎,使得角色更加饱满和丰富。在《北京人》中,每个人物都表现出十足的生活气息和 个性魅力。三是情节的饱满。剧中情节跌宕起伏,既有悲剧性的冲突和矛盾,也有幽默生 动的场面,整个剧情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四是意境的独特性。曹禺以自己的独特视角, 将几十年来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和人民的疾苦描绘得淋漓尽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 些都是《北京人》剧作在文学艺术方面的突出特点。 从社会意义的角度来看,《北京人》的剧作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 现实的关照。《北京人》刻画了一个特定时代下层社会的真实画面,揭示了社会不公、人 性扭曲、命运悲剧的现实,引起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二是道德命题的提出。剧 中不乏对人性、道德、生存等方面的深刻思考,通过人物的命运和选择,引导观众思考人 生的意义和价值。三是历史记忆的铭刻。《北京人》通过对历史时期的还原和再现,让人 们深刻感受到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存状态,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记忆。四是人文关怀的流露。曹禺在《北京人》中展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同情,通过人 物的命运和遭遇,让人们对社会底层人民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关注。这些都是《北京人》剧作在社会意义方面的重要特色。 《北京人》作为曹禺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文学艺术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而且在社 会意义和艺术表现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以对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关怀和关注, 以对人性、命运、道德的思考和探索,以对舞台表现和艺术形式的深刻理解和塑造,构成 了一个立体的、丰满的艺术形象,为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深刻影响了后人对中 国社会和人性的认知和理解。

分析曹禺剧作的艺术特色解析

分析曹禺剧作的艺术特色 总的说来,曹禺剧作结构严谨,戏剧冲突尖锐;人物性格鲜明;语言个性化,且具动作性,抒情性。 结构严谨,戏剧冲突尖锐表现在: 1、如《雷雨》时间跨度长达30年,但剧情却浓缩在24小时内; 2、地点集中:故事在周公馆展开 3、 人物集中:以周朴园为中心,以周、蘩为明线;周、侍暗线,由血缘关系使矛盾冲突尖锐,且使整个剧情波澜起伏。 人物性格鲜明: 《雷雨》、《日出》、《北京人》中塑造了蘩漪、周朴园、陈白露、李石清和曾文清、愫方等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蘩漪、陈白露、愫方更是个性鲜明,具有美学价值。 语言的个性化表现在: 1、人物语言不仅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等,而且符合剧情规定的场景和人物心态; 2、《北京人》里的含蕴隽永、抒情写意的台词,就是动作性和抒情性融合在一起的个性化的语言,剧中人物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性格特征,推动剧情的发展; 3、《北京人》第三幕瑞贞和愫方的那大段台词, 在平淡中迸发出一种不可遏止的感情冲击力量。 简析曹禺剧作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曹禺剧作在中国话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一、《雷雨》和《日出》的发表,是中国话剧创作艺术成熟的标志。剧作戏剧冲突尖锐复杂,结构严谨;人物性格鲜明独特,富有典型意义;戏剧语言个性化,且具动作性和抒情性。剧作的这些特点,是话剧创作成熟的标志。 二、促进了话剧从“案头剧”向“剧场剧”的发展。曹禺以前,多数剧本主要以阅读欣赏为主。曹禺的《雷雨》《日出》等剧作,具有极好的舞台效果。 三、促进了大型多幕戏剧的发展。曹禺以前,现代剧作多数为独幕剧和中型戏剧。《雷雨》等剧作,都是大型戏剧,演出时间2、3小时,剧情比较复杂,反映的生活内容更丰富广泛。《雷雨》《日出》以后,现 代大型戏剧创作多起来了。 分析《雷雨》对封建性资产阶级家庭罪恶的暴露及其反封建意义 《雷雨》对封建性资产阶级家庭罪恶的暴露主要表现在: 一、通过周朴园对家庭的家长制专制统治及其恶果表现出来。周朴园使周家成为一个黑暗王国,把聪明的蘩漪压制的性情抑郁乖戾,使周萍很他又怕他,导致蘩漪和周萍乱伦。 二、通过周朴园对侍萍始乱终弃导致侍萍不幸的一生表现出来。《雷雨》中复杂的血缘关系也由此决定,最后造成三死两疯的悲剧结局,这是封建性资产阶级家庭罪恶的恶果。 分析《雷雨》中的周朴园形象 《雷雨》中的周朴园是带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雷雨》悲剧的罪魁元凶。 1、他专横暴戾、冷酷无情地压制、摧毁家中一切人的个性、尊严和自由思想,使公馆成为能窒息人 的黑暗王国,他就是黑暗王国中的专制魔王。这最突出的表现于他和蘩漪的关系中。蘩漪是有个性、有思想、追求幸福的女性,在周公馆这个黑暗牢笼十八年,形成她抑郁乖戾的个性。第一幕中的吃药一场,作者采用“大写特写”的戏剧手法,突出表现周朴园的专横暴戾、冷酷无情的性格特征。正是周朴园的这种性格造成了蘩漪与周萍的乱伦关系,摧毁了周冲向往自由平等的美丽幻想。蘩漪、周萍、周冲的悲剧,都是周朴园的封建专制造成的。 2、第二条线索是周朴园和侍萍的关系,三十年前周朴园为了要和有钱小姐结婚,把刚生了孩子的侍

