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湖心亭看雪》中考选择题

《湖心亭看雪》中考选择题

湖心亭看雪

1.请找出下列各组加点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是.日更定/莫衷一是.

B.更.有痴似相公者/更.深夜色半人家

C.是金陵人,客.此/客.从外来

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且焉.置土石

2.甲诗(《江雪柳宗元》)与乙文(《湖心亭看雪》)都描写雪景和人物的活动,但描写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诗用烘托的手法,景为人设,描画出一个独钓江雪的渔翁形象。

B.【乙】文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

C.【甲】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之感。

D.【乙】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

3.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2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4.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宋无罪而.攻之

C.是.日,更定矣/是.进亦忧,退亦忧

D.其.如土石何/问其.姓氏

5.下列句子表达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6.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良.多趣味/此皆良.实

B.飞漱其间./又何间.焉

C.余.拏一小舟/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D.上下一.白/长烟一.空

7.对甲文《三峡》与乙文《湖心亭看雪》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第①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

B.甲文第③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湖心亭看雪 》中考试题集锦(整理版)

湖心亭看雪中考题目集锦 2007湖南永州(三)阅读下列诗文,完成20~24题(13分)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西湖袁宏道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1.用“︱”划分下列一句的朗读节奏。(2分)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22.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3分) 23.《湖心亭看雪》写的是雪后的西湖,《西湖》写的是春天的西湖,试比较两篇文章写景方法的不同。(2分) 24.《湖心亭看雪》和《江雪》都描写了雪景和人的活动,但所表达的感情完全不同,请简要分析。(2分) 参考答案:20.(4分,每句2分)(1)(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2)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21.(2分)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22.(3分,每点1分,语意相近即可)①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②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③暗示作者的“痴”(或“不同常人”),为下文作伏笔。23.(2分)《湖心亭看雪》用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写景(答出“白描”即可)(1分);《西湖》用生动的比喻写景(1分)。 24.(2分)《湖心亭看雪》表达的是作者清高自赏和淡淡的愁绪(1分);《江雪》表达的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1分)。(语意相近即可) 2007威海市(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14题。(4分) 崇祯五年十二月。。。。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3.写景是游记的重点,试用自己的话将湖中雪景描绘出来。(2分) 14.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2分) 参考答案:(共4分)13.示例:平静的湖面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站在船头,向远处望去,高处的天与云,远处的山和水,浑然一体,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如果立在岸上,湖上能看得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我的一叶小舟及船上的两三个人影罢了。(能全面描绘出文中所写景物1分,语句连贯通顺1分,共2分)(直接翻译原文也可)14.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共2分)。 20XX年达州市(三)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6—20题。(14分) 【甲】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说笠翁,独钓寒江雪。 【乙】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6、请找出下列各组加点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是日更定莫衷一是 B、更有痴似相公者更深夜色半人家 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且焉置土石 17、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翻译: 18、【乙】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答: 19、(1)从【甲】诗“独钓寒江雪”和【乙】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试问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2分) 答: (2)《爱莲说》中也有含“独”字且意蕴相同的句子,请写出一句。(2分) 答: 20、以上诗文都描写雪景和人物的活动,但描写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诗用烘托的手法,景为人设,描画出一个独钓江雪的渔翁形象。 B、【乙】文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 C、【甲】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之感。 D、【乙】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 参考答案:16、D;17、译文:大雪下了三天,湖中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必须直译);18、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19、(1)诗、文中的两个“独”字,都表现处作者独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2)、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0、D。 20XX年中考《湖心亭看雪》试题20XX年常德市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8-22题。 (甲)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满井游记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湖心亭看雪》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题)

