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影响我国寿险需求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我国寿险需求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我国寿险需求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我国寿险需求因素的实证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题目:影响我国寿险需求因素的实证分析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金融学

姓名:于超

指导教师:刘学宁

2009年5 月28日

影响我国寿险需求因素的实证分析

摘要

寿险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人寿保险的数量。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将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口老龄化作为解释变量,将寿险保费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利用Eviews软件,采用双对数模型,通过模型设定、数据处理、参数估计及模型检验,分析两个变量对我国寿险需求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和人均收入水平与保费收入都成正相关。最后,针对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提升我国寿险需求,充分发挥人寿保险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寿险需求人均收入水平人口老龄化寿险保费收入双对数模型

Abstract

Demand for life insurance refers to the number of life insurance, which consumers of any possoble price levels are willing and able to purchase during a certain period. Under the actual national situa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per-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and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as explanatory variables, the life insurance premium income as a explained variable, by using Eviews software and the log-log model, and adopting model specification, data processing, parameter estimation and model checking, to analysis the impact of the two variables on the demand for life insurance in China.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empirical research, some relate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put forward, with a view to the gradual elimination of the deep-seated contradictions in China's life insurance industry, 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promotion of life insurance in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Keywords demand for life insurance the per-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the life insurance premium income the log-log mode

目录

引言 (1)

1 我国寿险需求影响因素的设定 (3)

1.1选择解释变量 (3)

1.1.1人均可支配收入 (3)

1.1.2人口老龄化 (3)

1.3选择被解释变量 (4)

2 实证研究 (4)

2.1模型的设定 (4)

2.2数据处理 (4)

2.3参数估计 (5)

2.4模型检验 (6)

3 模型应用 (7)

3.1人口老龄化对寿险需求的影响 (8)

3.2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寿险需求的影响 (8)

3.3预测人寿保险的未来需求 (8)

4 若干政策建议 (9)

4.1积极稳妥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9)

4.2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个人可支配收入水平 (9)

4.3提高产品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寿险保费收入 (10)

4.4建立消费者对商业寿险业的信任,积极拓展农村保险市场 (11)

4.5增加国家财政用于抚恤和社会福利的支出,提高国民文化教育水平 (11)

4.6加强政府政策的宏观调控,注重发展战略的适时变化 (12)

谢辞 (13)

引言

寿险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人寿保险的数量。寿险需求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寿险的自然需求,它是由客观存在的风险总量决定的;另一种是寿险的有效需求,它是同需求者的购买能力相联系的,本文研究的寿险需求即指寿险的有效需求。一般而言,我们都以寿险保费收入来刻画寿险需求的规模。因为在寿险费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寿险需求的增长必然导致寿险保费收入的提高,它们两者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自1979年4月国务院批准恢复国内保险业务,1982年正式恢复办理人身保险业务以来,我国人身保险业务的发展至今已有20多年。在这期间,我国寿险需求增长迅速,以保费收入衡量,已经从最初1982年的159万增长到2007年的4949亿元。然而,中国的寿险业在取得一定发展的同时,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现阶段,我国面临着巨额的银行居民储蓄居高不下;我国进行的诸如就业、医疗、教育等一系列社会经济体制改革,打破了原有的保障制度,而新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尤其是根据国际上的经验,在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时期,正是寿险业快速发展的时期。面临这样的环境,研究人寿保险需求是一个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的重大课题。寿险需求是寿险经营市场的主体内容,是寿险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之源。发展寿险业对于安定居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均具有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探讨我国寿险需求的特点,分析寿险需求的影响因子,对于促进寿险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引导寿险保障再生产活动顺利进行,以做大做强我国寿险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影响寿险需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人口状况、法律环境以及社会保障状况等。除此之外,保险公司的承保和理赔质量、责任范围、通货膨胀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寿险的需求。这些因素对寿险需求的影响程度因国家、地区的不同而不同。从宏观角度来看,寿险市场的发展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公众保险意识相联系。当前,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因素。住房、医疗、劳保、教育等制度的改革加大了居民未来的支出预期,人们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加大,保险意识受到较充分地激发;而居民储蓄存款的不断增加,为寿险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潜在资金。但由于历史经济、文化条件的不同和地理环境的差异,国内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与此相对应,寿险规模的区域分布也十分不平衡,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同样明显。

国内外有许多学者都曾对保险需求规模作过实证分析。国外近几十年的有关人寿保险

需求的理论模型几乎都以效用理论为基础,并以Yaari的分析作为其理论起点。Yaari认为个体消费者通过购买寿险和年金产品来增加预期效用,人寿保险的需求依赖于目前和未来的收入、利息率、保险费率以及消费者对消费和遗产的主观态度。Pissarides利用生命周期模型,考察了人们通过寿险为退休后的生活进行储蓄的动机,发现在职职工投保寿险是因为感到有必要在年轻时为退休作长期财务规划,以便在退休以后有足够的金钱可供支配。后来一些学者扩展了Yaari的人寿保险框架,侧重从受益人的角度评价寿险需求,认为选择或购买人寿保险的目的是追求受益人一生预期效用的最大化。除了有关寿险经济需求本身的理论分析与模型外,不少文献也分别根据一国、几个国家之间以及国际范围内的横截面资料,对影响寿险需求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早期的研究中Hammond等利用大量个体家庭的横截面资料,研究与寿险保费支出相关的主要因素,并提供了不同家庭群体的收入弹性估计。以该研究为基础,以后的许多学者发现寿险保费支出是人口、经济和社会变量的函数。如Outreville用48个发展中国家的统计资料为样本,同时从寿险需求和供给两方面考虑寿险的发展,发现寿险的发展与个人可支配收入以及金融发展水平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Zietz广泛回顾了影响寿险需求的经济、金融和人口等关键因素。

国内方面,有关影响保险市场发展因素的研究文献已有不少。孙祁祥认为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对转变人们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观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考虑经济转型对保险需求的影响。卓志发现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影响我国人寿保险消费的重要且显著的因素,且收入弹性较大;我国人口的较低教育水平,可能会阻碍寿险的发展;预期通货膨胀对寿险有负面影响,但不显著。于殿江、郭楠指出,我国城镇居民的保险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保障性储蓄动机,保险是对传统银行存款提供的保障功能的替代,制度变迁及人口老龄化因素可能促进城镇居民保险需求的上升。陈之楚、刘晓敬从经济学角度实证分析国民生产总值、个人可支配收入、储蓄、恩格尔系数、利率和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对寿险需求的影响。张伟等发现,引起地区间保险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开放程度、社会保障水平以及风险意识的差距,但并没有区分寿险业和非寿险业。以上大多数的研究或者单单根据横截面数据或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回归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或者没有区分寿险需求和非寿险需求,而寿险产品和非寿险产品的本质显然不同,寿险着重于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作为保险标的,需求的影响因素必然与非寿险不同。

本文的研究将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口老龄化作为解释变量,将寿险保费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使用1989-2007的年度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两个变量对我国寿险需求的影响,并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逐渐消除我国寿险业中存在的深层矛盾,充分发挥寿险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1 我国寿险需求影响因素的设定

在对寿险需求进行实证研究时,首先需要确定影响因素。一般而言,影响寿险需求的量化因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生因素,包括保费收入和保险产品价值;二是外生因素,包括:社会环境、经济的结构、质量及发展水平,国民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本文主要侧重从社会需求角度对影响寿险需求的因素进行结构分析,同时为避免模型中各解释变量存在多重共线性,还要考虑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对我国寿险需求进行实证研究时,结合一般的方法论和我国的实际,选择以下变量尝试性地探讨我国寿险需求的显著性因素。

