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现实意义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现实意义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现实意义

摘要: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之一,它为中国现代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帮助,为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歇的思想源泉。

关键词: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儒家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概述

1.萌芽时期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萌芽时期是从夏朝到西周。夏朝的建立,使原有的氏族会议的民主议事制转向了独裁集权制,从此产生了作为统治者如何巩固和延续王朝等问题的管理思想。由于夏朝和商朝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都十分低下,人们认识自然的能力也极其有限,所以夏商两朝都盛行“天命”、“鬼神”等宗教迷信思想,社会管理主要包括礼与刑两部分。进入西周之后,西周的统治者深刻的认识到不可盲目迷信,要想“享天之命”,就必须以德治民,慎用刑罚。所以,西周的管理思想较之夏商两朝就更为全面与深入。

2.兴起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形成时期。西周灭亡之后,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社会进入一个大动荡时代,人们的思想不在受条条框框的约束,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由此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产生的管理思想有些一直影响至今,如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及“仁、义、礼、智、信”的管理观念;道家强调做事情要顺应自然,尊重客观规律,无为而治的观念;墨子的尚同、节用的思想等。世界上第一部在管理战略

和战术问题方面有着深远影响的跨时代巨作《孙子兵法》也是完成于春秋

战国。

3.发展时期

秦汉至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从上升逐渐发展到鼎盛的时期,也是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发展时期。由于出现人类生产力发展的第一次高峰,

所以管理思想也随着经济的崛起和政治的成熟化得到空前的发展。秦朝推

行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的政策,在社会管理、行政管理以及经济

管理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汉代至隋朝时期的管理思想也是十分丰富,主要有:汉高祖的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汉武帝有为而治的管理思想、桑

弘羊的经济管理思想、贾思勰的农业经营管理思想以及隋文帝的政治管理

思想等。随着唐朝达到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发展开

始走向又一个高潮,出现了以唐太宗和武则天等为代表的治国管理思想。

4.低潮时期

宋元明清时期由于当时的各种矛盾日益尖锐,封建王朝的统治受到了

严重的威胁,封建社会开始逐步走向衰落。这一时期虽也形成了一些管理

思想,但是大都没有跳出秦汉到隋唐时期的旧有框架和体系,只是对之前

的管理制度进行了部分的调整和变革,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由此进入了低潮

时期。

二、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精髓

1.修己安人的思想

在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中,先秦儒家的“修己安人”被称为是最具现

代价值的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它也是儒家的“治国之道”。“修己”就是

道德、学时、能力(尤其是道德)方面进行自我修养,它是管理的出发点

和基础。“安人”即使人“安”。管理必须使人“安”才能达到“和”的

目标。在儒家看来,一个人处世立身要注意个人的修养,提高个人道德品质,以此来教育感化周围的人,最终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

2.以和为贵的思想

“以和为贵”,就是指内部的团结、和睦。“和”不仅是管理要达到

的目标,也是实现管理目标的重要方法。但是“和”并不是说要随波逐流,要赞同任何人的任何观点。孔子认为在处理一些无关原则的小事上,要协

调好人与人的关系,不能不团结。但是在一些原则性问题上,人们要坚持

自己的原则不能人云亦云。

3.无为而治的思想

道家最核心的思想是自然无为。所谓自然就是事物本来的面貌、状态。自然所表现出来的最大的特色就是无为。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

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做事情顺应事物各自发展的客观规律。

1.修己安人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儒家的管理思想认为,要治理国家,必须提高自身的个人素质和修养,这也就是“修己安人”的思想。从古代的修己安人的思想中,我们学习到

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一定要修正立德,做出表率,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下属的

尊重与信任。孔子曾对“修己”提出五项基本要求——“恭、宽、信、敏、惠”,即修身要庄重、对待被管理者要宽厚、守信用、办事要敏捷、施恩惠。其中,孔子尤为重视“信”。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一个企业也

是如此,首先,企业中的领导者应该对自己的员工讲信用。其次,对广大

消费群体要讲诚信,对出售的商品有质量保障。最后,就是企业与合作伙

伴之间的信用。一个不讲诚信的企业,可能在短暂的时间内会获得很大的

利益收获,当时从长久看它是会走向灭亡。

2.以和为贵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孔子认为:“礼之用,和为贵”,要想保持国家的兴盛和社会的稳定,就应该处理好社会各阶层、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就要保持和谐。只有

关系和谐了,各项工作才能有效的进行。因此,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领

导者应该注重员工与员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以及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要让它们保持和谐。市场经济的本质上其实也是一种合作经济,企业之间、企业内部,只有和气合作,才能共同发展。

3.无为而治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从古代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中,可以一些有关现代管理的启发。“无为而治”并不是说要管理者什么都不用管,任凭企业自己发展。它是

