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2014—2020年)

目录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3

第1章现状与挑战。。。 3

第2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5

第3章发展目标。.。 6

第二部分。。。....。.。.。.。。发展任务.。.9

第4章基础教育信息化。。. 9

第5章职业教育信息化..。10

第6章高等教育信息化。。。11

第7章继续教育信息化.。. 13

第8章教育管理信息化.。。13

第三部分..。。。。.。..。。.。. 重大工程..。15

第9章义务教育校校通、班班通建设工程。。. 15

第10章中小学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16

第11章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17

第12章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18

第13章职业教育信息化实训平台建设工程。.。20第14章湖北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建设工程。..21

第15章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2

第四部分........。.。。..。保障机制。。。24

第16章强化组织管理..。24

第17章落实经费投入... 24

第18章动态考核评估。.。25

第19章加强服务保障。。. 26

第20章开展多方合作.。. 27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湖北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教育现代化,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及《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1章现状与挑战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选择。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使我国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发展教育信息化将极大推动我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国务院2013年发布的《“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将教育领域列为深化宽带网络应用、促进信息消费发展的重点方向。湖北省作为正处在改革发展关键期的中部大省,提高教育信息消费水平、形成成熟的数字教育服务产业,对于构建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支点、推进“两圈一带"总体战略、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湖北历来十分重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带动产业发展.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并于2014年1月获批在全国率先开展教育信息化省级试点.目前,湖北省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不断丰富,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不断深入,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数字教育服务产业逐步壮大。全省中小学已有5。7万个多媒体教室建成并投入使用,5000多所中小学已经接入互联网,教师信息化教学终端设备配置率约为39%,覆盖全省的教师、学生、学校三大基础信息数据库初步建成。

然而也应该看到,作为教育信息化试点省份,我省教育信息基础设施依然相对薄弱,全省仍有约40%的中小学尚未接入互联网,学生信息化学习终端设备配置率不到10%,利用信息技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尚不完善,区域、城乡、校际之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教育信息化管

理体制机制尚未理顺,教育信息化总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还不能满足湖北教育现代化建设需求,对产业的拉动效应尚未充分显现。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和学校发展模式,是建设教育强省、实现湖北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数字教育服务产业发展,对促进我省经济转型、建设创新型省份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2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指导思想

坚持育人为本,立足湖北省情,以环境建设为基础,以教育教学应用为核心,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带动教育现代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工作方针

把握方向,遵循规律。服务教育强省和“创新湖北”建设,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律,紧密结合我省实际,科学推进各项工作,确保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分类推进,特色引领.统筹做好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根据各类教育的不同特点和各级机构的不同权责,分类部署推进,坚持典型引路,形成具有湖北特色的教育

信息化发展模式。

应用驱动,机制创新。以深化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及教育管理方式转变,形成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新机制.

第3章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

到2020年,使湖北教育信息化整体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前列。形成满足教学与管理需要的信息化基础环境,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湖北教育现代化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带动数字教育服务产业发展.使每个教师都能自如运用信息技术给学生上好课,使每个学生都能随时随地获取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健康快乐成长.

具体目标

教育信息基础设施普及完善。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行政机构普及高速互联的基础网络和信息化终端设施,全面建成信息化教学环境,完成“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任务.

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各级各类学校提供能得易得、适用好用、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数字教育资源.建好省级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形成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优质资源研发、汇聚、应用和管理机制,提升资源规模、质量

和应用水平。

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建立省级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数据中心,创新管理模式,重构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促进职能转变。推动各级各类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服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促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广泛应用为前提,以深度融合为核心,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为突破口,

有序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建成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区、试点校,形成丰富多样、扎实有效的信息化教学应用模式。

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开展多方合作,从组织管理、经费投入、技术研发、队伍建设等多个环节保障我省教育信息化持续、快速发展,形成社会参与,政、产、学、研、用多方协同的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

阶段目标

表1湖北省教育信息化阶段性发展目标

2015年

2017年

2020年

基础设施

1.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网络带宽不低于100Mbps,县镇中小学不低于20Mbps,农村学校、教学点不低于

10Mbps。

2.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终端普及率达50%以上,学生信息化学习终端普及率达15%以上。

3。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点所有自然班普及多媒体教室等信息化教学环境.

1。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网络带宽不低于100Mbps,并基本普及校内无线网;县镇学校网络带宽不低于50Mbps,农村学校、教学点不低于20Mbps。

2。教师信息化教学终端普及率达80%以上,学生信息化学习终端普及率达30%以上。

1。省内中小学和职业学校普及数字校园.高校宽带网络接入水平为每万名师生共享带宽不低于2Gbps。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现校内无线宽带网全覆盖.

2. 师生信息化终端设备全面普及。

资源与应用

1。基本完成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具备支持50万用户同时在线的服务能力。

2. 网络学习空间学校开通率达100%,教师注册率达70%。

3. 基本建成与中小学课程配套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库。

4. 建设10个职业教育仿真实训中心。

5.建成湖北教师教育网络联盟。

1.完善与升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拓展服务范围。

2。网络学习空间初中以上学校教师、学生注册率达100%。3。扩大和升级中小学课程配套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库。4.建设约30个职业教育仿真实训中心。

5. 湖北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全面覆盖省内师范院校。

1。信息化条件下教学模式创新普遍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变革,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2.优质资源全面覆盖省内各级各类学校,并面向社会开放共享。

3. 建设60个职业教育仿真实训中心。

管理信息化

1。完成省级教育管理数据中心建设,建成覆盖学生信息、教师信息、办学条件信息的基础数据库。

2。基本完成省级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完善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和公共服务平台,逐步扩大网上办理业务范围。

实现教育行政机构和学校管理部门无纸化办公。学校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

保障体系

1。全省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专门工作机构,明确主管领导,落实经费投入。

2. 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覆盖50%以上教师。

3. 初步建成教育信息化研究和运维支持服务体系。

4。初步形成教育信息化考核评估激励机制。

1.持续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提升培训,完成首轮培训,每人不少于50学时。

2.持续开展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学校领导的信息化领导力与执行力培训。

3.完善研究和运维支持服务体系.

