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优秀5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优秀5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课题: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 教学目标: 1. 复习一年级数学上册的全部知识点,巩固学生的基本数学概念和计算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学内容: 1. 数的认识和数数: - 数的概念及基本读法; - 0-10的数数; - 数的比较和排序。 2. 加法和减法: - 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及基本运算法则; - 0-10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 数量和图形: - 数量的认识和表示; - 图形的认识和描述; - 数量和图形的对应关系。 4. 比较和排序:

- 数的比较和排序; - 图形的比较和排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数的认识和数数 1. 复习数的概念及基本读法。 2. 练习0-10的数数。 3. 练习数的比较和排序。 第二课:加法和减法 1. 复习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及基本运算法则。 2. 练习0-10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第三课:数量和图形 1. 复习数量的认识和表示。 2. 复习图形的认识和描述。 3. 练习数量和图形的对应关系。 第四课:比较和排序 1. 复习数的比较和排序。 2. 复习图形的比较和排序。 教学方法: 1. 教师讲解与学生互动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课堂活动。

2. 通过讲解、示范、练习、游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评价: 1. 课堂讲述和练习的准确性和熟练度。 2.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程度。 3. 学生在练习和解答问题过程中的思维逻辑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 1. 课堂教具:数字卡片、图形卡片、计算器等。 2. 教材和练习册。 3.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电视、投影仪等。 扩展活动: 1.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根据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鼓励学生展示和讨论解决方案。 2. 数学游戏:通过各种数学游戏活动,让学生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并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反思: 1. 整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适时进行知识巩固和复习,帮助学生夯实基本知识和技能。

202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优秀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优秀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篇一一年级是孩子们正式进入到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起始。无论是知识的学习、数学思维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等,都需要老师倾注更多的精力去引导他们。那么在教学之初,就必须要全面去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目标、教学策略等,以帮助自己更好地进行教学。 一、学情分析 刚进入到学校的孩子们,他们的原有基础也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在幼儿园阶段已经学会数10以内的数和简单的一位数加法和减法,有的什么都不会。这种情况下进行教学,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又需要慢慢养成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会一些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需要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编排。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五、课时安排 一。准备课:数一数比一比3课时 二。位置:3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最新复习教案3篇(一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下册)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最新复习教案3篇(一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下册) 下面是我收集的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最新复习教案3篇(一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下册),供大家阅读。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最新复习教案1 第十单元是总复习部分。复习,就其基本含义而言,是指为了恢复或强化头脑里已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重新学习。这种重复学习并不是对已学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进行更高层次的再学习。小学数学总复习,不是知识的重复讲解,单纯的补缺补差,而是通过复习,把教材中的各部分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以达到巩固提高、融会贯通的目的。小学数学总复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担负如此重要的任务,因此,要切实做好这一单元的教学。 一、特点分析 总复习是分两部分安排的,一部分是对知识的整理,另一部分是供练习用的习题。新教材与旧教材在总复习的编排上有以下相同的特点: 1.复习的内容集中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了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并且在编排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数的

概念、计算和用数学分别集中起来进行复习,这样便于学生进行整理和比较,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复习的线索清晰 本单元的复习用醒目的黑体字,以标题的形式,明确指出了复习的五部分内容。这样以标题作为整理知识的线索,一方面学生根据这些线索全面再现所学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根据这些线索将分散的知识综合起来,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在总复习的编排上有以下不同: 1.复习的导向不同 复习的导向关系全局,只有把路引对,才能避免总复习的盲目性。原教材中有一个标题是“应用题”(小华买了一颗纽扣用了6角钱,买了一根针用了3角钱,他买东西用了几角钱?),它是以文字形式呈现的。新教材将“应用题”改为“用数学”,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具体实际问题,作为“用数学”的问题,是以现实情境图示的方式呈现的。如121页12题,通过家长与孩子的对话呈现的,知道了他昨天看了9页,今天看了8页,一共看了多少页?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更主要的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自觉性。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复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复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计算。 2、整理10以内的加法、减法表,并在表中寻找出规律。 3、通过有趣的练,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复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计算。 难点:整理10以内的加法、减法表,并在表中寻找出规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加、减法的含义

