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湖心亭看雪》中考试题

《湖心亭看雪》中考试题

《湖心亭看雪》中考试题

导语:《湖心亭看雪》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

《湖心亭看雪》中考试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同:??/拿)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A.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C.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D.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是()(2)客()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译文:

4.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概括。(4分)

答:

参考*:

1.C(2分)

2.(1)这(1分)(2)客居(1分)

3.我痛饮(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P道别。(2分)

4.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万物渺小。(2分)

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2分)(大意相同即可)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大雪接连下了好几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各种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观赏雪景。湖上*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倒影,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米粒般的两三个人罢了。

我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那两个人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他们)邀请我一同喝酒。我尽情喝了三大杯后告辞。(我)问他们的姓氏,原来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情(于山水),还有像您一样(甚至比您更)痴情(于山水)的人呢!”

原文赏析

开头二句点明时间、地点。张岱文集中凡纪昔年游踪之作,大多标明朝纪年,以示不忘故国。这里标“祟侦五年”,也是如此。“十二月”,正当隆冬多雪之时;“余住西湖”,则点明所居邻西湖。这开头的闲闲二句,却从时、地两个方面不着痕迹地引逗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下文“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紧承开头。只此二句,大雪封湖之状就令人可想,读来如觉寒气逼人。作者妙在不从视觉写大雪,而通过听觉来写。“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嗦得不敢作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一个“绝”字,传出*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这是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写出了大雪的威严。它使我们联想起唐人柳宗元那首有名的《*雪》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雪。”柳宗元这幅*天大雪图是从视觉

着眼的,*天茫茫,人鸟无踪,*雪中独有一位垂钓的渔翁。而张岱笔下则是“人鸟无声”,但这无声却正是人的听觉感受,因而无声中仍有人在。如果说,《*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为了渲染和衬托寒*独钓的渔翁,那么这里“湖中人鸟声俱绝”,则为下文有人冒寒看雪作映照。

“是日,更定矣,余挚一小舟,拥龚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是日”者,“大雪三日”后,严寒之日也;“更定”者,夜深人静,寒气倍增之时也。“拥磊衣炉火”一句,则以御寒之物反衬寒气贬骨。在“人鸟声俱绝”的*天雪地里,竟有人夜深出门,“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出作者迥绝流俗的孤怀雅兴。“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独”字,正不妨与“独钓寒*雪”的“独”字互参。作者那种独抱*雪之*守和孤高自赏的情调,已经溢于言外了。其所以要夜深独往,大约是既不欲人见,也不欲见人;那么,这种孤寂的情怀中,正蕴含着避世的幽愤。

请看作者以的空灵之笔来写描绘湖中雪景:“雾淞沉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真是一幅水墨模糊的湖山夜雪图。“雾淞坑场”是形容湖上雪光水气,混檬不分。“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叠用三个“与少’字,似觉天、云、山、水一齐活动起来,较之单纯写“天、云、山、水,上下一白”,多了一点意趣。天、云,上也;山、水,下也。这两句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群山、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作者先总写一句,犹如摄取了一个“上下皆白”的全景,从看雪来说,很符合第一眼的总感觉、总印象。接着变换视角,化为一个个诗意盎然的特写镜头:“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等等,这是朦胧的画,梦幻般的诗,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不得不使我们惊叹。你看,“上下一白”之“一”字,是形容混茫难辨,使人唯觉其大;而“一痕”、“一点”、“一芥”之“一”字,则是状其依稀可辨,使人唯觉其小。此真可谓着一“一”字而境界全出矣。同时,由“长堤一痕”到“湖心亭一点”,到“余

舟一芥”,到“舟中人两三粒”,其镜头则是从小而更小,直至微乎其微。这“痕”、“点”、“芥”、“粒”等量词,一个小似一个,写出视线的移动,小船的荡漾,景物的变化,着笔空灵,使人浑然不觉。这一段是写景,却又不止于写景;我们从这个混沌一片的*雪世界中,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茫茫如“太仓梯米”的深沉感慨。