4。完善考核评估激励机制.

1. 健全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完善信息化管理体制.

2. 建成国内一流的研究和运维支持服务体系。

3. 形成完善的考核评估激励机制。

第二部分发展任务

第4章基础教育信息化

提升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信息基础设施配备水平。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间的数字鸿沟。重点支持农村及边远贫困地区学校、教学点、乡镇幼儿园的信息化建设,做到硬件设备先到位,优质资源先输送。加强特殊教育学校、民族地区中小学的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为教学点开齐开好规定课程提供技术保障。到2020年,全省中小学和幼儿园全面建成信息化教学环境,教师信息化教学终端和学生信息化学习终端全面普及,宽带网络全面通达各级各类学校。

加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湖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政府为主导建设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特殊教育等各类教育的公益性资源,以市场为依托提供个性化资源.通过“区域结对、学校结群、教师合作”的方式,推动资源开发主体多元化,形成有效的优质资源共建机制;通过“政府评估准入、企业竞争提供、学校自主购买”的方式,拓展资源应用主体的选择空间,形成有效的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到2020年,优质资源全面覆盖省内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形成具有湖北特色的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模式.

提高教学信息化应用水平.聚焦课堂教学主阵地,以信

息化为支撑创新课堂教学环境,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有效融合,形成和推广新型教学模式,推动教与学方式的深层变革。普及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泛在学习环境,培养学生信息时代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和协同教研,鼓励教师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创新信息化环境下的评价机制。以信息化为依托,建立湖北省基础教育发展监测体系,保障我省基础教育健康、快速发展。完善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保障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以信息化手段创新教学评价机制,探索中考、高考等考试评价体系和制度变革的可行途径。

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规范发展.制定基础教育数字校园、数字化教室规范,指导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制定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规范,开展资源评审和认证,形成资源准入、遴选、交换、退出机制。

第5章职业教育信息化

加强职业学校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建立厅际协调机制,加强分类指导,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网络基础设施、信息管理平台与应用服务系统建设水平,普及中职学校校园网建设,提升数字校园建设水平。完善以信息化为支撑的人才预测、就业预警和专业调整机制,建设职业教育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以学业考试和质量评价为重点,完善职业学校抽考制度,建设

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系统;建立学生职业信息技术能力认证机制。到2020年,省内所有职业学校全面建成数字校园,为教师和学生配备满足课堂教学、技能培训所需的计算机及配套设备设施,建设各级职业学校信息化学习支持环境和管理平台。

加快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建设。以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建设有湖北特色的职业教育资源库,建设一批省级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创新仿真实训资源应用模式,开发一批仿真实训系统,建设一批适应省内支柱产业发展需要的职业学校仿真实训中心。

加快信息化环境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教师技能标准,推动远程培训、考核和认证一体化的职业教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提高持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师的比例.通过远程培训、网络研修、工教结合、顶岗实习、校企合作等方式,鼓励教师开展信息化环境下实习实训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提高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

第6章高等教育信息化

完善高校信息化基础环境.实现校园内无线宽带网络全覆盖,普通教室设备配置能够满足信息化环境下互动教学需

要.建设完善的信息发布、网络教学、知识共享、管理服务和校园文化生活服务等数字化平台,全面提升教学、科研、管理、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到2020年,省内高校宽带网络接入水平达到每万名师生共享带宽不低于2Gbps。

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开发面向不同

学科的数字教学资源,探索和推进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实现高校公共基础课、部分专业课优质资源的大范围共享,推进现有高校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和在线开放共享。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混合式学习,提高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开展高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考核评聘

体系.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探索信息化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支持服务方式,创新高校人才培养

模式。建立湖北省教师教育网络联盟,面向省内师范院校和承担教师培训任务的高校、中小学校,共建共享教师教育优质课程资源、教学团队和实践实训基地.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职前和职后教育一体、学历和非学历教育融通的教师教育终身学习和培训体系。

利用信息技术推动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建立健全以信息主管(CIO)为核心的高校信息化建设与治理体制机制。推进高校智慧校园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覆盖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图书管理、资产管理、校

友管理等校园主要业务治理领域,促进学校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现代治理体系。

利用信息技术提升高校创新服务能力。以信息化为支撑,推进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实现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互联互通,支持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协同工作,促进科研数据实时共享与科研成果及时转化。推进湖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湖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公共平台建设有机结合,为社会公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开放学习资源服务。建设高校数字博物馆,积极传播具有湖北特色的地域文化.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各高校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至少开发一门优质在线课程并面向省内高校开放共享。

第7章继续教育信息化

建立健全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以终身学习需求为导向,搭建融合各类学科教学资源、满足不同类型学习者需求的在线公共学习平台。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努力实现全省各地区、各学校之间继续教育学习平台与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建成能够提供全方位服务、满足终身学习需求的继续教育支持体系.积聚与整合社会公共教育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支持学习型社区建设,大力发展面向职业、面向个人兴趣、面向家庭的在线教育,助力我省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