浅谈曹禺《北京人》剧作特色

浅谈曹禺《北京人》剧作特色 曹禺的《北京人》是一部以家庭为背景的话剧,揭示了当时中国城乡结构之间的冲突 和青年一代的命运追求。这部戏作于1932年,是戏剧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它的剧作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节紧凑 《北京人》的情节非常紧凑,既紧抓人心又独具特色。这部剧呈现的是一个家庭的故事,讲述了一对中产阶级夫妇和他们的儿子女儿之间的互动关系。虽然没有大规模戏剧效 果的大篇幅情节,但是这部剧却能用简短的时空来表现每个角色的情感和心理变化,使得 剧情更加紧凑、感性。 二、对话语言 曹禺在《北京人》中采用了平实生动的对话语言,这种语言风格与传统的四书五经有 很大的区别。这样的对话语言轻松流畅,能够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增加了戏剧 的可读性和观赏性。而且,曹禺在剧中大量运用了女性原声,并且女性角色的语言表达更 加生动,突出了女性在那个时代中的独特身份和特殊性别感受。 三、塑造人物形象 《北京人》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每个角色都有自身鲜明的特点。第一代时代的阿爷、阿妈,脾气急躁,偏执固执;第二代的父母衣食无忧,眼底钱财;而第三代的小恒好奇心 强烈、自觉性强,对社会改革充满期望,为人物形象增添了许多色彩。 四、突显社会背景 《北京人》通过父辈与子女的对话,进一步反映了当时中国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和变革,展现了地主阶级与新兴知识分子之间一代代的互动和变革。剧中呈现了当时中国日常 生活的情况,突显了非常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特定区域的文化特征,有着相当深刻的意义。 在总体上,曹禺的《北京人》凸显出了当时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社会问题, 对社会变迁和人性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这也是《北京人》成为中国民间文学的里程碑, 同时也是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可的原因。

论曹禺戏剧的艺术风格

论曹禺戏剧的艺术风格 曹禺是中国现代文学和戏剧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作品以独创 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著名。曹禺的戏剧作品涉及人性、社会和历史等多个方面,呈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将从多 个角度对曹禺戏剧的艺术风格进行分析和论述。 历史背景下的现实主义 曹禺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这一时期正处于中国现代史上的动荡时期。曹禺的作品对于反映当时的人性、社会和历 史有着独特的见解。曹禺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披露了80年代中国社 会和家庭的丑陋面貌,展示了人们在家庭、婚姻、爱情和生活等 方面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在《雷雨》中,曹禺通过展示人性的黑 暗面,揭示了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的丑恶和封建家庭的 残酷。 独特的言语风格 曹禺的戏剧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而闻名。他制造了大量的口语 语言和苍白的现实语言,这种语言风格在他的戏剧中表现得非常

