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湖心亭看雪》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题)

《湖心亭看雪》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题)

(二)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 分)

(1)湖中人鸟声俱绝( ) (2)雾凇沆砀( )

1L面线句子描写很有特点,请做具体分析。(4分)

【分析】

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绝:消失。

②句意为:冰花一片弥漫。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2)本题考查写景的方法。“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是运用白描手法,写出西湖雪后雾气弥漫、天地一白的景象,勾勒出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

答案:

(1)①消失②白汽弥漫的样子

(2)作者运用白描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次序,勾勒出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点评】“余”的解释:

①尝贻余核舟一(我)

②其余不足观也已(多余的)

③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遗留的)

④苟粟多而有余,何为而不成(盈余)

《湖心亭看雪》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题)

(二)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 分) (1)湖中人鸟声俱绝( ) (2)雾凇沆砀( ) 1L面线句子描写很有特点,请做具体分析。(4分) 【分析】 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绝:消失。 ②句意为:冰花一片弥漫。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2)本题考查写景的方法。“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是运用白描手法,写出西湖雪后雾气弥漫、天地一白的景象,勾勒出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 答案: (1)①消失②白汽弥漫的样子 (2)作者运用白描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次序,勾勒出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点评】“余”的解释: ①尝贻余核舟一(我) ②其余不足观也已(多余的) ③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遗留的) ④苟粟多而有余,何为而不成(盈余)

2020部编版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03 《湖心亭看雪》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

《湖心亭看雪》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2019年山西省中考题) 西湖美景古来共谈,请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 8-11 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8.多音字的读音由其所在的语境决定,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2 分) (1)浅草才能没.马蹄 (2)天与.云与山与水 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是.日更定矣明辨是.非 B.见余大喜.曰喜.出望外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别.具匠心 D.余.一小舟不遗余.力 10. 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3 分)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大雪下了三天,。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 ,。 11. 同一个西湖,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时间,看到的风光不同,表达的心情不同。根据诗文内容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4 分) 白乐天满怀喜悦赏美景张陶庵冬夜无限惆怅。 【答案】 8.(1)mò (2)yǔ 9. B 10.(1)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11.白乐天春日(或“初春”“春季”等)满怀喜悦赏美景。 张陶庵冬夜无限惆怅遇知音(或“思故国”“寄幽思”“游西湖”等) 【解析】 8.(1)“没”是多音字,有两个读音。读为 méi 时:①无,如没有,没用;②不曾,未,如没来过;③不够,不如,如汽车没飞机快。读音为mò时:①(人或物)向下沉,如沉没,没入水;②漫过,高过,如淹没;③隐藏,消失,如埋没,没落;④财物收归公有或被私人侵吞,如没收。 本句诗的含义为:路上浅浅绿草,仅能把马蹄遮盖。故读音为mò。 (2)“与”也为多音字,有三个读音。读音为 yǔ时:①和,跟,如与虎谋皮;②给,如赠与;③交往,友好,如相与;④赞助,赞许,如与人为善。读音为 yù时,表示参加,如参与。读音为 yú时,同“欤”。本句诗的含义为: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故读音为 yǔ。 9.本题考查文言文关键字词的理解。 A.是:代词,这;正确 B.喜:都是高兴的意思 C.别:辞别,离开;另外的 D.余:我;剩下来的,多出来的 10.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重要的句子,要注意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的翻译。 (1)大雪: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俱:都。绝:消失。 句子译为: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莫:不要。

《湖心亭看雪》阅读练习(含答案)

