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数学单元双向细目表

小学数学单元双向细目表

小学数学第二单元双向细目表

小学数学第四单元双向细目表

小学数学第五单元双向细目表

小学数学第七单元双向细目表

小学数学第九单元双向细目表

小学数学试题双向细目表

小学数学试题双向细目表 小学数学试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用于指导小学数学教育评估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和能力,设计出更加精准、有效的数学试题。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学数学试题双向细目表,并探讨其在小学数学教育评估中的应用。 一、小学数学试题双向细目表概述 小学数学试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以表格形式呈现的评估工具,它根据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列出了不同层次和能力的学生在完成数学试题时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通常,双向细目表包括三个维度:认知目标、知识点和难度等级。认知目标维度指出了学生应该达到的认知水平,如理解、应用、分析等;知识点维度列出了试题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点;难度等级维度则指出了试题的难易程度,以便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 二、小学数学试题双向细目表的应用 1、确定评估目标 在进行数学评估时,教师需要明确评估的目标,即学生应该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双向细目表可以帮助教师确定评估目标,使其更加明确和具体。在细目表中,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点维度,列出学生需要掌握的数学概念、方法和技能,进而设计出相应的试题。

2、制定评估计划 评估计划是教师进行数学评估的基础,它可以指导教师设计出更加全面、系统的数学试题。在制定评估计划时,教师可以根据双向细目表,将知识点和难度等级进行分类和排序,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不同层次和能力学生的评估计划。 3、设计数学试题 在设计数学试题时,教师需要根据双向细目表中的知识点和难度等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更加精准、有效的试题。例如,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点维度,设计出涵盖不同数学概念的试题;可以根据难度等级维度,设计出适合不同能力学生的试题。 4、进行评估和反馈 在进行数学评估时,教师需要根据双向细目表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反馈和指导。通过双向细目表的指导,教师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进而提出更加精准的建议和指导。 三、总结 小学数学试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评估工具,它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更加精准、有效的数学试题。通过应用双向细目表,教师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进

数学试题双向细目表

数学试题双向细目表I. 整数与有理数 A. 基本概念 1. 整数的定义及性质 2. 有理数的定义及性质 B. 整数与有理数的运算 1. 加法与减法 2. 乘法与除法 3. 混合运算 C. 整数与有理数的应用 1. 温度计算 2. 货币兑换问题 II. 代数表达式与方程式 A. 代数表达式 1. 变量与常数 2. 四则运算 3. 代数表达式化简

B. 方程式 1. 一元一次方程式 2. 一元二次方程式 3. 解方程应用题III. 几何 A. 基本概念 1. 点、线、面的定义 2. 角的定义与性质 B. 图形的性质与分类 1. 三角形 2. 四边形 3. 圆与圆的构造 C. 坐标系与向量 1. 平面直角坐标系 2. 向量的定义与运算IV. 概率与统计 A. 概率

1. 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 2. 概率的计算 3. 事件的复合与互斥 B. 统计 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 平均数与中位数 3. 概率统计应用题 V. 函数与图像 A. 函数概念与性质 1. 函数的定义 2. 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B. 常见函数类型 1. 线性函数与非线性函数 2. 幂函数与指数函数 3. 对数函数与三角函数 C. 函数的运算与应用 1. 函数的加减与乘除

2. 函数的复合与反函数VI. 三角函数 A. 基本概念与性质 1. 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2. 三角函数的定义 B.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周期性 1. 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 2. 正切函数与余切函数 C. 三角函数的应用 1. 三角函数方程的解法 2. 三角函数在几何中的应用VII.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A. 数列的概念与性质 1.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2. 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 B. 数学归纳法 1.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小学数学单元测验双向细目表

小学数学单元测验双向细目表 一、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小学数学单元测验的双向细目表,帮助老师们对学生的研究情况有更清晰的了解。通过此表,可以系统地记录学生的掌握程度,以便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辅导。此外,双向细目表也可以作为学生和家长们了解研究进展的参考。 二、双向细目表格式说明 1. 基本信息栏 - 学生姓名:填写学生姓名 - 学号:填写学生学号 - 学年学期:填写学年和学期 - 班级:填写学生所在班级 2. 单元测验内容栏 - 标题:填写测验的单元名称 - 日期:填写测验日期 3. 学生表现栏(逐个单元记录)

