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精神病症状

精神病症状

k精神疾病的症状学

一、认知障碍

(一)感知觉及其障碍:

感知觉障碍主要包括感觉障碍、知觉障碍和感知综合障碍。

1.感觉障碍感觉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形状、颜色、重量、气味)。感觉障碍包括如下形式:

(1)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的感受性增加。如对一般生活中的声音、光线刺激感到刺耳、刺眼,对普通的气味感到特别刺鼻难闻等。这类症状多见于焦虑症的患者。

(2)感觉减退: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的感受性减低。如患者对强烈的疼痛或者难以忍受的气味仅有轻微感受,甚至对外界的刺激不产生任何感觉。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抑郁状态、木僵状态等情况。

(3)内感性不适:身体内部产生各种不舒适的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挤压、虫爬样等),患者对此种感觉难以用言语准确描述。如不明部位的内脏牵拉、挤压、撕扯、游走感,患者往往伴有焦虑情绪。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等。

2.知觉障碍知觉是指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障碍在精神科临床上很常见,是大多数精神障碍的主要症状,对精神障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护理决策、监护病情具有重要的意义。常见的知觉障碍有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等。

(1)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即把实际存在的事物歪曲为与

实际完全不相符的事物。如杯弓蛇影、草木皆兵等就是错觉的生动表现。正常人在过度疲劳或情绪紧张状态下也可发生错觉。常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焦虑症等。

(2)幻觉:虚幻的知觉,即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出现的类似知觉。按涉及的感觉器官不同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等。

幻听: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幻觉,有时患者可能清楚地辨别发声者的人数、性别、是否熟识及声音方位等。如为直接对患者进行评价的称为评论性幻听,命令患者做某些事情的声音称为命令性幻听,这些言语性的幻听常见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与此虚幻的声音对话,并伴有相应的表情,也常由此引发患者对幻听进行解释而继发病态的观念,甚至妄想。

幻视:幻视也较常见,多在意识清晰度下降的情况下出现,如谵妄状态。可伴有相应的恐惧、焦虑等情绪及相应的行为表现。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也不罕见。

幻嗅:患者有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所产生的难闻气味的感受,如感受到腐烂食品、尸体、粪便或化学药品的气味,多与其他幻觉结合,易继发产生病态观念甚至妄想。如患者坚信气味是坏人故意施放,从而产生或加强了被害观念。多见于颞叶损害,如颞叶外伤、颞叶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也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幻味:患者感受到食物中有某种特殊味道,因而拒食,常与其他幻觉、妄想同时出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幻触:多见于可卡因中毒所引起的周身麻木感、刀刺感、触电感、虫爬感等,常与被害妄想一起存在。也较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等。

内脏性幻觉:与内感性不适相对,患者能清楚地描述到自己某一器官或躯体内部结构存在扭转、穿孔、断裂感受,常与疑病妄想、虚无妄想结合在一起。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幻觉形式,描述如下:

真性幻觉:患者感知的幻觉形象与真实事物完全相同,幻觉表象清晰生动,存在于外在空间,通过自己的感官感受到。

假性幻觉:患者所感受到的幻觉表象不够清晰、不够鲜明生动且不完整,存在于主观空间,患者常描述此种幻觉是自己脑子内的,不需要通过感觉器官就能感受得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3.感知综合障碍感知综合障碍指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或整体能正确认识,但是对该事物的个别属性发生错误感知。如患者能正确地认识到事物的存在,但是对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距离、空间位置等个别属性或某些部分产生了错误的感知。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抑郁症等。可分为:①空间感知综合障碍,如视物显大症,视物显小症,视物变形症。②时间感知综合障碍,对时间的快慢出现的不正确的知觉体验。③运动感知综合障碍,对外界物体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歪曲知觉体验,感到运动的物体静止了,静止的物体快速运动,如舞台表演人员僵住了。④非真实感,对周围环境真实性的感知综合障碍。

(二)思维障碍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人类特有的认识活动的最高形式。没有语言这个工具,思维是不可能发生或存在的。所以思维障碍也常常从语言中去识别。思维障碍主要包括思维联想障碍(思维过程的障碍 ,主要表现为联想速度与联想途径的变化)、思维逻辑障碍(概念的运用、判断、推理方面的逻辑紊乱)和思维内容障碍(思维表达的内容明显违反客观事实)。

1.联想障碍在思维与记忆中,联想是一种常见的方式,即由一件事想起另一件事。联想障碍是指联想的速度、数量、结果、表达形式发生障碍。

(1)思维速度和量的异常

思维奔逸:是指联想的速度加快,患者对此的体验是“脑子就像抹了油的机器,转得太快了”,并可出现随境转移、音联、意联及心境高涨、意志活动过多等现象。常见于躁狂发作。

思维迟缓:与思维奔逸相对,是指联想的速度减慢,患者体验到的是“脑子就像没抹油的机器,转不过来了”,并可出现言语动作反应迟缓、心境低落等现象。多见于抑郁发作。

思维贫乏:不同于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指的是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患者常表现出对提问回答“没有”、“嗯”等简短词语,有的患者会有“脑子里空空的”的感受。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2)联想连贯性异常

思维松弛:患者意识清晰,但思维内容散漫、缺乏主题,对问题的叙述不够中肯,也不切题,联想内容之间缺乏一定的逻辑关系,对其言语的主题及用意也不易理解,使人感到交谈困难。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思维破裂:患者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概念之间联想断裂,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与逻辑,单独语句在结构与文法上正确,但语句之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联系,使人无法理解用意。如:问“你叫什么名字”,答“你上课,水流哗哗响,人民兴高采烈……”,严重时可见言语支离破碎,甚至个别词语之间也缺乏联,成了“词语的杂拌”。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思维不连贯:在意识障碍的背景上出现破裂性思维的表现,但是言语上更为杂乱,语句片断,毫无主题。多见于感染中毒等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或器质性精神障碍。

(3)联想途径异常

病理性赘述:是指思维过程中抓不住主要问题,不厌其烦地作不必要的累赘的细节描述。其特点是患者不按医生要求作简要的概括性回答,固执地按照自己的思维过程赘述下去,给人一种谈话内容“啰嗦”“无主题”、“东扯西拉”的印象。与思维破裂不同的是患者最终还是会回到主题。最多见于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思维中断(思维阻滞):思维过程突然停顿,感到脑子一片空白,表现说话突然停顿,片刻又重复说话。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4)联想形式障碍

