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 气

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1、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的科学家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发现并制得了氧气。

2、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1、装置图(见书P27)

2、实验现象:A 、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

B 、(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原理:表达式:磷(P ) + 氧气(O 2)

五氧化二磷(P 2O 5) 化学方程式: 4P + 5O 2 点燃

2P 2O 5 5、注意事项:A 、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 、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C 、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D 、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

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6、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 红磷量不足;B 装置气密性差;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D 、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

三、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N 2)78%,氧气(O 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

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 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空气成分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零点零三有两个,二氧化碳和杂气

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是相对的,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只要杂质含量低,不至于对生产和科学研究产生影响的物质就是纯净物。

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注意:划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只含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物,含有几种物质的就属于混合物,

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

不活泼。

点燃

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 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 )、二氧化氮(NO 2)、二氧化硫(SO 2))和烟尘。

2、污染来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3、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空洞(飞机的尾气、氟里昂的排放)、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4、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态、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5、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七、未来化学将朝着“绿色化学”——“绿色消毁”和“绿色生产”的方向发展。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特点: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原料无毒无害②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③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被消纳,实现零排放(在化合反应中体现)④生产出环境友好产品。见教材P32。

课题2 氧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 ,略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法)

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一)与非金属(碳、硫、磷)的反应

1、木炭(黑色固体)燃烧

实验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碳(C )+ 氧气(O 2)

二氧化碳(CO 2) 化学方程式 C + O 2 CO 2 做木炭燃烧实验时,燃烧匙应慢慢..

从瓶口向瓶底伸入(充分利用瓶内的氧气)。 2、硫粉(淡黄色)燃烧: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 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 硫(S ) + 氧气(O 2)

二氧化硫(SO 2) 化学方程式 S + O 2 SO 2 实验时,要在瓶底装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红磷(暗红色固体)的燃烧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白烟 在氧气..

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文字表达式:磷(P )+ 氧气(O 2)五氧化二磷(P 2O 5)

化学方程式:4P + 5O 2 2P 2O 5 注意:五氧化二磷(P 2O 5)是固体,不是气体

(二)与金属(镁、铁)的反应

1、镁带(银白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文字表达式:镁(Mg )+ 氧气(O 2)氧化镁(MgO ) 化学方程式:2Mg + O 2 2MgO

2铁丝(银白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铁(Fe ) + 氧气(O 2)

四氧化三铁(Fe 3O 4) 化学方程式:3Fe + 2O 2 点燃

Fe 3O 4

注意: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三)与某些化合物(蜡烛、甲烷)的反应——产物均为: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现象:比空气中燃烧剧烈,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

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文字表达式:石蜡+ 氧气(O 2)二氧化碳(CO 2)+ 水(H 2O ) 空气中燃烧情况: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稍有黑烟。

(四)其他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某些物质在一些条件下,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成为缓慢氧化。缓慢氧化也放热。 如:动植物新陈代谢,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烂、酒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等等。 总结:

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称为氧化反应。氧气便是常见的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2、物质在纯氧气中燃烧程度比空气中燃烧要剧烈。说明物质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小成正比;

3、物质燃烧时有的有火焰,有的会发光,有的会冒烟。一般来说,气体燃烧会有火焰产生,固体直接燃烧,产生光或者火星。生成物有固体,一般都会产生烟,即固体小颗粒;

4、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是燃烧现象,如缓慢氧化。

三、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医疗上急救病人,登山、潜水、航空、宇航提供呼吸;

(2)、支持燃烧:炼钢、气焊与气接、液氧炸弹、火箭助燃剂

四、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可表示为:A +B +…… → E (简称“多合一”)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可表示为:AB →A +B +……。(简称:“一变多”)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③: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石蜡的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课题3 实验室制取氧气

一、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原理: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蒸馏)

(1)具体过程

(2)注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变化)

1、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A 、药品:过氧化氢(H 2O 2)和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MnO 2)

B 实验原理:

表达式:过氧化氢(H 2O 2) 水(H 2O ) + 氧气(O 2)

化学方程式: 2H 2O MnO2 2H 2O+ O 2 ↑

注:MnO

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C 、装置: 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双氧水的为一类)

