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试论“穿越”剧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试论“穿越”剧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试论“穿越”剧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穿越”剧的迅速发展,折射出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以及对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影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高校如何利用校园媒体,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使大学生能够科学认识并理性对待“穿越”文化,已成为当前备受关注及亟待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问题。笔者认为应该理性认识“穿越”剧对大学生的影响,采取有效对策引导大学生直面各种现实问题,增强他们对流行文化的判断力,培养健康的心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走出“穿越”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穿越”剧的特征及现状分析

“穿越”剧是近年来广泛流行的一种影视剧形式,是对穿越时空这一类型题材电视剧和电影的总称。其显著的特征就是作品中涉及“穿越”内容,它们大多取材于网络中盛行的各种“穿越”小说文化。所谓穿越是指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简称,也就是指某人或某物因为某原因,从所在A时空穿越到另一B时空,或多个时空的事件。穿越并不仅限于回到过去,也可穿越到未来,或穿越到平行空间、平行世界、平行宇宙,或是同一时空同一时代,A穿越到B身上,还有可能穿越到虚构的“架空”时代或异时空。国内有代表性的“穿越”剧有《寻秦记》、《宫锁心玉》、《魔幻手机》等,它们基本上都是以穿越为线索展开剧情的。

从近年的流行的“穿越”剧可以看出,剧中的主人公由于不是原剧中的年代的任务,因此他们的形象及性格十分鲜明。如《宫锁心玉》中温柔智慧的洛晴川,《穿越时空的爱恋》中精灵古怪的小丸子,及《步步惊心》中清新淡雅、坚守原则的马尔泰若曦,正式这些角色有与众不同的性格,往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受到青年大学生的喜爱。

据相关调查统计,有54.1%的在校大学生通过网络或书籍接触过穿越题材的文化作品,其中,23%的学生属于极度喜爱“穿越”剧的。为什么青年大学生迷恋“穿越”剧呢?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向往简单

的生活,而“穿越”剧中常常营造一种童话般的美好生活状态,使人们幻想在高节奏、压力大的现实生活寻求一种宣泄,得到一种“纯粹”的爱情,渴望回到那些所谓纯真的年代,这正是人们喜欢“穿越”剧的一种普遍的大众社会心理。由于“穿越”剧给予他们梦的寄托,可以在另一个时空世界,脱离现实,虚幻生活和情感。如《宫锁心玉》中的晴川,就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满与和自己不喜欢的人订婚,而被一种神秘的力量穿越到清朝,得到了一段真挚的爱情。

此外,在各种“穿越”剧的故事情节中,人物角色大都通过自己对历史知己人物的帮助实现目的,或者是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某种结局,这增加了故事的情节,减少历史剧枯燥,使观众在观看时注意到历史的真实性。可以说,“穿越”剧正是游荡在历史剧和戏说之间的叙事方式,拉近了和人们心理的距离。

二、“穿越”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从“穿越”剧迅速走红的背后,可以看到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某些心理变化,反映他们内心世界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一)价值观念与文化观念娱乐化

“穿越”剧的热播,很容易被观众作为一种真实的情况接受,也就是在现代性的条件下媒体并不反映现实反而在某些方面塑造现实。由于“穿越”剧多是虚构的故事情节,人们往往会将它作为一种时尚方式来接受。从“穿越”剧的出现到热播,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其中涉及的历史情节。如以特有的轻松调侃语气、琐碎叙事方式,纠结的情感关系等的方式演绎。因此,“穿越”剧的娱乐对象是感官而非思想层面,久而久之使人们丧失了理性的思考和精神的诉求。导致青年大学生不能真正体会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真善美,影响他们心理认知和价值判断。

(二)世俗化滋生拜金主义泛滥的功利心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拜金主义思潮涌动,当代青年的婚恋观念发生着转变,他们告别传统的婚恋模式和价值观,择偶条件不断向物质化、功利化倾斜。一些女性在择偶时只重物质而轻感情。特别是“穿越”作品中年轻貌美的穿越女子与非富即贵的白马王子的爱情故事,

造成大学生的恋爱观充满功利性、世俗化。这种价值导向使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以功利的心态对待爱情,走向世俗化的泥潭。正如一些研究所言:作品中对美貌推崇备至的思想和男权主义是相契合的,现代中国社会独立的女性意识仍旧受到传统男权思想的遏制,难以得到健康的发展,于是反映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便遭到严重的扭曲,现代社会倡导的独立、自信的新女性价值遭遇贬损。从这一角度来看,穿越小说非但没有摆脱男权阴影,反而是对世俗的妥协,是对传统男权思想的默认与迎合。

(三)过于强调自我化,脱离实际。

“穿越”剧中的人物角色,容易将大学生带到过分追求个性、崇尚自我的认识误区。在一些“穿越”剧中,人物过分突出个性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形成个人主义。特别是一些急于证明自己、获得成功的大学生,由于过分强调个人主义,在思想和行为极端崇尚自我,形成唯我独尊的自我认识,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此外,“穿越”剧的理想化叙事模式也给大学生营造了一个乌托邦的幻想。是他们陷入一种不能自拔的矛盾和空虚之中。也可能内心不愿浪费时间于此,但是剧中的幻觉充斥于脑海中,再加上视觉中的影像,使人们获得了比现实世界中更多的快感,因而会相信虚幻的现实,忽视真实的存在。可以说,正是这些天马行空、脱离实际的想象,使大学生通过感性来释放心中的焦虑,不能正确面对现实,脱离现实。