持续言语:思维活动在某一概念上停滞不前,表现为给患者提出

一系列问题时,每次重复第一次回答时所说的话。多见于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或器质性精神障碍。

重复言语:与持续言语类似,思维展开的灵活性受损害,表现说话时多次复一句话的最末几个字或词。多见于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或器质性精神障碍。

刻板言语:思维在原地踏步,概念转换困难,并且脑中概念相对较少,表现机械地、刻板地重复一些没有意义的词或句子。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模仿言语:刻板地模仿周围人的言语。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5)思维自主性异常

思维被强加(思维插入):患者认为头脑中有某种思想不是自己的,是在思考过程中别人通过种种方法强加于他的,即脑子里插入了别人的思想(有别于强制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是指思维不受患者意愿的支配,强制性大量涌现在脑中。常表现为出乎患者意料之外,甚至是他所厌烦的内容突然大量涌现,难以排除,然后又迅速消失。如一精神分裂症患者诉“这些话是别人强加给我的,支配我的,我哭笑都不受自己支配,不该哭的哭了,不该笑的笑了”。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强迫观念(强迫性思维):脑中反复不自觉地出现同一内容的思维,患者明知此观念没有必要,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但总是挥之不去,并有明显的压抑此观念的观念产生,因此常痛苦不堪,可伴有仪式动作来减轻内心痛苦。多见于强迫症,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

2.思维逻辑障碍精神病患者的思维逻辑障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失去每种概念的界限,或混淆了概念的具体含义与抽象含义,或在语言表达中出现语法结构的紊乱。

(1)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概念转换,将一个简单的具体概念与抽象概念混淆,不经患者的解释,别人无法理解。如某个患者走路一定要走左边,代表自己是“左派”。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2)语词新作:患者自创符号、图形、文字、语言来表达一种离奇的概念,常表现出概念的融合、浓缩,无关概念的拼凑。如“][”代表离婚。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3)逻辑倒错:违反思维同一律,推理缺乏逻辑性,既无前提也无根据,或因果倒置,推理离奇古怪,不可理解。

(4)矛盾观念(矛盾思维,对立思维):往往指同一时间脑中出现二种相反的,矛盾的对立的概念,互相抗衡而相持不下,患者无法判断哪对哪错。见于精神分裂症,也见于强迫性神经症。

3.思维内容障碍想妄想是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指一种个人所独有的和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坚信不移的观念,不接受事实与理性的纠正。其特征为:①信念歪曲,妄想无关于事实存在与否,而在于信念偏离常理或专业知识的程度;②坚信不移,妄想不接受事实与理性纠正;

③内容为个人所独有,与文化或亚文化群体的某些共同的信念不同,如迷信观念。

临床上有些患者其病理性观念在未达到坚信不疑的程度时,不能确定为妄想,称为类妄想观念,如牵连观念、被害观念、妒忌观念等,

这些类妄想观念与妄想可能有一定的关联,多数为妄想的早期表现。而超价观念是指由某种强烈情绪加强了的,并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观念。这种观念一般都是以某种事实作为基础,由于强烈情绪的存在,患者对此事实做出超出寻常的评价并坚持此种观念,因此在逻辑上接近正常思维,从内容上讲是某些现实的反映,且这些观念往往与切身利益有关。多见于人格障碍。

妄想按发生的背景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按结构可分为系统性妄想与非系统性妄想;按妄想的内容分类,一般分为夸大妄想、罪恶妄想、被害妄想等。

(1)关系妄想:将环境中与其无关的事物坚信为与其有关,如认为大街上的人在自己背后指桑骂槐、话里藏针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2)被害妄想:患者认为自己受到了迫害、诽谤、造谣中伤、放毒等,达到坚信不疑的程度。某患者乘车途中,突感车上有几个人神色不对,认为是在跟踪自己,故马上换车回家,告诉家人说有人成立了一个组织对自己进行迫害,还派了便衣公安人员在监视自己,于是紧闭门窗,手握棍棒不让人进房,也不吃不喝家里的饭菜,害怕饭菜下毒。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3)影响妄想:坚信自己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受到外界某种特殊东西或仪器的干扰与控制,患者有明显的不自主感、被迫感。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4)被洞悉感:患者坚信其内心所想的事,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别人以某种方式知道了,如患者坚信有人在他身上安装了特殊的发射

装置,自己头脑中想的事周围人都知道。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5)释义妄想:指对外界发生的事物赋予特殊的意义,并坚信不疑。在事物的印象与病人理解的意义之间毫无联系,病人做解释后他人也不能理解,从而与象征性思维不同。如天上乌云滚滚,说预示着股市会暴跌;桃花盛开,说明他今年鸿运高照,会发大财。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6)夸大妄想:患者坚信自己具有明显超过实际的能力。如其发生于情绪高涨的背景下,可能伴有思维奔逸、意志活动增多等表现,妄想内容并不荒谬离奇,多见于躁狂发作,也可见于轻躁狂发作;如其内容荒谬离奇,常人难于理解,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或如有梅毒病史及相关阳性辅助检查结果,可见于麻痹性痴呆。

(7)罪恶妄想:患者坚信自己犯有某种严重罪行,如患者坚信由于自己吃饭时掉了几粒饭在桌下而给单位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对不起国家、同事及家人,因而多次到公安局投案自首,要求劳动改造,以赎罪行,甚至想一死以谢罪。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严重的抑郁症。

(8)嫉妒妄想:患者坚信自己的爱人对自己不忠另有外遇,因此对爱人行为加以检查与跟踪。男性患者的嫉妒妄想多见于慢性酒精中毒伴有性功能减退,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等。

(9)钟情妄想:患者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因而对这种爱情进行回应,即使遭到对方严词拒绝仍毫不悔改而认为对方是在考验自己对爱情的忠诚而纠缠不已。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4.与其他心理活动相关的思维障碍

