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期末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期末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期末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的科学,它对于我们了解和应对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而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是我们初步学习地理知识的契机。本文将围绕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的知识点进行阐述,以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第一部分:地理研究方法

地理研究方法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基础。地理研究常用的方法有实地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实验研究法等。其中,实地调查法是我们了解具体地理现象的主要途径。通过走出教室,亲身参与地理观察和实地调查,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各种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同时,统计分析法和实验研究法则可以用于处理和分析所收集到的地理数据,从而帮助我们得出准确的结论。

第二部分:地球的形状与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形状是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在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中,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形状是近似于椭球体的。地球的形状对于地理现象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另外,地球的自转也是地

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地球的自转带来了昼夜的交替,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季节和生物活动。因此,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地球的形状与地球的自转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第三部分:赤道与地球的倾斜

赤道与地球的倾斜是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中的重要知识点。赤道是地球表面上的一条线,将地球分为北半球和南半球。而地球的倾斜则是指地球轨道与黄道面的夹角。地球的倾斜带来了四季的变化,对气候和植物生长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我们需要了解赤道与地球的倾斜对地理现象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气候分布和生态环境。

第四部分:经线与纬线

经线和纬线是地球坐标系统中的重要元素。经线指的是连接地球南北两极的线,也称为经度线,用于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东西方向。纬线指的是与地球赤道平行的线,也称为纬度线,用于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南北方向。经线和纬线的交叉点可以精确定位地球上的任意一点。在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中,我们需要了解经线和纬线的作用及其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第五部分:地理分区

地理分区是对地球表层进行系统划分和分类的过程。在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中,我们学习了世界的大洲和中国的主要地理分区。通过地理分区,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特色和发展状况。同时,地理分区也是研究地理现象和解决地理问题的基础。

总结: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是我们初步学习地理的重要阶段。通过学习地理研究方法、地球的形状与自转、赤道与地球的倾斜、经线与纬线以及地理分区等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为以后更深入的地理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希望同学们能够充分利用这个学习机会,努力提升自己的地理素养,为未来的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地图知识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0°以东,180°以西,为东 经度;0°以西,180°以东,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0°-30°为低纬,30°-60° 为中纬,60°-90°为高纬。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 (分母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 一般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极点投影图可通过自转确定方向。 12.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第二单元行星地球(地球概论)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陨石、回 收(返回)的飞行器不属于天体)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半径约200亿光年)——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日地平均 距离1.5亿km)——地月系(地月平均距离38.4万km)。 3.宇宙的两大特性:物质性、运动性(其运动是有规律、有层次的,天体间相互吸引、相互绕 转形成天体系统)。 4.大行星按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王、海王)。 5.八大行星的公转特征: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 6.月相:初一无月故为朔,初七八为上弦月,十五月圆称为望,廿三廿四下弦月。“上(弦月)上 (半月)上(半夜)西(侧)西(方天空),下下下东东”。 7.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三点共性)、适宜的大气和温度、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_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_高一地理必 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_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在高一的地理学习阶段,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总结,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掌握。下面是烟花美文网xx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一、宇宙中的地理要素 1. 宇宙中的地理要素是指宇宙中的物质、绝对空间、相对空间、时间与自然环境等 与人类活动有关的要素。其中,物质性要素由地球以外的宇宙物质和月球、彗星、矮星等 流体物质组成;绝对空间要素包括宇宙的群星、恒星以及日月星辰的位置;相对空间要素 表示物体的关系,特别是地球内部的物体的绝对空间关系;时间要素是指恒星、日月星辰 的运动规律、历法的概念等;而自然环境要素则包括地球表面上所有的形态特征,如山脉、河流、湖泊、沙漠、森林、草原等。 二、地理位置 1. 地理位置是指物体在整个地球(或地图)表面上的绝对位置。描述地理位置时, 首先要指出物体所处地球表面上的位置,然后要指出所在位置处的经纬度值。经纬度值的 具体指标是根据地球表面上的特定点计算出来的,经度值表示的是物体所处的经度线,而 纬度值则表示的是物体所处的纬度线。 三、地理范围 1. 地理范围是指某一地理物体或空间结构所覆盖的地理面积及其特征表现。例如, 河流范围一般指其水体网络以及其周围的曝气带面积、土壤和林地等;城市范围一般指城 市的边界线、着力规划开发的地区以及其内涵的土地、水网等;地区范围指一个地区的边 界线以及其内部的湖泊、河流、森林和耕地等。 四、地理形态 1. 地理形态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形态特征,通常由陆地地貌、水体地貌、地表覆盖物 围成的三维立体形态构成。陆地地貌是指由山脉、河谷、高原、丘陵和盆地等组成的陆 地地形特征;水体地貌是指湖泊、河流、瀑布等造成的水体地形特征;地表覆盖物是指雪山、沙漠、森林、草地等地表覆盖物对地形影响的形态特征。 五、地理行政 1. 地理行政是指社会组织空间结构的基础。地理行政按其行政管辖范围可分为国家 行政、省级行政、地市级行政、县级行政、乡级行政等。每一个行政级别都有专门的行政 功能,影响着人们在其行政范围内的日常生活管理工作。 六、地理环境 1. 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上存在的气候、地貌、自然资源等环境要素。地理环境涉 及到地球各物质与空间要素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并通过空间、时间的结构分布而形成的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期末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期末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的科学,它对于我们了解和应对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而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是我们初步学习地理知识的契机。本文将围绕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的知识点进行阐述,以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第一部分:地理研究方法 地理研究方法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基础。地理研究常用的方法有实地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实验研究法等。其中,实地调查法是我们了解具体地理现象的主要途径。通过走出教室,亲身参与地理观察和实地调查,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各种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同时,统计分析法和实验研究法则可以用于处理和分析所收集到的地理数据,从而帮助我们得出准确的结论。 第二部分:地球的形状与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形状是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在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中,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形状是近似于椭球体的。地球的形状对于地理现象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另外,地球的自转也是地

