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通项求和公式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通项求和公式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通项求和公式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通项求和公式大全

学好数学的关键是公式的掌握,数学在多个不同领域的应用一般被称为应用数学,有时亦会激起新的数学发现,并促成全新数学学科的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等比数列通项求和公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等比数列通项求和公式

an=a1__q’(n-1)(其中首项是a1,公比是q)

an=Sn-S(n-1)(n≥2)

前n项和

当q≠1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为

Sn=a1(1-q’n)/(1-q)=(a1-a1__q’n)/(1-q)(q≠1)

当q=1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为

Sn=na1

高考数学应试技巧

1、拓实基础,强化通性通法

高考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点。抓基础就是要重视对教材的复习,尤其是要重视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的形成过程,运用时注意条件和结论的限制范围,

理解教材中例题的典型作用,对教材中的练习题,不但要会做,还要深刻理解在解决

问题时题目所体现的数学思维方法。

2、认真阅读考试说明,减少无用功

在平时练习或进行模拟考试时,高中英语,要注意培养考试心境,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认真对考试说明进行领会,并要按要求去做,对照说明后的题例,体会说明对知

识点是如何考查的,了解说明对每个知识的要求,千万不要对知识的要求进行拔高训练。

3、抓住重点内容,注重能力培养

高中数学主体内容是支撑整个高中数学最重要的部分,也是进入大学必须掌握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每年必考且重点考的。象关于函数(含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直线

和圆锥曲线、线面关系、数列、概率、导数等,把它们作为复习中的重中之重来处理,要一个一个专题去落实,要通过对这些专题的复习向其他知识点辐射。

4、关心教育动态,注意题型变化

由于新增内容是当前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内容,而与大学接轨内容则

是进入大学后必须具备的知识,因此它们都是高考必考的内容,因此一定要把诸如概

率与统计、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算法初步与框图的基本要求有目的的进行复

习与训练。一定要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高三数学教学与复习,

5、细心审题、耐心答题,规范准确,减少失误

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是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的两种培养的能力。可以说是学好

数学的两种最基本能力,在数学试卷中的考查无处不在。并且在每年的阅卷中因为这

两种能力不好而造成的失分占有相当的比例。所以我们在数学复习时,除抓好知识、

题型、方法等方面的教学外,还应通过各种方式、机会提高和规范学生的运算能力和

逻辑推理能力。

6、课后及时回忆

如果等到把课堂内容遗忘得差不多时才复习,就几乎等于重新学习,所以课堂学习

的新知识必须及时复习。

可以一个人单独回忆,也可以几个人在一起互相启发,补充回忆。一般按照教师板

书的提纲和要领进行,也可以按教材纲目结构进行,从课题到重点内容,再到例题的

每部分的细节,循序渐进地进行复习。在复习过程中要不失时机整理笔记,因为整理

笔记也是一种有效的复习方法。

7、定期重复巩固

即使是复习过的内容仍须定期巩固,但是复习的次数应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步减小,

间隔也可以逐渐拉长。可以当天巩固新知识,每周进行周小结,每月进行阶段性总结,期中、期末进行全面系统的学期复习。从内容上看,每课知识即时回顾,每单元进行

知识梳理,每章节进行知识归纳总结,必须把相关知识串联在一起,形成知识网络,

达到对知识和方法的整体把握。

8、科学合理安排

复习一般可以分为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实验证明,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特殊情况除外。分散复习,可以把需要识记的材料适当分类,并且与其他的学习或娱

乐或休息交替进行,不至于单调使用某种思维方式,形成疲劳。分散复习也应结合各

自认知水平,以及识记素材的特点,把握重复次数与间隔时间,并非间隔时间越长越好,而要适合自己的复习规律。

高三数学学习方法

1、变介绍方法为选择方法

高三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储存了很多解题方法和规律,如何提取运用是第二轮数学复

习的关键。“给出方法解题目”不可取,必须“给出习题选方法”。选法是思维活动,只要在如何选上做文章,才能解决好学生自做不会,老师一讲就通的问题。

2、变全面覆盖为重点讲练

第二轮数学复习仅有两个半月的时间,从面面俱到从头来过一遍是根本做不到。要

做到紧紧围绕重点方法,重要的知识点,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近几年的重点题型,狠抓过关。

3、变以量为主为以质取胜

高三数学复习中一切的讲练都是要围绕学生展开的,贪多嚼不烂,学生如果消化不了,那么,讲再多也没有用。只有重质减量,才能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减少

练习量,不是指不做或是少做,而是要在精选上下功夫,要做到非重点的就少做甚至

是不做。

4、变以“补弱”为主为“扬长补弱”并举

虽然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的因素很多,但是学习兴趣和爱好与成绩绝对是相辅相成的。所以一味的强调“补弱”是不科学的,要因人而异,因成绩而异。一般,成绩居

中上游的学生,应以“扬长”为主,居下游的学生,应以补弱为主。处理好扬长、补

弱的关系,才是正确的做法。

高考数学六大备考建议

01 函数与导数

近几年高考中,函数类试题一般会出现2道选择题、2道填空题、1道解答题。

其中,选择题和填空题经常考的知识点更偏向反函数,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函数

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函数的图象、导数的概念和应用等,这些知识点要着重

复习。

而在分值颇高的解答题中,通常会考查考生对于函数与导数、不等式运用等考点的

掌握运用情况。掌握题目背后的知识点,建立自己的答题思路是非常重要的。

值得考生们注意的是,函数和导数的考查,经常会与其他类型的题目交叉出现,所

以需要重视交叉考点问题的训练。

02 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和解三角形

三角函数是每年必考题,虽是重点但难度较小。哪怕是基础一般的同学,经过二轮

复习的千锤百炼,都可以掌握这部分内容。所以,三角函数类题目争取一分都不要丢! 从题型来看,会覆盖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大类型。大题会出现在二卷解答题

