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备战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 湖心亭看雪(原卷版通用版)

备战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 湖心亭看雪(原卷版通用版)

湖心亭看雪

(一)(2022·甘肃兰州·中考真题)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①出游。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②,水与提平,丝管夹岸。跌坐③古根上,茗饮④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⑤,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堤上游人,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皆相视以为笑。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⑥,喧嚣怒诟⑦,山情水意,了不相属⑧,于乐何有也。

(节选自袁宏道《游高梁桥记》)【注】①王生章甫、僧寂子:王生指王参(zhěn),袁氏兄弟的诗友。寂子,一和尚名,其人不详。②微岚:山中薄薄的雾气,③跌(fū)坐:双脚交叠而坐。④茗(níng)饮:饮茶。⑥侑(yòu):用奏乐或献玉帛劝人饮食。⑥筵(yán)中人:设席饮酒的人。⑦诟(gòu):骂。⑧了不相属(zhǔ):全不相关。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拥.毳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拥:______

(2)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谓:______

2.下面是前人阅读【甲】文后的两处批注。你认为这两处批注恰当吗?请选择其中一处,结合句子和批注加以评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批注:景象寒气逼人)

(2)湖上影子,惟长提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身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批注:文中有画)3.【甲】文中舟子的话,你觉得适合用怎样的语气朗读?为什么?

4.【甲】【乙】两段选文中主人公的“痴行”有多重内涵。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1.穿着,带着认为

2.(1)示例:这个批注是合适的。“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读来如觉寒气逼人。

(2)示例:这个批注是合适的。”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悠远脱俗的艺术画面。

3.自言自语、大惑不解的语气。因为舟子对于作者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环境下独去看雪、痴迷于山水的行为是不理解的。

4.(1)痴迷山水,表达对山水美景的喜爱;(2)表达超脱世俗的高雅情怀。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义。

(1)句意为: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拥:穿着,带着。

(2)句意为:而我们私下认为他们在这里设下宴席。谓:认为。

2.本题考查批注的评析,注意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了大雪封湖之状,读来如觉寒气逼人。作者妙在不从视觉写大雪,而通过听觉来写,“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这是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故“景象寒气逼人”的批注是合适。

(2)“湖上影子,惟长提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身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作者以空灵之笔来写描绘湖中雪景,一个个诗意盎然的特写镜头:“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等等,构成一幅悠远脱俗的艺术画面。这是简约的画,梦幻般的诗,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故“文中有画”的批注是合适。

3.本文考查文意理解。“喃喃”二字,形容舟子自言自语、大惑不解之状,故此处的语调是自言自语、大惑不解的。“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舟子说作者“痴”,体现了俗人之见,舟子无法理解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4.本题考查情感主旨的理解。

甲文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静之后,小舟独往。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对酌,临别才互道名姓。舟子

喃喃,以三人为痴,殊不知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痴迷山水的美丽。“痴”字(以渔者的身份)表达出作者不随流俗,遗世孤立的闲情雅致。

乙文“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提平,丝管夹岸。跌坐古根上,茗饮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描写了作者与友人春日出游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美景的痴迷。“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喧嚣怒诟,山情水意,了不相属,于乐何有也”意思是“而我们是在笑他们在这里设下宴席,喧嚣怒诟,和这美景丝毫不相衬,也不知乐从何来”,写出了作者和俗人对待美景的不同方式,认为摆宴设席与美景丝毫无关,表达了作者超脱世俗的高雅情怀。

【参考译文】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乙:三月一号那一天,带着王王生章甫、和尚寂子一起去游览。当时的杨柳刚刚抽芽,山中有薄薄的雾气,水与河堤齐平,两岸音乐声不断。盘腿坐在古树根上,把茶当作酒来品饮,绿树浪影好似劝人畅饮的音乐和锦帛一般,清清的水让我产生错觉,仿佛鱼在天上飞,鸟在水里游一般,人来人往,也好似这景致的一部分。河堤上的游人看到我们三个人呆坐在古树上,像傻和尚一样,纷纷相视而笑。而我们是在笑他们在这里设下宴席,喧嚣怒诟,和这美景丝毫不相衬,也不知乐从何来。

(二)(2022·湖北恩施·中考真题)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节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

【乙】

僧澄波①善弈,余命霞裳②与之对枰③。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④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⑤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节选自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注释】①澄波:人名。②霞裳:人名。③对枰(píng):对坐下棋。④参错:杂乱不齐。⑤怀远:人名。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是.日更定矣是:________

(2)拥.毳衣炉火拥:________

(3)僧澄波善弈.弈:________

(4)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曳:________

6.给【乙】文中划线句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2处)

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

8.请你从感官角度,比较【甲】【乙】两文写景分别侧重于什么?