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地球的自转带来了昼夜的交替,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季节和生物活动。因此,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地球的形状与地球的自转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第三部分:赤道与地球的倾斜 赤道与地球的倾斜是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中的重要知识点。赤道是地球表面上的一条线,将地球分为北半球和南半球。而地球的倾斜则是指地球轨道与黄道面的夹角。地球的倾斜带来了四季的变化,对气候和植物生长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我们需要了解赤道与地球的倾斜对地理现象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气候分布和生态环境。 第四部分:经线与纬线 经线和纬线是地球坐标系统中的重要元素。经线指的是连接地球南北两极的线,也称为经度线,用于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东西方向。纬线指的是与地球赤道平行的线,也称为纬度线,用于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南北方向。经线和纬线的交叉点可以精确定位地球上的任意一点。在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中,我们需要了解经线和纬线的作用及其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 识点总结 篇一: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 地理期末复习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可见宇宙的含义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2、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①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 ②八大行星的名称及其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3、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b) 内因:1、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 2、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质量体积适中 3、充足的水分 外因:4、太阳光照稳定

5、空间运行轨道安全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太阳辐射与地球 ①太阳辐射的组成 太阳辐射分为可见光、红外光和紫外光三部分。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约占总能量的50%。 ②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维持生物的生长;(2)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和大气运动及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3)为人类提供能源,如能被直接利用的太阳能,地质历史时期生物转化太阳能积累下来的煤、石油。 5、太阳活动与地球 ①太阳外部结构及太阳活动类型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6、地球的自转 ①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 ②地球自转的速度(b)

角速度: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为0);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线速度大小相同;赤道1670Km\h,两极为0。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2)地球上长距离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3)产生地方时。 ③昼夜交替现象及晨昏线的判定 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晨昏线的判定见教材23页。 ④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 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⑤地方时和区时的简单计算 1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的时间为正午1 2 时,经度位置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东早西迟。两地地方时差=经度差×4分钟,东加西减. 2 时区和区时: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有15个经度,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作区时,又称标准时。中国统一用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的地方时),称为北京时间。 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小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教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天体:宇宙间的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各种物质通称为天体。 2、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图示 读图要求(必修ⅠP8图1-3):识别地球在八大绕日行星中的位置、运动方向、相邻行星的名称。 ①太阳系八大行星排列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②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它位于金星和火星轨道之间。 ③八大行星共同运动特征:同向性(自西向东)、近圆性(运行轨道)、共面性(轨道平面)。 ④在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存在一个小行星带。 4、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充足的水分。 原因:(1)地球处于一个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2)距日远近适宜,有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3)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形成适中的大气层,有以氮、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4)地球内部水汽的生成及外逸凝结导致了液态水的存在。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与地球 (1)太阳辐射的特点: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太阳辐射可分为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三部分。太阳辐射约50%的能量集中在可见光区。(教材P12图1-7 彩色光谱图) (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①太阳辐射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维持着地表温度。 ②为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生物的活动和变化提供动力。 ③太阳辐射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能源,如煤炭、石油、水能等。 2.太阳活动与地球 (1)太阳外部结构及太阳活动的类型 ①太阳外部结构从里到外分别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②太阳活动的类型: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和日珥发生在色球层,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_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_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在高一的地理学习阶段,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总结,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掌握。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