三、引导大学生走出“穿越”丛林,培养健康心理的路径选择

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认为“穿越作为存在多年的‘亚文化’,并不能以浅薄、胡闹一言以蔽之来加以评判。笔者不否认有一些穿越作品,在某种层面可以提升青年大学生的自我和社会认同感等。但是,“穿越”剧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造成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针对这些沉溺于“穿越”剧的心理现象,笔者认为因该采取“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的理性态度对待。换句话说,面对“穿越”热我们应该不听从任从,也不必谈之色变。在多元化的流行文化中理性判断,科学引导、

疏通,使这些大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发掘自身价值,提升人生的境界。

(一)发挥党团组织优势,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认识还不够很成熟,一旦受到外界的各种影响和诱惑,就导致困惑,甚至极端迷失。这就要求学校充分发挥基层党团组织的优势,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开展党团课的教育以及党建活动,以党员结对活动的形式,发挥党员的先锋示范作用。以这样的方式培养大学生树立健康心态,成为追求思想进步、积极向上的有为青年。

(二)增强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判断力

斯图亚特·霍尔认为流行文化是一种由人们听它们、买它们、读它们、消费它们,而且也尽情地享受的文化。在信息时代,流行文化借助科学技术的影响,不仅可以实现技术化,而且也更加消费化和商业化。流行文化由于商业利益的存在,其生产的周期缩短,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眼花缭乱的复制品,缺乏一定时间的积淀,缺少深度和可仰视性,不能有效提升人的内心世界。因此,大学生应增强对流行文化的判断力,提高审美品位,多接触一些高质量的文化精品,通过理性的培养与实践体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鉴赏观。

(三)利用各种校园媒体,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

校园媒体有效地承载着校园文化的传播功能,对大学生树立科学价值观教育具有不容忽视的优势。高校可以利用这些平台,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切入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之摆脱穿越剧制造的娱乐色彩及娱乐看点,认清现实与梦幻的距离。借助校园媒体的效能,学生可以笔写意抒情,其中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真实生活,准确地反映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不可否认,借助校园网络、广播站、校报等校园媒体,积极引导学生能够很好地将媒体育人的作用发挥出来,从而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四)树立具有时代特色的榜样,通过无穷的榜样力量激励学生

健康成长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需要榜样的指引,是他们有目标感。尤其是大学生身边的一些优秀的同学,这样的榜样和他们天天的一起生活和学习,这些平凡和真实的存在感会让大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些榜样并理解和学习。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开展“感动校园人物”等类的评选活动,从中推选一些优秀的榜样,使那些迷失的学生能够感受榜样的积极影响,树立健康的心理和价值观。