(二)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 分) (1)湖中人鸟声俱绝( ) (2)雾凇沆砀( ) 1L面线句子描写很有特点,请做具体分析。(4分) 【分析】 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绝:消失。 ②句意为:冰花一片弥漫。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2)本题考查写景的方法。“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是运用白描手法,写出西湖雪后雾气弥漫、天地一白的景象,勾勒出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 答案: (1)①消失②白汽弥漫的样子 (2)作者运用白描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次序,勾勒出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点评】“余”的解释: ①尝贻余核舟一(我) ②其余不足观也已(多余的) ③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遗留的) ④苟粟多而有余,何为而不成(盈余)

《湖心亭看雪》中考试题选编★

《湖心亭看雪》中考试题选编 (2018·枣庄)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9-13题。(15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①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②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③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④,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注】①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②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③毳(cuì)衣:细毛皮衣。④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相与 ..步于中庭(2)是.日更定矣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11.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2分) A.相与步于中庭B.独往湖心亭看雪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D.更有痴似相公者12.【乙】文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雪夜之景。请自选角度赏析【甲】文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3分) 13.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幅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4分) (2018眉山) 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湖心亭看雪(节选)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丙小石潭记(节选) 柳京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7.下列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B.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列加点词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湖中人鸟声俱绝.(隔绝)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边 D.佁然 ..不动(呆呆的样子) 9.下列对选文文意理解概括与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则选文都有叙事。甲文写的是夜游承天寺,乙文写的是到湖心事赏雪,丙文写的是游览小石潭。 B.三则选文都写到了水。甲文写了水中竹柏倒影的景致,乙文写天云山水一片混沌的景色,丙文写了水中鱼 儿嬉戏的面面。 C.三则选文都融情于叙事写景中。甲文抒发了苏轼贬谪的悲凉,乙文抒发了张岱对故国往事的怀念,丙文抒 发了柳宗元贬官失意后的孤凄。 D.画线句子写景各有千秋。甲文运用比喻手法,富有情趣:乙文采用白描手法,形神兼备:丙文动静结合, 游鱼与潭水相映成避。 10.将下列句子翻译咸现代汉话。(4分)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017大庆)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节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注释:①拏:通“挠”,撑、划。②毳衣:细毛皮衣③雾凇沆砀:寒气弥漫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 ①欣然 ..起行欣然:②月色入户.户: ③是.日更定矣是:④上下一.白一: 1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刻舟求剑》

《湖心亭看雪》中考真题一网打尽(含2019)+答案解析(含2019)

《湖心亭看雪》历年中考阅读真题答案及解析 一、(2019年云南省中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12分) 湖心亭看雪 张岱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拏,又作“挐”。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2分)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16.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3分)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7.选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结合内容简要分析。(3分) 【答案】: 14.(2分)(1)下雪(2)勉强、尽力 15.(4分)(1)我划着一艘小船,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

(2)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16.(3分)使用白描手法。(1分)作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简练单纯的文字,寥寥几笔,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2分) 17.(3分)作者在天寒地冻、西湖人迹罕至的情况下仍独往湖心亭看雪,(1分)表现出他痴迷山水、不随流俗的生活情趣。(2分) 【解析】 1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结合句子的意思回答即可。注意(1)为名词用作动词,解释为:下雪。(2)古今异义,解释为:勉强、尽力。 15.考查句子的翻译,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重点字词和特殊用法的字词。(2)注意译出反问的语气。 16.考查白描手法的运用。从白描寥寥几笔不加烘托渲染,但勾勒出雪景图的素洁淡雅的美妙境界入手分析即可。 17.考查作者思想感情及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作者在天寒地冻、西湖人迹罕至的情况下仍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了对山水的痴迷,和不同俗流的生活方式,以及高雅的雅趣和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二、(2019年山西省中考题) 西湖美景古来共谈,请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 8-11 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湖心亭看雪》中考训练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中考训练题及答案 训练题(一)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 ..的一项是( D ) A.余拏.一小舟(撑(船)) B. 拥.毳衣炉火(拥:围,裹) C.湖中焉得 ..更有此人(焉得:哪能) D.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勉强)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 ..的一组是(A) 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是.日更定矣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登轼而.望之 D.问其.姓氏安陵君其.许寡人 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 ..的一项是(C) A. 本文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明末清初人。 B. 文中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雪夜之景,西湖奇景与游客雅趣相互映照。 C.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借舟子的话,侧面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 D.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连用三个“一”字,与“上下一白”相呼应。写法上,作者未站在一个固定点上,而是不断变换角度写景写人。 4.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有误 ..的一项是(D)) A. 是.日更定矣是:这 B. 雾凇沆砀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C.强饮三大白.而别白:酒杯,这里指代酒 D. 是金陵人,客.此客:客人 5.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项(A) A.天与.云与山与水陈太丘与.友期行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D.问其.姓氏其.真不知马也 6.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分析错误 ..的一项是(D) A.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B.“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做铺垫。 C.“天与云与山与水”一句,连用三个“与”字,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蒙一片,满目皆白的景象。 D.本文以记叙开头,以抒情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动中有静,寂中有声。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是日更定矣是:这 B.雾凇沆砀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湖心亭看雪》中考试题集锦