1、教师出示第一道复题,让学生观察图形,然后询问学生图形的含义。 2、学生独立列出算式,然后同桌相互检查,集体订正并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思维过程。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何种情况下需要使用加法或减法进行计算。 4、学生自由发言,分享生活中使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 二、整理加法、减法表 1、整理加法表 教师提前准备了10以内加法的卡片,分发给学生。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帮助小动物搭房子,让学生在小组内有序整理加法算式。 教师询问学生竖着看、横着看、斜着看加法表时是否发现了规律,引导学生讨论加法表的排列规律。 2、整理减法表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帮助信鸽送信,让学生在小组内有序整理减法算式。

教师询问学生竖着看、横着看、斜着看减法表时是否发现了规律,引导学生讨论减法表的排列规律。 三、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学生们回顾了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计算,还整理了加减法表,并在表中寻找出规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使学生熟练掌握10以内各数的加减法,能够快速口算简单的加减法,理解进位制的概念。 2、通过多种练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加减法计算的兴趣,提高计算技能,重视学生的思考、分析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复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计算。 难点:快速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能正确认识“整时”和“半时”。 2、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 学会认读整时和半时,感受时间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的良好 习惯。 三、教学难点: 1、认读半时时,分针指着“6”说清时针“走过了几”。 2、规范学生语言,将学生口语化的“几点”、“几点半”,说成“几时”、“几时半”。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先给你们猜个谜语。“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来,什么时候睡觉。”你们猜一猜它是什么呀?(钟表) 2、我们通过看钟表,就能合理的安排时间,知道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看钟表。(板书:学看钟表) (二)新授: 1、观察钟面。 这是没画完的一个钟表,钟面上少了些什么呀?

(1)少数字。 还有谁和他有一样的发现?看来你们在家里经常看钟表。课件:(1~12)快伸出小手,指着屏幕上的数字数一数吧。(课件,空表盘)刚才你们数的可认真了,还记得钟面最上面的数是几吗?(每次叫两三个学 生)(课件:12)最下面是?(6),右面是?(3)左面是(9)这四个数在我们看钟表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12和6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看看还缺点什么? (2)时针和分针。 预设: 1、少了三根针 哪三根针呀,你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2、秒针:你的生活经验真丰富,有些表盘上有一根又细又长的针,就是秒针。今天我们先来认识分针和时针,这两根针可重要了,要想知道几点,就需要他们的帮助。 a、除了12个数,钟面上还有什么? 预设一:时针和分针。 你真了不起,都知道时针和分针了。这两根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呀?(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你说的真准确,谁再来说说?(找三个同学说: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 预设二:有两根针。 你是怎么区分这两根针的?(一根长一根短。)你观察的真仔细,这两根针都有名字,短的我们叫它“时针”,长的叫它“分针”。谁来说说,哪根是时针,哪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拔萝卜——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3单元《加与减(一)》中的内容。本课时的内容是在整十数加减法、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先提供了小兔子拔萝卜的情境,从中引出问题:“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教材中提供了四种计算方法(并非让学生全部掌握,学生还可以有别的方法)。在学了加法计算之后,让学生试着计算:“小白兔比小黑兔少拔了多少个萝卜?”以促使学生从加法计算迁移到减法计算上去。这是新教材与旧教材的不同。 教学目标: (1)自己探索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2)从加法计算方法迁移得出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 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学会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二、说教学法