试论“穿越”剧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试论“穿越”剧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穿越”剧的迅速发展,折射出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以及对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影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高校如何利用校园媒体,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使大学生能够科学认识并理性对待“穿越”文化,已成为当前备受关注及亟待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问题。笔者认为应该理性认识“穿越”剧对大学生的影响,采取有效对策引导大学生直面各种现实问题,增强他们对流行文化的判断力,培养健康的心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走出“穿越”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穿越”剧的特征及现状分析 “穿越”剧是近年来广泛流行的一种影视剧形式,是对穿越时空这一类型题材电视剧和电影的总称。其显著的特征就是作品中涉及“穿越”内容,它们大多取材于网络中盛行的各种“穿越”小说文化。所谓穿越是指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简称,也就是指某人或某物因为某原因,从所在A时空穿越到另一B时空,或多个时空的事件。穿越并不仅限于回到过去,也可穿越到未来,或穿越到平行空间、平行世界、平行宇宙,或是同一时空同一时代,A穿越到B身上,还有可能穿越到虚构的“架空”时代或异时空。国内有代表性的“穿越”剧有《寻秦记》、《宫锁心玉》、《魔幻手机》等,它们基本上都是以穿越为线索展开剧情的。 从近年的流行的“穿越”剧可以看出,剧中的主人公由于不是原剧中的年代的任务,因此他们的形象及性格十分鲜明。如《宫锁心玉》中温柔智慧的洛晴川,《穿越时空的爱恋》中精灵古怪的小丸子,及《步步惊心》中清新淡雅、坚守原则的马尔泰若曦,正式这些角色有与众不同的性格,往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受到青年大学生的喜爱。 据相关调查统计,有54.1%的在校大学生通过网络或书籍接触过穿越题材的文化作品,其中,23%的学生属于极度喜爱“穿越”剧的。为什么青年大学生迷恋“穿越”剧呢?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向往简单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论文(2)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论文(2)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论文篇二 《网络信息时代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摘要]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日益发展,伴随着多元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冲击,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挑战。对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人际关系、情绪问题、恋爱心理等方面。从扩大高校心理咨询的网络覆盖面、充分利用教育和教学资源、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的作用等发面,构建符合网络信息时代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革命带领社会进入网络经济时代,信息化社会使得人们可以更快更便捷的方式获得并传递社会各层面的信息。当今社会的飞速变化,观念日益更新,特别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本位主义等思潮的冲击,对于人们的心理及其健康带来了挑战。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对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学校和家长的重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又是重中之重。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经历了二十多年发展历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在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开发学生心理潜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减少心理疾患发生、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各高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比较明显的成效。社会环境不断变化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符合网络信息时代背景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网络信息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当代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肩负着家庭的期望、社会的责任和祖国的未来。现在的大学生群体较之以前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在信息爆炸和互联网时代成长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90年代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享受过分的宠爱,他们的思想成熟更早,对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党课研究:网络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党课研究:网络“泛娱乐化”对大学生 的影响 网络娱乐一旦超过了“适度”,出现网络娱乐过度化,则会影响人们身心健康。高校大学生乐于接触新事物,但应正确认识网络娱乐的功能,防止“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娱乐价值观,促其健康成长。 一、网络“泛娱乐化”的表现及实质 网络“泛娱乐化”是以现代网络媒介为载体,通过粗鄙搞笑、噱头包装、戏谑等方式,以大量庸俗、低俗、媚俗的语言段子、图片视频、节目资讯为娱乐内容而广泛传播的一种文化现象。当前网络娱乐形式、内容及功能被肆意扩大化,出现娱乐泛化的倾向。 (一)网络“泛娱乐化”的表现 一是网络娱乐新闻爆屏。其中有暴露明星艺人私事的隐私型新闻、对娱乐琐事大肆渲染的炒作型新闻、对娱乐资讯节外生枝、无中生有的作假型新闻不断刷新,占据热搜头条、头版。二是网络电视娱乐节目、平台繁杂。从“石头打飞机”的“抗日神剧” 到各种矫情造作的言情剧大量传播;相亲类节目、选秀类节目、真人秀节目四处可见。在自媒体娱乐平台上依靠滥情表演造就各路“网红”。三是电子游戏、动漫充斥网络空间。各种脱离现实、缺乏温情的穿越类、对抗类电子游戏、动漫层出不穷,吸引大量玩者。四是各种低级趣味的网络搞笑、戏说突出,各种浮夸的短视频、“荤段子”大量存在。从文本到视频,从古典名著、标志

性图像到主旋律影片,都有低俗调侃、戏说浸染。五是不文明网络语流行。众多不文明网络语包括谩骂型如“孔雀男”、粗俗型如“葱白”(崇拜)、媚俗型如“么么哒”;也包括大量庸俗、情色的网络交往图像、符号、表情包等。 (二)网络“泛娱乐化”问题的实质 网络“娱乐泛化”放大了网络的娱乐方面,带来网络媒体功能的失衡和网络文化价值的走低。就制作、传播娱乐文化的主体而言,“泛娱乐化”不顾社会利益,单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以娱乐化方式来包装问题与事件,花样翻新地吸引关注度和追求轰动效应,使问题与事件本身所蕴含的意义表达与反思性议题被削弱,其实质是受拜金主义的影响。就受众而言,“泛娱乐化” 则主张娱乐至上,以娱乐价值来衡量一切事物,过度追求感性娱乐。 从一定意义上说,网络“泛娱乐化”是以享乐主义为核心的文化现象,是“愚乐”。以享乐和欲望为思想内核的消费主义及拜金主义是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体现。网络“泛娱乐化”中享乐主义、消费主义、功利主义思想影响着网民的思想及行为。 二、网络“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大学生正处在思想价值观塑造成型关键期,网络空间丰富的文化及娱乐资源有利于大学生愉悦身心,增进对知识的学习。网络文化发展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新的文化土壤与传播情境。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总体上是积极、健康的,但也受到网络“泛娱乐化”的冲击。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娱乐化新闻会淡化大学生的政治理想

高校大学生短视频热的消极影响、成因及对策研究

高校大学生短视频热的消极影响、成因及对策研究 高校大学生短视频热的消极影响、成因及对策研究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短视频成为了大学生们追求快乐和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然而,在短视频热潮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消极影响。本文将从短视频热的消极影响、成因及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引起大家对这一现象的重视,并寻求解决方案。 高校大学生短视频热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短视频的泛滥造成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在短视频中,人们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有趣内容,这不仅仅吸引了大学生们的注意力,还使他们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他们可能会花费很多时间观看短视频,而丧失了抵制其他诱惑,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此外,短视频还往往伴随着大量的无聊、低俗和低质量的内容,这些内容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其次,短视频热还催生了一些不良行为。争相晒富、追求炫耀、攀比等现象在短视频平台上屡见不鲜。学生们通过展示奢侈品、炫耀富有、肤浅表面的成功等方式来获取点赞和关注,从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增加了大学环境中的不公平感,甚至导致学生之间的关系紧张。 第三,短视频热带来了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大学生们为了制作短视频,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过度依赖短视频的快速节奏和简短时长,导致学习以及其他课余活动的时间被剥夺。此外,因为追求短视频的关注和点赞,大学生们也往往会个人形象和外貌进行过度追求,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压力