(1)妄想性知觉:为思维与感知觉的相关障碍。指病人对当时的客观现实中某一事物突然出现妄想意义的理解,坚信周围的现象意味着或预兆着即将发生尚未肯定的事件。也指在真实的知觉过程的同时,病人赋予特殊的意义,做异常的解释。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2)妄想性情绪:思维和情绪的相关障碍。指病人突然出现惶惶不安,焦虑紧张的情绪,感到周围环境的气氛不对,坚信灾难即将降临,世界将会发生巨大变化,在此基础上出现妄想性知觉,产生原发性妄想观念。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3)妄想性回忆:思维和记忆的相关障碍。指病人对发病前的事件给予妄想性解释,与目前的妄想内容相互联系在一起。病人目前存在妄想,把回忆出来的既往经历用现在的妄想去解释,从而认为妄想内容很久以前就发生了。如有被害妄想的病人,回忆多年前同事说过的一些话,当时并不认为有什么特殊意义,而现在联想起来,认为他们当时就在陷害自己,蓄谋已久。

(三)注意障碍

注意并非独立的心理结构,而是个体心理活动过程中的精神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集中性与指向性。分为被动注意和主动注意。主动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定向反射,主动注意为既定目标的注意,与个人的思想、情感、兴趣和既往体验有关;被动注意也称作不随意注意,它是由外界刺激被动引起的注意,没有自觉的目标,不需任何努力就能实现。通常所谓注意是指主动注意而言。

1.注意增强为主动注意的增强,如有妄想观念的患者,对环境保持高度的警惕,过分地注意别人的一举一动是针对他的;有疑病观念的患者注意增强,指向身体的各种细微变化,过分地注意自己的健康状态。见于焦虑症、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

2.注意涣散为主动注意的不易集中,注意稳定性降低所致。多见于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和儿童多动综合征。

3.注意减退主动及被动注意兴奋性减弱。注意的广度缩小,注意的稳定性也显著下降。多见于焦虑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伴有意识障碍时。

4.注意转移主要表现为主动注意不能持久,注意稳定性降低,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注意的对象不断转换。多见于躁狂发作。

5.注意狭窄指注意范围的显著缩小,当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不能再注意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见于意识障碍患者。

(四)记忆障碍

记忆是在感知觉和思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精神活动,为既往事物或经验的重现。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过程。识记是事物或经验在脑子里留下痕迹的过程,是反复感知的过程;保持是使这些痕迹免于消失的过程;再认是现实刺激与以往痕迹的联系过程;回忆是痕迹的重新活跃或复现。识记是记忆保存的前提,再认和回忆是某种客体在记忆中保存下来的结果和显现。临床上常见的记忆障碍形式如下:

1.记忆增强病态的记忆增强,对病前不能够且不重要的事都能

回忆起来。主要见于躁狂发作、轻躁狂或偏执性精神障碍患者。

2.记忆减退是指记忆的四个基本过程普遍减退,轻者表现为回忆的减弱,如记不住刚见过面的人,严重时远记忆力也减退,如回忆不起个人经历等,可见于痴呆;焦虑症患者记忆减退较轻,只是记忆困难;抑郁症的记忆减退感并非忘记,而是在心境低落的背景下对记忆的认知发生了负性改变;轻微的记忆减退也可见于正常老年人。

3.遗忘指部分或全部地不能回忆以往的经验,即主要指回忆过程障碍。按其程度可分为完全性遗忘与部分性遗忘;按其与伤害性事件发生的顺序可分为顺行性遗忘与逆行性遗忘。

4.错构是记忆的错误,对过去曾经历过的事件,在发生的地点、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出现错误回忆,并坚信不移。多见于老年性痴呆和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5.虚构是指由于遗忘,患者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自身经历的记忆缺损。由于有虚构症的患者常有严重的记忆障碍,因而虚构的内容自己也不能再记住,所以其叙述的内容常常变化,且容易受暗示的影响。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痴呆。

当虚构与近事遗忘、定向障碍同时出现时被称作柯萨可夫综合征,又称遗忘综合征。多见于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颅脑外伤后所致精神障碍及其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6.似曾相识感新感知的事物有似曾感知过的体验,有一种熟悉感,属认知错误。如:新地方似旧地重游,陌生人似见过,新接触东西出现熟悉感。

(五)智能障碍

智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精神活动的功能,反映的是个体在认活动方面的差异,是指利用既往获得的知识、经验来解决新问题、形成新概念的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临床上常常通过一些简单的提问与操作,来了解患者的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判断力、一般常识的保持、计算能力、记忆力等,从而可对智能是否有损害进行定性判断,对损害程度做出粗略判断;也可通过智力测验方法得出智商,对智能进行定量评价。智能障碍可分为精神发育迟滞及痴呆两大类型。

1.精神发育迟滞是指个体生长发育成熟以前(18岁以前),大脑的发育不良或受阻,智能发育停留在一定的阶段。随着年龄增长其智能明显低于正常的同龄人智力水平;由于智力发育受阻,往往还伴有社会功能障碍。

2.痴呆是指个体由于器质性病变,患者虽没有意识障碍,但后天获得的智能、记忆和人格的全面受损的一种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创造性思维受损,抽象、理解、判断推理能力下降,记忆力、计算力下降,后天获得的知识丧失,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或丧失,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并伴有其他精神症状,如情感淡漠、行为幼稚及本能意向亢进等。可见于阿尔茨海默病和麻痹性痴呆等。

假性痴呆:临床上可见在强烈的精神创伤后产生的一种类似于痴呆的表现,而大脑组织结构无任何器质性损害,称之为假性痴呆。通常预后较好。常见于心因性精神障碍。

(1)刚塞综合征:又称心因性假性痴呆,即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而错误的回答,给人以故意做作或开玩笑的感觉。如患者对简单的计算如2+3=4以近似回答,将钥匙倒过来开门,但对某些复杂问题反而能正确解决,如能下棋、打牌等。

(2)童样痴呆:以行为幼稚、模拟幼儿的言行为特征,即成人患者表现为类似儿童一般稚气的样子,学着幼童讲话的声调,逢人就称阿姨、叔叔。

(3)抑郁性假性痴呆:指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在精神运动性抑制的情况下出现认知能力的降低,表现为类似于痴呆早期的症状,如计算能力、记忆力、理解判断能力下降、缺乏主动性。

