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_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_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_高一地理必

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_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在高一的地理学习阶段,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总结,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掌握。下面是烟花美文网xx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二章1、岩石分三大类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变质岩变质作用。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造成地表高低不平。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

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流水侵蚀地貌V型谷、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

3、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

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

4、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5、全球近地面有7个气压带高低压相间分布,6个风带。

1低纬度环流赤道低压带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副热带高压带因为动力作用而形成,气流在30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亚的沙漠、北美美国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鲁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信风带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左偏成东南信风。

2中纬度环流副极地低压带由来自低纬的暖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冷气流相遇运动上升而形成。形成温带多雨带。

中纬西风带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欧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温哥华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侧、澳大利亚南端及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等3高纬环流极地高压带因为热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气下沉,形成少雨带。不过极地因为气温低,蒸发更少,所以极地属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为湿润地区。

极地东风带由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南半球左偏成东南风。

4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移动的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动。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5单一气压带或风带作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西风带。

6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低纬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6、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锋面气旋。气旋是低压,低压系统在实际大气中常会出现沿中心向一定方向延伸出的低压槽,在低压槽上形成了锋面系统。锋面与气旋是一个整体高压系统是没有的。

7、水循环1类型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陆地循环水量很少、海洋循环水量最大2各环节的名称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3意义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态;联系四大圈层。

8、洋流1类型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按性质分暖流和寒流。

2分布中低纬度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与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南半球逆时针方向流动与南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中高纬度主要指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南半球西风漂流,世界最强大的寒流。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由西向东流,冬季由东向西流夏顺冬逆。

3影响对气候的影响暖流起到增温、增湿作用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澳大利亚西海岸的维多利亚沙漠、秘鲁太平洋沿岸的阿塔卡马沙漠的形成都与沿岸的西澳大利亚寒流和秘鲁寒流有关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渔场的分布寒暖流交汇处,给鱼类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饵料。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的交汇处。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高纬南下的冷海水交汇形成。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使深层海水上泛,带来深海的硅酸盐类,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

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也使污染物的范围扩大。

对海洋运输事业的影响顺流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

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三章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1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2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促使化学元素迁移;改造大气圈,使原始大气逐渐演化为现在大气;改造水圈,影响水体成分;改造岩石圈,促进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环境创造了生物,生物又创造了现在的环境。所以生物是地理环境的生物,同时又是地理环境的塑造者3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举例我国西北内陆由于距海远,海洋潮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河流不发育,多为内流河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

南北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例如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带,其两侧随纬度升高,是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的有规律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例如中纬度地区特别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出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带。举例赤道附近的高山,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自然带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自然带。

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四章1、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可从形态上反映出来平原地区,地形比较完整、开阔、平坦,聚落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规模较大;山区聚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例如我国的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上。平原地区的区位优势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也有的平原不适宜城市的发展。例如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最著名的是巴西,其城市不是分布在亚马孙平原,而是巴西高原。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公路选线避开不利地形,地形平坦地区的交通线网密度较大造价低、工程量小,山地、丘陵地区的密度较小造价高、工程量大。

3、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有利方面高纬度地区升温幅度最大,作物生长期延长,产量增加;对农业生产不有利方面中纬度半湿润半干旱区,若降水量不变,增温将加速陆地蒸发,使土壤中水分减少,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对工业生产也有一定的影响,温度升高将减少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明显增加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

4、自然资源的定义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它包括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举例能源利用对生产力的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柴草为主要能源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18世纪,煤炭为主要能源社会生产力大幅提高,20世纪50年代以后,石油为主要能源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5、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台风、暴雨、寒潮、沙尘暴、暴风雪、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了解它们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第一单元地图知识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0°以东,180°以西,为东经度;0°以西,180°以东,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高纬。新- -标- 第-一-网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分母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