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二章) 1、岩石分三大类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③变质岩(变质作用)。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造成地表高低不平。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一地理必修I总复习必背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1.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2.天体:指宇宙中的一切物质存在形式。主要类型: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 3.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层次划分如下图: 4.太阳系: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和小行星带(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 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5.地球与其他七大行星绕日运行的共同特征:方向的同向性(自西向东)、运行轨道的近圆性、轨道面的共面性。 6.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条件的理解):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 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质量体积适中——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充足的液态水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波段分紫外光、可见光(0.4-0.76微米)、红外光。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①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②促进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③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二、太阳活动及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黑子与耀斑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外(大气层)太阳活动影响 日冕太阳风产生极光 色球耀斑①干扰电离层,阻断通信,②产生“磁暴”现象。 里光球黑子影响气候 1.3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 比较项 自转公转目 示意图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日珥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1、 宇宙:时间与空间的结合。由物质组成,处于运动之中。 2、 可见宇宙:人类可以观测到的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 3、 光年:光在真空中一年所走的距离。注意:光年是一个距离单位。 4、 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自然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人造天体: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等 5、 天体的判别:天体存在于地球大气层之外;天体已经克服了地球引力;天体的一部分不是天体。 6、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例如:北斗七星不是天体系统,地月系是天体系统。 7、 天体系统的层次 银河系由恒星和星云组成。 8、 太阳系:中心天体为太阳(质量大),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距太 阳由近及远)围绕太阳运转。 八大行星公转特点:同向性(自西向东)共面性、近圆性、 分类:(1)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地内行星:水星、金星 地外行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冥王星为矮行星因为其质量不够大;金星自转方向自东向西 9、 地月系:由地球与月球组成。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所以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地球与月球的 间的相互吸引产生了潮汐。 10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 外部条件 太阳光照稳定 太阳从诞生至今源源不断地提供太阳能 运行轨道安全 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自身条件 有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0C 有适合呼吸的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 有液态的水 地球内能 1、 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太阳的主要 成分为氢和氦,太阳的能量来源于核聚变。 太阳辐射波长范围(0.15—4微米)紫外线<0.4微米 可见光0.4-0.76微米 红外光>0.76微米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约占总能量的50%。 2、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辐射经植物生物化学作用可以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生物化学能。 例如:煤、石油是地质时期存储的太阳能。 (2)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太阳辐射本身以及 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也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 总星系 (可见宇宙) 河外星系 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 太阳系 其他行星系 地月系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一单元 地图知识 .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0°以东,180°以西,为东经度;0°以西,180°以东,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高纬。新-课-标-第-一-网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极点投影图可通过自转确定方向。 1.等值线的判读方法: 大大小小 两条平行等值线间的闭合区域,若闭合等值线的数值等于其中较大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大于较大值高低低高 向高值凸出的气温低,相反则高 高高低低 某等值线向高纬方向凸出,则此处气温比同纬度或同一高度其他地区偏高;反之亦成立 河流向凹 等高线凸出的方向与河流的流向相反,河流的流向是等高线数值变小的方向 洋流向凸 海洋上受洋流影响而发生弯曲的等温线,其凸出方向与洋流的流向相同 凸高凹低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 结 篇一: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 地理期末复习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可见宇宙的含义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2、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①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 ②八大行星的名称及其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3、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b) 内因:1、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 2、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质量体积适中 3、充足的水分 外因:4、太阳光照稳定 5、空间运行轨道安全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太阳辐射与地球 ①太阳辐射的组成 太阳辐射分为可见光、红外光和紫外光三部分。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约占总能量的50%。 ②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维持生物的生长;(2)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和大气运动及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3)为人类提供能源,如能被直接利用的太阳能,地质历史时期生物转化太阳能积累下来的煤、石油。 5、太阳活动与地球 ①太阳外部结构及太阳活动类型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6、地球的自转 ①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 ②地球自转的速度(b)

角速度: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为0);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线速度大小相同;赤道1670Km\h,两极为0。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2)地球上长距离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 (3)产生地方时。 ③昼夜交替现象及晨昏线的判定 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晨昏线的判定见教材23页。 ④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 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⑤地方时和区时的简单计算 1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的时间为正午 1 2 时,经度位置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东早西迟。两地地方时差=经度差×4分钟,东加西减. 2 时区和区时: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有15个经度,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作区时,又称标准时。中国统一用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的地方时),称为北京时间。 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 时区差的求法:在0时区两侧相加,同侧相减 加减号的确定:所求地在已知地东取加号,反之取减号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在高一的地理学习阶段,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总结,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掌握。下面是烟花美文网WTT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

