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阿毗达磨俱舍颂翻译

阿毗达磨俱舍颂翻译

阿毗达磨俱舍颂翻译
阿毗达磨俱舍颂翻译

佛世尊自己灭尽了一切冥与诸冥,并从生死轮回的苦海中拔救出有情众生。对于具有如此自利利他的圆满德行、如实教授诫勖众生的如理师,理应极尽恭敬;为此,我将要说对法所藏——阿毗达磨俱舍。

离缚简择的无漏般若智慧及其眷属色受想行识五蕴、以及能够使众生通向无漏智慧的资粮——诸部论藏六足一身等就是对法。依六足一身而生、并摄取它的精义的缘故,所以有了对法所藏之名——阿毗达磨俱舍。离开了能够简择的无漏智慧,就没有其它的殊胜方法可以灭尽诸惑无明。众生由于诸惑无明而漂转三界生死大海,因此才要传承佛世尊所说的拯救众生的对法。

一切法不出二种:有漏法、无漏法。苦、集、道三谛是有为法,除却道谛是有漏法。苦、集二谛中有漏烦恼随顺增长的缘故,得名有漏法。无漏法是指道谛、以及三种无为法——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择灭是指脱离系缚、证得解脱,烦恼有多少种,择灭就有多少种。诸法因缘而生,生缘缺时法毕竟不生,别得非择灭无为。诸有为法,就是色受想行识五蕴,又称为世路、言依、有离、有事等等。有漏法又名取蕴、也称为有诤、苦谛、集谛、世间、见处、三有等等。色蕴包括五根、五境、无表色。眼耳鼻舌身五识,依托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五种净色。色分为显色和形色二种,又可细分为显色青黄赤白云烟尘雾影光明暗以及形色长短方圆高下正不正共二十种。声可分为有执受大种为因有情名可意声、有执受大种为因有情名不可意声、有执受大种为因非有情名可意声、有执受大种为因非有情名不可意声、无执受大种为因有情名可意声、无执受大种为因有情名不可

意声、无执受大种为因非有情名可意声、无执受大种为因非有情名不可意声共八种。香可分为好香、恶香、等、不等香四种。味可分为甘、醋、醎、辛、苦、淡六种。触可分为四大种坚、湿、暖、动以及滑性、涩性、重性、轻性、及冷、饥、渴共十一种。

无表色生起现行的四位是乱心、不乱心,无心定、有心定;无表色的行相是相似相续,随流不断的生起;无表色的性质仅有善与不善。无表色是地水火风四大种所造,所以是色法。大种是地水火风四界,地界能持,水界能摄,火界能熟,风界能长,它们的性质是地坚水湿火暖风动。名为地是佛随世间的表面认识,从显色和形色两方面立名;水、火、风的得名也是如此。

如前所说色蕴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立为十二处的十处,十八界的十界。受蕴接受随顺触因,想蕴能取像为体,色、受、想、识四蕴之余留总为行蕴。如是受、想、行三蕴,加上无表色,以及三种无为法,总为七法,于处门中立为法处,于界门中立为法界。识蕴是说各各了别,此识蕴于十二处中即名意处,于十八界中即名七心界,即意界、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应知六识转为意者,明有意界。即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之身,无间隔而灭,转为意界。意界之设,是为了第六识意识有所依托的缘故,由是所依、能依、境界各六,成十八界。总摄一切法,由一色蕴,由一意处,由一法界。法唯摄自性,不摄他性,是因为法与他性相排斥的缘故。类同、境同、识相同,因此眼界虽二其体为一,耳鼻等亦如此。为了庄敬明了的缘故,眼耳鼻三根各生二处。聚即是

蕴,生门即是处,种族即是界。因为有情愚惑有三等,机根有三等,乐欲有三等,所以佛说蕴、处、界三科以开示众生。从诤根因、生死因、次第因三方面来说,受、想都是最殊胜之因,所以在心所法中别立受、想二蕴。蕴不摄无为法,是因为蕴与无为法义类互相排斥的缘故。从随粗次第、随染次第、随器等次第、随界别次第来看,五蕴的排列都是色在先、次受、次想、次行、次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前五根唯取现境,意境有四,分别是有为法过去现在将来三世,无为法离世,意根取境不定,故先说五根,后说意根。五根境中,前四境色、声、香、味是由四大种之所造,故先说;身根触境包含能造之四大种与四大种之所造,取境不定,故后说。余前四根中,眼能视远,又能较耳速见人撞钟鼓,耳后闻声,故先说眼,次说耳;鼻不视远,但能比舌速识饮食等之气味,并能明味中之细香,舌不能,故先说鼻,次说舌。由六根所依之处看,眼在上,次耳、次鼻、次舌、次身、意根无处,故后说。