和焦虑。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高校大学生短视频热的这些消极影响呢? 首先,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压力导致了人们的欲望释放需求。大学生们在学业、就业和社交等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短视频成为了他们纾解压力、寻求快乐的一种途径。 其次,短视频平台的算法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短视频平台通过个性化推荐算法,根据用户的喜好和兴趣,将更多有趣的短视频呈现给用户,这进一步增加了大学生们浏览和观看短视频的欲望。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高校大学生短视频热的消极影响呢? 首先,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教育,宣传短视频产生的消极影响,让他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培养理性使用短视频的能力。 其次,建立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学校和社会应该鼓励制作和传播对社会有益、有教育意义的正能量短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有价值的内容,降低对低俗、贫瘠内容的兴趣。 此外,学校可以加强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培养。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时间利用效率,减少对短视频的依赖。 最后,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价值观的培养以及人际关系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减少对短期成就的追求。 综上所述,高校大学生短视频热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只有通过宣传教育、培养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时间

论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论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及对策 因为学习的压力,很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发泄情绪,让自己放松。然而,在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沉迷网络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让我们来看看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在平等和自由中发展自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的青少年在家里总是受到老师的支配、管理和制约,很少受到平等的对待。在网络上,社会地位没有影响。你受欢迎与否,主要看你有没有个性,有没有想法,或者你的话有没有吸引力。在网络上,你可以张扬自己的个性,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一般来说,你不用担心会带来什么惩罚。在这里,青少年不必压抑自己的个性,而是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潜力。 借助宣泄,调整不良情绪。青少年随着自我意识、独立性与自尊心的发展,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较为敏感,情绪体验极具两极性且不稳定,可是他们已不再像小学生、幼儿那样事无巨细地将情绪体验加以表现,他们往往表现得更为“深沉”,将更多的兴奋和悲怒隐藏于内心深处。网络为青少年情绪宣泄提供了良好的途径与空间。你可以在聊天室里将你的不满、委屈、挫折、悲伤一吐而快,可以在网友中得到同情、理解、安慰,甚至有人为你出谋划策,而你不用担心被身边的人嘲笑、讥讽。倾诉是最好的宣泄法,而网上的倾诉又保证了倾诉的安全感和隐私性。在网络上他们可以尽情分享快乐,毫无顾忌地宣泄悲愤,从而缓解情绪压力。此外互联网的匿名性特点为青少

年之间的情感互助、情感体验、“朋辈心理咨询”、“同辈教育”、“心理支持”提供了新渠道,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比如你可以在游戏或者聊天室里编造一个假身份,从而尝试不同的生活,尝试新的角色,起到“角色扮演”的作用,对体验他人情感起到促进作用。 从多种途径获得成功,培养自信。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获得成功,不仅需要付出代价,而且也需要有一定的社会环境。一项调查表明,青少年中认为制约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缺乏机遇的占到了总数的30.49%。网络为这种期望与现实的冲突提供了一种缓冲的方式,虚拟世界获得成功的机会远远高于现实生活,而且这种虚拟世界的成功是虚假的,并没有占用实际的资源,特别是在网络的游戏与聊天活动中,青年更能充分体验这种成功的喜悦。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游戏已经不同于以往的电子游戏,它既没有确定的程序,也不是个人与计算机的对战,而是网络中不同个人所支配的替身所进行的比赛。如果游戏获得了成功,就可以较好地满足个人渴望成功的需求,如果失败了,也可以重新开始,甚至重新寻找替身以求获得成功。在网上,成功的相对性与可能性都有力地吸引着尚未成功的青年人。青少年爱幻想,他们在游戏过程中把自己想象成具有超强本领的非凡人物去完成“伟大”使命,从而获得心理成就感。一些在学习等方面处于劣势的学生从网络中发现自己胜过他人的一面,从而走出自卑的阴影,提高了自信心。 获取学科知识。找出知识点,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针对一些自己不知道或者上课不知道的内容,通过互联网来巩固知识。 二、负面影响 责任心降低、逃避现实。网络上活动的最大特点就在于虚拟性,虚拟空间既为网上行为提供了安全的屏障,也给不正当、不道德的行为披上了虚拟的外衣,从而造成网络社会虚假信息

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浅议论文(2)

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浅议论文(2) 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浅议论文篇二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多元化的价值体系对大学生的学习、思维和生活方式等产生了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体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重点问题。 【关键字】新媒体;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新媒体时代的界定与特征 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浪潮,20世纪下半叶起,人类信息时代逐步进入新媒体时代,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之上,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和。它除具有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的功能外,还具有交互、即时、延展和融合的新特征。互联网用户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提供和发布者,新媒体不仅属于大众媒体的范畴,而是全方位立体化地融合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方式,以有别于传统媒体的功能影响我们的社会生活。[1] 新媒体时代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不同形态媒体的高度融合;信息传播能力强,覆盖范围广;受众的选择性和主动性增强,人人可以进行信息传播。目前,新媒体主要分为三类:网络媒体、手机新媒体和新型电视媒体。网络媒体主要有各大门户网站、电子邮箱、电子杂志、网络游戏、博客、微博、人人网、微信等;手机新媒体主要指各类媒体的可移动化,随着手机智能化的提升,目前手机不仅可以通信,还具有上网、多媒体传播、游戏娱乐以及各类智能工具的功能;新型电视媒体主要是数字化电视媒体,为受众提供了更多个性化选择和更优质的服务。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和价值体系多元化的今天,对于心理养成处于活跃期