湘教版地理高一期末必考知识点

湘教版地理高一期末必考知识点地理学作为一门广博的学科,涉及到人类社会、自然地理、环 境变化等多个方面。在高中地理课程中,湘教版地理教材提供了 丰富的知识点,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掌握这些必考知识点是至关 重要的。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知识点,并给出相应的示例和解释。 1. 地球与地图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地图则是地球的缩影。地球的形状、 地轴倾斜、地球的三个重要线等知识点是高一地理的基础。例如,地球的形状是椭球体,它的赤道半径要大于极半径,使得地球在 自转过程中会产生形成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季节变化。 2. 宇宙中的地球 高一地理课程还会介绍宇宙中地球的位置和特征。例如,我们 学习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各个自然地理要素的特点,如 地壳的构造、大气的成分等。 3. 地球的动力与地理环境

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地球的各种力量决定了地理环境的特点。高一地理会涉及到地球的板块构造与地震、火山的关系,大气圈循环和气候变化等内容。 4. 地理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地理资源是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基础,学生需要了解地理资源的类型、分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例如,学生需要了解中国的重要资源煤炭的分布以及其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并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这些资源。 5. 人口与城市 人口与城市是地理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我们需要了解人口的分布、人口增长与控制以及城市化进程等。例如,学生可以研究中国人口的分布规律以及城市化对农村人口流动和区域发展的影响。 6.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我们需要了解区域的相互联系、区域间的差异与协调发展等。例如,学生可以研

湘教版高一地理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知识点网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

湘教版高一地理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知识点网高一地理 湘教版必修一 一、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改造——温室农业、梯田、施肥、浇水。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地租、政策、劳动力) ★市场决定着农业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条件(特别是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 响在地域上扩展。 3、技术因素(育种、机械、化肥、农药) ★培育良种(高产、耐旱、耐寒、耐储存等品种):有利于扩大种植面积。 ★机械化: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施用化肥、农药等: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等国。 (2)主要品种:小麦、玉米(旱地作物,便于机械化生产)。 (3)形成条件:★自然条件:地势平坦,耕地广阔,地广人稀。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发达,技术水平高 ★技术条件:机械化程度高。 (4)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家庭农场为主 2、水稻种植业: 分布: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区 典型地域:亚洲 区位条件 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 地形:河流下游平原或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利于耕作劳动力:(属劳动密集型农业)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利于精耕细作历史: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形成原因 小农经营 以家庭为单位,人均耕地少 单产高,商品率低 精耕细作,但农村人多,自给为主 机械化水平低 经济水平低,体力劳动为主 水利工程量大

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科技水平低 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3、混合农业 (1)主要是牲畜和谷物的混合农业。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主要 是渔业与林业的混合农业。 (2)分布:欧洲、北美、澳大利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 车上的国家”)等。 (3)特点(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为例) ①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互惠互利:种植业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畜牧业为种植业提供肥料 ★休耕和轮作、(有利于恢复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种植、牧场。 ②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小麦农忙(播种5—6月、收割11—12月)正 式放牧的闲时。 ③灵活的生产选择:根据市场确定是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 4、其他农业地域类型 地域类型 分布地区 形成原因 主要特点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总复习提纲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总复习提纲 学好地理首先要培养自己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其次课前认真预习,然后特别强调理解记忆,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章)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

(整理)高一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湘教版

精品文档 【地球】 一、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地球的普通性一一与其他七大行星具有相似的物理特征和运动特征 公转运动特征涵义 方向同向性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轨道形状近圆性公转轨道的偏心率小,都是近似于圆的椭圆 轨道面共面性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与黄道面的夹角小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物质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 外部条件 太阳光照稳定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 运行轨道安全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自身条件有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使地表平均气温为 15C 有适合生物呼吸的 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并经过漫长的 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 有液态的水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体积收缩,产生热量, 不断产生水汽,并随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带到地表,形成原始 海洋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 (2)太阳辐射给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能量。(太阳能和化石能源) 2.影响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 (1)太阳高度角或纬度 (2)海拔 (3)天气状况 3.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本超区 区 ■ 丰 翌 丰 较 2

精品文档 4•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特征对地球的影响 里子八\、J 周期为11年 与地球气候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以作为太阳活 动强弱的标志。 耀斑强烈电磁波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磁暴; 最激烈的显示 太阳风咼能带电粒子流轰击地球高层大气,产生极光三、地球运动 地球自转的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 时间意义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24小时昼夜交替周期 3•速度?线速度与纬度和地势高低有关;角速度两极除外均――地球公转特征 1、基本特征 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自西向东 1恒星年,即365日6时9分10秒随公转位置而变化 (1)轨 道 (2)方 向 (3)周 15° /时 时间:1月初 公转速度: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