《华佗传(节录)》阅读附答案附译文

《华佗传(节录)》阅读附答案附译文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又精方药。 太祖①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头风②,每发,心乱目眩。佗针膈,随手而差③。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④,考验首服⑤。”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⑥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疆,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疆死也。” 注释:①太祖:曹操的庙号。②头风:脑神经痛。③差:音chài,同“瘥”,病愈。④传付许狱:解押送给许昌的监狱。⑤考验首服:考问认罪。⑥考竟:判决。这里指处死。 7.与“索火烧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陋之有B.悍吏之来吾乡 C.怅恨久之D.蔽林间窥之 8.曹操杀死华佗最根本的原因是(2分) A.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 B.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 C.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 D.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佗久远家思归远:②数乞期不反数: ③出一卷书与狱吏与:④此可以活人活: 10.翻译下列句子。(3分) (1) 天下当无此鼠辈耶?(1分) 译: (2) 吏畏法不受,佗亦不疆,索火烧之。(2分) 译: 参考答案: 7.D 8.D 9.①远:远离②数:屡次,多次③与:给④活:使活,救活 10.(1) (1分) 天下会没有这种(无能)鼠辈吗?用反问句式即可。 (2) (2分)狱吏畏惧法律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勉强(强求),要来火把书烧了。 参考译文: 华佗字元化,东汉沛国谯县(在今安徽省亳县)人。曾经到徐州去求学,通晓几种经书,懂得养生的方法,还精通医方药物。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1.按要求选择。 小王家的百货店要开张营业,朋友小张准备送一副对联表示祝贺,下列祝贺语恰当的一项是() A. 开业大发财,一本致万利。 B. 广聚天下客,通吃八方财。 C.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D. 公平有德财源广,和气致祥生意兴。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按要求填空。 (1)故观于海者难为水,______。(《诸子喻山水》) (2)可堪孤馆闭春寒,______。(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3)苏轼《江城子》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写对亡妻的思念,周邦彦《苏幕遮》以类似手法写対故园的四年的句子是:______。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了各题。 室人降日①,以此奉寄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这首词的词牌是______ A.水龙吟B.苏幕遮C.鹧鸪天D.踏莎行 (2)下列对本诗歌分析鉴赏错误的一项是______。 A.本诗有序是有些景抒情,事、景、情有机融为一体。 B.本诗采取虚实结合的手法,有效拓展了诗歌的意境。 C.本诗层次清晰,“去岁”“今年”“几时”前后照应周密。 D.本诗语言华丽优美,充分表达了诗人真挚深沉的情感。 (3)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划线句。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5.0分) 4.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各题。 ①共享,正在风靡世界。第一个因共享而兴业的公司是Airbnb.Uber、滴滴打车 创造了更大的成功。摩拜单车、ofo又成了新贵 ..。 ②共享令人向往,多半是因为共享是个自带天使光环,它俘获了人们的全部注意 力,令人们很难注意到支撑、打造和放大这个光环的三个支点,是三个毫无性感,甚至灰黑坚硬的关键字:供应、和。 ③在互联网发展的头二十年,互联网被默认为是一个需求端的革命,是用户红利 的大爆炸,是用户为用户创造红利、更多的用户创造更多的用户红利的过程和现象,专业黑话称之为“网络效应”。供应在这里更多扮演的是一个被动应答的角色,是被用户红利驱动而改变的,很多时候还是不情不愿的,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配角,站

古代汉语课文翻译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 注释 1、曰:叫作 2、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3、拓木:拓树,桑树的一种 4、状:形状 5、乌:乌鸦 6、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 7、其鸣自詨: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8、是:这 9、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10、故:所以 11、湮:填塞 古今异义词 赤足:1.文中指红色的脚。 2.现代汉语中指光脚。 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 ①逐走:赛跑。逐:竞争。走:跑。 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③欲得饮:很想能够喝水解渴。 ④河,渭:黄河,渭水。 ⑤北饮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 ⑥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 ⑦邓林:地名,现在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邓林既?桃林?。 ⑧未至:没有赶到。 ⑨渴:他感到口渴。 ⑩弃:遗弃。 夸父逐日全文翻译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

华佗传 翻译

史书上说华佗因自恃才能而厌恶服侍权贵,为曹操所恼恨。荀彧请求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这关系到人命,应该考虑他医术高明而宽恕他。”曹操说:“何必担忧天下没有这样的鼠辈呢!”最终因为拷打而使华佗死在狱中。直到他的爱子曹冲生病将死、他发现救治也挽救不了儿子性命的时候,才有后悔杀死华佗的叹息。唉,凭着曹操能够洞察事物细微变化的深明韬略,然而还是如此轻易地杀掉人材。荀彧有这样高的智谋、门第和名望,用十分明白的道理来责问他,然而还是不能使他的怒气平息。掌权者发怒,真害怕这样的事情啊,对这样的事情也是执柄者要谨慎的啊! 推究那些史学家在史册上记载这件事的原因,这是为了使后人放宽对有才能的人的刑罚,采纳贤德的人的劝告,而惩戒残暴者的轻率杀戮。因此从华佗恃能到曹操后悔,全都详细地记载在史书上了。后来的糊涂人,又用这作为轻易杀人的借口,真可悲啊!贤能的人不会没有过失,假如按法理处置,有的人一定会提出宽恕他的请求。这时候,那些奸佞小人都会说:“何必担忧天下没有人材呢!”竟不知道到了后悔之时,才会痛惜人材的不可多得。有人一定会发出惋惜人材的叹息。这时候,那些奸佞小人都会说:“譬如他死了,又会怎么样?”竟不知道到了后悔的时候,才会痛惜被处死的人才不能够重新获得生命。这能不说是极大的悲哀吗? 拿华佗不该杀来说,是十分明白而不用多说的。我只是担心那史书上的意义阐发不足,于是把这层意思推论而发挥罢了。我看自曹魏以来,那些掌握死生权柄的人,因一怒就杀掉人材的情况是很多的。我又何须写华佗的事呢?唉!不忘记以前的事情,是期望能收到劝善又惩恶的效果!但那些残暴者又拿这件事作借口来随心所欲地杀人。孙权就说过:“曹操杀死孔融了,我对于虞翻比他强多了,怎么能比呢?”而孔融也用应劭杀孝廉来与自己做比较。孙权是近于称霸的一流人物,孔融有高尚的美名,还都以应该惩杀为先例,更何况其他人呢?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浦东新区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卷 (满分100分,完卷时间12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坐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准确填写相关信息。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积累应用(5分) 1.按要求填空。(3分) (1)故观于海者难为水,。(《诸子喻山水》) (2)可堪孤馆闭春寒,。(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3)苏轼《江城子》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写对亡妻的思念,周邦彦《苏幕遮》以类似手法写対故园的四年的句子 是:。 2.按要求选择。(2分) 小王家的百货店要开张营业,朋友小张准备送一副对联表示祝贺,下列祝贺语恰当的一项是: A.开业大发财,一本致万利。 B.广聚天下客,通吃八方财。 C.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D.公平有德财源广,和气致祥生意兴。。 二阅读(5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3分) ①共享,正在风靡世界。第一个因共享而兴业的公司是AirbnB.Uber、滴滴打车创造 了更大的成功。摩拜单车、ofo又成了新贵 ..。。 ②共享令人向往,多半是因为共享是个自带天使光环,它俘获了人们的全部注意力,令人们很难注意到支撑、打造和放大这个光环的三个支点,是三个毫无性感,甚至灰黑坚硬的关键字:供应、和。 ③在互联网发展的头二十年,互联网被默认为是一个需求端的革命,是用户红利的大爆炸,是用户为用户创造红利、更多的用户创造更多的用户红利的过程和现象,专业黑话称之为“网络效应”。供应在这里更多扮演的是一个被动应答的角色,是被用户红利驱动而改变的,很多时候还是不情不愿的,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配角,站在舞台中央、聚光灯下的是用户和用户红利。在这二十年中,供应是老旧的、苦恼的、步履蹒跚的、无所适从的、