构建继续教育学习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充分利用社会

优质资源,加快建设省级网络教育视频公开课、网络教育资源共享课,以及以微课程为代表的特色学习资源。鼓励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企业参与继续教育资源建设,促进社会教育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建设继续教育学分银行,以省内高校和社区学习中心为依托建立继续教育学分银行网点,推动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定、学分累积与转换,为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学分互认提供技术支撑。

第8章教育管理信息化

提高教育行政机构管理信息化水平。积极推进教育政务信息化,建设省级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和公共服务平台,向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公众提供服务,逐步扩大网上办理业务范围。通过教育管理业务流程的再造和优化,提升教育监管与服务水平,促进教育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服务网络化.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行政机构和学校管理部门无纸化办公,形成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扁平式、动态化、社会有效参与的教育管理模式。

加强学校管理信息化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建立以学籍管理、师资管理、资产管理为核心的校务信息系统,实现学校、教育行政机构管理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到2020年,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普及数字校园,学校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

提升信息化领导力与执行力.强化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

学校领导者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意识,联合高校、研究机构和优秀企业,开展领导力与执行力培训.建立健全从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到学校的信息化管理与服务队伍,明确各级单位和人员责任。到2020年,形成适应我省教育现代化建设要求、信息素养高、信息化领导力和执行力强的管理与服务队伍.

保障校园信息安全。制定和实施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管理规范,建立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教育管理、教学和服务等信息系统安全。加强网络有害行为防范能力和不良信息监管力度,防止暴力色情等有害信息对校园文化的侵害。第三部分重大工程

第9章义务教育校校通、班班通建设工程

实现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建设、学校使用”的宽带网络接入机制.依托公共通信资源,加快推进光纤入校,实现宽带网络对义务教育阶段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点的全面覆盖,并同步构建绿色安全的网络监管体系。到2015年,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接入带宽不低于

100Mbps,县镇学校不低于20Mbps,农村学校、教学点不低于10Mbps。

完成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建设.加快推进校内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校内网络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覆盖所有教室、办公室等场所。为乡镇以下农村学校及教学点配备多媒体设备,到2015年,教师信息化教学终端普及率达50%

以上,学生信息化学习终端普及率达15%以上,基本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点所有自然班普及多媒体教室等信息化教学环境。

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同步,为学校配置一定的教学资源和工具软件,实现班级使用优质资源开展课堂教学,教师具备基本信息化教学能力。探索信息化条件下教学模式创新,开展“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的建设与应用,利用优质资源促进教学、教研及跨校交流应用常态化。

第10章中小学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探索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应用模式。采取“多点支撑、资源共享”的模式,以中心学校带动教学点,通过灵活多样的课堂结对形式,提升教学点资源应用水平。发挥中心学校师资优势,建立教学点教师课堂教学培训和网络

同步研训制度,实现对教学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有效

指导。创新教学点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完善教学点信息化持续发展支撑服务体系,形成教、研、训一体化的协作交流机制。到2015年,实现省内所有农村教学点“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开齐开好规定课程。

建设基础教育信息化试点区、校。建立湖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试点区、校遴选机制。创新信息技术在教学、德育、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培养一批骨干学校、骨干教师,开发一批

骨干课程,形成具有湖北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区域发展模式。到2015年,在全省范围内选择不同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区域,建设一批基础教育信息化试点区、校。

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教与学创新实践。以试点区、校的名校和名师为主力,组织开发高质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组建跨区域的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与专用学科工具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依托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展高效互动课堂教学实践。形成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与学科紧密结合、具有较大推广价值的信息化教与学新模式.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构建以学生品质素养、学业成就、身心健康等为主要内容的学生成长电子档案。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结合,探索多样化考试方式和多元化评价方式,逐步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招生考试制度,以评价改革带动教育变革,深化素质教育。

实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绩效评估。建立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评估指标体系和发展监测体系,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教育质量监测管理机制.汇集区域和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活动数据,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学校教育质量评

价、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学生学业成就评价、课程质量评价以及区、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评估.

第11章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建立省级教育管理数据中心。完善以学生库、教师库及学校库为核心的湖北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制定数据采集、交换、共享技术规范,建立统一的基础数据交换体系,实现与国家、地方、学校各类教育管理系统的数据互通,推动省级教育管理信息数据与人口基础数据库及地理信息数据库

的融合。到2015年,基本完成湖北省教育管理数据中心建设,建成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基础数据库,实现对全省学生电子档案、教师职业发展电子档案及学校办学条件基础数据的汇聚和管理。

建设湖北省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遵循国家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面向全省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和各级各类学校,

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覆盖教育行政管理与服务主要业务环节,为教育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和公众互动提供支持。完善网络信息安全与运维体系,确保数据安全。到2015年,全面完成平台建设,实现与国家平台的有效对接。

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以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依托,优化、重构教育管理业务流程,为破解基础教育乱收费、乱招生、乱办班、乱发教辅资料、课程开设不齐、学业负担过重等重点难点问题提供支撑,形成以信息技术

为支撑的规范办学行为动态考评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普及校园一卡通,积极拓展一卡通的校外应用渠道。开展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依托基础数据库和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综合质量评价,为教育行政机构和学校提供管理基础数据和决策支持。到2015年,逐步建立全省一体化、区域特色化的服务体系。

第12章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建设湖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针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不同需求,建设重点面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多层次、多功能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按照政府购买公益服务与市场提供个性化服务相结合的思路,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建设、学校应用、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机制,形成多方参与、公平竞争、交易规范、灵活开放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到2015年,基本完成平台建设,具备支持50万用户同时在线的服务能力。