(六)定向力障碍

定向力指个体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前者称为对周围环境的定向力,后者称为自我定向力。引起定向障碍的原因很多,如意识障碍、严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注意障碍、思维障碍等,多见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及脑器质性精神病伴有意识障碍时。

1.对环境的定向障碍

(1)时间定向障碍:指患者对当时所处时间如白天或晚上、上午或下午的认识,以及年、月、日的认识出现错误。

(2)地点定向或空间定向障碍是指对所处地理位置的认识出现错误。

(3)人物定向障碍是指辨认周围环境中人物的身份及其与患者的

关系障碍。

2.自我定向障碍包括对自己姓名、性别、年龄及职业等状况的认识发生障碍。

(七)意识障碍

意识是指患者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的认识和反应能力。大脑皮质及网状上行激活系统的兴奋性对维持意识起着重要作用。意识障碍时患者精神活动有明显异常,常表现为:感知觉清晰度降低、迟钝、感觉阈值升高;注意难以集中,记忆减退,出现遗忘或部分性遗忘;思维变得迟钝、不连贯;理解困难,判断能力低;情感反应迟钝、茫然;动作行为迟钝,缺乏目的性和指向性;出现定向障碍,对时间、地点、人物定向不能辨别,严重时自我定向力也出现障碍,如姓名、年龄、职业也不能辨认。临床上意识障碍可表现为意识清晰度的降低,意识范围缩小及意识内容的变化。

1.以意识清晰度下降为主的意识障碍

(1)嗜睡:意识清晰度水平的轻微降低。指在安静环境下经常处于睡眠状态,但接受刺激后可以立即醒转,并能进行正常的交谈,只是比较简单,刺激一旦消失患者又入睡,体检无异常发现。

(2)意识混浊:意识清晰度轻度受损,患者反应迟钝、思维缓慢,注意、记忆、理解都有困难,有周围环境定向障碍,能回答简单问题,但对复杂问题则茫然不知所措;吞咽、角膜、对光反射尚存在,但可出现原始动作如舔唇、伸舌、强握、吸吮和病理反射等。多见于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3)昏睡:意识清晰度水平较前者更低。环境意识及自我意识均丧失,言语消失,患者对一般刺激没有反应,只有强痛刺激才引起防御性反射,如以手指压患者眶上缘内侧时,可引起面肌防御反射;角膜、睫毛等反射减弱,对光反射、吞咽反射仍存在,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可出现不自主运动及震颤。

(4)昏迷:意识完全丧失。以痛觉反应和随意运动消失为特征,任何刺激均不能引起反应,吞咽、防御,甚至对光反射均消失,可引出病理反射。按严重程度可分为浅昏迷、深昏迷等。多见于严重的脑部疾病及躯体疾病的垂危期。

2.以意识内容变化为主的意识障碍

(1)谵妄状态:在意识清晰度降低的同时,出现意识内容的障碍。患者可表现出大量的错觉、幻觉。以幻视多见,视幻觉及视错觉的内容多为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性的情境,多具有恐怖性,患者常产生紧张、恐惧情绪反应,出现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常表现为思维不连贯,理解困难,有时出现片断妄想。多数患者表现自我定向力保存而周围环境定向力丧失;谵妄状态往往昼轻夜重,波动出现,持续数小时至数日,意识恢复后可有部分遗忘或全部遗忘。以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及中毒所致精神障碍较多见。

(2)梦样状态:指在意识清晰程度降低的同时伴有梦样体验。患者完全沉湎于幻觉妄想中,与外界失去联系,但外表好像清醒,对其幻觉内容过后并不完全遗忘。持续数日或数月,常见于感染中毒性精神障碍和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3)朦胧状态:指患者的意识范围缩窄,同时伴有意识清晰度的降低。患者在狭窄的意识范围内,可有相对正常的感知觉,以及协调连贯的复杂行为,但除此范围以外的事物都不能进行正确感知判断。表现为联想困难,表情呆板或迷惘,也可表现为焦虑或欣快的情绪,有定向障碍,片段的幻觉、错觉、妄想以及相应的行为,忽然发生,突然中止,反复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事后遗忘或部分遗忘。多见于癫痫所致精神障碍、脑外伤、脑缺氧

3.自我意识障碍

(1)人格解体:对自身状况产生一种不真实体验,属存在性意识障碍,患者觉察不到自己的精神活动或躯体的存在,丧失了“自我”觉得自己已经“魂飞魄散”或“我只是一个灵魂”等。

(2)双重人格(双重自我):属意识统一性障碍。患者在同一时间内体验到完全不同的两种自我。若同时体验到两种以上的人格特征时称多重人格。

(3)交替人格:也属意识统一性障碍,指不同时刻体验到两个不同的自我存在。

(4)人格转换:患者自称是另外一个人或动物,否定原来的自我,但没有相应的言语和行为变化,属统一性意识障碍。

(八)自知力障碍

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包括三方面:对疾病的认识,即承认有病;对症状的认识,即对病变的行为表现以及各种不正常体验能正确分辨和描述,认识到

它们是疾病的表现;对洽疗的认识,即存在治疗依从性,有主动接受治疗的愿望或者服从治疗。自知力是临床上进行诊断、鉴别诊断、预测疗效、判断预后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指标。

临床上自知力障碍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他们不认为自己有病,更不承认自己有不正常的行为,因而拒绝治疗;而焦虑症患者基本保持自知力完整,能主动就医诉说病情及社会功能相对保持完好,相反,焦虑症患者经常表现为四处求医。

评估自知力不仅要求评估患者对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程度,还要求评估患者对治疗的态度及精神障碍恢复后的生活、生产计划安排方面。一般情况下精神障碍患者精神症状消失,并认识自己的精神症状是病态的,即为自知力恢复。但是自知力的恢复常不平行,如一些分裂症病人,症状已消失,而自知力长期不恢复;也有慢性分裂症自知力恢复,却残留个别症状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带着症状去生活。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治疗过程中,更强调的是患者重返社会,而非一定要所有的精神症状完全消失后再让患者重返社会。同时这也说明自知力的恢复对治疗的成功非常重要。