毗昙学的修道次第:以说一切有部的论书为中心

毗昙学的修道次第——以说一切有部的论书为中心作者:张敬川来源:本站原创更新时间:2012年03月16日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f17105001.html,/ztjj/zgfx/x/zdesjqeyn2/2012/03/16/100759773.html 【内容提要】戒定慧三学是佛教教义的核心内容,其中,对禅定之次第论述的最详细的,当是部派佛教的相关论书。本文即以说一切有部为考察之中心,分析了其修道的次第,修证的方法,以及所证的果位,并与大乘中观学派之修道次第作了对比,指出二者对修证的最高果位观点不同,后者是对有部修证次第的进一步延伸。 【关键词】有部解脱烦恼 【作者】南京大学讲师。 毗昙,梵文为Abhidharma,又译为阿毗昙、阿毗达磨,“阿毗”既有朝向、面对的意思,又有称赞的意思,“达磨”是“法”的意思。其意义为大法、无比法、对法等。[1]是佛教三藏系统中论藏的总称。论藏的编辑要晚于经藏与律藏,[2]其影响力在部派佛教时期达到了高峰,其内容随着部派间之争论分合而逐渐扩充,每个部派均建立了反应自己学说观点的论藏系统。现在保存最完整的是南传上座部的“七论”[3],及北传说一切有部的“一身六足”论[4]。其它部派的论书也有部分被保留下来。如属于犊子部的《三法度论》、经量部的《成实论》等。除了这些根本的论书外,部派中还有相应的注释性论典,如一切有部论师们的集大成之作《大毗婆沙论》,纲要性的著作如法胜《阿毗昙心论》四卷、法救《杂阿毗昙心论》十一卷、尸陀槃尼《鞞婆沙论》十四卷、优婆扇多《阿毗昙心论经》六卷等。汉译的部派论书以说一切有部为主,初期译为“阿毗昙”,后玄奘译为“阿毗达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毗昙学主要即指的说一切有部论书的研究。 一、修行之次第 毗昙学所弘扬者,为声闻乘之教法,故其解脱论亦以声闻根性者之修行为中心。《大智度论》云:“声闻者,但破吾我因缘生诸烦恼,离诸法爱,畏怖老、病、死、恶道之苦;不复欲本末推求了了、坏破诸法,但以得脱为事。”[5]故声闻乘之教法重在以出离心而得解脱,具体到修行之次第上,便是以四念处观身心之不净相、无常相,由此可生厌离心。四念处即依次观察身、受、心、法。其中,身相最粗,易了亦知,故先观之。观身之法,可有三途,即不净观,安般念及界分别观。前二者为入佛法之甘露门。《杂阿毘昙心论》卷一云:“复次,二种色观故,入佛法中为甘露门。谓不净观及安般念。彼不净观者观造色,安般念者观四大。”[6]不净观主要对治的是贪爱,依贪爱之种类不同,又可细分为四种观法,即

古诗夸父逐日翻译赏析

古诗夸父逐日翻译赏析 文言文《夸父逐日》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前言】 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夸父逐日出自中国先秦奇书《山海经》,相传在黄帝王朝时代,夸父族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放到人的心里,人如太阳永远光明向上,温暖不息。于是开始逐日,和太阳赛跑,在口渴喝干了黄河、渭水之后,在奔于大泽路途中渴死,手杖化作桃林,成为人类的桃花源。身躯化作夸父山。夸父逐日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勇敢光明慈爱的淳朴人格。中国古代先民战胜干旱的愿望。在中国的许多古书中,都记载了夸父逐日的相关传说。 【原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 1夸父:古代神话传说中一个善跑的巨人。 2逐走:赛跑。逐:竞争。走:跑。 3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时候。 4欲得饮:很想能够喝水解渴。 5河,渭:黄河,渭水。 6北饮大泽:去北方的大湖喝水。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

在雁门山北。 7道渴而死:在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 8邓林:地名。“邓”、“桃”古音同。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邓林即“桃林”。 9未至:没有赶到。 10渴:他感到口渴。 11弃:遗弃。 【翻译】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赏析】 《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的作者是以人对神的充满敬畏和膜拜的视角来描写夸父的。在这里夸父是高大伟岸的神,他英勇无畏,敢于向太阳挑战;他气吞山河,能够饮下两河之水(尚且不足);他神通广大,死后手杖还能化为邓林。晋代陶潜在《读〈山海经〉》中也称赞夸父,“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萧兵认为夸父是“盗火英雄”,是中国的ORg普罗米修斯。 而在同一部书中,《山海经·大荒北经》却载:“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在《列子·汤问》中也认为“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可见,他们

