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2 面积的认识|冀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2 面积的认识|冀教版

《面积的认识》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2---64页。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面积,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

2、认识面积的含义,会把图形本平均分成若干个小方格,进行面积比较。

3、积极参加观察比较交流的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定义。

教学难点:会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法:引导、课件演示。

学法:小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不同的平面图形、树叶、方巾。学生剪下附页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这么多老师来听课,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来听课的老师好不好?

刚才大家鼓掌的时候,两只手掌撞击的地方就是我们的手掌面,现在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找一名学生)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咱俩的谁大谁小。

学生:老师的手掌面,我的手掌面小。

(设计意图以谈话的形式导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

习做好准备。)

二、自主学习,感受面积的概念。

1、物体的表面积。

请同学们摸一摸课桌的表面,再摸一摸椅子的表面,比一比它们的表面谁大谁小。(学生用手摸,老师提示,用手摸遍表面的全部。)

请同学们摸一摸数学课本封面的表面,再摸一摸文具盒盖的表面感受一下它们的大小,比一比哪个大哪个小。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有大小之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面积的认识(板书课题)

2、平面图形的面积。

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下面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这儿有一些平面图形,你认识他吗?(老师出示准备好的图形)学生回答,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图形都有平平的面,我们还可以称它为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平面图形

你能比较出这些平面图形的大小吗?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好的两个长方形,你能比较出他们哪个大哪个小吗?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图形同桌合作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比的,然后交流个性化的比较方法。

(课件出示图片一)黄色的大蓝色的小。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学生回答:观察比较。

还有学生说的,我是把两个图形放到一起,蓝色的比黄色的,小我用的是重叠比较的方法。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平面图形也有大小之分。

黄色长方形比蓝色的大是指什么比较大?

黄色长方形的面积比蓝色的大。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3、小结:什么是面积?

同学们,我们刚才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那么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什么事面积吗?

学生表述。

板书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课件演示图片三)然后学生齐读面积的含义。

三、合作学习,比较面积的大小。

1、比较两组实物面积的大小,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你能比较面积的物体面积的大小吗?

(师出示准备好的两片叶子)两片叶子的表面哪个大?橡皮树叶子的表面大,也就是橡皮树叶子的面积大,玫瑰花叶子的面积小接着老师出示方巾和手帕,方巾和手帕的面积哪个小?手帕的面积比方巾的面积小?

学生回答。

2、比较平面图形的面积。

我们会比较物体比较物体面积的大小,那么书中有两个图形,你能比

出它们的大小吗?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3页看绿叶例题中的(2)小题,下面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

提问你能观察出哪个图形大?哪个图形小吗?

提出议一议的问题:画在纸上的两个图形,怎样比较面积的大小呢?小组讨论,师引导提示。

全班交流比较方法。

学生1:用透明纸,把一个图描下来。

学生2:把图剪下来塞比一比。

现在我们把两个图形剪下来比一比好吗?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好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动手操作,小组内比一比,说一说是自己是怎么做的?

(课件演示图片四)你能比较出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吗?

这两个图形,怎样比也看不出哪个大哪个小。

这两个图形用观察比较的方法看不出来大小,用重叠比较的方法,他们各有多出来的面积怎么办呢?

给学生时间思考。

大头蛙帮我们想了一个办法,看看行不行。

齐读大头蛙的方法,把两个图形分别划分成许多同样大小的方格,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同样大小呢?

(课件演示图片五)课件出示同样大小的方格,这样的方格叫同样大小的方格。

(课件出示图片六)课件出示方格的画法,通过观察你学会画方格的方法了吗?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把两张纸分别化成同样大小的方格。老师巡视,指导。

交流学生画方格比较的结果。

教师强调:用画方格,数方格的方法比较时,划分的方格大小必须一样,必须一样。

3、小结

比较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大小,可以用多种方法,比如观察比较,重叠比较画方格的方法比较。课件图片出示说一说。这几种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四、课堂检测

老师知道大家都很聪明,那么老师给你们出几道小难题怎么样?课件出示练一练123题。

五,总结交流,畅谈收获通

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大家听一听。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 面积的认识 ︳冀教版(2014秋 )