二、情感障碍

情感和情绪在精神医学中常作为同义词,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相应的内心体验。情感反应包括内心体验、相应的机体外部表现和内部生理变化三方面表现,如:喜、怒、哀、乐、爱、憎、忧、思、悲、恐等内心体验;情感反应同时机体发生相应的一系列身体动作变化,称为表情动作,如面部表情、体态表情、言语表情等;情绪与

自主神经系统、内脏器官活动相互影响;不仅如此,情绪与其他心理过程(感知、记忆、思维和意志活动)之间也相互影响。心境是指一种较弱而持续的情绪状态。情感障碍必定涉及情绪和心境。情感障碍通常包括情感性质的改变、情感稳定性的改变和情感协调性的改变。

(一)情感性质的改变多为持续较长时间的心境障碍。

1.情感高涨正性情绪增强,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病态喜悦,自我感觉良好,有与环境不相符的过分的愉快、欢乐体验,患者语音高昂,眉飞色舞,喜笑颜开,表情丰富;表现可理解的、带有感染性的情绪高涨,且易引起周围人的共鸣,常伴有与情绪高涨一致的思维奔逸、意志活动增多,多见于躁狂症。

2.欣快表现不易理解的、自得其乐的情感高涨状态,多见于脑器质性疾病或醉酒状态。

3.情绪低落负性情绪增强,患者表情忧愁、唉声叹气、心境苦闷,觉得自己前途灰暗,严重时悲观绝望而出现自杀观念及企图,常伴有思维迟缓、动作减少及某些生理功能的抑制,如食欲缺乏、闭经等。多见于抑郁症。

4.焦虑患者具有无故过分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和其他不良后果的心境体验,并有紧张、恐惧、坐立不安、搓手顿足、惶惶不可终日等行为表现,还可有心跳加快、紧张性出汗等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按其发作的典型形式可分为惊恐发作与广泛性焦虑。

5.恐惧持续性地对特殊的人、物或情境产生惧怕,并有相应回避的现象。可分为广场恐怖症、社交恐怖症、单纯恐怖症和学校恐怖

症等。

(二)情感稳定性障碍是指情绪反应阈值发生了变化。

1.情感淡漠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患者表情平淡,缺乏相应的内心体验与外部的非语言情绪表现,如面部表情与肢体表情动作。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2.情感麻木指在强烈精神刺激下引起的暂时性情感反应的抑制状态,患者表现为呆若木鸡,并有相应的言语、行为抑制。多见于心因性精神障碍。

3.情感脆弱指轻微外界刺激即引起明显的伤心体验。较轻的情感脆弱称为情绪不稳,严重的情感脆弱称为情感失禁。多见于脑血管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4.情感爆发在强烈的精神刺激下,突然出现短暂的情感宣泄状态,整个症状杂乱无章,变化很大,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也呈戏剧性的表演色彩,可伴轻度的意识障碍。

5.病理性激情一种突发的、强烈而短暂的情感反应,常伴有意识障碍,发作后可有遗忘,可产生无指向性的冲动且难以控制。多见于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6.易激惹性患者对刺激的反应性增高,一般性刺激即引起强烈而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多见于躁狂发作,也可见于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

(三)情感协调性障碍

1.情感倒错指情感表现与其内心体验或处境不相协调,伴有表

精神病症状

k精神疾病的症状学 一、认知障碍 (一)感知觉及其障碍: 感知觉障碍主要包括感觉障碍、知觉障碍和感知综合障碍。 1.感觉障碍感觉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形状、颜色、重量、气味)。感觉障碍包括如下形式: (1)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的感受性增加。如对一般生活中的声音、光线刺激感到刺耳、刺眼,对普通的气味感到特别刺鼻难闻等。这类症状多见于焦虑症的患者。 (2)感觉减退: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的感受性减低。如患者对强烈的疼痛或者难以忍受的气味仅有轻微感受,甚至对外界的刺激不产生任何感觉。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抑郁状态、木僵状态等情况。 (3)内感性不适:身体内部产生各种不舒适的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挤压、虫爬样等),患者对此种感觉难以用言语准确描述。如不明部位的内脏牵拉、挤压、撕扯、游走感,患者往往伴有焦虑情绪。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等。 2.知觉障碍知觉是指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障碍在精神科临床上很常见,是大多数精神障碍的主要症状,对精神障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护理决策、监护病情具有重要的意义。常见的知觉障碍有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等。 (1)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即把实际存在的事物歪曲为与

实际完全不相符的事物。如杯弓蛇影、草木皆兵等就是错觉的生动表现。正常人在过度疲劳或情绪紧张状态下也可发生错觉。常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焦虑症等。 (2)幻觉:虚幻的知觉,即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出现的类似知觉。按涉及的感觉器官不同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等。 幻听: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幻觉,有时患者可能清楚地辨别发声者的人数、性别、是否熟识及声音方位等。如为直接对患者进行评价的称为评论性幻听,命令患者做某些事情的声音称为命令性幻听,这些言语性的幻听常见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与此虚幻的声音对话,并伴有相应的表情,也常由此引发患者对幻听进行解释而继发病态的观念,甚至妄想。 幻视:幻视也较常见,多在意识清晰度下降的情况下出现,如谵妄状态。可伴有相应的恐惧、焦虑等情绪及相应的行为表现。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也不罕见。 幻嗅:患者有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所产生的难闻气味的感受,如感受到腐烂食品、尸体、粪便或化学药品的气味,多与其他幻觉结合,易继发产生病态观念甚至妄想。如患者坚信气味是坏人故意施放,从而产生或加强了被害观念。多见于颞叶损害,如颞叶外伤、颞叶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也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幻味:患者感受到食物中有某种特殊味道,因而拒食,常与其他幻觉、妄想同时出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常见精神病性症状