学生已有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知识作为基础,有一小部分学生在上学前已对竖式有简单的了解。对于看图编故事和从图中提出问题,前面的学习中已有过练习。这些都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前提条件。在本节课中,力图体现出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学习变为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想办法解决,并能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完成;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幅画,是一个好听的故事,大家想听吗? (二)讨论。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教研组材料公开课说课稿 2010.3.30 2 生:我知道了黑兔拔得多,白兔拔得少。师: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我想知道,两只兔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生:黑兔比白兔多拔了多少个? 生:白兔比黑兔少拔了多少个? (教师将生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三)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提出了好多问题,有的咱们已经解决了,这儿还有三个问题(指黑板),咱们来解决“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的问题。怎样列算式呢? 生: 36+23=?(有的学生已报出结果。) 师:算出结果的同学想一想自己是怎么算出来的,其他同学自己想办法计算 36 +23 的结果,可以用小棒、算盘、练习本等。(学生动手探究,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引导、帮助。) 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生A: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我在左边摆3捆零6根,就是36,在右边摆2捆零3根,就是23。然后数一数,一共5捆零9根,就知道36+23=59。生B:我是拨计数器算的。我先在十位上拨了3个珠子,在个位拨6个珠子是36,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精 选6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篇1 一、本学期教学目的: 1、纯熟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局部局部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拟纯熟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展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理论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 二、复习重难点: 1、进一步认识20以内的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正确、纯熟地口算相关的式题,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2、在详细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学会分类的方法,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 3、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开展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复习措施及课时安排: 1、复习前,充分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弄清学生对哪些知识掌握的比拟好,哪些知识还存在问题,存在什么问题,从而有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活动,以增强复习的实效性。 2、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络,使学生都在原来的根底上有所进步。 3、把本学期所学知识分块归类复习,针对单元测试卷、复习册、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作重点的浸透复习、设计专题活动,浸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拟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时机。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5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5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科书是在第一课“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开始的。比较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结合学生的游戏和身边熟悉的事物,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一些简单概念,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内容有“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等。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书本内容的联系,要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交流,丰富和提高。使学生体会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学习中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 短”“大、小”和“轻、重”的含义,会判断并会用这些术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数学的内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总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同样多、多些、少些 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说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以及“谁和谁同样多”。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使学生体验多、少和同样多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做游戏,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椅子和花片 学习方式:游戏活动、体验交流、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高矮、长短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第三课时:大小、轻重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的体验,了解大小的含义,感受物体的轻重,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用天平表示的图,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亲自体验,感受物体的大小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方便大家学习。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学生能比较正确地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对比、观察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用具: 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教师: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计算下面各题: 教师:分数连加、连减为什么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 二、学习新课

尝试计算例1。 通过订正找出简便的计算方法。 教师: 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吗? ②例1与准备题比较哪相同?哪不同?(讨论) ③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板书:明确: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为了简便,几个分数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进行加减计算。说明:虚线框的部分,我们在计算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去想,但在做题时这一过程可以省略不写,而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教师: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问题? 教师: 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分两步计算,是一次通分好,还是分步通分好呢?学生尝试计算并订正。教师:①怎样计算简便? ②为什么分步通分简便一些? 说明:虚线框的通分过程,以后计算熟练了可以不写,或写在草稿纸上,也可以直接写出结果,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教师:结果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做一做。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5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5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在数数的过程中,初步认识1—10各数符号的表示方法。 3、通过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学习运用数字符号表示生活中一些物体的数量。 教学重点: 1.认识1、2、3、4、5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了解1、2、3、4、5代表什么。 教学难点:感悟由数量抽象到数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你们知道古代人是怎么数数的吗?(演示课件:结绳计数) 2.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吗? (二)创设情境 1.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座美丽的小山村去旅游(板书“1”),你们想去吗?乡村的早晨非常美,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边出示课件边叙述)那儿有蓝天白云,有山有水,有花有草,还有美丽的田园,是个非常美好的地方,你们想去看看吗?(想!)课件出示:田园风光伴随美妙的音乐,片刻之后,定格到快乐的家园画面。 2.(演示课件:美丽的山村)请你们仔细观察,你可以从中发现1个什么?指名说一说3.集体交流:学生可能说:一条狗、一棵树、一艘船、一间房、一个小孩、一座山、一个太阳、一户人家、一棵草、一个萝卜、一筐萝卜、一条小路、一条河、一群鸟?(在同学发言的时候,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 4.平时,你还在什么时候会说到或用到“1”? 5.师小结:同学们特别善于观察,找到的这些东西都可以用“1”来表示。你有什么感觉呀?“1”的本领太大了。 (三)自主探索 1、从图中,你还能找到几个什么?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找到后和同桌同学说一说:你找到了几个什么?(一个同学在说的时候,另一名同学要注意倾听) 2、集体交流(指导学生注意倾听) 根据学生说的情况进行板书:(如果有相应的学具可以直接贴到黑板上) 3、照应板书:两个人,两只小鸟可以用几来表示呢? 生:用2来表示。师板书:2 4、想一想:下面我们找到的这些东西可以用几来表示? 指名学生说一说(如:3朵云,筐里3个萝卜用3来表示) 3 5、指板书: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这些数,你能从生活中找到这些数吗?(指名学生说一说,指导学生说完整话) 6、小结:同学们非常善于观察生活,不仅找到了几个东西,还知道几个东西就用几来表示。 (四)体会序数的含义 师:还有一名同学有了新的发现,想知道吗? 1、出示课件(排好队的5只鸭子)出示“这只小鸭排在第二”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三维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1、能敏捷列反比例函数表达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能综合利用物理杠杆学问、反比例函数的学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受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 2、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严密联系,增加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力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加沟通,并积极发表意见。 2、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有效地描述物理世界的重要手段,熟悉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展沟通的重要工具。 教学重点 把握从物理问题中建构反比例函数模型。 教学难点 从实际问题中查找变量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充分运用所学学问分析物理问题,建立函数模型,教学时留意分析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1 问属:在物理学中,有许多量之间的变化是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物理学中的问题,这也称为跨学科应用。下面的例子就是其中之一。 在某一电路中,保持电压不变,电流I(安培)和电阻R(欧姆)成反比例,当电阻R=5欧姆时,电流I=2安培。 (1)求I与R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电流I=0.5时,求电阻R的值。 设计意图: 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物理学中的一些相关问题,提高各学科相互之间的综合应用力量。 师生行为: 可由学生独立思索,领悟反比例函数在物理学中的综合应用。 教师应给“学困生”一点物理学学问的引导。 师:从题目中供应的信息看变量I与R之间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可设出其表达式,再由已知条件(I与R的一对对应值)得到字母系数k的值。

