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引用的名言警句、古文哲理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引用的名言警句、古文哲理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引用的名言警句、古文哲理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引用的名言警句、古文哲理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引用的名言警句、古文哲理

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

1.“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P2序言】

【解读】“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句话出自诗词《水调歌头·游泳》,意思是:巫山上的神女当然会健在如故,她看到这种意外的景象,该惊叹世界真是大变样了。神女即巫山神女,传说中与楚王云雨那位,出自宋玉,三峡附近有神女峰.意喻中国变化巨大,换了人间.

2.“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P11教材原文】

【解读】“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出自《淮南子·氾论训》。常:准则。本:根本。经:准则。上:极至。意思是:治理国家有不变的法则,但最根本的是让人民获利;政治教化也有固定的模式,但最紧要的是让政令畅通无阻。

3. “人心齐,泰山移”

【P12教材探究与分享】

【解读】释义:形容只要人们的心往一处,共同努力,就能移动泰山。比喻只要大家一心,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出自《古今贤文合作篇》

4.“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P13教材原文】

【解读】“天地之大,黎元为先。”语出唐太宗李世民的《晋宣帝总论》。大意是:天地虽然广袤无垠,但是黎民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天地之大,黎元为先”体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民本思想。

5.“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P23教材原文】

【解读】胡瑗在《松滋县学记》中开宗明义地说:"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

他从"致天下之治"的政治目的出发,揭示了人才、教化、学校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一是为什么要重视教育。胡瑗认为,治理好国家关键在人才,人才要通过教育培养。二是如何办教育的问题。

他认为,一要"师儒",就是以孔孟之道管理和从事教育;二要普及教育于"民";三要地方行政长官兴办学校。在封建社会中,人民处于无权状态,封建政权内部的监督机制有名无实,各级官吏的政治道德、文化素质对于吏治的好坏、人民负担的轻重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培养真正的人才对封建社会的长治久安有着现实意义。

北宋初期,教化不兴,风俗偷薄,当时的科举制度崇尚声律浮华,以诗赋取土,社会上普遍存在着"苟趋禄利"、轻"教化"、重"取土"的风气,且各地又没有建立学校。为了培养真正合格的致治之才,胡瑗认为必须建立"敦尚行实"的学校,这种"立学教人"的主张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

6.“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P28拓展空间】

【解读】秀:出众,突出;摧:摧残。高出森林的大树总是要被大风先吹倒。比喻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容易受到嫉妒、指责。出自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李康的《运命论》:"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李康所作的《运命论》旨在探讨国家治乱与士人个人出处之间的关系问题。他强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可是志士仁人"蹈之而弗悔",目的是为了"遂志而成名"。不想这话今天竟成了中国人古来已是嫉妒成性的证据。

第二单元《追求民主的价值》

1. “民惟邦本”

【课本P30 教材原文】

【解读】百姓是国家的根本,用于劝诫统治者。出自《尚书·五子之歌》。夏朝时期,禹的孙子太康即位,他荒淫无度,百姓为之悲哀,他到洛水南面去打猎,

穷国君主羿趁机篡夺了夏国的政权。太康的弟弟做《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中康起兵恢复了夏国。

2. “政得其民”

【课本P30 教材原文】

【解读】政令的施行要合乎民意,治理国家要得到人民的认可。出处《孟子·离娄上》:“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在就历史上的国家治理进行集体学习时,“我国古代主张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

3. “以百姓心为心”

【课本P30教材原文】

【解读】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老子》第四十九章“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xī)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意志,而是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善良的人,我以善良对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以善良对待他。这样天下人的品德都善良了。诚信的人,我以诚信对待他;不诚信的人,我也以诚信对待他,这样天下人的品德都诚信了。圣人立于天下,要收敛谨慎啊。百姓都专注于自己的视听。圣人的心灵要纯朴变得像孩童一样。

4. “欲张国势,莫要于得民心;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课本P31探究与分享】

【解读】出自郑观应《盛世危言》郑观应编成于公元1894年(光绪二十年)。全书贯穿着"富强救国"的主题,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诸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在当时是给甲午战败以后沮丧、迷茫的晚清末世开出了一帖拯危于安的良药。

(1)郑观应对西方富强原因进行分析得出,不在船坚炮利,而在西方的议院制度。(2)设议院也就是实行君主立宪制,是国家富强的根本途径。出自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上》

中法战争前后,从洋务思想中分化出早期维新思想。早期维新派不满足洋务对西方文化所作的皮毛介绍,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议会政治,以工商立国。这种社会思潮对洋务思想有所继承,又有所变异,是洋务思潮的延续,又是戊戌维新思潮的前奏,是一种过渡性社会思潮。

5.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课本P31 探究与分享】

【解读】出自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1898年康有为上书光绪皇帝主张效仿列强通过立宪法,开国会,实行权力制衡,建立起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拉开了近代中国的制宪序幕。

6. “国之强弱,悉推原于民主。民主斯固然矣。君主者何?私而已矣;民主者何?公而已矣。”

【课本P31 探究与分享】

【解读】梁启超:《与严幼陵先生书》1897,严幼陵,即严复。此时梁启超主张维新变法,推行君主立宪制。

7.“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而实行其权者,则发端于选举代议士。倘能按部就班,以渐而进,由幼稚而强壮,民权发达,则纯粹之民国可指日而待也。”

