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陋室铭》读后感: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陋室铭》读后感: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陋室铭》读后感: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导读:本文是关于《陋室铭》读后感: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希望能帮助到您!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读《陋室铭》诗有感

原创:钟思伟85届

《陋室铭》诗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过去读这首诗,我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加之我后来通读了《旧唐书·刘禹锡传》,才清楚刘禹锡因遭到和州县令滥用职权,故意刁难,一而再,再而三地逼迫他迁居。最后,在一间只有“除了一床,一桌,一椅,就只能待下刘禹锡”的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屋子里,写下的这篇仅有81字、却流传千古的名作。这才算稍稍进入刘禹锡的人生历程。

刘禹锡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他先被贬至连州(今广东连州)刺史,途中改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公元824年,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通判。按当时规定,通判应享受在县衙里住上三间三厢宽敞的房子。但是,和州知县虽然职务没刘禹锡高,却掌握着地方实权,见刘禹锡是犯了“错误”遭下放的官员,就

安排他到城南住三居室,让他面江而居。

刘禹锡明知居住待遇不符标准,也无怨言,反而觉得:环境宜人,视野开阔,面临滚滚长江,昼夜东逝的流水,江面孤帆点点,远影若有若无,水天一色,诗性即刻迸发,随即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表达自己谪居初来咋到的思想情怀。

而知县小人知道后,甚为生气,立马吩咐衙里差役把他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且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缩小到百分之五十。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相比于浩淼的长江,德胜河仅是一条小溪流,自然发不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感叹了!俗语说的好,东方不亮西方亮。时值春季,房屋附近,小河漾漾,垂柳依依,有长安城外的杨柳影子,况且,周遭环境还不算荒凉,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到底,我刘禹锡还是“长安不见使人愁”啊!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不“闭门思过”,更加怒不可遏,再一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住。置你刘禹锡于绝地,看你还低不低下“高贵的头”、向我求饶、跪拜?就这样,仅仅半年时间里,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而且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剩下名副其实的“斗室”。

读到此处,尽管夜阑人静,原本心平气和的我,突然,满脑

子如灌上了沸腾的血浆,忍不住怒骂起无耻卑鄙的知县来!实在欺人太甚!儒家有着悠久的礼让文化,自古倡导:中庸之道,和为贵。得饶人处且饶人。你这个小小知县怎么能这样“整蛊”才华横溢、有“宰相之器”的刘禹锡呢?

接下去一看,才知道什么叫:超凡脱俗、情趣高雅。什么叫:智者、高人。什么叫:不一般见识。尽管要江景,没江景;要环境,没环境;要交通,没交通的简陋房子,在刘禹锡眼里,陋室一点儿都不“陋”,为什么呢?因为,这陋室是我刘禹锡居住的,“我心中有佛,我就是佛”,你知县成天心里有鬼,终究成“鬼”。

我在此山,山就是巍巍泰山;我在此水,水就是滚滚长江水;我在此湖,湖就是浩浩汤汤洞庭湖。我在这间小房里,此房就是天底下最好的房子。

于是,他在陋室里,写下了不足百字,光耀古今、拍案叫绝的《陋室铭》。并让人勒石于门外。

我掩卷闭目沉思良久,倒有些替“七品芝麻官”的可恶小县令,感到“无地自容”了。殊不知,古往今来,大凡善养“吾浩然之气”者,皆能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境界,不以物喜,不以物累。刘禹锡岂能以没有江景豪宅、没有柳色套房而“汲汲于贫贱”呢?小知县终究不知道,内心强大的人,永远不能依托外在的东西去伤害他,摧毁他,因为刘禹锡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精神力量支撑着他的心灵。

(作者钟思伟,兴宁一中85届校友)