的第一个,也证明此类型题目的难度比较小。

在三角函数的部分,高三考生需要熟练的知识点有不少。

(1)掌握三角变换的所有公式,理解公式的意义、应用场景、考查形式、使用方法等。

(2)熟悉三角变换常用的方法——化弦法、降幂法、角的变换法等。应用以上方法进行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证明。

(3)掌握三角变换公式在三角形中应用的特点,并能结合三角形的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熟练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的性质,并能用它研究复合函数的性质。同时,也要掌握这些函数图象的形状、特点。

(5)掌握三角函数不等式口诀:sinα上正下负;cosα右正左负;tanα奇正偶负。

03 数列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每年高考都会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重点知识点。考查题型常为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小题考查的知识点大都比较基础,难度不大;解答题中有难度中等,最后一题的综合题目难度较大。

近年的高考试题中相关题目主要考查数列本身知识,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数列与其它知识的结合,其中有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几何的结合;数列的应用问题,其中主要是以增长率问题为主。

考生应强化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找到解题规律,争取看到等差、等比数列不再头痛丢分!

04 立体几何

立体几何的考查的题型也覆盖选择题目、填空题和解答题。通常情况下选择题目、填空题共三道,解答题一道,总分25-30分之间。

填空题和选择题主要考查立体几何的计算型问题,解答题着重考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通过向量这一手段求空间距离,线面角,二面角等。

立体几何题目再解答和练习时应该这么做。

(1)审清题目。不要上来盲目就做题,文字加见图案不看清楚很容易懵圈了,之后再次读题就会思路不清、得分困难了。看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和所求结果是什么。

(2)看图分析。审题后就是静下心来先看清题目中是什么几何体。之后,分析几何体结构特征。看题目中的面面、线面、线线之间有哪些关系(平行、垂直、相等)。重点需要注意的是图形中的面面垂直、线面垂直,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等关系。

(3)整理思路找出已知与未知的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从中捕捉有用的信息,并及时提取记忆网络中的有关信息,再将两组信息资源作出合乎逻辑的有效组合,从而构思出一个成功的计划。即是我们常说的思考。

(4)做题检验。以简明、准确、有序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符号将解题思路表述出来,同时验证解答的合理性。即我们所说的解答。对所得的结论进行验证,对解题方法进行总结。

05 解析几何

解析几何是重点也是公认的难点,高考的解析结合涉及的知识点有直线及其方程、线性规划、圆及其方程、椭圆及其方程、抛物线及其方程、双曲线及其方程以及曲线与方程的关系及其图像等。高考试题中有时将以上的知识点进行交叉综合考查,让考试的难度更大了。

(1)基础知识很重要。对于基础知识,不仅一个知识点都要熟稔于心,还要有能力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才能更从容

的应对考试。

(2)概念掌握要牢靠。明确直线及其方程部分的基本的概念,直线的斜率、倾斜角以及斜率和倾斜角之间的关系。熟记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分别代表的含义。对于椭圆、抛物线、双曲线,考生要分别从其两个定义出发,明白焦点的来源、准线方程以

及相关的焦距、顶点、突破离心率、通径的概念。每种圆锥曲线存在焦点在X轴和Y

轴上的情况,要分别进行掌握。

(3)解题思路。考生应在二轮复习过程中学会解决不同问题的方法,并进行分门别类的及时总结,勤加复习,做到熟稔于心。

对于向量方法,最长用的地方就解决与斜率有关的问题;对于“设而不求”的方法,最常用到的地方就是两种不同的平面几何图形相交的情况下求弦长的问题;设点法,最长用到的地方就是两种曲线相切以及求最值得问题等。

06 概率与统计

概率统计类型的试题约为两题左右,难度为中等或中等偏易。同时,概率统计题常

对课本原题进行改编,考查基础,贴近学生的生活总体,总体来说此类型试题的难度

不大。

概率与统计试题频繁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需要考生们进行熟练的掌握。比如:对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的概率、独立事件的概率、事件在n次独立重复试

验中恰发生k次的概率、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和数学期望、方差、抽样方法等知识点。

怎么学好高中数学

1.背诵数学公式

数学的出题方式有很多种,但是解题方法却是相对固定的,需要熟练掌握数学公式。在学习高中数学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先把数学公式背诵清楚,做到在考试的时候能够

记得起计算公式,这是学好高中数学的关键步骤。

2.做多数学题目

高中数学的学习内容比较多,只有通过多做数学题目才能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一般来说,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多做练习题目是所有高中科目都采取的一种方式。

3.学会独立思考

高中数学的学习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独立思考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在学习高中数学的时候,尤其是遇到难题的时候,千万不要着急去翻看解题技巧和参考答案,而是应该先思考怎么去答题。

高中等比数列公式大全

高中等比数列公式大全 高中数列公式如下: 一、等比数列:a(n+1)/an=q(n∈N)。 二、通项公式:an=a1×q^(n-1);推广式:an=am×q^(n-m)。 三、求和公式:Sn=n×a1(q=1)Sn=a1(1-q^n)/(1-q)=(a1-an ×q)/(1-q)(q≠1)(q为公比,n为项数)。 四、性质: 1、若m、n、p、q∈N,且m+n=p+q,则am×an=ap×aq。 2、在等比数列中,依次每 k项之和仍成等比数列。 3、若m、n、q∈N,且m+n=2q,则am×an=aq^2 五、“G是a、b的等比中项”“G^2=ab(G≠0)”。 六、在等比数列中,首项a1与公比q都不为零。 注意:上述公式中an表示等比数列的第n项。

