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淮军将领

淮军将领

淮军将领
淮军将领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腐朽的清王朝的无法依靠正规军抵挡,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装。淮军就是在这种下背景下兴起。在曾国藩指示下,李鸿章招募淮勇编练了一支军队。因为兵员及将领主要来自安徽江淮一带,所以定名为“淮军”。淮军是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前身,曾是清朝的主要国防军淮军在对太平天国和捻军作战的过程中不断壮大,涌现出了众多优秀将领。他们或出任封疆大吏,巩固国防抵御外辱。或投身洋务运动,探索富国强兵之道。在中国的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淮军的主要将领包括张树声、刘秉璋、刘铭传、潘鼎新、丁汝昌、叶志超、聂士成等。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刘铭传,刘秉章,丁汝昌,就是淮军将领的代表。

刘铭传,字省三,号大潜山人。出生在安徽肥西县一个农民家庭。是淮军众多将领之中,名气最大,传奇最多的一位。青年时代的刘铭传劫富济贫,流落江湖成为官府追捕的要犯。太平天国兴起之后,刘铭传加入淮军,追随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因战功显赫而一路高升。因为同僚排挤辞官回乡。刘铭传在家阅读中外书籍,眼界和思想得到很大的提升,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中法战争爆发之后,刘铭传卖了家里的地,带着100多位同族子弟赴台抗法,率军重创法军,取得了台湾保卫战的胜利。1885年,清王朝正式在台湾建省,刘铭传成为台湾首任巡抚,在任职巡抚的六年

内,刘铭传巩固海防,建设交通,兴办新式企业,发展商务,提倡新式教育。进行了广泛而大胆的改革,全面推进台湾的近代化进程,使台湾的面貌焕然一新。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日本占领台湾,刘铭传抱恨去世。

刘秉璋,晚清重臣,淮军名将。字仲良,安徽庐江人。刘秉璋胸怀大志,青年高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编修,成为淮军少有的高级知识分子。后来由于国家动乱,投笔从戎,被李鸿章重用,逐步成长为淮军的高级将领。中法战争时期,刘秉璋任浙江巡抚,他加强海防,统一调遣,炮击法军战舰,指挥了著名的镇海保卫战,维护了国家的尊严。1886年,刘秉璋任四川总督,查办“重庆教案”。他在查处教案中,坚决维护民族利益,引发英美传教士的不满,被腐败无能的清廷革职。刘秉章一生淡泊名利,勤政廉洁,十分重视教育。为家乡捐建了三乐堂书院,南京庐江试馆,培养了一大批有用之才。

丁汝昌,号次章。庐江人,出身在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家境贫苦,太平军进攻庐江县城,时年18岁的丁汝昌参加了太平军。太平军大势已去时,丁汝昌随部队加入了湘军。不久被划归淮军。丁汝昌跟随刘铭传参与了对太平军和捻军的作战,升任记名提督。1875,丁汝昌带领200名官兵到英国,接超勇和扬威两艘巡洋舰回国,参与了北洋水师的创建。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丁汝昌出任北洋海军提督。

任职期间,丁汝昌严于律己,为巩固海防呕心沥血。甲午战争中,他指挥的北洋舰队被日军围攻,因为没有得到上级命令,只能在军港等待援军,困守刘公岛。在内无弹药、外无援军的情况下,丁汝昌率领部将击退了日军十多次进攻。最后他拒绝了伊东祐亨的劝降,服毒自尽,壮烈殉国。丁汝昌之死,堪称甲午战争中最悲壮的一幕。一代淮军名将就这样走完了他的人生历程。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淮军将领丁汝昌指挥的北洋海军和叶志超、卫汝贵的指挥的陆军都遭到惨败,淮军势力遂逐渐衰落。后来袁世凯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建陆军”,广招淮军旧将,成为清朝的国防主力。淮军自此出走了历史舞台。

1955年未授衔的解放军高级将领有多少

1955年未授衔的解放军高级将领有多少 1955年未授衔的解放军高级将领有多少 2008-11-29 15:49:14| 分类:军事历史|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S(jEP H

3

|mt 邓小平(1904~1997) 四川广安人,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 一.1922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军委总政治部秘书长,红军报纸《红星》报主编,中共中央秘书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后任129师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后改称为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中,任总前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1952年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54年改为国务院)副总理.1954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同年任国防委员会副主 席.1955年中共七届五中全会上,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在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恢复了原来担任的党政军领导职务.同年8月在十一届一中全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1978年3月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当选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1983年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87年10月在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e@fIMF] !f+Bab< J 中央军委秘书长-&L oJbSy C UnY+ 杨尚昆(1907---1998)四川潼南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部长和中共中央宣传部长,红军第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红三军团政治委员,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曾在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和红军前敌总指挥部领导机构中负责政治工作。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副书记、书记,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央外事工作组副组长,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后方委员会副书记,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尚昆同志继续担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央办公厅主任,兼任中央军委秘书长、中直机关党委书记。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八届一中全会上,分别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1978年12月至1980年底,杨尚昆同志相继担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二书记、副省长,中共广州市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名解