告诉我们,作为现代企业的管理者要想使得管理达到理想的效果,不应该

事无巨细的都去亲自管理。毕竟管理者的时间有限,有些日常事物应该下

放给下属管理,这样才会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去用于宏观上把握企业的管

理目标以及愿景,并且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现实意义(张宇彬)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现实意义 在巍巍中华5000年的光辉岁月中,流淌着一条叫做“中国传统文化”的河流。伴随着历史的演进,它从一条小溪汇成一条长河,如今已经汇入了世界文明的海洋,构成了整个世界文明景观中东方文明的代表。从奴隶制时代,走向封建时代,到封建时代后期,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在孕育,更在借鉴与融合中不断发展、丰富和成熟。儒、道、释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层,除此之外法、墨、农、名、兵、纵横、阴阳等7家为副线的中间层,形成一个多元文化体系。从我的理解来看,这些文化都多多少少影响到下至黎民百姓上至官僚阶层乃至高层统治者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经济思想、统治手段、军事战略等等多方面。而无论是经济思想、统治手段、军事战略,都离不开以传统文化为底蕴的管理思想的作用。 “儒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化流派。儒家学说为春秋时期孔丘所创,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儒家学说经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以及孔子后学的发展和传承,使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中国文化的深层观念中,无不打着儒家思想的烙印。” 上述引号部分为儒家文化的基本概念与定义,在我看来,儒家文化的管理思想是诸多传统管理思想中,在现世是最具有现实意义的。其表现在以下两方面,本论文着重讨论对于企业管理的意义。 企业管理 近现代东南亚各国现代化过程中,涌现了不少富有生命力的企业。由于地域与历史的原因,儒家管理思想对这些企业的经营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以日本为例,日本虽然与中国一衣带水,属于不同的国家,但同处儒家文化圈,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儒家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最早可以追溯到唐宋时代,是通过官方和民间渠道而传入。日本圣德太子当政时所制定的《十六条宪法》就明确地把儒家伦理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发展到明治维新。到了被誉为“日本近代工业之父”的涩泽荣一(1840~1930),提出用儒家伦理来指导经济和商务活动的主张,倡导“论语加算盘”的经济伦理。在“二战”以后,日本在经济腾飞中更是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日本著名的企业家横山亮次(日本化成公司总经理)、小平浪平(日立集团创始人)和立石一真(立石电机公司创始人)分别把“礼和佛教的持戒”、“和与诚”、“和为贵,建立相爱相互信赖的夫妻式劳资关系”列为社训。认为“礼”与“和为贵”是同被西方人士誉为企业经营方式法宝的“保障职工终身就业,按工作年限和成绩提级增薪,在企业内部设立工会”三原则相对应的,“礼”是前两条原则的体现,“和为贵”是第三条原则的体现。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本田”的经营思想。“本田”公司虽然没有直接用儒家文化某一条、某一款为社训,而是以“三现主义”为其工作要求,“以人为中心”为其主要经营思想,在形式的表达上有出入,但在经营方式中无不打上儒家文化的烙印。“以人为中心”,认为一切的根本在于人,主张把公司办成一个“有人性味的集团”。“三现主义”,指一切工作要从现场、现物和现实出发。要求各级领导者言传身教,注意密切与职工的关系。可见,“本田”的经营方式,是以人为企业管理的出发点,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尤其是领导者的道德修养。因此,日本企业的经营思想,无论是直接用儒家的条款来表达,还是用其他形式来反映,都不同程度地蕴含着儒家文化的管理思想。 上述一典型实例即可管中窥豹。从儒家管理思想的各种内容来分析,同样不难在现实生活中举出一些普遍性的例子。儒家文化中强调的“和为贵,其实可以成为现代企业管理者的准则之一。对待员工或下属,少一些架子或官僚习气,少一些命令式的强硬口吻,多一些征询与协商,而员工对于管理者也同样应该多一些理解,采取适当平和而不是冲动激进的方式提出看法,如果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不能做到“和”,那么管理过程中的行政命令可能由于两者间关系的不融洽就难以实施或者被拖延,带着不良情绪管理或接受管理,都会影响到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现实意义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现实意义 摘要: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之一,它为中国现代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帮助,为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歇的思想源泉。 关键词: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儒家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概述 1.萌芽时期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萌芽时期是从夏朝到西周。夏朝的建立,使原有的氏族会议的民主议事制转向了独裁集权制,从此产生了作为统治者如何巩固和延续王朝等问题的管理思想。由于夏朝和商朝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都十分低下,人们认识自然的能力也极其有限,所以夏商两朝都盛行“天命”、“鬼神”等宗教迷信思想,社会管理主要包括礼与刑两部分。进入西周之后,西周的统治者深刻的认识到不可盲目迷信,要想“享天之命”,就必须以德治民,慎用刑罚。所以,西周的管理思想较之夏商两朝就更为全面与深入。 2.兴起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形成时期。西周灭亡之后,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社会进入一个大动荡时代,人们的思想不在受条条框框的约束,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由此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产生的管理思想有些一直影响至今,如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及“仁、义、礼、智、信”的管理观念;道家强调做事情要顺应自然,尊重客观规律,无为而治的观念;墨子的尚同、节用的思想等。世界上第一部在管理战略

和战术问题方面有着深远影响的跨时代巨作《孙子兵法》也是完成于春秋 战国。 3.发展时期 秦汉至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从上升逐渐发展到鼎盛的时期,也是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发展时期。由于出现人类生产力发展的第一次高峰, 所以管理思想也随着经济的崛起和政治的成熟化得到空前的发展。秦朝推 行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的政策,在社会管理、行政管理以及经济 管理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汉代至隋朝时期的管理思想也是十分丰富,主要有:汉高祖的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汉武帝有为而治的管理思想、桑 弘羊的经济管理思想、贾思勰的农业经营管理思想以及隋文帝的政治管理 思想等。随着唐朝达到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发展开 始走向又一个高潮,出现了以唐太宗和武则天等为代表的治国管理思想。 4.低潮时期 宋元明清时期由于当时的各种矛盾日益尖锐,封建王朝的统治受到了 严重的威胁,封建社会开始逐步走向衰落。这一时期虽也形成了一些管理 思想,但是大都没有跳出秦汉到隋唐时期的旧有框架和体系,只是对之前 的管理制度进行了部分的调整和变革,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由此进入了低潮 时期。 二、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精髓 1.修己安人的思想 在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中,先秦儒家的“修己安人”被称为是最具现 代价值的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它也是儒家的“治国之道”。“修己”就是 道德、学时、能力(尤其是道德)方面进行自我修养,它是管理的出发点