等差数列的定义以及证明方法: 一、定义 1、如果一个数列不是从第2项起,而是从第3项或某一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是同一个常数,那么此数列不是等差数列,但可以说从第2项或某项开始是等差数列. 2、求公差d时,因为d是这个数列的后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故有还有 3、公差d∈R,当d=0时,数列为常数列(也是等差数列);当 d>0时,数列为增数列;当d<0时,数列为递减数列; 4、是证明或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的依据; 5、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只需证明an+1-an是一个与n无关的常数即可。

二、等差数列求解与证明的基本方法: 1、学会运用函数与方程思想解题。 2、抓住首项与公差是解决等差数列问题的关键。 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涉及五个量:a1,d,n,an,Sn,知道其中任意三个就可以列方程组求出另外两个(俗称“知三求二’)。

等比数列项数求和公式

等比数列项数求和公式 等比数列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数列形式,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都相等。在学习等比数列时,我们常常需要求和公式来计算数列的前n项和。本文将介绍等比数列项数求和公式,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说明。 一、等比数列项数求和公式的推导 要推导等比数列项数求和公式,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等比数列的定义。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q^(n-1),其中a1是首项,q是公比,n是项数。 现在我们来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_n。假设首项为a1,公比为q,前n项和为S_n,则有: S_n = a1 + a1 * q + a1 * q^2 + ... + a1 * q^(n-1) 将S_n乘以公比q,得到: q * S_n = a1 * q + a1 * q^2 + ... + a1 * q^(n-1) + a1 * q^n 两式相减,可以消去大部分项: S_n - q * S_n = a1 - a1 * q^n 化简得: S_n * (1 - q) = a1 * (1 - q^n) 由于等比数列的公比q不等于1,所以可以将上式两边除以(1 - q),

得到: S_n = a1 * (1 - q^n) / (1 - q) 这就是等比数列项数求和公式。 等比数列项数求和公式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 1. 财务规划 假设你计划每年将存款的利息重新投资,以提高收益。如果你知道每年的存款金额和年利率,可以使用等比数列项数求和公式来计算多年后的总存款金额。 2. 程序设计 在编程中,经常需要对等比数列进行计算。例如,计算一个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使用等比数列项数求和公式来简化计算过程。 3. 经济学 在经济学中,等比数列项数求和公式可以用来计算复利的增长情况。复利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利息不仅仅是基于本金,还包括之前已经积累的利息。 三、应用实例 为了更好地理解等比数列项数求和公式的应用,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通项求和公式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通项求和公式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通项求和公式大全 学好数学的关键是公式的掌握,数学在多个不同领域的应用一般被称为应用数学,有时亦会激起新的数学发现,并促成全新数学学科的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等比数列通项求和公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等比数列通项求和公式 an=a1__q’(n-1)(其中首项是a1,公比是q) an=Sn-S(n-1)(n≥2) 前n项和 当q≠1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为 Sn=a1(1-q’n)/(1-q)=(a1-a1__q’n)/(1-q)(q≠1) 当q=1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为 Sn=na1 高考数学应试技巧 1、拓实基础,强化通性通法 高考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点。抓基础就是要重视对教材的复习,尤其是要重视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的形成过程,运用时注意条件和结论的限制范围,

理解教材中例题的典型作用,对教材中的练习题,不但要会做,还要深刻理解在解决 问题时题目所体现的数学思维方法。 2、认真阅读考试说明,减少无用功 在平时练习或进行模拟考试时,高中英语,要注意培养考试心境,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认真对考试说明进行领会,并要按要求去做,对照说明后的题例,体会说明对知 识点是如何考查的,了解说明对每个知识的要求,千万不要对知识的要求进行拔高训练。 3、抓住重点内容,注重能力培养 高中数学主体内容是支撑整个高中数学最重要的部分,也是进入大学必须掌握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每年必考且重点考的。象关于函数(含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直线 和圆锥曲线、线面关系、数列、概率、导数等,把它们作为复习中的重中之重来处理,要一个一个专题去落实,要通过对这些专题的复习向其他知识点辐射。 4、关心教育动态,注意题型变化 由于新增内容是当前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内容,而与大学接轨内容则 是进入大学后必须具备的知识,因此它们都是高考必考的内容,因此一定要把诸如概 率与统计、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算法初步与框图的基本要求有目的的进行复 习与训练。一定要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高三数学教学与复习, 5、细心审题、耐心答题,规范准确,减少失误 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是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的两种培养的能力。可以说是学好 数学的两种最基本能力,在数学试卷中的考查无处不在。并且在每年的阅卷中因为这 两种能力不好而造成的失分占有相当的比例。所以我们在数学复习时,除抓好知识、 题型、方法等方面的教学外,还应通过各种方式、机会提高和规范学生的运算能力和 逻辑推理能力。 6、课后及时回忆 如果等到把课堂内容遗忘得差不多时才复习,就几乎等于重新学习,所以课堂学习 的新知识必须及时复习。 可以一个人单独回忆,也可以几个人在一起互相启发,补充回忆。一般按照教师板 书的提纲和要领进行,也可以按教材纲目结构进行,从课题到重点内容,再到例题的 每部分的细节,循序渐进地进行复习。在复习过程中要不失时机整理笔记,因为整理 笔记也是一种有效的复习方法。