1.1 选择解释变量

1.1.1人均可支配收入

本文在此采用人均收入水平作为一个解释变量,因为购买人寿保险的保费支出是可支配收入再分配的一部分,可以利用可支配收入来衡量个人的保险的个人购买力。一般来说,人均收入水平越高,说明人们可以用于其他较高层次的消费支出越多,寿险消费属于较高消费层次,人们在满足基本消费需求的基础上,才具有购买保险消费品的需求。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使保险保障安全的潜在需求成为有效的现实需求具备了经济基础,因此在这里我们预期人均收入水平会对保险需求产生显著影响。

1.1.2人口老龄化

按照国际衡量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时就意味着该国(或地区)进入了老龄化的阵营。根据国家统计局1%的人口抽样调查资料,2002年底,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就达到9239.8万人,占总人口的7.1%,正式步入老年型国家行列。预计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将出现人口老龄化高峰,届时老龄人口可达总人口数的20%左右。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的状态下到来的,目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又尚未健全,因此无论是在城镇还是在农村,养老都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人寿保险特别是商业养老保险作为社会养老保险的有效补充,以其具有的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能够更为有效的解决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同时缓解社会保障的压力,真正实现

“老有所养”。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老龄化加剧的趋势对我国寿险业的发展是具有很大吸附力的,它迫使人们对商业人寿保险产生强烈的需求。

1.3选择被解释变量

在被解释变量的选择上,由于一般意义上的寿险需求无法度量,但在寿险费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寿险需求的增长必然导致寿险保费收入的提高,它们两者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因此本文将寿险保费收入作为因变量来衡量对寿险保险产品的有效需求。

2 实证研究

2.1模型的设定

利用Eviews软件,并且通过图形观察分析和对各项模型进行比较、筛选,将模型结构设定为双对数模型,如下:lny i=a+blnx1i+clnx2i+εi

其中:lny i:代表人寿保险的保费收入

lnx1i:代表人口老龄化比例

lnx2i:代表人均可支配收入

εi :代表随机误差项

2.2数据处理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得到原始数据如下表:

如上表所示,保费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2)均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人口老龄化比例(65岁以上人口与总人口的比率)根据以往人口普查数据,并通过公式,计算得出期间的增长率,然后求得非普查年度的值。

2.3 参数估计

OLS(Ordinary Least Squares)普通最小二乘法:也叫最小二乘法,是为了研究总体回归模型变量X与Y之间的线性关系,需要求一条拟合直线。一条好的拟合直线应该是使残差平方和达到最小,以此为准则,确定X与Y之间的线性关系。

利用Eviews软件对数据进行OLS回归,由于原始数据差距比较大,直接采用原始数据进行回归,回归效果不是很好,因此先将原始数据取对数,然后进行OLS回归,回归后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Dependent Variable: LOG(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5/27/09 Time: 12:53

Sample: 1989 2007

Included observations: 19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16.11336 1.157888 -13.91617 0.0000

LOG(X1) 9.245530 1.800682 5.134460 0.0001

LOG(X2)

0.633540 0.308416 2.054172 0.0567

R-squared 0.980233 Mean dependent var 6.394320 Adjusted R-squared

0.977762 S.D. dependent var 1.509215 S.E. of regression

0.225060 Akaike info criterion -0.000964 Sum squared resid

0.810429 Schwarz criterion 0.148158 Log likelihood

3.009154 F-statistic 396.7154 Durbin-Watson stat

0.929588 Prob(F-statistic) 0.000000

根据上表OLS 回归结果可以得出模型为12ln 16.113369.245530ln 0.633540ln Y Y Y =-++,根据变量显著性的t 检验的P 值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变量1x 显著,变量2x 不显著;从回归结果中,模型的拟合

优度为97.66%,模型拟合的效果不错。

2.4 模型检验

从OLS 估计的结果中可以看出,DW 统计量的值为0.929588,查表可知DW 值落入了不可判断区域。可以看出,人口老龄化和人均收入水平与保费收入都是正相关的,因此上面拟合的模型应该存在自相关问题,运用 Eviews 软件画出自相关和偏自相关系数图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偏自相关系数在2阶后截尾,因此拟合AR (2)模型,然后用Eviews 进行OLS 回归得到下表:

Dependent Variable: LOG(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5/27/09 Time: 13:17

Sample (adjusted): 1991 2007

Included observations: 17 after adjustments

Convergence achieved after 8 iterations

Variable

Coefficien 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15.85264 1.030572 -15.38237 0.0000 LOG(X1)

8.869383 1.715050 5.171500 0.0002 LOG(X2)

0.691049 0.304602 2.268694 0.0425 AR(1)

0.806908 0.213375 3.781640 0.0026 AR(2)

-0.728832 0.221949 -3.283781 0.0065

R-squared

0.989523 Mean dependent var 6.680564 Adjusted R-squared

0.986030 S.D. dependent var 1.316514 S.E. of regression

0.155602 Akaike info criterion -0.643096 Sum squared resid

0.290545 Schwarz criterion -0.398033 Log likelihood

10.46632 F-statistic 283.3374 Durbin-Watson stat

1.698847 Prob(F-statistic) 0.000000

从上表可以看出,拟合后的所有变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显著,拟合模型

变为:12ln 15.8538.869ln 0.691ln 0.807(1)0.729(2)Y X X AR AR =-+++-

3 模型应用

因为是双对数模型,所以解释变量的系数就是各种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弹性水平。这样我们可以分别得到人口老龄化比例(X 1)和人均可支配收入(X 2)对人寿保险

费收入(Y )的弹性值分别为:8.869和0.691,表明解释变量因素对保费的影响是正相关的,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强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费也将随之不断的增多。

3.1 人口老龄化对寿险需求的影响

对Y的弹性要明显地高于代表人均可支配值得注意的是,代表人口老龄化比例的变量X

1

对Y的弹性,且在数值上大于1,也就是说是富有弹性的。说明人口老龄化对收入的变量X

2

保费的影响要明显强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作用,还说明人口老龄化较小的百分比变动,将会引起保费较大幅度的提高。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人口老龄化问题将在今后的时间里对寿险保费的增长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至于为何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会明显的大于人均可支配收入,本文认为原因是:人口老龄化指标用的是个百分比值,是大于零且小于一的数,所以微小的百分比变动下实际的老龄人口的绝对数变化将是相当大,这是符合中国人口大国的现实国情的,因此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必然给我国寿险市场带来深刻的影响。

3.2 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寿险需求的影响

模型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保费收入是正相关的,但是两者的弹性系数只有0.691,说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用于购买寿险产品的消费也随之增长,但增长的幅度不大,即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寿险保费收入才增长0.691%。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一方面,目前公众的保险意识已经有了显著增强,许多人不再排斥保险,当收入增加后,即经济条件满足时,很大程度上会选择将购买保险作为其防灾防损的有效手段。从投资的角度上看,近年来中国的寿险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其开发的寿险产品大部分又都带有明显的分红特点,这些产品能够有效的满足人们在低风险的前提下对资产保值增值的愿望,因此在寿险市场上一路热销,促进了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的提高。另一方面,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资料,到2008年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69,这说明我国的贫富差距近一步扩大,已经落入收入差距较大的范围(根据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很明显,这里贫富差距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收入水平提高对增加我国寿险保费影响力度,因此要实现我国寿险保费收入的快速增加,政府首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逐步缩小贫富差距,消除它对寿险保费收入的负面影响。

3.3 预测人寿保险的未来需求

另外,此模型在经济意义上的解释力还在于:因为它是二元双对数模型,如果两边取

自然指数,模型就变成如下形式:15.8538.8690.6912Y e

X X -=,因为8.869+0.691>1,所以是递增函数,即随着每年(至少在当今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趋势下)人口老龄化比例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同时提高, 保费将以递增的速度增长, 这也表明在解释变量发展趋势的影响下,人们对人寿保险的关注和实际需求将越来越强。而系数15.853e -可以解释为其它对保费的影响因素的综合,比如国民受教育程度、赡养率、死亡率和出生率、城市化水平、法律法规、经济发展水平等,这些因素都会对保费收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4 若干政策建议