【课本P31探究与分享】

【解读】出处建国方略之三《民权初步·社会建设》。民权初步,为了要实现民权主义,特别重视议事法则。是《建国方略》三书之一。

7. “其兴也悖焉,其亡也忽焉”

【课本P32 阅读感悟】

【解读】纵览历史风云,细细品味历代王朝兴衰,我们惊奇地发现:历代王朝创造繁荣的过程极为相似,其衰亡也经历了惊人相似的轨迹。

“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见于《左传.庄公十一年》,又见于《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五》:“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悖”通“勃”,意思是:禹和汤怪罪自己,他们的兴盛很迅速,势不可挡,桀和纣怪罪他人,他们的灭亡也很迅速,突如其来。

8. “法治应该包含两重意义:已经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良好的法律。——亚里士多德”

【课本P45相关链接】

【解读】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里第一次提出了“法治”的定义。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就大致包含两个意思:其一,是关于法治的形式方面的,即法治的条件。其二,是关于法治的内容方面的,其核心是严格依照良好的法律办事。

9. “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课本P45教材原文】

【解读】商鞅。出自《商君书·定分》。命:生命。这句话的意思是:法令,是百姓生存的根本,是治理国家的基础。

10.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课本P47 相关链接】

【解读】出自《韩非子·有度》说明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没有一直强的国家,没有一直弱的国家,严格执行法度的就会成为强国,反之就是弱国。法律是一个国家内部规范,必须严格执行,不容亵渎。

12.“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在于法之必行。”

【课本P53 课文原文】

【解读】出处:(明)张居正《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上面这段话是明朝首辅张居正上疏明神宗实行考成法时提到的。意思是说,大凡国家大事,制定法令条例并不难,难的是有法必依。“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依法治国是我国宪法确定的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能不能做到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党能不能坚持依法执政,各级政府能不能依法行政。我们要增强依法执政意识,坚持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开展工作,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推进依法执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执法是行政机关履行政府职能、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主要方式,各级政府必须依法全面履行职能,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执法程序,严格执法责任,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对执法司法状况,人民群众意见还比较多,社会各界反映还比较大,只要是不作为、乱作为特别是执法不严、司法不公、司法腐败问题比较突出。

13.“法之不易,自上犯之”

【课本P54 课文原文】

【解读】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法家人物商鞅说的一句话。意思是说,法令得不到执行,关键是上层有人犯法,是上层有头有脸、有权有势、有恃有宠的人带头不执法、违法甚至犯法。

14.“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

【课本P55课文原文】

【解读】出自《慎子逸文》慎子曰:“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治水者,茨防决塞,九洲四海,相似如一学之于水,不学之于禹也。说的是法律、法规、法令、法度、法治源自于人类的进化,并非空洞无物,天外来客,所以人们要学会使用法律法规知识治理家庭、单位、国家,使其顺势为昌,扬长避短,循序渐进。

慎到(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5年),尊称慎子。中国战国时期赵国邯郸(今属河北省)人。《史记》说他专攻“黄老之术”。齐宣王时他曾长期在稷下讲学,是稷下学宫中最具有影响的学者之一。《史记》说他有《十二论》,《汉书·艺文志》的法家类著录了《慎子》四十二篇。是从道家中出来的法家创始人之一。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

1.“来者落地生根,去者落叶归根”

【P58 教材原文】

【解读】落地生根,出自《人民日报》1969.12.18,解释:比喻长期安家落户或切切实实、一心一意地做好所从事的工作。落叶归根,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解释:飘落的枯叶,掉在树木根部,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他乡的人,终要回到本乡。

2.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

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P63 探究与分享】

【解读】出自《孟子·梁惠王下》。释义:齐宣王在别墅雪宫里接见孟子。齐宣王说:“贤人也有在这样的别墅里居住游玩的快乐吗?”孟子回答说:“有。人们要是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埋怨他们的国君。得不到这种快乐就埋怨国君是不对的;可是作为人民的领导人而不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国君以人民的快乐为快乐,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快乐。国君以人民的忧愁为忧愁,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忧愁。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是没有过的。

3.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P63 探究与分享】

【解读】出自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释义: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

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4.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静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P64阅读感悟】

【解读】出自清·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释义: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留连忘返。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自己生活节俭,以做人的正道来教育子孙。不要贪不属于你的财,不要喝过量的酒。和做小生意的挑贩们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居,要

关心他们,并且要对他们有金钱或其它的援助。他人来说长道短,不可轻信,要再三思考。因为怎知道他不是来说人坏话呢?因事相争,要冷静反省自己,因为怎知道不是我的过错?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记在心。无论做什么事,当留有余地;得意以后,就要知足,不应该再进一步。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祸患,不可有幸灾乐祸之心。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恶人。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P70 阅读感悟】

【解读】出自周文王姬昌《周易》。释义: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的前进。

6.“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P70 阅读感悟】

【解读】出自《礼记·礼运篇》。释义: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是一种大同的理想社会的构想。

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P70 阅读感悟】

【解读】出自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释义: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8.“言必信,行必果”

【P70 阅读感悟】

【解读】出自《论语·子路》。释义:指说出的事一定足以信任,恩仇必报,快意江湖。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P70 阅读感悟】