9.请你概括【甲】【乙】两文写景的对象及其特点。

【答案】5.这抱,持,这里是穿着下棋拖,拖拉

6.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7.(1)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附近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2)于是吟诗的声音,又再次响亮地响起。

8.甲文从视觉角度写景,乙文从听觉角度写景。

9.《湖心亭看雪》写雪景,表现出清新雅致的特点;《峡江寺飞泉亭记》选段写飞泉亭,表现出万籁合奏,美妙至极的特点。

【解析】

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是日更定矣”的句意是: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是:代词,这。

(2)“拥.毳衣炉火”的句意是: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拥:抱,持,这里是穿着,裹着。

(3)“僧澄波善弈.”的句意是:澄波法师擅长下棋。弈:下棋。

(4)“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的句意是:又有手杖触地的声音像从云中传来。曳:拖,拖拉。

6.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语句“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的意思是:想不到观赏瀑布的快乐,竟然到了这般境界,这亭子的功劳实在大啊!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7.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三日(多日)、俱(全,都)、绝(消失)”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复(再)、作(起,这里是‘响起’)”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8.本题考查对文章写景角度的分析。从“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可以看出,【甲】文写景侧重于视觉角度;从“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⑤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可以看出,【乙】文写景侧重于从听觉角度。

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答。从【甲】文“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可以看出,作者写景时采用白描和对比手法,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绝妙的西湖夜雪图,写出了雪后西湖景色的清新雅致。从【乙】文“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可知,乙文主要从游人的感受角度写飞泉亭,突出了坐在飞泉亭上万籁合奏,美妙至极的特点。

【参考译文】

【乙】澄波法师擅长下棋,我让学生霞裳和他对弈,于是流水声,棋子声,松涛声,鸟鸣声,参差交错一起响起。不一会儿,又有拐杖拄地的声音从山中传来,这是怀远老法师,抱着一尺来厚的诗集,来求我作序。于是吟诗的声音,又再次响亮地响起。自然的声音和人的声音,融合在了一起。没想到观赏瀑布而享受到的乐趣,竟到了这种境界!飞泉亭的功劳可真是大了。

(三)(2021·辽宁辽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选自《湖心亭看雪》)【乙】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①;不妆散粉,点点糁②原宪③之羹。飞霰④入林,回风折竹。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⑤茗饮之景,拥炉煨芋,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选自《小窗幽记》)【注释】①子瞻之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②糁:散开,散落。③原宪:孔子的弟子,安贫乐道,甘于淡泊。④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⑤醪(1áo):浊酒,汁渣混合的酒。

10.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上下一.白/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B.画冒雪出云之.势/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

C.是.日更定矣/斯是.陋室(《陋室铭》)

D.回风折.竹/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11.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四林皆雪,登眺时见。

1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13.写出【乙】文中表现作者沉醉雪景、流连观赏的语句。

14.【甲】【乙】两文作者同样是赏雪,但所寄情感却不尽相同。【甲】文寂寥空旷的意境隐含着作者的____________;【乙】文明丽鲜活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

(四)(2021·四川泸州·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丙】登泰山记(节选)

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

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15.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B.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C.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D.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疾:快

B.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绝:消失

C.泰山之阳,汶水西.流西:向西

D.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限:限制

17.下列对三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是一篇著名的山水散文,结构严谨,作者用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长江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

B.乙文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运用叙述、描写等手法,写出了雪后西湖清新雅致的特点。

C.丙文叙述了作者和友人一起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生动地描绘了泰山瑰丽的景色和日出时的壮美景象。

D.三篇文章都通过写景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不同的是甲乙两文流露出了作者仕途不顺的惆怅之感。

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五)(2022·山东临沂·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心已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①,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②梦中初遇洛神③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④,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3)余挐.一小舟

20.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更有痴似相公者.。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B.①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②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C.①从武林门而.西。②学而.不思则罔。

D.①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21.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则心已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遥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