诸子喻山水翻译不删

【原文1】 子曰:“譬如为山, 孔子说:“比如(用土)堆山, 未成一篑,(篑:音kuì,土筐) 只差一筐土就堆成, 判断句,标志“…….,……也” (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 譬如平地, 譬如平整土地, 虽覆一篑, 即使才倒下一筐, 进,吾往也。判断句,标志 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评析】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 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这对于立志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 【原文2】 上不天 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

则下不遍覆, 那么就不能向下覆盖整个世界; 心不地 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 则物不必载。 通假字,“必”通“毕”,完全 那么就不能完全负载万物。 太山不立好恶, 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都能容纳),故能成其高; 所以能够形成它的高大; 江海不择小助, 江海对细流不加选择(都能包容), 故能成其富。 所以能够形成它的 故大人寄形于天地 (天地,名词作状语,像天地一样)(形,形体) 所以君主的气魄像天地那样宏大, 而万物备, 因而万物齐备; 历心于山海

(山海,名词作状语,像山海一样)心胸像山海那样宽广, 而国家富。 因而国家富足。 上无忿怒之毒, 君主没有因愤怒而残害臣民, 下无伏怨之患,(伏,潜伏) 臣民没有因积怨而产生对君主的祸患;上下交朴,(交,同;朴,纯朴)君主和臣民都返朴归真, 以道为舍。 把道作为归宿。 故长利积, 所以长远的利益积聚了, 大功立, 巨大的功业建立了, 名成于前, 名望在生前树立, 德垂于后, 恩德在后世流传,

夸父逐日原文及翻译

夸父逐日原文及翻译 原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夸父是一位十分神奇的人物。他是一个善于奔跑的巨人,他与太阳“逐走”。他口渴如焚,虽然接连喝干了黄河和渭水两条大河,仍不解渴,又赶往大泽,终于没来得及喝大泽的水而渴死。他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还能为人类造福。夸父敢与太阳决一高低,可以奔驰于天地,可以饮干大河大江,可以化手杖为桃林,真是气概非凡,本领非凡。夸父这一神话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想像、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

夸父逐日的故事 远古时代,在我国北部,有一座巍峨雄伟的成都载天山,山上住着一个巨人氏族叫夸父族。夸父族的首领叫做夸父,他身高无比,力大无穷,意志坚强,气概非凡。那时候,世界上荒凉落后,毒蛇猛兽横行,人们生活凄苦。夸父为了本部落的人产能够活下去,每天都率领众人跟洪水猛兽搏斗。夸父常常将捉到的凶恶的黄蛇挂在自己的两只耳朵上作为装饰,引以为荣。 有一年,天大旱。火一样的太阳烤焦了地上的庄稼,晒干了河里的流水。人们热得难受,实在无法生活。夸父见到这种情景,就立下雄心壮志,发誓要把太阳捉住,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一天,太阳刚刚从海上升起,夸父就从东海边上迈开大步开始了他逐日的征程。 太阳在空中飞快地转,夸父在地上疾风一样地追。夸父不停地追呀追,饿了,摘个野果充饥;渴了,捧口河水解渴;累了,也仅仅打盹。他心里一直在鼓励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阳了,人们的生活就会幸福了。”他追了九天九夜,离太阳越来越近,红彤彤、热辣辣的太阳就在他自己的头上啦。 夸父又跨过了一座座高山,穿过了一条条大河,终于在禺谷就要追上太阳了。这时,夸父心里兴奋极了。可就在他伸手要捉住太阳的时候,由于过度激动,身心憔悴,突然,夸父感到头昏眼花,竟晕过去了。他醒来时,太阳早已不见了。 夸父依然不气馁,他鼓足全身的力气,又准备出发了。可是离太阳越近,太阳光就越强烈,夸父越来越感到焦躁难耐,他觉得他浑身的水分都被蒸干了,当务之急,他需要喝大量的水。于是,夸父站起来走到东南方的黄河边,伏下身子,猛喝黄河里的水,黄河水被他喝干了,他又去喝渭河里的水。谁知道,他喝干了渭河水,还是不解渴。于是,他打算向北走,去喝一个大泽的水。可是,夸父实在太累太渴了,当他走到中途时,身体就再也支持不住了,慢慢地倒下去,死了。 夸父死后,他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大山。这就是“夸父山”,据说,位于现在河南省灵宝县西三十五里灵湖峪和池峪中间。夸父死时扔下的手杖,也变成了一片五彩云霞一样的桃林。桃林的地势险要,后人把这里叫做“桃林寨”。 夸父死了,他并没捉住太阳。可是天帝被他的牺牲、勇敢的英雄精神所感动,惩罚了太阳。从此,他的部族年年风调雨顺,万物兴盛。夸父的后代子孙居住在夸父山下,生儿育女,繁衍后代,生活是非常幸福。 夸父追日的目的真的能够达到吗?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就在于他违背了客观规律。大家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行星,本身是不能发光的,必须借助于太阳的光和热来哺育其上的生命。地球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就是白天,背离太阳的一面就是黑夜,加上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这就使白天和黑夜不断更替,因此也就会看到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西边落下。夸父看到的太阳西行,实际上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另外,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在绕太阳公转,并且地轴和公转轨道之间存在着66.5°的夹角。且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不变,这样就使太阳直射点只能在南、北纬23.5°之间移动,结果使地球表面的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出现差别。所以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气温越低,也就是说北方要比江南寒冷。因此,即使夸父跑得再快,再力大无比,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 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地球有着自己存在的客观规律,要想改变是不可能的。