谈曹操的管理心理思想及其对现实的实践意义

中國古代的管理心理學思想 春秋末年軍事家孫武在《孫子兵法》一書中就寫道:“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孫武強調領導與下屬之間意願協調一致的重要性,這在今天看來也是十分重要的管理心理學原則。 荀子認為“今主人性,饑而欲飽,寒而欲暖,勞而欲休,此人之性情也”(《荀子·性惡》)。孟子則認為,“人之善也,如水之下也”。中國古代管理心理學思想已經受到管理心理學家的廣泛重視,中國的有關古籍也成了一些國家培養管理人員的必讀書目。 談曹操的管理心理思想及其對現實的實踐意義 曹操是歷史上成功的“管理”者,其歷史功績世人皆知。在曹操一生的政治軍事生涯中,管理心理思想具有十分豐富的理論內涵。本文從“唯才是舉”、“選將量敵”、“褒亡厚往”、“賞罰分明”等內容上提煉出許多管理心理方面的思想,特別是對“唯才是舉”的重新詮釋,使這一古老的用人方針,在我國現階段改革開放的社會環境中,具有更為深遠的借鑒意義。 曹操(西元155 —220 年) ,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亳縣) 人。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在政治上要求革新,反對保守;重視實踐,反對空想。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 曹操在其一生的政治、軍事生涯中“博覽群書、特好兵法”,把古代典籍上關於政治、軍事方面的經驗與現實管理相結合,摸索總結出了大量政治、軍事方面的思想和理論,其中包含著許多管理心理思想的

內容,主要反映在其《曹操集》和《孫子注》兩部著作當中 一、“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 曹操一貫實行“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注重從能力方面去考察和提拔有才能的人。提出“舉賢勿拘品行”、“取士勿廢偏短”,即使是“不仁不孝”,但是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都可以大膽起用。他說:夫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陳平豈篤行,蘇秦豈守信邪? 而陳平定漢業,蘇秦濟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廢乎! ①意思是說,品行高尚的人不一定就有才能,而有才能的人,不一定就有高尚的品行。曹操舉例說:陳平並不是一個純厚的人,蘇秦也並不守信用,然而陳平輔佐漢高祖奠定了西漢的帝業,蘇秦救助了弱小的燕國。因此曹操認為:有才能的人即使有某些短處和缺點,又怎能廢置他們不用呢? 這段話較好地體現了曹操“唯才是舉”、“勿拘品行”的主要精神。西元196 年,曹操迎漢獻帝到許昌後,決心刷新政治,曾給獻帝上了一份表章,提出十四條改革建議。他在前言中強調了要富國強兵,必須推行“用賢任能”②的政策,體現了他注重從能力這個角度考慮人才選拔的思想,直接激勵了將士謀臣們的能力發展。此外,曹操還繼承了先 秦韓非子“宰相必起於州郡,猛將必發於卒伍”③的用人思想,“撥於禁、樂進於行列之間,取張遼於亡虜之內”④,且上表漢獻帝,均封三人為將軍。這對當時“任人唯親”的用人路線是一個有力的衝擊,同時使將士們都認識到,凡有某方面的能力者,都可受到重用。既滿足了將士們的個性心理需要,又考慮到了這種作法在社會上的影響,從而

论韩非子的管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论韩非子的管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韩非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其在管理领域中的思想和贡献也被历史证明是非常重要的。他的管理思想,不仅是古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对现代管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本文将从韩非子的管理哲学、人才管理、组织管理等方面探讨他的管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一、韩非子的管理哲学 韩非子的管理哲学很好地体现了他“兼济天下”、“权谋取胜”的思想。他认为领导者应该时刻关注组织的目标和利益, 以达成更大的价值。他提倡在维护组织稳定的同时,更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改进。在他看来,管理者必须不断反思和学习,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他的“权谋取胜”思想则是体现 了管理者需要具备哲学思辨和对人性的洞察力,才能更加灵活地运用权力和在竞争中取胜。 二、韩非子的人才管理思想 在人才管理方面,韩非子的思想是如何挖掘和管理人才,使其在组织中充分发挥其优势。他认为,管理者应该执掌权力,同时不忘众人的智慧和才能。他强调要善于发掘潜力,赏识人才。他提出了“兼职制”、“人尽其才”、“用人因才更改”等人才 管理概念,强调在选用人才时,对其特长和潜力进行全面评估和利用,充分发掘和发挥每个人的优势。这种人才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者来说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三、韩非子的组织管理思想 在组织管理方面,韩非子的思想主要反映在组织架构和运作中。他提出了“三从一权”、“分封制”、“行标制”、“政务办理”等组织管理概念。在他的组织管理思想中,可以看出其对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的重视,注重权力的分配和监督,使组织能更好地实现目标、从而更加稳定。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韩非子的管理思想对企业的发展也有很高的现实意义。他的管理思想很好地解决了人员调配、组织架构等方面的问题。目前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需要不断地解决和应对各种管理问题。每个企业都需要具有像韩非子一样的管理哲学和管理经验,不断学习和实践,从而在不断的发展中实现价值。 总之,韩非子的管理思想不仅在管理史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更是对现代管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韩非子的思想中, 我们可以领会到管理者应该怎样去认识自我,怎样去处理人事关系,以及如何建立健康的组织结构等多个方面。他的运筹帷幄和处事之道堪称一绝,其对中国古代哲学和管理思想的贡献无可比拟,也为我们现代管理者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经验。