B.写赏雪,却写到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湖山好友,一

时凑集矣”则突出了“山”“湖”“好友”齐聚的喜悦。

C.“痴”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

D.《湖心亭看雪》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初至西湖记》表达了独到审美情趣,从而表现出作者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23.《湖心亭看雪》写的是冬日雪后的西湖,《初至西湖记》写的是春天的西湖,试比较两篇文章在写景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六)(2022·河南·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节选自《湖心亭看雪》)(二)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夜雪》)

【注】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戛:敲打。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④鲁直:即黄庭坚。

2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湖中人鸟声俱绝.绝:________

(2)上下一.白一:________

25.把语段(一)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6.文中划线句子是怎样描写湖心亭美景的,请简要分析。

27.语段(一)和语段(二)同是写雪景,但景物特点各有侧重,请写出其不同点?

(七)(2022·安徽合肥·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日,湖中中人鸟声俱绝。是白更定矣,余举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乙]

余性疏脱,不耐羁锁。……抚病痊,居锡城,门绝履迹尽日惟以读书为事。然书浅易者,既不足观,艰深者观之复不快人。……复的者,善说……每看书之暇,则令朱叟登堂,娓二万言不绝,然久听亦易厌。

余语方子公,此时天气稍暖,登临最佳,而此地去惠山最近。因呼小舟,载儿子开与俱行。茶铛未热,已至山下。山中僧房极精邃,周回曲折,窈若深洞,秋声阁远眺尤佳。眼目之昏聩,心脾之困结,一时遣尽,流连阁中,信宿始去。始知真愈病者,无逾山水,西湖之兴,至是益勃勃矣。

(选自袁宏道《游惠山记》,有删改)28.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雾凇沆砀

..沆砀:________

(2)湖中焉得

..更有此人焉得:____________

(3)是金陵人,客.此客: ________

(4)然书浅易者既不足

..观不足:____________

(5)而此地去.惠山最近去:____________

29.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始知真愈病者,无逾山水。

30.[甲]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描绘了西湖雪景;[乙]文两段之间运用了_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对山中胜景的喜爱。

31.[甲][乙]两文共同体现了古代文人怎样的闲趣?这种闲趣分别体现了张岱和袁宏道怎样的精神追求?

(八)(2022·安徽安庆·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舟子曰:“登高忘携酒榼①矣。”鸿干曰:“我等之游,欲觅偕隐地耳,非专为登高也。”舟子曰:

“离此南行二三里,我有表戚范姓居是村,盍②往一游?”余喜。于是舟子导往。村在两山夹道中。园依山而无石,老树多极纡回盘郁之势,亭榭窗栏尽从朴素,竹篱茆③舍,不愧隐者之居。园左有山,山峰直竖,上加大石。旁一青石加榻,鸿干卧其上:“此处仰观峰岭,俯视园亭,既旷且幽,可以开樽④矣。”因拉舟子同饮,或歌或啸,大畅胸怀。

(选自沈复《浮生六记》卷四,有删改)注:①酒榼:可带的贮酒器。②盍:同“何”,为什么。③茆:同“茅”,茅草。④樽:古代的盛酒器具,下方多有圈足,上有镂空,中间可点火对器中的酒加热。

3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

(2)客.此

(3)亭榭窗栏尽.从朴素

(4)园依山而.无石

3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独往湖心亭看雪。

(2)我等之游,欲觅偕隐地耳,非专为登高也。

34.【甲】【乙】两文在内容和写法上均有所不同,甲文用_________的手法写景,出语自然,明白如话,不夸张,不藻饰,景中隐含着淡淡的故园之思;乙文偏重________的表达方式,直述其事,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的热爱。

35.结合画线句说说两篇文章各自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点?

(九)(2022·安徽·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选自《湖心亭看雪》)【乙】

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①;不妆散粉,点点糁②原宪③之羹。飞霰④入林,回风折竹。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⑤茗饮之景,拥炉煨芋,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选自《小窗幽记》)【注释】①子瞻之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②糁:散开,散落。③原宪:孔子的弟子,安贫乐道,甘于淡泊。④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⑤醪(1áo):浊酒,汁渣混合的酒。

36.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上下一.白一:____________

(2)画冒雪出云之.势之:____________

(3)是.日更定矣是:____________

(4)回风折.竹折:____________

37.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四林皆雪,登眺时见。

38.【甲】【乙】两文作者同样是赏雪,但所寄情感却不尽相同。【甲】文寂寥空旷的意境隐含着作者的____________;【乙】文明丽鲜活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__。