【评价摘录】

《今日兴宁》编辑部认为是一篇文笔流畅,属高大上的佳作,能让人振奋且有正能量的好文,强烈推荐给《梅州日报》。

感恩思伟同学给兴宁人民提供精神食粮,《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思伟作者有敏锐的头脑,用大智慧阐述刘禹锡三次搬家而无怨,写下《陋室铭》流传千古,真正体现刘禹锡“富贵不能淫,贫浅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境界,文章有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强烈推荐阅读,为作者点赞

陋室铭读后感八篇

陋室铭读后感八篇 【篇一:陋室铭 读后感】 陋室也就是简陋的屋子, 简陋的屋子会怎样呢?从文中我读出作者认为屋子 简陋不重要,关键在于屋中的人。 我也同样认为一个真正有才华,是君子的人,无论住在什么地方都无所谓, 屋也只是一个落脚的地方罢了。真正的智者、君子并不是为名利活着。屋之陋, 反而会更突显君子、才子的本色。 但有些人不论屋陋, 或屋好都不能成材。 这大概是因为他们天生就没有一颗 真、善、美、正直的心,没有后天勤奋的意识,所以陋室只不过是一个在人生之 路上的小风景罢了。 文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不正是体现陋室中 人的重要吗!但我认为真正重要的是陋室中人的高尚品格。”苔痕上阶绿,草色 入帘青。”虽是写景,但不难看出屋主的清幽,不拘小节。使我看出那种自然的 美丽。加上后几句更使我想到一幅美丽的画面。一间房屋,台阶上一些碧绿的苔 痕,周围有一些杂草。虽简但有着一番古典的气息。从窗中望去,屋主在优雅地 弹着朴素的琴,琴声动人心弦,而那种境界更是有一种脱俗。 读完《陋室铭》使我回想起不少出自陋室的名人,如诸葛亮、杨子云……现 代也有不少英雄才子出自陋室,现在我们总能听到某山里的孩子考上某知名大 学……,是陋室给了他们一股向前冲的力量,但并不是陋室造就君子,要不是君 子住过陋室,谁又会提到陋室呢? 我现在也算住的是陋室, 下雨天屋里则成水帘洞, 所以我希望这房也能由我 而名。以后有人写什么《陋室传》、《陋室说》……,能把我这房当个例子。 陋室不重要,关键是心不陋,思想不陋,陋室中有君子。 【篇二:陋室铭读后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 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 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这首流传千古的《陋室铭》,据说是他被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从五 品)时所作。根据当时规定:通判应住三间居房,而和州知县媚上欺下,见他是 被贬的官,故意在住房上横加刁难,最初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

《陋室铭》读后感: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陋室铭》读后感: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导读:本文是关于《陋室铭》读后感: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希望能帮助到您!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读《陋室铭》诗有感 原创:钟思伟85届 《陋室铭》诗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过去读这首诗,我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加之我后来通读了《旧唐书·刘禹锡传》,才清楚刘禹锡因遭到和州县令滥用职权,故意刁难,一而再,再而三地逼迫他迁居。最后,在一间只有“除了一床,一桌,一椅,就只能待下刘禹锡”的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屋子里,写下的这篇仅有81字、却流传千古的名作。这才算稍稍进入刘禹锡的人生历程。 刘禹锡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他先被贬至连州(今广东连州)刺史,途中改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公元824年,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通判。按当时规定,通判应享受在县衙里住上三间三厢宽敞的房子。但是,和州知县虽然职务没刘禹锡高,却掌握着地方实权,见刘禹锡是犯了“错误”遭下放的官员,就