名解部分 洪秀全 洪秀全(1814—1864),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太平天国创建者及思想指导者,称“天王”,广东花县人。农民家庭出身,自幼家境贫寒。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与冯云山、洪仁玕等人创立拜上帝教,以图“唤醒世人”。撰有《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盛世。公元1851年元旦,洪秀全率众于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 拜上帝会 拜上帝会,亦称“拜上帝教”,是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吸收基督教教义而成立的特殊组织,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19世纪中期,洪秀全受基督教布道书《劝世良言》的影响,在家乡广东花县组织拜上帝会,并模拟《劝世良言》写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书,作为该会教义,同时又制定了宗教仪式与会规。洪秀全自称上帝次子,称耶稣为天兄,并将此作为组织管理农民起义队伍的手段。拜上帝会虽曾得益于基督教,但在许多方面与基督教大相径庭。洪秀全以拜上帝会为组织形式,以会员为基本力量,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 永安建制 1851年9月太平军攻克广西永安(今蒙山)后,相继建立起各项制度,史称永安“封王建制”。主要内容有:确定官制;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西王以下诸王均受东王节制;颁行天历,废除清朝纪年;建立圣库制度;令人民蓄发;刊行官方文书。太平天国初具建国规模,进一步巩固了金田起义以来的斗争成果,大大提高了太平军的战斗力,为太平军的出省作战和迅速发展打下了基础。 湖口大捷 湖口大捷是太平军粉碎清军水陆进攻、扭转西征战局的关键一战。公元1855年初,湘军反扑九江。太平天国派石达开等率军西援。西征援军到达江西湖口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与清军相持一月有余。同年2月,太平军突袭湘军水师,湘军大败。同时驻守九江的太平军很好的配合了湖口的战斗。湖口大捷的胜利,扭转了西征军湘潭战后连续败退的局面,太平军从此乘胜西进,全面反攻。到1856年,湖北东部,江西和安徽的大部分均为太平军所控制。 三河大捷 三河大捷是太平天国后期太平军在安徽三河镇歼灭湘军精锐李续宾部的一次著名战役,也是太平天国战争史上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著名范例。1858年,李续宾率部进攻三河,陈玉成得知三河危急的消息,星夜驰援三河,在当地军民的配合下,以正确的战略战术,全歼清军。三河大捷是继浦口之役之后又一次胜利之役,复苏了后期太平军的士气,扭转了内讧后的危局,保卫了太平天国在安徽的根据地,迫使清军从安庆外围撤走,安庆之围不战而解。

成功作文之以成功者善假于物也写作文

以成功者善假于物也写作文 【篇一:善假于物也优秀文章】 借人精华,以铸辉煌 没有礁石,大海便没有了激昂澎湃的浪花;没有沙粒,河蚌便没有了光亮美丽的珍珠;没有绿叶,红花便没有了婀娜多姿的娇艳??万物之美丽,都要借助于他物的支持或衬托;万物之精华,无不是自己与他物精美绝伦的结合。因此,我要说:借人精华,以铸辉煌(排比句式开头,气势磅礴,紧扣题目) 上帝是公平的,他在造物的时候会给予每个人同等的东西,但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借鉴,借人之精华,融己之智慧与美丽,以铸造人生的成功与辉煌。千古江山,百代风流,大江淘尽后浮在水面上的名姓与容颜,依旧生动,依旧璨若群星。坐在车上踽踽而行的是孔老夫子,他高唱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马鞭一指便向世人道出了行路者的智慧所在;韩愈不与世同流合污,一篇《师说》便让学习借鉴的美德流传千古;一道紫光摔开万道光芒,江面上露出的是大唐“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唐太宗在高吟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见兴替。”正是这学习接纳,勇于借鉴的精神才得以让大唐闻名中外古今??正当世人用赞誉和敬仰的光环将他们环绕时,依然光亮的是古人们善于借鉴和学习的品质,在熠熠闪光。(正面论证) 凭栏回首,清政府闭关锁国,愚昧无知,拒人之精华于千里之外,终而落得“山河破碎风飘絮”,泱泱大清国在外国的“精华”中风雨飘摇。(反面论证)倚栏回溯,孙中山怀抱一腔救国之情,学习西方民主借鉴西方精华,虽最终失败,却使中国即将倒下的屋梁注入了不屈与刚强。面临孙中山的救国之路,谁能否认这借鉴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和响亮?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美丽,终于在二十年前的春天绽放。走出国门,引进外族的先进技术与文化,一首开放之诗,朗诵着民族振兴的渴望;一曲借鉴之歌,奏响了中华民族新的篇章!听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欢呼与喜悦;看吧,北京伸开双臂迎接奥运的光芒与欢乐;想吧,中法文化年让中华文化融入了新的精神与精华??中华之巨龙正腾空而起,这便是借鉴与自强结合的力量铸就的辉煌。 于是,打开未来的首页,我写下:借人精华,以铸辉煌!

淮军各营的历史命运

淮军各营的历史命运 淮军是1861年,李鸿章奉曾国藩之命建立起来的,最初的设想是由曾国荃来创立,但由于曾国荃想攻打南京争夺首功,左宗棠督军闽浙,曾国藩无人可用的情况下,李鸿章毛遂自荐,才使用的李鸿章。 李鸿章最早随侍郎吕贤基回安徽办团练,后由于吕贤基与李鸿章屡战屡败,李鸿章不得已投靠恩师曾国藩,所以李鸿章本来就在安徽有有一定的影响力,再加上本身他的父亲李文安在安徽一带很有影响力,所以李鸿章统带淮系各营有一定的先天条件。淮军各营最初是收编安徽本地已有的团练开始形成的。当时在安徽有三大本地团练,刘铭传、周盛波和吴长庆,而这三个人都与李文安有一定的源缘。李鸿章通过张树生进行收编,也就有了淮军最初的四个营,铭字营、树字营、盛字营和庆字营,后又发展出潘鼎新的鼎字营,曾国藩赠送太平军降将程学启部的开字营,唐仁廉的仁字营,杨鼎勋的勋字营,郭松林的松字营,这就是最终成为淮军十军的雏形,最终形成的是,刘铭传铭军、程学启开军、刘士奇的奇军、潘鼎新和随后继承者聂士成的鼎军、周盛波周盛传兄弟的盛军、张树生张树珊张树屏兄弟的树军、吴长庆刘秉璋的庆军、郭松林的松军、杨鼎勋的勋军、唐仁廉的仁军。加上李鸿章和李昭庆兄弟直辖的武毅军,和戈登率的洋枪队常胜军,淮军共十二军。 铭军: 刚开始时,这十军里战斗力最强的是铭军,是刘铭传在安徽