【解读】出自《论语·为政》。释义: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即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10.“德不孤,必有邻”

【P70 阅读感悟】

【解读】出自《论语·里仁》。释义: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P70 阅读感悟】

【解读】出自《论语·卫灵公》。释义: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对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

12.“出入相友,守望相助”

【P70 阅读感悟】

【解读】出自《孟子·滕文公上》。释义:为了对付来犯的敌人或意外的灾祸,邻近各村落互相警戒,互相援助。

1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P70 阅读感悟】

【解读】出自《孟子·梁惠王上》。释义: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14.“不患寡而患不均”

【P70 阅读感悟】

【解读】出自《论语·季民第十六》。释义:不应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分配不均。

15.“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P81 运用你的经验】

【解读】出自魏晋·陶渊明《饮酒·其五》。释义: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

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

1.“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P92 教材原文】

【解读】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义勇军进行曲》。2004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解释:即使拼到最后粮尽到绝,仍不放弃把我们的血肉之躯筑成阻挡日本人进攻的防线。

2. 人心思定谋发展,人心思治求幸福

【P93教材原文】

【解读】人民向往安定的生活谋划发展,百姓思考怎么治理得到幸福。

3.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P95 教材原文】

【解读。“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事关群众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解释:民生问题是所有人民的幸福基础,推动社会和谐的根本所在。

3.同心掬得满庭芳

【P96 教材原文】

【解读】形容同心同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满园芬芳美景。引申为团结一致创造更好地状况。

4.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子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P96 教材原文】

【解读】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解读:民族团结更加紧密。

5.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

【P99 教材原文】

【解读】维护国安安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思想。维护国家统一保证国家安全。

6.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

【P99 教材原文】

【解读】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

7.我们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

【P99 教材原文】

【解读】针对一切分裂势力,全国人民对于分裂势力零容忍。

8.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P102 教材原文】

9.“人不走不亲”

【P103 教材原文】

【解读】出自《增广贤文(下)》人不走不亲,水不打不浑。三贫三富不到老,十年兴败多少人。解读:两岸同胞同根同祖,虽然有一道台湾海峡将我们隔开,但是我们应该像亲戚一样常来常往,增进感情。

10.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课本P104,第八课导语】

【解读】出自诗词《菩萨蛮·大柏地》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解读:一九二九年初,湘赣两省军阀何键、鲁涤平联手第三次”会剿“井冈山。一月十四日,率红军主力下山,意图将敌军引离井冈山。离山后红军在赣南数战不利,直至二月十一日,得以在大柏地歼赣军刘士毅二个团,才打破危局。这是赣南、闽西的红军根据地创建之始。这首词是重经大柏地

时所作。空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而谁又在手持这彩虹临空舞蹈?在这里解读为民族复兴的愿望原来越近,回望历史,这是我们创造出来的成就得自豪感。11.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课本P105,相关链接】

【解读】出自《礼记·礼运》,在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施行的时候,天下就是人们所共有的,(人们)把品德高尚的人、德才兼备的人选举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儒家思想中最美好的大同社会。

12.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课本P115,教材原文】

【解读】最早出自是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背景是清军入关。”以八字成文的语型,出自梁启超。解释为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易错题

九年级(上)道德与法治 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易错题) 1.某大学正式与学校所在市的合作,扮演该市“人才引擎”和“创新高地”的角色,为该市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原始动力,使该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表明(A) A依靠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可以创造财富 B科技进步推动了传统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C加强大学与政府合作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D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在国际上处于最高地位 2.厉害了,我的国!2017年,我国在航天航空、人工智能、深海探测等科技领域可谓“井喷”,取得了一批在世界上叫得响、数得着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这表明(A) A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重大成就 B在尖端技术方面,我国都走在世界前列 C科学技术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D我国已经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6.7%,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较快增长,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人,这些是2017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信息。他们共同反映了(B) A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 B经济建设取得可喜成绩 C民主建设取得巨大突破 D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推进,但是收入分配领域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共同发展。共享成果,注重效率维护公平。这有利于(C) ①实现社会公平正②突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③实现共同富裕共享成果④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C919大型客机圆满首飞、国产航母闪亮登场、天舟发出首当太空快递、神舟十一号航天员太空停留33天、墨子号量子卫星成功发射、中国天眼落户启用。这些事实再一次向世人证明(B) A自主创新立新功,领跑世界留美名 B社会制度优势显,科技创新大发展C科技再攀新高峰,创新强国已建成 D中国智造创奇迹,世界科技我第一6.目前,我国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