作有、。 1、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看”雪的?从中可以初步看出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此题参考中考直通车,抓住关键词语即可) 2、雪后西湖“人鸟声俱绝”而作者“独往”反映出作者什么情怀? 超凡脱俗,清高孤傲。 3、刘勰说:“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文中“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文字凝练,意蕴丰富。分析此句交代了那些内容。 (1)看雪的背景;(2)雪大;(3)雪下得时间久;(4)天气寒冷;(5)环境幽寂。 4、作者在湖上看到怎样的雪景?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此题参考中考直通车,抓住关键词语即可) 5、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运用白描手法,由远及近,写出了“湖上”雪后最具代表性的景物,在大雪的笼罩下全都变得虚无缥缈。作者的描写,宛如中国画的写意手法,寥寥几笔,就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6、“独往湖心亭看雪”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是否矛盾? 不矛盾。作者自命清高,洁身自好,不愿意与那些俗人为伍。 7、从文中那些具体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大喜”?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一惊叹虽发之于二客,实为作者心声,巧遇知音的愉悦、惊喜。 “强饮三大白”。自己本不善饮,却连饮三大杯,由此可见“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悦之情。 8、金陵人请他喝酒的时候,他连姓氏都没有通报,只是离开的时候才问,也没有记下来,这样写有什么深意? 君子之交淡如水,作者只看重精神上的沟通,心灵的交融。 9、从文中那些地方可以看出“相公痴”? (此题参考中考直通车,抓住关键词语即可) 10、“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那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表达效果。(1)与“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 (2)前者借“客”偶遇知音的惊喜,赞美作者之“痴”;后者借舟子之口,说“客”之“痴”,为作者之“痴”找到“同调”。作者超凡脱俗的行为和孤高自赏的情怀,不但在“客”那里引起了共鸣,也通过他与“客”的“和鸣”,仿佛让本无雅趣的舟子受到了“痴”的精神感染,让他若有所思。文章至此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穷。 11、本文笔调流畅淡雅,看似自然无奇,却又耐人寻味。结尾处舟子自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舟子所云之“痴”,既是俗人之见,又是对作者最真切的评价。你从中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怀? 表现了他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清高孤傲的情怀。 1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句中两个“痴”字表达了什么意义? 点出两人共同的爱好和情趣。

2020年德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0年德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惬意(qi)狡黠(xi)薪酬(xīn)重蹈覆辙(zh) B、胚芽(pēi)威慑(sh)众筹(chu)恪尽职守(k) C、诘责(ji)伧俗(cāng)践行(jin)相形见绌(ch) D、虔信(qin)偌大(nu)爆棚(bo)怏怏不乐 (yā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追溯眶骗孵化器粗枝滥造 B、顷刻沉湎棚户区断章取义 C、呻笑辍泣去库存滚瓜烂熟 D、鄙痍吞噬挡箭牌纭纭众生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B 、卓凡批评同桌写作文经常文不加点,错字百出。C 、九旬高龄的老教授在二中礼堂讲授国学,他旁征博引,侃侃而谈。D 、长河公园景色宜人,周围高楼鳞次栉比,你不会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

4、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的词性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在(A)秋天里,我喜欢芦花。它生在细细的(B)苇秆的上端,在日渐寒冽的风里不停地(C)摇曳。然而,从来没有一束芦花是被(D)寒风吹落的。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正是桂花开放时节,故金榜题名也称“折桂”。B 、“崔九堂前几度闻”中的“堂”是居所名称,古代居所前为“堂”,后为“室”。成语“登堂入室”出自《论语》,意即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指学问、技艺由浅入深,达到一定的造诣。C 、古代制竹简以火烤竹去湿,刮去竹青部分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或“杀青”。后来“汗青”指“史册”,例如“留取丹心照汗青”;“杀青”现多指影视作品前期拍摄完成。D 、古人将一夜从19点开始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一更,即零点前后。 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什么地方我曾经看见这样一棵苍老的枸杞树呢?是在某处的山里吗?是在另一个地方的花园里吗? B、当一个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你走来,他给你的印象是爽直、纯洁、豪华、富丽。C 、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我的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可以说这行诗是象征诗派的代表。D 、著名作家、翻译家杨季康(笔名杨绛)

《湖心亭看雪》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24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

《湖心亭看雪》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 (截至2020年)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上下一.白()(2)从武林门而西.() (3)即.棹小舟入湖()(4)取道……石径塘而归.()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 ①才一举.头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C. ①草草领略,未及.遍赏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D. ①次早得.陶石篑帖子②二者不可得.兼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8.下面分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3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则心已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遥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 B.写赏雪,却写道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则突出了“山”“湖”“好友”齐聚的喜悦。

中考试题《湖心亭看雪》阅读与答案

中考试题《湖心亭看雪》阅读与答案 引导语:《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下面与小编一起来学习中考试题《湖心亭看雪》阅读与答案。 中考试题《湖心亭看雪》阅读与答案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挐同:拏/拿)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A.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C.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D.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是( ) (2)客(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译文: 4.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概括。(4分) 答: 参考答案: 1.C(2分)

2.(1)这(1分)(2)客居(1分) 3.我痛饮(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P道别。(2分) 4.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2分) 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2分)(大意相同即可)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大雪接连下了好几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各种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观赏雪景。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倒影,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米粒般的两三个人罢了。 我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那两个人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他们)邀请我一同喝酒。我尽情喝了三大杯后告辞。(我)问他们的姓氏,原来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情(于山水),还有像您一样(甚至比您更)痴情(于山水)的人呢!” [知识拓展] 《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课文导读】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文中,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这种情感须自己通过阅读、理解、体验、感悟就能理解。 【学习重点】 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熟读并背诵课文。 2.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学习白描的写作手法。