2021届高考数学(理)考点复习: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含解析)

2021届高考数学(理)考点复习 等比数列及其前n 项和 1.等比数列的有关概念 (1)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常数(不为零),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通常用字母q 表示,定义的表达式为a n +1 a n =q (n ∈N *, q 为非零常数). (2)等比中项:如果a ,G ,b 成等比数列,那么G 叫做a 与b 的等比中项.即G 是a 与b 的等比中项?a ,G ,b 成等比数列?G 2=ab . 2.等比数列的有关公式 (1)通项公式:a n =a 1q n - 1. (2)前n 项和公式: S n =???? ? na 1(q =1),a 1(1-q n )1-q =a 1-a n q 1-q (q ≠1). 3.等比数列的常用性质 (1)通项公式的推广:a n =a m ·q n -m (n ,m ∈N *). (2)若m +n =p +q =2k (m ,n ,p ,q ,k ∈N *),则a m ·a n =a p ·a q =a 2k . (3)若数列{a n },{b n }(项数相同)是等比数列,则{λa n },???? ??1a n ,{a 2n },{a n · b n },???? ?? a n b n (λ≠0)仍然是等比数列. (4)在等比数列{a n }中,等距离取出若干项也构成一个等比数列,即a n ,a n +k ,a n +2k ,a n +3k ,…为等比数列,公比为q k . 4.在等比数列{a n }中,若S n 为其前n 项和,则S n ,S 2n -S n ,S 3n -S 2n 也成等比数列(n 为偶数且q =-1除外). 概念方法微思考 1.将一个等比数列的各项取倒数,所得的数列还是一个等比数列吗?若是,这两个等比数列的公比有何关系? 提示 仍然是一个等比数列,这两个数列的公比互为倒数. 2.任意两个实数都有等比中项吗? 提示 不是.只有同号的两个非零实数才有等比中项.

高中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求和公式

高中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求和公式 高中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求和公式_高频考点 学好数学的关键是公式的掌握,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古巴比伦人从远古时代开始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并能应用实际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等差等笔数列的通项求和公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等差数列的通项求和公式 an=a1+(n-1)d 或an=am+(n-m)d 前n项和公式为:Sn=na1+[n(n-1)/2] d或sn=(a1+an)n/2 若m+n=2p则:am+an=2ap 以上n均为正整数 等比数列的通项求和公式 (1) 等比数列:a (n+1)/an=q (n∈N)。 (2) 通项公式:an=a1×q^(n-1); 推广式:an=am×q^(n-m);

(3) 求和公式:Sn=n×a1 (q=1) Sn=a1(1-q^n)/(1-q) =(a1-an×q)/(1-q) (q≠1) (q为公比,n为项数) (4)性质: ①若 m、n、p、q∈N,且m+n=p+q,则am×an=ap×aq; ②在等比数列中,依次每 k项之和仍成等比数列. ③若m、n、q∈N,且m+n=2q,则am×an=aq^2 (5)G是a、b的等比中项G^2=ab(G ≠ 0). (6)在等比数列中,首项a1与公比q都不为零. 注意:上述公式中an表示等比数列的第n项。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推导: Sn=a1+a2+a3+...+an(公比为q) q__Sn=a1__q+a2__q+a3__q+...+an__q =a2+a3+a4+...+a(n+1) Sn-q__Sn=a1-a(n+1) (1-q)Sn=a1-a1__q^n Sn=(a1-a1__q^n)/(1-q) Sn=(a1-an__q)/(1-q) Sn=a1(1- q^n)/(1-q) Sn=k__(1-q^n)~y=k__(1-a^x)。 高三数学学习方法 1、变介绍方法为选择方法 高三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储存了很多解题方法和规律,如何提取运用是第二轮数学复 习的关键。“给出方法解题目”不可取,必须“给出习题选方法”。选法是思维活动,只要在如何选上做文章,才能解决好学生自做不会,老师一讲就通的问题。 2、变全面覆盖为重点讲练 第二轮数学复习仅有两个半月的时间,从面面俱到从头来过一遍是根本做不到。要 做到紧紧围绕重点方法,重要的知识点,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近几年的重点题型,狠抓过关。 3、变以量为主为以质取胜 高三数学复习中一切的讲练都是要围绕学生展开的,贪多嚼不烂,学生如果消化不了,那么,讲再多也没有用。只有重质减量,才能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减少 练习量,不是指不做或是少做,而是要在精选上下功夫,要做到非重点的就少做甚至 是不做。 4、变以“补弱”为主为“扬长补弱”并举 虽然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的因素很多,但是学习兴趣和爱好与成绩绝对是相辅相成的。所以一味的强调“补弱”是不科学的,要因人而异,因成绩而异。一般,成绩居

高二数学等比数列公式归纳

等比数列公式_高二数学等比数列公式归纳 定义: an+1/an=q(an≠0) q<0摆动数列 q=1常数列 常数列(除零外)即成等差又成等比 通项公式: an=a1·qn-1 变形: an=am·qn-m=A·qn(A为常数) =(a1/q)·qn 前n项和: Sn=a1·(1-qn)/(1-q)=A-A·qn =(a1-an·q)/(1-q) Sn=n·a1······(q=1) a1·(1-qn)/(1-q)·······(q≠1) 性质: 等比中项:an2=an+1·an-1隔项符号相同 序号公式:m+n=p+qam+an=ap+aq 抓好基础是关键