面积的认识 定兴县第三实验小学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物品表面、两个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 2、认识面积的含义,了解把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个小方格来进行面积比较的方法。 3、积极参加观察、比较、交流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面积的含义,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纸片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师:今天这么多老师来听课,同学们高兴吗?那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来欢迎所有来听课的老师,好不好? 〔设计意图:以谈话的形式导入,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作好准备〕

二、动手实践,感知面积的概念 1、物体表面的面积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鼓掌时两手掌接触的地方就是手掌的面,请同学们用右手摸一摸左手手掌的面。 师:同桌互相比较一下,谁大谁小? 师:请同学们摸一摸数学课本的封面,再摸一摸铅笔盒盖的表面,感受一下它们的大小,比一比哪个大哪个小? 师:请你观察一下周围其它物体的表面,说说谁大谁小。 (课桌的表面,玻璃的表面,黑板的表面等等) 通过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师揭示:那么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就是面积。(板书:面积) 师:像黑板的表面、课本封面的表面、铅笔盒盖的表面都有大小。如黑板表面的大小就叫做黑板表面的面积,那课本封面的大小叫做什么呀?铅笔盒盖的表面呢? 师: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你能举例说说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吗? 学生交流,老师注意学生表述的语言。

第七单元第3课时面积单位(教案)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精品】第七单元第3课时面积单位(教案) 冀教版(2014秋)-三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内容: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认识面积单位米,并感知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大小。 2.找出生活中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物体表面,建立表象。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表象。 教学难点:能够选用合适的面积单位表示面积的大小。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学生自助学习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课件出示: 师:数一数这两个大正方形等于多少个小正方形的面积? 学生独自说一说,然后回答: (1)第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等于36个小正方形的面积。 (2)第二个正方形的面积等于9个小正方形的面积。 师:原来是第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大呀! 学生:不对,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一样大。 师:不可能呀!36>9,我们还是重叠起来比一比吧。 课件演示。 师:真的是一样大呀!这是怎么回事呀? 学生:这两个小正方形的大小不一样。 师:看来测量面积的大小,要选用统一的测量单位呀!测量长度有长度单位,称重量有质量单位,表示时间有时间单位,当然测量面积也有…… 学生:也有面积单位。 板书课题:面积单位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师:测量和计算面积要用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关于面积单位,大家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学生自由说说: (1)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都有多大呀? (2)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 师:看来大家想知道的真不少呀!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这些面积单位好吗? 学生:好。 2.认识厘米 师: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 学生独自画一画,然后展示: 师: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平方厘米用cm2表示。 课件出示: 师:现在大家都知道1平方厘米的大小了吧!那么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呢? 学生独自思考,然后自由说说: (1)有的电话机按键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2)我大拇指指甲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 3.认识分米 师:请大家继续在练习本上画一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 学生独自画一画,展示: 师: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平方分米用dm2表示。用手比一比,1平方分米的面积有多大? 学生比一比,然后回答:我的手掌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师:生活中还有谁的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呢?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由说说:

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的认识》教案

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的认识》教案•相关推荐 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的认识》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的认识》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的认识》教案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面积,以及面积与周长的区别; 2、会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或封闭图形的面积大小。 教具准备: 1、三张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纸,一张正方形的纸(学生每人一份); 2、小黑板一块; 3、实物图,足球,封闭图形,非封闭图形1个; 4、奖励星; 5、画好方格的长方形纸两张。 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入、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唱一首儿歌,好不好?唱一首《粉刷匠》 生:齐唱《粉刷匠》 师:粉刷匠不错,能把房子刷的漂亮。有谁想当粉刷匠来个刷墙比赛呢?(选两名同学给大小不一的两块黑板涂色) 生:说出比赛的不公平。 师:(怎么了?)逼破学生说出他涂的太大了,肯定涂得慢。(什么太大了?)黑板太大了,(黑板的什么太大了?)黑板的面太大了,(黑板有好几个面,<指其它的面>其实你们比赛刷的是两块黑