注意事项:

①、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②、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

③、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④、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⑤、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D 、步骤:连、查、装(二氧化锰)、定、倒(过氧化氢溶液)、收

2、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

A 、药品:、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氯酸钾(白色固体)与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B 、原理:

①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表达式:氯酸钾(KClO 3)

氯化钾(KCl ) + 氧气(O 2) 方程式:2KClO 3 MnO 2

△ 2KCl + 3O 2 ↑

MnO 2 △ MnO 2

空 气 196℃),先蒸发出来

183℃)

注意: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②加热高锰酸钾:

表达式:高锰酸钾(KMnO4)△

锰酸钾(K2MnO4)+ 二氧化锰(MnO2)+ 氧气(O2)

方程式:2KMnO4K2MnO4 + MnO2 + O2↑

C、装置:加热固体制气体(加热氯酸钾的为一类)

D、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离、熄。

①连接装置: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③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④固定装置: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⑤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⑥收集气体:

a、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排出的是空气;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气大)(防止气体逸出)

b、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为了排尽瓶内空气)

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放在集气瓶口

⑦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⑧再停止加热

E、易错事项:

a).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

b). 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d). 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e).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F、收集方法:

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

②向上排空法(密度比空气大)

G、检验、验满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三、催化剂:

1、概念: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加快或变慢),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

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2、特点:两不变(质量、化学性质)、一改变(反应速率)

注意:①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不能决定反应的进行

②催化剂不是反应物、又不是生成物

③催化剂仅针对某一反应,并不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

④某一反应的催化剂可能不只一种

3、二氧化锰在一些反应中不只作催化剂,催化剂不一定就只有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溶液

制取氧气中,催化剂可以用硫酸铜溶液、氧化铁、氧化铜、红砖粉末)。在氯酸钾制取氧气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但质量分数变大。

四、分解反应:

1、概念: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及以上物质的反应

2、特点:一变多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详解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课题1 空气 拉瓦锡的实验: 加热加热 汞 + 氧气——→氧化汞氧化汞——→汞 + 氧气 拉瓦锡的实验结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 (一)实验2-1:P27 1、现象:红磷继续燃烧,并且产生大量的白烟,打开止水夹后,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的体积约占原瓶容积的1/5) 2、分析:这是因为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同时消耗了集气瓶中的氧气,使瓶内气压小于外面大气压,大气压将水压入瓶内。 3、反应文字表达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4、其它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氮气不溶于水,氮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5、几种情况可能造成该实验结果不准确(没有达到1/5):红磷不足;装置漏气;未待完全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二)空气的成份按体积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三)纯净物:一(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氧气、五氧化二磷、水等。 混合物:由不止一种(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空气、稀有气体、海水等。 (四)空气的用途 (五)1.空气污染是:烟尘(可吸入颗粒)、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主要来自煤等矿物燃料的燃烧。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天然气、氢气、水力发电等),绿化(植树、造林、种 草) 2.保护空气 1)空气的成分一般是固定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吸收二氧化碳用释放出氧气,自然界的各种变化相互补 偿使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几乎不变。 2)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形成酸雨、 光化学烟雾。 3)空气污染物 固体污染物:烟尘、粉尘(矿物燃料的燃烧、地面扬尘、沙尘暴、焚烧秸杆等) 气体污染物:二氧化硫(SO2)(燃烧含硫的煤、化工厂排放的废气) 二氧化氮(NO2)(矿物燃料的燃烧、化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 一氧化碳(CO)(矿物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汽车排放的尾气) 臭氧(O3)(低空臭氧是一种气体污染物,主要由汽车排放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在太阳光 下产生的)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人教版初中高中化学选修一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在恒压、NO和O2的起始浓度一定的条件下,催化反应相同时间,测得不同温度下NO 转化为NO2的转化率如图中实线所示(图中虚线表示相同条件下N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2NO(g)+O2(g)⇌2NO2(g)的△H<0 B.图中X点所示条件下,延长反应时间能提高NO转化率 C.图中Y点所示条件下,增加O2的浓度不能提高NO转化率 D.实线部分先增大后减小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温度升高,平衡先向右移动,然后再向左移动 答案:A 【详解】 A.根据图知,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NO转化率降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0,故A正确; B.图中X点是该温度下的平衡状态,此时仅延长时间NO转化率不变,故B错误;C.Y点为该温度下的平衡点,增大反应物O2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从而提高NO转化率,故C错误; D.图示可知反应最初随着温度升高,主要是正向进行,NO转化率逐渐增大,而到达X点时达到平衡状态,继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NO的转化率降低,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2.T1时,10 L的恒容密团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M(g)和N(g),发生反应: M(g)+N(g)⇌2P(g)+Q(g) △H>0.反应过程中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t/min n(M)/mol n(N)/mol 0 6.0 3.0 5 4.0 1.0 10 4.0 1.0 A.该反应在第8min时,v(正)>v(逆)