安排他到城南住三居室,让他面江而居。 刘禹锡明知居住待遇不符标准,也无怨言,反而觉得:环境宜人,视野开阔,面临滚滚长江,昼夜东逝的流水,江面孤帆点点,远影若有若无,水天一色,诗性即刻迸发,随即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表达自己谪居初来咋到的思想情怀。 而知县小人知道后,甚为生气,立马吩咐衙里差役把他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且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缩小到百分之五十。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相比于浩淼的长江,德胜河仅是一条小溪流,自然发不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感叹了!俗语说的好,东方不亮西方亮。时值春季,房屋附近,小河漾漾,垂柳依依,有长安城外的杨柳影子,况且,周遭环境还不算荒凉,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到底,我刘禹锡还是“长安不见使人愁”啊!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不“闭门思过”,更加怒不可遏,再一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住。置你刘禹锡于绝地,看你还低不低下“高贵的头”、向我求饶、跪拜?就这样,仅仅半年时间里,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而且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剩下名副其实的“斗室”。 读到此处,尽管夜阑人静,原本心平气和的我,突然,满脑

《陋室铭》读后感-《陋室铭》读后感心得体会

《陋室铭》读后感-《陋室铭》读后感心得体会 《陋室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下面,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陋室铭》读后感范文五篇,欢迎大家借鉴参考! 《陋室铭》读后感【1】 大家应该都读过《陋室铭》,它是刘禹锡被贬谪迁之后所写。 《陋室铭》有着特殊的写作特点,全文除“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孔子云:“何漏之有?”外,大部分都是运用对偶的方式。 作者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运用比兴手法开头。然后写“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随写出陋室的简陋,但突出了刘禹锡品德的美好。接下来作者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幽雅动人的景色描写陋室的环境。“上”字生动的写出苔痕蛮上台阶的状态;“入”字生动的写出"草色"有情,映入帘中的可爱形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说明刘禹锡学问博大精深,来往的都是懂学问的人,没有不懂学问的人。下一句写出作者在陋室的室中生活,没有红灯酒绿的嘈杂的声音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打扰,过的悠闲、快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刘禹锡的陋室也像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子云的亭子。最后以孔子云:“何漏之有?”结尾。 在这篇文章突出了陋室不漏原因,写出了漏室的环境,也表明了刘禹锡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平乐道的志趣和报复。 我认为,我们也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和报负。 《陋室铭》读后感【2】 金钱,一个诱人的字眼!为了得到它:有些人失了自己的自尊,有些搞得妻离子散,有些人把亲人变成了仇人,可知,金钱的可怕。 自从学了《陋室铭》,让我懂得了“淡泊名利”的含义。金钱并不是一切,生命比金钱重要,家人比金钱更重要。自古以来,那些成就伟大事业的人无不是淡泊名利的人。在他们成功的背后,就是拥有这种优秀的品质。并不是所有人却因财富而手足相残。

最新唐代刘禹锡《陋室铭》原文注释译文

唐代刘禹锡《陋室铭》原文注释译文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低,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有灵气。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苔藓的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青葱的小草映入竹帘里。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与我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都很简陋,但居住的人都很有名,所以就不感到简陋了)。孔子说:“(既然君子住在里面),又有什么简陋的呢?” 注释 题目:选自《全唐文》卷608。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多用韵。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1.在(zài):在于,动词。 2.名(míng):出名,著名,这里指因...而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3.灵(líng):名词用作动词,有灵气。 4.斯是陋室(lòushì):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斯:这。是:表示判断。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5.惟吾德馨:好在我(室主人)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惟:只。吾:我,这里是指住屋的人自己。德馨:德行馨香。《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的痕迹蔓到台阶,苍翠碧绿;青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 7.鸿儒(hóngrú):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大。 8.白丁:百姓,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9.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奏(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0.金经:这里指佛经。 11.丝竹:指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12.之: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3.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14.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15.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

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 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 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多高,有神仙(居住)就能声名远扬。水不在于多深,有龙(居住)就能显得有灵气。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苔藓碧绿的痕迹蔓延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我的陋室就像那)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赏析: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唐代诗人刘禹锡(字梦得)所作。《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文章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精神力量。

《陋室铭》鉴赏及评析

《陋室铭》鉴赏及评析 《陋室铭》鉴赏及评析 导语:《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鉴赏 铭是古代一种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体,多用于歌功颂德与警戒自己。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题意,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