形成数字资源研发、汇聚和管理机制。鼓励教育出版集团与大、中、小学密切合作,出版形式多样的电子教材和辅助性学习资源。鼓励师生自主开发特色资源。建立“政府引导、多方投入、有效整合、持续发展"的资源汇聚机制。对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制定相应的技术与管理规范,建立教育资源审核、评估、淘汰机制,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方进行激励。到2015年,基本建成与中小学课程配套的优质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doc

孝感市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为加快推进孝感市教育现代化建设,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构建学习型社会,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和《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4-2020年)》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孝感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成就 “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教育信息化围绕教育中心任务,服务教育发展大局,全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体制机制、基础设施、教学资源、教师信息化能力、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创新,教育信息化服务效能明显增强,信息化保障能力和应用效益不断提升。 教育信息化发展政策机制逐步建立。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障被纳入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国家试点、孝感市信息惠民国家示范城市创建、孝感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信息化领导力得到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被纳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督导评估体系。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较大改善。“十二五”教育信息化投入1.2亿元,“宽带网络校校通”达到95%,多媒体设备“班班通”达80%,教育信息化试点县(市)、试点学校数26个。乡镇中心学校以上计算机教室配备完成90%,生机比平均达到10:1,学校师机比达到3:1,实现“教学

点数字资源全覆盖”工程学校56所。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断提高。按照“行政驱动、混合式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制定了《孝感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针对不同应用层次的管理人员、教学人员和技术人员适时开展培训。参加省、市级培训教师达60%,县级培训90%,校本研修普遍开展。通过培训,参训学员基本掌握了数字资源平台的应用、学习空间的搭建、利用教学资源编写教学设计、网上教研协作、运用电子白板进行课堂教学等基本知识与技能。 教育信息化应用普及面逐渐扩大。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课外学习、家校互动、教师培训、德育、教育管理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信息化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公平和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效能不断增强。开展名师“1+X”同步课堂教学实验和网络专递课堂教学实验,组建城乡学校联盟,有效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举办中小学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优质课竞赛,竞赛覆盖各学段各学科,有效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孝感信息化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与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和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为:一意识不强。不少领导和教师对教育信息化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二是孝感教育信息化的投入还不够大,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保障不足;三是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均衡现象仍然存在,区域、校际之间存在一

2022-2023年教育信息化规划方案(五篇)

2022-2023年教育信息化规划方案(五篇) 教育信息化规划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实干的精神、超前的思路开展学校信息化工作,做到有认识、有领导、有落实。从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出发,科学研讨、合理规划、协同合作,整合各种现有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效益。将硬件建设与软件开发放在同等重要的水平,加强管理和培训力度,实施同步发展策略。将科研与教学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建立与信息化工作相关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促进信息化工作。学校将依据本指导思想,切实地将信息化工作计划落实到实处。 二、工作目标及措施 (一)校园网工程建设 1、实施改造校园网工程,高标准建设校园网络系统,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结构,发挥网络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功能,为教育教学应用构建网络平台。 2、完善学校内网功能,完全实现校务公告、办公自动化。 (二)加强学校园网管理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校园网的管理,制订网络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各项管理工作措施,确保网络安全、畅通。 1、组织领导。 成立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2、常规管理。 不断研究各种管理技术,加大考核力度,杜绝网络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网络畅通,更好地服务于全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既要保证网络安全畅通,又要杜绝教师在网上聊天、打扑克、玩游戏等不良现象。深入研究网络应用问题,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病毒防治。 加大对学校的管理力度,从制度上进行约束,减少病毒的传播。凡新安装系统的计算机必须先安装杀毒软件,并打好相关补丁后才能接入网络,从根本上解决网络病毒问题,保证网络不因病毒导致堵塞、停

网等现象的发生。 (三)充分发挥网络的使用效益 树立建网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思想,加强学校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网页建设,改进和提高教育网站的服务质量,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教学管理服务。 1、继续加强学校网站建设,进一步完善网站布局和内容,使其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德育,服务于管理;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师,服务于社会。力求网站界面简约、布局合理、色调一致、风格统一、内容丰富。 (四)教育资源库建设 继续加强资源库建设,建立自己的资源中心。 (五)网上办公环境建设 探索和完善校内消息和文件传输系统,实现网上发布通知、传送文件,进一步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 (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 1、继续抓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工作,立足实际,针对不同学科和学段,完成对教师常用软件系统的专项内容培训。 2、继续组织开展教师多媒体课件评比活动、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七)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研究 1、加强信息技术教研活动。 2、加大信息技术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应用研究力度,发动全体教师研究探索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规范。 3、进一步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课堂应用实践研究,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实施能力。 3、做好实验研究资料归档工作。 (三)完善学校电子阅览室建设,加强管理措施 1、按上级要求建设好电子阅览室,保证正常开放。 2、进一步健全电子阅览室管理制度。 3、组织开展学生电子阅览活动,并在松小论坛上进行学习交流。 (四)进一步管理与维护好校园网,本学期内部署一个无线网络结点 (五)加强学校网站建设

湖北省省级数字化校园示范校建设指南(试行)

附件1: 湖北省数字化校园示范校试点 建设指南 (征求意见稿) 2016年8月

目录 一、建设目标 (1) 二、建设原则 (2) 三、建设内容 (3) 四、基础设施 (4) (一)校园网 (4) (二)数据中心 (4) (三)终端 (5) (四)多媒体教室 (5) (五)计算机教室 (6) (六)录播教室 (7) (七)其他数字化环境 (7) 五、应用服务 (8) (一)统一认证与门户服务 (8) (二)教学应用服务 (8) (三)管理应用服务 (9) (四)教研应用服务 (9) (五)生活应用服务 (10) 六、数字资源 (10) (一)建设趋势 (10) (二)资源类别 (11) (三)资源来源 (12) (四)建设要求 (12) 七、师生能力 (13) (一)学生能力 (13) (二)教师能力 (14) 八、保障机制 (15) (一)组织架构 (15) (二)人员培训 (15) (三)制度建设 (15)