板的表面) 板书:表面 生:用完整的语言说一说不公平在哪里?(我刷的黑板表面比他刷的黑板表面大) 师:比赛不公平,比赛结束。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师:同学们,黑板有表面,生活中哪些物体也有表面? 生: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边摸边说:这是什么什么的表面,什么什么的表面这么大) 师:出示电视机,钟表,彩旗,五角星实物图,足球实物,贴在黑板上(它们有表面吗)让学生指一指他们的表面。(明确:物体都有表面,有的物体的面是平的,有的物体的面是曲的,例如:球或笔)生:比一比几个物体表面的大小,说一说大小关系(明确: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 板书:大小 师: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给它起个名字叫———面积 板书:面积。(板书) 生:与教师一起边摸边说:这是什么什么表面的面积,并进行比较。 2、探究什么是“封闭图形”的面积 师:物体的表面有面积,哪里还有面积呢?出示封闭图形(贴在黑板上)长方形,三角形,圆,五角星以及不规则的树叶形。它们有面积吗, 涂一涂这些图形的面积。 课件:出示一个非封闭图形 师:这个图形有面积吗,你能涂出这个图形的面吗? 明确:这个图形没有具体的面,也就没有面积可言了。(或它的面积无法确定) 师:这个图形与其它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呢?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面积》教学设计教案

第五单元面积 新知识点: 1、理解面积的含义。 2、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3、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要求: 1、结合实例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平方千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3、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使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所给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建议: 1、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直观教学。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增加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相关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应注意选择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具或课件,从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变机械的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机械的学习往往体现在概念教学中,机械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不理解有关概念的联系,更不会灵活地运用。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能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了解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教学“面积单位”可以从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理解概念:一是初步感知为什么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形状;二是指导每个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三是了解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的内在联系。 3、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结论。 在本单元中,有些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不叫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操作,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算给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体现,在练习中也有较多反映,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习,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计算出面积。所以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1)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知识点、教案 及练习题 【篇一】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知识点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 4、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5、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6、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7、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0000平方米)。 8、边长1千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9、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0、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面积÷宽宽=面积÷长 11、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1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宽=周长÷2-长长=周长÷2-宽 13、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14、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15、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16、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17、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公顷、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注:面积和周长是不能相比较的;分清楚什么时候填长度单位,什么时候填面积单位,填土地面积单位时,比较小的土地面积(如:公园、体育场馆、超市、果园、广场)等一般情况下填公顷;(城市的占地、国家的面积、江河湖海的面积)等一般情况下填平方千米。 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注意: 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篇二】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使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比较几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通过学生参与画图活动,进一步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4、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难点专练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单元练习 冀教版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难点专练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单元练习冀教版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难点专练 一、填空: 1、在一个长7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里包含了()个1厘米的正方形。 2、小青家的住房面积是130(),一个手掌的面积约是1()。 3、一个边长是3分米的正方形里摆满了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满大正方形需要()个这样的小正方形。 4、给一个边长是50厘米的正方形桌面配上一块桌布,要求四周都下垂10厘米,这块桌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5、计算或测量面积时要用到()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和()。 6、边长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时()。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边长是()。 7、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10厘米,如果宽增加()厘米就成为了一个正方形。 8、一块长方形绿地的长是6米,宽是5米,面积是()平方米,合()平方分米。 9、用两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面积是()。 10、一个长方形的长增加3厘米,宽减少3厘米,它的周长()。 11、()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分米;()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米。 二、判断: (1)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6厘米。() (3)3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8分米。()

(4)200平方米和200米相等。() (5)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5平方厘米。() (6)两个周长相等的正方形,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7)如果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相等,那么它们的长和宽也分别相等。() (8)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个小长方形,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正方形的一半。() (9)周长相等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它们的面积也相等。()(10)一个图形的周长一定比它的面积小。() (11)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周长不一定相等。() (12)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增加2厘米,面积就增加2平方厘米。() 三、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数学课本的宽度是14()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 学生课桌面积是35()数学课本的封面长16() 小莲的身高是135()一块地砖的面积是250() 卧室13()一块手帕225()树高7() 四、解决问题: 1、红红用一根线围成了一个长9分米,面积是27平方分米的长方形,如果她想用这根线围成一个正方形,那么每条边应该长多少? 2、有一块周长1600米的正方形果园,如果它的边长扩大2倍,这个果园占地多少平方米? 3、一间厨房用边长3分米的地板砖60块恰好铺满,如果改用边长是2分米的地砖铺满,应该需要多少块? 4、王林用一根24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了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的认识》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第1课时 《面积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什么是面积(教材第49、50页) 教学目标: 1. 参与认知过程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 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 在活动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探索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出示数学书和信息书)同学们熟悉这两本书吗?它们什么是一样的?学生会说到是大小一样,追问:什么大小?指的是哪里?学生会尝试说出是面一样大,或是会用手摸书的封面来解释。然后,师对全体生:我们大家都来摸一摸,再来说一说,数学书和信息书的封面一样大。 生:主动去摸一摸,然后其他学生也来摸。 师:那这两枚硬币呢?有什么不一样吗?谁的面大,谁的面小