合肥时办的团练班底,后归李鸿章淮军。参与了太平军、捻军和西北回民起义的多次内战。中法战争时,刘铭传调所部驻防T灣,在台北、基隆和沪尾多次打败法军,后铭军奉命调驻奉天大连湾,由刘铭传的侄儿刘盛休接统,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刘盛休统铭军十二营赴前线抗敌,相继败于九连城、大东沟、孤山、岫岩,刘盛休因兵败被罢,改由临元镇总兵姜桂题接统,兵败的铭军改营制,新编成为姜杜题的桂军,铭军由此淡出历史舞台。 此后姜桂题随宋庆驻守辽河下游牛庄、高坎、营口一带,参加反攻海城,争夺大平山及保卫田庄台等战斗。直至战争结束。甲午战争结束后应袁世凯之招入新建陆军,统左翼,铭军历史彻底结束。 鼎军: 除铭军之外,后期淮军各军中,战争力最强的就是鼎军了。鼎军原为潘鼎新组建,潘鼎新组建鼎字营,原是在曾国藩的授意下成立的,最早由李元安统管,后随李鸿章驻防上海。在铭军成名之前,鼎军原没有露脸的机会,但与李秀成在淮上,保卫上海一战中,一战成名,从此被上海各坤和洋人所重视,当时说淮军衣帽粗陋,其实说的就是鼎军,他与铭军一样,都是最早配备新式炮械的淮军主力之一。僧格林沁被击毙后,鼎军筑墙于运河沿线,阻击赖文光部,后在广西,扼守屯梅谷松等地,中法战争时期,驻守谅山失败,潘鼎新被革职,鼎军由聂士成统带,归武毅军。 后在荣禄的管理下,搞武卫军护卫北京,编为武卫军前军,当时武卫军是这样的,聂士成的武毅军为前军,宋庆的毅军为左

《岳家军武将排名》

NO.1高宠 高宠,小说《说岳全传》中虚构的人物,南宋抗金将领,岳家军头号猛将,宋初开平王高怀德之后,先祖高思继。被称为南宋抗金时期的第一枪,其枪法来自家传,先祖为五代十国第一名枪高思继。多剧种有名段《挑滑车》。 NO.2杨继周 杨继周,小说《说岳全传》人物,南宋猛将杨再兴之子。生得脸白身长,眉浓唇厚,两耳垂肩,鼻高准阔。身穿一领团花绣白袍,头戴一顶烂银盔,坐下白龙马,手提双铁戟,有万夫不当之勇。 NO.3杨再兴 杨再兴(?—1140年),南宋抗金名将。原是曹成部将,后降于岳飞,成为岳飞部将,跟随岳飞抗击金军,曾试图单枪匹马冲阵擒获金兀术,失败后仍能单骑而还。绍兴十年(1140年),杨再兴与金人在小商桥相遇,杨再兴寡不敌众,中箭无数,奋战而亡。 NO.4 曹宁,说岳全传人物,有万夫不当之勇,在北国号称比陆文龙更厉害的勇将,使乌油十字三叉条纹枪。因父降金,误入番营。后受王佐大义所感,遂叛金降宋。曹荣得知其子降宋后,亲自引兵追来,被曹宁一枪刺死。曹宁见到岳飞后,岳飞责备他杀了自己的父亲,曹宁羞愧难当,自刎而死。 NO.5陆文龙 陆文龙是小说《说岳全传》中的人物,岳飞手下猛将,为潞安州节度使陆登之子,潞安州被金兵攻破后成为金兀术的义子,后来在得知自己身世后返回宋朝,并成为岳家军中的一员猛将。 NO.6张宪 张宪(?-1142年),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最为倚重的将领之一,从微相随,以列校奋身,官至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阆州观察使、高阳关路马步军副都总管。宋孝宗即位后,张宪冤狱得以昭雪,被追复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阆州观察使,追赠宁远军承宣使。 NO.7岳飞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 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表达对“岳家军”的由衷敬畏。岳飞反对宋廷“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的消极防御战略,一贯主张积极进攻,以夺取抗金斗争的胜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统帅。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另辑有文集传世。 NO.8岳云 岳云(1119年7月14日—1142年1月27日),字应祥,号会卿,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

36位中国当代军事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自“八一”南昌起义建军以来,在革命的洪流中涌现出了多位文韬武略、运筹帷幄的统帅,更有许多身经百战、战功卓著的高级将领,在众多将帅中,享有“军事家”称号的仅有36人,可谓凤毛麟角。那么,究竟谁有资格能成为军事家呢?请看——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央军委两次审议确认了36位军事家的名单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编纂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过程中,在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亲自主持下,有关部门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0多年来众多高级将领进行了全面、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历史评价,正式确认了33位军事家。1989年11月30日,解放军报刊登一篇文章——《中央军委确定33位军事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名列其中》,引人关注。文章写道: 新华社北京11月29日电(记者徐京跃)在史诗般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中,涌现出多少运筹帷幄叱咤风云的军事家?经中央军委确定,33人被冠以“军事家”的评语,载入最近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人物分册》。 他们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杨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有8位军事家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身,他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叶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左权,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将领彭雪枫、罗炳辉。还有林彪。 20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基础上编纂《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过程中,1994年8月经中央军委审议,又确定增补3人为军事家: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这样,被称为军事家的共计36人。他们是: 毛泽东(1893~1976):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家主席。 周恩来(1898~1976):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总理。 朱德(1886~1976):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央军委副主席,元帅,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邓小平(1904~1997):中央军委主席。 彭德怀(1898~1974):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元帅。 刘伯承(1892~1986):中央军委副主席,训练总监部部长,元帅。 贺龙(1896~1969):中央军委副主席,元帅。 陈毅(1901~1972):中央军委副主席,元帅。 罗荣桓(1902~1963):中央军委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元帅。