古代中国的治国方略及其现实意义

“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及其当代的借鉴意义摘要:“德主刑辅”的是我国古代主要的治国方略,其基本含义是以德治为主、法律治理为辅,强调德治以及法律的补充作用。但是这一治国方略的确立也经历了从德治到法治,然后到了西汉才真正形成这种治国方略,成为历代政府推崇的治理理念。“德主刑辅”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延续了数千年,肯定与其内在的逻辑分不开,虽然这种治国方略也存在弊端,但是我们需要取其精华以服务于当代中国现代化治理。 关键词:德主刑辅;法治;德治;治国方略 一、“德主刑辅”思想的历史传承与演变 在我国古代的治国思想上,存在着对道德和法律关系的认识,其延伸出来的分歧在于道德和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关于两者的争论一直很大。但是,从西汉汉武帝开始,“德主刑辅,礼法并用”的思想被古代的统治者奉为圭臬,成为历代统治者治国的基本方略。 1、早在西周时期,统治者就提出了“明德慎罚”的思想理念。周天子吸取了商朝灭亡的教训的基础上,摒弃了单方面强调重刑在社会治理上的作用,认识到德治的重要作用。“明德”即重视道德教化,大力弘扬德政;“慎罚”说明了统治者要谨慎的使用刑罚。西周的统治者认识到了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成为后来“德主刑辅”思想的先声。 2、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百家争鸣,其中两种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即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法家思想单方面强调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在当时是符合时代的要求的,但是秦朝的灭亡与这种严刑峻法的理念也是分不开的。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在继承西周时期“明德慎罚”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德轻罚”的思想,首次强调了道德的作用,但是他并没有否定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孔子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他一方面强调通过教化提高人的道德修养,避免犯罪的发生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肯定了刑罚在惩处犯罪方面的消极意义。孟子认为树立法刑的权威与树立道德的权威同样重要,都是国家治理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荀子提出“礼法并用”的思想,但是强调礼才是法的根本所在,是法的前提。这是“德主刑辅”思想的孕育时期。 3、西汉中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式确立了“德主刑辅”的思想。西汉儒家的集大成者董仲舒总结了先秦诸子关于道德与法律关系的各种思想,结合秦朝灭亡的教训与汉代的实际,明确提出了“德主刑辅”的主张。他认为“刑者,德之辅;阴着,阳之助也”,“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这一思想主张受到汉武帝的赏识,从此“德主刑辅”奠定了社会主流和治国方略的地

古典管理对现代管理的意义

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对现代管理的借鉴意义 (一)科学管理 主要思想: 1、科学管理的目的。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科学管理的原则。一是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办法,以便于制定合理的工作定额。二是科学的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提高工人素质。三是与工人们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管理者与管理对象高度统一起来。四是资方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几乎是均分的,资方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那部分工作承揽下来。(职能区分开) 3、作业管理。 (1)为作业挑选“第一流的工人”。在泰勒看来,每一个人都具有不同的天赋和才能,只要工作适合于他,就都能成为第一流的工人。 (2)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法。采用科学的方法能够对工人的操作方法、使用工具、劳动和休息的时间进行合理的搭配,同时对机器安排和作业环境等进行改进,消除各种不合理的因素,把最好的因素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标准的作业条件。 (3)实行激励性的工资制度。它包括三部分:一是通过工时研究进行观察和分析,以确定“工资率”即工资材料。二是差别计件工资制。三是“把钱给人而不是职位”,即工资是根据工人的实际工作表现,而不是根据工人的工作类别支付。 4、组织管理。 (1)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取代传统的凭经验工作的方法。泰勒认为,劳动生产率不仅受工人的劳动态度、工作定额、作业方法和工资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受管理人员组织、指挥的影响。为此,泰勒主张明确划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 (2)职能工长制。这是根据工人的具体操作过程,进一步对分工进行细化而形成的。在泰勒看来,一位“全面”的工长应该具备九种品质:智能;教育;专门的或者技术的知识,手脚灵巧和有力气;机智老练;有干劲;刚毅不屈;忠诚老实;判断力和一般常识;身体健康。要找到一个具备上述三种品质的人并不太困难,但要找到一个能具备上述七或八种品质的人,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为了使工长能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还必须把管理的工作再加以细化,使一个工长只承担一种管理职能。 (3)例外原则。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也就是重要事项的决策权和控制权,比如有关重大的企业战略问题和重要人事的任免等。 5、心理革命。 泰勒认为,真正的科学管理和只追求效率的一阵风式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这种不同就在于雇主和工人之间都必须进行一场“心理革命”。这场伟大的革命就是双方把注意力从分配剩余的问题上移开,转向增加剩余上,以友好合作和互相帮助来代替对抗和斗争,共同使剩余额猛增,以致工人工资和制造商的利润都大大增加。 代表人物:泰勒,亨利·甘特,福特,吉尔布雷斯夫妇等。 借鉴意义: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是管理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是使管理成为科学的一次质的飞跃。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管理思想体系,科学管理理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1、泰勒将科学引入管理领域,提高了管理理论的科学性。从本质上讲,科学管理理论突破了工业革命以来一直延续的传统的经验管理方法,是将人从小农意识、小生产的思维方式转变为现代社会化大工业生产的思维方式的一场革命。 2、科学管理理论提出的有科学依据的作业管理、管理者同工人之间的职能分工、劳资双方的心理革命等,为作业方法和作业定额提供了客观依据,使得劳资双方有可能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生产成果来协调双方的利害关系,从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3、科学管理运动加强了社会公众对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的关心,促进了经营管理的科学研究,其后的运筹学、成本核算等,都是在科学管理理论的启发下产生的。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主要思想: 1、管理是经营的六项主要活动之一。 2、管理的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3、管理的十四条原则: (1)分工:用同样的劳动得到更多更好的成果。 (2)权力和责任:凡行使职权的地方,就必须建立责任,责权对等。 (3)纪律:纪律严明是有效开展组织活动的必要保证;纪律作为对协定的尊重,必须做到使劳资双方都清楚明了、并为双方接受。 (4)统一指挥:一个下属只接受一个上司的命令。 (5)统一领导:对于同一目标的活动只能在一个领导人和一项计划的指导下进行。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前提:二者一致。

王阳明管理思想借鉴九

王阳明管理思想借鉴九 王阳明是明代思想家、政治家,也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将领。他 的思想理论超越了传统儒学,被誉为王学,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管理思想融合了道德、政治和教育理念,具 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价值,深受现代管理学界的研究和借鉴。 本文将围绕着王阳明的管理思想,探讨其对现代管理的价值和启示。 一、价值观导向的“知行合一” 王阳明强调价值观的“知行合一”,即只有在实践中体现出来 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在现代管理中,“知行合一”可以被理 解为理念和行动的统一。一个企业的成功建立不仅仅需要规范化的 制度和流程,更需要企业家和员工共同拥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即 为了企业的成长而不是个人利益。在这个意义上,企业家和员工的 价值观要以实际的行动和实践来体现。 二、“情感化”管理 王阳明提出“存心为V”,即内心的动机是影响行为的主要因素。这符合现代管理学中的“情感化”管理理念,即通过人与人之 间的互动,创造良好、积极的人际关系,让员工认同企业文化和价 值观,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三、对“学习型组织”的启示 王阳明认为“学就是问,问就是学”,这也是现代管理学中 “学习型组织”的核心理念之一。一个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