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极点投影图可通过自转确定方向。 11等值线的判读方法: 大大小小两条平行等值线间的闭合区域,若闭合等值线的数值等于其中较大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大于较大值 高低低高向高值凸出的气温(或水温、气压等)低,相反则高 高高低低某等值线向高纬(或高空)方向凸出,则此处气温(或气压)比同纬度或同一高度其他地区偏高;反之亦成立 河流向凹等高线凸出的方向与河流的流向相反,河流的流向是等高线数值变小的方向 洋流向凸海洋上受洋流影响而发生弯曲的等温线,其凸出方向与洋流的流向相同 凸高凹低若某地等压面上凸,则该地气压比同一高度上两侧的气压高;相反则气压较低 一陆南无论南北半球,1月份陆上等温线都向南凸出,海洋上向北凸出;7月份相反 12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3等高线图中海拔与高差的计算方法: 悬崖顶部绝对高度a≤顶部绝对高度(海拔)<a+h最大值a,最小值b,断层处相汇等高线x条,等高距h。 悬崖底部绝对高度b-h<底部绝对高度(海拔)≤b 相对高度(x-1)×h≤相对高度<(x+1)×h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人教版和湘教版的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其实基本上是差不多的,只是顺序有些不同。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太阳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平均1?/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两极除外) 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26’S向南北降低 23?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23?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高一地理必修一湘教版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必修一湘教版知识点归纳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在高中地理课程中,湘教版的教材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本文将对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研究方法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的自然现象的科学,包括地理环境和地理规律两个方面。地理环境包括自然要素和自然景观,地理规律则是对地理环境的总结和抽象。了解地理环境和地理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认识地球的整体特征。 第二章地球与地图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是一个复杂多样的系统。地球的形状是近似于一个扁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我们通过地图来描绘地球的各种特征和分布情况。地图有不同的投影方法和比例尺,了解地图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对我们进行地理研究和实际应用非常重要。

第三章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位于太阳系中的第三个行星,它围绕太阳运动,同时也有自转运动。地球的运动给我们带来了昼夜交替、四季更替等自然现象。太阳系中还有其他的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天体,它们的运动规律和特征也是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第四章陆地与海洋 地球表层主要分为陆地和海洋两部分。陆地上有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形成了山脉、高原、盆地等不同的地理单元。海洋则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海洋中有大洋和海岸带两个主要部分。陆地和海洋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研究它们的特征和相互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 第五章气候与水文 气候是指长期气象要素在一定时期内的统计平均状态。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分布规律对我们进行气候调查和灾害预防等

都有重要意义。水文是研究水资源和水循环的科学,水是人类生 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了解水的起源、分布和利用对于合理利用 和保护水资源至关重要。 第六章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 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和环境共同组成的系统,包括生物群落、 生物种群和生物个体等。人类是地球上的主要生物,我们的活动 对生态环境和地球系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合理开发利用地球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是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 本文对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内 容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与研究方法、地球与地图、宇宙中的地球、 陆地与海洋、气候与水文、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等。通过学习地 理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认识到我 们与地球的关系,并为保护地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地理必修一(湘教版)知识点归纳

地理必修一知识总结 (湘教版)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⑴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可见宇宙:人类已经观测到的,半径约为光年。 ⑵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①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②银河系及河外星系。?组成:主要是由等比较大的天体组成的,其次还有很多由 等组成的云雾状天体,称为。 ?关系:银河系同属于同级别的恒星系统,所有的星系合在一起构成。 ③太阳系:由太阳、围绕太阳运动的行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和行 星际物质等组成。 ⑶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①普通性:在太阳系行星中,地球的和所处的比较普通。 ②特殊性(具备的条件):?充足的。?恰到好处的。 ?适宜的范围。【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运行轨道安全】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⑴太阳辐射:太阳以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 。 ①波长: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在微米之间,分为、(50%能量)和 ②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经的生物化学作用,可以转化为有机物中的 。?太阳辐射是地球的能量源泉,、的主要能源。 ⑵太阳活动与地球 ①太阳活动:太阳释放能量的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 ②太阳大气的外部圈层:从内向外分别是(活动现象为)、(活 动现象为、)、(活动现象为)。 ③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数目变化大约以年为周期。地球 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耀斑:引起,从而影响,干扰电子设备。 ?太阳风:到达地球时受地球作用,偏向极地上空,在两极上空出现。 三、地球的自转 ⑴地球自转:地球围绕的旋转运动。方向自向。北看为时针南看为时针。 周期分日(24h)和日(23h56m4s,真正周期)。角速度除两极外,任何地点都, 约为每小时°。纬度越高线速度越。(0°: km/h;30°: km.h;60°: km/h) ⑵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导致现象,生物形成昼夜节律,又称“”现象。 ②水平运动物体受地球作用,北半球向偏,南半球向偏,赤道上不偏转。 ③地球上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当地时间。 ⑶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时的时间为正午12时,将连续两个12时之间等分为 24小时而形成的时间系统。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分钟。 ⑷时区和区时:每隔度划分1个时区。每个时区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区时。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 识点总结 篇一: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 地理期末复习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可见宇宙的含义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2、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①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 ②八大行星的名称及其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3、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b) 内因:1、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 2、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质量体积适中 3、充足的水分 外因:4、太阳光照稳定