精神症状一、相关概念(术语) (一)意识、心理、精神是同义语。 精神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二)精神疾病(障碍)是各种原因引发的,以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大脑疾病。 (三)精神症状是精神疾病时的精神异常现象,是诊断精神疾病的依据。 1.精神症状是与患者的过去、同龄人、心理测验均数相比较而言。 2.精神症状的“异常”与“正常”交错在一起,随病程(或演变)而变化。 3.确定精神症状,首先要区分是人格特征还是症状表现。 4.区分一般精神症状还是精神病症状(有社会功能、现实检验能力、自知力的障碍)。 5.区分是原发还是继发。 6.区分“机能性”还是“器质性”。 7.与文化背景息息相关。 8.学习症状学不是简单地对号入座,要尽可能地了解每个病人内心体验,用日常用语尽可能地精确描述。 (四)社会功能包括: 1.日常生活能力; 2.工作、学习、业余活动能力;

3.社交能力; 4.遵守规则的能力。 (五)自知力的核心是对自身疾病的自省力(病感及判断性认知能力)。 (六)预后 1.症状缓解与不完全缓解; 2.症状的复发与恶化。 3.缓解的标准: ①症状消失程度; ②自知力恢复程度; ③社会功能恢复程度; ④与病前人格相比有否变化。 (七)起病形式 1.急性:从疑似到确认精神症状不超过二周,通常能说清起病的年月日。 2.亚急性:从疑似到确认精神症状不超过三个月,通常能说清起病的年月。 3.慢性:从疑似到确认精神症状,通常只能说清起病的年份。 (八)病程 1.进行性的,分波动性和持续性进行的,如精神分裂症。 2.非进行性的,如神经症。 3.迁延性的,如老年人的躁狂或抑郁持续二年以上。 4.间歇发作性的,如双相障碍。 5.特殊的病程,如CO中毒的清明期、创伤后应激反应、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阶梯性病程。 二、幻觉

六种重性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完整版

六种重性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一、精神分裂症 【临床表现】 1 联想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表现为思维联想散漫,缺乏目的性、连贯性,具体性和现实性;严重者甚至表现句与句,词与词之间无任何逻辑关系,显破裂性思维,或表现为中心思想无法捉摸,缺乏实效的空洞议论(诡辩症);或病理象征思维和语词新作。2、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起特点是内容离奇荒谬,缺乏系统性,具有泛化趋势,或呈原发性妄想。常见的妄想有关系、被害、夸大、嫉妒和钟情妄想等。 3、幻觉:较常见,以言语性幻听多见,如经常出现评论性或争论性 幻听,命令性幻听和思维化声,则更具有特征性和诊断价值。 4、情感障碍多为情感淡漠,也常出现与客观刺激和内心体验不相称或截然相反的情绪反应,即情感不协调或情感倒错。 5、行为障碍可表现为行为愚蠢、幼稚、怪异,或出现紧张症状群(如缄默、刻板动作、模仿动作、违拗、作态、或木僵),无目的冲动行为。 6、被动体验如内心被揭露感,被控制体验,思维被播散,思维被插入,思维被夺和思维中断,常具有特殊的诊断价值。 7、意志减退较发病前明显孤僻、懒散、退缩、被动,对社交、工作和学习缺乏要求,对基本的日常活动缺乏主动性。有的还可出现意向倒错或矛盾意向。 【诊断要点】 临床上患者首先要符合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学诊断标准,且症状持续至少1个月;单纯型起病缓慢,病程至少2年。若精神病症状学标准符合,而病程不符合上述病程标准时,则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严重程度标准要求患者的自知力丧失或不全,或社会功能明显受损,或现实检验能力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因此应详细了解患者的家族史、个人史和现病史,并进行全面的精神检查。诊断时应排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以及由精神活性物质、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并排除心境障碍。

精神病症状学

精神病症状学 精神病症状学 主讲人:宋珍珠 (精神卫生中心)一、概述 精神活动是大脑生理功能的具体表现,当大脑功能出现异常时,临床上表现为异常的精神活动,精神症状是异常的精神活动,但是异常的精神活动不完全等于精神症状。 每个医生都要记住,患者的人格常常影响其精神症状的表现,每个患者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精神症状的确定,需要采用“个别化”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不能千篇一律的简单对待。 精神症状不一定都具有病理意义,如入睡时的幻觉,正常人也可以体验到。判断精神症状是否具有病理意义取决于症状持续的时间和频率。有时单独出现的症状不一定有病理意义,最重要的是一组表示特性的症状群具有临床诊断意义。 所以判断精神活动异常与否,必须整体、综合考虑,千万不能瞎子摸象,分割判断。 二、感知觉障碍 (一)感觉和感觉障碍 1 )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如声光的 刺激以及身体上某些轻微不适感的感受性增加。 2)感觉减退:与上一症状相反,对外界刺激感受性减退,如强烈的疼痛,或者难以忍受的气味,都只有轻微的感受。 3)感觉倒错:对外界刺激光产生与正常人不同性质的或相反的异样感受。 4)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躯体内部产生各种不舒适的或难以忍受的感觉,都是异样的感觉,且往往难以表达。 (二)知觉和知觉障碍 1)错觉:歪曲的知觉,也就是把实际存在的事物被歪曲的感知为与实际完全不相符的事物。

2)幻觉:一种虚幻的知觉,在客观现实中不存在的某种事物的情况下,病人却能感知它的存在。 (1)内脏性幻觉:可产生与某一固定的器官或躯体的内部。病人能清楚的描述自己的某一内脏在扭转、断裂、穿孔或有空虫在胃内游走。 (2)运动性幻觉:关于体内感受器如肌肉、肌腱、关节等运动和位置的幻觉。 3)感知综合障碍: 另一类较常见的感知觉障碍。病人在感知某一现实事物时,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整体来说,是正确的,但是对这一事物(包括个人躯体本身)的某些个别属性,例如形象、大小、颜色、位置、距离等,都产生与该事物不相符的感知。常见以下几类: 1、时间感知综合障碍:患者对时间的体现出现故障。比如患者产生时间“飞快”,或者时间“凝固”的感觉。常见的有颞叶癫痫和精神分裂症。 2、空间感知综合障碍:指患者对对事物空间距离或大小的判断出现故障,比如患者看见物体的形象比其实体大得多,或者将近物看的很远,这种症状多见于癫痫和精神分裂症。 3、运动感知综合障碍:指患者感觉运动的物体静止不动,或者静止的物体在运动。比如患者感到面前的房屋在往后退,坐着的凳子在移动。常见于癫痫和精神分裂症。 4、体形感知综合障碍:又称体像感知综合障碍。比如患者感到自己的脸变长,变大,鼻子变宽等等。这种症状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癫痫和精神分裂症*幻觉、 幻觉是一种缺乏外界相应的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所出现的知觉体现。如没有人讲话时听见讲话的声音。幻觉可以在意识完全清醒时发生,也可以在有不同感觉器官病变,感觉剥夺。幻觉是一种严重的知觉障碍和常见的精神症状。意识清晰时出现的幻觉属于精神病性症状,是精神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正常人有时也会有幻觉,主要发生在入睡前和醒来后。正常人幻觉通常是短暂的、单纯的,如听