九年级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九年级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2018年1月16日,朝鲜核问题全面协议“执行日”到来,美、英、法、俄、中、德六国就朝鲜核问题形成磋商机制,中国建设性参与了全面协议谈判全过程,尽管受到很大阻力,但也与各方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为“执行日”顺利到来创造了条件。对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当今世界,人们越来越致力于和平谈判代替武力解决争端 ②中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有效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 ③中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力表现得越来越突出,中国有能力、有信心领导世界 ④中国的国际担当是基于国际社会对我国赞扬的担当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2 .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进入了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共产主义社会 3 . 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下列举措体现共享发展的是() ①增加公共服务供给 ②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③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④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4 . 2017年11月1日,_____正式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成为我国首座获评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称号的城市。 A.深圳B.上海C.长沙D.杭州 二、多选题 5 . 2019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并再次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和制度保障。河南省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就要 A.科技兴农,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B.坚持促进农村农业的生态发展,树牢绿色发展理念 C.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D.把“三农”问题摆在核心位置,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6 . “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习近平主席201 7 年新年贺词中的这句话,形象生动、温暖人心、催人奋进、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质就是实干精神。这一精神要求我们() A.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B.勇敢走在时代前列的学习者、劳动者、奉献者 C.努力学习,积极探索 D.为祖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 7 .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指出,中国要抓机遇、迎接挑战,实现新的更大发展,从根本上还要靠改革开放。这是因为 A.改革开放是发展党和人民事业的根本动力 B.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的兴国之要、立国之本 C.改革开放为现代化建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D.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8 . 2016年3月16日,在全国人大表决通过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后,来自香港的人大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二五”期间,在中央的支持下,香港各方面发展显著;“十三五”期间香港将继续发挥“一国两制”的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名言警句,古文哲理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引用的名言警句、古文哲理 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 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p6教材原文】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似乎每天都有做“最好的我”的生命冲动。 【解读】《礼记·大学》中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P8教材原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学生活的序幕刚刚拉开,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 【解读】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易《温尧卿等授官赐绯充沧景江陵判官制》:“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苟自强不息,亦何远而不届哉?”意思是:走一千里路,也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3.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P12教材原文】相关链接。 【解读】节选自《格言联璧》。释义:志向所趋,没有不能达到的地方,即使是山海尽头,也不能限制。意志所向,没有不能攻破的壁垒,即使是精兵坚甲,也不能抵抗。 4.“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p12教材原文】努力需要坚持。“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如果不努力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梦想就会成为空想,只能是画饼充饥。 【解读】《尚书-周书》中有云: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 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P13教材原文】“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中学时代,我们充满朝气、富有活力,我们怀揣梦想,从这里起航! 【解读】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意思是: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P22教材原文】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可以成为艰苦却十分快乐的探索之旅。 【解读】语出《孔子·雍也》。释义: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道德与法治七上书中 名言警句、古文哲理的理解

道德与法治引用的名言警句、古文哲理理解(七上) 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 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p6教材原文】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似乎每天都有做“最好的我”的生命冲动。【解读】《礼记·大学》中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P8教材原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学生活的序幕刚刚拉开,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 【解读】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易《温尧卿等授官赐绯充沧景江陵判官制》:“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苟自强不息,亦何远而不届哉?”意思是:走一千里路,也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3.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P12教材原文】相关链接。 【解读】节选自《格言联璧》。释义:志向所趋,没有不能达到的地方,即使是山海尽头,也不能限制。意志所向,没有不能攻破的壁垒,即使是精兵坚甲,也不能抵抗。4.“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p12教材原文】努力需要坚持。“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如果不努力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梦想就会成为空想,只能是画饼充饥。 【解读】《尚书-周书》中有云: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 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P13教材原文】“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中学时代,我们充满朝气、富有活力,我们怀揣梦想,从这里起航! 【解读】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意思是: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P22教材原文】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可以成为艰苦却十分快乐的探索之旅。【解读】语出《孔子·雍也》。释义: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P23教材原文】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意味着要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养料,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策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解读】《论语·魏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释义:器:工具。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8.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P23教材原文】学会学习,还意味着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们可以与同伴相互帮助、分工合作,在交流切磋中共同完成任务。【解读】语出《礼记·学记》。释义: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

道德与法治名人名言

道德与法治名人名言 1、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步。——杰弗逊 2、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神涵光 3、人类最高的道德标准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拿破仑 4、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梅里美 5、那不知道自己缺乏自由之意志的人才是真正的贫穷者。——尼采 6、在**的喧嚣声中,法律的声音显得太微弱。——马略 7、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德谟克利特 8、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就不再配享受自由了。——毕达哥拉斯 9、能够自由地形成习惯的人,在一生中能够做更多的事。习惯是技术性的,因此可以自由地形成。——三木清 10、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与追求美的理想这两者常常统一在一起,是密不可分的。——周扬

11、昙花一现的感情,不能真诚地可靠地长期地相爱,是相当一部分青年人道德方面存在的严重缺陷。——苏霍姆林斯基 12、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13、真想解除一国的内忧应该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机会。——亚里士多德 14、法发展的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学,也不在司法判决,而在社会本身。——埃利希 15、好习惯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场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苏格拉底 16、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威·厄尔 17、人应该装饰的是心灵,不是**。——高尔基 18、最有道德的人,是那些有道德却不须由外表表现出来而仍感满足的人。——帕拉图 19、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列夫·托尔斯泰 20、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罗·伯顿 21、法律又是什么?法律就是取得胜利、掌握国家**的阶级的意志的表现。——列宁