数学一年级上册优秀教案五篇

数学一年级上册优秀教案五篇 数学一年级上册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关系符号=并理解其含义,知道读法、写法,能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找一找,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化思想 方法,以及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符号的简洁、明了的应用功能,感知符号在数学中的功能及其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以 及创新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和记忆三种符号。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三种符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回顾已经学习了哪些数字?(1~5) 2.小猴欢欢今天过生日,它邀请了2位好朋友一起参加生日派对,欢欢的爸爸、 妈妈帮它们准备了很多好水果,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出示图片)(2根香蕉、3个桃子、4个梨) 师: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谁多谁少? 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一一对应的把所有物品排列起来。发现猴子数量和桃子的数量一样多,梨的数量比猴子的数量多,香蕉的 数量比猴子的数量少。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创设小猴过生日的故事情节有效地激发 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旧知和新知搭建了桥梁。 (二)激发兴趣,类比迁移 1.认识关系符号

(1)教学= 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说一说谁和谁同样多? 师:一只猴子吃一个桃子, 桃子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要求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加以说明。3只小猴的数量和3个桃子的数量同样多,可以写成3和3一样多。师:数量一样多的情况用符号怎样表示? 可以让学生先 表达想法,之后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将3和3一样多写成3=3,并认识等号。 总结:当小猴和桃子的数量同样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来表示,读作3等于3。由于等号表示的是两边的数量相等,因此写的时候要把两条线画得均匀而且一样长。(板书3=3,等号,读作:3等于3) 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个新认 识的符号朋友。 (2)教学师:一只猴子吃一根香蕉,香蕉够分吗?大家想办法说明。 预设1: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出猴子多,香蕉少。预设2:刚刚猴子的数量和桃 子的数量同样多可以用=来表示。这回猴子的数量比香蕉的数量多,也就是3比2大,可以用来表示,写作32。 总结:猴子的数量3多于香蕉的数量2,我们就用(大于号)来表示,把3写在前面, 然后写,最后写2。读作3大于2。 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第二个符号朋友。 (3)教学师:分完了桃子和香蕉,现在咱们来分一分梨。一只猴子吃一个梨,梨够 分吗?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1:用一一对应摆图的方法比较猴子少,梨多。预设2:刚刚猴子的数量和香 蕉的数量多可以用来表示。这回猴子的数量比梨的数量少,也就是3比4小,可以用 来表示,写作34。 总结:也就是说把3写在前面然后写上这个符号 ,最后再写4。这个是小于号,表 示3比4少,读作3小于4。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第三个符 号朋友。要求学生用学具摆出图,找到两个数大小关系,并用所学的符号进行连接。 将摆图的结果写出来,再与他人说一说。师:刚刚咱们认识了3个很棒的符号朋友,通过读一读和写一写,你发现它们身上的优点了吗?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4)辨析: 大于号和小于号是一对好兄弟,长得很像,该怎么区分它俩呢?(张着大大的嘴的一边就是大数,尖尖的小尾巴的一边就是小数,大数在前面就是大于号,小数在前面就是小于号。) 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并教顺口溜:大数在前用大于号,小数在 前用小于号。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2.小游戏: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教案标题: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 复习一年级上册数学内容,巩固学生对基本数学概念和技能的理解和运用。 2. 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数字的认识和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 1. 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数字的认识和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或教学板书。 2. 数学练习册和练习纸。 3. 数字卡片或数字图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15分钟) 1. 复习加法和减法的符号和意义,并通过示例展示其运算方法。 2. 让学生在纸上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练习,巩固运算技巧。 二、回顾数字的认识和数的大小比较(10分钟) 1. 准备数字卡片或数字图示,让学生辨认并说出每个数字。