下面移步换形,又开出一个境界。“独往湖心亭看雪”,却不意亭上已有人先我而至;这意外之笔,写忠了作者意外的惊喜产也引起读者意外的惊异。但作者并不说自己惊喜,反写二客“见余大喜”,背面敷粉,反客为主,足见其用笔之夭矫善变。“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一惊叹虽发之于二客,实为作者心声,作者妙在不发一语,而“尽得风流”。二客“拉余同饮”,鼎足而三,颇有幸逢知己之乐。这似乎给冷寂的湖山增添了一分暖*,然而骨子里依然不改其凄清的基调。这有如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不过是一种虚幻的慰藉罢了。“焉得更有”者,正言其人之不可多得。“强饮三大白”,是为了酬谢知己,也为了不负此湖山胜景。“强饮”者,本不能饮,但对此景,当此时,逢此人夕却不可不饮。饮罢相别,始“问其姓氏”,却又妙在语焉不详,只说:“是金陵人,客此。”可见这二位湖上知己,原是他乡游子,萍水相逢,后约难期。这一补叙之笔,透露出作者的无限怅惘:茫茫六合,知己难逢,人生如雪泥鸿爪,转眼各复西东。言念及此,岂不沧神。

文章做到这里,也算得神完意足、毫发无憾了。但作者意犹未尽:“及下,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前人论词,有点、染之说。这个尾声,可谓融点、染于一体。借舟子之口,点出一个“痴”字;又以相公之“痴”与“痴似相公者”相比较、相浸染,把一个“痴”字写透。所谓“痴似相公”,并非减损相公之“痴”,而是以同调来映衬相公之“痴”。“喃喃”二字,形容舟子自言自语、大惑不解之状,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种地方,也正是作者的得意处和感慨处。文情荡漾,余味无穷。

《湖心亭看雪》中考试题选编★

《湖心亭看雪》中考试题选编 (2018·枣庄)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9-13题。(15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①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②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③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④,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注】①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②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③毳(cuì)衣:细毛皮衣。④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相与 ..步于中庭(2)是.日更定矣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11.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2分) A.相与步于中庭B.独往湖心亭看雪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D.更有痴似相公者12.【乙】文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雪夜之景。请自选角度赏析【甲】文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3分) 13.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幅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4分) (2018眉山) 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湖心亭看雪(节选)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丙小石潭记(节选) 柳京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7.下列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B.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列加点词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湖中人鸟声俱绝.(隔绝)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边 D.佁然 ..不动(呆呆的样子) 9.下列对选文文意理解概括与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则选文都有叙事。甲文写的是夜游承天寺,乙文写的是到湖心事赏雪,丙文写的是游览小石潭。 B.三则选文都写到了水。甲文写了水中竹柏倒影的景致,乙文写天云山水一片混沌的景色,丙文写了水中鱼 儿嬉戏的面面。 C.三则选文都融情于叙事写景中。甲文抒发了苏轼贬谪的悲凉,乙文抒发了张岱对故国往事的怀念,丙文抒 发了柳宗元贬官失意后的孤凄。 D.画线句子写景各有千秋。甲文运用比喻手法,富有情趣:乙文采用白描手法,形神兼备:丙文动静结合, 游鱼与潭水相映成避。 10.将下列句子翻译咸现代汉话。(4分)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017大庆)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节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注释:①拏:通“挠”,撑、划。②毳衣:细毛皮衣③雾凇沆砀:寒气弥漫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 ①欣然 ..起行欣然:②月色入户.户: ③是.日更定矣是:④上下一.白一: 1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刻舟求剑》

2020部编版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03 《湖心亭看雪》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

《湖心亭看雪》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2019年山西省中考题) 西湖美景古来共谈,请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 8-11 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8.多音字的读音由其所在的语境决定,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2 分) (1)浅草才能没.马蹄 (2)天与.云与山与水 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是.日更定矣明辨是.非 B.见余大喜.曰喜.出望外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别.具匠心 D.余.一小舟不遗余.力 10. 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3 分)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大雪下了三天,。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 ,。 11. 同一个西湖,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时间,看到的风光不同,表达的心情不同。根据诗文内容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4 分) 白乐天满怀喜悦赏美景张陶庵冬夜无限惆怅。 【答案】 8.(1)mò (2)yǔ 9. B 10.(1)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11.白乐天春日(或“初春”“春季”等)满怀喜悦赏美景。 张陶庵冬夜无限惆怅遇知音(或“思故国”“寄幽思”“游西湖”等) 【解析】 8.(1)“没”是多音字,有两个读音。读为 méi 时:①无,如没有,没用;②不曾,未,如没来过;③不够,不如,如汽车没飞机快。读音为mò时:①(人或物)向下沉,如沉没,没入水;②漫过,高过,如淹没;③隐藏,消失,如埋没,没落;④财物收归公有或被私人侵吞,如没收。 本句诗的含义为:路上浅浅绿草,仅能把马蹄遮盖。故读音为mò。 (2)“与”也为多音字,有三个读音。读音为 yǔ时:①和,跟,如与虎谋皮;②给,如赠与;③交往,友好,如相与;④赞助,赞许,如与人为善。读音为 yù时,表示参加,如参与。读音为 yú时,同“欤”。本句诗的含义为: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故读音为 yǔ。 9.本题考查文言文关键字词的理解。 A.是:代词,这;正确 B.喜:都是高兴的意思 C.别:辞别,离开;另外的 D.余:我;剩下来的,多出来的 10.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重要的句子,要注意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的翻译。 (1)大雪: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俱:都。绝:消失。 句子译为: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莫:不要。