2020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时检测(含答案):12湖心亭看雪

12* 湖心亭看雪 测试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长堤一痕.(hén)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qiáng) C.铺毡.对坐(zhān) D.舟子喃.喃曰(nán)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是日更定 ..矣(更定:晚上八时左右。) B.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一白:一处白。) C.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而已:罢了。) D.莫说 ..相公痴(莫说:不要说。) 3.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游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B.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我划着一只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 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C.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湖中哪能还 有这样的人呢!”]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我被强制着灌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4.选出朗读节奏处理不当的一项() A.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C.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D.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5.下列称谓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余B.吾C.尔D.相公 6.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交代作者住西湖的特定时间与环境,暗含着对西湖雪景的痴情。 B.作者使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类似绘画的语言,生动描画出人在浩瀚 无际的大自然中微不足道的处境。 C.作者在“是日更定”去游湖心亭,这一壮举表达了他渴望领略宇宙奥秘、与天地精神共 往来的奇趣豪情。 D.第二段借舟子的话赞作者比客居者更痴情于西湖。 二、填空题 7.判定下列文言句式。 (1)是金陵人() (2)见余大惊喜,曰()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8.文学常识填空。 《湖心亭看雪》选自《》,作者,明末清初家、家。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琐事,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的出色描述。其中表现出对 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情绪。描写,风格,极富。在晚明小品中独树一帜。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阅读训练及答案6篇

《湖心亭看雪》阅读训练及答案6篇 《湖心亭看雪》阅读训练及答案6篇 《湖心亭看雪》阅读训练及答案1 【一】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补充[去月]上月。 1。解词 (1)晓雾将歇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仆去月谢病 (4)岂徒语哉 2翻译 (1)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3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 4,对划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 【二】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晓雾将歇()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怀民亦未寝()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4。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 【附答案】 【一】1。辞官。只。2。3。示例: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或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4。理解:远离尘俗,洁身自好。评价一: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广的胸怀,超凡的气度。评价二: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 【二】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1)消散(2)参与,这里指欣赏(3)睡觉(4)只是3。(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2)我们一起在庭院

《湖心亭看雪》阅读练习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阅读练习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阅读练习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阅读练习 (一) 崇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4.“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5.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 (二) 到亭上,有两人铺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2.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3.“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4.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附答案】: (一)1.明思宗朱由检怀念故国的深情2.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3.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4.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5.连用三个“一”字,与“上下一白”相呼应。写法上,作者未站在一个固定点上,而是不断变换角度写景写人。 (二)1.“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2.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3.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4.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阅读文言文《湖心亭看雪》及答案解析

张岱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③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④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关材料: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一柳宗元《江雪》 1.下列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以为妙绝 B.是日,更定矣斯是陋室 C.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 D.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 2.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景象。 B.选文第一段交代了游西湖的时间以及环境,为下文写西湖雪景做铺垫。 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与《江雪》一诗“独钓寒江雪”中的“独”字表达的情怀是一致的。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句采用白描手法,描绘西湖雪景,其中“痕”“点”“芥”“粒”四个量词用得巧妙,妙在何处?现代汉语中使用量词增强语言表现力的例子有很多,请举一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末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相公的“痴”(用原文回答)?中国古代文人中寄情山水的“痴人”还有不少,请举一例,并简述其“痴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D 3.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意对即可) (2)示例:一弯新月,一叶扁舟,一轮圆月,一眼泉水,一抹彩霞,一束阳光………… 5.更定之时,独往湖心亭看雪。示例:陶渊明痴心于山水,向往田园生活。(列举的“痴”人与“痴”行要吻合)

《湖心亭看雪》《西湖七月半》 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西湖七月半》 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共10分)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二)杭人游湖,是夕好名,逐队争出。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①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②喝道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③舟近岸。断桥石磴④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面⑤。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 (节选自张岱《西湖七月半》,有删改) 注:①魇:在梦中惊叫。②皂隶:差役们。③舣(yǐ):停船靠岸。④石磴:石阶。⑤靧(huì)面:洗脸。指湖面恢复明净。 15.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湖中人鸟声俱绝绝: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 1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17.下列对语段(一)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本文是一篇游记,开篇写出了雪后西湖宁静清远的景色,一个“绝”字从冰天雪地、万籁无声中透露出寒意,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做铺垫。 B.第①段把雪后西湖仅能见到的景物收罗在一起,视线由近到远,景物由大到小,如同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与“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前者借“客”偶遇知音之喜赞美作者之“痴”,后者借舟子之口说“客”之“痴”。 D.本文主要从三个角度写西湖雪景。即未游西湖时,先概括描写雪后的寂寥凄清;游西湖时,写西湖全景;最后以动态式具体勾勒,结构完整,笔调淡雅流畅。18.找出语段(二)中运用白描手法写景的句子,并分析语段(一)(二)运用这种手法有何共同作用。(4分) 答案: 15.(1)消失(2)尽力 16.(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17B