突出。曹禺的语言风格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人物的情感和心理,给 人以深刻的印象。例如,他的作品《原野》中,家族成员之间的 动态变化和情感变化都被精确地反映在了曹禺的语言中。此外, 在《日出》以及《日出东方》,曹禺的诗意语言激发了人们对生活、爱情和希望的共鸣。 深刻的人物描写 曹禺塑造的人物深入人心,令人难忘。他通过对人物的情感、 感性和理性的描写,展示了他对人物思想和性格方面的高超洞察。曹禺以表演的方式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和丰满。例如,《雷雨》中的明星及其母亲、那个下岗的工人, 他们的人物个性深入人心,令人印象深刻。他们的行为和表情, 都完美地展示了他们的情感。 曹禺作品的艺术风格多姿多彩,令人难以忘怀。他以现实主义 姿态描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仍保持了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 的色彩。他的作品往往以矛盾和对抗的方式出现,并始终关注人 类历史的演变。他的语言清晰易懂,能够清晰反映人物情感和思想。他的人物形象,形象生动,难以忘怀。总之,曹禺的作品体 现了他对人生的悲观和对文学的强烈热情,他塑造的人物形象和

从《雷雨》看曹禺剧作的语言特色

从《雷雨》看曹禺剧作的语言特色 戏剧是门语言的艺术,要写好它不易!但曹禺却在这一领域里表现出杰出的才能,尤其是他的代表作《雷雨》。通过《雷雨》,可以看到曹禹戏剧的语言之所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主要在于它具有凝炼含蓄、意蕴深厚;机智明快、传神紧凑;富有哲理象征意味等特色。 一 凝炼含蓄、意蕴深厚是曹禺戏剧语言的第一个特色。 戏剧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更讲究语言的凝炼与含蓄。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表达深邃的思想和强烈的感情。《雷雨》第二幕中,当周朴园和鲁侍萍相遇时,作者通过周朴园先后四次的简短问话,将其三十年前的_罪恶历史逐层揭露,同时又含蓄而深刻地显示出他先是敷衍。继而惊惧,终而只得承认是侍萍的渐趋紧张的心理。作者将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得层次分明。回环起伏,由隐微至显露,终而达到波涛汹涌的高潮。 曹禹剧作的语言,还具有含蓄美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丰富的潜台词上。好的语言,总要文字浅易。而意义深远。曹禹剧作的潜台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现形式:

第一个表现是话中有话,即有一种特定的言内之意,给观众和读者留有回味的余地。联想的空间。如《雷雨》第一幕中,蘩漪谈到周萍走时的对话。她不顾周冲在场,句句含毫藏锋,话中有话。“这是理由吗,萍?”这是她在反问周萍:这不明明是弃我而逃吗?周萍躲躲闪闪,说不出来,她就一言点穿:“我怕你是胆小吧?”潜台词是:你是害怕你的父亲知道吧?周萍无以可对:“怎么讲?”蘩漪紧逼一句:“这屋子曾经闹过鬼,你忘了。”意思是:你忘了在这屋子里我们的相爱了吗?这段对话,蘩漪话中有话,既搪塞了周冲,又给周萍敲响警钟,同时又表现了她想以昔日之情来挽留周萍的目的,是狡狯的一箭双雕,语言含蓄有力,阴狠中带有明显的嘲讽。 第二个表现是言不由衷,即言在此而意在彼。如《雷雨》中当鲁侍萍提出要见“萍儿”时,剧中有这样一段话:周朴园:他现在在楼上陪着他的母亲看病,我叫他,他就可以下来见你:不过是――(顿)他很大了,一顿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死7呢。周朴园的回答可谓言不由衷,他表面上答应了侍萍见儿子,实际上他怕侍萍的出现破坏了周家的宁静,透过这段话看到周朴园虚伪、圆滑的本质。 二