- 项目:记录测验中的具体项目,如填空题、选择题等 - 正确答案:填写该项目的正确答案 - 学生答案:填写学生在测验中的答案,并标注是否正确 4. 综合评价栏 - 学生的优点:简要记录学生在本次测验中的亮点和优秀表现 - 学生的不足:简要记录学生在本次测验中的不足之处和需要 提升的地方 - 改进建议:针对学生在本次测验中的不足,提出具体的改进 和辅导建议 三、使用方法 1. 打开双向细目表模板,填写基本信息栏中的学生姓名、学号、学年学期和班级。 2. 在单元测验内容栏中填写测验的单元名称和日期。 3. 在学生表现栏中按照测验内容逐个记录学生的答案。 4. 在综合评价栏中给出学生的优点、不足和改进建议。 5. 根据需要,可以复制多份学生表现栏,记录多位学生的情况。 四、注意事项

1. 确保填写的学生基本信息准确无误,以免造成混淆。 2. 在记录学生答案时,标注正确与否,便于后期统计与分析。 3. 综合评价栏中的优点、不足和改进建议要具体明确,便于学 生和家长们理解并采取行动。 4. 定期更新和归档测验记录,方便跟踪研究进展和进行后续的 教学辅导。 5. 鼓励学生根据综合评价栏中的改进建议,针对不足进行反思 和努力提高。 五、总结 通过使用此双向细目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在数学研究 中的掌握情况,分析研究缺失点,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同时,学生和家长们也可以通过综合评价栏了解研究进展和改进方向。希望这份双向细目表能为教师们的教学提供一定的便利,为学生的 研究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小学数学二年级检测双向细目表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检测双向细目表 学习题型填空选择计算操作问题 %解决 水平 学习内容 (1)有余数的除法 (2)1000 以内数的认识 (3)口算整百数加整百数(和在1000 以内)及相应的减法, 口算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以及数 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 与 (4)1000 以内的笔算加、减法,加、减法的验算与估算 代 (5)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 (6)“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7)倍的认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 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8)用乘法和加(减)法计算两步计算解决的简单实际问题 (9)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常见的长度单位的换算,简单的长 度测量 几何与 图形(10)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的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11)角的初步认识,直角、锐角与钝角 统计与(12)用不同的标准分类整相关数据 概率 综合与(13)测定方向 实践(14)你能跳多远 合计 A是识记,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 A、B、A、B、 C C C、D C、D C、D √√√ √√ √√ √√√75% √ √ √ √ √√√ √17%√√√ √√8% 20%5%32%13%30%100%,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 B是理解,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C是再现性情景应用,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 D是生成性情境应用,是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小学数学试卷双向细目表

小学数学试卷双向细目表 试题内容领域具体内容 M3AO011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 M3AO021数与代数数的认识 M3AO031数与代数常见的量 M3AO041空间与图形测量 M3AO051空间与图形图形与变换 M3AO061统计与概率数据统计活动初步M3AO071数与代数数的运算 M3AO081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 M3AO091空间与图形图形与位置 M3AO101数与代数探索规律 M3AO111数与代数数的运算 M3AO121数与代数数的运算 M3AS131数与代数数的认识 M3AS141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 M3AS142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 M3AS151数与代数探索规律 M3AS161数与代数数的运算 M3AS171数与代数数的运算 M3AS181数与代数数的运算 M3AS182数与代数数的运算 M3AS191统计与概率数据统计活动初步M3AS192统计与概率数据统计活动初步M3AS201数与代数数的运算 M3AS202数与代数数的运算 M3AS211空间与图形测量 M3AS212空间与图形测量 试题目标能力层次题型答案分值观察并想象构成立体图形的小立方体的个数知识技能选择C4结合具体情境(或直观模型),初步理解

分数的意义知识技能选择D4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运用规则选择D4理解周长的意义并能进行简单计算理解概念选择D4能判断简单图形进行了什么变换理解概念选择B4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数意义理解概念选择D4数的运算理解概念选择B4能简单应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特征运用规则选择C4会用东、西、南、北描述物体行走路线知识技能选择A4探索百数表中的规律解决问题选择C4能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理解概念选择A4在具体情境中,能估算结果的范围运用规则选择C4能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理解概念填空4根据图形的特征对图形进行分类(轴对称)理解概念填空3根据图形的特征对图形进行分类(直角)理解概念填空3探索对应数之间的规则解决问题填空4能根据除法运算的法则进行判断理解概念填空4通过选择信息或添加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解决问题填空4能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知识技能解答4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或三位数乘一位数)知识技能解答4用正字统计法对数据进行整理知识技能解答4能根据数据进行简单判断或预测解决问题解答2通过画图表示情境中的信息或解决问题理解概念解答4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解决问题解答4能利用单位测量面积理解概念解答4在具体情境中,解决与面积有关的问题解决问题解答4