(四)资金投入 (16) 九、参考指标 (1) (一)基础设施 (1) (二)应用服务 (8) (三)数字资源 (16) (四)师生能力 (18)

为了规范和促进我省数字校园示范校试点建设,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4-2020年)》精神,参照中央电化教育馆2012年下发的《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指南(试行)》和《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参考指标》,结合近几年技术发展和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湖北省数字化校园示范校试点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本指南的适用范围是具有良好信息化环境基础的湖北省数字校园示范校试点建设学校。省内其它中小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可以根据实际条件参照本指南实行。 一、建设目标 数字校园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对校园的基础设施、教学资源和教育活动进行数字化改造而构建的信息化环境。数字校园具有资源丰富、多种应用系统集成、相关业务高度整合等特征,其宗旨是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优化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等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数字校园建设要以促进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建设目标如下: (一)建设信息化环境。要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基础设施(网络、终端、教室等)、资源(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学习、教学、研究、管理、生活等)的数字化。 (二)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拓展现实校园的时空维度,实现各种应用系统互联互通;建设网络应用环境,实现校园宽带网络全接入、全覆盖;促进优质数字资源的建设、应用和共享,每个班级都享受到优质数字资源;打造网络学习空间,实现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网络连通。 (三)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主流业务的融合,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支持学校服务与管理流程优化与再造,提升管理效率与决策水平;改变师生交流方式,培养师生信息化生存能

湖北省数字教育建设总体规划方案2022-2023年

湖北省数字教育建设总体规划方案2022- 2023年 1. 概述 本总体规划方案旨在推动湖北省数字教育的发展,以适应信息化时代对教育的需求。通过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益,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目标和任务 2.1 目标 - 实现数字教育全覆盖,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数字教育带来的便利和福利; - 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 构建数字教育生态系统,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模式。 2.2 任务 - 推动学校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升级,提供良好的硬件设备和网络环境; - 建设数字化教学平台,为教师提供高效的教学工具和资源; -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数字教育能力和素质;

- 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为数字教育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3. 实施措施 3.1 推进学校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升级 - 加强网络建设,提供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 - 提供先进的电子设备,满足教学和研究的需求; - 建设智能化教室,提供先进的教学环境。 3.2 建设数字化教学平台 - 开发和整合教学资源,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工具; - 提供在线课堂和远程教学服务,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 - 支持学生和家长通过平台进行研究管理和交流。 3.3 加强师资培训 - 为教师提供数字教育培训课程,提升其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 组织教师交流和研讨会,分享数字教育的最佳实践; - 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和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3.4 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 - 完善数字教育相关政策,为数字教育的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 加强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保障学生和教师的权益。 4. 预期效果 - 学生能够更广泛地接触到优质教育资源,提高研究质量; - 教师能够更好地运用数字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 学校能够形成数字化教育生态系统,促进教育创新和发展。 5. 实施时间和监测评估 本总体规划方案的实施时间为2022年至2023年。在实施过程中,将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注意:以上为简要概述,具体内容以正式的《湖北省数字教育建设总体规划方案2022-2023年》为准。

2024至2024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

2024至2024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 背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推动学校教育发展的 重要手段。为了适应未来几年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制定一份2024至2024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是必要的。 目标 本整体规划的目标是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发展,提升教 学质量和学生研究效果。具体目标包括: 1. 提供全面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确保学校网络稳定、设备 完善。 2. 推广教育信息化应用,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在线研究平台。 3. 培养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支持。 4. 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家长参与学生教育信息化的过程。 5. 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策略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策略: 1. 建设高速稳定的校园网络,提供全面的网络覆盖和带宽支持。

2. 更新和维护教育信息化设备,确保设备性能和功能的持续改进。 3. 推广在线研究平台和应用,提供多样化的研究资源和交互方式。 4. 开展教师信息化教育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设计能力。 5. 强化家校合作平台建设,促进教育信息共享和家长参与。 6. 制定和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措施。 实施步骤 为了顺利实施整体规划,我们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成立专门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组,负责规划和协调整体工作。 2. 进行教育信息化现状评估,了解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师能力现状。 3.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表,明确各项任务和责任人。 4. 落实资金支持,保证整体规划的顺利实施。 5. 开展教师培训和学生家长宣传,提高教育信息化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6. 监测和评估整体规划的实施效果,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教育信息化是当今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也是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领域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使教育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全面化。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挑战,我校制定了一份全面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旨在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育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一、发展目标 1.提高教学质量:应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深入 学习和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建设数字化教室,提供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互动式教学效果。 2.推动创新实践:建立创新实验室或创客空间,引导学生进行 科学实验和项目设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足以推动学生的 终身学习能力。 3.提升管理效能:应用信息技术加强学校的管理和服务,提升 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效能,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服务,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4.加强教师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技 术应用能力,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创新意识。

5.建立合作机制:积极与相关企业和高校合作,互通信息和资源,共同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支持。 二、发展策略 1.建设数字化校园:学校将投入资金建设数字化校园,实现校 园网络的无线覆盖,安装多媒体教室设备,购买数字化教学资源。 2.推广在线学习平台:学校将推广在线学习平台,搭建一个统 一的学习平台,教师可以上传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在线学习和交流。利用在线平台进行作业批改、考试排名和成绩查询,提高教学效率。 3.建立数字化教学管理系统:学校将建立数字化教学管理系统,实现教师和学生信息的集中管理,减轻教师的管理负担,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效能。 4.推动个性化教育:学校将借助信息技术开展个性化教育,根 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差异,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教学内容。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学习情况,提供针对性的辅导和支持。 5.加强教师培训:学校将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信息技术培训,提 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同时,学校要建立教师信息技术的考核体系,激励教师积极参与信息化教育。 6.开展科研项目:学校将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推动