4.1积极稳妥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国寿险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的支持,经济发展提高了消费者的平均消费水平,增加了对基本消费后的剩余,从而提高对保险产品的现实需求。收入水平越高,社会对保费的支撑力越强,保险需求会增加。反之减少。可以说,保险业的增长是“经济增长带动型”。因此,发展社会经济,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的收人水平是增加我国寿险需求的首要方法。在城镇,要理顺收入分配机制,使收人分配公平合理;要提高政府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工资,使城镇居民的收人增幅逐步上升;要进一步抓好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工作,扩大就业面,等等。在农村,要加大对“三农”的投人力度,建立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投人保障机制;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的科技支撑;要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加快农业基础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要培养新型农民,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要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现代农业建设取得实效。

4.2 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个人可支配收入水平

由边际效用递减理论知,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随着家庭收入的增长,寿险需求会先增长,达到某种水平后则会出现下降。这就是越穷与越富的人保险需求低的原因。其次,由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知,保险满足的是人们对安全需求。收入水平增加,消费结构会发生变化,以生存需要为主的单一消费模式转向消费多样化。在总消费中,生存消费的比

重逐步下降,安全保障的需求成为人们日常消费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并在消费结构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当人们的这部分需求能被寿险所满足时,他们的注意力就会转向更高层次的需求,再多的寿险需求对他们来说都是多余的,过多的寿险需求给人们带来的只是负的边际效用。因此,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收入增加,寿险需求会先随之增长,达到某种水平后甚至会出现下降。显然,尽管保费收入是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正函数,但不是单增函数。贫富差距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收入水平提高对增加我国寿险保费影响力度,因此要实现我国寿险保费收入的快速增加,政府首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逐步缩小贫富差距,消除它对寿险保费收入的负面影响。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扩大就业,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逐步确立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加快发展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更多的就业增长点;

第二,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通过征收遗产税、赠与税、高消费税等财产占有税,调节过高收入

第三,通过加大对弱势群体、弱势行业、弱势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消除城乡差距以及城乡“二元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努力提高低收入群体个人可支配收入。

第四,通过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加大所得税和财产税的征缴力度,完善收入和财产管理、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等措施,调节收入差距,兼顾各阶层群体利益,防止收入过分悬殊和两极分化,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

第五,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监管,提高一些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程度,引入竞争机制,缩小国家垄断性行业的范围,减小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对少数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行业,要加强对其收入分配的控制和管理,防止该行业与其他行业收入差距过大。

4.3 提高产品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寿险保费收入

我国寿险市场存在着一个深层矛盾,即我国寿险市场目前存在市场潜在需求巨大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究其原因:我国寿险产品数量虽然很多,但产品同质性很高,真正根据社会需求和消费习惯自主开发的产品不多,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由于不同个人收人水平具有层次性,风险厌恶程度也存在差别,这就决定了寿险需求的层次性、多样性。寿险公司只有通过深入分析城乡、地区和目标客户群等的差异,明确产品定位和销售策略,最大限度的挖掘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长所带来的潜在需求,不断地产品创新以提供相应产品,

才能将这些多样化的潜在寿险需求转变为现实的寿险需求。

近年来,虽然各家寿险公司表面上重视产品开发,然而,实际上可供消费者选择的险种却很少。这些险种模仿的多,创新的少;雷同的多,差异化的少,无法满足消费者多种多样的寿险需求。因此,寿险公司应当尽力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有特色的寿险产品。有研究表明我国占人口总数20%的人拥有储蓄存款的80%,他们属于富裕型的消费群体。寿险公司要瞄准这部分人,要激发他们的寿险需求,并有针对性地开发出个性化的寿险产品,满足其寿险消费。在这一富裕型消费群体的带动下,中、低收人阶层的寿险消费意识不断增强,寿险公司要开发出相应的寿险产品,逐步使寿险消费普及化、大众化。寿险产品的合理定价也是产品创新的一个方面,它对于扩大寿险需求同样是十分重要的。为此,寿险公司要重视数据积累和相关信息的收集,加强精算,使寿险产品的费率科学合理,并本着“薄利多销”的原则尽可能理性降低产品价格。寿险分销是有利于寿险公司降低产品价格的一种手段,寿险公司要突破目前自销和个人代理人销售的单一模式,充分利用专业代理。同时,要积极发展银行代理。银行点多、面广、现代化程度高、资信高,便于产品通过这一分销渠道快捷进人目标消费群。另外,还可拓展网上营销。网上销售不仅可以降低经营成本,而且可以满足消费者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的投保需求。

4.4 建立消费者对商业寿险业的信任,积极拓展农村保险市场

我国是农业大国,相对于城市居民而言,农民因此有着更强烈的风险保障需求:一方面,全国人口老龄化的逼近,使农村养老问题成为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突出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执行和家庭规模的日益缩小,家庭的养老负担沉重,赡养功能削弱,这些问题最终要通过商业保险方式来解决。因此,现阶段内要积极地拓展农村保险市场。

4.5 增加国家财政用于抚恤和社会福利的支出,提高国民文化教育水平

国家财政用于抚恤和社会福利的支出影响着我国的寿险需求。从理论上来说,政府用于抚恤和社会福利的支出越多,越可以减少人们对个人风险的担忧,从而减小寿险需求;并且在社会总资源一定的情况下,用于抚恤和社会福利的支出更多,用于寿险的必然减少,因此,这种影响应当是负面的。但在我国,特别是农村,人们的寿险意识相当薄弱,寿险知识相当匮乏,国家用于抚恤和社会福利的支出,增强了人们的风险观念,提高了寿险意识,从而促进了寿险需求。同时,文化程度也明显影响着寿险需求。文化程度越高,对寿

险的认识越正确、越深刻,寿险意识越强,寿险需求越大。

4.6 加强政府政策的宏观调控,注重发展战略的适时变化

政府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等都会显著地影响寿险有效需求,为此,政府应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以尽快推动寿险业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比如,当前广大农村和落后地区无法享受到寿险的种种益处,可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保险机构为这些地区提供服务;为促进市场的培育和健康发展,可出台为保险机构、参保企业、个人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为确保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鼓励良好的市场行为并加强对消费者的保护,可出台加强监管的政策,等等。对于寿险公司来说,应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比如利率政策,为减少利率波动对寿险需求的影响,寿险公司应重视精算工作,加强产品的设计和宣传,在不同的市场利率环境下采用不同的产品开发策略,如在低利率时期,主要开发固定预定利率产品、保障型产品;在高预定利率时期,以按可变利率机制开发的分红类产品、投资连接类产品、万能产品为主。同时,寿险公司的寿险产品在任何一个时期都要遵循多元化的原则。这样,寿险公司能较好地防范利率风险,有利于产品开拓市场,提升寿险需求。

谢辞

本文是在刘学宁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选题、方案论证、选择参考书目、论文撰写直到最后修改定稿的整个过程中,她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给我很大的帮助。刘学宁老师知识渊博、治学严谨、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所有这一切,都使我受益匪浅,也会激励我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刻苦努力。值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她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要感谢我们学院所有给我授过课的老师,他们丰富的授课内容拓宽了我的视野,在他们的悉心指导下,我不仅学到了扎实的专业知识,也在怎样处人处事等方面收益很多。我能顺利的完成这篇文章,完全有他们的功劳。

感谢同组的罗俊宜、杨凌云、崔子良、毕晓云、王振、茹志远、孙洁、巨珣、范旭东。在我毕业论文写作中,与他们的探讨交流使我受益颇多;同时,他们也给了我很多无私的帮助和支持,我在此深表谢意。

我要向我的家人、亲人和朋友表示深深的谢意。他们的理解、支持、鼓励和鞭策催我更加上进,没有他们的帮助,我的学业可能就坚持不到今天。

最后,祝以上所有人永远健康、快乐、幸福、安康。

参考文献

[1]张晓峒,计量经济学基础(第2版)[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8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5