2020年九年级综合测试道德与法治试题参考答案

2020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D 2.A 3.B 4.A 5.C 6.D 7.B 8.A 9.D 10.B 11.D 12.B 13.D 14.C 15.B 16.C 17.C 18.A 19.B 20.B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60分) 21.(15分) (1)案例中的三种行为都是犯罪行为(2分),其特征是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3分)。(评分说明:只写“违法行为”不给分;犯罪的特征每点1分。)(2)上述现象是割裂法治与自由的关系,片面强调自由,是错误的,甚至违法的(1分)。自由是在法律之内的自由,法治和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2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2分)。(评分说明:判断行为1分;分析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与不得超越法律,各2分。) 追求自由平等,必须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2分);同时要平等的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2分);要反对特权,自觉抵制不平等的行为(1分)。(评分说明:只回答“如何珍视自由”或“如何践行平等”得2分) 22.(15分)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3分);创新让生活更美好,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2分),大数据助力政府科学决策、资源优化配置,也让公众及时了解疫情发展情况,让疫情防控更科学、更精准、更有效,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为我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支撑(2分)。 (评分说明:创新重要性3分;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改变生活2分;结合材料2分)(2)企业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2分)。运用大数据等科技创新提升发展质量,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2分)。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如生物科技、新动能、人工智能等,抢占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的制高点(2分)。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广应用智慧物流、远程办公等新技术新产品,支撑企业复工复产(2分)。 (评分说明:结合材料从增强自主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回答,每点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3.(15分) (1)我国根本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2分)。(评分说明:答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均可得2分。其他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不得分)本次抗击疫情充分显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显著优势,包括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2分);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2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2分);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2分)。 (评分标准:优越性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以人民为中心、依法治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等几个方面回答,每点2分,回答3点即可。本小题共8分) (2)我国同世界携手抗疫中践行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2分)。我国与世界守护相望,尊重生命,关注人类命运,致力于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2分);积极主动承担大国责任,同各国分享防控有益做法,向出现疫情扩散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经验(2分);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推动国际社会团结抗疫,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1分)。(评分标准:答“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分。分析我国如何承担责任,每一观点2分,三点5分,本小问共7分)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归纳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同住地球村 1.当今世界的特征 (1)这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国家间相互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开放范围也在不断扩展。 (2)这是一个发展的世界。世界正经历着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与此同时,贫富差距、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困扰着人类社会。 (3)这是一个紧密联系的世界。现代交通、通信、贸易把全球各地的国家、人们联系在一起,彼此影响,休戚相关。 2.世界的变化既给国家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影响 (1)表现:①商品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完成。②商品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2)影响:①能够充分发挥生产者各自的优势,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优势互补) ②经济全球化促进商品、资本和劳动力在全球流动,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促进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有效。同时,经济全球化也使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 4.经济全球化下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

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使风险与危机跨国界传递。 5.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应有的积极态度 既要顺应历史潮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参与竞争;也要居安思危,增强风险意识,注重国家经济安全,为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6.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多样的文化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选择,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姿。 (2)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不同特质的文化相互交融,能够为彼此增添新的元素,激发新的活力。 7.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产生误解与冲突的原因 人们往往从自身的文化视角、用自己的价值观来理解和判断事物,有时会导致彼此误解与冲突。 8.化解冲突的手段 (1)从个人层面:正确认识文化差异,相互尊重,通过平等交流、对话,达成彼此的理解和包容。 (2)从国家层面:应当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9.世界格局形成原因 (1)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主导的旧的世界格局消失,世界进入多极化时代。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测试一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练习一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共24分) 1、2018年3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意味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成果进一步固化为法律制度,成为反腐败工作法治化的重要里程碑。材料表明() A.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B.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C.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法律是公民意志的体现 2、2018年2月6号,合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发文要求各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在春节期间要加强关键部门、关键岗位、重要节目和重点时段的值班值守,做好安全保障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安全播出和网络安全万无一失。对此做法的意义认识正确的是() A.扩大了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 B.保障公民享有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C.有利于保证人民的文化权益 D.可以使人民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以下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B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C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C在少数民族群众居住的地方都实行这种制度 4、中国取得巨大的发展成就,根本上是靠改革开放。这是因为改革开放是()A.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工作 B.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C.兴国之要,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D.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5、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这() A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决定的B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C表明国家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D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6、现在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这是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下列属于“走出去”的有() A中国企业为土耳其修建“安伊高铁”B中国某知名电器企业在巴西投资建设生产基地C欧洲空客直升机与中国企业签下三笔大单D中国某汽车公司引进德国发动机技术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第12次会议评审决定,由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7家单位申报的11组《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这启示我们() A历史不容篡改,忘记历史等于背叛历史 B谋求和平是世界一切爱好和平人们的共同心愿C勿忘国耻,抵制日货 D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中华崛起而努力 8、党和政府一贯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且成效显著。在今后的扶贫攻坚中,西藏、新疆南部等少数民族集中地区仍将作为主战场。这说明() A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B我国坚持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C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D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9、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城乡居民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跨越了三个台阶。这三个台阶指的是() A.解决贫困——实现温饱——达到总体小康B.解决温饱——总体小康——建设全面小康C.摆脱贫困——全面小康——实现共同富裕D.发展东部——开发西部——推进城镇化10、春晚歌舞《在你伟大的怀抱里》,由维吾尔族、回族、壮族、藏族、蒙古族人民共同演绎,象征着民族团结。以下关于民族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热点专题练习:名言哲语类