39.写出【乙】文中表现作者沉醉雪景、流连观赏的语句。

(十)(2020·广西柳州·二模)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张岱)

【乙】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满井游记》袁宏道)

40.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错误

..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D.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4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

..的一项是()

A.波色乍.明乍.出于匣也

B.若脱笼之.鹄如倩女之.靧面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更.有痴似相公者

D.余拏一.小舟上下一.白

42.下面对【甲】【乙】两文中划横线句子的翻译,错误

..的一项是()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翻译: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分别了。

B.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翻译: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

C.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翻译:大概说是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流连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有这个官职吧。

D.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翻译:柳条有舒展开的,没舒展开的,柔嫩的梢头像一件披风披在柳树

上。

43.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44.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十一)(2022·安徽芜湖·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乙】

万历四年①,佥事②徐廷裸重建。二十八年,司礼监③孙东瀛改为清喜阁,金碧辉煌,规模壮丽,游人望之如海市蜃楼。烟云吞吐,恐滕王阁、岳阳楼俱无甚伟观也。春时,山景、睺罗④、书画、古董,盈砌盈阶,喧阗扰嚷,声息不辨。夜月登此,阒寂凄凉,如入鲛宫⑤海藏。月光晶沁,水气滃⑥之,人稀地僻,不可久留。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⑦)【注】①万历四年:1576年。万历,明神宗朱翊均的年号。②佥(qiān)事:按察司下的属官。③司礼监:明朝内廷管理宦官与宫内事务的“十二监”之一。④睺罗:摩睺罗。宋元习俗,七夕供一土偶,名“摩睺罗”。⑤鲛宫:龙宫。⑥滃:云气腾涌的样子。⑦《湖心亭》是《西湖梦寻》卷三中的一篇。《西湖梦寻》是一部风格清新的散文,全书共五卷,通过追记往日西湖之胜,以寄亡明遗老故国哀思。

45.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是.日更定矣是:________

(2)拥.毳衣炉火拥:________

(3)及.下船及:________

(4)俱.无甚伟观也俱:________

46.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游人望之如海市蜃楼。

47.同样是听觉描写,张岱在【甲】文中用“______________”写出了大雪后湖心亭一片静寂,万籁无声;在【乙】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春天湖心亭的喧闹、繁华景象。(用原文填空)

48.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两篇文章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0部编版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03 《湖心亭看雪》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

《湖心亭看雪》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2019年山西省中考题) 西湖美景古来共谈,请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 8-11 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8.多音字的读音由其所在的语境决定,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2 分) (1)浅草才能没.马蹄 (2)天与.云与山与水 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是.日更定矣明辨是.非 B.见余大喜.曰喜.出望外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别.具匠心 D.余.一小舟不遗余.力 10. 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3 分)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大雪下了三天,。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 ,。 11. 同一个西湖,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时间,看到的风光不同,表达的心情不同。根据诗文内容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4 分) 白乐天满怀喜悦赏美景张陶庵冬夜无限惆怅。 【答案】 8.(1)mò (2)yǔ 9. B 10.(1)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11.白乐天春日(或“初春”“春季”等)满怀喜悦赏美景。 张陶庵冬夜无限惆怅遇知音(或“思故国”“寄幽思”“游西湖”等) 【解析】 8.(1)“没”是多音字,有两个读音。读为 méi 时:①无,如没有,没用;②不曾,未,如没来过;③不够,不如,如汽车没飞机快。读音为mò时:①(人或物)向下沉,如沉没,没入水;②漫过,高过,如淹没;③隐藏,消失,如埋没,没落;④财物收归公有或被私人侵吞,如没收。 本句诗的含义为:路上浅浅绿草,仅能把马蹄遮盖。故读音为mò。 (2)“与”也为多音字,有三个读音。读音为 yǔ时:①和,跟,如与虎谋皮;②给,如赠与;③交往,友好,如相与;④赞助,赞许,如与人为善。读音为 yù时,表示参加,如参与。读音为 yú时,同“欤”。本句诗的含义为: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故读音为 yǔ。 9.本题考查文言文关键字词的理解。 A.是:代词,这;正确 B.喜:都是高兴的意思 C.别:辞别,离开;另外的 D.余:我;剩下来的,多出来的 10.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重要的句子,要注意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的翻译。 (1)大雪: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俱:都。绝:消失。 句子译为: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莫:不要。