曹禺戏剧的艺术特色

曹禺戏剧的艺术特色 戏剧结构 矛盾冲突是曹禺戏剧结构的核心,曹禺早期戏剧的结构设置紧紧围绕矛盾冲突展开,冲突多变且因剧而宜。在多变戏剧冲突下,曹禺早期剧作有共同的精神内质的,即对原始野性的讴歌赞美。如《原野》中描绘的原始的美,仇虎在原始森林中奔跑,“大地轻轻地呼吸着,巨树还那么严肃,险恶地伫立当中。”但是,对原始野性的讴歌赞美在曹禺后期剧作中退却消失,戏剧冲突也随之匮乏。而其剧作的整体结构模式则是由锁闭世界和旁逸而出的新世界构成。曹禺以“家”作为锁闭世界的表达方式,而以“出走”作为走出锁闭世界、寻到新世界的手段。其早期剧作结构模式的发展过程正是新世界逐步战胜锁闭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生动的体现在里《雷雨》到《北京人》的创作过程中,《雷雨》是封闭式的代表作,而后的《日出》、《原野》则开始体现在封闭世界缝隙中寻找新世界,随着锁闭世界的崩溃,新世界成为丰体结构模式。同时曹禺善于化用戏剧情,情节是戏剧结构的重要因素。剧作构思首要来自对生活素材、印象的重新组合,但是,对固有戏剧情节化用、重构和再创造也是剧作构思的一重要来源。曹禺剧作的诸多情节正是来自对中外戏剧情节的化用和重构。戏剧情节的化用是曹禺剧作结构的一大特色。剧作结构的诗化则是曹禺戏剧的另一大特点。追求诗性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方向,曹禺曾说过《北京人》是他当诗来写的,而另一部剧作《雷雨》虽然并非有意为之,依然存在浓厚的诗意,这使得《雷雨》的环境氛围描写显得异常郁闷

但是极富深意。在中国传统文化浸染与西方戏剧的借鉴下,曹禺注重诗意与剧作结合,取得了很高成就。曹禺剧作结构的诗化主要体现于语言和戏剧性情境。 语言风格 曹禺的戏剧语言极具特色,从而使得他在处理戏剧冲突当中,能深入剧中人的内心世界,或则表现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心灵交锋,或则刻画剧中人内心的自我交战。表面的争执、外部的冲突都包蕴着剧中人的内心交战。一切外在的冲突、争辩与日常生活场景,都是为了酝酿、激发与表现内心冲突。 语言个性鲜明的性格化是优秀戏剧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是曹禺戏剧的一大特点,曹禺笔下的人物个性化语言,非常突出。如《日出》中李石清:“你简直就是个大废物”,这个世界不是替你这样的人预备的。”寥寥数字,充分地暴露了李石清阴险卑劣、残忍无情、无耻的思想性格。《日出》中这样的几乎没有特别拗口的台词,做到了通俗易懂,精练深刻。而且,台词里充满了精妙的停顿和省略,使观众随着剧情的发展完全进入台词所创设的情景中。 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指剧中人物不仅表现出在说话,而且出表现人物自身的心理活动、思想感情,它是和手势、表情、形体动作结合在一起的,推动着剧情的发展。而曹禺的语言恰巧也有富于感染力的动作性,如《原野》第三幕仇虎在森林中逃跑的幻觉描写,曹禺别开生面地展示了仇虎的内心悲剧冲突,重现了他所遭受的种种不公,他在