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热点专题练习 名言哲语类 一、选择题 1.学习中有苦也有乐。下列名言能够体现学习乐趣的是( ) A.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B.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D.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 “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从情绪的角度理解这句话,正确的是( ) A. 情绪有喜怒哀惧之分 B. 不同的情绪对人的影响相同 C. 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会相互感染 D. 情绪会让我们因为小小的挫折而止步不前 3. “当上帝关闭了一道门时,同时又为你打开了另一扇窗。”这句话说明( ) A. 窗户比门多 B. 人生难免有挫折 C. 挫折越多越好 D. 我们应当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 4.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坚持努力,我们才会获得最终的幸福。下列诗句内涵与此相同的有( ) ①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③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④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5.“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这句谚语说明( ) A. 完善自己很重要 B. 认识自己很重要

C. 相信自己很重要 D. 发展自己很重要 6.古人云:“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矣。”这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是( ) A. 要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 B. 要扬长避短,做更好的自己 C. 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短处,展现自己的才华 D. 要忽视缺点,只看自身的优点 7.“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句话启示我们要( ) A. 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B. 珍惜时间,主动为社会做贡献 C. 磨砺坚强意志,正确面对挫折 D.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 “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之心,若无耻心,则无事不可为矣。”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 ) A. 知耻 B. 爱国 C. 守法 D. 自强 9.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这说明( ) ①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复兴②少年的梦想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③梦想与现实是平行线,永远无法相交④中国梦是少年梦的重要物质支撑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② 10.卡耐基说:“你应该庆幸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把自己的天赋发挥出来。”下列说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 我是最优秀的,要塑造十全十美的自我形象 B. 对于自己的短处能够坦然接受,知难而退 C. 相信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的,克服缺点并不断完善自己 D. 重视他人的评价,因为只有他人评价才是正确的 11.“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这句话启示我们 ( )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精选】

目录 1.第一课同住地球村 2.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第三课与世界紧相连 4.第四课与世界共发展 5.第五课少年的担当 6.第六课我的毕业季 7.第七课从这里出发 温馨提示:目录已做超链接 第一课同住地球村 1.当今世界的特征 (1)这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国家间相互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开放范围也在不断扩展。 (2)这是一个发展的世界。世界正经历着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与此同时,贫富差距、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困扰着人类社会。 (3)这是一个紧密联系的世界。现代交通、通信、贸易把全球各地的国家、人们联系在一起,彼此影响,休戚相关。 2.世界的变化既给国家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影响 (1)表现:①商品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完成。②商品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2)影响:①能够充分发挥生产者各自的优势,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优势互补) ②经济全球化促进商品、资本和劳动力在全球流动,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促进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有效。同时,经济全球化也使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 4.经济全球化下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使风险与危机跨国界传递。 5.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应有的积极态度 既要顺应历史潮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参与竞争;也要居安思危,增强风险意识,注重国家经济安全,为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6.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多样的文化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选择,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姿。 (2)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不同特质的文化相互交融,能够为彼此增添新的元素,激发新的活力。 7.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产生误解与冲突的原因

道德与法律的格言法律与道德的名言名句

道德与法律的格言法律与道德的名言名句 法律是约束,道德是良知,道德与法律都是为了建设美好的社会,营造一个好的社会环境。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有关道德与法律的名言,希望能帮到你。 1.法宽则刑者少,刑者少则民为耻矣。――崔敦礼(宋)《刍言》 2.法律的真正目的是诱导那些受法律支配的人求得他们自己的德行。――阿奎那(意)《神学大全》 3.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像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贝卡利亚(意)《论犯罪和刑罚》 4.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那么法律作为一件无用之物自己就会消灭。――洛克(英)《政府论》 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自由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不是为了束缚他的才能。――罗伯斯庇尔(法)《革命法制和审判》 6.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利益,而是为了公共的利益;一部分靠有害的强制,一部分靠榜样的效力。――格老秀斯(荷) 7.带来安定的是两种力量:法律和礼貌。――歌德(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8.国因法律而昌,法律因人而贵。――日莲(日)《立正安国论》 9.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唐)《天论上》

10.法小弛则是非驳。――刘禹锡(唐)《天论上》 11.疏法胜于密心,宽令胜于严主。――吕坤(明)《呻吟语;治道》 12.在一个国家中,法律永远是由强者的权力制定的。――柏拉图(古希腊)《法律篇》 13.法律的制订是为了惩罚人类的凶恶悖谬,所以法律本身必须最为纯洁无垢。――孟德斯鸠(法)《论法的精神》 14.法律决非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风浪而起变化一样,法律也因情况和时运而变化。――黑格尔(德)《法哲学原理》 15.没有永恒的法律,适用于这一时期的法律决不适用于另一时期,我们只能力求为每种文明提供相应的法律制度。――柯勒(德)《法律概念》 道德与法律的格言1.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康德 2.法律是一种不断完善的实践,虽然可能因其缺陷而失效,甚至根本失效,但它绝不是一种荒唐的玩笑。;;德沃金 3.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苏霍姆林斯基 4.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类的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它是花丛中最娇嫩的而又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道德。;;苏霍姆林斯基 5.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些喝酒上了瘾的,是因为做了错事而受到良心的呵责的人。人人可以注意到,过着不道德生活的人比旁人更缺