广东籍贯民国高级将领

许崇智(1886—1965),字汝为,广州人。中国国民党早期主要军事领导人之一, 李福林(1874~1952),广州市海珠区大塘乡(原番禺县) 徐景唐(1895—1967),原名协和,字庚陶、赓陶,广东东莞附城鳌峙塘村人。 张发奎(1896—1980),字向华,广东韶关,客家人,始兴 薛岳(1896年12月27日-1998年5月3日),男,原名薛仰岳,字伯陵,绰号“老虎仔”,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九峰镇小坪 邓演达(1895年3月1日-1931年11月29日),字择生,1895年生于广东惠阳永湖乡(今惠州市惠城区三栋镇),原籍广东梅县丙村镇(今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 李扬敬(1894-1988)字钦甫,广东东莞城区县后坊人,李章达族弟,陆军中将。广州市市长 余汉谋(1896—1981),字幄奇,汉族,广东高要人。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陆军一级上将 黄镇球,(1898年5月28日~1979年7月5日)号剑灵,陆军一级上将,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人。朱晖日,字步云,1893年出生。广东台山人。早年入广东黄埔陆军小学、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 蔡廷锴(1892—1968),字贤初,汉族,广东罗定广府人 罗卓英(1896—1961),字尤青,国民党陆军上将。1896年3月19日生于广东省大埔县百侯镇。蒋光鼐(1888—1967),字憬然,广东东莞虎门人。祖籍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南栅村 黄珍吾(1901-1969)中将,军长。字静山,原名宝循,广东文昌(今属海南省)人 缪培南,字经成,号育群,广东梅州市五华县周江镇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部参谋长吴奇伟(1891-1953),字晴云,号梧生。广东大埔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黄琪翔(1898年9月2日-1970年12月10日),字御行,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人。 姚雨平:广东平远人。1912年1月15日临时大总统令任陆军左将军加大将军 衔。 何瀚澜(1892-1944),广东南海人。1910年冬广东黄埔水师学堂第十二届驾驶班毕业,后入海军南京军官学校深造 邓仲元(1886—1922),原名邓士元,别名邓铿。广东惠阳淡水人,原籍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金盘堡, 张民达,1885年11月9日(光绪十一年十月初三日) 出生于梅县 黄慕松陆军上将:广东梅州人 邹洪陆军上将:广东五华人 黄百韬陆军上将:广东梅州人。 陈章陆军上将:广东罗定人 何世礼陆军二级上将:广东深圳人

淮系内部姻亲关系考

淮系内部姻亲关系考 在淮军形成、稳固和发展的过程中,其主要力量——原出身皖中团练各将领通过各种纽带 建立起紧密联系。其中婚姻是最重要的纽带。 以李鸿章家族和张绍棠家庭为例。张绍棠是合肥团练早期首领,后为李鸿章幕府、记名提督。李家与张家世代联姻,现存的记载可追溯到李鸿章与张绍棠的祖父一辈。李鸿章的祖父与张绍棠的祖母为亲兄妹,张绍棠是李鸿章的二从姑表弟,张绍棠娶李鸿章的妹妹玉英为妻,又成为李鸿章的妹夫。此后,张李两家亲上加亲,继续联姻。张绍棠长子席珍与次子士瑜分别娶李蕴章、李鹤章女儿为妻;张绍棠的三个孙女(长子席珍女、次子士瑜三女与三子士珩女)又成为李鸿章、李昭庆的孙媳(李国焘、李国燕和李国栋之妻)。如此,累世交互的婚姻将张李两家紧紧联系在一起。中国古老的婚姻定义“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将“合二姓之好”置前,可知“联姻”之义。淮军各将领通过联姻,逐步形成一张休戚与共、俱损俱荣的姻亲网络,一个将其网罗在一起的更加扩大了的宗族。 以下是李鸿章家族与淮军将领姻亲关系、淮军将领之间姻亲关系示例表及淮军将领姻亲连 线示意图。 李鸿章家族与淮军将领姻亲关系示例 (注:据《肥西淮军人物》、《淮系人物列传》、《李氏大同族谱》、《朱卷集成》等。)以下是李鸿章家族与淮军将领姻亲关系、淮军将领之间姻亲关系示例表及淮军将领姻亲连线示意 图。 李瀚章三子经滇之子国炽娶刘秉璋五子刘体智之女 大哥九子经淮娶潘鼎新女 长子经方娶刘秉璋长女 李鸿章经方子国焘娶张绍棠长子张席珍之女 经方女嫁潘鼎新之孙潘定谟 次子经述之子国燕娶张绍棠三子张士珩之女 李鹤章娶周沛霖长女、周世臣之妹周世宜 三弟女嫁张绍棠次子张士瑜 四子经钰娶吴长庆次女 五子经达娶刘秉钧六女 李蕴章经达子从衍娶刘体蕃长女 四弟长女嫁张绍棠长子张席珍 次女嫁刘秉璋长子刘诒生 三女嫁张树声次子张华珍

苏州评话曹汉昌《岳飞》整理

苏州评话曹汉昌《岳飞》整理 苏州评话曹汉昌《岳飞》整理 本文摘自《评书论坛》 大宋抗金四大元帅 川陕大帅枪祖宗张浚 顺昌大帅刀祖宗刘锜 精忠大帅岳飞 镇江大帅北蕲王韩世忠 大宋元帅 皇城留守大元帅宗泽 二路元帅张所 皇城留守元帅右军都督张俊 皇城留守元帅双枪将陆文龙 武科场四大主考 兵马大元帅宗泽 左班丞相张邦昌 兵部尚书王铎 右军都统制张俊 龙门十杰 江西康郎山二大王罗辉 江西康郎山大大王万汝威

苏州太湖洞庭山元帅花普方 湖南武生湘南王曹成 湖南武生湘南王曹亮 山西武生施全 山西武生梁兴 太湖大王杨虎 湘南大元帅何元庆 江西一只鼎余化龙 岳营元帅 精忠大帅岳飞 副元帅牛皋 代理元帅汤怀 二路元帅伍尚志 岳营先锋将 头路水陆先锋:牛皋(前)杨再兴(后) 二路先锋:吉青(前)罗延庆(后) 岳营马上五虎大将 金镖余化龙太湖杨虎铁锤何元庆铁面董先大刀樊成 岳营步下五虎大将 马前张保徐庆金彪张立 张用

岳营水中五虎大将 马后王横阮贵阮良耿明初耿明达 岳营三铁枪 世袭中山王高宠 浑源州小奸曹荣之子曹宁 刑部侍郎李若水之孙李世辅(李显忠) 岳营五锤将 金锤将雁门关守将傅光 银锤将少帅岳云 铜锤将世袭平西王狄雷 铁锤将五虎将何元庆 八棱紫金锤十三太保严成方 岳营中的世袭王爵 世袭中山王高宠 世袭八百里靖山王呼延玦 世袭汝南王郑怀 世袭东正王张奎 世袭西正王罗方 世袭平西王狄雷 岳营中梁山后代 大刀关胜之子大刀关铃