小学小学二年级的数学命题双向细目表.doc

题题项号 一 、 口 算 直 通 车 二1、 用 心 思 考 , 认 真 2 填 空 数学命题双向细目表 题目命题者庄玉春试题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识理分运评考查意图说明 来源(参小学二年级数学命题双向细目表记解析用价 分题考、创√ √ √ √ √ 值型作) 8 ×7 = 67 + 7 = 5 ×1 = 38–4–34 = 20 计100 以内的加减法(二) 考查学生对 100 以 内加减法和表内乘法的63–40 = 1 ×1 = 9 ×6 = 5 ×7 + 6 = 创 2 ×9 = 9 + 41= 7 ×4 = 4 ×5 + 5 = 算表内乘法 √计算能力和计算习惯 8 + 48 = 4 ×6 = 52 –7 = 9 ×9–60 = 作 1、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填长度单位 参考查学生对长度单 空 位的理解 3 考 床长 2()树高 12()铅笔长 13() 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参 三()二十一五八()6 填表内乘法考查学生乘法表的 √ 空 考 识记

3 4 个 5 相加的和是(),4 和 5 相加的和是(), 3 4 和 5 相乘的是()。 44、()里最大能填几? 3 3×()< 20 34> 5×()()< 8× 8 5 1 左中有()个角。 6 用 1、0、7 三卡片能成()个两位数,其 3 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1 )1 有无数条称。⋯⋯⋯⋯⋯(填 创 空 作 填 参 空 考 创 填 作 空 填 参 空 考 参 判 表内乘法√ 考学生乘法的 理解 表内乘法 考学生会运用乘 √法表解决算 角的初步认识√ 考学生角的理 解。 数学广角 √考学生排列合 的理解和运用。 观察物体√ 三 、 明 辨2 1 是 128 米。⋯⋯⋯⋯⋯⋯( 小明的身高是) 非 3 ) 1 所有的直角都一大。⋯⋯⋯⋯⋯( 考 断 参 判 考 断 判参 断考 长度单位 角的初步认识 考学生称 的理解 √考学生度 位的理解与运用 √考学生角的理 解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双向细目表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圆》(6课时) 教学目标分解、教学设计建议、教学效果检测一、教学目标分解 《圆》(6课时)教学目标双向表

二、教学设计建议 一、单元主题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圆的特征;画出已知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以及圆的对称轴的画法;运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及应用公式正确计算出圆的面积。难点为:会用圆规按要求正确地画圆;含有圆的组合图形的对称轴的画法;理解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把圆转化为长方形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二、知识结构 全单元的六道例题、四个练习,把内容分成三段教学。依次是认识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 三、重点示例和难点解决策略

本单元的教学主要通过画一画、剪一剪、围一围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探讨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当学生画好圆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对折,从而导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等概念,再通过测量来发现半径、直径的特点及相互关系;探究圆的周长时,则可让学生采用围一围、滚一滚的方法先测出周长,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探索圆的面积时,教师可利用书中的附页或备好的学具,引导学生动手剪切、拼贴,从而“化圆为方”,得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转化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日常问题以及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就是把复杂转化为简单、未知转化为已知、抽象转化为具体等方式来处理的。 在难点的突破上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 问题一:探究圆的基本特征,学生对理解圆的基本特征有些困难。 解决策略: 教学时,注重学生动手操作来探究圆的基本特征,应放手让学生活动,通过折、画、量等方式来寻找规律。在学生活动中,教师可适时用问题引导探究的内容。如“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呢?”“半径和直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最后,教师应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对圆的有关概念和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整理,以使学生形成系统、科学的认识。 问题二:学生用圆规按要求正确地画圆有些困难。 解决策略: 教学用圆规画圆时,应先让学生自己在纸上画一画,然后小组交流画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归纳总结出画圆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主要应说明两点:一是圆的位置和大小分别是由圆心和半径决定的,故画圆时应先确定圆心,然后按照指定的长度为半径来画圆;二是圆的大小取决于半径的长短,与圆心的位置无关。然后再让学生按照要求画几个圆,逐步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问题三:学生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或半径)之间关系,有一定的困难。 解决策略: 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去计算不同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并把结果填在书上的表中。然后让学生观察、比较实验的结果,引导学生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或3.14左右的一个数)。学生在小组内比较各个不同大小的圆的(周长/直径)的值,看到(周长/直径)的值大部分在3.14附近。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由于测量时存在一定的误差,也许不同的圆计算出的(周长/直径)的值不完全相同,但实际上,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通常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来表示。教师要说明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在计算时,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3.14”。 问题四: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学生有困难。 解决策略: 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之前,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分析、对比各个公式推导过程的共同点,使学生体会到将一个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但每个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具,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主探索。例如,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时,可以让学生把教材后面所附的圆形做成学具。在教师指导下,按照教材上的提示,将圆等分成若干份,再剪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由于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分成的份数不可能很多,一方面是教学时间所限,另一方面是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这时,应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不断地把圆细分,这样拼成的图形越来越接近于长方形,效果更直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