曹禺话剧作品中的语言艺术探析

曹禺话剧作品中的语言艺术探析 对于舞台形象塑造而言,语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物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思想,展现冲突与矛盾,彰显自己的个性。曹禺话剧语言意识具有高度的动作化、个性化、音乐化、指示化特征,充分表现了话剧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剧情冲突等。总之,其话剧语言实质上是文学与舞台相融合的语言。 一、语言动作化 戏剧语言不仅体现了人物的性格,而且还突出了冲突。冲突是戏剧冲突的关键与基础,其中的任务要求和利益不相容,需通过动作表现出来。“动作”是戏剧的灵魂,戏剧的冲突发展过程实质上是戏剧中人物动作与反动动作之间的斗争。性格与冲突相互配村,性格诱发冲突,冲突发展成性格,从而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戏剧的主题。所以,对于戏剧作品而言,语言个性化同语言动作化之间关系尤为密切。作者在使用语言描述个性时,需借助矛盾冲突,所以一些个性化语言常常也是动作化语言。曹禺戏剧语言也是如此。不同于小说读者,戏剧观众并不喜欢静止的文字叙述。所以,戏剧作者应基于任务个性,揭示矛盾,赋予语言动作化特征,从而充分发挥戏剧效果。 《雷雨》第一幕中,鲁贵世俗卑鄙,想方设法地从女儿处拿到钱,好吃懒做。四凤天真烂漫,两人性格差异较大,各怀心事。鲁贵明明知晓从女儿处拿到钱的可能性较低,只有采用哄骗、要挟的方法才能实现目的。四凤虽然十分厌恶她的父亲,但是因自己的把柄被抓住后只有认命。曹禺先生以父母两人之间的这一系列动作为线索,交代叙述了前情往事。鲁贵扮演者叙述的角色,因其同女儿之间的性格差异较大,矛盾冲突较多,其在叙述过程中,曲折、多变、抑扬顿挫。然而,四凤十分厌恶她,如何才能强迫四凤听他讲完,并向观众交代过去的情况?要钱是他的根本目的,他先提出重点提到“大少爷”、“他”,然后继续讲道:“我的女儿啊,你真的以为你爹老了,不知道你同那混

浅谈《雷雨》的语言艺术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浅谈《雷雨》的语言艺术 论文作者:张明 准考证号:230311100007 作者单位: 指导教师: 主考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年1月

内容摘要:曹禺的剧作《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中极为成功的著 作之一。作者通过调动多重语言技法,利用周鲁两家人之间复杂的 人物关系和尖锐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勾勒出现实社会的阶级关系,对 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资产阶级专政,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在 这里,作者通过高度个性化的语言来刻画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又在 心理语言和抒情独白中渗透人物细致的所思所想和曲折的情感意志,而大量的潜台词的巧妙运用则加深了人物语言的内涵,更加引人入胜。比喻、象征、含蓄、对比等语言技法的综合运用,不合适宜的省略 和停顿,都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渲染了舞台气氛。

浅谈《雷雨》的语言艺术 话剧雷雨是著名剧作家曹禺的开山之作,也是他的成名之作。 这个剧作在中国文学史上被称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面旗帜,并把《雷雨》定为中学与大学的必修课,《雷雨》剧作以1923年前后的 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有浓厚封建色彩 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生活悲剧.通过周鲁两家人之间复杂的人物关系和 尖锐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勾勒出现实社会的阶级关系,反映了当时 历史真实的某些方面。作者怀着被压抑的愤懑和对受侮辱迫害的善 良人民的深切同情,揭露了旧中国旧家庭的种种黑暗和地主资产阶级 的专横、冷酷与伪善,预示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自然趋势. 纵观《雷雨》全篇和其对社会的影响,剧作《雷雨》是成功的。其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必然因素,我认为是其语言的艺术性。高尔基 曾经说过:“剧本要求每个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自 己的特征.”“剧中人物之被创造出来,仅仅是依靠他们的台词”. ①曹禺大师用其超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通过调动多重语言技巧,塑 造了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勾勒出现实社会的阶级 关系,对走向没落和死亡的资产阶级专政,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在此,仅就《雷雨》中众多的典型而有诗意的人物语言的艺术特征, 浅析一二。 首先,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来塑造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不同 情感,不同形象。 在《雷雨》第三幕中,繁漪和周萍有这样一句对白: 繁:……你父亲对不起我,他用同样手段把我骗到你们家来,我逃 不开,生了冲儿.十几年来像刚才一样的凶横,把我渐渐地磨成了石 头样的死人。你突然从家乡出来,是你,是你把我引到一条母亲不像 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路上去。是你引诱我的! 繁:这不是原谅不原谅的问题,我已预备好棺材,安安静静地等死,一个人偏又把我救活了又不理我,撇得我枯死,慢慢地渴死,让你说,我该怎么办? 通过这段对白,将繁漪在封建制度重压下无力反抗的悲哀与无助 和被软禁在周公馆十几年来寂寞枯燥的生活,以及知道周萍要离开 她后的愤怒,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而对周朴园的形象塑造主要是通过周朴园与两位女性的关系,特别是 他与繁漪的关系来表现的.例如:

浅析曹禺戏剧语言的艺术魅力

浅析曹禺戏剧语言的艺术魅力 作者:侯伟华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34期 摘要:曹禺是我国话剧史上著名的剧作家之一。曹禺所创作的话剧,特别是曹禺剧作中的戏剧语言更是极具感染力,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首先进行戏剧语言的概述,然后进行曹禺戏剧语言的分析,并以话剧《雷雨》为例,从人物台词、舞台提示两方面作为重点来进行探究,分析曹禺剧作中戏剧语言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曹禺;《雷雨》;戏剧语言;艺术魅力 曹禺是我国著名的剧作家之一,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等作品。剧作家所创作的剧本,都有着自己明确的独特视角,并彰显自己的创作风格。曹禺的剧作不论是从作品的结构特征、文化内涵方面,还是艺术风格方面,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剧本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剧本创作是戏剧创作活动的第一步。剧本是剧作家智慧的结晶,更是导演、演员在进行戏剧表演创作的依据。导演、演员通过对剧本的阅读、理解来组织舞台行动,进行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比如:在舞台创作过程中,导演需要把剧本中的一些文字描述的内容以更加形象的方式搬上舞台,表现剧中人物所处的时代、环境等;演员需要通过台词去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传达作品的主题思想等。因此,本文将以话剧《雷雨》为研究对象,以该剧的戏剧语言为研究重点,从人物台词、舞台提示两方面进行分析曹禺戏剧语言的艺术魅力。 一、戏剧语言的概述 剧本是导演、演员进行舞台创作的根本。戏剧语言是导演呈现剧本内容、进行舞台调度的行动指南,也是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烘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在戏剧创作活动过程中,从“一度创作”到“二度创作”,戏剧语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台词和舞台提示。 人物台词,是戏剧行动中人物之间发生联系进行交流或人物在特定情境下流露情绪和内心活动时所说的话。【1】通过人物的台词,不仅能清晰地将事件的来龙去脉叙述清楚,也可以表现人物内心的丰富情感,塑造人物形象,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 舞台提示,是剧作家设想自己的剧本人物、行动坏境、情绪氛围的提示性语言。【2】舞台提示语言,可以帮助导演、演员更好地感受规定情境,准确地把握人物性格特征,使舞台行动更加明确。

浅论曹禺《雷雨》独特的艺术魅力

内容提要 《雷雨》在戏剧艺术上臻于完美之境。本文从戏剧艺术冲突、人物形象的塑造、戏剧结构和语言特色四个角度讨论了剧作感人的艺术魅力。《雷雨》的矛盾冲突杂而不乱,层次感极强,使得剧中千丝万缕的种种矛盾冲突环环紧扣,动人心魄。《雷雨》的人物形象鲜明而复杂,虽然全剧只有八个人物,但每一个都极具个性。《雷雨》的结构严谨精巧:采取特殊的“回顾方法”,将过去的情节与现在的情节交织起来,以“过去的戏剧”推动“现在的戏剧”;出色地应用“发现”的手法,促进戏剧情节的激变和高潮的到来;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的参与,使观众的情绪与剧情的发展一起跳跃。《雷雨》的语言极具特色:人物语言本质而又本能,高度个性化;人物语言随处可见简练而有味的潜台词;人物语言富于动作性;人物语言具有诗性的抒情。《雷雨》的这些特点相互融为有机整体,不可分割,显示了作者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感人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曹禺《雷雨》戏剧艺术冲突人物结构语言 浅论曹禺《雷雨》独特的艺术魅力 话剧《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优秀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是杰出的剧作家曹禺