5、空间运行轨道安全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太阳辐射与地球 ①太阳辐射的组成 太阳辐射分为可见光、红外光和紫外光三部分。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约占总能量的50%。 ②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维持生物的生长;(2)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和大气运动及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3)为人类提供能源,如能被直接利用的太阳能,地质历史时期生物转化太阳能积累下来的煤、石油。 5、太阳活动与地球 ①太阳外部结构及太阳活动类型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6、地球的自转 ①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 ②地球自转的速度(b)

角速度: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为0);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线速度大小相同;赤道1670Km\h,两极为0。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2)地球上长距离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3)产生地方时。 ③昼夜交替现象及晨昏线的判定 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晨昏线的判定见教材23页。 ④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 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⑤地方时和区时的简单计算 1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的时间为正午1 2 时,经度位置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东早西迟。两地地方时差=经度差×4分钟,东加西减. 2 时区和区时: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有15个经度,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作区时,又称标准时。中国统一用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的地方时),称为北京时间。 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小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篇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 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1.3 1.3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 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 日珥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1、 宇宙:时间与空间的结合..由物质组成;处于运动之中.. 2、 可见宇宙:人类可以观测到的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 3、 光年:光在真空中一年所走的距离..注意:光年是一个距离单位.. 4、 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自然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人造天体: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等 5、 天体的判别:天体存在于地球大气层之外;天体已经克服了地球引力;天体的一部分不是天体.. 6、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例如:北斗七星不是天体系统;地月系是天体系统.. 7、 天体系统的层次 银河系由恒星和星云组成.. 8、 太阳系:中心天体为太阳质量大;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距太阳由近 及远围绕太阳运转.. 八大行星公转特点:同向性自西向东共面性、近圆性、 分类:1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地内行星:水星、金星 地外行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冥王星为矮行星因为其质量不够大;金星自转方向自东向西 9、 地月系:由地球与月球组成..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所以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地球与月球的间的 相互吸引产生了潮汐.. 10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 外部条件 太阳光照稳定 太阳从诞生至今源源不断地提供太阳能 运行轨道安全 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自身条件 有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0C 有适合呼吸的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 有液态的水 地球内能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太阳的主要成 分为氢和氦;太阳的能量来源于核聚变.. 太阳辐射波长范围0.15—4微米紫外线<0.4微米 可见光0.4-0.76微米 红外光>0.76微米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约占总能量的50%.. 2、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辐射经植物生物化学作用可以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生物化学能.. 例如:煤、石油是地质时期存储的太阳能.. (2)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太阳辐射本身以及 总星系 可见宇宙 河外星系 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 太阳系 其他行星系 地月系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太阳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平均1º/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除外) 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º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 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º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汇编(最新最全)

可观测宇宙 ⎩⎪ ⎨ ⎪⎧(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 银河系 ⎩⎪ ⎨ ⎪⎧其他恒星系 太阳系 ⎩⎪ ⎨ ⎪⎧ 其他行星系 地月系 ⎩⎪ ⎨ ⎪⎧地球 月球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汇编(老孟图文版) 第一章: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天体是指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恒星(发光)、星云(发光)、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际 物质都是天体。 2、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天体系统。层次如下 3、太阳系组成: 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是: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 4、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普通性体现在其结构特征与运动特征上。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是类地行星(离太阳近,体积、质量都较小) 木星、土星是巨行星(体积、质量巨大); 天王星、海王星是远日行星(距太阳远,体积、质量中等)。 (了解)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共面性(公转轨道面之 间的夹角都很小)、近圆性(公转轨道都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5、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 外部 条件 太阳光照稳定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 运行轨道安全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自身 条件 有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和自转周期适中,地表平均气温为15 ℃左右 有适合生物呼 吸的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并经 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 有液态水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和原始地球体积收缩产生热 量,不断产生水汽,并随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带到地 表,形成原始海洋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一地理必修I总复习必背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1.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2.天体:指宇宙中的一切物质存在形式。主要类型: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 3.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层次划分如下图: 4.太阳系: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和小行星带(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 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5.地球与其他七大行星绕日运行的共同特征:方向的同向性(自西向东)、运行轨道的近圆性、轨道面的共面性。 6.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条件的理解):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 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质量体积适中——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充足的液态水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波段分紫外光、可见光(0.4-0.76微米)、红外光。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①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②促进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③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二、太阳活动及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黑子与耀斑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外(大气层)太阳活动影响 日冕太阳风产生极光 色球耀斑①干扰电离层,阻断通信,②产生“磁暴”现象。 里光球黑子影响气候 1.3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 比较项 自转公转目 示意图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在高一的地理学习阶段,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总结,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掌握。下面是烟花美文网WTT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的地理在高中地理知识中是最重要的,是整个高中地理的根底,我们要给予重视,必修一的知识点你都掌握好了吗?下面是为大家的地理必修一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 气候影响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2.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汇总 3. 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②五带的划分界限: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③假设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假设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假设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7、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时机---两次最大值 ⑤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 8、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 6月22日昼最长,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环境承载量