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4—7句刁难下祭出此文,并将其刻于石上,具有很强烈的针锋相对的性质。从全文的写作手法来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气呵成,而不是烘托。那么“苔痕”和“谈笑”二句究竟在说什么呢? 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作者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 如果说本文的1~3句是一种铺垫,那么4~7句则进入了真正的对抗。作者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展示了自己的铮铮傲骨,同时,也对势利小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卧龙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作者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吧。这结合作者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收束全篇,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

《陋室铭》《爱莲说》知识点归纳

《陋室铭》《爱莲说》知识点归纳 一、译文 《陋室铭》: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出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神异了。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都是平民。可以弹琴(调弄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杨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爱莲说》: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只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我却只喜爱莲──莲从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居避世的人,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人,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应当人很多了。 二、文体知识: 《陋室铭》:铭,古代文体名,用于述功纪行或警诫劝勉,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10字,与格言颇相似。 《爱莲说》: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三、理解性默写 (一)《陋室铭》: 1 点明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 《陋室铭》中写室外景色之清幽宁静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 写主人交往人物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 写主人生活情趣之雅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 以古贤士相比,并引用孔子的话表现其高尚情操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 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二)《爱莲说》: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4、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5、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6、表现主人不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或作者感慨志趣相同者太少的句子):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7、表现作者对世风的鄙视的句子: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陋室铭》刘禹锡赏析

《陋室铭》刘禹锡赏析 《陋室铭》刘禹锡赏析 《陋室铭》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抒情短文。构思很新颖,通篇采取托物抒情的方法,借助赞美简陋的居室来表现作者高尚品德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篇作品可能写于刘锡被贬谪朗州司马以后,文中对官场卑污和世俗尘的弃,反映出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挫折之后的心境。 文章开头,作者并没有直接点出陋室,而是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作为铺垫,引出“斯是陋室,唯吾德。” 这种以比兴起笔,贴切自然地引入正题的写作手法,有助于表达文章的主题思想。作者用山水陪笔,来衬托文章的主旨,表达了陋室虽然简陋,但我——居住的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播,陋室也就不陋的思想感情。文章开头以山水起兴,那么房子呢?自然不在于宽敞华丽,只要有位杰出的人物居住就会受到人们的仰慕。本文就是用这种方法引题,从“山”、“水”引到“陋室"。“斯是陋室,惟吾德”直接点出了题旨。“惟吾德磐”是“由于我的道德高尚,(陋室就)出名了。”“”在此处应指“陋室”的名声飞扬远方,“陋室”是狭隘简陋的房子。杜甫《甘林》诗:“勿矜朱门是,陋此白屋非。”因此,“陋室”也是被人瞧不起的屋子。但是,刘锡的“陋室”,因其主人学识渊博,道德高尚,又“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也就具有好声誉,引起人们注意,远近出名了。而文中刘锡以“陋室”比“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不但突出了他的道德高尚,更证实了“陋室”的“香”之远闻,名扬四方。“”字这样解释,“斯是陋室,惟吾德”就与起首二句紧密联系,互相照应了。意思说,这虽然是个狭小简陋的屋子,只因为我的品格高尚使它也变得美好,散发出花木般的芳香。“”字的本义是花草树木的香气,移用来描写人的品德,这用的是“移就”的修辞手法。“陋室”因“德”而“”,这就点明全篇的中心思想。 接着,作者描述了陋室的有关情况。“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陋室的外的自然景物,表现了作者对陋室幽静清雅的景色的喜爱之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真是神来之笔,“苔痕”