始终保持自己的创新与竞争力,这就需要企业实行“学习型组织”,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提升。 四、责任意识和协作精神 王阳明提倡的“敬”、“爱”、“信”和“义”等思想,也为 现代管理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启示。比如“敬”和“爱”,企业家 和员工之间要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形成协作精神,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而“义”则提醒人们要具备责任意识,不仅 要对自己的行动负责,更要对企业、社会负责。 以上是王阳明管理思想借鉴的部分内容,我们可以看到,王阳 明的思想理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价值,为现代管理提供了 非常有力的借鉴。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王阳明的思想精神,不断创 新和提升,推动中国管理的发展和繁荣。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现实意义与发展趋势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现实意义与发展趋势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政治制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丰 富多样的形式。这些古代的政治制度不仅仅是历史的遗迹,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并对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趋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将探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现实意义以及其可能的发展趋势。 首先,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现实意义在于其为现代政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经历了王朝更替、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等不同的阶段,这些制度的兴起和衰落都给后世政治思想家和实践者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例如,在封建社会中,中国的封建帝制制度形成了强大的中央集权,这种制度下的国家统一和稳定为中国历史上的辉煌时期提供了土壤。然而,帝制制度也存在着权力过于集中、官僚腐败等问题,这些问题在现代政治中也需要引起警惕。通过对古代政治制度的研究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政治制度的本质和运行规律,为现代政治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其次,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也为我们展示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多样性和 变革的可能性。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进。例如,从封建社会到中央集权,再到近代的民主革命,中国政治制度经历了不同的形式和变革。这说明中国政治制度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在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和完善,以适应现代社会和全球化的挑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可能性,即中国政治制度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能够实现更大的包容性、参与性和公正性,为人民的利益和福祉提供更好的保障。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现实意义和发展趋势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即其 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产生了重要影响。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运行往往与社会秩序和稳定息息相关。例如,在封建社会中,中央集权的帝制制度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提供了保障。通过建立强大的中央政权和完善的官僚体系,古代中国政治

概括中国古代治理思想的精髓

概括中国古代治理思想的精髓 中国古代治理思想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重要思想,其凝聚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精髓,深刻的影响着中国不同时代的政治文化建设和发展。在今天,概括中国古代治理思想的精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中国古代治理思想强调“尊王攘夷”和“治国以德”,认为政府应把变革与维护有机结合起来,从而维护朝廷权威,推动政治发展。维护和进步的目标,以及有效地把政治权力应用到日常政治、社会和经济生活中,是中国古代治理思想的根本特点。例如,唐代弘扬了“仁政,尊皇攘夷”的思想,认为政府应该把仁慈、宽容和慈悲等仁政思想与尊皇攘夷的政治政策结合起来,以此达到促进政治发展和社会文明的目的。 其次,中国古代治理思想着重强调“士民联系”,关注政治机构加强政治关系、开展政治活动的实践,旨在保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保证政府和社会联系的和谐。以明代为例,明朝实行“实君宠民”的政策,比唐朝的“尊王攘夷”的政策更加关注和照顾民众的利益,加强国家政治机构和社会民间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和谐相处。 再次,中国古代治理思想强调“法治”。政府必须维护法治,答应宪法,让有责任的人来履行法律,满足社会的需求,保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公正与法治。比如,宋代明文制,要求政府官员担任公职,按照法律法规来办事,遵守法律,没有失职的事情。此外,还

有平等法、通制以及律师和审判官等制度,都是中国古代治理思想中“以法治国”的较为完善的表达。 此外,中国古代治理思想还强调“训义、审慎、问计”,重视军事组织和军事组织的建设,认为政府要求官员不但要严格执法,而且要求官员们勇于审慎,不断加强知识基础。以魏晋为例,魏晋时期,政府官员要受到“训义”和“施治”的管理,这是常见的政治思想,以及魏晋文化中的“审慎、问计”的思想,旨在提高政府官员的专业知识,让政府官员具有更强的治理能力,从而促进政府实行更有效地治理。 总之,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以“尊王攘夷”、“治国以德”、“士民联系”、“以法治国”以及“训义、审慎、问计”等原则为内容,对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文化建设和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为今天的中国政治运行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因此,概括中国古代治理思想的精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我们深入研究,不断加强自身政治思想修养。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摘要】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笔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也是一种特殊的思想资源和管理资源。我国传统管理思想中的“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为政以德、中庸之道”的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对管理者行为依然有着深远影响。 【关键词】传统管理思想现代管理以人为本中庸之道 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积极意义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了社会,政治,经济以及生产等方面的经验和理论,其中不乏先进的管理思想。纵观人类历史,中国是仅有的一个数千年来从未间断过文明史的古国,中国如此坚固和稳定的封建社会结构,无疑是因为这些管理思想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合理性。 现代管理思想不仅源于西方也同时深受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西方管理思想来源于古希腊文明,从20 世纪初至今已发展成为科学化的理论体系,在近代资本的条件下演变成为具有一定科学形态的管理理论。西方管理思想偏重于掌握改造自然,早期西方管理思想更多的把人作为工具,这不符合现代以人为本的精神。而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则更注重自然规律和人文社会的有机结合,所谓“道法自然”,可以说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长处恰好弥补了西方管理思想的不足,二者的结合无疑为现代管理活动打开了崭新的一页。特别是我国企业管理不应该单纯照抄照搬西方的科学管理理论,由于几千年文化的深层积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我们的管理活动必须立足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将西方科学的管理理论与我国传统文化内涵有机地契合起来,才是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根本出路。 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核心理念 (一)以人为本。儒家是人本思想的集大成者。人本思想的主要意义在于:第一,强调个体人格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反对将人动物化、工具化,反对无视人的尊严,反对强加于人。第二,尊重人的利益要求,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只有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才能对人民进行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以使天下归顺。第三,倡导“仁政”,反对“暴政”,认为统治者应宽厚待民,施以恩惠,以利于争取民心。第四,重视人才、尊重人才、使用人才,认为国家治理要“以德为先”、“以人为本”。 (二)“中庸”与“和为贵”的管理思想。中国古人所推崇的“中”,既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态度与方法,又是一种为人处世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又说“过犹不及”,主张对待事物既不过分,也无不及,采取适中和恰当的态度。中庸的过犹不及不是折中,不是不顾原则、酌盈济虚以求平衡,而是坚持事物判定的标准,是则是,非则非,多一点不行,少一点也不行。