B.0-5min内,用M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4 mol/(L·s) C.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变为T2时,平衡时测得N的浓度为0.08 mol/L,则T1>T2 D.当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M、N的转化率相等 答案:B 【详解】 A.根据表格所给数据,反应在5min时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第8min时也是平衡状态,所以正逆反应速率相等,A项不符合题意; B. (6-4)mol v(M)==0.04mol/(L s) 10L?5min ,B项符合题意; C.T1→T2时,N的平衡浓度由1mol =0.1mol/L 10L 降低到0.08mol/L,说明N消耗的更多, 则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则T2>T1,C项不符合题意; D. 6-41 α(M)== 63 , 3-12 α(N)== 33 ,两者转化率不相同,D项不符合题意; 故正确选项为B 3.一定温度下,将2molSO2和1molO2充入一定容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下列反应:2SO2(g)+O2(g)2SO3(g);△H=-197kJ/mo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达到反应限度时,生成SO3为2mol B.达到反应限度时,反应放出197kJ的热量 C.达到反应限度时,SO2的消耗速率必定等于SO3的消耗速率 D.达到反应限度时,SO2、O2、SO3的分子数之比一定为2∶1∶2 答案:C 【详解】 A.可逆反应中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则生成SO3一定小于2mol,故A错误;B.热化学方程式中为完全转化时的能量变化,而将2mol SO2和1mol O2充入一定容密闭容器中,不能完全转化,则放出的热量一定小于197kJ,故B错误; C.达到反应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达到反应限度时SO2的消耗速率必定等于SO3的消耗速率,故C正确; D.平衡时浓度不变,但SO2、O2、SO3的分子数之比不一定为2∶1∶2,故D错误; 故选C。 4.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可逆反应2X(g)2Y(g)+Z(g)中,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ψ)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示,正确的是 A.B.