[3]张芳洁:影响我国寿险业发展的经济因素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3

[4]汪生忠: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5]栗芳: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与保险市场发展的关联分析[J],财经研究,2004,1

[6]孙祁祥,贲奔,中国保险业发展的供需规模分析[J],经济研究,1997,(3):55—64

[7]于殿江,郭楠,我国城镇居民保险需求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J],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3,(6):132—1361

[8]樊纲、王小鲁,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9]陈之楚,刘晓敬我国寿险需求决定因素分析[J],保险研究,2004,(6):7—10

[10]阎建军,王治超,转轨时期我国寿险需求的实证分析[J],保险研究,2002,(11): 19 -21

[11]肖文,谢文武,中国保险费收入增长的模型分析[J],上海金融,2001,4

[12]杨舸,田澎,叶建华(2005),我国寿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3): 50-53

[13]卓志,人寿保险的经济分析引论(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2

[14]王延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对长期寿险的需求弹性分析[J],上海保险2006-4

[15]李良,中国寿险需求实证分析[J],时代经贸2006-3

[16]陈志国,论国际寿险市场供求的新发展[J],西南财经大学2005,12

[17]胡秋明,杜晓希,保险需求的经济分析[J],海南金融.1998,8

[18]梁来存,收人水平对居民保险消费的影响研究[J],消费经济,2006,4

简述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简述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答: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包括: 商品的自身价格。(一般情况下,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成反向变动)消费者偏好。(对某种商品偏好,需求大;对某种商品不偏好,无需求或需求小)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收入水平越高,对商品的需求越大) 相关商品的价格。(包括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 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消费者对自身未来收入的预期,消费者对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 2.简述影响供给量的因素。 影响商品供给量的主要因素包括: 商品的自身价格。(一般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成正向变动)生产成本。(供给量与其成反向变动关系) 生产的技术水平。(供给量与其成正向变动关系) 相关商品的价格。(反向关系) 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生产者对未来看好,认为预期商品价格上升,增加供 给量,反之则亦然) 4.简述厂商应如何利用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选择价格策略? 答:厂商总收益与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有如下关系: 如果厂商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充分,厂商往往采取降价的策略,这会使市场需 求量有较大增加,即使单位利润减少,但总收益和总利润却会增加。如果厂商 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缺乏,厂商在有可能的时候往往采取提高价格的策略,这 会使厂商总收益和总利润增加。 5.简述边际收益递减律及其原因。 答: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投入要素的数量不变时,连续增加一种可变 投入的数量,该可变投入的边际产量终将递减。其原因在于产出是在可变投入 与固定投入相结合共同作用于生产过程结果,在技术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可变 投入与固定投入 6.为什么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典型厂商在长期均衡状态下只能获得零经济利润?答: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典型厂商如果获得超额利润,则表明该行业的利润率高 于社会平均利润率。由于完全竞争市场没有进出障碍,此时,行业外厂商将进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人因素上

第三章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人因素(上 目标:消费者的感知觉和情绪情感(概念、特点 ; 消费者需求的特征和种类; 消费需求对购买行为的影响; 应用: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分析具体的消费行为; 运用有关动机的理论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动机 一 . 消费者的感知和情绪 1. 消费者的感觉: 概念 特性:感受性 适应性 对比性 2. 消费者的知觉: 概念 影响知觉的因素 特性: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 错觉:图形错觉、时间错觉、其他

消费者的知觉过程:展露、注意、理解3. 消费者的社会知觉: 内容:对人的知觉(表情、性格 人际知觉 角色知觉 自我知觉(生理,社会,心理的自我 社会知觉误区:第一印象 晕轮效应 心理定势 刻板印象 期望效应 习惯定向 假定相似性偏见 行动者——观察者偏见 4. 消费者的情绪、情感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特点:两极性、扩散性

分类:按性质(快乐、愤怒、恐惧、悲哀、喜爱 按发生的强度、速度、持续时间(心境、热情、激情 按情感的社会内容的性质(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影响消费者情绪、情感变化的主要因素(购物环境、商品、服务的影响 二 . 消费者的需要 1. 概述: 特征:对象性、无限性、层次性、可变性、发展性 类别:按需要的起源,分为天然性需要、社会性需要; 按需要的对象,分为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按需要实现的程度,分为现实需要、潜在需要 2. 消费需要对购买行为的影响: 消费需要决定购买行为 其强度决定购买行为实现的程度 需要水平不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3. 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 三 . 消费者的动机

影响财产保险需求因素的实证分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影响财产保险需求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保险业是金融产业的一部分,它所提供的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也是一种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制度安排。它在社会风险管理、减少经济纠纷、增加资金融通和维护社会稳定等各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尽管我国保险业自1980恢复办理业务以来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相比银行业和证券业,明显存在规模小、地位低、竞争不充分、市场不成熟等缺陷。而财产保险业作为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没有得到均衡发展。很多学者都对保险进行了研究,但大都侧重于人身保险领域,较少涉及财产保险。而国内对于影响财产保险需求的因素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定性分析,缺少实证研究。因此,对财产保险进行实证研究,寻找影响财产保险需求的重要因素,以及分析它们的相关程度,对于财产保险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以宁波市为研究对象,将通过介绍影响财产保险需求的因素,对近15年的财产保险及其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用计量学方法,结合图表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从而了解各因素对财产保险的相关程度和经济意义,并以此提出一些对宁波市财产保险市场发展有效的建议与措施。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动态 Hussels,Ward和Zurbruegg(2005)的研究表明,有关财产保险需求的实证研究数量和质量都远低于人身保险需求。除了人们对于财产保险需求的了解要低于人身保险需求之外,财产保险需求实证研究还面临着影响因素定性困难,相关数据收集不易以及模拟效果差等问题。 虽然对财产保险需求的实证研究存在较大难度,但国外一些学者仍然进行了相关尝试。Szpiro(1986)证明,从理论上说,一个人越厌恶风险,其购买保险产品的保额越高,支付的保费也越多。Beenstoek,Diekinson和Khajuria (1988)采用45个国家1981年的截面数据进行研究,发现财产保险保费支出与经济发展存在正向相关关系。Skipper(1999)对有关经济增长与寿险和非寿险需求关系的文献进行了归纳,提出经济增长是保险需求最重要的因素。Browne,Chung和Frees(2000)利用1987年——1993年经合组织各国家的面板数据考察了机动车辆险和一般责任险的需求,结果表明两者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与财富水平呈负相关,与法律体系健全呈正相关。Esho,Kirievsky,

影响需求的因素

影响需求的因素:1.收入2.相关物品的价格(互补品、替代品)3.消费嗜好4.人们的预期。 无差异曲线的条件:1.消费者消费过程中的偏好的完全性(>,=,<)2.消费偏好的可传递性A>B,B>C得出A>C.3。消费偏好的非饱和性。 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1.有许多的买者和卖者,规模大小都一样,这些厂商都只能是价格的接受者。2.产品是完全一样的同质的。3企业可以自由的进入和退出(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4.生产者和消费者信息是完全的。(农产品,粮食市场比较接近)。 价格管制的方法:1.投资回报率管制2.拉姆士定价 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1.(Ed>1)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价提高总收益,提价减少总收益,总收益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2.(Ed<1)缺乏弹性商品提价提高总收益,降价减少总收益,总收益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3(Ed=1)单位弹性的商品,降价提价都不影响总收益。 外部性办法:1.行政法律手段2.引导3征税4补贴5完善产权交易市场 市场结构: 市场类型厂商数目产品替代性进出难易接近的市场 完全竞争大量同质的完全自由,很容易一些农产品 垄断竞争很多不同质自由进入,较容易一些轻工产 品、零售业 寡头垄断几个同或不同质比较困难钢汽车石油 完全垄断唯一无替代品很困难,几乎不可能公用事业水电垄断产生的原因:1.厂商生产过程中控制了全部资源。2政府方面的原因政