双鞭呼延灼之子双鞭呼延玦 立地太岁阮小二长子水军五虎将阮贵 立地太岁阮小二次子水军五虎将阮良 没面目焦挺之子焦保焦兴霸 鼓上蚤时迁之子保驾大将军时燕飞 神医安道全之子岳营军医神医安景顺 牛头山保驾七老臣 右班丞相李纲御史中丞赵鼎沙丙都宽郁会国丈魏廷川镇殿元帅王渊 岳飞十兄弟 精忠大帅岳飞九千岁牛皋汤怀张显王贵粮台官施全赵云梁兴周青二路先锋吉青 岳飞五子 银锤将岳云 玉面太岁扫北大帅岳雷 三公子岳震 南邦驸马岳霆 五公子岳霖 岳营营门六将 樊成戚方贾进王信傅俊陶俊 牛头山七猛 精忠大帅岳飞

人民解放军中的八位老总

人民解放军中的八位xx 在人民解放军各个方面军中,八位高级将领常常被部下或同事们尊称为“某老总”或“某总”,并一直沿用至建国之后,成为比他们的职务更令后人景仰的称号。 朱德,被尊称为“朱老总”,为红军总司令、解放军总司令。 贺龙,被尊称为“贺老总”,为红二方面军总指挥。 徐向前,被尊称为“徐总”或“徐老总”,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 彭德怀,被尊称为“彭总”或“彭老总”,为解放军副总司令兼西北野战军司令员。 林彪,被尊称为“林总”,为东北野战军司令员。 陈毅,被尊称为“陈总”或“陈老总”,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员。 聂荣臻被尊称为“聂老总”,为华北军区司令员。 粟裕,被尊称为“粟总”,为华东野战军负责战役指挥的副司令员、代司令员。 在方面军级的军事主官中,只有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是例外,未被称为“刘总”。 原因是刘伯承本人出于谦逊,不允许部下称“刘总”,大家也就习惯于称他为“刘司令员”了。建国后的许多文献中,他与罗荣桓被称为“罗帅”、叶剑英被称为“叶帅”一样,常常被尊称为“刘帅”。 粟裕与林彪因为统帅部队时属“少壮派”,很少有人称之为“粟老总”及“林老总”。 譬如,粟裕被撤掉总参谋长职务后,调到军事科学院当副院长。

1958年9月,叶剑英在欢迎粟裕的常委会议上,既不叫粟裕同志,也不叫粟副院长,而是叫粟裕为粟总,并且一直保持着这一称呼。张震上将曾经回忆说: “我到(总参)作战部时,在总参工作的首长只有聂荣臻和粟裕两位。我还是按照解放战争时期的习惯,分别称他们为聂总、粟总。” 1984年2月,原华东野战军六纵司令员王必成将军得悉粟裕逝世后,又叹又忿地说: “粟总是被浪费的人才!”文革中,江青处处飞扬跋扈,对许多元帅颐指气使,大为不敬是家常便饭,但对解放战争时期常给毛泽东和自己带来惊喜的粟裕,一点也不敢小视,常常以“粟总”称呼他当然也有称呼“粟老总”的例外,原华东野战军13纵司令员周志坚在其《峥嵘岁月——周志坚回忆录》中回忆说: “我心头很沉重,回到纵队指挥所,参谋报告说,粟裕同志要和我说话。我接过话筒,里面传来粟裕同志的声音: ‘攻击刚开始,你们部队伤亡就这么大,进展也很慢,下去整顿一下再打。’粟老总严厉地批评了我们。我拿着话筒,一句话也没有说。首长的批评是对的,我从心里接受。”显然,“某老总”或“某总”是对战争年代方面军级以上的统帅人物的称呼,从一个侧面说明他们在方面军中的地位,授予他们元帅军衔是在情理之中的,只是粟裕因为又一次谦让,失去了元帅这一军衔而已。 也正因为此,仅为大将衔的粟裕,在和平年代渐渐被淡忘了“粟总”的称呼。加上1958年挨整,平反又最晚,囿于宣传力度与级别的缘故,与其他七位“老总”逐渐拉开了距离,成为方面军统帅人物里的畸零者。

李氏建立淮军前后略史

李氏建立淮军前后略史 (一)家世出道 李鸿章父文安,道光十八年(1838年)戊戌科进士,与曾国藩同年。有号玉泉,故膝下六子长子李瀚章(1821.8.14—1899.9.11)又号小泉,鸿章(1823.2.15—1901.11.7)又号少泉,鹤章(1825.3.12—1881.1.2)又号继泉,蕴章(1829.7.20—1886.3.17)又号抚泉,凤章(1833.2.27—1890.6.25)号稚荃(泉),昭庆(1835.6.25—1873.6.27)号幼荃(泉)。 文安步仕途,家道才兴。鸿章道光二十七年中丁未科二甲第十三名进士,朝考改翰林院庶吉士。是科考官潘世恩,潘出生徽商,又为苏州世家;太老师翁心存,为房师孙锵鸣之师。潘、翁为苏南世家豪绅,淮军迅速崛起于苏南,其中支持莫大。 会试后乙丙之际(1845—1846年),以“年家子”身份投帖拜于湘曾门下,习经世之学,定一生业思。与曾门郭嵩焘、陈鼐、师远燡人谓“丁未四君子”。 瀚章屡试不第,道光二十九年(乙酉年),李选为拔贡。【1】朝考一等,亦拜湘曾为师。【2】 道光三十年,鹤章始得入泮为秀才,时年已二十六岁,乡试屡屡不第,乃究心经世之学。【3】 咸丰三年(1853年)初,太平军入皖,鸿章怂恿工部侍郎吕贤基(皖籍),并连夜代为捉刀上奏回皖办团练。奏上后,咸丰即命吕为安徽团练大臣。吕对李言:“君祸我,上命我往;我亦祸君,奏调偕行。”老鹤亦以禀生在本籍肥东办练,称“保和”。【4】是年,湘曾因瀚章“醇厚明白”,派他办理捐输。【5】 翌年,父文安亦由户部左侍郎王荫茂荐回乡办团练,时为淮军形成酝酿期。李鸿章以书生带兵亦得“专以浪战为能”之名。 咸丰五年十月,夺回庐州,团练所办初效,鸿章因功“奉旨交军机处记名以道府用”。同年五月二十三日,父文安病故于合肥家中,时年五十五岁。是年,瀚章与湘曾关系已非一般,湘曾赞其“精细圆适,其从国藩也极久,其为国藩谋也极忠”,常思对瀚章专折奏保。【6】瀚章为曾国藩掌钱粮幕,湘曾奏请“夺情”,故未回乡守制。 咸丰六年,克无为、巢县、含山,加按察使衔,时功高易遭嫉,鸿章于乡里不立。 咸丰七年,鸿章座师安徽巡抚福济奏鸿章“丁忧”,鸿章回乡守制。时,老鹤以军功起家有年,援例以州同选用。【7】 咸丰八年六月,福济被罢,以翁同书为抚,李氏本省依靠失去。七月十五日,太平军前军主将陈玉成、左军主将李世贤及吴汝孝部再克庐州,鸿章举家至南昌,寓居长兄瀚章处。 咸丰九年,鸿章与老鹤、昭庆先后奔建昌湘军大营入曾幕,【8】湘曾常以众口与之争辩挫鸿章锐气,每日督李早起,正言教之以“诚”待人,遇挫折则必大侃其“挺”经。时时、时地、时事带李,鸿章亦称“受益匪浅”,曾更言“或竟青出于蓝也未可知”。【9】是年初,胡林翼向湘曾借瀚章赴鄂从其署,湘曾不肯。【10】瀚章升迁不断,后以曾幕出掌地方饷地多年,屡有越权私拨饷银与湘军。 咸丰十年,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江南士绅纷纷趋避于沪,沪上如孤岛。众绅派出钱鼎铭为代表求援,钱日以泣泪,旋而晓之以利(言沪上月均可酬六十万两白银),依其父钱宝琛与湘曾、文安同年,走鸿章门说曾。湘军主力曾弟国荃一心破天京,立“首功”,不愿往;宿将陈士杰以“母老”,力辞。国藩只好转而与鸿章商情。是年,曾、李因移军祁门、弹劾李元度二事发生争歧。李愤而离营,明快作风竟压曾之“儒缓”生性,锥尖初露。 翌年六月七日,李在曾门师友招劝下回营。