人教版 九年级 初中 化学 第二章知识点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 (1) 现象:产生白烟,集气瓶中的水上升约1/5体积. (2)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3) 实验成功的关键: ①红磷要过量;②容器要密封,不漏气;③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4)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1/5的原因: ①红磷不足,氧气未耗尽;②瓶塞未塞紧,空气进入;③未冷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5)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多于1/5的原因: ①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的速度太慢,集气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而逸出。 ②止水夹未夹紧,集气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而从导管口逸出。 (6)该实验的不足之处: ①红磷被点燃后再伸入集气瓶内,使部分空气因受热膨胀而溢出集气瓶。 ②红磷在空气中点燃会污染空气。 ③导管内的空气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7)集气瓶中先加少量水的作用: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 2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CO 2 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 氧气用途: (1) 供给呼吸<如登山、医疗、潜水等〉(2) 支持燃烧<如炼钢、气焊、航空等〉 2 氮气用途: (1) 作保护气(如汽车安全气囊、灯泡、食品袋等充氮气),利用N 2 化学性质不活泼. (2) 制硝酸和化肥。(3)冷冻麻醉(4)制造低温环境。 3 稀有气体用途:(1)电光源,利用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2)作保护气(焊接金属的保护气、灯泡内保护气),利用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注意:“稀有气体”是一类气体的总称,不是一种气体。 三、保护空气 1 空气中的污染物包括烟尘和有害气体; 空气中的有害气体:CO 、 SO 2、 NO 2 、O 3 等 2 空气污染的危害:①损害人体健康②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③全球气候变暖,臭氧破坏,酸雨。 3 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②使用清洁能源;③植树造林; ④工厂废气处理后排放。 注意:空气污染指数包括:CO 、 SO 2、 NO 2 、O 3 、可吸入颗粒物。 四、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 1、混合物:宏观上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微观上由两种及以上的分子构成。 2、纯净物:宏观上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微观上由一种分子构成。 3、注意: ①、只由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金刚石和石墨。 ②、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 2和O 3 的混合,只含一种元素,但是混合物。 ③、纯净物都有化学式。混合物都没有化学式。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全归纳: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6.氧气 (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3)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2H2O2MnO22H2O + O2↑ 2KMnO4△K2MnO4 + MnO2 + O2↑ 2KClO3MnO22KCl+3O2↑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二单元复习、练习题 类名1。第一位探索空气成分的化学家:结论。2.空气的组成和成分 体积分数21%氮气稀有气体co2占其它气体杂质0.03%(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充足且坚固的产品:选择。 b、设备要求:良好。 c、现象:生产 量大,宽口瓶内液位上升约一个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约占1/5,可支持燃烧;剩余气体主要是约占,不,也不,溶于水 e、探索:① 液位上升小于1/5。原因:设备漏气,,。② 铁和铝能代替红磷吗? 原因:铁和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碳和硫能代替红磷吗?失败原因: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和烟尘 等待目前,空气污染指数中包括的项目有、、等。(3)空气污染的危害和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 酸雨 保护: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条件,使用清洁能源。工厂废气经处理后才能排放,非常危险 植树、造林、种草等。酸雨(no2、so2等) 3.氧气 (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物质现象*碳在空气和氧气中释放,导致大量气体铁和磷以及空气中铝和硫的微弱火焰,而火焰在氧气中释放,燃烧带有刺鼻气味的气体,燃烧镁,释放热量,生成白色固体,铁,释放大量热量,产生黑色固体(Fe3O4),在氧气中燃烧石蜡,发出白光,在瓶壁上 形成水滴,产生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浑浊。在集气器底部放置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是在 硫磺燃烧期间在集气器底部留下少量水。铁和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3)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不同变化)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① ② ③ (4)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型:适合用制o2

(完整版)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1]

(完整版)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1] 第二单元我们身边的空气知识点 课题1 空气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装置图(见书P27) 2、实验现象:A 、红磷燃烧,冒出白烟,放出热量。 B 、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内气体体积的1/5。 3、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原理:表达式:磷(P ) + 氧气(O 2) 五氧化二磷(P 2O 5) 5、注意事项:A 、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 、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干打开弹簧夹, C 、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考虑: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 答:别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别能用铁(铁在空气中别能燃烧) 6、在实验中进入水的体积低于1/5其缘故也许是: A 红磷量别脚; B 装置气密性差; 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D 、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 二、空气的要紧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N 2)78%,氧气(O 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 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三、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有固定组成和化学符号。 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 性质。 四、空气是一种珍贵的资源 1、氮气:无群、无味的气体,别溶于水,别燃烧也别支持燃烧,别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别活 泼。 2、稀有气体:无群、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别同颜群的光,化学性质非常别爽朗。 3、用途: 五、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 )、二氧化氮(NO 2)、二氧化硫(SO 2))和烟尘。 2、污染来源: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3、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伤害人体健康、妨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存在的环境咨询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空洞(飞机的尾气、氟里昂的排放)、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4、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态、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5、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点燃 课题2 氧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事情下,是无群无味的气体;密度略大于空气。氧气别易溶于水。液态氧和固态氧基本上淡蓝群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木炭(黑群固体)燃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空气 一、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 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2Hg+O22HgO和 2HgO2Hg+O2↑。 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实验原理】4P+5O22P2O5 【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弹簧夹关闭。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实验步骤】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③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放热;③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①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②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注意事项】 1.红磷必须过量。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 2.装置气密性要好。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 小。 3.导管中要注满水。否则当红磷燃烧并冷却后,进入的水会有一部分残留在试管中,导致 测量结果偏小。 4.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5.如果弹簧夹未夹紧,或者塞塞子的动作太慢,测量结果会偏大。 6.在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7.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烧尽管消耗气体,但是产生了新的气体, 气体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水面不会有变化。 8.如果预先在集气瓶内放入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9.不要用镁代替红磷!原因: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这样不仅 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 三、空气的成分 气体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78% 21% 0.94% 0.03% 0.03% 四、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纯净物 定义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 混合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 物。 特点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纯净物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但是,