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期末检测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 分,共45 分) 1.青春之所以迷人,是因为她如此生机勃勃却又充满危险;她有瑰丽的想象,也有许多解不开的困惑。青少年在青春期体格快速变化,第二性征开始凸显,由此带来这样那样的困惑。面对这些困惑,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正确面对青春期的身心矛盾B.不因自己的生理变化而自卑C.拿同伴的生理变化开玩笑 D .追求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 2.“人云亦云”“随声附和”“拾人牙慧”这些词语和下面漫画共同反映了有的人思维缺乏( ) A.开创性 B.独立性 C.挑战性 D.批判性 3.湖北卫视某档男女情商对抗节目,采用提问和PK 的方式来告诉观众男人和女人之间究竟有些什么样的不同,通过这档节目不仅可以认清自己所属性别的特点,也可以发现异性和自己的差异。下列属于男性特征的是( ) ①喜欢数学和科学②善于理解、体谅他人③富有冒险精神④不善于决断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 .②④ 有的初中生喜欢某位异性同学,甚至以“老公”“老婆”称呼对方,有的甚至从七年级开始,就与班里异性同学产生“绯闻”了。回答4、5题。 4.材料中这些同学的行为是__________ 的表现( ) A.智力发展到高峰 B .自我意识迅速增强 C.情感更加丰富D.青春期的心理萌动 5.对于上述材料中出现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放任不管,这是很正常的事②应该正确与异性相处,做到内心坦荡,言谈得当,举止得体③这是青春成长中的正常现象,但这并不是真正的爱情④家长应尽快给孩子转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 .①④ 6.“ 人独处时谨慎不苟。”这句话启示我们要( ) ①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②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③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④遵 守法律,不做违法的事 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 .①②

(完整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引用的名言警句、古文哲理解释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引用的名言警句、古文哲理解释 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 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p6教材原文】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似乎每天都有做“最好的我”的生命冲动。 【解读】《礼记·大学》中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P8教材原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学生活的序幕刚刚拉开,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 【解读】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易《温尧卿等授官赐绯充沧景江陵判官制》:“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苟自强不息,亦何远而不届哉?”意思是:走一千里路,也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3.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P12教材原文】相关链接。 【解读】节选自《格言联璧》。释义:志向所趋,没有不能达到的地方,即使是山海尽头,也不能限制。意志所向,没有不能攻破的壁垒,即使是精兵坚甲,也不能抵抗。 4.“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p12教材原文】努力需要坚持。“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如果不努力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梦想就会成为空想,只能是画饼充饥。 【解读】《尚书-周书》中有云: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 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P13教材原文】“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中学时代,我们充满朝气、富有活力,我们怀揣梦想,从这里起航! 【解读】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意思是: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情检测 初三道德与法治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个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 2分,共50分) 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审议通过将中国 候鸟栖息地(第 一期) 、中国 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55 处,位居世界第一。 A .东海 平遥古城 B .黄(渤)海 良渚古城 C .南海 丽江古城 D. 黄(渤)海 大理古城 2. 2019年8月1日电,清华大学施路平团队近日发布研究成果——类脑计算芯片 “ ”。该芯片是世界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芯片,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既可支持 脉冲神经网络又可支持人工神经网路的人工智能芯片。 A .中国芯 B .神州龙芯 C .天机芯 D .神威芯 3.9月29日下午,2019女排世界杯决赛在日本札幌打响,最终,中国女排3比0战胜阿 根廷女排夺得冠军,这是中国女排 连胜! A .九 B .十 C .十一 D .十二 4.在家里,我们是父母的子女;在学校里,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在小区里,我们是业主;在祖国大家庭中,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这说明( ) A .我们的身份是唯一的 B .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C .社会关系是在人的身份中确定的 D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相同的身份 5.下列诗句中,与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不相符的是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C.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D.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6.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有趣而又深刻的话:“一个人要想离开社会而生存,那真像人拔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一样不可能。”鲁迅的话告诉我们 ①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②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密不可分③个人的生产劳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④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各种条件 A. 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 ①②④ 7.国庆节期间,许多家长带领孩子到电影院一起观看了《我和我的祖国》并进行了交流,对祖国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也对自己和祖国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②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③我们要关心国家发展,并为之自豪④个人是社会的一个“结点” A. ①③ B.②③ C.②④ D. ①④ 8.我国农业农村部指出,到2020年,农产品电商交易额将达到8 000亿元,预计年均增速将保持在40%左右。这表明“互联网+农业”所隐藏的潜力是巨大的,其正在潜移默化地引领我国农业产业的变革方向。上述材料说明 A.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B.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 C.互联网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 D.互联网丰富了人们各领域的生活 9.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31名英雄在救火中不幸遇难,消息传来举国悲痛,网民纷纷在朋友圈中发布、转发悼念英雄的文章。然而,总有几个网络“喷子”挑战公众的底线;截至4月7日,全国共有12人因在网络上侮辱四川救火牺牲英雄而被警方刑事拘留。网络“喷子”受到法律制裁,表明 ①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上网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②公民的言论自由是无法实现的③网络是虚拟的,想说什么就能说什么④我国坚持依法治国,英雄烈士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A.②④ B.①④C.②③D.①③ 10.网络实现了古人“天涯若比邻”的梦想,使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这体现了( ) A.网络方便了信息检索 B.网络促进了科技发展 C.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 D.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11.很多人喜欢在朋友圈晒美食、晒旅游、晒自己与家人的合影……在收获朋友们点赞的同时,殊不知不经意间也泄露了个人的许多信息。中消协发布报告显示,85.2%的被访者个人信息曾被手机软件泄露,建议建立软件“黑名单”和抽查制度。对此,我们中学生应该