数学习题无非就是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的组合应用,弄清数学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方法是判断题目类型、知识范围的前提, 是正确把握解题方法的依据。只有概念清楚,方法全面,遇到题目时,就能很快的得到解题方法,或者面对一个新的习题,就能联想 到我们平时做过的习题的方法,达到迅速解答。弄清基本定理是正确、快速解答习题的前提条件,特别是在立体几何等章节的复习中,对基本定理熟悉和灵活掌握能使习题解答条理清楚、逻辑推理严密。反之,会使解题速度慢,逻辑混乱、叙述不清。 严防题海战术 做习题是为了巩固知识、提高应变能力、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学数学要做一定量的习题,但学数学并不等于做题,在各种考试题中,有相当的习题是靠简单的知识点的堆积,利用公理化知识体系 的演绎而就能解决的,这些习题是要通过做一定量的习题达到对解 题方法的展移而实现的,但,随着高考的改革,高考已把考查的重 点放在创造型、能力型的考查上。因此要精做习题,注意知识的理 解和灵活应用,当你做完一道习题后不访自问:本题考查了什么知 识点?什么方法?我们从中得到了解题的什么方法?这一类习题中有什 么解题的通性?实现问题的完全解决我应用了怎样的解题策略?只有 这样才会培养自己的悟性与创造性,开发其创造力。也将在遇到即 将来临的期末考试和未来的高考题目中那些综合性强的题目时可以 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解决它。 归纳数学大思维 数学学习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我们的创造性,培养我们处理事情、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处理数学问题时的大策略、大思 维的掌握显得特别重要,在平时的学习时应注重归纳它。在平时听 课时,一个明知的学生,应该听老师对该题目的分析和归纳。但还 有不少学生,不注意教师的分析,往往沉静在老师讲解的每一步计算、每一步推证过程。听课是认真,但费力,听完后是满脑子的计 算过程,支离破碎。老师的分析是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自己设 计出处理这些问题的大策略、大思维。当教师解答习题时,学生要 用自己的计算和推理已经知道老师要干什么。另外,当题目的答案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是数学中常见的数列形式,它们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和计算方法。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一、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都是一个常数。它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如下: 1. 通项公式 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公差为d,第n项为an,则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n = a + (n - 1)d 其中,a表示首项,n表示项数,d表示公差。 2. 求和公式 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末项为an,项数为n,则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为: Sn = (a + an)n / 2 其中,Sn表示等差数列的和。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在许多实际问题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假设某人每天存钱,第一天存1元,之后每天比前一天多存2元,问第n天存了多少钱?这个问题可以看做是一个等差数列求和的问题。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我们可以轻松地计算出第n天存的钱数。 二、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比都是一个常数。它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如下: 1. 通项公式 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公比为r,第n项为an,则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n = a * r^(n - 1) 其中,a表示首项,n表示项数,r表示公比。 2. 求和公式 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末项为an,公比为r,项数为n,则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为: Sn = a * (r^n - 1) / (r - 1) 其中,Sn表示等比数列的和。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在许多实际问题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我们常见的利滚利问题就可以通过等比数列来解决。通

等比数列的求和与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的求和与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的项之比都相等的数列。在 等比数列中,每一项都是前一项乘以一个常数,这个常数被称为公比。 要求等比数列的和,可以使用以下的求和公式: S_n = a_1 * (1 - r^n) / (1 - r) 其中,S_n表示数列的前n项和,a_1表示数列的首项,r表示数列 的公比。 此外,我们还可以求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即可以通过已知数列 的首项和公比,求出任意一项的数值。 设数列的首项为a_1,公比为r,则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_n = a_1 * r^(n-1) 其中,n表示数列中的项数,a_n表示数列中的第n项。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如何使用等比数列的求和与通项 公式。 例子:求等比数列 3,6,12,24,48的前5项和。 解:首先,我们可以看出该数列中的首项 a_1=3,公比 r=2,项数 n=5。 根据求和公式,我们可以计算数列的前5项和: S_5 = 3 * (1 - 2^5) / (1 - 2) = 3 * (1 - 32) / (-1) = -3 * (-31) = 93

因此,数列 3,6,12,24,48的前5项和为93。 接下来,我们使用通项公式来验证上述结果。 根据通项公式,我们可以计算数列中的第5项: a_5 = 3 * 2^(5-1) = 3 * 2^4 = 3 * 16 = 48 可以看出,计算得到的结果与给定的数列中的第5项相符。 综上所述,等比数列的求和与通项公式可以帮助我们高效地计算数列的前n项和以及任意一项的数值,为我们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提供了便利。随着熟练掌握相关公式,我们可以更快速地解决与等比数列相关的数学问题。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大全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大全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Sn =a1(1-q^n)/(1-q)。 推导如下: 因为an = a1q^(n-1) 所以sn = a1+a1*q^1+...+a1*q^(n-1) (1) qsn =a1*q^1+a1q^2+...+a1*q^n (2) (1)-(2)注意(1)式的第一项不变。 把(1)式的第二项乘以(2)式的第一项。 把(1)式的第三项减去(2)式的第二项。 以此类推,把(1)式的第n项乘以(2)式的第n-1项。 (2)式的.第n项不变,这叫错位相减,其目的就是消去这此公共项。 于是获得 (1-q)sn = a1(1-q^n) 即sn =a1(1-q^n)/(1-q)。 等比数列的性质 ①若 m、n、p、q∈n*,且m+n=p+q,则am*an=ap*aq; ②在等比数列中,依次每 k项之和仍成zhi等比数列. “g就是a、b的等比中项”dao“g^2=ab(g≠0)”. ③若(an)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1,(bn)也是等比数列,公比是q2,则 (a2n),(a3n)…就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1^2,q1^3… (can),c是常数,(an*bn),(an/bn)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1,q1q2,q1/q2。 (5) 等比数列前n项之和sn=a1(1-q^n)/(1-q)=a1(q^n-1)/(q-1)=(a1q^n)/(q-1)-a1/(q-1) 在等比数列中,首项a1与公比q都不为零. 特别注意:上述公式中a^n则表示a的n次方。