华佗传

《华佗传》 大纲要求 1、词语注释 游学辟就且节度壮应许行止难自如常卒中宿劳事间无赖卒向来饼县逆属瞋恚(chēn huì) 不快寻食顷脍(kuài)期(jī)伤娠(shēn)案稍多可近当暂数敕(chì)食事信收传考验首服含宥(yòu)鼠辈考竟强将爱故去劳动极熊颈鸱顾禽因率处所云 2、句子今译 ⑴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县陈圭(gui)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⑵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xuan)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⑶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⑷佗与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3、文意理解 ⑴“兼通数经”与“合汤不过数种”的“数”在表意上有何不同? 前者为“多种”,后者为“几种” ⑵怎样理解“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一方面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局限性,重儒轻医;一方面也体现了华佗不愿成为曹操的私人保健医生,希望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行医治病。 ⑶本文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华佗“人命所县”的人? 一、华佗本来应留有医书传世。二、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三、华佗治疗李成一则医案。说明华佗是举世无双的优秀医生,有华佗治疗,病人就能痊愈,没有他的治疗,病人就会死亡。是“人命所县”的人。 ⑷华佗因何原因被曹操杀害? 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源耳。” 重点及难点提示 1、词语 游学辟壮止难中宿间无赖向来饼瞋恚逆属不快寻食顷脍(kuài)期(jī)伤娠(shēn)案稍可收考验首服含宥(yòu )鼠辈考竟强将爱故去极熊颈鸱顾禽因率处所云 2、今译 ⑴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xuan)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⑵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3、句子 “多所全济”——主谓倒装句。

《诸子喻山水》全文翻译Word版

诸子喻山水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孔子说:比如用土堆座山,只差一筐土便能堆成,这时却停下来了,是我自己要停止的。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又比如在平地上堆一座山,即使才倒下一筐土,继续堆土,是我自己要前进的。(《论语·子罕》) 罕》) (譬(pì)如:比如。为(wéi)山:用土堆山。未成一篑(kuì):只差一筐土便能成功。篑,盛土的竹筐。吾止也:判断句。是我自己停止的。平地:平整地面。“平地”后面有省略的成分。虽:连词,表假设。覆:倾出;倒出。进:前进;向前。这 里指继续倒土堆山。吾往也:判断句。是我自己要前进的。往,去,到。这里指去做继续堆土的事。子罕:是《论语》 的篇名,取自于“(《论语》子罕篇第九)”的第一章“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意思是“孔子很少谈到利、命和仁”。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 上面如果没有辽阔的天空,那么下面就不能覆盖整个世界,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则物不毕载。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 那么万物就不能被全部包容。泰山对土石不存在什么好恶之心,所以能够包容一切而成就自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己的高大;江海对溪流不加选择,哪怕是很小的帮助也高兴,所以能够成就它的浩瀚。(遍覆:全部覆盖。遍,全部。毕载:全部承受。毕,统统;全部。载,承受。太山: 即泰山。立:存在。好恶(hàowù):喜好与嫌恶。小助:小的帮助。富:盛,多。 ) 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 所以君主让自己形体中的气魄寄托在天地间,那么万物就具备了,尽心在高山和大海间,那国家富。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么国家就富足了。君主没有因忿怒而对臣民的残害,臣民没有因积怨而产生对君主的祸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 君主和臣民都反朴归真,把道作为归宿。

阿赖耶识语义流变初探

阿赖耶识语义流变初探 陈屹 (武汉大学心理学系,湖北武汉 430072) [摘要] 本文以佛教经典为依据,考证阿赖耶识语义的渊源和流变,初步梳理从佛教初期到中晚期阿赖耶识语义的变迁,从而较为全面的诠释阿赖耶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关键词] 阿赖耶识语义渊源和流变 阿赖耶识,旧名阿黎耶识,梵文作alayavijnana,为唯识学中第八心识名。梁真谛训名译为无没识,唐玄奘就义译为藏识;藏是摄义,无没是不失义,意思相同名称相异而已。阿赖耶识不仅是唯识学的核心概念,而且是佛教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内涵和外延可谓博大精深。本文试图以佛教经典为依据,初步考证阿赖耶识语义的渊源和流变。 1、早期阿赖耶的概念 一般认为阿赖耶识成立于印度佛教的瑜伽行派,但阿赖耶一词在初期佛教经典中即已出现。无著在《摄大乘论》中提到阿含经中所说的阿赖耶: 玄奘译本《摄大乘论本》中为, 复次声闻乘中。亦以异门密意已说阿赖耶识。如彼增壹阿笈摩说。世间众生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喜阿赖耶。为断如是阿赖耶故。说正法时恭敬摄耳。住求解心法随法行。如来出世如是甚奇。希有正法出现世间。于声闻乘如来出现。 真谛译本《摄大乘论》中为, 如增一阿含经言。于世间喜乐阿梨耶。爱阿黎耶。习阿黎耶。著阿黎耶。为灭阿黎耶。如来说正法。世间乐听故。属耳作意欲知生起正勤。方得灭尽阿黎耶。乃至受行如来正法及似法。由如来出世。是第一希有不可思议法。 “增壹阿笈摩”即是增一阿含经、“阿梨耶”即是阿赖耶,但北传汉译《增一阿含经》中并没有相对应的经文,而在南传巴利文《增支部》中则有与无著所引几乎完全相同的经文。《成唯识论》中也引用说一切有部增壹经提到阿赖耶, 说一切有部增壹经中亦密意说此名阿赖耶。谓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喜阿赖耶。无性解释说“爱阿赖耶”是总句,其余三句则是三世别说,即现在世乐阿赖耶、过去世欣阿赖耶、未来世喜阿赖耶。上述经文中都说众生喜乐、爱著阿赖耶,所以要断灭阿赖耶,阿赖耶是爱着或贪爱之义。在另一部综述南传佛教的著作《清净道论》(Visuddhimagga)中亦有两处出现阿赖耶,觉音(Buddhaghosa)均将其译为“执着”,他说五种欲的执着即是阿赖耶。根据舟桥尚哉对南传巴利文大藏经的调查,发现阿赖耶共出现二十三次,他认为大部份的地方阿赖耶皆是执着或爱着之意。 在《The Pali Text Society's Pali-English Dictionary》中总结阿赖耶的解释有三:1. roosting place, perch, i.e. abode settling place, house (栖息所,、卧室、住所、住处等意思) 2. "hanging on", attachment, desire, clinging, lust (执着、欲望等意思) 3. pretence, pretext, feint (伪装、借口等意思) 《大日经疏》中也对阿赖耶作了解释:“阿赖耶,义云含藏,正翻为室。谓诸蕴于此中生,于此中灭,即是诸蕴巢窟,故以为名。”又云:“阿赖耶是房义,是盛受义。”这种解释基本取