2024-2024年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2024-2024年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背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了适应未来的教育需求和挑战,制定一份2024-2024年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势在必行。 目标 本规划旨在全面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以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研究效果为核心目标。具体目标如下: 1. 提升教育教学效果:通过信息化手段,提供更丰富、个性化的教育资源和研究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研究效果。 2. 建设数字化校园:推动学校从传统的纸质化管理向数字化管理转变,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3. 智能化教学辅助: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为教师提供智能化的教学辅助工具,提升教学效率和个性化教育水平。 4. 推进在线教育发展:加强在线教育平台建设,推动线上线下教育融合,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和研究方式。

5. 保障信息安全:加强学校信息化设施和网络安全建设,保护学生和教师的信息安全。 6. 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和能力提升,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 策略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策略: 1. 制定信息化发展计划:制定详细的信息化发展计划,明确时间表和责任分工,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和资源,完善学校网络设施和信息化设备,提高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 3. 推广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和整合优质的教育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在线研究资源和平台,满足学生个性化研究需求。 4.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组织教师信息化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5. 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网络安全监控和数据保护,保障学校信息安全。 6. 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争取政府支持,增加信息化发展的投入,提供资金、政策和人力资源支持。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教育信息化是现代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旨在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科技手段,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为此,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的实施目标、主要任务、实施策略、重点领域等方面,结合当前的教育信息化现状,对其进行探讨。 一、实施目标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在新技术新应用的基础上,实现教育与信息深度融合,满足现代化、多元化、个性化教育的需要。具体包括: 1.构建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全面覆盖和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普及; 2.推进现代远程教育,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 3.推动现代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4.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教育品牌,提升我国在全球数字教育领域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二、主要任务 为了实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的目标,需要开展以下主要任务:

1.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教育信息化设施的覆盖率、普及率和服务质量,广泛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建设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 2.深化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注重发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促进其全面发展,通过信息化手段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打造学习社区,实现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优化和提升。 3.推进教育信息化与现代产业结合,加强学校与行业之间的合作,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机会,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加强教育信息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具有信息化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在信息教育领域有广泛影响力的教育人才,激发教师的教育创新热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三、实施策略 为了实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的目标,需要发挥国家层面的统筹协调作用,确立科技创新和教育教学改革为发展方向,实施以下策略: 1.制定政策,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发展,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促进政府、企业、学校、家庭共同参与这一事业。 2.扶持支持信息技术企业和应用服务企业,增强市场主体的市场竞争力。多方合作,精准提供服务,稳中求进,逐步推向高质量,破解困局。

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制定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规划,促进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的目标。 2. 目标与愿景 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旨在实现以下目标: - 提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和资源,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 建设高效的教育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学校管理效能; -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 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我们希望通过信息化发展,打造一个数字化、智能化的学校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研究体验。 3. 发展策略 为实现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策略: - 提高教育技术设施的覆盖率和质量,确保学校网络和设备的稳定运行;

- 建设综合性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教务、学生管理、课程资源等信息的集中管理; - 促进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组织培训和交流活动,推广优秀的教学案例; - 推动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教学的融合,开展网络、在线课程等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 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确保学生和教师信息的安全; - 完善对学生研究情况的监控和评估体系,利用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供个性化的研究支持。 4. 实施计划 我们将按照以下步骤来实施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1. 建立信息化发展领导小组,负责整体规划和组织协调工作; 2. 进行教育信息化需求调研,制定详细的发展方案; 3. 完善教育技术设施,提升网络带宽和硬件设备的质量; 4. 建设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教务管理、学生管理、课程资源等模块; 5. 加强教师信息化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和信息素养; 6. 推动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教学的融合,开展网络化、数字化教学活动;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1.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教育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和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为了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制定一份十年的发展规划是必要的。本文将制定一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以引领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2. 目标与原则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的目标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作用,推动教育现代化,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制定具体政策和措施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教育信息化发展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共享。

•教育信息化要紧密结合教育实际,因地制宜,注重实施效果。 •教育信息化要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信息化要保护学生个人信息安全,并规范网络使用行为。 3. 发展战略 3.1 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 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建设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前提。在十年发展规划中,应加大对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包括校园网络建设、计算机硬件设备的配备、教育云平台建设等。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教育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提高技术支持和服务水平。

3.2 教育信息化课程与教学改革 教育信息化可以为教学提供更多的手段和资源,促进教学改革。在 十年发展规划中,应加强对教育信息化课程的开发和推广,推动教育 教学模式的创新。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 技术应用能力,推动数字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3.3 教育信息化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 教育信息化的有效实施需要完善的管理与服务体系。在十年发展规 划中,应加强对教育信息化管理与服务体系的建设,包括建立教育信 息化管理与评估机制,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同时, 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和家长的信息服务,提供全方位的教育信息化支持。 4. 实施路径 教育信息化的实施路径是实现规划目标的具体行动计划。在十年发 展规划中,应制定详细的实施路径,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教育机构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方案