2. 给出两个数字,请学生比较大小,并用符号“>”、“<”或“=”表示比较结果。 三、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20分钟) 1. 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要求他们用加法或减法解决,并写出计算过程。 2. 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意义,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解释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练习和巩固(15分钟) 1. 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技巧。 2. 教师巡视课堂,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 五、小结和反思(5分钟) 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反思学习过程,以促进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自行设计一些加法和减法的问题,并与同学互相出题,进行解答和讨论。 2. 利用数学游戏或活动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评估: 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2. 检查学生在练习册上的答案和完成情况。 3. 通过学生的提问和回答,了解他们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复习一年级上册数学内容,巩固学生对基本数学概念和技能的理解和运用。通过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

一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总复习(一)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加深理解,掌握某物体的形状;纯熟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加减法;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进一步稳固掌握钟面的时刻。 2.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才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才能。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灵敏地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学具,钟表。 教学过程: 一、认识物体。 1.举例说明物体的形状。说一说我们认识了物体的哪些形状,每一种形状分别举出3个例子。 2.学生动手操作。 师:把铅笔盒放课桌的左上角,把练习本放在课桌的右上角,把小刀放在课桌的左下角,把橡皮放在课桌的右下角。然后打乱顺序,同桌两个人,一个说一个摆。

总复习第1题。左上图长方体有几个?圆柱呢?球有几个?正方体有几个? 二、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1.数一数。从0数到20,再从20数到0,〔一齐数。〕完成总复习的第2题的第1个表格。 2.分别观察第2、3个表格。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可以说都是双数,也可以说每次都加2,还可以说隔一个数写一个数等。〕 3.补充练习:按规律填数。 19、17、〔〕、〔〕、〔〕。 10、〔〕、14、〔〕、18。 三、数位的意义。 1.画一画。在计数器上最右边的一位是什么位? 15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15的个位上是几?十位上是几? 1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16、17、18、19、20,谁能在计数器上表示?它们的十位和个位上各是几? 2.完成总复习的第3题。 四、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1.抢答。 13-6= 14-9= 15-7= 6+6= 9+9= 12-5= 2.完成总复习的第4题。 五、认识钟表。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4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4篇)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4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精选篇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凑十法计算6加几的题目,理解6加几的计算过程并会口述。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能力。 3、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和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进行6加几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9加几,8加几和7加几的题目,你们还记得怎么算吗?出示口算卡片:,指名说口算过程。(想:把8凑成10需要2,把5分成2和3, 8加2等于10,10再加3等于13.) 依次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口算。 投影出示 指名回答。 师: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9加几、8加几和7加几的题目,猜一猜今天我们该学习什么了?(6加几) 板书课题:6加几 二、指导探索。 1、教学例1. (1)板书:□ 师:这道题该怎么算呢?请你们试着做一做。 学生尝试着完成。全班进行交流: 随学生口述的过程,教师演示课件6加几。 师:同学们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这道题,说明你们很会学习,谁愿意再用凑十法说说这道题的计算过程?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问:为什么要把5分成4和1? (2)板书:□ 指名回答。(如果有学生很快说出结果,要问他:你怎么算得这么快?学生可能是由上一题推算出来的,在此要给予鼓励并引导学生用凑十法进行计算。如果没有上一题的结果,怎么算6加6等于多少?) 学生分组交流。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6加几】。 板书:□,□,□ 师:这几道题你会做吗?请你试着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可能会出现几种做法:① ②想:,所以)