山东省德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文答)

山东省德州市2020 中考语文试题 (试卷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为120 分钟) 一、积累(28 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字形不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霎.时(shà)庇.(bì)护升班.马神采.奕奕 B.炊.(chuī)烟瘦削.(xuē)区块链.坦荡如砥. C.端祥.濒.(bīn)临 消费 券.( ju àn)行稳致.远 D.侦缉.翌.(yì)日熔.喷布笃.(dǔ)定前行 2.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糖葫芦,冰糖葫芦嘞⋯⋯”这一声吆喝抑扬顿挫、渺远悠长,成了我们童年最甜蜜的回忆。 B. 德州的夜市人声鼎沸,热闹异常,小地摊给老百姓带来了便捷,也给城市生活增添了一丝烟火气息。 C. 这哥俩儿性格铢两悉称:一个活泼开朗,一个不苟言笑。 D. 诗书画印的结合,是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形式,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 “冠冕” 指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现在竞赛中保住上次的冠军称为“卫冕”。中国女排正在全力备战,力争奥运会卫冕。 B. 牍是古代书写用的木片,“案牍“指代书信,此外“尺牍” “鸿雁”“双鲤”“彩笺”也是书信的别称。 C. “孟夏草木长” ,“孟夏”指夏季的第一个月。古人把四季的每一季节都分成孟、仲、季三个阶段,然后再依次分别代称月份。 D. 梧桐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时承载着悲凉寂寞,如“梧桐更兼细雨”;有时象征高洁品格,如“风翱翔于 千仞兮,非梧不栖” 。古琴常为桐木所制,“临歧理桐丝”中“桐丝”指琴弦。 4.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 5 月27 日,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并再测珠峰“身高” ,世界屋脊又一次见证了中国人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精神。 B今年,文化和旅游部首次开展了“云游非遗”线上推广活动,鼓励人们走进传统文化、发现非遗之美。C.实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不仅保护个人健康,还体现了社会文明。 D.在“直播带货”等销售新模式下,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5. 默写(8 分) (1)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溪云初起日沉阁,。(许浑《咸阳城东楼》) (3)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 ,。”现多指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这一哲理。 (4)中国有很多亭名来源于古诗文名句,如岳麓山的爱晚亭,佛图关的夜雨亭,右安门的陶然亭,三元坊的沧浪亭,颐和园的知春亭和秋水亭,请写出以上任一亭名的出处: (1)《三国演义》中(人名)因为失街亭斩了马谩,请说出失街亭的原因∶ (2 分) (2)《西游记》第十六回,师徒二人在观音禅院丢失袈裟。哪些内容能够表现金池长老的贪 婪?(至少两条)(2 分) (3)杨绛,除《老王》外,其代表作品还有《___》等。(2 分 (4)“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是俄国诗人 (人名)的诗句。(2分) 二、阅读(5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22 题。 (一)责子 陶渊明 6.名著(8 分)

湖心亭看雪 2020中考人教版 注释翻译问答题及对比阅读篇目整理

湖心亭看雪 张岱明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选自《陶庵梦忆》卷三(中华书局2008年版)。湖心亭,在今浙江杭州西湖中。张岱(1597—约1679),明末清初文学家,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②[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 ○3[更定]指初更以后,古时一夜分为五更,初更相当于现在的晚上7点至9点。○4[拏]牵引,这里是划船的意思。 ○5[毳衣]细毛皮衣,,毳,鸟兽的细毛。 ○6[雾凇(song]雾气遇冷时在树本上凝成的冰花。 ○7[沆砀]雾气弥漫的子。 ○8[强(qiang)]勉强,尽力。 ○9[白]古时罚酒用的酒杯,也泛指酒杯。 ○10[金陵]今江苏南京。 ○11[客此]在此地客居。 ○12[舟子]船夫。 ○13[相公]对书生的尊称。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初更以后,我划着一叶小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上下下,白茫茫的一片。湖上影子,

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在烧酒,酒炉里的酒正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勉强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中“绝”字用得妙,你觉得它在此处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由此你能联想到柳宗元《江雪》中的哪两句? 一个“绝”字,传达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寒意,巧妙地从人的听觉角度和心理感受方面写出了大雪后的情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量词用得极新颖别致,又蕴涵丰富。请你品析一下它们的表达作用。 这些量词写出了景物在天地苍茫中依稀可辦但又极其小的情景。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又传神,写出了人与自然共同构成的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通过这些量词,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在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生发了一种人在天地间茫茫如同“沧海一粟”的深沉感慨。 ·“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从这几