浅析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浅析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经深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方 面。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又带来很多消极的影响,造成大学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应对此予以重视并研究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对策 随着互联网的日趋普及和网上信息资源的急剧增加,网络正在以神话般的速度将其触角伸向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吸引各行各业众多的网民加盟。大学生作为新事物的引领者和追随者,更是充分利用大学的便利条件、良好的知识结构和外语基础,上网“冲浪”,畅游e世界。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他们学习、信息传播和人际交往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网络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而在网络环境下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就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 一、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网络自然也不能游离于这种客观规律而独立存在。一方面,网络的普及给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极大便利;另一方面,网络给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却又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1.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1)增强了主体意识,为大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了自由的空间。互联网具有极大自由度的互联网络,一直是一些大学生感到无拘无束的精神家园。在互联网上,大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在BBS中高谈阔论;可以自由设计个人主页,吸引众多的人来访,与所有来访者自由交谈与沟通;在教师的信箱中,可以大胆地与他研讨交流。大学生正是通过这个交互式的网络平台来强化和扩大自我认同。 (2)扩大了人际交往圈子,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上交往具有广泛性,大学生可以在“茫茫人海”中选择交往对象并同时与其中许多人交往,寻找知音的机会大大多于现实的狭小范围。 (3)为个体不良情绪的宣泄提供了良好途径。根据心理学研究,情感表达和宣泄在心理健康的维护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网络的虚拟匿名性特点为大

浅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及策略

浅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及策略 浅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及策略 摘要:人的健康分为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两个方面。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其特有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经济开展和经济危机没有消除等各方面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表现,试图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应对措施。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成因;对策 Abstract: Human health into the mental health and physical health of two aspects. College students as a special group, there is a form of its own in terms of mental health, especially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and the economic crisis did not eliminate the environment changed circumstances, a series of problems arose in the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status and performance of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trying to analysis of its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cause; 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G47 引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竞争日趋剧烈,生活节奏迅速加快,贫富差距显著拉大,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日益复杂化的人际关系构成了21世纪大学生所处的独特社会环境。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振兴崛起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心理状况如何不仅影响其自身的开展,而且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然而当代大学生心理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一些困扰,影响了其日常生活和学习。 一、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 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是有其自己的原因的。了解并研究这些原因,是增强高校心理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其和谐开展的必要前提。 1.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观原因 大学生独特的生理、心理和意志品质 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24岁之间。这一时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开展的重要时期,也是青少年由不成熟的人格状态向成熟状态转变的时期,心理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的过程之中。与婴儿期的生理断乳相比,这一时期可以称为心理断乳期,具有独立与依赖并存、理想与现实冲突较大以及自我意识强而自主、自控能力较差等心理特点。处在这个时期的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定型,可塑性大,这意味着大学生时期将是一个充满着困惑、反思和向上的心理激荡时期。 人际交往不畅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障碍。大学生活既是集体生活也是更趋于成人社会的开放式交往平台。在当前以独生子女为主力军的大学生队伍中,不乏一些长期处于家庭温暖的关心下、缺乏社会实践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的“温室花朵〞,这一类学生常常由于不能够及时调整自身状态,无法融入全新的大学生活,从而产生自卑、敏感、悲观、抑郁等心理问题。情感受挫引发大学生心理危机。不同于高中时期高强度、满负荷的学习、升学压力,大学校园里提倡自律自学、自我约束及自我提高,这样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得“谈恋爱〞成为

试论校园心理情景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试论校园心理情景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作者:乔永平 来源:《商情》2010年第24期 大学生心理情景剧是我国高校近年来的新生事物,在大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方面能够发挥独特和良好的教育作用和效果,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教育辅导方式。心理情景剧是从心理剧中发展而来,它通过学生自编自演或观看反映学生自己或他人在校园生活中遇到的冲突、烦恼等,和应当受到的心理健康教育融为一剧,寓教于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学到一些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重新审视自己的问题,从而改善人际关系,解决自己的心理困惑,获得成长。 [关键词]校园心理情景剧心理健康教育作用 校园心理情景剧是近年来心理辅导领域出现的一个新生事物,在大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方面发挥了独特和良好的教育作用和效果,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教育辅导方式。心理情景剧是在心理剧的理论基础之上,从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出发,以体验为主要途径,通过演绎校园生活中的人和事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学会如何应对和正确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它寓教于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学到一些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从而重新审视自己的问题,改善人际关系,获得成长。 一、心理剧特点 心理剧是美国精神病理学家莫瑞努(Moreno)1921年所创,主要目标是诱发患者的自发行为,以便直接观察他的病情。它通过特殊的戏剧形式,让参加者扮演某种角色,以某种心理冲突情景下的自发表演为主,将心理冲突和情绪问题逐渐呈现在舞台上,以宣泄情绪,消除内心压力和自卑感,诱导出当事人的自觉性,增强其适应环境和克服危机的能力,促进自我成长。与普通的相声、小品不同,心理情景剧注重的不是娱乐性,而是找出现实中蕴涵的心理冲突点。抓住针对人群的心理冲突,用艺术的形式加以表现,往往能起到比单纯的说教更好的心理疏导作用。 二、校园心理情景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作用 1.校园心理情景剧是一种团体心理辅导方式 校园心理情景剧避免了枯燥的灌输式教育,学生们在快乐活动中自觉学习到心理健康知识,掌握了心理调适方法。它是一种以现实生活为模型的团体心理辅导方式,不仅为学生们营造一