重庆市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二章选择题专项知识点总结(含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约占空气质量的78% B.空气中的少量稀有气体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利用空气中氧气与各组分性质的差异,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臭氧C 解析:C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不是质量分数,故选项错误; B、空气中的少量稀有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C、利用空气中氧气与各组分性质的差异,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正确; D、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和臭氧,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是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区别木炭粉、红磷、硫粉、铁丝四种药品,最为简便的方法是 A.加热分解B.观察颜色 C.加水溶解D.测定物质的密度B 解析:B A、木炭粉、磷、硫粉和铁丝加热都不分解,木炭粉在空气中加热可以点燃,产生无色气体,磷加热可以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看到大量白烟,硫粉在空气中加热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铁丝不燃烧,可以区分,但是操作麻烦,选项A不符合题意; B、木炭粉为黑色固体粉末,红磷为红色固体,硫酸为黄色固体,铁丝为银白色固体,可以直接观察颜色区分,方法简单,选项B符合题意; C、木炭粉、红磷、硫粉和铁丝都不溶于水,选项C不符合题意; D、四种物质密度不同,与观察颜色相比,此测定方法较为复杂,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催化剂就不能进行化学反应 B.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 C.二氧化锰可作任何反应的催化剂 D.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性质不变B 解析:B A、不使用催化剂物质也能发生化学反应,例如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也能缓慢分解放出氧气,故错误; B、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故正确; C、有许多反应需要的催化剂不是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也不是只做催化剂用的,也可做反应物或生成物,故错误;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1、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现象和分析现象红磷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白眼;待装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通过导管倒吸入集气瓶,并且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红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是瓶内压强变小,水倒吸入集气瓶;因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所以进入的水的体积约占原空气体积的1/5。分析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红磷,暗红色固体物质;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物质)反应方程式:4P5O2点燃2PO25 如果该实验测出的氧气的体积小于空气体积的1/5,可能的原因是:(1)红磷的量太少 (2)装置漏气(气密性不好) (3)没有等到装置冷却就打开止水夹3、空气的成分: 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中,氧气具有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的用途;氮气由于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用作保护气;稀有气体在通电时

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霓虹灯等,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保护气。 5、空气污染物有烟尘和有害气体两大类,其中有害气体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 氮、臭氧。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6、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 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也都与空气污染有关。为了使天空更蓝,我们应该: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以保护大气 课题2氧气 1、氧气的物理性质:标准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一 定条件下可变成液体和固体。2、氧气的化学性质: (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2)硫燃烧 实验内容硫在空气中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点燃 文字表达式:硫+氧气二氧化硫 (硫,淡黄色固体物质;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是主要的空气污染物)反应方程式:S+O2点燃SO2(3)木炭燃烧

陕西咸阳市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二章简答题专项知识点总结

一、解答题 1.小华用如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若他所用的R为木炭,你认为他的实验能否成功,说明理由。 解析:不能;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造成气压没有明显减少,水无法进入,故不能成功。 【解析】本题考查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原理。 用燃烧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利用可燃物燃烧消耗空气里的氧气后,使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当打开弹簧夹时,在瓶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水就会被压入瓶中,使液面大约上升至原来瓶内气体体积的1/5.这样通过有形的水的体积来暗示无形的氧气在瓶内空气里的体积,从而推算出空气里氧气的体积含量。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造成气压没有明显减少,水无法进入,故不能成功。 点睛:用燃烧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所选可燃物应满足条件有①能在空气中燃烧②燃烧时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③燃烧时不能产生气体。 2.某实验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结果发现测得数值比实际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请你帮助他们找出实验误差的原因。(写出三条)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红磷的用量不足(2)装置的密封性不好,漏气。 (3)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对实验的成败注意事项为:要保证药品过量,要保证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同时一定要等到温度恢复到室温再打开止水夹让外界液体进入装置内.所以在分析造成装置造成结果小于 1/5 时,要考虑药品的量可能不足造成没有将氧气完全消耗,同时要考虑装置在药品的足够的情况下因为气密性不好,导致液体不能等体积进入而引起结果偏低,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等同样能造成进入的水小于1/5 .