湖心亭看雪中考试题集锦版完整版

湖心亭看雪中考试题集 锦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湖心亭看雪中考题目集锦 2007湖南永州(三)阅读下列诗文,完成20~24题(13分)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西湖袁宏道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1.用“︱”划分下列一句的朗读节奏。(2分)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22.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3分) 23.《湖心亭看雪》写的是雪后的西湖,《西湖》写的是春天的西湖,试比较两篇文章写景方法的不同。(2分) 24.《湖心亭看雪》和《江雪》都描写了雪景和人的活动,但所表达的感情完全不同,请简要分析。(2分) 参考答案: 20.(4分,每句2分)(1)(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2)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21.(2分)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22.(3分,每点1分,语意相近即可)①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②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③暗示作者的“痴”(或“不同常人”),为下文作伏笔。 23.(2分)《湖心亭看雪》用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写景(答出“白描”即可)(1分);《西湖》用生动的比喻写景(1分)。 24.(2分)《湖心亭看雪》表达的是作者清高自赏和淡淡的愁绪(1分);《江雪》表达的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1分)。(语意相近即可) 2007威海市(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14题。(4分) 崇祯五年十二月。。。。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3.写景是游记的重点,试用自己的话将湖中雪景描绘出来。(2分)14.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2分) 参考答案:(共4分)13.示例:平静的湖面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站在船头,向远处望去,高处的天与云,远处的山和水,浑然一体,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如果立在岸上,湖上能看得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我的一叶小舟及船上的两三个人影罢了。(能全面描绘出文中所写景物1分,语句连贯通顺1分,共2分)(直接翻译原文也可)14.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共2分)。2007年达州市(三)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6—20题。(14分) 【甲】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说笠翁,独钓寒江雪。【乙】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6、请找出下列各组加点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是日更定莫衷一是 B、更有痴似相公者更深夜色半人家 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且焉置土石 17、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翻译: 18、【乙】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答: 19、(1)从【甲】诗“独钓寒江雪”和【乙】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试问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2分) 答: (2)《爱莲说》中也有含“独”字且意蕴相同的句子,请写出一句。(2分)答: 20、以上诗文都描写雪景和人物的活动,但描写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诗用烘托的手法,景为人设,描画出一个独钓江雪的渔翁形象。 B、【乙】文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 C、【甲】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之感。 D、【乙】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 参考答案: 16、D;17、译文:大雪下了三天,湖中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必须直译);18、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19、(1)诗、文中的两个“独”字,都表现处作者独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2)、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0、D。2008年中考《湖心亭看雪》试题2008年常德市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8-22题。 (甲)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三年中考真题(解析版)-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真题训练(部编版)

《湖心亭看雪》三年中考真题(解析版) 【2021·辽宁辽阳、本溪、铁岭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选自《湖心亭看雪》)(乙)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①;不妆散粉,点点糁②原宪③之羹。飞霰④入林,回风折竹。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⑤茗饮之景,拥炉煨芋,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选自《小窗幽记》)【注释】①子瞻之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②糁:散开,散落。③原宪:孔子的弟子,安贫乐道,甘于淡泊。④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⑤醪(1áo):浊酒,汁渣混合的酒。 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上下一.白/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B.画冒雪出云之.势/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 C.是.日更定矣/斯是.陋室(《陋室铭》) D.回风折.竹/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2.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四林皆雪,登眺时见。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4.写出(乙)文中表现作者沉醉雪景、流连观赏的语句。 5.(甲)(乙)两文作者同样是赏雪,但所寄情感却不尽相同。(甲)文寂寥空旷的意境隐含着作者的____________;(乙)文明丽鲜活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