十二.无中生有——程昱用计诳徐庶

十二.无中生有——程昱用计诳徐庶《三国三十六计》十二.无中生有——程昱用计诳徐庶此计见于《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 刘备自得徐庶相助后,接连数次打败曹军大将曹仁,并且夺得樊城。曹仁与副将李典逃回许昌后,去见曹一操一,哭拜请罪。曹一操一说:“胜败乃兵家之常事,但不知是什么人在为刘备出谋划策?”曹仁说是单福。谋士程昱笑道:“此人不是单福,而是颖州徐庶。单福是其假托之名。”曹一操一说:“徐庶的才能比您如何?”程昱说:“要高出十倍。”曹一操一说:“太可惜了,贤能之士归了刘备,刘备的羽翼可就形成了!怎么办呢?”程昱说:“徐庶虽然在刘备那里,但丞相您要用他,招来并不困难。”原来,徐庶为人至孝,幼年丧父,家中只有老母,而其弟徐康已亡,老母无人奉养;程昱于是教曹一操一把

徐庶的老母赚至许昌,然后命其写书信招徐庶来归。 曹一操一大喜,派人连夜将徐庶母亲搬至许昌。不想,那徐老夫人是一位忠一奸一分明深晓大义的人,至死不肯写信让儿子弃明投暗,反而大骂曹一操一托命汉相,实为汉贼。曹一操一大怒,喝令武士杀死徐母。程昱连忙劝阻说:“丞相如果杀了徐母,一则损害了自己的 名誉,二则成全了徐母的德行。而徐母一死,徐庶为报仇必然死心塌地帮助刘备。不如先留下她,以便使徐庶心悬两处,不能一心一意地辅助刘备。然后,我再设法赚他回来。”曹一操一觉得这话有理,遂 不杀徐母。 从此以后,程昱几乎每天都去问候徐母,对待徐母就像自己的生身母亲;并且欺骗徐母说,自己曾经与徐庶结为异姓兄弟。程昱还经常馈赠物品给徐母。他每次派人送物品给徐母时,总是写有书信附上。徐母因此也常亲自写信让来人带回。程昱赚得徐母的笔迹之后,便模仿其字体,以徐母的名义,诈修家书一封,派一名心腹之人,拿着书信,去新野见徐庶。果然,徐庶见信之后,泪如泉一涌,当即去见刘

国民党高级将领名单大全

国民党高级将领名单: 张自忠:第一名将。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同时还因为他是抗战时期牺牲的国军最高将领(李家钰牺牲得晚于张)。但最主要的,是因为人们对张自忠悲剧经历的同情,这样一位正直的、人格高尚的爱国者却曾被误认为汉奸而人人喊打,简直是奇耻大辱。最后张自忠为这件耻辱主动选择了牺牲,以生命的代价表达自己的清白,真正是悲剧英雄。 李宗仁:第二名将。国军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有点类似中共抗日名将第二名的林彪,先打出里程碑的一战,然后销声匿迹。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两万余人,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战役规模的大捷,而且对手是日本的王牌师团,在国际上也被称为是日本建立现代化军队以来遭受的第一场引人注目的大惨败。台儿庄战役后,李虽然又参加了武汉、随枣、豫南等会战,但没出什么彩。后来,干脆被蒋介石高吊了起来,和冯玉祥、李济深等一样,位高权轻。不过,只凭台儿庄一战,李宗仁也可以无愧于抗日名将的称号。 杜聿明:第三名将。第5军军长。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和八一

三淞沪抗战。以桂南会战中取得昆仑关大捷而一举成名。虽然有人认为这次胜利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5军作为中国第一个机械化部队,火力强于日军,但对手毕竟是号称日本钢军的坂垣师团中村旅团(薛岳万家岭战役面对的则是一个二流师团)。42年杜聿明作为远征军副司令出征缅甸,虽然戴安澜在东瓜获胜,孙立人在仁安羌也大败日军,但最终远征军还是失败了。对于这段历史,众说纷纭,功过是非很难说清,因为有些战略决策不经过亲自实践,很难判断对错。 孙立人:第四名将。新1军军长。抗战八年,孙立人在国内除了参加过淞沪会战外,基本上没打过仗,他的功勋主要是在缅甸建立的。尤其是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时,他在仁安羌一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日军,救出?000多英军和记者,蒋介石、罗斯福、英王乔治都给他授勋章,由此声名大振。他的得票排在第四我想也缘于此。不过,我并不认为英国人的命比中国人的命更值钱。欣赏孙立人的是他对日本俘虏的态度,对那些曾沾满中国人鲜血的禽兽,尽管成了俘虏也照样格杀勿论,此举大快人心。 薛岳:第五名将。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从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是连年征战,功勋累累,被称为歼敌最多的将领,仅四次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十余万。但使他名声显赫、排名靠前的主要还是万家岭大捷,此战全歼日军一个师团,是抗战八年绝无仅有的。叶挺盛赞此战与平型关、台儿庄三足鼎立。有人称薛岳为中国抗日第一战将,就数