安徽宣城市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二章简答题专项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解答题 1.暗紫色固体A在加热条件下生成B、C和D,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C分解放出D,其中C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若将细铁丝放在D中点燃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E。 用符号表达式表示有关反应,指出化学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① 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 解析:KMnO4 K2MnO4+MnO2+O2(分解反应) H2O2H2O+O2(分解反应) Fe+O2Fe3O4(化合反应) 【分析】 暗紫色固体A在加热条件下生成B、C和D,则A是高锰酸钾,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C 分解放出D,其中C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则C是二氧化锰,若将细铁丝放在D中点燃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E,则D是氧气,E是四氧化三铁。 ①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KMnO4 K2MnO4+MnO2+O2;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故是分解反应。 ②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O2 H2O+O2;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故是分解反应。 ③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Fe+O2Fe3O4;该反应是由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故是化合反应。 2.汽车尾气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为了创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许多城市正在采取有力措施提高空气质量。如规定所有机动车要安装尾气净化器,它的特点之一是使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 (1)写出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 (2)列举提高空气质量的另外两个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碳+氮气 (2)①植树造林②使用清洁能源③加强空气质量的监测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即氮气,故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一氧化碳+一氧化 氮二氧化碳+氮气 (2)提高空气质量的措施:①植树造林②使用清洁能源③加强空气质量的监测等 考点:文字表达式的书写,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 3.)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并阅读小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西安市铁一中学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培优提高)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化学概念间的逻辑上有如图所示的部分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B.氧气与混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C.空气和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2.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氮气B.海水C.二氧化硫D.五氧化二磷 3.下列实验中对水的作用解释不正确的是 A B C D 实 验 内 容 水 的作用通过量筒中水体积变化 得出O2的体积 防止熔融物溅落下来炸 裂集气瓶 降温,便于气密性 检查。 排净空气,便于观察 何时集满。 A.A B.B C.C D.D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大胆改进。选用45mL的18×180mm的试管和针筒注射器进行了实验,效果良好。

关于以上两组实验,有如下说法: ①图Ⅰ实验红磷在瓶中燃烧时的主要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 ②图Ⅰ实验等到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 ③若图Ⅰ实验从开始到结束止水夹始终未夹紧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④按图Ⅱ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前,将注射器的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20mL刻度处,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⑤按图Ⅱ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当红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熄灭酒精灯,待冷却并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将从15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10mL刻度处才停止。 其中不正确的说法是() 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③⑤D.②④⑤ 5.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①B.②C.③D.④ 6.小乐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燃烧匙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气压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重庆市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二章填空题专项知识点总结(含解析)

一、填空题 1.请按要求书写文字表达式,并注明是化合反应还是分解反应。 (1)一种白色固体与一种黑色固体混合加热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反应。 (2)产生大量白烟的反应______,_______反应。 (3)一种淡黄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_______,______反应。分解化合化合【分析】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判断 解析:−−−−→+加热 二氧化锰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分解 +−−−→点燃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化合 +−−−→点燃硫氧气二氧化硫 化合 【分析】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判断。 (1)一种白色固体与一种黑色固体混合加热制取氧气,氯酸钾是白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故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为−−−−→+加热二氧化锰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是分解反应,故填:−−−−→+加热 二氧化锰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分解; (2)产生大量白烟的为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的现象,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点燃磷氧气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填: +−−−→点燃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化合; (3)一种淡黄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点燃硫氧气二氧化硫,该反应“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 反应,故填:+−−−→点燃硫氧气二氧化硫;化合。 【点睛】 分解反应特点:一变多;化合反应特点:多变一。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洁净的空气属于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人类生存需要清新的空气下列行为会增大空气中PM 2.5含量的是_________。 A 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B 治理工地扬尘 C 露天焚烧垃圾 D 使用太阳能汽车 (3)氮气具有广泛的用途,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其原因是__________。 (4)节日里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内填充的气体是_______;能使食物变质的是气体是________。混合物C 氮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稀有气体氧气 解析:混合物 C 氮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稀有气体 氧气 (1)洁净的空气含有氧气、氮气等气体,属于混合物。 (2)A 植树造林,美化环境,会减小空气中PM 2.5含量,不符合题意;