《陋室铭》三疑新解

《陋室铭》三疑新解 《陋室铭》三疑新解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陋室铭》三疑新解,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陋室铭》全文寥寥八十一字,然千百年来流传至今,可谓家喻户晓。陋室铭其文字流畅,隔句押韵,一韵到底,读来朗朗上口,而深刻的文化内涵与作者高尚的人格更是感染了一代代青少年。然而关于《陋室铭》的几个问题尚无定论,很多中学教师也在授课时避而不谈,或轻描淡写,没有解决实际问题。本文从音韵学、训诂学、民俗学角度对铭文押韵问题、金经含义以及“素琴”与“丝竹”是否矛盾等问题予以阐释,以期裨益于中学语文教学。 一、押韵问题 《陋室铭》是一篇铭文,铭文最大的特点是讲究押韵,《陋室铭》一文的韵脚字为:“名”、“灵”、“馨”、“青”、“丁”、“经”、“形”、“亭”。然而其中只有“馨”是前鼻音,其余均为后鼻音。 笔者认为,《陋室铭》不存在不同韵的问题。诗人用韵一般按照当时的语音,同韵(即主要元音、韵尾)相押。隋陆法言的《切韵》是隋唐时期为供诗人写字押韵而编写的韵书,分为一百九十三韵(声调不同属于不同的韵)。然《切韵》分类过细,并不完全符合当时的口语。事实上,唐人作文也不完全按照《切韵》的分类。当时就有“同用”的规定,允许人们把某些邻近的韵合起来。到南宋江北平水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就把同用的韵合并起来,成一百零七韵。与此同时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又归并为一百零六韵,这就是“平水韵”。尽管平水韵是南宋时才出现的,但它反映的是唐人用韵的部类。《陋室铭》一文的韵脚字“名”、“灵”、“馨”、“青”、“丁”、“经”、“形”、“亭”均属平水韵中下平九青韵,故并不存在不同韵的问题。

《何陋轩记》阅读答案

《何陋轩记》阅读答案 《何陋轩记》阅读答案 《何陋轩记》是明代王守仁作品,文章思想卓越,排除了对少数民族的偏见,具有时代前瞻性。下面给大家带来《何陋轩记》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何陋轩记 【明】王守仁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①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②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其好言恶詈③,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④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⑤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⑥孔子之言。 嗟夫!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然此无损于其质也。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 【注释】①蔡:周代古国。②上国:国都。③詈:骂。④郁:阻滞。⑤莳:栽种。⑥信:伸张。 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人以为陋: (2)于是人之及吾轩者: (3)因名之曰“何陋”: (4)记之以俟来者: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断线句子的意思。(3分) 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 译文:

4.阅读全文,请概述作者写《何陋轩记》的目的。(4分) 答: 5.阅读刘禹锡的《陋室铭》中的文字,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两文是如何体现“陋室不陋”的。(4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答: 参考答案: 1.就其地∕为轩∕以居予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语句的停顿。“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中,“就”“为”是动词,所以应在“为”之前停顿,“以”相当于“而”,解释为“来”,所以“以”之前也要停顿。 2.(1)简陋(鄙陋) (2)到(3)命名(4)等候,等待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把握。完成时应联系课内文言文。比如,“陋”可以联系《陋室铭》中的“何陋之有”,“及”可以联系《郑人买履》中的“及市”,“名”可以联系《醉翁亭记》中的“名之者谁”,“俟”可以联系《捕蛇者说》中的“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然而我在这个地方生活了十个月,感到生活安宁而快乐。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完成时,要抓住句中关键字词。比如“而”“旬”“安”。 4.①伸张孔子夷地“何陋之有”的观点;②期待品德高尚的人来夷地教化百姓;③表达作者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④赞扬少数民族人民直率坦诚、乐于助人的品性。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应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完成。根据第一段最后一句,可以知道写作此文的目的在于伸张孔子夷地“何陋之有”的观点。根据第二段最后一句,可以知道作者期待“君子”来夷地教化百姓。根据“然此无报于其质也”,可以知道该文还赞美夷人的美好品行。作者在条件艰苦的夷地居住而忘记了居住在夷地,可知此文和《陋室铭》一样,表达了作者安乐道的人生态度。 4.①居住环境优美:刘禹锡居所苔痕碧草相映;王守仁住处竹木花草相伴;②生活情趣高雅:刘禹锡调素琴、阅金经;王守仁添置琴编图史;