教育机构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方案 概述 教育机构信息化建设是适应当前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趋势,提升 教育质量和管理效能的重要举措。本规划方案旨在制定一套全面有 效的教育机构信息化建设发展策略,推动教育机构实施信息化建设,以满足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需要。 目标 本规划的主要目标是: 1.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2.提高管理效能,优化教育机构运行和决策机制; 3.加强信息安全保障,防范信息泄露和外部攻击。 关键策略 1.建设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 在教育机构内部建设通畅稳定的网络环境,提供高速、安全的 网络接入和数据传输,为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2.推进数字化课程和教学资源建设 促进教育资源的数字化转型和在线教育的发展,建设统一的数 字化课程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个性化的研究支持。 3.强化学生信息管理和服务体系 建立完善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学籍管理、课程选课、成 绩查询等相关服务的在线化,提供便捷、高效的学生服务。 4.加强教师培训和教育技术支持 提供专业的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教师提供教育技术支持和应用咨询。 5.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和管理 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数据保护和网络安全防护,提升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实施步骤 1.制定详细实施计划

根据规划目标和关键策略,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各项任 务和时间节点。 2.落实必要的资源投入 确保所需的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等得到合理的配置和投入支持。 3.逐步推进信息化建设 根据实施计划,有序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课程和教 学资源建设、学生信息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教师培训和教育技术 支持、信息安全保障和管理等各项工作。 4.监测和评估进展情况 定期监测和评估信息化建设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实施 计划。 总结 通过本规划方案的实施,教育机构将能够跟上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提升教育质量和管理效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一、背景介绍 教育信息化作为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被广泛看作是提升教育质量和 效率的重要手段。然而,教育信息化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二、目标和指导思想 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的目标是建设覆盖全国的高质量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推 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其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 三、优化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 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规划要求加强 学校网络建设,提高带宽和覆盖范围,确保网络的稳定和安全;加强教育信息化硬件设备的配置,提供先进的教育设备和设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教学需求。 四、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在于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推动个性化、深度学习的 发展。规划要求加强对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五、培养教师信息化素养 教师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力量,其信息化素养的提升对推动教育信息化发 展至关重要。规划要求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他们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激励优秀教师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研究,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发展。

六、构建数据支撑体系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和管理。规划要求建设健全的教育数据管理和应用体系,加强数据采集、整合和共享,提高数据分析和应用的能力;加强教育信息化评估与监测机制,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七、加强安全保障措施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信息安全的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规划强调加强教育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平台和教育数据的安全防护,保护学生和教师的隐私权。 八、推进互联网+教育 互联网+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规划要求推进互联网+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线上线下教育的有机结合;加强在线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提供优质的在线学习平台;加强在线学习评价体系建设,提高线上教育质量。 九、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教育信息化不仅是国内的发展需求,也是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领域。规划要求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开展教育信息化相关的国际研究和合作项目;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创新与发展。 十、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有科学的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规划要求加强教育部门对教育信息化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加强对教育信息化的资源投入和财政支持,确保发展目标的实现。 十一、总结

湖北2023年教育银龄计划方案

湖北2023年教育银龄计划方案 湖北2023年教育银龄计划方案 背景简介 •湖北省教育局提出“教育银龄计划”的倡议,旨在提高教育系统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着力构建创新型、高效能的教育体系。•该计划将于2023年开始实施,为期五年,旨在全面提升湖北省的教育质量和教育发展水平。 目标与思路 1.目标 –提高教育质量: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服务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推动教育创新:鼓励教师创新教育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培训与发展水平,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 –推进教育现代化: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 2.思路

–资源整合与分配:将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分配,保障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创新教学模式: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师资培养计划:通过开展师资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教育管理和服务水平。 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年) –全面调研:对湖北省教育现状进行全面调研,分析问题和需求。 –制定详细计划: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年度的具体实施计划。 –资源整合与分配: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保障基础教育公平发展,促进高等教育资源优质利用。 –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师资培养计划,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2.第二阶段年) –教育创新推进:推广创新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创新教育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拔培养优秀教师,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 –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打造智慧校园和数字化教学平台。 3.第三阶段年) –效果评估与调整:对前两个阶段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深化改革与发展:借鉴外部先进经验,进一步完善教育体系,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 预期成果 •教育质量提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教育服务优化: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教育创新推广: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师资队伍提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教育信息化发展: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教育管理和服务水平。 以上是湖北2023年教育银龄计划的相关方案资料,该计划旨在推动湖北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和教育服务水平。通过整合资源、推动创新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期望在2023年至2028年期间取得显著的成果。

【省教育厅】湖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

湖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 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要求,决定实施湖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提升工程2.0”)。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目标任务 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力争完成我省中小学(含幼儿园、特殊教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每人完成不少于60学时的培训,其中线上学习30学时由省级统一组织实施,实践应用30学时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指导、实施机构协助学校共同完成。 二、主要内容 (一)实现整校推进目标 按照“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总体思路,充分运用“提升工程1.0”工作成果和机制,加强校长牵头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建设,围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制订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教师研修计划,建立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新模式,采取校本研修、

区域教研、教师选学、送教下乡等多种方式,整校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2019-2020年:对27个县(市、区)实施全员培训。遴选2-3个试点县(市、区)、从试点县遴选6-8所试点校进行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和创新试点。 2021年:对46个县(市、区)实施全员培训。在总结推广前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遴选2-3个试点县(市、区)、从试点县遴选4-6所试点校围绕“聚焦未来教育、双师教学”等进行创新试点。 2022年:对41个县(市、区)实施全员培训。全面总结推广试点经验。 武汉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能力提升工程2.0由武汉市教育局按照国家和省级相关要求组织实施。 (二)建设各级培训团队 1.培训团队组成: (1)省级培训团队:在我省能力提升工程1.0省级培训团队的基础上,进行动态调整,由各市、州、县级教育局、教科院(教研室)、教师发展机构、信息中心(电教馆)、中小学(幼儿园)和有关高等学校推荐一批优秀学科教师、信息化教育管理者、教学科研人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研究者、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专家等,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遴选,组建省级培训团队,力争实现学科骨干教师和研究人员比例不少于70%。