《湖心亭看雪》中考试题集锦 一、湖南永州阅读下列诗文,完成20~24题(13分) 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西湖袁宏道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用“︱”划分下列一句的朗读节奏。(2分)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3、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3分) 4、《湖心亭看雪》写的是雪后的西湖,《西湖》写的是春天的西湖,试比较两篇文章写景方法的不同。(2 分) 5、《湖心亭看雪》和《江雪》都描写了雪景和人的活动,但所表达的感情完全不同,请简要分析。(2分) 1.(4分,每句2分)(1)(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2)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2.(2分)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3.(3分,每点1分,语意相近即可)①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②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③暗示作者的“痴”(或“不同常人”),为下文作伏笔。 4.(2分)《湖心亭看雪》用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写景(答出“白描”即可)(1分);《西湖》用生动的比喻写景(1分)。

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文言文复习《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复习《湖心亭看雪》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 一、基础知识 1.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卷三。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_________,山阴(今浙江绍兴)人,_________(朝代)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2.更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___________”。 3.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C.念无与为乐者.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醉翁亭记》) D.相与步于.中庭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是.日更定矣/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B.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更.有痴似相公者 D.一.童子烧酒/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独往/湖心亭看雪 B.更有/痴似/相公者 C.湖中/人鸟声/俱绝 D.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充分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俗流的生活方式。 B.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议论。 C.作者以舟子的喃喃自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景,“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是一种巧妙的侧面描写。 D.文章叙事时的情绪变化是一波三折,但是都与“看雪”有关,是“看雪”的延伸。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是日更.定矣()(2)余拏.一小舟() (3)拥.毳衣炉火()(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6)是金陵人,客.此()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心亭看雪中考题

湖心亭看雪中考题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姓名:得分: (一)阅读《湖心亭看雪》,完成6——10题。(50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课文选自(),作者(),()文学家。(9分)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8分) A .余拏.一小舟() B .上下一. 白() C .客.此()D .及. 下船() 8.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6分) A .焉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B .而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宋无罪而攻之 C .是是日更定矣 D .其问其姓氏 是进亦忧,退亦忧其如土石何 9.翻译下列句子。(20分)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0.下列句子表达错误的一项是()(7分)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二)阅读《湖心亭看雪》,完成6——10题。(50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下列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组是()。(10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哀转久绝B.是日更定矣问今是何世 C.问其姓氏望其旗靡D.强饮三大白而别乃记之而去 7.解释加点词。(20分) ①拥毳衣 ..炉火: ②见余大.喜: ③余强饮三大白 ..而别: ④雾凇沆砀 ..:

湖心亭看雪 练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拏.一小舟() ④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 ....() ⑦焉得 ..()..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 ..而别()⑨客此 ⑩及.下船()(11)上下一.白()(12)惟.长堤一痕() (13)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译文: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文: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 5、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译文: 6、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译文: 7、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文: 三、阅读理解 1、用原文回答问题: (1)作者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 (3) 点明主旨的句子:。 2、说说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举例说明。 答: 3、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答: 4、哪些动词表现作者的“痴”?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 答: 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答: 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 7、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 答:

《湖心亭看雪》答案 【中考链接】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拏.一小舟() ④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 ...砀.() ⑦焉得 ..而别()⑨客此 ..()..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 ⑩及.下船()(11)上下一.白()(12)惟.长堤一痕() (13)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①完了,结束②消失③撑,划④鸟兽的细毛⑤独自⑥水汽凝成的冰花白汽弥漫的样子⑦哪能⑧指酒杯⑨客居⑩等到(11)全(12)只有(13)罢了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译文: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文: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 5、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译文: 6、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译文: 7、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文: 3、湖里哪能还有这样的人!(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 4、不要说相公痴情,还有跟相公一样痴情的人!(不要光说相公痴,还有和相公一样痴的人。) 5、(我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6、这一天五更过后,我划一条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划往湖心亭去看雪。 7、冰花一片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全是一片白色。 三、阅读理解 1、用原文回答问题: (1)作者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 (3) 点明主旨的句子:。 2、说说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举例说明。 答: 3、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答:

中考课内文言文基础重点拓展真题《湖心亭看雪》(原卷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12课《湖心亭看雪》经典练习 基础知识积累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雾凇.(sōng)长堤.(dī)毳.衣(cùi) B.沆砀.(dàng)拏.(ná)喃.喃(nǎn) C.金陵(lín)芥.(jiè)崇祯.(zhēn) D.更.定(gēng)铺毡.(zhān)痴.(chī)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客.此(客人) 拥.毳衣炉火(裹着、围着) B.上下一.白(全) 雾凇沆砀 ..(白气弥漫的样子) C.余拏.一小舟(撑) 强饮三大白 ..(大杯酒) D.湖中人鸟声俱.绝(全,都) 及.下船(等到) 3.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1)湖中人鸟声俱绝 (2)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国怀乡 C.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山水之乐. 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5.将下列句中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答: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答: 6.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使人想起柳宗元《江雪》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西湖的诗句很多,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苏轼笔下的雨后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白居易眼中的初春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杨万里心中的夏日西湖。西湖的确是个迷人的地方。 7.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写及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崇祯的年号,有何意义? 答: (2)结尾用舟子的话收束全文,有何用意? 答: (3)高雅的情调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舟子就用“痴”字来形容作者,说说这个“痴”字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 (4)“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答: (5)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答: 8.张岱,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是()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等绝代文学名著,本文选自《》。明亡后不仕,他入山著书以终。 课内重点语段阅读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中考试题《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

中考试题《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 张岱 崇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挐同:拏/拿) 到亭上,有两人铺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对下面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A.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C.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D.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是( ) (2)客( ) 3.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译文: 4.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括。(4分) 答: 参考答案: 1.C(2分) 2.(1)这(1分)(2)客居(1分) 3.我痛饮(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P道别。(2分)

4.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2分) 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2分)(大意相同即可) [【译文】崇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大雪接连下了好几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各种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观赏雪景。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倒影,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米粒般的两三个人罢了。 我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那两个人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他们)邀请我一同喝酒。我尽情喝了三大杯后告辞。(我)问他们的姓氏,原来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情(于山水),还有像您一样(甚至比您更)痴情(于山水)的人呢!” 以上是由YJBYS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湖心亭看雪》,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YJBYS文学网。