儒家管理思想在管理中的现实意义

儒家管理思想在管理中的现实意义 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和基础,几千年来被数代中国人所传承、发展,并对中国文明、文化历史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儒家思想依然在深深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观 念和行为规范。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均以儒学作为治国安邦之道, 实际上,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与现代企业管理方向所契合的管理思想。 所以,儒家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如何深刻的理解儒家思想相关的理论原则,合理有效的运用于现代企 业中,将不但有助于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同时 对于企业的战略发展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以人为本”——企业管理的核心“仁”作为五常的核心,在儒 家思想中,是最为核心的部分。儒家思想的许多经典著作中对“仁” 的解释虽然不甚相同,但是其本质是一致的,即“爱人”。《论语·颜渊》中有云“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儒家思想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生万物,唯人为贵”、“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性人为贵”。 在儒家看来,天地之间只有人是最宝贵的,是万物之灵。可以说, 儒家思想本质特征在于肯定人的价值,重视人的尊严。现代企业经营 管理越来越强调一个理念——以人为本。人是企业管理的主体和客体,“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便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现代企业管理活动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通过塑造一种氛围、打造传播一种理念, 是的组织内的人员思想及步调一致,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调动

工作积极性。也有人称这种富有人情味的管理为“东方式管理”。方太总裁茅忠群对方太施行的便是儒家文化管理模式,茅忠群认为,可 以治理国家的思想,一定是可以管理企业的。他要求管理者要设身处地的时时为顾客着想,事事替下属着想,方方面面替相关方着想,如此以来,这些人也一定会反过来设身处地的替公司着想,力争创造更大 的业绩及成绩回报公司,使大家共同开创合作、共赢的局面。员工的个人发展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一部分,要把员工的成长放在与企业发展一样重要的位置,注重对员工的人格尊重、生活关爱和能力培养,用真情打动员工管理员工,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用仁爱的精神营造 一个和谐协调的管理氛围。与此同时,企业管理者要切实了解员工真实的想法、需求和愿望,在合理范围内,尽量满足员工的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需求。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让员工积极参与进来,领导和员工互为彼此,互相关心和体谅,企业在这种氛围中才会不断发展壮大。

韩非子吏治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韩非子吏治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长久以来对社会的各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韩非子所提出的吏治理论不仅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求,同时对当今企业管理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本文主要从现代企业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以及考核等方面去认识、借鉴韩非子的吏治理论。 标签:人性论企业管理循名责实 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资源竞争、市场竞争、技术竞争逐渐转变为人才竞争,尤其是中高级企业管理人才的竞争日益成为企业战略上重点。而韩非子做为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在如何选拔和有效的使用各级管理人才,如何有效的考核各级管理人才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今天我们重提韩非子,主要是力求整理出其鸿篇巨著中的吏治管理思想,并将其置于现代管理学的视野中加以认识、理解,以期更好地借鉴并利用。批判的继承其的理论思想,对于现在企业的管理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人性论——管理思想的理论基础 美国管理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认为“:在每一个管理决策或管理措施背后,都必有某些关于人性本质及人性行为的假设”。而韩非子提出的“人性自私论”就是其关于管理理论的假设。他认为“:凡治天下,必因人情。”即要想治理好天下,就必须要适应人的本性,自利是人生理上的基本需求“:人无羽毛,不衣则不犯寒…… 不食则不能活;是不免于欲利之心”。“:王良爱马,越王勾践爱人……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 非舆人仁而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在他看来人们拼死用力的行为无非是期望以付出自己的生命和气力为代价,去换取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社会就是一个依靠利益而运转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充满着互为利用的现实,但这又并不是不可调和的。因为私利的追求是人们事业成功的动力源泉,只要相互之间充满着互利的关系,他们就可以相互合作。“:夫买庸而播耕者,主人费加而美食,调布而求易钱者,非爱庸客也……皆挟自为心也。”。 由此可知“:人的欲望是构成人性的基本结构,是人生历程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做为当代企业主应该从人的欲望出发,对组织成员加以外在的控制从而实现既定的目标。今天的实际情况也告诉我们“:几乎所有成功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点——以顾客为中心,并高度重视目标市场顾客的需求”。而要做到这点,企业主首先要满足员工的欲望,才能促使其提供卓越的顾客价值和顾客满意度来稳定与顾客的关系,从而实现双赢目标。 二、韩非子的用人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企业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企业管理人才的竞争。企业能否持续性发展完全要视管理人才的绩效而定,因此成功的企业主无一不重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曾经创造了光辉夺目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发展史上凝聚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就包括着丰富而精辟的关于领导问题的思想。 一、中国传统领导思想综述 (一)道家的领导思想 道家认为人性本于自然,即所谓的“道”。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和最高境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道家看来,道是万物的本源,世间万物都由道而生,回归于道。所以,在社会管理思想中,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是道家的治国理念。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而且强调“无为无不为”。“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的干预、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走向崇高与辉煌。 《道德经》的思想核心是“道”,“道”是无为的,但“道”有规律,以规律约束宇 宙间万事万物运行,万事万物均遵循规律。引申到治国,“无为而治”即是以制度(可理解为“道”中的规律)治国,以制度约束臣民的行为,臣民均遵守法律制度。老子所说 的“无为而治”是以法治国,而非人治;人过多的干预社会秩序则乱,法治则井然有序 。“无为而治”对于帝王个人准则而言,即是清心洞察、知人善任,将合适的人才摆在合适的岗位上,具体事情分摊给臣下去做,不必事必躬亲。 在老子看来,领导的艺术就在于“无为而治”,老子主张,“执古之道,御今有之”,也就是说,能掌握亘古不变的真理,就能够驾驭现实的环境。既然世间万物的运转都是 自然而然的,那么最成功的管理之道也应该是这样,要努力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使管理行为自然发生、自然实施、自然完成。 (二)儒家的领导思想 儒家的核心领导思想主要有“仁者爱人”、“中庸之道”、“为政以德”三大思想理论。 “仁者爱人”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说:“仁者人也,仁者爱人”。明确仁的本质 是爱人。人不仅要爱父母,爱子女,还要爱普通的老百姓。 孔子推行“仁政”,将“仁者爱人”用之于治国。《大道礼记》记载,哀公曰:“敢问人道谁为大?”孔子曰:“人道政为大。古之为政,爱人为大。”孟子主张“王政”。“王政”与“仁政”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主张将“仁”的观念与政治相结合,用仁德来 治理国家。孟子之所以提出“王政”的概念,就是相对于战国时期的“霸政”,是在与“霸政”比较与区别上提出来的。孟子认为“霸政”是以力服人,即用武力与刑罚服人, 而非心服,服得不彻底。“王政”则以心服人,用德化教育服人,使天下人心悦诚服。“ 王政”也被人们称为“王道”。 “王道”是隐含着“人性善”为前提的。孔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孟子明确 提出“性善论”的人性假设,来作为他的“仁政”理论基础。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仁 、义、礼、智”,而且“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那么为什么后来“性相近,习相远”了呢?原因是“苟不教,性乃迁。”孔孟还把“善”作为社会和谐和安定的重要基础,致力于教人们为善。因此,“王道”思想主张以“性善”为起点,要求“怀柔”,通过“德化教育”长善救失。 “王道”论者极力反对“霸道”论下用刑罚统治百姓、用武力征讨天下的统治方式