试论校园心理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试论校园心理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作者:权江红张宏雷 来源:《价值工程》2012年第06期 摘要:校园心理剧集戏剧、小品、心理问题为一体,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种新颖而广受师生喜欢的方式。既能帮助当事人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又让其他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教育。本文论述了校园心理剧的特点、运作模式、及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体现。 关键词:校园心理剧;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249-02 0 引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今高等教育界呼声最高的热点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采取何种富有成效的方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校园内取得积极的成果,是广大心理学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在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我校围绕“校园心理剧”这一特殊的寓教于乐方式,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 1 校园心理剧介绍 校园心理剧将大学生常出现的心理问题以舞台的形式加以表现,在心理老师的指导下,剧中融入心理学的知识原理和技巧,当事人从中体验心理微妙的变化,领悟其中的道理。观看表演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学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一种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①校园心理剧比较生动形象,参与性、互动性强,并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身,是一种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我校自2008年首场校园心理剧《成长风暴》演出之后,2009年排演了《大学那点事儿》,在本校首演后又应邀到其他兄弟院校巡演,引起了强烈轰动和震撼。2010年心理剧《还是大学那点事儿》作为“5·25首都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十项重点活动之一受到重视,我校邀请北京市委教育工委领导、心理专家、德育专家、美育专家、心理医生及30余所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参加了观摩演出并举办了研讨会。由首次上演到受到众多师生、专家、媒体的广泛关注,预示着校园心理剧教育法作为一种解决大学生心理及思想问题的有效的教育方法的巨大潜力。 2 校园心理剧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基本运作模式 2.1 剧本创作阶段剧本是决定校园心理剧能不能演出成功的关键,剧本产生的前提是确定值得探讨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校园心理剧的素材,主要反映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所发生的种

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影响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国贸1422 143204520217 邹妤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则表现在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

试述网络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试述网络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和校园网也不断普及,网络对现代学生的各方面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日益明显。如何应对网络在学生身心发展中的影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关应注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原因网络成瘾综合症教育引导 随着科技进步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网络在社会、学校及至家庭已经日益普及。网络正改变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深刻的影响。伴随着网络应用而生的网络成瘾者愈来愈多,导致一些中学生沉湎于网络游戏、聊天,不能自拔,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这些状况已受到许多心理学家、医学家以入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就我个人的浅见,网络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下面就这两个方面的影响,谈谈我本人的一些见解,与同行商榷。 一、积极影响 1、扩展了学生的交友空间 通过网络,增进学生之间交流的广阔的空间,扩大学生交往的范围,增进他们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个性化发展,消除心理障碍,可以没有顾忌地向网友倾诉心事,减轻心理压力,有利于树立自信心。可使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培养创新意识。网络交友的虚拟性和广泛性为学生创造了直接宣泄的场所,舒缓了心理压力,迎合了学生渴望交友而内心闭锁,渴望获得真情而又怀疑真情的矛盾心理,对培养健康的心理有着积极的影响。 2、丰富学生的网络文化生活 网络属于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实质是影响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因此,在校园网站中开辟网络文化专栏,加强学生对现实社会和生活认识的教育。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同时,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网络不健康因素的抵抗力,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创造力及感受力。通过上网,学生可以接触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增强了文化的感悟,丰富了自己的生活,陶冶情操,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视野。 3、为不良情绪的宣泄提供良好的途径 学生面对学校、社会、家长等各方面的压力,使他们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异常情绪,心理健康受到影响。而在网络社会,他们可以无所不谈。网络可以按照他们的意愿,让他们去做他们喜欢做的任何事情,随便说自己想说的话,同自己趣味相投的人尽情聊天,从而获得在现实世界中无法实现的情感体验。 4、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上网,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促进他们思想观念的形成,及时了解时事新闻,获取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并且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上网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锻炼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增强对事物的分析力和判断力,能够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发表观点和见解,培养学习积极性,激发创新意识。 二、消极影响 1、网络成瘾症

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网络对大学生心理 健康的影响 学院:农学院 专业:植物保护 年级:2011级 姓名:段兴婷 学号:12011241749