30种精神病名称、特征及症状

1、第欧根尼综合症: Diogenes又名肮脏混乱综合症或众议院综合征 症状特点: 1.生活脏乱, 2.极度自卑感 3.又强迫性的囤积行为,无法舍弃财物,过度的购买欲 4.有强烈的隐居欲望,拒绝他人帮助 5.主要出现在老年人上,有时伴随老年痴呆症 2、外地口音综合症: Foreignaccentsyndrome:外国口音综合症(Foreignaccentsyndrome)是一种临床上很罕见的病症通常伴随着严重的脑损伤,此病导致患者说母语时如同带有外国口音,例如:一个美国人可能说话带着法国口音 3、科塔尔综合症 科塔尔综合征(Cotardsyndrome):以虚无妄想(nihilisticdelusion)和否定妄想(delusionofnegation)为核心症状患者主要是认为自身躯体和内部器官发生了变化.部分或全部已经不存在了如某患者称自己的肺烂了肠子也烂了甚至整个身体都没了. 患者认为自己已经死了不复于人世或者五脏六腑已经被掏空即使正和外人说话也不认为自己是活着的 4、卡普格拉妄想综合症: 卡普格拉妄想症(Capgrasdelusion)命名自第一个介绍这个心理疾病的法国心理医师, 患有这种病的人会认为,自己的爱人被一个具有同样外貌特征的人取代了 5、Fregoli妄想综合症 又名人身变换症和卡普格拉妄想症(Capgrasdelusion)相反,这类患者认为身边许许多多的人其实都是同一个人的伪装,以上都属于错觉认知综合症的一种 6、被爱妄想症(Erotomania) 是一种少见的心理疾病,患者会陷入另一个人(通常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他谈恋爱的妄想之中。被爱妄想症又被称为克雷宏波综合症,“oldmaid’spsycho si s”、“eroticparanoia”、“eroticself-referentdelusions以纪念法国精神病学家克雷宏波(1872-1934)于1921年发表了题目为“LesPsychosesPassionelles”的一篇论文。 7、幻肢症phantomlimb 做过截肢手术的或意外丧肢的人有时会觉得失去的肢体仍然长在身上甚至感觉到冷暖,痒,挤压,气密性和刺痛,通常还会觉得不见的肢体比正常变短或处在扭曲的位置上。这种感觉间歇发生,会随着时间消失。

精神病学症状学整理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精神病学症状学整理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精神症状 [一]感觉障碍 感觉减退,感觉过敏,内感性不适 [一]知觉障碍 (1)错觉 (2)幻觉 幻嗅,幻视,幻听,幻味,幻触,内脏幻觉(虫爬感) (3)感知综合障碍 视物变形症,自身感知综合障碍,时间感知综合障碍,空间感知综合障碍,非真实感/现实解体 [二]思维障碍 (1)形式障碍 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散漫/思维破裂/语词杂拌,思维不连贯,思维中断,思维被夺/思维插入,强制性思维(思维情感被别人控制,涌入大量他人的思维),病理性赘述(过分描述),思维化声,语词新作,象征性思维,逻辑倒错性思维,强迫思维 (2)内容障碍/妄想 关系妄想(与自己有关),被害妄想(自己),夸大妄想(自己厉害),罪恶妄想/自罪妄想(毫无根据),疑病妄想(虚无妄想),钟情妄想,嫉妒妄想,非血统妄想,物理影响妄想/被控制感,内心被揭露感/被洞悉感(3)超价观念(强烈感情色彩) [三]注意障碍 注意增强,注意减退,注意涣散,注意狭窄,注意转移 [四]记忆障碍 记忆增强,记忆减退,遗忘(顺应性/逆行性/界限性(分离性)/进行性),虚构,错构

[五]智能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痴呆(全面性/部分性/假性痴呆:刚塞综合征,童样痴呆) [六]定向力障碍 [七]情感障碍 (1)性质改变 情感高涨,欣快,情感低落(负性情感活动增强),焦虑,恐惧 (2)稳定性改变 情感淡漠,易激惹,情感不稳 (3)协调性改变 情感倒错,情感矛盾 [八]意志改变 意志增强,意志减退,意志缺乏,矛盾意向 [九]动作行为障碍 (1)精神运动性兴奋 协调性,不协调性 (2)精神运动性抑制 木僵,蜡样屈曲,缄默症,违拗症 (3)其他 模仿动作,刻板动作(无目的重复),作态,强迫动作,持续言语(转变问题重复第一回答) [十]意识障碍 (1)清晰度降低 嗜睡,混浊,昏睡,昏迷 (2)伴其他