数学复习一年级教案七篇

数学复习一年级教案七篇 数学复习一年级教案七篇 数学复习一年级教案如何写?数论是研究整数在算术运算下的表示方式。不同的结构往往具有相似的性质,这使得通过进一步抽象,可以用公理来描述一类结构的状态。需要研究的是找出所有结构中的公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数学复习一年级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复习一年级教案篇1 教学内容: 比较长短、高矮。课本第4~5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 2、初步知道怎样作长短、高矮的比较,初步懂得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3、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的基本词语表达出比较的结果。 教学重点: 1、知道长短、高矮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了解学生对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 1、取出一支吸管,问:这支吸管长还是短

2、当学生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拿出分别比它短和比它长的两支吸管,引起学生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 1、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2、指导看图P4(投影):图上有什么 3、看图找一找比较这些事物的长短或高矮。 (训练学生说出比较的结果:x比x长、x比x短、x和x同样长或x比x 高、x比x矮、x和x同样高。) 4、练习P4。 (1)看图长的画√,短的画O。 (2)你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 5、小结。 比较长短和比较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长短、高矮的,比较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长短和高矮。 6、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一比,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教师巡视,对差生进行辅导。) 四、巩固练习。 1、课本P5想想做做。 (老师读题指导看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并说出理由。) 2、请联系你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比一比。 五、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范文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范文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范文教案1 教学内容: 江苏教育版课程标准教科书三年级上册58-60页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在探究过程中,注重学生观察、操作、猜想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3.创设互相协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备课重点: 长、正方形的特征,已有的学情分析都表明学生是大致认识的。这样的状况并不表明,教学就此轻松,而恰恰给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性因为似懂非懂,新知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吸引力;因为一知半解,教学也就更不易组织和深入。重点思考: 怎么基于而又超越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在处理教学细节时,突出了特征的揭示,怎样出自学生自己,而且又是兴趣盎然的 验证的安排,怎样超越细枝末节而又重点突出,在取舍中凸显教学智慧 生活的联系,怎样从司空见惯中提炼新的题材和赋予更多的数学思考 特征的运用,怎样紧扣两个图形的特征提高数学思考的含金量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揭示长方形特征 1.已经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小朋友举举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形是什么样的在桌上找一找什么颜色的图形是长方形 学生找到了大大小小的长方形。 2.通过以前的学习,大家对长方形已经有了大体的认识,接下来,我们来玩

一个猜猜它是不是长方形的游戏,看看大家对于长方形的了解到底有多少 ①号图形(一个角是锐角的图形),是长方形吗用手中的长方形说清楚理由。反衬出长方形内角是直角。 ②号图形(直角梯形)这个是吗从边和角两个方面去看,得出长方形对边相等,有四个直角。 3.组织学生验证长方形边的特征。 长方形真的上下边相等、左右边相等吗用手中的长方形验证一下,再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验证,再交流汇报。由于学生手中的长方形有大有小,所以测量出来的数据各不相同,但每一个个体的测量结果都证明了长方形对边相等。 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范文教案2 设计说明 “吨”这个质量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触,不易直接感受。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两点: 1.注重情境的创设。 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小象称重这一故事情境。让学生在看图、讲故事的过程中体会“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适用于质量较重的物体。 2.注重用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在教学中,不仅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认识“吨”在生活中的应用,还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让40名学生站在一起,体会1吨有多重,同时通过让学生收集资料,丰富学生对“吨”的认识,巩固学生对“吨”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的有关吨的资料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为10加几的转化思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关键】 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小棒、游戏用品。 学具:小棒20根、圆片20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启思

师:今天,钱老师想带一(1)班的小朋友去参观运动会,在出发之前让我先来考考你们。 1、对口令。 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 2、10加几的加法。 10+110+210+310+410+5 10+610+710+810+9 师:这些都是几加几的算式?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咱们出发吧!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 师:我们来到运动会场的一角,你看到了哪些运动项目,分别有多少人参加?先小声说给自己听,再举手汇报。(指名回答) 小结:运动会场里有运动员和裁判员,赛跑组有6名运动员,跳绳组有3名运动员,踢毽组有9名运动员,跳远组有7名运动员。 2、试着说说想法。 师:服务队的小朋友为运动员买了一些盒装饮料,纸箱里装了几盒?散的有几盒?你知道共有几盒饮料吗?(指名回答,板书算式) 师:你是怎样算一共有几盒的?(指几名学生发表看法) 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