上海市嘉定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9学年上海市嘉定区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二语文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积累应用(10分) 1、填空(4分) (1)________________,阴晴众壑殊。(《终南山》) (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诸子喻山水》) (3)塞上长城空自许,。(《书愤》) (4),后事之师。(《战国策》) 2、选择(6分) (1)下列不适合挂在中学教室里的励志条幅是()(3分) A.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B.如切如蹉,如琢如磨 C.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D.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2)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3分) A.在通往机场的大道两旁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 B.通过长时间的学习,使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C.多年老友的书店终于要开业了,再忙我也要光临。 D.洪水退去之后,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支援灾区。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5分) 白莽作《孩儿塔》序 ①春天去了一大半了,还是冷;加上整天的下雨,淅淅沥沥,深夜独坐,听得 令人有些凄凉,也因为午后得到一封远道寄来的信,要我给白莽的遗诗写一点序 文之类;那信的开首说道:“我的亡友白莽,恐怕你是知道的罢。……”——这 就使我更加惆怅。 ②说起白莽来,——不错,我知道的。四年之前,我曾经写过一篇《为忘却的 记念》,要将他们忘却。他们就义了已经足有五个年头了,我的记忆上,早又蒙 上许多新鲜的血迹;这一提,他的年青的相貌就又在我的眼前出现,像活着一样,热天穿着大棉袍,满脸油汗,笑笑的对我说道:“这是第三回了。自己出来的。 前两回都是哥哥保出,他一保就要干涉我,这回我不去通知他了。……”——我 前一回的文章上是猜错的,这哥哥才是徐培根,航空署长,终于和他成了殊途同 归的兄弟;他却叫徐白,较普通的笔名是殷夫。

阿毗达磨俱舍颂翻译

佛世尊自己灭尽了一切冥与诸冥,并从生死轮回的苦海中拔救出有情众生。对于具有如此自利利他的圆满德行、如实教授诫勖众生的如理师,理应极尽恭敬;为此,我将要说对法所藏——阿毗达磨俱舍。 离缚简择的无漏般若智慧及其眷属色受想行识五蕴、以及能够使众生通向无漏智慧的资粮——诸部论藏六足一身等就是对法。依六足一身而生、并摄取它的精义的缘故,所以有了对法所藏之名——阿毗达磨俱舍。离开了能够简择的无漏智慧,就没有其它的殊胜方法可以灭尽诸惑无明。众生由于诸惑无明而漂转三界生死大海,因此才要传承佛世尊所说的拯救众生的对法。 一切法不出二种:有漏法、无漏法。苦、集、道三谛是有为法,除却道谛是有漏法。苦、集二谛中有漏烦恼随顺增长的缘故,得名有漏法。无漏法是指道谛、以及三种无为法——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择灭是指脱离系缚、证得解脱,烦恼有多少种,择灭就有多少种。诸法因缘而生,生缘缺时法毕竟不生,别得非择灭无为。诸有为法,就是色受想行识五蕴,又称为世路、言依、有离、有事等等。有漏法又名取蕴、也称为有诤、苦谛、集谛、世间、见处、三有等等。色蕴包括五根、五境、无表色。眼耳鼻舌身五识,依托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五种净色。色分为显色和形色二种,又可细分为显色青黄赤白云烟尘雾影光明暗以及形色长短方圆高下正不正共二十种。声可分为有执受大种为因有情名可意声、有执受大种为因有情名不可意声、有执受大种为因非有情名可意声、有执受大种为因非有情名不可意声、无执受大种为因有情名可意声、无执受大种为因有情名不可

意声、无执受大种为因非有情名可意声、无执受大种为因非有情名不可意声共八种。香可分为好香、恶香、等、不等香四种。味可分为甘、醋、醎、辛、苦、淡六种。触可分为四大种坚、湿、暖、动以及滑性、涩性、重性、轻性、及冷、饥、渴共十一种。 无表色生起现行的四位是乱心、不乱心,无心定、有心定;无表色的行相是相似相续,随流不断的生起;无表色的性质仅有善与不善。无表色是地水火风四大种所造,所以是色法。大种是地水火风四界,地界能持,水界能摄,火界能熟,风界能长,它们的性质是地坚水湿火暖风动。名为地是佛随世间的表面认识,从显色和形色两方面立名;水、火、风的得名也是如此。 如前所说色蕴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立为十二处的十处,十八界的十界。受蕴接受随顺触因,想蕴能取像为体,色、受、想、识四蕴之余留总为行蕴。如是受、想、行三蕴,加上无表色,以及三种无为法,总为七法,于处门中立为法处,于界门中立为法界。识蕴是说各各了别,此识蕴于十二处中即名意处,于十八界中即名七心界,即意界、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应知六识转为意者,明有意界。即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之身,无间隔而灭,转为意界。意界之设,是为了第六识意识有所依托的缘故,由是所依、能依、境界各六,成十八界。总摄一切法,由一色蕴,由一意处,由一法界。法唯摄自性,不摄他性,是因为法与他性相排斥的缘故。类同、境同、识相同,因此眼界虽二其体为一,耳鼻等亦如此。为了庄敬明了的缘故,眼耳鼻三根各生二处。聚即是

【2019最新】《夸父逐日》阅读答案及翻译-word范文模板 (2页)