道德与法治八上 引用的名言警句、古文哲理解读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引用名言警句,古文解读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1.“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课本P1,单元导语】 【解读】出自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解释:大自然的广阔无边为鱼跃鸟飞提供了宽广的空间,比喻在广阔的天地里,人们可以自由地施展才能。 2.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P4相关链接】 【解读】出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60页)人是具体的、生活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他们的一切行为不可避免地要与周围所有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如生产关系、亲属关系、同事关系等等.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必然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就决定了人的本质,形成了人的社会属性。 3.“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P8 教材原文】 【解读】清.康有为《大同书》。释义:那些喜欢聚群而厌恶自己一个人呆着的人,彼此之间相互扶持相互帮助,才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快乐。所以有父子、夫妇、兄弟之间相亲相爱,相互体恤,不因为利害患难而改变的人是人们乐于见到的。 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P9教材原文】 【解读】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释义:读书人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关心国家,关心政治,关心天下之事,多用心用体会世间百态,而不要读死书。 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 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相关观点: (1)我们要养成学会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的亲社会行为。 (2)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3)我们要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5.“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P11教材原文】【出自】老子《道德经》 【解释】国与国之间互相看得见,鸡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从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 老子认为:相邻的两个国家彼此可以望见,两国鸡狗的叫声都可以听见,各自吃自己的国家丰富的食物,穿自己的衣服,按照自己的风俗生活,直到老死都不发动战争。现在形容人们或各单位间地理位置靠近,但长期互不联系,互不交流情况。或者是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 当今社会,互联网使我们能够随时随地的与地球上任何角落的人交往、互动,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 1.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而不被强迫去做他不应该做的事。——孟德斯鸠【P28教材原文】相关链接 【解读】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自由以守法为前提,没有法律保障,就谈不上自由。2.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P34教材原文】 【解读】指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尊敬他。 相关观点:1、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二单元 复兴之路 第六课 依法治国 第1框 法治 我们的选择教案 人民版

法治:我们的选择 【教学目标】 1.了解人治和法治的表现和根本区别。 2.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 3.正确认识依法治国及其重要意义。 4.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认识依法治国及其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xx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施行。实施好这部税法,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对于保护和改善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施环保税法说明我们积极落实什么方略? 二、自主预习 1、从历史上看,治理国家一般有____和_____两种方式。人治的表现是以言代法、______、情大于法。在人治社会里,谁的地位高、权力大,谁就说了算。法治的根本特征是,_____是最大的权威,法律面前______,任何国家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_____。人治和法治的_______在于法大于权还是权大于法。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______的表现。 2、从______年通过第一部宪法,到_______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民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我国走过了一段_________的依法治国之路。 3、依法治国就是依照______来治理国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______,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_______。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的______。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充分行使_______的权利,维护人民______的地位。 4、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______和______。全面建成小康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________。 展示:1.人治法治以权代法法律人人平等特权根本区别文明进步 2.1954 xx 艰难而充满希望 3.法律基本方式人民群众权威当家作主当家作主 4.本质要求重要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三、讲授新课 探究一:人治与法治 阅读课本57-58页内容,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人治与法治有什么区别?

关于思想品德的名人名言名句

关于思想品德的名人名言名句 1、作为一个未来的总裁,应该具有激发和识别创新思想的才能。美国管理学家 2、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3、在月球遥望地球,我看不到任何国界,我觉得地球就是一个整体,我的整个思想也就开阔了。塞尔南 4、怎样思想,就有怎样的生活。爱默生 5、这样的家庭不是坟墓,而是比坟墓更糟的东西:一座修道院。在这个冷冰冰的环境中,他用没有爱情的眼光打量着他们的妻子:他怀着剧痛注意到她的思想的狭隘,表现在她头发紧贴着低矫而微凹的额角;他发现她的端正的脸上有一种刻板和固执的表情,使他过了不久就憎恨起以前他被迷惑住的伪装的温柔。巴尔扎克 6、真正的朋友是一个灵魂寓于两个身体,两个灵魂只有一

个思想,两颗心的跳动是一致的。菏马 7、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完全由教学人员来决定。列宁 8、在识别创新思想方面最成功的公司总裁,总是善于同有创新意识的人打交道的,善于倾听他们的意见,包括听来有点古怪的意见。……为了获取创新思想,作为公司总裁必须乐于承认和接受由创新思想带来的种种不愉快。斯威尼 9、真正的虚心,是自己毫无成见,思想完全解放,不受任何束缚,对一切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具体分析情况对于任何方面反映的意见,都要加以考虑,不要听不进去。邓拓 10、争论是思想的最好触媒。巴甫洛夫 11、有些人,尤其是儿童,常常在生人或他们的长辈面前显出一种村俗的羞怯态度,他们的思想、言辞、容貌,全都显得狼狈不堪;自己在紊乱中也失去了主宰,什么事情都做不成,至少做来显得不自然,不优雅,不能因此得到人家的喜悦与欢迎。医治这种毛病的惟一办法也与医治其他毛病的办法一样,要使他们通过练习养成一种相反的习惯,而主要的就是多交各种朋友。洛克 12、有许多时候,最简单的和最无分歧的真理,在它能传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