呢? 师:这是老师的手掌面,你们的手掌面在哪?谁想和老师比比手掌面的大小?哈哈,我的手掌面大。这两片树叶有面吗?(在展台展示一名学生摸的过程)谁的面大,谁的面小呢?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面积概念 (1)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师:我们刚才摸到的都是物体什么?(表面)比的又是什么?(物体表面的大小) 小结:通过观察、操作与比较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有大有小。 师:我们就说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 (2)结合具体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 师慢说: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积),谁能把这句话完整地说说。 师:课本封面的大小呢?(多指名几个人说) 谁能像老师这样说说其它面的面积?并用学生举出的例子比面的大小。 (3)看一看、说一说。 屏幕展示书上四幅图抽象成平面图形的过程。 师:这些图形能通过摸来感受它们的大小吗?这些图形有大小之分吗?那也就是说这些封闭平面形也有面积,谁能说说它们的面积是指哪里呢?有什么办法能够把面积呈现出来?

第七单元第1课时 面积的初步认识(练习)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三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及解析|冀教版(2014秋) 第七单元第1课时面积的认识 一、填一填。 1.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叫做它们的()。 2.下面图形中面积最大的是()。 ①②③ 3.下面图形中面积最大的是()。 4.数一数图中的小方格,()图形的面积最大。 ①②③ 5.操场地面和课桌表面比较,()的面积大。 二、观察下面各组图形的面积,给面积最小的打“√”。

三、如图是从一幅中国地图上描下来的四个省的图形;你能看出哪个省的面积最大,哪个省的面积最小吗?把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排吧! 河南省四川省江苏省安徽省 ()的面积>()的面积>()的面积>()的面积 三、下面6个图形中,给面积最大的涂上红色,面积最小的涂上绿色。 四、数一数,下面有多少个小正方形。 ()个()个()个

参考答案 一、1. 【答案】大小;面积。 【解析】根据面积的意义直接求解。 2. 【答案】③。 【解析】根据面积的意义直接求解。 3. 【答案】长方形。 【解析】两个图形有重叠,有剩余的面积最大。 4. 【答案】③。 【解析】分别数出各个图形中小正方形的数量,然后比较求解。 5. 【答案】操场地面。 【解析】根据面积的含义:物体的表面或围成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由此结合实际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二、【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根据面积的含义:物体的表面或围成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由此结合图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三、【答案】四川省;湖南省;安徽省;江苏省。 【解析】根据面积的含义:物体的表面或围成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由此结合图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四、【答案】 【解析】分别数出各个图形中小正方形的数量,然后比较求解。 五、【答案】15;16;21。 【解析】根据满格+半格÷2等于图形的面积求解。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1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冀教版

教学内容:长方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去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经理获得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能较正确地估出给定的长方形的面积。 3、初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助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并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合理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五分练习。 1、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粒纽扣的面积约是2()(2)成人一个手掌面的面积约是1()(3)一张餐桌桌面的面积约是1()(4)一个教室地面的面积约是48() 2、下面每小格表示1平方厘米。下面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你是怎样数的? 想要知道一个更比图形的面积或一个物体的表面的面积怎么办? 二、新课导入。 如果这个图形非常的大,如:足球场的占地面积;篮球场的占地面积;黑板表面的面积等等,像这样的面积大的我们用画方格或是用正方形去摆满,你觉得怎么样?(不方便),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用更为方便、简洁的方法来算出长方形的面积。(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计算) 三|探究新知 1、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2、(1)动手操作,用所给的面积单位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并说出所摆出的 ②根据拼成的结果,完成表格。 ③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拼成的长方形的结果。你们发现了什么?(拼成的长方形一行摆了几个面积单位,长就是几,摆了几行,宽就是几,几乘几等于可以摆多少个单位面积的正方形。我发现用长方形的长×它的宽=它的面积)板书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案8铺地面