精神病的种类及其症状

精神病的种类及其症状 常见的精神病种类有功能性、器质性及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人格障碍 及性心理障碍等; 功能性精神障碍: 重型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儿童精神病、双相情感性精神病、躁狂症、抑郁症、感应性精神病等; 轻型精神病:神经衰弱、癔症、焦虑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抑郁性 神经症、疑病性神经症; 器质性精神障碍: 脑器质性及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病、颅内与躯体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碍、脑血管病所致的精神障碍、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颅内肿瘤所致精神障碍、癫痫性精神障碍、疾病所致精 神障碍、低血糖所致精神障碍等; 精神障碍: 精神活性物质、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有机磷中毒所致精神障碍与非依赖性精神障碍、肾上腺皮质激素所致精神障碍、镇静催眠剂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等; 精神病的症状表现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精神病的早期症状是精神病明朗化之前的异常精神状态,具体 表现如下: 感觉障碍:包括为感觉过敏、减退、倒错、内感性不足等; 知觉障碍:包括错觉、错视、幻觉和感知综合症; 思维障碍:包括思维奔逸、迟缓、贫乏、松驰、病理性赘述,思维不连贯,中断,云集,象征性思维;逻辑倒错性思维,诡辩性思维,持续重复模仿,刻板性等言语,以及思维妄想,释意妄想, 形象性妄想;思维插入等; 注意障碍:包括主动注意障碍和被动注意障碍; 记忆障碍:包括记忆增强、减退、遗忘、错构、虚构,潜隐记忆和似曾相识症; 智能障碍:分为先天性智能能低下,后天获得性痴呆; 情感障碍:包括喜、怒、哀、乐、爱、憎、悲、忧等的体验和表情;常见的情感障碍:情感高涨,欣快、低落、焦虑、脆弱、激动,迟钝、淡漠、倒错、恐怖,矛盾等; 意志行为障碍:包括意志增强、减退、缺乏、倒错、矛盾、木僵、违拗以及动作刻板、 模仿、作态与行为怪异等;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精神疾患症状学 第一节概述 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研究精神症状与其产生机理的学科称为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又称精神病理学。 第二节常见精神症状 一、感知觉障碍 感觉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形状,颜色,大小,重量和气味等。知觉是一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反映到脑中进展综合,并结合以往的经验,在脑中形成的整体的印象。正常情况下感知觉与外界客观事物相一致。 〔一〕感觉障碍 多见于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和癔症。 1.感觉过敏 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如感到特别刺眼,声音特别刺耳,轻微的触摸皮肤感到疼痛难忍等。多见于神经症,更年期综合症等。 2.感觉减退 是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感觉阈值增高,患者对强烈的刺激感觉轻微或完全不能感知〔后者称为感觉缺失〕。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感觉缺失见于癔症,又称转换性症状,如失明、失聪等。 3.感性不适 是躯体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游走、蚁爬感。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的局部定位,可继发疑病观念。多见于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和躯体化障碍。 〔二〕知觉障碍 1.错觉 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正常人在光线暗淡,恐惧,紧和期待等心理状态下可产生错觉,经验证后可以认识纠正。临床上多见错听和错视,如将地上的一条绳索看成一条蛇。病理性错觉常在意识障碍时出现,带有恐怖色彩,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如谵妄的患者把输液瓶标签上的一条黑线看成是蜈蚣在爬动。 2.幻觉 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幻觉是临床上最常见而且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常与妄想合并存在。 根据其所涉与的感官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脏性幻觉。 幻听:最常见,患者可听到单调的或复杂的声音。非言语性的幻听属原始性幻听,如机器轰鸣声、流水声、鸟鸣声,多见之于脑局灶性病变。最多见的言语性幻听,常具有诊断意义。幻听的容通常是对患者的命令、赞扬、辱骂或斥责,因此患者常为之苦恼和不安,并产生拒食、自伤或伤人行为。有时“声音〞把患者作为第三者,容是几个人议论患者。幻听常影响思维、情感和行为,如侧耳倾听,甚至于幻听对话,破口大骂,也可能出现自杀以与冲动毁物的行为。幻听可见于多种精神障碍,其中评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和命令性幻听为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 幻视:为常见的幻觉形式。容也十分多样,从单调的光、色、各种形象到人物、景象、场面等。在意识障碍时,幻视多为生动鲜明的形象,并常具有恐怖性质,多见于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在意识清晰时出现的幻视见于精神分裂症。 幻嗅:患者闻到一些难闻的气味。如腐败的尸体气味、化学物品烧焦味、浓烈刺鼻的药物气味以与体

精神异常表现

精神异常表现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1、情绪异常变化,精神病症状表现在情绪跟平常时候出现差异,可能变得易冲动,或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无理取闹,纠缠不休;有些会悲喜无常,或对朋友亲人变得漠不关心。 2、性格突然变得孤僻、不合群患者突然改变对周围人的态度,警惕性提高或对人有敌意,甚至变得孤僻、不合群、不与人交往,要考虑可能是精神病症状。 3、生活变得懒散,不讲究个人卫生,或变得过度讲究,终日对镜打扮,忙碌不停,也是精神病症状之一。 4、言行改变言语、语调的改变,行为举止与平常有异,突然对周围环境发生恐惧感,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或以往有过的强迫行为再现。 1、思维障碍: 是精神分裂症在整个病程中的必不可缺的症状。在初期往往不引人注目,至发展期变得突出。思维障碍中有联想障碍及思维内容障碍。联想障碍开始多为联想松弛,谈话内容不紧凑,应答往往不切题,进而出现联想散漫,重则出现思维破裂、联想中断。或有象征性思维、造新字或新词等。思维内容障碍多为各种妄想,其逻辑推理荒谬离奇,无系统,脱离现实,且常有泛化,涉及众人。妄想内容以被害、嫉妒等多见,也可有夸大、罪恶等妄想。还可有被控制感、思维播散、思维插入或思维被夺。

2、感知障碍: 以幻听最多见,常不主语性幻听,如评论性、争议性、或命令性幻听, 或思维化声。其他幻觉次之。 3、情感障碍: 是精神分裂症最易引人注意的症状。情感表现与思维活动和意志行为互 不协调,与周围环境也不相协调,是本症特征。情感障碍以迟钝、淡漠 多见,对人对事,多不关心。随着病情发展,情感障碍日益加重,终日 茫然。其他可有无明显诱因的激怒、急躁、情感暴发、情感矛盾等。情 感的变化令人感到与前判若两人。 典型症状:阵发性狂笑(75%) 幻觉(72%) 言语凌乱(72%) 精神依赖性(70%) 神经质性格(69%) 意识障碍(69%) 抑郁症:表现为显着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轻者闷闷不乐、无 愉快感、兴趣减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 典型患者的抑郁心境有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在心境低落的基础上,患 者会出现自我评价降低,产生无用感、无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常 伴有自责自罪,严重者出现罪恶妄想和疑病妄想,部分患者可出现幻 觉。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多在青壮年缓 慢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