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了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我国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旨在推动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提升教育水平。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一、教育信息化的定义 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过程,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育 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教育信息化的目标是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推动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二、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 教育信息化能够改变人们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 源和学习途径。通过教育信息化,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求,自主学习和探索知识。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育信息化的现状 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级教育部门积极推动校园网 络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设施。同时,教师们也逐渐开始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水平还存在差距,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投入。 四、教育信息化的挑战 教育信息化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设备和软件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需 要不断投入资金进行更新和维护。其次,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教育理念也需要不断提高和更新。此外,教育信息化还面临着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挑战。

五、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 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推动者和核心力量。因此,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是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供全方位的培训课程和资源,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六、优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网络基础设施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需要加强对校园网络建设的投入和管理。各级教育部门应该提供资金支持,加强对学校网络建设和维护的指导和管理,确保网络资源的稳定和可靠。 七、推动教育内容资源的开发和共享 教育内容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对于教育信息化发展至关重要。各级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开放,建立统一的教育资源平台,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在线共享和应用。 八、加强安全管理和隐私保护 教育信息化中,安全管理和隐私保护是必不可少的。教育部门需要加强对教育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和教师隐私的保护,确保教育信息的安全和合法使用。 九、促进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相结合 教育信息化不能脱离实际教育教学,应该与教育教学密切结合,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工具与资源。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有效的教育信息化模式和教学方法。 十、总结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2020年湖北省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通知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2020年湖北省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中共湖北省委员会 •【公布日期】2007.10.08 •【字号】鄂办发[2007]28号 •【施行日期】2007.10.0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 正文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2020年湖北省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通知 (鄂办发〔2007〕28号)各市、州、县党委和人民政府,省军区党委,省委各部委,省级国家机关各委办厅局,各人民团体: 《2006-2020年湖北省信息化发展战略》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7年10月8日 2006-2020年湖北省信息化发展战略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推进信息化,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为了指导全省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切实使信息化成为推动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力量,根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

发展战略》,制定本战略。 一、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运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进入21世纪,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知识和信息从经济增长的“外在变量”转变为经济增长的内在核心因素,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强大推动力。广泛应用、高度渗透的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信息网络更加普及并日趋融合。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进一步深化和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互联网加剧了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成为信息传播和知识扩散的新载体。全球信息化正在引发当今世界的深刻变革,重塑着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发展的新格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并把信息化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党的十六大进一步作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一次强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2006年3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办发〔2006〕11号),对我国本世纪头20年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进行了全面规划和部署,要求全国各地抓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大力推进信息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当前全国各地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信息化发展势头迅猛。我省能否抓住机遇,加快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是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省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省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以信息化引领和推动教育现代化,按照"数字城市"建设要求,贯彻“互联网+"、大数据、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战略的任务安排和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省教育信息化"十四五"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计划。 指导思想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省委省政府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和创新的核心理念,全面深入推逬省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促进省教育高质量发展和率先高水平实现现代化。 二、基本原则 育人为本原则。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面向信息社会人才培养需要,基于信息化引领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融合创新原则。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发挥技术对教育变革的内生变量作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方位的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服务和教育治理模式。

尊重首创原则。坚持问题导向,应用信息技术破解教育改革发展难点。坚持实践创新驱动,尊重师生首创精神,鼓励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先行先试。 制度先行僚则。把制度创新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坚持开放包容和统筹推进思想,加强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建设,建立符合信息时代的教育资源配置、教学管理和教育治理模式的制度,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总体目标 全面推进数字教育,到2023年,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符合"数字省"发展需要的教育新生态。基本建成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情境化、多样化为特征的智慧教育环境;形成面向每一个学生提供优质、灵活的教育供给和服务格局;教与学方式普遍优化,师生信息素养全面提升,智能治理水平大幅提高。《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在省率先实现,全省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教育信息化有力促进省教育现代化,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切、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增强人民群众对更多更好教育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主要行动 (一)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行动 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深化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推进 教师评职评优、学生学籍、综合素质评价、校园安全、教育资助、考试报名、毕业就业、科硏培训、督导评估、事业统计等业务流程优化再造,支持各地各校结合实际开展特色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升教育考试信息化水平,建设国家教育考试管理与服务信息化支撑平台,舂力推动标准化考点和考试业

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

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 目录 序言 第一章建设教育强省 (一)指导思想 (二)工作方针 (三)战略目标 (四)战略主题 第二章加快普及学前教育 (五)明确政府职责 (六)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第三章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 (七)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八)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九)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第四章优化发展高中阶段教育 (十)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十一)提高普通高中办学水平 (十二)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发展 第五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十三)加强职业教育统筹 (十四)深入推进校企合作 (十五)着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十六)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十七)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第六章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十八)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十九)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十)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二十一)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第七章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二十二)建立健全终身教育体制机制(二十三)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第八章重视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 (二十四)促进特殊教育发展 (二十五)支持发展民族教育 第九章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二十六)加快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二十七)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二十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二十九)推进办学体制改革 (三十)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三十一)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第十章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三十二)提高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水平(三十三)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三十四)增强湖北教育国际影响力

第十一章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三十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三十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三十七)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三十八)健全教师管理制度(三十九)加强教育教学专家培养第十二章优先保障教育投入 (四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四十一)拓宽教育经费筹措渠道(四十二)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四十三)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管理第十三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四十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四十五)开发特色教育资源(四十六)构建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第十四章推进依法治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