备战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 湖心亭看雪(原卷版通用版)

湖心亭看雪 (一)(2022·甘肃兰州·中考真题)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①出游。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②,水与提平,丝管夹岸。跌坐③古根上,茗饮④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⑤,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堤上游人,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皆相视以为笑。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⑥,喧嚣怒诟⑦,山情水意,了不相属⑧,于乐何有也。 (节选自袁宏道《游高梁桥记》)【注】①王生章甫、僧寂子:王生指王参(zhěn),袁氏兄弟的诗友。寂子,一和尚名,其人不详。②微岚:山中薄薄的雾气,③跌(fū)坐:双脚交叠而坐。④茗(níng)饮:饮茶。⑥侑(yòu):用奏乐或献玉帛劝人饮食。⑥筵(yán)中人:设席饮酒的人。⑦诟(gòu):骂。⑧了不相属(zhǔ):全不相关。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拥.毳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拥:______ (2)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谓:______ 2.下面是前人阅读【甲】文后的两处批注。你认为这两处批注恰当吗?请选择其中一处,结合句子和批注加以评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批注:景象寒气逼人) (2)湖上影子,惟长提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身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批注:文中有画)3.【甲】文中舟子的话,你觉得适合用怎样的语气朗读?为什么?

湖心亭看雪中考题

湖心亭看雪中考题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姓名:得分: (一)阅读《湖心亭看雪》,完成6——10题。(50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课文选自(),作者(),()文学家。(9分)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8分) A .余拏.一小舟() B .上下一. 白() C .客.此()D .及. 下船() 8.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6分) A .焉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B .而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宋无罪而攻之 C .是是日更定矣 D .其问其姓氏 是进亦忧,退亦忧其如土石何 9.翻译下列句子。(20分)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0.下列句子表达错误的一项是()(7分)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二)阅读《湖心亭看雪》,完成6——10题。(50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下列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组是()。(10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哀转久绝B.是日更定矣问今是何世 C.问其姓氏望其旗靡D.强饮三大白而别乃记之而去 7.解释加点词。(20分) ①拥毳衣 ..炉火: ②见余大.喜: ③余强饮三大白 ..而别: ④雾凇沆砀 ..:

《湖心亭看雪》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24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

《湖心亭看雪》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 (截至2020年)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上下一.白()(2)从武林门而西.() (3)即.棹小舟入湖()(4)取道……石径塘而归.()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 ①才一举.头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C. ①草草领略,未及.遍赏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D. ①次早得.陶石篑帖子②二者不可得.兼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8.下面分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3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则心已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遥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 B.写赏雪,却写道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则突出了“山”“湖”“好友”齐聚的喜悦。

中考试题《湖心亭看雪》阅读与答案

中考试题《湖心亭看雪》阅读与答案 引导语:《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下面与小编一起来学习中考试题《湖心亭看雪》阅读与答案。 中考试题《湖心亭看雪》阅读与答案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挐同:拏/拿)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A.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C.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D.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是( ) (2)客(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译文: 4.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概括。(4分) 答: 参考答案: 1.C(2分)

2.(1)这(1分)(2)客居(1分) 3.我痛饮(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P道别。(2分) 4.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2分) 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2分)(大意相同即可)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大雪接连下了好几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各种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观赏雪景。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倒影,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米粒般的两三个人罢了。 我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那两个人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他们)邀请我一同喝酒。我尽情喝了三大杯后告辞。(我)问他们的姓氏,原来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情(于山水),还有像您一样(甚至比您更)痴情(于山水)的人呢!” [知识拓展] 《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课文导读】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文中,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这种情感须自己通过阅读、理解、体验、感悟就能理解。 【学习重点】 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熟读并背诵课文。 2.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学习白描的写作手法。

专题03 《湖心亭看雪》备战2023年中考复习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真题训练(部编版)