府的特许权。3.对关键技术的控制(传男不传女,祖传秘方)4.自然垄断。 现实的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称为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的几种情况: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 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1.垄断是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原因。垄断超额利润的存在说明在该行业中资源配置太少。为了追求和维护垄断地位而花费的代价是一种纯粹的浪费是社会的净损失。这种非生产性的寻利活动被概括为所谓的寻租。政府对付垄断的办法包括限制垄断价格和反垄断法等。2.外部影响是造成市场机制低效率的又一个重要原因。从社会的角度看,私人生活的水平在存在好的外部影响时往往太低,而存在坏的外部影响时又往往过高。对付外部影响通常有三个办法,一是税收和补贴;二是企业合并;三是明确财产权。最后这个办法的依据是“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而且交易成本很小,则无论把财产权赋予谁,市场都是有效率的;但是这一办法存在很多问题。3.市场机制主要是在私人物品的场合起作用,而不适用于公共物品。由于在公共物品场合存在着免费乘车之类的现象,市场机制提供的产品数量往往太少。因此政府有必要承担起提供公共物品的任务。4.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常常存在着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在此情况下,市场机制的作用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市场机制本身只能够解决一部分信息不足的问题,因此需要政府在信息方面进行调控,以保证消费者和生产者能够得到充分和正确的信息,以便做出正确的选择。 价格政策:管制性政策、调节性政策、指导性政策、服务性政策。

影响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因素分析

影响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因素分析 摘要:本文采用我国实际经济年度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传统理论中对于人身保费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进行你拟合优度的检验及修正。从模型中可看出我国的物价指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储蓄水平,国民生产总值等因素对人身保险的保费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人身保险保费收入多元线性回归拟合优度异方差修正在理论中,影响人身保费的因素有:居民可支配收入,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利率水平,储蓄,物价水平,国民保险意识等。此种传统理论仅做了定性的分析,每种因素的影响力有多少均未做出一个定量的模型分析。本文参照传统理论中的定性分析,结合我国2000—2011年间的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并对拟合优度及异方差进行检验且做出相关的修正。 一、中国人身保险业发展现状及其理论影响因素 (一)人身保险的基本理论概念 人身保险是以人的生命或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它是区别财产保险的一类业务的总称。在人身保险中,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根据合同约定向被保险人疾病伤残死亡或到达约定的年龄、期限是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长期以来人身保险被视为个人或者家庭财务规划中必要和基本因素。在个人或家庭的财务规划中,人身保险是有价值和弹性的财务工具。它主要包括人寿保险,人身意外伤害险和健康保险。 (二)我国人身保险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提高,我国的保险业有着迅猛的发展。而在人身保险与财产保险中,我国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增长快于财险保费收入的增长。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加入WTO,人身保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在很多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开展人身保险是对国家社会保险措施的必要补充。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不同形式的人身保险,可以满足人民的要求,促进社会安定。

影响消费者消费的因素

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姓名:何亮班级:2010级汽车一班 学院:工学院学号:20140654110 正文: 人们的消费行为、购买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社会、个人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 一、文化因素 (一)文化 文化所包含的潜在元素有:价值观、文字、语言、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宗教仪式、法律及产品和服务等,它们是人类欲望和行为最基本的决定因素,对消费者的行为具有最广泛和最深远的影响。文化不仅影响人们对特定商品的购买,还作用于消费者信息搜集和价值判断,即文化以多种方式作用于个人购买决策。 (二)亚文化 1.民族亚文化。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存在不同的民族,而民族文化在预测消费者购买习惯、消费偏好时是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它就像一个标签,标识出自己和其他人。同一个民族的人拥有相似的思想、认知和相似的消费行为,在不同的民族间则会有较大差异。 2.宗教文化。世界上存在许多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宗教信仰有不同的文化倾向和戒律,从而形成对商品的不同的偏好和禁忌,使分属不同宗教群体的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和消费习惯上表现出各自的特征。 3.种族亚文化。各个种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他们的购买行为各不相同。 4.区域亚文化。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地理特征、气候特点,赋予了人们不同的体质和性格。这种差异自然会在商品购买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消费决策模式。(三)社会阶层 社会阶层是指一个社会中具有相对同质性和持久性的群体,它们是按等级排列的,每一阶层成员具有类似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行为规范。消费者往往会把产品的品牌和服务与特定的社会阶层联系,许多产品是针对特定社会阶层而设计的。工薪阶层的消费者通常从实用的角度评价商品,而中上阶层则更看重产品的风格和时尚。 二.社会因素 (一)参照群体 参照群体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参照群体为消费者展示出新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 2.由于消费者有效仿或反对其参照群体的倾向,因而消费者对某些事物的看法和对某些产品的态度也会受到参照群体的影响。 3.参照群体的促使人们的行为趋于一致化,从而影响消费者对某些产品和品牌的选择。 (二)家庭

我国人寿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oc 12页)

我国人寿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oc 12页)

我国寿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杨舸 1,田澎1,叶建华2 (1.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上海200030;2.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上海200234) 摘要:应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对我国寿险需求进行了实证研究。与已有的研究相比,本文消除了保费收入数据中因统计口径变化带来的影响,建摸时考虑了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而且考查了更长的时间跨度。研究表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和寿险业自身的发展是寿险需求增长的根本原因,实际利率和少年儿童赡养(抚养)率对寿险需求也有显著的影响,社会的老龄化、预期通货膨胀率和不断提高的教育水平对寿险需求的作用并不显著。 关键词:寿险需求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平稳时间序列 中图分类号:F840.62 JEL: G22, C22 文献标识码:A Empirical Study on Effect Factors of Life Insurance Demand in China Yang Ge1, Tian Peng1, Ye Jian-hua2 (1.Antai School of Management,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0; 杨舸(1972-),男,贵州贵阳人,讲师,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风险管理与保险、应用统计与决策分析、金融系统工程。

虚假回归。 本文克服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上述缺点,运用自回归分别滞后模型,对影响我国寿险需求的因素进行分析。此外,本文使用1982-2002年全国寿险保费收入年度数据,与已有的实证研究相比,所涉及的时间跨度更长。 二、文献回顾 从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上看,对寿险需求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是对寿险需求的理论研究。这类研究通常在不确定性理论基础上,研究寿险需求动机,从理论上分析人们在追求期望效用最大化时,风险态度、遗赠动机、通货膨胀、财富等因素对寿险需求的影响;另一方面是针对寿险需求的实证研究。这类研究通过实证数据,建立寿险需求与相关影响因素间的计量经济模型,应用多变量解释影响寿险需求的因素。 寿险需求的理论研究是实证研究的基础,它揭示寿险需求的根本原因。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多,Yaari在1965年的一篇文章算是较早的文献。在期望效用理论的范式下,Yaari[4]从理论上研究了保险的需求,尤其是人寿保险的需求。他的 研究表明,由于未来寿命的不确定,人们更倾向于现在消费而不是选择以后消费(也及Fisher所说的“不耐”心理,Yaari 从理论上说明了它的影响。),保险的作用在于消除了这种寿 命不确定带来的影响。Yaari的研究成为很多寿险需求理论研究的起点。在他的基础上,Hakansson[5]、Fischer[6])、Karni 和Zilcha[7]进行了扩展。他们的研究表明,风险资产的存在不会改变人们对保险的需求或消费,人寿保险的需求主要是为了消除由于寿命的不确定带来的收入风险,而不是为了消除资产的风险。这个结论说明,寿险的作用主要是储蓄和保障,而不是投资。Lewis[8]则拓宽了研究视角,从被抚养人的角度而不单单从投保人的角度研究寿险需求。他认为保险的购买不仅仅是出于投保人自己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满足其被抚养人(如妻子、子女)获得保障的需要,投保人家庭成员的风险偏好也会影响保险需求。 在寿险需求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近半个世纪来对寿险需求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实证研究主要对影响寿险需求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在实证研究中分析的影响因素很多,但概括起来可以分成两大类:人口因素和经济及金融因素。人口因素主要指年龄、期望寿命、教育程度和赡养(抚养)率等与人口结构相关的因素;经济及金融因素主要包括收入、财富和价格水平等与经济有关的因素。这些因素对寿险需求的影响,尤其是涉及经济及金融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实证研究取得了一些较为一致的结论。但实证研究中也留下一些相互冲突的结论。有些因素在某些实证研究中与寿险需求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在另一些研究中这种相关关系并不显