《湖心亭看雪》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

《湖心亭看雪》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 班级:姓名: 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B卷选择题涉及全六册古文知识点。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 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 A卷:夯实基础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更定】。更,。 2、【拏】。 3、【拥毳衣炉火】。拥,毳,。 4、【雾凇沆砀】。雾凇,。沆砀,。 5、【长堤一痕】。 6、【焉得更有此人】!焉得,。更,。 7、【三大白】。白,。 8、【客此】。 9、【舟子】。 10、【相公】。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7、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三、课内简答题: 1、“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2、“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3、“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4、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5、试着赏析“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7、请说明引用舟子话的用意。 8、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9、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 10、本文的思想感情。 B卷:能力提升 四、理解性默写: 1、“痴”字是文眼,以舟子的话结尾,具有画龙点睛,深化意境的作用: 2、描绘了一幅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3、“独”字用得精妙,展示出作者不随俗流、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 4、运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举目皆白的景象:

《湖心亭看雪》中考题

姓名:得分: (一)阅读《湖心亭看雪》,达成 6—— 10 题。( 50 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 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这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课文选自(),作者(),()文学家。(9分) 7.解说以下加点的字。( 8 分) A.余拏一小舟()B.上下一白().. C.客此()D.及下船().. 8.以下加点字意思同样的一组是()(6分) A.焉湖中焉得更有这人B.而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宋无罪而攻之 C.是是日更定矣 D .其问其姓氏 是进亦忧,退亦忧其如土石何 9.翻译以下句子。(20 分)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0.以下句子表达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7分)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托出环境的清静、空阔,也示意作者 的“痴”(与众不一样),为下文作伏笔。 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响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消亡,但是他仍旧用明朝的年号,委宛的表达了 作者对故国的。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点睛之笔,深入境界。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只“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奇妙的正面描绘。 (二)阅读《湖心亭看雪》,达成 6—— 10 题。(50 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 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 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这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以下加点词词义不一样的一组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哀转久绝C.问其姓氏望其旗靡()。(10 分) B.是日更定矣 D .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今是何世 乃记之而去 7.解说加点词。 (20 分) ①拥毳衣炉火 : ..

《湖心亭看雪》考题训练 (原卷版)中考真题+模拟原题 2024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项

2024中考语文 课内文言文专项 《湖心亭看雪》中考真题+模拟原题(原卷版) 【2023·广东深圳·模拟预测】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 ①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①,铮铮然,意非人间也。 ②晚乃步出城东,鬻②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③瓜李,遂夤缘小沟,入何氏、韩氏④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 (节选自苏轼《记游定慧院》) 【注释】①悲风晓月:指凄厉悲凉之声。②鬻(yù):此处指“买”。③瀹(yuè):浸渍。④何氏:指何圣可;韩氏:指韩毅甫。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而.居处修洁 呼尔而. 与之(《鱼我所欲也》) B .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 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 C .意者谓可以.注清泉 是以.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也(《出师表》) D .其名.为甚酥 名. 之者谁(《醉翁亭记》)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

《湖心亭看雪》中考试题

《湖心亭看雪》中考试题选编 (2014徐州市)(一)阅读下边两篇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这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涟漪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述不得,大体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悟,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齐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说明: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述。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5.解说以下加点的词语。(4分) (1)上下一白()(2)从武林门而西() (3)即棹小舟入湖()(4)取道石径塘而归() 6.以下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 项()(3分) A.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才一举头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C.①草草领悟,未及遍赏②如有作奸非法及为忠善者 D.①次早得陶石篑帖子②二者不能得兼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的句子。(6分) (1)湖中焉得更有这人!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此时欲下一语描述不得,大体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8.下边分析不合适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湖心亭看雪》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题)

《湖心亭看雪》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 题) (二)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 分) (1)湖中人鸟声俱绝( ) (2)雾凇沆砀( ) 1L面线句子描写很有特点,请做具体分析。(4分) 【分析】 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绝:消失。 ②句意为:冰花一片弥漫。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2)本题考查写景的方法。“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是运用白描手法,写出西湖雪后雾气弥漫、天地一白的景象,勾勒出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 答案: (1)①消失②白汽弥漫的样子

(2)作者运用白描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次序,勾勒出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点评】“余”的解释: ①尝贻余核舟一(我) ②其余不足观也已(多余的) ③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遗留的) ④苟粟多而有余,何为而不成(盈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