日期:2013年6月9日 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互联网的出现,揭开了人类数字化生存的新时。它所构建的虚拟世界,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尤其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因此,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今,互联网正以空前迅猛的发展速度走进我们的生活。在网络时代的大趋势下,思维活跃敏锐,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的青年大学生们,成为网民的主体和生力军。随着网络进校园、进宿舍,上网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互联网极大地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的同时,隐藏在互联网中的某些不良因素也在悄然增长,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都带来了潜在的深远的影响。那么,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可想而知。 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能够快速的提供各种消息与知识,它实现了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的层次理论,“人的基本需要满足以后,就会产生一个更高级的需要即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是一种使他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大学生通过在各电子网站、校园网站上制作个性化的主页,建立个人网站的方式,为自身提供了一个认识自我、施展才华的新空间,锻炼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自信心,实现个人的价值。 网络最大的好处是不用离得有多近,也不用见面就可以使人与人畅所欲言,在这里不用担心自己的容貌,也不用担心自己的身体缺陷,不用担心别人的眼光,可以尽情发泄。大学生在即将面对踏入社会,有一种莫名的惧怕心理,害怕与别人交流,在这里可以锻炼。可以使大学生扩展了交友的范围。大学生渴望真情可又怕受到伤害,渴望交往,却往往内心闭锁。网络具有虚拟、安全、广泛的特点,这种新型的交往形式,恰恰迎合了大学生这种矛盾的心理。他们在网络中结识朋友,同他们敞开心扉,尽情交流,获得了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畅快、尊重和满足,缓解了现实中交往的矛盾、焦虑心理。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都不是高中、初中时的单纯,虽然成熟了,也伴随着自身利益而变得虚假,但也不外乎还有单纯,善良的。在被认为是朋友的人伤害的时候,感觉周围的所有人都不能分享自己心里的感受的时候,这时候的网络当然是首选的倾诉对象,更能宣泄学习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同几年前相比,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学习任务繁重,毕业生急剧增加,就业率下降等诸多问题是他们无法逃避的。另外,经济的拮拘,爱情的脆弱,诸多社会现象的不公,让心理承受能力不是很强的大学生困惑、恐惧,甚至产生抑郁的情绪,使心理健康受到严重的影响。网络的虚拟性、隐匿性、自由性的特点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情感,宣泄不良情绪的新途径。他们通过网上论坛,发表自己的观点,抨击不公正的社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大学生群体逐渐成为社会中的一股重要力量。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日趋严重,给学生本人、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带来了不良影响。本文旨在分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以期提供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与原因 1.焦虑和抑郁 焦虑和抑郁是当代大学生最普遍的心理问题。调查表明,目前全国大学生中有近六成存在焦虑情绪,有近四成有抑郁症状。另一方面,由于来自社会、家庭及学校的各种压力,很多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各种不良情绪的产生。 2.自卑和自闭 现代社会追求高速发展、高效率和强竞争力,这种社会文化的特点会让一部分年轻人感受到巨大的压力。部分因为自身条件不足或与他人无法相比,大学生们就很容易陷入自卑情绪,甚至变得自闭。 3.压力和疲劳 大学生面临的各种压力不仅包括学习压力,还有寒暑假期间各种实习、考证、做兼职等等,时间和精力都被挤压得几乎没有

余地,导致大学生们感到疲劳不堪,难以恢复元气。 4.社会适应困难 在生活、情感等方面,大学生们很多时候面临很多挑战和困难,而他们的应对能力又都相对较弱,导致了很多问题的恶化。这也是一些学生不愿面对问题,自以为能够自己解决,最终他们只会更加孤独和无助。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 1.互联网和新技术依赖 互联网和新技术对现在大学生来说已经成为生活、学习和社交的重要方式,这些工具带来的便利和利益无处不在。但是,这也会让很多学生成为了这些便利的奴隶,难以抽身,从而导致了学生时间和财务的挤压。 2.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 不少大学生家庭成员们一直以来从小乘着孩子的背影成长,他们被父母灌输有着这种或那种理念,这会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 3.学校文化氛围 学校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大学强调竞争,沉重的课业负担和考试压力就会让大学生感到异常,

韩剧对中国大学生的影响分析

韩剧对中国大学生的影响分析 摘要 随着韩剧在我国近几年来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讨论热潮,以韩剧为主体的韩流席卷中华大地,引发了相关流行文化的商品消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年轻大学生作为韩剧的主要受众,其价值认同和生活习惯也深受韩剧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本文以大学生为观察主体,使用文献研究法和访谈法这样的定性研究方法,了解当今中国大学生对待韩剧的态度及观看现状,并对其认知和行为层面产生的具体影响进行分析讨论,以期对不好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改善韩剧对中国大学生产生的不良效应。 第一章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韩国电视剧(以下简称韩剧)登陆我国电视荧屏并取得了极高的收视率,在随后的20多年里,韩剧几乎占据了中国引进电视剧市场的小半壁江山。这些影视作品不但捧红了一众韩国演员,更让韩国的饮食、服饰和传统文化打入了中国市场,成为推动“韩流”的另一大方式。“韩流”作为一种文化潮流席卷了整个中华圈,它以韩剧、韩星、韩食、韩式服装、韩式美容美发为主要的发展形式,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还是对其趋之若骛的追星群体。追星作为一种休闲行为几乎已经覆盖了所有的年龄层,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更是对此表现出狂热的追求,由此,衍生出了一个大众追星的新时代。2014年伊始,一部《来自星星的你》横空出世,韩国和中国的电视观众们都在不约而同地被一种“星星热”所感染和吞噬。甚至剧中女主角喜欢吃的啤酒和炸鸡,也在中国大热,与这部剧有关的一切都成了中国年轻人平时必聊的话题。这一切都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