10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10.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答: 货币需求取决于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和财务约束,因此凡是影响和决定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和财务约束条件的因素,也就是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1)收入状况。收入状况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一因素又可分解为收入水平和收入时间间隔两个方面。 在一般情况下,货币需求与收入水平成正比,这是因为人们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财富是其总财富的一部分,而收入的数量往往决定着总财富的规模及其增长速度。同时,收入的数量对支出数量也有决定性影响,收入多则支出多,而支出多则需要持有的货币量也多。 如果人们取得收入时间间隔越长,则人们的货币需求量就会增大;反之则反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收入通常是定期地取得,而支出则是经常陆续地进行,在两次收入的间隔中,人们要持有随时用于支出的货币。两次收入的间隔越长,人们需要持有的货币越多。 (2)信用的发达程度。如果在一个社会信用发达,信用制度健全,人们在需要货币的时候能容易地获得现金或贷款,那么人们所需要持有的货币就会少些,人们可以将暂时不用的货币先投资于其他金融资产,待需要使用货币时,再将其他金融资产出售以换回现金。另外,在信用制度发达的经济中,有相当一部分交易可通过债权债务的相互抵消来结算,这也减少了货币的需求量。而在信用制度不发达,融资不方便的经济中,人们要取得现金或贷款不太容易,于是人们宁愿在手头多持有些货币。一般说来,货币需求量与信用的发达程度成负相关关系。 (3)市场利率,在正常情况下,货币需求与市场利率呈负相关关系。市场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减少;反之则反是,当市场利率提高时,一方面会增加人们持有货币的成本,另一方面又会使有价证券价格下降,吸引投资者购买有价证券,以便在未来有价证券价格回升时,获取资本利得,所以人们将减少货币需求量。而当市场利率下降时,一方面会减少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另一方

我国消费需求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消费需求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在标准的宏观经济模型中,一国经济的均衡状态由供给与需求的对应关系所决定,当供给与需求相等时,经济就达到了其相应的均衡态。从需求的角度来看,一个开放经济的增长取决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消费、投资、出口共同决定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从一定意义上讲,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最终日的是要提高居民的社会福利水平和生活质量,消费需求才是最终需求,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更为持久和相对稳定。因此,从长远的角度看,扩大消费比增加投资和刺激出口对经济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消费需求是形成购买力的有效需求。在产品和劳务有效供给的前提下,消费需求的形成最终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可支配收入、消费意愿和预期、消费环境和市场发育程度以及财富存量、居民的年龄结

构、消费习惯、利率等因素。 可支配收入是影响消费需求的决定性因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由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两个部分组成。消费者对不同类型的收入变动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其中,持久性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根据持久收入假说,收入稳定的人具有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而收入相对不稳定的人具有低的边际消费倾向,且明显低于建立在持久收入基础上的平均消费倾向。消费环境及市场发育程度主要包括消费者选择的自由、价格的竞争和放开程度、消费者权益的维护、不确定性和消费性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因素一方面制约着消费者对消费品和消费方式的选择,也是消费过程的信息成本及交易成本的决定因素,从而对消费需求的扩张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现状及成因 1、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表现 消费在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偏低,比例失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消费水平为78%—79%,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

保险营销复习题

1、当具有(购买能力)时,欲望便转化成需要。 2、现代的保险市场包含四个主要因素是(保险商品的供给方)、(需求方)、(中介机构)、(保险交易对象) 3、顾客让渡价值是指(顾客获得的总价值)与(顾客莸得这些总价值支付的成本)之间的差额。 4、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过程的第四个主要步骤是(制定营销策略),这是整个市场营销管理过程的一个带关键性的、极其重要的步骤。 5、(价值观念)、(教育状况)、(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文化因素,对消费者的行为具有最广泛和最深远的影响。 6、一个良好的促销组合策略由(广告策略)、(公共关系促销策略)和(保险人员推销策略)组成。 7、保险市场营销的环境包括(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 8、购买决策程序由(确认需要)、(搜集信息)、(对比选择)、(决定购买)、(购买后评估)五个阶段组成。 9、(客户服务)是保险营销行业生存的最基本的保障。 10.所谓心理细分就是按照消费者的(动机、个性)和(生活方式)等心理因素来细分消费者市场。 1、效用是指产品满足人们(B)的能力。 A.需要 B.需求 C.欲望 D.价值 E.使用。 2、保险市场营销管理的实质是(A) A.需求管理 B.市场管理 C.销售管理 D.产品管理 E.促销管理 3、(D)是要采取减缓性的措施。 A.负需求 B.无需求 C.下降需求 D.过度需求 E.有害需求 4、现代企业市场竞争的新焦点是努力提高产品的(B)。 A.产品价值 B.服务价值 C.人员价值 D.形象价值 E.顾客的总价值。 5、下列哪种控制的目的在于提高人员推销、广告、销售促进和分销等市场营销活动的效率(C)。 A.年度计划控制 B.盈利能力控制 C.效率控制 D.战略控制 6、代理中间商是属于市场营销环境的(C)因素。 A.内部环境 B. 宏观环境 C. 微观环境 D.公众环境 7、.家庭成员、亲戚朋友、同事、邻居等属于(A)。 A.首要群体 B.次要群体 C.向往群体 D.厌恶群体 8、(C)是指由于经验而引起的个人行为的改变。。 A.知觉 B.感觉 C.学习 D.动机 9、保险市场研究是以(C)为基础的。 A.产品观念 B.推销观念 C.市场营销观念 D.社会市场营销观念 E.生态市场营销观念 10、(C)是确定和激励销售队伍的基本管理手段。 A.销售预测 B.销售预算 C.销售计划 D.销售配额 11、.广告经济效果指的是广告对(A)。 A. 企业经营的作用 B.消费者的作用 C.社会的影响 D.广告媒体的作用 12、.产品整体概念中最基本、最主要的部分是(A) A.核心产品 B.有形产品 C.附加产品 D.延伸产品 13、扩展产品组合的宽度和加强产品组合的深度的决策叫做(C)。 A.产品延伸 B.产品大类现代化 C.扩大产品组合 D.缩减产品组合 14、市场营销人员把具有一种或多种共同的特征,并具有非常相似的产品需求的一组个人或组织称为( B)。A.社会市场营销B.一个细分市场C.市场份额D.一个顾客基础 15、最大的市场需求是指对应于最大的(D)的市场需求。 A.市场预测 B.市场营销力量 C.市场营销费用 D.市场潜量 1保险营销:是保险企业以保险为商品,通过市场的交易功能向顾客进行销售的一种经济行为。构成这种经济行为的三个必要条件是保险企业、保险商品和顾客,亦即保险营销的主体、客体和对象。 2定期寿险:又称为定期死亡保险,是一种以被保险人在规定期间内发生死亡由保险人负责给付保险金的保险。 3年金保险:保险公司在收取趸缴保费或分期保费的前提下,承诺每隔一个确定时期向指定人给付约定年金的保险。 4卖方密度:是指保险竞争者的数量。保险竞争者数目多少,即有多少家保险公 司,特别是实力强的保险公司有多少,在保险市场需求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会直接影响到保险公司市场份额的大小和竞争的激烈程度。 5进入难度:是指一家新的保险公司试图加入某个保险市场时遇到的难度。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