《湖心亭看雪》中考真题一网打尽(含2019)+答案解析(含2019)

《湖心亭看雪》中考真题一网打尽(含 2019)+答案解析(含2019) XXX《湖心亭看雪》历年中考阅读真题答案及解析 一、(2019年云南省中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12分) 湖心亭看雪 XXX XXX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XXX注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XXX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XXX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拏,又作“挐”。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2分) (1)大雪三日。雪: (2)XXX三大白而别。强: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16.请简要分析上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3分)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XXX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7.选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结合内容简要分析。(3分) 【答案】: 14.(2分)(1)下雪(2)勉强、尽力 15.(4分)(1)我划着一艘划子,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炉火,独自前去湖心亭赏雪。(2)湖中哪能还有如许的人呢? 16.(3分)使用白描手法。(1分)作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简练单纯的文字,寥寥几笔,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2分) 17.(3分)作者在天寒地冻、西湖人迹罕至的情况下仍独往湖心亭看雪,(1分)表现出他痴迷山水、不随流俗的生活情趣。(2分) 【解析】

《湖心亭看雪》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5套)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乙)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节选自周密《观潮》)(注)艨艟(méng chōng)战船 72.解释下列字词。 (1)余拏一小舟拏(____)(2)客此客(_____)

(3)人物略不相睹略不(____)(4)皆披发文身文(______)73.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句读正确的一项是() A.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B.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C.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D.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74.下列句子中“以”的意思与“以此夸能”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境过请 B.以光先帝遗德 C.何以战 D.皆以美于徐公 7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②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76.甲乙两文作者一个“看雪”一个“观潮”,请结合两文分析作者对所看(观)之景的描写手法的异同。 【答案】 72.撑(船)做客,客居一点也不画着文彩73.C 74.C

《湖心亭看雪》三年中考真题(解析版)-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真题训练(部编版)

《湖心亭看雪》三年中考真题(解析版) 【2021·辽宁辽阳、本溪、铁岭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选自《湖心亭看雪》)(乙)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①;不妆散粉,点点糁②原宪③之羹。飞霰④入林,回风折竹。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⑤茗饮之景,拥炉煨芋,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选自《小窗幽记》)【注释】①子瞻之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②糁:散开,散落。③原宪:孔子的弟子,安贫乐道,甘于淡泊。④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⑤醪(1áo):浊酒,汁渣混合的酒。 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上下一.白/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B.画冒雪出云之.势/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 C.是.日更定矣/斯是.陋室(《陋室铭》) D.回风折.竹/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2.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四林皆雪,登眺时见。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4.写出(乙)文中表现作者沉醉雪景、流连观赏的语句。 5.(甲)(乙)两文作者同样是赏雪,但所寄情感却不尽相同。(甲)文寂寥空旷的意境隐含着作者的____________;(乙)文明丽鲜活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

备战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 湖心亭看雪(原卷版通用版)

湖心亭看雪 (一)(2022·甘肃兰州·中考真题)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①出游。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②,水与提平,丝管夹岸。跌坐③古根上,茗饮④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⑤,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堤上游人,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皆相视以为笑。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⑥,喧嚣怒诟⑦,山情水意,了不相属⑧,于乐何有也。 (节选自袁宏道《游高梁桥记》)【注】①王生章甫、僧寂子:王生指王参(zhěn),袁氏兄弟的诗友。寂子,一和尚名,其人不详。②微岚:山中薄薄的雾气,③跌(fū)坐:双脚交叠而坐。④茗(níng)饮:饮茶。⑥侑(yòu):用奏乐或献玉帛劝人饮食。⑥筵(yán)中人:设席饮酒的人。⑦诟(gòu):骂。⑧了不相属(zhǔ):全不相关。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拥.毳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拥:______ (2)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谓:______ 2.下面是前人阅读【甲】文后的两处批注。你认为这两处批注恰当吗?请选择其中一处,结合句子和批注加以评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批注:景象寒气逼人) (2)湖上影子,惟长提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身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批注:文中有画)3.【甲】文中舟子的话,你觉得适合用怎样的语气朗读?为什么?