1.1.2 选题意义 韩剧在中国所向披靡,中国的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作为其主要受众,受到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可能对大学生的认知、行为和情感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如今中国大学生对韩剧的态度以及对其产生的具体影响,并基于影响的好坏,对相关方提供对策。 正是基于以上的考虑,本人试图在借鉴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上,重点从态度、行为和认知三方面来研究韩剧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养成好的价值观念有所禅益。本文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学术界韩剧对大学生影响的研究成果,而且文章的研究视角和观点也是对相关成果的重要补充。因此,本文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使用文献分析法和访谈法,了解大学生对韩剧的态度和观看韩剧的现状,并从三个方面研究韩剧对中国大学生的影响,(1)从认知方面,对婚姻观、爱情、价值等观念的影响;(2)从行为方面,韩剧会促使大学生发生哪些行为,例如追星、整容和学韩语等;(3)从情感方面,韩剧会对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情绪产生哪些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最后综合分析这些影响的利弊,并提供相应的对策分析。 1.2.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是使用文献研究法和访谈法这样的定性分析方法来对大学生对韩 剧的态度、观看韩剧的现状和产生的影响以及应采取的具体对策进行分析的。 使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对之前学界对中国大学生研究的文献梳理,了解学界当前研究现状并发现不足,进一步从之前的研究中得到启发,建立自己的理论假设,构建出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 另一方面,结合访谈法来深入了解导致大学生观看韩剧的现状及对其产生的具体影响,综合分析这些影响的利弊进而为相关方提供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1.3 研究现状 目前学界对于韩剧热的研究方向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类:跨文化传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及对策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开放性、虚拟性、交互性等特征,使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素质受到了很大影响。为了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文章通过调查,深入了解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情感、认知、意志、个性等心理素质产生的各种影响,并探索出一些发挥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积极影响、避免其消极影响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心理素质 在网络普及的今天,大学生已成为网民中触网率较高的一个群体。以因特网为载体的网络文化,由于具有多元性、虚拟性、交互性等特征,对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素质产生了很大影响。在这些影响中,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我们对河北大学、沧州水利专科学校、沧州师范专科学校的443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以深入了解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产生的各种影响,并探索有关对策。 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素质产生的影响 (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认知的影响 1.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认知的积极影响。(1)网络信息的高度图像化,使大学生扩大了感知事物的范围,提高了形象思维能力。大学生经常在网上浏览各种事物及其发展、变化过程方面的直观形象信息,扩大了大学生感知事物的范围,提高了形象思维能力。本次调查显示,64.6%的大学生认同“网络文化图文并茂,提高了我的形象思维能力”。(2)网络信息的丰富性,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批判性。通过贴吧、BBS等形式,大家对同一个事物或热点问题,常常是众说纷纭、各抒己见。这种讨论形式,有助于大学生从多个角度对同一事物进行分析研究,全面看待问题,从而提高思维的广阔性。同时,大学生在多种观点的碰撞中,要对各种观点的正确性作出评价和判断,有助于培养他们思维的批判性。 2.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认知的消极影响。(1)长时间上网,会降低大学生的感知能力。如果浏览网页时间过长,头脑中输入的信息量过大,会导致大学生对后继信息不再敏感,导致感知能力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再继续浏览信息,既浪费时间,又会导致错估时间。美国心理学家金伯利·S.杨对此作了较充分的研究,她说:“无论是为

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影响

一、前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到网络,受益于网络带来的便利。但是网络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诱惑,一不小心就会深陷其中,难以自拔。而网络上流传的各种难辨真伪的信息,经常会误导大学生的思想,进而影响其心理状态。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逐渐形成的阶段,如果沉迷于网络,不但会影响到个人的前途,而且是国家和社会的巨大损失。那么,网络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达到了怎么样的程度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做了此次调查。 二、调查概述 1. 调查目的:研究网络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增进其对于网络的认识,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 2. 调查对象和范围: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学生 3. 调查方式和方法:抽样问卷调查(我们分别在图书馆、自习室、寝室按照1:1:2的比例发放了80份问卷,其中男女比例为1:1) 4. 调查时间:5月24日—5月27日 5. 调查结果:共发放80份问卷,实际收回8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78份 6. 调查项目、内容及问卷设计(见附录) 三、调查分析与结果 (一)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 平均每天上网时间 图1-1 由上图可知:男、女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集中在1-3小时,其中,上网时间为3-5小时的男生数多于女生,而上网时间为0-1小时和1-3小时的女生数大于男生数,表明男生更倾向于花更多时间在网络上。不过总的来说,两者区别不大,平均每天上网时间不算太多,说明大学生上网时间趋同化且并未花费过多时间在网络上。

上网主要干些什么 图1-2 由上图可知:无论男女生,都更青睐于社会交往。进一步观察易看出,玩游戏和关注时事的男生明显多于女生,而社会交往,查找资料及看电影的女生明显多于男生,此图直观地表现出男女生在上网目的方面的很大差异。 网络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图1-3 由上图可知:大多数人都认为网络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有更多的正面影响。其中,有更多男生认为网络对人际关系有更多负面影响,更多女生认为网络对人际关系无影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