哪些中共高级将领未参加1955年授衔

哪些中共高级将领未参加1955年授衔? 我军有那些高级将领1955年没有参加授衔,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他们当时未授衔的原因? 1988年我军恢复军衔制前夕,中央军委为军队离休干部颁发了功勋荣誉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授予1937年7月6日以前入伍或参加革命工作,并在1965年5月21日以前曾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或者曾任省、部级以上领导职务的军队离休干部。 1955年没有参加授衔,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的有耿飙、伍修权、孔原、舒同、周文龙、贺彪、王彬等人。 耿飙,解放战争后期任第十九兵团(即“杨罗耿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建国初期调外交部工作,任驻外大使。后任中联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1981年3月任国防部部长。 伍修权,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东北军区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调外交部任苏联东欧司司长,后任外交部副部长、中联部副部长。1975年4月回军队系统任副总参谋长兼总参情报部部长。 孔原,解放战争后期曾兼任吉林延边军分区政委。建国后曾任海关总署署长、外贸部副部长、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70年代调任总参三部政委,1980年3月任总参谋部顾问。 舒同,曾任八路军总部秘书长、新四军政治部主任、第三野战军暨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1954年起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1978年回军队系统,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周文龙,建国后曾任华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委。1955年调任国务院石油部副部长。1978年11月回军队系统,任总后勤部顾问。 贺彪,解放战争后期曾任第一野战军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建国后任中央卫生部副部长。1977年12月回军队系统任总后副部长(1978年7月兼总后卫生部部长)。 王彬,曾任志愿军第九兵团副参谋长,回国后任二机部副局长、局长、司长、部长助理、南京市副市长等职。1979年2月回军队系统任国防科委顾问。以上几人除周文龙外,1952年军队评级时都已到地方工作,没有军队级别。故1955年没有授衔。周文龙1955年评衔时被评为中将,因新组建的石油部工作紧迫而与中将军衔失之交臂。他们返回军队时,正处于“无衔期”。1988年恢复军衔制时,他们已离休,是我军的“无衔将军”。 其他没有授衔的高级将领还有: 邓小平(1904~1997) 四川广安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2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军委总政治部秘书长,红军报纸《红星》报主编,中共中央秘书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后任129师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后改称为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中,任总前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1952年任中央人民政府政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

1.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译署”,(1)是清政府在1861年1月20日特设的办理洋务及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1)其职责由最初的主持外交与通商事务扩大到办工厂、修铁路、开矿山、兴学校、派游学等,举凡与外国有关的外交、财政、军事、教育、矿务、交通等,无不归该衙门管辖,(1)成为清政府的重要决策机构,它的设立是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的标志,(1)1901年,根据《辛丑条约》的规定,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1) 2.府院之争:府院之争指民国五至六年(1916年至1917年)总统府与国务院之间的权力斗争,是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实质上反映了美、日两国在争夺中国权益上的矛盾和中国统治集团内部争夺势力的矛盾。先是在国务院秘书长人选问题上,黎元洪和段祺瑞发生了争执,最后由徐世昌出面了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要不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宣战这个问题上,双方斗争更趋激烈。总理段祺瑞在日本唆使下主张参战,总统黎元洪在英美支持下反对参战。5月段企图强迫国会通过宣战案未遂,要求解散国会。黎下令将段免职。段于6月2日在天津设立各省总参谋处,与黎对抗,致使北洋政府完全瘫痪。时人称此事件为府院之争。 3.麦克马洪线:英国与西藏叛国分子非法划定的中印边界线,以喜马拉雅山脊分水岭的连接线作为界线。英国在西姆拉会议期间,勾结西藏分裂主义者于1914年3月在印度德里,背着中国政府代表,用秘密换文的方式,划定一条所谓中印东段边界线。把中国西藏东南部9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划归英属印度。中国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未予承认。该边界线以英方代表麦克马洪的名字命名,故称“麦克马洪线”。 4.租界:帝国主义国家胁迫清政府在中国通商口岸或其他城市划出的作为外侨“居留和经商”的一定地区。他是帝国主义国家对半殖民地国家进行各种侵略和其他活动的据点。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即在中国一些通商口岸强行划租界,筑路建屋,而后甚至在界内僭取了“管理”权。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争先效尤。旧中国租界共分为两种:一种是由某一外国单独管理的,称某国租界;另一种是由几个外国共同管理的,称“公共租界”。外国侵略者在这种所谓“租界”内实行完全独立于中国的行政和法律之外的另一套统治制度,即帝国主义的殖民主义。 5.片面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此种待遇称为“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和根据。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但中国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得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因此是片面的。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片面最惠国待遇第一次出现在中英《虎门条约》,继英国之后,有15个国家先后从清政府那里得到片面最惠国待遇。

绍兴十二年之后南宋的统军大将

绍兴十二年之后南宋的统军大将 发信人:zhizi(栀子~似是故人来),信区:History 标题:绍兴十二年之后的南宋统军大将8 发信站:BBS水木清华站(Sat May2923:11:142004),站内 绍兴十二年,南宋三大将中岳飞已经被害,韩世忠领三镇节钺,担任醴泉观使的闲职。只有张俊附和秦桧和议,仍然担任着枢密使,名义上为南宋军队的最高统帅。朝廷前以三大将各任宣抚,兵民兼管,惟恐尾大不掉,因此想办法削除他们的兵权。现在三人已去其二,张俊也被调离了自己的部队,这个目的也算是达到了。张俊自镇江还朝后,数次上章要求解除自己的枢密使职务,这当然是一种姿态,向朝廷表示自己并没有异心。朝廷不允,到底一下子除去了岳飞和韩世忠,诸统制官们心里多少有些想法,如果现在连张俊都免职了,那么军心如何,就很难说了。再者,高宗和秦桧还需要张俊发挥在军界的影响力,去支持和议。 三宣抚去职,其属下的士卒却不能无人统帅。这一年的正月,朝廷以张俊部将清远军节度使王德为建康府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负责统帅张俊的淮西军。二月,又将韩世忠部将,暂时统帅淮东军的保顺军承宣使解元的官