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成都市高新区某社区常住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制定慢性病社区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结构式问卷对成都市某社区随机选取的1 227名居民进行入户调查,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慢性病患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被调查的1 227名居民慢性病的患病率为%;慢性病按病种顺位,位列前4位的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冠心病%);影响该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的因素为年龄、体重指数、缺乏锻炼、口味偏咸。结论成都市某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应加强社区居民的慢性病健康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和人群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疾病谱和死亡谱也发生了变化,慢性病已严重危害人群健康,影响人群生活质量[1]。了解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课题。于2011-02/03对成都市高新区某社区居民18岁及以上居民慢性病患病状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为该社区制定慢性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该社区18岁及以上(成年人)常住人口。常住人口指最近1年内在该社区居住时间累计达到半年及以上的居民。 抽样方法该研究在成都市某社区随机抽取了12个居民院落,分别对抽中的居民院落中的所有楼栋进行统一编号,以每个院落单数楼栋,单数门牌号作为调查家庭。5万人口以上的社区抽取1 000户家庭[2],该社区人口数在5万以上,因此该调查总共抽取了1 053个家庭,对抽中的这1 053个家庭中所有18岁及以上常住人口进行面对面访谈式调查。共计调查1 227人。 调查方法与内容该研究采用的问卷参照社区卫生诊断技术手册(试用)中成熟的社区诊断调查问卷,入户对居民进行面对面访谈式调查,调查内容包括:①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等;②慢性病患病情况:以医院医生的明确诊断为依据判断居民是否患有慢性病,慢性病种类包括被调查者所患的所有慢性病;③健康相关行为,包括吸烟、饮酒、饮食习惯、体育锻炼、主动获取保健知识等情况。

影响保险供给与需求

1、影响我国保险服务有效需求的因素 (一)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方面的影响 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与国家之间是“父子关系”, 企业预算软化,天灾人祸所致损失由国家财政弥补或核销,导致企业的保险 需求极度低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预算趋于硬化,由天灾人 祸导致的损失只能依靠自己解决,使企业转而产生强烈的投保愿望,当它有 支付能力时,就会形成保险需求。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一些原来由政府承担的责任(诸如退休、失业 、医疗等方面的保障)转向由企业和个人承担,促进了企业和个人对商业保险 服务的需求。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保障水平低、覆盖面小,最 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缓慢,养老保障的社会互济性低、保障能力弱,农村合 作医疗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从客观上直接刺激了对 商业保险服务的需求,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二者可以实现很好的协调发展。 目前,我国法律体系还处在完善当中,远不如西方国家健全。今后,法 律体系尤其是民法体系的完善,将有利于我国保险需求的增长。 (二)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状况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逐年增长,国民收入水平大大提高,中国人均 GDP在2003年就已经超过1000美元,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万亿元, 比上年增长9%;这都意味着我国蕴含了巨大的保险需求。经济的发展总是伴随着人们消费结构的改变,保险作为一种高级的消费也必须基于人们消费结 构的变化而变化。 但是对比国际经验,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的情况也许有些特殊。根据中国 保险消费市场的一项调查',人身保险的投保率走势是一种倒“U”字形曲线, 即两头低、中间高。按照居民月收入水平,若以月收入在2000元至4000元 之间划线,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消费者和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消费者, 购买人身保险的比例都偏低,只有月收入在2000元至4000元之间的消费者, 购买保险的比例较高。究其原因,可以理解为月收入2000元以下者购买保险的经济实力有限;而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消费者购买保险的效用出现递减。这又说明两个问题:第一、现有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不能满足4000元以上的高收入者家庭的保险消费需要。第二、现有的保险服务供给不足,导致在我国 巨大的保险需求潜力面前,潜在的保险服务需求无法转化为有效需求。 (三)人口因素、国民保险意识淡薄,保险服务价值链的成熟程度影响了消 费者信任和选择 人口因素对寿险需求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总量和结构。人口总量是形成寿 险需求的基础,众多的人口数量标志着潜在保险市场巨大。人口结构决定了 寿险的有效需求及差异。现代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家庭结构趋小及多样化的趋势,无疑带给商业寿险较大的发展空间。 由于传统历史文化、过去单纯的计划经济对观念的束缚,加之城乡的文 化水平、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很不一致、存在信息的不对称,国民对保险 的认识、理解千差万别,不少人的保险知识匾乏、对保险知识误解,对灾损 存在侥幸心理的也很多,加之我国保险业发展历史较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以后,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加之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保险业曾一 度中断,保险服务被当作资本主义的产物的阴影在较长时期禁锢了人们的思

关于保险需求的调查报告

关于保险需求的调查报告 一、背景 随着资本金融全球化浪潮的迅猛推进,国际间资本流通的速度不断加快,金融业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金融业的发展不仅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整个市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起着催化、促进和巩固作用。保险业作为我国金融业的四大支柱之一,也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自1980年恢复了保险业务,保险业得到了相对迅速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保险业与其还有一定的差距,还需要不断完善。 二、调查目的 了解人民对保险行业的需求和认识,购买保险的渠道以及对保险产品花费的金额,从而了解当今保险业存在的问题和不同年龄群体对保险的购买情况,发现我国如今保险存在的问题。 三、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超市、饭店、出租车司机、小区以及公园、学校学生及周边人员。 一般情况:被调查者男女比例各半。大多为中低收入者,年龄为18-60周岁之间,以35-60周岁之间的人为主要调查对象。 四、调查方式 我们两个人为一组,一个负责记录另外一个负责访问。调查开展的方式为随机调查,主要问题都是口述进行,并当场进行录音回来整理。同时也利用问卷星软件对微信朋友圈的人进行了少量调查。调查人数大约在100人左右,每个年龄段、每个职业选择有代表性的归纳总结。 五、调查时间:2017年5月2日到5日 六、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被调查者的资金情况、资金消费运用情况、身体情况及是否购买保险产品的渠道及主要原因和影响其在各种保险产品间的选择的因素和如何接触到保险公司等。问卷大概问题进行了整理。(见附件) 七、调查结果 虽然说中国的保险业务快速增长,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市场体系日益完善,法律法规逐步健全,监管水平不断提高,整体实力不断加强,但是还有多半人对保险不是认可的,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就像保险是骗人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想法呢?一定是有些保险公司保险案件发生时没解决好与被保险人的利益关系,造成了不良的负面影响。对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人调查结果得出几点人们想要购买保险的因素。 目前社会上影响人们购买保险的因素: (1)?自然灾害频发,损失大。? (2)?这会上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很多,常常会在不同的方面严重影响到人们 的生命财产安全。? (3)?各类疾病疫病的发生。? (4)?现在人口老龄化加重,人们想要更好的保障自己的生活。? (5)?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投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结构发生了 变化。? (6)?目前社会上保险种类多,人们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来保障自身利益。 (7)另外,影响人们购买保险的消极因素也有。现在,一些保险公司的名声不好,在被保险人出事后,极力推卸自己的责任,出现了很多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之间的矛盾。另外,现在购买的保险有很多好处,除了可以保障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之外,还是一种储蓄工具和投资工具,有时也会成为应急准备金,而且还会提高企业或个人的信用。对于保险公司如何来扩大产品的销售和影响,现在保险公司的竞争非常激烈。保险公司应在在平时的保险案件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不能通过几个保险案件给已经保险的和将要保险的消费者带来不良的消费信誉,做好售后服务才是最关键的,