新课标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上学期知识点清单 第一部分: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1.人类可见的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宇指空间,宙指时间。太阳和地球的平均距离叫做一个天文单位。 2.宇宙由多层次的天体系统组成,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太阳这类自己发光的星球叫恒星,地球、火星等围绕恒星转的星球叫行星。围绕行星转的叫卫星,比如地球的天然卫星月亮。在太阳系中,太阳的质量最大。从北极上空看,八大行星均逆时针方向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自东向西自转,其它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同,自西向东。 3.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从地球本身看,1)从地球自身条件看,地球体积质量适中,重力适中,形成了以氧氮为主适于生物生存的大气。2)地球放射性元素衰变和重力收缩,内部温度升高结晶水汽化形成液态水,地球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差不至于过大,液态水能保存。外部原因:1)稳定的太阳辐射。2)各大行星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个面而且方向相同,处于安全的宇宙环境内。3)日地距离适中。【必须懂,去找个人听你给TA分析一遍,知道TA懂为止】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释放的能量,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晚上比白天要冷有木有啊】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切记!】 1. 太阳常数表示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平方厘米1分钟内所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太阳常数=8.24J/(㎝2?min)。 2. 人类通过生物改良技术不断提高农作物产量,实质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更多的太阳能。人类位居地球食物链的顶端,各级食物链的生物都是人类的食物来源,人类将埋藏在地下数千万年来积累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开发利用,因而人类是太阳能的主要消费者。【萧老师独家补充,非385的学生不懂滴】 3. 太阳大气由内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各层相应的太阳活动是黑子(光球)、耀斑(色球)、太阳风(日冕)。黑子数目以11年为周期变化,黑子数的多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引起地球磁暴的耀斑的出现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太阳风在极地上空与高层大气碰撞于是产生极光。耀斑越强太阳风越强。【这是老师给你们抓的鱼。现在自己去看书“打渔”去,千万学会自己总结,切记,切记】 4.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包括:下垫面(反射率不同)、大气洁净度、气候或天气(阴雨天木有太阳滴),海拔(越高越强,登上的穿棉衣戴墨镜,因为冰雪耀眼太阳刺眼),日照时间的长短(涉及纬度、季节等知识)。【点拨:遇到比较两地太阳辐射总量之类题目,按上面的要素一个萝卜一个坑去套】 这是萧老师总结的本部分的知识点,可能有漏缺,自己补上。建议:列成表格或者关系图。第二部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自转 一、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速度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日珥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1、 宇宙:时间与空间的结合。由物质组成,处于运动之中。 2、 可见宇宙:人类可以观测到的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 3、 光年:光在真空中一年所走的距离。注意:光年是一个距离单位。 4、 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自然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人造天体: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等 5、 天体的判别:天体存在于地球大气层之外;天体已经克服了地球引力;天体的一部分不是天体。 6、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例如:北斗七星不是天体系统,地月系是天体系统。 7、 天体系统的层次 银河系由恒星和星云组成。 8、 太阳系:中心天体为太阳(质量大),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距太 阳由近及远)围绕太阳运转。 八大行星公转特点:同向性(自西向东)共面性、近圆性、 分类:(1)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地内行星:水星、金星 地外行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冥王星为矮行星因为其质量不够大;金星自转方向自东向西 9、 地月系:由地球与月球组成。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所以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地球与月球的 间的相互吸引产生了潮汐。 10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 外部条件 太阳光照稳定 太阳从诞生至今源源不断地提供太阳能 运行轨道安全 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自身条件 有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0C 有适合呼吸的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 有液态的水 地球内能 1、 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太阳的主要 成分为氢和氦,太阳的能量来源于核聚变。 太阳辐射波长范围(0.15—4微米)紫外线<0.4微米 可见光0.4-0.76微米 红外光>0.76微米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约占总能量的50%。 2、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辐射经植物生物化学作用可以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生物化学能。 例如:煤、石油是地质时期存储的太阳能。 (2)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太阳辐射本身以及 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也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 总星系 (可见宇宙) 河外星系 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 太阳系 其他行星系 地月系