衔,从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升为了侍卫亲军马军都虞候。南宋时三衙总兵官的官衔经常拿来作为高级武将的加衔,并不一定表示是统禁军。各大将手下的资深统制官常有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的加衔。此时解元已经是镇江府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了,不知是何时除授的,按照情理而论当是在韩世忠掌兵权之后,不过没有看到他在岳飞和张俊按视淮东军时有何反应,姑且存疑。 中游的京西军,也就是岳飞的旧部曲,原来由前岳飞部下的中军统制官武安军承宣使王贵担任权都统制加以节制,此时既然岳飞已经被罪,朝廷对岳飞旧部曲亦是不能放心,于是这一年的三月就由张俊另外一名部将定江军节度使田师中从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升为殿前都虞候,并担任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负责节制京西军。田师中早年在内侍梁方平手下为将,建炎初开始跟随张俊,建炎三年明州之役也在其中,后来随张俊征讨军贼流寇,担任中军统制,成为张俊的嫡系部将。田师中的妻子本来是张俊的儿媳妇,张俊儿子早死,便将她嫁给田师中。由于这层关系,田师中见到张俊就称呼为“阿爹”,委实是把肉麻当有趣。张俊待 田师中自也不薄,之后每战田师中都有战功,官阶上升飞快,而别人都不认为田师中是真的善战。绍兴十一年柘皋之役获胜,论功行赏,田师中与王德都被授节钺,时人都认为王德受赏极为应当,但是田师中则不称。不过

我军战史上20位未获授衔的高级将领

1955年,我军有20位开国元勋级的将领被授予元帅、大将军衔。其实,在我军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有许多将领的资历和能力并不亚于他们,甚至更高,可惜他们已先后捐躯,没能得到这份殊荣。如果能够活到授衔时,也许我军的元帅、大将不止20位。至少下面的17位我认为是有资格的,不知爱好军史的朋友是否认同。他们是:叶挺、卢德铭、王尔琢、张子清、朱云卿、王良、黄公略、邓萍、董振堂、刘畴西、吴光浩、许继慎、刘志丹、左权、彭雪枫、杨靖宇、罗炳辉,另外还有三位也值得一提:卢冬生、朱瑞、陈光。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a1.jpg

(上左:叶挺上右:卢德铭下左:王尔琢下右:张子清) 一、北伐名将叶挺 1955年授衔后,几位老帅闲聊,陈毅说:如果叶挺不死,十帅中将会有两位叶帅。叶剑英一听连忙说:如果叶挺活着,我是当不了元帅的。的确,叶挺的资格非常老,他毕业于保定军校,曾任孙中山大本营警卫团营长。加入中共后,担任我党掌握的第一支武装叶挺独立团团长。在我军建军著名的三大暴动中,先后担任南昌暴动前敌总指挥和广州暴动总指挥。广州暴动失败后,受到瞿秋白中央的错误指责,叶挺不服,为自己申辩,结果受到更严厉的处分,一气之下,流亡国外,自动脱党。抗战爆发后,叶挺回国就任新四军军长,又受到副军长项英的架空,有职无权。气愤之余,他几次提出辞职并离军出走,被周恩来劝回。终于等到毛泽东决定调走项英,给叶挺以实权,却为时已晚,遭遇了皖南事变。关了四年监狱,待到终于获得释放,又重新入党,眼见前途一片光明了,却又遇上了飞机失事,含恨九泉。叶挺的一生犹如汉代名将李广,充满坎坷,其悲剧遭际真是令人扼腕不已。 二、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 黄埔二期毕业,是孙中山亲自面试后破格录取的。曾任叶挺独立团营长、参谋长(当时林彪任该团见习排长),后任武汉国民警卫团团长,该团是秋收起义的绝对主力,因为其他部队都是安源矿工和当地农军,战斗力较弱。卢德铭党**很强,是毛泽东的坚定支持者。没有卢德铭的支持,毛泽东做出的不打长沙、转向山区建立农村根据地的决定恐怕很难执行,因为那时的毛泽东并没有绝对权威,以师长余洒度为首的一些军官根本不服毛泽东。可惜,几天之后卢德铭就牺牲了,年仅22岁。如果卢德铭不死,朱毛井冈山会师成立红四军时,卢德铭肯定是副军长,前途无法估量。 三、红四军参谋长王尔琢 黄埔一期毕业,曾任北伐军代师长,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军南下时王尔琢所部跟随朱德在三河坝留守,起义失败后与陈毅协助朱德收集起义军残部,在湖南转战,后与朱陈发动湘南暴动,率部队上井冈山。朱毛会师后建立红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王尔琢任参谋长兼28团团长(林彪为一营营长)。王尔琢是井冈山初期的杰出将领,参与指挥几次战斗全部获胜。可惜后来在追击叛变部队时被叛徒杀害,年仅25岁。王尔琢牺牲后,一营长林彪升任28团长,成为南昌起义部队的直接掌门人。 四、红四军十一师师长张子清 曾任黄埔军校教官,后到卢德铭部任副营长,参与秋收起义,后任团长,朱毛会师前是井冈山的最高军事首长。朱毛会师后,原南昌起义部队加部分湘南起义部队改编为十师,朱德兼师长(28团是南昌起义部队);其他湘南农军改编为十二师,陈毅兼师长;秋收起义部队及井冈山袁王部改编为十一师,张子清任师长兼31团团长(31团是秋收起义部队)。由于张子清因伤住院,毛泽东代师长,朱云卿代团长。当时部队很困难,缺医少药,张子清把自己的药都留下来,让给其他同志,结果自己久病不愈,最后牺牲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a2.jpg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