(6)由于首项为a1,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的通向公式可以写成an*q/a1=q^n,它的指数函数y=a^x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可以利用指数函数的性质来研究等比数列

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总结

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总结数列是由一系列按照特定规律排列的数字组成的序列,通常用公式表示。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指能够根据数列的位置得出该位置上的数值的公式,而求和公式则是指能够计算数列中所有数值的和的公式。以下是一些常见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的总结。 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是一个公差为d的数列,其中每一项与前一项之间的差值相等。其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如下: 通项公式:an = a1 + (n-1)d 其中an表示数列的第n项,a1表示数列的第一项,d表示公差。 求和公式:Sn = (n/2)(a1 + an) 其中Sn表示数列前n项的和。 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是一个公比为q的数列,其中每一项与前一项之间的比值相等。其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如下: 通项公式:an = a1 * q^(n-1) 其中an表示数列的第n项,a1表示数列的第一项,q表示公比。 求和公式:Sn = (a1 * (q^n - 1))/(q - 1) 其中Sn表示数列前n项的和。

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特殊的数列,其前两项为1,后续每一项是前两项之和。其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如下: 通项公式:an = (1/sqrt(5)) * (((1 + sqrt(5))/2)^n - ((1 - sqrt(5))/2)^n)其中an表示数列的第n项。 求和公式:Sn = a1 * (1 - ((1 + sqrt(5))/2)^n)/(1 - ((1 + sqrt(5))/2)) 其中Sn表示数列前n项的和。 这些是常见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的总结,通过这些公式,我们可以通过给定的位置计算出数列中的数值,或者计算数列中所有数值的和。在数学中,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是非常重要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数列的规律和特性。

等比数列的求和与通项

等比数列的求和与通项 等比数列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数列。在等比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 的项之比都是相同的,这个比值称为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对于 一个等比数列,我们有以下两个问题:如何求等比数列的求和以及如 何确定等比数列的通项。 一、等比数列的求和 对于等比数列的求和,我们可以利用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进行计算。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如下: Sn = a₁(1 - qⁿ) / (1 - q) 其中,Sn表示数列的前n项和,a₁表示数列的首项,q表示等比数 列的公比。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公式,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假设我们 有一个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比为q,共有n项。那么数列的前n 项和就可以通过这个公式来求解。具体步骤如下: 1. 首先,将公式中的a₁和q代入,计算出qⁿ的值; 2. 然后,将计算出的qⁿ值代入公式,并计算出分子的值; 3. 最后,根据公式计算出Sn的值。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有一个等比数列的首项为2,公比为3,共有5项,那么我们可以按照上述步骤来计算该数列的前五项和。具体计算 过程如下:

1. 首先,计算qⁿ的值,即3⁵=243; 2. 然后,代入公式,计算分子的值:2(1 - 243) = -482; 3. 最后,代入公式,计算Sn的值:-482 / (1 - 3) = 241。 因此,该等比数列的前五项和为241。 二、等比数列的通项 对于等比数列的通项,我们可以利用数列的通项公式来确定。数列的通项公式如下: an = a₁ * q^(n-1) 其中,an表示数列的第n项,a₁表示数列的首项,q表示等比数列的公比。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公式,我们还是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假设我们有一个等比数列的首项为2,公比为3,要求确定该数列的第6项。具体步骤如下: 1. 首先,将公式中的a₁、q和n代入,计算出q^(n-1)的值; 2. 然后,将计算出的q^(n-1)值代入公式,并计算出an的值。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有一个等比数列的首项为2,公比为3,要求确定该数列的第6项。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1. 首先,计算q^(n-1)的值,即3^(6-1)=243; 2. 然后,代入公式,计算an的值:2 * 243 = 486。

等比数列的通项与前n项和

等比数列的通项与前n项和 等比数列是指从第二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前一个数与一个固定比 例的乘积。通常用字母a表示首项,q表示公比,那么等比数列的通项 公式可以表示为an=a1*q^(n-1)。前n项和公式可以表示为Sn=a1*(1- q^n)/(1-q)。 等比数列的通项与前n项和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将对其 计算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等比数列的通项求解 对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q^(n-1),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的首项 a1和公比q,来求解任意项的值。 以求解第n项an为例,假设我们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a1和公比q,则可以利用公式an=a1*q^(n-1)进行计算。其中,n为所求项的位置。 例如,如果首项a1=2,公比q=3,我们想要求解第5项的值an。根据通项公式可得: a5 = a1*q^(5-1) = 2*3^(5-1) = 2*3^4 = 162 因此,等比数列的第5项的值为162。 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求解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可由前n项的通项公式进行计算。前n项和公 式为Sn=a1*(1-q^n)/(1-q),其中a1为首项,q为公比。