第八课时铺地面 ◆教学内容: 教材77~78页铺地面 ◆教学提示: 1、引导学生结合铺地面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 引导学生用边长为50厘米、40厘米、25厘米的正方形瓷砖分别可以怎样铺?在指导用40厘米的正方形瓷砖铺地面的算法时,使学生了解沿长边进行摆,每排可摆10块,但宽是3米,摆7排后,还剩20厘米,也要按一排算,要用80块。结合实际推算的基础上,在提出“用总面积除以每种瓷砖一块的面积”的方法。 2、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用边长为40厘米的瓷砖铺地面,不同的方法和计算的结果不一样,应该按哪个结果算,让学生重点进行讨论,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经验,解决选择瓷砖并计算需要的砖数等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与同伴合作,运用所学知识研究、解决生活中铺地砖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克服解决问题中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重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铺地砖的问题。 难点:选择合适的瓷砖解决铺地砖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家的客厅地面是铺的木地板还是瓷砖?(生回答)铺木地板或瓷砖是在地面的面积上铺还是周长上铺?(面积) 师:老师这有一块儿长方形木板,和一些大小相等的正方形纸板,把木板当成地面,纸板当成瓷砖,谁来给大家演示一下瓷砖的铺法?(学生演示)师:×××同学演示的真好,今天我们大家探究的问题就是铺地面(板书)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演示,让学生了解铺地砖的方法,进一步巩固铺地砖跟地面的面积和瓷砖的面积有关,既揭示主题又为探究新知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 1、讨论铺地面问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3 面积的认识|冀教版

《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的基础上,理解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多种比较策略。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让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好吗?这个游戏叫做“看谁图得快”。请听清要求:第一,发给你们的图形要涂满,不能有空隙,而且小组的每一个同学都涂色完毕才算完成;第二,认真听指令,我说开始时才准动笔,规定时间为一分钟。现在请小组长打开1号信封,每人发1张纸。准备好了吗?开始! (生涂色) 师:时间到,涂好的同学请举手。下面,我宣布比赛结果:××小组获胜。获胜的小组,请把你们的作品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生1:太不公平了,我们不服气。 生2:他们涂的面积比我们的小多了! 生3:看看我们的,比你们的大多了!

师:哎呀!真是不公平,这都怪老师马虎,竟然把图形放错了。同学们刚刚都说了,他们组图的最快是因为什么? 生:他们图的面积小,(或者是图的面小) 师:同学们刚刚说了一个词“面积”而且还有大有小。那到底什么是面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面积。 板书:认识面积 二、初步感知,认识面积 1、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摸一摸,说一说 师:同学们,看看这是哪儿?(课件呈现) 生:教室。 师:从我们走进学校的那一天起就在这里读书学习,(环视教室)看看我们的教室里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 生:黑板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教室门的面是长方形的。 师:再请大家环顾自己的身边,看看你还有什么样的发现。生:数学书的面也是长方形的。 师:那就请你拿起数学书,我们一起来摸一摸数学书的面。师:老师看到有的同学是这样摸的(师演示),那该怎么摸面呢?哎,这个同学摸得好,应该这样来摸面(师示范),刚才摸到的是数学书的封面,接着摸,看你还能摸出数学书其他的面吗?(学生动手摸面) 生:我摸到了数学书的六个面,分别是它的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和后面。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 面积的认识及大小比较 ︳冀教版(2014秋 )

《面积的认识及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面积大小的过程。 2.认识面积的含义,了解把图形平均分成若干小方格来进行面积比较的方法。 3.积极参与观察、比较、交流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明确面积的概念。 教学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教师里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学生边观察,边交流。(设计意图:初步感知物体的面。) 二、认识面积 1.师提出:指出你的数学课本的封面和铅笔盒盖的表面,说出哪个大些,哪个小些。 2.学生认一认、摸一摸哪是课本的封面,哪是铅笔盒的表面,再说一说哪个大,哪个小。重点说一说是怎样知道的。 3.师:剪下附页中的两个长方形,比一比哪个大?