【2019最新】《夸父逐日》阅读答案及翻译-word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夸父逐日》阅读答案及翻译 夸父逐日 夸父①与日逐走②,入日③;渴,欲得饮,饮于河、渭④;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⑤。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⑥。 注释 ①夸父:《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有一个“博父国”。前人考证,“博父”就是夸父,是一个善跑的巨人。②逐走:追赶赛跑。③入日:进入太阳光圈。 ④河、渭:指黄河与渭水。⑤大泽:神话里的大湖,传说在山西雁门山北,纵横千里。⑥邓林:清代毕沅注释《山海经》说“邓林即桃林,邓桃音相近”。《列子·汤问》记载:“邓林弥广数千里焉。”即河南、河北、安徽三省交界的大别山附近。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①未至,道渴而死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③不足为外人道也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夸父与日逐走 B.池非不深也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愚以为宫中之事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品以恢宏、壮烈的浓墨重彩,塑造了一个追赶太阳的巨人形象,始终把人物置于人(夸父)与自然(太阳)的矛盾冲突中,从而突出了人物。 B.夸父为了追赶太阳,一口气喝干了大泽的水,又向北去饮黄河、渭河的水。 C.神话结尾,那曾经与他一起奋斗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就以浪漫主义的出奇想像,为夸父的形象增添了绚丽的一笔。 D.“夸父与日逐走”的故事,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渴求了解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勇于探索太阳的雄心壮志。

华佗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一名旉,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译文】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又名敷。离开家乡,到徐州地区求学,通晓数种经书(指《诗》、《书》、《易》、《春秋》等儒家经典)。沛国的相陈圭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任用,(他)都不去就任。(华佗)懂得养生的方法,当时的人都认为他年已百岁可外表看上去还像青壮年。又精通医方医药,他治病时,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明了药物的分量、比例,用不着再称量,把药煮熟就让病人服饮,告诉病人服药的禁忌及注意事项,药渣倒完后病就痊愈了。如果需要灸疗,也不过一两个穴位,每个穴位不过烧灸七、八根艾条,病痛就应手消除。如果需要针疗,也不过扎一两个穴位,下针时(对病人)说:“(针刺感应)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告诉我。”当病人说“已经到了”,应声便起针,病痛很快就痊愈了。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扎针吃药的疗效都不能奏效,应须剖开割去的,就饮服他配制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便如醉死一样,毫无知觉,于是开刀后取出结积物。病患如果在肠中,就割除肠子患病部位,清洗伤口及感染部位,缝合刀口用药膏敷上,四五天后,病好了,不再疼痛,病人自己也不觉得,一个月之内,伤口便愈合复原了。 【原文】故甘陵相夫人有娠六月,腹痛不安,佗视脉,曰:“胎已死矣。”使人手摸知所在,在左则男,在右则女。人云“在左”,於是为汤下之,果下男形,即愈。 【译文】原来的甘陵(诸侯国名)相的夫人有孕六个月了,腹痛不安,华佗诊察脉象,说:“胎儿死了。”派人用手摸知道所在位置,在左边则为男婴,在右边则为女婴。人说“在左边”,于是喂汤药流产它,果然产下男婴形状,随即痊愈。

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 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积累应用(10分) 1、填空(4分) (1)________________,阴晴众壑殊。(《终南山》) (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诸子喻山水》) (3)塞上长城空自许,。(《书愤》) (4),后事之师。(《战国策》) 2、选择(6分) (1)下列不适合挂在中学教室里的励志条幅是()(3分) A.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B.如切如蹉,如琢如磨 C.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D.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2)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3分) A.在通往机场的大道两旁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 B.通过长时间的学习,使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C.多年老友的书店终于要开业了,再忙我也要光临。 D.洪水退去之后,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支援灾区。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5分) 白莽作《孩儿塔》序 ①春天去了一大半了,还是冷;加上整天的下雨,淅淅沥沥,深夜独坐,听得令人有些凄凉,也因为午后得到一封远道寄来的信,要我给白莽的遗诗写一点序文之类;那信的开首说道:“我的亡友白莽,恐怕你是知道的罢。……”——这就使我更加惆怅。 ②说起白莽来,——不错,我知道的。四年之前,我曾经写过一篇《为忘却的记念》,要将他们忘却。他们就义了已经足有五个年头了,我的记忆上,早又蒙上许多新鲜的血迹;这一提,他的年青的相貌就又在我的眼前出现,像活着一样,热天穿着大棉袍,满脸油汗,笑笑的对我说道:“这是第三回了。自己出来的。前两回都是哥哥保出,他一保就要干涉我,这回我不去通知他了。……”——我前一回的文章上是猜错的,这哥哥才是徐培根,航空署长,终于和他成了殊途同归的兄弟;他却叫徐白,较普通的笔名是殷夫。 ③一个人如果还有友情,那么,收存亡友的遗文真如捏着一团火,常要觉得寝食不安,给它企图流布的。这心情我很了然,也知道有做序文之类的义务。我所惆怅的是我简直不懂诗,也没有诗人的朋友,偶尔一有,也终至于闹开,不过和白莽没有闹,也许是他死得太快了罢。现在,对于他的诗,我一句也不说——因为我不能。 ④这《孩儿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一般的诗人争一日之长,是有别一种意义在。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