《陋室铭》赏析精选

《陋室铭》赏析精选 《陋室铭》赏析精选 引导语:铭是古代一种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体,多用于歌功颂德与警戒自己。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题意,下面由yjbys小编与您一起分享一些《陋室铭》赏析精选,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陋室铭 朝代:唐代 作者:刘禹锡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注释 ⑴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⑵在(zài):在于,动词。 ⑶名(míng):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⑷灵(líng):神奇;灵异。 ⑸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

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⑹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 ⑻鸿儒(hóng 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⑼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⑽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⑾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金:珍贵的。金者贵义,是珍贵的意思,儒释道的经典都可以说是金经。 ⑿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⒀之:语气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⒁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⒂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⒃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⒄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⒅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⒆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选自《论语·子罕》

《陋室铭》清廉思想赏析

《陋室铭》清廉思想赏析 《陋室铭》清廉思想赏析 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刘禹锡撰写的《陋室铭》之所以能够传诵至今,因为它既是一篇思想性、艺术性俱高的文学、美学佳作,又是一则不向腐败势力低头、敢于向权贵们挑战的廉政宣言。文中智慧,历久愈新,于当今社会而言,仍然有其巨大的参考价值:它给我们带来了一场极富观赏价值的视听盛宴,也带来了超凡的精神享受和艺术美感;更为重要的是作者本人的廉洁风范、廉政意识对于我们反对“四风”、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树立“四个自信”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道德之美 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作者追求之高雅、精神之富有、道德之华美。全文共分三层: 第一层文章开头即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大气之语开篇,极显其出手不凡,并运用类比手法点明主旨(惟吾德馨),以“德馨”二字统领全篇,下文皆由此而生,更显其颇有章法言其居室于世人则为陋室,而于我则非但不陋而且备感温馨,正如山之因仙而名、水之因龙而灵,陋室也自然会因其主人的情趣高雅、品德优良而蓬荜生辉、满屋芬芳。 第二层描写居室环境、日常生活,充分揭示“德馨”的内涵— 1/ 4

—以环境之清幽衬托主人之淡泊,以访客之博学表明主人之高雅,彰显其虽然谪居偏远乡村,但仍能恬然自适的生活态度和安贫乐道的廉洁品质。 第三层言陋室堪比“诸葛庐、子云亭”(注:诸葛庐指三国时期蜀国名相诸葛亮住过的草庐;子云亭是纪念西汉著名文学家扬雄的建筑,扬雄字子云),且以孔圣人之言总结全文,结语引经据典,显得既气势磅礴、又警策有力,并与篇首“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极言居室之不陋及主人道德之美。 二、人格之美 (一)“苔痕”句让人印象至深——那辉映于郁郁青青的草色之下的小屋,充满了勃勃生机,非但没有一点“陋”意,而且简直就是人间仙境,给我们带来了一种视觉上的宁静之美、诗意之美。“非宁静无以致远”,正是这宁静的力量,使得作者能够居于斗室而不坠青云之志,做到“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二)苔痕印于石阶之上而显得绿意盎然,草色融入幽帘之中而更显青翠欲滴,它们与“陋室”浑然一体、相映成趣,作者像是在诉说自己居庙堂之上自会大展其政治宏图、处江湖之远亦能永葆其清廉本色。文章更以青苔、野草隐寓其独立的人格,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充分体现了作者的雅量高致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使其自有一种超越于物质之上的神奇精神力量和洁身自好的人格之美。 2/ 4