4.学生独立操作,剪下来,比一比,再交流个性化的比较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直观看到黄色的纸片比蓝色纸片大。 5.师提出:黄色长方形比蓝色的大,是指什么比较大? 6.学生讨论,交流。对于“黄色长方形比蓝色的大,是指黄色长方形的面积比蓝色长方形的面积大”这一解释,学生如果说不出来,教师可作为学习中的一员与学生进行交流。同时,告诉学生面积的概念。 三、比一比 1.出示第63页第(1)题:学生分别比较两组物品表面的大小。 2.第(2)题: A: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能用眼睛直观看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面积小吗? B: 同桌想办法进行比较。 C:交流比较的方法。 D:师提出:课件,你做对了吗?E:学生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感知把图形平均分成若干小方格来进行面积比较的方法比较简单) 四、练一练 1.第一题:下面两个图形,哪个图形面积最大,哪个最小?此题是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基本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面积》单元教学分析

《面积》单元教学分析 面积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测量”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具体要求是: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学生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和理解人类的生存空间;在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能增强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激发潜在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助于学生获得必须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初步发展空间观念、学会推理;通过推理论证和相关的计算不仅能有效的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而且能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逐步积累活动经验,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本单元内容是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经历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主要内容包括两个知识模块:“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结合本单元内容,还设计了“探索乐园”和实践活动——“铺地面”。 本单元教材的内容安排和编写思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在面积的认识中,突出“面积”概念的认识和体验,重视用自选的单位进行图形面积的测量,使学生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统一计量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二,面积单位之间进率的学习,传统教材都是安排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学习之后学习。如,设计一个正方形,并标出便是一分米,通过计算正方新内阁的面积,即10×10=100来学习。本套教材把面积单位进率的内容编排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前面。在学生认识了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学会用这些面积单位测量某个物体表面的基础上,设计了研究“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的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让学生用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在边长一米的大正方形上“摆”、把1平方米的正方形“平均分”成边长是1分米的小方格,通过上述活动,使学生了解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这样编排的目的,首先是淡化以“计算”为途径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面积和测量知识水平上的构建。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知识,学会学习、探索的方法。 第三,重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自主探索过程。两个面积公式的探索、总结,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学生的自主操作、交流等活动来完成,而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都作为“试一试”的活动

第7单元第2课时测量面积(教案)冀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精品】第七单元第二课时测量面积(教案) 冀教版(2014秋)-三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内容:测量面积 教学目标: 1、在同桌合作中,经历自己选定测量单位对课桌表面进行测量的过程。 2、会用自己选定的测量单位测量一些简单物品表面和图形面积的大小。 情感目标: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分析与比较,了解测量单位的大小与测量结果(测量单位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初步体验在同一测量单位下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教学重点:体验在同一测量单位下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教学难点:体验在同一测量单位下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学生自助学习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数出下面图形的面积。(不够整格的都按半格算) ()个()个 生:太不准确了,说数错就数错。 师:要准确知道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就要学会测量和计算面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测量面积。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测量面积 1、出示例题2:同桌合作选定一张正方形的纸作单位,测量课桌面的面积有多大。 1)教师出示三种正方形: 边长1厘米的,边长2厘米的,边长4厘米的。 2)四人一个小组,每组选一种正方形进行测量。 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 3)测量,把你的结果和同学交流。 生:我用了2400个。

生:我才用了150个。 4)把选用不同正方形测量的结果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 师生共同填表。 2、议一议:分析大家测量的结果,你发现正方形的边长和测量结果,正方形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展示汇报: 教师总结:小正方形边长越小,用的个数越多。 思考:有没有办法使大家测量的结果相同呢? 3、试一试。 同桌合作用边长是一分米的正方形纸,做单位再测量一下课桌的面积。结果怎样? 指名说一说自己的测量结果。 4、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教师总结:用同样的正方形测量统一个物体的面积,结果是相同的。 三、巩固练习[ 1、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测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个 2、数一数,下面的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那个图形的而面积最小?(图中的小正方形相同。) 3、想一想,用边长多少的正方形量黑板合适?量一量。 4、想一想,用边长多少的正方形量教室地面合适?量一量。 四、课堂小结 测量面积 1、测量同一个物体,小正方形边长越小,用的个数越多。 2、测量同一个物体,小正方形的边长相等,用的个数就相等。 五、课后作业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认识面积_冀教版