分析医患关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分析医患关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医患关系成为了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媒体炒作的焦点、医患双方的痛点、行政司法处理的难点。本文试图分析医患关系的现状及其影响,从医方、患方、社会及媒体等因素着手,探讨影响医患关系的原因,力图给医院管理者、医务工作者、患者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标签:医患关系;社会;媒体;患者 1医患关系的现状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随着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道德观和价值观悄然发生着变化,法律意识亦不断增强,同时医患关系领域也是如此不断发生着变化。当前,医患关系总的说来是基本和谐之中存在着局部的不和谐;大的和谐之中存在小的不和谐。和谐是主流,不和谐是支流。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医患之间也出现了互不理解、缺乏尊重和不够信任等关系紧张状况,不仅如此,在一定程度医患关系有恶化的趋势。特别是近年来相继出现个别患者或者患者家属伤害医务人员的极端事件,干扰了正常医疗秩序,甚至直接危及医务人员人身安全。这提醒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种不和谐的医患关系不仅会影响到构建和谐社会近期目标的实现,还会影响到维护人类自身健康这一终极目标的实现[4]。因此,医患关系成为了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媒体炒作的焦点、医患双方的痛点、行政司法处理的难点。 2影响医患关系和谐的因素 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原因是纷繁复杂的,受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内在因素有医患双方的因素,其中,医方因素是影响医患关系的主要因素。外在因素(社会因素)有体制机制、法律保障、媒体舆论导向等诸多问题。 2.1内在因素 2.1.1医务人员因素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在利润驱动下,许多潜规则将医生逐渐拖离了医学道德的轨迹。同时,价值观的偏离导致医患关系不和谐。一方面表现为”重利轻义”,近年的社会发展模式中,经济指标占主导地位,医生在执业中被要求尽力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市场经济下的医疗机构医护人员会被要求创造利润。在所谓成本核算自负盈亏的压力下,医护人员可能淡化自己的义务,盲目追求盈利力求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表现为”医生的逆向选择”[5]医生的逆向选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城乡之间;②医院之间。城乡之间的逆向选择是指,农村是最需要医生的地方,医生却选择城市;医院之间的逆向选择是:基层医院是最需要医生的地方,医生却选择综合大医院(即三级甲等医院)。这种医生选择错位的现象最终导致基层医院”大病看不了,小病看不着”而三级甲等医院又”人满为患”的尴尬局面。

影响需求的因素

影响需求的因素 影响某种商品需求的因素,除了其自身的价格以外,还有下述一些主要因素: (一)消费者的收入。一般来说,在其它条件不变的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收入越高,对商品的需求越多。但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需求结构会发生变化,即随着收入的提高,对有些商品的需求会增加,而对有些商品的需求会减少。经济学把需求数量的变动与消费者收入同方向变化的物品称为正常品,把需求数量的变动与消费者收入反方向变化的物品称为劣等品。 (二)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对该商品的需求数量就会增加。相反,当偏好程度减弱时,需求数量就会减少。人们的偏好一般与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当时当地的社会风俗习惯等因素有关。 (三)相关商品的价格。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而和它相关的其它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的需求数量也会发生变化。如果其他商品和被考察的商品是替代品,如牛肉和猪肉、苹果和梨子等。由于它们在消费中可以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的某种欲望,故一种商品的需求与它的替代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即替代品价格的提高将引起该商品需求的增加,替代品价格的降低将引起该商品需求的减少。如果其它商品和被考察的商品是互补品,如汽车与汽油、影碟与影碟机等,由于它们必须相互结合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种欲望,故一种商品的需求与它的互补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即互补品价格的提高将引起该商品需求的降低,互补品价格的下降将引起该商品需求的增加。 (四)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上升时,就会增加目前的需求,当消费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 此外,还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商品的需求,如人口的数量、结构和年龄,政府的消费政策等。需求法则的基本含义 需求量与需求价格成反向变动关系,就是需求法则。在一般情况下,当市场价格上升时,需求的数量会下降;而当市场价格下降时,需求的数量会增加。根据需求法则,若以需求价格为纵轴,需求数量为横轴,那么需求曲线就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相当于中国汉字中的一捺。影响需求还不止一个价格因素,如人们的收入发生变动,相关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人们的偏好、消费风气发生变动,甚至消费的时间、地点发生变动,都会影响需求,这时需求曲线会向左或向右移动。需求增加时,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向左移动。

影响保险市场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保险市场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保险公司以及业内人士最近都在说一个共识:保险业的发展进入了“黄金十年”,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了一个相当稳定的程度,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而且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为自己买份保险,以期老年能够有所保障,除了这些,影响保险市场需求的因素有哪些呢?小编做了一下整理,总结了几个主要的影响因素:首先是经济因素,这里面包括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也包括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水平以及家庭总体的经济状况。众所周知这些年中国的经济告诉发展,国民经济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带来的结果就是居民个人的可支配收入以及家庭整体的可支配收入都有了大大的提高,这就给保险市场的增长提供了最基础的物质因素。而且与经济因素密切相关的就是居民受教育水平的显著提高,虽然说现在大学生多了就业压力增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国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经济也是一个很大的受益因素,而且导致了大部分年轻人对于保险的认知越来越理性,能够正确看待保险对于理财的帮助,不会像以前那样排斥,这也给保险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软环境。再次是风险和收益因素。用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ROI。投保人在进行投保的时候通常会考虑投入产出的比率或者风险收益的比率。这里有个比较有趣的现象,通常保险行业整体的风险越高则需求越大。影响保险业的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容易被我们所忽略就是强制性的手段或者措施。如果政府或者法律规定居民强制性的购买保险,那么必然会造成保险需求的人为增加。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影响保险市场需求的因素的一些知识,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想得到更加专业的解答可以登陆泰康人寿的官方网站咨询客服人员或者拨打全国免费的客服热线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在沟通学校和社会,在最有效地实现人职和谐,实现人力资源的个人和社会效益最大化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对个人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马云强(2008)在《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一文中指出对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就成为一种颇受世界关注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与课题,它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研究。 从现实意义上讲,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学校、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大学生而言,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大学生正确定位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为职业生涯目标和职业理想的确定奠定基础;有利于拓展大学生自身素质、提升竞争能力。对学校而言,大学毕业生是高校生产的产品。产品合格与否、毕业生是否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将直接影响到外界对学校的评价,影响到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发展。而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高等院校改进和加强人才培养工作,提高学校就业指导服务质量,更加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于社会来说,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可以使我国的大学毕业生能够有序的流动,控制就业市场中的不合理现象的发生,缓解就业难的压力,使学生的人生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本文以宁波高校为例,从实践上探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宁波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求现状的实证分析和经验总结,重点探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现状、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因素,揭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问题根源,创新宁波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从而最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人职和谐,实现人力资源的个人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影响我国手机需求的因素

影响我国手机需求的因素 手机本身 ①:手机价格是影响消费者对手机需求主要因素,手机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化。 ②:预期价格也是对当前手机需求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不 断提高,未来手机的价格将会有较大幅度下降的趋势,一定程度上造成不少消费者呈特价而活的趋势,减少了当前对手机的需求。 ③:手机的品种,颜色,外观,品牌是影响消费者对手机需求的几个因素。随着我国国 民收入的持续持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手机的要求越来越高。 ④:手机的性价比是影响其需求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性价比高的手机容易被市场所接受, 容易受到人们的欢迎。 制造商 ①:制造商的生产规模大,手机的产量高,意味着社会上拥有该品牌手机的用户比较多。 ②:制造商的营销能力强,其产品的需求量大就是不争的事实。 ③:制造商过去的业绩以及在公众中的形象也影响到其产品的需求。 ④:公众对制造商的发展预期也是影响制造商产品需求的一个因素。 ⑤:制造商产品出厂后的服务质量是影响制造商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 销售商的影响因素 1:与制造商类似,销售商的经营规模、营销能力、营销策略、过去的销售业绩、在公众心中的形象以及其售后服务质量是影响其所经营的手机需求的主要因素。 顾客的影响因素 ※客户将来的收入和消费预期是目前影响我国手机需求的隐藏因素。 ※客户的消费偏好和消费观念也是影响手机需求必不可少的因素。 ※客户的家庭成员、亲戚、邻居、朋友以及同事对促进手机需求增加也有一定作用。小米M1的需求分析 小米的需求量=f(小米的价格、相关替代品的价格、消费偏好、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等) Q=f(Px.Py.T.I.A) 供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