甘肃西北师大附中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二章简答题专项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一、解答题 1.氧气是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物质,如图1是有关氧气的知识结构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反应②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反应. (3)反应③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 (4)生成④的反应现象为________. (5)C、P、Fe与氧气反应的共同特征为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6)物质⑤属于________(填序号). A.单质 B.化合物 C.氧化物 (7)氧气有很多用途(如图2),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解析:2H2O2 2 MnO 2H2O+O2↑ 分解催化作用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 的热都是化合反应(合理即可) BC AC (1)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它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 MnO 2H2O+O2↑; (2)紫黑色固体加热生成氧气,则是高锰酸钾反应生成氧气,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3)白色固体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能生成氧气,则是氯酸钾的分解,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4)碳与氧气的反应现象为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 (5)C、P、Fe与氧气反应的共同特征为①都是化合反应;②都与氧气反应;③生成物都是氧化物;④反应都放出大量热; (6)铁与氧气生成四氧化三铁,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

于氧化物,故选BC; (7)医疗急救中,氧气能够供给呼吸,航天火箭中,氧气能够支持燃烧。故选AC。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某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验证,实验后发现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请你帮助这位同学找出两种可能造成这样 结果的原因: ①; ②. 解析:①红磷的量不足②装置气密性不好(其他合理也可以)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装置的气密性要好;为了要耗尽瓶中的氧气,红磷必须是足量的;气体的体积受到温度的影响,要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再打开了弹簧夹等。3.已知:白磷和红磷的化学性质相似。同学们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①如图所示,在玻璃管中放入足量白磷,两个注射器和玻璃管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 60mL空气。加热装有白磷的玻璃管至白磷燃烧 ②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燃着的白磷熄灭 ③当注射器活塞不再移动时,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ⅰ.玻璃管中发生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 ⅱ.步骤②的目的是_____。 ⅲ.步骤③中,当注射器活塞不再移动时,密闭系统内气体体积为_____mL。 解析:略使白磷与氧气充分接触(消耗氧气完全) 48 【解析】 ⅰ.玻璃管中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4P+5O2点燃2P2O5;ⅱ.步骤 ②的目的是使氧气与磷充分接触,而使氧气被充分反应,使测定结果更准确;ⅲ.步骤 ③中,当注射器活塞不再移动时,氧气已经被完全反应,密闭系统内气体体积减少五分之一,为48mL。 4.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是硫粉、红磷、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基础知识点归 纳总结 单选题 1、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结束后,反应容器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 A.氮气B.五氧化二磷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答案:A 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实验结束后,反应容器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故选A。 2、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B.河水C.苏打水D.蒸馏水 答案:D 分析:根据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进行分析。 A、矿泉水中含有矿物质和水等,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河水中含有泥沙、水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苏打水中含有碳酸钠和水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蒸馏水是净化程度最高的水,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故选D。

3、实验室用 KMnO4制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加热KMnO4制O2 C.验证O2已集满 D.硫在O2中燃烧 答案:A A、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是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A正确; B、高锰酸钾是粉末状的,为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故B不正确; C、氧气的验满,带火星的木条要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收集满,故C不正确; D、硫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水反应,则硫在O2中燃烧集气瓶底部要加入水,故D不正确。故选A。