2023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宇宙中旳地球 第一节地球旳宇宙环境 1、 宇宙:时间与空间旳结合。由物质构成,处在运动之中。 2、 可见宇宙:人类可以观测到旳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 3、 光年:光在真空中一年所走旳距离。注意:光年是一种距离单位。 4、 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自然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人造天体: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等 5、 天体旳鉴别:天体存在于地球大气层之外;天体已经克服了地球引力;天体旳一部分不是天体。 6、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互相吸引互相绕转。例如:北斗七星不是天体系统,地月系是天体系统。 7、 天体系统旳层次 银河系由恒星和星云构成。 8、 太阳系:中心天体为太阳(质量大),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距太 阳由近及远)围绕太阳运转。 八大行星公转特点:同向性(自西向东)共面性、近圆性、 分类:(1)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地内行星:水星、金星 地外行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河外星系 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 太阳系 其他行星系 地月系

日珥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冥王星为矮行星由于其质量不够大;金星自转方向自东向西 9、 地月系:由地球与月球构成。月球旳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似,因此我们只能看到月球旳一面。地球与月球旳 间旳互相吸引产生了潮汐。 10、地球是一种一般而又特殊(有生命)旳行星。 地球上存在生命旳条件 形成生命条件旳原因 外部条件 太阳光照稳定 太阳从诞生至今源源不停地提供太阳能 运行轨道安全 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自身条件 有合适旳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0C 有适合呼吸旳大气 地球旳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 有液态旳水 地球内能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旳影响 1、 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旳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旳能量。太阳旳重要 成分为氢和氦,太阳旳能量来源于核聚变。 太阳辐射波长范围(0.15—4微米)紫外线<0.4微米 可见光0.4-0.76微米 红外光>0.76微米 太阳辐射旳能量重要集中在波长较短旳可见光部分,约占总能量旳50%。 2、 太阳辐射对地球旳影响 (1) 太阳辐射经植物生物化学作用可以转化成有机物中旳生物化学能。例如:煤、石油是地质时期存储旳太阳 能。 (2)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旳重要能源。太阳辐射自身以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也为人类提供了源 源不停旳能源。 3、 太阳大气旳分层构造 由于光球层旳亮度最大,我们平时看到是太阳旳光球层;色球层呈玫瑰色。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旳重要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剧烈旳显示。黑子和耀斑旳活动周期大概是23年。 4、太阳活动对地球旳影响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 1 页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1、 宇宙:时间与空间的结合。由物质组成,处于运动之中。 2、 可见宇宙:人类可以观测到的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 3、 光年:光在真空中一年所走的距离。注意:光年是一个距离单位。 4、 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自然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人造天体: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等 5、 天体的判别:天体存在于地球大气层之外;天体已经克制了地球引力;天体的一 局部不是天体。 6、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例如:北斗七星不是天体系统,地月 系是天体系统。 7、 天体系统的层次 银河系由恒星和星云组成。 8、 太阳系:中心天体为太阳〔质量大〕,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 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距太阳由近及远〕围绕太阳运转。 八大行星公转特点:同向性〔自西向东〕共面性、近圆性、 分类:〔1〕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地内行星:水星、金星 河外星 银河 其他恒星 太阳其他行星系 地月

日 地外行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冥王星为矮行星因为其质量不够大;金星自转方向自东向西 9、 地月系:由地球与月球组成。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一样,所以我们只能 看到月球的一面。地球与月球的间的相互吸引产生了潮汐。 10、地球是一个普通而又特殊〔有生命〕的行星。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 外部条件 太阳光照稳定 太阳从诞生至今源源不断地提供太阳能 运行轨道平安 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自身条件 有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使地表平均 气温为150C 有适合呼吸的 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 有液态的水 地球内能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 的能量。太阳的主要成分为氢和氦,太阳的能量来源于核聚变。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局部,约占总能量的50%。 2、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辐射经植物生物化学作用可以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生物化学能。例如:煤、 石油是地质时期存储的太阳能。 (2)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太阳辐射本身以及大气运动、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一单元 地图知识 .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0°以东,180°以西,为东经度;0°以西,180°以东,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高纬。新-课-标-第-一-网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极点投影图可通过自转确定方向。 1.等值线的判读方法: 大大小小 两条平行等值线间的闭合区域,若闭合等值线的数值等于其中较大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大于较大值高低低高 向高值凸出的气温低,相反则高 高高低低 某等值线向高纬方向凸出,则此处气温比同纬度或同一高度其他地区偏高;反之亦成立 河流向凹 等高线凸出的方向与河流的流向相反,河流的流向是等高线数值变小的方向 洋流向凸 海洋上受洋流影响而发生弯曲的等温线,其凸出方向与洋流的流向相同 凸高凹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