认识面积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 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 “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教学内容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教材62~64页认识面积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

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教学提示 1、设计有效的活动,引导学生感知面的大小。 为使学生对面的大小有切身感受,可以让学生为大小不同的图形表面进行涂色,在此基础上观察黑板等的表面。 2、多种方式建立面积的概念。 面积概念的建立要遵循直观性原则,对物体面积的描述要做到动作表征与语言表征相结合,即边用手画边描述该表面的面积,以此增强对面积概念的直观认识,也避免与周长概念相混淆。 3、注意发展学生的面积守恒观念。 可结合具体物体,如课本,将其横放,竖放或斜放,分别说说封面的面积,让学生尽可能体会尽管摆放不同,但封面面积的大小不变。 4、选择的事例尽可能全面。 为了使学生对面积概念形成比较清晰完整的认识,教师提供的范畴应尽可能全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面积的含义,会把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个小方格进行面积的比较。

长方形面积

说课标说教材 ------------《》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第六实验小学的李英辉,今天我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单元。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 【说课标】 课标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通过学习数学,能够: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具体到本课,针对第一学段(1~3年级)对本课的要求: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说教材】 研读课标,要看它的理念怎样渗透于教材之中;解析教材,也要看教材怎样体现了课标的理念,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所以,我从三个方面对教材进行解析: 一、课程内容标准及知识的纵向整合。 新课标中指出:课程的内容标准包括四个方面: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本课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长方形是最常见基础图形,学生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的特征,并掌握了长方形的周长公式。而面积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结合乘法的意义去探究。学好本节课,将为以后探究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的面积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材编排及内容的横向整合 本课是第八单元第五课时,本单元首先安排了面积的认识和意义、面积的测量,接下来安排了认识常用面积单位,以及面积单位的换算。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做好了铺垫。本课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初步练习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发展学生的图形及空间能力。由此看来,教材编排的第一个特点是:在教学层次上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便于学生掌握。 本课教材首先安排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材接着安排学生依据正方形的特征,运用知识迁移直接探索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所以,教材编排特点之二:引导学生利用动手操作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1 长方形的面积|冀教版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属于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 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24个,实验记录表,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猜图形游戏导课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和大家做一个猜图形的游戏。老师这里有一个百宝袋,百宝袋中藏着一些图形娃娃,你们能猜出它们是谁吗?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2 测量面积|冀教版

《测量面积》教学设计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测量面积》这一教学内容是冀教2011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二课时,它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概念后,进而学习用正方形作为测量标准来测量物体表面的面积或是平面图形的面积,在操作和学习中让学生体会同一个物体的面积,测量标准不同测量结果就不同,进而让学生体会统一测量标准的必要性。本节课为后面学生进一步学习面积单位以及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但是他们的几何直观能力还处在培养期,而面积又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测量面积时统一测量标准的必要性,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借助直观、形象的操作,将抽象难懂的数学理论知识直观化、简单化,易于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 教学目标: 1、在合作中,经历自己选定测量单位对课桌表面进行测量的过 程。 2、会用自己选定的测量单位测量一些简单物品表面和图形面积的 大小。 3、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分析与比较,了解测量单位的大小与测量结 果(测量单位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初步体验在同一测量单位下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教学重点:测量面积中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体会在同一测量单位下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教学准备:课件、边长不等的正方形纸片、扑克牌、报纸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面积。 (课件出示课桌图片)那 这张课桌桌面的面积指什么?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指什么?谁能 上来指一指。 师:同学们,我们要想知道一个物体表面的面积或一个图形的面积, 必须通过准确的测量和计算。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测量它们的面 积。 板书课题:测量面积 二、探究新知活动 活动一:测量图形的面积 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工人叔叔铺地砖吗?我们测量面积的方法 和铺地砖的方法有些相似。我们使用的测量工具就是同学们自己准 备的正方形。 2、课件出示图1、图2、图3三个图形 师:现在我们先试着测量这3个图形的面积。我们分A、B两个小组 来测量,A组同学测量图1、图2的面积,B组同学测量图3的面积. 3、课件出示小组合作要求,指名读,学生明确测量要求。 学生四人一小组,测量并记录活动单上图形的面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