嘉黎县中学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考试范围:xxx ;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a 和b ,向b 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a 中不再加入物质,然后将它们同时加热,放出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问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2.有三份质量相同的氯酸钾,向甲中加入1g 高锰酸钾,向乙中加入1g 二氧化锰,丙中不添加其他物质。然后同时加热,则产生气体最多的和最慢的是( ) A .甲、丙 B .乙、丙 C .甲、甲 D .乙、甲 3.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图2是用该装置测得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气压与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 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 点时反应刚好停止 B .红磷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C .b 、c 、d 点时集气瓶中所含物质相同 D .该装置测得空气中氧气合量为 0p -p 100%p 4.下列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随时间变化关系 B.用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实验中水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 D.密闭装置内燃烧一定质量的镁条,装置内固体总质量随时间变 化关系 5.氧气是我们身边的常见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一定是氧气 B.鱼虾等在水中能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6.关于空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B.空气中的氮气按质量算约点78% C.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D.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过程属于分解反应 7.下图表示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正确的是

《好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二章简答题专项知识点总结(含解析)

一、解答题 1.下面是学习了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后,进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和氧气性质”的探究,请回忆并回答下列探究内容: (1)制取并收集两瓶氧气时,用了药品有______________,用了仪器有______________。 (2)制取操作过程中,用排水法收集完成后,是先______________,然后再 ______________。 (3)做氧气的性质探究时,用了如下图所示的操作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一)取用木炭的仪器叫____________,未经点燃的木炭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氧气中燃烧。 (二)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应该由上向下缓慢插入,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 (三)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集气瓶冷却后,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高锰酸钾试管带导管的胶塞集气瓶玻璃片铁架台酒精灯水槽先移出导管再移走酒精灯坩埚钳不能为了使木条充分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变浑浊 【解析】 (1)实验室制取氧气用到的药品是高锰酸钾,使用的仪器有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导管、集气瓶、棉花等;(2)使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后,为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进试管,需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3)(一)据图可知,取用木炭的仪器是坩埚钳,未经点燃的木炭,没有达到木炭的着火点,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不会燃烧;(二)将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要将木炭慢慢从上向下插入,防止反应放出的热量将氧气排出,造成反应时间短,不利于观察实验现象;(三)木炭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1)以下物质中:①氮气②水③空气④食盐水⑤五氧化二磷⑥铁,其中(以下均填序号)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2)将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A装入试管,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无现象,而向其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B后,迅速产生气泡,生成了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C,使金属E红热并伸入盛有气体C中,在C瓶底有少量液体D,金属E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

人教版初中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二章《烃》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原子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B.最多只可能有9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 C.有7个碳原子可能在同一直线 D.只可能有5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 答案:D 解析:A.分子中有甲基,具有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故A错误; B.甲基碳位于碳碳双键平面内,碳碳三键的直线结构位于苯环的平面内,碳碳双键平面和苯环平面,可以通过碳碳单键的旋转使两个平面重合,所以最多有11个碳原子共面,最少有9个碳原子共面,故B错误; C.苯环是平面图形,两个基团位于苯环的对位位置,碳碳三键为直线型结构,连接苯环的碳碳双键的碳原子处于苯中氢原子的位置,此碳原子、苯环上相连的碳原子和苯环对位的碳原子以及碳碳三键上的碳原子,一共5个碳原子共直线,故C错误; D.苯环是平面图形,两个基团位于苯环的对位位置,碳碳三键为直线型结构,连接苯环的碳碳双键的碳原子处于苯中氢原子的位置,此碳原子、苯环上相连的碳原子和苯环对位的碳原子以及碳碳三键上的碳原子,一共5个碳原子共直线,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240和C340互为同素异形体 B.氕、氘、氚是氢元素的三种核素,其中子数相同 C.CH3COOH与HCOOCH2CH3互为同系物 D.C3H8的一氯取代物有3种 答案:A 解析:A.C240和C340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但二者组成和结构都不同,所以互为同素异形体,A正确; B.氕、氘、氚是氢元素的三种核素,其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B不正确; C.CH3COOH属于羧酸,而HCOOCH2CH3属于酯,所以二者不互为同系物,C不正确;D.C3H8分子中只有2种不同性质的氢原子,所以其一氯取代物有2种,D不正确; 故选A。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酸乙酯在NaOH溶液中水解完全后静置分层,混合液上层为有机层 B.乙酸的分子式可表示为C2H4O2 C.石油分馏是物理变化,可得到汽油、煤油和柴油等产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