的代表作。它在一九三四年问世,以其精巧的艺术构思、鲜明的人物形象及深刻的内容,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强烈喜欢。《雷雨》是一部很感人的戏剧,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打动无数中国人的心!《雷雨》一剧人物形象的刻画、戏剧性强的结构方式和精彩的戏剧语言被人们广为称道,它奠定了曹禺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同时也是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雷雨》写了周、鲁两家之间的恩怨情仇和阶级对立,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矛盾冲突中逐渐被推至读者面前的。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剧作家通过人物语言来展开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雷雨》在戏剧艺术上臻于完美之境。本文试图从戏剧矛盾冲突、人物形象、戏剧结构和语言特色四个角度谈谈自己对曹禺《雷雨》戏剧艺术的理解。 一、《雷雨》的矛盾冲突杂而不乱,层次感极强 《雷雨》反映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情节安排巧妙,矛盾冲突杂而不乱,层次感强。同时,作者在剧中将矛盾激化、缓和、再激化、再缓和,节奏紧凑,不给人喘息之机,这正好与“雷雨”这个剧名相吻合。例如四凤,周萍把她当作救赎,周冲把她当作希望,侍萍却不想让她走自己走过的路。再例如周萍,对于周朴园是欺骗与罪孽感,对于侍萍是难逃宿命,对于蘩漪是悔恨与惧怯,对周冲是歉意,对四凤是希望。鲁大海的出现在周公馆掀起了轩然大波,导致了一系列的矛盾冲突:父子相认不相亲反相仇、母子相认不相亲反相怨、兄弟相认不相亲反相残、夫妻相见不相亲反相恨。这杂而不乱的种种矛盾冲突环环紧扣,动人心魄。 《雷雨》的矛盾冲突非常复杂,但都以周朴园为中心,主要有三条:第一条是周朴园与蘩漪之间的尖锐矛盾和冲突,反映了周朴园作为封建家长对妻子冷酷专制的统治,和追求自由和幸福的蘩漪的不满和反抗。第二条是周朴园和侍萍之间的尖锐矛盾和冲突。这是地主少爷、资本家老爷和孤苦无告的下层劳动妇女之间的阶级压迫和对立。第三条是周朴园和鲁大海之间的尖锐矛盾和冲突。这是资本家与工人、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冲突和斗争。 在该剧的第二幕中,这些矛盾冲突有充分的体现。第二幕的前半部分,是周朴园和侍萍之间的“相认”。一上场,侍萍就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却没有认出侍萍。于是,这种一明一暗的关系,一下子就扣住了读者的心,从周朴园那些发号施令、居高临下的语言以及当他怀念起侍萍时的“沉吟”、“苦痛”的表情中,不难看出他是个地位高、权势大的“尊者”,而且似乎是个多情的人物,在侍萍的话里,也可以发现,她虽然看透了周朴园,却因为本性的正直善良,仍希望周朴园能认出她。看来,好像两方面冲突不起来了。然而,周朴园的情感毕竟是虚伪的。当他发现侍萍还活着,很可能会影响他的名誉、地位时,他始则厉声斥问侍萍“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继则用巨额支票收买侍萍,企图以他认为是万能的金钱打动侍萍,周朴园虚伪、冷酷的面貌至此暴露无遗。可是,侍萍是有骨气的。她看也没看,就将支票撕得粉碎,说:“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明告周朴园:金钱弥补不了罪过!表现出对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蔑视。侍萍和周朴园的冲突,反映了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人民同剥削阶级势力的斗争。后半部分,鲁大海的出场,展开了工人阶级与封建资产阶级的矛盾冲突。鲁大海站在周朴园面前,父子不相认。因为,鲁大海直接威胁到周朴园的切身利益,威胁到这个封建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根本利益。周朴园对鲁大海没有而且不能有父子之情了,有的只是压迫的欲望和阶级的仇恨、欺诈,于是撕下伪善的面目,恶狠狠地训斥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鲁大海则是满怀阶级仇恨,单刀直入地揭露周朴园:“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人!”、“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两百个小工!”、“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在激烈紧张的戏剧冲突中,人物短短的对话,就使我们看到了周朴园镇压工人罢工手段的毒辣,发家史的罪恶,看到了他狡诈、残忍的嘴脸,也使我们看到了鲁大海坚定的立场,不屈的斗争精神。在这一幕戏中,充满了人物间不可避免的冲突,在特定的环境中,过去和现在的矛盾交汇、连贯在一起。这样,使得人物的形象“立”了起来,并紧凑地写出了三十多年来的变迁,展现了两代人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