《湖心亭看雪》三年中考真题 (解析版) 【2023·辽宁辽阳、本溪、铁岭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选自《湖心亭看雪》) (乙)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①;不妆散粉,点点糁②原宪③之羹。飞霰④入林,回风折竹。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⑤茗饮之景,拥炉煨芋,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选自《小窗幽记》) 【注释】①子瞻之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②糁:散开,散落。③原宪:孔子的弟子,安贫乐道,甘于淡泊。④霰 (xià n ):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⑤醪(1áo ):浊酒,汁渣混合的酒。 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上下一.白/不敢出一.言以复 (《送东阳马生序》) B .画冒雪出云之.势/恢弘志士之.气 (《出师表》) C .是.日更定矣/斯是.陋室 (《陋室铭》) D .回风折.竹/斗折.蛇行 (《小石潭记》) 2.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四林皆雪,登眺时见。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4.写出(乙)文中表现作者沉醉雪景、流连观赏的语句。 5.(甲)(乙)两文作者同样是赏雪,但所寄情感却不尽相同。(甲)文寂寥空旷的意境

《湖心亭看雪》中考试题

《湖心亭看雪》中考试题 (一)阅读以下诗文,完成20~24题(13分) 《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西湖》袁宏道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以下句子的意思。(4分)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翻译: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翻译; 21用“︱”划分以下一句的朗读节奏。(2分)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22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3分) 答: 23《湖心亭看雪》写雪后的西湖,《西湖》写春天的西湖,试比较两篇文章写景方法的不同。(2分)答: 24《湖心亭看雪》和《江雪》都描写了雪景和人的活动,但所表达的感情完全不同,请简要分析。(2分答: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14题。(4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往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天与云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3.写景是游记的重点,试用自己的话将湖中雪景描绘出来。(2分) 14.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2分)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6—20题。(14分) 【甲】《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说笠翁,独钓寒江雪。” 【乙】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中考课内文言文基础重点拓展真题《湖心亭看雪》(原卷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12课《湖心亭看雪》经典练习 基础知识积累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雾凇.(sōng)长堤.(dī)毳.衣(cùi) B.沆砀.(dàng)拏.(ná)喃.喃(nǎn) C.金陵(lín)芥.(jiè)崇祯.(zhēn) D.更.定(gēng)铺毡.(zhān)痴.(chī)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客.此(客人) 拥.毳衣炉火(裹着、围着) B.上下一.白(全) 雾凇沆砀 ..(白气弥漫的样子) C.余拏.一小舟(撑) 强饮三大白 ..(大杯酒) D.湖中人鸟声俱.绝(全,都) 及.下船(等到) 3.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1)湖中人鸟声俱绝 (2)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国怀乡 C.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山水之乐. 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5.将下列句中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答: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答: 6.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使人想起柳宗元《江雪》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西湖的诗句很多,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苏轼笔下的雨后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白居易眼中的初春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杨万里心中的夏日西湖。西湖的确是个迷人的地方。 7.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写及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崇祯的年号,有何意义? 答: (2)结尾用舟子的话收束全文,有何用意? 答: (3)高雅的情调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舟子就用“痴”字来形容作者,说说这个“痴”字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 (4)“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答: (5)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答: 8.张岱,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是()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等绝代文学名著,本文选自《》。明亡后不仕,他入山著书以终。 课内重点语段阅读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中考试题《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

中考试题《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 张岱 崇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挐同:拏/拿) 到亭上,有两人铺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对下面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A.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C.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D.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是( ) (2)客( ) 3.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译文: 4.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括。(4分) 答: 参考答案: 1.C(2分) 2.(1)这(1分)(2)客居(1分) 3.我痛饮(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P道别。(2分)

4.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2分) 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2分)(大意相同即可) [【译文】崇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大雪接连下了好几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各种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观赏雪景。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倒影,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米粒般的两三个人罢了。 我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那两个人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他们)邀请我一同喝酒。我尽情喝了三大杯后告辞。(我)问他们的姓氏,原来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情(于山水),还有像您一样(甚至比您更)痴情(于山水)的人呢!” 以上是由YJBYS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湖心亭看雪》,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YJBYS文学网。

《湖心亭看雪 》中考试题集锦(整理版)