以求解前5项和Sn为例,假设等比数列的首项a1=2,公比q=3,则可以利用公式Sn=a1*(1-q^n)/(1-q)进行计算。 我们要求解的是前5项和,即n=5。代入公式可以得到: S5 = a1*(1-q^5)/(1-q) = 2*(1-3^5)/(1-3) = 2*(-242)/(2) = -242 因此,等比数列的前5项和为-242。 综上所述,等比数列的通项与前n项和可以通过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知道了等比数列的首项和公比,我们就能得到任意项的值以及前n 项的和。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等比数列是数学中常见且重要的数列之一,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的 比值都相等。在解决等比数列相关问题时,研究其通项公式和求和公 式是非常关键的。下面将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进行详细 介绍。 一、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比为r,第n项为aₙ。等比数列的通 项公式可以用以下表达式表示: aₙ = a₁ * r^(n-1) 其中,aₙ表示等比数列的第n项,a₁表示等比数列的首项,r表示 等比数列的公比。 通过该通项公式,我们可以轻松地求得等比数列中任意一项的数值。例如,若我们需要求解首项为3,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的第10项的数值,即可使用通项公式进行计算。根据公式,将a₁=3,r=2,n=10代 入得出: a₁₀ = 3 * 2^(10-1) = 3 * 2^9 = 3 * 512 = 1536 因此,首项为3,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的第10项的数值为1536。 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对于等比数列的前n项求和,我们可以利用求和公式进行计算。等 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可以用以下表达式表示:

Sn = a₁ * (r^n - 1) / (r - 1) 其中,Sn表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a₁表示等比数列的首项,r表示等比数列的公比。 通过该求和公式,我们可以快速求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例如,若我们需要求解首项为2,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的前5项和,即可使用求和公式进行计算。根据公式,将a₁=2,r=3,n=5代入得出:S₅ = 2 * (3^5 - 1) / (3 - 1) = 2 * (243 - 1) / 2 = 2 * 242 / 2 = 242 因此,首项为2,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的前5项和为242。 通过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我们可以在解决问题时更加高效地计算等比数列的任意一项和前n项的和。这些公式在数学、物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我们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用aₙ = a₁ * r^(n-1)表示,通过该公式可以求解等比数列的任意一项的数值;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可以用Sn = a₁ * (r^n - 1) / (r - 1)表示,通过该公式可以求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掌握了这两个公式,我们可以更加灵活地应用等比数列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等比数列求和的公式及证明

等比数列求和的公式及证明 等比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的数之间的比值都是相等 的数列。在数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等比数列,并且求解这些数列的 和是很常见的问题。本文将探讨等比数列求和的公式,并给出其证明。 一、等比数列求和的公式 假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公比为r,该等比数列的第n项为an。 要求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 在等比数列中,首项是a,第二项是ar,第三项是ar^2,依次类推,第n项是ar^(n-1)。 我们可以将等比数列按照如下方式排列: a, ar, ar^2, ar^3, ..., ar^(n-1) 同时,我们将等比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公比r相乘,得到以下数列: ar, ar^2, ar^3, ar^4, ..., ar^n 我们接下来将这两个数列相减,得到: a - ar^n 由于等比数列中,首项与第n项之间的差值可以表达为a - ar^n,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求解等比数列的和Sn。 我们将第二个数列除以r,得到:

a, ar, ar^2, ar^3, ..., ar^(n-1) 再将这两个数列相减,得到: a - ar^n = ar - ar^n 我们可以将(a - ar^n)两边的式子因式分解,得到: a(1 - r^n) = (ar)(1 - r^(n-1)) 我们解这个等式得到: a - ar^n = ar(1 - r^(n-1))/(1 - r) 两边同时乘以(1 - r),得到: a - ar^n = a(1 - r^n) 将上式移项得到: a(1 - r^n) = ar^n - a 再将等式两边同时除以(1 - r),得到: a = (ar^n - a)/(1 - r) 我们已经得到了等比数列求和的公式: Sn = a(1 - r^n)/(1 - r) 二、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证明 为了证明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我们假设r不等于1,即首先排除等比数列的公比为1的情况。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等比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其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都相等。在数学中,求等比数列的和是一个基本的问题。 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公比为r,数列共有n项。 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可以得到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n = a * r^(n-1) 其中,an表示等比数列的第n项。 当公比不等于1的时候,求等比数列的和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推导: 1.假设等比数列的和为S。 2.将等比数列的前n项分别乘以公比r,得到一个新的等比数列: ra, ra^2, ra^3, ..., ra^(n-1) 3.将原等比数列与新等比数列相加,得到: S = a + ra + ra^2 + ra^3 + ... + ra^(n-1) 4.将上述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公比r,得到: rS = ra + ra^2 + ra^3 + ... + ra^n 5.将第3步得到的等式减去第4步得到的等式,得到: S - rS = a - ra^n 6将上述等式两边同时除以(1-r),得到: S = (a - ra^n) / (1-r)

当公比r等于1时,等比数列的和为: S = na 综上所述,得到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为: 当r不等于1时: S = (a - ra^n) / (1-r) 当r等于1时: S = na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方便地计算等比数列的和。 举个例子,比如有一个等比数列的首项是2,公比是3,共有5项。 我们可以使用上述公式来计算这个等比数列的和: a=2 r=3 n=5 将这些值代入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得到: S=(2-2*(3^5))/(1-3) 计算出上述表达式的值,得到等比数列的和S为-146 总结: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等比数列的和。使 用这个公式时,需要知道等比数列的首项、公比和项数。通过代入这些值,可以方便地求得等比数列的和。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等比数列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类数列,其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保持 不变。对于一个等比数列,我们可以通过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来求解 其中的各项数值与总和。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和求和公式,并通过实例加以说明。 一、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公比为r,第n项为an。根据等比数列的 定义,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关系式: an = a * r^(n-1) 公式1 公式1即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通过该公式我们可以轻松计算出 数列中任意一项的数值。其中,a表示首项,r表示公比,n表示项数。 例如,对于等比数列1、2、4、8、16......其首项a = 1,公比r = 2。 我们可以利用公式1来计算该数列的任意一项数值。以求第5项为例,代入公式1得: a5 = 1 * 2^(5-1) = 1 * 2^4 = 16 因此,该等比数列的第5项为16。 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对于等比数列的求和,我们同样可以利用一个公式来进行计算。设 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公比为r,前n项和为Sn。则等比数列的求和公 式如下:

Sn = a * (1 - r^n) / (1 - r) 公式2 公式2可以用来求解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其中,a表示首项,r表示公比,n表示项数。 以求解前5项的和为例,代入公式2得: S5 = 1 * (1 - 2^5) / (1 - 2) = 1 * (1 - 32) / (1 - 2) = 1 * (-31) / (-1) = 31 因此,该等比数列的前5项和为31。 三、实例解析 为了更好地理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实际例子来加以说明。 例如,考虑等比数列2、4、8、16、32......我们可以通过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来计算该数列的第8项和前8项的和。 首先,我们使用通项公式,代入a = 2,r = 2,n = 8,得到: a8 = 2 * 2^(8-1) = 2 * 2^7 = 256 因此,该等比数列的第8项为256。 接下来,我们使用求和公式,代入a = 2,r = 2,n = 8,得到: S8 = 2 * (1 - 2^8) / (1 - 2) = 2 * (1 - 256) / (1 - 2) = 2 * (-255) / (-1) = 510 因此,该等比数列的前8项和为510。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等比数列指的是一个数列中的每个数与它的前一个数的比是相等的, 这个比值叫做公比(g),数列的首项为a1,则该等比数列可以表示为: a1,a1*g,a1*g^2,a1*g^3,... 求等比数列的和就是将数列中的每个数相加得到的结果。下面将介绍 三种常见的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第一种公式是当公比不等于1时的求和公式,这个公式适用于求解等 比数列中有限个数的和。假设数列中共有n项,首项为a1,公比为g,则 有以下公式: Sn=a1*(1-g^n)/(1-g) 其中,Sn表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第二种公式是当公比等于1时的求和公式,这个公式适用于求解等差 数列中有限个数的和。当公比等于1时,数列中的任意两个相邻项相等, 所以数列的和就是首项a1乘以项数n,即: Sn=a1*n 第三种公式是当公比不等于1时的求和公式,这个公式适用于求解等 比数列中无限个数的和。假设数列的首项为a1,公比为g,数列的和为 S∞,则有以下公式: S∞=a1/(1-g) 这个公式的推导比较简单,可以通过将公式1中的n取无穷大来得到。

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公式仅适用于公比绝对值小于1的等比数列,即,g,<1 当公比大于1时,等比数列的和可能无限大,例如:1,2,4,8,...这个数列的和是无穷大;当公比小于-1时,等比数列的和可能无限小,例如:-1,1,-1,1,...这个数列的和也是无穷大;当公比等于-1时,等比数列的和可能为0,例如:1,-1,1,-1,...这个数列的和是0。 综上所述,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包括三种情况,分别是公比不等于1时的有限个数求和公式,公比等于1时的有限个数求和公式以及无限个数求和公式。这三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在数学问题中更方便地求解等比数列的和。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等比数列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数列形式,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都相等。在等比数列中,我们可以通过通项公式求解特定项的值,也可以通过求和公式计算数列的总和。本文将详细介绍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并给出相关的例题。 一、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用来求解数列中任意一项的数值。对于等比数列 {a1, a2, a3, ...},其中 a1 是首项,r 是公比,n 是项数,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 an = a1 * r^(n-1) 其中,an 代表第 n 项的数值。 例如,考虑等比数列 {2, 4, 8, 16, ...},其中 a1 = 2,r = 2。我们可以使用通项公式计算其第 5 项的数值: a5 = 2 * 2^(5-1) = 2 * 2^4 = 32 因此,数列 {2, 4, 8, 16, ...} 的第 5 项为 32。 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可以用来计算数列的部分和或者总和。对于等比数列 {a1, a2, a3, ...},其中 a1 是首项,r 是公比,n 是项数,求和公式可以表示为: Sn = a1 * (1 - r^n) / (1 - r)

其中,Sn 代表数列的总和。 例如,考虑等比数列 {2, 4, 8, 16, ...},其中 a1 = 2,r = 2。我们可以使用求和公式计算前 4 项的总和: S4 = 2 * (1 - 2^4) / (1 - 2) = 2 * (1 - 16) / (-1) = 30 因此,数列 {2, 4, 8, 16, ...} 的前 4 项的总和为 30。 三、例题分析 1. 求解数列 {1, 2, 4, 8, ...} 的第 6 项的数值。 根据题目给出的数列,我们可以观察到 a1 = 1,r = 2。利用通项公式可以计算第 6 项的值: a6 = 1 * 2^(6-1) = 1 * 2^5 = 32 因此,数列 {1, 2, 4, 8, ...} 的第 6 项的数值为 32。 2. 求解数列 {3, 6, 12, 24, ...} 的前 5 项的总和。 根据题目给出的数列,我们可以观察到 a1 = 3,r = 2。利用求和公式可以计算前 5 项的总和: S5 = 3 * (1 - 2^5) / (1 - 2) = 3 * (1 - 32) / (-1) = 93 因此,数列 {3, 6, 12, 24, ...} 的前 5 项的总和为 93。 总结: 本文详细介绍了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通项公式可以用来求解数列中特定项的数值,而求和公式可以计算数列的部分和或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