《湖心亭看雪》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24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

《湖心亭看雪》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 (截至2020年)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上下一.白()(2)从武林门而西.() (3)即.棹小舟入湖()(4)取道……石径塘而归.()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 ①才一举.头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C. ①草草领略,未及.遍赏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D. ①次早得.陶石篑帖子②二者不可得.兼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8.下面分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3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则心已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遥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 B.写赏雪,却写道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则突出了“山”“湖”“好友”齐聚的喜悦。

湖心亭看雪 2020中考人教版 注释翻译问答题及对比阅读篇目整理

湖心亭看雪 张岱明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选自《陶庵梦忆》卷三(中华书局2008年版)。湖心亭,在今浙江杭州西湖中。张岱(1597—约1679),明末清初文学家,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②[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 ○3[更定]指初更以后,古时一夜分为五更,初更相当于现在的晚上7点至9点。○4[拏]牵引,这里是划船的意思。 ○5[毳衣]细毛皮衣,,毳,鸟兽的细毛。 ○6[雾凇(song]雾气遇冷时在树本上凝成的冰花。 ○7[沆砀]雾气弥漫的子。 ○8[强(qiang)]勉强,尽力。 ○9[白]古时罚酒用的酒杯,也泛指酒杯。 ○10[金陵]今江苏南京。 ○11[客此]在此地客居。 ○12[舟子]船夫。 ○13[相公]对书生的尊称。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初更以后,我划着一叶小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上下下,白茫茫的一片。湖上影子,

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在烧酒,酒炉里的酒正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勉强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中“绝”字用得妙,你觉得它在此处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由此你能联想到柳宗元《江雪》中的哪两句? 一个“绝”字,传达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寒意,巧妙地从人的听觉角度和心理感受方面写出了大雪后的情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量词用得极新颖别致,又蕴涵丰富。请你品析一下它们的表达作用。 这些量词写出了景物在天地苍茫中依稀可辦但又极其小的情景。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又传神,写出了人与自然共同构成的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通过这些量词,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在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生发了一种人在天地间茫茫如同“沧海一粟”的深沉感慨。 ·“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从这几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湖心亭看雪

十七、湖心亭看雪 1.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余拏.一小舟拏:撑(船) (2)拥.毳衣炉火拥:裹、围 (3)雾凇沆砀 ..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4)湖中焉得更 ...有此人 焉得:哪能 更:还 2.课下未注释的重点字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俱:全,都 (2)上下一.白一:全,都 (3)及.下船及:等到 3.句子翻译。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从什么角度写出了什么样的环境特点?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其中“绝”字妙在何处? 从听觉角度写出大雪后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环境特点。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做铺垫。“绝”字传达出冰天雪地、万籁俱寂的意境。 2.“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的“独”字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有什么作用? 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暗示作者的“痴”,为下文做铺垫。 3.如何理解“痴”字的含义?[教参·问题探究] “痴”的含义:①痴行,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强饮三大白”,表现出其特立独行、率性的一面;②痴景,欣赏大雪无痕的世界,映射出对高洁人格的追求;③痴情,“崇祯五年十二月”“金陵人”的记述,透露出无限的怅惘和淡淡的哀愁。 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强”和“拉余同饮”中的“拉”二字分别表现出人物怎样的感情? “强”表现作者的豪爽和遇到知音的愉悦之情。“拉”表现客人的欣喜、热情。 5.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很有特点,试做具体分析。[教材·思考探究] 这几句描写,抓住了景物在大雪覆盖中留下的“影子”的特点,妙用“痕”“点”“芥”“粒”等量词,把长堤、湖心亭、作者身处之舟、包括作者在内的舟中之人用白描的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次序勾勒出来,如同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中考必背篇目《湖心亭看雪》文言文译文注释赏析

中考必背篇目《湖心亭看雪》文言文译文注释赏析 崇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余挐一作:余拏) 到亭上,有两人铺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崇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乘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单独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上下下全都是白茫茫的。湖上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像小草一样微小的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快乐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迷的人啊!” 俱:都。 绝:消失。 崇五年:公元1632年。崇,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定,完了,结束。 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独:单独。 拏(ná):同“”,牵引。撑(船)。一作“挐”。 拥(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衣,细毛皮衣。,鸟兽的细毛。 雾凇:冰花一片弥漫。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白气弥漫的样子。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 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一白,全白。一,全或都,一。 惟:只有。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这里指苏堤。一,数词。痕,痕迹。 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 而已:罢了。 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更,还。 拉:邀请。 强(qiǎng)饮:尽情喝。强,尽力,勉力,竭力。一说,快乐地,兴奋地。 大白:大酒杯。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这里的意思是三杯酒。 而:表承接,然后。