湖心亭看雪中考题目集锦 2007湖南永州(三)阅读下列诗文,完成20~24题(13分)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西湖袁宏道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1.用“︱”划分下列一句的朗读节奏。(2分)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22.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3分) 23.《湖心亭看雪》写的是雪后的西湖,《西湖》写的是春天的西湖,试比较两篇文章写景方法的不同。(2分) 24.《湖心亭看雪》和《江雪》都描写了雪景和人的活动,但所表达的感情完全不同,请简要分析。(2分) 参考答案:20.(4分,每句2分)(1)(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2)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21.(2分)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22.(3分,每点1分,语意相近即可)①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②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③暗示作者的“痴”(或“不同常人”),为下文作伏笔。23.(2分)《湖心亭看雪》用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写景(答出“白描”即可)(1分);《西湖》用生动的比喻写景(1分)。 24.(2分)《湖心亭看雪》表达的是作者清高自赏和淡淡的愁绪(1分);《江雪》表达的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1分)。(语意相近即可) 2007威海市(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14题。(4分) 崇祯五年十二月。。。。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3.写景是游记的重点,试用自己的话将湖中雪景描绘出来。(2分) 14.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2分) 参考答案:(共4分)13.示例:平静的湖面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站在船头,向远处望去,高处的天与云,远处的山和水,浑然一体,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如果立在岸上,湖上能看得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我的一叶小舟及船上的两三个人影罢了。(能全面描绘出文中所写景物1分,语句连贯通顺1分,共2分)(直接翻译原文也可)14.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共2分)。 2007年达州市(三)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6—20题。(14分) 【甲】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说笠翁,独钓寒江雪。 【乙】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6、请找出下列各组加点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是日更定莫衷一是 B、更有痴似相公者更深夜色半人家 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且焉置土石 17、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翻译: 18、【乙】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答: 19、(1)从【甲】诗“独钓寒江雪”和【乙】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试问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2分) 答: (2)《爱莲说》中也有含“独”字且意蕴相同的句子,请写出一句。(2分) 答: 20、以上诗文都描写雪景和人物的活动,但描写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诗用烘托的手法,景为人设,描画出一个独钓江雪的渔翁形象。 B、【乙】文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 C、【甲】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之感。 D、【乙】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 参考答案:16、D;17、译文:大雪下了三天,湖中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必须直译);18、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19、(1)诗、文中的两个“独”字,都表现处作者独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2)、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0、D。 2008年中考《湖心亭看雪》试题2008年常德市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8-22题。 (甲)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满井游记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 文言文八上《湖心亭看雪》(讲练)(含解析)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八上—《湖心亭看雪》 一、文学常识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张岱(1597年—1679年),明末清初散文家,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公认的散文大家,文笔清新,时杂诙谐,作品多写山水景物、日常琐事,有些作品表现了明亡后的怀旧感伤情绪。 二、重点字词 【重点词语】 1.余:我 2俱:都 3.绝:消失 4.是:这,这样 5.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6.定:完,结束 7.拏(ná):这里指划动 8.拥:穿着 9.毳(cuì):鸟兽细毛纺织的衣服10.雾凇(sōng):指冰花 11.沆砀(hàng dàng):白气弥漫的样子12.芥:原意指小草,这里比喻微小的13.而已:罢了 14对坐:面对面坐着 15.焉:怎么 16.更:还 17.客:名次作动词,做客,客居18.及:等到 19莫:不要 20.痴:痴迷 21.者:……的人 22.强(qiǎng):痛快 23.痴似:痴于,痴过 【词类活用】 1.大雪:名词作动词,下大雪。 2.客此:名词作动词,在此地客居。3.炉火:名词作动词,带着炉火。 4.一芥:名词作状语,像一根草般微小。5.拏:同“拿”持,引申为撑(船) 【古今异义】 1.余:古义:我。今义:剩下。 2.白:名词,酒杯。今义:白色。 【一词多义】 是:1.是日更定:这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断词是 更:1.是日更定: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音gèng 一:1.余拿一小舟:数词,一2.上下一白:全 白:1.上下一白:全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杯

大:1.见余大喜:非常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余:1.余住西湖:我,第一人称单数2.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多 三、内容要点 【文意概括】 本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一开始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重点问题】 1.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 这里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2.写作方面,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 叙事是行文的线索,须用俭省的笔墨交代,如文中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交待了作者的游踪。 写景是游记的表现重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景物最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景中含情。本文写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点,作者以他准确的感受体会到简单背后的震撼力,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景物因此有了内容。 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惊喜,短暂的相遇都很畅快,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他释然。情绪的变化一波三折,但是都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动的延伸。由从景的角度写景转变为从人的角度写景,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人的参与,给有可能显得冷寂、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而人与景的融合,正是本文的特色。 四、阅读题典 【题源】20XX年长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