论中国古代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

论中国古代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 中国古代文化中表达出的管理思想,在当今全球一体化和国际化的浪潮中并未过时。从管理哲学的角度进行研究与探讨,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与现代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结合,对现代的企业管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古代思想管理现代企业 一、前言 纵观历史,中国古代已经拥有了有效的政府与组织的管理,追溯起来从夏朝开始至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古代政府组织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经过时间与历史的考验,沉淀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可供现代人学习与借鉴。古人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字,更重要的是理论和思想。众所周知,管理不是一种单纯的政治或经济行为,它是一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产物。作为维护封建主义制度的经济根底已消亡,但那些已溶于民族血液中的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心理形态有些仍然将长期存在,传统的管理思想至今还深深影响着当代企业的管理意识和行为。 二、古代管理思想对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 1.“天地之性人为贵〞、以人为本的思想 古代思想家认为:“天地之性人为贵〞、“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宣扬的就是朴素的人本哲学思想。把人视为现代企业最为核心和珍贵的资源,重视“仁〞与“义〞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通过实施人才战略、人性化管理和家庭式文化,努力发现、培养和开展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让企业成为员工生活与工作的希望之“家〞。随着知识经济的极大开展,企业的经营管理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知识经济所倡导的人本主义管理,其政策的出发点和目标都在于“人〞,企业中“人〞的地位不断提高。企业开始要求员工更广泛、更积极地投入企业运作,并通过员工不断的学习和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来到达企业繁荣和开展的目标。这种模式正在为越来越多国家的企业所采纳。 2.人类社会协调的和谐开展观 ?道德经?上说:“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说的是天地之所以长久,就在于能够让人生存,无私奉献。企业要协调、持续开展,也需要具备天地的“不自生〞品德,希望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客户奉献能源,为股东谋取利益,为员工提供开展,并寻求这四方的和谐与平衡。尤其推崇“和谐〞的企业开展观,认为和谐是一种稳定状态,是人类社会协调、持续开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实现企业与社会、股东、客户与员工的和谐开展是现代企业最高的使命和追求。 3.“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极〞的“入世精神〞 古代思想在理论层面上表现为一种以伦理为支撑点的民族文化精神,表现为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所具有的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极,为前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都是这种精神的真实写照。古代中国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是一种积极的“入世精神〞文化,即积极关注社会现实并投身于改造社会现实的人生态度,提倡经世致用、兴邦论国。数千年来这种积极关注社会的“入世〞精神不断延续和开展,影响着代代中国人。今天,中国新一代企业

《管子》经济思想的内在逻辑、历史贡献及现实意义

《管子》经济思想的内在逻辑、历史贡献及现实意义 作者:罗卫东李续双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06期 [摘要]《管子》一书包容了丰富且系统化的经济思想。其内在逻辑可以概括为:立足成就王道霸业目标,基于人性趋利避害前提,遵循“衡无数”规律,围绕“轻重论”主线,从分工与贸易、价格与货币、财政与官营、信贷与生产、消费与就业、国计与民生六个方面进行有效调控。《管子》在人类经济思想史的发展演变进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也直接影响了后世经济制度的建立与经济政策的制定,直至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针对性与实践借鉴意义。 [关键词]经济思想;内在逻辑;历史贡献;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F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63(2020)06-0099-05