中考语文复习练习 古诗文阅读 湖心亭看雪

第18篇湖心亭看雪梳文意·全析全解

梳文旨·主题归纳 通过对西湖壮观雪景的描写以及湖心亭奇遇的记叙,抒发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表达了作者孤傲的心态和淡淡的愁绪,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梳框架·结构分析 梳重点·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是日更定 ..更定:__晚上八时左右__ 2.余拏.一小舟拏:__撑(船)__ 3.拥毳 ..衣炉火拥:__裹、围__ 毳:__鸟兽的细毛__ 4.雾凇沆砀 .... 雾凇:__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而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

__ 沆砀:__白汽弥漫的样子__ 5.焉得更 ...有此人焉得:__哪能__ 更:__还__ 6.三大白.白:__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__ 7.是金陵人,客此 ..客此:__客居此地__ 8.舟子 ..喃喃曰舟子:__船夫__ 9.莫说相公 ..痴相公:__旧时对士人的尊称__ 二、课下未注释的重点字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 ..俱:__都__ 绝:__消失__ 2.是.日更定是:__这__ 3.上下一.白一:__全、都__ 4.惟.长堤一痕.惟:__只有__ 痕:__痕迹__ 5.与余舟一芥. 芥:__比喻细微,微小。这里指像小草一样微小__ 6.两三粒而已 ..而已:__罢了__ 7.铺毡对.坐对:__面对,向着__ 8.拉.余同饮拉:__邀请__ 9.余强饮 ..三大白强饮:__尽力喝__

强:__竭力,尽力__ 10.及.下船及:__等到__ 11.莫.说相公痴莫:__不要__ 12.更.有痴似 ..相公者更:__还__ 痴似:__一样痴__ 句子‖翻译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__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__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__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__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告别。__ 问题‖探究 1.本文描写雪景与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意境相同的句子是:__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__。 2.作者说“独往湖心亭看雪”,结合整篇文章,一个“独”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__ 3.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中考课内文言文基础重点拓展真题《湖心亭看雪》(原卷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12课《湖心亭看雪》经典练习 基础知识积累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雾凇.(sōng)长堤.(dī)毳.衣(cùi) B.沆砀.(dàng)拏.(ná)喃.喃(nǎn) C.金陵(lín)芥.(jiè)崇祯.(zhēn) D.更.定(gēng)铺毡.(zhān)痴.(chī)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客.此(客人) 拥.毳衣炉火(裹着、围着) B.上下一.白(全) 雾凇沆砀 ..(白气弥漫的样子) C.余拏.一小舟(撑) 强饮三大白 ..(大杯酒) D.湖中人鸟声俱.绝(全,都) 及.下船(等到) 3.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1)湖中人鸟声俱绝 (2)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国怀乡 C.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山水之乐. 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5.将下列句中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答: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答: 6.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使人想起柳宗元《江雪》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西湖的诗句很多,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苏轼笔下的雨后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白居易眼中的初春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杨万里心中的夏日西湖。西湖的确是个迷人的地方。 7.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写及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崇祯的年号,有何意义? 答: (2)结尾用舟子的话收束全文,有何用意? 答: (3)高雅的情调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舟子就用“痴”字来形容作者,说说这个“痴”字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 (4)“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答: (5)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答: 8.张岱,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是()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等绝代文学名著,本文选自《》。明亡后不仕,他入山著书以终。 课内重点语段阅读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初中文言文阅读】《湖心亭看雪》《初至西湖记》比较阅读及答案及解析

【初中文言文阅读】《湖心亭看雪》《初至西湖记》比较阅读及 答案及解析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问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 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 与云与山与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 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①,茶毕,即棹 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 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②梦中初遇洛神③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 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④,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 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 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1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上下一白

⑵从武林门而西 ⑶即棹小舟入湖 ⑷取道……石径塘而归 2 .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 ①才一举头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C. ①草草领略,未及遍赏 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D.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