《湖心亭看雪》阅读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阅读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阅读题及答案 13.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14.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不多余。因为写湖心亭上两个金陵人对坐饮酒、“余”被邀勉力喝三杯的情景,为文章开出另一境界,给人以一种欣逢知己的惊喜。是“看雪”行动的延伸。能够真实地体现作者喜极而悲的情绪变化。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大雪接连下了好几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各种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观赏雪景。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倒影,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米粒般的两三个人罢了。 我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那两个人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他们)邀请我一同喝酒。我尽情喝了三大杯后告辞。(我)问他们的姓氏,原来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情(于山水),还有像您一样(甚至比您更)痴情(于山水)的人呢!” 原文赏析 开头二句点明时间、地点。张岱文集中凡纪昔年游踪之作,大多标明朝纪年,以示不忘故国。这里标“祟侦五年”,也是如此。“十二月”,正当隆冬多雪之时;“余住西湖”,则点明所居邻西湖。这开头的闲闲二句,却从时、地两个方面不着痕迹地引逗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下文“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紧承开头。只此二句,大雪封湖之状就令人可想,读来如觉寒气逼人。作者妙在不从视觉写大雪,而通过听觉来写。“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湖山

《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附答案)

《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附答案) 《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附答案)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①余挐一小舟()②雾凇沆砀() ③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④客此() 【小题2】以下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①上下一白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B.①上下一白②及下船 C.①是日更定矣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千山鸟飞绝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4】.高雅的情调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舟子就用“痴”字来形容作者,说说这个“痴”字有什么深刻含义?(2分) 【小题5】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几联描写雪景的古。(不少于2联)(2分) 答案【小题1】①通“桡”,撑(船)。②白气弥漫的.样子。 ③尽力④客居【小题1】 D【小题1】①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②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小题1】作者借舟子的一个“痴”字点明主题,突出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表现了作者钟情山水、淡泊孤独、超凡脱俗的独特个性。 【小题1】例如: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②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③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及答案 一、夯基达标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余拏.一小舟( )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3)及.下船( ) 2.下列句子中的“一”字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惟长堤一.痕 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C.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D.余拏一.小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用原文填空。 (1)由柳宗元的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能想到课文中的语 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雪”是娱情之物,请再举出古诗文中几个写“雪”的句子。 二、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是.日更定矣( )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3)是金陵人,客.此(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绝”字妙在从听觉写出大雪后一片寂静,人、鸟都不敢外出的环境,写出了大雪后的森然寒意,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

初二语文《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语文《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练 习题及答案 初二语文《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篇一」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字词注音。 更定拥毳衣崇祯雾凇 沆砀与余舟一芥铺毡对坐强饮 2.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 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 ③余拿一小船④拥毳衣炉火 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 ⑦焉得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⑨客此⑩及下船 3.填空。 ①本文选自《》,作者字,号,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②大雪三日,。 ③是日更正,,,独往湖心亭看雪。 ④ ,,上下一白。 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8.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 (二)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到亭上大喜曰是金陵人客此 拉余同饮 10.“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11.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12.“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13.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一、1.ɡēnɡ cuì zhēn sōnɡ hànɡ dànɡ jiè zhān qiánɡ 2.①完了,结束②消失③撑,划④鸟兽的细毛⑤独自⑥水汽凝成的冰花白汽弥漫的样子⑦哪能⑧指酒杯⑨客居⑩等到 3.①陶庵梦忆张岱宗子陶庵明末清初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④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⑤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二、(一)4.明思宗朱由检怀念故国的深情

张岱《湖心亭看雪》课外阅读题及答案

张岱《湖心亭看雪》课外阅读题及答 案 张岱《湖心亭看雪》课外阅读题及答案「篇一」 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阅读练习 (一)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4.“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5.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 (二)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2.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3.“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4.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附答案】: (一)1.明思宗朱由检怀念故国的深情2.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3.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4.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5.连用三个“一”字,与“上下一白”相呼应。写法上,作者未站在一个固定点上,而是不断变换角度写景写人。 (二)1.“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2.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3.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4.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张岱《湖心亭看雪》课外阅读题及答案「篇二」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选自张岱《西湖梦寻》) [注]霁:雨过天晴。参廖、辨才:人名。并湖:沿湖。雷峰、南屏、灵石坞:山名。普宁、寿圣院:寺名。惠因涧:山涧名。殆:大概。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