《古代汉语》上册翻译

精卫填海文言文翻译 发鸠山上有许多柘木。那里有一种鸟,其形状如乌鸦,头有花纹、白嘴、红脚,名叫精卫。它本炎帝之么女,名叫女娃。有一日她到东海游水,淹死再也没回来,变作了精卫鸟。它长年累月地以嘴含著西山的树枝、石头丢入海里,想将东海给填平。 夸父逐日翻译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女涡补天翻译 在很早很早以前,但又在盘古时期的开天辟地之后,天的四周塌下来了,与地连在了一起。包括九州在内的中国版图并不完整,它们并非完全相连接的一个整块。天,不是完整的天。地,不是完整的地。尚有天地未分,互相粘连的地方。 有时,冲天烈火熊熊燃烧,森林大火蔓延不息。有时,滂沱大雨倾盆而下,很多地面被水覆盖,到处是一片汪洋。(在这种情况下),凶禽猛兽,经常伤害百姓。 在这样的情况下,女娲带领人民,采用焚烧木材“炼五色石”的方法,来修补出现漏洞的苍天。通过“砍断大海龟脚”的方法,使天的四周不会塌下,不再与大地互相粘连。通过“杀死黑色的龙”,来解救中原大地的黎民百姓。通过堆积草木灰,来吸干并阻止泛滥横流的大水。 苍天的漏洞被补上了,天的四周不再与地相连了,在地面泛滥横流的大水被吸干、被阻止住了,天上的黑龙被杀死了,中原地区安定了,百姓得以生存繁衍了。 蝜蝂传译文

蝜蝂是一种喜爱背东西的小虫。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可是蝜蝂如果能爬行,又把东西象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以致跌倒摔死在地上。 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捞一把,用来填满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怕财富积聚得不够。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的时候,有的被罢官,有的被贬往边远地区,也算吃了苦头了。如果一旦被起用,他们又不思悔改,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训。虽然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的名字是人,可是见识却和蝜蝂一样,也太可悲了! 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紧靠着两岸生长有几百步。其中没有其他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渔人感到很惊奇。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子的尽头是溪流的源头,于是出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点亮。渔人于是离开船,从洞口进去。起初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打扮,完全都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桃花源里的人见到渔人,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的问题,有人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桃花源里的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村中的人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把渔人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食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以后,告辞离开了。这里的人对渔人说:“这

华佗传译文

医古文之华佗传译文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又名旉。曾外出到徐州一带求学,能兼通好几部经书。沛相陈珪薦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徵召他任官职,都不接受。华佗通晓养生之道,当时人们认为他年近百岁,可是面容仍有如壮年之貌。又精通方药,他治疗疾病,和合汤剂不过几种药物,心中了解药物的配伍比例分量,不必再称量,加水煮熟便可饮用,把汤药的禁忌服法等告诉病人,华佗离去後病就痊愈。如应用灸法,不过灸一二处,每处不过灸七八庄,病也随手而愈。如应用针刺,也不过针一二处,他在进针时对病人说:“这针感会延引到某处,如感觉到了,就告诉人。”当病人说“已到”,他便应手出针,病也很快就好。如果疾病蕴结郁积在体内,针刺和服药的效力所不能达到,应须手术切除的,便使病人服用麻沸散,一会儿便像酒醉一样不省人事,没有什麽知觉,於是剖开切除。疾病如果在肠部,便截断染病的肠子并清洗其馀部分,然後缝合腹部以药膏敷抹,四五天就好转,不痛,病人自己也不觉得,一月之内就愈合复原了。 郡守府中小吏倪寻和李延一起到华佗那里求治,都头痛身热,患的病正好相同。华佗说:“倪寻当用下法治病,李延当用汗法。”有人对他的不同治法提出疑問,华佗说:“倪寻是外(内)实,李延是内(外)实,所以治疗他们应当不同。”随即分别给药,第二天一早病都痊愈。 华佗在路上行走,遇见一人患咽部阻塞,想进食可是不能咽下,他的家人用车装载要去就医。华佗听到病人的呻吟,把车子停住前往诊视,告诉病人说:“刚才过来的路边有一卖饼的店家,有蒜泥和大醋,向他求取三升饮服,病自会除去。”当即像华佗所说的,马上吐出一条似蛇的寄生虫,把它挂在车傍,要到华佗家中去。华佗还没有回来,他的小儿在门前戏玩,迎面见到来人,便自言自语地说:“好像遇上我们的父亲,车边挂着那致病的东西就是明证啊。”病人往前进屋入座,看见华佗家中北墙上挂着这一些蛇类大约已有十多条。 又有一位郡守患病,华佗认为那人大怒一番就会病愈,於是大量接受他的财物却不施行治疗,不久又丢开郡守离去,并留下书信辱骂他。郡守果然大怒,派人追捕杀害华佗。郡守之子了解这事,嘱咐此人使他不要去追逐。郡守愤恨已甚,吐出数升黑血病就好了。 又有一位士大夫感到不舒适,华佗说:“先生的病很深,应当剖腹切除。可是先生的寿数也不超过十年,疾病不会缩短您的寿命,再忍受此病十年,寿数与病死之期一起到尽头,不值得特地使自己剖裂腹部。”士大夫不能耐受病痛,一定要求剖腹取病。於是华佗动手治病,疾病旋即痊愈,到了十年终於死去。 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闷,面红不欲进食。华佗为他诊脉,说:“太守阁下胃中有几升寄生虫,将要形成腹中肿疡,这是吃了生的鱼肉所造成的。”就配制二升汤药,先饮一升,稍隔一会全部服掉它。约一餐饭的时间,吐出三升左右虫,其头色赤都能活动,看上去半身像是切碎的生鱼肉,病痛便好了。华佗说:“这病满三年後还会发作,遇上良医才能有救。”到期果真发作,当时华佗不在,像华佗所说那样病死。 曹操听到华佗的医名就把他召来,常在自己身边。曹操患有头风病,每次发作,心乱眼花。华佗针刺鬲腧,随手便愈。 李将军的妻子病得严重,邀请华佗诊脉,华佗说:“身孕受伤但胎儿未堕。”将军说:“听说確实是身孕受伤,胎也已堕了。”华佗说:“按察脉象,胎儿未去。”将军认为不对。华佗离开後,李妻逐渐稍有好转。一百多天後又发作,再邀佗诊治,华佗说:“这种脉象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