刘禹锡-《陋室铭》赏析

禹锡《陋室铭》赏析 禹锡陋室铭赏析【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诸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矮,有仙人(居住)就著名了;水不在于深浅,有蛟龙(生存)就是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映得碧青。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损身心。(它好比)诸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又有什么简陋的呢?”【赏析】(资料来源于网络,感分享)第一部分(1—3句):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引入正题,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颂功德埋下了伏笔。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

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似有些突兀,但回头一看,却又浑然一体,因为上面的对比句恰好为这句的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第二部分(4—7句): 这几句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完全是作者对于道德品质高尚之士的生活总结。在前面几句的生花妙笔明了作者的志趣后,读者的思绪也进入了佳境,此时明理,读者更易接受作者的思想。他以苔痕上阶绿的淡雅之色,隐寓作者的恬淡之心,又马上以青色入帘青的生机盎然点明恬淡中充满生机的仙活 生活状态,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交朋识友,皆是同道高洁之士,抚琴研经,生活从容多滋味。远离嘈杂的音乐,远离伤神的公务,这种闲暇的生活实在让人羡慕。这种既像隐士,又存在尘世的生活方式,是道德高尚之士羡慕的,也是凡夫俗子们向往的。通过这几句的描写,我们看到了是一幅神仙的生活画卷,表达了陋室主人雅致澹泊的生活情趣。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8课《陋室铭》赏析

声韵和谐、语言优美的短文 ——刘禹熙《陋室铭》赏析 《陋室铭》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抒情短文。构思很新颖,通篇采取托物抒情的方法,借助赞美简陋的居室来表现作者高尚品德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篇作品可能写于刘禹锡被贬谪朗州司马以后,文中对官场卑污和世俗尘嚣的鄙弃,反映出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挫折之后的心境。 文章开头,作者并没有直接点出陋室,而是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作为铺垫,引出“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这种以比兴起笔,贴切自然地引入正题的写作手法,有助于表达文章的主题思想。作者用山水陪笔,来衬托文章的主旨,表达了陋室虽然简陋,但我——居住的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播,陋室也就不陋的思想感情。文章开头以山水起兴,那么房子呢?自然不在于宽敞华丽,只要有位杰出的人物居住就会受到人们的仰慕。本文就是用这种方法引题,从“山”、“水”引到“陋室"。“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直接点出了题旨。“惟吾德磐”是“由于我的道德高尚,(陋室就)出名了。”“馨”在此处应指“陋室”的名声飞扬远方,“陋室”是狭隘简陋的房子。杜甫《甘林》诗:“勿矜朱门是,陋此白屋非。”因此,“陋室”也是被人瞧不起的屋子。但是,刘禹锡的“陋室”,因其主人学识渊博,道德高尚,又“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也就具有好声誉,引起人们注意,远近出名了。而文中刘禹锡以“陋室”比“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不但突出了他的道德高尚,更证实了“陋室”的“香”之远闻,名扬四方。“馨”字这样解释,“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就与起首二句紧密联系,互相照应了。意思说,这虽然是个狭小简陋的屋子,只因为我的品格高尚使它也变得美好,散发出花木般的芳香。“馨”字的本义是花草树木的香气,移用来描写人的品德,这用的是“移就”的修辞手法。“陋室”因“德馨”而“馨”,这就点明全篇的中心思想。 接着,作者描述了陋室的有关情况。“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陋室的外的自然景物,表现了作者对陋室幽静清雅的景色的喜爱之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真是神来之笔,“苔痕”能“上阶”,“草色”能“入帘”,用比拟法把自然物写活了。仿佛这些清新、美丽,生机盎然的植物也成了往来于“陋室”的客人,它们以自身特有的清丽姿色,装点着这间散发出沁人香气的茅舍—

解读刘禹锡的《陋室铭》

解读刘禹锡的《陋室铭》 解读刘禹锡的《陋室铭》 导语:《陋室铭》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独立人格,以下是由小编为您整理的《陋室铭》的解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陋室铭 刘禹锡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注释 ⑴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⑵在(zài):在于,动词。 ⑶名(míng):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⑷灵(líng):神奇;灵异。 ⑸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⑹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惟:

只。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 ⑻鸿儒(hóng 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⑼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⑽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⑾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金:珍贵的。金者贵义,是珍贵的意思,儒释道的经典都可以说是金经。 ⑿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⒀之:语气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⒁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⒂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⒃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⒄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⒅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⒆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选自《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体现他谦虚的品格。

刘禹锡-《陋室铭》赏析

刘禹锡《陋室铭》赏析 刘禹锡陋室铭赏析【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矮,有仙人〔居住〕就著名了;水不在于深浅,有蛟龙〔生存〕就是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损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又有什么简陋的呢?”【赏析】〔资料来源于网络,感谢分享〕第一部分(1—3句):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引入正题,既显得出手非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颂功德埋下了伏笔。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

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似有些突兀,但回头一看,却又浑然一体,因为上面的比照句恰好为这句的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第二部分(4—7句): 这几句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完全是作者对于道德品质高尚之士的生活总结。在前面几句的生花妙笔明了作者的志趣后,读者的思绪也进入了佳境,此时明理,读者更易接受作者的思想。他以苔痕上阶绿的淡雅之色,隐寓作者的恬淡之心,又马上以青色入帘青的生机盎然点明恬淡中充满生机的仙活生活状态,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交朋识友,皆是同道高洁之士,抚琴研经,生活从容多滋味。远离嘈杂的音乐,远离伤神的公务,这种闲暇的生活实在让人羡慕。这种既像隐士,又存在尘世的生活方式,是道德高尚之士羡慕的,也是凡夫俗子们向往的。通过这几句的描写,我们看到了是一幅神仙的生活画卷,表达了陋室主人雅致澹泊的生活情趣。

陋室铭原文赏析(7篇)

陋室铭原文赏析 陋室铭原文赏析(7篇) 陋室铭原文赏析1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 山不一定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一定在于深,有龙就能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因我有美好的品德而闻名。青苔碧绿,爬上了台阶,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在一起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学者,彼此往来的没不识字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也可以浏览珍贵的佛经。这里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也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我的身心。这犹如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又像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赏析】 一、内容梳理段落层次内容大意课文中心 (一)说明陋室之所以值得称颂,关键是身居陋室的人人品高尚。 (二)写陋室的环境、交往的人物和安贫乐道等,表达了室主人的高洁。 (三)归纳全文,说明陋室不陋。通过对陋室的描绘,表现了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二、重点字词句 1常用词理解 (1)无丝竹之乱耳“丝竹”文中译为“音乐”。这是根据修辞借代手法翻译的。乐器中的琴类都是用丝线作弦的,笛子是用竹子做管的。 (2)无案牍之劳形“形”古义译作“身体”。 2多义词辨义

(1)形罔不因势象形(形体。《核舟记》)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表现,流露。《黄生借书说》)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相貌。《世说新语三则》) (2)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何陋之有(表示句子结构的移位) 友人惭,下车引之(他。《陈太丘与友期》) 3句子翻译例句 1无丝竹之乱分析:“乱”一般用作形容词或名词,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桃花源记》),这个“乱”译为“战乱”、“动乱”;“无丝竹之乱”的“乱”,应译作“扰乱”、“干扰”,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行拂乱其所为”的“乱”解释相同。 2何陋之有分析:这句应译作“有何陋”。“有”是动词,“何陋”作宾语。“之”的作用是表示句子成分移位。如“马之千里者”,应译作“千里马……”,“千里”这个定语后移,“之”表示移位。这类常识在以后阅读中多加注意。翻译时,应将移位的成分放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去。 陋室铭原文赏析2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多高,有神仙(居住)就能声名远扬。水不在于多深,有龙(居住)就能显得有灵气。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苔藓碧绿的痕迹蔓延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我的陋室就像那)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