《管子》一书是管仲及其学派的思想集成,是一部先秦诸子时代的百科全书,共有86篇,现存76篇,约十六万字。其基本结构可概括为:思想溯源意义上的原创性内言、思想体系意义上的系统性经言、突出法家思想的过渡性外言及杂论意义上的拓展性区言。它有近三分之二的内容是论及经济问题的。《管子》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经济思想体系,对后来的诸多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都产生过巨大影响,也直接影响了后世经济制度的建立与经济政策的制定,直至今天仍然具有鲜明的借鉴意义。 一《管子》经济思想的内在逻辑 《管子》经济思想可谓博大精深,并形成了逻辑自洽的思想体系。研究《管子》经济思想的文献较多,甚至日本、韩国等海外学者对此也有深入研究。但大多数文献是对《管子》经济思想的某些具体方面进行研究,对其内在逻辑的分析较少。而把握其内在逻辑对于深入理解与有效借鉴《管子》经济思想具有重要意义。《管子》经济思想的内在逻辑可以概括为:立足成就王道霸业目标,基于人性趋利避害前提,遵循“衡无数”规律,围绕“轻重论”主线,紧紧抓住粮食与货币两大重点,从分工与贸易、价格与货币、财政与官营、信贷与生产、消费与就业、国计与民生六个方面进行有效调控。其逻辑框见图1。 《管子》经济思想立足于成就王道霸业的总目标。《管子》的主角是千古一相、扶助齐桓公成就霸业的管仲。《管子》正是管仲的学生及继承者对管仲成就王道霸业的相关思想、言论及实践的记录、编纂及提炼。“管仲的政治目的就是霸业。”《管子》中尽管包含了以民为本、强国富民、侈俭并用、贫富有度、本末并举、轻重治术等基本思想,但其经济思想的全部内容都是服务并服从于“成就霸业”这一总目标的,“强国富民”只不过是“成就霸业”的阶段性目标或者干脆就是手段。这正是其法家思想最鲜明的烙印。在《管子》的思想框架中,成就霸业需要处理好国(或君)与民的关系,即“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治国》提到:“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必贫。”《管子·小问》则强调“富上而足下,此圣王之政事也”,也就是说,必须统筹兼顾强国与富民。然而,人性总是趋利避害的,《管子·版法》云:“凡人者莫不欲利而恶害。”《管子·轻重乙》更明确指出:“民,夺之则怒,予之则喜,民情固然。”在人性趋利避害的前提下,国强与民富要想兼顾,就需要遵循“衡无数”,即动态均衡规律。“衡无数也,使物一高一下,不得常固”;“衡无数,衡数不可调,调则澄,澄则常,常则高下不贰,高下不贰则万物不可得而使固”。其意就是,供求关系与商品价格不可以通过人为干预而导致凝固不变,而应该巧妙利用价格波动与供求关系的相互作用进行动态调节。基于“衡无数”规律,运用“轻重论”来调控经济,是贯穿《管子》经济思想始终的一根主线。正如胡寄窗先生所说:“在《管子》的全部经济概念中,以其‘轻重论’为最突出而又最复杂,可谓变化多端,在这里我们看到《管子》作者天才般智慧光芒的闪耀。如果价值论是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则轻重论就是《管子》全部经济学说的基石。”

法家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法家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文/蔡钰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家管理思想,其包含的法治精神和强调规章制度、奖惩相结合等手段,在今天企业文化的建设中仍有宝贵的借鉴意义。企业文化的建设包含多方面内容,它的建设过程是持久而漫长的。但是一旦形成鲜明的企业文化,将使企业在竞争和发展中脱颖而出。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在今天竞争激烈、同质化严重的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想要突破发展的瓶颈,法家管理思想尤其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 一、法家思想的具体内容 尽管法家管理思想服务的对象是专制皇权,但在今天仍有宝贵的借鉴意义,尤其是揭示出来的法治管理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倡法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1.势是胜众之资。要推行法治,统治者首先要确定自己的权势。韩非认为,君失去权势,如虎失去爪牙,无力控制百兽。势位、威严、力量三者是法家权势思想的核心内容,其中势位是前提,威严是条件,力量是手段。 2.法治是治世之宝。法治主要是指以法律制度作为治国的依据。法家主张,以法为本,以法为教。 二、法家管理思想的现实作用 (一)针对企业精神文化 1.法治是治世之宝:法治理念而不是人治理念 韩非子所提倡的法治思想,强调的是法治,去除多余的人治。在当今中国,不管是国企还是私企,都有一个相同之处,那就是管理者本身将自己的领导权威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不可撼动,企业中无人质疑或者不敢质疑领导者的决策,这些问题都加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性。在紧张急迫的情况下,集权是合理有效的,但对于多变的环境,人治很难让企业获得良好的发展,脱颖而出。中国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重要因素是人治色彩浓厚,所以企业发展当务之急是建立一套科学的决策机制,在企业管理上实行法治,将是中国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尤其是在企业发展不成熟阶段。 2.罚赏要相结合:有效的激励-惩戒机制 严厉的惩戒机制,树立起员工对企业的敬畏尊敬之心,以此确保企业制度的执行和高效运行。目前企业激励制度实施的效果并不明显,有效的激励机制,有针对性的实施激励制度,能够让员工快乐地工作,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提高员工执行力,最终提高员工的归属感。 (二)针对企业制度文化 1.以法治国:法治理念与完善的管理机制 经验管理阶段的企业,往往无法实现系统全面的规范机制和程序。因此要运用法治的思想突破经验管理,过渡到科学管理。韩非的法治强调的是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将其运用到解决问题上,将企业的规章制度运用到企业的计划、生产、组织、销售中去,建立成熟的、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管理机制,才能解决企业管理混乱、运行无序的问题,特别是在企业建设初期。同时在管理机制的设计和运行上,法家诸子还倡导法治的“公平、公开、公正”的执行,“不别亲疏,不殊贵贱”。这一点在现代企业文化上,也尤为重要。如果企业的管理者任人唯亲,或者有所偏袒,这是对企业的管理制度的破坏极大。在家族式企业中任人唯亲体现得很明显,这也限制了企业进一步发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