13、湖心亭看雪——群文阅读 文言文对比阅读 写景散文,作者常常通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来表达情感。本文作者通过对醉翁亭秀丽环境、自然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考点解读】 比较阅读是一种联系课内外知识、促进我们学会迁移的重要形式,它可以是课内两篇(段)文言材料的比较阅读,也可以是课内外各一篇(段)文言材料的比较阅读。当然,用来作比较的文言选段,也可能不止两篇(段),可能将古代诗词,甚至现代文与文言文结合起来考查。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 仍以字词为主,也涉及对内容的理解。 【技法点拨】 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特点,揭示一般规律;“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揭示个性特征。 解题的基本步骤: 1.初读文言语段,整体把握其主要内容。先浏览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前因后果,分析其关系,以求更准确地理解。 2.落实题目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如在回答词义、句义及用法时,要从与之相关的语句和试题的考查点入手,找准答题的切入点。同时要注意文段的出处、注释、备选项、寻找突破口。这样可以化难为易,事半功倍。 3.联系全文,整体分析,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解答时只要努力回忆和运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绝大部分题目是能迎刃而解的。 【真题演练】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以下各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①,可偃仰,可放笔研,可瀹茗②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有删减) 【注释】①箕踞:两腿伸直岔开,形如簸箕。②瀹(yuè)茗:烹茶。 【链接材料】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节选张岱《自为墓志铭》有删改) 0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B.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 C.是金陵人,客.此旦日,客.从外来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苍颜白.发 0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精选四篇(含答案)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精选四篇 班级: 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3 题。(9 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 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① ,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②梦中初遇洛神③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④,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 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 集矣。 (袁宏道《西湖》)[ 注 ]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 ) (1)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 . (2)从武林门而西: _____________ . (3)即棹小舟入湖: ______________ . (4)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_____________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 分 )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甲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乙文,“则已心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遥 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五篇(含答案)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五篇 班级:姓名: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16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袁中道《夜雪》) 【注】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戛:敲打。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④鲁直:即黄庭坚。 1. 请用“/”给文中的划线处断句(两处)。(2分) 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客: (3)辄.复不遂辄: (4)鲁直所谓.谓: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写出了西湖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乙】文中“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从听觉角度,反衬。(2分) 5.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各写一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9篇)

《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一】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①,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芥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②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③。坐久清冽,苍头④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钦⑤之,竞不得醉。马小卿唱曲,界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张岱《龙山雪》) [注释]①霁:雨后或雪后转晴。②李芥(jiè)等五人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生,指男演员。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③呆白:苍白。④苍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⑤欲(hē):通“喝”。 【阅读提示】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号陶庵,绍兴山阴人。出身官僚家庭,一生未做官。他继“公安”“竟陵”两派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是晚明散文作家中成就较高的“殿军”。小品文《湖心亭看雪》、《龙山雪》是其代表作。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万山载雪,明月薄.之 2.选出与例句中的“而”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2016-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湖心亭看雪》考题精选及解析汇集

2016-2019 年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湖心亭看雪》考题优选聚集 2019 年云南省中考题 ( 二) 阅读下边的文言文,达成14~17 题。 (12 分)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注一小舟,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 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这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 公者!” 注:拏,又作“挐”。 14.解说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 分) (1) 大雪三日。雪: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 15.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1)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湖中焉得更有这人 ? 16. 请简要剖析下边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3 分)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7.选文表现了作者如何的生活情味 ?联合内容简要剖析。 (3 分 ) 答案: (二)( 12 分) 14.(2分)(1)下雪(2)牵强;全力 15.(4 分 ) ( 1)我划着一艘小船,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炉火,单独前去湖心亭赏雪。( 2)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

16.(3 分 ) 使用白描手法。 (1 分 ) 作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精练纯真的文字,寥 寥几笔,不加衬托衬着地勾画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好境界。 (2 分) 17.(3分)作者在天寒地冻、西湖人迹罕至的状况下仍独往湖心亭看雪,(1 分 ) 表现出他沉迷山川、不随流俗的生活情味。(2 分) 2019 年山西省中考题 (三)西湖美景古来共谈,请阅读下边的诗文,达成第8-11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 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这人!”拉余同 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 似相公者!” 8. 多音字的读音由其所在的语境决定,请给以下句中的加点字标明读音。( 2 分) (1) 浅草才能没.马蹄 (2) 天与云与山与水 9. 以下句中加点词意思同样的一项为哪 一项()(3 分) A.是日更定矣是非分明 B.见余大喜曰喜不自胜 C.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别出心裁 D. 余一小舟竭尽全力 10.达成以下语句的翻译。( 3 分) (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 : 大雪下了三天,。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